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29张PPT)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29张PPT)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29张PPT)

(共29张PPT)

《角的度量》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针对课程标准,认真挖掘教材资源,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通过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空间。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较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因此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有计划的提高注意品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目标导学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2、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角的度量)板块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

的角。

量角器中心的一点叫作量角器的中心,量角时,我们要把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增大;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增大。

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找出教师所指度数的刻度线。

2、用量角器量角。

(1)看教材,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

(2)提问:量角要分哪几步教师作具体指导。

(3)指出,在量角时,什么情况下读内圈刻度,什么情况下读外圈刻度。

(4)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重点指导。

指导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关键是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然后使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找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是多少,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练一练。

第1题,看量角器上的刻度,说出各个角是多少度。题中已经画出了量角器的位置和刻度,要求学生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即可。

指名让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让学生思考:这几个角的位置一样吗不同位置的角,我们应该怎样来量

第2题,用量角器在书上量一量。

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量的。

第3题,角的估计和测量。

(1)先估计一下,这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2)动手量一量。

(3)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

板块三、课堂练习

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1.填一填。

(1)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2)把半圆分成180 等份, 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度, 记作()。

(3)量角时,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和角的()重合。

2.比较下列角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答案:

1.(1)度° (2)1 1° (3)中心顶点

2.∠2<∠1<∠3

3.90° 60° 30°

板块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

角的度量方法: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然后使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找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应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阅历学识和生活阅历为根基,供给学生熟谙的概括情景,以辅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原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

《角的度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度量》,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紧扣课标,说教材。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以及相关练习,是属于空间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以及线段、直线、射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画角,角的分类等知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该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度角的空间观念;认识量角器,掌握量角的步骤跟方法。 2、经历量角器量角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角的度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量角的步骤跟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度角的空间观念。 二、联系实际,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要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学智慧,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本课的内容特征,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讲解法、操作实验法,引导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三、促进发展,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在学习活动中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训练思维,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课本上<1,<2两个角,让学生进行比一比,“哪一个角比较大?大多少?”,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可能用三角尺上的角来量一量,比一比,或者用眼睛来观察等比较方法,虽然能比出大小,但不能准确的说出,<2比<1大多少?就此引出课题:角的度量。 用比较角的大小来引入课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大多少,怎么办,能不能量一量”,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我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我先让学生回顾复习长度有长度单位,面积有面积单位,从此引入,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意识到“角也应该有角的计量单位”。也就是1度角,这时,我会出示课件介绍1度角的由来,并规范学生的读写法:在1的右上角画个小圆圈,读作1度。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比划1度角的大小,进一步直观感知1度角的实际大小,从而建立1度角的空间观念。 在学生充分感知了1度角的实际大小后,出示一个5度的角,先让学生进行估一估这个角的大小,再用1度角来验证,最后让学生动手比划5度角的实际大小,进一步加强认识角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29张PPT)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29张PPT) (共29张PPT) 《角的度量》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针对课程标准,认真挖掘教材资源,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通过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空间。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较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因此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有计划的提高注意品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目标导学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2、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角的度量)板块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角的度量)》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角的度量)》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判断垂线和平行线的关系。 2.能够测量角的大小,并理解度的概念。 3.能够通过绘制图形,灵活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垂线和平行线的基本概念。 2.角的大小的测量方法及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如何将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内容 1.垂线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2.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3.垂线和平行线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如平行四边形等来引出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2.给学生一些实际的例子,如电线杆、直立的支架等,通过观察发现垂 线和平行线的性质。 师生互动 1.让学生们发现和讲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1.角的大小的表示方法。 2.角的大小的测量方法。 3.度的概念和符号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 1.通过展示不同角的图形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观察角并在图形上标注角度。 2.借助一个角度计、圆规或者下拨尺等工具,实际测量几个已知大小的角度并和学生进行讨论。 3.通过与学生讨论、比较,引出度的概念并验算学生所测量出的角的度数,让学生理解度的含义。 师生互动 1.与学生一起设计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掌握角的大小及度的概念。 2.让学生利用所学内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节垂线和平行线的应用 教学内容 1.利用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解决问题。 2.如何利用画图的方式体现垂线和平行线的应用。 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在问题的描述中找出关键词,并引导学生画出相应的图形。 2.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发掘垂线和平行线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 师生互动 1.通过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灵感。 2.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解答一些问题,让他们的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反馈 1.让每位学生表达对今天授课的感悟。 2.收集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反馈,以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探索一些与垂线和平行线相关的题目或活动。 2.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垂线和平行线应用的实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知识讲解 用量角器量角

用量角器量角 问题导入量角器可以度量角的大小。你能看出下面的角是多少度吗?照样子量一量,并说说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过程讲解 1.测量角的大小的基本方法 (l)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2)将量角器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与量角器内圈刻度的60︒刻度线重合,这个角是60︒。 思想方法解读 度量角的大小,渗透了对应的思想方法。对应是人的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把握,可以理解为两个集合同的系。 2.针对角的位置的特点合理使用量角器 角的位置不同,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也不同,如下图: 根据角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边,判断使用的是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第一幅图使用的是量角器的外圈刻度,这个角是150︒;第二幅图使用的是量角器的内圈刻度,这个角是45︒;第三幅图使用的是量角器的外圈刻度,这个角是70︒。 方法提示 开口向右的角一般要看内圈刻度,开口向左的角一般要看外圈刻度。确定好内、外圈刻度是读准度数的前提。 归纳总结 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要领可以概括为:“两个重合,一个注意”。两个重合分别是:(1)点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2)线边重合,量角器的0︒刻

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所对应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一个注意是:内圈刻度与外圈刻度不能混合使用。 拓展提高 1.角的计量单位除了“度”以外,还有更小的单位“分”和“秒”,1分和1秒分别记作1'和1''。1︒=60',1'=60''。 2.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成的角。 15°(45°一30°)75︒(45︒+30︒) 105︒(60︒+45︒) 120︒(90︒+30︒) 135︒(90︒+45︒) 150︒(90︒+60︒) 知识巧记 角的测量并不难,度量方法要记全。 点点重合是关键,线边重合记心间。 内圈外圈不能混,读准度数才算完。 误区警示 【误区】这是一个60°的角。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量角的度数时,内圈刻度与外圈刻度混用。当角的一条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时,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要读内圈刻度。 错解改正这是一个120°的角。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三、四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 这个单元以读数和写数为基础,我按照教参进行了教学。我在读数时特别注意了读数的要点强调,每一级的数都按照各级的读法读,只是读完后在后面加上它的计数单位。通过这样的教学,全班一致攻克了读数这难关。写数也是一样,先要找出带“亿”、“万”的计数单位,弄清楚每个级里面的数到底是多少,在依次在每个级里写出相应的数,学生们这些都掌握的比较好。 对于组数的教学,在读题目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反复读三遍,把要组的数先能读出来,读数会读了,写数自然就轻松了,按照这样的规律,难度也降低了不少,学生们做类似的题目也稳定了。 省略尾数也是一难点,我首先就规定遇到大数必须给我先分级,好确定省略的部分,在合理的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最后再按要求改写,这样学生们掌握起来会容易的多。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主要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在生活当中不常使用,所以学生比较生疏。但我还是打算试一试,本学期就开这节课,几周前我就开始琢磨这课该如何上,怎么才能让孩子的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和表象,这是一个单元难点,该如何突破呢?左思右想,我还是认为应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由表象再到抽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才能真正建立这一概念,才能准确地去应用。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复习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几个面积单位,(这几个单位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有了表象)从这几个面积单位再导入到让学生自己设计更大的面积单位,学生纷纷设计出边长是10米、100米、1000米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 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积累经验、感悟本质,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一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的一些思考与实践。史宁中教授指出,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大观念课题组也认为,度量的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量化思想、推理能力、直观想象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指出了,在不良的学习中要明确三点。第一、明确度量对象的属性。第二、为了更精确地刻画度量对象,产生了度量单位。第三、为了使测量更加便捷,进而产生了度量工具。所以在角的度量的教学中,我们要创设量什么、用什么量和怎么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度量相关经验,逐渐感悟度量本质。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测量的部分,对于这部分内容,人教版教材分四次进行了编排,编排中围绕着度量对象、度量单位和度量工。据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其中对于面积和体积度量这两部分内容,教材中都是先认识了度量对象,统一度量单位后将其转化为测量长度,经过计算得到面积和体积的大小。这也说明了度量的基础是两点间的距离,这一过程突出了转化的思想。角的度量是学生第三次在这一领域中研究度量相关内容。角是一个不封闭的图形,角的度量是对两条边张开大小的刻画。以作为度量对象而言,角比长度面积体积更加的抽象。度量对象的不同决

定了度量单位的不同教材中对于不同的度量对象,在测量时都是先找到了用什么量,而后根据量的标准不同,造成了对同一度量对象描述上的分歧。为了便于交流需要统一标准,就产生了度量单位。然后根据度量对象和度量单位共同决定了度量工具的产生。这样的编排力图让学生感受到度量学习中共性的地方。对于角的度量这部分内容,人教版教材编排了这样的四个活动,围绕着度量对象、度量单位和度量工具展开,直接指向了对度量值得学习。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对度量已经有过研究,对脚也有了初步的认识。那学生对于脚这一度量对象认识到什么程度?对角的度量单位有哪些思考?对两角的工具又有哪些理解呢?为了了解学生的情况,我对本班三十名学生进行了学情调研。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通过调研的情况可以发现,100%的学生能够知道角的大小就是两条小边张开的大小,这也说明了学生对于讲这一度量对象在认识上是准确的。其次,通过学生选择的方法也可以看出。90%的学生能够想到用脚去量角的大小。这也说明了经过前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度量经验。但是通过访谈也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角的度量单位的认识还不够准确。除此之外,我还了解了学生对工具的认识情况。通过访谈发现,只有10%的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量角器进行量角,90%的学生并不能够正确地使用量角器,两触角的大小会出现像这样的错误。那么通过数据也可以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于量角器这一工具在认识和使用中是存在着困难的。这也说明了度量长度工具的使用经验,其实并不能够轻松地迁移到角的度量工具上来。那么通过以往的教学也可以反映出,即使学习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但是学生掌握起来也并不容易。通过调研的情况,反观教材中编排的这四个活动,我认为对于本班学生积累度量经验是不够的,需要补充充分且适合的活动,使学生在

《角的度量》教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一、基本信息 课名 学科 《角的度量》 第八单元《垂直与平行》 四年级 江苏教育出版社 1 章节 年级 (版本) 学时 二、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在自学、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 2、通过尝试、交流、探索,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正确方法。 3、从生活中的角感受量角的意义,进一步形成度量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 起点: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 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 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 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 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 终点: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 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 有关。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并认识 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解决措施:1、利用S M A R T 白板插入量角器,设计找1°的角和其他的角。

2、通过SMART 对象声音及视频的插入功能,在拓展延伸部分,认识1°角的由来。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量角的方法,会读量角器的两圈度数。 解决措施:1、利用S M A R T 白板魔术笔功能及量角器自带的量角功能,解决本节课读内圈和外圈读数这一难点。 2、利用S M A R T 白板中的量角器的放大和旋转,让学生直观感受量角的方法。 五、教学设计主要思路: 沟通联系,提出问题:SMART 课件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SMART 课件 学以致用,形成技能: SMART 课件 梳理总结,拓展延伸:SMART 课件 【板书】角的度量 角 顶点一条边 量角器(1 度1°)中心 0 刻度线 另一条边读刻度【作业】数学日记角的度量六、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起止环节 时间目标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作用及分析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优秀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角的度量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工具进行角的量化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对角的具体量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角度量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教学流程 1.导入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授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①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②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 ③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④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第【1】篇〗 说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度到抽象。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说教学重难点 1.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2、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课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执教人备课时间 分析 本课时分三个小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实验,直观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三个层次,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 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 教具 学具 准备 直尺,三角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1.认识线段的特征。 出示线段(长4分米)。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现在看

《角的度量》说课稿(精选3篇)

角的度量》说课稿〔精选3篇〕 《角的度量》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和开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二、说学情: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根底上,学生已探究

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根底,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提出:但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但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创新意识。力争表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四个环节突破教学目标: 1、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 2、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4、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5、小结语 〔一〕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 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答复下列问题的时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观察间〕 整个过程是由参观“图形研究所〞贯穿起来的,提出研究内容——怎样量角。在此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评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评课稿 本文档是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课程进行 评课的记录和分析。 一、引言 《角的度量》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认识角以及如何进行角的度量。本文将对该课程进行评课,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评析。 二、教材内容分析 《角的度量》这一章节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角的基本概念:引出角的定义和角的三要素。 2.角的度量方法:介绍角的度量方法,包括用角度表 示和用弧度表示。 3.角的度量单位: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包括度、分、 秒和弧度。 4.角的度量换算:讲解角度和弧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目标及评析 1.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掌握角的概念和角的三要素的定义。 •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角度度量计算。 •掌握度、分、秒和弧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紧凑,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入角的定义和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在评析阶段,我们可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角,以加深学生对角概念的理解。 •运用示例进行角的度量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巩固对角度度量和弧度度量的理解。 •在角的度量换算环节,可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进行加强训练,培养学生换算角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1.探究引导法:通过观察实物、图像,引导学生发现 角的特点和性质。 2.观察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 受和观察,理解角的度量方法。 3.讨论交流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计算实践法:通过实际的计算练习,培养学生进行 角度度量和弧度度量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1.教学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课件和相关图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 教具准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

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三篇)

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三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篇一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 ⊙抛出问题,引入新课

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 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尝试探究,建构知识 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 预设 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3篇 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的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3篇四年 级上册角的度量的教案 下面是收集的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3篇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1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4~66页,练习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角,能指出角、边和顶点;能用常用的符号来表示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圆形纸片;一些特殊的角;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射线,请同学们确定一个点,以这个点

为端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学生操作后,选学生有代表性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发现从一点引入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看看同学们画的角,是一样大的吗? 学生发现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教师:这些角哪些角大,哪些角小呢?我们除了可以观察和重叠比较外,还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从画角的操作过程中,体会角的意义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由学生画出的角有大小,巧妙地引出角的度量问题。] 二、进行新课 1.量特殊的角。 教师:角的度量需要量角器,下面我们动手自制一个简易的量角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圆形纸片,把它对折,变成了什么? 学生对折后回答:半圆。 教师:把这个半圆对折后形成什么角呢? 学生操作后回答:变成直角。 教师:这个直角是多少度? 学生:90度。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这节课数学概念比较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的东西)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因为量角的过程是那么的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时更是如此)。即使量的方法是正确的,内外刻度又会不知所措。 要找到解决难点的策略,必须分析造成难点的原因。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分不清内外圈、找不对数的方向,原因是学生以为像以前量线段的方法一样,只要把一边对准0度,另一条指着几就读几。而忽略了角是从0度开始向哪边慢慢打开的过程。具体实施如下: 一是课题的引入。这里我让学生自己画喜欢的角,然后同位之间进行比较大小,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组。一种是直接用眼睛就能看出来的,另外的是仅靠眼睛是看不出来的,尤其是两个角比较接近的时候,究竟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有的学生说用直角三角板去量一量,但通过操作也很难下结论。还有的说把他们剪下来比一比就好了,这是一种方法,但不能知道究竟是大了多少或是小了多少。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二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在教学认识量角器时,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看看你在它脸上有什么发现?”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发言是那么的踊跃。说明学生是具备自主探索能力的。在教学认识1°角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你认为1°的角有多大(用手势表示);再阅读书本看看1°的角到底有多大;最后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深化理解1°角。在教学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时,首先在量角器上读出一个角的度数,并说出为什么?其次在量角器上读出同一线两个角的度数。因为读角时学生容易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让学生明白读角时要注意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最后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 三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课堂上学生不仅会量,而且讲量的方法时也讲得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说这个角是从0度开始向哪边展开的,这就分清了究竟看的是哪个刻度上的数。在组织学生量角练习时,让学生量刚才自己的角,激发学生量角的热情,增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是探究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的关系以及与角的两边张开程度的关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观察、去操作,从而得出结论。 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 一.共同的地方: 1.明确小组学习目标。小组学习目标明确之后,每个组能带着他们的目标进行学习,并且小组长更能关注他们组员的学习情况,这样也就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精气神。在课后调查学生的想法时,学生也认为小组学习目标还是要的。 2.学生初步学会了总结方法。学生在自学例题后,能把课本中例题的知识总结成方法或步骤展示出来。 二.上面两点是课堂较好的地方,但也有共同的问题: 1.学科班长的培训还不细致,例如在课堂流程中环节的衔接不流畅;在小组自学后要展示时不会观察板面选择小组展示等等。 2.小组长的培训不细致。例如:在自学后板书时虽然有总结的步骤,但每个步骤也要明确的说明;每个组有2个组长,这2个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组长在辅导组员时辅导什么,怎样辅导可以让组员形成学习力等等。 3.时间上前松后紧。在独学、对学、群学和预展的时间上过多,主要还是小组长的培训没有达到一个高标准。 三.不同之处: 1.时间方面。 在昨天的课堂中,时间上刚刚好。首先是五2)学生他们自身的班级,他们的小组成员是固定的,组长负责的四个组员是固定的,在小组学习时更有默契;第二是他们的小组阵地是固定的,每个小组知道他们的板面位置,板面怎样规划。在今

天的课堂中,从12:05——12:55超时10分钟。原因是五1)学生到了五2)的 教室后,随便找了位置坐,小组成员临时组成,组长临时选取的,在小组交流时没有默契,并且不清楚本组的板面在哪里,这也是我特别疏忽的地方。 2.补充质疑方面。 今天的课堂中质疑更多一些。五1)班能有更多的学生明确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昨天五2)的课堂中更多是精英展示。这也是需要在五2)班要加强的地方。 四.努力方向: 1.明确小组学习目标,提起学生的学习精气神。 2.学科班长、小组长通过每节课加强培训,从细节开始。 3.平时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多向学生要方法。 4.努力使课堂实际尽可能的实现所备课堂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 我的这节课教学重点之首先是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读法,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出示52395239.3004000、4080007三个数,说组成,然后学生试写,小组谈论、总 结写法,教师揭示写法。这样试教下来,觉得例题处理的太草率,重点不够突出,不够细致。学生看似会了,但没有真正理解写法,没能将写法掌握、利用。后来为了突破重难点,将教案做了修改,突出重点,细化处理写法。得到下面是教学设计: 探究写法: 你们能说说这两个数的万级是怎么组成的,个级是怎么组成的吗? 指名说。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接着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生活化 本课教学,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首先,让学生回忆测量线段的长短、物体质量分别需要什么工具?(尺子、秤称)角的大小用什么测量?这样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既自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二、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数学 教学这一内容时,是从学生的认识量角器入手:先让学生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每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后,我根据汇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为了加强记忆,课件展示量角器的中心点、零度刻度线、

内刻度线、外刻度线…这样不仅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还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测量角的大小时,先让学生试着量,然后说出测量度数及方法。测量结果不尽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准确,语言不如教材那般准确。但不可否认,学生的思维在自然而流畅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 本课所采用的让学生自我发现的方法与“向儿童呈现学习的材料,强化正确的答案”的传统学习方法相比,学习效果显然优于后者。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2 《角的度量(二)》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个内容,教学反思:《角的度量(二)》。如何正确的量角和画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懂得该读内圈还是外圈的刻度。为了较好的突破这个难点,教学中我充分地让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1.自主认识量角量谈发现 在出示量角器后,我并不急于介绍它的结构和用法,而是让学生先进行观察,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充分进行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汇报。由于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已发现量角量有个中心点;有内外两圈刻度,都是从0到180度;外圈刻度0度刻度线在左边,内圈的0刻度线在右边……这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 在《角的度量》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要上好一堂课,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非常重要。布鲁纳说过: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我认为在数学的教学设计中更应该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掌握新知识的能 力水平。我在执教《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力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 一、引领自主学习,捕捉观察亮点。 学习过程是学习环境主体与学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创设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环境和条件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认识量角器是学习读数和量角的基础,而量角器对学生来说是较为陌生的。他们对它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在此我让学生先自己观察量角器,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知,学生极易发现上面有很多的刻度和刻度线。但中心点学生发现较难。可在课上有一学生发现:“老师我的量角器上有一个小洞”。又有一个学生发现:“我的量角器上没有小洞,中间有一个相交的点”。此时我及时捕捉学生观察中的亮点,顺

着学生的思维及时引导学生认识了这个小洞、相交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二、利用直观教具,突破知识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两组角让学生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很容易看出第一组角的大小关系,而第二组角的大小很接近,学生出现了不同意见,我借此机会引入上边介绍的新课教学,学生掌握了测量方法以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第一组角的度数,再让学生算一算两个角相差多少度,以此来巩固测量方法。 在测量第二组角的时候,因为这组角边的长度悬殊大开口方向不同,也就出现不同的测量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灵活掌握角的测量方法。经测量学生发现这组角的大小是相等的,在此我设计了思考填空:角的大小与()无关。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为了加深学生对此结论的印象,我拿出自己用电视天线做成的“活动角”,先延长角的一条边问学生角的大小怎样,再使另一条边更长让学生再次观察,然后又依此缩短两条边,使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不仅如此,我通过追问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为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提示学生从角的定义考虑。学生茅塞顿开:角的两条边不就是两条射线吗,它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当学生正处于发现的快乐当中时,我又问学生: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