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选择

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选择

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选择
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选择

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早期结果。方法对21例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Ⅳ型)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于术后3~36个月进行随访、总结及分析,采用改良UCLA评分法评价。结果良好,改良UCLA 评分在31~35分之内,患者主观满意。结论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Ⅳ型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可以达到早期活动的目的,效果满意。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形钢板内固定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s and indication of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Methods 21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th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by internal fixation were reviewed and analysised. UCLA score was adoped for evaluation at the latest follow up.Results UCLA score was between 31~35,the mean was 33.The patients were satisfactory. Conclusions Th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by internal fixation are satisfactroy. 【Key words】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internal fixation

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方案

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方案 2014-08-09 22:51来源:丁香园作者:小小老虎 字体大小 -|+ 肱骨近端骨折是65 岁以上老年人的第三常见骨折。物理治疗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Erin Singleton 医生根据骨折治疗方案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康复指南,发表在2014 年3 月的Techniques in Shoulder & Elbow Surgery 杂志,现全文翻译如下。 摘要:肱骨近端骨折是65 岁以上老年人的第三常见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一直在不停发展,一般是根据骨折严重程度和患者年龄情况选择保守、手术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进行治疗。物理疗法是上述任何一种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分期干预以促进患者关节运动范围和肌力的最大程度的恢复,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是否无痛是判断是否治愈的最佳指标,因此,使患者保留肱骨头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恢复无痛下主动功能的物理治疗策略尤其适合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合理的康复指南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为物理治疗师的工作提供指导。 肱骨近端骨折是65 岁以上老年人第三常见的骨折,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和股骨近端骨折,发生比例几乎占到全身骨折的5%,对患者肩部功能及全身功能的有重要的影响。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适应症,是保守治疗、手术内固定还是人工关节置换,仍在不断发展。大多数的肱骨近端骨折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的治愈。大约有80% 的肱骨近端骨折是由低能量损伤导致的轻度移位骨折,发生继发性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的风险非常低。而对于严重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则比较困难。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活动能力、影像学表现、骨折类型,评估血管损伤、骨质疏松以及肱骨头坏死风险选择治疗方案,上述因素都有可能决定手术是否能够成功。 物理治疗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患者是否接受手术治疗,都应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不同方案的物理治疗以促进患者最大可能的功能恢复。目前,尚无关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的具体康复指导指南。因此,作者在本文将介绍保守和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的康复方案。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也在日渐增高,预计到2030 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2 倍。在社区居住的老年人群中,男性摔倒的发生率高于女性,但是女性摔倒后更多见的是肱骨干骨折。虽然已经明确一些特定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导致肱骨近端骨折,如:近期健康状况下降、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行走较少、神经肌肉乏力、骨质疏松、体重下降、既往摔伤病史、平衡能力减弱、母亲曾有髋部骨折病史,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骨密度的下降。 年轻患者的肱骨近端骨折通常由高能力损伤造成,而老年患者的受伤机制主要为平地摔倒,据文献报道平地摔倒已占到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受伤原因的80% 至87%,是老年患者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 骨折的严重程度、骨折愈合情况、血管和周围软组织情况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治疗。通常可以将骨折的愈合过程分为 3 个独立但又相互重叠的阶段:(1)炎症期、(2)修复期、(3)晚期重建塑形期。在重建塑形期,骨骼恢复到原先的形态、结构和机械强度后骨折才算是完全愈合。骨骼的塑形受到机械应力对骨的影响,非常缓慢,常常需要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 骨折部位承受轴向载荷应力后,在需要的部分骨质沉积,不需要的骨质则被吸收。虽然发生骨折后 3 至6 个月的时候,骨折部位才能具有足够的强度,但是一般情况下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在受伤后 1 至2 周就开始进行物理治疗,而手术治疗的患者则需要在术后1 周内开始物理治疗。 分型方法:Neer 分型- 金标准 Neer 分型是肱骨近端骨折最常用的经典分型方法。Neer 分型系统是基于Codman 所做的早期观察,肱骨近端骨折分为4 个主要骨折块:小结节、大结节、关节面和肱骨干。根据骨折块数量和移位程度,结合关节面骨折和脱位情况进行分型。当骨折移位大于1cm 或成角超过45°时才可以被称为一部分骨折。根据Neer 分型理论,没有移位的骨折,无论骨折在什么部位以及存在多少骨折线均被认为是一部分骨折。二部分骨折则是一处骨折块存在移位,可以是大结节、小结节骨折,或者解剖颈、外科颈部位的关节骨折。 三部分骨折则是大结节或小结节骨折移位合并外科颈骨折,未骨折的结节受到肌腱牵拉造成旋转畸形。四部分骨折占到所有肱骨骨折的3%,是老年患者最难处理的骨折。4 个骨折块均符合骨折移位的标准,骨折端外翻畸形或侧方移位。当肱骨头关节面和肩胛盂关节不匹配时,被认为是属于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可以存在于任何一种骨折亚型,但是通常发生在真正的四部分

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原因探讨

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原因探讨 发表时间:2015-08-10T13:23:46.1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作者:马少波1 师磊2 [导读] 肱骨远端骨折多是因为外力暴力因素所致,临床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一般采用手术的方式。 马少波1 师磊2 (1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骨科新疆阿勒泰 836700)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骨一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 【摘要】目的:对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进行分析,研究导致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方法:本研究选自2013-2014年间骨外科接诊的87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早期功能锻炼组和恢复期功能锻炼组,对比分析患者术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试验结果。结果:早期锻炼组的恢复优良率、肘关节活动度(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明显优于恢复期锻炼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因素很多,早期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加快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124-02 肱骨远端骨折多是因为外力暴力因素所致,临床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一般采用手术的方式,由于肱骨远端的结构非常复杂,增加了手术的难度,进而导致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出现障碍[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2013-2014年间收治的87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早期功能锻炼组和恢复期功能锻炼组,对比分析导致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因素,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信息 本研究针对2013-2014年间骨外科诊治的87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分布:18~79岁,平均年龄:(35.27±5.33)岁;骨折手臂:右侧57例,左侧30例;骨折部位:桡骨小头骨折13例,尺骨鹰嘴骨折11例,肱骨干骨折14例,肱骨髁间骨折15例,肱骨髁上骨折10例,耻骨冠突骨折14例,肱骨内外髁骨折10例;骨折类型:49例开放性和38例闭合性骨折。比较临床信息(如性别、年龄、骨折手臂、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搜集骨外科2013-2014年间诊治的87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资料,早期组是从术后立即进行恢复性锻炼,恢复期锻炼组是从术后的第4周开始进行功能锻炼,运用MEPS评分对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具体的锻炼项目详见表1。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t检验HSS评分、ADL评分及MEPS评分等计量资料,χ?检验优良率等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4 评价标准 采用HSS评分对肘关节的活动度进行评分,采用ADL评定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采用MEPS对患者肘关节的整体功能进行评定。MEPS满分为100分,优:≥85分,良:66~84分,差:≤65分。 2.结果 2.1 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 早期功能锻炼组优良率明显高于恢复期功能锻炼组,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2。 2.2患者肘关节评分比较 早期功能锻炼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明显优于恢复期功能锻炼组,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3。

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18例临床体会

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18例临床体会 李宝贵,李超英,冀原,李建刚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300140) 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18例。结果按照A O/A SIF分型标准:C1型7例,C2型10例,C3型1例。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8.9个月。肘关节功能按M or rey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0例。结论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和能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入路 [中图分类号]R681.7[文献标识码]B学科分类代码:320.2745文章编码:1001-8131(2009)02-0010-02 高能量损伤造成的肱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日益增多,其治疗目的是使骨折端获得良好的对位对线尽早取得骨性愈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伤肢的功能。现治疗方法很多,但回顾分析肘关节功能恢复不尽满意。自2006年以来,我科采用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共1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5~60岁,平均38.6岁。按照AO/ASIF分型标准:C1型7例,C2型10例,C3型1例。同时伴有桡神经损伤的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2h~8d,平均 2.6d。 1.2手术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侧卧位,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1]。取肘后正中纵形切口,在筋膜下向两侧锐性分离后牵开皮肤,在尺神经沟游离尺神经用橡皮条牵开加以保护,在肱三头肌腱膜两侧切开至骨膜,完整分离出肱三头肌腱性部分,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后,先用 2.0mm克氏针临时固定,C-臂X光机透视下见复位满意后,于肱骨远端内侧柱放置内侧锁定解剖板固定。对C2、C3型可再在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切开,帮助复位碎骨块。C3型骨折可于肱骨远端外侧柱放置重建板加强固定。被动屈伸活动肘关节无影响,桡神经有损伤者给予松解及修复后植于新鲜软组织床内,再取自体髂骨并切成松质骨条植于骨折端及周围,常规拍片检查。 1.3术后处理患肢石膏外固定或颈肩腕吊带功能位悬吊1周后,开始早期用CPM机行肘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以主动活动为主[2]。 2结果 全部18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8.9个月。其中17例手术后18.5周内骨折骨性愈合,1例骨折延迟愈合(以6个月为标准)。4例桡神经挫伤及2例桡神经部分断裂,于术后2.5~9个月内神经功能均得到恢复,术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桡神经和尺神经医源性损伤。肘关节功能按M o rrey功能评定标准[3]: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0例。 3讨论 3.1肱骨远端骨折,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内固定手段,多采用非手术治疗。但由于伤后肘关节肿胀,闭合手法复位很难在轴向、冠状、矢状平面达到解剖复位;反复手法复位还有造成骨化性肌炎之虞;长时间石膏外固定,易引起关节纤维化、粘连和僵硬,从而常导致肘关节活动丧失和永久性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内固定器材的发展和手术操作技巧的提高,手术治疗的优越性越来明显。因此,目前多数学者都主张早期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G up-ta[4]通过手术治疗且在术中使用内固定的结果要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的结果。 3.2手术入路的选择: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手术入路主要有肱三头肌/舌形0造瓣入路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三头肌/舌形0造瓣入路由于对肘关节前方和远端显露较差,/舌形0瓣缝合后须较长时间外固定,不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常导致肘关节挛缩及骨化性肌炎的发生。丁卫华等[5]报道一组采用该入路手术的病例,其术后优良率为42.1%。经鹰嘴/V0型截骨入路,能充分显露肱骨远端关节面,避免损伤肱三头肌,将肌肉与肌肉之间的愈合变为骨与骨之间的愈合,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但它的缺点是:由于造成了新的关节内骨折,增加了创伤性关节炎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丁卫华等[6]报道该入路手术优良率为82.4%。GAIN OR等[7]报道了骨不连发生率高达30%。为此,笔者采用了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该入路具有以下优点:不损伤肱三头肌的连续性,术后可早期活动肘关节,减少组织周围粘连,避免术后疼痛及关节僵硬发生;避免再造成新的骨折,减少手术副损伤。 3.3手术内固定方式的选择:由于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内固定的选择仍有争议。目前使用的内固定材料很多,如克氏针、/Y0形钢板、AO的双钢板等。而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具有其特有的优点:锁定钢板解剖形设计更贴合肱骨内侧,作为一种内固定支架,术中软组织剥离少,固定更为牢固,更为早期的功能锻炼,利于患者康复。 3.4锁定钢板的结构特点和优点:解剖形设计更贴合肱骨内侧,无需预弯,有利于手术中骨折的复位。螺钉放置方向符合解剖要求,远端3个锁定孔,螺钉方向避开鹰嘴窝,防止进入关节。钢板体积小,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对软组织刺激少。钢板和骨之间留有间隙,减少了骨折区钢板对血供的干扰。作为一种内固定支架,普通钢板靠螺钉形成的压力造成钢板与骨面的摩擦力形成稳定,这样就会大大影响骨膜血运而影响骨折愈合,而肱骨远端锁定钢板和骨面不产生压力,并且无需广泛剥离骨膜,这些都减少了骨膜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骨折区的血供,防止骨不愈合的发生。作为一种内固定支架,它比普通钢板固定更牢固,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更有利于恢复肘关节功能。如果在术后4周才开始功能锻炼,将会极大地影响肘关节功能锻炼[8]。 3.5理解内固定的原理:合理的操作是发挥最佳疗效的关键,锁定接骨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装置,但先进内固定系统的优势不在于系统本身,而在于医生对它的认识并与娴熟的手术技巧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好的治疗效果。根据A O新内固定原则,结合肱骨远端局部解剖特点、损伤的病理改变和手术目的,AO/A SIF设计出的肱骨远端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运用,有以下体会:1严格遵循微创外科原则,尽量减少对软组织的剥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软组织的干扰,以免骨不愈合的发生。o钢板放置位置要准确,贴合肱骨内侧壁,避免远端锁钉进入关节内。?合理运用加压或锁定功能,以发挥最好的固定作用。?由于内固定为偏心负荷固定,发挥支持稳定作用,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坚强固定,因此术后行肘关节训练要循序渐进,从被动活动开始逐渐进行主动锻炼,避免内固定物失效。 总之,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使用提高了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完整word版)肱骨骨折诊疗指南

肱骨近端骨折 【概述】肱骨近端骨折系指肱骨头骨折及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及肱骨大、小结节骨折。 【诊断】 1.局部疼痛、肿胀,腋前皱褶处有瘀斑。 2.需拍正侧位x线片。有时正位片显示骨折并无明显移位,.但在侧位片上却可看到有明显的成角畸形。如因疼痛而上肢不能上举者,可采用经胸投射法拍片。 【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 I型:无移位或移位

嵌入时,可选择手术切开复位及内固定。 4.大结节骨折单纯大结节骨折常有明显的移位,手法复位困难,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如系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脱位,肩关节复位后大结节常自发复位。 5.小结节骨折少见。多合并关节后脱位。骨块小可行保守治疗。若内旋受限,可行手术复位固定。 6.3部骨折和4部骨折手法复位困难,应行切开复位、简单固定,尽量保留肱骨头血运。如发生肱骨头坏死,必要时可行关节置换。 7.骨折脱位根据骨折脱位情况决定,2部骨折脱位首先行闭合复位,必要时进行切开复位。3部骨折脱位多考虑手术。4部骨折脱位、累及关节面或关节头劈裂时可考虑关节置换。

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近端钢板锁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2年7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采用巩固近端钢板锁定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愈合时间在25~72周之间,平均愈合时间为(40.22±0.72)周。无损伤伸进血管、固定位置断裂松动、感染伤口等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52例优秀,约占86.67%;5例满意,约占8.33%;3例不满意,约占5.00%,未出现失败案例。结论: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近端钢板锁定的治疗方式效果比较好,有助于患者肩关节的理想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标签:钢板锁定;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骨折类型,可发生于不同性别、任何年龄阶段的人身上,这个部位发生骨折的概率是肩部位骨折的30%,约占全身部位骨折的5%左右。截止到目前,对于该部位骨折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随着医学的发展,锁定钢板的治疗方式开始兴起,为进一步研究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近端钢板锁定的治疗方式的效果,笔者收集了2009年7月-2012年7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2009年7月-2012年7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2~67岁,平均(50.20±5.32)岁。18例车祸伤,30例摔伤,12例重物压伤。对患者进行CT检查,Neer分型,其中18例患者Ⅱ型,约占30.0%,26例患者Ⅲ型,约占43.33%,16例患者Ⅳ型,约占26.67%。 1.2 方法 采用巩固近端钢板锁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或臂丛麻醉,将患者仰卧并垫高,保护好患者的头部位置,分开胸大肌和三角肌间隙,显露肱骨上端和肩关节,检查巩固近端有无损伤情况。在结节肌腱处穿过ethibon线,有利于骨折位移控制方向[1]。复位骨折块时,尽可能降低对软组织剥离,选用手法推压以及撬拨方式推压骨折块[2]。在骨折复位完全后,在肱骨节后大约5~10 mm 处将钢板固定锁定,并利用细克氏针将肱骨与钢板头端临时进行固定,同时,在滑动孔位置钻孔,用皮质骨螺钉固定牢固,然后通过C臂肌进行观察、透视,效果满意之后,进行后钻孔(钻头导向器),远端位置用皮质骨螺钉和锁定螺钉进行固定。经检查患者骨折部位复位良好,钢板可靠固定,肩关节可以被动良好活动即可,结束手术后,止血、冲洗,留置引流管,闭合切口。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技巧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技巧 医脉通2014-02-13发表评论分享 文献标题:Anterolateral acromial approach in locking plate fixation of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文献来源:Acta Orthop Belg 2013 Oct;79(5):502-8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对骨科医生来说仍是一种挑战,目前骨科界尚未就如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达成明确共识。当肱骨近端骨质欠佳时骨折通常很难获得牢靠的固定。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于肱骨近端的解剖型钢板和角度稳定性螺钉,但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仍不理想。 胸三角肌入路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传统手术入路,该手术入路的特点是可以很好的暴露盂肱关节,但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区域暴露欠佳,在只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该缺点更为明显。 该手术入路位于肩关节前方,因而肱骨侧方放置锁定板的位置较难暴露,同时锁定板置入螺钉时轨迹固定,即由外向内,在前方切口内完成钻孔和置钉也较为困难。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通常在肩袖上的缝合丝线作为牵引,维持肱骨头内旋,从而达到充分暴露肱骨头侧面的目的。在进行肱骨头复位和钢板放置时通常需要不断的内旋或者外旋前臂,而上述操作则可能使得已经复位的肱骨头或者放置位置良好的钢板出现位置丢失。 该手术入路的广泛软组织剥离也可能对肱骨头近端骨折愈合的产生不利影响。行该手术入路治疗有损伤旋肱前动脉的潜在风险,而该动脉损伤则可增加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能性。鉴于上述各种理由,胸三角肌入路并不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最佳入路。 肩峰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cromial ALA)可解决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一些困难,减少软组织损伤,并使内置物易于放于最佳位置;结合间接复位技术对骨折局部的软组织破坏少,可显著改善功能预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Huntington纪念医院的Mark Jo教授对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式和技巧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发表在2013年第4期第28卷的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s上。 手术技巧 入路 使用肩峰前外侧入路时,患者沙滩椅位或平卧位同时需确保术中能够对肱骨近端进行前后位和腋位的透视。沙滩椅位时,拆除手术床部分可拆卸配件以保证术中透视效果。平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