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3

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3

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3
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3

全省暨哈尔滨周边地区秸秆治理利用

调研报告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进一步优化我省投资和人居环境,消除秸秆焚烧对雾霾形成的影响,加快构建以秸秆为原料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省发改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市县对全省暨哈尔滨周边地区秸秆治理利用情况开展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形成以下调研报告。如这个调研报告思路可行,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形成全省及哈尔滨周边地区秸秆治理开发工作方案。

一、全省秸秆资源及利用基本情况

(一)全省粮食及秸秆资源现状

从种植业结构及秸秆分布区域看,哈尔滨市、绥化市及农垦系统的粮食及秸秆产生量占全省三分之二左右;从秸秆品类看,玉米、水稻、大豆等3种主要农作物秸秆占全省秸秆资源总量的95%。2013年,全省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四大粮食作物产量5864万吨,秸秆理论资源量为6521万吨(可收集利用秸秆5543万吨),具体见下表。

2013年四大粮食作物产量及秸秆量 单位:万吨 作物

谷草比 粮食产量(万吨) 秸秆理论资源量 可收集利用量 玉米

1.0:1.2 3217 3860 3280 水稻

1.0:0.9 2221 1999 1700 大豆

1.0:1.6 387 619 526 小麦

1.0: 1.1 39 43 37 合计 5864 6521 5543

(注:“谷草比”、“秸秆可收集系数”均采用2009年农业部专家课题组所做《黑龙江生物质资源评估报告》)

2008-2013年,我省玉米产量从1820万吨增至3217万吨,玉米秸秆净增1676万吨;水稻产量从1520万吨增至2221万吨,稻秆净增630万吨;大豆产量从620万吨降至387万吨,豆秆减少372万吨;小麦产量从90万吨降至39万吨,麦秆减少56万吨。全省秸秆产出量比5年前增长1878万吨,增幅41%,其中玉米秸秆增幅最大,达77%。

2003-2007年四大作物总产量和秸秆总量

2000

250030003500

4000

4500

500020032004200520062007万吨总产量秸秆总量2008-2013年四大作物总产量和秸秆总量40004500

5000

5500

6000

6500

200820092010201120122013万吨

总产量秸秆总量

2512.33135360037803965.5422543535012.85570.65761.36004.1

0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5500

6000

6500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03-2013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万吨)

2008年-2013年四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情况表

单位:万亩、亿斤

年份 粮食生产 玉米

水稻 大豆 小麦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2008

5471 364.4 3678 303.6 5958 124.1 399 17.9 2009

7280 384 3954 314.9 7294 118.4 506 23.3 2010

7848 464.9 4463 368.8 6718 117 567 18.5 2011

8865 535.2 5171 412.4 5198 108.3 623 20.8 2012

9923 577.6 5731 434.3 3899 92.7 603 14 2013 10648 643.3 6047 444.1

3454 77.3 257 7.8

粮食产区分布示意图

据测算,201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6750万吨,秸秆理论资源总量将达到6930万吨(可收集利用秸秆资源达5890万吨)。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100

200

300

400

500600700

800

250030003500400045005000

5500

6000

65007000年份种植面积(万h m 2) 玉米面积 水稻面积 大豆面积 小麦面积 秸秆产量(万吨) 秸秆产量

大豆主产区 玉米主产区 水稻主产区

黑龙江省四大作物种植面积与秸秆产量变化

总体而言,近十年以来,我省秸秆伴随粮食产量快速增长,传统小农户的种养结合生产模式逐渐被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所替代,传统的种养结合模式日渐分离,致使秸秆总量大幅增长。

(二)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目前,国内外有五种主要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即肥料化、能源化(含生物质发电、固化燃料、气化)、原料转化(造纸、板材、纤维素乙醇等)、饲料转化和基料。国外经验表明,秸秆利用的主要途径是还田。2007年(2007年以后的数据检索不到)秸秆还田在秸秆利用的比重,美国约57%、加拿大约55%、日本约68%、韩国约72%。受区域气候条件及成本制约,2013年我省秸秆肥料化还田约占15%、能源化利用约占7%、饲料化利用约占5%、工业化利用不足1%、基料利用约占1%,约有70%左右的秸秆被弃置田间地头,私烧偷烧现象严重。

最近,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发布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14)》,将“五化”工程分解为19项技术。从我省各途径秸秆消化量实际情况看,秸秆还田和能源化利用仍将是我省秸秆治理利用的主要途径,饲料化和工业原料化利用潜力较大。

(三)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秸秆还田难度大。主要原因是秋季收获期集中、气温偏低、冬季封冻时间长、难以腐解,还田效果不佳。同时,秸秆收集增加农户作业成本,影响经济收益。

2. 秸秆收储运成本难以消化。秸秆收储运季节约束性强、收集强度大、储存难、收益低,一般企业无法解决秸秆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但收集成本高的矛盾,收储运用等环节的利益难以平衡。

3. 工业化利用程度低。总体而言,秸秆特别是玉米秸秆深加工规模化利用大都工艺技术不成熟,设备不配套,处在试验阶段;传统的企业规模小、污染大,缺乏竞争力,大多为作坊式生产。目前,全省只有秸秆生物质发电技术路线较为成熟。

4.北方高寒区域内,秸秆“五化”综合利用转化存在技术瓶颈,缺乏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支撑,关键技术装备总体薄弱有待突破。

5.缺乏政策支持。秸秆治理利用,涉及黑土地的修复、雾霾的消除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准公益性质,但目前尚缺乏相关有效政策的支持。秸秆还田成本增加缺乏资金补助,生物质发电上网电量受限、没有额外的电价补贴,工业原料化利用缺少技术经济政策扶持、低水平徘徊,秸秆固化燃料销售使用及炉具购置等缺乏政策支持。

二、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实现秸秆治理利用最大化和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以“五化”工程建设为载体,坚持统筹规划、疏堵结合,政策引导、科技

支撑,突出秸秆还田和能源化利用主渠道,适度提高饲料化利用水平,积极谋划推动工业原料化项目,集中力量首先在哈尔滨市取得突破,严格执行和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要求,争取用两年的时间基本消除秸秆对雾霾形成的影响,初步构建起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节能环保产业框架。

(二)主要目标

到2016年,以粮食总产量达到7250万吨测算,全省四大作物秸秆可收集量预计达到6643万吨,综合利用量达到5621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5%。在政策系统配套、措施坚决有力的前提下,拟通过以下途径开发利用秸秆资源:秸秆还田1990万吨,约占30%;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由已核准的75万千瓦增加到105万千瓦,消化秸秆840万吨,约占12.7%;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在全省地级市以上建成区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主要以秸秆固化燃料替代燃煤,消化秸秆1591万吨,占24%;微贮饲料消化1000万吨,占15.1%;工业消化秸秆约200万吨,占3%。

据统计,全省地级市及其以上建成区10蒸吨以下锅炉共有7068台,年燃煤1905万标吨煤。国家要求2017年底前全部淘汰。按2016年完成66%计,可减煤1257万标吨煤;若秸秆固化燃料替代率达到67%,以秸秆固化燃料热值为3700-3800大卡计,可消化秸秆1591万吨。

(三)工作推动机制

——政策引导,重点突破。集中全省各方面力量,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政策集成打捆,以秸秆利用最终成果为依据,出台具体扶持政策。

——统筹规划,平衡资源。结合秸秆资源分布特点和地区实际情况,统筹兼顾粮食生产、畜禽养殖、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发展需求,合理配置秸秆资源,减少或者避免行业间冲突,强化协同效应,避免出现投资浪费。

——试点先行,规避风险。针对当前秸秆利用领域技术成果组装不系统、政策措施不配套、扶持资金不充裕的现实,以示范试点为突破,引进秸秆利用量大、产品附加值较高、技术成熟、投资适中的产业项目落地,待经验成熟后,再行推广。

——龙头牵动,利益联结。发挥企业主体和政策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产业项目为牵引,确保研发、加工利用、收储运、农机服务、广大农户均能获得合理的政策收益。

——多方联动、长效推进。秸秆治理开发是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市(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齐抓共管、一以贯之,确保抓出实效。

(四)重点工程

——秸秆还田工程。落实农业优先、推动示范,把秸秆还田作为黑土地退化修复的突破口,重点推进。一是通过提高机械收获程度和秸秆粉碎质量做到秸秆直接还田;二是总结并推广成熟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深松整地、免耕播种、药剂灭草和机

械技术集成,实行秸秆的地表整量覆盖;三是利用秸秆进行生物发酵或传统堆沤造肥;四是通过秸秆集条机和打包(捆)机直接回收秸秆贮藏,实现养殖业过腹还田。

——秸秆能源化工程。从秸秆消耗量看,秸秆生物质发电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利用途径。拟完善生物质发电规划,根据各地秸秆资源条件、分布特点、收集半径及保障能力,每个县市均可规划布局1座秸秆发电项目;现有的秸秆发电项目不限发,不断提高秸秆消化水平。加快淘汰地级市建成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鼓励使用秸秆固化、气化燃料。以政策为导向,引导广大农户使用秸秆固化、气化燃料及配套燃具。

——秸秆工业原料化工程。主要是秸秆纤维素乙醇、造纸和建筑与家具板材。支持中粮肇东中试基地秸秆纤维素乙醇加快建设进度,争取2015年实施产业化;支持佳木斯泉林纸业项目加快建设;板材项目由于技术工艺和市场及企业效益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成型的生产项目,拟支持1至2家有诚意干的企业先行示范。

——秸秆饲料化工程。在全省畜牧业重点县市区,大力推广秸秆青黄贮、黄贮、微贮以及菌剂、秸秆氨化等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采食率和消化率。通过扩大青贮种植,减少秸秆总量。扶持推动贮窖建设及秸秆饲料加工机械化生产。实施秸秆养畜示范项目,在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普及推广秸秆饲料制作加工技

术,引导大型奶牛养殖企业建立青贮饲料基地,稳定并提高秸秆利用率。

——秸秆基料化工程。在稳定尚志-牡丹江-东宁和伊春—汤旺河—嘉荫等食用菌产业带生产及销售格局的基础上,稳步提高食药用菌产业带产能,突出抓好猴头、香菇、杏鲍菇、白灵菇、姬松茸等珍稀食药用菌的多元开发利用,不断扩大食用菌产业对秸秆基料的需求。

——秸秆综合利用产学研攻关工程。依托省科学院、农科院、农机院、哈工大、东北农大、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以及有实力的重点企业组织联合攻关,在秸秆还田农机、农艺、生物菌剂、技术装备研发、工业化核心技术创新、秸秆分散式采拾收集技术设备应用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三、政策措施

(一)还田政策

采取政府适当补贴的鼓励政策,以农机具及配件购置补贴为抓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真正实现秸秆适量比例还田。按国家和省财政补贴的占农机总费用的20-30%的标准,对采取深松、重耙、免耕播种等技术的农机作业给予每亩补贴40元,其中,争取国家补贴20元/亩,补贴规模4000万;给予农机购置补贴,包括秸秆拾捡机、打包机、深松机、翻地犁、重耙和免耕播种机以及饲料生产加工机械购置执行国家农机补贴政策,补助标准为农机具购置金额的30%,实行敞口补贴。

(二)能源化政策

1.生物质发电:支持新建、扩建生物质发电项目,对秸秆直燃发电项目投产后(不掺其他燃料)不限发,上网电量优先安排。

2.秸秆固化燃料:3年内全部淘汰地级市建成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燃煤锅炉改造成烧秸秆的,每蒸吨补1万元。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根据国家标准,对新建和扩建年利用秸秆

3.5万吨以上的固化燃料项目给予建设资金补助支持。

3.对采取其他新的能源化利用方式、新的技术手段消化利用秸秆的项目,待项目建成达效后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消化每吨秸秆奖励20元。

(三)原料化政策

对工业化原料利用秸秆量年超过20万吨以上规模的产业项目,对流动资金贷款贴息,连续贴息3年,同时视建设效果,建成投达产后按重点产业项目资金支持方式和标准给予支持;项目正式达产运行1个完整会计年度后,按生产能力核定秸秆消耗量,实施以奖代补每1吨补助20元,一次性补贴不超固定资产投资的15%。此外,给予50%的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扶持。

(四)饲料化政策

对秸秆生物饲料、颗粒饲料、饲料膨化压缩等示范试点项目给予适当产业资金支持;对秸秆养畜示范项目按饲养种类和饲养量给予定额补贴;对按标准建设的秸秆贮窖示范项目给予定额补

贴。对青贮、微贮玉米秸秆给予综合性补贴,每处理1吨玉米秸秆补30元,争取国家和省财政各补15元/吨,补贴规模为青贮玉米秸秆1000万吨,微贮玉米秸秆1000万吨,争取国家和省财政各补3亿元。

(五)技术创新政策

研究建立省级专项资金,重点专项对秸秆还田技术、农机农艺及生物菌剂、技术装备研发,工业化核心技术创新,秸秆分散式采拾收集技术设备应用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并可迅速产业化推广应用的,给予研发费用30%的资金支持,并享受首台套技术装备政策支持。

(六)土地政策

对秸秆工业化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秸秆收运贮堆场用地、秸秆气化站、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用地给予支持。

(七)争取国家加大综合支持力度

依据承担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和国境生态环境安全因素,积极向国家争取特殊的支持政策。争取国家把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包括能源化利用的企业)纳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范围,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争取国家给予我省更多的中央预算内秸秆专项资金支持;争取国家农发行设立黑龙江省秸秆专项低息贷款,对发展农作物秸秆收集、配送与预处理等专业合作组织予以支持。

(八)组织实施与资金筹措

加强领导统筹推进。由省政府统一领导调度,统筹研究部署秸秆治理利用推进工作。各地各部门纳入重点工作日程,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集中力量实施突破。

多方筹措资金。一是整合现有的与秸秆治理利用有关的资金,集中起来统一使用;二是省、市、县共同承担;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各部门支持;四是省财政兜底。

四、哈尔滨周边地区秸秆治理开发构想

(一)哈尔滨周边地区秸秆治理开发的紧迫性及优势

近两年,哈尔滨连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国内外反响强烈。究其原因,哈尔滨上风向地区在短期内大量焚烧秸秆是诱发雾霾天气的因素之一。严重的雾霾天气已对哈尔滨地区人居环境与投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我省秸秆综合治理,应集中力量,首先从治理哈尔滨雾霾入手,实施重点突破,为全省探索秸秆治理和综合利用的途径。

实施秸秆综合治理,哈尔滨具有一定的自身优势和辐射能力。一是市场化程度较高,且能快速调动并配置各方资源;二是工业化基础好,具有秸秆产业开发的聚集力;三是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技术支撑;四是可支配财力相对充裕,辐射带动能力强,具备在三年内解决秸秆焚烧、构建以秸秆为原料的节能环保产业框架体系的实力。在治理开发秸秆工程中,哈尔滨有能力也应该快于全省、优于全省,示范全省。

(二)哈尔滨上风向及秸秆资源情况

哈尔滨市受秸秆焚烧的污染,主要取决于10月至11月份季节上风向的影响。气象部门资料显示,哈尔滨市主城区10月-11月上风向为西北风和西南风,根据上风向及其出现的频率测定了哈尔滨上风向100公里之内的污染区域,这个区域不是哈尔滨行政区划,而是指应季上风向区域,包括宾县、双城、五常、阿城、呼兰、巴彦、木兰、肇东、肇源、肇州、兰西、绥化市北林区等12个县(市、区)。建议将此区域作为哈尔滨治理利用秸秆的重点。从环保部门监测数据以及调研情况看,这些地区除巴彦秸秆发电厂等能源化企业规模化利用约100万吨以外,秸秆大都私烧偷烧;在此区域内与我省接壤的吉林省部分市县,焚烧秸秆也对哈尔滨市主城区带来一定影响。

以上12个县(市、区)玉米种植面积2331万亩,水稻种植面积664万亩,可收集利用秸秆2253万吨。

哈尔滨及周边市县采暖期30年平均(1981-2010年)盛行风向图

哈尔滨风玫瑰(绿线代表夏季风向与风频黄线代表冬季风向与风频)

(三)指导思想

以优化人居环境、创建文明城市为目标,以配套的优惠政策为引导,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试点示范为突破口,以秸秆还田和能源化利用为主要途径,推动秸秆“五化”工程建设,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用两年的时间,从源头上治理哈尔滨上风向秸秆焚烧问题,构建起以秸秆为原料的环保产业体系,为全省秸秆治理开发提供示范。

(四)主要目标

到2014年末,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上风向污染区域内综合治理开发工作方案,明确总体思路,确定主要政策措施,实施禁烧行动计划,启动开展示范试点项目前期工作。

到2015年末,各级政府扶持政策陆续制定出台,上风向污染区域积极推进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在一批试点项目的示范带动下,进一步落实禁烧行动计划,区域内秸秆禁烧得以有效遏制。

到2016年末,秸秆综合利用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并显现成效,收储运体系基本建立,秸秆“五化”工程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秸秆对雾霾形成的影响消除,秸秆开发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并成为区域内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主要途径

据测算,哈尔滨上风向秸秆焚烧污染区域内秸秆可收集量为2253万吨。针对哈尔滨秸秆焚烧污染区域内的特点,拟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治理和利用:

秸秆还田:把秸秆还田作为黑土地退化修复的突破口,重点推进机械还田、生物发酵还田、施保护性耕作,力争还田量达到670万吨,约1048万亩,占综合利用目标的30%。

能源化利用:力争能源化利用秸秆1450万吨,占综合利用目标的64%。

一是污染区域内秸秆发电消化264万吨。根据各地秸秆资源收集半径及保障能力,污染区县(市)规划布局秸秆发电项目,

使区域内生物质发电项目增至11个,装机容量达到33万千瓦,年利用秸秆264万吨。

二是加快淘汰城区小锅炉。淘汰哈尔滨上风向污染区域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3154台,主要以秸秆固化燃料替代,年利用秸秆约1186万吨。

饲料化利用:在区域内开展秸秆微贮试点,年利用秸秆100万吨,占综合利用目标的4.4%。

工业原料化利用:鉴于工业原料化的项目属市场竞争类型,工艺是否成熟、设备是否稳定、投资者实力是否雄厚等不确定因素较多,通过招商引资先行试点。

(六)政策措施

秸秆还田政策:在全省等同政策支持基础上,省市财政筹资,在秋整地补助的基础上,每亩再补20元。

能源化利用政策:

一是对秸秆发电项目建设给予支持,鼓励多发电量。充分发挥秸秆发电大规模、集约化消化秸秆的主渠道作用,在电力运行调度上,秸秆发电不限发;秸秆发电每度补2分钱。根据哈尔滨周边地区发电现有机组运行数量和规划建设机组规模,补贴规模为,2015年补600万元;2016年起11台机组全部运行,每年补4400万元。相当于每消化一吨秸秆补16.7元。

二是哈尔滨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密度居全省之首,排放不达标的小锅炉燃煤量最大。解决哈尔滨雾霾问题,治理秸秆焚烧

是重要举措,但根本的途径是减煤。针对哈尔滨上风向污染地区各县(市、区)建成区淘汰的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改造,对该区域以使用秸秆固化燃料为目的进行改造的燃煤小锅炉改造每蒸吨补3万元,连续补助3年。

哈尔滨上风向污染区域10蒸吨以下的3154台小锅炉,每年燃煤约791万标吨,直接排放二氧化碳1978万吨。如将秸秆治理利用与减煤同步推进,对雾霾的治理可取得釜底抽薪之效。禁煤后,可利用的主要燃料有天然气、秸秆固化燃料。按照比价,秸秆固化燃料将成为主要替代燃料。如使用秸秆固化燃料替代,年可利用秸秆1186万吨以上。鉴于哈尔滨雾霾污染程度最重、其他地区人口密度相对少、环境容量较大,建议集中全省资源力量,给予哈尔滨上风向污染区域特殊政策,以尽快取得实效。建议:对该区域以使用秸秆固化燃料为目的进行改造的燃煤小锅炉改造每蒸吨补3万元,连续补助3年,每年约2.4亿元。

秸秆饲料化政策:在全省等同政策支持基础上,秸秆饲料加工机械享受农机补贴政策。建窖每立米补20元(每4立米窖容贮1吨秸秆),每吨秸秆补菌剂15元,共9500万元。

工业原料化政策:对年利用秸秆20万吨以上规模的工业项目,实施以奖代补,每消化1万吨秸秆奖励50元,并给予流动资金贷款贴息50%的补助(此项补助不确定,视项目建设进展状况确定)。

综上测算,秸秆还田、能源化及饲料化三项2015年约需财政补助4.51亿元,2016年约需财政补助3.54亿元;2017年补5亿元(含对工业原料化的补贴)。以上资金由省和哈尔滨市及大庆市、绥化市共同承担。

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哈尔滨地区的秸秆治理与开发。

(七)工作推进机制

建立主管省长为召集人的哈尔滨周边地区秸秆治理开发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市密切配合,省暨哈尔滨市发改、财政、环保、农业、畜牧、工信、电力、物价、国土、商务等部门以及哈尔滨周边市县区政府负责人参加,统筹研究部署秸秆治理利用推进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各地、各部门按照任务分工,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形成上下结合、横向联动、互为支撑的工作推进机制。

附:1.哈尔滨污染源区域秸秆资源情况表

2.哈尔滨周边区域秸秆分布图

3.全省生物质发电规划在建及投产项目示意图

4.部分省市秸秆治理利用政策要点

5.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我省应用重点

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结范文

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 结范文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结范文 一、xxxx年基本情况 xxxx年我区年产秸秆xx.xxxx万吨,“五化”利用量xx.xxxx 万吨,其中,肥料化xx.xxxx万吨,饲料化x.xxxx万吨,基料化x.xxxx万吨,燃料化x.xxxx万吨,原料化x.xxxx万吨,综合利用率达xx.xx%。全面完成年度秸秆综合利用任务。 二、xxxx年工作措施 (一)机构落实 区上成立了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区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秸秆禁烧暨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生态环境局。各镇也成立了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为副组长,相关工作人员和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区自上而下建立了区、镇、村、组、农户五级

联动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印发《市区xxxx年农作物秸秆禁烧暨 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关于成立xxxx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督查组的通知》和《市区秸秆禁烧工作考核办法》 (二)经费落实 区禁烧办向区政府申请秸秆禁烧暨综合利用工作经费xx万元, x个镇落实禁烧暨综合利用工作经费合计xxx余万元。 (三)督查巡查落实 区上成立了x个督查组,分别负责对x个镇进行督查。同时, 各镇也相应成立了督查组,负责对村、组的督查工作。各相关部门、各镇、村组也成立了巡逻队共计xxxx个,出动宣传巡逻检查车 xxxx台次,巡逻次数xxxxx人次。 (四)宣传落实 区、镇、村、组自上而下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农户签订秸 秆综合利用承诺书(xxxxxx份)。全区印发纸质通告xxxx份,广播、电视宣传xxxxx次。各镇在交通要道、城镇周边、村民集中点 等人口密集地悬挂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标语、横幅xxxx幅,出动宣传 巡逻车xxxx台次,同时开展了校企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共建,对不识 字的农户进行面对面告知,达到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家喻户晓,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 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海南省“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2 2020年4月19日

目录 前言....................................................................................................... - 0 - 一、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 - 0 - 二、秸秆资源和综合利用现状 ............................................................. - 1 - (一)秸秆资源量........................................................................... - 1 -(二)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目标 ................................................... - 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5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 8 - (一)指导思想 .............................................................................. - 8 -(二)基本原则 .............................................................................. - 8 -(三)总体目标 ............................................................................ - 10 -四、重点领域和建设内容 ................................................................... - 10 - (一)重点领域 ............................................................................ - 10 -(1)秸秆还田利用 ................................................................ - 11 - (2)秸秆肥料化利用 ............................................................ - 11 - (3)秸秆饲料化利用 ............................................................ - 11 - (4)秸秆能源化利用 ............................................................ - 11 - (5)秸秆基料化利用 ............................................................ - 12 - (6)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 - 12 -(二)建设内容 ............................................................................ - 12 - 2020年4月19日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一类具有丰富氮、磷、钾及有机质养分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随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燃料结构改变,作物秸秆逐渐变为农产品废弃物,秸秆焚烧成为春秋两季农忙时节的标志性现象,同时因其所引发的强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性问题。自1999 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农业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0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2011 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2016 年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行《中国秸秆产业蓝皮书》、至2017年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及著作相继对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进行界定,阐述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技术措施,并将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分解为20 余项小类技术,这对稳定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缓解能源、环境压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各科研院校针对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地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 01寒地玉米秸秆还田东北农业大学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根据

东北寒地垄作特点,将秸秆粉碎的细一些,春季秸秆绝大部分留在垄沟中,对垄顶(作物播种带)的土壤温度影响较小的原理,构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工艺流程如下:玉米秋季机械收获、秸秆粉碎抛撒→沿原垄深松、灭茬→沿深松灭茬带播种玉米或大豆→播后化学封闭除草→苗期垄沟深 松→苗期化学除草→中耕追肥→秋季机械收获、并粉碎秸秆。以玉米秸秆还田现场为例,如下图所示: 玉米秸秆还田现场图02秸秆菌糠生物有机肥南京农业大学以稻草、麦秸、玉米秸、大豆秸、甘蔗渣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原料,利用工厂化秸秆栽培食用菌的菌糠,经过粉碎、补料、发酵等流程,二次利用秸秆原料,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延长了秸秆循环的链条,促进了秸秆物质的进一步循环利用。该项技术成果已形成秸秆菌糠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可年产万吨秸秆菌渣生物有机肥。现今该项成果已在某市成功示范了30 个鸡腿菇大棚,生物学转化率达到了120%,合计示范区应用面值800 余亩。 03高效生物质腐熟肥料中国农业科学院以麦秸、玉米秸、稻秸、油菜秆、甜高粱秆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在农作物收获后,及时将收下的作物秸秆均匀平铺,配套喷洒机具撒施高效生物腐熟菌剂,使腐熟剂与秸秆充分接触,维持微生物活动适宜的养分和通气条件,调节碳氮比,使秸秆快速腐熟释放有益物质,制成高效腐熟肥料,以利于下茬农作物的播种

永城市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实施主体遴选方案(2021)

永城市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实施主体遴选方案(2021) 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农文〔2021〕23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体系,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商品化、产业化利用、扎实推进全面禁烧和提升耕地质量为目标,以实施秸秆打捆离田、建设规范化秸秆收储中心为抓手,推进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依托永城长青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简称长青电厂),推进秸秆燃料化利用。统筹结合中粮集团万头养猪场配套沼气工程产生的沼渣沼液和长青电厂燃烧秸秆产生的有机灰,推进有机肥加工。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链条完善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乡镇政府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壮大秸秆收储企业,加快构建农作物秸秆收储、加工、利用紧密衔接的产业链条,实现多方共赢。 (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各乡镇种植业和养殖业特点,结合区域内秸秆利用现状以及资源禀赋,选择重点区域,建设一批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三)集中连片,整体推进。优先支持在土地面积广、连片成方且综合利用工作有基础的区域,尤其是能够实现整村推进或整乡推进的区域实施。 (四)多元利用,农用优先。按照先农后工、先饲后肥的思路,推进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利用,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巨大经济效益,加快推进秸秆资源化、商品化利用,合理引导秸秆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推动秸秆向多元循环方向发展。 三、项目资金及实施内容 项目总资金1161万元,主要支持秸秆打捆离田、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建设、秸秆收储机械购置和秸秆有机肥加工4个环节。 四、项目申报 (一)申报时间 2021年3月10日之前申报。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加快推进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利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农牧业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改善农牧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编制“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6〕2504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秸秆资源和综合利用现状 内蒙古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37亿亩,农牧民人均耕地面积7.4亩,有效灌溉面积4517.85万亩,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超过200亿斤,是国家13个粮食主产区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 (一)秸秆资源量 内蒙古是粮食生产大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2015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35.6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2.6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565.4亿斤。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3756.65万吨,其中玉米秸秆2926.16万吨,大豆秸秆266.2万吨,小麦秸秆189.57万吨,向日葵秸秆117.18万吨,其它秸秆257.54万吨。 全区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3128.26万吨,其中,玉米—2—

秸秆2463.87万吨,占可收集资源总量的78.76%;大豆秸秆212.96万吨,占可收集资源总量的6.81%;小麦秸秆151.66万吨,占可收集资源总量的4.85%;向日葵秸秆93.74万吨,占可收集资源总量的2.99%;其它秸秆206.03万吨,占可收集资源总量的6.59%。 秸秆种类理论资源 量 (万吨) 可收集资源量 实物量(万 吨) 占总实物量比 例(%) 玉米 秸秆2926.16 2463.87 78.76 大豆 秸秆266.2 212.96 6.81 小麦 秸秆189.57 151.66 4.85 向日 葵秸 秆 117.18 93.74 2.99 其它 秸秆257.54 206.03 6.59 合计3756.65 3128.26 100 —3—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海南省“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目录 前言 ......................................................................................... - 1 - 一、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 - 1 - 二、秸秆资源和综合利用现状 .................................................. - 2 - (一)秸秆资源量.............................................................. - 2 - (二)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目标 ...................................... - 4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 7 -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 - 9 - (一)指导思想.................................................................. - 9 - (二)基本原则................................................................ - 10 - (三)总体目标................................................................ - 11 - 四、重点领域和建设内容........................................................ - 11 - (一)重点领域................................................................ - 11 - (1)秸秆还田利用 .................................................. - 12 - (2)秸秆肥料化利用 .............................................. - 12 - (3)秸秆饲料化利用 .............................................. - 12 - (4)秸秆能源化利用 .............................................. - 13 - (5)秸秆基料化利用 .............................................. - 13 - (6)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 - 13 - (二)建设内容................................................................ - 13 - .

2019年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

2019年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 为持续高效推进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现结合省情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决策部署,将其作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环境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放黑土地保护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务实举措,坚持疏堵结合原则,突出“一主两辅”(还田为主,燃料化、饲料化为辅),稳步提升秸秆还田比例,完善扶持政策,创新技术模式,工作机制。 (二)工作目标。2019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0%以上,秸秆还田利用率达到55%以上,对暂时得不到利用的秸秆实现全部离田,实现全域全时段不烧。按照“突出重点、划分区域、分类定标、逐级分解”的原则,在全省大目标框架内,全面实行区域目标分类制定、分级负责。 1.“两市两县”目标任务。2019年度哈尔滨市、绥化市、肇州县、肇源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要实现85%以上,秸秆还田利用率要实现55%以上,剩余得不到利用的秸秆100%离田作业。其中,哈尔滨市双城区和绥化市庆安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实现90%以上,秸秆还田利用率实现60%以上。

2.其他地区目标任务。2019年度秸秆综合利用率要实现80%以上,秸秆还田利用率实现55%以上,剩余得不到利用的秸秆100%离田作业。其中,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富裕县、龙江县、泰来县、拜泉县、克东县、讷河市、依安县、甘南县、桦川县、汤原县、桦南县、同江市、林甸县、绥滨县、饶河县、东宁市、勃利县、虎林市、孙吴县、嘉荫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或在上年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2018年利用率低于75%的重点县2019年要达到80%以上),秸秆还田利用率实现55%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坚持秸秆综合利用与黑土地保护相结合,发挥农机合作社和农垦大农机作用,按照各地土壤类型、积温带及作物种类,采取翻埋、碎混、免耕等不同措施。西部半干旱玉米产区重点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南部、中部玉米产区重点推广全量翻埋还田,北部、东部玉米产区重点推广全量翻埋还田或碎混还田。水稻产区重点推广翻埋还田和本田腐熟。大豆产区重点推广深松或耙茬还田。示范推广玉米秸秆离田堆腐、还田利用。 (二)推进秸秆燃料化利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秸秆资源量,科学规划生物质发电项目布局,不断提高秸秆利用比例。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进秸秆沼气化利用,扩大秸秆利用质效。扶持建设小型压块燃料生产点,推广生物质节能炉具,引导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XX市XXX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XX市XXX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申报单位:XX市人民政府 申报日期:XXX年03月

目录 一、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现状 (1) (一)基本情况 (1) 1、自然生态条件 (1) 2、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 3、农业发展现状 (2) 4、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3) (二)建设规划 (4) 1、建设内容产业现状 (4) 2、发展潜力 (5) 3、当地资源条件 (5) 4、秸秆综合利用区域布局 (6) 5、发展目标 (7) 6、资金投入 (7) 7、保障措施 (8) 二、试点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 (11) (一)总体思路 (11) (二)任务目标 (11) 三、试点建设概况 (12) (一)项目实施区域情况 (12) 1、XX镇 (12) 2、XX乡 (12) 3、XX街道办 (13) 4、XX镇 (13) (二)相关产业及基础设施情况 (13) (三)项目实施主体基本情况 (14) 1、XX省XX木业有限公司 (14) 2、XX市XX养殖有限公司 (14) 3、XXXX农肥业有限公司 (15) 4、XXXX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6) 5、XX市XX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16)

6、贵XX市XX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17) 四、建设内容 (18) (一)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工程 (18) 1、建设区域 (18) 2、建设内容及规模 (18) 3、收储中心建设标准 (19) 4、建设目标 (19) (二)农作物秸秆还田工程 (20) 1、建设区域 (20) 2、建设内容及规模 (20) 3、建设标准 (20) 4、建设目标 (20) (三)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工程 (21) 1、建设区域 (21) 2、建设内容及规模 (21) 3、建设标准 (21) 4、建设目标 (22) (四)农作物秸秆有机肥生产工程 (22) 1、建设区域 (22) 2、建设内容及规模 (22) 3、建设标准 (23) 4、建设目标 (23) (五)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试点工程 (23) 1、建设区域 (23) 2、建设内容及规模 (24) 3、建设标准 (24) 4、建设目标 (24) (六)监测调查与第三方服务 (24) 1、建设区域 (25) 2、建设内容及规模 (25)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海南省“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1—1—

目录 前言 ......................................................................................... - 0 - 一、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 - 0 - 二、秸秆资源和综合利用现状 .................................................. - 1 - (一)秸秆资源量.............................................................. - 1 -(二)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目标 ...................................... - 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 6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 - 9 - (一)指导思想.................................................................. - 9 -(二)基本原则.................................................................. - 9 -(三)总体目标................................................................ - 10 -四、重点领域和建设内容........................................................ - 11 - (一)重点领域................................................................ - 11 -(1)秸秆还田利用 .................................................. - 11 - (2)秸秆肥料化利用 .............................................. - 11 - (3)秸秆饲料化利用 .............................................. - 11 - (4)秸秆能源化利用 .............................................. - 12 - (5)秸秆基料化利用 .............................................. - 12 - (6)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 - 12 -(二)建设内容................................................................ - 12 -——

黑龙江泉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热电站一期工程烟囱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1.编制依据 (3) 1.1招标文件 (3) 1.2主要法规 (3) 1.3主要规程、规范 (3) 1.4主要应用图集 (4) 1.5主要标准 (4) 2.概况 (5) 2.1 工程概况 (5) 2.2工程概况 (5) 3.施工部署 (7) 3.1 施工组织管理 (7) 3.2 施工难度分析及措施 (1) 3.3施工总平面布置 (3) 3.4 施工工期 (3) 3.5劳动力组织 (3) 3.6 主要机械计划 (6) 3.7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9) 3.8 施工准备 (10) 3.9 现场准备 (12) 4.主要施工方法 (13) 4.1基础施工 (13) 4.2钢筋混凝土筒身工程 (21) 5.钢内筒安装 (52) 5.1简要说明 (52) 5.2提升载荷 (52) 5.3提升平台设计方案 (53) 5.4钢内筒运输 (53) 5.5液压千斤顶、八字梁、钢绞线安装 (53)

5.6提升装置的检测 (53) 5.7施工过程监测 (54) 5.8钢索和卡爪安装要求 (55) 5.9钢内筒吊装工艺流程 (55) 5.10组装作业要求 (56) 5.11钢内筒吊点及吊点转换 (57) 6.钢内筒焊接 (59) 6.1环境要求 (59) 6.2 焊材管理 (59) 6.3焊接方法和工艺 (59) 6.4焊接质量要求及检验 (62) 7.计算模型 (63) 8.质量控制措施 (65) 8.1基础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65) 8.2混凝土筒身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66) 9.安全文明施工控制措施 (75) 9.1混凝土筒身施工阶段安全主要危险点 (75) 9.2钢结构制作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及防范 (76) 9.3钢内筒运输安全施工措施及防范 (77) 10.附录 (79)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海南省“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秸秆资源和综合利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秸秆资源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基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重点领域和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重点领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秸秆还田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秸秆肥料化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秸秆饲料化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秸秆能源化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秸秆基料化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黑龙江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930932.html, 黑龙江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作者:陆飞等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0期 摘要:本文从秸杆资源化利用的角度,综合评价了秸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沼气、秸 秆发电、秸秆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以哈尔滨周边地区为例引出秸秆治理开发构想,提出了优化利用模式,为黑龙江省秸杆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秸杆利用;资源现状;政策初探;开发构想 农作物秸秆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物质之一,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中的副产物,其中含有丰富的氯、磷、钾、微量元素等成分,是一种可供开发与综合利用的资源。 1 全省秸秆资源及利用基本情况 1.1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高产田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黑龙江垦区在推行秸秆还田过程中,还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北大荒”黑龙江垦区近年来通过秸秆还田等措施,使黑土地土壤结构明显改善、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逐年提高,为“北大荒”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 1.2 秸秆饲料 推动秸秆养畜工作,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当前农村经济效益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随着黑龙江省畜牧业生产“主辅换位”目标的提出,畜牧业生产就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依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养殖业,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为了使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提出以最大程度利用当地秸秆资源,来发展畜牧养殖业。 现在,黑龙江省秸秆饲料化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格局,产业链短或者缺失。秸秆饲料化,需要有产业基础,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秸秆收集贮运体系的建立。让收、贮、运、加工各个环节顺畅运行,这样,农民、企业甚至社会都能得到各自的利益,才能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3 秸秆发电

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严重,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2008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见》(国办发【2008】105号),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政策措施,在相关部门和各地区的共同努力下,秸秆综合利用得到了较快发展。 为指导“十二五”期间各地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文件要求,在分析全国秸秆资源量和综合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一)秸秆资源量 据调查统计,2010 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为7亿吨。秸秆品种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其中,稻草约2.11亿吨,麦秸约1.54亿吨,玉米秸约2.73亿吨,棉秆约2600万吨,油料作物秸秆(主要为油菜和花生)约3700万吨,豆类秸秆约2800万吨,薯类秸秆约2300万吨。我国的粮食生产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四川等 13 个粮食主产省(区)秸秆理论资源量约 6.15 亿吨,占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的 73%。 (二)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及特点 2010 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6%,利用量约5亿吨。其中,作为饲料使用量约 2.18 亿吨,占 31.9%;作为肥料使用量约 1.07 亿吨(不含根茬还田,根茬还田量约1.58亿吨),占15.6% ;作为种植食用菌基料量约0.18亿吨,占2.6%;作为人造板、造纸等工业原料量约0.18亿吨,占2.6%;作为燃料使用量(含农户传统炊事取暖、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约1.22亿吨,占17.8% ,秸秆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1、多元化利用格局形成多秸秆由过去仅用作农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饲料,拓展到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和燃料等用途;由过去传统农业领域发展到现代工业、能源领域。秸秆能源化利用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农民低效燃烧发展到秸秆直燃电、秸秆沼气、秸秆固化、秸秆干馏等高效利用。秸秆工业化利用发展迅速,秸秆人造板、秸秆木塑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产品已经应用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上海世博会等多项重大工程。 2、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多项技术取得一定突破。秸秆沼气、秸秆固化、秸秆人造板、秸秆木塑等综合利用工艺技术以及秸秆联合收获、粉碎、拾捡打包等机械装备得到成功应用;秸秆直燃发电技术装备基本实现国化;秸秆清洁制浆等多项技术的应用部分实现了造纸工业污水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自主研发的秸秆人造板粘合剂已经实现甲醛零排放。 3、综合效益快速提升。通过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重点地区的秸秆焚烧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0 年养畜消耗的秸秆相当于节约粮食5000万吨;作为燃料使用相当于节约标煤约6000万吨,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引导、多措并举、依法推动”的原则,按照“农业优先、多元利用”的思路,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形成以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为主要方式,逐步扩大秸秆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等利用比重格局。 二、工作目标 xx年xx区预计小麦种植面积33.77万亩,玉米种植面积46.32万亩,水稻种植面积1.55万亩。小麦、玉米秸秆以粉碎还田作为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同时积极推进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并加大秸秆打捆离田推广力度,特别是水稻秸秆力争实现全面打捆离田,使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98%。 三、工作重点 (一)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 1.按照“就地处理、循环利用、方便快捷”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还田。 小麦秸秆:小麦收获机械在作业时必须加装粉碎还田装置,并及时播种下茬作物。技术要求:小麦留茬高度≤15cm,秸秆切碎长度≤10cm,抛撒均匀。 玉米秸秆:一是玉米机械化收获(玉米收获机械必须配带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后及时进行下茬播种。技术要求:割茬高度≤8cm,秸

秆切碎长度≤10cm,切碎长度合格率达到85%以上;二是冬小麦播种期结束后,对于滞留在田间的玉米秸秆使用拖拉机带粉碎还田机进行粉碎,然后旋耕覆盖,或使用拖拉机带粉碎还田机粉碎后进行深松作业。技术要求:粉碎+旋耕作业深度达到15cm以上,粉碎+深松作业深度达到30±2cm,粉碎后的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消除焚烧隐患。 2.积极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结合本区畜牧养殖业发展,积极鼓励农民转变种植模式,发展玉米全株青饲料种植,推广玉米秸秆青贮、黄贮收获技术,使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达到15%以上。 3.着力推进秸秆原料化利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农民经纪人等积极开展秸秆收集、打捆、储运业务。鼓励秸秆经纪人与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对接,组织本区农作物秸秆就地利用和向外输送,促进秸秆资源化、商品化转化增值。 各镇乡政府要结合自己实际,选择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并积极做好与农机合作社或作业公司对接。同时对无法使用农机具进行处理的小、散、边地块的秸秆,各镇乡政府自行组织力量妥善处理,彻底消除焚烧隐患。 四、工作进度 6月28日前完成小麦秸秆综合利用33.77万亩,其中粉碎还田31.77万亩,打捆离田2万亩;10月30日前完成玉米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利用28.32万亩;11月30日前处理田间滞留玉米秸秆18万亩;12月20日前完成水稻打捆离田1.55万亩;12月30日前自行完成小、散、边地块的秸秆综合利用。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 用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一类具有丰富氮、磷、钾及有机质养分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随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燃料结构改变,作物秸秆逐渐变为农产品废弃物,秸秆焚烧成为春秋两季农忙时节的标志性现象,同时因其所引发的强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性问题。自1999 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农业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0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2011 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2016 年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行《中国秸秆产业蓝皮书》、至2017年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及著作相继对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进行界定,阐述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技术措施,并将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分解为20 余项小类技术,这对稳定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缓解能源、环境压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各科研院校针对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地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

01寒地玉米秸秆还田东北农业大学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根据东北寒地垄作特点,将秸秆粉碎的细一些,春季秸秆绝大部分留在垄沟中,对垄顶(作物播种带)的土壤温度影响较小的原理,构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工艺流程如下:玉米秋季机械收获、秸秆粉碎抛撒→沿原垄深松、灭茬→沿深松灭茬带播种玉米或大豆→播后化学封闭除草→苗期垄沟深松→苗期化学除草→中耕追肥→秋季机械收获、并粉碎秸秆。以玉米秸秆还田现场为例,如下图所示: 玉米秸秆还田现场图02秸秆菌糠生物有机肥南京农业大学以稻草、麦秸、玉米秸、大豆秸、甘蔗渣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原料,利用工厂化秸秆栽培食用菌的菌糠,经过粉碎、补料、发酵等流程,二次利用秸秆原料,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延长了秸秆循环的链条,促进了秸秆物质的进一步循环利用。该项技术成果已形成秸秆菌糠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可年产万吨秸秆菌渣生物有机肥。现今该项成果已在某市成功示范了30 个鸡腿菇大棚,生物学转化率达到了120%,合计示范区应用面值800 余亩。 03高效生物质腐熟肥料中国农业科学院以麦秸、玉米秸、稻秸、油菜秆、甜高粱秆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在农作物收获后,及时将收下的作物秸秆均匀平铺,配套喷洒机具

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统计表

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统计表 表号:农市(科教能)11表 制定机关:农业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5]164号填报单位:201 年有效期至:2017年12月

续表 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1 年月日说明:1.指标平衡关系:02+03+04+05+06+07+08+09+10=1;12+13+14+15+16+17+18+19+20=11;22+23+24+25+26=21; 27+28-29=30;30≥31;33+34-35=36;36≥37;39+40-41=42;44+45-46=47;24≥43+48。

主要指标解释 11.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1)理论资源量:根据作物产量和草谷比计算得到的农作物秸秆年总产量,表明理论上该地区每年可能产生的秸秆资源量。 (2)草谷比:指农作物单位面积地上部秸秆产量与籽粒产量的比值,通常按风干重(含水量为15%)计。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农作物草谷比参考数据见附录。 (3)其他谷物:主要指高粱、谷子和大麦三类农作物。 (4)可收集资源量:某一区域利用现有收集方式,获得可供实际利用的农作物秸秆量。 (5)可收集系数: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与理论资源量的比值。可通过实地调查农作物割茬高度占作物株高的比例和秸秆枝叶损失率计算,主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系数参考见附录。 (6)肥料化利用量:主要指通过秸秆直接还田、腐熟还田、堆沤还田、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生产有机肥技术途径消纳利用的秸秆量。 (7)饲料化利用量:主要指通过青(黄)贮技术、碱化/氨化技术、压块饲料(包括颗粒饲料)加工技术、揉搓丝化加工技术、蒸汽爆破技术途径发展秸秆养畜消纳利用的秸秆量。 (8)燃料化利用量:主要指通过秸秆固化成型技术、秸秆炭化技术、秸秆热解气化技术、秸秆沼气生产技术、秸秆直燃发电技术、秸秆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途径以及农户生活用能消纳利用的秸秆量。 (9)基料化利用量:主要指通过秸秆生产食用菌基质、育苗基质和其它栽培基质消纳的秸秆量。 (10)原料化利用量:主要指通过秸秆人造板材生产、秸秆复合材料生产、秸秆清洁制浆、秸秆木糖醇生产、秸秆可降解包装材料、秸秆墙体材料、秸秆盆钵、秸秆造纸、秸秆编织等技术途径消纳的秸秆量。 (11)秸秆热解气化集中供气:指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通过气化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热化学反应,产生可燃气通过管网向农户供应,应用于炊事等用途。通常以自然村为单元,系统规模为数十户至数百户。 (12)运行数量:指年持续运行时间大于6个月以上。 (13)秸秆沼气集中供气:指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大于总量的80%),通过消化装置厌氧发酵,产生高热值的燃气,通过管网向农户供应,应用于炊事等用途,且污染物零排放。通常以自然村为单元,系统规模为数百户。 (14)秸秆固化成型:指用生物质成型机将秸秆等生物质原料,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制成棒状、粒状或块状等固体成型燃料,密度可达0.8~1.4吨/立方米,燃烧特性明显改善,火力持久,炉膛温度高,而且便于运输和贮存。 (15)秸秆炭化:指将秸秆成型燃料等在生物质炭化炉中隔绝空气加热,生产生物炭等产品。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建议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作物秸秆作为生活燃料的利用价值急剧下降,大量秸秆被焚烧或腐烂在田间地头、村庄道路,堵塞渠道,影响交通,污染环境,破坏植被,危及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甚至影响到高速公路行车和飞机起降,后果非常严重。因此搞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寻求变废为宝的新速径,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 1、直接还田 其还田方式有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小麦留高茬、麦秸麦糠覆盖还田等。目前,随着国家农机扶持资金和秸秆禁烧扶持资金的逐年提高及农机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秸秆直接还田面积日益扩大,就巨野而言,小麦、玉米秸秆还田达到70%以上。 2、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利用秸秆饲养家畜或家禽,将家畜或家禽的废弃物沤制成有机肥料还田,这是近几年推广的一种综合效益较高的利用模式。利用方式有秸秆直接喂养、青贮后喂养、青贮氨化处理后喂养。喂养的畜禽品种有牛、羊、猪、鸡等.。 3、秸秆新型能源 近年来,秸秆沼气和秸秆热解气化技术在全国迅速推广,秸秆沼气和秸秆热解气化将秸秆生物能转化为热能,热效率比直接燃烧秸秆提高6倍,并能产生有机肥,减少环境污染。 4、造纸原料 小麦秸秆是造纸工业的传统优质原料,一些大型造纸企业深入田间定单收购小麦秸秆,这样既增加了的农民收入,也扩大了小麦秸秆的有效使用途径,而且避免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像秸秆能源技术、把秸秆加工成饲料、肥料、利用秸秆合成工业原料、做成食用菌基料等。 二、秸秆综合利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秸秆利用宣传不到位 有部分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部分领导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尽管政府三令五申甚至采取补贴等措施,禁止焚烧秸秆,但由于多数农民看问题仅从眼前利益出发,加之收获秸秆与劳动成本不成比例,秸秆回收利用效益比较低,仍有农民焚烧秸秆。 2、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开发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