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丙酮酸检测试剂盒(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丙酮酸检测试剂盒(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丙酮酸检测试剂盒(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丙酮酸检测试剂盒(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丙酮酸检测试剂盒(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简介:

丙酮酸(Pyruvic acid)又称2-氧代丙酸,是参与整个生物体基本代谢的中间产物之一,可通过乙酰CoA 和三羧酸循环实现体内糖、脂肪和氨基酸间的互相转化,丙酮酸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联系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丙酮酸检测试剂盒(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检测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丙酮酸与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复合物,后者经氧化呈樱桃红色,通过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520nm 处吸光度,据此通过与标准曲线对比可以计算出PA 水平。该试剂盒可用于检测植物、细胞或组织、血浆、血清等样品中内源性的丙酮酸含量,尤其适用植物样品丙酮酸含量的检测。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准备样品:

① 血浆、血清、尿液及其他体液样品:血浆、血清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后可以直接用于

本试剂盒的测定,尿液通常也可以直接用于测定,-20℃冻存。

② 细胞或组织样品:取2g 组织样品,加入组织匀浆液,仔细研磨,转移至新的离心

中,清洗研磨器一并倒入离心管中,补组织匀浆液至,充分混匀,离心取上清,-20℃冻存,用于PA 的检测。

③ 高浓度样品:如果样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PA ,可以使用原有的裂解液或PBS 等进

行稀释,如鸡血清、血浆可稀释5~10倍后检测。

2、 配制标准品工作液:如果检测血清、血浆、尿液等样品,取丙酮酸标准(6mg/ml),按

取丙酮酸标准(6mg/ml):蒸馏水=1:99的比例配制,使浓度达到60μg/ml 3、 检测血清、血浆、尿液等样品时,按下表操作:

试管号/ml 0 1 2 3 4 5 丙酮酸标准(60μg/ml)

0.3

0.6

0.9

1.2

1.5

编号 名称

TC0751 50T Storage

试剂(A): 丙酮酸标准(6mg/ml) 1ml 4℃ 避光 试剂(B): 组织匀浆液 250ml RT 试剂(C): 苯肼显色液 30ml RT 试剂(D): PA assay buffer 150ml

RT 使用说明书

1份

蒸馏水 1.5 1.2 0.9 0.6 0.3 0 丙酮酸浓度(μg/ml) 0 12 24 36 48 60

检测组织样品时,按下表操作:

试管号/ml 0 1 2 3 4 5 丙酮酸标准(60μg/m,匀浆液配制) 0 0.3 0.6 0.9 1.2 1.5

组织匀浆液(检测组织样本时用) 1.5 1.2 0.9 0.6 0.3 0 丙酮酸浓度(μg/ml) 0 12 24 36 48 60

4、加样:按照下表设置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溶液应按照顺序依次加入,并注意避免

产生气泡。如果样品中的PA浓度过高,可以减少样品用量或适当稀释后再进行测定。

样品的检测最好能设置平行管。

检测血清、血浆、尿液等样品时,按下表操作:

加入物/ml 空白管(血清等)标准管测定管蒸馏水0.1——

待测样品——0.1

蒸馏水稀释后的各丙酮酸标准—0.1 —

苯肼显色液0.50.5 0.5

充分混匀

PA assay buffer 2.5 2.5 2.5

检测组织样品时,按下表操作:

加入物/ml 空白管(组织等)标准管测定管组织匀浆液 1.5——

待测样品—— 1.5

匀浆液稀释后的各丙酮酸标准— 1.5 —

苯肼显色液0.50.5 2.5

充分混匀

PA assay buffer 2.5 2.5 2.5

4、PA检测:混匀,用分光光度计,以空白管调零,比色杯光径1.0cm,读取标准管、测定管的520nm吸光度(即A标准、A测定)。以各丙酮酸标准浓度为横坐标,以对各丙酮酸标准A标准为纵坐标,绘制丙酮酸标准曲线。

计算:

血清、血浆、尿液等的丙酮酸含量直接根据标准曲线求得。

组织丙酮酸(mg/g)=A×N/(m×100)

注意事项:

1、配制好的PA显色液,4℃保存,36h有效。

2、如果没有分光光度计,也可以使用酶标仪测定,检测样品量会相应增加。。

3、抗凝剂用肝素钠-氟化钠较好。抗凝血样品置于冰浴中送检,尽快分离出血浆等。

实验八 食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实验八食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scorbic acid in foods (by colorimetry with 2,4-dinitrophenylhydrazine) (一)目的 掌握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食品中总抗坏血酸含量。 (二)原理 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脱氢型和二酮古乐糖酸,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根据脎在硫酸溶液中的含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定量。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和设备 1.1 恒温箱(37±0.5)℃。 1.2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 1.3 捣碎机 2.试剂 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 2.1 4.5 mol/L硫酸谨慎地加250mL硫酸(相对密度1.84)于700 mL水中,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0 mL。 2.2 85%硫酸谨慎地加900 mL硫酸(相对密度1.84)于100 mL水中。 2.3 2%2,4—二硝基苯肼溶液溶解2g 2,4—二硝基苯肼于100 mL 4.5 mol/L 硫酸内,过滤。不用时存于冰箱内,每次用前必须过滤。 2.4 2%草酸溶液溶解20g草酸(H2C2O4)于700 mL水中,稀释至1000mL。2.5 1%草酸溶液稀释500mL 2%草酸溶液到1000mL。 2.6 1%硫脲溶液溶解5g硫脲于500 mL 1%草酸溶液中。 2.7 2%硫脲溶液溶解10g硫脲于500mL 1%皋酸溶液中。 2.8 l mol/L盐酸取100mL盐酸,加入水中,并稀释至1200 mL。 2.9 抗坏血酸标准溶液溶解100mg纯抗坏血酸于100 mL l%草酸中,配成每毫升相当于l mg抗坏血酸。 2.10 活性炭将100g活性炭加到750mL l mol/L盐酸中,回流1—2h,过滤,用水洗数次,至滤液中无铁离子(Fe3+)为止,然后置于110℃烘箱中烘干。

2,4-二硝基苯肼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4-二硝基苯肼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2,4-二硝基苯肼 化学品英文名称:2,4-dinitrophenylhydrazin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468 CAS No.: 119-26-6 分子式:C6H6N4O4 分子量:198.1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2,4-二硝基苯肼119-26-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对皮肤有致敏性。本品吸收进入体内,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岀现紫绢。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爆炸性,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干燥时经震动、撞击会引起爆炸。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 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

实验 总维生素C的测定—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实验总维生素C的测定 —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实验:总维生素C的测定—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天然维生素C 的结构功能以及天然存在形式。 2.掌握测定总维生素C 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 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Vc、脱氢型Vc 和二酮古龙糖酸。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脎在硫酸溶液中的含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由此通过比色可对样品中总坏血酸进行定量。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恒温水浴锅(37±0.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组织捣碎机。 试剂: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 1、4.5mol/L 硫酸:小心将250mL 硫酸(比重1.84)加入到700mL 水中,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2、(9+1)硫酸:小心将900mL 硫酸(比重1.84)加入到100mL 水中,搅拌均匀。 3、2% 2,4-二硝基苯肼溶液(20g/L2,4 -二硝基苯肼溶液):溶解2g 2,4 - 二硝基苯肼于100mL 4.5mol/L 硫酸内,过滤使用(不用时存于冰箱内,每次用前过

滤)。 4、2%草酸溶液(20g/L 草酸溶液):溶解20g 草酸(422O C H )于700mL 水中,再加水 稀释至1000mL 。 5、1%草酸溶液(10g/L 草酸溶液):稀释500mL 2%草酸溶液到1000mL 。 6、1%硫脲溶液(10g/L 硫脲溶液):溶解5g 硫脲于500mL 1%草酸溶液中。 7、2%硫脲溶液(20g/L 硫脲溶液):溶解10g 硫脲于500mL 1%草酸溶液中。 8、1mol/L 盐酸:取100mL 盐酸,加入水中,并稀释至1200mL 。 9、抗坏血酸标准溶液(1mg/mL):溶解100mg 纯抗坏血酸于100mL 1%草酸中。 10、活性炭:将100g 活性炭加到750mL 1mol/L 盐酸中,水浴回流1-2h ,过滤,用水洗数次,至滤液中无铁离子( 3e F )为止,然后置于110℃烘箱中烘干。 检验铁离子方法:利用普鲁士蓝反应。将2%亚铁氰化钾(20g/L 亚铁氰化钾)与1%盐酸等量混合,将上述洗出滤液滴入,如有铁离子则产生蓝色沉淀。 四、操作步骤 (全部实验过程应避光) (一)样品的测定 1.浸提: 鲜样的制备:称100g 鲜样和100g 2%草酸溶液(20g/L 草酸溶液),倒入捣碎机中

2,4-二硝基苯肼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中文名:2,4-二硝基苯肼 化学品英文名:2,4-dinitrophenylhydrazine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2,4-二硝基苯肼119-26-6 危险性类别:第4.1类易燃固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对皮肤有致敏性。本品吸收进入体内,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受撞击、磨擦,遇明火或其它点火源极易爆炸。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就医。 危险特性: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干燥时经震动、撞击会引起爆炸。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用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 束。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防静电服。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 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 泄漏区。大量泄漏:用水润湿,并筑堤收容。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 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 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毒物渗透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 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 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 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 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为安全起见,储存时常以不少于25%的水润湿、钝化。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5℃。包装密封。应与氧 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 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接触限值: MAC(mg/m3): 未制定标准PC-TWA(mg/m3): 未制定标准 PC-STEL(mg/m3): 未制定标准TLV-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WA(mg/m3): TLV-STEL(mg/m3):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毒物渗透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硝基苯肼

一、 理化特性: 二、 危险性概述: 1、 危险性类别: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对皮肤有致敏性。本品吸收 进入体内,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 2、 GHS-分类:易燃固体 (类别1);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4);严 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 (类别2B)。 3、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危险 4、 危险信息:本品易燃,吞咽有害,造成眼刺激。 5、 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禁止吸烟。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 接。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作业后彻底清洗皮肤。使 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戴防护手套/戴防护眼罩/戴 防护面具。 三、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四、消防措施 1、危险特性: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干燥时经震动、撞击会引起爆炸。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灭火方法与灭火剂: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砂土。 3、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五、泄漏应急措施 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粉尘生成避免吸入蒸气、

实验总维生素C的测定—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实验:总维生素C 的测定—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天然维生素C 的结构功能以及天然存在形式。 2.掌握测定总维生素C 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 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Vc 、脱氢型Vc 和二酮古龙糖酸。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脎在硫酸溶液中的含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由此通过比色可对样品中总坏血酸进行定量。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恒温水浴锅(37±0.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组织捣碎机。 试剂: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 1、4.5mol/L 硫酸:小心将250mL 硫酸(比重1.84)加入到700mL 水中,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 2、(9+1)硫酸:小心将900mL 硫酸(比重1.84)加入到100mL 水中,搅拌均匀。 3、2% 2,4-二硝基苯肼溶液(20g/L2,4 -二硝基苯肼溶液):溶解2g 2,4 - 二硝基苯肼于100mL 4.5mol/L 硫酸内,过滤使用(不用时存于冰箱内,每次用前过滤)。 4、2%草酸溶液(20g/L 草酸溶液):溶解20g 草酸(422O C H )于700mL 水中,再加水

稀释至1000mL。 5、1%草酸溶液(10g/L草酸溶液):稀释500mL 2%草酸溶液到1000mL。 6、1%硫脲溶液(10g/L硫脲溶液):溶解5g 硫脲于500mL 1%草酸溶液中。 7、2%硫脲溶液(20g/L硫脲溶液):溶解10g 硫脲于500mL 1%草酸溶液中。 8、1mol/L 盐酸:取100mL 盐酸,加入水中,并稀释至1200mL。 9、抗坏血酸标准溶液(1mg/mL):溶解100mg 纯抗坏血酸于100mL 1%草酸中。 10、活性炭:将100g 活性炭加到750mL 1mol/L 盐酸中,水浴回流1-2h,过滤,用水洗数次,至滤液中无铁离子( 3e F)为止,然后置于110℃烘箱中烘干。 检验铁离子方法:利用普鲁士蓝反应。将2%亚铁氰化钾(20g/L亚铁氰化钾)与1%盐酸等量混合,将上述洗出滤液滴入,如有铁离子则产生蓝色沉淀。 四、操作步骤 (全部实验过程应避光) (一)样品的测定 1.浸提: 鲜样的制备:称100g 鲜样和100g 2%草酸溶液(20g/L草酸溶液),倒入捣碎机中打成匀浆,取10-40g 匀浆(含1-2mg 抗坏血酸)倒入100mL 容量瓶中,用1%草酸溶液(10g/L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

二硝基苯肼测羰基方法

ASTM E411-00 2,4-二硝基苯肼测定微量的羰基化合物 1范围 1.1本标准测定总羰基的范围为0.5-50ug,以一氧化碳计。 1.2这是一个常规方法,不包括样品的制备。 1.3本标准还测定在实验条件下水解的乙缩醛。 1.4羰基化合物容易水解形成可以用选择性步骤测定的乙缩醛及亚胺。 1.5所生成的颜色不稳定,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测量。 1.6对于毒性、急救方法、处理及安全预防的详细信息,查阅近期的材料安全数据表。 1.7这些数值的单位与国际标准单位一致。 2 方法概要 样品中微量的羰基化合物组分与2,4-二硝基苯肼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腙。腙进一步与氢氧化钾反应产生深红色,与醌产生共轭分子。红色的强度反应了羰基化合物的含量,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羰基化合物的含量从事先绘制的校正曲线上读取。本标准是基于Lappin和Clark的工作。 3 意义及用途 本标准能测定水溶液及多种有机试剂中微量的醛和酮。 4 干扰 4.1本标准确立了相关的干扰信息,这是有必要的。对于样品测试尽量避免干扰。 4.2含有不饱和共轭分子的羰基化合物在不同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时,会干扰其它的羰基化合物。 4.3有干扰存在的条件下,乙缩醛只能部分的水解,完全水解需要更高的反应温度。 4.4某些羰基化合物组分,例如二异丁基酮因反应不完全而使结果偏低。如果对有问题的组分进行校正,这些组分也是可以测定的。 4.5因为本标准的灵敏度很高,在室内排除丙酮或其它羰基化合物组分的蒸汽对测试是有必要的。 5 设备

5.1分光光度计:可以用1cm的比色池在480nm处测量吸光度。 5.2比色池:1cm。 5.3所有的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是干净的,先用水,最后用甲醇。不要用丙酮来干燥玻璃器皿。 6 试剂 6.1试剂纯度:除非特别指定,所有的试剂都要符合美国化工协会分析试剂委员会的技术规定。其它级别的试剂如纯度更高或不影响测定的精密度,也是可以使用的。 6.2纯水:除非特别指定,所用的水是规范D 1193中指明的2级或3级试剂水。6.3无羰基化合物的甲醇:于4升甲醇中加入20g 2,4二硝基苯肼与2mL浓盐酸。用2-3英尺的分馏柱回馏2小时。弃去先前的200mL馏出液。继续蒸馏直到约75%的甲醇被蒸馏。 6.3.1不要使用壶去蒸馏,因为会导致残渣剧烈分解。(见8.2)如果贮存于一个盖紧瓶盖的瓶中,在甲醇中会残留不确定的游离羰基。合理的准备甲醇是用空白时吸光度在0.8以下。 6.4氢氧化钾溶液(100g/L):溶解100克氢氧化钾于200mL水中,冷却后用甲醇稀释至1升。 6.5 2,4-二硝基苯肼(1g/L):用4mL浓盐酸的50mL的无羰基的甲醇溶解0.01g2,4二硝基苯肼,并用水稀释至100mL,此溶液在2周后需重新配制。 7 取样 为确保用于分析的所取全部样品的代表性,规定注意事项是有必要的。详细讨论取样步骤,参考Practice E300。 8 校正 8.1于100mL具塞玻璃容量瓶中加入50mL无羰基的甲醇,将待测的25mg的羰基化合物转移至容量瓶中,称取重量精确至0.1mg(见注4)。用无羰基的甲醇稀释容量瓶至刻度并混匀。(见注5) 注4:正确的称取重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W=0.893×E

2,4-二硝基苯肼显色剂配制方法

一药典附录试液配制: 1、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取2,4-二硝基苯肼1g,加乙醇1000ml使溶解,再缓缓加入盐酸10ml,摇匀,即得。 2、二硝基苯肼试液取2,4-二硝基苯肼1.5g,加硫酸溶液(1→2)20ml,溶解后,加水使成100ml,滤过,即得。 二、其它配制方法 (一)有机试剂中微量羰基化合物测定用 1、0.050g2,4-二硝基苯肼溶于25mL无羰基的甲醇和2mL盐酸溶液中,用水稀释至50mL。2周内有效。 2、0.030g2,4-二硝基苯肼溶于94mL无羰基甲醇中,加1 5mL盐酸,混匀,当日 配制。 注:在酸性介质中,羰基化合物与本试剂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呈暗红色,可用于分光光度法(445nm处测吸光度)或目视比色法测定羰基化合物。 (二)羰基化合物定性用 1、在50mL30%高氯酸中溶解1 2g2,4-二硝基苯肼。贮于棕色瓶中,长期不坏。 2、2g2,4-二硝基苯肼溶于15mL浓硫酸中,把所得溶液缓缓注入150mL95%乙醇 中,用水稀释至500mL,必要时过滤。贮于棕色瓶中。 注:醛或酮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黄色、橙色或红色的2,4-硝基苯腙沉淀。2,4-二硝基苯腙的颜色与醛、酮的分子结构有一定的联系,不含共轭双键的醛、酮所形成的腙一般为黄色;和碳碳双键或芳环共轭的醛、酮所形成的腙一般为橙色或红色。 试剂1在水中溶解度大,可以检定稀水溶液中的醛,而试剂2差得多,用浓硫酸配成的试剂,日久会产生沉淀,影响试验的灵敏度。 (三)油脂羰基价测定用 1、50mg2,4-二硝基苯肼溶于100mL精制苯中 注1:油脂经氧化所生成的过氧化物会进一步分解为含羰基的化合物,羰基化合物与本试剂反应生成腙,在碱性条件下形成醌离子,呈褐红色或酒红色,在440nm处测吸光度值,可计算油品中的总羰基价。 注2:精制苯方法:取500mL苯,置1L分液漏斗中,加入50mL浓硫酸,小心振摇5min,开始振摇时注意放气,静置分层,弃去酸液,再加50mL浓硫酸,重复处理一次。将苯层移入另一分液漏斗中,用水洗涤3次,然后用无水硫酸钠脱水。用全玻璃蒸馏装置蒸馏,收集馏液

食品工程:2,4-二硝基苯肼测定食品中Vc含量

2,4-二硝基苯肼法Vc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脱氧型和二酮古乐糖酸,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在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其呈色强度与总坏血酸含量呈正比,可进行比色定量。 仪器与试剂: 1.仪器 恒温箱或电热恒温水浴锅,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捣碎机。 2.试剂 (1)4.5mol/L硫酸:谨慎地加入250mL硫酸(相对密度1.84)于700mL,水中,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2)85%硫酸:谨慎地加入900mL硫酸(相对密度1.84)于100mL水中。 (3)2,4-二硝基苯肼溶液(20g/L):溶解2g 2,4-二硝基苯肼于100mL 4.5mol/l硫酸中,过滤。不用时存于冰箱内,每次用前必须过滤。 (4)草酸溶液(20g/L):溶解20g草酸于700mL水中,稀释至1000mL。 (5)草酸溶液(10g/L):取500mL草酸(20g/L)稀释至1000mL。 (6)硫脲溶液(10g/L):溶解5g硫脲于500mL草酸溶液(10g/L)中 (7)硫脲溶液(20g/L):溶解10g硫脲于500mL草酸溶液(10g/L)中 (8)1mol/L盐酸:取100mL盐酸,加入水中,并稀释至1200mL。 (9)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称取100mg纯抗坏血酸溶解于100mL 20g/L草酸溶液中,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mg抗坏血酸。 (10)活性炭:将100g活性炭加到750mL 1mol/L盐酸中,回流1h~2h,过滤,用水洗数次,至滤液中无铁离子为止,然后置于110℃烘箱中烘干。 检验铁离子方法;利用普鲁士蓝反应。将20g/L亚铁氰化钾与1%盐酸等量混合,将上述洗出滤液滴入,如有铁离子则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步骤: 1、称2g~5g样品放入乳钵内,加入10g/L 草酸溶液磨成匀浆,倒入100mL容量瓶内,用10g/L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将样品液加入10%钨酸钠数滴至底面有沉淀,过滤,离心,备用。 2、氧化处理 取25mL上清滤液,加入2g活性炭,振摇1min过滤,弃去最初数毫升滤液。取10mL此氧化提取液,加入10mL 20g/L硫脲溶液,混匀,此试样为稀释液 3、呈色反应 取三个试管,各加入4mL氧化处理稀释液。一个试管作为空白,在其余每支试管中加入1.0mL 20g/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将所有试管放入37℃±0.5℃水浴中,保温3h。 3h后取出,除空白管外,将所有试管放入冰水中。空白管取出后使其冷却到室温,然后加入1.0mL 20g/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在室温中放置10min~15min后放入冰水内。其余试管同试样。 4、85%硫酸处理 当试管放入冰水后,向每一试管中加入5mL 85%硫酸,滴加时间至少需要1min,需边加边

2,4-二硝基苯肼

2,4-二硝基苯肼化学品安全 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2,4-二硝基苯肼 化学品英文名称:2,4-dinitrophenylhydraz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468 CAS No.:119-26-6 分子式:C6H6N4O4 分子量:198.14 健康危害: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对皮肤有致敏性。本品吸收进入体内,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爆炸性,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干燥时经震动、撞击会引起爆炸。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毒物渗透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为安全起见,储存时常以不少于25%的水润湿、钝化。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毒物渗透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红色结晶性粉末。 熔点(℃):197~198 沸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V/V):无资料 爆炸下限%(V/V):无资料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溶于酸。 主要用途:用于炸药制造,也作化学试剂。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丙酮酸检测试剂盒(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丙酮酸检测试剂盒(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简介: 丙酮酸(Pyruvic acid)又称2-氧代丙酸,是参与整个生物体基本代谢的中间产物之一,可通过乙酰CoA 和三羧酸循环实现体内糖、脂肪和氨基酸间的互相转化,丙酮酸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联系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丙酮酸检测试剂盒(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检测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丙酮酸与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复合物,后者经氧化呈樱桃红色,通过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520nm 处吸光度,据此通过与标准曲线对比可以计算出PA 水平。该试剂盒可用于检测植物、细胞或组织、血浆、血清等样品中内源性的丙酮酸含量,尤其适用植物样品丙酮酸含量的检测。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准备样品: ① 血浆、血清、尿液及其他体液样品:血浆、血清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后可以直接用于 本试剂盒的测定,尿液通常也可以直接用于测定,-20℃冻存。 ② 细胞或组织样品:取2g 组织样品,加入组织匀浆液,仔细研磨,转移至新的离心 中,清洗研磨器一并倒入离心管中,补组织匀浆液至,充分混匀,离心取上清,-20℃冻存,用于PA 的检测。 ③ 高浓度样品:如果样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PA ,可以使用原有的裂解液或PBS 等进 行稀释,如鸡血清、血浆可稀释5~10倍后检测。 2、 配制标准品工作液:如果检测血清、血浆、尿液等样品,取丙酮酸标准(6mg/ml),按 取丙酮酸标准(6mg/ml):蒸馏水=1:99的比例配制,使浓度达到60μg/ml 3、 检测血清、血浆、尿液等样品时,按下表操作: 试管号/ml 0 1 2 3 4 5 丙酮酸标准(60μg/ml) 0.3 0.6 0.9 1.2 1.5 编号 名称 TC0751 50T Storage 试剂(A): 丙酮酸标准(6mg/ml) 1ml 4℃ 避光 试剂(B): 组织匀浆液 250ml RT 试剂(C): 苯肼显色液 30ml RT 试剂(D): PA assay buffer 150ml RT 使用说明书 1份

二硝基苯肼法测定柑橘和苹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柑橘和苹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摘要:利用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苹果和柑橘中维生素C含量,在待测样品中加草酸处理过滤后于490nm处作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结果得出了柑橘和苹果种维生素C 的含量。表明了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2,4-二硝基苯肼;柑橘;苹果;维生素C Abstrat:Use 2, 4-2 determination of nitrobenzene hydrazine in apples and oranges in vitamin C content, for the samples 490nm after adding oxalic acid treatment filter where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ic. The results concluded that citrus and apple kind of vitamin C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e reliability. Key words:2, 4-2 nitrobenzene hydrazine; Citrus;Apple ; Vitamin C 引言 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是所有抗坏血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统称。它在人体内不能直接合成,必须依靠膳食供给[1]500。维生素C不仅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能防止坏血病,关键肿,促进外伤愈合,使机体增强抵抗能力[2]489。而且在食品工业上常用作抗氧化剂,酸味剂及强化剂[3]673-676。因此,测量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以评价食品品质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维生素C的变化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抗坏血酸在机体同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已知体内许多重要物质的代谢反应都需要抗坏血酸的参与。它是脯氨酸羟基化酶的辅酶,故有增进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机体中许多含疏基的酶,需要依赖于作为还原剂的抗坏血酸的保护,使酶分子的疏基处于还原状态,从而维持其催化活性。由于抗坏血酸的氧化还原作用,它可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同时还能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化为还原型谷胱甘肽(简称GSH),而GSH可与重金属结合而排出体外,因此维生素C常用于重金属的解毒。此外,抗坏血酸尚有许多其他生理功能,但其作用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抗坏血酸是一种不饱和的多羟基内酯化合物,稍有酸味的糖类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故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在溶液中其分子内C2和C3之间的烯醇式羟基上的氢极易解离并释放出H+ ,而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氧化后仍具有维生素C的生理活性,但它易分解为二酮古洛糖酸,此化合物不再具有维生素C的生理活性。维生素C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溶液中加热并有氧化剂存在时,易被氧化而破坏。还原型和氧化型抗坏血酸可以互相转变,在生物组织中自成一氧化还原系统。由于维生素在营养学和临床方面的重要意义,故对食物和生物材料中维生素含量的测定是十分必须的。 维生素C纯品为白色无臭晶体,熔点在190-192℃,易溶于水微溶于丙酮,在乙醇中溶解度更低,不溶于油剂[4]41-42。结晶抗坏血酸在空气中稳定,但它在水溶液中易被空气和其他氧化剂氧化,生产脱氢抗坏血酸;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见光加速分解,在弱酸

2,4-二硝基苯肼MSDS

一、 理化特性: 二、 危险性概述: 1、 危险性类别: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对皮肤有致敏性。本品吸收 进入体内,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 2、 GHS-分类:易燃固体 (类别1);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4);严重 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 (类别2B)。 3、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危险 4、 危险信息:本品易燃,吞咽有害,造成眼刺激。 5、 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禁止吸烟。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作业后彻底清洗皮肤。使用本

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戴防护手套/戴防护眼罩/戴防护 面具。 三、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四、消防措施 1、危险特性: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干燥时经震动、撞击会引起爆炸。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灭火方法与灭火剂: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砂土。 3、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五、泄漏应急措施 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粉尘生成避免吸入蒸气、气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消除所有火源。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避免吸入粉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