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英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法OTAN:l'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起源
1949年北约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协定成立。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该组织正式成立。
希腊、土耳其于1952年2月18日、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6日、西班牙于1982年正式加入该组织。[1]
冷战
原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以及民主德国在1955年5月14日签署了华沙条约,从而开始了双方冷战敌对。
在冷战期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防范华沙条约组织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因此,军事的议题就成为北约安全战略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35年(1990年)后,民主德国脱离华沙公约组织,正式以德国之名义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缓和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东欧剧变以及原苏联的解体,欧洲大陆的政治与安全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所要面对的议题也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1991年12月,北约首创成立了由北约国家、前华约国家、独联体及波罗的海三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1994年1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首脑会议一致通过了同中欧、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方案。1997年5月,为把北约与伙伴国的政治军事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强欧洲和大西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北约国家与伙伴国家外长共同决定成立欧洲北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
该组织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华约解体后,北约谋求扩大其使命,如维持和平和通过[1] 对话促进区域稳定等。
扩大
1999年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为北约新成员国。2002年11月21日布拉格召开的北约高峰会议,达成了第二波的东扩决定,2004年正式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七国。
巴尔干冲突
冷战后第一个北约军事行动是1993年6月到1999年4月间的前南斯拉夫境内冲突的介入。
9·11后
2001年10月4日,北约第一次援引条北约宪章第五条,认为9·11的袭击“应被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2003年8月,北约进入阿富汗,开始了欧洲以外的第一次行动。
北约参与了伊拉克的军警培训工作。
导弹拦截系统
一些年来,北约计划在波兰和捷克共和国的建立导弹拦截系统。俄罗斯称这一部署可能导致新的军备竞赛,可以增加相互摧毁的可能性。
2009年9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不再进行在波兰和捷克的远程导弹拦截系统,转而部署由拦截对短程和中程导弹使用的神盾舰代替。新任命的北约秘书长呼吁,明确北约和俄罗斯的导弹防御系统合作。
利比亚内战
主条目:2011年利比亚内战和2011年联合国军空袭利比亚
2011年3月27日,北约决定全面接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所有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