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外科学考试大纲

普通外科学考试大纲

普通外科学考试大纲
普通外科学考试大纲

2010年普通外科学考试大纲

2010年外科学考试大纲——普通外科学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

①-基础知识;②-相关专业知识;③-专业知识

(标记有“*”部分为非普通外科学专业人员须掌握,报考普通外科学专业人员须掌握以下全

部内容)

外科学教学大纲骨科部分

第六十一章骨折概论 目标要求: 掌握: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机制;骨折的临床表现、X 线检查和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了解: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方法;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重点:骨折的分类、移位机制、临床表现、X线检查、常见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难点:骨折愈合过程,骨折的固定方法,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2、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3、骨折的并发症。 4、骨折愈合过程。 5、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6、骨折的急救。 7、骨折的治疗原则。 8、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9、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10、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第六十二章上肢骨、关节损伤 目标要求: 掌握: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和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及治疗。 了解: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肘关节脱位、桡骨头半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 重点: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与分类、移位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难点:上肢骨骨折移位特点和治疗原则。 1、锁骨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肩锁关节脱位: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治疗。 3、肩关节脱位:分类;肩关节前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4、肱骨外科颈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无移位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和粉碎型骨折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肱骨干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6、肱骨髁上骨折:解剖概要;分类。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7、肘关节脱位:分类;脱位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

《中医外科学》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细目一:致病因素 要点: 1.外感六淫致病 2.情志内伤致病 3.饮食不节致病 4.外来伤害致病 5.劳伤虚损致病 6.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7.痰饮瘀血致病 细目二:发病机理 要点: 1.邪正盛衰 2.气血凝滞

3.经络阻塞 4.脏腑失和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细目一:辨病 要点: 1.辨病的概念 2.辨病的方法 细目二:阴阳辨证 要点: 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细目三:部位辨证 要点: 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细目四:经络辨证 要点: 1.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2.引经药 细目五:局部辨证 要点: 1.辨肿 2.辨肿块结节 3.辨痛 4.辨痒 5.辨脓 6.辨溃疡 7.辨出血 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细目一:内治法 要点: 1.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 2.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 要点: 1.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2.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3.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4.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 5.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 6.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第四单元疮疡 细目一:疖 要点:

1.疖的定义与特点 2.疖的病因病机 3.疖的临床表现 4.疖的治疗方法 细目二:疔 要点: 1.疔的特点与种类 2.颜面部疔疮的临床表现及与疖的鉴别 3.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 4.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要求 5.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 6.疗的内治法原则 细目三:痈 要点: 1.痈的概念与特点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最新《外科学》教学大纲80学时资料

外科学教学大纲 、八 前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现代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通过外科学的教学,学生应最终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并学会某些外科基本手术操作。 外科学内容包括:外科基础,讲授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原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术适应证和常用手术原理;手术学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外科学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要全面熟悉、掌握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掌握外科常见和重危疾病的重要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治疗及手术原则,为日后从事临床外科工作或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奠定基础。学会归纳、总结各专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检诊方案、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书写出外科病历及专科查体。对常见外科病例能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意见,对急危重外科病人能及时作出相应急救处理措施并能熟练使用常规检诊、治疗基本技术。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能够形成一个严谨的临床外科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中医学专业教学使用。外科教学按80学时授课,其中理论课74学时授课,实训课6学时授课。 外科学理论授课教学学时分配表

外科学实训授课教学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外科学发展概况,当代科学的定义与外科学的范畴,我国外科成就与现状,学习外科学的正确观点。 教学内容: 1、重点讲授外科学的定义与范畴,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2、简述现代外科学发展状况。 3、怎样学习外科学,优秀外科医生应具有的素质。 4、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自学) 第二章无菌术 目的要求:掌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无菌观点。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了解手术室管理。 教学内容: 1、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2、手术人员术前准备,手术区的准备,无菌操作规则,手术室管理。 第三章麻醉 目的要求:掌握局麻药常用剂量及常见小手术局麻技术,局麻药毒性反应的症状、预防和正确处理。熟悉麻醉前一般准备和麻醉前用药,麻醉意外和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要领。ASA分级,气管插管的目的及方法,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常用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和并发症的防治。 了解麻醉的概念和临床任务,麻醉前准备的必要性和麻醉中观察病人的重要性。麻醉选择和处理的原则。常用全麻药的临床药理、全身麻醉的常用方法、气管内麻醉和肌松药的应用。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 教学内容: 1 、麻醉的概念、麻醉学的发展和现状、麻醉的临床任务。现代麻醉学的范畴: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疼痛诊疗。 2、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包括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麻醉技术和器材的准备及麻醉前用药。 3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的概念。吸入麻醉药的吸收、临床评价、常用吸人麻醉药的临床药理和临床应用。静脉麻醉药的临床药理和临床应用。肌松弛药在麻醉中的应用。全麻的意外及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要点。 4 、局部麻醉: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各种常用局麻方法、剂量和浓度,毒性反应的识别、防治和处理。 5 、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和硬脊膜外腔麻醉的生理影响和临床应用,麻醉中和麻醉后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 6 、麻醉期间各项生理参数的观察及麻醉后苏醒期间的护理。 7 、乙醚吸入麻醉的分期,乙醚开放滴入麻醉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气管内麻醉,臂丛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椎管的解剖生理,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方法。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 第四章体液与营养代谢 目的要求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了解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外科学:外科学教学大纲(五版).doc

外科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医学英语班)专业使用> 山东大学医学院 二○○二年五月

前言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二级学科,是阐述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知识的科学。由于近年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外科的内容也不断的更新和增加,因此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实属必要。本大纲同时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02年版》所涵盖的内容重新修订。作为《外科学》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任意删改,这也是为适应学生将来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教师应依此大纲为依据,认真写好备课教案。对学生的考试,也应以大纲为依据出题。 根据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外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医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临床外科各专业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学习其他临床学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教学大纲按照上述要求,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五版内容按照章节顺序修订而成。 外科学内容包括:外科基础,讲授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原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术适应证和常用手术原理,手术学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随着近几年外科的新进展,本大纲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如外科感染的新概念、外科营养的新进展、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肿瘤的多基因学说等。对于内容重复和可以自学的予以压缩,如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只要求讲解临床应用。对某些重要内容,增加了学时,我国小儿外科发展迅速,本大纲内有关先天性畸形如颅脑和脊髓畸形、胃肠道泌尿系统和运动系统畸形集中讲授增加了学时。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外科的教学必须及时吸取国内外医学新理论和技术成果。教师在完成本大纲基本要求前提下,可适量增加外科学的新成就、新的发展方向。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以便拓展现代医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 外科学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恰当的选择典型病例,结合教师的临床经验,配合理论讲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多地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进行课堂讲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育中的主要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本大纲新增加了《示教》内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将典型的病理标本和有诊断意义的X片、CT及MRI片等影像进行示教,重要的解剖关系和标准的手术要用挂图、投影片、幻灯片、录相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本大纲为五年制医学专业(包括医学英语班)的外科教学而制定。口腔医学可参考应用。 本大纲总学时按218学时计算,其中手术学54学时。见习48小时,授课116学时。

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试行) (一)实践技能考核大纲 1、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 2、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二)综合笔试考核大纲 1、中医基础理论 2、中医诊断学 3、中药学 4、方剂学 5、中医内科学 6、中医外科学 7、中医妇科学 8、中医儿科学 9、针灸学 实践技能考核大纲 技能一、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 (一)基本操作 1、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 2、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3、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 晕厥、虚脱、抽搐、痛经、内脏绞痛、牙痛、高热等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 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二)临床答辩 1、中医基础知识 (1)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 (2)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 (3)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2、临床辨证能力 (1)结合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进行答辩; (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 列缺犊鼻肾俞翳风神庭 少商足三里委中角孙水沟 商阳三阴交秩边风池中极 合谷阴陵泉承山环跳关元 曲池血海昆仑阳陵泉气海 肩髃通里至阴悬钟神阙 迎香神门涌泉太冲中脘 四白后溪太溪腰阳关太阳 地仓听宫内关命门印堂 下关风门外关大椎十宣 天枢胃俞支沟百会 技能二、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 (一)基本操作 1、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 2、专长技术演示 (二)临床答辩 1、中医基础知识 (1)与专长有关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 (2)与专长有关的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 (3)与专长有关的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2、临床辨证能力 (1)结合技术专长进行答辩; (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 感冒泄泻消渴有机磷农药中毒 咳嗽痢疾眩晕肠痈 喘证腹痛头痛颈椎病 肺胀胁痛中风痄腮 肺痨黄疸痹证急惊风 胸痹(真心痛)积聚不寐小儿泄泻 心悸水肿血证崩漏 胃痛淋证虚劳绝经前后诸证 综合笔试考核大纲 一、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课程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34 学分:2.0 理论课学时:20 实验课学时:14 适用对象: 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外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其它临床医学学科密切相关。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基础理论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外科学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加深认识,为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 手术学是研究外科手术方法和操作技术的学科。外科手术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外科无菌观念,掌握外科手术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外科学和其它与手术有关的课程及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外科学总论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考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将板书、挂图、实验模型、幻灯和多媒体等各种方法手段运用到指定教材的讲授当中,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播外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实习向学生传授外科无菌观念和基本技能,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过程,使学生较全面地学好外科学,并通过考试来检测对外科无菌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 手术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运用板书,幻灯、挂图及CAI课件等多种方法,协助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教材相关的章节进行讲解;实验是在动物实验室内结合电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在动物身体上练习各种外科手术的基本技能,熟悉各种外科手术器械及无菌术的应用,强化学生对手术学的感性认识,培养严格的无菌观念,熟悉各种消毒方法及加强外科基本技能的训练;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理论考试对手术学理论知识进行总体测试,通过实验考试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本学科重视实验教学的具体表现之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预防、公管专业) 前言 本大纲为医学系本科生《外科学》教学指导性的纲要。教学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内容是理论课必讲授重点,同时也是考试的重点;熟悉内容是教师重点选择部分章节讲授范围,在学生考试范围内;了解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可选择性简要讲授,在考试题中占极少比例。除《外科学》外教师可概要地讲授有关章节最新进展,但不在考试之列。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㈠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及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㈡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二、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国内外发展方向。重点讲如何学习外科。第二章无菌术 一、目的和要求 ㈠树立无菌观点。 ㈡掌握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㈢掌握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律。 ㈣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㈤掌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㈠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一、目的和要求 ㈠掌握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㈡熟悉各型缺水、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㈢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内容 ㈠高渗性、低渗性和等渗性缺水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低血钾和高血钾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㈡各型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㈢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缺水和缺钠的关系 第四章外科感染 一、目的和要求 ㈠熟悉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 ㈡掌握疖、痈、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结炎、丹毒、脓肿、甲沟炎和化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的诊治方法。

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学发展概论 要点: 1.名医名著与外科学发展。 2.明清时期外科学术发展。 第二单元外科疾病命名、分类释义及病因病理细目一:外科疾病命名、分类释义 要点: 1.疡:疮疡、肿疡、溃疡。 2.疮疡:痈、有头疽、发等。 3.皮肤病:疮、疳、斑等。 4.肛门二病:痔、漏等。 5.肿瘤:瘿、瘤、岩等。 6.其他:风毒等。

细目二:外科致病因素及致病特点要点: 1.外感六淫邪毒致病。 2.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3. 外来伤害致病。 4.情志内伤致病。 5.饮食不节致病。 6.房室损伤致病。 细目三:外科发病机理 要点: 1.总病机。 2.疮疡与气血的关系。 3.疮疡与脏腑的关系。 4.疮疡与经络的关系。

第三单元外科辨证 细目一:四诊在外科的应用 要点: 1.望诊要点。 2.闻诊要点。 3.问诊要点。 4.切诊要点。 细目二:辨阴证阳证 要点: 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以全身情况及病程缓急等辨别阴阳。 细目三:辨肿痛痒脓 要点: 1.辨肿。 2.辨痛。

3.辨痒。 4.辨脓。 细目四:辨溃疡形色 要点: 1.辨溃疡的色泽。 2.辨溃疡的形态。 细目五:辨善恶顺逆 要点: 辨善恶顺逆的概念。 第四单元外科治法 细目一:内治法 要点: 1汐l、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之应用与内涵。 2.清热法的代表方剂及其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

要点: 1.膏药、油膏、掺药等的临床应用。 2.箍围药之调剂、适应症、用法、注意点。 3.切开法、砭镰法、挂线法、结扎法等之适应症、用法、注意点。 4.引流法(药线、扩创、导管等)、垫棉法、药筒拔法、灸法、熏法、熨法、洗涤 法等之适应症、用法及注意点。 第五单元疮疡 细目一:疖 要点: 1.疖的定义及特点。 2.暑疖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治疗。 3.疖病的特点及治疗。 细目二:疔疮 要点: 1.颜面疔疮的特点与疖的鉴别。

外科学五年制预防自制大纲

《外科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外科学 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162学时(理论学时:81学时),(实验、见习、讨论学时:81学时) 学分:9.0学分 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 专业(定向培养) 预修课程(编号):人体解剖学(0101029)组织学及胚胎学(0101070)生理学(010201Y)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010601P)病理生理学(0102030)病理学(0103010)医学免疫学(0105019)药理学(0701010)诊断学(1010010)外科学基础(1010040)医学影像学(1010031)。 建议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外科学》第7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及其临床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外科学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及基础医学和其他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

修课程。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外科学的教学必须贯彻理论及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外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配合投影、录像、电影、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适当开展课堂临床病例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颅内压增高的概念、病理生理和脑疝形成的机理及特殊检查方法。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常见病因。 3.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4.掌握脑疝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 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系外科教研室 二○一四年三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外科学 属性:必修课 类型:专业课 适合专业:临床医学 课程性质:理论性、实用性和研究性 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的手术适应症和常用手术原理;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要求 《外科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读X线片、录像和电影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外科教学按160学时授课,课堂讲授120学时,实验见习40学时。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 第一章绪论 【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自学内容】 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 【目的与要求】 (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自学内容】 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手术人员术前准备。手术区的准备。无菌操作规 则。 【见习】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 (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了解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三)掌握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中医外科学常考重点内容参考模板

●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育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疽: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常见的有有头疽无头疽两类。有头疽是发生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无头疽是指多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 ●外感六淫的特点:1)六淫邪毒能直接或间接地侵害人体2)在人体抵抗力能力低下时发病3)六淫邪毒致病有季节性4)六淫邪毒可单独致病,也可混合致病5)六淫邪毒可以无脏腑致病6)六淫邪毒致病有一定的部位,上部:风温风热;中部:气郁、火郁;下部:湿热、寒湿。 ●上部辩证:病因特点:风邪易袭,温热多侵。风邪易袭阳位,温热其性趋上,故病因多为风温,风热。发病特点:上部疾病的上升一般来势迅猛。因风邪侵袭长发于突然之间,而起病缓慢者风邪为患则较少。常见症状:发热恶风,头痛头晕,面红赤目,口干咽痛,舌尖红而苔薄黄,脉浮而数。局部红肿宣浮,忽起忽消,根脚收束,肿势高

突,疼痛剧烈,溃疡则脓稠而黄。 ●中部辩证的:病因特点:七情内伤,五志不畅可致气机郁滞,过极则化热生火,或由于饮食不节,劳伤虚损,气血郁阻,痰湿凝滞而致脏腑功能失和。多为气郁,火郁。发病特点:中部疾病的发生,常于发病前有情志不畅的刺激史,或素有性格郁闷。一般发病时常不易察觉,一旦发病,情志变化可影响病情。常见症状:中部症状比较复杂,由于影响脏腑功能,症状表现轻重不一。概括之主要有:呕恶上逆,胸肋胀痛,脏腑痞满,纳食不化,大便秘结或而不爽,腹痛肠鸣,小便短赤,舌红,脉弦数。 ●下部辩证:病因特点:寒湿,湿热多见,由于湿性趋下,鼓下部疾病者多夹湿邪。发病特点:起病缓慢,缠绵男愈,反复发作。常见症状:患部沉重不爽,二便不利,或肿胀如绵,或红肿流滋,或疮面紫暗,腐肉不脱,新肉不生。 ●辨肿: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火欣热疼痛,肿势急剧。常见于阳证疮疡,如疖疔初期。丹毒等。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常见于冻疮,脱疽等。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件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包块等。而较小触之可及的称之为结节,主要见于皮肤或皮下组织。 ●辨痛:热痛:皮色火欣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见于脱疽,寒痹等。●以原因来辨痒:风胜: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总学时:128 讲课学时:96 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3、熟悉脑损伤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34 学分: 2.0 理论课学时:20 实验课学时:14 适用对象: 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外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其它临床医学学科密切相关。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基础理论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外科学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加深认识,为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 手术学是研究外科手术方法和操作技术的学科。外科手术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外科无菌观念,掌握外科手术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外科学和其它与手术有关的课程及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外科学总论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考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将板书、挂图、实验模型、幻灯和多媒体等各种方法手段运用到指定教材的讲授当中,使用启发式的教 学方法向学生传播外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实习向学生传授外科无菌观念和基本技能,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过程,使学生较全面地学好外科学,并通过考试来检测对外科无菌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 手术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运用板书,幻灯、挂图及CAI 课件等多种方法,协助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教材相关的章节进行讲解;实验是在动物实验室内结合电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在动物身体上练习各种外科手术的基本技能,熟悉各种外科手术器械及无菌术的应用,强化学生对手术学的感性认识,培养严格的无菌观念,熟悉各种消毒方法及加强外科基本技能的训练;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理论考试对手术学理论知识进行总体测试,通过实验考试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本学科重视实验教学的具体表现之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外科学总论 1、绪论 【掌握】外科疾病的分类;现代外科学的内容;外科学范畴的相对性。 【熟悉】欧美外科学发展的简史;传统医学外科学的发展和成就。

《外科学》教学大纲

高纲1766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911无机化学(三) 南京医科大学编(201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无机化学是药学、临床药学、卫生检验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无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医学、药学、检验等各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化学基本计算方法以及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般化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原子结构、化学键等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 2. 掌握化学反应热力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和化学基本计算方法; 3. 熟悉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无机化学是化学、药学、检验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学习后续其他化学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溶液 一、课程内容 混合物和溶液的组成标度;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稀溶液的渗透压力。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相关计算;了解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分子浓度的表示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领会:溶液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分子浓度;晶体渗透压力和胶体渗透压力。 掌握: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及其应用;拉乌尔定律及其相关计算。 熟悉掌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浓度、摩尔分数;稀溶液的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范托夫定律及其相关计算;渗透浓度及其计算;等渗、低渗、高渗溶液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课程内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化学;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热力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掌握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及其相关计算和应用;熟悉热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计算和应用;了解热力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领会:化学反应中系统与环境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状态函数、过程和途径、热和功、热力学能、恒压和恒容反应热、反应进度、化学热力学标准状态等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焓与焓变;化学反应的摩尔热力学能变和摩尔焓变;盖斯定律及其相关计算;化学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熵及其影响因素;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 第三章化学平衡 一、课程内容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的测定与计算;标准平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口腔医学专业课。 课程任务: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是口腔医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 颊、舌、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颅骨(上颌骨、下颌骨、颧 骨等)、颞下颌关节、涎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预防和外科治疗 为主要内容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口腔颌面 外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基本操作技能, 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达到培养目标。考 核方法:考试,笔试、操作 学时学分:96学时,理论64学时,实验32学时,9学分。 学时分配表 章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五 合计教学内容绪论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口腔颌面外科麻 醉、镇痛及重症监护牙及牙槽外科种植外科口腔颌面部感染 口腔颌面部损伤口腔颌面部肿瘤唾液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 颌面部神经疾患先天性唇、面裂和腭裂牙颌面畸形口腔颌面部 后天畸形和缺损学时 1 4 5 7 3 7 7 8 5 4 5 4 1 3 64 序号一实验项目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口腔颌面外科门 诊病案书写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病案书写学时 4 4 4 基本教学要

求初步掌握口腔外科检查方法和正确的描述方法初步掌握门诊病历的书写初步掌握门诊病历的书写明了临床检查、麻醉、拔牙的步骤二三四观看口腔颌面部的临床检查、局部麻醉与拔牙光2 盘五口腔颌面外科局部麻醉 2 与方法初步掌握各局麻方法的适用范围,注射方法和要点,以及操作规程通过见习,进一步明了麻醉、拔牙的步骤与方法和操作规程初步明了阻生牙拔除术的步骤与方法熟悉种植义齿、牙槽外外科手术的目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步骤掌握骨折治疗中常用的各种夹板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学会常见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加深明了口腔颌面部损伤的诊治原则和颈清的合理术式方法掌握先天性唇腭裂专科病史采集、检查及病历书写方法六各类牙牙拔除的步骤和方法(见习) 4 七阻生牙拔除术 2 八观看种植义齿和牙槽外科手术光盘2 九颌骨骨折诊断与处理 2 十口腔颌面部肿瘤观看颌面部骨折手术复位坚固内固定术和口腔癌颈清术的合理术式光盘 2 十一2 十二先天性唇腭裂 2 32 合计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业务范畴。熟悉: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学习方法。 了解: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成就、贡献及发展方向。【教学内容】

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大纲

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大纲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一:致病因素 要点: 1.外感六淫致病 2.情志内伤致病 3.饮食不节致病 4.外来伤害致病 5.劳伤虚损致病 6.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7.痰饮瘀血致病 细目二:发病机理 要点: 1.邪正盛衰 2.气血凝滞 3.经络阻塞 4.脏腑失和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细目一:辨病

要点: 1.辨病的概念 2.辨病的方法 细目二:阴阳辨证 要点: 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细目三:部位辨证 要点: 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细目四:经络辨证 要点: 1.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2.引经药 细目五:局部辨证 要点: 1.辨肿 2.辨肿块结节 3.辨痛 4.辨痒 5.辨脓 6.辨溃疡

7.辨出血 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细目一:内治法 要点: 1.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 2.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 要点: 1.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2.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3.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4.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 5.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 6.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第四单元疮疡 细目一:疖 要点: 1.疖的定义与特点 2.疖的病因病机 3.疖的临床表现 4.疖的治疗方法 细目二:疔 要点: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外科学的发展史和范畴、现况和我国外科方面的成就。 2.树立学习外科学的正确观点和方法。 【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重点强调外科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临床实践及操作技能,21世纪外科学发展的方向及对外科医师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外科领域的分子生物学【教学内容】 1 .讲述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疾病的分子诊断、临床新型生物治疗手段和外科领域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 2 .复习生物化学基础课内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3 .简介新型分子诊断技术的种类和肿瘤标记物检测方法和分类。 4 .重点讲解基因治疗的内容和方法、介绍生物学应答调节剂疗法。 5 .讲解外科领域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的思路:外科疾病的。 第四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目的要求】 1.熟悉各型缺水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2.掌握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3.熟悉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4.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熟悉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 高渗性、低渗性缺水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原则、步骤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自学内容】 体液在机体的分布。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缺水和缺钠的关系。血液中镁、磷含量异常对机体的影响。血气分析在诊断酸碱平衡失调中的价值。 第六章休克 【目的要求】 1.熟悉外科休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 2.熟悉休克的临床表现。 3.掌握外科休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1.外科休克发生的原因和基本病理生理变化; 2.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观察休克病的一些指标; 4.失血性休克、损伤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病理变化特点。 【自学内容】 休克的分类 第七章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目的要求】 1.熟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概念。 2.掌握MOD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 3.掌握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4.掌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基础、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5.了解应激性溃疡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及治疗。 6.了解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及治疗。 【教学内容】 MODS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 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