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导师联系方式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导师联系方式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导师联系方式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导师联系方式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与原建设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组建。目前学院开设有四个本科专业: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学、艺术设计。具有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设计艺术学、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景观学。目前学院共有教授15人,副教授35人,讲师38人,助教20余人。学院下设城市规划系、建筑学系、设计艺术学系和景观学系(筹)四个教学单位。并下辖建筑设计研究院(甲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风景园林设计分院(甲级)三个设计机构。有生态设计研究中心、历史建筑研究中心、城市与景观设计中心、可持续城市设计研究室等多个研究所和教授工作室。学院有《新建筑》杂志社、院图书分馆、建筑模型室、GIS实验室、CAAD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和生产服务单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计划内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生40余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自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余年已毕业研究生600余人。是目前中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建筑、规划、景观和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建筑规划学科硕士、博士培养基地。

2011年计划招生人数中,推免生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30%(含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时向学校缴纳一定的培养费,学业过程中,学院会将学校返回学院的部分经费作为此类学生的专业奖学金下发给学生。

1.城市规划系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前身是1979年于原武汉建材学院创办的国内第三所城市规划专业院校。目前,城市规划学科点主要由城市规划系及学院下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首批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单位)组成。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学科点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照后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研究生。本学科点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1999年被评为建设部直属高校重点学科,2008年再次被评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

近30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最为全国重要的规划教育基地,为全国城市建设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城市规划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了全国各省、市规划部门领导岗位,或成为规划领域的知名专家。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结合城市规划

与设计硕士研究生教育,本学科点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教师梯队。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并通过本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大量的城市规划设计工程,扩大了本专业及学科点在全国的影响。

本专业的特色研究方向包括:

(1)区域发展与规划

(2)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3)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4)城市历史与文化保护

(5)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6)城市交通规划

(7)城市规划管理与公共政策

2.建筑学系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于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以后历年连续招生,从未间断。2004年建筑学系新增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两个硕士点,与学院原有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等两个二级学位点相互补充和促进,完善了建筑学一级学科所属所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教育。2007年建筑学专业本科及硕士专业教育评估均获得优秀级,是中国10所具有优秀级评估结论的单位之一;学院有两个专业可授予博士学位,即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中国仅有的13所具有此博士点的院校)、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国仅有的9所具有此博士点的院校)。建筑系完成的“营造开放的育人环境,培养创造性建筑学人才”获得国家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国内获得此类奖项的建筑学专业尚属首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建筑学系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上,从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拓宽专业口径,充分利用学院二级学科点齐全的优势,突出与多个二级学科研究“接口”,强化了各学位点专业结构的学科多元性。

建筑系在强调研究生教学培养的学术性和多元化的基础上,注重地域特色、发扬区位优势。同时建筑设计等主要学位课强调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安排研究生加入导师或教师课题小组,直接参与工程项目设计实践。为此学院长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建筑师事务所的建筑师或大学教授指导研究生设计(或联合设计)。每学期都有1-2次的此类专题研究设计。

近年来学院同国内外学术机构和知名学者交流频繁。长期坚持学术讲座,近年来在正常学期内每周至少有一次国内、外著名建筑师及教授的公开学术讲座。坚持国际化办学模式,不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进行国际交流,学生参加国内外大学生竞赛多有获奖;每年

建筑系均派研究生赴境外进行交流或进修。

特色研究方向:

(1)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研究

(2)城乡聚落与传统民居研究

(3)都市环境与建筑研究

(4)智能建筑与新能源建筑

(5)建筑设计方法与创作

(6)建筑文化与遗产保护

3.艺术设计系

华中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挂靠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中培养“室内外环境设计”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0余人。2003年华中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点申报成功,从2004年起分别在我校两个学院招收“设计艺术学”研究生。目前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有硕士导师11人,在“设计艺术学”硕士点己招收7届140余位硕士研究生,现己有4届60余位硕士研究生毕业,成为国家更高层次的艺术设计与研究专门人才。

我校设计艺术学科作为设置在综合性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中,在广义建筑学大系统涵盖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其人才培养特色一方面表现在能够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治学严谨的学风与学科交叉的优势;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建筑学科的教学平台作为本专业持续发展的建设基础及支撑条件,在保持设计艺术学科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开发及个性的培养。并确立出建设有文理两科特点,以工程学科为基础、设计艺术教育为主线,科学与艺术融合为特色的设计艺术学科建设目标。同时,在所依托的艺术设计系教学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多个科研机构来推动“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有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室(由黄建军教授主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室(由辛艺峰教授主持)、视觉艺术设计研究室(由华炜教授主持)、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研究室(由白舸副教授主持)、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研究室(由王天扬副教授主持)、数码艺术设计研究室(由蔡新元副教授·博士主持)等科研机构,并成立了城市景观设计与数字城市设计研究所。此外还根据学科发展特色的需要,在学校与学院公布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补充规定来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以使我校设计艺术学科的建设能够迈向更高的发展层面。

特色研究方向:

(1)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2)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3)视觉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4)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与理论

(5)信息艺术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6)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4.景观学系(筹)

本科教育沿革:1965年设置在马房山的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就开始了园林专业教育,先后有余树勋、丁文魁、郑建春、冯桂丛以及闫林浦等专家任教。

1985年原建设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在全国较早成立了风景园林系,设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开始了工科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与研究。先后有黄树业、范勤年、艾定增、冯桂丛、闫林浦、余志熙、华仞秋等知名教授任教。而后建设部批准成立风景园林研究所,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任第一所所长。

目前,华中科技大学景观学专业已经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07年景观学专业获教育部批准,2008年招生本科;2008年获得景观规划设计硕士点以及工程景观学博士点授予权。

近30年来,华中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规建系(景观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方向)作为全国重要的风景园林教育基地,为全国城市建设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风景园林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了全国各省市园林部门领导岗位,或成为风景园林、城市规划领域的知名专家。在城市景观特色研究、传统园林、风景区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设计、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以及工程景观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承担了大量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扩大了本专业及学科点在全国的影响。

特色研究方向:

(1)景观历史及其理论

(2)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

(3)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4)工程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期刊级别规定2018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期刊分类办法 为了统一学院期刊的分类,特制定本办法: 1、SCI期刊按中科院JCR分区(小类或大类)进行分类,其中,1、2区期刊归为A类,3区期刊归为B类,4区期刊归类为C类;SSCI期刊以WOS-JCR分区为准。 2、中文顶级期刊(见附表1)归类为C类期刊。 3、附表2中的期刊归类为A类期刊。 4、期刊分类以论文发表年份的分区为准,如当年分区在中科院系统中查不到,按最新年度的分区为准。 5、本分类办法适用于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教师职称评定、教师聘期及年度考核业绩计算、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各种奖励评定等。 6、本办法从2018年开始执行。 本办法解释权归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学术委员会。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学术委员会 2018年2月 附表1、中文顶级期刊目录 《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力学学报(中文版)》、《岩土工程学报》、《中国公路学报》、《中国科学(系列)》、其他国家一级学会主办最顶级学报(如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水利学会主办的《水利学报》等) 附表2、升级期刊目录 在下列3区期刊上发表的SCI论文视作A类论文: 力学类: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Computers & Fluids 土木类:ASC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ASCE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Geotechnique;ASCE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工程管理类: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交通工程类: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Policy and Practice; Transportation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设计课Ⅶ 毕业设计(一) 数字化设计与建造 任课教师:吉国华教授 助教:陈中高博士 春季学期 参加学生:人 教学目的: 基于建筑数字技术,本毕业设计涵盖案例分析、设计研究以及建造实践等三个部分,旨在融合数字化设计与数控建造这两个过程,将传统建筑行业中分离的设计与营造用数字技术结合起来,完成从数字化设计到数字化建造的全过程。整个课程以实物模型为研究媒介,希望在形式生成与建造验证这一往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关联设计与建造过程的协同意识,以培养寻求物质逻辑合理性的主动思考,建立基于数字技术的建筑设计建造一体化思维。 题目简述: 近年来,伴随着复杂形体的建筑设计日益普遍,建筑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矛盾的设计条件:一方面,当数字设计作为一种通用知识和技术,作为诸多因素协同的系统产物,建筑形体易倾

向于愈加复杂的几何形式创作;另一方面,因偏离传统的建筑学策略,建筑师对复杂几何形体的操作实质较为陌生,而无法有效地回应其建造过程中的挑战。正是在这一困境下,数字化设计与建造的大规模开展给当代建筑学带来了诸多较有意义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它扩大了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创作路径与实现手段, 促使两者的互相关联和高度整合;另一方面,它充分显示了建造之于设计所充当的限定与创造的双重角色,能为常规技术、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等不同制约条件之下的建筑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 基于以上背景,本课题以“创客空间”为主题,要求学生在学校自选环境中设计一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为㎡的创客空间,以满足有创业目标的学生聚会、交流、创想、协作的功能需求,推进创新意识培养。课题着重要求从建筑设计的实际问题出发,用数字化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最终通过数控加工的方式来实现具有真实细节的构筑物。 课程内容: 、基于计算性设计( )的技术与思维对建筑问题进行解析。 、研究真实建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进行面向建造的数字化建筑设计。 、程序及编程学习,运用各种程序方法和各类库文件。 、材料研究,充分挖掘并整理与数控建造相关的各类材料。 、掌握数控设备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

建筑与城市规划导论word参考模板

《建筑与城市规划导论》读书心得 刘维彬先生主编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导论》将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应用联系到一起,深入浅出的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和探索了城市建设和规划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其中许多独到的观点和见解,给了我很大启发。 在作者看来,建筑含义的覆盖面非常广泛,不仅局限于建筑物体本身,同时也涵盖到周边的自然环境。从相反的角度来看,我们又可以把建筑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并将人的因素包含在内而产生的一种整体设计是一种新的观念。所以,谈论建筑及建筑业,需要从“建筑—环境—人”三位一体的角度去考虑。建筑具有实用性,属于物质产品,又具有艺术性,所以又是一种精神产品。建筑的类型: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牧业建筑。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现代居住建筑以“户”和“套”组成各类住宅的基本单位。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创造某种体型环境。 传统建筑学的研究对象有建筑物、建筑群、室内及家具设计、风景园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应该说,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包括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建筑构造、建筑历史、建筑理论、

城市设计、建筑物理、建筑设备等。其中,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

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总结各类建筑的设计经验,按照各种建筑的内容特性使用功能等,阐述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是探索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律,包括平面布局、空间组合、交通安排以及建筑艺术的美学规律等。后者称为建筑设计原理。 城市设计是介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的知识领域,从建筑学的角度研究城市的空间环境及其景观问题。建筑作为客观物质存在,除了它的实体和空间的统一性,还有它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两个组合为建筑的时空属性。研究建筑,应当把实体和空间统一起来进行。时空性、技术性、艺术性、历史性和时代性,这些都是建筑的基本属性。 建筑的时间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筑的存在具有时间性 二是对建筑的使用也始终是在时间的存在中进行的 三是建筑的使用功能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四是对建筑的审美也是有时间因素的。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即《建筑十书》上提到的“实用、坚固、美观”。 建筑功能上需要满足以下的要求: 1生活活动的空间要求 2生活活动的生理和心理要求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硕士、博士)课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硕士、博士)课程 设计系列课 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教师 80000484 文物保护规划及复原 设计 4学分(建筑历史 必修) (王贵祥) 70000044 建筑与城市设计4学分(建筑设计 必修) (导师) 70000224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4学分(城市规划 必修) (导师) 70000474 景观规划设计4学分(景观设计 必修) (杨锐) 70000104 建筑物理环境工程设 计 4学分(建筑技术 必修) (秦佑国) 70000454 设计专题(一)4学分(专业学位 必修) (朱文一) 70000464 设计专题(二)4学分(专业学位 必修) (朱文一) 70000444 最终设计专题4学分(专业学位 必修) (朱文一) 建筑历史理论系列课 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教师 70000072 中国古典建筑与法式 制度 2学分(王贵祥) 70000512 西方建筑理论史2学分(王贵祥) 80000731 西方当代建筑思想纲 要 1学分(张利) 80000421 中国古代建筑典籍文 化 1学分(贾珺) 80000332 中西建筑文化比较概 论 2学分(王贵祥) 80000502 文化遗产保护2学分(吕舟)80000511 文物建筑保护技术1学分(刘畅) 80000722 专业文献阅读(建筑历 史理论方向) 2学分(王贵祥)

建筑设计理论系列课 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教师 70000012 现代建筑引论2学分(朱文一)70000022 环境行为概论2学分(庄惟敏)70000032 建筑评论2学分(关肇邺)80000021 建筑与城市理念1学分(朱文一)80000411 体验建筑1学分(吴耀东)80000271 室内设计1学分(尹思谨)80000302 建筑策划导论2学分(庄惟敏)80000432 建筑艺术专题2学分(王丽方)80000561 前卫建筑1学分(吕富珣)80000591 印度建筑1学分(单军) 80000671 建筑理论与原创性思 维 1学分(李晓东) 80000822 住宅精细化设计2学分(周燕珉) 80000722 专业文献阅读(建筑设 计理论方向) 2学分(朱文一) 城市规划理论系列课 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教师 70000212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2学分(吴良镛)70000142 城市历史与理论2学分(吴唯佳)70000152 近现代住宅2学分(张杰)70000261 城市改造理论与实践1学分(张杰)70000502 城市经济学2学分(邓卫)70000251 城乡土地利用规划1学分(尹稚)70000521 规划研究方法1学分(顾朝林)70000491 城市基础设施与规划1学分(毛其智) 80000061 城市规划方法论与技 术应用 1学分(尹稚) 80000261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与 控制 1学分(谭纵波) 80000201 近现代城市规划引论1学分(毛其智)80000131 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1学分(杜鹏飞)80000221 城市政策与法规1学分(吴唯佳)80000351 城市生态理论与应用1学分(林文祺)

2019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硕士招生拟录取名单

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学院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初试总分窦寅10247961341870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93 刘晓韵10247900000129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54唐苇10247952111821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8于叶10247900000130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3 陈薪10247900000132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2邓弘1024794202 1574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9 傅韵同102479000001305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96 李乐卉10247900000129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40 李子豪10247932110884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89 刘雨晗10247937011402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4 刘子健10247900000 130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31 罗圣钊10247900000 131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83 南晶娜1024791108063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0 裴祖璇10247900000129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98 万山霖10247950141759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9 王宣儒10247900000132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7 王哲明1024795106 1774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2伍静1024794202 1575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83 肖宏伟1024796134 1870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9 薛智捷10247932140936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17 张雪琛10247951511809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8 张卓异102479420 11570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78 朱敏吉102479000001295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72 胡琪曼10247900000132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06 秦楷洲10247900000130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44王航102479420 11570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8 王军力102479420115705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8 张相双10247937021427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9祝鹤10247900000 129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51 江卉卿10247900000159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271 孙若彤10247941011490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65 董一磊10247915040743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25 王健涵1024790000016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09 俞佳炜10247932110879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85章睛10247933011098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55 罗玉婷10247933011098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80陈奕1024793702 1424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78 冯蜻捷10247932110879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68王婷10247953041826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19左莹10247921150775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75 味诗韵10247900000 172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293 董超尘1024792207081 1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294方商10247900000 168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6 孙佳俊10247942011570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0王威10247941051504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6 王威然10247932110881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0周宽10247900000 127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38 付润馨1024791154064 1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67曹冬10247951061773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4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54627895.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导师大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导师大全 一:最热门,最难考,最著名的导师(排名不分先后,编号为了方便看) 1,赵元超 设计院导师中最著名的导师。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张锦秋大弟子。 设计多为省级,市级公建,政府项目。 在西北院有自己的事务所,他的学生研二在他所里实习。 一般他的研究生大部分是保研的和萃英计划学生,通过正常考研能上的每年能有一两个。代表作品: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自然博物馆,西安市行政中心 担任职务 ①、中国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 ②、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分会副主任 ③、建设部《新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编委 ④、陕西省建筑师分会理事长 作品: 杨凌国际会展中心2002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质奖 2002年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2002年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陕西省图书馆2003年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3年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2004年国家铜奖 陕西省自然博物馆2003年中建总公司优秀方案设计一等奖 西安交大科技园2003年中建总公司优秀方案设计二等奖 西安国际展览中心2003年度中建总公司优秀项目 2000年中建总公司优秀方案设计一等奖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站楼2005陕西省一等奖 2003年中建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陕西省妇女儿童培训活动中心1996年中建总公司优秀方案设计二等奖 2008年西安市行政中心总设计师 2,刘克成 刘老师喜欢有个性有想法的优秀学生。和赵总一样,一般他的研究生大部分是保研的和萃英计划学生,通过正常考研能上的每年仅有极少。 建大校内最著名的导师。2012年入选中国当代百名建筑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院长。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亚澳区建筑遗产工作组主任。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建筑设计。刘克成教授为我国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领域的后起之秀,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遗址保护和遗址博物馆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国内形成了较为广泛地影响,是我国在该领域杰出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代表作品:大唐西市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设计、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钟楼世纪金花下沉广场里面的星巴克咖啡馆。

最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与原建设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组建。目前学院开设有四个本科专业: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学、艺术设计。具有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设计艺术学、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景观学。目前学院共有教授15人,副教授35人,讲师38人,助教20余人。学院下设城市规划系、建筑学系、设计艺术学系和景观学系(筹)四个教学单位。并下辖建筑设计研究院(甲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风景园林设计分院(甲级)三个设计机构。有生态设计研究中心、历史建筑研究中心、城市与景观设计中心、可持续城市设计研究室等多个研究所和教授工作室。学院有《新建筑》杂志社、院图书分馆、建筑模型室、GIS实验室、CAAD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和生产服务单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计划内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生40余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自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余年已毕业研究生600余人。是目前中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建筑、规划、景观和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建筑规划学科硕士、博士培养基地。 2011年计划招生人数中,推免生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30%(含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博连读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3%。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时向学校缴纳一定的培养费,学业过程中,学院会将学校返回学院的部分经费作为此类学生的专业奖学金下发给学生。 1.城市规划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1201,授管理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4.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 1.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2.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3.商务智能与电子商务4.生产运作管理 5.物流与供应链管理6.网络优化决策 7.管理系统模拟8.金融工程 9.工程管理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可以延迟答辩,但最长不得超过8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31学分(非定向≥36)。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60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外的研究生(博士或硕士)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或相近。 3.专业课程说明 专业课程6学分,具体分配为:《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2学分、专业方向前沿课程2学分、Seminar研讨课2学分。博士生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选修专业方向前沿课程。Seminar研讨课要求至少参加八次学院和系组织的学术讲座,并提交总结报告;以及要参加导师组织的学术研讨,提交研讨报告,方可取得学分。 4.博士生专业基础理论课综合考试 从2009级开始非定向博士生必修从高级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高级统计学、随机过程、现代管理理论中,选修其中的二门,并于第二学期期末或第三学期期初参加综合考试。允许参加至多三次综合考试,没有通过综合考试的博士生不得开题并进入论文阶段。 5.研究环节说明 从2013级博士开始,博士课程《英语强化训练》取消,为加强博士生英语学习,经讨论决定,对博士生研究环节课程《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作出规定,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之一方可记录学分:1在读期间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并用英文提交会议论文,附会议接收函;2、在读期间向国际期刊提交一篇英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生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课程代码:MB30010 主讲教师:陈君宁教师编号:0000281 电话: 电子邮件 一、课程概述 研究企业资金运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在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条 件下,企业融资和投资决策活动的基本方法及内容。? 二、教学目的 1、了解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把握财务管理与企业其它职能管理(生产、 营销、人力资源等)之间的关系; 2、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3、了解财务管理今后的发展趋势与新挑战; 4、学会运用财务管理的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文献阅读、课堂讲解、案例分析与讨论、个人与小组书面报告等。 四、课程参考资料 [1]??? 教材:《公司理财》,夏新平编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 参考书:Basic Financial Management(Seventh Edition) 美 Arthur David F. Scott John D. Martin Jay William Petty 朱武祥译清华 大学出版社 1997 五、考核方法 课堂参与: 20% 课程结束考试: 80% 六、教学日程安排(32学时) 1. 财务管理基本知识:4学时。主要内容有:财务管理的概念、管理 目标、内容框架与体系、财务管理的发展沿革与今后的发展趋势等; 2. 资金的时间价值与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4学时。主要内容有:资金时间价值 的含义、资金的等值计算、财务管理的本质是对价值的描述等重要理念; 3. 金融市场与长期融资工具:4学时。主要内容有:金融市场的概念与一般特征、常见的金融交易方式、债券的一般特征、可转换债券、债券的附加条歀、优先股 和普通股的一般特征等;

858建筑与城市规划基础2020年长沙理工大学

科目代码:858 科目名称:建筑与城市规划基础 一、考试要求 《建筑与城市规划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建筑史是建筑领域的重要基础课,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过程,分析建筑发展的规律,理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理解建筑的风格特征及其产生的理论。城市规划原理是城乡规划领域的重要基础课,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基本概念、原理、知识与规划设计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中国建筑史》部分:(占50%) (1)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2)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与构造,大木作基本知识,小木作基本知识,其他(石作、瓦作、彩画作等) ,尤其是大木作基本知识。 (3)了解: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专制社会的发展演变。 (4)掌握:城市建设: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相关理论(《考工记·匠人》);了解:古代长安、宋代东京、明清北京、地方城市建设状况。 (5)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各种类型;了解: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佛教建筑、道教建筑、伊斯兰教建筑);住宅与聚落(汉族代表性居住建筑类型、少数民族代表性居住建筑类型)。 (6)掌握:园林与风景建设(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7)了解:近代建筑发展概况(建筑制度、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机构、建筑形式和建筑思潮)。 2、《城市规划原理》部分:(占50%) (1)掌握:城市、城镇化的概念,世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国现阶段城镇化发展特点。

(2)掌握: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新城的理论与实践,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及《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思想与方法的变革。 (3)掌握: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系统、技术系统。了解: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运作体制。 (4)掌握: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总体布局,主要类型用地布局。 (5)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6)掌握: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乡住区规划等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3 小时 2、试卷满分:150 分 四、主要参考书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六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关于华中科技大学的专业详细介绍

四大天王——机械、电气、光电、同济 五小天王——能源、电子、计算机、电信、材料 八仙过海——环境、物理、化学、水电、控制、船海、软件、数学 文科老大——新闻 小强学院——外语 奇葩学院——人文学院 金碧辉煌——经济、管理、公管 下面是详细介绍~~~ 2013届的童鞋你们就要开始选学校填志愿了,作为在你们考虑范围内的华中科 技大学的学长一枚,我觉得我可以告诉你们关于华科的细微点滴,不管你们最后是否成为了我的校友,我都希望我的科普能够帮助到你们了解这所可爱的学校。 那山——喻家山 全国校园依山傍水的大学不少,华科就是其中之一。背倚武汉市市区地理制高点的喻家山,侧拥世界上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往东望去,马鞍山上那座小塔小巧可爱。她们使华科

的校园更安宁更舒坦。瑜伽山上有一座广东顺德校友会捐建的凤归台,晴朗的天气,上面的视野很好,东北望去武广高铁飞驰而过,西北望去东湖长江,南部一片中国光谷,你不会想象得到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我家那位炒房团舅舅当年都没考虑过投资这里的房子而现在追悔莫及。 喻家山不想珞珈山那般有灵气有历史,他只是很沉稳很大气,为这所校园遮挡来自北方的凛冽冬风,他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安全感。 那人——根叔,李娜 媒体提到根叔都是打引号的,他们会说华科大的“根叔”,华科的学生提到根叔都是不打引号的,就像你提到你的爷爷,不会说我“爷爷”一样。媒体报道的根叔没有错,略有夸张的嫌疑。在华科学生的眼中,根叔是校长,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根叔会喜欢听学生的意见,会每年都开几次校长见面会,会时不时在BBS上发帖,他会问学生我们要向上交浙大等兄弟院校学习什么,也会激情写下“娜是我们共同的骄傲”,根叔的马甲叫pgli~突然一天,根叔就红了。红得让我们这些学生觉得不知所措,我们不知道让我们热泪盈眶的一场毕业典礼为什么突然就受到了热捧。在我们眼中,这

河南大学各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河南大学各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注:以专业代码升序和导师姓名汉语拼音升序排列)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 导师姓名及职称(学位)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陈志生博士 戈士国博士 吕世荣教授 王德军副教授 徐宗华教授 姚顺良教授 原威则博士 周宏教授 010102中国哲学 陈广胜副教授 高秀昌研究员 耿成鹏副教授 乔凤杰教授 徐仪明教授 叶平博士 张德宗教授 朱丽霞博士 010104逻辑学 郭桥副教授 李娜教授 李振江教授 010105伦理学 马进举教授 王德军副教授 叶平博士 赵清文博士 010107宗教学 梁工教授 张德宗教授 赵玉玲博士 朱丽霞博士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郭桥副教授 刘高岑教授 宋伟副教授

张纯成教授 张耀兰副教授 郑慧子教授 朱荣英副教授 020121政治经济学 剧乂文教授 李保民副教授 刘东勋副教授 许兴亚教授 姚国琴副教授 于金富教授 020122经济思想史 高保中副教授 许兴亚教授 姚国琴副教授 朱秀云副教授 020123经济史 彭凯翔博士 孙建国副教授 王周宾副教授 020124 西方经济学 郭兴方副教授 李恒副教授 齐玲教授 020125世界经济 孔凡保副教授 李恒副教授 李素琴副教授 李新功副教授 王楚明教授 吴腾华副教授 杨宏恩副教授 02012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董栓成副教授 刘玉振副教授 苗长虹教授 王国印副教授 徐晓霞副教授 020201国民经济学 程传兴教授 杜乃涛副教授 耿明斋教授 李杰教授

孙复兴副教授 王相山副教授 席春迎教授 杨凤娟副教授 杨宏恩博士 赵涛副教授 赵德友博士020202区域经济学耿明斋教授 郭兴方副教授 李小建教授 乔家君副教授 宋丙涛副教授 孙建国副教授 覃成林教授 王相山副教授020203财政学 陈冬红教授 杜乃涛副教授 李杰教授 宋丙涛副教授 王进杰教授 夏杰长研究员 赵治法教授020204金融学 高保中副教授 郝玉贵教授 孔凡保副教授 李新功副教授 刘书印副教授 彭兴韵副研究员王楚明教授 王性玉教授 魏成龙教授 吴腾华副教授 夏杰长研究员 张彩玉副教授 张庆升博士 赵新顺副教授020205产业经济学付雪成副教授 刘东勋副教授 朱涛博士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介绍

2011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介绍 对于考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同学而言,由于建筑历史这门专业科目复习参考书较多,考试的内容比较细,对于基础知识点的考查比较多,然而专业课考试的难度并不是很大。所以,第一遍的参考书学习,一定要仔细梳理参考书的知识点并全面进行把握。复习的时候需要拿出百分百劲头亲自动手去学习,去思考。 建筑历史的复习大家的区别最主要在于复习的精细度,那些大的线索有用心的人基本都能记下来,可是比如某个建筑的建造年代这样一些细节信息就不一定大家都会去记,赢就赢在这些地方了,所以在复习的开头就要养成好习惯,要关注细节信息。 一、专业信息介绍 1、院系专业信息,包括就业、导师、科研情况 学校简介: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4个学院,56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具体专业: 目前,建筑学院已经形成"建筑、规划、景观、技术"四位一体、交叉融贯的学科架构,以及六年制本硕统筹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建筑学院是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单位。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二级学科是该领域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学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在2003年和2008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连续两次被评为第一名。六十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培养了近五千名毕业生,他们在国家建设岗位上、在国际建筑舞台上辛勤耕耘,涌现出了一批建筑大师、两院院士、学术名家,造就了一批中国建筑事业各个时期的领军人物。 建筑学考研分为三个方向,建筑设计及理论、建筑技术方向和建筑历史方向。建筑设计及理论和建筑技术方向的初试内容一样,参考书目也一样,建筑历史方向的专业课不同,单独出题。 081300建筑学 01建筑历史与理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④514中国传统风格建筑与文物保护设计(6小时)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学术期刊分类办法

院发[2013]1号 ★ 管理学院学术期刊分类办法 为鼓励学院教师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不断增强学院的学术影响力,院学术委员会研究决定在学校2008年期刊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期刊的学术水平和最新影响力,结合学科的发展,对管理类及相关学术期刊的分类进行动态调整。为规范学术期刊的分类,制订本办法。 一、英文期刊的分类 根据SCI/SSCI期刊的影响因子,结合UTD24和FT45,将英文期刊分为T、A、B、C和D五类。 1.T类期刊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发布的24种期刊,简称UTD24,见附件一。 2.A类期刊 A类英文期刊包括以下两类: (1)不属于T类期刊,但属于《金融时报》界定的45种学术期刊,简称FT45,见附件二; (2)不属于UTD24、FT45,但其影响因子排名属某类主题(Subject categories)前25%的SCI/SSCI期刊。 3.B类期刊 B类英文期刊包括以下两类: (1)不属于T类、A类,但其影响因子排名属某类主题前50%的SCI期刊; (2)SSCI收录的其它期刊和A&HCI收录的期刊。 4.C类期刊 C类期刊包括SCI收录的其它期刊。 5.D类期刊 ABI收录的英文期刊和EI Compendex收录的英文期刊。

二、中文期刊的分类 中文期刊分为A、B、D三类,分类原则如下: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A类、B类重要学术期刊分别被认定为中文B类、D类期刊;(见附件三) 2.其它中文期刊的类别可参照学校其它院系的期刊分类来认定;(见附件三) 3.ABI收录的中文期刊论文和EI Compendex收录的中文期刊论文为中文D类论文。 4.全国MBA“百篇优秀教学案例”视同中文B类论文; 5.国家级、省部级主要领导批示的政策建议分别视同中文B 类、D类论文。 分类原则1-2具有优先顺序。在学校期刊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原则1-2确定的中文期刊分类见附件三。 三、几点说明 1、UT/DALLAS和金融时报界定的期刊均依据最新出版年份确定, SCI/SSCI期刊的排序根据JCR期刊最新影响因子确定。 2、党务人事办公室每年年底考核时确认英文期刊的类别。 3、英文论文类别的确定以论文发表年度的期刊类别为准。一旦确认不随期刊类别的变化而变化。 4、参照学校标准,所有期刊上的短文、短论、专家笔谈、书评类文章一律不予统计;论文摘要、科普性文章、译文等一律不予统计。 5、本办法从2013年开始实施。 6、本办法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附件一:UT/DALLAS Top 24 Journals 附件二:Financial Times Top 45 Journals 附件三:中文期刊分类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二○一三年一月十八日 主题词:期刊分类办法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2013年1月18日印发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学部专业设置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下设 机电学部 信息学部 经管学部 城建学部 人文学部 外语学部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 机械设计与制造(现代制造技术)理工类专科学制3年 专业特色: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现代机械设备操作维护能力,并能进行一定生产组织管理,可适应现代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的大学专科层次实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艺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机原理、数控技术、模具设计方法。 就业领域:制造、电子、计算机应用、金融和服务等众多行业。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理工类本科学制4年 专业特色:本专业的特点是电气与电子并重,电力电子与信息电子相融,软件与硬件兼备,装置与系统结合。培养从事电力系统、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有关的系统控制、信息处理、管理维护、技术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语言、软件技术基础、网络与通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电子学、电气工程基础、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就业领域:发电厂、供电局、电力设备制造工厂、电力设计院以及相关的企业与公司,邮电与通讯部门,环保,电子、电工等高科技企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理工类本科学制4年 专业特色: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本专业分能源与动力工程方向和制冷与空调方向。为电力工业,制冷、空调设备工业,船舶、汽车工业以及钢铁、化

工、轻工纺织等工业培养生产运行、检修试验、设计与建设诸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在考研方面,2009年为本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其中考研录取率达20.1%,2010届毕业生考研形势会好于上一届。 主干课程: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电厂能源与动力装置、制冷原理与装置、热力发动机、供热工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现代测试技术、电工电机技术等。 就业领域:电力部门(火电厂、核电厂、电力建设公司、电力试验所、电力设计院、大型企业自备电厂);制冷、空调设生产与运行管理;船舶与汽车动力装置的生产运行管理;大型企业(钢铁、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化工、食品加工、冷藏冷冻)动力设备及供热涉及运行管理。2009、2010届毕业生除去考取研究生的学生,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率达到了10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工类本科学制4年 专业特色: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机械制造设计应用能力,金属、非金属材料成型的基础理论及各类成型模具的材料选择与设计方法,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应用知识及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材料学与制造技术、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模具设计、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计算、测试和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以及从事各类材料成型工艺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 主干课程: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检测与控制、材料成型原理、材料加工工程、模具设计方法。 就业领域:适合在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产业的工业企业、科研和设计单位以及高等院校,从事与材料制备与成型有关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从事机关和物质部门、外贸部门的工作。本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好,就业面广,符合未来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要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 理工类本科学制4年 专业特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程领域社会需求量较大、应用面很广的专业,也是众多专家为选择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学生力荐的首选平台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及经营销售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微机原理、机电传动控制、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等。 就业领域:制造、电子、计算机应用、金融和服务等众多行业与政府机关。 应用电子技术理工类专科学制3年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渗透的专业,培养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应用计算机进行各种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熟练运用电子知识和技术进行电子产品设备生产、经营与管理,具有电子仪器,视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导师一览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导师一览表 注:红色标注为报考热度高和比较高的导师。 曲培青 西北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报考热度很高。学生都是在西北院实习,对快 题要求非常的高。属于西北院的高级别设计人员。 李敏 新导师。一九八三年七月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分配至中国建筑西北设计 研究院工作至今,历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建筑专业组组长、所总建筑师,现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院医疗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总建筑师、第一设计所总建筑师、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考试中心专家组副组长、铁道部设计鉴定中心评审专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委员、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曾获中建总公司先进个人、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优秀专家”等表彰,近年来,多次前往非洲、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交流、学习、考察。 李建广 新导师。个人简历姓名: 李建广一九六二年生职务: 西北院副总建筑师 职称: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注册: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学历: 1984 年毕业于南 京工学院建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工作:1984 年8 月至今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工作1998 年担任西北院副总建筑师2、研究方向医疗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3、主要成就。荣誉1994 年获陕西省建设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担任社会职务: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火综合技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消防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卫 生经济学会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个人代表作品:第四军医大学门急诊大楼省优一等奖延安大学附属 医院门诊综合楼榆林市第二医院迁建工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综合医疗楼 西安邮政重件处理中心省优一等奖西安软件园省优二等奖中国建筑西北院 科教中心省优三等奖西安新世纪大厦中建总公司二等奖莆田体育馆中建总 公司二等奖西北航空中心中建总公司三等奖五七0 二厂飞机喷漆厂房中建 总公司二等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