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338生物化学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338生物化学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338生物化学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1.当胰蛋白酶102位的Asp突变为Ala时将对该酶与底物的结合和对底物的催化有什么影响?

【答案】胰蛋白酶通过一个、一个和一个,它们成串排列,通过氢键网络

成一个所谓的催化三联体,催化三联体在功能上起转移电荷的作用。通过底部残基的负电

荷吸引碱性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如果胰蛋白酶102位的Asp突变为Ala时,改变了催化三联体的转移电荷的作用,Ala为疏水性氨基酸,在空间结构形成过程中位于分子内侧,对活性中心的空间结构改变影响不大,所以对底物的结合无显著影响;但对底物的催化活性丧失。

2.为什么说葡萄糖磷酸是各个糖代谢途径的交叉点?

【答案】在糖的分解方面,葡萄糖经过激酶的催化转变成葡萄糖磷酸,可进入糖酵解途径氧化,也可进入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产生核糖磷酸、赤鲜糖磷酸等重要中间体和生物合成所需的还原性辅酶Ⅱ;在糖的合成方面,非糖物质经过一系列的转变生成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磷酸在葡萄糖磷酸酶作用下可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磷还可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磷酸,进而生成糖原。由于葡萄糖磷酸是各糖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体,由它沟通了糖代谢分解与合成代谢的众多途径,因此葡萄糖磷酸是各糖代谢途径的交叉点。

3.脂肪酸分解和脂肪酸合成的过程有什么差异?

【答案】脂肪酸分解是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通过不同途径将脂肪酸降解为乙酰CoA后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脂肪酸分解是以乙酰CoA为原料在原核生物脂肪酸合成酶系的作用下合成软脂酸的过程。两条途径从部位、酶、过程、辅助因子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下表:

4.大气中氧的含量对植物组织内二氧化碳产生的影响如图:

(1)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多,这些二氧化碳是什么的产物?

(2)AB段二氧化碳释放量急剧减少,为什么?

(3)BC段二氧化碳释放量增加,为什么?

(4)贮藏果蔬时氧气应调到哪点?

【答案】(1)高等植物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但仍保留无氧呼吸能力,所以在A 点氧含量接近零时,释放较多二氧化碳是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结果。

(2)AB段随氧含量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二氧化碳释放少。(巴斯德效应)

(3)BC段氧含量上升,有氧呼吸越来越旺盛,二氧化碳释放量达新高峰。

(4)贮藏果蔬时尽量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应选B点,此时有氧呼吸明显降低又抑制无氧呼吸。

5.请举例说明酶的别构调节的生物学意义。

【答案】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地非共价结合后发生构象的改变,进而改变酶的活性状态,称为酶的别构调节。凡能使酶分子发生别构作用的物质称为效应物或别构剂。例如,因别构导致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正效应物或别构激活剂,反之称为负效应物或别构抑制剂。

以天冬氨酸转氨甲酿酶(A TCase)为例。该酶是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多酶体系反应序列中的第一个酶,其底物氨甲酰磷酸和天冬氨酸的结合是协同的,这种协同结合使底物浓度只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开启氨甲酰天冬氨酸的合成,CTP是ATCase的别构抑制剂而A TP是ATCase的别构激活剂,当CTP与酶的调节亚基结合后使酶的构象向T状态转化,酶活性减低;相反当ATP与酶的调节亚基结合后使酶的构象向R状态转化,酶活性增高。CTP和ATP对ATCase调节的生物学意义有两个方面:首先ATP信号激活作用,提供DNA复制的能量,导致需求的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其次,CTP的反馈抑制,则保证当嘧啶核苷酸充足时,不需要该途径继续合成氨甲酰天冬氨酸及其后续中间物。

另外,负协同别构酶在一定的底物浓度范围内,底物浓度的变化不足以影响酶的反应速率。以糖酵解中的3-嶙酸甘油酸脱氢酶为例。该酶对底物浓度的变化不敏感,在有机体中有许多需要的代谢途径,当浓度很低,其他需要的代谢反应都随之减缓时,酵解

过程仍然能以一定的速率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酶的别构调节的生物学意义在于通过正协同作用使代谢途径适合体内的代谢需要;通过负协同作用保证在特殊情况下,体内的基本代谢途径的畅通,增加生物的适应能力。

6.葡萄糖分子的第五位碳用标记,在有氧情况下进行彻底氧化。问经过几轮三羧酸循环,该同位素碳可作为释放?

【答案】葡萄糖经酵解途径,一分子葡萄糖生成二分子丙酮酸,所以葡萄糖第五位标记碳,

出现在丙酮酸的羰基上,即;进一步氧化产生的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后,经第一轮循环标记碳原子全部进入草酰乙酸,因琥珀酸是对称结构,标记碳形成两种异构体:和,在第二轮三羧酸循环

中,两种异构体中的标记碳原子都可在脱羧反应中以二氧化碳释放。

7.在EMP途径中,磷酸果糖激酶受ATP的反馈抑制,而ATP却又是磷酸果糖激酶的一种底物,试问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并不使酶失去效用?

【答案】磷酸果糖激酶(PFK)是一种调节酶,又是一种调节酶。A TP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底物,也是别构抑制剂。在磷酸果糖激酶上有两个ATP的结合位点,即底物结合位点和调节位点。当机体能量供应充足(ATP浓度较高)时,ATP除了和底物结合位点结合外,还和调节位点结合,是酶构象发生改变,使酶活性抑制。反之机体能量供应不足(A TP浓度较低),ATP主要与底物结合位点结合,酶活性很少受到抑制。

8.酶溶液在加热时,酶的活性会逐渐丧失,己糖激酶在45°C加热12min后,活性丧失50%,但是如果己糖激酶溶液中有大量的底物(葡萄糖)存在时,在45°C加热12min后,活性只丧失3%,为什么有底物存在时,己糖激酶的热变性会受到抑制?

【答案】没有底物时,酶分子以游离状态存在,当有大量底物时,大多数酶分子与底物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在加热时,酶-底物复合物热稳定性比游离酶高,酶分子不易发生热变性,活性丧失大大。

9.比较嘌呤与嘧啶核苷酸合成区别。

【答案】相同点:(1)合成原料基本相同;(2)合成部位对高等动物来说主要在肝脏;(3)都有两种合成途径;(4)都是先合成一个与之有关的核苷酸,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核苷酸。

不同点:(1)嘌呤在PRPP基础上合成嘌呤环,嘧啶是先合成嘧啶环再与PRPP结合;(2)嘌呤先合成IMP,嘧啶先合成UMP;(3)嘌呤在IMP基础上合成AMP和GMP,嘧啶是在UMP 基础上合成CMP和TMP。

10.DNA复制需要RNA引物的证据有哪些?

【答案】首先,所有研究过的DNA聚合酶都只有链延伸活性,而没有起始链合成的功能。相反,RNA聚合酶却具有起始链合成和链延伸的活性。另外,一系列实验提供了有关的证据。例如在体外试验中,噬菌体单链环状DNA在加入一段RNA引物之后,DNA聚合酶才能把单链环状DNA变成双链环状DNA;同时发现如果加入RNA聚合酶抑制剂利福平,也可以抑制

的复制,如果加入RNA引物再加利福平,DNA的合成不被抑制;还发现新合成的DNA片段端共价连接着RNA片段,如多瘤病毒在体外系统合成的冈崎片段端有长约10个残基的以三磷酸结尾的RNA引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