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04讲 化学实验基础(一)(讲义)(解析版)

第04讲 化学实验基础(一)(讲义)(解析版)

第04讲化学实验基础(一)

(一)可加热仪器

(1)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蒸发皿

坩埚

(2)需垫石棉网加热仪器

圆底烧瓶

锥形瓶

烧杯

三颈烧瓶

(二)计量仪器

量筒

温度计

容量瓶

A为酸式

滴定管

B为碱式

滴定管

托盘天

(三)分离、提纯仪器

漏斗

分液漏斗

A:球形冷

凝管

B:直形冷

凝管

洗气瓶

干燥管

U形管

(四)其他常用仪器

(五)广口瓶的创新应用

(六)球形干燥管的创新应用

特别强调:

1.移动试管用试管夹,移动蒸发皿和坩埚用坩埚钳。

2.熔融固体NaOH不能用瓷坩埚,而使用铁坩埚。原因是NaOH能与瓷坩埚中的成分SiO2

发生化学反应。

3.不同量器读数的差别:量筒读到小数点后一位(如8.2 mL),滴定管读到小数点后两位(如

16.20 mL),托盘天平读到小数点后一位(如6.4 g)。

课堂检测01

1.常用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量筒、容量瓶、锥形瓶都是不能加热的玻璃仪器()

(2)灼烧固体时,坩埚放在铁圈或三脚架上直接加热()

(3)在蒸馏过程中,若发现忘加沸石,应立即补加()

(4)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左盘的称量纸上()

(5)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量筒的“0”刻度在下端()

(6)用托盘天平称取11.7 g食盐,量取8.6 mL稀盐酸选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

(7)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和引流()

(8)溶解氢氧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

(9)用浓硫酸稀释配制稀硫酸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1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1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12)粗盐提纯实验时,多次用到玻璃棒,其中蒸发结晶时要不断搅拌,以防止因受热不均

匀而引起飞溅()

答案:(1)×(2)×(3)×(4)×(5)×(6)√

(7)×(8)√(9)√(10)√(11)√(12)√

2.下列操作中,仪器使用不正确的是()

A.用碱式滴定管盛装高锰酸钾溶液

B.用铁坩埚灼烧烧碱

C.用铁坩埚除去纯碱晶体中的结晶水

D.加热蒸发皿时不用石棉网

答案:A

【解析】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下端的橡胶管。

3.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解析】蒸发浓缩需要酒精灯,A项错误;过滤需要漏斗,B项错误;称量NaCl固体需要托盘天平,C项错误。

4.草酸晶体(H2C2O4·2H2O)100 ℃开始失水,101.5 ℃熔化,150 ℃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答案:D

【解析】加热固体时,为防止水蒸气液化后倒流,试管口一般向下倾斜,但本题中考虑到草酸晶体在101.5 ℃时熔化,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需要持续加热到150 ℃左右,因此,选择装置D。

5.用如图装置(加热及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的实验,下列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①中分液漏斗内的液体可顺利加入蒸馏烧瓶

B.装置②可实现制取CO2实验中的“即关即止,即开即用”的作用

C.利用装置③制取SO2,并验证其还原性

D.利用装置④验证KHCO3和K2CO3的热稳定性,X中应放的物质是K2CO3

答案:D

【解析】①中橡胶管能使烧瓶内与分液漏斗上部的压强相等,能使液体顺利滴下;②关闭止水夹时,产生的CO2将盐酸压入左侧,大理石与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时,CO2气体排出,压强减小,盐酸又流回右侧与大理石反应产生CO2;大试管中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气体,若小试管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证明SO2具有还原性,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KHCO3受热不稳定,X中应放的物质是KHCO3,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6.下图是处理铵盐产生氨气并用g吸收氨气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f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玻璃管a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为中空双层玻璃瓶,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防止暴沸直形冷凝管(2)避免b中压强过大当b中压力过大时,a管中液面上升,使b瓶中压力稳定(3)保温,使氨气完全蒸出

7.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探究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

请回答仪器名称:仪器A________,仪器B________________。

答案:坩埚500 mL容量瓶

8.用常见化学仪器填写下面空白。

在上述仪器中:

(1)写出下列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③______,⑤______,⑧____,⑮____。

(2)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_(填标号,下同),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是

__________,存在0刻度的是____________。

(3)在使用前需检查仪器是否漏液的是____________,其中可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____________,可用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是______________。

(4)⑧不能用于组装蒸馏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量取10.00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用仪器⑪称量药品时其精确度为________。

(6)将海带灼烧灰化,选用________。

(7)过滤得到滤液,选用_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容量瓶酸式滴定管球形冷凝管

泥三角(2)⑫⑬⑥⑦⑰④⑤⑩⑪(3)①③④⑤①③

(4)冷凝后的液体容易残留在球形区域内(5)④0.1 g (6)⑫⑭⑮(7)②⑯⑰(七)气体干燥装置

干燥气体可用洗气瓶(如图①盛放液体干燥剂)、干燥管(如图②,球形干燥管)、U形管(如图③,盛放固体干燥剂)。

(八)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排液法)

使用装置④时需注意:冷却至室温;使集气瓶与量筒内液面相平;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

(九)冷凝装置

其中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应与气流方向相反。

(十)防倒吸装置的创新(以用水吸收氨气为例)

防倒吸原理

(1)肚容式:(上图中的发散源及℃和℃)

由于上部有一容积较大的空间,当水进入该部分时,烧杯(或试管)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或导管口),由于重力作用,液体又流回到烧杯(或试管)中。

(2)接收式(上图中的℃、℃、℃)

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如气体收集装置等)。它与肚容式的主要区别是液体不再流回到原容器。

(3)隔离式(上图中的℃、℃)

导管末端与液体吸收剂呈隔离状态,导管内压强不会减小,能起到防倒吸作用。

(十一)防堵塞安全装置

(十二)防污染安全装置

①实验室制取Cl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b装置。

②制取CO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c装置。

③制取H2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c装置。

课堂检测02

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D

【解析】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通常不能伸到试管内,A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注入到水中,B错误;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晶体需要蒸发,蒸发需用蒸发皿,不能用坩

埚,C错误;滴定管有橡胶管,该滴定管是碱式滴定管,可以量取15.00 mL NaOH溶液,D正确。

2.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

A.C2H5OH

B.HNO3

C.NaOH

D.HCl

答案:B

【解析】这两个标签说明该试剂具有氧化性和腐蚀性。A项,C2H5OH无氧化性和腐蚀性,错误。B项,HNO3是一种强氧化性酸,也具有强腐蚀性,正确。C项,NaOH具有强腐蚀性,但无氧化性,错误。D项,HCl不具有强氧化性,错误。

3.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是()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坩埚

答案:A

【解析】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等;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锥形瓶、圆底烧瓶、三颈烧瓶等。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测得某新制氯水的pH为3

B.可以用石英坩埚熔融氢氧化钾固体

C.可以用10 mL量筒量取8.0 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容量瓶使用之后必须洗净并置于烘箱中高温烘干,以备下次再次使用

答案:C

【解析】A项,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其pH,错误;B项,石英坩埚的主要成分为SiO2,能与KOH反应,错误;C项,量筒一般精确到0.1 mL,正确;D项,容量瓶洗涤后,不需要烘干使用,错误。

5.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装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答案:B

【解析】A项,该装置是排液量气装置,错误;B项,该装置可作为安全瓶防倒吸,因为进气管较短(刚露出瓶塞),若发生倒吸,倒吸液会被盛装在B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

从而防止倒吸,正确;C项,该装置是混气装置,进入C瓶中的两气体在C瓶中充分混合,错误;D项,该装置是洗气装置,错误。

6.利用下列实验装置不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用装置①测量生成氧气的化学反应速率

B.用装置②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C.使装置③中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滴入蒸馏烧瓶

D.装置④可实现制取CO2的“即关即止,即开即用”

答案:B

【解析】装置①可根据单位时间内生成氧气的体积测定反应速率,故A项正确;用装置②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NaHCO3和Na2CO3的位置颠倒过来才有说服力,故B项不正确;装置③中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相通,压强相等,液体能顺利滴下,故C 项正确;装置④中当夹紧止水夹后,右侧气压增大,液面下降,大理石与盐酸脱离,反应终止,故D项正确。

7.用如图装置(加热及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的实验,下列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①中的a可用于吸收尾气中的Cl2,b可用于吸收气体时防倒吸

B.装置②可实现制取CO2实验中的“即关即止,即开即用”的作用

C.利用装置③制取SO2,并验证其还原性

D.利用装置④验证KHCO3和K2CO3的热稳定性,X中应放的物质是K2CO3

答案:D

【解析】①中碱石灰可吸收Cl2,b常用于防倒吸;②关闭止水夹时,产生的CO2将盐酸压入左侧,大理石与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时,CO2气体排出,压强减小,盐酸又流回右侧与大理石反应产生CO2;③中大试管中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气体,若小试管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证明SO2具有还原性,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④中KHCO3受热不稳定,X中应放的物质是KHCO3,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8.干燥管在不同情况下常具有多种功能。下列两种不同图示就分别代表了干燥管的不同应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所示的干燥管可作为气体干燥装置,下列组合中a和R均正确的是________。

(2)甲装置还可以作为特殊情况下的气体发生装置。例如,在常温下可用此装置来制备空气中的某种单质气体,此时气体a为________,固体R为________。

(3)若按图乙来组装,可用NaOH浓溶液吸收Cl2制84消毒液,此时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2)CO2Na2O2(3)防止倒吸

【解析】(1)甲作为干燥装置,要求固体R必须能吸收水,且不与a发生反应。B中浓硫酸为液体干燥剂;C中的高锰酸钾不易吸收水,且与乙烯反应;D中的碱石灰能吸收水,但能与Cl2发生反应。(2)甲作为制气装置,要求反应原理是在常温下某气体与固体反应产生气体,例如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取氧气。

巩固提升

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B.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须经烘箱烘干后才可使用

C.配制0.5 mol·L-1 480 mL的NaOH溶液需称量9.6 g NaOH固体

D.某溶液中滴入2滴K3[Fe(CN)6]溶液生成具有特征蓝色的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答案:D

【解析】苯的密度比水小,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在上层,应将其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A项错误;中和滴定时,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烘干不影响测定结果,B 项错误;配制480 mL NaOH溶液应选用500 mL容量瓶,需称取的NaOH固体的质量为

0.5 mol·L-1×0.5 L×40 g·mol-1=10.0 g,C项错误;根据Fe2+能与[Fe(CN)6]3-形成Fe3[Fe(CN)6]2蓝色沉淀可知,D项正确。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操作是:在容量瓶中注入适量水,塞上瓶塞,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倒立过来,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检验,如果不漏水即可,A正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B错误;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易吸水,称量时应该在小烧杯中完成,C错误;过滤时漏斗颈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D错误。

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A项,Na2CO3固体加热不会分解,试管内壁没有水珠,错误;B项,铜与稀硝酸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项,少量氯水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2+2I-===2Cl -+I2,淀粉遇I2变蓝色,正确;D项,H2O2能把Fe2+氧化为Fe3+,说明Fe2+具有还原性,不能说明Fe2+具有氧化性,错误。

4.下列有关仪器的性能或者使用方法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A.试管、蒸发皿既能用于给固体加热也能用于给溶液加热

B.分液漏斗既能用于某些混合物的分离也能用于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C.碱式滴定管既可用于中和滴定,也可用于量取一定量的NaCl或AlCl3溶液

D.测量酒精沸点的实验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被加热的酒精中

答案:B

【解析】蒸发皿不能用来加热固体;分液漏斗可用于分液以及气体的制备;碱式滴定管只能量取中性或者碱性液体;测量酒精沸点实际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

5.下列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氢氟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玻璃瓶中

B.镁条能与氧气反应,所以必须保存在煤油中

C.硅酸钠的水溶液保存在带有玻璃塞的细口玻璃瓶中

D.碘单质保存在带有玻璃塞的棕色广口玻璃瓶中

答案:D

【解析】氢氟酸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发生反应,A项错误。镁在空气中会被氧化为氧化镁,但这层保护膜能阻止内层的镁继续被氧化,所以镁条无需保存在煤油中,B项错误。硅酸钠溶液具有黏性,能使玻璃塞与瓶口黏在一起,C项错误。碘易升华,所以要避光密封保存,由于是固体药品,所以使用广口瓶(带玻璃塞),D项正确。

6.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氨气泄漏时,用蘸有盐酸的毛巾捂住口鼻向高处撤离

B.蒸馏实验中忘记加碎瓷片,直接补加即可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稀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涂上H3BO3溶液

D.金属钠、钾等着火,应用沙土盖灭

答案:D

【解析】氨气比空气密度小,应往低处撤离,盐酸酸性较强,应用水或稀CH3COOH溶液浸湿毛巾,A项错误;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先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再补加,B项错误;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干布拭去后,再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C项错误;钠、钾等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所以失火后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灭,应用沙土盖灭,D项正确。

7.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选择正确的是()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

B.将小块钾放在坩埚中加热进行钾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

C.用200 mL量筒量取5.2 mL稀硫酸

D.用480 mL容量瓶配制480 mL 0.1 mol·L-1 NaHCO3溶液

答案:B

【解析】高锰酸钾溶液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中的橡皮管,应选用酸式滴定管,A 项错误;固体加热或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B项正确;量取5.2 mL稀硫酸,选用200 mL 量筒误差太大,应选用10 mL量筒,C项错误;实验室没有480 mL的容量瓶,应选用500 mL容量瓶,D项错误。

8.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粗品水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结晶来提纯苯甲酸

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来测定氯化铵溶液的pH

C.先用酒精洗,再用水洗来清洗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实验所用试管

D.在50 mL碱式滴定管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调整为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氢

氧化钠溶液全部放入锥形瓶来量取20.00 mL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苯甲酸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A项正确;测定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润湿,润湿后会降低氯化铵溶液的浓度,使测定结果偏大,B项错误;银与酒精不反应,但银能与硝酸反应,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内壁附有银,可用稀硝酸清洗,C项错误;滴定管调整初始读数后,50.00 mL刻度线下方也充满液体,全部放入锥形瓶中,量取的溶液体积大于20.00 mL,D项错误。

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B

【解析】CH 3COOH 和NaOH 恰好反应时溶液呈碱性,应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A 项错误;SO 2气体通入硝酸钡溶液中,使溶液显酸性,酸性条件下NO -3可将SO 2氧化为SO 2-4,SO 2-4

与Ba 2+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CO 2气体通入硝酸钡溶液中不会产生沉淀,B 项正确;比较H 2CO 3、HCN 的酸性强弱应测定同温度同浓度的NaHCO 3溶液和NaCN 溶液的pH ,C 项错误;两种盐溶液中阴离子不同,会干扰实验,D 项错误。

10.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D

【解析】A 项,过滤时使用的是普通漏斗,而不是分液漏斗。该实验流程应为向提纯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过滤→滤液中通入过量CO 2→过滤→

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盐酸,药品中还缺少CO 2和盐酸,错误。B 项,实验室制备氯气是用浓盐酸与MnO 2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错误。C 项,Fe 2+与氯水反应只能证明Fe 2+具有还原性,错误。D 项,利用提供的仪器及药品可进行蒸发操作,得到Na 2CO 3晶体,正确。

11.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盐酸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盐酸易挥发,会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SO2与Ba(NO3)2反应后溶液呈酸性,而NO-3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不能得到BaSO3沉淀,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I2受热时升华,在盛有冷水的烧瓶底部凝华,NH4Cl受热分解产生的NH3、HCl又在盛有冷水的烧瓶底部生成NH4Cl,无法除去I2,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HCl溶于水后,烧瓶中压强减小,气球膨胀,从而可验证HCl的溶解性,能达到实验目的。

12.下列有关各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CO2

B.②进行H2、NH3、CO2、Cl2、NO、NO2等气体的收集

C.③当X选用苯时可进行NH3或HCl的吸收,并防止倒吸

D.④可用于NH3的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的NH3

答案:D

【解析】浓硫酸滴入蔗糖中,蔗糖脱水炭化产生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可确定所产生的气体中含有SO2,SO2进入澄清石灰水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不能证明有CO2生成,A项错误;a管进气,可收集H2、NH3,b管进气可收集CO2、Cl2、NO2,但NO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NO2,故NO用排水法收集,B项错误;苯的密度比水小,且与水不互溶,苯与水混合静置后苯在上层,C项错误;NH3是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气体时短管进气,多余的NH3可用水吸收,倒扣的漏斗恰好与水面相平,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D项正确。

13.如图所示是几种常见的加热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种装置都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E、F装置加热时需垫上________。其中F装置中对试管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使用这种加热方式的目的是_________。

(2)用H2还原CuO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下同)装置。

(3)加热NH4Cl与Ca(OH)2的固体混合物制NH3可选用________装置。

(4)胆矾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可选用________装置。

(5)乙酸乙酯的制备可选用________装置。

(6)MnO2与浓盐酸混合制Cl2可选用________装置。若该装置中只加热液体时,受热容器内必须放________。

答案:(1)石棉网水浴加热使仪器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2)A(3)C(4)D(5)B (6)E碎瓷片或沸石

【解析】(1)试管可直接加热,烧瓶、烧杯需要垫上石棉网加热。F装置中,试管置于水中加热,是水浴加热的方式。水浴加热可使仪器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2)用H2还原CuO 需要通入气体,可选用A装置。(3)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气体应选用C装置。(4)加热胆矾失去结晶水,测定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即可测定胆矾中结晶水的含量,固体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故选用D装置。(5)实验室用加热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方法制备乙酸乙酯,可选用B装置。(6)固体与液体共热制气体,应选用E装置。若该装置只加热液体时,为了防止液体暴沸,应加入少量碎瓷片或沸石。

14.某小组为探究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热分解产物,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

(3)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的残留物含有FeO和Fe2O3,检验Fe2O3存在的方法是:

________。

答案:(1)隔绝空气、使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

(2)CO2CO

(3)先熄灭装置A、E的酒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

(4)取少许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入1~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含有Fe2O3

【解析】(1)实验时通入N2,不仅能隔绝空气,排除空气的干扰,还能使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2)实验中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热分解产物中含有CO2,经NaOH溶液可除去CO2,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与灼热的CuO反应,得到单质Cu,且由装置F中现象可知装置E中又生成CO2,由此可判断热分解产物中还含有CO。(3)为防止倒吸,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装置A、E两处的酒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4)要检验A中残留固体中含有Fe2O3,可取少量A中残留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或稀盐酸溶解,再滴入少许KSCN溶液,溶液中出现红色,即可确定残留固体中含有Fe2O3。

15.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仪器和药品来制取纯净的无水氯化铜。图中A、B、C、D、E、F表示玻璃管接口,接口的弯曲和伸长等部分未画出。根据要求填写下列各小题空白。

仪器及装置图

①②③④⑤⑥

(1)如果所制气体从左向右流动,上述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各装置的序号):()接()接()接()接()接(),其中②与④装置相连时,玻璃管接口(用装置中字母表示)应是________接________。

(2)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应首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________处的酒精灯。

(4)写出装置⑤的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1)③⑤④②①⑥C B

初三化学预习讲义--第四讲 氧气(解析版)

第四讲氧气 【学习目标】 1.熟记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 3.熟记各种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反应的表达式和现象 4.理解什么叫做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基础知识】 一、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氧气密度1.429g/L,空气密度1.293g/L。 3. 不易溶解于水。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 4. 在一个大气压下,氧气熔点-218℃,沸点-183℃。液态氧、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支持燃烧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氧气的检验——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2、氧气与硫反应 【实验4-1】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实验内容现象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结论:硫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SO2)气体,并放出热量。

【想一想】 (1)硫分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2)硫燃烧时集气瓶盛放的水有什么作用?硫燃烧时,燃烧匙内硫的状态是什么? 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硫由固体熔化为液体 (3)在实验中,为何要将燃烧匙自上而下缓慢地插入? 将氧气完全反应 2、碳和氧气反应 【实验4-2】铁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结论:碳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CO2)气体,并放出热量。3、铁与氧气反应 【实验4-3】铁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结论: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并放出热量 【想一想】 (1)为什么实验前要用砂纸打磨铁丝? 除去表面的铁锈 (2)做这个实验时,为了实验成功,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棒,为什么?还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

第04讲 化学实验基础(一)(讲义)(解析版)

第04讲化学实验基础(一) (一)可加热仪器 (1)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蒸发皿 坩埚 (2)需垫石棉网加热仪器 圆底烧瓶 锥形瓶 烧杯 三颈烧瓶 (二)计量仪器 量筒

温度计 容量瓶 A为酸式 滴定管 B为碱式 滴定管 托盘天 平 (三)分离、提纯仪器 漏斗

分液漏斗 A:球形冷 凝管 B:直形冷 凝管 洗气瓶 干燥管 U形管 (四)其他常用仪器

(五)广口瓶的创新应用

(六)球形干燥管的创新应用 特别强调: 1.移动试管用试管夹,移动蒸发皿和坩埚用坩埚钳。 2.熔融固体NaOH不能用瓷坩埚,而使用铁坩埚。原因是NaOH能与瓷坩埚中的成分SiO2

发生化学反应。 3.不同量器读数的差别:量筒读到小数点后一位(如8.2 mL),滴定管读到小数点后两位(如 16.20 mL),托盘天平读到小数点后一位(如6.4 g)。 课堂检测01 1.常用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量筒、容量瓶、锥形瓶都是不能加热的玻璃仪器() (2)灼烧固体时,坩埚放在铁圈或三脚架上直接加热() (3)在蒸馏过程中,若发现忘加沸石,应立即补加() (4)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左盘的称量纸上() (5)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量筒的“0”刻度在下端() (6)用托盘天平称取11.7 g食盐,量取8.6 mL稀盐酸选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 (7)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和引流() (8)溶解氢氧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 (9)用浓硫酸稀释配制稀硫酸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1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1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12)粗盐提纯实验时,多次用到玻璃棒,其中蒸发结晶时要不断搅拌,以防止因受热不均 匀而引起飞溅() 答案:(1)×(2)×(3)×(4)×(5)×(6)√ (7)×(8)√(9)√(10)√(11)√(12)√ 2.下列操作中,仪器使用不正确的是() A.用碱式滴定管盛装高锰酸钾溶液 B.用铁坩埚灼烧烧碱 C.用铁坩埚除去纯碱晶体中的结晶水 D.加热蒸发皿时不用石棉网 答案:A 【解析】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下端的橡胶管。 3.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九单元 化学实验 第4讲

第4讲探究类实验方案的评价与设计复习目标 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1)设计实验方案;(2)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正确选用实验装置;(4)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5)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一、探究类实验方案的评价 1.实验方案的评价形式 2.实验方案评价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1)从可行性方面进行评价 ①实验原理(如药品的选择)是否正确、可行。 ②实验操作(如仪器的选择、连接)是否安全、合理。 ③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 ④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2)从规范性视角进行评价 ①仪器的安装与拆卸。

②仪器的查漏、气密性检验。 ③试剂添加的顺序与用量。 ④加热的方式方法和时机。 ⑤温度计的规范使用、水银球的位置。 ⑥实验数据的读取。 ⑦冷却、冷凝的方法等。 (3)从“绿色化学”视角进行评价 ①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 ②反应速率是否较快。 ③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 ④合成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4)从实验设计的安全性方面进行评价 ①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液体倒吸。 ②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后加热,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 ③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 ④防吸水(如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药品,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⑤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冷凝管等)。 ⑥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若为蒸气的要及时冷却。 ⑦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讲义)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一〕烃 1.甲烷的氯代〔性质〕 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体,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 解释:生成卤代烃 2.石油的分馏〔别离提纯〕 (1)两种或多种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 物,要进行别离时,常用蒸馏或分馏的别离方法。 (2)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 铁夹)、石棉网、蒸馏烧瓶、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 塞、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 (4)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支管口〔以 测量蒸汽温度〕 (5)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下口进,上口出 (6)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 3.乙烯的性质实验 现象: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 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 C2H5OH + 6H2SO4〔浓〕6SO2↑+ 2CO2↑+ 9H2O (3)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不能用水浴〕 (6)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 (7)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记】倒着想,要想不被倒吸就要把水中的导管先拿出来 (8)乙烯的收集方法能不能用排空气法不能 (9)点燃乙烯前要_验纯_。 (10)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复原成SO2。故乙烯中混有_SO2、CO2。

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

化学实验基础 一、选择题 1.下列仪器名称为“球形干燥管”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A项,是长颈漏斗,故A不符合题意;B项,是漏斗,故B不符合题意;C项, 是分液漏斗,故C不符合题意;D项,是干燥管,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下列玻璃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 ..加热的是() A.B.C.D. 【答案】A 【解析】化学图形中蕴藏着丰富的化信息,化学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强化化学信息意识。选项A,蒸发皿用于蒸发溶液,可直接加热,A项正确;选项B,分液漏斗用于随时添加液体、萃取和分液操作,B项错误;选项C,蒸馏烧瓶用于反应容器或蒸馏,需垫石棉网加热,C项错误;选项D,量筒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加热,D项错误。 3.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 B.使食盐水中NaCl结晶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 C.区别NaCl、Na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 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 【答案】C 【解析】烧杯只能用于给液体加热,A错;使食盐水中NaCl晶体析出的方法通常是蒸发浓缩、冷却结

晶,使用的仪器应是蒸发皿而不是坩埚,B错;由于物质鉴别所用试剂量较少,故应使用试管作反应容器,通过胶头滴管滴加试剂,C对;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的方法是直接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转移到滴定管中,D错。 4.学习和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做CO还原Fe2O3实验时,为防止污染环境,实验完毕,常先停止通CO,再停止加热 B.做水的蒸馏实验时,要在烧瓶内加几粒沸石以防止暴沸 C.不慎把浓硫酸洒在皮肤上要立即用NaHCO3溶液冲洗 D.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止仪器炸裂 【答案】B 【解析】A项,做CO还原Fe2O3实验时,实验完毕,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以防止铁被氧化,A错误;B项,做水的蒸馏实验时,沸石可以防止暴沸,所以要在烧瓶内加几粒沸石以防止暴沸,B正确;C项,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若是少量,则立即用大量水持续冲洗,若是大量,则应先用布擦去,再用大量水持续冲洗,最后在涂上NaHCO3溶液,C错误;D项,试管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等玻璃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导致仪器发生破裂,D错误。故选B。 5.下列关于药品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B.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C.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D.浓硝酸存放在带有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 【答案】A 【解析】化学药品的保存需要化学学科思想,这指人们在认识化学的活动中所运用科学方法的思想意识,是对化学的本质、特征、价值的基本认识。A项,石英的成分中有SiO2,SiO2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SiO2+4HF===SiF4↑+2H2O,错误。 6.用下列实验器材(夹持仪器省略),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实验器材相应实验 A烧杯、玻璃棒、蒸发皿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 B烧杯、玻璃棒﹑滤纸用盐酸除去硫酸钡中少量碳酸钡 C烧杯、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用固体氯化钠配制0.5 mol/L的溶液 D烧杯、胶头滴管、分液漏斗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的少量NaI 【答案】D

专题04 化学实验基础(选择题)-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项汇编(山东专用)(解析版)

专题04 化学实验基础(选择题) 1.(2023·淄博一模)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用稀硝酸清洗试管内壁的银镜 B .用带橡胶塞的棕色细口瓶保存溴水 C .用玻璃棒蘸取样品进行焰色试验 D .用pH 试纸测定过氧乙酸溶液的pH 【答案】A 【详解】A . 稀硝酸能溶解银,3Ag+4H ++NO -3═3Ag ++NO↑+2H 2O ,故A 正确; B . 溴水可腐蚀橡胶,应保存在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故B 错误; C . 玻璃棒含钠元素,焰色为黄色,应用铁丝或铂丝蘸取某样品进行焰色试验,故C 错误; D . 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pH 试纸,所以不能用pH 试纸测定过氧乙酸溶液的pH ,故D 错误; 故选A 。 2.(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用剩的白磷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 .用石蜡油保存金属钠 C .高锰酸钾固体保存在带橡胶塞的棕色广口瓶中 D .临近滴定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接触锥形瓶内壁 【答案】C 【详解】A .白磷在空气中易自燃,所以实验用剩的白磷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弃,否则会引发火灾,故A 正确; B .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所以实验室中用石蜡油保存金属钠,隔绝金属钠与空气的接触,故B 正确; C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塞,所以高锰酸钾固体保存在带玻璃塞的棕色广口瓶中,故C 错误; D .临近滴定终点时,应使滴定管的尖嘴接触锥形瓶内壁,使残余在滴定管的尖嘴的液体进入到锥形瓶中,减小实验误差,故D 正确; 故选C 。 3.(2023·泰安一模)下列有关化学药品的配制和保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盛有4KMnO 与乙醇的试剂瓶保存于同一个药品橱中 B .配制2Na S 溶液时加入少量2H S 防止水解 C .纯碱溶液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精准复习】第04讲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解析版)

第04讲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 1.安徽古代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块投之,则旋而为水。其中的“硇水”指( ) A .硝酸 B .硫酸 C .盐酸 D .醋酸 解析:硇水可以溶解银块,所以硇水是硝酸,故选A 。 答案:A 2.《新修本草》中有关于“绛矾”的描述为:“绛矾,本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下列对“绛矾”的理解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易失结晶水 B .灼烧产物中有氧化铁 C .含铜元素 D .被灼烧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绛矾为绿色晶体,受热后分解为氧化铁,易失结晶水,A 正确;绛矾为绿色晶体,灼烧产物中有氧化铁,变为红色,B 正确;绛矾为硫酸亚铁晶体,不含铜元素,C 错误;硫酸亚铁晶体被灼烧时生成了氧化铁,铁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 正确。 答案:C 3.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可逆反应 B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未涉及化学变化 C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描述的是霾尘中有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D .“含浆似注甘露钵,好与文园止消渴”说明柑橘糖浆有甜味,可以止渴 解析:根据题意,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 +S ,汞和硫结合又生成硫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g +S===HgS ,由于反应条件不同,所以不属于可逆反应,故A 错误;“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意思是:流水在冰层下发出低咽的声响,原来崎岖不平的沙路铺上厚厚的积雪显得很平坦,所述未涉及化学变化,故B 正确;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C

第04讲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022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沪教版)(原卷版)

第04讲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 【基础知识】 一、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氮气N 2 氧气O 2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CO 2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1)空气中的成分指的是 而不是 。 (2)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保持 ,但不是 。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 色、 味气体。 2.密度比空气 。 3. 溶于水。1L 水中溶解约30mL 氧气。 4. 液态氧、固态氧均为 色。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四、氧化反应 1.概念:物质与 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物质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注意事项 木炭 在空气中持续 ,在氧气中 燃烧发出 ,放热,生成 。 碳+氧气 。 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 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防止 。 铁丝 在空气中 燃烧,在氧气中剧 烈燃烧, ,放热,生 成 固体 铁+氧气 。 铁丝末端系一根火材梗的目的: ; 铁丝弯成螺旋状的目的: ; 木条即将燃尽再伸入集气瓶的原 因: ; 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水或细 沙: 。 蜡烛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在 氧气中燃烧发出 ,放热,集气瓶壁有 出现,生成 。 石蜡+氧气 。 盛氧气的集气瓶要 。

2.分类 剧烈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反应 概念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的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的氧化反应举例燃烧等铁生锈、呼吸、食物腐烂等 区别反应不同,不同,反应的不同 联系都属于反应,都。 五、氧气的用途 1.:医疗急救、潜水、登山等。 2.:焊接和切割金属、炼钢等。 【考点剖析】 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例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空气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A.O2B.N2C.CO2 D.稀有气体 考点二:氧气的性质 例2.小明在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时,观察到某物质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请你判断,该物质可能是() A.红磷B.硫磺C.铁丝D.木炭 考点三:氧气的用途 例3.关于氧气的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供给呼吸B.用于切割和焊接金属 C.液态氧用作火箭的助燃剂D.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作保护气 【真题演练】 1.空气中下列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 A.③④①②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①③②④ 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于医疗急救B.易溶于水C.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可贮存在钢瓶中

第04讲元素分析→质谱法→波谱分析(学生版)-高二化学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04讲 元素分析→质谱法→波谱分析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知道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2.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般方法,能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并能根据特征结构和现代物理技术确定物质结构。 1.通过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现代仪器测定和探析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结构,揭示有机物结构的异同;能认识仪器分析对确定物质微观结构的作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从官能团的鉴别,构建不同有机物的结构模型,结合官能团的性质,推理出各类有机物的特性。(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知识点01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 【即学即练1】有机物的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往往得到的是混合物,假设给你一种这样的有机混合物让你研究,一般要采取的几个步骤是( )。 A .分离、提纯→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 B .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确定结构式 C .分离、提纯→确定结构式→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 D .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分离、提纯 知识点02 有机物实验式(最简式)的确定——元素分析 1.实验式: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各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也称为_______。 2.李比希定量分析一般过程 【即学即练2】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之比为2∶1,则该物质可能是:①CH 4;②C 2H 4;③C 2H 5OH ;④CH 3OH ( )。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知识点03 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物理方法 1.质谱法 (1)原理:质谱仪用高能电子流等轰击样品,使有机分子失去电子,形成带_______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等。这些离子因_______不同、_______不同,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行为不同。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后,得到它们的______________与_______的比值,即质荷比。以质荷比为横坐标,以各类离子的相对丰度为纵坐标记录测试结果,就得到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 知识精讲 目标导航

专题04 物质的检验(核心精讲)(解析版)-2021年高考化学实验突破

2021年高考化学实验突破 专题04 物质的检验 【真题体验】 1.(2020·天津高考真题)检验下列物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解析】A .淀粉溶液可以检验碘单质,不能检验碘元素,故A 错误;B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以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应该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气体,故B 错误;C .铜离子遇到氨水会先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继续加氨水会生成四氨合铜离子,检验铜离子可以用氨水,故C 正确;D .铵根离子遇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不能使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故D 错误;答案选C 。 【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物质检验主要通过物质的特征性质来判断,但要注意物质或元素的存在形式,比如碘元素的检验就必需是I 2而不是I -更不是IO 3-,因为遇淀粉溶液变蓝的是I 2。 2.(2020·浙江高考真题)黄色固体X ,可能含有漂白粉、4FeSO 、()243Fe SO 、2CuCl 、KI 之中的几种或全部。将X 与足量的水作用,得到深棕色固体混合物Y 和无色碱性溶液Z 。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 .X 中含KI ,可能含有2CuCl B .X 中含有漂白粉和4FeSO C .X 中含有2CuCl ,Y 中含有3Fe(OH) D .用24H SO 酸化溶液Z ,若有黄绿色气体放出,说明X 中含有2CuCl 【解析】固体X 为黄色,则含有Fe 2(SO 4)3,溶于水后,要使溶液Z 为无色碱性,则一定含有漂白粉,且漂

白粉过量,得到深棕色固体混合物Y ,则固体Y 是Fe(OH)3和Cu(OH)2的混合物,X 中一定含有2CuCl , 4FeSO 和()243Fe SO 中含有其中一种或两种都含。 A.若X 含有KI ,则会与漂白粉反应生成I 2,溶液不为无色,A 不正确; B.由分析可知,不一定含有FeSO 4,B 不正确; C.由分析可知, X 含有CuCl 2,Y 含有Fe(OH)3,C 正确; D.酸化后,产生黄绿色气体,为氯气,则发生的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 -+ClO -+2H +=Cl 2↑+H 2O ,此时的Cl -有可能来自于漂白粉氧化FeSO 4产生的Cl -,也有可能是漂白粉自身含有的,不能推导出含有CuCl 2,D 不正确;故选C 。 【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离子的推断考查物质的检验,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用答案去验证,采取排除的方法,比从正面思考问题更简单,比如知道X 中含有Fe 2(SO 4)3,而且Fe 3+与I -反应生成I 2,使溶液有色,则可排除A 。 3.(2020·全国高考真题)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 、KCl 、MgSO 4、CaCO 3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 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 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 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 A .KCl 、NaCl B .KCl 、MgSO 4 C .KCl 、CaCO 3 D .MgSO 4、NaCl 【解析】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则不含CaCO 3,排除C 选项;②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可确定含有钾元素,即含有KCl ;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则应含有MgSO 4,综合以上分析,混合物由KCl 和MgSO 4两种物质组成,故选B 。 【答案】B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离子的推断考查物质的检验,过程比较复杂,隐藏条件比较多,要注意典型特征现象的判断,例如②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则可以判断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Cl ,再如① 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则一定没有CaCO 3,因CaCO 3不溶于水。 4.(2020·山东高考真题)(节选)某同学利用Cl 2氧化K 2MnO 4制备KMnO 4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装置略):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讲解专题训练(人教版)专题04空气-(解析版)

专题04空气 知识梳理 【学习目标】 1.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空气主要成分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方法以及误差分析。 3.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从物质的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要点梳理】 要点一、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这个著名实验是: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1/5;他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气体,发现它既不能供动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烧,这正是氮气;他把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热,除了得到汞以外,还得到了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体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中剩下的约4/5体积的气体里,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要点诠释】 拉瓦锡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要点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1.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 (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4)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 (5)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6)红磷燃烧停止,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5.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要点诠释】 1.可燃物必须选用燃烧后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不能选用木炭、硫等,因为木炭、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物质,且与所耗氧气体积相同,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水不会倒吸入瓶中。 2.红磷必须过量,燃烧时才能使容器内氧气消耗完。 3.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方可打开弹簧夹。 4.该实验还能得到的结论:氮气(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和难溶于水的性质。 5.实验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的原因: (1)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瓶内空气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装置漏气(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小,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3)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温度较高气体压强较大,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引起测定结果偏低)。 6.测定结果大于21%的原因: (1)点燃红磷前未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红磷燃烧放热会使部分空气由导管逸出,烧杯水中冒气泡;最后造成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大于1/5)。 (2)将点燃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太慢(放出的热将瓶内的部分空气赶出瓶外;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大于1/5)。 要点三、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和1/5。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如下表: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热点强化: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解析版)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后所得溶液浓度偏高 【答案】D 【解析】二氧化氮和溴都能把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使试纸变蓝,A错误;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有黏性的硅酸钠,导致玻璃塞不易打开,B错误;苯的密度小于水,且不和水互溶,所以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C错误;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所得溶液浓度偏高,D正确。 2.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形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 A.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Ⅲ装置之后缺少干燥装置

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答案】D 【解析】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为减少的氧元素的质量,U形管的质量差为对应生成水的质量,水的质量减去氧元素的质量,即为氢元素的质量。A、B项测得氧元素的质量为真实值,水的质量偏大,则氢元素质量偏大,故有m(H)∶m(O)>1∶8;C项中测得的氧元素的质量偏小(因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这时测得的氢元素的质量为“真实值”,故有m(H)∶m(O)>1∶8。 3.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答案】D 【解析】A项,氢氟酸会与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反应,浓硝酸会腐蚀(氧化)橡胶塞;B项,汽油或煤油会使橡胶塞溶胀;C项,由于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会与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反应,且二者见光不分解,不用放于棕色瓶中;D项,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时,为防止氯水腐蚀(氧化)橡胶塞,用磨口塞,为了避免硝酸银见光分解,应存放在棕色玻璃瓶中。 4.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①检验CO的纯度,简单方法是用排空气法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听爆鸣声; ②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不时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④不慎将浓硫酸溅

专题讲04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2023年高考化学实验基础模块复习讲义+练习(通用版)

专题讲04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必备知识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主要仪器:托盘天平(分析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 2.容量瓶 (1)容量瓶的结构与规格 (2)容量瓶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检验程序: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 ②使用后应将容量瓶洗净、晾干。 3.配制过程: 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氯化钠溶液为例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1.误差的分析方法 (1)根据c B=n B V= m B M B V可知,M B为定值(溶质的摩尔质量),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会导致m B或V的值发 生变化,从而使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产生误差。若实验操作导致m B偏大,则c B偏大;若实验操作导致V偏大,则c B偏小。 (2)容量瓶定容时仰视、俯视对结果的影响(如下图) ①仰视刻度线(如图a):加水量高于基准线(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c偏低。 ②俯视刻度线(如图b):加水量低于基准线(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c偏高。 2.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氯化钠溶液常出现的误差 能引起误差的操作 因变量 c n V 称量①砝码生锈(没有脱落) 偏大不变偏大 ②少量氯化钠粘在称量纸上偏小不变偏小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目的】 1.练习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练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认识。 【实验仪器】烧杯、容量瓶(100 mL)、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滤纸、天平 【实验药品】NaCl、蒸馏水 【实验步骤】 1.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NaCl溶液 (1)计算溶质的质量:计算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NaCl溶液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5.85 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5.8或5.9 g。(有条件的学校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称量5.850 0 g。) (3)配制溶液 ①溶解:把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40 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NaCl固体完全溶解。 ②移液:待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100 mL容量瓶。 ③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内壁2~3次,并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④定容:继续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在刻度线以下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⑤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4)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2.用1.00 mol·L-1的NaCl溶液配制100 mL 0.50 mol·L-1的NaCl溶液 (1)计算所需1.00 mol·L-1的NaCl溶液的体积 计算配制100 mL 0.50 mol·L-1的NaCl溶液所需1.00 mol·L-1的NaCl溶液的体积为50 mL。 (2)量取1.00 mol·L-1的NaCl溶液的体积

第04讲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学生版)-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

课前引入 思考与交流:什么叫离子反应?离子反应要发生具备什么条件呢? 实验探究 第04讲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知识导航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幸得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可解毒。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 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实验 现象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判断的依据 向盛有2 mL 的CuSO 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 mL 的NaCl 溶液 向盛有2 mL 的CuSO 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 mL 的BaCl 2溶液 CuSO 4溶液与BaCl 2溶液反应的深入分析: CuSO 4与BaCl 2的电离方程式 混合前溶液中所含离子 混合后溶液中剩余离子 该反应的本质 Ba 2+与SO 42-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性沉淀:Ba 2+ +SO 42-===BaSO 4↓; 而Cu 2+ 与Cl - 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思考与交流:请写出下列几个反应,对比反应前后溶液中的离子,思考这些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一、离子反应 1. 概念: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 本质:离子反应总是向着某种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3. 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生成难溶物(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物(弱酸、弱碱、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反应就能发生。 二、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书写步骤: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如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写成离子的形式 ③删:并将把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等量删去,并将化学计量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1)Na 2CO 3 + Ca(OH)2 (2)Na 2CO 3 + HCl (过量) (3)Ca(OH)2 + HCl 知识精讲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第04讲 溶液的形成(含解析)

第04讲_溶液的形成 知识图谱 溶液 知识精讲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1)均一性:指溶液任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相同.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后,

仍然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 (2)稳定性:在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3)混合物:凡是溶液都属于混合物 3.运用: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 (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是否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4.溶液的组成 (1)从宏观上看,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扩散到溶剂分子之间的过程. 二.溶液、溶质与溶剂之间的量的关系 m =m +m 溶液质剂 V V + V ≠溶液质剂 1.固体溶于液体的部分才是溶液中的溶质,未溶解的固体则不属于溶液中的溶质;从微观上分析,溶液形成 的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溶剂分子中的过程,因为离子之间存在间隙,它们相互填充,所以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溶质可以是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但一种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 3.能与水反应的物质其生成物是溶质.如32SO Na O CaO 、、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溶质不是 32SO Na O CaO 、、,而是()242H SO NaOH Ca OH 、、. 4.实验现象 5.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 (1)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2)相同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三.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第04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练)-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第04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k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C.1 mol水分子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1 mol氧原子 D.一个NO分子的质量是a g,一个NO2分子的质量是b g,则氧原子的摩尔质量是(b -a) g 【答案】C 【解析】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A不正确;N A是0.012 k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B 不正确;(b-a)g是一个氧原子的质量,D不正确。 2.下列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是() A.将0.1 mol氨充分溶解在1 L水中 B.将10 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与990 g水混合 C.将25.0 g胆矾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D.将10 mL 1 mol·L-1的盐酸与90 mL水充分混合 【答案】C 【解析】将0.1 mol氨充分溶解在1 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 L,故不能得到0.1 mol·L-1的溶液,A错误;将10 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与990 g水混合,所配溶液的密度未知,无法求算其物质的量浓度,B错误;25.0 g胆矾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将其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C正确;将10 mL 1 mol·L-1的盐酸与90 mL水充分混合,不同液体混合后的体积不等于两种液体体积在数值上的简单加和,D 错误。 3.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任务圆满成功。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 g B.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约为60 g C.1 mol 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为60 g·mol-1 D.6 g 偏二甲肼含有N A个偏二甲肼分子 【答案】B 【解析】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应为60 g·mol-1,A错误;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约

第04讲走进化学实验室-2023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精品课(沪教版)(原卷版)

第04讲走进化学实验室 1.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重点) 2.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点) 3.通过几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加深对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有关物质性质的认识。 4.知道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障,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考点1 药品的取用规则 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接触药品,不要把去药品的气味,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不指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 (1)存贮:广口瓶 (2)粉末固体取用:;() 操作时先使容器倾斜,用药匙小心地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容器直立。 (3)块状固体取用:;() 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1)存贮:;(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 (2)不定量(较多)液体取用: 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①细口瓶的必须在桌面上(); ②瓶口必须紧管口,并且缓缓地倒(); ③细口瓶贴的一面必须处(); ④倒完液体后,要,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 (3)不定量(较少)液体取用: 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①应在;胶头滴管(); ②取液后的滴管,应,(); ③用过的试管要;但。 (4)一定量的液体取用:() 注意事项 ①操作:先向量筒中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②正确读数:读数时量筒必须,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 ③读数误差: 俯视:> ,< ;仰视:< > 考点2 常见仪器及使用 仪器名称图形用途注意事项 加热仪器 试管 (直接加 热) 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 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①加热前应先;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 要,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 容积的 蒸发皿 (直接加 热) 用于少量溶液的蒸 发、浓缩和结晶 ①取、放时应使用,不可用手直接拿;②蒸发溶 液时注意及时搅拌,以防. 烧杯 (间接加 热) ①配制溶液;②作较 多量试剂的反应容 器;③过滤时盛接滤 液 加热时,应放在上,使其均匀受热 酒精灯用于实验中加热①酒精量不应超过灯壶容积的,不得少 于;②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内;③加热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必刷题集:化学实验基础(解析)

化学实验基础 1. [2019浙江选考]针对下列实验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80 mL氯气、20 mL水,振荡,气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绿色 B.在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矶,再加入3 mL浓硫酸,搅拌,固体由蓝色变白色 C.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弱溶液,再滴加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 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镁条剧烈燃烧,有白色、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A 【解析】氯气可溶于水,在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因而20mL水大约能溶解40mL氯气,气体大约剩余40mL未溶解,A项错误;胆矶指的 是五水合硫酸铜(CuS0 4• 5H 2 O),其显蓝色,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uS0 4 • 5H 2 变为CuS0 4 , C11SO4为白色固体,B项正确;双氧水将SO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 H 20 2 +S0 2 =S0 4 2+2H\氯化银溶液中Ba"与SO,"生成BaSO,白色沉淀,C项正确;将 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Mg = MgO+C , MgO 为白色固体,C是黑色固体,D项正确。 2.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上时,加几滴CuS()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1溶液滴定NaHCOs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献为指示剂

C.用的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1 D.常压蒸储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仔细读题,理解实验基本操 作内容。锌粒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时,碳酸氢钠应该完全反应转化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此时溶液应该显酸性(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应该选择酸变色的甲基橙为指示剂,B错误。用钻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Na, C正确。蒸储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D正确。 3.下列制取SO?、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SO2 B.验证漂白性 C.收集SO2 D.尾气处理 【答案】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