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中药四气(性)的现代研究

?不1.请写出中药药理、中药的概念,中药药理研究的内容简答题

?中药药理概念: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概念: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各种物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

?研究内容: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中药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的规律)。

1、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中药四性的药理作用:

温热药:对机体功能的病理性衰退起兴奋性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呼吸循环及新陈代谢活动,调节内分泌腺功能,增加体内产热。

寒凉药:与温热药相反,对机体的病理性亢进起抑制作用,并且多具有抗感染和抗肿瘤的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

成分药理作用

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和生物碱解热、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扩张冠脉、抗心

肌缺血、抗心绞痛等作用

酸味药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成分,单涩味

药主要含鞣质,酸涩药也含大量鞣质

止血、止泻、治疗烧伤、促进胃溃疡愈合

甘味药以氨基酸、糖类、蛋白质、苷类等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成分为主补充营养、强壮人体,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苦味药以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多,是苦寒药“苦”、“寒”的来源泻下、抗菌、抗炎、解热、利胆、止血、抗肿瘤

咸味药碘、Na+、K+、Ca2+、Mg2+、Zn2+

等无机盐成分

泻下、利尿、治疗甲状腺肿

2、四气和五味的关系

四性是药物作用在人体后产生的效应;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产生作用(四性)的物质基础,其本质是中药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具有各种药理作用的基础。五味是成分,四性是作用。五味是四性的基础。“因有五味,故有四性”

3、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指中药对机体既可产生治疗作用,又可产生不良反应;中药由于成分的复杂性导致治疗作用的多效性。(多效性、成分)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指的是中药药理实验由于影响因素多而重现性差。(重现性差、影响因素多)

(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由于成分复杂导致量效关系具有复杂性,规律性差。(复杂、成分)

(4)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由于成分复杂导致时效关系具有复杂性。(复杂、成分)(5)中药作用的双向性:称为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与剂量大小和所含不同化学成分以及机体的不同状态有关。(成分、剂量、机能状态)

(6)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往往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未能证实与传统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也发现了与传统功效无关的新的药理作用。(一致与差异性同在)

第五章解表药

一、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

特点:解表药引起的发汗多属温热性发汗

发汗是蒸发散热的方式之一,也是机体维持正常体温的一种方式。

规律:发汗及促进发汗作用以辛温解表药作用突出

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包括:

①直接影响汗腺功能,增加汗液分泌——麻黄

②通过兴奋外周α受体而促进汗液分泌——麻黄

③通过促进或改善血液循环而促进发汗——桂枝生姜

2、解热作用

规律:辛凉解表药的解热作用更加显著,其中以柴胡作用较显著。部分药物可使正常动物的

体温下降(如麻黄挥发油、柴胡皂苷、葛根素等)。

机制:可能与抑制发热的多个环节有关

①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②通过扩张皮肤粘膜血管增加散热。

③通过影响脑内活性物质(如cAMP、PGE)进而影响中枢的体温调节功能。

④通过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而使体温下降。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镇痛镇静作用

5、抗炎作用

其抗炎机理可能与以下作用有关:

①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②抑制组胺或其他炎性介质生成或释放。

③兴奋肾上腺皮质内分泌轴有关。④清除自由基。

6、调节免疫作用

[总结]:解表药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镇痛、抗炎作用是其解除表证的药理学基础,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则对其驱散表邪功效具有积极意义。

消除病因的作用:抗病原微生物、增强免疫

改善症状的作用:发汗、解热、抗炎、镇痛

二、麻黄

1、主要成分:麻黄碱(拟肾上腺素)、伪麻黄碱、少量挥发油

2、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最强)成分:挥发油、麻黄碱

机制:

①由于阻碍了汗腺导管对Na+的重吸收,致使水分潴留于汗腺管腔引起汗液分泌增加。

②兴奋汗腺α受体,使汗腺分泌增加

③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有关部位而产生效应(下丘脑的发汗中枢:外周血液温度升高→刺激视前区—下丘脑的热敏神经原)

(2)平喘作用(最为西医接受)

机理:

①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升高细胞内cAMP,使平滑肌松弛。

②直接兴奋支气管粘膜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使粘膜血管收缩,血管壁通透性降低,减轻支

气管粘膜水肿。

③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而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的作用。

④抑制过敏介质(5—HT、白三烯、组胺)的释放。

(3)利尿作用

成分:以D-伪麻黄碱作用最显著。

机理:①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②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阻碍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4)解热、抗炎、抗过敏作用

1)解热:麻黄挥发油对多种实验性发热模型有解热效应,对正常小鼠体温有降低作用。2)抗炎:伪麻黄碱作用最强。近年从麻黄中分离的杂环化合物也具有抗炎活性。

作用环节:①抑制炎症早期的血管通透性增加;②抑制炎症后期肉芽组织的形成;

③对抗致炎物质的作用。

机制:可能与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与代谢有关。

3)抗过敏:抑制过敏介质释放(麻黄碱)

(5)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麻黄挥发油)

(6)镇咳、祛痰作用:镇咳成分:萜品烯醇祛痰:麻黄挥发油

(7)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成分:麻黄碱

(8)强心、升高血压作用

1)对心脏的作用(强心)成分:麻黄碱

机制:能直接和间接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受体,对心脏具有正性肌力、正性频率作用,心输出量增加。

2)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成分:麻黄碱

机制:直接和间接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受体,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

3、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发汗散寒;

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粘膜水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利尿兴奋中枢、强心升压

主要有效成分:生物碱

三、桂枝

1、化学成分:挥发油(桂皮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约占62.29%--78.75%,另有桂皮酸

2、药理作用

(1)扩张血管促发汗

成分:挥发油

特点:桂枝单独应用发汗作用较弱,若与麻黄伍用,则发汗力增强。

机制:桂皮油能扩张血管(体表),改善血液循环,促使血液流向体表,从而有利于发汗和散热。

(2)解热、镇痛

1)解热:①成分:挥发油

②特点:桂枝煎剂、桂皮醛、桂皮酸对实验性发热家兔具有解热作用并能降低正常小鼠的体温和皮肤温度。

③机制:扩张皮肤血管,使机体散热增加以及促进发汗的结果。

2)镇痛:提高动物痛阈值。

(3)抗炎、抗过敏

1)抗炎①成分:挥发油

②作用:对多种致炎物质所致的急性炎症具有抑制作用,可明显降低血管通透性。挥发油尚能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

③机制:与抑制组胺生成,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释放,清除自由基等有关。

2)抗过敏:桂枝能抑制IgE所致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减少过敏介质释放,并能抑制补体活性。挥发油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抑制效应。

(4)抗病原微生物(桂枝醇提物)

(5)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1)扩张血管①扩张冠脉、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冠脉循环。

②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并可加速体温的恢复。

2)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抗凝血酶作用(活血)

(6)镇静、抗惊厥作用

(7)利尿作用

四、柴胡

1、化学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挥发油

2、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寒热往来的半表半里之热(现代医学中的风湿热、化脓性感染、疟疾)

主要成分:柴胡皂苷、皂苷元A和挥发油。挥发油具有用量少、作用强及毒性小等特点。机制:柴胡挥发油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抑制该部位cAMP的产生或释放,从而抑制体温调定点的上移,使体温下降。

(2)抗病原微生物

(3)抗炎作用成分:柴胡挥发油、柴胡皂苷(注射)

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细胞游走;抑制肉芽组织的增生。

机理:①柴胡皂苷能兴奋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肾上腺引起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强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②直接抑制致炎物质的释放。

(4)镇静、镇痛、镇咳

(5)促进免疫功能。柴胡多糖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非特异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促进作用。

(6)保肝、利胆、降血脂(柴胡皂苷)

1)保肝:降低ALT、AST水平,减轻肝细胞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正常。以复方效果更佳。机理:①对生物膜直接保护;②促进肝细胞DNA合成,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

③促进脑垂体分泌ACTH,进而升高血浆皮质醇

④拮抗外源性甾体激素对肾上腺的萎缩作用,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

2)利胆作用:使总胆管舒张,奥地氏括约肌舒张,胆囊收缩。

3)降脂: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磷酯。其中降甘油三酯尤为显著。对正常动物血脂无明显影响。

五、葛根

1、化学成分:葛根主要含异黄酮类物质,有大豆苷、大豆苷元、葛根素。

2、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成分:黄酮类

机制:①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增加散热

②阻断中枢部位的β受体而使cAMP生成减少,产生解热效应

(2)降血糖成分:葛根素

(3)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解肌)有效成份为黄酮,其中以葛根素含量最高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现代研究)黄酮类成分为其物质基础

1)扩张血管、降血压

作用1:扩张外周血管,降血压

降压机制:①β受体阻断效应;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③影响血浆儿茶酚胺代谢;④改善血管的反应性。

作用2:对脑血管的作用

作用:使脑血管阻力下降,脑血流量增加,脑循环改善。使处于异常状态的脑血管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作用3:对微循环的作用

作用:对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有对抗作用,还可改善视网膜微循环

机制:葛根素对视网膜微循环有改善作用, 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改善微循环障碍所具有的凝、聚、浓、粘状态。

2)抗心肌缺血

成分:葛根总黄酮、葛根素

作用:心率降低(有利于心脏休息)、心输出量减少、使正常和痉挛状态的冠脉扩张,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机理:β受体阻断剂

3)抗心律失常

作用:对各种实验性心律失常有对抗作用。

机制: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对K+ 、Na+、Ca2+ 的通透性,进而降低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及传导性。也与β受体阻断有关。

4)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

5)促进记忆

第六章清热药(重点章节)

一、清热药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抗细菌内毒素作用:1)降解内毒素2)拮抗外毒素和降低细菌毒力3)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加强体内毒素的消除

3、抗炎作用:抑制早期的血管通透性增强、渗出、水肿;抑制炎症中期白细胞聚集;晚期的纤维组织增生

4、解热作用: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作用明显

5、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6、抗肿瘤作用

二、黄连

1、化学成分:生物碱,主要成分为小檗碱(黄连素)

2、药理作用(1)抗病原体(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

(3)抗炎、解热:①抗炎:小檗碱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机制:促进促皮质激素的释放,抑制炎症介质②解热:抑制中枢发热介质的生成或释放

(4)镇静催眠(5)降血糖(6)抗溃疡:①小檗碱抗溃疡作用与其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有关。②黄连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7)抗肿瘤

(8)对心脑血管功能的影响

1)、正性肌力,机制:阻止K+外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使慢通道开放时间延长,增加Ca2+跨膜内流的结果。

2)、降血压:小檗碱可降低动脉血压,尤以舒张压降低更为显著。

特点:作用较强,但不持久。

机理:①α受体阻断,使外周血管扩张②抗胆碱酯酶活性而增强乙酰胆碱作用。3)、抗心律失常:对多种原因引起的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机理:①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②阻Na+内流,阻止0相Na+内流,降低0相最大上升速率,减慢传导速度,变单向阻滞为双向阻滞,消除折返,抗心律失常。

③小檗碱有抗羟自由基作用,保护心肌细胞膜,减少经非特异性通路Ca2+大量内流,防止细胞内Ca2+超负荷及所触发的迟后除极。

4)、负性频率:有利于心衰的治疗。

5)、抗脑缺血:扩张脑膜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

(9)抑制血小板聚集:

3、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炎、解热、抗病原体、抗内毒素——抗溃疡

清胃热、对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中消有效——降血糖

泻心火,心主血脉——心血管作用,抗脑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

性寒——镇静催眠、抗肿瘤

有效成分:生物碱类,小檗碱为主

[不良反应]:小檗碱口服给药毒性很小,有胃肠道反应,偶有过敏反应。大剂量静脉注

射,麻醉兔出现心脏抑制。

三、青蒿

1、化学成分:挥发油,青蒿素

2、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抗炎作用

(3)解热、镇痛:青蒿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以花前期采的青蒿解热作用强,使实验性发热动物的体温下降。青蒿水提物还能使正常动物的体温下降。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5)抗疟原虫:有效成分:青蒿素

(6)抗血吸虫作用

第七章泻下药

一、泻下药的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1)“容积性”泻下(机械刺激性泻下):无机盐类物质,芒硝、硫酸镁在肠腔不被吸收,渗透压↑→水分↑肠道体积增大;纤维素类:蔬菜、水果中

(2)“接触性”泻下(化学刺激性泻下):①药物直接作用于肠粘膜(大肠)而产生泻下作用

(3)“润滑性”泻下:①使肠道润滑——滑肠②软化粪便——润燥。以上两点中医用“增液行舟”来描述。③温和的刺激。以上三点综合产生了缓和泻下作用,解除排便困难。

2、利尿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

4、抗炎

5、抗肿瘤

二、大黄

1、化学成分:蒽醌衍生物,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蒽苷(主要的泻下成分);少部分为游离形式的苷元。

2、药理作用

(1)泻下

致泻的成分:结合型蒽甙,番泻苷A和大黄酸苷类为主要活性成分,番泻苷A泻下作用最强,大黄酸苷类含量最高。

致泻作用的部位:大肠

作用机制:化学刺激性作用;机械刺激性作用(弱)

(2)利胆、保肝

利胆:促进胆汁排泄;使胆汁中胆汁酸、胆红素含量增加。

机理:1.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改善胆小管内胆汁淤积,增加胆红素排泄

2.促进胆囊收缩,使奥狄氏括约肌舒张,使胆汁排出量增加。

保肝机制:1.促进肝细胞RNA合成及肝经细胞再生

2.刺激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病毒繁殖

3.促进肝脏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

4.疏通毛细胆管

5.抗炎

(3)抗溃疡、抗急性胰腺炎

①抗胃溃疡,保护胃粘膜1) 促进PGE合成2) 抑制胃酸分泌:鞣质类成分

3) 抑制幽门螺杆菌

②抗急性胰腺炎:抑制胰酶减弱胰酶对胰腺细胞的自我消化作用,促进胰液分泌(4)利尿、改善肾功能

利尿:大黄素、大黄酸

作用机制:抑制Na+-K+-ATP酶,Na+重吸收减少,排泄增加,Na+携带水分排出而利尿。改善肾功能机理:

①大黄泻下作用使肠道氨基酸吸收减少。②血中必需氨基酸增高使蛋白质合成增加。③抑制体蛋白分解,从而减少BUN的来源。④促进尿素及肌酐随尿液排泄。

⑤抑制肾代偿性肥大、缓解高代谢状态。

(5)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止血作用:有效成分:d-儿茶素、没食子酸

2)改善血液流变性

3)降血脂:主要降胆固醇。有效成分:蒽醌类、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等

(6)抗病原体、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解热

1)抑菌成分:游离苷元: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作用强。作用特点:为广谱抗菌药机理:抑制细胞内生物氧化酶系统,抑制细菌的代谢抑制细菌核酸、核蛋白合成;诱生干扰素。

2)对免疫的影响:调节免疫。大黄多糖:免疫↑蒽醌衍生物:免疫↓

3)抗肿瘤:有效成分:大黄蒽酯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多糖

4)抗炎:类似于解热镇痛药

5)解热:机制:①减少中枢致热介质:减少PGE、cAMP

②抑制Na+-K+-ATP酶活性,减少ATP的生成,减少产热。

(7)抗过氧化及抗自由基、抗衰老

(8)其他作用:抗精神病、强心

3、攻积导滞——泻下

凉血解毒——抗感染;抗病原体、抗炎、解热、免疫调节

活血化瘀——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利胆退黄——利胆、保肝、抗胃溃疡、抗急性胰腺炎

现代进展——对肾功能的保护、降血脂、抗肿瘤

物质基础:蒽醌类衍生物

第八章祛风湿药

一、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抑制或减轻炎症的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缓解局部红、肿、热、痛。

(1)稳定溶酶体膜,减少炎症介质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的分解、释放,或抑制炎症局部组织中PGE的合成与释放。

(2)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

(3)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秦艽(有效成分为秦艽碱甲)、汉防已(汉防己甲素、乙素)、清风藤(防己碱,又称清风藤碱)

2、镇痛作用:清风藤碱和乌头碱的镇痛作用部位在中枢

3、对免疫系统作用

(1)雷公藤、五加皮、独活、豨莶草、青风藤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作用于免疫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免疫成分。

(2)少部分成分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细柱五加总皂苷和多糖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血清抗体滴度。

二、实验方法

三、秦艽

1、化学成分:秦艽主要成分为龙胆苦苷,在提取过程中遇氨转变为生物碱,有秦艽碱甲(龙

胆碱)、秦艽碱乙(龙胆次碱)、秦艽碱丙。

2、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抗炎成分为秦艽碱甲

机制:通过兴奋下丘脑,兴奋垂体,使ACTH分泌增多,从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而不象ACTH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

(2)镇痛:与延胡索、草乌合用可增强其镇痛作用。

(3)抗过敏作用:作用原理可能与其抗组织胺作用有关。(4)镇静、解热作用:

(5)抗菌: (6)升高血糖: (7)降压: 降压作用短暂, 且使心率减慢.

3、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抗炎、镇痛、抗过敏、镇静、解热、抗菌

升高血糖、降血压、心脏抑制

成分:龙胆苦苷——秦艽碱甲、乙、丙

四、防己

1、药理作用

(1)抗炎(2)免疫抑制和抗过敏(3)解热镇痛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生物碱(粉防己碱,钙通道阻滞剂)

①心脏抑制: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降低泵血功能,减慢心率(作用与维拉帕米相似)

②抗心律失常:抑制心肌细胞外钙内流和细胞内钙释放。

③降压:选择性阻滞慢通道钙内流,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④抗心肌缺血: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冠脉痉挛,缺血时心肌保护。

机制:直接扩张血管。

(5)抗肝纤维化(6)治疗矽肺(7)抗肿瘤

五、雷公藤

1、化学成分;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

2、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抗炎。机制:与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关。物质基础:雷公藤总苷(3)对血管和血液系统的作用(4)杀虫抗菌: 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最强。(5)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可使雄性动物睾丸和附睾重量减轻、精子数量减少、失活,血浆睾酮下降。

雌性动物子宫重量减轻,动情期不规则。

作用机制: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能降低初级精母细胞核内DNA含量,也可在精子细胞成熟过程中干扰其圆形向镰刀形转变。雷公藤的抗生育作用与棉酚有相似之处。这种作用是可逆的,停止给药后6-8个月生育功能可以恢复。

(6)抗肿瘤

3、主要毒性成分:为生物碱和二萜环氧化合物。生殖系统:可使男性病人表现为少精、弱精或无精,进而造成不育,育龄女性可以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雷公藤还可对婴儿产生一定影响。在哺乳期的妇女,雷公藤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此阶段应禁止使用。

第九章芳香化湿药

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一、利水渗湿药的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猪苓、泽泻利尿作用较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本类药物中大

部分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如有抗菌作

用;抗真菌作用;茵陈、石韦对流感病

毒有抑制作用;车前子、茵陈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

3、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和猪苓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能抑制多种实验性移植性肿瘤的生长。二者还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

4、利胆保肝作用:本类药物中茵陈、半边莲、玉米须、金钱草具有明显利胆作用;茵陈及其复方(如茵陈蒿汤)作用尤为明显;玉米须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泽泻、茵陈、猪苓、垂盆草有护肝作用;垂盆草降转氨酶作用十分明显。

二、茯苓

1、主要成分:β-茯苓聚糖,约占干重的93%。

2、药理作用(1)利尿(2)对胃肠功能的影响(3)抗肝硬化

(4)免疫调节:茯苓聚糖(PPS)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PPS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

机理,可能与其诱导产生IL-2有关

(5)抗肿瘤:一般认为茯苓多糖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间接达到抗肿瘤目的;茯苓素对小鼠白血病细胞的DNA合成有明显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茯苓素对抗癌药有增效作用(6)抗中毒性耳损伤(7)对血液系统的影响(8)中枢抑制作用

三、泽泻

1、化学成分:主含泽泻萜醇A、泽泻萜醇B;泽泻萜醇A、B、C的醋酸酯;表泽泻萜醇

A、泽泻醇等。

2、药理作用:①利尿②抗实验性肾结石③抗炎④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⑤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⑥抗脂肪肝⑦增加冠脉血流量⑧降压

四、茵陈

1、化学成分:主要含香豆素类:6、7—二甲氧基香豆素;色原酮类:如茵陈色原酮;

黄酮类:如茵陈黄酮;绿原酸;挥发油类如茵陈二炔;

2、药理作用:①利胆②保肝③抗病原体④利尿⑤解热⑥心血管系统作用

⑦抗肿瘤

第十一章温里药

一、温里药的药理作用

1、心血管系统的作用:①强心及抗心律失常②扩张血管,改善循环③抗休克

2、对消化系统作用①助消化、兴奋胃肠道平滑肌②镇吐、解痉作用③抗溃疡

3、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影响

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①镇静②局麻③产热增加

5、抗炎、镇痛:

二、附子

1、化学成分:多种生物碱:以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为主(有毒)

药理活性:消旋—去甲乌药碱、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

2、药理作用

(1).强心: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使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增加。

强心成分:

去甲乌药碱:和异丙肾上腺素对β受体有相似的亲和力,是β受体部分激动剂。

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α受体都有兴奋作用,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升高血压;

氯化甲基多巴胺:为α受体激动剂,有强心、升压作用

(2).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复杂

生附子有一过性降压作用

降压的有效成分:消旋去甲乌药碱:激动β2受体;阻断α1受体;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升压的有效成分:

氯化甲基多巴胺:为α受体激动剂,有强心、升压作用。

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α受体都有兴奋作用,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升高血压;(3).抗休克:

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及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性休克等能提高休克动物的平均动脉硬化压,延长其存活时间和存活百分率,有显著保护作用。

附子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又能收缩血管,提高血压有关。

(4).抗心律失常作用:缓慢型心律失常

加快心率,改善房室传导,恢复窦性心律

有效成分:消旋去甲乌药碱。β受体兴奋。

(5).心肌保护作用

激动β2受体,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氧供应

第十二章理气药

一、理气药的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①抑制胃肠运动(解痉作用机制:阻断M胆碱受体、兴奋α受体(部分)、直接抑制肠肌)有效成分:对羟福林和N-甲基酪胺。②兴奋胃肠运动(2)对消化液分泌的影响①促进消化液分泌:挥发油②抑制消化液分泌:甲基橙皮苷(3)利胆

2、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机制:①直接扩张支气管②抑制迷走神经功能的亢进③抗过敏介质释放

④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作用。陈皮、青皮、香橼中的挥发油能够祛痰。

3、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①兴奋子宫,如枳实、枳壳。②香附、青皮、乌药等抑制子宫平滑肌,使痉挛的子宫平滑肌松弛,张力减小③雌激素样作用,如香附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静注):兴奋心脏作用、升压与降压、抗氧化

(1)对羟福林:直接兴奋肾上腺素α受体

(2)N-甲基酪胺:促进肾上腺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①间接兴奋血管α受体:收缩血管②间接兴奋心脏β1受体:兴奋心脏

③间接兴奋冠状动脉β2受体:扩张冠脉

(3)木香挥发油及内酯:抑制心脏,扩血管

二、枳实、枳壳、陈皮、青皮

1、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1)枳实、枳壳、陈皮:对胃肠平滑肌呈现双重作用,既能兴奋胃肠,使蠕动增强,又能降低肠平滑肌和解痉作用。

(2)青皮:松弛胃肠平滑肌,作用最强。阻断M受体、兴奋α受体、直接抑制作用所致。

2、促进消化液分泌:陈皮,挥发油对离体肠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

3、抗胃溃疡:抑制病理性胃液分泌增多,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4、利胆、平肝:

利胆:使胆汁及胆汁内固体物排出量增加,挥发油有极强的溶解胆固醇结石作用。

保肝:抗肝损伤,降低肝损伤大鼠ALT、AST

5、平喘、祛痰:陈皮、青皮

(1)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2)扩张血管,使灌流速度加快

(3)挥发油中柠檬烯有刺激性祛痰作用。

6、抑制子宫平滑肌:复杂

7、兴奋心脏作用(对羟福林、N-甲基酪胺)

增加心排出量和收缩幅度,增加脉压差和每搏心排出量,提高心脏指数、心搏指数、左室做功指数,并可增加冠脉流量和短暂的增加心肌耗氧量。

机制:激动α和β受体

8、升压与降压(对羟福林、N-甲基酪胺)

升压:枳实、枳壳、陈皮、青皮

机制:兴奋α受体——血管收缩,提高外周阻力

兴奋β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

降压:陈皮(甲基橙皮苷)扩张血管

9、抗氧化10、抗炎:11镇痛;枳实挥发油

三、香附

1、化学成分:挥发油(1%),为香附烯

2、药理作用:

(1)、雌激素样作用:香附烯作用最强,可使诱导上皮细胞完全角质化

(2)、松弛子宫平滑肌:松弛子宫平滑肌,收缩力减弱,肌张力降低

(3)、镇痛、镇静:通过中枢抑制

(1)、(2)、(3)为香附治疗月经不调、行经腹痛、烦躁及更年期综合征的药理作用基础(4)、松弛内脏平滑肌(5)、利胆(6)、抗菌、抗炎(7)、解热(8)、强心、降压

第十三章消食药

第十四章止血药

一、止血药的药理作用

(一)止血:基本作用环节

1、作用于局部血管:收缩局部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2、作用于血小板:增加血小板数,增强血小板功能,促进血小板聚集

3、作用于凝血系统:促凝血因子生成,促进凝血的过程

4、作用于纤溶系统:抑制纤溶酶原活性,抑制纤溶系统

(二)抗血栓(三)抗炎

二、三七

1、主要化学成分:①三七皂苷/PNS:人参二醇型皂苷/PDS——Rb1;人参三醇型皂苷/PTS ——Rg1 ②黄酮苷③三七氨酸:止血有效成分

2、药理作用

(1)止血

有效成分:三七氨酸,止血一般生用。

作用机制:①收缩局部血管,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②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功能。

③促进凝血过程:增加血液中凝血酶含量。

(2)抗血栓

作用:PNS能显著抑制胶原、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有效成分:是三七皂苷,主要是人参三醇苷Rg1。

机制:①抗血小板聚集:可使血小板内cAMP含量增加,减少TXA2的生成,抑制Ca2+、5-HT等促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物质释放,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②抗凝血酶

③影响纤溶系统: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由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的转化;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3)促进造血——PNS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①对心脏的影响:作用:PNS具有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并表示出明显的剂量和频率依赖性。

成分:PNS 机制:PNS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

②对血管血压的影响:

作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三七或其总皂甙具有降血压作用,尤以降低舒张压作用明显。成分:PNS作用比单体强,Rb1作用大于Rg1。

机制:近年来研究证明与其阻Ca2+内流有关。

作用特点:PNS对不同部位血管具有选择性扩张作用。

③抗心肌缺血:作用:对各种心肌缺血模型均具有治疗作用。有效成分:PNS

机制:

a.扩张冠脉,促进实验性心肌梗死区侧支循环的形成,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血氧供应。

b.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

c.抗脂质过氧化,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减少丙二醛(MDA)的生成。

d.提高耐缺氧能力

现代应用广泛:复方丹参滴丸/片

④抗脑缺血

作用:明显扩张麻醉小鼠软脑膜微血管,加快血流速度,增加局部血流量。

成分:PNS

机制:扩张脑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延缓缺血组织ATP的分解,改善能量代谢

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脑组织中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

⑤抗心律失常:PNS是选择性慢钙通道阻滞剂

作用:对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成分:PNS

机理: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消除折返激动

阻滞慢钙通道,使慢内向电流峰值显著降低。

其负性肌力、负性频率、负性传导是其抗心律失常的药理基础。

⑥抗AS:作用:能显著抑制主动脉内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成分:PNS、三七黄酮

机制:

能抑制β-脂蛋白、总脂、磷脂、游离脂肪酸的升高。

PNS升高动脉壁PGI2含量,降低血小板TXA2含量,从而纠正PGI2-TXA2之间的失衡,稳定血管内环境

也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

(5)抗炎

作用:对急、慢性炎症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成分:有效部位在皂苷,初步认为是PDS为主。

机制:与垂体—肾上腺系统有一定的关系

抑制某些炎性介质(组胺、5-HT 、PG)的合成与释放;

改善炎症早期的血管通透性;促进局部组织创伤的修复

(6)镇痛:

作用:三七为治疗跌打损伤的常用药,有确切的镇痛作用。对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光辐射甩尾法等多种疼痛模型有镇痛作用。

成分:PDS

(7)人参样作用:

①镇静:(三七人参皂苷Rb1)三七人参皂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

②延缓衰老:PNS促进脑内蛋白质合成、抗氧化、抗衰老。

③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免疫调节作用主要成分: PNS和三七多糖。

④对代谢的影响:PNS对糖代谢有双向调节作用,能使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促进RNA的合成

(8)保肝:成分:PNS

①抗肝损伤作用。②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③具有一定的利胆作用。④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

(9)抗肿瘤:三七皂苷、人参炔三醇、三七多糖

3、止血散瘀——止血、抗血栓、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AS、促进造血

消肿定痛——抗炎、镇痛

人参样作用

其它——保肝、抗肿瘤

有效成分:PNS、三七氨酸

4、应用止血药制成炭剂

增强止血效果——“红见黑则止”

增加Ca2+对血液的凝固作用:棕榈、侧柏叶、山楂

发挥活性炭的止血作用:吸附、收敛

增加鞣质含量:地榆、槐米、大黄、茜草

第十五章活血化瘀药(重点章节)

一、血瘀证的本质:血瘀证→血液停滞、不能流通→血液循环障碍:血液、血管、心脏

二、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

1.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

活血化瘀药抗血栓作用机制:

(1)抑制血小板聚集

①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减少血小板的黏着和聚集

②抑制血小板功能,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

③提高cAMP浓度:TXA2/PGI2的平衡维持着血液的正常状态

④已聚集的血小板发生解聚

(2)抗凝血酶

浙江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总结

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概念 1.信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信息的特征:(1)载体依附性(2)可加工可处理性(3)可存储性(4)可传递性和共享性(5)时效性(6)真伪性(7)价值性 2.算法的特征: (1)有穷性(2)确定性(3)能行性(4)有0个或多个输入(5)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3.算法的表示方法:(1)流程图(2)自然语言(3)伪代码。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1)顺序模式(2)选择模式(3)循环模式 4.人工智能软件有语音识别、手写文字识别、光学字符识别和机器翻译 5.典型的网上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有:①搜索引擎程序(百度、谷歌);②列车时刻查询网站; ③论坛(BBS);④在线图书馆;⑤邮箱和博客系统等 6.信息表达方式: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形体动作;信息表达技术:书籍、报纸、广播、电视、计算机和网络 7.收发电子邮件:如右图所示,假如小王同时给小李与小张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那么:小王使用了SMTP协议(过程1)将邮件从电脑发送到自己的邮件服务器;小王的邮件服务器使用了SMTP协议(过程4)将邮件发送到小张的邮件服务器;小李和小张打开电脑登录邮箱后,他们的邮件服务器使用了POP3协议(过程2和过程3)将邮件从邮件服务器接收到自己的电脑上。 8.媒体指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技术的特征:(1)集成性(2)交互性(3)实时性 9.多媒体作品的设计过程: 10.常见的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

11.数据冗余 12.压缩方式 13.图形与图像的概念 (1)图形:指用计算机绘制的由简单的点、直线、曲线、圆、方框等基本元素组成的图。(2)图像:指的是实际景物的映象(例如用数码相机、扫描仪等输入设备获取的景物的映象)。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汇总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执业药师考点特此整理的,希望大家无论在考试还是工作中都能用到。 清热药的抗菌作用实验 1)体外抑菌:常采用试管法和平皿法。将不同浓度中药制剂置于培养基中与细菌同时温育,观察药物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判断药物作用的强弱。 2)动物体内实验性治疗:将致死量菌液(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注射于动物体内造成感染再将不同剂量中药对感染动物进行治疗,通过计算存活率或存活时间来判断药物的抗感染作用。 鱼鳔胶的药理作用 鱼鳔胶,又名鱼肚、鱼鳔、白花胶,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鱼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干燥而成,一般将干燥的鳔压制成长圆形薄片,色淡黄,角质状,略有光泽,久煮可溶化,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黏性很强,为“海味八珍”之一。 中医认为,鱼肚性味甘、平,入肾经,有补益精血,滋养筋脉,养肝益肾,养血止血之功。适用于肾虚滑精、吐血、崩漏、腰膝酸软等。《本草纲目》言其“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煮粥服食,健脾补血,对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下降等,均有治疗作用。营养分析表明,每100克鱼肚含蛋白质84.4克,脂肪0.2克,钙30毫克,磷29毫克,铁26毫克,为高蛋白滋补佳品,有“海洋人参”之美誉,可治疗消化性溃疡、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脉管炎、神经衰弱及女子闭经、赤白带下、崩漏等。鱼鳔可促进精囊分泌果糖,为精子提供能量,能促进胃肠的消化吸收,提高食欲,有利于防治食欲不振、厌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能增加肌肉组织的韧性和弹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能滋润皮肤,使皮肤细赋光滑:能增强脑力和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思维和智力,维持腺体正常分泌,并可防止智力减退,神经传导迟缓,反应迟钝,产后乳汁分泌不足,老年性痴呆,健忘、失眠等,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抗疲劳、抑制肿瘤生长。 山茱萸的药理作用 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山茱萸多糖具有明显促进免疫反应的作用,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和巨噬细胞系统,刺激分泌白细胞介素-1(IL-I)、肿瘤坏死因子(TNF)和7-干扰素(IFN),调节白细胞介素-2(IL-2)的产生,2.5mg/ml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90%. 2)抗炎作用山茱萸多糖对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均有显著的镇痛对急性、慢性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作用。 3.抗菌作用:用山茱萸提取液对几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山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 总结的很好哦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总结的很好哦 2、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复方配伍,改良剂型,分析传统的炮制原理,改革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 3、发现心得有药用价值的中 草药,扩大药源或发现传统药物的新用途,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 ★中药四性药理作用表现哪几个方面?★五味所含成分与药物功效?答: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有利于表证的解除、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中药药理所特有的影响 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答:药物因素: 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 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2、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如怀地黄,川黄连等、3、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 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

药部位有所不同、金银花在未开花时采集,而菊花等要在开花时采集、4、贮藏条件:如刺五加中丁香甙寒凉,储存时间超过三年或在高温,高湿度,日光照射等条件下储存6个月,几乎消失、5、炮制:酒制提升,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经,蜜制补益,土制入脾等、6、 剂型和制剂:中药不同剂型,由于制剂工艺,给药途径不同,从而影 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性质、如枳实青皮水煎灌胃或口服未见有升高血压记载,但制成注射剂,却明 显有升压作用、7、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一般说解表药火力要强,补益药火力要温和,牡蛎龙骨先煎,薄荷后下、8、配伍★与解表 药功效相关药理作用有那些?答:一、发汗和促进发汗作用、 1、麻黄碱,麻黄水溶性提取物,挥发油能促使实验动物发汗; 2、生姜挥发油和辛辣成分能使血管扩张,改善体表循环; 3、桂枝也能扩张末梢血管,促使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而加强黄麻黄发汗作用二、解热作用,通过发汗,促进发汗以及通过抗炎,抗菌,抗病等作用促使体温下降,有效成分有柴胡皂苷,桂皮醛,桂 皮酸钠、三、抗菌抗病毒作用、多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四、中枢神 经抑制作用、许多药有明显中枢抑制作用,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以及对抗中枢兴奋药士的宁,戊四唑引起的惊厥有明显抑制作用、五、其他作用、利尿,可用于慢性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者,抗炎:对许多环节如炎症介质的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白细胞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人教 版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1、电话①发明: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②基本结构:话筒:金属盒、碳粒、膜片听筒:磁铁、螺线管、薄铁片③工作原理:话筒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延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即:声音的振动电流的变化振动(声音)④电话的种类:录音电话;投币电话;移动电话;磁卡电话;可视电话;无绳电话。2、电话交换机①作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②占线:①对方电话机正在使用;②交换机之间的线路不够用。③发展:手工交换机;自动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①模拟信号:声音转 换为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特点: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些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②数字信号:用不同的符号的不同的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特点:通常的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简单,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强。二、电磁波的海洋1、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产生电磁波。2、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波速:在真空中最快,c=3×108m/s4、波速c与波长λ、频率f的关系: c=λf在同一种介质中,波速一定时,波长与频率成反比。5、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部分,光波也是电磁波。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的接收①发射:由广 播电台完成。声信号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发射出去②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各种电磁波选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取出音频信号并放大声音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 和声音信号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见课本p973、移动电话: 既是无线电发射台,也是无线电接收台①工作方式:它将用 户的声音转化为高频电信号,并发射出去,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捉到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对方送来的信息。②基地台:手持移动电话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无线电台转接。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③无绳电话:主机与手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工作区域大约在几十米到几百米的范围内。④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见课本 p98~99科学世界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微波通信:波长10m~1mm,频率30mhz―3×105mhz。它比无线电波(中波和短波)的频率更高,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折射。因此每隔50km左右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把上一站传来的信号处理后,再发射到下一站去,一站一站地传下去,将信息传向远方。2、卫星通信:借助地球同步 卫星来弥补微波在地面传播的不足,用通信卫星作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可以使它转发的微波天线电信号跨越大陆和海洋达到地球上的很大范围。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电视节目都是通过卫星传送的。在地球周围均匀地配置三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装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大学本科药学院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单药简答问答

麻黄 1、发汗:水煎液、水溶性提取物、挥发油、麻黄碱、L-甲基麻黄碱等 2、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2,3,5,6-四甲基吡嗪、萜品烯醇 3、利尿:D-伪麻黄碱 4、解热、抗炎:挥发油(解热),伪麻黄碱(抗炎) 5、抗病原微生物:挥发油 6、镇咳、祛痰:麻黄碱、萜品烯醇(镇咳)、挥发油(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 (l)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麻黄碱 (2)强心、升高血压:麻黄碱 桂枝 1、发汗:桂皮油 2、解热、镇痛 3、抗炎、抗过敏 4、抗病原微生物 5、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镇静、抗惊厥、利尿 柴胡 1、解热:柴胡皂苷、皂苷元A、挥发油(丁香酚、己酸、γ-十一酸内酯、对-甲氧基苯二酮) 2、抗病原微生物: 3、抗炎:粗皂苷、皂苷、挥发油 4、促进免疫功能:柴胡多糖、皂苷 5、镇静、镇痛、镇咳:总皂苷、皂苷元 6、保肝、利胆、降血脂:柴胡皂苷、柴胡醇、α-菠菜甾醇(保肝)、利胆(黄酮类物质)、皂苷、皂苷元a,b、柴胡醇、α-菠菜甾醇(降血脂) 7、兴奋内脏平滑肌 其他药理作用 (1)影响物质代谢:柴胡皂苷 (2)抗辐射:柴胡多糖 (3)影响肾脏 葛根 (1)解热:黄酮类 (2)降血糖、降血脂:葛根素 (3)对平滑肌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 (1)抗心肌缺血:葛根总黄酮、葛根素 (2)抗心律失常:黄豆苷元、葛根素 (3)扩血管、降血压:葛根总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元 (4)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 (5)促进记忆 黄芩 (1)抗病原体:黄芩素、 (2)抗炎:黄芩素、总黄酮 (3)抗过敏:黄芩苷、黄芩素 (4)解热:总黄酮、黄芩苷 (5)保肝、利胆:黄芩素、总黄酮

(7)对血液系统 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2)抗氧自由基损伤 (3)降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黄连 (l)抗病原体:小檗碱 (2)抗细菌毒素:小檗碱 (3)抗炎、解热: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 (4)抗溃疡:小檗碱 (5)镇静催眠:小檗碱 (6)降血糖:小檗碱 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正性肌力作用 (2)负性频率作用 (3)抗心律失常 (4)降压作用 (5)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其他:抗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 金银花 (1)抗病原微生物:绿原酸、异绿原酸 (2)抗内毒素 (3) 抗炎 (4)解热 (5)提高免疫功能 大青叶与板蓝根 (1) 抗病原微生物:靛蓝、靛玉红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保肝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靛玉红有抗白血病作用 知母 (1)抗病原微生物:芒果苷、异芒果苷(抗单纯疱疹病毒) (2) 解热、抗炎:菝葜皂苷元、知母皂苷 (3)降血糖:知母聚糖A、B、C、D 其他药理作用 (1)改善学习记忆 (2)肾上腺皮质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 (3)抑瘤 青蒿 (1)抗病原微生物:青蒿素 (2)抗炎:莨菪亭 (3)解热、镇痛 (4)对免疫功能:青蒿素、青蒿琥酯 (5)抗疟原虫:青蒿素 大黄 (1)泻下:结合型蒽苷,其中以番泻苷A作用最强。

中药药理总结原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药药理学总结 一、论述题主编:唐振璆 1、详述钩藤降压作用 P299 (1)钩藤总碱对正常或高血压大鼠有明显降压作用,同时有负性心律作用。 (2)有效成分:钩藤碱和异钩藤碱 (3)特点:静脉注射钩藤总碱或钩藤碱,血压呈三相变化,先降压,继而升,而后又持续下降。重复给药无快速耐受现象。钩藤的降压作用温和而缓慢。 (4)机理: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并能阻滞交感神经和神经节,抑制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还与钙拮抗有关。 2、详述延胡索的镇痛作用 (1)实验研究证明延胡索的多种制剂均有镇痛作用 (2)有效成分:生物碱,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丑素次之,甲素较弱。 (3)特点: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与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副作用少而安全,没有成瘾性。 (4)机理:阻断脑内多巴胺D1受体,使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 3、详述茯苓的抗肿瘤作用 (1)茯苓有明显抗肿瘤作用 (2)有效成分:茯苓多糖与茯苓素 (3)机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激活免疫监视系统,直接细胞毒作用。 4、详述甘草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1)甘草浸膏、甘草次酸、甘草甜素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促进水钠潴留 (2)甘草浸膏,甘草甜素能使大鼠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显示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3)机制:①促进皮质激素的合成;②甘草次酸在结构上与皮质激素相似,能竞争性地抑制皮质激素在肝内的代谢失活,从而间接提高皮质激素的血药浓度。 5、详述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人参对中枢神经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尤以兴奋作用更为明显。人参对中枢神经功能的作用与其成分和用量有关,人参皂苷Rg有兴奋作用,Rb类有抑制作用。小剂量主要是兴奋,大剂量是则为抑制。

XX八年级物理下册《信息的传递》知识点归纳总结

XX八年级物理下册《信息的传递》知识 点归纳总结 1.知道光是电磁波. 2.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章内容概述: 1.现代顺风耳__电话电话的工作原理及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2.电磁波的海洋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工作过程,移动电话是如何工作的? 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微波通信为什么需要中继站,卫星通信?光纤为什么能传送大量的信息?什么是宽带网? 教材内容分析及建议 章首图:这是一幅古长城,绵延万里,蜿蜒起伏,向人们展示了它的雄伟、壮观。同时也引起学生对它的思考,古长城的作用—抵御来犯之敌,“烽火台”的烟火点燃向远处同伴传递着信息;古人用长城传递信息,现代人用那些方式传递信息呢?引入新课。 教材用一幅组合图,让学生观察,通过“想想议议”来对通信发展的回顾,让学生了解信息传递的历史。教师可让

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的交流,可以先让每个人说出自己知道的通信方式,再通过书上的组合图的提示,引导学生梳理出同学通信发展的历史脉络。 教师引导学生对组合图观察,让学生感知了信息是需要运载才能传递的。教师可告诉学生,信息常指的是消息、情报、信号、指令、数据、密码等的总称。信息传递需要的运载工具就是载体。如语文、文字、印刷品、电流、数字网络都是信息的载体。教材就按照信息的载体的发展情况来编写的。 初二物理下册第九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电话的工作原理和电话交换机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摸拟信号。教材通过神化的传说“顺风耳”,引起学生关注信息传递的兴趣,体现了人文精神。讲述了当今社会是狠多神话已变成了现实,引出了电话的内容。 图9.1-2电话:他向学生展示了电话是利用电流把信息传导远处的,图注告诉了话筒、听筒的基本作用。 电话交换机:教材通过电话的问世到交换机的出现,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意义。 想想议议:让学生思考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即通过电话交换机能减少电话线的数量,减少材料的浪费。

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 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研究和概貌,初步掌握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打下一定基础。任务:(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机理2.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复方配伍,改良剂型,分析传统的炮制原理,改革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3. 发现心得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扩大药源或发现传统药物的新用途,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 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有利于表证的解除。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 药物因素: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 2. 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如怀地黄,川黄连等。 3. 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药部位有所不同。金银花在未开花时采集,而菊花等要在开花时采集。 4.贮藏条件:如刺五加中丁香甙寒凉,储存时间超过三年或在高温,高湿度,日光照射等条件下储存6个月,几乎消失。 5.炮制:酒制提升,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经,蜜制补益,土制入脾等。

中药药理学(归纳精华)

中药药理学 第一章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对寒证动物灌龙胆草、黄连等寒凉药和执证动物灌附子、干姜等温热药电刺激后,大鼠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中枢处于抑制增强状态; 2、用寒凉药灌胃一周,大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含量降低,而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 3、寒证大鼠经热性温阳药或温性补气药灌服3日,可使脑内NA和DA含量升高,而使脑内5—HT含量降低。 总之,许多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而温热药如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1、寒证病人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表现为唾液分泌量多,心率减慢,基础体温偏低,血压偏低、呼吸频率减慢。而热证病人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出现相反的变化。 2、寒证、阳虚证病人副交感神经—M---CGMP系统功能亢进,病人尿中CGMP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阳虚病人血中也占优势。在服用温热病和助阳药后,提高神经---B----CAMP 含量,使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3、热证病人尿中CAMP含量高于正常人,在服用寒凉病和滋阴病后能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使比值恢复正常。 4、滋阴药知母、生地、龟甲均可使升高的B受体的最大结合点位数值降低,而使降低的M 受体最大结合点位数值升高。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1、长期给予温热药可使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而寒凉药则使这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 2、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温热药鹿茸、肉苁蓉、人参、刺五加、黄芪、白术、熟地、当归、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紫河车、人参、黄芪、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鹿茸、紫河车、补骨脂、冬虫夏草、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海马、蛤蚧、人参、刺五加、五味子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具有兴奋作用。 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1、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热证或寒证。 2、细胞膜钠泵活性与热证或寒证异常有关,肾阳虚病人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经用温热病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均有明显提高。 3、寒凉药生地、知母等具有抑制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的作用。知母菝葜苷元是知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个抑制剂。生地地黄梓醇是生地抑制钠泵活性的有效成分。 五、寒凉药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辛味药:入肝、脾、肺经。含挥发油。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功效。

中药药理学重点(小抄版)

第一章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以及病原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学科任务:阐明中医药理论,促进中药学发展,研制新药,实现中药现代化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四气的现代研究: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温热药兴奋、寒凉药抑制)、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温热药提高基础代谢率,寒凉药降低)、 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寒凉药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五味的现代研究: 辛:多含挥发油,其次是苷类与生物碱。 苦:多含生物碱和苷类。 甘:多含氨基酸、糖类、苷类和蛋白质等营养性成分。 酸:多含鞣质和有机酸。 咸:多含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毒副作用(中药毒性的种类):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乌头、莪术)、心血管系统毒副作用(川乌、草乌)、消化系统毒副作用(决明子、大戟)、泌尿系统的毒副作用(苍耳子、川楝子)、变态反应(地龙、天花粉)、造血系统毒副作用(雷公藤、斑蝥)、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雷公藤、槟樃)呼吸系统的毒副作用(苦杏仁、白果)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 药物因素: 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制剂、剂量、配伍与相互作用、 机体因素:生理状况、病理状况 环境因素:地理条件、气候、饮食习惯、家庭环境等。补阳药晨服;补阴药晚服。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1、作用的多效性 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 3、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和整体平衡性 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持久 中药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的相关性 是指经典中药理论对某些中药功效的描述与现代研究所揭示的药理作用存在明显相似。 第五章解表药 解表药主要药理学作用:发汗;解热;抗病原体作用;镇痛、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驱散表邪: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作用 解除表证:发汗,解热、镇痛、抗炎 发汗作用:温热性发汗、与中枢状态和外周神经有关。 解热作用:方式较复杂,可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皮肤血管扩张使散热增加;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来解热。 麻黄 【药理作用】1、发汗:2、平喘:平喘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3、利尿:D-伪麻黄碱作用显著4、解热5、抗病原体6、镇咳,祛痰萜品烯醇是镇咳有效成分之一7、兴奋中枢神经系统8、升高血压9抗炎、抗过敏 【现代应用】1感冒2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3低血压状态4鼻塞5肾炎,水肿。 综上所述,麻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是其发汗散寒功效的药理学依据;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黏膜水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等作用是其宣肺平喘的药理学基础;消除水肿的功效与利尿作用相关。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传统理化 定义:活血化瘀药是指具有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作用,用以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功效:疏通血脉、祛除瘀血。 适应证:血瘀证。 按作用程度分为和血、活血、破血三类。和血类药系指有养血、和血脉作用者,包括当归、丹参、生地、鸡血藤、赤芍等;活血类药系指有作用者,包括川芎、蒲黄、红花、牛膝、延胡索等;破血类药系指有破血消瘀、攻坚作用者,包括水蛭、桃仁、土鳖虫等。 二、血瘀证的本质 1、按中医的认识,血行应“如水之流”,“行有经纪”,如血行失去了“如水之流”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凝而不流”或“血泣则不通”或失去了其“行有经纪”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不归经”或“离经之血”都属于血瘀证。在临床上主要是以疼痛、肿块、瘀斑为主要特征。活血化瘀就是使血行失度恢复正常。 中医学认识:血在脉中循行,正常之度时或如水之流,或行有经纪,当血瘀时或血凝而不流,血泣则不通,或血不归经,离经之血。称为血瘀证。 现代认识:研究表明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病理过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是一专门研究血液和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规律的科学。 血瘀证患者常有“浓、粘、凝、聚”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浓度增高。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及血浆粘度增加。 凝:指血液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速度加快。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由于此种种变化,故血瘀证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2)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循环。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知识梳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自学探究] 1.什么是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 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 技术。 ●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 学技术。 2 3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②对科技进步的影响;③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②信息污染;③信息犯罪;④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 知识补充: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ROM 、RAM 、软盘、 硬盘、光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 CPU (中央处理器)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软件系统: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 【知识梳理】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2.信息来源示例(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4.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文字.txt Windows系统自带 .doc 使用WORD创建的格式化文本,用于一般的图文排版 .html 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于网页制作 .pdf 便携式文档格式,由ADOBE公司开发用于电子文档、出版等方面 图形图象.jpg 静态图象压缩的国际标准(JPEG) .gif 支持透明背景图象,文件很小,主要应用在网络上.bmp 文件几乎不压缩,占用空间大 动画.gif 主要用于网络 .swf FLASH制作的动画,缩放不失真、文件体积小,广泛应用于网络 音频.wav 该格式记录声音的波形,质量非常高 .mp3 音频压缩的国际标准,声音失真小、文件小,网络下载歌曲多采用此格式 .midi 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 视频.avi 用来保存电影、电视等各种影象信息.mpg 运动图象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 .mov 用于保存音频和视频信息 .rm 一种流式音频、视频文件格式 6.常用下载工具(P29):网际快车(flashget)、web迅雷、网络蚂蚁、cuteftp、影音传送带等。 7.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P26):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2012年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中药四气(性)的现代研究 1、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中药四性的药理作用: 温热药:对机体功能的病理性衰退起兴奋性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呼吸循环及新陈代谢活动,调节内分泌腺功能,增加体内产热。 寒凉药:与温热药相反,对机体的病理性亢进起抑制作用,并且多具有抗感染和抗肿瘤的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 四性是药物作用在人体后产生的效应;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产生作用(四性)的物质基础,其本质是中药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具有各种药理作用的基础。五味是成分,四性是作用。五味是四性的基础。“因有五味,故有四性” 3、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指中药对机体既可产生治疗作用,又可产生不良反应;中药由于成分的复杂性导致治疗作用的多效性。(多效性、成分)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指的是中药药理实验由于影响因素多而重现性差。(重现性差、影响因素多)(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由于成分复杂导致量效关系具有复杂性,规律性差。(复杂、成分) (4)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由于成分复杂导致时效关系具有复杂性。(复杂、成分) (5)中药作用的双向性:称为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与剂量大小和所含不同化学成分以及机体的不同状态有关。(成分、剂量、机能状态) (6)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往往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未能证实与传统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也发现了与传统功效无关的新的药理作用。(一致与差异性同在) 第五章解表药 一、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 特点:解表药引起的发汗多属温热性发汗 发汗是蒸发散热的方式之一,也是机体维持正常体温的一种方式。 规律:发汗及促进发汗作用以辛温解表药作用突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1章《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梳理与汇总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1、电话——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 (1)基本结构:主要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2)工作原理:话筒把声信号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2、电话交换机 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学信号,使用数学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容易失真;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工处理,可以加密。 在电话与交换机之间一般传递模拟信号,在交换机之间传递数字信号。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激起电磁波。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为c,大小和光速一样, c=3×108m/s =3×105km/s 电磁波波速、波长λ和频率f 的关系: (1)波长:电流每振荡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 。波长表示相邻两个 波峰之间的距离,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 (2)频率:一秒内电流振荡的次数交频率,用f 表示,单位是赫兹(Hz ),比赫兹(Hz )大的还有千赫 (kHz )、兆赫(MHz )。1 MHz=103 kHz 1 kHz=103 Hz 1 MHz=106 Hz (3)波速:一秒内电磁波传播的距离,用c 表示,单位是m/s 。 (4)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c=λf λ=c f f =c λ 。 (5)电磁波的波长λ与频率f 成反比。 电磁波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 无线电波特点:无线电波的波长从几毫米道几千米,通常根据波长或频率把无线电波分成几个波段,包括: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等,各个波段的无线电波有各自的传播方式和用途,如下表所示。 波段 波长 频率 传播方式 主要用途 长波 30000m~3000m 10 kHz~100 kHz 地波 超远程无线电 通信和导航 中波 3000m~200m 100 kHz~1500 kHz 地波和天波 调幅(AM )、无 线电广播、电 报 中短波 200m~50m 1500 kHz~6000 kHz 短波 50m~10m 6 MHz~30 MHz 天波 微 波 米波(VHF ) 10m~1m 30 MHz~300 MHz 近似直线传播 调频(FM )、无 线电广播、电 视、导航 分米波(UHF ) 10dm~1dm 300 MHz~3000 MHz 直线传播 移动通信、电 视、雷达、导 航 厘米波 10cm~1cm 3000 MHz~30000 MHz 毫米波 10mm~1mm 30000 MHz~300000 MHz xkb1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电磁波是传递信息的载体。 无线电通信系统由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两大部分组成。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受: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信号的接受由收音机完成。 2、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药药理学论文 题目: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班级:08级中西医结合临床(2)班 姓名:赵少飞 学号:08411115 日期:2011-5-31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则指人体、动物体及病原体。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两部分,即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效学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中药药理学是基于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在讨论到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后,着重从基本药理概念问题、关于复方研究问题、关于中药血清药理研究问题、关于有毒中药研究问题及关于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得到相应的对策分析:合理的全面规化, 应当提倡和实施与现代科技接轨的方针, 应当制定中药药理研究的相关原则、规范与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开创新的研究方法等。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研究;研究问题,对策。 中药药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医药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药学在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特点是既要遵循中医药理论,又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并用现代医药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道理,因此它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桥梁。 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其学科任务逐渐明确。第一,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研究中既要重视单味药的研究,也要注意总结提炼某一类药的共性,形成理论。第二,中药药理学研究要与中药临床应用研究密切结合,为提高中药疗效,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发展做贡献。第三,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几十年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的积累,对现代中医药理论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对中药药性理论、归经理论,以及中药清热解毒、攻里通下、活血化疲、扶正固本等作用,已初步建立了与之相关的现代科学概念。第四,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中药新药的开发是以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为基本条件,中药药理学承担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任务,这不仅为临床提供了许多高效低毒的中药新药制剂,也推动了中药药理学自身的发展。第五,促进中西医结合。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发展,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共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也将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1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及现状 如果以 1985年 10月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作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那么从那以后, 在以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为核心的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大致经历过了几个历程, 即从 1985年学会提倡的 "不论用什么思路和方法, 也不论从那一个角度进行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都是应当值得欢迎的 ";到 1987年 ~ 1990年锐意提倡中药的复方药物特别是中医经典名方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信息的传递、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一节电话 一.电话及电话交换机 1.电话的组成 话筒:声信号变成变化的电流(声信号变成电信号)。 听筒:变化的电流变成声音(电信号变成声信号)。 2.电话的工作原理: (1)声音(振动)→话筒→变化的电流→听筒→振动(声音) (2)通话时,一方的话筒和另一方的听筒是串联的。 3.电话交换机 (1)为了提高电话线路的利用率而发明的 (2)用来实现两部电话之间的转换 (3)使用交换机,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电话线的数量 4.电话“占线”原因 (1)对方电话没有扣好 (2)对方正在通话 (3)电话交换机忙 二.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模拟信号: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模仿声音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模拟信号。 2.模拟通信: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例如:传统的市话通话,长途通话。 3.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 4.数字通信:使用数字信号通信的方式叫数字通信,例如电子计算机是利用二进制码识别信息和处理信息。 2

5.模拟通信在加工,放大和传输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差,噪声大,失真大;而数字信号形式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噪声小,失真小。 6.电话交换机间的信息是靠数字信号传递,而电话与电话机之间的信息传递靠模拟信号,但是不论哪种通信都需要电话线。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 1.电磁波的产生:导体中电流的迅速变化在空间激起电磁波(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 2.电磁波性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不需要介质。 3.电磁波传播的速度c=3×108m/s,电磁波的波长为λ,波速c=λf,其中f是电磁波的频率。 4.电磁波的波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短波,中波,长波。 二.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1.发射:将要传输的电信号(音频信号,图像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的过程。 2.接收:天线将电磁波接收下来,再通过接收器(收音机,电视机等)将要传输的电信号取出来并放大,最后还原成声音或图像过程。 3.“天线”可以同时接收多种频率的电磁波,利用调谐器可以选出人们所需要的频率。 三.电磁波的应用 1.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波长很短的微波)来加热食品。 2.雷达: (1)定义: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 (2)工作原理:电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显大于波长的障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原理,波长越短,传播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 3.无线电波: (1)电磁波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值数百千赫兹至数百兆赫兹的那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 2

中药药理学重点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药效学、药动学)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主要复习四气的现代研究) 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四气的现代研究: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功能(主要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等的影响?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特点:温热药兴奋、寒凉药抑制?热性:兴奋交感神经、促进内分泌腺的功能、增强物质代谢、强心、正性肌力、正性频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提高cAMP含量、增加脑内兴奋性递质Adr、DA、DβH含量。 消旋去甲乌药碱→兴奋β受体。?寒证、热证:与热性相反(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 …)。痛阈值、惊厥阈值,兴奋性神经递质(DA、NA),抑制性神经递质(5-HT)。?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反映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呼吸、血压)。植物神经递质、受体。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小檗碱、黄芩苷、知母皂苷等多种成分?五味的现代研究: 辛:多含挥发油,其次是苷类与生物碱。?苦:多含生物碱和苷类。 甘:多含氨基酸、糖类、苷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性成分。?酸:多含鞣质和有机酸。?咸:多含碘和无机盐。?归经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效与归经:肝经:抗惊厥;止血。大肠经:泻下。 中药药动学与归经:3H-川芎嗪:肝、胆囊。注意分布多有靶器官和中毒器官的不同。 中药微量元素与归经:补肾助阳:Zn、Mn、Fe。肝经:Zn、Mn、Cu、Fe。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毒副作用(中药毒性的种类):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肝肾的毒副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番木鳖、汉防己、乌头、莪术、斑蝥:生物碱 心血管系统: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搜山虎:乌头碱。?蟾蜍、罗布麻叶:类似洋地黄中毒(强心苷类) 消化系统:决明子、大戟、青木香、苦参、了哥王、鸦胆子、甘遂、芫花、常山、苍耳子、巴豆:胃肠刺激 肝肾毒性:桑寄生、姜半夏、蒲黄、苍耳子、川楝子、黄药子、雷公藤、黄丹、铅粉:肝脏。斑蝥、云南白药、木通、泽泻、肉桂、苍耳子:肾。 过敏反应:地龙、五味子、金银花、三七、冰片、大青叶、板蓝根、丹参、桑椹、附子、苦参、穿心莲、鹿茸等。 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雷公藤:致畸。槟榔、款冬花、紫草、藿香、石菖蒲、巴豆油:致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品种与产地:“道地药材”?采收与贮藏:人参、金银花、丹参、青蒿、薄荷、泽泻等很多中药的药理作用与药物的采收季节有很大的关系;药材储藏的温度、湿度、时间等也对中药的药理作用有明显影响。 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附子、芍药、半夏、首乌。增加药效:延胡索、杜仲。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大黄(生、熟)?制剂与煎煮方法:煎煮方法和条件:先煎、后下、分煎、合煎等---如大黄?配伍与禁忌: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 禁用药:水蛭、虻虫等 慎用药:大多是破气破血、活血祛瘀、辛热、滑利、沉降的药?机体因素:生理状态(体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