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综合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及形势分析 (3)

一、“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3)

(一)土地利用现状 (3)

(二)“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效 (3)

二、“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8)

(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资源管理总体形势 (8)

(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8)

(三)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9)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规划目标 (11)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11)

(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11)

(三)土地生态保护目标 (12)

第三部分规划要点 (13)

一、加强耕地保护,高水平开展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建设 (13)

(一)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占补平衡任务 (13)

(二)集中连片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全面提升耕地和基本农

田保护工作水平 (13)

二、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多中心格局 (14)

(一)协调中心城和重点新城发展 (14)

(二)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开发利用 (14)

(三)促进产业用地资源整合,重点保障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

示范区建设 (15)

(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6)

(五)加大土地储备力度,科学调控土地供应 (16)

三、促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环中心城、平原、山区的绿色

生态空间 (18)

(一)促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乡绿色空间体系 (18)

(二)实施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19)

第四部分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保障规划实施 (20)

一、加快地方立法步伐,完善法规体系 (20)

二、强化基础性工作,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20)

三、加强土地行政管理,促进依法依规用地 (21)

四、完善土地管理的政策机制,引导社会自觉保护和合理利用土

地 (22)

(一)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 (22)

(二)探索设置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机制 (23)

(三)建立激励机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23)

(四)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24)

(五)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保障机制 (24)

(六)完善土地市场体系建设 (24)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首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人口增长压力依然存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将以盘活、优化存量建设用地为主,更加注重节约集约。

在分析“十一五”时期土地资源管理经验和当前面临形势的基础上,从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出发,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的原则,编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依据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2)《国务院关于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16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

(4)《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6)《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规划范围为北京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16408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规划目标年为2015年。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及形势分析

一、“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一)土地利用现状

2010年,北京市土地总面积16408平方公里。农用地1162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70.9%;其中,耕地223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3.6%。建设用地341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0.8%;城乡建设用地2541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5.5%;其中,城镇建设用地1323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1%。未利用地136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3%。

(二)“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红线,加大土地储备开发投资力度,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合理安排土地供应节奏,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作用,保障了首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1. 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全力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要求,始终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土地“闸门”作用,土地供应“有保有压有控”,“十一五”期间,全市土地供应总量30045公

顷(年均6000公顷左右,2008年最低为4634公顷,其他年份6100-6500公顷,存量建设用地供应比例在45%左右),有力支持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落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用地需求,增强了国土资源保障发展的能力。土地供应突出重点保障:

(1)保障了奥运工程、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基础设施用地14578公顷,科教文卫和行政办公用地1349公顷,两者之和占土地供应总量的53%。

(2)优化了住宅用地结构和布局,突出保民生和稳市场的调控导向。住宅用地7922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26%;保障性住房用地3603公顷,供应比例逐年提高,由2006年的40%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而且保障性住房供地布局不断优化,多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新城的交通便捷地区。

(3)促进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工矿仓储及其他产业用地4880公顷,商服用地1316公顷,两者之和占土地供应总量的21%。重点产业功能区土地供应得到优先支持,高端产业用地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用地得到严格控制。全市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生产服务性业等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项目用地约占工矿仓储用地供应总量的60-70%。

(4)加强了重点发展区域的土地供应力度,有效促进

城市空间发展由中心城区向重点发展区域转移。全市土地供应向重点新城、城南、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发展区域倾斜,城市发展新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土地供应量占土地供应总量的87%;首都功能核心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土地供应量占13%;落实了城市功能区定位,同时积极推进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

2. 落实基本国策,切实规范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严格落实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十一五”期间,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我市共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86个,总投资为20.03亿元,项目总规模为383.13平方公里(57.47万亩),新增耕地71.73平方公里(10.76万亩),全面落实了补充耕地任务;建立了储备耕地数据库,科学、规范管理全市耕地储备指标;按照“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基本农田建设要求,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完善新增建设占用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机制,确保全市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同时,土地整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固体矿山关闭后环境治理、废弃砂石坑及砖瓦窑整理等领域相结合,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了首都生态环境。

3. 完善土地市场和制度建设,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十一五”期间,我市持续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土地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土地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

用。出台了《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办法(试行)》,积极实施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逐步成为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导方式。全市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交易土地885宗,土地总面积8300公顷。

不断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性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管理若干规定》(京政办发〔2008〕19号),积极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开展了创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节约集约模范县活动,西城区等三个区县经国土资源部批准选定为土地主导型创建试点。完成了基准地价的更新修订,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力度,增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能力。从2007年开始,我市土地市场供应的经营性用地80%以上来源于土地储备;2010年,停止了国有存量土地直接入市交易,储备土地几乎成为市场供应经营性土地的全部来源。“十一五”期间,全市基本完成土地储备开发面积10426公顷,特别是2009年完成土地储备开发投资1165亿元,实际新增土地储备开发9700公顷,基本完成一级开发4300公顷,土地储备已成为运用土地“闸门”参与宏观调控、实现城市规划、促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

加强土地供应的批后监管,对48宗违约闲置土地(规

划用地面积67.8公顷、规划建筑面积307.1万平方米)使用权予以公告收回。

4. 完善土地管理基础性工作,促进首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加强土地规划、调查、登记等工作,夯实土地资源管理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市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并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统和地籍调查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顺利开展了城镇国有土地总登记发证工作,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进行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研究,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

不断完善征地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加大征地补偿费监管力度,先后出台了《北京市征地多元化补偿安置指导性意见》、《北京市征地补偿费征缴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统一了征地补偿协议内容。在市属基础设施工程、经济适用房项目中采取了留地安置方式,在大望京城乡一体化试点以及一些储备项目中采取了实物补偿方式。全力解决我市农村地区征地拆迁难度大、成本高、进度迟缓等问题,出台了农民安置房“三定三限三结合”的政策。

5. 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严格查处各类违法用地

“十一五”期间,我市努力构建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遏制了违法违规用地的高发势头。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拆除违法“大棚房”等专项整治工作,共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944件,涉及土地面积4894公顷,其中结案3029件(含历年隐漏案件),涉及土地面积5616公顷。与此同时,按照“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思路,探索建立执法“关口”前移的土地动态巡查工作机制,全市通过土地动态巡查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2794件,涉及土地面积2693公顷。

二、“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资源管理总体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承上启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时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重要时期;是完善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规范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时期;是重新修订《土地管理法》、创新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时期。

(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北京正处在“调结构、上水平”新的战略机遇期,是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关

键时期,是构建世界城市基本框架的起步时期。全市将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合理调控人口增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以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整合聚集创新要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城市。

(三)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全面实施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一步创新土地管理机制的关键时期。同时,北京资源环境紧约束、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基本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一是耕地总量持续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违规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二是农村建设用地利用较为粗放,城乡建设用地拓展空间主要依靠存量挖潜。三是土地储备开发的体制机制尚待完善,宏观调控主动性、及时性、准确性尚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难、拆迁难、手续慢等问题尚待解决。五是生态涵养地区建设用地有增加趋势,土地生态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六是实施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的整治需要更为完善和系统的政策支持。

针对我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了落实国家土地利用宏观调控目标,“十二五”时期,要大力提倡节

约集约用地,积极推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鼓励挖潜利用存量土地资源,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基本农田及各类生态用地,建设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全面提升首都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将北京建设成为充分体现人文、科技、绿色特征的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为目标,全面提高国土资源对首都科学发展的保障能力,落实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土地基本国策,通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合理利用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和改善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维护土地市场平稳有序健康发展。维护土地生态安全,促进首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不断推进基本农田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规划到2015年北京市耕地保有量22.05万公顷(330.75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量18.67万公顷(280万亩),落实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总规模。按照节约集约和总量控制的原则,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到2015年全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614

平方公里左右,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200平方公里以内。

继续贯彻“保发展、促集约、盘存量”的思想,科学调控土地供应。鼓励深度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完善中心城用地功能,集约高效建设新城和重点镇,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民生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

规划“十二五”期间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在400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存量建设用地供应比例不低于50%。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城乡建设用地供应约240平方公里,其中通过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挖潜解决120平方公里;交通、水利、能源、风景旅游及特殊用地供应约160平方公里,鼓励尽量通过存量挖潜来解决。

(三)土地生态保护目标

着力建设首都绿色空间体系,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完善首都三个绿色圈层,推进浅山区生态建设及土地整治的实施,加强城市地质灾害防治,积极支持绿化造林、水土流失防治、沟域经济、矿山生态修复、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促进城市及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发展。规划到2015年,非建设用地比例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例力争保持在77%以上。

第三部分规划要点

一、加强耕地保护,高水平开展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建设(一)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占补平衡任务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加强我市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建设,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完善耕地破坏程度鉴定工作机制,切实将耕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进一步加大补充耕地工作力度,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实行先补后占,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制定并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合理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年度计划,进一步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严把补充耕地质量关,充实补充耕地指标储备库,规范指标使用,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项目与补充耕地项目挂钩制度。

规范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管理,各类防护林、绿化带等应尽量避免占用耕地。

(二)集中连片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全面提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水平

按照“依法依规、确保数量、集中连片、落到地块”的要求,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市区乡三级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布局,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明确保护责任。

积极推进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建设,以基本农田标准化

建设为核心,以农村土地整治为着力点,推进“九田”重大工程建设,重点建设九片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约140万亩),积极推进农用地和耕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耕地和基本农田从数量型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型保护转变,全面提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水平。

二、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多中心格局

(一)协调中心城和重点新城发展

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协调中心城和新城的建设用地需求。以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引导中心城的开发建设从外延扩展转向内部结构优化调整,有机疏散中心城部分功能和人口,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积极支持重点新城、城南发展、未来科技城、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四个高端产业新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建设和改造。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和在京企事业单位、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用地需求,统筹城乡发展,构筑首都多中心、网络化的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期末,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50平方公里以内。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

(二)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开发利用

“十二五”期间,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增量、调整存量,统筹管控城乡建设用地,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结合土地储备和一级开发,逐步腾退或改造城乡结合部集体建设用

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

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确保生态、生产、生活安全、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权益的前提下,分区划类、因地制宜,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平原、山区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加大建设用地挖潜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争规划期内存量建设用地挖潜200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拓展区挖潜55平方公里左右,城市发展新区挖潜106平方公里左右,生态涵养发展区挖潜39平方公里左右。(三)促进产业用地资源整合,重点保障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配合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加强对现状产业用地特别是集体工矿用地的空间整合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科学拓展重点产业园区的用地空间,保障重点产业功能区升级发展需求。提升产业用地空间承载能力,促进各类产业向高端产业功能区、开发区和产业基地集中,引导产业集约发展。重点保障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的产业功能区建设,全面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范围和布局规划方案》(2010年-2020年),积极推进“一区多园”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重点加强示范区核心区和南北两个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产业集群发展,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和不同开发区发展定位,制定产业用地的地均就业、产出等准入标准,提高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继续积极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深化开发区评价成果,规范开发区用地管理。全面深入开展集约节约用地模范市(县)创建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围绕世界城市建设目标,加强“四个服务”,合理安排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民生工程所需用地,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保障北京新机场、京津冀区域城际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交通枢纽、公共交通场站、交通接驳设施和京台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高效用地,妥善处理其与周边土地利用关系,尽量避让基本农田和优质农用地。同时,依法扩大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范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加大土地储备力度,科学调控土地供应

继续完善土地一级开发运作模式,坚持“政府主导”和“优储优供”,统筹安排“十二五”期间全市土地储备工作。努力发挥土地储备开发对城市建设用地的保障及调控作用,保障建设用地尤其是政策性住房等民生用地需求。多渠道筹集资金,降低融资风险,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对土地储备重点、方向和投融资规模的研究,提高政府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促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的顺利实施,推动首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进一步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土地储备重点保障政策性住房等民生工程、重点功能区、重大项目建设等用地需求。逐步加大产业用地储备投入,探索在京南、京东等地区实施市区两级工业用地联合储备,保障重大项目落地。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模式,在“十二五”期间探索将交通枢纽、公共交通场站和交通接驳设施等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用地纳入土地储备,适度扩大土地储备范围,优化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提供必要的支撑。

“十二五”期间,全市土地储备工作坚持以“出”定“入”、规模适度的原则,综合考虑我市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储备开发潜力,结合年度土地需求,合理确定年度新增规模和完成开发规模。

编制实施土地供应中期计划。加大工矿仓储等产业用地供应比例,为扩大内需、提升经济总量奠定基础,工矿仓储用地等产业用地供应约占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28%;保障交通运输、水利、特殊用地等土地供应,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交通基础设施等用地供应约占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40%;适度加大住宅用地供应量,大力支持公共租赁房建设,优化住宅用地供应结构,形成符合首都实际的房地产用地供

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研究

浅析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需求的增加,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也日益严重。面对这种局面,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对农田保护,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保护资源问题保护对策生态保护 1 我国国土资源利用与保护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1.1 大规模违规圈地,导致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需要为工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保障;而主观上则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城市过度扩张、盲目设立开发区、乱批滥占耕地,在财政压力和政绩驱动下,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好大喜功,搞“形象工程”,乱占滥用土地,把土地资源作为地方上“原始积累”和政府消费的财源,通过土地“农转非”这种土地使用形式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土地收益,大量获取土地资本增值收益,用于其原始积累,造成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尤其是耕地保护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1.2 土地资源质量退化及生态破坏 (1)土地沙漠化。 我国现有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比建国初扩大了34.4%,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7.6%。据报道:我国土地沙化的扩展速度,20世纪50-60年代为1560平方公里/年,70-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年,90年代为2400平方公里/年。目前,这一速度己经上升到2460 平方公里/ 年。 (2)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地力减退的重要原因。滥砍滥伐、过度垦殖,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 8%,建国以来修建的8.4万座水库中的总库容已淤积了40%,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3)土地污染。 2 积极推进政策调整,切实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工作 2.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2.1.1调整产业政策,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的产业一般都处在“二、三、一”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的结构,这是因为,就土地利用集约度和效益而言,一般是第三产业的利用集约度大于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又大于第一产业。 产业技术政策与产业布局政策的调整应是由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资源集约型的产业转化,促进技术结构的升级和布局的集中。在农业内部进行调整时,也应该向土地集约利用性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种植方式转化,鼓励发展各种土地节约型技术和项目。 2.1.2 正确引导城市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时刻受到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约束,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1)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导地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进行再分配,应着眼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其基本核心是如何处理“吃饭”和“建设”的关系,规划方法应以“供”定“需”, 并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处于主导地位。 (2)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发表时间:2014-05-28T13:13:16.1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8月总第178期供稿作者:薛艳 [导读] 成因:荒漠化的形成与气候、地形、土壤构成等自然因素有关,但主要是由于人类毁林、垦荒 薛艳甘肃省永登县第一中学730300 我国不同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如下。 一、水土流失 分布: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均为水土流失的分布区,其中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成因: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高原、山地、丘陵地区,与高低起伏的地形密切相关。但现代水土流失的发生主要与人类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有关。 二、土地荒漠化 分布:土地荒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另外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也是比较严重的土地荒漠化表现。 成因:荒漠化的形成与气候、地形、土壤构成等自然因素有关,但主要是由于人类毁林、垦荒、过度放牧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等活动引发的。 三、土地盐渍化 分布:土地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环境下的特有产物。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北平原的缺水区、地下水灌溉区和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区。它的发生可导致农业生产力的严重衰退,甚至使土地生产力的丧失。 成因:土地盐渍化是在气候、地形、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其中频繁的旱涝及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的含量较高是形成盐渍化的基础。而人为的不合理灌溉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灌溉农业区土地盐渍化的直接诱因。 四、土地资源的保护 我国的耕地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到21世纪中叶,由于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人均耕地还将减少。我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使土地供求关系向良性循环方向转变。主要措施包括: 1.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不占耕地、好地,禁止限制荒芜耕地。 3.提高耕地质量。进行土地规划,综合整治田、地、水、林、村地,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4.科学开发土地和整理土地,保护耕地可持续供应。科学开发土地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既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又要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 学生数学创造能力培养之我见 袁照旭山东省临沭县玉山镇唐岭小学276700 创造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造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有的学者认为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探索、研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1.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的精神振奋,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而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我们应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树立团结竞争的学风 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品质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影响学生情绪和学习气氛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之间不团结,忌妒比自己优秀的,耻笑不如自己的,就产生极大的内耗,就谈不上活泼、愉快的学习气氛。因此,我充分利用班组授课制的形式,组织集体的、自主协作的教学活动,使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在共同协作的活动中积极思维,相互启发,团结协作,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健康的心理,才能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才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3.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 创造活动既是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因此,对学生正确的创造,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对错误的想法,不要轻易否定,更不能说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可采用延续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热情。 二、提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会 1.通过一题多解“重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一题多解,是数学练习题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一题多解就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求解答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倡民主,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见解,让学生充分讨论、辩论,交流解题思路。如解答这样一道数学题:江新服装厂计划本月生产衬衫40000件。上半月完成计划的5/8,如果下半月

土地资源保护法

第二十章土地资源保护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按照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 A.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 B.生产用地、城市用地和生态用地三类 C.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四类 D.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发展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三类 2.可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 A.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不设区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设区的市、自治州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享有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的是()。 A.全国人大 B.省自治区、直辖区人民 C.国务院 D.省、自治区、直籍市人民政府 4.农民出卖、出租宅基地后再申请宅基地的()。 A.应予批准 B.视情况批准 C.可以批准 D.不予批准 5.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的,必须由国务院批准。 A.35亩 B.35公顷 C.70亩 D.70公顷 6.农村村民一户拥有的宅基地数量为()。 A.一处 B.由本户人口决定 C.最多两处 D.最多三处 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以上。 A.50% B.75% C.80% D.85%

8.有权批准济南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是()。 A.山东省人民政府 B.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常委会 9.规定土地的不同用途的是()。 A.土地管理法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宪法 D.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0.()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活动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因此被称为“财富之母”。 A.水资源 B.自然资源 C.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 A.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D.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E.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2.土地复垦的对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造成破坏的土地。 A.挖损 B.塌陷 C.压占 D.爆炸 E.污染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据(),对土地的使用所进行的总体安排。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B.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 C.土地供给能力 D.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情况 E.土地市场行情 4.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划分为()。 A.农用地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现状 调查活动时间:2015年3月20日—4月20日 调查活动地点:唐县土地资源管理局 调查活动方式:实地实习 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口的增长给土地资源造成极大地压力。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当前土地的开发利用现状并就当前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提出了对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意见与对策。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土地资源先天不足,而且土地数量在不正确的发展思路的引导下正在迅速减少,土地质量退化、生态恶化的问题同时存在。所以,按照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非常必要。土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一切生产生活赖以存在的根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土地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较多,但是由于我国人中多,人均占有面积就很少。而且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生产力因地域的差异较大。因水热提交、地质组合等因素,造成我国有多重多样的土地类型,但是这些土地类型分布不够均衡。 2、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 最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工业化进程速度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等提供相当多的土地资源。一些城市盲目建设、乱设开发区,导致土地资源逐渐减少。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 大力建设“形象工程”,乱使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使用不合理, 给土地资源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3、土地资源质量的退化及生态破坏,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①土地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地的养分逐渐亏缺,据统计世界土壤养分不足的面积约

浅谈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812819625.html, 浅谈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作者:宋敏宋杰高明王静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8期 摘要: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口的增长给土地资源造成极大地压力。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 绍了当前土地的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了对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工作的意见与对 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106-01 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口 的增长给土地资源造成极大地压力。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当前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1)最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工业化进程速度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等提供相当多的土地资源。一些城市盲目建设、乱设开发区,导致土地资源逐 渐减少。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大力建设“形象工程”,乱使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使用不合理,给土地资源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2)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①土地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地的养分逐渐亏缺,据统计世界土壤养分不足的面积约占总 面积的23%。 ②是水土流失。过度的开垦,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会使上游土地肥力严重下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而且给下游的河道、水库造成淤积,给沿河生产发展和人来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土壤盐渍化也是面前土地资源面临的一个问题,在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均有分布,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过由于错误灌溉导致失败的农业系统,世界因盐碱化造成土地荒废就与目前灌溉的 土地一样多。各国水稻产区的土地次生盐渍化现象时常发生。

合理规划布局保护土地资源.

群策群力保护土地 店口二小郦伟源 据资料显示:1984年诸暨的水田数量为797523亩,到1989年下降到750294亩,到1996年则为711574亩,年平均下降6000多亩,但仅是水田这一项,旱地、菜地、山地等其他土地资源呢?且这是十年之前的数据。那么在大搞经济建设,各类开发正欣欣向荣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来思考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了。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土地资源就是保护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的政策,给农民以土地经营自主权,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增长,广大农民由温饱型逐步向富裕型跨越。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农村经济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与农民争地的新矛盾,加之一个时期由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农民对土地不那么珍惜,因此,出现了土地流转、征占用的无序状态,致使一部分土地流失,改变了农业用途,可用耕地锐减。近几年来,诸暨国土资源局针对农村土地严重流失的实际情况,也提出了最严格保护农村土地的政策。其目的就是提醒人们,要十分珍惜和保护好有限的土地资源,维护好农民的利益。笔者认为,保护土地资源,也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通过宣传提高意识,保护土地资源。 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的宣传主题,在市各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横幅;并利用宣传栏大力宣传土地政策法规;出动广播宣传车,车身张贴宣传标语,连续播放宣传录音,到市内各主要街道和小区进行流动宣传。通过开展“土地日”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营造依法用地的良好社会氛围。并将相关的宣传资料通过镇乡村派发到人民群众手中,希望他们能珍惜、合理利用我们有限的土地资源,并监督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等现象,及时上报,才能及时处理,以有效保护耕地。让“保护土地,人人有责”深入人心,成为一种风气。 二、占用税征管,保护土地资源。 征收耕地占用税是国家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控制乱占滥用耕地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于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农用土地资源,稳定农业生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具有深远的意义。该税自1987年开征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重视

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

---------------------------------------------------------------范文最新推荐------------------------------------------------------ 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 一、全县土地资源基本情况 二、当前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主要矛盾及问题 (一)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更趋突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年初,市局下达我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150亩,而目前我县已签约项目11个,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376 亩,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随着国家从严从紧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长期推行,农用地转用指标实行指令性计划严格控制,土地资源供需压力还会进一步增大。(二)土地资源保护压力日益加大。国土资源上级主管部门卫片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并逐步推行“一张图管地”,卫片执法范围延伸至矿山用地,这对于贯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规范土地管理秩序是一个严峻考验。同时,农民违法占地、非法转让集体土地现象依然存在,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手段偏软,执法难问题仍未有效解决,县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保护形势将更加严峻。 (三)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期间,建设用地的大量供给支撑了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但由于经济结构和产业层次的相对落后,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仍相对较低,用地粗放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圈而不用、圈而不建、批少占多等现象依然存在,资源节约集约 1 / 5

方面还存在很大潜力,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提高土地效益的措施及对策 国土资源部门承担着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保护和保障发展的重要职责。全县国土资源工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保障与保护并重,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的原则,切实加强保护耕地,推行节约和集约用地,增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为切实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行节约集约用地,不断增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能力,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转变城市建设用地理念,由外延扩展转为内部挖潜,在搞好旧城改造的同时,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正常用地需求的前提下,严格执行用地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完善土地批后监管制度,打造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综合监管平台,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合理控制建设用地增长规模,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三)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一是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补充与占用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耕地。二是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依据土地适性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对荒草地、滩涂等耕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是大力实施土地整理。抢抓低丘岗地改

如何保护土地资源

如何让地球充满绿色 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对人类是至关重要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不能出让的存在条件和再生产条件。 首先,没有土地,人类就不能生存,就像人需要空气、水、阳光一样。土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基础性的物质条件,人类从土地中得到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的基本条件。 第二,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充足的、优质的、合理分布的土地是顺利发展国民经济的必备条件之一。 第三,土地是人类生产关系中的核心关系。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土地的所有制决定了以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即再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具体说,它决定了土地使用制度,决定了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地价的存在与否及其水平,并且与土地产品的成本、生产价格、市场价格存在与否及其水平发生密切关系。同时,土地的重要性还决定了在一切社会中,由国家或社会的其他代表对土地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要处理不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涉及土地关系问题。 二、土地资源概况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亦是定国安邦的基本要素。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和后备资源紧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查清土地资源状况,并作出科学评价,对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国土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保障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土地不可再生的特点,决定了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中国耕地统计数字为15亿亩,美国根据卫星照片推算中国有22亿亩,联合国公布中国土地数为19亿亩。 三、土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保护土地资源倡议书

保护土地资源倡议书 保护土地资源倡议书 致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倡议书: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我县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的矛盾越来越凸现,珍惜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推进**经济社会持续科学发展,是肩负在我们身上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郑重地向广大城乡居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1、自觉宣传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营造珍惜资源、依法科学和节约集约使用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2、牢固树立“人多地少是国情、节约集约要先行”的用地意识,将珍惜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做为我们每个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3、人人争做珍惜资源的带头者,当好节约集约用地的宣传员,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切实把“珍惜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 4、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自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5、坚持做到“四个不用地”原则。即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乡规划的不用地;亩产税收达不到标准的不用地;不符合节约集约用地和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的不用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明令禁止的项目不用地。 6、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农民建房要向中心村和集镇集中。 积土成山,滴水成河,节约集约土地资源依赖于每一个人的行动。拯救土地就是拯救未来。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为了明天的发展,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携起手来同心协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

最新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 利用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综合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及形势分析 (3) 一、“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3) (一)土地利用现状 (3) (二)“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效 (3) 二、“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8) (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资源管理总体形势 (8) (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9) (三)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9)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规划目标 (11)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11) (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11) (三)土地生态保护目标 (12) 第三部分规划要点 (14) 一、加强耕地保护,高水平开展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建设 (14) (一)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占补平衡任务 (14) (二)集中连片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全面提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水平 14 二、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多中心格局 (15) (一)协调中心城和重点新城发展 (15) (二)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开发利用 (16) (三)促进产业用地资源整合,重点保障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16) (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7) (五)加大土地储备力度,科学调控土地供应 (18)

三、促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环中心城、平原、山区的绿色生态空间 (20) (一)促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乡绿色空间体系 (20) (二)实施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20) 第四部分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保障规划实施 (22) 一、加快地方立法步伐,完善法规体系 (22) 二、强化基础性工作,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22) 三、加强土地行政管理,促进依法依规用地 (23) 四、完善土地管理的政策机制,引导社会自觉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 (24) (一)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 (24) (二)探索设置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机制 (25) (三)建立激励机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25) (四)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26) (五)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保障机制 (26) (六)完善土地市场体系建设 (27)

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 教案

第三章第4课时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教案授课教师: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 2.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 教具及设备:多媒体课件 【设问导读】 (一)自主学习 1、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_________,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__________。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地区。 3、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_________、青藏高原的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内北方______广阔,耕地________,但热量_______,降水_______,以________为主;南方地形多______、________,但热量__________,防水_________,以_______为主;青藏地区光照________,但热量________,土地生产力________。 6、我国人均耕地少,可供开垦的土地资源不多,加上_________的现象严重,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提高耕地的_________,另一方面要适当____________,稳定耕地的总量。 7、由于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加上管理不善,使得草地生产力大幅下降。因此,在牧区要____________,做好防灾工作,提高草地生产力。 (二)、合作探究 1、结合3-10图分析对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于哪里及限制性的条件是什么? 2、保护耕地有哪些措施和途径? 3、你知道滥伐森林会造成什么后果吗?我们不砍伐森林行不行?说说你的看法 4、怎样才能保护好我国的草场资源? 【自学检测】 1、在下列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连线。 A、东北平原①林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②草地 C、内蒙古高原东部③水田 D、塔里木盆地④旱地 E、横断山脉⑤沙漠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其防护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其防护 摘要:土壤不仅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也在人类社会的建立、繁衍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力量,是社会进步的关键砝码。土地作为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不但是动植物生命的支持系统,还是固液态废物的堆放地和人居住及活动的基础,对动植物繁衍和人类生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土地污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篇文章中结合我国现有耕地现状,对我国耕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一些相关耕地保护措施。 关键词土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立法 一、现状 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1】。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2】。10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0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052年下降了一倍多。1052-10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3】。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土地污染严重 土地污染是指土地因受到采矿或工业废弃物或农用化学物质的侵入,恶化了土壤原有的理化性状,使土地生产潜力减退、产品质量恶化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和过程【4】。据统计,农村工业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年总量达6.5亿吨【5】,工业“三废”和城乡垃圾对村庄的污染正由局部向整体蔓延,农村的污染排放已经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农村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继续加重,水、空气、土壤污染十分突出,环境不安全隐患增多【6】。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的利用与规划已经被党中央提升到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高度。大量的乡镇企业与产业园区在农村落户,农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也得到了普遍使用与推广,这些做法都是为了使农村的发展与国家各项经济建设相统一、相协调。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在地方各级政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经济建设的时候,农村土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

保护土地资源的倡议书

保护土地资源的倡议书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物质保障。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我国 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我县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的矛盾越来越凸现,珍惜国土资源、节约集 约用地,推进**经济社会持续科学发展,是肩负在我们身上不可 推卸的责任。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我们郑重地向广大城乡居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1、自觉宣传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 制度,营造珍惜资源、依法科学和节约集约使用资源的良好社会 氛围。 2、牢固树立“人多地少是国情、节约集约要先行”的用地意识,将珍惜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做为我们每个市民义不容辞 的责任和义务,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3、人人争做珍惜资源的带头者,当好节约集约用地的宣传员,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切实把“珍惜国土资源、节约集 约用地”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 4、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自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5、坚持做到“四个不用地”原则。即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乡规划的不用地;亩产税收达不到标 准的不用地;不符合节约集约用地和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的不用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明令禁止的项目不用地。 6、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农民建房要向中心村和集镇集中。 积土成山,滴水成河,节约集约土地资源依赖于每一个人的 行动。拯救土地就是拯救未来。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造福 子孙后代,为了明天的发展,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携起手来同心 协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 切实保护耕地。

绿色施工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

五、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 施工单位:青岛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日期:2013年6月30日

目录 5.1 施工场地布置.................................................. 5.2施工临时用地审批手续.......................................... 5.3 施工场地毗邻区域内人文景观保护要求、工地地质情况及基础设施管线分布情况及保护措施.................................................... 5.4 节约用地...................................................... 5.5 保护用地...................................................... 5.6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 5.7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地下文物资源保护措施.......................... 5.8地下水位控制.................................................. 5.9钢筋加工、构件制作............................................ 5.10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分布、职工宿舍标准...........................

5.1施工场地布置 施工单位:青岛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日期:2013年6月30日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 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 理解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措施。 理解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的意义及具体措施。 一、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1.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含义 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在维持和改善土地生态性状的基础上,保持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使土地的生产能力不断恢复更新,土地得到合理利用。 2.植树造林 (1)重要意义: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 (2)防护带类型与意义 3.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 防风林、保护性犁地、梯田、轮作、带状耕种和等高线犁地。 二、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1.科学开发土地: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1)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 (2)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 2.科学整理土地 (1)土地整理的目的 ①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别是耕地面积。 ②提高农用地质量。 (2)土地的整理对象 ①农村无用的沟坎、不整的道路沟渠、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 ②工矿建设占用地和废弃地、城市不合理用地。 一、判断题 1.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 2.建设防护林带的目的是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3.忽视生态条件,强力推行粮食生产是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一项主要原因。()

4.土地退化最明显的表现是不合理的灌溉。() 5.土地整理工程能充分挖掘农村闲置地、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复耕潜力。()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第6题。 6.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解析:选C。从“辽宁西北部某地”这一条件可以看出,该地靠近内蒙古高原,处在农牧过渡带,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从1979-2015年耕地挤占了大量湖泊,湖泊面积减小,则空气湿度会明显减小,水生生物物种会减少,干旱、洪涝的频率会增加,故A、B、D项错误;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次生盐渍化会加剧,C正确。故答案选C。 7.下列关于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中,属于长效措施的是() A.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B.人工降雨,促进植被生长 C.修梯田、淤地坝 D.修建水库、灌渠等 解析:选A。防治土地退化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和恢复植被。 三、综合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021年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范文

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范文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范文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32.2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3.1万亩),园地5.7万亩,林地202.1万亩,草地0.5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8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1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8万亩,其他土地2.6万亩。 (一)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更趋突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年初,市局下达我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150亩,而目前我县已签约项目11个,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376亩,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随着国家从严从紧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长期推行,农用地转用指标实行指令性计划严格控制,土地资源供需压力还会进一步增大。 (二)土地资源保护压力日益加大。国土资源上级主管部门卫片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并逐步推行“一张图管地”,卫片执法范围延伸至矿山用地,这对于贯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规范土地管理秩序是一个严峻考验。同时,农民违法占地、非法转让集体土地现象依然存在,执法力量不足,执法

手段偏软,执法难问题仍未有效解决,县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保护形势将更加严峻。 (三)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期间,建设用地的大量供给支撑了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但由于经济结构和产业层次的相对落后,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仍相对较低,用地粗放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圈而不用、圈而不建、批少占多等现象依然存在,资源节约集约方面还存在很大潜力,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国土资源部门承担着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保护和保障发展的重要职责。全县国土资源工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保障与保护并重,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的原则,切实加强保护耕地,推行节约和集约用地,增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为切实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行节约集约用地,不断增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能力,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转变城市建设用地理念,由外延扩展转为内部挖潜,在搞好旧城改造的同时,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保障

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综合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1前言.....................................................................................................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及形势分析 (3) 一、“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3) (一)土地利用现状 (3) (二)“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效 (3) 二、“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8) (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资源管理总体形势 (8) (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8) (三)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9)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11) 11 一、指导思想 .................................................................................... 11 二、规划目标 ....................................................................................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11) (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11) (三)土地生态保护目标 (12) 13 第三部分规划要点 .............................................................................. 一、加强耕地保护,高水平开展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建设 (13) (一)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占补平衡任务 (13) (二)集中连片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全面提升耕地和基本农 田保护工作水平 .......................................................................... 13 二、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多中心格局 (14)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等对策和建议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等 对策和建议 1我国国土资源利用与保护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大规模违规圈地,导致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需要为工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保障;而主观上则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城市过度扩张、盲目设立开发区、乱批滥占耕地,在财政压力和政绩驱动下,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好大喜功,搞“形象工程”,乱占滥用土地,把土地资源作为地方上“原始积累”和政府消费的 财源,通过土地“农转非”这种土地使用形式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土地收益,大量获取土地资本增值收益,用于其原始积累,造成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尤其是耕地保护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土地资源质量退化及生态破坏 土地沙漠化。 我国现有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达万平方公里,比建国初扩大了%,占全部国土面积的%。据报道:我国土地沙化的扩展速度,20世纪50-60年代为1560平方公里/年,70-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年,90年代为2400平方公里/年。目前,这一速度己经上升到2460平方公里/年。 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地力减退的重要原因。滥砍滥伐、过度垦殖,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8%,建国以来修建的万座水库中的总库容已淤积了40%,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土地污染。 2积极推进政策调整,切实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工作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调整产业政策,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的产业一般都处在“二、三、一”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的结构,这是因为,就土地利用集约度和效益而言,一般是第三产业的利用集约度大于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又大于第一产业。 产业技术政策与产业布局政策的调整 应是由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资源集约型的 产业转化,促进技术结构的升级和布局的集中。在农业内部进行调整时,也应该向土地集约利用性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种植方式转化,鼓励发展各种土地节约型技术和项目。 正确引导城市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时刻受到资源尤其 是土地资源的约束,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1)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导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