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虚云老和尚伏天8月祈雪致千里冰封的奇事

虚云老和尚伏天8月祈雪致千里冰封的奇事

虚云老和尚伏天8月祈雪致千里冰封的奇事
虚云老和尚伏天8月祈雪致千里冰封的奇事

虚云老和尚伏天8月祈雪致千里冰封的奇事

(2009-10-23 21:10:47)

转载

标签:

分类:奇人异事

杂谈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外敌侵略北京,京城大乱,皇帝、太后、大臣、太监、宫女逃难长安(今西安)。庆亲王闻虚云老和尚是得道高僧,请虚云老和尚伴驾西行,以保平安。

此时的长安,饿殍遍地,活人生吃死人肉,到处是腐烂的尸骨。虚云老和尚立即奏请皇上,亲谕禁止活人吃死人,并发动所有富户捐出存粮开办施粥厂救济灾民。

当时正值伏天8月,腐烂的尸体臭气熏天,瘟疫流行长安。虚云老和尚怜悯众生,愿在卧龙禅寺组织一场长达7天的祈雪大法会,望龙天垂护,降雪降雨消除瘟疫。

事前有好心者私下劝阻:“大灾大难不同寻常,众生业力不可违,万一乞雪不灵,龙颜大怒判你个欺君之罪拉出去砍头岂不适得其反?但求无过,你还是一走了之为好,一走了之为好。”

虚云老和尚将生死置之度外。在卧龙禅寺方丈东霞和尚的相助下,寺中全体僧人一起动手,搭台的搭台,准备法器的准备法器……虚云的德望感召来了西安各寺的僧人近千人,终南山终年隐修的师父也出山相助,佛教信徒闻之也从四面八方赶来……

法台高宽三丈三,上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法台两侧竖立两根高高的旗杆,上面悬挂的三丈多长的金字佛幡,一面写“南无娑竭罗龙王菩萨摩诃萨”,一面写“南无随方普应行雪龙王圣众菩萨”。佛台上铺黄布,鲜花、供果、香烛一应俱全。虚云带领9名法师身披红色袈裟跏趺禅坐在台上结印施法7昼夜。台下两侧108位僧人,昼夜不停持诵《祈雪陀罗尼神咒》,

360位僧人带领信众拜《大悲忏》,其余僧尼带领信众念弥陀圣号,昼夜六时,佛号不断。

第7日上午,果然乌云密布。下午飘起了鹅毛大雪。大雪降后,僧尼们各自回寺。虚云仍然坐在四周无遮拦的法台持咒施法,又7日,长安内外千里冰封。慈禧太后在宫女、卫队的陪同下冒雪来到了卧龙禅寺,看到坐在风雪中持咒施法的虚云老和尚,感动的落下了热泪。并跪在了雪地里,给这位“呼风唤雨的活菩萨”叩下了高贵的头颅。肃亲王、庆亲王请他日后同回北京住在宫内,以便请教佛法。

十月初的一天凌晨,视名利如浮云的虚云老和尚悄悄离开长安,后隐居终南山。

(注:以上文字转摘自惟升法师所著《虚云老和尚的足迹》“长安施法济灾民”一节。网络上广泛转载时标题以“慈禧太后流泪跪拜虚云老和尚”。惟升法师,字明空,1973年8月生于广东。1992年4月剃度出家,师承虚云老和尚弟子云门佛源禅师。1996年7月毕业于云门佛学院教理专业正科班。1997年2月到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创建虚云禅寺,2002年4月起任该寺方丈。)

附录:极具传奇色彩的虚云老和尚(简介)

虚云(1840—1959),俗姓肖,名古岩,又名演初,字德清,自号虚云、幻游,祖籍湖南湘乡,出生于福建泉州。

清道光初年,正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时候,虚云老和尚的父亲萧玉堂老先生在泉州做官。萧老先生和夫人颜氏笃信佛教,遗憾的是年已过四十多岁的萧夫人,还没有生过孩子。有一天,夫妇二人到开元寺烧香拜佛,回来后两个人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一位长须青袍老人,骑著老虎冲进萧夫人的怀中。不久后,萧夫人怀了孕,十个月后正是兴奋期待生个儿子延续萧家香火时,结果竟生下一个大肉团,由于萧夫人年纪大了,体力不够,看到肉团竟因惊吓过度离开了人间。

这时有个卖药的老人,自愿帮忙把肉团用刀剖开,里面竟然是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萧府上下在悲痛之余,也算得到一些安慰。而这个生下来就没有了娘的孩子,就由庶母王氏照顾。这个孩子跟其他孩子并没有两样,只有一点特别的地

方,就是喜欢跟家人到寺庙去朝拜。当他十三岁那年,在湖南老家的寺院中,见佛像及听到念佛声,心里就很喜悦,而在小小的年纪就有了要出家的念头。

〖少年出尘志〗

17岁那年,虚云几度悄悄离家上山,都被家人找回。但是,十几岁的孩子已连著离家二、三次,却令萧老爷担心。为了打消他出家的念头,萧老爷给他娶了二位年轻貌美的妻子。但虚云大师一心向佛,有空就跟庶母和两位妻子说法,日子久了,竟由情侣变成净侣。

咸丰八年,大师十九岁了。他看时机已到,决心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皈依妙莲法师。由于家人追得很紧,大师便带了简便衣物,躲到深山的岩洞里,不畏虎豹,饥食野果-渴饮泉水,日日在山洞中念经苦修。

过了三年,听说父亲告老还乡不久病故,王夫人和二位妻子也出家为尼。从此大师心中毫无牵挂,下山后听高僧指点,参禅听《法华经》,渡海到普陀山求法。

一转眼,大师已经出家二十多年了。因为一生下来就没见过母亲,便决定拜山报恩,发愿三步一拜到五台山。在拜山的途中,历经不少艰辛,过黄河时遇大风雪,几乎被冻死,由于孝心感天,遇到名为文吉的人救活,后来又腹泻不止,几乎昏迷过去,也是文吉相助;他相信文吉便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最后历经三年,达成拜山报恩的心愿。

拜五台山后,大师开始身行万里,访名山古寺,向高僧请益。后来更经西藏入印度,经不丹到锡兰,到处弘法救世人。五十六岁时在江苏高敏寺连打十二个禅七,至第八个七的第三晚,因护七禅师入禅堂冲开水,溅到虚云大师的手,杯子「啪」的一声破碎了,虚云大师忽然觉得平日的疑根突然断了,如梦初醒般开悟了。

后来大师远至南洋弘化,经马六甲、吉隆坡,过台湾,所到之处求戒皈依信众常以千计,所得乐捐巨款不留分毫,都用在修建道场上,从来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

(1912年,民国成立,出现逐僧毁寺风潮。滇军师长李根源亲自督军上山,准备逐僧毁寺,指名捉拿虚云。虚云只身往见李根源。李问:“佛教何用?”虚云答:“自古立国皆议国教并化,政能治身而不能治心,惟教能治心。心为万物之本,本得其正,何心之不治?”他非常明白宗教对于统治者的功用,几经辩论,终于折服了李根源。)

〖云门事件、护法护教〗

抗日战争时,为普度众生到重庆主建护国息灾大会,在回程时过云门,见荆棘中有残存古寺,内有文偃祖师的肉身一尊,为云门开宗道场,大师决心重复

旧观,花费不少心血,但也为虚云老和尚带来一生中最大的劫难,也就是「云门事件」。不法之徒围庙,殴打老和尚几至丧命。大师虽遭毒打,九天多没有气息,大师不但未死,并在趺坐中听弥勒说:「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等训语,实为一奇异之事。

虚云老和尚一百一十五岁时,因为不满人民信仰受到厌制,拒绝出任佛教会会长,自京到江西永修云居寺。因抗日战争古寺遭到破坏,大师下定决心,毅然恢复唐代旧观。

但经过云门事件后,老和尚的身体常常不好,他说:「人家是三天命有两天病,我却是三天命有六天病。」老和尚日夜无法安眠,但一切都顺应自然,并不以为苦。

1959年,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岁。海内外的弟子要为大师祝寿,但被大师劝阻了。因为他心里仍然挂念著云居寺的明月湖还没有修浚好,海会塔才建到一半。这时大师已患了慢性消化不良的症候,早晚只能吃一小碗稀饭。大师告诉信众,真如寺建好了就不要再捐献了。四月,大师在曾经住过的牛棚照像,又选了一张最满意的加洗后分送捐助功德的亲友和信众。

八月,老和尚在寮房门口贴上「今天不见客」的字条。十月,病渐渐重了,时喘时咳,虽然已进入昏迷状态,仍然要自己料理自己的事。十二月,大家看情况不好,都赶来向老和尚问安。老和尚很平静地说:「到了现在你们还在做俗态,快去大殿给我念佛去吧!」

寺里方丈弟子请虚云老和尚开示,老和尚缓缓地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停了一下又说:「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的精神,度人度世。大家辛苦了,早早去休息吧!」

十月十三日,老和尚打坐,双颊微红。大师合掌跟大家说声珍重,就离开了活了一百二十岁的尘世,死后安葬在云居山的海会寺。

虚云老和尚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老和尚的一生正像他常说的:「人生如梦,一切皆幻;空中飞鸟,有何踪迹可寻?况学道人耶?」虽然老和尚这样说,但他的一生留给人间的,不只是他兴建的那些看得见的寺院道场,还有永远让人难忘的救人救世、护法护教的精神。

证悟了空性就能穿越岩石、飞入天空?

(2009-05-15 22:40:21)

转载

分类:佛法无边

标签:

杂谈

特别提示:本文节选自慈诚罗珠堪布著作《慧灯之光》中《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原小节标题:证悟了空性就能自在外境

证悟空性的人,在进入空性境界时,用脚踩石头,如同踩在柔软的泥土之上一般可以留下清晰的脚印。如果他们没有进入空性的状态,也与我们凡夫一样,他们脚下的石头也同样坚硬。

阿琼堪布传记中有这样的描述:一次,当他在摇铃杵的时候,不小心将铃杵失落于石头上,当铃杵落地之时,石头忽然如同酥油一般柔软。铃杵清清楚楚地印在石头上,石头也清清楚楚地印在铃杵上。在西藏的很多寺院,都留下了类似的脚印、手印等等。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并非所有的脚印都是成就者的足迹。通过其他的歪门邪道,也能达到这个目的。据说,有一种动物的油,将其涂在手上去抓石头时,就会象抓泥土一样。所以,你们千万不要轻信。一看到谁能抓石如泥,就将其奉为成就者,以为是佛陀亲临。这些现象

不一定能说明他的修证,却能更进一步地证明外境是心的观点。如果外面的世界与心是截然分开的,那么,那些证悟空性的人,就不可能留下足迹。

在米拉日巴的传记中也描绘道:一次,他与一位学因明的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对方问道:天空是否有阻碍?米拉日巴回答道:天空当然有阻碍。正当对方以为抓住了把柄而洋洋得意之际,米拉日巴出人意料地飞入天空,在空中犹如踩在地面一般任意行走、站立。对方又问道:岩石是否有阻碍?米拉日巴回答道:没有阻碍。随后,为了证实自己的答案,他又令人瞠目结舌地在岩石中任意穿越。这又更充分地证明了我们的观点——外境与心本为一体,当心自在以后,外境也就得到了自在。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些都是荒诞不经的神话,并不值得相信。但是,我们应该思索:所谓神话,就是大家认为根本不存在、不可能,或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很多人不承认的所谓理由,就是他没有亲眼见到,但仅仅没有见到,就能证明不存在吗?如果这种理论能成立,那么,人现有的很多观点都立即可以推翻。当然,我们不排除有神话的可能。但这种观点却是千真万确,经得起考验的。

比如:如果给一千年前的一个普通人讲宇宙飞船、计算机等等,他们一定会认为这些都是胡说八道。同样,给现在的很多人讲内在的世界,他们也会断然否定。这就是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没有体验的缘故。但是,毕竟有些人经过开发,已经证实了。

密宗认为一切都是佛的坛城,有的刚学密法的人虽然口中不讲(因为怕犯密乘戒),心中也肯定会嘀咕。怎么会是佛的坛城呢?如果我已经是弥勒佛或阿弥陀佛了,为什么还要修行呢?当然,虽然实际上是这样,但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修行,一旦内在的世界开发以后,就可以出现这些境界。为什么呢?因为外面都是心的显现,当我们将心控制了以后,外境也就被控制了。这就犹如看幻灯片时,幻灯机上装的什么底片,我们在屏幕上见到的也就是什么图象。我们的心中有什么习气、有什么种子,我们所看到的外境,也就是这些习气和种子的外现。一旦我们的心清净以后,就再也不会流转于轮回当中了。

这些观点,是无数的前辈经过自己的实践,而得出的结论。其实,只要我们努力,去开发自己内在的智慧,每个人都可以进入这种神奇莫测的境界,了解这个世界的庐山真面目。这是无数人屡试不爽的经验。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都是人——一名活生生的浊世普通人,所能够作到的事情,而不是什么天人或者仙人才能做的。只要按照佛所指引的路

线精勤迈步,不但可以得到人天福报,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在今生也可以成佛。

附记:

《般若波罗密多经》中讲过:任何一个人在对空性稍有了解后,其轮回的相续就会因此而受到破坏。因为轮回的相续已经被破坏,所以对他而言,虽然轮回没有立即停止,但其不断向前的能力已经被取消,他的轮回就不会再延续很长时间了。从这方面讲,无论修或不修,只要听到“空性”,就有很大的收获和利益。

——摘自慈诚罗珠堪布著作《慧灯之光》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的价值 一、关于《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一国有通史,一地有方志,一族有族谱,而个人则有年谱,年谱是中国传记体中一种特殊的编年体文献。中国年谱自唐宋以来至今已有将近八千多种,这些文献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无疑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年谱是按照年月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是研究历史人物生平的重要参考资料,它往往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翔实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此,年谱这一历史文献体裁始终为学界所重视。各朝各代均有人在修撰年谱。明清时期年谱更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代考据学盛行,对于谱牒、方志、小学一类著作尤其重视,《船山年谱》的出现也是这一时期学术状况的反映。清代史学家章实斋说:年谱之作,“有补于知人论世之学,不仅区区考一人文集而已。”当代著名史学家吴泽说:“余治史六十多年,深知年谱于史学研究之重要。早年尝读先贤年谱,常叹其考订事迹之详,引经据典之专,排订年月之细,非它书能比。”朱士嘉先生说年谱“叙一人之道德、学问、事业,纤细无遗而系以年月者,谓之年谱”。 由于年谱说明了文献资料来源的所在,并且细心去发掘文献上没有记载的资料;而且年谱采用资料丰富、考证严密、选用恰当,引经据典专门,排订年月细微,因此,是知人论世的重要依据。年谱这一历史文献体裁始终为学界所重视,在中国古籍中,它与方志、家谱一样,是图书馆参考咨询最重要的文献源之一。我们要深入研究虚云和尚的佛学思想和生平经历,研究年谱是一个很好的入口。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以下简称《年谱》)自问世以来,在中国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佛教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虚云和尚( 1840 - 1959) ,原籍湖南湘乡, 19 岁在福州鼓山涌泉寺披剃为僧,皈依妙莲和尚,法名古岩,又名演澈,法号德清,又号虚云。 虚云和尚投身佛教事业百余年,对中国近现代佛教贡献可谓大矣。他一生苦行清修,勤俭朴素,生活淡泊;他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是中国近代禅宗泰斗。 虚云和尚在 1951 年 112 岁时,即感身体不适,于病中按年月回忆口述平生事迹,由其弟子记录,成为年谱。以后此年谱又经过数次增订,不断有新的版本出现。

虚云老和尚佚文拾零

虚云老和尚佚文拾零 虚云老和尚佚文拾零 宗舜马德 == 虚云和尚是临济宗第四十三代、曹洞宗第四十七代传人,享年甚高,一生 留下众多著述及言论,后经门人编纂为《虚云和尚法汇》(以下简称《法汇》)、《虚云和尚法汇续编》(以下简称《续编》)及《虚云和尚方便开示》等。据云,虚云老和尚的大量书稿都毁于1951年的"云门事变"中,因此所有刊布的著述只是虚老和尚全部著作的一小部分。 虚云老和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高僧,他的经历是近代中国佛教的缩影,是 佛教在乱世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实践。因此,虚云老和尚的著述,不仅对 于研究虚云老和尚有益,而且可以在民国佛教研究上拓展出一条新路子,也对 于总结中国佛教的经验教训,促进佛教今后的发展进步有着积极意义。 要弥补已经出版的上述文集之不足,目前,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渠道搜集虚 云老和尚的佚文:一是在老和尚活动过的寺院和其它场所去寻觅发现。二是在 民国年间出版的佛教刊物上去查询是否收载老和尚的书信、开示等资料。三是 调查相关图书馆(尤其是虚云老和尚生活过的地方)的入藏情况。四是希望私人 收藏者予以公布。当然,这不是个人力量和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一件大事,只能 随顺因缘,勉力而行了。我们此次即从几个方面入手,初步收集到虚云老和尚 佚文(诗)六篇,值得先行公布。 一、和杜甫《登楼》:(1) 岭上猿啼伤客心,昔余缁鼓屡登临。闲别十年无来去,恍惚世情异古今。 不见青山愁日晚,更惶华发畏霜侵。遍观古国流离竟,恐鸿难返发长吟。 按:此诗现存于福州鼓山涌泉寺的摩崖石刻上,乃老和尚宣统元年(1909) 己酉季春所作。杜甫《登楼》原诗云:"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

南怀瑾老师:虚云老和尚曾对我说:“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

南怀瑾老师:虚云老和尚曾对我说:“你我各走各的,不必 相扶!” (一)南怀瑾老师在《虚云和尚全集》书中亲笔追忆自己与虚云老和尚的交往经历:洎及抗日战事军兴,全民奋起御敌,国无宁日,遍地无安。德、日、意联盟,而引发世界第二次之大战。致使全球鼎沸,弥满战云。日军夜郎自大,竟至爆发“珍珠港”事变,意在打击英、美而无暇东顾,迫使中国再也无力抗衡,即可囊括华夏而霸权东亚矣。际此时期,有人传称日人乃启动“高野山”之密宗高僧而修“降伏法”,故敢有此举动。因之而使国民政府之党国元老,如戴传贤(字季陶),国府主席林森(字子超)等人,佥向领导抗日之最高统帅蒋中正(字介石)晋商,以易辞之“神道设教”而施之以佛道治平。故有以国府主席林森名义,邀请虚老到重庆而举办“护国息灾法会”之举。时在岁次壬午年腊月,至癸未年正月之间,即公元一九四三年,民国三十一年岁未而接三十二年正月之交。正当虚老一百零四岁之时也。此时亦即我随袁师焕仙先生,代表成都四川佛教会邀请虚老莅蓉城而未果,但得亲与虚老对话而参学皈依,同时又与密教上师贡噶活佛,亲聆大手印法语之时。而当时所谓之“护国息灾法会”,举办地点是在重庆南岸狮子山慈云寺。法会共有显教与密教两坛。上午显坛,乃虚老所主持。下午密坛,

乃贡噶呼图克图所主持。两坛盛况,正如俗言,人山人海,万头攒动者。如欲皈依显密两大师而得觌面亲授,犹比面见如来而亲得教诲者尤难。我因随焕师,并有林子超主席及戴季陶先生之特殊因缘,每可在两上师稍暇之时,随时入室而亲聆参诲,且及兼闻诸多外间所不知之事。同时,因此而识当时参与法会而任虚老首座之显明法师。法师乃天台宗传人,后又代表中国佛协而参加青年军,为有识者之所敬佩。三十年后,与其在台湾再见,我为其办赴美国弘法之事,继而就任美国纽约大觉、庄严两寺方丈。人生际遇因缘,真非思议所料。同时得遇献身战地而收养敌我两方孤儿之弘伞法师,及修黄教密宗之能海法师之师弟能是法师,与蒙古之安喇嘛等人。弘伞法师者,乃弘一法师之师弟,安徽人,闻系北洋时代之将官而出家。其人其行,卓荦不群,故与之交情颇笃。总之,当此战时陪都,有此佛教大法会之盛事,凡僧俗参方知名之士,云卷雾散,不期而遇,随缘来去者,大有其人。此时,我虽随焕师与虚老聚首三四日,但须随时过江到重庆,处置俗事。山路崎岖,轮渡拥挤,昼夜身心均介于佛法与俗务之间,颇有劳倦之感。一日傍晚,赶上轮渡过江,恰于船旁得一座位,即欲闭目养神,不意江岸华灯,闪烁于开眼闭眼之际,忽尔进入醒梦一如之境,大地平沉,豁然夜空一体。唯天色虽黑,船已靠岸,即举足前行。忽见虚老亦孤身一人,走在我前。沿途坎坷不平,乱石烂泥犹多,我即

虚云老和尚伏天8月祈雪致千里冰封的奇事

虚云老和尚伏天8月祈雪致千里冰封的奇事 (2009-10-23 21:10:47) 转载 标签: 分类:奇人异事 杂谈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外敌侵略北京,京城大乱,皇帝、太后、大臣、太监、宫女逃难长安(今西安)。庆亲王闻虚云老和尚是得道高僧,请虚云老和尚伴驾西行,以保平安。 此时的长安,饿殍遍地,活人生吃死人肉,到处是腐烂的尸骨。虚云老和尚立即奏请皇上,亲谕禁止活人吃死人,并发动所有富户捐出存粮开办施粥厂救济灾民。 当时正值伏天8月,腐烂的尸体臭气熏天,瘟疫流行长安。虚云老和尚怜悯众生,愿在卧龙禅寺组织一场长达7天的祈雪大法会,望龙天垂护,降雪降雨消除瘟疫。 事前有好心者私下劝阻:“大灾大难不同寻常,众生业力不可违,万一乞雪不灵,龙颜大怒判你个欺君之罪拉出去砍头岂不适得其反?但求无过,你还是一走了之为好,一走了之为好。” 虚云老和尚将生死置之度外。在卧龙禅寺方丈东霞和尚的相助下,寺中全体僧人一起动手,搭台的搭台,准备法器的准备法器……虚云的德望感召来了西安各寺的僧人近千人,终南山终年隐修的师父也出山相助,佛教信徒闻之也从四面八方赶来…… 法台高宽三丈三,上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法台两侧竖立两根高高的旗杆,上面悬挂的三丈多长的金字佛幡,一面写“南无娑竭罗龙王菩萨摩诃萨”,一面写“南无随方普应行雪龙王圣众菩萨”。佛台上铺黄布,鲜花、供果、香烛一应俱全。虚云带领9名法师身披红色袈裟跏趺禅坐在台上结印施法7昼夜。台下两侧108位僧人,昼夜不停持诵《祈雪陀罗尼神

咒》,360位僧人带领信众拜《大悲忏》,其余僧尼带领信众念弥陀圣号,昼夜六时,佛号不断。 第7日上午,果然乌云密布。下午飘起了鹅毛大雪。大雪降后,僧尼们各自回寺。虚云仍然坐在四周无遮拦的法台持咒施法,又7日,长安内外千里冰封。慈禧太后在宫女、卫队的陪同下冒雪来到了卧龙禅寺,看到坐在风雪中持咒施法的虚云老和尚,感动的落下了热泪。并跪在了雪地里,给这位“呼风唤雨的活菩萨”叩下了高贵的头颅。肃亲王、庆亲王请他日后同回北京住在宫内,以便请教佛法。 十月初的一天凌晨,视名利如浮云的虚云老和尚悄悄离开长安,后隐居终南山。 (注:以上文字转摘自惟升法师所著《虚云老和尚的足迹》“长安施法济灾民”一节。网络上广泛转载时标题以“慈禧太后流泪跪拜虚云老和尚”。惟升法师,字明空,1973年8月生于广东。1992年4月剃度出家,师承虚云老和尚弟子云门佛源禅师。1996年7月毕业于云门佛学院教理专业正科班。1997年2月到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创建虚云禅寺,2002年4月起任该寺方丈。) 附录:极具传奇色彩的虚云老和尚(简介) 虚云(1840—1959),俗姓肖,名古岩,又名演初,字德清,自号虚云、幻游,祖籍湖南湘乡,出生于福建泉州。 清道光初年,正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时候,虚云老和尚的父亲萧玉堂老先生在泉州做官。萧老先生和夫人颜氏笃信佛教,遗憾的是年已过四十多岁的萧夫人,还没有生过孩子。有一天,夫妇二人到开元寺烧香拜佛,回来后两个人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一位长须青袍老人,骑著老虎冲进萧夫人的怀中。不久后,萧夫人怀了孕,十个月后正是兴奋期待生个儿子延续萧家香火时,结果竟生下一个大肉团,由于萧夫人年纪大了,体力不够,看到肉团竟因惊吓过度离开了人间。 这时有个卖药的老人,自愿帮忙把肉团用刀剖开,里面竟然是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萧府上下在悲痛之余,也算得到一些安慰。而这个生下来就没有了娘的孩子,就由庶母王氏照顾。这个孩子跟其他孩子并没有两样,只有一点特别

虚云和尚全集

虚云和尚全集(全九册) 特价销售中 定价:360元 特价:270元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第1版(2009年10月1日) 丛书名: 虚云和尚全集 装订:平装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16 ISBN: 7534831121, 9787534831126 内容简介 《虚云和尚全集1~9(套装共9册)》包括《第一册:法语、开示》、《第二册:书信、文记》、《第三册:诗偈》《第四册:规约》、《第五册:年谱》、《第六册:传记资料》、《第七册:追思录》、《第八册:杂录》、《第九册:影谱》。本套书主要讲述了虚云和尚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年谱、传记资料、杂录、书信、文记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本套书通过还图片资料及相应的文字说明,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直观地展现了虚云和尚的一生,使读者能清楚的了解虚云和尚的生平。

编辑推荐 《虚云和尚全集1~9(套装共9册)》是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虚云和尚是中国近现代禅宗泰斗,对中国近现代佛教有着巨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此次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虚云和尚全集》,由净慧长老主编,历时三年,全书共约一百二十万字,分十册,包括《法语》、《开示》、《书信》、《文记》、《诗偈》、《规约》、《年谱》、《传记资料》、《追思录》、《杂录》、《影谱》等十个部分。与岑学吕居士原编《法汇》和《年谱》相比,新增内容约有六十多万字。除《传记资料》、《追思录》和《杂录》纯为增补之外,其中,法语新增21则,文记新增50则,诗偈新增200多首,书信新增100则,开示新增110多则,文记新增50多则,规约新增15万余字,年谱增补50余处。另外,本书还共收集了与虚老相关的图片500多幅。应该说,这套全集是目前有关虚云老和尚生平资料最丰富的一个版本。《虚云和尚全集》的公开出版,适逢虚云和尚圆寂五十周年之际,亦是对虚云老和尚的最好纪念。 图书目录 第一册《法语》、《开示》 第二册《书信》、《文记》 第三册《诗偈》 第四册《规约》 第五册《年谱》 第六册《传记资料》 第七册《追思录》 第八册《杂录》 第九册《影谱》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 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们: 本人想借着这次因缘,向香港佛教界人士简略地介绍一下上虚下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迹及其生活特点,希望以他老人家的种种嘉言懿行,作为我们后人学佛的榜样。同时,也想藉此为纪念老和尚圆寂四十周年,献上一片微薄的心意,以酬报他老人家对我的法乳之恩。由于本人修行很浅,佛法水平有限,若有错误或不到之处,还请诸方大德们慈悲指正。- 我是于一九五六年八月,从安徽省含山县到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真如寺,投*虚云老和尚求出家的。当年我十九岁,高中毕业后就离开家里到云居山去。其实,早在十六岁开始,我已瞒着家人给老和尚偷偷写信,他老人家虽然是海内外知名的大德高僧,但每次都亲自给我回信。见到老和尚后,他问我为何出家?我说是为了成佛。他老人家听后很欢喜,随即收我为徒,并亲自为我剃度,取名宣德,号绍云。当年冬月,即去南华寺受具足戒。然后返回云居山常住,随众出坡。几个月后,开始侍奉老和尚,白天则在常住上听住持和尚海灯法师讲经。 老和尚当年一百一十七岁,身高两米多,双手下垂过膝,双目炯炯有神,晚上在煤油灯下看报纸的小字从不戴眼镜。牙齿三十六只,整整齐齐,没有缺损,听他说是九十岁后才再生的。他的声音非常洪亮,有时在禅堂里讲开示,声音一大,把禅堂里的报钟震动得嗡嗡作响。老和尚于一九五三年七月到云居山时,山上满目瓦砾,荒草遍地,只有三间破旧大

寮和四个僧人。这是自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九日真如寺惨遭日本军人炮火,殿堂楼阁毁坏殆尽后,所剩下的一片荒凉景况。 老和尚到云居山后不数月,已来了五十多人,他们见了老和尚后都不肯离去。老和尚于是向申请重建云居山,获批准后随即动工。为了生活上能自给自足,便开始开垦荒地,栽种庄稼。我五六年去的时候,已经开发了近一百亩水田地,六十多亩旱地;每年可收水稻六、七万斤,红薯和马铃薯七、八万斤。 后来,人愈来愈多,当时常住就规定,不允许没有劳动力,不能生产的人挂单。到了五六年底,已住有一百二十多人,开垦荒地二百多亩,旱地一百多亩;每年可收水稻近十万斤,各种杂粮十多万斤,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了。 当时,已是一百一十七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达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过目。若是重要的函件,他便亲笔回复;若是一般书信,他说明意思,就由我们代覆。平常都要深夜十二点左右才休息,翌日凌晨两点又起床打坐,直至打四板,即大约三点半,才起床洗脸。- 他不用牙刷牙膏,只用温水漱一口水,然后吐在毛巾上,先洗双眼,再洗整个面部。他说这样洗,可防止眼疾,且能增加视力。洗过脸后,就

梦见和尚虚云老和尚的前生

梦见和尚虚云老和尚的前生 2011-06-24 梦见和尚虚云老和尚的前生梦见和尚虚云老和尚的前生 憨山大师前世是苏东坡,虚云老和尚的前生是憨山大师,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虚云老和尚自己的话里得到证实。 老和尚在南华寺任住持时,晋院的那一天到各个殿堂拈香礼拜说法。老和尚在憨山大师肉身像前拈香礼拜的时候,他的法语是这样说的: 今德清,古德清,今古相逢换了形。 佛法兴衰听时节,入林入草不曾停。 憨山大师的法号是德清,虚云老和尚的法号也是德清。但是古今相逢不是一个色身,换了形体。古德清的肉身还在,今德清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说"古今相逢换了形"。 "佛法兴衰听时节",当年憨山大师去中兴南华寺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充军之人。他以一个"服刑者"的身份去中兴南华寺,把六祖道场振兴起来。虚云老和尚去中兴南华寺的时候,六祖三次托梦召他。当时广东省的主席李汉魂也再三邀请老和尚,一定要他老人家去南华寺。所以说佛法兴衰的时节因缘不同。佛法也是因缘法,它的兴衰也是由时节因缘来支配的。当然,人是众多因缘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入林入草不曾停",生生世世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过去沩山祖师曾说过,百年之后他要到山下去做一头水牯牛。我们今天的人听了这话会害怕,为何不去极乐世界,而是要去做水牯牛干什么?但对禅宗的大德来说,整个修行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度众生的过程,今天走到山林中去,明天又到草

莽中来,不停的奔走,只要哪儿有众生,哪儿有苦难,他们就到哪儿去。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生命是轮回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够知道自己的前世,这在修炼文化较为普遍的古代就更为常见,苏东坡就是其中一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大文豪和书画家,曾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却不知道他的前世是一修行僧人,其实他自己已经多次在诗文中提到自己的前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南华世,例如:" 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元丰七年四月,苏轼在抵达筠州前,云庵和尚梦到自己与苏辙、圣寿寺的聪和尚一起出城迎接五戒和尚,醒来后感到很奇怪,于是将此梦告诉了苏辙,苏辙还没开口,聪和尚来了,苏辙对他说:"刚才同云庵谈梦,你来也想一起谈梦吗?"聪和尚说:"我昨天晚上梦见我们三人一起去迎接五戒和尚了。"苏辙抚手大笑道:"世上果真有三人做同样梦的事,真是奇怪啊~"不久,苏东坡的书信到了,说他现在已经到了奉新,很快就可以同大家见面。三人非常高兴,一路小跑赶到城外二十里的建山寺等苏东坡。苏东坡到了后,大家对他谈起了三人做相同梦的事,苏东坡若有所思道:"我八九岁时,也曾经梦到我的前世是位僧人,往来陕右之间。还有我的母亲刚怀孕时,曾梦到一僧人来托宿,僧人风姿挺秀,一只眼睛失明。"云庵惊呼道:"五戒和尚就是陕右人,一只眼睛失明,晚年时游历高安,在大愚过世。"大家一算此事过去五十年了,而苏东坡现在正好四十九岁。从时间、地点和多人相似的梦来看,苏东坡是五戒和尚转世已经无异议了。苏东坡后来写信给云庵说:"戒和尚不怕人笑话,厚着脸皮又出来了,真是可笑啊~但既然是佛法机缘,我就痛加磨砺,希望将来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这就不胜荣幸了。"苏东坡总是喜欢穿僧衣,这可能这是前世因缘所致。宋哲宗曾经问内侍陈衍:"苏东坡朝服下面穿的是什么衣服?"陈衍说:"是僧衣。"哲宗笑之。苏东坡在杭州时,曾与朋友参寥一起到西湖边

虚云老和尚与李根源将领的对话

虚云老和尚与李根源将领的对话 ——摘自《菩提苑》 袁世凯把持国民政府后,饱受外侮与内患痛楚的中国青年一代,把不幸的命运起先归咎于满清政府,满清倒了,就把怨恨转到“迷信”上来。 这时云南新军的统领李根源,是在德国陆军留学回国的少壮派将领,一向厌恶神佛迷信,自升任为全滇新军统领后,就想破除迷信。刚好有两个不守清规的和尚嫖妓争风打架,给新军抓到,增加了他的恶感。借口鸡足山僧人数万,有武装抗拒,亲自率领新军骑兵,带了新式枪与机关枪,开往鸡足山。数千兵将,一路拆炸佛寺,逮捕和尚。 此时虚云老和尚正在祝圣寺讲经,突然僧人们狂奔报信。虚云果断决定下山劝阻李根源。众人劝阻无效,各个泪下哭倒伏地……虚云不理众人,径自大踏步下山来到悉檀寺山门,那些卫兵是本地人,素来熟识虚老,一见他来,都慌忙拦住“您老人家快逃命吧!大帅正要抓你枪毙呢!” 虚云说:“烦班长替我投名,赐求见大帅吧!” 卫兵们说:“虚老!大帅见到您老,您还有命啊?再迟恐来不及了!虚云说:“请放我进去吧!” “虚老!”卫兵们拦阻不住,虚云已经进了殿内了。 大殿上摆着太师椅子,坐着两人,一位是身穿大元帅戎装的军人,另一位是四川省布政使赵藩,后者素来拜服虚云,

慌忙起身迎接。 “虚老!您老人家怎么来了呢?” 看到白发飘飘,白胡长垂的清瘦老和尚,气宇不凡,态度安详镇定。李根源不由不心中吃惊:“哦!原来这就是虚云!果然有一点不凡风度!” “赵大人!”虚云谦礼道:“想不到在此见到您!久违了!虚云今日来,是来拜会李大帅的。” “哦!”李根源傲慢地不回礼!“你就是那个虚云!”“正是贱号!”“我正要抓你!”李根源厉声叱喝:“你竟敢自己送上门来!来得正好!你大概以不怕死自命吧?我问你!你有几条命?” 虚云昂首泰然地说:“大帅!虚云只有一条命!也不是不怕死的英雄好汉,只是个出家人,今日冒死来见大帅,实是为了保存佛教,前来向大帅请命!请大帅停止拆寺毁佛!”“你真不怕死?”李根源冷笑,用勃郎宁手枪指着虚云太阳穴。虚云温和泰然地微笑:“虚云早已心存殉佛,大帅请随时开枪!若是虚云一死,得遂大帅之心愿,又何惜风烛残命?若死前得蒙大帅听我讲明白,从今不再毁佛,虚云甘心一死!” 李根源冷笑,厉声喝道:“虚云!你谅我真不敢杀你?你真不怕我?” 虚云说:“非也!大帅要杀虚云,还不容易?大帅要虚

虚云老和尚震惊世人的神通:可看到人的前世

虚云老和尚震惊世人的神通:可看到人的前世 2014年05月07日 15:41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虚云老和尚德相(图片来源:资料图) 虚云老和尚见过十几个前生做和尚的 这修行人哪,要有一番苦心,今生不成,来生也要继续!虚云老和尚见过十几个前生做和尚的,虚云和尚在云南之前,曾国藩做过云南王,曾国藩信佛,在云南拜了个师父,这师父天天看《华严经》,功夫用的很好,外号草鞋老公,他不穿其它鞋子,就穿草鞋。说这个皈依弟子对师父恭敬的太狠了也不好,你收这么多的皈依弟子,你要没有得到佛法的实际呀,你避免不了被他转,弄不好会给他当儿子,就这么狠!以前他们说,宁吃千家饭,不受一家供。这个草鞋老师公,他跟曾国藩有缘,他早晚到衙门里,谁也不管,他看他徒弟嘛。那天大家都看见了,他到曾国藩夫人房里,夫人马上就生了个小孩,生下来很聪明,后来书读的也很好,这时候,虚云老和尚就在鸡足山了。 ●曾国藩他跟虚云老和尚是亲戚,也弄不清曾国藩的母亲是老和尚的姑姑,还是老和尚的母亲是曾国藩的姑姑,反正他们是亲戚跟老和尚经常来往。老和尚知道草鞋老师公给他当儿子。你说这个人就是功夫好,生死没了还是不行,有功夫只能说有点福报,生死没了,还是要贪染社会上这些五欲。曾国藩他这个儿子贪心好大,十多岁就找了几个女的,虚云和尚是个好意,到他家里找他找了五六次,他不见。就是今生修持好,来生有福报,有福报是有福报啊,福报会造业! ●老和尚说云南督军唐继尧,他前生也是个和尚,他自己也知道他前生是个和尚,他不是护老和尚的法吗?老和尚劝他:唐居士,你还是出家吧!他说:我过几年再出家,这些事

还没办了。你要等到事情办了啊,那事情就办不了啦,结果他还是没出家。你没有一定的受益,你就是知道你前生是个和尚也不行。 ●明朝末年有个汉月,他的文章盖世无双,他着了好多书,名称就叫汉月藏,汉月也算是天童密云悟祖的徒弟,密云悟祖有一个徒弟,就是开归元寺的白光明祖,又有一个破山祖师,他到四川去开双桂堂去了,密云悟祖身边没有合适的人,汉月他就作了主,密云悟祖他是开了悟的人,传佛心印的祖师,他看这个知见不正,贻误后人,没办法,密云悟祖发愿来生要作皇帝,一定要把他搞掉!雍正修大藏,一开始就下令,不管在家出家,大庙小庙,要有汉月的书,一诗一句,赶快交出来,不交查出来那就杀头! ——摘自《体光老和尚开示录》

千年一遇之高僧——虚云和尚

江山岁岁新,高僧代代有。在佛教传入中土两千多年的岁月里修行悟道的人难以计数,但为了苦难之众生而生,为了苦难之众生而死,德被万代,行超三界的僧人千年也难有一遇。有人说他一生最尊敬的是虚云老和尚,如若没有老和尚佛教或许就“没有”了,这话不置可否,但老和尚一生的修持、一生的行迹每每读来无不悲从心生,泪如泉涌。 虚云老和尚生于1840年,圆寂于1959年,在119年漫长的岁月里,老和尚凭借一双腿、一根杖、一个钵行遍了大半个亚洲,把释迦如来之正法眼藏一次次地弘传于大江南北,播洒于夷逖九州。老和尚一生护戒如眼目,悯生比赤子,为报父母生养之恩老和尚以四十三岁之龄从浙江普陀山起香三步一拜拜往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亦被老和尚孝心所感,危难关头多次施助并劝曰,纵报父母恩也不必若此,老和尚自言纵使拜死在路上亦不敢生一念退心。佛说“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阅如来之圣言,睹和尚之轨迹,反观自己愚痴无目之行径,直是地狱中人,与禽兽无异。 云门事件中,111岁高龄的老和尚被殴打的皮开肉绽,血流骨折,气脉全无,老和尚遂即入定,语弥勒曰:弟子太苦业障深重,不愿回去了。及至于醒,老和尚没有一句怨言,不起一丝嗔念,直说是自己业障未了。众人怪而咸谓曰:这老和尚怎打不死!僧人答曰:老和尚是为众生受苦来了,所以打不死。老和尚圆寂之后其舍利子比琉璃还透明,舍利者实乃精神所化之物,佛言琉璃之佛国言之非虚也! 当代旅美高僧宣化法师在美国五宗并弘,禅净皆专,一生最敬佩的人只有一个,就是虚云老和尚,常言老和尚是八地菩萨下凡解脱众生来了。鄙人自知罪业深重,欲障难除,对虚云老和尚之行迹德相不敢做半字妄测,只有生生世世、世世生生仰望着老和尚的足迹,去追寻我那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净如琉璃的佛国。

我所见到的虚云老和尚的奇迹

我所见到的虚云老和尚的奇迹 绍云法师 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们: 本人想借着这次因缘,向香港佛教界人士简略地介绍一下上虚下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迹及其生活特点,希望以他老人家的种种嘉言懿行,作为我们后人学佛的榜样。同时,也想藉此为纪念老和尚圆寂四十周年,献上一片微薄的心意,以酬报他老人家对我的法乳之恩。由于本人修行很浅,佛法水平有限,若有错误或不到之处,还请诸方大德们慈悲指正。 我是于一九五六年八月,从安徽省含山县到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真如寺,投靠虚云老和尚求出家的。当年我十九岁,高中毕业后就离开家里到云居山去。其实,早在十六岁开始,我已瞒着家人给老和尚偷偷写信,他老人家虽然是海内外知名的大德高僧,但每次都亲自给我回信。见到老和尚后,他问我为何出家?我说是为了成佛。他老人家听后很欢喜,随即收我为徒,并亲自为我剃度,取名宣德,号绍云。当年冬月,即去南华寺受具足戒。然后返回云居山常住,随众出坡。几个月后,开始侍奉老和尚,白天则在常住上听住持和尚海灯法师讲经。 老和尚当年一百一十七岁,身高两米多,双手下垂过膝,双目炯炯有神,晚上在煤油灯下看报纸的小字从不戴眼镜。牙齿三十六只,整整齐齐,没有缺损,听他说是九十岁后才再生的。他的声音非常洪亮,有时在禅堂里讲开示,声音一大,把禅堂里的报钟震动得嗡嗡作响。老和尚于一九五三年七月到云居山时,山上满目瓦砾,荒草遍地,只有三间破旧大寮和四个僧人。这是自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九日真如寺惨遭日本军人炮火,殿堂楼阁毁坏殆尽后,所剩下的一片荒凉景况。 老和尚到云居山后不数月,已来了五十多人,他们见了老和尚后都不肯离去。老和尚于是向政府申请重建云居山,获批准后随即动工。为了生活上能自给自足,便开始开垦荒地,栽种庄稼。我五六年去的时候,已经开发了近一百亩水田地,六十多亩旱地;每年可收水稻六、七万斤,红薯和马铃薯七、八万斤。 后来,人愈来愈多,当时常住就规定,不允许没有劳动力,不能生产的人挂单。到了五六年底,已住有一百二十多人,开垦荒地二百多亩,旱地一百多亩;每年可收水稻近十万斤,各种杂粮十多万斤,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了。 当时,已是一百一十七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达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过目。若是重要的函件,他便亲笔回复;若是一般书信,他说明意思,就由我们代覆。平常都要深夜十二点左右才休息,翌日凌晨两点又起床打坐,直至打四板,即大约三点半,才起床洗脸。 他不用牙刷牙膏,只用温水漱一口水,然后吐在毛巾上,先洗双眼,再洗整个面部。他说这样洗,可防止眼疾,且能增加视力。洗过脸后,就到佛前礼拜,之后又回到床上打坐。那时,我们就开始上早殿了。早殿后稍为休息一会,闻打梆声大众就往斋堂过早堂了。 当时,山上的生活很艰苦,开发的田地不多,收成的谷子也很少。因为红薯粗生,收成较多,每年七月份开始,直到第二年的三月,都是吃红薯的季节。而红薯的叶子和枝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