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人之初

8、人之初

8、人之初
8、人之初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

“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四、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学设 计及反思 设计说明 本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教师) 3.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题目,学生齐读课题目。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读课、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初读课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部编本一下语文《人之初》

师生学习案 课题《人之初》主备人 学习小主人 德育与安全教育: 1、不要私自在海边、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大口井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 3、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横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遵守小学生守则,不打架、不说脏话,做文明小学生。 学习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 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重难点预测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教具及信 息技术支 持 课件 学习流预习导航(知识链接,自主尝试学习)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小朋友们,我们上学用的课本有语文书、数学书等,那你知道古代的小朋友上学 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三字经》)对,《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 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教会了 大家怎样做一个好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两组,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⑧人之初。(“之、初”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之、初”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人之初”的意思就是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那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怎样 的呢?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 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 程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课文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 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2. 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相机正音。 3. 出示任务:再朗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不回读。 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4. 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 5.小结:朗读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意思的理 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个体朗读,同桌互读交流。 2.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 3.自由练习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三字经》的朗读要讲究节奏,朗朗上口,所以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 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同学们真会朗读!那么,这课会认读的字宝宝单独拿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 读吗? 出示任务:在课文中圈画出会认读的字,然后借助汉语拼音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含音难 字读音指导)。 (3)全班齐拼读。 3.会认的字口头组词。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 说一说。 4.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 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 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④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 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四、背诵课文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8《人之初

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之、相、近、习、远、玉、义”7个汉字。 3、大致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致了解选编文本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初步了解《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读本。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三字经》书本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这本书:古时候儿童学习的启蒙读物,每句话都是三个字,所以叫做《三字经》,内容十分丰富。 2、师激趣:古时候儿童学习的课本,今天我们学起来也会十分有趣。《三字经》开篇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

3、师板书课题,指导生字“之”的写法:“之”有三笔,第一笔点画居中,第二笔横撇略扁,最后一笔平捺,注意运笔的变化。 4、指名生朗读课题,认识生字“初”:左右结构,衣字旁加个“刀”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交流听后的感受(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很好听等)。 2、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学习第一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一句,出示字词卡片:性、善、相近、习、远,指名生认读,相机正音:“性”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善”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出示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近—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词意。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一句话,全班齐读第一句话。 (2)学习第二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二句,出示生字卡片:教、迁、贵、专,指名多生认读。 学习“教”这个多音字,生说说这个字有哪两个读音,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读第四声。 师小结:在“教师、教室、教育”这些词中读第四声;在表示“教别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读第一声。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二句话,全班齐读。 (3)学习第三句话。

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

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 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5、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二)深读课文,内容解析。, 1、人之初。

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

8人之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 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5、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二)深读课文,内容解析。, 1、人之初。

识字8 人之初 优秀教案

8《人之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加减等办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远、近”等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运用熟字加减等办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远、近”等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传统文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千古一奇书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字经》,看看自己平时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经》中的一样? 2.相关链接:《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

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练一练,巩固学生字音的识记情况; 3.认识多音字,掌握不同读音所对应的不同含义; 4.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 5.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 6.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7.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之:主笔是平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紧接着横撇写。 近:先写里面的“斤”,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舒展。 远:先写里面的“元”,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舒展。 义: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在撇、捺交叉点偏左的位置。 8.练一练,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能够正确书写。 四、指导朗读 1.自由读一读课文; 2.朗读指导:三字经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我们在读正确、流

人之初一年级下册课文

rén zhīchū 人之初 rén zhīchūxìng běn shàn 人之初,性本善,xìng xiàng jìn xíxiāng yuǎn 性相近,习相远。gǒu bújiāo xìng nǎi qiān 苟不教,性乃迁,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 教之道,贵以专。 zǐbùxuéfēi suǒyí 子不学,非所宜,yòu bùxuélǎo héwéi 幼不学,老何为?yùbùzhuóbùchéng qì玉不琢,不成器,rén bùxuébùzhīyì 人不学,不知义。

一、注音及组词 之:zhī(之前、之后、好自为之)相:xiāng(相对、相反、相同)近:jìn(远近、相近、接近)习:xí(学习、自习、习作)远:yuǎn(远方、远古、远大)玉:yù(玉石、玉米、宝玉)义:yì(同义、近义、正义)初:chū(初中、初级、月初)性:xìng(性别、性格、性子)善:shàn(善良、善恶、善于)教:jiào(教育、教师、教室)迁:qiān(变迁、迁移、迁入)贵:guì(贵重、珍贵、很贵)专:zhuān(大专、专心、中专)幼:yòu(幼师、幼小、幼儿园)

器:qì(电器、机器、机器人) 二、多音字 教:jiào(教室)jiāo(教书) 相:xiānɡ(相信)xiànɡ(相片) 三、近义词 初——始善——好 四、反义词 近——远贵——贱老——少 五、理解词语 苟:如果,假如。 乃:就。 迁:搬迁,变迁,变化,改变。 宜:意思相近的:合适,适宜。意思相反的:不宜。琢:雕刻。 器:器具,有用的玉器。 义:道理。

六、课文翻译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环境不一样,性情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不打磨它,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人之初》一文通过琅琅上口的三字经,让我们懂得了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从小用功学习、刻苦磨炼,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 8人之初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教师) 3.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3)“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善”和“恶”。 3、走进文本,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让好学的精神在心中萌芽。 教学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善”和“恶”。 教学难点: 走进文本,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让好学的精神在心中萌芽。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有趣的诗歌,让我们竖起小耳朵一起认真地听听吧!

教师播放《三字经》视频,组织学生认真听2遍。 2、师:你听清小朋友们读的是什么了吗?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读一读吧。 播放带《三字经》音频文件,在教师的指引下,跟着声音朗读。 3、师:这首儿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它的第一句,也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也就是--《人之初》。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二、自主学习,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通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教师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有错误指出来,集体订正后齐读三遍。 3、跟着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及诗句的停顿。(提示学生每三个字一停) 4、通过小组竞赛,齐读等方式,反复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先学习要求会认的13个字,借助课本上的拼音和刚才的音频识字,同桌互相读。 2、开火车读。每人一个生字,读对了,全班同学跟读三遍,读错了大家一起订正完之后齐读5遍。 3、说一说这些字,你是怎么记住的?你能给他们都找个伙伴组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三篇 导读:本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四、课文详解。(一)诵读感悟。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2、指读,随时正音, 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5、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二)深读课文,内容解析。1、人之初。(1)全班朗读。(2)小组交流第一段的意思,小组汇报。(教师引导)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2、子不学。(1)全班朗读。(2)小组交流第二段的意思,小组汇报。(教师引导)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3、观看视频《孟母三迁》。师: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生1: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很大。生2: 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生3:孟母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五、总结全文。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学设计(最新)

统编版语文一下《人之初》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 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教学设计无需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 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教师) 3.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

8 人之初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教师) 3.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

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组词:器皿、器物、武器。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曰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始可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人之初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人之初优秀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 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 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教学设计无需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 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 教师:“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太”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案_5

人之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名生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三字经》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质疑导入 1、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 2、指名生朗读课文。 3、师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熟读了《三字经》中的一些句子,那么,这些句子里究竟藏着什么意思,使它们成为古代小朋友必须学习的内容,同时又值得我们现在学习呢?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三字经》。 二、精读句子,理解意思 1、学习第1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一句话,说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生交流自己的问题,师给予解答,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词组、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初:刚出生;性:本性;善:善良;相 近:差不多;习:性情和行为;相远:差

别很大。 (3)鼓励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大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师适当小结: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纯洁的,只是因为后天的学习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性情和行为就有了好坏之分。 (4)全班齐读第一句话。 (5)指名生朗读第二句话,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说说这句话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6)师适当讲解:“苟”是如果的意思,“迁”指的是改变;“贵以专”的意思是指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 (8)生齐读第二句话。 (9)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实际谈谈对这段话的体会,师相机点拨:小朋友们刚出生的受都差不多,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有的人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他们长大以后就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段话告诉我们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0)生有节奏地齐读第1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并尝试与同位相互交流。 (2)指名生交流自己弄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还有哪些词语和句子不太明白。 (3)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非所宜:这是不应该的。老何为:长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琢:精心打磨;器:物品、器物;义:知识和道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 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5、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二)深读课文,内容解析。, 1、人之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