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年后的礼物说课稿

十年后的礼物说课稿

十年后的礼物说课稿
十年后的礼物说课稿

《十年后的礼物》说课稿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十年后的礼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谈教法学法、讲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十年后的礼物》一课是语文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用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本文文字清新优美,情感跌宕起伏,采用插叙的方式将故事来龙去脉交代的清清楚楚。

根据素质教育新思想,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到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

(1)知识与能力:欣赏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朗读感悟课文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品读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懂得描写的烘托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的道理,培养信守诺言的美德,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叙事手段,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流露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激

动与幸福。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特点,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师生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想象感悟法:我借助达格妮十年的成长空间,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景教学法:在研读第3自然段中,我借助文本乐曲来渲染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而然使学生走进文本,产生共鸣。

4、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学习,议论、交流,从而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对文本的理解。

5、赏析法:欣赏文本的语言美,主要人物的品质美。

此外还有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以上的教法和学法,特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四、说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言,导入新课

我以美国杰出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过的名言: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远难以挽回。来导入新课

(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讲信用重要性,为理解这篇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作铺垫。)

(二)交流互动,感知回忆

1、回顾课文内容(生复述师板书:音乐大师——守林人的女儿)(以此来训练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和口语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导入:一次不经意的相遇,达格妮得到了一个和气的陌生人的承诺——十年以后送她一件很好的礼物。在漫长的十年等待中,达格妮心情有什么变化呢?

2、学习4、5自然段,体验故事,感受偶遇,理解心情的变化历程。在2个段落的学习中,我让学生

(1)读:读出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悟:感悟城里人的和气、亲切。

(3)想:想象达格妮与这位城里人在林中相遇时的温馨场面。(4)合作、探究:理解达格妮的心情变化由:期待——怀疑——失望

过渡:漫长的十年过去了,达格妮收到这份礼物了吗?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三)理清现实,体会情感。

1、学习1—3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好,忆起往事。

(1)读:读出达格妮的疑惑。

(2)悟:悟达格妮的心里变化:疑惑---无法静下心来——沉浸在乐曲中

(3)创设情境:借助文本乐曲来读,渲染情景,唤起学生的情

感体验。

(4)赏:欣赏乐曲的意境美,使学生走进文本,产生共鸣。

接着再出示句子……

2、学习6—8自然段,感受礼物的珍贵,燃起热爱生活的信念。

导入:让我们再跟着达格妮的思绪回到公园里的音乐会上。就在达格妮放弃希望的时候,这个礼物却奇迹般地来了,对于达格妮来说---

课件出示

(1)议:礼物为什么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2)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3)悟:领悟礼物的珍贵,爱德华信守诺言的美德。(板书)(4)再读:在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导入:此时此刻,达格妮心潮澎湃,她会怎样做?

出示课件

(1)找:找一找体现达格妮心情激动的词。

(2)读中悟,悟中读: 体会达格妮激动的心情。(板书)(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容易说出答案:信守诺言,热爱生活。于是我抓住时机让他们畅所欲言,让情感得到升华。)

2、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次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感受大音乐家信守诺言的崇高品质,激发同学们热爱生活。

3、小结:信守诺言,是音乐大师送给达格妮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也是送给老师、送给同学们、送给大家的一份珍贵的礼物!让信守诺言,永远伴随着我们美好的人生吧!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因此,课后我安排了(五)引导质疑,培养能力

1、学完了本课,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思考:既然写十年后的礼物,为何要写十年前的内容?三、四自然段去了行吗?它有什么作用?顺势简介插叙作用

2、从课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

3、写一写自己知道的或亲身经历的信守诺言的事情。

课件出示: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恰当地运用插叙的方法,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五、说板书设计

该版书抓住了课文的内容主线,全面而简明地将音乐大师十年后

用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燃起热爱生活的信心,从而揭示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美德这一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老师!

板书设计

十年后的礼物

乐曲

音乐大师————————守林人的女儿

珍贵

信守诺言热爱生活

十年后的礼物教学设计新

17、十年后的礼物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达格妮收到礼物前后的心情,感悟她内心的变化,激起对生活的热爱。知道这是一件千金难买的珍贵的礼物。 2.了解课文运用插叙的方法,将现实与回忆交错描写的特点。 3.读懂课文,知道大音乐家以奇妙的方式,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体会音乐家信守诺言的品质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十年后的礼物》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这是一份怎样的礼物啊?谁送给谁的呢? (二)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1、十年的时间如此漫长!这份礼物为什么要等十年再送呢?请大家自读课文4自然段。想一想,十年前,音乐家给8岁的达格妮的承诺是什么?从中看出爱德华当时的态度和心情如何?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

吗?(指名读课文) 2、一份礼物要等十年后才能得到,如果是你,你怎么想?达格妮呢?仔细读课文第5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有关达格妮心理描写的句子。 (1)出示:“当她渐渐长大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 你能否用一个词语概括出她的想法吗?(期待) (2)几年过去了,她开始认为(简直就不可能)随之会产生什么?(怀疑) (3)出示:“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 (5)她还想些什么? 出示:“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吧,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 谁来读一读?从这一句中你读出了什么?(失望) (6)齐读这一段,读出期待、怀疑与失望。 课文第4、5两段是达格妮在静听音乐时对十年前往事的回忆,我们称这种写作手法为插叙,这段插叙可以让我们了解达格尼心情前后的不同及其原因,而且说明了这首曲子的真实来历,真切地感受到大师爱德华创作的漫长和艰辛。今后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3、是呀,任何一个人可能都无法相信一个十年的约定。这份礼物到底收到了没有?达格妮刚收到礼物时,心情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1--3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小女

十年后的礼物(详案)

《十年后的礼物》教学设计 三星小学周玉虹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积累“喧哗”、“咆哮”、“曙光”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插叙的作用。 3、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音乐家以奇妙的方式,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给他人送去了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的礼物,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音乐大师信守诺言的美德。 教学难点: 品读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体会音乐家信守诺言的品质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 1、板书:礼物,指名读。 看到这个词,许多同学脸上就笑嘻嘻的,肯定勾起了你们许多愉快的回忆吧,谁能说说你曾经最期待一件什么礼物?当收到礼物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礼物的,补充课题后齐读。 3、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这份礼物是谁送的,送给谁?是什么礼物?为什么要十年后才送?)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过渡:同学们带着刚才的疑问,赶紧翻开书,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2、交流问题,教师相机板书。 3、出示课件,简介爱德华。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过渡: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为什么会送乐曲给守林人的女儿呢?十年的时间又是多么漫长啊!这份礼物为什么十年后才送出呢?他们在十年前发生了什么事呢? (一)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1、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在讲十年前发生的事? 2、指名答(4、5自然段)。 3、出示相遇情境图 师:这就是他们相遇时的情境,让我们听着音乐,跟着达格妮的思绪回到十年前,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一生读,其余听,找找他们俩相遇时都说了些什么? 随机出示句子:“咳,真糟,我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我口袋里连一根丝带也没有,更不要说会唱歌的洋娃娃了。”但他答应送给她一件很好的礼物,“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

十年后的礼物

《十年后的礼物》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收到礼物吗?什么时候?什么礼物?怎样的心情?谁来谈一谈。(引起学生对礼物这个话题的兴趣,创设一个温馨甜蜜的礼物氛围) 同学们在交流中,都不约而同地用上了“开心”“快乐”“激动”等词语,是呀,真诚的礼物往往承载着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祝福,承载着人与人之间最温馨的关爱,提起这个话题,我们的心中总会涌起许多温暖和甜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礼物有关的课文。 它是曾卓根据苏联作家巴乌苏斯托夫斯基的《一篮枞果》改写而成的,课题是——二、质疑课题、初步感知 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课题,培养学生带问题读课文的良好习惯。) 请同学们带问题朗读课文,交流读书结果。板书: 十年后许诺 音乐大师————————达格妮 十年后送曲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划分层次。 一(1——3)收到礼物 二(4、5)回忆往事 三(6——8)深受感动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7课《十年后的礼物》,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简介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假如这样一个世界顶尖级的音乐大师能亲自为你写一首乐曲,并且送给你,你会是什么心情? 达格妮是什么心情呢? 二、探究达格妮收到礼物后心情的变化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体现达格妮心情变化的语句,多读几 遍,把你的读书感受批注在书上。(旨在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交流,体会达格妮惊讶、激动的心情。 3、体会达格妮的陶醉心情。 收到礼物的达格妮是既意外又激动,由于激动,她都无法静下心来听音乐了。但这只是起初,渐渐地,随着音乐声的响起(播放课件音乐),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音乐声中去了。在乐曲声中,她听到了()。指导朗读。理解“喧哗”“咆哮”,体会声音的不同及美妙,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朗读。 4、激发想象。 笛声后的省略号说明什么?追问:她还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呢?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吧!(旨在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体会乐曲的美妙。) 三、回忆往事 1、这些美妙的声音既熟悉又亲切,啊,她明白了,这是来自故乡的声音,她的思绪一 下子飞到了那片美丽的大森林,飞到了十年之前。十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到问题答案。出示他们相遇的温馨画面,感受城里人的和气与真诚。 2、就是在这次美丽的相遇中,城里人答应在十年之后送一份礼物给达格妮。得到许诺 的达格妮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等待这份礼物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5自然段,继续体会达格妮的心情变化,批注你的读书感受。 (1)期待你期待过某件东西吗?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带着这种感觉读这句话。 想象期待情境。大家想象一下,她都会在什么时候期待这份礼物呢? 出示课件:当()的时候,她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 (2)怀疑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的期待落空了,达格妮的心情怎样了?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她的怀疑?指导感情朗读。 (3)失望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八岁的小姑娘长成了大姑娘,可是礼物却迟迟没有出现,达格妮的心情又怎样了?指导读出失望的心情。 3、插叙的特点及作用 刚才我们所学的4、5自然段写的是一段十年前的回忆,像这种在叙事过程中插入叙述一段往事的写法叫做插叙。这两段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我们在写作文中要学会使用插叙,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过渡:从插叙这部分内容中我们了解到了达格妮对那件礼物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是呀,一个陌生人在十年之后还记得送自己一份礼物,那又怎么可能呢? 四、深受感动 1、可就是这样一件在我们大家看来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偏偏发生了。听着耳 边令人心醉的乐曲,想起十年前的偶然相遇,达格妮现在知道了:那个和气的 城里人就是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而这支乐曲就是他送给她的十年后的礼 物。那这样的一份礼物在达格妮心目中又是一份怎样的礼物呢? 2、为什么这是一份最好的礼物呢?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小结:之所以说这是一份最好的礼物,不仅仅是因为这是大音乐家的作品,也不仅仅是因为它奇妙的送出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折射了大音乐家信守诺言的品质,这品质使这份礼物显得更加珍贵。 再读这段话,读出珍贵。 3、收到这份礼物的达格妮是什么表现?指名读。你体会到什么心情?(感动、幸 福、激动) 其实,达格妮在收到这份礼物的同时也知道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已经离开了人世,

十年后的礼物

十年后的礼物 一、教材分析: 《十年后的礼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在森林里邂逅了一个八岁的小女孩达格妮,大音乐家答应送小女孩一件很好的礼物,但是要在十年以后。当这个女孩长到十八岁时,在一次音乐会上,她真的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首乐曲《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这份礼物让达格妮激动不已,让她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使达格妮更加热爱生活。本文的语句流畅优美,采用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读来更加生动形象。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带故事性的文章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本文流畅优美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品读兴趣,达格妮的心情变化贴近学生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故事,在读中理解课文,他们就不难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三、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7课 四、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美德,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美德。 六、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音乐家信守诺言的品质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把本文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生字生词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里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中我抓好达格妮心理变化这条主线,抓住重点词句,再结合插图和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向学生简单的介绍插叙的写作方法。 九、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听一段关于课文的音乐《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用稍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这十年后的礼物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三)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教师:从两个“第一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3)抽学生回答。(让学生体会达格妮去参加音乐会不容易) (4)教师: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这是为什么呢? (5)抽学生回答,体会乐曲的分量。 (6)教师: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7)听到乐曲,达格妮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用“﹏﹏”划出。 起初,由于心情激动,她无法静下心来听音乐。渐渐地,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乐曲中去了。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 ①自读,读出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理解“喧哗”、“咆哮”。 ②师生合作读:达格妮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乐曲中去,她好像听到了——,又像听到了——,似乎听到了——,仿佛听到了——。 ③想象说话:沉浸在乐曲中的达格妮如痴如醉,她还听到了(),(),()…… (8)指导朗读,读出达格妮的心情变化。 2、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教学设计】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十年后的礼物》精品教案

17 十年后的礼物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十年后的礼物》是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十年前,大音乐家在森林里邂逅了一个守林人八岁的女儿,答应在十年后送她一件礼物。当这个女孩长到十八岁时,在一次音乐会上,她真的收到这份礼物——一首乐曲《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这份礼物让达格妮激动不已,让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本文的语句流畅优美,采用顺叙与插叙交错的写作特点,读来生动形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将课文描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个性的直观的画面,从而促使学生对关键字句有深刻而真实的体会,对文中的所蕴含的感情有自己的感悟。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重点的句子,感受达格妮的心理变化。 3从达格妮的心理变化中感受大音乐家爱德华信守诺言的崇高品质,使学 生从中受到启示:诚信乃为人之本。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感受达格妮的心理变化,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2. 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音乐大师的诚信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出示课件,学生齐读课 题)礼物是谁送的?送给谁的?多长时间才能收到这份礼 物?(适时板书爱德华-------达格妮 2、同学们,一件礼物要经过漫长的十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才能 收到,这到底是一份什么礼物呢? 二、理解课文,深度感悟。 (一)自由朗读1---3小节 思考:礼物是什么?收到礼物时,达格妮的神情和心理有 什么变化? 交流出示,指导朗读 (1)、下一个节目是我们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得意之作——《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了解 “得意”)。

十年后的礼物教学反思

十年后的礼物教学反思 十年后的礼物教学反思五篇 篇一:十年后的礼物教学反思 《十年后的礼物》记叙的是大音乐家爱德华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他答应送给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用奇妙的方式送给了她,使达格妮感到无比幸福与激动.其实,这篇短文不仅让达格妮心潮澎湃,也让我们每个读者浓浓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教学中,我在注重品词析句的同时,还将那首美妙的乐曲恰如其分地送给了孩子们,这份礼物让我们的学生对大音乐家爱德华的信守诺言深感敬佩,同时为达格妮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后的幸福感到惊羡。 在教学时,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趣导入,首位呼应。在本科的导入环节,我询问了同学们收到礼物时的心情,再拿出一份神秘的礼物,礼物的内容先不告诉同学们,在课文上完后再请一位同学生上来拆开,礼物打开后是一句话:“遵守承诺就向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充分呼应本课的主题:诚信。这样设计既在课前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是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 二、大胆运用多媒体,成功的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我班的学生来说,这是她们第一次接触到多媒体教学,可以说,学生们的兴趣是十分浓厚的,在设计本课课件时,我紧紧围绕课文内容,抓住重点的句子,让学生去体会,尤其在训练朗读时,学生可以对着大屏

幕齐读,方便了老师的指导,在感受乐曲所展现的美景时,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配上动听的音乐,让你给学生在视、听双重感受上去体会文章内容,朗读也变得更加有感情了。 三、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音乐大师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是以一种奇妙的方式,把无比珍贵的礼物送给了女孩。这份礼物让达格妮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教学中,抓住达格妮收到礼物后心情变化的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清了达格妮复杂的心情变化及原因,感受到她由激动变成陶醉;通过抽读、齐读,让学生感受到她由期待到失望的变化。最后反复读:“生活啊,我爱你——”,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十年后的礼物使达格妮对生活充满爱!引读、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穿插于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四、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教学设计时,我根据文章的结构安排,情节描述理出一条教学主线——以达格妮心理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以此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教学中,我紧扣文中表达达格妮心情的句子来组织教学,请学生找出描写达格妮收到礼物时心情变化的句子;期待礼物过程中的心情变化的句子;以及达格尼听完乐曲后的心情的句子,通过品读感悟达格尼初收礼物时的惊讶之情,期待礼物过程中的愉快、怀疑、失望之情,以及听完乐曲后激动心情。以礼物为线,以心情为“珠”把整篇文章串联起来。 五、感情升华 “十年后的礼物”它应有双层含义:既指具体的礼物——动听的

十年后的礼物说课稿

《十年后的礼物》说课稿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十年后的礼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谈教法学法、讲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十年后的礼物》一课是语文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用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本文文字清新优美,情感跌宕起伏,采用插叙的方式将故事来龙去脉交代的清清楚楚。 根据素质教育新思想,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到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 (1)知识与能力:欣赏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朗读感悟课文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品读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懂得描写的烘托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的道理,培养信守诺言的美德,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叙事手段,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流露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激

动与幸福。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特点,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师生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想象感悟法:我借助达格妮十年的成长空间,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景教学法:在研读第3自然段中,我借助文本乐曲来渲染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而然使学生走进文本,产生共鸣。 4、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学习,议论、交流,从而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对文本的理解。 5、赏析法:欣赏文本的语言美,主要人物的品质美。 此外还有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以上的教法和学法,特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四、说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言,导入新课 我以美国杰出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过的名言: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远难以挽回。来导入新课 (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讲信用重要性,为理解这篇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作铺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