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一届(苏州)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一届(苏州)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第一届(苏州)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

(2011年12月17日)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聚苏州,召开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一届年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对光临本次年会的各位代表,以及各位嘉宾和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本次大会提供大力支持的环境保护部以及江苏省和苏州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维庆同志宣读了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回良玉、李源潮、杜青林等中央领导同志给研促会成立大会发来的贺信和作出的重要批示;友民同志宣读了姜春云总顾问给本次年会发来的致辞。各位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为研促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寄予了殷切厚望,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对生态文明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研促会的亲切关怀。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这些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建设生态文明而奋斗上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

的客观规律,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理论和相关重大问题的研究,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扎实做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生态文明,绿色转型”。在座的同志都是长期关注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此,我谨结合学习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谈几点体会,算是抛砖引玉,供各位参考。

一、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正如各位中央领导同志所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积极应对全球生态环境危机、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必然选择。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人类社会经历了从畏惧、依赖自然的原始文明,适应、利用自然的农业文明到征服、掠夺自然的工业文明三个主要阶段。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空前解放,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导致了全球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生物圈破损等严重危机,地球再也无力继续支持工业文明的这种发展。人类除了转变文明形态,迈向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文明,没有别的选择。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人间奇迹。但发展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

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等领域存在的消极现象,等等,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这些矛盾和问题靠传统的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是无法应对的,惟有坚持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辨证施治,方能“举一反三”,化逆为顺,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可持续发展。

为此,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又做出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部署,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对人类文明结构、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保障和改善民生、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与促进工作,努力在理论研究和服务实践上多出成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多做贡献。

二、研究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工业高度发展阶段,在深刻反思工业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沉痛教训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和探

索到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路径及其实践成果。生态文明不只是生态、环境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更是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经济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科学认知和正确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方向,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和方法。当前,我们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有所建树:一是在文化价值上,要对自然的价值有清醒的认识,使人们的价值需求、价值规范和价值目标符合自然规律、生态规律的要求;二是在生产方式上,要推进传统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使生态产业和符合生态标准要求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三是在生活方式上,要倡导科学、合理、适度的消费,使绿色消费成为人类生活的新目标、新时尚;四是在社会层面上,要推动生态化渗入到社会结构之中,实现人类活动对生态的最小损害并进行一定的生态建设,使人类与自然更加和谐。以上,我谨举例提出了几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课题,像这样的课题还有很多。也希望大家发挥专长,各尽所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工作蓬勃发展。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工作,需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既要有定性研究,对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等,作理论上、战略上的思考和研究;又要有定量分析,借助现代科技手

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十二五”时期国家和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指标的设定等,做一些科学研究和分析;还要注重结合实际,围绕国家和地方实施“十二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国情、吃透世情,提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这样,我们就可以争取在研究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上,产生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积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和动力支持。

三、凝聚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宏伟的事业,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中央领导同志在贺信和批示中明确要求,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要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理论和相关重大问题研究,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动员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2012年是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的开局起步之年,我们要充分发挥高端人才聚集的优势,团结有志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界人士,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促进上,创造一流的业绩,取得丰硕的成果,不辜负中央领导同志和社会各界对研促会的殷切期望。春云总顾问在给年会的致辞中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工作任务,我们要积极落实。在此,我再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深入研究生态文明理论。要抓紧开展我国生态文明宏观战略研究,深入研究破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课题;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体系研究;围绕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大力开展重点区域、城市、行业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围绕全球生态热点问题,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我们要努力发挥好智囊、智库作用,积极为党和政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为生态文明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和参考。

二是要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各种方法,向全社会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要积极建设宣传平台,传递办会理念,交流研究成果,不断提高研促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要发挥政府与社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动员公众参与,形成合力,携手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懈努力。

三是要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创建。要不断拓展区域和城市创建,切实加强对生态省、市、县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等生态系列创建工作的服务,积极参与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等体系建设,努力为推进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要大力推进行业和企业创建,为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要积极开展社会创建,

让生态文明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让生态文明创建之花在全社会缤纷绽放。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正昂首阔步迈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可以说,当前是同志们发挥专业特长,大有作为的时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次年会,研究探讨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真知灼见,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时值新年将至,在此,我要向关心和支持研促会的成立和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