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式20257.1-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式20257.1-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式20257.1-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式20257.1-2007

2.1 符号的分类

2.1.1 依比例尺符号:地物依比例尺缩小后,其长度和宽度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号。2.1.2 半依比例尺符号:地物依比例尺缩小后,其长度能依比例尺而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号。在本部分中符号旁只标注宽度尺寸值。

2.1.3 不依比例尺符号:地物依比例尺缩小后,其长度和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在本部分符号旁标注符号长、宽尺寸值。

2.2 符合的尺寸

2.2.1 符号旁以数字标注的尺寸值,均以毫米(mm)为单位。

2.2.2 符号旁只注一个尺寸值的,表示园或外接圆的直径、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的边长;两个尺寸值并列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符号主要部分的高度,第二个数字表示符号主要部分的宽度;线状符号一端的数字,单线是指其粗度,两平行线是指含线划粗的宽度(街道是指其空白部分的宽度)。符号上需要特别标注的尺寸值,则用点线引示。

2.2.3 符号线划的粗细、线段的长短和交叉线段的夹角等,没有标明的均以本图示的符号为准。一般情况下,线划粗为0.15mm,点的直径为0.3mm,符号非主要部分的线划长为0.5mm,非垂直交叉线段的夹角为45゜或60゜。

2.3 定位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

2.3.1 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的,该点位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2.3.2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符号,定位点在其几何图形中心。

2.3.3 宽底符号(蒙古包、烟囱、水塔等)定位点在其底线中心。

2.3.4 底部为直角的符号(风车、路标、独立树等)定位点在其直角的顶点。

2.3.5 几种图形组成的符号(敖包、教堂、气象站等)定位点在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

2.3.6 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窑、亭、山洞等)定位点在其下方两端点连线的中心点。

2.3.7 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的其他符号(桥梁、水闸、拦水坝、岩溶漏斗等)定位点在其符号的中心点。

2.3.8 线状符号(道路、河流等)定位点在其符号的中轴线;依比例尺表示时,在两侧线的中轴线。

2.4 符号的方向和配置

2.4.1 符号除简要说明中规定按真实方向表示者外,均垂直于南图廓线。

2.4.2 土质和植被符号,根据其排列的形式可分成三种情况:

a)整列式:按一定行列配置,如苗圃、草地、经济林等;

b)散列式:不按一定的行列配置,如小草丘地、灌木林、石块地等;

c)相应式:按实地的疏密或位置表示符号,如疏林、零星树木等。表示符号时应注意显示其分布特征。

整列式排列一般按图式表示的间隔配置符号,面积较大时,符号间隔可放大1~3倍。在能表示清楚的原则下,可采用注记的方法表示。还可将图中最多的一种不表示符号,图外附注说明,但一幅图或一批图应统一。

注:配置是指所使用的符号为说明性符号,不具有定位意义。在地物分部范围内散列或整列分布列符号,用于表示面状地物的类别。

2.5 符号使用方法与要求

2.5.1 图式中除特殊标注外,一般实线表示建筑物、构筑物的外轮廓与地面的交线(除桥梁、坝、水闸、架空管线外),虚线表示地下部分或架空部分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线表示地类范围线、地物分界线。

2.5.2 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分以下表现方式:

a) 地物轮廓一比例尺表示,在其轮廓内加面色,如河流、湖泊等;或在其轮廓内适中

位置配置不依比例尺符号和说明注记(或说明注记简注)作为说明,如水井、收费站等。

说明注记简注见附录A。

b)面状分布的同一性质地物,在其范围内按整列式、散列式或相应式配置说明性符号和注记,如果界线明显的用地类界表示其范围(如经济林等),界线不明显的不表示界线(如疏林地、盐碱地等)。

C)相同地物毗连成群分布,其范围用地地类界表示,在其范围内适中位置配置不依比例尺符号,如露天设备等。

2.5.3 两种地物相重叠或相交时,按投影原则下层被上层遮盖的部分断开,上层保持完整。

2.5.4 各种符号尺寸是按地形图内容为中等密度的图幅规定的。为了使地形图清晰5,除允许符号交叉和结合表示者外,各符号之间的间隔(包括轮廓线与所配置的不依比例尺符号之间的间隔)一般不应小于0.3mm。如果某些地区地物的密度过大,图上不能容纳时,允许将符号的尺寸略为缩小(缩小率不大于0.8)或移动次要符号。双线表示的线状地物其符号相距很近时,可采用共线表示。

2.5.5 实地上有建筑物、构筑物,图式中未规定的符号,又不便归类表示者,可表示该物体的轮廓图形或范围,并加注说明。地物轮廓图形线用0.15mm实线表示,地物分布范围线、地类界线用地类界符号表示。

2.5.6 本图式中土质和植被符号栏中,以点线框者,指示应以地类界符号表示实地范围线;以实线框者,指示不表示范围线,只在范围内配置符号。

2.5.7 符号旁的宽度、深度、比高等数字注记,一般标注至0.1m。

各种数字说明,除特别说明外,凡为“大于”者含数字本身(如大于3m,含3m),“小于”者不含数字本身。各种符号等级说明中的“以上”和“以下”,其含意与上述相同。2.5.8 符号表示与配合的示例见附录B。

3 地形图分幅和颜色

3.1 地形图分幅和编号见附录C

1:2000地形图可以1:5000地形图为基础,按经差37.5’’,纬差25’’进行分幅(9张)3.2 地形图图廓整饰见附录D

3.3 地形图颜色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视用图需要可采用多色或单色,多色图采用青、品红、黄、黑(CMYK)四色,按规定值进行分色。

4 符号与注记

4.1 控制测量点

图上个测量控制点符号的几何中心,表示地面上控制点标志的中心位置;符号旁的高程注记,表示实地标志顶面或木桩顶面的高程。

表示完整的测量控制点,图上除表示控制点符号外,还应注出控制点的点名(或点号)和高程。点名和高程以分数形式表示,分子为点名(或点号),分母为高程。点名和高程一般注记在符号右方(有比高时,比高注在符号的左方)。水准点和经水准联测的三角点、小三角点,其高程一般注至0.001m,用三角高程测定的高程一般注至0.01m。

用烟囱、水塔等独立地物做测量控制点时,当地物比例尺用轮廓图形表示时,且在轮廓图形内能容纳控制点符号时,可在图形内真实位置上绘出控制点符号,不表示相应的地物符号,但需注出控制点点名(或点号)以及地物名称;当地物不能依比例尺表示时,图上除表示相应的地物符号、注出测量点的点名和高程外,还应注出测量控制点的类别。位于房屋上

的测量控制点,应在房屋符号的真实位置上表示控制点符号,并注出点名。

4.1.1 三角点利用三角测量方法或精密导线测量方法测定的国家等级的三角点和精密导线点。

4.1.2 小三角点测角精度为5’’或10’’小三角点和同等精度的其他控制点。

4.1.3 导线点利用导线测量方法测定的控制点。

4.1.4 埋石图根点埋石的或天然岩石上凿有标志的、精度低于小三角点的图根点。

4.1.6 水准点利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的国家等级的高程控制点。

4.1.7 卫星定位等级点利用卫星定位技术测定的国家等级控制点,包括A~E级。

4.1.8 独立天文点利用天文观测的方法直接测定其地理坐标和方位角的控制点。

4.2 水系

江、河、湖、海、井、泉、水库、池塘、沟渠等自然和人工水体及连通体系的总称。4.2.1 地面河流地面上终年有水的自然河流。

岸线是水面与陆地的交界线,又称水涯线。河流、湖泊和水库的岸线,航测成图一般按摄影时的水位测定;实地测图一般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并加注航摄日期及测图日期。若摄影日期或测图时间为枯水期或洪水期,所测定的水位与常水位(常年中大部分时间的平稳水位)相差很大时,应以常水位岸线测定。

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符号表示。

高水位岸线系常年雨季的高水面与陆地的交界线,又称高水界。视用图需要表示。

高水界与水涯线之间有岸滩的,用相应的岸滩符号表示。

河流宽度在图上小于0.5mm的用线粗为0.1mm~0.5mm的单线渐变表示。

4.2.2 地下河段及出入口河流流经地下的河段,以及水流在地面上的出口。

4.2.3 消失河段河流流经沼泽、沙地等地区,没有明显河床或表面水流消失的地段。

4.2.4 时令河季节性有水的自然河流。

4.2.5 干河床(干涸河)降水或融雪后短暂时间内有水的河床或河流改到或遗留的河道

干河床用虚线表示;宽度在图上大于3mm的河床内应表示相应的土质符号,大于5mm 时应表示等高线。

4.2.6 运河、沟渠人工修建的供灌溉、引水、排水、航运的水道。

运河、沟渠应根据实地上边沿间的距离确定图上的表示。图上宽度大于0.5mm用双线表示。运河及干渠应注出名称注记。每条沟渠应加注流向符号。南水北调水利工程用运河符号表示并加注相应的名称注记或加注“南水北调工程”注记。

排碱、排水的沟渠应加注“排”字。

沟渠两边的堤岸用堤或加固岸表示。沟渠与堤堑的配合件附录B

灌溉渠系的源头,抬高水道并有抽水设备的渠首用符号b1表示。

4.2.7 沟堑沟渠通过高地或山隘处经人工开挖形成两侧坡面很陡的地段。

坡度大于70゜的用陡坎符号表示。沟堑比高大于2m的应标注比高。

4.2.8 坎儿井干旱地区引用地下水及雪水,并有竖井与之相通的地下暗渠。

4.2.9 地下渠道、暗渠建筑在地面下、相隔一定距离有出水口的水道。

4.2.10 输水渡槽(高架渠)跨越山谷、道路或沟渠时的桥梁式输水设施,如水槽或水管。

4.2.11 输水隧道修建在山体中或地下的过水渠道设施。

4.2.12 倒虹吸渠道与铁路、公路、河流等平面交叉时,在路下或水下设置的虹吸式过水通道。

4.2.13 涵洞修建在道路、堤坝等构筑物下面的过水或通行通道。

当图上宽度小于1mm用半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坝体上的出水孔也用此符号表示。

4.2.14 干沟经常无水、只在雨后短暂时期内有积水的、未挖成而搁置或废弃的沟渠。

图上宽度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大于1mm的用双线依比例尺表示。宽度大于5mm 时其内应表示等高线,深度大于2m的应标注沟深。

4.2.15 湖泊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宽阔、水量变化缓慢的水体。

水涯线以常水位位置确定,有名称的应加注名称。湖泊水是咸水(矿化度在1g/L~35g/L)或盐水(矿化度>35g/L)时,应加注“(咸)”“(盐)”字。单色表示时,湖泊加注“水”字。

4.2.16 池塘人工挖掘的积水水体或自然形成的面积较小的洼地积水水体。

池塘的水涯线沿上边沿表示。用以人工养鱼或繁殖鱼苗的需加注“(鱼)”字。单色表示时,池塘水域部分加注“塘”字。

4.2.17 时令湖季节性有水的湖泊。

用不固定水涯线符号表示。以其新沉积物(淤泥)的上边界为水涯线,并加注有水月份。在沼泽地区的湖泊、水潭等,如没有明显和固定的水涯线时,也用此符号表示。

4.2.18 干涸湖降雨或融雪后短暂时间内有水的湖盆。

湖内应表示相应的土质符号,有名称的加注名称。

4.2.19 水库因建造坝、闸、堤、堰等水利工程栏蓄河川径流二形成的水体及建筑物。

水库岸线以常水位岸线表示,并需加注名称注记。

溢洪道是水库的泄洪水道,用以排泄水库设计蓄水高度以上的洪水。水库的溢洪道用于干沟符号按其实际宽度依比例尺表示。溢洪道口底部要标注高程,高程标在溢洪道底部的最高处。溢洪道的闸门用水闸符号表示。

泄洪洞口是水库坝体上修建的排水洞口。符号按实际方向表示在洞口位置上。引水孔、取水孔、灌溉孔、排沙孔等出水口,也用此符号表示。

水库坝体是横截河流或围挡水体以提高水位的堤坝式构筑物,用拦水坝符号表示;简易修筑的拦水坝体用堤符号表示。水库坝体应注堤顶或坝顶高程、坝长和建筑材料。水库与堤、坝的配合见附录B。坝、堤内侧堤坡脚线与水涯线间的距离图上大于0.5mm时,应表示水涯线;小于0.5mm的,可不表示水涯线。

建筑中的水库表示水库坝址,范围线可用设计供水位时的水涯线表示。

4.2.20 海岸线、干出线海岸线指海面平均大潮高潮时的水陆分界线;干出线指海面最低低潮时的水陆分界线(最低低潮线)。

一般可根据当地的海蚀阶地、海滩堆积物或海滨植物确定。受潮汐影响的河口地段其水涯线按海岸线表示。

4.2.21 干出滩又称海滩,是海岸线与干出线之间的潮浸地带,高潮时被海水淹没,低潮时露出。

4.2.22 危险岸区船只不能靠近的海岸多礁石地段。

4.2.23 礁石礁石是孤立水中隐现于水面的岩石,按隐现于水面的程度分为明礁、干出礁、适淹礁和暗礁。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礁石,成从分布的在其范围内按测定位置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4.2.23.1 明礁是平均大潮高潮时露出的礁石。

4.2.23.2 暗礁是最低低潮时潮面下的礁石。

4.2.23.3 干出礁是平均大潮时高潮淹没、低潮露出的礁石。

4.2.23.4 适淹礁是最低低潮时与水面平齐的礁石。

图上面积大于10mm2的依比例尺按轮廓表示,并加注“适”字。

4.2.23.5 珊瑚礁依比例尺表示的,相应加注“干”或“暗”字;不依比例尺的分别用相应的不依比例尺礁石符号表示。

4.2.23.6 危险海区对航行存在危险的礁石,用地类界表示其危险区域。

4.2.24 海岛、水中岛海或河流、湖泊、水库中四周环水且常年高出水面的陆地。

陆地内配置相应的土质及植被符号。

4.2.25 水中滩河流、湖泊、水库中常水位时被淹没、低水位时露出的沉积沙滩地或砾、泥形成的滩地。

4.2.26 岸滩河流、湖泊岸边高水位时被淹没,常水位时露出的沉积沙质、泥质地或砾石块形成的滩地。

4.2.27 沙洲河流、湖泊、水库中堆积而成的高水位时淹没,常水位时露出的泥沙质小岛。

4.2.28 泉(矿泉、温泉、毒泉、间流泉、地热泉)地下水集中用处的出水口。

4.2.29 水井、机井人工开凿用于取水的竖井。

4.2.30 地热井有大量天然水蒸气或水温60゜C以上的水井。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91aixue)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

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三幅地图,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做一做应用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用比例尺公式可以做换算:(1)一直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第三层次,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相同图幅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关于两幅图范围的大小、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得出:(1)如何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即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愈大。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总是觉得有事可做。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比较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比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正比例与反比例的量。 2、能找出正比例与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与反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关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二、教学重难点: 1、判断实例是否成比例,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2、生活中比例知识的具体应用。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了正比例与反比例,通过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呢? 生自由发言。 师:那它们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来对正比例与反比例进行对比,师揭示课题:(正比例与反比例) (二)教学新知: 1、出示课件: 师:表中有哪两个量?它们是什么关系呢? 生个别回答。 2、学生画图,比较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图象。 师:如果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呢? 生回答。课件出示,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呢?抽生回答。 3、判断下列各题成什么比例?(课件出示) (1)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与宽。

(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与宽。 (3)圆的周长一定,半径与圆周率。 (4)圆锥体积一定,底面积与高。 (5)收入一定,支出与结余。 (6)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 个别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4、思考三种量:速度、时间、路程分别是什么关系? 抽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生小结: 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反比。 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练习:单价、数量、总价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生个别发言。 5、学生比较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汇报发言,师生共同小结。并板书:课件出示表格 6、讨论总结判断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步骤: 一列二找三判断。 三、作业设计: 教材第63页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说给同伴听听。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比较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教案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地图及其重要性,了解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重要意义,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及计算两点间的距离;使学生掌握三种比例尺形式的互换,明确比例尺大小的含义。 2.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 3.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意义,进而引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知识都是重点,难点是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某动物园导游图,带有经纬网的三幅图。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一、地图的用途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3.比例尺的大小 三、地图上的方向 1.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2.地图上的方向判断 四、图例和注记 教学过程 [展示投影片]某动物园导游图 提问引入这是某动物园的导游图,请你认真观察并回答:金丝猴馆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虎山在熊猫馆的什 么方向?假如要依次参观长颈鹿、熊猫、老虎应选择哪 条路线最近?(同学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使用地图册]将地图册翻到世界地形。 [教师讲述]这幅导游图是一幅平面图,它非常直观、 形象,制作起来比较简单。而这幅世界地形图,是一幅 地图,比起平面图来它复杂得多。它是把全球,或一个 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颜色和 符号表示出来的。人们根据地图,就可以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练习]比较平面图与地图的异同。(引导同学从范围大小、信息量多少等方面比较。)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3—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体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2)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过程性目标: (1)在交流讨论中完善自己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经验认识,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 (2)通过数“形”结合,进一步感受和领会正、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目标: 逐步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当独立思考解决不了问题时,与他人合作的成就感,逐步增强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导入复习 1、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正比例反比例。 2、比一比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例子有很多,现在我们就来玩个小比赛,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比比哪组同学能举出更多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或成反比例关系的量。学生小组内举例并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收集成正比例、反比例、不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各一个,记录在卡片上。 3、反馈评价。教师根据各组举例的情况进行评比,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过渡师:刚才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但是老师发现这些例子中有的是成正比例,有的是成反比例,有的是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那么,该怎么样判断两个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呢? 2、复习正比例 (1)师:(用投影仪出示收集到的成正比例的例子)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为什么?(正比例)学生回答,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正比例: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2)师: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使,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师:你们有什么方法能把题中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呢?(列表、画图、用式子表示)学生回答。学生介绍完每一种方法时,教师让他们说一说要怎样做?师: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就是课本第63页的三种方法,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3页,仔细读一读,并把三种方法补充完整。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师:(课件出第63页的表格)谁来告诉大家,表格里的空格应填几?(200、300、400、500)你是怎样算的?(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计算)指名回答。师:(课件出示课本第63页的坐标图)谁来说说这幅图又该怎样做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仔细

初中地理练习试题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练习

相关资料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练习 巩固强化 1.在地图上,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数,叫________,也叫缩尺。它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表示方式。 2.在一张一定大小的图纸上,若比例尺大,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就_________,图的内容就______;若比例尺小,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就_______,图的内容就______。 3.在地图上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①一般的方法是面对地图,_________;②在有指向 标的地图上,要根据_______来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总是指向_______方;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应利用和来定方向,经线表示__方向,纬线表示________方向。 4.在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________,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叫_______。 5.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 A.1∶1000 B.1∶10000 C.1∶500000 D.1∶30000 6.绘制学校平面示意图,适合采用的比例尺是 ( ) 1∶1000 B.1∶250000 C.1∶100000 D.1∶30 7.A、B两点图上距离是3.75Cm,比例尺为1∶50000,那么两地实际距离是( ) A.1875米 B.187500米 C.75米 D.1875厘米 8.将八百万分之一的台湾地图,放大到原图的4倍,新图的比例尺是 ( ) A.1∶16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0千米 C.二百万分之一 D.1∶40000000 9.野外考察,下列比例尺最适用的是 A.1∶1000 B.1∶10000 C.1∶25000 D.1∶1000000 迁移拓展 10.读某村平面图2-3回答: (1)图中确定方向的依据是________。 (2)秀峰山分别位于李庄和王庄的哪个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向______流。 (4)汽车顺着公路从A到C,途中行进的方向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精心制作完整版)

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地形测量的任务是测绘地形图。地形图测绘是以测量控制点为依据,按以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将地物和地貌测定在图之上,并用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绘制成图。 一、地形图和比例尺 1.地形图、平面图、地图 地形图:通过实地测量,将地面上各种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按一定的比例尺,用《地形图图式》统一规定的符号和注记,缩绘在图纸上的平面图形,既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又表示地貌形态。 平面图:只表示平面位置,不反映地貌形态 地图:将地球上的若干自然、社会、经济等若干现象,按一定的数学法则采用综合原则绘成的图。 我们测量当然主要是研究地形图,它地球表面实际情况的客观反映,各项建设和国防工程建设都需要首先在地形图上进行规划、设计。 2.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任一线段d 与地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D 之比,称为图的比例尺,显然有 M D d 1= (2).比例尺种类: a .数字比例尺:直接用数字表示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式来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即式中M 称为比例尺分母,表示缩小的倍数。M 愈小,比例尺愈大,图上表示的地物地貌愈详尽。通常把1:500,1:1 000,1:2 000,1:5 000的比例尺称为大比例尺,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的称为中比例尺,小于1:100 000的称为小比例尺; b .图式比例尺:直线比例尺和复式比例尺; c .工具比例尺:分划板、三棱尺。 (3).比例尺精度 a .定义:人眼正常的分辨能力,在图上辨认的长度通常认为0.1 mm ,它在地上表示的水平距离M ?mm 1.0,称为比例尺精度。 b .意义与作用: ○ 1.比例尺精度与比例尺大小的关系:比例尺精度越高,比例尺就越大,利用比例尺精度,根据比例尺可以推算出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例如,1:1 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0.1 m ,测图时量距的精度只需0.1m ,小于0.1 m 的距离在图上表示不出来。反之,根据图上表示实地的最短长度,可以推算测图比例尺。例如,欲表示实地最短线段长度为0.5 m ,则测图比例尺不得小于1:5000。 ○ 2.取舍; ○ 3.根据甲方要求确定比例尺大小和精度要求。比例尺愈大,采集的数据信息愈详细,精度要求就愈高,测图工作量和投资往往成倍增加,因此使用何种比例尺测图,应从实际需要出发,不应盲目追求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 二.地形图要素介绍 1.数学要素:比例尺,方格网(公里网),分幅,编号 a .比例尺 b .方格网(公里网):在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先要建立方格网,以10cm*10cm 绘制,当比例尺为中比例尺或小比例尺时,则绘制2cm*2cm 网格,这时称为公里网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新标准简介公布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新标准简介公布 日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公布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新标准简介,具体如下,具体图式可登入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网或者国家测绘地理信 息标准化服务平台查看。1GB/T 20257.1―2017 GB/T 20257.1―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代替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于2017年10月14日发布,自2018年5月1日起实施。 GB/T 20257的本部分规定了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图廓整饰,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方法和基本要求。本部分适用于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的测绘。编制地理底图或测绘相近比例尺地图可参照使用。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般规定、符号与注记,以及附录A(规范性附录)说明注记简注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示例和附录C(规范性附录)图廓整饰样式。2GB/T 20257.2―2017 GB/T 20257.2―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

1︰5 000 1︰10 000地形图图式》代替GB/T 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 000 1︰10 000地形图图式》,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于2017年10月14日发布,自2018年5月1日起实施。 GB/T 20257的本部分规定了1︰5 000、1︰10 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图幅整饰,以及使用这些符号方法和基本要求。本部分适用于1︰5 000、1︰10 000地形图的测绘,编制地理底图可参照使用。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般规定、符号与注记,以及附录A(规范性附录)说明注记简注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样图示例和附录C(规范性附录)图廓整饰 样式。3GB/T 20257.3―2017 GB/T 20257.3―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图式》代替GB/T 20257.3―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图式》,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于2017年10月14日发布,自2018年5月1日起实施。 GB/T 20257的本部分规定了1︰25 000、1︰50 000、1︰100 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图廓整饰,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1︰25 000、1︰50 000、1︰100 000地形图

人教版比例尺教案案例(第一课时)

比例尺应用 教学内容:比例尺应用 教学设计意图: 《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节。它是学生学完“比”、“正反比例关系”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有兴趣的。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整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了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练习题的设计富有生活气息,洋溢着童趣,这种有效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更加理解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达到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目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方法:自学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地图。(挂图) (1)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图中标注的比例尺。 (2)教师说 明比例尺的作用。 (3)引出课题,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及自学要求 Page 4 比例尺1:500000000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七种: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万和1:1万;普通地图按比例尺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小于100万(小比例尺),10万到100万(中比例尺),大于10万(大比例尺)。 1:100万地形图 (1)用途: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 (2)投影:采用正轴等角圆锥投影,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采用国际1:100万地图分幅标准,从赤道开始,纬度每4°为一列,依次用拉丁字母A、B、C……V表示(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列号前冠以N或S,以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我国地处北半球,图号前的N全部省略);从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6°为一纵行,将全球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3……60表示,“列号—行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的编号。如:J—50,10—50。 1:50万地形图 (1)用途: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较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2行2列,共4幅1:50万地形图(20世纪90年代起: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1:100万图幅编号后加上1:50万的代号和行列号,如:J47B001002。一幅1:50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3°,纬差2°。 1:25万地形图 (1)用途: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反映了区域内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概况,主要供各部门在较大范围内作总体的区域规划、查勘计划、资源利用与自然地理调查。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编绘方法成图。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730700 温志旺() 【教材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新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认识是在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里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比例关系,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想】: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激发学生探究两种相关联量变化规律的热情,在不断探究两种相关联量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导航】: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能够正确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 3、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4、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为了刺激消费,会宁县“凯尔亮”超市对购物达到500元者,可以享受10次的摸奖机会。请咱班购物达500元的同学汇报一下你摸奖的情况,你摸了几

正比例与反比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谁能用比的知识说一说我们班男女同学的人数情况? (指名汇报)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 ⊙回顾与整理 1.(1)举例说一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例尺以及它们的应用。 预设 生1: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如5÷2,可以写成5∶2。 生2: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如8∶4=24∶12。 生3: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比例尺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生4:配制农药会应用到比的知识;地图上一般都有比例尺。 …… (3)出示教材83页“回顾与交流”2题。 学生独立完成,思考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并全班交流。 预设 生1: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比的前项;除法算式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比的后项;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比的比号。 生2:除法算式的商相当于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比的比值。 强调: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所有分数的分母及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

(4)先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再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下面的比。 30∶1201∶∶0.1∶10 2.5∶60.5∶3.225∶∶ 先思考比的基本性质,然后交流,最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复习按比例分配问题。 ①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作按比例分配) 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预设 生1:用比或者连比反映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份数。 生2:直接给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份数。 ③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是什么? 预设 生:找出或求出要分配的总数量;根据已知的比求总份数;按照要分配的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分别求出每一部分数量是多少。 (6)完成教材83页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订正,并说一说解决问题时都用到了哪些知识。 2.(1)说一说。 师: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请你先回忆一下,然后说一说你对这部分内容的了解。 预设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变化的量。 生2:我知道了什么是正比例,什么是反比例。 师:举例说明什么是变化的量。 预设 生:上学时,我走的路程的多少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路程和时间就是变化的量。师:如果你走的速度是一定的,那么你走的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生:成正比例关系。 师:你能说明理由吗? 生:我走的速度不变,走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2)议一议。 正比例和反比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有哪些是成反比例的量?(四人一组,互相举例说一说,并说明自己举的例子为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或者成反比例的量) (3)全班交流。 师:每组举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实例各一个,其他小组注意不要重复,并把本组需要交流的问题展示出来。 预设 生1:买苹果时,苹果的单价一定,那么花费的总钱数和买的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如果花费的总钱数一定,苹果越便宜,买的数量就越多,苹果越贵,买的数量就越少,这时苹果的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关系。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练习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测试题 一、轻松填一填。 1、比例尺=():(), 2、一幅平面地图上,图上距离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3、A、B两地相距6千米,在比例尺是1:300000的地图上应画()厘米。 4、比例尺800: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倍。 5、一个零件长8毫米,画在设计图上是16厘米,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 6、用边长是2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3000块,改用边长是5分米的方砖铺地,要用()块。 7、在A×B=C中,当B一定时,A和C成( )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成( )比例。 8、一幅图的比例尺是。A、B两地相距320km,画在这幅图上应是()cm。 9、六年级同学排队做广播操,每行人数和排成的行数成()比例;出油率一定,花生油的质量和花生的质量成()比例;3x=y,x和y成()比例;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成()比例。 二、判断如下情形成“正”比例、“反”比例或“不成”比例。 1、教室的面积一定,某班学生人数与人均占地面积成( )比例。 2、《鹤壁日报》定价一定,订阅份数和所需要的总钱数成( )比例。 3、大豆油的总质量一定,大豆的千克数和出油率成( )比例。 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 )比例。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比例。 6、一袋面粉食用去的数量和剩下的数量( )比例。 7、长度一定的铁丝平均分成若干段,每段长度和截的段数成( )比例。 8、如果y=5x,那么x和y成( )比例。 9、购置电脑的总价一定,电脑单价和数量成 ( ) 比例。 10、电脑的单价一定,购置电脑的数量和总价成 ( ) 比例。 11、一个人的年龄和身高成 ( ) 比例。 12、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成 ( ) 比例。 13、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 ( ) 比例。 14、在一定的时间里,制造零件的个数与制造一个零件所需要的时间成 ( ) 比例。 15、从兰州到北京,火车所行的时间与速度成()比例。 16、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成()比例。三、选择。 三、选择题 1、如果甲数=乙数÷5,那么甲数和乙数()。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一个正数和它的倒数成()。 A、正比例 B、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按1:4的比例尺放大后它的面积是()。 A、48平方厘米 B、96平方厘米 C、192平方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

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

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三幅地图,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做一做”应用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用比例尺公式可以做换算:(1)一直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第三层次,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相同图幅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关于两幅图范围的大小、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得出:(1)如何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即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愈大。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总是觉得有事可做。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变换公式及其应用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 变换公式及其应用 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和1∶100万地形图是我国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其图幅编号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1991年以前地形图分幅编号标准产生的,称为旧图幅编号,另一种是1991年以后新的国家地形图分幅编号标准所产生的,称为新图幅编号。在使用中就存在一个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之间的变换问题。本文通过对新旧图幅编号方法和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新旧图幅编号之间的变换公式。 一、新旧图幅编号的变换公式 1. 旧图幅编号到新图幅编号的变换公式 (1) (2) (3) (4) (5) (6) 这里,式(1)~式(6)分别是1∶50万~1∶1万地形图的图号变换公 式,H 50,H 25 ,H 10 ,H 5 ,H 2 和H 1 分别是1∶50万~1∶1万地形图的新图幅编号 中的行代码,取三位,不足三位前面用“0”补足,L 50,L 25 ,L 10 ,L 5 ,L 2 和L 1 分别是1∶50万~1∶1万地形图的新图幅编号中的列代码,取三位,不 足三位用“0”补足,X 50,X 25 ,X 10 ,X 5 。X 2 和X 1 分别是1∶50万~1∶1 万地形图旧图幅编号中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代码值,简称图幅代码值,如1∶50万地形图的图幅代码是A,B,C和D,则按字母排列顺序赋值分别为1,2,3,4,其他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代码也照此处理,[]表示小数取整,()表示小数取余。 2. 新图幅编号到旧图幅编号的变换公式

(1′) (2′) (3′) (4′) (5′) (6′) 这里,式(1′)~式(6′)分别是1∶50万~1∶1万地形图的图号变换公式,公式中各字母含义同上。 由于篇幅所限,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变换公式的原理省略。 二、新旧图幅变换公式的应用 1. 已知旧编号求其新的图幅编号 为直观明了起见,把计算过程和结果编制成一个表格,如表1所示。

2020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比例尺(1)教案

第4单元比例 第1课时比例尺(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力目标: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

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三、拓展应用 教材56页1、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教材56页3、4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意义 例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4行4列,共16幅1:25万地形图,用[1]、[2]…[16]表示,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25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和行列号.如:J50C001004。每幅1:25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1°30′,纬差1°。1:10万地形图 (1)用途:主要用于一定范围内较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编绘方法成图。 (1)用途:主要用于较小范围内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城市、乡镇、农村、矿山建设 的规划、设计,林斑调查,地籍调查等。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航空摄影测量或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分为48行48列,共2304幅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2.5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和行列号,即为1:2.5万地形图的编号。 如:J50F045004。每幅1:2.5万地形图经差7′30″,纬差5′。

1:1万地形图 (1)用途:1:1万地形图主要用于小范围内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城市、乡镇、农村、矿山建设的规划、设计,林斑调查,地籍调查等。 (2)投影:1:1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96行96列,共9216幅1:1万地形图,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1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和 程参考面。 (3)分幅编号: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其规格为50cm×50cm或40cm×40cm。图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为单位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如:1:2000,10.0—21.0;1:1000,10.5—21.5;1:500,10.50—21.75。带状或小面积测 区的图幅,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图幅编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尺》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中国地图、螺丝帽的放大图、尺子、格子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课件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再依次点击,出现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平面图和国旗平面图。 教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教师:我们可以把地图和国旗画在纸上,同样也可以把我们的住房缩小后画在纸上,这是几天前,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时,一位售楼先生给我推荐了两套住房(课件出示),可是他只给看了一下图纸,我买房的标准是想要面积大一些,我想请同学们帮帮我这个忙,好吗? 学生1:建议购买第二套。 学生2:建议购买第一套。 学生3:我也同意购买第一套,第一套的住房前面标有比例尺,而且它的比例尺大。 学生4:不同意,第二套大,应该购买第二套。 2.揭示课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了,目前还不能帮老师确定到底购买那一套住房。那么,住房平面图与实际的房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

习的内容。(板书:比例尺) 二、动手操作,感知比例尺 1.“实际距离”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 教室长9米,宽6米就是实际的长度,即实际距离。(板书) 2.“图上距离”的含义。 教师: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边长为1cm方格纸上。 (1)电脑出示学习要求:确定图上的长和宽;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方格边长是1厘米);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2)学生自主设计教室的示意图,师巡视并指导。 (3)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计方案、思路。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长 宽 学生1: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倍,图上的长就是9厘米,宽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板书: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教师: 9厘米和9米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化简,必须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得到1:100。这里的1:100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1格表示的1米,即100厘米。 学生2: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200倍,图上的长就是4.5厘米,宽是3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板书:4.5厘米:9 米=4.5:9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4)明确:设计的示意图长、宽就是画在方格纸上的距离,即图上距离。(板书) 3.认识比例尺。 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

最新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地形测量的任务是测绘地形图。地形图测绘是以测量控制点为依据,按以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将地物和地貌测定在图之上,并用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绘制成图。 一、地形图和比例尺 1.地形图、平面图、地图 地形图:通过实地测量,将地面上各种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按一定的比例尺,用《地形图图式》统一规定的符号和注记,缩绘在图纸上的平面图形,既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又表示地貌形态。 平面图:只表示平面位置,不反映地貌形态 地图:将地球上的若干自然、社会、经济等若干现象,按一定的数学法则采用综合原则绘成的图。 我们测量当然主要是研究地形图,它地球表面实际情况的客观反映,各项建设和国防工程建设都需要首先在地形图上进行规划、设计。 2.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任一线段d 与地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D 之比,称为图的比例尺,显然有 M D d 1= (2).比例尺种类: a .数字比例尺:直接用数字表示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式来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即式中M 称为比例尺分母,表示缩小的倍数。M 愈小,比例尺愈大,图上表示的地物地貌愈详尽。通常把1:500,1:1 000,1:2 000,1:5 000的比例尺称为大比例尺,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的称为中比例尺,小于1:100 000的称为小比例尺;

b .图式比例尺:直线比例尺和复式比例尺; c .工具比例尺:分划板、三棱尺。 (3).比例尺精度 a .定义:人眼正常的分辨能力,在图上辨认的长度通常认为0.1 mm ,它在地上表示的水平距离M ?mm 1.0,称为比例尺精度。 b .意义与作用: ○ 1.比例尺精度与比例尺大小的关系:比例尺精度越高,比例尺就越大,利用比例尺精度,根据比例尺可以推算出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例如,1:1 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0.1 m ,测图时量距的精度只需0.1m ,小于0.1 m 的距离在图上表示不出来。反之,根据图上表示实地的最短长度,可以推算测图比例尺。例如,欲表示实地最短线段长度为0.5 m ,则测图比例尺不得小于1:5000。 ○ 2.取舍; ○ 3.根据甲方要求确定比例尺大小和精度要求。比例尺愈大,采集的数据信息愈详细,精度要求就愈高,测图工作量和投资往往成倍增加,因此使用何种比例尺测图,应从实际需要出发,不应盲目追求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 二.地形图要素介绍 1.数学要素:比例尺,方格网(公里网),分幅,编号 a .比例尺 b .方格网(公里网):在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先要建立方格网,以10cm*10cm 绘制,当比例尺为中比例尺或小比例尺时,则绘制2cm*2cm 网格,这时称为公里网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2课时 比例尺(2)

第4单元比例 第2课时比例尺(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力目标: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

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三、拓展应用 教材56页1、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教材56页3、4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意义 例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