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第二节 醛 说课稿

第三章 第二节 醛 说课稿

第三章  第二节  醛  说课稿
第三章  第二节  醛  说课稿

第三章第二节醛说课稿

说课内容:

1、教学理念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

6、板书设计

1、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新课标要求:有机化学模块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探讨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一方面要使学生学会从官能团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再从化学键的结构分析入手,学会预测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对物质化学性质、结构、合成方法等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提高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教材分析

醛位于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第二节,向前联系着醇,向后联系着羧酸在整个有机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节在官能团的转化、化学键的结构变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也是后续学习有机合成的基础。教学重点:

1.乙醛的化学性质

2.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前期的学习中接触过乙醇、乙酸等物质的结构和部分化学性质,具备有机物分类的知识,通过苯的同系物和卤代烃、酚的学习,对羟基到醛基官能团的转化及基团相互影响初步了解,对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理论可以理解但不能灵活运用。

能力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具备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有初步的认识,但不能主动从结构角度认识、分析有机物的性质。

情感基础:学生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有机化学的学习有深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又乐于展示自我。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乙醛的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③、通过乙醛的结构和性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醛类物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含氧衍生物的转化关系,体现官能团的变化;

②、学习乙醛化学性质并巩固有机物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③、利用醛的特殊性实现醇、醛、酸、酯的相互转化;

④、通过动手实验提高实验技能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乙醛有机物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学习,增强同学们的求知欲,培养实验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4、教学方法

(1)教法

学案导学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

(2)学法

观察推导、合作探究、实验探究法

5、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导入图片并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有些人喝酒之后面红耳赤。学生之前学习过乙醇的性质可以被氧化为乙醛,而乙醛会使毛细血管扩张,在解决这个问题后接着向学生发问,什么喝酒脸红的人休息后会恢复正常?乙醛在体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这一环节,通过日常生活中我们很熟悉而又很困惑的一个问题引出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

环节一:物理性质

此时我会拿装有乙醛的烧杯,学生通过观察、闻气味通过观察、闻气味,说出一些物理性质。如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指导学生阅读乙醛的物理性质。环节二:化学性质

首先让学生观察乙醛的球棍模型得出乙醛的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通过对结构简式的分析,来推测乙醛的性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在有双键情况下,双键不稳定,易断裂,此时氧和碳就各有一个单电子,能够发生加成反应,而最常见的即为跟氢气的加成,理论讲通后给学生播放加成的动画视频这样就得到了乙醛的第一个化学性质--能发生还原反应(跟H2加成)

紧接着我会反问乙醛能发生还原反应,那能不能发生氧化反应呢,这时学生肯定会说能,但不知道反应是如何进行的。此时我会通过一组图片即可轻松解决这一问题。苯甲醛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苯甲酸。同样的原理乙醛也会被氧化为乙酸。这也就是为什么喝酒脸红的人休息后会恢复正常。

此时又把学到的问题回归到生活,使知识升华

紧接着我会向学生发问。醛的氧化反应有哪些实际应用呢?下面先来看两组图片,并思考问题:1工业生生产镜子和保温瓶内胆是怎么镀银的,2医院检验糖尿病的原理是什么,带着这两个疑问进入我们的实验环节

全班分八组,有四组进行乙醛的银镜反应,四组进行乙醛的氢氧化铜的反应,反应开始前,就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步骤进行说明,而后留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进行实验试验完成后,小组代表发言,阐明原理,并说出实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锻炼他们实验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意识;锻炼了同学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同学享受体验后得出结论获得的成功感。

以上便是整节课的主要内容,讲解完成后进行知识小结。让学生全面的了解醛的性质。

环节四:学以致用

1、检验水产品:鱿鱼中是否含有甲醛?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甲醛具有杀菌、防腐的性能,通过对醛基的性质学习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检验甲醛的方法。之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由于鱿鱼容易变坏,很多商家为了保存鱿鱼会把鱿鱼先浸泡一下甲醛溶液,特别是路边卖铁板鱿鱼的小摊,引导学生健康饮食。)

2、肉桂醛的性质判断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根据结构简式来判断物质性质的能力。)

环节五:课后作业

世纪金榜醛这一节,世纪金榜虽然题目不多,但是知识点的讲解比较透彻,通过对世纪金榜的阅读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醛的相关性质。

5.板书设计

第二节醛

一、乙醛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易燃烧跟水、乙醇等互溶。

二、乙醛的结构:

分子式:C

2H

4

O结构式:结构简式:CH

3

CHO

三、乙醛的化学性质:

1、催化加氢2、催化氧化

3、银镜反应4、与氢氧化铜的反应

第二节 醛(知识回顾+例题)

第二节 醛 [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通过对乙醛的学习,明确醛类的组成、结构和性质。2.学会根据醛基的性质来检验醛类的存在。3.知道甲醛、乙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物质 具有的官能团名称是醛基、羰基、羟基、羧基、碳 碳双键。 2.(1)乙醇催化氧化的方程式为 2CH 3CH 2OH +O 2――→催化剂 △2CH 3CHO +2H 2O 。 (2)乙二醇催化氧化的方程式为 (3)上述两个反应有机产物中的官能团是—CHO ,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称为醛,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 n H 2n +1CHO 或C n H 2n O 。 探究点一 乙醛的性质 1.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易燃烧,能跟水、乙醇等互溶。 2.按表中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

(1)2化学方程式: △AgNO 3+NH 3·H 2O===AgOH↓+NH 4NO 3, AgOH +2NH 3·H 2O===Ag(NH 3)2OH +2H 2O , 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3NH 3+H 2O 。 △CuSO 4+2NaOH===Cu(OH)2↓+Na 2SO 4, 2Cu(OH)2+CH 3CHO +NaOH――→△CH 3COONa +Cu 2O↓+3H 2O 。 (2)乙醛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下,也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方程式为 3.乙醛中的 和烯烃中的性质类似,也能与H 2发生加成反应,方程式 为CH 3CHO +H 2――→催化剂 △CH 3CH 2OH 。 [归纳总结] (1)醛的化学性质与乙醛类似: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羧酸;能与H 2发生加成反应,被还原为醇。 (2)检验醛基的方法:△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二节.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收集整理 第二节醛 目标要求 1.了解醛类的结构特点和饱和一元醛的通式。2.从官能团的角度理解乙醛的化学性质,能类比学习醛类的性质。3.知道甲醛的特殊结构和性质。 一、醛类 1.官能团:______(—CHO) 2.通式:饱和一元醛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常见的醛 甲醛(蚁醛) 乙醛分子式CH2O C2H4O 结构简式HCHO CH3CHO 物理性质 颜色无色无色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状态气态液态 溶解性 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又称 ____________ 能跟水、乙醇等互溶 二、乙醛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银镜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讨论 乙醛可与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试写出甲醛与它们反应的方程式。 (3)催化氧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醛(教师版)

第二节醛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 3.掌握醛基的检验方法。 4.了解醛的分类和命名。 5.理解饱和一元醛的一般通性和同分异构现象。 二、教学过程 一、乙醛 1.结构 (1)乙醛的分子式为C2H4O,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HO。 (2)饱和一元醛的通式是C n H2n O(n≥1),其官能团是—CHO。 2.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沸点20.8 ℃,易挥发。溶解性是能与水、乙醇、乙醚等互溶。 3.化学性质 乙醛的官能团是醛基(—CHO),醛基较活泼,乙醛的化学性质由醛基决定。 (1)加成反应 写出乙醛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机理是:乙醇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催化氧化成乙醛,实质是脱去两个氢原子,我们称之为氧化反应,而乙醛与氢气加成是乙醇催化氧化的相反的过程,即还原反应。 (2)氧化反应 ①银镜反应: 向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的氨水,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滴加氨水至沉淀刚好消失,实验现象为溶液变澄清,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g++NH3·H2O===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再向其中滴入几滴乙醛溶液放在水浴中,实验现象为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的银,反应的方程式是: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据此反应,可应用于检验醛基。产物记忆要点:一水二银三氨,再加一摩羧酸铵。 ②乙醛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入CuSO4溶液,得到新制的氢氧化铜,实验中保证碱是过量的,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几滴乙醛,加热至沸腾,实验现象为产生砖红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O+2Cu(OH)2 CH3COOH+Cu2O↓+2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三章第二节:醛D卷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二节:醛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刚装修好的新房不能立即搬入,因为装修材料中会释放出一些污染物,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下面不属于这类污染物的是 A . 二氧化硫 B . 苯 C . 甲苯等 D . 甲醛 【考点】 2. (2分) (2016高二上·汕头期中) 某些装饰材料会缓慢释放出某种化学物质,影响健康,这种化学物质可能是() A . 甲醛 B . O2 C . N2 D . CO2 【考点】 3. (2分) (2018高二下·枣庄期末)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用甲醛浸泡水产品防止腐烂 B .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C . 聚乙烯塑料袋可用于包装食品 D .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考点】 4. (2分)下列物质中,不能把醛类物质氧化的是() A . 银氨溶液 B . 金属钠 C . 氧气 D . 新制氢氧化铜 【考点】 5. (2分) (2019高二下·蛟河月考) 一氧化碳.烯烃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烯烃的醛化反应,又叫羰基的合成。由乙烯可制丙醛:CH2=CH2+CO+H2 CH3CH2CHO。由丁烯进行醛化反应也可以得到醛,在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醛的有() A . 2种 B . 3种 C . 4种 D . 5种 【考点】 6.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用漂白粉等氯制消毒剂杀灭甲流病毒,是因为氯能与病毒发生化合反应

B .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属于醛 C . 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可写成(C6H10O5)n ,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D . 肥皂的有效成分是经皂化反应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 【考点】 7. (2分)下列反应中属于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A . 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B . 新制Cu(OH)2悬浊液与乙醛反应 C . 乙醛加氢制乙醇 D . 乙醛制乙酸 【考点】 8. (2分)下列物质的溶液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 . 乙酸 B . 乙醇 C . 乙醛 D . 乙酸乙酯 【考点】 二、填空题 (共2题;共4分) 9. (2分)甲醛结构简式为________,俗称________,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________,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三章第二节:醛(I)卷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二节:醛(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A . 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泡食物 B . 臭氧的氧化性极强,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C . 氧化镁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D . 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考点】 2. (2分)在农业上常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来浸种,给种子消毒.福尔马林中含有() A . 甲醇 B . 甲醛 C . 甲酸 D . 乙醇 【考点】 3. (2分) (2015高三上·湛江开学考) 具有防腐作用的甲醛() A . 分子中共有12个电子 B . 能发生加聚反应 C . 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 D . 比例模型为: 【考点】 4. (2分)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 , 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 . C14H18O5 B . C14H16O4 C . C14H22O5 D . C14H10O5

【考点】 5. (2分)某学生做乙醛还原性的实验,取1 mol/L的CuSO4溶液2 mL和0.4 mol/L的NaOH溶液4 mL,在一个试管内混合后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A . NaOH不够量 B . CuSO4不够量 C . 乙醛溶液太少 D . 加热时间不够 【考点】 6. (2分) (2019高二下·辽阳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与含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 B . 属于醛类,官能团为-CHO C . 的名称为:2-乙基-1-丁烯 D . 的名称为:2-甲基-1,3-二丁烯 【考点】 7. (2分) (2016高一下·温州期中) 下列反应属于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 油脂的水解 B . 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浓硝酸反应制取硝基苯 C . 乙醛与氢气的反应 D .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考点】 8. (2分) (2018高一下·西安期末) 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

(人教版选修)第三章第二节醛

第二节醛 一、检验醛基地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银镜反应 醛具有较强地还原性,能被新制地银氨溶液氧化为羧酸,同时,Ag(NH3>2OH被还原为Ag,若控制好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光亮地银镜(否则,将析出呈黑色地银颗粒>. 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必须洁净. (2>配制银氨溶液是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生成地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滴加顺序不能颠倒,氨水不能过量,否则,最后得到地不是银氨溶液. (3>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 (4>加热时不可振荡或摇动试管. (5>长期放置地乙醛溶液易发生自身聚合反应而生成三聚乙醛,也有可能使银镜反应实验失败. (6>必须用新配制地银氨溶液,因久置地银氨溶液会产生Ag3N,易爆炸. 2.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地反应 醛基能将新制地Cu(OH>2还原为红色地Cu2O沉淀,这是检验醛基地另一种方法.该实验注意以下几点: (1>所用Cu(OH>2必须是新制地,在制备Cu(OH>2时,应向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铜,NaOH溶液必须明显过量. (2>加热时须将混合溶液加热至沸腾,才有明显地红色沉淀产生. (3>加热煮沸时间不能过久,否则将出现黑色沉淀,原因是Cu(OH>2受热分解为CuO. 特别提醒做完银镜反应地试管,因为银附着致密,用试管刷刷不去,并且银又不溶于一般地试剂,所以只能用稀硝酸浸泡后清洗. 注“√”代表能,“×”代表不能.

特别提醒直馏汽油、苯、CCl4、己烷等分别与溴水混合,则能通过萃取作用使溴水中地溴进入非极性有机溶剂而被萃取,使溴水褪色,但属于物理变化. 三、醛地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地反应常用于定量计算,其有关量地关系有哪些? 1.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时,量地关系如下: 1 mo l~ 2 mol Ag 1 mol~1 mol Cu2O 2.甲醛发生氧化反应时,可理解为:错误!错误! 所以,甲醛分子中相当于有2个—CHO,当与足量地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作用时,可存在如下量地关系: 1 mol HCHO~4 mol Ag 1 mol HCHO~4 mol Cu(OH>2~ 2 mol Cu2O 特别提醒利用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地反应中地定量关系,可以确定物质中醛基地数目,同时要注意甲醛最终地氧化产物为H2CO3. 四、有机化学反应中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如何规定地? 1.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地反应.如:2CH3CHO+O2错误!2CH3COOH 2.还原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地反应.如:CH3CHO+H2错误!CH3CH2OH 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有: <1)氧化反应:①所有地有机物地燃烧均为氧化反应.烃地催化氧化<加氧,生成醛或酮)、臭氧氧化分解、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炔烃、苯地同系物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如—CH3—COOH,去2个氢,加2个氧).④醛→醛→羧酸.⑤—NH2中地N元素显-3价,也易被氧化. 具有还原性地基团主要有:—C≡C—、—OH(醇、酚等>、—CHO、—NH2等. 常见地氧化剂有O2、O3、酸性KMnO4溶液、溴水、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等. (2>还原反应:①烯烃、炔烃等所有含碳碳不饱和键地物质地催化加氢.②醛、酮地催化加氢.③硝基苯还原为苯胺(—NO2―→—NH2,去2个氧、加2个氢>.

第二节 醛

第二节 醛 醛类:含“”官能团 1.与氢气加成——加氢还原:碳氧双键的一个价键断开,两端加氢; 反应条件:催化剂、加热 2.氧化反应——加氧氧化 (1)催化氧化: 反应条件:催化剂、加热 (2)银镜反应:(反应条件:水浴加热) 可用银氨溶液来检验醛基; (3)与Cu(OH)2反应(反应条件:加热) 可用Cu(OH)2来检验醛基; 【针对训练三】 1.不洁净玻璃仪器洗涤方法正确的是 ( ) A.做银镜反应后的试管用氨水洗涤 B.做碘升华实验后的烧杯用酒精洗涤 C.盛装苯酚后的试管用盐酸洗涤 D.实验室用KClO 3制取O2后的试管用稀HCl 洗涤 2.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 .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能发生银镜反应 C .与乙醛互为同系物 D .被催化加氢的最后产物是C 10H 22O 3.今有相对分子质量为58的几种有机物,试写出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若该有机物为烃,则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 。 (2)若该有机物是一种饱和一元醛,则其结构简式为: 。 (3)若该有机物1mol 能与足量银氨溶液作用可析出4molAg ,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 (4)若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该有机可能是: 。(注羟基连在双键上的有机物极不稳定) R —C —H +2Cu(OH)2 △ O ‖ R —C —O —H +Cu 2O +2H 2O ‖ O R —C —H +2Ag(NH 3)2OH △ O ‖ R —C —ONH 4+2Ag ↓+3NH 3+H 2O ‖ O 催化剂 △ 2R —C —H +O 2 O ‖ 2R —C —O —H ‖ O R —C —H +H 2 O ‖ R —C —O —H ︳ ︳ H H 催化剂 △ —C —H O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三章第二节:醛(I)卷(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二节:醛(I)卷(新版)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叙述Ⅰ叙述Ⅱ A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常用高浓度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防腐 B Na2SiO3溶液水解显碱性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C H2O2被还原后的产物是O2工业上H2O2可用作绿色氧化剂 D锌的金属活泼性比铁强可用锌保护石油管道(碳素钢管)以减缓其腐蚀 A . A B . B C . C D . D 【考点】 2. (2分) (2018高一下·宿迁期末)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无水乙醇作医疗消毒剂 B . 甲醛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C . 聚氯乙烯用作食品保鲜膜 D . 油脂用于制造肥皂 【考点】

3. (2分) (2016高三上·西城期末) 化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甲醛可作食品防腐剂 B . 氢氧化铝可作抗酸药 C . 氯化钠可作食品调味剂 D . 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 【考点】 4. (2分)向2.9 g某饱和一元醛中加入足量银氨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析出10.8 g银,该醛是() A . HCHO B . CH3CHO C . CH3CH2CHO D . CH3CH(CH3)CHO 【考点】 5.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 B . 饱和一元醛的通式可简写为RCOH C . 在银镜反应中乙醛体现了氧化性 D . 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nH2nO 【考点】

第二节 醛教案

第二节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醛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理论分析价键极性和不饱和性与性质的关系;验证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学会价键极性和不饱和性与性质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 介绍醛与 生产生活 的联系 PPT展示图片倾听初步认识醛与 生产生活的联 系 环节二: 根据结构 预测性质 给出分子式C2H4O和氢谱图,预测断 键部位和反应类型等; 根据学生的预测情况组织交流 写结构、预 测性质 讨论与交流 氢谱的应用 从反应本质断 键成键认识性 质, 环节三: 验证预测 1:醛基中 C-H发生 的氧化反 应 1、展示工业制羧酸 2、分析氧化剂: KMnO4、 Ag(NH3)2OH、 Cu(OH)2反应时可能的现象 3、分析反应完成方程式书写 1、分析断键 部位 2、预测现象 3、动手实验 4、完成方程 式 1、体会C-H 断键 2、已学氧化还 原知识应用, 融汇氧化还原 反应在有机物 无机物中的体 现 3、合作体验预 测结果体会成 功感 验证预测 2:醛基中 C=O发生 的加成反 应 结合学生预测C=O的反应类型和试 剂写出乙醛与H2和HCN的加成反应 方程式 问题1:与H2的加成反应为什么也称 为还原反应?总结有机中氧化还原反 应 问题2:与HCN加成反应的产物量不 同为什么?分析键的极性对反应的影 响 1、写方程 式 2、分析 HCN加 成后的 产物 进一步体会加 成反应中键的 极性对反应的 影响 环节四: 醛类性质 PPT展示甲醛性质,以及醛在有机合 成中的作用 倾听学有所用

第二节 醛

第二节醛 教学目标: 1.认识醛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根据醛的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醛的加成、氧化反应。 教学重点: 醛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醛的加成、氧化反应。 探究建议: ①实验:醛基的检验。 ②调查与讨论:甲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乙醇的性质,同学们想一下乙醇催化氧化的产物是什么?(乙醛),醛是重要的一类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如甲醛、乙醛等也是。引发室内污染的罪魁祸首。今天我们学习… [板书]第二节醛 [设问]:乙醛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具体地来认识一下。 [板书]一、乙醛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展示]乙醛分子的结构模型 [讲述]分析—CHO的结构。由于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碳原子,使得 C=O双键的电子云向氧原子偏移,C—H键电子云向碳原子偏移,C=O双键是不 饱和的极性键,C—H键是极性键。因此,在化学反应中,C=O双键和C—H键都

可能断键。乙醛分子中的醛基对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 [板书] 分子式:,结构式(注意键的类型): 结构简式:。乙醛的官能团为(称为:)。 [板书]二、乙醛的物理性质 [讲解]观察试剂瓶内的乙醛,用“招气入鼻”的方法闻乙醛的气味。 [提问]乙醛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演示]乙醛跟水、氯仿互溶的投影实验 师:根据投影实验的现象,乙醛还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乙醛能跟水、氯仿等互溶。 [板书]乙醛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能跟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练习]1、根据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填空: [思考]醛的通式为,官能团是。具有这种通式的是否一 定是醛?写出C 3H 6 O可能的同分异构体。 [板书]三、乙醛的化学性质 [讲述]烯烃和醛都有不饱和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这是两者的共性。

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二节 醛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第二节醛 1.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是( ) A. B. C.CH2CHCHO D.CH3—CH2—CHO 答案 B 解析根据醛的概念可判断不属于醛类。 2.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醛都由烃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 B.醛的官能团是—COH C.乙醛和丙醛互为同系物 D.甲醛、乙醛、丙醛通常情况下都是液体 答案 C 解析甲醛是氢原子连接醛基,故A错误;醛的官能团是—CHO,原子顺序不可颠倒;乙醛和丙醛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二者互为同系物,C正确;甲醛在通常情况下是气体。 (1)醛、酮的分子结构与组成 ①醛 分子中,羰基碳原子分别与氢原子和烃基(或氢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醛,简写为,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 n H2n O。

②酮 分子中与羰基碳原子相连的两个基团均为烃基且二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简写为 CORR′,饱和一元酮的通式为C n H 2n O 。 (2)醛类的同分异构体(以饱和一元醛为例) ①碳链异构:由于醛基只能连在碳链的末端,所以烃基的碳链异构有几种,醛的同分异构体就有几种。 ②官能团异构(类别异构):含碳原子数相同的醛、酮、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如C 3H 6O ,属于醛的有CH 3CH 2CHO ;属于酮的有;属于烯醇的有CH 2===CH —CH 2OH 。 3.已知丁基有4种,不必试写立即可判断化学式为C 5H 10O 的醛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 B 解析 一元醛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化学式为C 5H 10O 的醛是由丁基与醛基结合而成的。已知丁基有4种,则化学式为C 5H 10O 的醛也有4种。 4.下列四个反应中,与其他三个反应类型不同的是( ) A.CH 3CHO +2Cu(OH)2――→△CH 3COOH +Cu 2O↓+2H 2O B.CH 3CHO +2Ag(NH 3)2OH ――→水浴加热CH 3COONH 4+2Ag↓+3NH 3+H 2O C.CH 3CHO +H 2――→催化剂△ CH 3CH 2OH D.CH 3CHO +CuO ――→△CH 3COOH +Cu 答案 C 解析 A 、B 、D 均为氧化反应,C 为还原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二节醛练习

第二节醛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醛一定含醛基, 含有醛基的物质一定是醛 B. 丙醛只有丙酮一种同分异构体 C. 醛类物质常温常压下都为液体或固体 D. 含醛基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H2 发生还原反应 解析醛的官能团是醛基,但含醛基的物质不一定是醛,A 错误; 丙醛的同分异构体除外还有CH2 CH—CH2OH,B ;,,C;H2,D 2. 下列反应中, 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 A. 乙醛制乙醇 B. 乙醛制乙酸 C. 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D. 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解析乙醛与氢气加成制乙醇, 有机物加氢过程为还原反应,A 项正确;B 、 3. 只用一种试剂便可将苯、苯酚、四氯化碳、乙醛4种无色液体区分开来, 这种试剂是( ) ①银氨溶液②新制的Cu(OH)2 ③ NaOH溶液 ④溴水 A. 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选用① , 溶液分层, 浮在银氨溶液上层的是苯; 处于银氨溶液下层的为CCl4; 将无明显现象的两 种液体水浴加热, 有银镜生成的是乙醛, 无明显现象的为苯酚。选用② , 溶液分层, 上层溶液呈无色的为苯,下层溶液呈无色的为CCl4, 剩余两溶液加热到沸腾,有红色沉淀生成的为乙醛,另一种为苯酚。选用④ , 溶液分层, 上层呈橙红色的为苯, 下层呈橙红色的为CCl4;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苯酚; 使溴水褪色的为乙醛。 4.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向溴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加热,再加入AgNO3溶液, 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 B. 实验室制备乙烯时, 温度计水银球应该插入浓硫酸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液面以下

第二节《醛》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5《有机化学基础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二节《醛》的教学设计 海南省琼中中学王大坤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是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的第二节:醛。由于在初中化学中,已经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虽然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和用途,但是由于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节醇酚,对乙醇地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已经有所了解。对于学生建立“(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知识基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乙醇可以催化氧化得到乙醛,所以本节课的导入比较容易;并且通过分组探究实验学生也能比较轻松的得出乙醛的化学性质。只是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要想在这节课中掌握好难度比较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要求学生要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乙醛的结构及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要求学生要理解醛基的加成和醛基的氧化反应的反应机理,正确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4、要求学生也要了解醛类的含义和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与信制的氢氧化铜浊液反应的两个实验,是培养同学们观察实验的全面性 和操作规范的较好材料,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特别是操作中试剂量的要求,同时通过实验来学习乙醛 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乙醛有机物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学习,增强同学们的求知欲,培养实验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醛的氧化反应

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醛知识点

第二节醛 上大附中何小龙 一、醛 1、含义:由醛基(—CHO)与烃基组成的化合物 2、醛的分类 1)按醛基数目:区分为一元醛、二元醛、多元醛 2)按烃基饱和度:区分为饱和醛、不饱和醛 2)按烃基是否含有苯环:区分为脂肪醛、芳香醛 3、通式 1)一元醛:R—CHO 2)一元饱和醛:CnH2n+1—CHO或CnH2nO 分子式相同的醛、酮、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4、醛的状态 除甲醛为气体,其他醛常温下都呈液态或固态,醛类的熔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习题一】 A.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 B.醛的官能团是-COH C.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式符合CnH2nO D.甲醛、乙醛、丙醛均无同分异构体 【分析】A.根据醛的官能团及结构进行判断; B.根据醛基的结构简式进行分析; C.根据饱和一元醛是指含有一个醛基,烃基为不存在不饱和键进行分析;D.乙醛、丙醛与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丙醛与丙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答】解:A.甲醛分子中不含烃基,甲醛是氢原子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故A错误; B.醛基结构简式为-CHO,故B错误; C.饱和一元醛是指含有一个醛基,烃基为不存在不饱和键,饱和一元醛通式

为:CnH2nO,故C正确; D.乙醛、丙醛与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丙醛与丙酮互为同分异构体,只有HCHO没有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故选:C。 【习题二】 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物质是() A. B. C.CH2═CH-CHO D.CH3-CH2-CHO 【分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官能团醛基:-CHO的化合物属于醛类,选项中ACD 都含有醛基,属于醛类,而选项B中官能团为酯基,属于酯类,不属于醛类. 【解答】解:A.为苯甲醛,分子中含有官能团醛基,属于醛类,故A错误; B.为甲酸甲酯,官能团为酯基,不属于醛类,故B错误;C.CH2═CH-CHO为丙烯醛,分子中含有官能团醛基,属于醛类,故C错误;D.该有机物为丙醛,含有官能团醛基,属于醛类,故D错误; 故选:B。 二、乙醛 1、基本机构 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O分子式:C2H4O 2、物理性质

第二节 醛 教案

第二节 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乙醛的结构式,主要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醛基和醛类的概念 【教学重点】乙醛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乙醛 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O H C 42,结构式是,简写为CHO CH 3。 注意 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 而不能写成—COH 。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C 8.20。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 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 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甲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 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 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了。 注:此处可借助flash 帮助学生理解乙醛的加成反应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 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成乙酸: 注意 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二化学第三章 第二节 醛

第二节醛 一、检验醛基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银镜反应 醛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新制的银氨溶液氧化为羧酸,同时,Ag(NH3)2OH被还原为Ag,若控制好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光亮的银镜(否则,将析出呈黑色的银颗粒)。 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必须洁净。 (2)配制银氨溶液是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滴加顺序不能颠倒,氨水不能过量,否则,最后得到的不是银氨溶液。 (3)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 (4)加热时不可振荡或摇动试管。 (5)长期放置的乙醛溶液易发生自身聚合反应而生成三聚乙醛,也有可能使银镜反应实验失败。 (6)必须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因久置的银氨溶液会产生Ag3N,易爆炸。 2.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 醛基能将新制的Cu(OH)2还原为红色的Cu2O沉淀,这是检验醛基的另一种方法。该实验注意以下几点: (1)所用Cu(OH)2必须是新制的,在制备Cu(OH)2时,应向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铜,NaOH溶液必须明显过量。 (2)加热时须将混合溶液加热至沸腾,才有明显的红色沉淀产生。 (3)加热煮沸时间不能过久,否则将出现黑色沉淀,原因是Cu(OH)2受热分解为CuO。 特别提醒做完银镜反应的试管,由于银附着致密,用试管刷刷不去,并且银又不溶于一般的试剂,所以只能用稀硝酸浸泡后清洗。 二、能使溴水和酸性 KMnO 官能团 试剂 —C≡C—苯的同系物醇酚醛 能否 褪色 原因 能 否 褪 色 原因 能 否 褪 色 原因 能 否 褪 色 原因 能 否 褪 色 原因 能 否 褪 色 原因 溴水√加成 反应 √ 加成 反应 ××√ 取代 反应 √ 氧化 反应 酸性 KMn O4溶液√ 氧化 反应 √ 氧化 反应 √ 氧化 反应 √ 氧化 反应 √ 氧化 反应 √ 氧化 反应 注“√”代表能,“×”代表不能。 特别提醒直馏汽油、苯、CCl4、己烷等分别与溴水混合,则能通过萃取作用使溴水中

3.2《醛》练习-新人教选修5

第二节醛 第一课时 [基础题] 1. 某学生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取1摩/升CuSO4溶液和0.5摩/升NaOH溶液各1毫升,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毫升40%的乙醛,结果无红色沉淀出现。导致该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A.未充分加热 B.加入乙醛太少 C.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够 D.加入CuSO4溶液的量不够 2. 有机物CH3CH(OH)CHO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A.酯化 B.加成 C.消去 D.水解 3. 用铜作催化剂,使1-丙醇氧化为某有机物,下列物质中,与该有机物互为同 分异构体的是 A. CH3OCH2CH3 B. CH3CH(OH)CH3 C. CH3COCH3 D. CH3COOCH3 4.甲醛,乙醛,丙醛组成的混和物中,氢元素占质量百分组成为9%,则混和物中氧元素占质量百分组成为 A. 37% B. 16% C. 6.6% D.无法确定 5.饱和一元醛和酮的混和物共0.5摩尔,质量为40.4克,若此混和物发生银镜反应,可析出银43.2克,符合题意的组是 A.乙醛和丙酮 B.丙醛和丙酮 C.乙醛和丁酮 D.丙醛和丁酮 6.关于甲醛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醛是最简单的一种醛,易溶解于水 B.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甲醛的水溶液被称之为福尔马林(formalin) D.福尔马林有杀菌、防腐性能,所以市场上可原来浸泡海产品等 7.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A.氨水B.NaOH溶液C.稀硝酸D.酒精 8.关于乙醛的下列反应中,乙醛被还原的是 A.乙醛的银镜反应B.乙醛制乙醇 C.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D.乙醛的燃烧反应 9.甲醛、乙醛、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则氧的质量分数是A.16% B.37% C.48% D.无法计算 10.使用哪种试剂,可鉴别在不同试剂瓶内的己烯、甲苯和丙醛 A.银氨溶液和酸性KMnO4的溶液 B.KMnO4溶液和Br2的CCl4溶液 C.银氨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 D.银氨溶液和Br2的CCl4溶液 [提高题] 1.2HCHO + NaOH(浓)—→CH3OH + HCOONa 反应中,甲醛发生的反应是 A.仅被氧化B.仅被还原 C.既被氧化又被还原D.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 2.某饱和一元醛和酮的混合物共3g,跟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后,可还原出16.2g银。下列

第三章 第二节 醛 说课稿

第三章第二节醛说课稿 说课内容: 1、教学理念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 6、板书设计 1、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新课标要求:有机化学模块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探讨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一方面要使学生学会从官能团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再从化学键的结构分析入手,学会预测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对物质化学性质、结构、合成方法等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提高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教材分析 醛位于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第二节,向前联系着醇,向后联系着羧酸在整个有机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节在官能团的转化、化学键的结构变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也是后续学习有机合成的基础。教学重点: 1.乙醛的化学性质 2.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前期的学习中接触过乙醇、乙酸等物质的结构和部分化学性质,具备有机物分类的知识,通过苯的同系物和卤代烃、酚的学习,对羟基到醛基官能团的转化及基团相互影响初步了解,对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理论可以理解但不能灵活运用。 能力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具备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有初步的认识,但不能主动从结构角度认识、分析有机物的性质。 情感基础:学生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有机化学的学习有深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又乐于展示自我。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乙醛的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③、通过乙醛的结构和性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醛类物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含氧衍生物的转化关系,体现官能团的变化; ②、学习乙醛化学性质并巩固有机物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③、利用醛的特殊性实现醇、醛、酸、酯的相互转化;

第二节醛第二课时

第二节醛(课时2) 三、酮 概念由 _____ 官能团:羰基( 通式: _____ 丙酮 液、新制的C U (0H)2等弱氧化剂氧化,但能催化加氢生成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 (1)醛基为醛类有机物的官能团,因此醛中一定含醛基,而含醛基的物质不一定是醛。 ⑵含醛基 的物质主要有:①醛类;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某酯;⑤某些糖类,如葡萄 糖、麦芽糖等;⑥其他含醛基的多官能团有机物。 2 .醛基的性质与检验 (1)性质 醛基可被氧化剂氧化为羧基,也可被 H 2还原为醇羟基,因此既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 性,可用图示表示如下: ⑵检验 ① 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实验中注意事项: a .试管内壁(玻璃)要光滑洁净; b ?银氨溶液要现用现配; C .银氨溶液的制备、乙醛的用量要符合实验说明中的规定; d .混合溶液的温度不能太高,受热 要均匀,以水浴加热为宜; e .在加热过程中,试管不能振荡。 ② 与新制C U (0H)2反应产生红色沉淀,实验中注意事项: a . C U (0H)2要新制; b .制备C U (0H)2是在NaOH 溶液中滴加少量 CuSQ 溶液,应保持碱过量; C .反应条件必须是加热 煮沸。 特别提醒:(1)只要有机物的分子中含有 ------- 被新制的C U (0H)2悬浊液氧化。 (2)乙醛被银氨溶液氧化,产物写成羧酸铵,被新制 知识拓展二:关于醛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 C U (0H)2悬浊液的反应的定量计算 1 .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 C U (0H)2悬浊液反应时,量的关系如下: 2 .甲醛发生氧化反应时,可理解为: 1 . 2. 3. 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醛基与醛的关系 醇( 氧化 )「原醛( 氧化 f 羧酸( M ,就能发生银镜反应,就能 C U (0H)2悬浊液氧化,产物写成羧酸。 I lllliul :■: T,iml A H I I

最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二节 醛 作业 (4)

第二节醛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醛一定含醛基,含有醛基的物质一定是醛 B.丙醛只有丙酮一种同分异构体 C.醛类物质常温常压下都为液体或固体 D.含醛基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H2发生还原反应 解析:醛的官能团是醛基,但含醛基的物质不一定是醛,A错误;丙醛的同分异构体除 外还有CH2===CH—CH2OH等,B错误;常温常压下,甲醛为气体,C错误;醛基能被H2还原为醇羟基,D正确。 2.不法商贩利用“豆浆粉精”勾兑新鲜豆浆被媒体曝光。据悉,这种豆浆完全没有营 养价值,“豆浆粉精”中的乙基香兰素()过量食用还可能导致头痛、恶心、呕吐、 呼吸困难,甚至能够损伤肝、肾,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则下列关于乙基香兰素的说法错误 ..的是( B ) A.乙基香兰素的分子式为C9H10O3 B.乙基香兰素与苯甲醛互为同系物 C.乙基香兰素的同分异构体可能含有酯基 D.乙基香兰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解析:乙基香兰素与苯甲醛(分子式为C7H6O)在分子组成上相差“C2H4O2”,不符合同系物的概念,B项错误。 3.(2019·北京101中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14)从香荚豆中提取的一种芳香化合物分子式为C8H8O3,该物质遇FeCl3溶液呈现特征颜色,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其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A )

解析:遇FeCl3溶液会呈现特征颜色,则该有机物含有酚—OH,排除B选项;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CHO,排除C选项;分子式为C8H8O3,A分子式为C8H8O3,D分子式为C8H6O3,故排除D,选A。 4.(2019·北京101中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21)继屠呦呦从青蒿中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又在1982年人工合成了青蒿素,其部分合成路线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香茅醛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B.甲和乙互为同系物 C.“甲→乙”、“乙→丙”分别发生了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D.甲发生催化氧化后的产物含有两种官能团,乙的消去产物有两种 解析:香茅醛碳碳双键的1个不饱和碳原子连接2个甲基,不存在顺反异构,故A错误;甲中含有2个羟基,乙中含有1个羟基、1个醚键,甲乙结构不相似,不属于同系物,故B 错误;“甲→乙”是羟基中H原子被甲基取代,属于取代反应,“乙→丙”为羟基的催化氧化,属于氧化反应,故C错误;甲中—CH2OH催化氧化后能得到—COOH,环上的羟基催化氧化得到羰基,则甲催化氧化后得到两种官能团;乙中连羟基的碳,其邻碳上都有氢原子,故乙的消去产物有两种,故D正确。 5.香茅醛()可作为合成青蒿素的中间体,关于香茅醛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D ) A.分子式C10H18O B.能发生银镜反应

第二节 醛 第二课时

1 第二节醛(课时 2) 三、酮 1.概念由____________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2.官能团:羰基(____________)。 3.通式: 4.丙酮 液、新制的Cu(OH)2等弱氧化剂氧化,但能催化加氢生成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醛基与醛的关系 (1)醛基为醛类有机物的官能团,因此醛中一定含醛基,而含醛基的物质不一定是醛。 (2)含醛基的物质主要有:①醛类;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某酯;⑤某些糖类,如葡萄糖、麦芽糖等;⑥其他含醛基的多官能团有机物。 2.醛基的性质与检验 (1)性质 醛基可被氧化剂氧化为羧基,也可被H 2还原为醇羟基,因此既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可用图示表示如下: (2)检验 ①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实验中注意事项: a .试管内壁(玻璃)要光滑洁净; b .银氨溶液要现用现配; c .银氨溶液的制备、乙醛的用量要符合实验说明中的规定; d .混合溶液的温度不能太高,受热要均匀,以水浴加热为宜; e .在加热过程中,试管不能振荡。 ②与新制Cu(OH)2反应产生红色沉淀,实验中注意事项: a .Cu(OH)2要新制; b .制备Cu(OH)2是在NaOH 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 4溶液,应保持碱过量; c .反应条件必须是加热煮沸。 特别提醒:(1)只要有机物的分子中含有 ,就能发生银镜反应,就能被新制的Cu(OH)2悬浊液氧化。 (2)乙醛被银氨溶液氧化,产物写成羧酸铵,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产物写成羧酸。 知识拓展二:关于醛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的定量计算 1.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时,量的关系如下: 2.甲醛发生氧化反应时,可理解为: 还原 醇( ) 醛( ) 羧酸( ) 氧化 氧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