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理气药和方剂

九理气药和方剂

九理气药和方剂
九理气药和方剂

九理气药和方剂。

凡用以调理气分疾病,能疏畅气机,可使气行通顺的药物,称为理气药。以理气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为理气方。

气分病主要包括气虚与气逆。气虚病证主要表现为机体或脏器的功能低下,气虚宜补气,列入补益方药章节阐述。气滞、气逆病证主要表现为机体或脏器的功能障碍,气滞宜行气,气逆宜降气。理气方药具行气或降气之功,主要用于肝郁气滞、脾胃气滞、肺气壅滞、胃气上逆等证。

引起气滞、气逆病证的原因很多,诸职寒暧失调,忧思郁怒,痰饮,湿浊,瘀阻,外伤,以及饮食不节等因素,皆能影响气机的运行,进而发为气滞、气逆病证。气滞者常表现为闷、胀、痛,气逆者常表现为呕恶、呃逆或喘息。临床使用理气方药,必须针对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宜的配伍。

理气药物以辛燥者居多,易于耗气伤阴,气虚及阴亏者慎用。

(一)理气药

陈皮

《本经》

为芸香料常绿小乔木植物橘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成熟果实之果皮。

别名:陈橘皮、陈柑皮、广皮、新会皮。

处方用名:陈皮、炒陈皮。

药用部分:果皮。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肺、脾经。

功能:行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与应用:

1.陈皮气香性温,能行能降,有行气健脾之功。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等症。脘腹胀满疼痛,常与枳壳、木香等配伍;胃失和降之恶心呕吐,可配生姜同用,即橘皮汤。

2.又能燥湿化痰,用于痰湿阻滞脾、肺诸症。湿浊中阻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常与苍术、厚朴等配伍,如平胃散;痰湿阻肺之咳嗽痰多,可配半夏、茯苓同用,如二陈汤。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燥,温能助热,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慎用。

参考资料:陈皮含挥发油,可促进肠胃排除积气;实验用煎剂能使免离体小肠弛缓,这种舒张效应可被乙酰胆碱拮抗。对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使分泌加强、痰液稀释易于排出。还略有升压作用及兴奋心脏作用。

青皮

《本草图经》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未成熟果实之果皮或幼果。

别名:小青皮、青橘皮、细青皮、均青皮。

处方用名:青皮、炒青皮。

药用部分;幼果或青色果皮。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肝、胆、胃经。

功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主治与应用:

1.本品辛散温通,苦泄下行,性较峻烈,适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乳房胀痛及疝气疼痛等证。用治胁肋、乳房胀痛,常与柴胡、香附、郁金等配伍;治疗疝气疼痛,常和小茴香、川楝子、吴茱萸同用。

2.有较强的消散积滞作用,用于食积腹胀,嗳气脘闷,常与山楂、麦芽、神曲等配伍。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本品性烈耗气,气虚者慎用。

枳实

《本经》

为芸香料小乔木植物酸橙或香橼和枸橘(枳)的未成熟果实。

别名;小枳实、陈枳实、江枳实、川枳实。

处方用名;枳实、炒枳实。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功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与应用:

1.本品苦泄辛散,行气之力峻猛,常用于食积停滞,腹痛便秘,以及泻痢不畅,里急后重之证。治疗便秘腹痛,常与大黄、厚朴配伍,即小承气汤;治疗泻痢腹痛,常和大黄、黄连、黄芩等同用,如枳实导滞丸。

2.适用于痰浊阻塞气机,胸脘痞满之证。用治胸痹兼见胸闷脘胀者,常与薤白、桂枝、瓜蒌等配伍,如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脾虚湿阻气滞之脘痞腹胀,常和白术同用,即枳术丸。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及孕妇慎用。

参考资料:

枳实水煎剂有收缩血管作用,使血压上升;低浓度使离体心脏收缩增强,高浓度时收缩减;对子宫肌有兴

奋作用,使张力增加,收缩增强;使免离体小肠舒张,有拮抗乙酰胆碱对小肠的收缩效应;临床治疗胃下垂有一定疗效。

附药;枳壳。

为芸香料小乔木植物酸橙、香橼、枸橘的接近成熟之果实(去瓤)。

性味、归经同枳实。功效与枳实相仿,但作用和缓,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

厚朴

《本经》

为本兰科落叶乔木植物厚朴的树皮或根皮。

别名;川厚朴、川朴、紫油朴、紫厚朴。

处方用名;厚朴、炒厚朴、紫厚朴。

药用部分:树皮或根皮。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行气燥湿、降逆平喘。

主治与应用:

1.本品长于行气、燥湿、消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凡湿阻、食积、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均适用。湿阻中焦,常与苍术,陈皮配伍;积滞便秘,常和大黄,枳实同用。

2.本品能下肺气,消痰涎而平咳喘。适用于咳嗽痰多症,常与杏仁、半夏等配伍。

用量:3~9克。

参考资料:

厚朴煎剂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动物离休心脏的收缩有抑制作用。厚朴碱为神经-肌肉阻断剂,有显著的骨骼肌松驰作用,主要是阻断神经冲动在肌肉终板的传递,厚朴碱还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木香

《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云木香、川木香的根。

别名:南木香、印木香、老木香、新木香。

处方用名:木香、炒木香。

药用部分;根。

性味:辛、苦、温。

功能:行气止痛。

主治与应用:

本品长于行肠胃滞气,适用于脘腹胀满疼痛症。治湿热痢疾腹痛,常与黄连等配伍,如香连丸;治脾虚腹胀,常和党参、白术、砂仁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汤。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香燥,阴虚火旺者慎用。

参考资料:

木香粉剂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Ⅲ型有抑制作用;对免离体大肠张力有降低作用,能拮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本品还有降压作用,使外周血管扩张。有轻度利尿作用。

香附

《别录》

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

别名:莎草、香附子、香附米、莎草根。

处方用名;香附、制香附。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辛、微苦、甘、平。

归经:入肝、三焦经。

功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适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胸胁胀闷、脘腹胀痛及疝痛症。用治胁痛,常与柴胡、白芍、枳壳等配伍;治疗肝气犯胃,胃脘胀痛,常和木香、佛手等同用;治疗疝痛,可与小茴香、川楝子、乌药等配合使用。

2.为妇科常用之品,尤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伴有乳胀、腹痛等证。常与当归、白芍、川芎、柴胡等配伍同用。

用量:6~12克。

参考资料:

香附子流浸膏对动物的离体子宫,可抑制其收缩,缓解其痉挛,降低肠管张力,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大腹皮

《开宝本草》

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植物槟榔的果皮。

别名;腹毛。

处方用名:大腹毛。

药用部分:果皮。

性味:辛、微温。

归经:入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能;下气宽中,利水消肿。

主治与应用:

1.常用于湿邪阻滞气机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不爽之症,常与藿香、陈皮等同用。

2.用于水种、脚气病,常和茯苓皮、五加皮等配用。

用量:6~9克。

参考资料:

实验证明大腹皮水煎剂能使肠管收缩加强,紧张性提高,加用阿托品可消除大腹皮的收缩肠管作用。

川楝子

《本经》

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的成熟果实。

别名;金铃子、楝子、楝实。

处方用名:川楝子。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入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行气止痛,清热杀虫。

主治与应用:

1.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尤适于热性胸胁及腹部胀痛、疝痛等症,常与延胡索配伍,即金铃子散;对于寒性疼痛,应配吴茱萸、小茴香等温里药同用,如导气汤。

2.用于虫积腹痛,兼收杀虫和止痛之效。可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3.外用治头癣有效。取川楝子适量,焙黄研末,用熟猪油或麻油调成油膏,涂于患处。

用量:3~9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参考资料;

本品体外试验对猪蛔虫、蚯蚓、水蛭有明显的杀虫效力;对铁锈色小芽孢癣菌有抑制作用。

佛手

《本草图经》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植物佛手的果实。

别外:佛手柑、手柑。

处方用名:佛手、佛手片。

药用部分:果实。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肝、脾、肺经。

功能:舒肝理气,和胃,化痰。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气清香而不烈,性温和而不峻,行气之功颇佳,止痛作用较弱。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胁肋胀闷、胸腹痞满、食欲不振等证,多与香橼、木香、陈皮等配伍使用。

2.用于咳嗽日久而痰多之证,多与枇杷叶、紫苑等配伍使用。

用量:3~9克。

延胡索

《开宝本草》

为罂栗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别名:玄胡索、延胡、元胡等。

处方用名;延胡索、元胡、炒延胡索、酒炒延胡索。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心、肝、脾经。

功能: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与应用:

本品止痛作用持久而不具毒性,作用部位广泛,是优良的止痛药。用于气血凝滞所致的心腹痛、胁肋痛、疝痛、腰痛、关节痛,痛经等多种疼痛症。单用有效,如研末温酒调服以治疗胃脘痛;治热厥心痛及疝痛,常与金铃子配伍,即金铃子散;治腰痛及痛经,常与当归、桂枝配用,如延桂散;治疗腹痛及胁痛,常与五灵脂、

青皮、没药等同用。用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时也可加入本药。

用量;5~15克。研末服,每次1.5~3克。

参考资料:

延胡索内服有类似咖啡及可待因的镇痛效果,能显著提高痛觉阈而有镇痛作用。粉剂和醇制剂作用优于煎剂。所含延胡索乙素作用较强,丑素次之,两种成分均有镇静、催眠、松弛肌肉、解痉等效用。

薤白

《本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根蒜和薤的地下鳞茎。

别名:薤白头、南薤白。

处方用名;薤白。

药用部分;地下鳞茎。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功能:温中通阳,下气散结。

主治与应用;

1.适用于寒痰湿浊凝滞于胸中,阳气不得宣通所致的胸闷作痛或兼见喘息、咳唾的胸痹证。单用捣汁饮有效;与瓜萎、白酒同用,有协同作用,即瓜萎薤白白酒汤。

2.用于泻痢后重症,常和木香、枳实等同用。

用量:5~15克。

使用注意;胃弱纳呆、不耐蒜味者不宜用。

苏子

《别录》

为唇形科一年生植物紫苏的种子。

处方用名:苏子、紫苏子、炒苏子。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经。

功能:降气祛痰,止咳平喘。

主治与应用:

适用于痰涎壅盛、咳逆气喘、胸膈满闷病症,常与前胡、厚朴、半夏等配伍,如苏子降气汤。

用量:3~9克。

郁金

《新修本草》

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郁金或广西莪术的块根。

别名:玉金、黄郁金、黑郁金。

处方用名;郁金。

药用部分;块根。

性味:辛、苦、凉。

归经:入心、肝、胆经。

功能:行气解郁,活血祛瘀,清心开窍,利胆退黄。

主治与应用:

1.用于气郁血滞所致的胸腹胁肋胀痛、痛经及症瘕痞块等。治胸腹胁肋胀痛,常与柴胡、香附、枳壳、丹参等配伍;治痛经,可与柴胡、香附、当归、白芍等同用;治胁下症块,常和丹参、鳖甲、青皮、泽兰等同用。

2.用于浊邪蒙敝清窍所致的胸脘痞闷、神志不清症和痰气闭塞心窍之癫痫病证。治前者常与石菖蒲、连翘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汤;治后者常和明矾同用,即白金丸。

3.用于血热瘀滞所致的吐血、尿血、衄血等证,常与生地黄、丹皮、蒲黄等同用。

4.用于黄疸症,常与茵陈、栀子、枳壳等配伍使用。

用量:6~12克。

使用注意:不宜与丁香同用。

使用注意;不宜与丁香同用。

参考资料:

郁金有利尿、轻度镇痛作用。郁金所含姜黄烯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减少尿内的尿胆元。有止痛、退黄、缩小肝脾等效果。

乌药

《本草拾遗》

为樟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乌药的根。

别名;台乌药。

处方用名;乌药。

药用部分:根。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脾、肾、膀胱经。

功能: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主治与应用:

1.本药辛开温散,善于疏通气机,散寒止痛。适用于寒郁气滞所致的胸胁闷痛、脘腹胀痛、寒疝腹痛及痛经等证。用治胸腹胀痛,可与香附、木香等配伍;治疗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青皮、吴茱芋等同用;治经行腹痛,常与香附、当归、川芎等药配用。

2.用于肾阳不足,膀胱虚寒引起的小便频数及遗尿。常与益智仁、山药等同用。

用量:3~9克。

旋复花

《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旋复花的头状花序。

别名:伏花、六月菊、金钱花、全福花、全复花。

处方用名:旋复花、制旋复花。

药用部分:头状花序。

性味:苦、辛、咸、微温。

归经:入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降气止呕、祛痰平喘。

主治与应用:

1.用于恶心呕吐、噫气。常与代赭石、半夏、生姜等配伍,如旋复花代赭石汤。

2.用于痰壅气滞之咳嗽多痰、胸膈痞闷等证。常与桔梗、半夏、前参等配伍使用。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包煎。

(二)理气方

柴胡疏肝散

《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6克芍药9克枳壳6克炙甘草3克、陈皮6克川芎6克香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结,证见肋胁疼痛,善太息,脉弦。或兼见寒热往来,脘腹胀满,纳呆食少。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为主药;香附、芍药助柴胡和肝解郁,陈皮、枳壳行气导滞共为方中辅药;川芎理气活血止痛,为方中佐药;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具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

临床应用:

1.本方是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的常用方剂。以胁肋疼痛、太息稍舒、脉弦为辩证要点。

2.瘀血征象明显,加用丹参、失等散;兼有嗳气吞酸、口苦者,加用左金丸;兼有食滞征象者,加用麦芽、鸡内金等。

附方:四逆散(《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组成。有透解郁热,疏肝理脾之功。主治热厥证。症见手足厥冷,脉弦。或兼脘腹疼痛或泄利下重。

方解:本方是治疗胃虚气逆的常用方剂。方中旋复花降气消痰、代赭石重镇降逆治疗主症,共为主药;党参补气益胃,半夏助主药以和胃降逆,均为辅药;甘草、大枣助党参益气和中,生姜配合半夏以降逆止呕,共为佐使。

临床应用:

1.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幽门不完全性梗阻,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所出现的嗳气、呃逆、呕吐属胃虚痰阻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2.胃中虚寒致呕逆者,改生姜为干姜,酌加丁香、柿蒂。

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亦可将上药共为散,每次6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日3次。

功用:疏肝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三药配合,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方中主药;白术、茯苓健脾和中,为方中辅药;佐薄荷、生姜助本方疏散条达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为方中使药。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弱得健,则诸症自愈。

临床应用:

1.本方常用于辩证属肝郁血虚脾弱的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等病症。

2.本方治证见虚热征象明显时,加用丹皮、炒栀子,名为丹栀逍遥散。

3.治疗肝郁血虚之痛经,加用生地黄或熟地黄,名为黑逍遥散。

苏子降气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苏子10克半夏10克前胡6克陈皮5克厚朴6克当归6克肉桂3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

功用:降气化痰平喘。

主治:上实下虚之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舌苔白滑或白腻等。

方解:本方是治疗上实下虚之喘咳的常用方剂。苏子、半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为方中主药;厚朴、前胡、陈皮下气祛痰,协助主药治疗上实,肉桂温肾纳气治疗下虚,均为辅药;当归养血润燥,制约大队燥药伤阴的付作用,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临床应用:

1.本方适用于上实下虚而病喘咳之咳吐白痰、舌苔白滑或白腻者。

2.肺肾两虚的喘咳或肺热痰喘,不宜使用本方。

3.兼有风寒表证者,可加麻黄、杏仁等。

旋复代赭汤

《伤寒论》

组成:旋复花9克代赭石15克党参12克炙甘草6克半夏9克生姜9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而致的胃脘痞闷、嗳气、呃逆、呕吐等证。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 (4.59g)(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 【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病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乏,气短懒言,心悸,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8、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十全大补汤基础上去川芎,加入五味子12 远志10 陈皮6 组成,多用手治疗气血不足,积劳虚损,呼吸少气,心虚惊悸等证。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中药学第 讲理气药

请使用IE7或IE8预览本页,个别文件很大超过5M,请等几分钟后再下载!谢谢! 中药学第5讲理气药.txt 白豆蔻 白豆蔻味辛,性温。是常用的行气、化湿、健胃、止呕药。能宣散肺中滞气,温行胃中寒气,燥化脾经湿气。 适用于脾胃虚寒、湿郁或气滞而导致的消化不良,呕吐反胃,胸脘满闷,腹部胀痛等症。常配合藿香、半夏、陈皮、生姜、丁香等同用。 本品有芳香行气温燥化湿的特长,可用于治疗夏秋之交发生的湿温病(身热不扬、有汗而热不退、头痛身重胸脘堵闷、食欲不振、口不渴或口甜、小便不利、舌苔白厚滑腻、脉象濡滑缓)。常配合杏仁、苡仁、厚朴、半夏、滑石、通草、竹叶(三仁汤)等同用,而收到辛开、苦降、淡渗的功效,是治疗湿温最常用的方药。白豆蔻配陈皮、生麦芽、香稻芽等,可用于食欲不振;配高良姜、香附、干姜、吴萸等,可用于胃寒疼痛。 白蔻衣(即白蔻皮)长于理气宽胸消胀,温性较白蔻小,可应证选用。 用量一般1.5~6克。若去皮使用,名白蔻仁。入汤药“后下”药效较好。 肺胃火盛正气虚者忌用。 处方上如果只写“蔻仁”药房即给紫蔻仁(白豆蔻的上等品,个儿大、味浓、药力足)。紫蔻仁生用为芳香行气,温中调胃药。功效介于砂仁与白蔻之间,芳香温燥之性,比砂仁较小,但比白蔻稍强。故在调胃药中,有时可以紫蔻仁代替砂仁。 槟榔 槟榔味辛,性温。降气破滞是它的特长,兼能行痰下水,消积杀虫。 本品长于降气,前人经验认为“性如铁石之降”,能把人体最高部位之滞气,降泻至极下之处。所以对于因气逆、气滞所造成的胸腹胀闷、嗳气呕逆、腹满便难、痢疾后重、脚气水肿等症,都可使用。例如:对胸腹胀闷,常配合枳壳、苏梗、藿香梗、厚朴花等同用。对嗳气呕逆,常配合生赭石(先下)、旋复花(布包)、苏子、丁香、半夏、竹茹等同用。对腹满便难,常配合厚朴、枳实、生大黄等同用。对痢疾后重(前人认为调气则后重可除),常配合木香、厚朴等同用。对脚气水肿,常配合紫苏、陈皮、木瓜、防己等同用。 对由于气滞不运而致痰食积聚,痃癖癥瘕(肝脾大及良性肿物、囊肿、以及某条肌肉紧张等)、虫积疳积、腹水胀满等症。可借本品降气破滞、行痰下水、杀虫消积之力,配合消食、化痰、活血祛瘀、利尿、消积等品,随证加减治疗。例如:对痰食积聚、痃癖(“痃”与“癖”是两种症候,但习惯上通称痃癖。“痃”是形容脐两边有条状筋块扛起,状如弓弦,大小不一,攻痛或不痛;“癖”是指潜匿于两胁之间的积块,痛时摸之才觉有物)癥瘕等症,可配合焦三仙、莱菔子、黑白丑、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生牡蛎、香附、郁金、皂角子、山楂核、苍

中医(专长)-方剂学-理气剂练习题

第十二单元理气剂 一、A1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苏子降气汤组成药物的是 A、前胡、甘草 B、生姜、苏叶 C、杏仁、白前 D、半夏、厚朴 E、当归、肉桂 2、苏子降气汤中配伍肉桂的主要用意是 A、温阳散寒 B、温肾纳气 C、温通经脉 D、鼓舞气血 E、散寒止痛 3、以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 A、旋覆代赭汤 B、半夏厚朴汤 C、半夏泻心汤 D、橘皮竹茹汤 E、丁香柿蒂汤 4、越鞠丸的君药是 A、栀子 B、苍术 C、川芎 D、神曲 E、香附 5、半夏厚朴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包括 A、厚朴 B、白术 C、生姜 D、半夏 E、茯苓 6、越鞠丸的功用是 A、行气散结 B、行气和血 C、行气解郁 D、行气止痛 E、行气消痞 7、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属半夏厚朴汤主治证的临床表现 A、胸膈满闷 B、恶心呕吐

C、舌苔白润 D、脉弦细微数 E、咽中如有物阻 二、B 1、A.干姜、茯苓 B.当归、大黄 C.半夏、生姜 D.柴胡、苏叶 E.干姜、半夏 <1> 、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B C D E <2> 、苏子降气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B C D E 2、A.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B.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C.降气化痰,益气和胃 D.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E.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1> 、苏子降气汤的功用是 A B C D E <2> 、旋覆代赭汤的功用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苏子降气汤的组成是紫苏子、半夏、川当归、炙甘草、前胡、厚朴、肉桂、生姜、枣子、苏叶。 方歌:苏子降气半夏归,前胡桂朴草姜随;上实下虚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 【该题针对“理气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苏子降气汤中,肉桂辛甘大热,温肾,纳气平喘,以治下虚,同时配合当归增强温养下元之效。 【该题针对“理气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旋覆代赭汤擅长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该题针对“理气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越鞠丸行气解郁,主治六郁证。方中香附辛香,主入肝经,行气解郁为君药,解气郁。【该题针对“理气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B

临床常用必会方剂

临床常用必会方剂 1. 麻黄汤 处方:麻黄、杏仁、桂枝、炙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2. 桂枝汤 处方: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3. 小青龙汤 处方: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4. 止嗽散 处方: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5. 银翘散 处方: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6. 桑菊饮 处方: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生甘草、芦根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7.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处方: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 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8. 败毒散 处方: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9. 大承气汤 处方: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用:峻下热结。 10. 大黄牡丹汤 处方:大黄、牡丹、桃仁、瓜子、芒硝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11. 麻黄细辛附子汤 处方:麻黄、炮附子、细辛 功用:助阳解表 12. 麻子仁丸 处方: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13. 济川煎 处方: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14. 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15. 大柴胡汤 处方: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16. 蒿芩清胆汤 处方:青蒿、竹茹、半夏、赤茯苓、黄芩、枳壳、陈皮、滑石、甘草、青黛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17. 四逆散 处方: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18. 逍遥散 处方: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生姜、薄荷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19. 痛泻要方 处方:炒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20. 半夏泻心汤 处方: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功用: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21. 白虎汤 处方: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 22. 竹叶石膏汤 处方: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炙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23. 清营汤 处方:犀角、生地、元参、竹叶、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24. 普济消毒饮 处方:黄芩、黄连、人参、橘红、玄参、生甘草、连翘、板蓝根、马勃、僵蚕、升麻、柴胡、桔梗、牛蒡子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25. 仙方活命饮 处方: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甘草、当归、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26. 导赤散 处方: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27. 黄连解毒汤 处方: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功用:泻火解毒 28. 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29. 泻白散

【精选】方剂学理气剂练习题

1. 越鞠丸的组成药物中无: A.苍术 B.香附 C.山栀子 D.川芎 E.半夏 2. 半夏厚朴汤组成药物中无: A.陈皮 B.厚朴 C.苏叶 D.茯苓 E.生姜 3. 苏子降气汤组成药物中无: A.苏子 B.当归 C.半夏 D.白前 E.厚朴 4. 定喘汤组成药物中无: A.麻黄 B.白果 C.黄柏 D.苏子 E.半夏 5. 旋覆代赭汤组成药物中无: A.人参 B.大枣 C.生姜 D.半夏 E.陈皮 6. 柴胡疏肝散组成药物中无: A.柴胡 B.白芍 C.枳实 D.甘草 E.香附 7. 枳实消痞丸组成药物中无: A.厚朴 B.干姜 C.黄芩 D.人参 E.白术 8. 厚朴温中汤组成药物中无: A.陈皮 B.茯苓 C.半夏 D.甘草 E.木香 9. 加味乌药汤组成药物中无: A.砂仁 B.元胡 C.木香 D.香附 E.郁金 10.天台乌药散组成药物中无: A.小茴香 B.青皮 C.木香 D.元胡 E.槟榔 11. 暖肝煎组成药物中无 A.当归 B.枸杞子 C.茴香 D.桂枝 E.沉香

12. 橘皮竹茹汤组成药物中无: A.人参 B.麦冬 C.生姜 D.大枣 E.甘草 13. 组成药物中无厚朴的方是: A.半夏厚朴汤 B.枳实消痞丸 C.苏子降气汤 D.厚朴温中汤 E.定喘汤 14. 组成药物中无茯苓的方是: A.半夏厚朴汤 B.枳实消痞丸 C.厚朴温中汤 D.苏子降气汤 E.逍遥散 15. 组成药物中无半夏的方是: A.越鞠丸 B.半夏厚朴汤 C.苏子降气汤 D.定喘汤 E.旋覆代赭汤 16. 组成药物中无生姜的方是: A. 半夏厚朴汤 B.枳实消痞丸 C. 苏子降气汤 D. 旋覆代赭汤 E.橘皮竹茹汤 17. 越鞠丸和柴胡疏肝散共有的药物是: A.柴胡 B.白芍 C.枳壳 D.香附 E.栀子 18. 柴胡疏肝散与逍遥散共有的药物是: A.当归 B.白芍 C.白术 D.香附 E.川芎 19. 枳实消痞丸与半夏泻心汤共有的药物: A.枳实、厚朴 B.黄连、干姜 C.半夏曲、生姜 D.白术、伏苓 E.黄芩、麦芽 20. 厚朴温中汤与理中丸共有的药物: A.厚朴、木香 B.陈皮、茯苓 C.人参、白术 D.干姜、炙甘草 E.草豆蔻、生姜 21. 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共有的药物是: A.当归、肉桂 B.苏子、半夏 C.厚朴、前胡 D.白果、麻黄 E.桑白皮、黄芩 22. 苏子降气汤与小青龙汤共有的药物是: A.苏子 B.麻黄 C.厚朴 D.前胡 E.半夏

《中药药理学》答案

《中药药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枳实有效成分中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是 A.柚皮甙 B.忍冬甙 C.新橙皮甙D.对羟福林 E.右旋柠檬烯 2.解表药解热作用主要通过哪些作用产生? A.发汗或促进发汗 B.抗菌抗病毒 C.抗炎D.以上均是 E.与上述作用均无关3.目前认为黄芩抗过敏作用机理为 A.抗组胺和乙酰胆碱 B.直接松弛肠平滑肌 C.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D.A和C E.A、B和C 4.天麻中枢抑制作用不包括 A.镇痛 B.镇静 C.解热 D.抗惊厥 E.以上均不是 5.大多数收涩药含有以下成分 A.生物碱 B.挥发油 C.无机盐D.皂甙 E.鞣质、有机酸 6.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当归 C.附子 D.枳壳 E.白术 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茵陈炔酮 B.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素 D.茵陈黄酮 E.绿原酸 8.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是 A. 蒿本内酯 B.川芎哚 C.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E.川芎嗪 9.温里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表现在 A.改善房室传导 B.恢复窦性心律 C.加快心率 D.降低异博定中毒死亡率 E.以上均有 10.使血管收缩而产生止血作用的止血药是。 A.白芨 B.艾叶 C.三七 D.仙鹤草 E.茜草 1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 A.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C.以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作为分类依据 D.A和B E.A、B和C 12.妊娠忌服药大多是 A.有致畸作用 B.毒性较强 C.药性峻烈 D.A和B E.A、B和C13.秦艽碱甲对糖代谢的影响表现在 A.血糖 B.血脂 C.肝糖元 D.A和C E.B和C 14.温里药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B.抗胃溃疡 C.刺激消化液分泌 D.镇吐 E.增加胃肠蠕动,排出胃肠胀气 15.泽泻的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的关系是 A.春季采收作用强 B.夏季采收作用强 C.秋季采收作用强 D.冬季采收作用强 E.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 16.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活性而止血的止血药是 A.三七 B.白芨 C.紫珠草 D.地榆 E.仙鹤草 17.酸枣仁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方剂-12理气剂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 方剂学——第十二单元理气剂 一、概述 理气剂的适用范围 理气剂适用于气滞或气逆证。气滞以脾胃气滞和肝气郁滞为多见,症见胃脘、胁肋疼痛,或疝气痛,或月经不调,或痛经等。气逆以肺胃气逆为主,主要表现为咳喘、呕吐、嗳气、呃逆等症。 理气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注意辨别气滞与气逆。理气剂多辛燥伤津耗气,勿使过剂。年老体弱、阴虚火旺、孕妇或素有崩漏吐衄者,更应慎之。 二、行气 越鞠丸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等分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配伍意义】本方主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方中香附辛香入肝脏,调气疏肝解郁,用为君药。 半夏厚朴汤 【组成药物】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苏叶二两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 【组成】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升桂枝一两瓜蒌一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鉴别】枳实薤白桂枝汤与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均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之功。 瓜蒌薤白白酒汤以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为主,适于胸痹而痰浊较轻者;瓜蒌薤白半夏汤祛痰散结之力较大,适于胸痹而痰浊较盛者;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之力尤大,并能下气祛痰,消痞除满,用以治胸痹而痰气互结较甚,胸中痞满,并有逆气从胁下上冲心胸者。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厚朴陈皮各一两甘草(炙)茯苓草豆蔻仁木香各五钱干姜七分 【用法】加姜水煎。 【功用】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主治】脾胃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沉弦。 【鉴别】 厚朴温中汤与理中丸均有温中散寒之功。但厚朴温中汤以行气燥湿为主,主治脾胃寒湿气滞之证;理中丸则温中补虚并重,而无行气之功,主治中焦虚寒证。 天台乌药散 【组成药物】天台乌药半两木香半两小茴香半两青皮半两高良姜半两槟榔二个川楝子十个巴豆 第1页

中药药理学模拟题一(答案)

中药药理学模拟题(一) 一、名词解释 1.中药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 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3.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 4.温热药: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 5.中药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二、填空题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中药药效学___和__中药药动学___两个方面。 2.单酸味药主要含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 。 3.泻下药的泻下作用类型分为、和 。 4.粉防己碱抗炎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白细胞___PLA2____________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 5.藿香中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有效成分是_黄酮类物质_____________。 6.茯苓主要含有__茯苓多糖____________,能__增强________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机理可能与诱导____IL-2_________生成有关。 7. 、、 _________是温里药温通血脉的药理学依据。 8.理气药对胃肠运动具有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与、__药物剂量_________及___动物种类________等有关。 9.川芎嗪对心脏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间接兴奋心脏 所致。 10.甘草解痉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___黄酮类化合物_________,其中以__甘草

素_______作用最强。 11.当归抗血栓作用可能与增加、抗 _______、抑制等作用有关。 12.水蛭生品的抗凝、抗栓作用显著于炮制品。水蛭素是水蛭的有效成分,炙后水蛭素裂解破坏,作用____减弱______。 13.莪术油抗肿瘤的作用机制除直接杀灭癌细胞外,还能增强癌细胞的 ,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反应。 三、单选题 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C 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 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D.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 2.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A A.所含成分B.产地C.采收季节D.剂量 3.细辛毒性成分主要是:B A.去甲乌药碱B.甲基丁香酚C.细辛醚D.黄樟醚4.芒硝泻下的机制为:B A.刺激肠粘膜 B.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C.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D.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5.不具有镇痛作用的中药或化学成分是:A A.青风藤碱B.乌头碱C.雷公藤D.秦艽 6.具有肌松作用的药物有A A.厚朴B.苍术C.藿香D.砂仁 7.泽泻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D A.利尿B.抗感染C.降血脂D.增强免疫 8.附子中对心脏毒性较大的化学成分是:A A.乌头碱B.氯化甲基多巴胺 C.消旋去甲乌药碱D.去甲猪毛菜碱

中西医结合《中医基础学》——解表药作用及注意事项

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即《内经》所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解表药有温性和凉性之分,它们的适应证也不相同。该类药大多入肺经和膀胱经,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解表剂。 本类方药主要用于六淫外邪入浸所出现的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或用于疹透不畅或风湿痛有表证者。 临床上,表证有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风寒者宜辛温解表;风热者宜辛凉解表。此外,若表证兼气、血、阴、阳之不足,还须结合补益方药使用,以扶正祛邪,使正胜邪却。故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应用解表方药注意事项: 1.该类药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功效减低。 2.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寒。如外感风寒之表证,增加衣被以利汗出。 3.解表发汗,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伤阴耗气。应中病即止,勿久服之。 4.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久溃、失血者不宜单用解表剂,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 附: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参考: 1.发汗解热作用。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生姜、薄荷、菊花、柴胡等大多数解表药均具有发汗解热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调节体温中枢而实现的。 2.增强体表血液循环。如桂枝、紫苏、生姜、菊花等多数解表药均能扩张周围血管,增强体表循环、促进汗腺分泌,从而增加热的散发。表证特点之一是“恶寒”,而这种恶寒与肌肉及小动脉痉挛有关(即产热增加),解表药通过扩张痉挛之血管可改善这种病理状态。同时由于外周循环加强,使病毒大量流至皮肤毛细血管。引起皮肤毛细血管增生、血清渗出、形成皮疹。这可能是解表药用以透疹的作用基础。解表药除了能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用于疮病之治疗外,还能通过扩张周围血管,使局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用于疮用初起之治疗。 3.抗菌、抗病毒作用。经过大量实验,已证明解表类药物对某些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有抑制或杀伤作用。 对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者:麻黄、桂枝、紫苏、羌活、防风、白芷、生姜、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升麻等。 对某些革兰氏阳性球菌有抑制作用者: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薄荷、牛蒡子、菊花、桑叶、菊花等。 对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抑制作用者:桂枝、紫苏、羌活、防风、白芷、藁本、细辛、薄荷、牛蒡子、菊花、柴胡等。 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者:柴苏、荆芥、羌活、白芷、细辛、薄荷、牛蒡子、升麻等。 对某些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者;桂枝、羌活、防风、白芷、辛夷、葱白等。 此外,菊花对白喉杆菌及脑膜炎双球菌;防风、白芷、细辛对枯草杆菌;桂枝对炭疽杆菌;柴胡对疟疾均有抑制作用。 4.其它作用 除上述主要药理作用外,该类药物尚有镇痛作用;止咳祛痰作用;健胃及利尿作用。

《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的归纳

龙胆泻肝汤:(共7处) 1.十、自汗、盗汗―⑷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2.十一、血证(1)鼻衄③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十一、血证⑷吐血②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十四、不寐⑴实证①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5.十八、痫证⑵痰火内盛:清肝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6.二十九、胁痛⑶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7.四十五、耳鸣、耳聋-⑴肝胆火盛: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 温胆汤:(共2处)1.十四、不寐⑴实证②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2..四十五、耳鸣、耳聋⑵痰火郁结:化痰清火,和胃降浊——温胆汤 柴胡疏肝散(共5处) 1.十六、郁证⑴实证①肝气郁结:疏肝理气解郁—――—柴胡疏肝散 2.十九、胃痛⑶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3.二十六、腹痛⑸气滞血瘀:以气滞为主,宜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4.二十九、胁痛⑴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5.三十二、鼓胀⑴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 归脾汤(共9处)1.十一:血证⑴鼻衄④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2.十一:血证⑷吐血③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3.十一:血证⑹尿血③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十一:血证⑺紫斑③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5.十二、心悸⑵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6.十四、不寐⑵虚证②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7.十六、郁证⑵虚证②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8.三十一、眩晕⑵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9.四十八、内伤发热⑷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金匮肾气丸(共4处)1.五、哮证⑵缓解期③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2.六、喘证⑵虚喘②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3.九、痰饮⑷支饮②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4.四十三、消渴⑶下消②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共3处) 1.三十二、鼓胀⑸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2.三十九、水肿⑵阴水②肾气衰微:温肾助阳,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四十一、癃闭⑹肾阳衰惫: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济生》肾气丸 失笑散(共2处)1.十九、胃痛⑸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实证失笑散合丹参饮; 2.三十一、积聚⑵积证①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藿香正气散(共3处)1.二十一、呕吐⑴实证①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二十三、泄泻⑴感受外邪①寒湿(风寒):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 3.二十五、霍乱⑴寒霍乱①轻证:散寒燥湿,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合纯阳正气丸 葛根芩连汤(共1处)1.二十三、泄泻⑴感受外邪②湿热(暑湿):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

《方剂学》方解(图表)

绪言 一、“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1、方剂,是在治法的指导之下,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而成。 2、方剂学,是研究并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治法来源于方剂; (2)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 (3)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2、常用的治法: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将常用治法概括为“八法”,即汗、和、下、消、吐、清、温、补。体现各法的代表方剂如下: (1)汗法——解表剂 (2)和法——和解剂 (3)下法——泻下剂 (4)消法——行气、活血祛瘀、祛湿、祛痰、消导化积、驱虫剂等 (5)吐法——涌吐剂 (6)清法——清热剂 (7)温法——温里剂 (8)补法——补益剂 三、方剂的组成 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方剂中不可缺少。 (2)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其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①引经药;②调和药。 2、组成变化: (1)药味加减的变化 (2)药量加减的变化 (3)剂型更换的变化 各论 1解表剂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使用解表剂时应注意:①不宜久煎;②温覆;③微汗为佳;④表里同病者,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⑤若表邪入里,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或吐泻失水者,禁用。 1.1辛温解表 麻黄汤[方解]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桂相伍,(君) 桂枝——助麻黄发汗散邪,温经止痛。有峻汗之功。(臣) 杏仁——降利肺气,合麻黄一宣一降以增平喘之力。 (佐) 甘草——调和药性,缓麻、桂峻烈之性。(佐使) [使用注意]本方为辛温开表发汗之峻剂,非表实无汗者禁用。 桂枝汤[方解]桂枝——解肌散寒。散中寓收(君) 白芍——敛营养阴。调和营卫(臣) 生姜——助桂枝解肌,温胃止呕;助桂、芍(佐) 大枣——助白芍益阴,补脾益气。调和营卫 甘草——合桂枝辛甘化阳以解肌,合白芍酸甘化阴以益阴;调和药性。(佐使) [使用注意]①微火煮取;②药后啜粥以助酿汗;③温覆以助汗出;④方中桂枝、白芍用量相等。 [方剂比较]麻黄汤与桂枝汤中均用桂枝、甘草,具有解表散寒之功,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者。麻黄汤中还有麻黄、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适用于风寒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目的是(A) A.研究中药产生药效的机理B.分离有效成分C.鉴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D.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E.鉴定中药的品种 2.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E) A.生物膜对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D.药物的排泄E.药物的作用强度 3.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D) A.黄连B.黄芩C.金银花D.麻黄E.人参 4.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E)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 5.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氨基酸B.有机酸C.挥发油D.生物碱E.皂苷 6.下列哪项不是柴胡的主要作用(E) A.解热B.抗炎C.降血脂D.利胆E.抗心律失常 7.下列哪项不是麻黄的作用(E) A.兴奋中枢B.升高血压C.抗炎D.解热E.镇静 8.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糖类 9.甘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E)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氨基酸和糖类10.苦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D)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和苷类E.氨基酸和糖类11.下列哪种药具有保肝利胆作用(D) A.麻黄B.桂枝C.细辛D.柴胡E.葛根 12.葛根治疗偏头痛的主要依据是(D) A.有镇静作用B.有降压作用C.有兴奋吗啡受体作用D.有调节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E.以上均非

13.下列哪项不是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平喘B.解热C.发汗D.抗炎E.镇静 14.下列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E)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5.下列哪项不是葛根的适应症(B) A.突发性耳聋B.风湿性关节炎C.冠心病、心绞痛D.高血压E.感冒、头痛16.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是(C)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7.麻黄利尿作用最强的成分是(B) A.麻黄碱B.D-伪麻黄碱C.甲基麻黄碱D.麻黄次碱E.去甲基麻黄碱18.可用于治疗肾炎的药物是(A)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9.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发汗B.抗菌C.抗炎D.抗毒素E.解热 20.抗菌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的药物是(E) A.清热泻火药与燥湿药B.清热燥湿药与凉血药C.清热凉血药与解毒药D.清热解毒药与清虚热药E.清热燥湿药与解毒药 21.下列哪项不属于清热药抗菌有效成分(D) A.小檗碱B.苦参碱C.绿原酸D.原儿茶酸E.癸酰乙醛 22.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B) A.生物碱B.黄酮C.有机酸D.挥发油E.氨基酸 23.黄连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是(A) A.小檗碱B.黄连碱C.药根碱D.木兰花碱E.甲基黄连碱 24.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C) A.抗炎B.解热C.中枢兴奋D.抗细菌毒素E.抗溃疡25.治疗糖尿病可选用的清热药是(B) A.黄芩B.黄连C.苦参D.金银花E.牡丹皮 二、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每题3分)1.影响药物作用的机体因素包括(ABCDE)

最新中药药理——理气药

凡具有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消除气滞的药物,称为理气药。中医理论认为气运行于全身,贵在流通疏畅,如果某些脏腑、经络发生病变,使气的流通发生障碍,则出现气滞。气滞的临床表现以胀闷、疼痛为主。由于气机阻滞部位的不同,又可表现出不同证候。如脾胃气滞可致脘腹胀痛、嗳气、呃逆、大小便失常;肝郁气滞常表现为胸闷胁痛、食欲不振,以及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肺气壅滞出现咳喘等。气滞的症状在慢性胃炎、溃疡病、胆道疾病、慢性肝炎等许多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支气管哮喘、妇女痛经等疾病中皆可见到。气滞的治疗原则是理气或行气。临床常用的理气药有陈皮、青皮、厚朴、枳实、枳壳、木香、乌药、香附、大腹皮、薤白、沉香等。现将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归纳如下:(1)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①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本类药物中的大多数有抑制胃肠平滑肌的作用。如陈皮、青皮、枳实、枳壳、乌药、厚朴、香附、木香等,此等药物均可降低实验动物离体肠管的紧张性,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肠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其中以青皮、陈皮、枳实、枳壳的作用最为显著。青皮又强于陈皮,枳实强于枳壳。此与中医文献中所述破气药的作用比理气药强的论述是吻合的。以理气药为主制成的复方木香注射液(含广木香、乌药、枳实、黄荆子)对多种动物的离体肠管亦有抑制作用。根据陈皮、青皮、厚朴皆可对抗毛果芸香碱和氯化钡引起的肠管痉挛性收缩,而且在阿托品使肠管紧张性降低的基础上,枳实、青皮、陈皮仍能进一步表现抑制效应,以及从酚妥拉明能阻断复方木香注射液的抑制作用等实验资料分析,药物的解痉作用可能与α受体、胆碱受体及对肠管平滑肌的直接抑制有关。青皮、陈皮、枳实、枳壳中皆含有对羟福林,为一种α受体兴奋剂。有人认为对羟福林可能是这些药物松弛平滑肌的作用物质。《本草概要》中记述“青皮、陈皮有止气冲胸中,疗呕哕、反胃吐清水之效;枳实、枳壳能治心下痞急、气逆胁痛、呕吐、塘泄;厚朴主客寒犯脾胃,腹内雷鸣虚吼,具止呕吐、泻利、吐酸水之功;木香治壅气上冲,呕逆反胃、肠鸣、泄泻;乌药与香附均有止反胃、呕吐、泻利的作用。”从这些理气药的共同主证分析,均似反映着不同程度的胃肠道运动亢进的现象:或为蠕动增加,或出现逆蠕动,或为张力过高,舒张不全等。本类药物具有的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缓解肠管痉挛的效应,为上述的降逆、止吐、止泻痢、除痛等治疗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②增强胃肠运动。已证明部分理气药能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肠管蠕动。枳实、枳壳、乌药对在位肠管(胃瘘、肠瘘或麻醉动物在位肠)表现出兴奋效应,使胃肠运动节律增加,收缩加强。复方木香注射液灌胃给药亦能明显增强胃肠道蠕动,促进肠内容物的推进。大腹皮与多数理气药抑制离体肠管的作用不同,能使肠管收缩加强,提高其紧张性。特别是采用分析肠鸣音的方法及在X线下直接观察药物对人体肠运动的影响,发现在临床用药剂量下,枳实可使肠蠕动波加深,蠕动节律有力。理气药的这种兴奋胃肠道的作用,有利于抑制的肠运动恢复,增强蠕动,排出肠腔积气积物。临床应用枳实治疗胃下垂,用木香注射液及理气方药治疗胃肠胀气已取得一定效果,治疗后多数患者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缓解。对腹部手术后患者恢复肠蠕动的效果亦佳。外科临床就以行气法作为急性肠梗阻的治则之一。枳壳等药或协同攻里通下药用于增强梗阻近端肠管蠕动,或解除痉挛性肠梗阻的平滑肌痉挛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对消化液分泌的影响: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的作用,木香健胃消食,厚朴治

中药药理学试卷

中药药理学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 1.中药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 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3.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 4.温热药: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 5.中药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二、填空题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中药药效学___和__中药药动学___两个方面。 2.单酸味药主要含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 。 3.泻下药的泻下作用类型分为、和 。 4.粉防己碱抗炎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白细胞___PLA2____________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 5.藿香中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有效成分是_黄酮类物质_____________。 6.茯苓主要含有__茯苓多糖____________,能__增强________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机理可能与诱导____IL-2_________生成有关。 7. 、、 _________是温里药温通血脉的药理学依据。 8.理气药对胃肠运动具有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与、__药物剂量_________及___动物种类________等有关。 9.川芎嗪对心脏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间接兴奋心脏 所致。 10.甘草解痉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___黄酮类化合物_________,其中以__甘草

素_______作用最强。 11.当归抗血栓作用可能与增加、抗 _______、抑制等作用有关。 12.水蛭生品的抗凝、抗栓作用显著于炮制品。水蛭素是水蛭的有效成分,炙后水蛭素裂解破坏,作用____减弱______。 13.莪术油抗肿瘤的作用机制除直接杀灭癌细胞外,还能增强癌细胞的 ,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反应。 三、单选题 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C 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 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D.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 2.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A A.所含成分B.产地C.采收季节D.剂量 3.细辛毒性成分主要是:B A.去甲乌药碱B.甲基丁香酚C.细辛醚D.黄樟醚4.芒硝泻下的机制为:B A.刺激肠粘膜 B.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C.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D.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5.不具有镇痛作用的中药或化学成分是:A A.青风藤碱B.乌头碱C.雷公藤D.秦艽 6.具有肌松作用的药物有A A.厚朴B.苍术C.藿香D.砂仁 7.泽泻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D A.利尿B.抗感染C.降血脂D.增强免疫 8.附子中对心脏毒性较大的化学成分是:A A.乌头碱B.氯化甲基多巴胺 C.消旋去甲乌药碱D.去甲猪毛菜碱

外科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外科基础方剂100首 1.二妙散(二妙丸) 【组成】黄柏苍术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下肢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2.二陈汤 【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调中兼去湿,一切痰饮此为珍。 3.增液汤 【组成】玄参麦冬细生地 【功用】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者。【方歌】增液汤用玄地冬,滋阴润燥有殊功,热病津枯肠燥结,增水行舟便自通 4.真武汤 【组成】附子白术茯苓生姜白芍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或肢体水肿,苔白不渴,脉沉;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仍发热,心下悸,头眩, 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方歌】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阳虚水饮停为患悸眩瞤惕保安康 5.猪苓汤 【组成】二苓泽泻滑石阿胶 【功用】利水清热养阴。 【主治】水热互结伤阴证。发热,小便不利,口渴欲饮,或见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舌红,脉细数。 【方歌】猪苓汤用猪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养阴热亦平 6.乌梅丸 【组成】乌梅川椒细辛黄连黄柏干姜桂枝附子人参当归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蛔厥证。心烦呕吐,时发时止,食入吐蛔,手足厥冷,腹痛时作。又治久泻、久痢。 【方歌】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下又安蛔 7.桂枝汤 【组成】桂枝9g 芍药9g 甘草6g 生姜9g 大枣3枚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8.左金丸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不良反应:质量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与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3.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用目的无关作用. 4.毒性反应:中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机体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紊乱和病理性损害,甚至危害生命。 5.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6.变态反应:少数过敏性体质病人,多次接触某种中药或其成分后所产生的特殊反应。 7.特异质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 8.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首剂使用时,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激烈。 9.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10.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11.药物不良事件:药物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或经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物有因果关系. 12.安慰剂:不含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 13.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4.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5.泻下药:能滑润肠道、促进排便,治疗里实证的药物. 16.祛风湿药: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7.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健脾作用的药物。 18.利税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泻水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 19.温里药: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症的药物。 20.理气药:能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21.消食药: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2.止血药: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23.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24.化痰止咳药:具有祛痰、化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用于痰多咳嗽、痰饮喘息以及痰饮有关的瘿瘤瘰疬等证的药物。 25.安神药: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6.平肝息风药: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证的药物。 27.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8.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 29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30.适应原样作用: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抗寒冷,抗高温等作用。 31.停药反应:由于药物长期使用参与机体的代谢和调节,人体对药物的产生不适应,一旦停药则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而出现原有症状或新的症状,应采用逐渐减量的方法来完全停药。 32.药物依赖性:一些药物连续使用后,用药者表现出强迫性地要定期连续使用该药的行为,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 问答题: 1、试比较寒凉药、温热药对机体的影响。 寒凉药: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使基础代谢偏低,抑制内分泌系统. 温热药:兴奋中枢神经,兴奋交感神经,使基础代谢偏高,促进内分泌系统。 2、举例说明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