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娜丽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了,人们都知

《蒙娜丽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了,人们都知

《蒙娜丽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了,人们都知
《蒙娜丽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了,人们都知

《蒙娜丽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了,人们都知道,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杰作。这幅画的模特儿是佛罗伦萨的银行家佛朗切斯科?戴尔?佐贡达的妻子,作画时她正21岁。不过,后来又有新的说法,认为《蒙娜丽莎》的模特儿不是佐贡达夫人,而是佛拉拉公爵的妹妹。

《蒙娜丽莎》是一幅半身像,模特儿头发披肩,剃去了眉毛,露着宽阔的前额。她双手交叉,温文优雅。这是西洋美术史上侧重心理描绘的一幅最优秀的作品。那双手,被誉为美术史上最美丽的一双手。然而,更重要的是那个微笑的神态,以“神秘的微笑”的美誉而流芳千古,甚至有人把“蒙娜丽莎的微笑”与古埃及狮身人面像“司芬克斯的微笑”并列为世

界上两种最神秘的微笑。达·芬奇是一个具有多方面天才的“完人”,他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工程师。他曾设计过飞行器。他还暗中记录过他观测天文的结果:地球绕着太阳转。在当时,这是违背教会的意旨并且会因此而掉脑袋的。此外,他还解剖过尸体,这也是犯法的。达?芬奇是在以人的而不是以神的态度去对待人,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包括人在内的一切自然对象。他认为人是最神圣的,人体是自然中最美的!“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所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从更高的意义上说,是歌颂了生命,歌颂了人自身。这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这一微笑,是人性觉醒的一个标志。

达.芬奇的《蒙娜-丽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出色的肖像画之一。这副画的最重要的特征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所以也成为世人争辩不休的问题。

画家笔下的丽莎在生活中确有此人,她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位有钱人的夫人。达.芬奇给她画相时,丽沙刚丧失爱女,因此闷闷不乐。画家为了愉悦她的心情,做画时请人在一旁弹琴歌唱。还有一些滑稽家做逗人发笑的表演。这一切努力终于引出了这位美人发自内心的一刹那微笑,画家就在画面上真实的描绘了这难以扑捉的微笑。

然而无数的观画者却对这微笑感到神秘莫侧,有时候令人迷醉,有时仿佛内含哀愁,虽然是淡淡的却能引起心灵的颤动。有时候感到美得不可接近。这微笑究竟有什么含义?几百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有说法是画中蒙娜丽沙的嘴唇是男子裸背的画像,从而推断出达.芬奇是同性恋者。另外有种说法是蒙娜丽沙的眼睛射出的神光在医学上证明是孕妇独有的眼神,从而推断出现实中的蒙娜丽沙是位怀有四个月身孕的孕妇。还有一种说法是达.芬奇分了两阶段来完成的此画。

对于这些不负责任而千奇百怪的猜想,我们总是付之一笑。那蒙娜丽沙神秘的微笑在我的记忆里早已留下深刻的痕迹,让我体会到了生命中的另一种感悟。

《蒙娜丽沙》看起来绝不仅只是个微笑的女人,在这微笑背后,有某种不能掌握的神秘性,是一种美,却是无法掌握之美。是一种自然,却是无法掌握的自然。不论人们给予什么样的评论,《蒙娜丽沙》始终带着她神秘恬静的微笑,看着一切,彷佛一切与己无关,又彷佛一切了然于心。

达.芬奇大师用他灵动的视角捕捉到生活中奇异的瞬间,并用那精湛的技艺绘出穿越时空的画卷,或许真正的蒙娜丽沙并非如此;或许是达、芬奇将无数种生活的感受神奇的溶为一体,这些都不重要,不会防碍这幅《蒙娜丽沙》成为艺术殿堂中永不退色的一抹异彩,无论后人如何去评说。

在欧洲的文艺复兴史上,一代绘画巨匠达·芬奇给后世留下了一幅现藏于卢浮宫的绘画巨作———《蒙娜丽莎》。它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是达·芬奇早年(1503—1506)为之苦心经营的留世杰作。正是这个世界绘画宝库中的极品给后世留下了几个世纪都难以解开的谜———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

蒙娜丽莎微笑了500年,人们也为她的微笑争议了500年。她到底在笑什么呢?对此,现在主要有这么几种观点。

【1】神秘微笑之“蒙娜丽莎身着丧服”说

蒙娜丽莎毫无缀饰的素净黑服,发上覆盖黑色头纱,说是丧服并不奇怪。根据传记作家瓦沙利所言,此幅画的模特儿拉乔康达夫人,在开始绘制这幅画前,也就是1499年时,其心爱的幼女不幸夭亡;如果《蒙娜丽莎》的模特儿果真是她,穿着丧服请人作画也就不难理解了。

根据瓦沙利所写传记的记载,达·芬奇在作此画的四年光阴中,令音乐家、名曲家、喜剧家围绕着模特儿(蒙娜丽莎),使她的心魂永远处在温柔的愉悦之中,以驱除她的忧郁,同时也使她的美貌格外显露出动人心魄的诱惑。其面容的神秘就包含了音乐的那种“摄魂制魄”的力量。当这种神韵体现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时就成了一种让人难解的神秘。

【2】神秘微笑之“牙病”说

意大利医生苏拉诺认为,蒙娜丽莎有这样神秘的笑容并不是画家功力的深厚,更不是蒙娜丽莎本人能凭神秘的微笑来颠倒众生。身为医生的苏拉诺认为,蒙娜丽莎之所以能有这样迷人的微笑,是因为她有磨牙的习惯。在睡觉时或精神紧张时会不自觉地磨牙,从而使笑容带有无限的神秘感。

而英国考古学家又提出另外一种牙病说。这些考古学家编写了一本有关牙医学历史的书。他们说,达·芬奇画《蒙娜丽莎》时很可能以一位名叫伊莎贝拉·阿拉冈的年轻女子为模特。据记载,这位妙龄少女相貌娇美,体态丰盈,特别适合当模特儿。但是,当英国最著名的人类遗骸法医研究中心———布拉福特大学对伊莎贝拉的头骨进行分析后发现,伊莎贝拉的牙齿不仅黄黑,而且牙缝很宽。正因为如此,伊莎贝拉在当模特儿和有别人在场时,总不敢咧嘴而笑。

【3】现代化技术手段揭开微笑的面纱

在不久前,一个借助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发现揭开了这个持续了几个世纪的神秘微笑的面纱。原来,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天才的达·芬奇以其出神入化的绘画技巧所造就的一个视觉假象。

根据哈佛大学的一位名叫玛格丽特·利文斯通的神经学家的发现,这个著名的微笑在蒙娜丽莎的脸上扑朔迷离、若隐若现,犹如梦一样飘忽不定。根据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我们通过两个独特的区域来看这个世界,一个中央区域,称为中央凹。这个区域负责最强烈的视觉刺激,使我们具备看到色彩的能力。而它的外围区域则负责黑和白、阴影和运动。而人们凝视一副面容时,常常会把大多数时间花在看眼睛上。因此,当一个人的视觉中心集中在蒙娜丽莎的眼睛上时,则精确度较低的外围视觉则集中在蒙娜丽莎的嘴上。由于外围视觉对细节不感兴趣,它会非常“乐于接受”来自蒙娜丽莎颊骨的阴影。外围视觉工作时又会使影像更加模糊,这就强化了蒙娜丽莎笑容所涉及的阴影。但是,当欣赏者的眼睛直接转向蒙娜丽莎的嘴时,他的中心视觉并未看见阴影。所以微笑的效果就不明显了。利文斯通对蒙娜丽莎像进行了扫描并用电脑对其进行处理,重现图像但是过滤掉了阴影,这使图像的每一个细节都很清楚,再看画时微笑就很难看到了;但是当把阴影再次加强时,微笑就又浮现了出来。人的眼睛会产生错觉,当人观察蒙娜丽沙的脸时,人的余光会以为她在笑,可当你看最嘴时,她的笑就消失了,这是因为嘴部的阴暗程度所反映出来的视觉效果使她如此神秘,另外,有专家做过分析,蒙娜丽沙的微笑是一种脸部神经麻痹的症状,这种人的笑就像蒙娜丽沙的微笑,但也仅仅是猜测。

利文斯通说:“在凝视蒙娜丽莎的嘴时,你将永远不会看到她的笑容。”蒙娜丽莎的笑容之所以会忽隐忽现,是由于人们的眼光在围绕她的面容游动。

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神秘面纱似乎已经被揭开了,但关于神秘的话题是否还会继续下去恐怕要实践来检验了。不管结果怎么样,蒙娜丽莎的微笑将仍是“永恒的微笑”。

国外最著名的油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导语】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出生于法国蒙托邦,画家。自小父亲就培养他对艺术的兴趣,那时,他非常热衷追求原始主义。由于他用功、认真,17岁的安格尔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画家了。当时,大卫正担任拿破仑的首席画师。1834—1841年,他再度赴罗马,深刻地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尤其推崇拉斐尔·桑西。经过达维特和意大利古典传统的教育,安格尔对古典法则的理解更为深刻,当达维特流亡比利时之后,他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相抗衡。 《土耳其浴女》直径108cm 1862年作现藏于巴黎卢浮宫作者:安格尔(法)(1780年-1867年)。 《土耳其浴女》(法文:Le Bain turc),是法国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于1862年完成的一幅油画。显示了众多裸体浴女在土耳其皇宫浴室内的情景。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这是经典的东方主义画作,画中的土耳其是奴役女性的地方,她们赤裸、四肢丰满而且渴求爱。画作的形象暗示,此景是透过墙壁或门上的洞窥视所见,因此更增添其中的情色快感。这是男人加锁珍藏以自娱的偷窥女人之作[2] 。但是只这么看的话会忽视一些深刻的含义。画中有二十个人物,其实是画家自己对创作生涯的总结,因而无需模特儿即可,双手举起的女性形象正是画家的妻子本人。这一切都是清晰的,流畅的,和谐的,符合所谓的“黄金币”。二十个人物组织在一起,丝毫没有杂乱与不协调,整个画面就是对古典赞美的尽情赞叹。 《泉》布面油画,作于1856年,163*80cm 卢浮宫博物馆藏。

《泉》中少女的造型在整体上是遵循古希腊雕刻的原则,但更为细腻微妙。 左边以高举手臂的转折处为顶点,身躯的轮廓是一根略有变化的倾斜线,它宛若一缕缓缓飘落的轻纱;右边则复杂多了,不仅水罐与抬起的手臂组成圆和三角的几何结构,胸部和腹部的转折起落也形成波浪式的曲线,这正好与左边的单纯与宁静形成对比。画家严格遵守比例、对称的原则,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少女的体形姿态遵循古希腊普拉特西克列斯发现创造的S形曲线美。

刘宇一油画作品欣赏

刘宇一油画作品欣赏 刘宇一,1940年生,南京人。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擅长大题材油画,专为国家领导人及名人画像。历任广西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桂林画院画师、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广西书画院副秘书长。现旅居香港,为香港宇一画院院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洛阳大学客座教授。美国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国际艺术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刘宇一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油画家、国画家。他的作品《伟业千秋》被人民大会堂珍藏,《开国盛典》、《人民万岁》、《祖国万岁》被天安门城楼珍藏,作品《良辰》以两千三百万港币的天价被一家公司珍藏,成为当时中国画家作品的最高拍卖价,应邀为美、英、俄、日、卡塔尔、洪都拉斯、委内瑞拉等国家元首和港、澳、台名人作肖像画,珍藏于多国国家殿堂,影响深远。 刘宇一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油画大师,他数十年来勤奋耕耘,创作了《良宵》、《良辰》、《伟业千秋》、《春回神州》、《女娲之歌》、《瑶池会仙图》、《和平颂》等一系列大气磅薄、显现中华民族“辉煌美”的宏图巨构,以哲思、诗意和浓郁的中国风情形成中西合璧、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其巨作深受国际艺术市场瞩目,二十世纪末连续四

次创华人画家作品最高价位纪录。 他创作的巨幅(1000cm×200cm )油画《博爱颂》,以180 多个国家首脑及知名人士为原形,描绘在人类迎接新千年之际,180 多个国家的元首和各界人士300 余人共同庆祝和分享这个伟大而独特的历史时刻的欢乐场面。寓意人不分种族,国不分大小,全人类要共同倡导团结和谐。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 《博爱颂》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上起了重要作用” 。这幅油画作品因具有文献价值而载入人类文明史册。他为2008北京奥运创作的百米油画《奥林匹克颂》震撼了全球艺术界。画上的上千个人物,包括世界历史上的政要名流、著名运动员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既形似更神似。 刘宇一爱好画画、收集石头,尤其是雨花石;最喜爱读古典文学作品;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太太和女儿。他的格言是“甘自苦来生妙境,愈能奋发展雄才”,奋斗目标是自己的作品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在北京的龙脉上,珍藏着刘宇一的两幅大型油画——毛主席纪念堂的《良宵》和天安门城楼的《人民万岁》。1982年,中国美术界权威人士江丰在“人民日报”撰文称誉刘宇一为“热爱和尊重人民的艺术家”。刘宇一曾为200多位中国政要及各界名人画像,被作家丁玲称为“我国肖像画史上实属罕见的创举”。1991年定居香港后,多次应邀为日本等国元首

国外最著名的油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西方艺术史上无可置疑地位于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 《海上渔夫》1796年,帆布油画,91.4 x 122.2 cm,该油画作品在1972年由英国泰特美术馆(Tate Britain)购得并收藏,收藏号:T01585。 油画中渔船所在的位置是怀特岛,这是英国南部海岸线外护卫朴茨茅斯市的一个大岛(53-54号)。透纳于1795年走访过该岛,画了大量关于海岸的速写和水彩画并收录于《怀特岛速写集》,不过却没有哪幅速写能和这幅画完全对应。那流畅的笔法和细腻画面也许尤其反映出了德·卢泰尔堡的大陆风景技法对他的影响。但是画面上已经出现了剧烈漩涡结构的迹象,这在其后来的作品,如《雨、蒸汽及速度》中,将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遇难船》帆布油画,1705 x 2416 mm,该油画作品收藏于英国泰特美术馆。 沉船和其他海难一直是浪漫主义作品中经常遇到的主题,他们反映着蓄势待发的大自然力量,这也是远航者的梦魇。透纳终生一直保持着对大海力量的激情表达。 透纳对该油画的选题可能来自一次真正的海难或则是源自威廉·法尔康纳(William Falconer)1804年发表的著名同名长诗。 透纳借此描绘了经历海难时现实和恐惧的深刻感受。透纳早期惯用的沉暗色调衬托着白色浪尖和漩涡激流。 虽然《遇难船》这幅作品并未舍弃细节的描绘,但他更注重的是色彩与光线之间,那令人欣喜欢快相互关系和对于光和大气的痴迷。 《运输船遇难》1810年,帆布油画,1727 x 2412 mm,古尔班基安博物馆收藏。

蒙娜丽莎介绍中英文对照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Mona Lisa" is a renowned portrait masterpiece. It represents the highest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 Leonardo da Vinci, succeeded in shaping the rise of capitalism propertied classes during a city image of women. Stick figures sitting elegant, subtle smile, background landscape deep fog, vividly played a painter that strange smoke-like "unbounded gradient coloring"-like strokes. Painter trying to make people rich inner feelings and beautiful shape to achieve clever combination, for the portrait face in the corner of the lips and other key parts of their personal feelings, but also special emphasis on precise and subtle grasp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to charm of the environment, so that the Mongolian Mona Lisa's enigmatic smile has one kind of rhyme through the ages, that dream-like charming smile, by many art historians as "the mysterious smile." 它的拥有者法国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供公众欣赏。 Its owners the French government to save it in the Louvre in Paris for the public to enjoy. 微笑之谜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

神秘的微笑---名画《蒙娜丽莎》赏析

神秘的微笑——名画《蒙娜丽莎》赏析 课题:神秘的微笑——《蒙娜丽莎》。 教课书:高二美术欣赏教材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多的欣赏课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对作品多方位的分析能力和一定审美的主体意识。 知识目标:介绍作品《蒙娜丽莎》永恒的艺术价值,并引入相关的背景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作品欣赏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开拓他们的主动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风格特征在《蒙娜丽莎》上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神秘的、永远的微笑。 教学用具:教材、自制录像片。 课型:单一课 一、教学引入(3分钟) 有一幅绘画作品,五百年来不知迷倒过多少崇拜者,她似笑非笑的表情令许多艺术家着迷,曾经有很多的人站在这幅画前都产生过这样的疑问:她是在笑吗?她为什么微笑? 该幅尺寸不大的作品〈77×53cm〉,花费了作者四年的时间精心创作而成,历经波折,留给后人无数的谜团。现珍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为该馆的镇馆之作,价值连城。画面上是一位官员的妻子,因为刚遭受到人生的挫折而心情哀伤。画家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微笑,避免强装出来的笑容,曾请人在旁为她奏乐、讲笑话等。我们从画面中感受到的是人物的生动,在庄重安详的仪表中,一丝微笑似乎刚刚掠过,矜持中透出淡淡的悲哀。美术史论家们对这一意味深长的微笑津津乐道,称之为“神秘的微笑”。 二、名画欣赏(5分钟) 在背景音乐声中欣赏名画《蒙娜丽莎》。 相关思考提示:作品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1、笑得有时觉得舒畅温柔 2、有时又觉得严肃、安详 3、有时略含哀伤

4、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三、画家如何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12分钟) 向学生提问及相关思考提示: 1、画家使瞬间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为一种喜悦的永恒象征,这种矛盾的结合产生了令人觉得‘出奇’的效果。 2、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可是画家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令人捉摸不定。 3、尤为奇怪的是,精通透视学的画家,偏给这个坐在阳台上的少妇,创造了一幅透视不一致的背景。当我们集中看左边时。觉得远景下降而人物上升,集中看右边时,觉得远景上升而人物下降。人物五官的位置,似乎也在变动之中。 4、画中的一双手也倍受称赞,特别是右手,曾被誉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与现代精巧的摄影相比,它不但完全符合解剖结构,有体积感、重量感,而且富有生命力、表现力,展示了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地位。 5、构图上改变了以前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而是正面齐腰,使透视点略略上升,构图成金字塔形,显得端庄、稳重。 6、此外,还运用‘空气透视法’处理背景。把流水、树从、小径等推向远处,如处薄雾之中,以加强人物形象。(他的油画,创造了一种被当时人称为‘薄雾法’的绘画技巧,在他的画笔下,人物的骨骼、肌肉都十分结实,可轮廓线常常消失在若有若无之间,使人物如罩在一层薄雾中间,这正是中国古代的‘气韵生动’) 7、现代科学家用计算机解读,《蒙娜丽莎》确实是快乐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的科学家用他们开发的‘情绪识别软件’发现《蒙》的面部表情包含了快乐、厌恶、恐惧和愤怒四种情绪,其中快乐占有83%,这说明《蒙》脸上主要是快乐的。 四、作者和时代背景(4分钟) 1、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意大利,当时宣扬‘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人身依附’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作者达.芬奇,意大利人。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天才不限于艺术,在数学、机械工程、医学、地质学、建筑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国外最著名的油画家——拉斐尔·桑西篇

【导语】拉斐尔(1483 —1520)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1、《大公爵之圣母》没有任何背景,是一幅半身肖像画,圣母显得沉静和圣洁,一双低垂而略带慈祥的眼神,使画面充满着温馨与诗意。他用世俗化的描写方法处理圣母子的传统宗教题材,将圣母、圣子理想化,形象温柔拥淑,完全是一个生活中年轻的少妇,洋溢着幸福和欢乐,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大公爵的圣母》还有这样的传说:达斯卡公爵夫人因没有孩子而忧愁,后祈求这个圣母,不久果然就生了个漂亮的男孩。这幅画原属斯坎尼大公爵斐迪南三世所有,故有此画名。

2、《草地上的圣母》Madonna of the meadow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杰出代表之一,于1505年至1506年间创作。这副画受到了广泛研究的是它的结构。画中的三个人物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而圣母的头部则构成了三角形的顶端。圣母深红色的上衣和圆形的领口体现出拉斐尔作品的特点。两个孩子则是占据了画面的下部,稍稍偏左,圣母的左脚则侧向画面的右侧,弥补了前者造成的空间上的失衡。小圣约翰单膝跪地,手持十字仗,而小耶稣则是站着,右手拿着仗。画面中的人物画得令人赞叹不已,圣母俯视着两个孩子,她的表情使人难以忘怀。

3、拉斐尔这时期创作的圣母像,以《花园中的圣母》最有代表性。创作年代1507-1508年,122×80公分布面油画,存藏于巴黎卢浮宫藏。创作这幅画还有一段趣闻。一天,拉斐尔在花园中散步,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花丛中剪枝,艺术家被她那富于魅力的形象所吸引,立即敏捷地将这位姑娘的形象速写下来。

朝鲜最著名的油画家图片

朝鲜最著名的油画家图片 在朝鲜当代写实油画家中,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关注创作主体内在心灵的真切表达,很多著名的油画家都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于油画中。你想看看朝鲜著名油画家的油画作品有哪些吗?今天先和一起欣赏这些朝鲜最著名的油画家图片,希望你会有所收获的。 朝鲜最著名的油画家图片欣赏 欣赏完朝鲜最著名的油画家图片之后,请和一起看一些关于油画的介绍。 油画修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由于其特殊的使用目的和性能,油画修复所使用的材料,包括表面的涂料、粘合剂、溶剂、加固和衬托材料、填料和补色颜料等等,都与传统的油画制作材料不同,修复材料要求具备化学上的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逆转性,要求使用后不与原作材料混同,不影响原作材料的稳定性,不改变被修复油画的原貌。所使用的设备工具和操作方法,与油画制作工具和方法也不同。近20年来,油画修复的技术和材料发展迅速,其总的趋势是越来越专门化和科学化,对修复人员各方面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正确

的和非专业的修复,往往对油画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并对日后的修复工作带来麻烦。因此,修复油画的工作,应该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修复工作者来承担。 油画修复的历史油画修复在欧洲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很长一段摸索和缓慢发展的阶段。早期人们对修复方法和修复材料的认识有限,有些油画修复的技术和措施,在今天看起来非常原始和不可思议。 比如一直到20世纪初,很多博物馆仍然使用水和肥皂来擦洗油画,将油画浸入亚麻油中,或用黄油、猪油、工业用机油、啤酒、凡士林等作为调料涂抹画面,以图恢复失去的色彩。但如果没有前辈修复工作者几百年来不断的努力,很多早期的油画名作很难流传至今。文艺复兴时期油画大师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已被修复了70多次。显然,每一位修复该画的人,都不满意他的前任所做的工作。 回顾本人自1985年起在美国从事油画和纸本艺术品修复工作以来,至今已修复油画1200 多幅,其中60%以上的油画,都有先前修复的痕迹。二次大战期间,大量油画作品流入美国,同时一大批有经验的修复工作者也移居美国,使美国的艺术品修复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科学仪器的应用,人们通过化学分析和借助新的观察手段如显微、X光、紫外线、红外线及其摄影,对油画的物质和化学结构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 专门的设备和工具,如50年代产生的热真空工作台(hot vacuum table),使传统的衬托和整形(lining and recondi-tioning)

世界上最贵的10幅抽象派名画欣赏

世界最贵的10幅抽象派名画欣赏 艺术市场上从不缺神作,而天价抽象神作更是令人惊叹。当艺术品卖出上亿美元的天价时,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样的画如此价值连城?在如今的拍场上,抽象奇迹并非罕见,各种拍卖数据显示,抽象作品大卖已成一种趋势,在世界拍卖最贵的绘画中,“抽象艺术”的价格最高,排名第一。 如今,抽象艺术领跑了全球最贵的名画,成为世界有钱人的收藏目标。艺术品,变为继房地产和股票之后的第三大投资领域。 这个世界有幸被赐予许多大师的杰作,我们来看看这些世界最昂贵的抽象派名画。 1.威廉·德·库宁: 《交换》3亿美元

荷兰籍美国画家威廉·德·库宁,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之一,新行动画派的大师之一。在他创作生涯中,人体成为其绘画创作的主体,加以风景及书写的符号来发展他的抽象世界。他将欧洲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风格融于自己大而有力的绘画行为之中,把激进艺术的理念融化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试图唤醒人们心中一种与所有生命事物的内在关联感。 2.杰克森·波洛克:《第17A号》2亿美元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森·波洛克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创造了在帆布上随意地泼溅颜料、洒出流线的技法,画板上滴满稠密的棕黄色、白色、栗色和黑色颜料,形成了鸟巢状的外观,看起来有些杂乱无章。他的滴洒法绘画在随意之间隐藏着戏剧性的偶然效果,激情四射而且充满了色彩的自由、张力和狂野,作品具有难以忘怀的自然品质,融合了抽象主义、表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特点。

3.马克·罗斯科:《紫色,绿色和红色》1.86亿美元 美国当代著名画家马克·罗斯科是现代艺术史中杰出的抽象派画家。他的作品画面上,矩形的边缘没有被明确地界定,颜色也相互渗透融合,这使得块面仿佛是从背景上隐约浮现出来,并且不断地徘徊、浮动着。它们在画面上产生某种韵律,温和、舒缓而深沉,触动着人们的心灵。对于罗斯科,绘画是表达精神要素、信仰和生存意义的工具。他说:“绘画,一定要象奇迹一样。我选用扁平的形,因为它们能摧毁幻象,揭露真实。”罗斯科家里的聚会总是在讨论哲学,绘画材质和新的绘画语言。

103位世界名人油画

国外网上热传103位世界名人油画 默认分类2010-02-18 12:13:27 阅读2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引用 国外网上热传油画:103位世界名人毛主席端坐 正中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17日报道,最近一幅名为《与但丁讨论神曲》的油画在网上热传,这幅油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103位世界著名人物的形象,包括孙中山、毛主席在内的多名中国人都出现在 这幅画中。 毛主席坐在正中间李白正仰天长叹

这幅油画长6米、高2.6米,绘有103位世界名人,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英国的巨石阵等地标作为背景出现在油画中。 在103位名人中,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坐在全画正中间的圆桌边抽烟,他的身后站着的是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马克思和列宁正进行深入地交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拿破仑并驾齐驱: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手持望远镜,“恐怖大享”悄然本.拉登站在他身后。东条英机跪在秦始皇面前,仿佛是在忏悔。此外,中国古代唐代大诗人李白靠在椅子上作仰天长叹状,他的面前摆着一只酒樽和一部现代的打字 机。

前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画家达·芬奇正在聚精会神地谈话;俄罗斯前总统、现任总理普京挨着拳王迈克·泰森席地而坐;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背着手提袋,神情高 傲地注视着一切。 除了名人之外,克隆羊“多利”也风光地出现在这幅画中。此外,司母戊大方鼎、留声机、原子弹等人类智慧的结晶,也都在画中一一展现。 各国网友猜测创作者是中国人

这幅画的作者到底是谁,目前网友正争相热议。分析人士指出,这幅画的创作者可能是从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名著《雅典学派》中获得了灵感。不过拉斐尔的名画中,人物都是古代哲学家。而这幅画中的人物虽说全是世界名人,但却没有现代和古代之分。 不过眼光锐利的网友还是发现了一些线索。画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是侧面描绘,只有毛主席等少数人画出了全貌。因此,人们猜测这幅画的作者可能来自中国。另外,这幅画的右上角有三位中国人,他们身穿现代衣服,但世界上不少网民没有认出他们是谁。直到最近,这个秘密才被解开,这三人分别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戴都都、当代著名油画家李铁子以及张安君。站在他们旁边的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英国艺术家阿拉斯泰尔·舒克认为,这幅油画反映出了当代中国艺术家适应西方艺术风格和主题的趋势。但但丁带领我们看的是深层的“阴间地狱”,这幅画却引领着现代的人们欣赏“名人天堂”。 103位名人中的中国人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新中国第一位总理周恩来、中国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20幅经典名画赏析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20幅经典名画赏析 《蒙娜·丽莎》——达·芬奇 这幅肖像花了达.芬奇四年的时间,当他完成这幅肖像之后,不愿把它交给佐贡多(富商,蒙娜.丽莎的丈夫)或其他任何人。当他受到法国国王的邀请时,便带着这幅肖像离开意大利去了法国。达.芬奇是在法国去世的,这就是为什么《蒙娜.丽莎》这幅画在法国的缘故。

多少世纪来,人们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她的微笑的确神秘:它似乎在变化。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象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象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陷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关于这幅画有一个故事。达.芬奇在为蒙娜.丽莎绘画时,请了位乐师在她旁边弹奏,以便她能象个模特儿那样耐心平静地坐着。她眼中的神情告诉我们她正在倾听。而现在,如果我们看她那双美丽的手,并把它们与她的脸联在一起考虑,我们会觉得那神情更诚挚。她的右手轻轻地放在左手上,中指根本没有任何依托,我们感到它正和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打着拍子。 当我们看着这幅如此逼真的肖像画背后的景色,我们会为那不真实的背景吃惊。山峰、道路、小桥、流水都在一种梦幻般、飘拂不定的气氛里出现,仿佛以此证明蒙娜.丽莎的思绪沉浸在一个梦的世界里。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从不同角度欣赏蒙娜丽莎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之蒙娜丽莎她是谁?》教学设计 长沙县六中罗磊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重点介绍鉴赏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式,并引导学生运用四种鉴赏方式鉴赏美术作品。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年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中外绘画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美术美术作品,但是对于深入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通过让学生讨论四种鉴赏方式学会基本的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四种鉴赏方式相关知识。(知识) 2、引导学生用所学的鉴赏方法深入鉴赏美术作品。(能力) 2、欣赏中国画的空灵之美和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情感) 重点难点: 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实际灵活运用这四种鉴赏方式。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深入观察作品细节,并由细节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设计思路: 导入新课: 静场后,播放第一张PPT,给学生讲述教师第一次看到蒙德里安作品时的不理解,并讲述教授对蒙德里安作品的看法(第2第3张PPT), 由此提出今天的课题:美术作品的鉴赏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 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 ————由教师对现代作品的不理解,引起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打开《美术鉴赏》第8页,分4组分别讨论:感悟式鉴赏;形 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提醒学生:时间为6-10分钟,讨论后,要请每组的代表给其他三组解释,并要结合实例分析怎么运用这种方法去鉴赏。(要求学生用纸记下自己的理解。) 1、感悟式鉴赏,请第一组学生用这种方法鉴赏《蛙声十里出山泉》, 引导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领会到了什么? 2、形式鉴赏,请第二组学生完成书上第九页的“思考与交流”。 3、社会学式鉴赏,请第三组学生鉴赏齐白石的墨螃蟹(发给学生墨 螃蟹的图片)。引导学生:“齐白石先生为什么要创作这么一幅作 品?他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提醒学生齐白石先生的为人, 作品的创作年代,螃蟹的数量等信息。 4、比较式鉴赏,请第三组学生比较鉴赏文同的《竹子》和郑板桥的 《丛竹》,引导学生:2幅画的色彩,那幅富丽,哪幅清淡?哪幅 用笔更严禁,哪幅更洒脱?哪幅表现竹子的勃勃生气,哪幅表现竹 子的铮铮骨气?这跟作者生活的时代和生活的经历有关系吗?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理解四种鉴赏方式,并初 步学会使用四种鉴赏方式鉴赏美术作品。 ●PPT展示《蒙娜丽莎》,发给学生鉴赏蒙娜丽莎的表格,让学生边鉴赏, 边填完用于引导学生鉴赏的表格的内容。完成课堂活动。 让四组学生分组比赛,鉴赏《蒙娜丽莎》,把鉴赏到的内容全部填入表格。最后让学生展示每组的鉴赏成果,评出优秀小组。 ————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4种鉴赏方式,完成对名作《蒙娜丽莎》的鉴赏,扩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的水平。 ●展示最后一张PPT,总结这堂课的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 课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作品不会鉴赏,无话可说。----对策,老师细心引导。 2、40分钟的上课时间不够。----对策,把学生讨论《蒙娜丽莎》作品 环节取消,改为教师引导学生鉴赏。 板书: 感悟式鉴赏 四种鉴赏方式形式鉴赏 社会学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

世界经典油画赏析

世界经典油画赏析 1、无名女郎1883年 克拉姆斯柯依 俄国75.5cm×99cm 布 油彩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2、入睡的维纳斯约1510-1511年乔尔乔内 意大利108.5cm×175cm 布油彩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 这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这种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

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3、蒙娜丽莎1503年-1506年莱奥娜多·达·芬奇意大利77cm×53cm 板油彩巴黎卢浮宫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4、亚威农少女毕加索西班牙1907年油画244×233.5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这是现代艺术创始人毕加索早期立体主义的代表作品,是一幅颠覆了以往的艺术方法的立体主义经典画作。可以说,《亚威农少女》是毕加索一生的转折点,没有它,也就不会诞生现在的立体主义。所以,人们往往称呼它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里程碑。这幅画的题目是诗人萨尔蒙所起的。当时,青年时代的毕加索生活比较贫困,住在“洗衣坊”大楼。而“亚威农大街”当时是巴塞罗那的一条“烟花巷”。这幅画中的女人原型就是这条街上的妓女们,所以也有人把这幅画称为《青楼少女》。这幅画,作者抛弃了对人体

蒙娜丽莎 介绍 中英文对照电子教案

蒙娜丽莎介绍中英 文对照

精品文档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Mona Lisa" is a renowned portrait masterpiece. It represents the highest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 Leonardo da Vinci, succeeded in shaping the rise of capitalism propertied classes during a city image of women. Stick figures sitting elegant, subtle smile, background landscape deep fog, vividly played a painter that strange smoke-like "unbounded gradient coloring"-like strokes. Painter trying to make people rich inner feelings and beautiful shape to achieve clever combination, for the portrait face in the corner of the lips and other key parts of their personal feelings, but also special emphasis on precise and subtle grasp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to charm of the environment, so that the Mongolian Mona Lisa's enigmatic smile has one kind of rhyme through the ages, that dream-like charming smile, by many art historians as "the mysterious smile." 它的拥有者法国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供公众欣赏。 Its owners the French government to save it in the Louvre in Paris for the public to enjoy. 微笑之谜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Smile Mystery 500 years, people have been on the "Mona Lisa" mysterious smile today. Different audiences or at different times to see, seems to have a different feel.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国外最著名的油画家——贝尔特·莫里索

【导语】贝尔特·莫里索是法国印象派团体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和最出色的女画家。莫里索1841 年生于法国布兰热一个颇有声望的官吏家庭,1895 年卒于法国巴黎。 《芭蕾舞女演员》1879年,71×54cm 奥赛博物馆收藏。 《芭蕾舞女演员》是一位妙龄女郎的半身像。和谐的笔触精妙的表现了女郎的头发,颈部的饰物,衣着的质感,人物的神情。周围的光色氛围有着优美和谐的韵律,玫瑰红与银灰的色彩处理的相得益彰,洋溢出清新和欢快的情绪。当印象派画家在1874年第一次举办画展时,贝尔特·莫里索是其中唯一的女性。也是唯一一位没有被评论界所嘲笑的画家。当时的评论认为,在这幅人物肖像中,她还受到了启蒙时代妇女肖像画家Fragonard(弗拉戈纳尔)的影响。

《阅读》 1869年-1870年,现实主义肖像画,布面油画,101cm×81.8cm,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收藏。 莫里索喜画肖像题材,特别是妇女与儿童的肖像。这副画事实上画的是母女两人的肖像,母亲的黑衣与女儿的白衣形成鲜明对比。光线从左侧射来,使女儿的白衣出现丰富的变化,母女的脸部都在光影中显出安适的神情。作品清新、流畅、纯洁、细腻,每一笔触、每一色块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 《摇篮》1872年,油彩画布,56 x 46 cm,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这幅《摇篮》是女画家第一次参加印象派展览的作品之一,画中描绘一位年轻的母亲注视着自己入睡的孩子情景,母亲和在纱帐内熟睡的婴儿构成了极为深情与和谐优雅的画面,毫无矫揉造作之态,这是出于一位温情女性之心理情感,这使画面十分纯洁,难怪雷诺阿称誉她为“纯洁的天才”,把她看着是优秀的室内情景画家。这幅画以笔触流畅、色调清新留在人们记忆中。大芬村油画网整理编辑。 《年轻女佣》1885~1886年,印象主义肖像画,画布油彩,纵61.3厘米,横50厘米;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收藏。

中国著名油画作品欣赏_最著名的油画作品介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中国著名油画作品欣赏_最著名的油画 作品介绍 随着油画的不断发展,各种油画的派别都有了不同的改进和技术上的突破,从东方的意象式的绘画方式到西方具象式的写实绘画都有了不同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绘画语言表达的相同方式上。小编整理了最著名的油画作品,欢迎阅读!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展示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1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2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3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4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5 油画在中国的历程

国油画家的出现源于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潘庭章、等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满语即奴仆〕受命于皇上,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但并未留下一些痕迹。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大冲撞,民间的画坊、画馆兴起,画技亦得到了改善。但此时由于画工的地位低微,文化素养也有限。 清末维新变法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有油画家: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叔同〔弘一法师〕、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潘玉良、庞薰琹、常书鸿、吴大羽、唐一禾、陈抱一、关良、王悦之、卫天霖、许幸之、倪贻德、丁衍庸等。 这些油画家归国后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 及理念,如1911年西洋归国的周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图画学术院,并第一次起用人体模特写生;1919年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倡导开办了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学校,1927年,中央大学开设艺术科〔徐悲鸿任主任〕;1928年杭州创办了第一所大学制

你一生要知道的74幅世界名画(点击看大图)

你一生要知道的74幅世界名画(点击看大图) 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 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 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路易斯.利奥波德.布瓦伊--桌球,这可是人家1807年画的,看看两百年前欧洲人的生活吧达维特--拿破仑穿越阿尔卑斯山 此幅作品是达维特第一次刻画现世的英雄,此前,作者只塑造和歌颂古代和已故的英雄,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拿破仑的崇拜之情。本画的妙处在于,远景的简约和近景的细腻,色彩的冷暖对比极为强烈,人物和战马的细节刻画非常到位。对于这个理想化的形象,拿破仑本人也十分满意.普基廖夫--不相称的婚姻

该画描绘了一青春少女与一老者结合的爱情悲剧。老者被画家描绘得苍老憔悴,而少女则面色红润,充满青春活力。画家以同情少女的笔调,鞭挞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安格尔--大宫女 这幅画在巴黎展出时,曾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抨击。评论家德·凯拉特里说得较为尖锐,他曾对安格尔的学生说:“他的这位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然而安格尔的学生阿莫里·杜瓦尔则辩解说:“凯拉特里可能是对的,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也许正因为这段秀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慑服住观众。假如她的身体比例绝对地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样诱人了!”约翰.埃.密莱--盲女 两个相依为命的孩子,一个是盲女,另一个更小的女孩紧紧依偎在盲女怀里,一边抬头去观看天上的彩虹,一边在给盲女讲解大自然的美丽。云际彩带当空,原野一片金黄,空气是润湿的,在远景的小道上有几头走动着的牛羊,近处有飞鸟起落。盲女只能倾听小伙伴的讲解,她连停歇在她披肩上的蝴蝶也无从感受,但她似乎已嗅到了新鲜的空气,听到了原野里生灵的声音。拉斐尔--雅典学院,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作者希望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柯罗--珍珠女郎,有人知道这幅画的玄妙之处吗?该画在世界十大名画中名列第七,可

名画《蒙娜丽莎》介绍PPT

金宇曈29号(演说加制作PPT)金净初38号(查找图片和资料)陈逸帆37号(整理资料和图片)朱泽豪50号(整理资料和图片)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他的天赋或许比同时期的其他人物都高,这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在1503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创作《蒙娜丽莎》,耗时4年到1507年完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这幅画在达芬奇死后曾被人剪裁过,画的两边被切割掉一部分。在《蒙娜丽莎》的早期版本中,画的两侧有两个的柱子,而这只在原稿中出现过。但法籍科学工程人员Pascal Cotte 使用世上第一部多光谱相机,获得卢浮宫罕见地允许他拍摄《蒙娜丽莎》。他运用紫外线及红外线拍摄取得的高画质影像,证明《蒙娜丽莎》早年是画在白杨木画板上,且经过画作分层范围及前置作业(石膏底)显示这幅画并未被切割过。

?蒙娜丽莎是第一幅将人画在一个想象的背 景前的肖像画。有意 思的是后面的风景并 不对称。人左面的风 景比右面的明显低。 有的评论家认为这说 明左面的部分是后加 上去的。科特对《蒙 娜丽莎》研究的最重 要发现是,他找到了 《蒙娜丽莎》在创作 之初画面原本的色彩。 蒙娜丽莎本人的肤色 应该是暖粉色,她身 后的天空应该是生动 的蓝色,而不是如今 人们所看到的灰绿色。 科特认为,画面如今 展现出的深绿色背景 是500年岁月中,油墨 颜色沉淀的结果。。

中国最为经典十幅油画作品欣赏(收藏佳品)

中国最为经典十幅油画作品欣赏(收藏佳品) 中国油画最早起源于17世纪初距今400多年前。中国油画的历史,一般认定是从“五四”前后李叔同、李铁夫、林 风眠等大批艺术青年的留学风潮算起。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引进起步阶段(20世纪初—1936),代表性画家有林风眠,刘海粟等人。二是艰难坚守阶段(1937—1949),代表性画家有徐悲鸿等人。三是曲折探索阶段(1949—1976),代表性画家有董希文等人。四是自觉构建期阶段(1977—2015),代表性画家有罗中立等人。一百多年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中,油画的思想、观念、风格、技法等明显地表达出不同历史背景、时代精神下民族化的过程,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经典油画作品。 1、自画像李叔同1911年布面油彩60.6x45.5cm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藏 这幅画是李叔同1911年(辛亥清宣统三年)32岁春,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时创作的自画像。该画画风细腻缜密,表情描写细致入微,类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宫廷肖像画,有较高的写实能力。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等,

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是1906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9月29日27岁时,以“李岸”之名注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1911年3月毕业。毕业后偕日妻回国,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音乐、图画教师。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 2、音乐家李铁夫1918年布面油画68×56cm 李铁夫(1869-1952),生于广东江门市鹤山。艺术大师,革命家。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先驱。1885年,16岁随叔父到国外谋生与求学。1887至1891年,分别在英属加拿大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896年,加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1907年在英国与孙中山等创立兴中会。1908至1911年,入威廉·切斯画室。1913年入美国纽约美术大学,1914年获铜像雕刻学冠军。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赴欧美学习并取得较高成就者。1930年由美归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