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宝石的物理性质:其它重要的物理性质.

宝石的物理性质:其它重要的物理性质.

宝石的物理性质:其它重要的物理性质.
宝石的物理性质:其它重要的物理性质.

宝石的物理性质:其它重要的物理性质

其它重要的物理性质

导热性

导热性是宝石对于热的传导能力。凡导热性强的物质都能迅速地传送热量,例如人们熟知的金、铜、铝等,当人们用手触摸时,就会有凉的感觉,因为这些金属能迅速地将手上的热量传开,而木材和布料等,用手触摸时则有温热的感觉,因为这些材料的导热性较低。

导热性的强弱,可以用导热系数来表示,导热系数越大,物质的导热性就越强。常见宝石的热导率见表1-5-6。

表1-5-6 常见宝石的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宝石导热系数

宝石

1.6-4.8蓝宝石0.0834

钻石

0.0446锆石0.0109

黄玉

0.0264人造尖晶石<0.01

水晶

0.01钆镓石榴石0.01

立方氧化锆

0.01钛酸锶0.01

钆铝石榴石

0.01玻璃0.003

人造金红石

据<<系统矿物学>>等综合。

热导性是宝石的重要物理性质,从表中可以看出,晶体的热导性较非晶质好,因此,在鉴定宝石时,许多人利用手感对宝石进行初步鉴定就是利用热导性。但较为突出的是:由于钻石比其它相似宝石具有高得多的热导系数,根据这一性质,人们设计了一种专门鉴定钻石的热导仪。这种仪器鉴定钻石较为有效,现仍广泛用于钻石的鉴定中。

导电性、压电性、介电性和热电性

导电性是宝石矿物对电流的传导能力,一般来说,金属矿物是电的良导性,非金属矿物是电的不良导体,而有的矿物是电的半导体。矿物的导电性主要用于工业中,例如石墨和金属是电的良导体,可作为电极材料;云母和石棉是电的不良导体,可作为绝缘材料;而半导体则广泛地被用于无线电工业中。在宝石学中,也可用导电性来帮助鉴定宝石。?如天然蓝色钻石由于其中含微量的B而成半导体,而用辐射处理或染色而形成的蓝色钻石,则没有这种性质,据此可将它们区分开来。

压电性是指某些矿物晶体,在机械作用的压力或张力影响下,因变形效应而呈现的荷电性质。在压缩时产生正电荷的部位,在拉伸时,产生负电荷。在机械地一压一张的相互作用下,就可以产生一交变电场。这种效应就称为“压电效应”。反过来具有这种压电性的矿物晶体,把它放在一个交变电场中,它就会产生一伸一缩的机械振动。矿物的压电性只发生在无对称中心,具有极性轴的各类晶体矿物中(如石英)。矿物的压电性在现化科学技术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如无线电工业中用作各种换能器、超生波发生器等。但在宝石中的应用还有待开发。

介电性是指宝石矿物在电场中被极化的性质。

热电性是指宝石矿物在外界温度变化时,在晶体的某些方向上产生荷电的性质。如电气石热到一定温度时,其Z轴的一端带正电,另一端带负电,若将已加热的晶体冷却,则两端的电荷变号。

介电性和热电性在宝石中还未得到有效应用,但在找矿和矿床成因的分析中早已引起地质学家的重视。

宝石矿物的放射性和磁学性质

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宝石矿物,由于所含的放射性元素能自发地从原子核内放出粒子或射线,同时释放出能量,这种现象叫放射性,这一过种叫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在宝石矿物中是存在的,一方面某些宝石矿物(如锆石)天然就含有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可以使宝石致色。但放射性太高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由此影响宝石价值。?另一方面放射性可对宝石进行处理,但对处理的产物,也应注意对放射性作出评价,以防止放射性太高对消费者带来不良影响。

宝石矿物的磁性主要是由于矿物成分中含有铁、钴、镍、钛和钒等元素所致。磁性的强弱取决于具体宝石矿物所含金属元素有多少。大多数宝石矿物应具有磁性,一些比较强的(?如磁铁矿和赤铁矿)完全可以用磁性对此进行鉴定。一些较弱的,目前尚无鉴定意义,但加强对磁性的研究,有望开发出新的宝石鉴定方法。

表面性质

宝石矿物的表面性质与宝石矿物的表面晶体结构有关。在矿物晶体内部,组成矿物的阴阳离子是按一定规律重复排列的,并且电荷平衡。但在矿物晶体结构表面上的离子对晶体外部来说出现排列不连续或处于电价不平衡的状态。这种不平衡的趋势存在着两种明显的相反效应:一种是分布在结构表面的阳离子尤其是高电荷离子趋向于为阴离子所屏蔽而不直接暴露在表面;另一种是由于表面离子为了排列和电荷的平衡及上述效应,使表面离子的位置同原规则排列的晶格位置发生偏离,造成表面结构的变形,这种变形深达几个离子半径。宝石矿物表面结构随具体宝石种而不同,由表面结构所决定的表面性质也必然存在着差异。宝石矿物的表面性质突出表现为对外界物质的吸附作用上,尤其是对广泛存在的水分子的吸附。一般晶体近表面的阳离子电荷越高,对屏蔽的要求越强,晶体表面的极性越大。键的离子键性越强,晶体表面的极性也越大。对于宝石矿物表面的吸湿性来说,由于水分子是极性分子,矿物的极性表面比非极性表面更易于吸附水。油是非极性的,极性低的表面吸油比吸水更强些。据此性质,不但可以帮助对宝石进行鉴定,而且也可用于宝石的分离之中。例如,钻石的吸油性比较强,因此用钢笔画钻石台面时,墨水不呈一条线,而集中成点滴分布。在钻石选矿中,磨碎的金刚石在一个用油脂涂底的冲洗床中用水冲洗,硅酸盐矿物水湿性强易被冲走,?而水湿性较弱的金刚石则吸附于油脂底面上而被分离。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_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一、有机化合物的共性:熔沸点低、水溶性难溶、可燃性易燃烧 二、 甲烷(CH 4) 1. 存在 : 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坑道气(或瓦斯)的主要成分。 2. 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状态 气体、气味 无味、密度 比空气小、溶解性 难溶。 3. 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甲烷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都不反应。 (1) 燃烧反应 实验现象:火焰明亮且成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 (2) 取代反应 ①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 ②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实验现象:a.气体颜色变浅b.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出现c.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 有关化学方程式: , , ③甲烷氯代物的性质 CHCl 3可做麻醉剂、有机溶剂 CCl 4 可做有机溶剂 第二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 烃: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叫碳氢化合物。甲烷是组成最简单的烃。 2、 甲烷的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特点: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 3、 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 (1) 每个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2) 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 )双键( )或三键( )。 (3) 碳原子之间可彼此以共价键构成碳链或碳环。 4、 几种常见的烷烃 二、同分异构现象 1. 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的现象。 2.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3. 规律: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数越多,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就越多。 4. 同分异构现象与有机化合物种类的关系: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结构多样性的表现之一,是导致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原因之一。 第2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第一课时 石油的炼制 乙烯 一、 石油 1. 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由分子中含有不同数目碳原子的烃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平均来说,碳元素和氢元素在石油中的质量分数之和可达97%~98%。 2. 石油的炼制 CH 3Cl CH 2Cl 2 CHCl 3 CCl 4 颜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状态 气体 油状液体 油状液体 油状液体 水溶性 难溶 难溶 难溶 难溶 名称 乙烷 丙烷 正丁烷 异丁烷 分子式 结构简式 组成通式

有机物性质总结

有机物性质总结 一、脂肪烃 1、烷烃 (1)物理性质: ①状态:在室温下,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烷烃为气体;常温下,含有5~8个碳原子的烷烃为液体;含有8~16个碳原子的烷烃可以为固体,也可以为液体;含有17个碳原子以上的正烷烃为固体。 ②密度:烷烃的密度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这也是分子间相互 作用力的结果,密度增加到一定数值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密度变化很小。且均小于水的密度。 ③熔点、沸点:同类烃中,碳原子个数越多,熔点和沸点越高;碳原子个数相同时,支链越多,熔点和沸点就越低。 ④溶解性:可溶于非极性溶剂如四氯化碳、烃类化合物中,不溶于极性溶剂,如水中。 (2)化学性质:(以甲烷为例) ①氧化反应:CH4+2O2→CO2+2H2O(燃烧) ②取代反应:CH4+Cl2→(光照)CH3Cl(气体)+HCl CH3Cl+Cl2→(光照)CH2Cl2(油状物)+HCl CH2Cl2+Cl2→(光照)CHCl3(油状物)+HCl CHCl3+Cl2→(光照)CCl4(油状物)+HCl 2、烯烃 (1)物理性质:C2~C4烯烃为气体;C5~C18为易挥发液体;C19以上固 体。 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沸点和密度升高。相同碳原子个数的烷烃和烯烃,烯烃沸点比烷烃高 (2)化学性质:(以乙烯为例)

①氧化反应:1、CH2═CH2+3O2→2CO2+2H2O(燃烧)2、使酸性高猛酸钾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常温下使溴水褪色) CH2═CH2+HCl—催化剂、加热→CH3—CH2Cl(制氯乙烷) CH2═CH2+H2O—催化剂、170℃→CH3CH2OH(制酒精) ③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 (制聚乙烯) 3、炔烃 (1)物理性质:炔烃的熔沸点低、密度小、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一般也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发生递变。 (2)化学性质:(以乙炔为例) ①氧化反应:1、2C?H?+5O?→4CO?+2H?O(条件:点燃)2、能使紫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CH≡CH+H?→ CH?=CH? CH≡CH+HCl →CH?=CHCl氯乙烯用于制聚氯乙烯 ③加聚反应:n CH≡CH→-[ CH═CH]-n (3)制备:CaC?(电石)+2H-OH→Ca(OH)?+CH≡CH↑ 二、芳香烃(烃分子中含有一个或者多个苯环的化合物) 1、苯 (1)物理性质: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其密度小于水,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难溶于水,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1

项目一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1)真实密度(密度) 岩石在规定条件(105土5)℃烘干至恒重,温度 20℃)下,单位矿质实体体积(不含孔隙的矿质实体的体积)的质量。真实密度用ρ t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ρt——真实密度,g/cm3 或 kg/m3; m s——材料的质量,g 或 kg; Vs——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cm3或 m3。 ??因固 ??测定方法:氏比重瓶法 将石料磨细至全部过0.25mm的筛孔,然后将其装入比重瓶中,利用已知比重的液体置换石料的体积。(2)毛体积密度 岩石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毛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和孔隙体 积)质量。毛体积密度用ρ d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ρd——岩石的毛体积密度, g/cm3或 kg/m3; m s——材料的质量,g 或 kg; Vi、Vn——岩石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的体积,cm3或m3。(3)孔隙率 岩石的孔隙率是指岩石部孔隙的体积占其总体积的百分率。孔隙率n按下式计算: 式中:V——岩石的总体积,cm3或 m3; V0——岩石的孔隙体积,cm3或 m3; ρd——岩石的毛体积密度, g/cm3或 kg/m3 ρt——真实密度, g/cm3或 kg/m3。 2、吸水性 、岩石的吸水性是岩石在规定的条件下吸水的能力。 、岩石与水作用后,水很快湿润岩石的表面并填充了岩石的孔隙,因此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造岩矿物性质及其组织结构状态(即孔隙分布情况和孔

隙率大小)。为此,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采用吸水率和饱水率两项指标来表征岩石的吸水性。(1)吸水率 岩石吸水率是指在室常温(202℃)和大气压条件下,岩石试件最大的吸水质量占烘干(1055℃干燥至恒重)岩石试件质量的百分率。 吸水率wa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m h——材料吸水至恒重时的质量(g); m g——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2)饱和吸水率 在强制条件下(沸煮法或真空抽气法),岩石在水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吸水率wsa 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m b——材料经强制吸水至饱和时的质量(g); m g——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饱水率的测定方法(JTG E41—2005): 采用真空抽气法。因为当真空抽气后占据岩石孔隙部的空气被排出,当恢复常压时,则水即进入具有稀薄残压的

金属的物理性质

第二章镁铝 第一节金属的物理性质 目标: 1,了解金属的分类. 2,理解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金属键的概念.并能解释金属单质的一些特性. 3,比较四类晶体在结构,物性上的异同. 重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 难点: 金属键,金属晶体. 引入:金属之重要性. 新授: (一.)概述 一.元素: 占4/5 在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里,大约有五分之四是金属元素。这一章主要学习两种重要的轻金属镁和铝。 二.分类: 金属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在冶金工业上,人们常把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包括铁、铬、锰)和有色金属(铁、铬、锰以外的金属)两大类。人们也常按照密度大小来把金属分类,把密度小于4.5g/cm3的叫做轻金属(如钾、钠、钙、镁、铝等);把密度大于4.5g/cm3的叫做重金属(如铜、镍、锡、铅等)。此外,还可把金属分为常见金属(如铁、铝等)和稀有金属(如锆、铪、铌、钼等)。 板书: 黑色金属仅: 铁.钴.镍 有色金属介绍:铁的外观颜色,(与命名有关) 铁与人类历史的发展. 轻金属以密度4.5为界 重金属介绍:重金属及其盐的毒性,如: 铜绿;汽油中的铅; 但注意

BaSO4.BaCO3的差别. 常见金属 稀有金属介绍: 稀有金属元素及其应用前景; 我国占有世界上的绝大部分资源. 三.通性: 金属有许多共同性质,像有金属光泽、不透明、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等。 (二.)金属键.金属晶体. 一.概念: 怎样解释金属的这些共同性质呢?金属(除汞外)在常温下一般都是晶体。用X射线进行研究发现,在晶体中,金属原子好像硬球,一层一层地紧密堆积着。 数学方法可计算出,一定大小的原子,什么方式堆积是最紧密的堆积。 观察与计算一致. 问题: 金属原子之间为什么能.且都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呢? 假设: 因为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易失去,原子失去电子后就成为金属阳离子和很多的电子,称这些电子为自由电子,那么,在金属晶体中,其立体模型想像为: 如图: 金属离子浸在雾一样的自由电子之中 . 分析金属阳离子的受力情况,引出如下概念: 金属键---------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金属晶体--------由金属键形成的晶体. 二.解释金属的通性.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规律

有机物物理性质的主要规律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 一、密度 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里所含物质的质量,它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半径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有机物的密度与分子中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原子所占质量分数成正比。例如,烷、烯、炔及苯的同系物等物质的密度均小于水的密度,并且它们的密度均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一卤代烷、饱和一元醇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氯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降低,密度逐渐减小。 二、溶解性 有机物一般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这是因为有机物分子大多数是非极性分子或弱极性分子,含有憎水基。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水是极性分子,只有当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团时,则该有机物就可能溶于水。 亲水基一般包括:-OH、-CHO、COOH等;憎水基一般包括:-R、-NO2、-X、-COOR等。 1. 能溶于水的有机物: ① 小分子醇:CH3OH、C2H5OH、CH2OHCH2OH、甘油等; ②小分子醛:HCHO、CH3CHO、CH3CH2CHO等; ③小分子羧酸:HCOOH、CH3COOH、CH3CH2COOH等; ④低糖: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 ⑤氨基酸:CH3CH(NH2)COOH等。 一般来说,低级醇、低级醛、低级酸,单糖和二糖水溶性好,即亲水基占得比重相对较大,憎水基占得比重相对较小,故能溶于水。

2. 不易溶于水的有机物: ① 烷、稀、炔、芳香烃等烃类均不溶于水,因为其分子内不含极性基团; ② 卤代烃:CH3Cl、CHCl3、CCl4、CH3CH2Br、等均不溶于水; ③ 硝基化合物:硝基苯、TNT等; ④ 酯:CH3COOC2H5、油脂等; ⑤ 醚:CH3OCH3、C2H5OC2H5等; ⑥ 大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化合物:如高级脂肪酸、塑料、橡胶、纤维等。 一般来说,液态烃、一氯代烃、苯及其同系物、酯类物质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硝基苯、溴苯、四氯化碳、氯仿、溴代烃、碘代烃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 3. 有机物在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与在水中的相反: 如乙醇是由较小憎水基团C2H5和亲水基团-OH构成,所以乙醇易溶于水,同时因含有憎水基团,所以必定也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其它醇类物质由于都含有亲水基团-OH,小分子都溶于水,但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憎水基团的不断增大而逐渐减小,在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则逐渐增大。 4. 特殊物质(苯酚)在常温时,在水里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 时,能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三、熔、沸点 熔、沸点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标志,有机物熔、沸点的高低与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几何形状等因素有关。 1. 结构相似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链烃同系物的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状态由气态(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者及新戊烷通常为气态)到液态,最后变为固态。

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报告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报告 项目名称: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报告日期:2011-11-02 小组成员:

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 2 - 1. 密度试验(李氏比重瓶法) 1.1 试验原理 石料密度是指石料矿质单位体积(不包括开口与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 石料试样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g /cm 3): gfdgfbg 感d 式中: t ρ──石料密度,g /cm 3; 1m ──试验前试样加瓷皿总质量,g ; 2m ──试验后剩余试样加瓷皿总质量,g ; 1V ──李氏瓶第一次读数,mL (cm 3); 2V ──李氏瓶第二次读数,mL (cm 3)。 1.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李氏比重瓶(如图1-1)、筛子(孔径0.25mm )、烘箱、干燥器、天平(感量0.001g )、温度计、恒温水槽、粉磨设备等。 1.3 试验步骤 (1)将石料试样粉碎、研磨、过筛后放入烘箱中,以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烘干后的粉料储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以待取用。 (2)在李氏瓶中注入煤油或其他对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至突颈下部的零刻度线以上,将李氏比重瓶放在温度为(t ±1)℃的恒温水槽内(水温必须控制在李氏比重瓶标定刻度时的温度),使刻度部分进入水中,恒温0.5小时。记下李氏瓶第一次读数V 1(准确到0.05mL ,下同)。 (3)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内零点起始读数以上的没有的部分擦净。 (4)取100g 左右试样,用感量为0.001g 的天平(下同)准确称取瓷皿和试样总质量m 1。用牛角匙小心将试样通过漏斗渐渐送入李氏瓶内(不能大量倾倒,因为这样会妨碍李氏瓶中的空气排出,或在咽喉部分形成气泡,妨碍粉末的继续下落),使液面上升至20mL 刻度处(或略高于20mL 刻度处) ,注意勿使石粉粘附于液面以上的瓶颈内壁上。摇动李氏瓶,排出其中空气,至液体不再发生气泡为止。再放入恒温 咽喉部分 2 12 1V V m m t --= ρ比重瓶

最新化学高中有机化学物理性质知识讲解

一、有机代表物质的物理性质 1. 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醋酸(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 液态:油状: 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 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 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苦杏仁味:硝基苯 3. 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淡黄色:TNT、不纯的硝基苯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 密度 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 5. 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 升华性:萘、蒽 7. 水溶性:不溶: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TNT、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 微溶:乙炔、苯甲酸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 与水混溶:乙醇、苯酚(70℃以上) 、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 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 烯烃和环烷烃; 2.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 炔烃和二烯烃; 3.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 4.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 5.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 6. 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 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n=7,有以下五种: 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 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三、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 1. 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条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 Fe作催化剂 (2)浓硝酸: 50℃-- 60℃水浴(3)浓硫酸: 70℃--80℃水浴 3. 卤代烃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新制氢卤酸 5.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 6.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 6.酯类的水解: 无机酸或碱催化 6. 酚与1)浓溴水2)浓硝酸 四、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1. 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

常见金属的基本性质

常见金属的基本性质 1、常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溶液中有明显变化的是()。 A.饱和Na2CO3 溶液B.NaOH 稀溶液 C.饱和NaHCO3 溶液D.CaCl2 溶液 2、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AlO2-、Cl-、SO42- B.H+、Ba2+、Cl-、NO3- C.Ca2+、Fe2+、NO3-、HCO3- D.Na+、Cl-、CO32-、SO32- 3、下列反应中,Na2O2只表现强氧化性的是()。 A: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B: Na2O2 + MnO2 = Na2MnO4 C: 2Na2O2 + 2H2SO4 = 2Na2SO4 + 2H2O + O2 D: 5Na2O2 + 2KMnO4 + 8H2SO4 = 5Na2SO4 + K2SO4 + 2MnSO4 + 5O2 + 8H2O 4、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制取NaHCO3的反应是利用其溶解度小于NaCl B: 用澄清的石灰水可鉴别NaHCO3和Na2CO3 C: 在第③、④、⑤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 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MaCl2溶液制取金属镁 5、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的是()。 ①NaHCO3 ②(NH4)2S ③Al2O3 ④Al(OH)3 ⑤Al A.③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6、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B: 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 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 + CO2 + 2H2O = Al(OH)3 + NaHCO3 7、某铝土矿样品中含有Al2O3、Fe2O3和SiO2,进行一系列操作将它们分离:加入试剂、过滤、洗涤、灼烧等。依次加入的一组试剂是() A.NaOH溶液、盐酸、氨气B.硫酸、NaOH溶液、盐酸 C.NaOH溶液、盐酸、CO2 D.水、盐酸、NaOH溶液 8、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矿物盐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

宝石的力学性质.

宝石的力学性质 硬度:是指宝石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等)作用的能力。 常用的宝石硬度是摩氏硬度——相对刻划硬度。 Hm以10种矿物的硬度为标准,从小到大: 1.滑石 2石膏 3方解石 4萤 石 5磷灰石 6正长石 7石英 8黄玉 9刚玉 10金刚石(指甲2.5,铜针3,小刀铁5,钢5.5,玻璃5.5) 上述各等级之间只表示相对大小,等级之间的差异是不均等的。 压入硬度(维氏硬度): 测试仪器是一种带压头的显微镜装置,压头为金刚石四棱角锥,借助测量压头在宝石光滑面上压出显微压痕的大小来计算硬度,这种硬度称压入硬度,又称维氏硬度。 如金刚石6500kg/mm2,刚玉2085kg/mm2,黄玉1648kg/mm2…… 研磨硬度(罗氏相对研磨硬度,以石英为100) 金刚石117000 刚玉 833 黄玉146 石英100…… 硬度具有异向性,宝石加工中必须了解哪些方向容易琢磨 如:金刚石八面体面硬度最大,而立方体面硬度最小,金刚石同一晶面,不同方向硬度也不同。 决定宝石硬度的因素主要是晶体结构中原子间的结合力(键力),具有共价键的硬度大(如金刚石),分子键的硬度小(如滑石)、离子键者硬度中等。对玉石类(晶体集合体),其硬度一方面与组成玉石的矿物种类有关,另一方面还与晶粒间的粘结力有关。 解理、裂开与断口 解理:晶体受外力打击,严格沿一定的结晶学方向破裂成平面的固有性质。 解理的产生:受外力沿面网间结合力弱的方向裂开成平面。 解理主要根据破裂成平面的难易程度、平滑程度划分为四级: (1)极完全解理:明显、光滑平整云母 (2)完全解理:显著、平整方解石 (3)中等解理:清楚、不平整金刚石、角闪石、辉石 (4)不完全解理:断续可见橄榄石 解理的发育程度与面网间距、质点性质、键性有关。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规律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规律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同等重要,且“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不仅表现在化学性质中,同时也体现在某些物理性质上。有机物一些物理性质存在着内在规律,如果抓住其中的规律,可以更好地认识有机物。 一、熔沸点 有机物微粒间的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因此烃的熔沸点比较低。对于同系物,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因此同系物的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1. 烃、卤代烃及醛 各种烃的同系物、卤代烃及醛的熔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如:4CH 、1048362H C H C H C 、、都是烷烃,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10483624H C H C H C CH <<<;846342H C H C H C 、、都是烯烃,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846342H C H C H C <<;再有Cl CH CH Cl CH 233<,CHO CH HCHO 3<等。 同类型的同分异构体之间,主链上碳原子数目越多,烃的熔沸点越高;支链数目越多,空间位置越对称,熔沸点越低。如4332233323)CH (C CH CHCH )CH (CH )CH (CH >>。 2. 醇 由于分子中含有—OH ,醇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分子间的作用力较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强,因此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比较,醇的熔沸点高的多,如OH CH CH 23的沸点为78℃,323CH CH CH 的沸点为-42℃,23CH CH CH =的沸点为-48℃。 影响醇的沸点的因素有: (1)分子中—OH 个数的多少:—OH 个数越多,沸点越高。如乙醇的沸点为78℃,乙二醇的沸点为179℃。 (2)分子中碳原子个数的多少: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如甲醇的沸点为65℃,乙醇的沸点为78℃。 3. 羧酸 羧酸分子中含有—COOH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不仅羧酸分子间羟基氧和羟基氢之间存在氢键,而且羧酸分子间羰基氧和羟基氢之间也存在氢键,因此羧酸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的机会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多,因此羧酸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的沸点高,如1-

宝石及其鉴赏复习提纲(完整版)

宝石及鉴赏复习提纲 1.什么是宝石?宝石(狭义概念)与玉石有何区别? 宝石的概念:宝石是可用作装饰的矿物或物质经人们加工(切割、成形、打磨、抛光)后的产品。 广义的宝石概念包含了宝石和玉石,指的是可以琢磨、雕刻成首饰或工艺品的矿物或岩石,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也包括部分有机材料。 玉石是许多细小的矿物晶体组合成的集合体(岩石),它也具备美丽漂亮、坚固耐久、产量稀少等特性。 2.试叙述矿物、岩石成为天然宝石的三个基本条件。 合适的温度、压力和充分的物质补给,以及足够的生长空间。 3.如何理解宝石的美观和稀有性? 美丽漂亮:颜色鲜艳,光彩夺目,晶莹润泽。美是宝玉石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具体要求宝玉石颜色艳丽、纯正、匀净、透明无暇、光泽夺目,或呈现猫眼、星光、变彩、变色等特殊的光学效应。如透明无瑕的钻石堪称宝石之王,而不透明的黑色钻石主要具工业用途。这是美与不美的重大差别。 产量稀少:“物以稀为贵”这一法则在宝石上得到了最大体现。越是稀罕的宝石越名贵。 例如,几世纪前欧洲首次发现紫晶,个头虽小,但色彩艳丽新颖,颇受人们喜爱,因其数量稀少,当时被视为珍贵之物,但当南美发现优质大型紫晶矿后,紫晶价格猛跌,从此不再享有珍贵之名 4.宝石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非金属宝石(如金刚石) 宝石金属宝石(如赤铁矿) 天然宝石非晶质类(如欧泊) 玉石多晶质类(如翡翠) 晶质类(如芙蓉石) 隐晶质类(如玉髓) 有机宝石—(如珍珠、珊瑚、琥珀和煤玉等) 合成宝石 人工宝石人造宝石 仿制宝石 拼合石 5.简述宝石的定名原则。 1.地质名称:用矿物名称来命名,例如水晶、黄玉、橄榄石等 2.行业名称:宝石行业一直使用的名称,例如翡翠、碧玺、紫牙乌等 3.历史沿用:例如白玉、玛瑙等 4.产地名:用产地的名称,例如澳玉、独山玉、坦桑石等 5.外来语音译:托帕石、亚力山大石等

第一章 宝石的概念及分类

第一章宝石的概念及分类 一.宝石的定义 宝石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的统称,泛指一切经过琢磨、雕刻后可以成为首饰或工艺品的材料。如钻石、翡翠、玻璃、塑料、合成红宝石、钇铝榴石等。 二.宝石的分类 珠宝玉石国家标准根据宝石的成因类型并考虑到国际的通用性、习惯性及我国以玉为特色的传统,将宝石作如下分类: 1.天然宝石 指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由颜色、透明度、纯净度、光泽、特殊光学效应等因素构成)、耐久、稀少性,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矿物单晶体(可含双晶)。如祖母绿晶体、钻石晶体 2.天然玉石 指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如翡翠 3.天然有机宝石 指由自然界生物生成,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组成可用于装饰的固体为天然有机宝石。如珊瑚、琥珀、象牙、珍珠、养殖珍珠等。 4.合成宝石  指部分或完全由人工制造的晶质或非晶质材料,这些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与其相对应的天然宝石基本相同,如合成红宝石、合成蓝宝石等。 5.人造宝石  指由人工制造的晶质和非晶质材料,但这些材料没有天然对应物,如人造钛酸锶。6.拼合宝石  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经人工方法拼合在一起,在外形上给人以整体琢型印象的宝石,称为拼合宝石。如拼合欧泊 7.再造宝石  将一些天然宝石的碎块、碎屑经人工熔结后制成。常见的有再造琥拍、再造绿松石等。 8.仿宝石 仿宝石不代表珠宝玉石的具体类别,是指用于模仿天然珠宝玉石的颜色、外观、和特殊光学效应的人工宝石以及用于模仿另外一种天然珠宝玉石的天然珠宝玉石。 三.宝石的命名原则 1.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天然有机宝石的命名原则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规律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规律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同等重要,且“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不仅表现在化学性质中,同时也体现在某些物理性质上。有机物一些物理性质存在着内在规律,如果抓住其中的规律,可以更好地认识有机物。 一、熔沸点有机物微粒间的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因此烃的熔沸点比较低。对于同系物,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因此同系物的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1. 烃、卤代烃及醛 各种烃的同系物、卤代烃及醛的熔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同类型的同分异构体之间,主链上碳原子数目越多,烃的熔沸点越高;支链数目越多,空间位置越对称,熔沸点越低。例如 2. 醇 由于分子中含有—OH,醇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分子间的作用力较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强,因此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比较,醇的熔沸点高的多。影响醇的沸点的因素有:(1)分子中—OH个数的多少:—OH个数越多,沸点越高。如乙醇的沸点为78℃,乙二醇的沸点为179℃。 (2)分子中碳原子个数的多少: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如甲醇的沸点为65℃,乙醇的沸点为78℃。 3. 羧酸 羧酸分子中含有—COOH,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不仅羧酸分子间羟基氧和羟基氢之间存在氢键,而且羧酸分子间羰基氧和羟基氢之间也存在氢键,因此羧酸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的机会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多,因此羧酸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的沸点高,如1-丙醇的沸点为97.4℃,乙酸的沸点为118℃。影响羧酸的沸点的因素有: (1)分子中羧基的个数:羧基的个数越多,羧酸的沸点越高; (2)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碳原子的个数越多,羧酸的沸点越高。 二、状态物质的状态与熔沸点密切相关,都决定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2.1 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是指表示建筑材料物理状态特点的性质。它主要有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和孔隙率等。 1.密度 密度是指建筑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ρ)可用下式表示: V m = ρ (2—1) 式中:ρ——密度,g /cm 3; m ——材料的质量,g ; 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 3。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是有一些孔隙的。测定有孔隙材料的密度时,应将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体积。砖、石材等都用这种方法测定其密度。 2.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是指建筑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表观密度(o ρ)可用下式表示: o o V m = ρ (2—2) 式中:o ρ——表观密度,g /cm 3或kg /m 3。 m ——材料的质量,g 或kg ; V 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 3或m 3。 材料的表观体积是指包含内部孔隙的体积。当材料内部孔隙含水时,其质量和体积均变化,故测定材料的表观密度时,应注意其含水情况。一般情况下,表观密度是指气干状况下的表观密度;而在烘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 3.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堆积密度(o ρ')可用下式表示: o ρ'=/ 0V m (2—3) 式中:ρ'——堆积密度,kg/m 3; m ——材料的质量,kg ; O V '——材料的堆积体积,m 3。 测定材料的堆积密度的时,材料的质量是指填充在一定容器内的材料质量,其堆积体积 是指所用容器的体积,因此,材料的堆积体积包含了颗粒之间的空隙 4.密实度与孔隙率 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密实度(D )可用下列式计算:

最全宝石入门知识

最全宝石入门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宝石学名词,用专业来武装自己! 宝石:是一些可作为装饰用的矿物和物质,它是自然作用和人类劳动的共同产物。 天然宝石:指自然界产出的矿物单晶,具有美丽、耐久、稀有三大属性。 族:指化学组成类似、晶体结构相同的一组类质同象系列宝石。如石榴子石族、辉石族等。 种:指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相同,外观相近的宝石。 亚种:是种的进一步细分。指同一个种的宝石,因化学组成中的微量组分不同,从而在外观上有较明显的变化者。如蓝宝石中的黄色蓝宝石。 天然玉石: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及少数非晶质体(天然玻璃)统称为天然玉石,简称玉。 天然有机宝石:指自然界生物成因的宝石,它们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其中的一些品种本身就是生物体的一部分,如象牙、玳瑁。人工养殖珍珠,由于其养殖过程的仿自然性及产品的仿真性,也划分在天然有机宝石中。 合成宝石:全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的无机岩矿材料,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原子结构,本质上与相对应的天然宝石相同,如合成红宝石、合成祖母绿等。 人造宝石:人造的无机岩矿材料,通常在外观上与某种宝石相象(与所仿宝石),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均不相同,没有天然对应物,如钇铝榴石、钆镓榴石。 拼合宝石: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经人工方法拼合在一起,在外形上给人以整体琢磨印象的宝石,称为拼合宝石。 再造宝石:将一些天然宝石的碎块、碎屑经人工熔结后制成。常见的有再造琥珀、再造绿松石。

仿制宝石:完全或者全部由人工生产的材料,它们模仿天然宝石或者人造宝石的效应、颜色和外观,但不具有所仿宝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晶体结构,如玻璃和塑料。 第一章、宝石的形成和资源 宝石矿床: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如岩浆活动、火山活动、热液活动、地下水活动、风化、淋滤、搬运、沉积及变质作用等,在地壳表层和内部形成的并在现有技朮和经济条件下,其质和量符合开釆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质的集合体。 围岩:是指位于矿床周围的岩石或紧靠矿体两侧的岩石。 成矿母岩:是指对一个矿床的形成提供成矿物质来源或与成矿作用直接有关的岩石。 矿石:是指在现有的技朮和经济条件下,能够从中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自然矿物集合体。 脉石:是指矿床中与矿石相伴生的非矿石部分,如矿体中所含的围岩角砾或低矿化的围岩残余等。 矿石品位:指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矿种不同,矿石品位的表示方法也不同。 内生宝石矿床:是指它的能源来自地球内部,与岩浆活动有关,是在地球不同深度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完成的。 外生宝石矿床:也称为表生作用,是由于太阳、水、空气和生物作用、风化作用及沉积作用,进而形成的风化-淋滤型、砂矿型、生物成因等矿床。 第二章、宝石的结晶学和矿物学基础 晶质体:质点作规律排列具有格子构造的物质即称为结晶质。 非晶质体:有些状似固体的物质如玻璃、琥珀、松香等,它们的内部质点不作规则排列,不具格子构造称为非晶质或非晶质体。

有机物物理性质

有机物物理性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 有机物物理性质归类 一密度 烃的密度一般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一氯代烃的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 注意: 1.通常气态有机物的密度与空气相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比空气的密度大。 2.通常液态有机物与水相比: 密度比水小:烃,酯,一氯代烃,一元醇,醛,酮,高级脂肪酸等 密度比水大:硝基苯,溴代烃,二氯(或以上)代烃,乙二醇,丙三醇等 二状态 [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由于有机物大都为大分子(相对无机物来说),所以有机物分子间引力较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呈液态和固态,只有少部分小分子的有机物呈气态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1.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烃由气态经液态到固态。分子中含有1~4个碳原子的轻一般为气态,5~16个碳原子的烃一般为液态,17个以上的为固态。如通常状况下CH4、C4H8呈气态,苯及苯的同系物一般呈液态,大多数呈固态。 2.醇类、羧酸类物质中由于含有—OH,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醇类、羧酸类物质分子中碳原子较少的,在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分子中碳原子较多的呈固态,如:甲醇、乙醇、甲酸和乙酸等呈液态。 3.醛类 通常状况下除碳原子数较少的甲醛呈气态、乙醛等几种醛呈液态外,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的醛一般呈固态。 4.酯类 通常状况下一般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少的酯呈液态,其余都呈固态。 5.苯酚及其同系物 由于含有_OH,且苯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故通常状况下此类物质呈固态。 常见物质(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共2课时) 第一课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备课教师:韦延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教学难点:①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②通过和已有化学知识的联系、比较、理解并得出结论“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引导式、讲解式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引入:你知道生活中哪些金属? 我知道的 金属名称: 元素符号: 我见过的 金属名称: 元素符号: 二、讲授新课 (一)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1.金属光泽: (1)金属都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一般都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铅(Pb)是灰蓝色、锌(Zn)是青白色等;(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 (3)典型用途:利用铜的光泽,制作铜镜;黄金饰品的光泽也是选择的因素。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2)主要用途:用作输电线,炊具等 3.金属的延展性: (1)大多数的金属有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

珠宝鉴赏第二章 宝石的物理性质

第二章宝石的物理性质 2.1 宝石的光学性质 一、颜色 颜色是可见光作用于人眼而在头脑中产生的一种感觉。它与进入眼睛的光的波长有关。 可见光波: 颜色的形成: 对可见光的均匀吸收——白—黑系列 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彩色系列 颜色的特性: ?色调:彩色的类别即红、绿、蓝 ?饱和度:色彩的纯洁性,以色光与白光的比例来度量 ?亮度:色彩的明亮程度 2、颜色的宝石学意义 ?体现宝石的美丽,如红宝石、祖母绿、碧玺 ?评价宝石的质量,如钻石、红宝石等 ?鉴定宝石的依据,如红宝石和石榴石 3、宝石颜色的影响因素与成因 影响因素: 1)光源: 在观察宝石颜色时,光源对宝石的颜色有一定的影响。同一宝石在不同光源下可能呈现不同的颜色。如变色效应。因此在评价宝石或展示宝石时应注意光源的使用。 2)人眼:不能有色盲。 3)宝石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 ?宝石对可见光的均匀吸收——白、灰、黑 ?宝石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彩色 宝石的致色因素: 1)化学因素:

Cr —红色、绿色 Fe —红色、绿色、蓝色、黄色 Mn —粉红色 Ti —蓝色 V —绿色、蓝色 Co —蓝色 2)物理因素: 干涉、衍射、散射 4、多色性 宝石在光的照射下,不同方向上呈现不同颜色的现象。 例如: 红宝石:平行C轴方向红色,垂直C轴方向橙红色。 蓝宝石:平行C轴方向蓝色,垂直C轴方向绿色。 多色性在宝石的加工和鉴别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折射率与双折射率 1、折射与折射率 对于给定的任何两种相接触的介质及给定的波长的光来说,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并称为折射率。 折射率是宝石最重要的物理性质。很少有两种宝石的折射率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它是鉴定宝石的重要依据。 宝石的折射率与其光泽有关。高档宝石的折射率一般较高。 2、双折射与双折射率 有些物质当入射光照射时会产生两条方向不同的折射光,这种现象称为双折射。因此,就会得到两个折射率。二者之差称为该物质的双折射率。 双折射的直观结果是产生双影现象。 不产生双折射的宝石称为均质体。如钻石、尖晶石、玻璃。 产生双折射的宝石称为非均质体。红宝石、锆石、水晶。

有机物性质归纳

一.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二.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Mr:44) 羰基 有极性、能加 , (Mr:88)

能形成肽键。 可能有碳碳双 三、有机物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醇、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举例: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也常用乙醇作 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 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 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 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稀苯酚溶液,下层为油状苯酚乳浊液。 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分离肥皂与甘油时加食盐也属此操作)。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与水溶液分层且在上层的有:各类烃、低级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与水溶液分层且在下层的有:多卤代烃、溴(碘)代烃、硝基苯等。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金属的物理性质

§5-1金属与金属矿物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你想过下列金属的应用体现了它们的哪些物理性质吗? 用铜导线连接电源和灯泡,灯泡亮了? 铜可以拉成很细的铜丝? 铁锅用于炒菜做饭? 常温下金属均是固 态吗? 铝锭可压成很薄的铝箔用 来包装糖果? “被磁铁吸引的铁 砂”表明铁具有什 么物理性质?

一、金属有那些共同的物理性 质? 1、铜、铁、铝都有金属光泽; 2、铜、铁、铝都能导电; 3、铜、铁、铝都容易传热; 4、铜、铁、铝都有韧性、延展性。 金属的共同物理性质是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项目常见的几种金属 最大值的金属最小值的金属铁 铝铜密度 7.86 2.70 8.92 22.7(锇)0.534(锂)熔点1535 660 1083 3410(钨)-39(汞)硬度(最硬的金刚石为10) 4~5 2.5~3 2~2.9 9(铬)<1(铯)根据上表的信息可以知道: 最难溶的金属是___; 最易溶的金属是___;最重的金属是_____;最轻的金属是_____; 最硬的金属是_____ 。金属的若干物理性质的差异钨汞铝锇铬

例题 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银白色固体较软 2.70g/cm3660.4℃良好良好良好上表是某种常见金属的部分性质,试推断该金属可能 的用途? 具有导电性可以作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 作炊具等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不用银制造电线、电缆? 电阻率小,同时价格(相对于银)便宜。补充:一般场合下铜或铝的耐腐蚀性能足够使用。铝比铜贵且电阻率大,但密度小,对于重量要求较高的场合下往往用铝线而不用铜导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