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蛋白质饲料资源——麻疯树籽实的研究进展

新型蛋白质饲料资源——麻疯树籽实的研究进展

新型蛋白质饲料资源——麻疯树籽实的研究进展
新型蛋白质饲料资源——麻疯树籽实的研究进展

麻风树

麻枫树 麻风树以树皮和叶入药。四季可采,多鲜用。麻风树树皮光滑,种子呈长圆形,种衣呈灰黑色。有散瘀、止痛作用,也可治跌打损伤及皮肤瘙痒。有的地方还用它治疗胃肠炎。种子中还含有少量氰氢酸及川芎嗪。毒蛋白有强烈的胃肠道刺激作用,甚至可以导致出血性胃肠炎。 目录 1概述 别名膏桐、臭油桐、小桐子、芙蓉树 来源大戟科麻风树属植物麻风树Jatropha curcas L.,以树皮和叶入药。四季可采,多鲜用。 性味归经苦、涩,凉。有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种子毒性大,枝叶次之,种仁有泻下和催吐作用;食2—3粒即引起头昏、呕吐、腹痛、腹泻,多食症状加重,有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循环衰竭,并有尿少、血尿及明显溶血现象,最后虚脱死亡。对小鼠腹腔注射22.2g/kg树皮的乙醇提取物,出现活动减少、抖动、安静、闭眼、衰竭而死。 功能主治有一定的抗癌功效,抑制癌细胞扩散。散瘀消肿,止血止痒。外用治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皮肤瘙痒,麻风,癞痢头,慢性溃疡,关节挫伤,阴道滴虫,湿疹,脚癣。 用法用量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用鲜叶捣烂绞汁搽患处。 备注(1)本品有毒,尤以种子有大毒(含毒蛋白),误食后中毒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循环衰竭和少尿,最后出现溶血现象,尿血,逐渐呈现呼吸窒息而死亡。解救方法:催吐或洗胃,然后导泻,并注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防止血红素或其产物在肾中沉淀,可每日服小苏打5~15克;如溶血严重并有窒息现象时要给氧,小量输血及使用中枢兴奋剂,进行人工呼吸。民间治疗方法:1、服蜂蜜;2、服红糖;3、甘草煎水内服;4、饮盐水。如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2摘录 摘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麻风树种子中还含有少量氰氢酸及川芎嗪。川芎嗪是一种生物碱,药理作用也很强,主要作用是抑制中枢血管运动中心而产生血压下降,还可抑制呼吸中枢而产生呼吸困难。动物实验显示除可以引起严重的胃肠炎,表现为黏膜糜烂、充血外,还可见肾间质炎性浸润、心肌退行性变及心包下出血点、胸膜下出血等。引起中毒的主要为野生麻风树,其分布广泛,一般人都有机会接触到。药用栽培麻风树不大容易发生问题。在麻风树分布区域麻风果中毒很常见,除我国外,非洲、澳大利亚也有麻风果中毒报道。有报告称成人吃下3粒麻风果就可中毒,儿童中毒量则更小。其实,成熟麻风果

麻风树

麻风树 开放分类:植物、药材、大戟科、天然染料、生物质能源 【别名】膏桐、臭油桐、小桐子、芙蓉树 【来源】大戟科麻风树属植物麻风树Jatropha curcas L.,以树皮和叶入药。四季可采,多鲜用。 【性味归经】苦、涩,凉。有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种子毒性大,枝叶次之,种仁有泻下和催吐作用;食2—3粒即引起头昏、呕吐、腹痛、腹泻,多食症状加重,有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循环衰竭,并有尿少、血尿及明显溶血现象,最后虚脱死亡。对小鼠腹腔注射22.2g/kg 树皮的乙醇提取物,出现活动减少、抖动、安静、闭眼、衰竭而死。 【功能主治】有一定的抗癌功效,抑制癌细胞扩散。散瘀消肿,止血止痒。外用治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皮肤瘙痒,麻风,癞痢头,慢性溃疡,关节挫伤,阴道滴虫,湿疹,脚癣。 【用法用量】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用鲜叶捣烂绞汁搽患处。 【备注】(1)本品有毒,尤以种子有大毒(含毒蛋白),误食后中毒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循环衰竭和少尿,最后出现溶血现象,尿血,逐渐呈现呼吸窒息而死亡。解救方法:催吐或洗胃,然后导泻,并注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防止血红素或其产物在肾中沉淀,可每日服小苏打5~15克;如溶血严重并有窒息现象时要给氧,小量输血及使用中枢兴奋剂,进行人工呼吸。民间治疗方法:1、服蜂蜜;2、服红糖;3、甘草煎水内服;4、饮盐水。如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麻风树以树皮和叶入药。四季可采,多鲜用。以树皮、叶及果实(包括榨油后的渣饼)入药。麻风树树皮光滑,种子呈长圆形,种衣呈灰黑色。中医认为它性寒,有散瘀、止痛作用,也可治跌打损伤及皮肤瘙痒。有趣的是,有的地方还用它治疗胃肠炎。麻风树全株有毒。茎、叶、树皮均有丰富的白色乳汁,内含大量毒蛋白。种子毒蛋白浓度最高。其毒蛋白的毒性与蓖麻毒蛋白类似。种子中还含有少量氰氢酸及川芎嗪。毒蛋白有强烈的胃肠道刺激作用,甚至可以导致出血性胃肠炎。川芎嗪是一种生物碱,药理作用也很强,主要作用是抑制中枢血管运动中心而产生血压下降,还可抑制呼吸中枢而产生呼吸困难。动物实验显示除可以引起严重的胃肠炎,表现为黏膜糜烂、充血外,还可见肾间质炎性浸润、心肌退行性变及心包下出血点、胸膜下出血等。 引起中毒的主要为野生麻风树,其分布广泛,一般人都有机会接触到。药用栽培麻风树不大容易发生问题。在麻风树分布区域麻风果中毒很常见,除我国外,非洲、澳大利亚也有麻风果中毒报道。有报告称成人吃下3粒麻风果就可中毒,儿童中毒量则更小。其实,成熟麻风果果实有涩味,虽名叫假花生,但并不像花生那样好吃,误食多因小儿好奇所致,一般误食的量不是很大。也有报道称进食

麻风籽饼粕编制说明

《麻风籽饼(粕)》行业标准制定 编制说明 前言 麻疯树(Jatropha carcas L.)别名:桐油树(台湾)、臭油桐(贵州)、黄肿树(广东)、小桐子(云南)、假花生(广西)等,属大戟科麻疯树属。树皮平滑,叶叶互生,卵状圆形或近圆形,雌雄同株,聚伞花序,蒴果近球形,熟时黄色。 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原产热带美洲。麻疯树多为栽培,生于平地、路旁和灌丛中。 麻疯树籽又名麻风籽,其含油率在30%-61%左右,仅次于含油率最高的棕榈树,超过大豆和油菜等常见的油料作物。可以提练出不含硫、无污染、符合欧四排放标准的生物柴油,是中国重点开发的绿色能源树种,利用荒山荒地种植麻疯树。 麻风籽油相比于桐油、菜籽油、茶油等,在制取生物柴油上的经济性最高,因此近年来麻疯树在生物柴油产业上的开发地位逐渐被人们广泛关注。由于利用麻风籽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是热门课题,其成果也逐步被推广,因此对麻风籽油生产生物柴油的副产品——饼粕的开发利用也逐渐引起关注。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关于“健全木本油料市场体系”的内容中,明确提出“制定木本油料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等生产标准,完善油脂产品和相关副产品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的要求。随着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改变生态环境的国家战略的实施,同时麻疯树具有强耐旱、耐瘠薄的特点,在降雨量仅250mm地方也能生长,其种植面积将逐年扩大,麻疯树籽的产量也将逐年提高,我国麻风籽饼(粕)加工业将有较快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木本油料的背景下,制定麻风籽饼(粕)标准,对保障麻风籽饼(粕)质量安全,保护生产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木本油料产业和麻风籽饼(粕)产业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1 工作简况

发酵苹果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工艺的研究

果品深加工每年排放苹果废渣几百万t,除少量直接利用外,绝大部分因为水分含量高(80%左右)、蛋白质含量低(干基中约5%)、营养价值低、不易保存而被遗弃,严重污染环境,同时又是纤维素资源的浪费[1-2]。利用微生物发酵苹果渣转化为高蛋白饲料能够变废为宝,提高蛋白质含量,而且避免了二次排渣,从而减少果渣利用时的二次环境污染。利用微生物发酵苹果渣生产蛋白饲料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果汁加工企业的环境问题,而且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蛋白资源[3]。大量的试验证明,发酵后的果渣不仅蛋白质含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因此,试验对利用苹果渣为主要原料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菌种 经试验筛选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啤酒酵母菌等: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1.1.2发酵原料 苹果渣:鲜苹果选用阿克苏红富士,经榨汁机压榨取其果渣后干燥(温度为60℃~65℃),再用粉碎机粉碎、过筛、冷藏。1.1.3主要试验仪器 生化培养箱(LRH-250):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振荡培养箱(HZQ-F):哈尔滨东明医疗器械厂;洁净工作台(CJ-B):北京冠鹏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分析天平(FA2004):上海精科天平;电热鼓风干燥箱(DHG-9023A):上海精宏公司。 1.2试验方法 1.2.1菌种培养 斜面培养:采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和PDA固体斜面培养基。其中,前者用于啤酒酵母菌的活化,后者用于活化黑曲霉菌及热带假丝酵母菌,均在28℃~30℃培养3d。 糖化菌种曲培养:以麦麸为原料,制成三角瓶固体扩大菌种,27℃~29℃培养3d,直至孢子成熟为止,备用。 发酵菌种子培养:热带假丝酵母液体菌种培养:10°P 麦芽汁(经糖化、过滤)为培养基,接种斜面菌种后小三角瓶摇床在25℃~27℃、100r/min~150r/min振荡培养24h备用。 啤酒酵母液体菌种培养:10°P麦芽汁(经糖化、过滤)为培养基,接种斜面菌种,小三角瓶摇床25℃~27℃、100r/min~150r/min振荡培养24h备用。 1.2.2发酵工艺流程的确定 工艺流程: 苹果→苹果渣→配料→蒸料→冷却→黑曲霉培养→果胶酶→糖化,液化→灭菌→冷却→接种单种或混合种→固态发酵→发酵产物 发酵苹果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工艺的研究 武运,李焕荣,陶咏霞,李仙,古丽娜孜 (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摘要:以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啤酒酵母菌为发酵剂,研究了发酵果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影响条件,混合菌种发酵生产的蛋白质含量优于单菌发酵,加入氮源处理较无氮源处理的蛋白质含量高。发酵初步确定了果渣固态发酵的适宜条件,即发酵温度为32℃,物料质量比(果渣:麸皮)为85∶15(水分含量在660g/kg),发酵料投放量为100g,采用自然pH值,发酵周期为60h左右。发酵产品的粗蛋白含量由20.10%提高到29.30%,粗脂肪和灰分含量也大幅提高,营养价值得到了全面改善。 关键词:苹果渣;菌体蛋白饲料;发酵条件 中图分类号:TQ9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4-5071(2009)01-0083-04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cell protein feed produced by apple pomace WU Yun,LI Huanrong,TAO Yongxia,LI Xian,GULINAZI (College of Food Sicence,Xinjiang Agricultrue University,Urumchi,830052,China) Abstract:The production conditions of cell protein feed from pomace were studied using Candida tropicalis and Sacchromyces cerevisiae as starters. The yield of protein by mixed strains was higher than one by single-strain fermentation and the protein.content was enhanced by adding nitrogen source compared to one without nitrogen source.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ed:fermentation tem-perature32℃,materials mass ratio(pomace:bran)85:15(moisture content660g/kg),the content of fermented materials100g,natural pH,fermenta-tion period60h.Under these optimal conditions,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product was increased from20.10%to29.30%,and the fat and ash con-tent were also greatly enhanced.Consequently,the nutrition of product were improved. Key words:apple pomace;cell protein feed;fermentation conditions 收稿日期:2008-09-27 基金项目:自治区科技攻关(含重大专项)重点项目(200731136) 作者简介:武运(1965-),女,副教授,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小桐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学科分类号(二级) 本科学生期末论文 题目小桐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姓名刘云谣 学号124120434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小桐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摘要:能源植物小桐子(Jatropha curcase L)为大戟科麻疯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适应范围广,耐干旱瘠薄,其毒性和生物活性物质可用于生产杀虫剂和中药制剂,种子油可用做生物柴油,广泛分布和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极具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可观的树种。本文通过对小桐子的分布、生物学特征、药用价值、能源开发潜质和现状及前景进行简要的论述,为新能源小桐子生物柴油的发展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小桐子;生物柴油;应用;药用价值;发展前景 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两大难题。国际油价日益不断攀升,大气污染严重,酸雨现象普遍,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等问题,都是因为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石化能源煤炭和石油引起的。据预测,地球上蕴藏的可以开发利用的煤和石油化石能源将分别在200年、40年内耗竭,而天然气也只能用60年左右[1]。能源植物(energy plant又称“石油植物)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通常是指可产生接近石油成分和可替代石油使用的产品或富含油脂的植物。能源植物经加工可获取生物柴油(Bio-diesel)。生物柴油具有能量密度高,润滑性能好,储运安全,抗爆性好,燃烧充分,环境友好和可再生等优良性能[2]。筛选和种植优质、高效的能源植物,并将之转化为气体或液体燃料,不但可以弥补化石燃料的不足,缓解过分依赖大量进口石油的被动局面,实现中国能源安全战略,而且通过开发种植能源植物,有助于水土保持和对低效土壤的改良,达到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目的。 目前发现并且已经开发使用的能源植物主要有小桐子、乌桕树、黄连木、油菜、大豆、绿玉树、木薯、油桐和棕榈等。小桐子种子含油率高达40%,超过油菜和大豆等常见的油料作物,且流动性好,与柴油、汽油、酒精的掺合性很好,相互掺合后,在长时间不分离。其果实的30%经过醋化作用处理后可以提供油料,65%的果实可以用于做成油块。是优质的可再生石油植物,可直接生产生物柴油[3-4]。在我国小桐子的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数量多,分布较散,但是对于中国的能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能源植物 麻疯树

麻疯树 ——未来生物柴油利用能源之一 摘要: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能源因其不可再生性和带来的环境问题,为全世界带来了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生物柴油为可再生资源,而且高效、无污染,对当今社会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因此,发展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我国对生物柴油能源林的建设非常重视,在法律、财政、政策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全国各地也相继根据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建设了一批生物柴油能源林。麻疯树种子含油率量30%-40%,种仁油脂含量可达62%-70%。含40%一50%麻疯树油的生物柴油比单独使用柴油效果更佳。 关键词:麻疯树生物柴油能源植物 一概述 1、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麻疯树属植 物,又名黄肿树(广东)、小油桐,芙蓉树、假花生(广西)等。麻疯树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由于中美洲的麻疯树数量多,和多种环境导致的形态变异大,中美洲是最被认同的麻疯树起源中心。 2、麻疯树种内变异丰富,国内外报道较多的有四个变种,即非洲佛得角变种、 尼加拉瓜变种、尼日利亚变种及墨西哥无毒变种。 3、麻疯树富含脂肪类、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物质,主要存在种子、树 皮、叶、根和乳汁中。 二生长发育特点 1、形态特征 1、叶:单叶互生,叶片纸质或近膜质,近圆至卵状圆形,先端近尖,基部 心形,边缘不分裂或浅裂,幼时常暗红色,背面脉被柔毛。枝和叶折断后有白色半透明乳汁。 2、根实生苗具有粗壮发达的直根,主根上着生侧根,构成网状根系。通过 扦插等无性繁殖的植物通常不能形成直根系,为须根系。

麻疯树1

2008年5月 论文题目:关于麻疯树的综述 学院:园艺学院 专业年级:设施2005级 学号:050373004 姓名:李琼 指导教师、职称:吴少华教授 2009年5月

On the synthesis of Jatropha curcas College:Horticulture Specialty and Grade:Facility and Engineering 2005 Number:050373004 Name:Joan Lee Advisor:Professor wushaohua Submitted time: May, 2009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1麻疯树的地理分布 (1) 2麻疯树的生物学特征 (2) 3麻疯树的有效成分 (2) 3.1萜类 (3) 3.2 毒蛋白 (4) 3.2.1 理化性质 (4) 3.2.2结构 (4) 3.2.3作用机理 (5) 3.3 黄酮类 (5) 3.4 脂肪类 (5) 3.5香豆素类 (5) 4 麻疯树的主要用及开发利用前景 (5) 4.1麻疯树的药用 (5) 4.2生物柴油应用 (6) 4.3 生物防治 (7) 4.4 生态环保应用 (7) 4.5 其他应用 (8) 5 发展前景 (8) 6 麻疯树在国外的发展研究概况 (8) 7 可能存在的瓶颈 (9) 7.1 麻疯树种子原料短缺 (9) 7.2招商引资较困难 (9) 7.3 区位选择成本较高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摘要麻疯树是一种拥有多种用途的生态树种,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水固土、防治沙化和改善有 机土质的特性,而且许多部位还具有应用和经济价值,提取成分可以制成药品或一些副产品,尤其是种子所含油分可直接作为生物柴油。本文概述了麻疯树的形态特征、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毒性研究及其在新能源上的应用等方面的一些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进行了展望。 Abstract:Jatropha curcas is a multi-purpose tree species of ecological,Not only can hold the soil and water, control desertification and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organic soil,And many parts of the application and also has economic value,Extracted components can be made into drugs or some by-products,Especially the oil-bearing seeds at a bio-diesel can be directly,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atropha, distribu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toxicity studies and its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me progress,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outlook。 关键词:麻疯树;生物柴油;药理活性;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 Key words:Jatropha curcas;Bio-diesel;Pharmacological activity;curcin 麻疯树,又名黄肿树(广东)、芙蓉树、假花生(广西)、亮桐(云南)、吗哄罕 (傣名)、桐油树(台湾)、南洋油桐(日本),为大戟科麻疯树属植物,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普遍野生于海拔1 500米以下的低热河谷地区,全株有毒,茎、树皮均有丰富的白色乳汁,内含大量毒蛋白、麻疯酮等抗病毒、抗AIDS、抗肿瘤成分,可研发作医药、生物农药和生物杀虫剂等;种子含油量很高,除榨取能源油外,其油渣、油饼可作农药、饲料或肥料等。是极具开发前景的生物柴油植物树种.在我国许多省份均有栽培或半野生于热带地区,种植面积较广,资源非常丰富[1]。 1 麻疯树的地理分布 麻疯树属植物为多年生乔木,灌木或草本,全世界约有200 种,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主产于美洲及非洲热带。我国栽培种有5 种,为麻疯树,棉叶麻疯, 佛肚树和琴叶珊瑚花,尤其是以麻疯树种植面积最大,资源较为丰富。麻疯树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绝大多数生长在美洲和亚洲热带地区,如美洲的巴西、菲济、洪都拉斯、牙买加、巴拿马、波多黎哥、萨尔瓦多及美国佛罗里达的奥兰多地区、夏威夷群岛等,非洲的莫桑比克、赞比亚等国,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和北澳地区,以及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都有分布。我国的广

菌体蛋白饲料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第18卷第1期2002年1月农业工程学报 T ran sacti on s of the CSA E V o l .18 N o.1Jan . 2002 4320菌体蛋白饲料中双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郭维烈,郭庆华,谢小保,许 虹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摘 要:该文报导新发现的利用粗淀粉料及渣粕类原料不灭菌固体发酵生产4320菌体蛋白饲料时所用的两个菌株—优良黑曲霉选拔株N o .303和白地霉菌A s .2.361间的关系是一种偏利生关系,在利用这种关系进行混菌固体发酵生产4320菌体蛋白饲料时,发现有类似杂交现象的“菌丛”,通过试验,证明“菌丛”是这两个菌间偏利生关系的特殊表现。通过对偏利生作用因子的研究表明,N o .303的菌株分泌的柠檬酸、酶等都是直接或间接或是综合作用的偏利生因子。特别是N o .303分泌的柠檬酸及由蛋白酶分解的谷氨酸等能明显刺激A s .2.361生长。通过正交试验得知,它们是两个最大的作用因子。关键词:菌体蛋白;作用机制;偏利生 中图分类号:S 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819(2002)0120122204 收稿日期:2001204228 修订日期:2001210211基金项目:广东省委书记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郭维烈,研究员,从事微生物生态育种、工艺研究工作,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译文70多篇,获7项发明专利或成果;广州先烈中路100号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510070 4320菌体蛋白饲料的生产研究系针对我国蛋白资源紧缺,粗淀粉及其渣料相对丰富的实际情况,为减少鱼粉进口及代替豆饼原料,由广东省科委委托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成功的一种生物产品,4320是双菌混生的产品,它利用从自然界分离的黑曲霉菌株N o .021为出发菌株,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优良突变株N o .303(选育论文另报),再与白地霉菌A s .2.361配伍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毒性和 致畸性。4320原料来源广泛,如薯类、糠麸、渣粕类等,而且原料不需灭菌,并能成功地把淀粉质渣料转 化为紧缺的蛋白质。为了深入了解上述两菌间的实质关系,以便对4320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生产、应用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4320双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菌株来源:Sp .n iger 303为本所4320研究组 选育的突变菌株,A s .2.361为白地霉菌株。 2)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SA ),察氏培养基,常规。麸皮培养基:麸皮∶水=1∶1。 3)用管碟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单菌发酵滤液、酶制剂、柠檬酸、氨基酸或其混合液在单菌或混菌生长中的作用。 4)用菌丝定量法研究双菌间的相互作用。 5)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双菌间作用和关键因子。6)用融合子试验法、异核体试验法、阻断扩散 培养法、培养观察法和显微镜观察法等方法研究“菌丛”生成原因。 2 结果和讨论 2.1 双菌间关系的研究2.1.1 两菌间的偏利生关系 1)白地霉不能利用淀粉和蔗糖,在PSA 斜面 上生长不良。在PSA 平皿上点种N o .303菌,培养后,从远离菌落的地方,打出琼脂柱贴在PSA ×白地霉平皿上,适温培养后,发现空白琼脂柱周围长出更白色生长圈。说明系N o .303菌分泌物扩散到皿内培养基所致。支持这一说法的另一种试验是在PSA 琼脂柱上点种N o .303,待发育成熟后贴入PSA ×白地霉平板,或在PSA ×白地霉平板上点种N o .303,通过适温培养,能看到比第一种试验更明显的生长圈。这一方面说明N o .303的分泌物扩散的程度与菌落的距离成反比例,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其分泌物不是全部会扩散的。在N o .303菌落周围存在多种且浓度较大的分泌物,促使白地霉菌迅猛生长。根据试验,预测两菌间可能存在偏利生关系。2.1.2 菌丝体定量法试验 1)N o .303菌株对白地霉的影响 采用PSA 液体培养基,接种N o .303,适温培养24h 后滤去菌丝和孢子,取滤液涂于PSA 平皿上培养,确认没有N o .303菌生长。取此滤液10mL 加进50mL PSA 液体中,接入白地霉菌种液1mL ,培养28h ,用定量滤纸过滤、洗涤、烘干后去除定量滤纸质量,实测菌丝质量后进行比较,如表1。 从表中可看出,以普通水+10mL N o .303滤液接种白地霉和以PSA 液体接种白地霉的结果是近似的。这一方面说明白地霉几乎无法利用淀粉和 2 21

麻疯树在凉山种植的价值性研究

麻疯树在凉山种植的价值性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麻疯树的生长习性及凉山州的水土气候特征得出了麻疯树适合在凉山种植的结论,并从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三方面总结了麻疯树在凉山种植的优势。 关键词:麻疯树;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药用价值 1麻疯树的生物学定义及生长习性 麻疯树属于喜光阳性植物,根系粗壮发达,是一种具有较强的耐干旱、耐瘠薄能力的木本油料作物。一般树高2~7m。麻疯树枝、叶折断后其断面有乳汁溢出,树皮灰白色且较光滑。枝圆柱形粗壮,通常生于海拔高度为1 600 m以下的平地、丘陵及河谷、荒山坡地。一般栽于田园边、路边,沟河边做绿篱,以散生或小面积纯林分布为主。 2 麻疯树在凉山种植的现状 麻疯树在凉山的种植备受各方面关注,州委、州政府非常重视生物能源的开发,确立了我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麻疯树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的目标,完成了全州麻疯树资源情况调查,编制了《凉山州麻疯树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决定把凉山建成全国重要的麻疯树生物质能源基地。据全面调查,我州现有麻疯树面积25.4万亩,全州每年麻疯树果实采集量达8400余吨。全州有14个县适合麻疯树的生长,四川省林科院在四川省范围内筛选的5个优良种源中,我州就占3个。2007年中石油在凉山州投资建设的10万麻疯树基地已经完成了人工植苗阶段的施工任务;凉山州政府将发展麻疯树产业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头戏来抓,从总体规划到项目运作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计划,政府已经作了较大的投入,对该项目的后期发展政府充满了信心。 但目前尴尬的地理资源,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管理理念,薄弱的技术支撑,使得目前“2~3年生人工栽培麻疯树”开花结实率低的现状仍是众多投资者无法回避的事实。然而麻疯树种植的价值仍然是不可估量的。 3麻疯树的使用价值

麻疯树研究历史(优选类别)

与所有物种一样,麻疯树的研究是由两条绳索牵动的,即自身潜力的开发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麻疯树引起注意是它的种子作为泻药可用于口服咀嚼,枝叶浓汁的消炎等医疗作用,以及干种子可点燃的照明用途(Watt JM et al, 1962)。但大戟科植物多是有毒的,其毒性来源于本身的刺激性油脂和蛋白质成分。在没有分离纯化的条件下,人类将麻疯树中引起腹泻等的成分命名为Curcin (Schwarting AE,1963),即“麻疯树毒素”。 麻疯树的研究从“描述生物学阶段”就开始了。Felke (1913) 在其著作中曾讲述了1854年伯明翰30多位儿童缘于麻疯树种子的中毒事件。1929年Brown AE and Massey RE 则描述了苏丹人民将麻疯树用作篱笆,称其为hedge plant 。 切片技术等兴起后,Adam SE et al(1974,1975)发现含麻疯树种子40% 和50% 的饲料会导致喂养的小鼠死亡率很高,喂养0.25-10g/kg/day份量麻疯树种子的山羊也会表现毒理性现象。病害表现为鼻肠粘膜的炎症,小肠肺心的充血及溢血,肝脏和肾脂肪的变化。这些病理现象与蓖麻和巴豆对动物的病害相似,具体是哪些成分引起了这些病理现象?人们开始寻找与蓖麻毒素(Ricin) 和巴豆素(Crotin) 相似的麻疯树毒素Curcin。Stirpe T et al (1976) 粗分离了麻疯树种子蛋白得到三条蛋白峰,实验发现总种子和蛋白峰I对小鼠有毒害作用,总蛋白和蛋白峰I II都可以使网状细胞溶解而抑制细胞蛋白的合成,说明了Curcin存在于分离的粗蛋白中。然而curcin蛋白依然没有得到纯化。 受到麻疯树汁液消炎疗效的启发,与桐油在肿瘤促发中功能研究同步,人们开始关注大戟科的麻疯树中二萜化合物(佛波酯及相似物)在肿瘤促发中的作用。Rojanapo W et al (1987) 发现麻疯树根中提取的五种二帖都不能诱使沙门氏菌TA98 TA100突变。Horiuchi T et al (1987) 使用种子油的粗提物处理小鼠耳朵,在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 (DMBA) 的诱发后,粗提物处理组有36% 小鼠耳朵出现了肿瘤,而单独使用DMBA和粗提物处理的小鼠组只有7% 和13%出现皮肤肿瘤。Adolf W et al (1984)从四种麻疯树中都提取到了佛波酯,Hirota M et al (1988) 从麻疯树种子油中纯化出了一种新佛波酯化合物(DHPB),经试验发现它们确实有肿瘤促发作用。 这期间也有分析麻疯树种子组成成分的报道,如Subramanian SS et al (1971)

蛋白质饲料的开发利用

蛋白质饲料的开发利用 罗学明,先晓伟,王生宝,顾发元,张金平,杜成安,王建华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现在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是我国畜牧业及饲料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且直接或间接地作用着生态环境,本文综述了各种蛋白质饲料的特点、利用现状和部分蛋白质饲料的潜能,并分析了豆粕替代物、昆虫蛋白饲料和SCP等的优越性,并希望能推广到畜牧业生产和饲料工业中去,以缓解和开发我国的蛋白质饲料资源。 关键词: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饲料非蛋白氮资源单细胞蛋白饲料 蛋白质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质含量为20%及22%以上的饲料。与能量饲料相比,本类饲料蛋白质含量很高,且品质优良,在能量价值方面则差别不大,或略便高。当然在其他方面如维生素、矿物质等不同种类饲料各有差别。蛋白质饲料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非蛋白氮饲料和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等。 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1,2] 1.1豆粕籽实 豆类籽实曾经是我国主要的蛋白质饲料,主要是作为役畜和猪的饲料,现在通常以人类食用为主,只有过剩时才考虑用作饲料。全脂大豆经过加工,在禽、仔猪、奶牛和犊牛上使用效果非常显著,但用于饲料的部分少之有少。 1.2饼粕类饲料 饼粕类主要包括大豆饼粕、菜子饼粕和棉子饼粕等类别。 1.2.1大豆饼粕` 大豆饼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其有以下优点:⑴风味好,色泽佳,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成分变异少,质量较稳定,数量多,可大量经常地供应;⑵氨基酸组成平衡,消化率高,可改进饲养效果;⑶可大量取代昂贵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⑷合理加工的大豆饼粕不含抗营养因子,使用时无需考虑用量的限制; ⑸不易变质,故霉菌、细菌污染较少。正确加热的大豆饼粕是鸡最好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同时在猪和反刍动物上效果也非常显著。 1.2.2菜籽饼粕 由于菜籽饼粕中含有较多的有毒有害物质,有很大的限制性。但全世界已开始开展“双低”和“三低”油籽的培育以解决菜籽饼粕的局限性。 “双低”菜籽饼粕是以双低菜籽为原料,经软化、压坯、蒸炒、预榨、溶剂浸出、湿粕脱溶等工序加工而成,呈碎片或粗粒状,与普通菜籽饼粕相比,“双低”菜籽的硫葡萄糖甙含量和芥酸含量大幅度降低,饲用品质显著优于普通菜籽饼粕,营养价值与豆粕相当。适宜于作畜禽的蛋白质补充料,加上其产量大、成本低的特点,是极具潜力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尤其在鸡、猪和鱼类中效果显著。[3] 1.2.3棉籽饼粕 1982年以来,我国的棉花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年产棉籽饼粕却在500万吨以上,

响应面法优化白地霉发酵麻疯树饼粕产蛋白质饲料工艺条..

响应面法优化白地霉发酵麻疯树饼粕产蛋白质饲料工艺条.. 周剑丽胡建锋陈秀勇牛晓娟邱树毅 麻疯树为大戟科麻疯树属植物,是一种抗旱耐脊的速生树种,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南部的干旱地区.随着利用麻疯树果生产生物柴油的扩大化和规模化.其榨油后的饼粕生产量也逐渐增大。开展对麻疯树饼粕的资源化利用研究,采用微生物发酵麻疯树饼粕生产蛋白质饲料对于弥补我国蛋白质饲料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测定培养基中氨态氮的含量(am-moniacal nitrogen content,ANC)作为考察麻疯树饼粕发酵产蛋白质饲料工艺指标。在考察温度、时间、pH、接种量、初始加水量及发酵过程中翻曲不翻曲这6个因素对培养基中氨态氮含量的影响后.利用Minitab软件设计Plackett-Burman筛选试验筛选出显著性影响因素。通过最陡爬坡逼近氨态氮产量最大响应区后,利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对显著性影响因素进行优化。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麻疯树饼粕。贵州省兴义康达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粉碎,过40目筛。 菌株,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CICC31256,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1.2培养基PDA斜面培养基;PDA液体培养基。 1.3仪器万能粉碎机、生化培养箱、pHS-3C精密酸度计、烘箱、无菌操作台、722s 分光光度计、水浴恒温振荡器、灭菌锅。

1.4试验方法 1.4.1菌悬液的制备在无菌操作台中用无菌水将菌种洗脱到PDA液体培养基中,30℃,l50 r/min,培养48 h。 1.4.2麻疯树饼粕固体培养基的制备粉碎麻疯树饼粕.过40目筛,称取一定量麻疯树饼粕粉,加水调制。0.1 MPa,121.6℃,灭菌20 min。 1.4.3氨态氮的测定甲醛法(王福荣,2006)。 1.4.4可溶性蛋白质的测定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王福荣.2006)。 1.5发酵条件优化用Minitabl5软件设计6因素2水平的Plackett-Burman(PB)筛选试验设计,再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和响应曲面(response surfaee methodology,RSM)分析模块对重要因素的水平进行优化。 2结果与分析 2.1单因子试验 2.1.1 最适培养时间分别选择发酵周期为1、2、3、4、5、6 d,30℃下培养,发酵结束后测氨态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见图l。由图1可知,第1~3天培养基中氨态氮和可溶性蛋白质产量增长最快.第4天培养基中氨态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达最大值.4 d后氨态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趋于平稳.故选择4 d为最适培养时间。

麻疯树生物柴油资源开发的香饽饽

麻疯树——生物柴油资源开发的好原料 摘要:我国从1993年起,已成为石油和石油产品净 进口国,长期大量进口石油对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造成 很大威胁。充分利用部分闲置地种植多年生能源植物, 对提高国内生物柴油产量、调整农业产品结构、缓解能 源安全和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很有必要。试验表明, 麻疯树的成熟果实是最好的工业油料树种,出油率40% 以上,开发前景广阔。 关键词:麻疯树;生物柴油;资源开发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又名美容树、小桐 子,为大戟科麻疯树属植物,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树 高2-5米,其种仁含油量高达50%-60%,是世界公 认的优良生物柴油树种。原产美洲,我国热带、亚热带 及干热河谷地区广泛分布,包括粤、桂、滇、黔、川、琼、闽等省区。近年来印度、巴西、印尼、菲律宾、欧盟各国竞相发展;我国的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也纷纷与国外能源企业合作,开发利用麻疯树。麻疯树适应性广,能在十分贫瘠的荒地生长,喜阳光,宜在暖热气候生长,在气温较高的地区一般年开花2次,第一次花期4-5月,6-7月果熟;第二次花期7-8月,11-12月果熟。麻疯树易繁育、种子无休眠习性,种子直播发芽率达95%以上,用枝条可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当年可开花结果,3-4年的麻疯树年亩产种子300公斤,高产栽培条件下6年的麻疯树亩产达800公斤。按每公斤收购价2元计算,亩产值1200-1600元,种植一次,可收益20-30年。 生物油技术是一种传统技术,但以麻疯树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还是近年出现的事。1995年在洛克菲勒基金和德国政府支持下,巴西、尼泊尔、津巴布韦开始了对麻疯树油用做燃料的开发。印度计划委员会于2002年7月成立了生物燃料领导小组,起草了生物柴油国家发展规划,计划到2011~2012年间,实现生物柴油替代20%石油柴油的目标,届时,麻风树的种植面积将达到500万公顷。2003~2007年是示范项目阶段,在此期间,政府作为首要推动者,负责所有环节的规划和运作。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探讨种植、脱粒、提炼、转化、调和、市场开发、产品质量和制度安排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2007~2012年是自主发展、扩大生产阶段,目标是实现大规模种植麻风树,并把种植范围扩大到全国,从而能够生产出足够多的植物油来生产生物柴油。按照实施路线图,到2007年,印度将生产150万吨麻风树种子,榨取48万吨麻风树油,在种植环节创造1.244亿个人工,在脱粒环节每年创造3680万个人工,使55万个农村家庭脱贫。 2005年开始,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能源作物研究室分别进行麻疯树种质资源收集、优良品系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收集有不同来源的资源20多份,包括来自印度和缅甸的种质资源。相关研究课题有广东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能源作物麻疯树的研究与利用”、农业部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生物质能合作战略研究与开发”、省重点实验室项目“麻疯树优良品系快速繁育技术研究”等。麻疯树可连续采摘果实长达30年,10亩麻疯树约产3吨种子,麻疯树果籽含油率高达60%以上,3吨果籽可榨取1吨原油,经甲脂化反应进一步加工,1吨原油可转换成约0.98吨生物柴油。目前,我国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麻疯树。

常用的猪蛋白质饲料汇总

常用的猪蛋白质饲料汇总 文章来源:爱猪网更新时间:2012-04-09 蛋白质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含量高于20%的豆类、饼粹粕类及动物性饲料。蛋白质饲料可分为动物性蛋白饲料和植物性蛋白饲料。 1.植物性蛋白饲料 (l)豆粕(饼):以大豆为原料取油后的副产品。其过程为大豆压碎,在70~75℃下加热20-30秒,以滚筒压成薄片,而后在萃取机内用有机溶剂(一般为正己烷)萃取油脂,至大豆薄片含油脂量为1%为止,进人脱溶剂烘炉内110℃烘干,最后经滚筒干燥机冷却、破碎即得豆粕(饼)。通常将用浸提法或经预压后再浸提取油后的副产品称为大豆粕;将用压榨法或夯榨法取油后的副产品称为大豆饼。一般大豆的出粕率约为88%。由于原料、加工过程中温度、压力、水分及作用时间很难统一,因此,饼(粕)的质量也干差万别。如温度高、时间过长,赖氨酸会与碳水化合物发生梅拉德( Maillard)反应,蛋白质发生变性,引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降低。反之,如果加温不足又难以消除大豆中的抗胰蛋白酶的活性,同样地影响大豆粕(饼)的蛋白质利用效率。 豆粕(饼)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饲料原料,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饲料蛋白来源。一般的豆粕(饼)粗蛋白含量,在40%-45%,氨基酸的比例是常用饼粕原料中最好的,赖氨酸达2. 5%- 2. 8%,且赖氨酸与精氨酸比例好,约为1:1.3。其他如组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等含量也都在畜禽营养需要量以上,所以大豆粕(饼)多年来一直作为平衡配合饲料氨基酸需要量的蛋白质饲料被广泛采用。经济发达国家将其作为配合饲料中蛋白质饲料的当家品种。但要注意豆粕(饼)中蛋氨酸含量较低。 现代榨油工艺上为了提高出油率,常在大豆榨油前将豆皮分离,这样生产出的豆粕为去皮豆粕。由?豆皮约占大豆的4%,所以去皮豆粕与普通豆粕相比在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有所提高。表18 -9是美国油籽加工协会(NOPA,1997)制定的普通豆粕和去皮豆粕的质量标准。 (2)全脂大豆:全脂大豆中约含35%的粗蛋白,17%- 20%的粗脂肪,有效能值也较高,不仅是一种优质蛋白质饲料,同时在调配仔猪饲料时也可作为高能量饲料利用。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原则,大豆属蛋白质补充料,从氨基酸组成及消化率分析也属于上品。赖氨酸含量在豆类中居首位,约比蚕豆、豌豆含量高出70%。大豆中含钙较低,总磷含量中约1/3是植酸磷。因此在饲用时还应考虑磷的补充与钙、磷平衡问题。但是生大豆中存在数种抗营养因子,其

油料植物优选树种--油茶、光皮树、黄连木、麻疯树、文冠果(北方)

油料植物优选树种--油茶、光皮树、黄连木、麻疯树、文冠果(北方) 我国油料植物有151科697属1554种,其中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植物有154种,如黄连木、文冠果、麻风树、光皮树、油茶等。 食用油料植物有油茶、仿栗、檀栗、光皮树、野核桃、文冠果、黄连木、水青冈、光叶水青冈等。工业油料植物有麻疯树、油桐、乌桕、野槭树、马桑树、盐肤木、木姜子、山苍子、猴樟等。 --------------------------- 油茶 油茶:别名茶子树、茶油树,分布在我国17个省市,是我国特有的山茶属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高3-6米。油茶种植后,一般3年左右可开花结果,6-7年进入盛果期,寿命可达100年以上。油茶籽含油率40%以上,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和橄榄油非常相似,具有独特清香,在我国南方如湖南、江西等省,茶籽油被作为上等食用油。我国有许多油茶优良品种,产油量可达0.5吨/公顷,个别品种达0.7吨/公顷。种植茶树用工很少,只相当于种油菜用工量的1/10。 --------------------------- 光皮树 分布于长江流域至西南各地的石灰岩区,黄河及以南流域也有分布。一般2月下旬萌芽,3月份展叶,4月上旬至5月上旬开花,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果实成熟,11月中旬至次年2月落叶。据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的不完全统计,石灰岩山地总面积有2200万公顷,按10%面积栽植光皮树,可年产光皮树油3000万吨。 光皮树是山茱萸科木属落叶灌木或乔木,高5~18米,胸径可达55厘米,树冠伞形。树皮呈紫红或灰白带绿色,光滑斑状剥落。叶椭圆形,长3~9厘米,宽1.9~5.8厘米。聚伞花序,花白色或淡黄色,核果球形,成熟时呈黑褐色,有白色贴伏短柔毛,果径4.5~6.2毫米,种子黄白色。 光皮树栽植后3~5年便可开花结实,盛果期50年,结果直至死亡,寿命200年以上。大树每年平均产干果50公斤左右,多者达150公斤,果肉和果核均含油脂,干全果含油率33%~36%,出油率25%~30%,平均每株大树年产油15公斤以上。油脂主要含C16和C18系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近50%,可用于生物柴油生产。 光皮树全果精炼油含不饱和脂肪酸77.68%,其中油酸38.3%,亚油酸38.85%,经国家粮食部鉴定为一级食用油。经临床应用治疗高血脂症的有效率为93.3%,其中降低胆固醇的有效率为100%。油脂除食用和医用外还可作工业用油。此外,光皮树树干光泽美观,树形优美,可作庭园观赏树;木材坚硬,纹理致密,可作桥梁、枕木、家具、农具和建材;嫩枝叶可作青饲料或绿肥,油饼是优质肥料,花是养蜂蜜源。 光皮树抗性强,尚未发现毁灭性病虫害。在碱性、中性、微酸性的土壤上均可种植。在阳光充足、肥沃湿润、含钙质较多的地区生长良好,在石灰岩裸露的石山和半风化的紫色页岩坡地也能生长。能耐-11.3℃的地温和-7.6℃的气温,能抗11级的阵风而不折枝。 光皮树是我国新发掘的油脂资源树,其油脂食用历史才100多年,但其生物学上的优良特性和油料的食用和医用价值,使得它已成为值得发展的油料树种新秀。 --------------------------- 黄连木 中国黄连木为漆树科黄连木属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m以上,在长江中下游及华北、西南各地均有分布。黄连木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在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均能够正常生长,是重要的荒山、荒滩造林树种和观赏树种,也是优良的油料及用材树种。种子含油率在40%左右,脂肪酸组成和菜籽油非常相似,可作食用油,也是优良的生物柴油原料。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已建成10万亩黄连木种植基地,用于为其生物柴油生产供给油料。根据对中国24个省、市、区进行的初步调查:目前中国黄连木资源量13.3万公顷,以种子平均产量7.5吨/公顷计,则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