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2010年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2010年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2010年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2010)

北京市水务局

目录

一、概述

二、水资源

三、水资源利用

四、水质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编委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水务局

编制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

审定:毕小刚

审核:丁跃元戴育华

审查:杨忠山赵志新

技术负责:赵学丽窦艳兵黄振芳

公报编制:范庆莲

参加人员:戴岚刘文光焦忠志姜体胜白国营刘波

一、概述

2010年全市平均降水量524mm,比2009年降水量448mm多17%,比多年平均值585mm少10%。为偏枯水年。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7.2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5.86亿m3,水资源总量为23.08亿m3,比多年平均37.39亿m3少38%。

全市入境水量为4.33亿m3(未包括南水北调河北应急调水2.6亿m3),出境水量为8.29亿m3(其中包含污水和再生水6.6亿m3)。

全市18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4.31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5.22亿m3。

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2.36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4.07亿m3(包括密云水库收白河堡、遥桥峪水库补水0.40亿m3,官厅水库收河北、山西补水0.14亿m3)。

全市平原区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4.92m,地下水位比2009年末下降

0.85m,地下水储量减少4.4亿m3,比1980年末减少90.5亿m3,比1960年减少111.3亿m3。

2010年全市总供水量35.2亿m3,比2009年的35.5亿m3减少0.3亿m3。

全市总用水量为35.2亿m3,其中生活用水14.7亿m3,环境用水4.0亿m3,工业用水5.1亿m3,农业用水11.4亿m3。

2010年监测水质总河长2545.6km,其中有水河长2201.6km。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河长948.1km;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河长105.8km;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河长104.4km;符合Ⅴ类水质标准河长75.7km;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河长967.6km。达标河长1053.4km。

大中型水库除官厅水库水质为Ⅳ类外,其它均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

监测湖泊面积719.6hm2。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548.6h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126.0hm2;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45.0hm2。达标面积598.6hm2。

浅层地下水水质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661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2739km2。

深层地下水水质明显好于浅层地下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2281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1154km2。

基岩水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

二、水资源

(一)降水量

2010年全市平均降水量524mm ,比2009年降水量448mm 多17%,比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85mm 少10%。

?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2010年6~9月累计降水量353mm ,占全年降水量的67%,与2009年同期降

水量354mm 基本持平,比多年平均同期降水量488mm 少28%;非汛期降水量171mm ,比2009年同期降水量94mm 多82%,比多年平均同期降水量97mm 多76%。详见图1。

50100150200

降水量(m m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2010年

2009年

多年平均

图1 2010年与2009年及多年平均全市降水量年内分配图

?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从总体看,山区降水量大于平原区降水量,山区年降水量为557mm ,平原区

年降水量为472mm 。西部、北部山区及官厅水库上游降水量为500~800mm ,山前地带及城区和东南部平原为400~500mm 。年降水量最大点是半城子站,为810mm ,最小点是麻峪和葫芦垡站,均为356mm 。今年东北部山区成为降水的高值区,西北部山区降水相对较少。详见2010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从行政分区看,密云县降水量最大,为635mm ;城近郊最小,为449mm 。详见图2。

图2 2010年与2009年及多年平均行政分区降水量比较图

从流域分区看,潮白河水系降水量最大,为595mm ;北运河水系最小,为471mm 。详见图3。

图3 2010年与2009年及多年平均流域分区降水量比较图

100200300400500600

700降水量(m m )

通州

大兴

房山

门头沟

昌平

顺义

延庆

怀柔

密云

平谷

城近郊

全市

2010年

2009年多年平均

100200300400500600700降水量(m m )

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全市

2010年

2009年多年平均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二、水资源

4

(二)地表水资源

?

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

2010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7.22亿m 3,比2009年6.76亿m 3多7%,比多年

平均17.72亿m 3少59%。从流域分区看,北运河水系径流量3.39亿m 3为最大,大清河水系径流量0.10亿m 3为最小。详见图4。

图4 2010年与2009年及多年平均流域分区径流量比较图

?

出入境水量

2010年全市入境水量为4.33亿m 3(未包括南水北调河北应急调水2.6亿m 3),

比2009年3.03亿m 3多43%;全市出境水量为8.29亿m 3(其中包含污水和再生水6.6亿m 3),比2009年8.23亿m 3多1%。各河系出、入境水量详见图5。

5101520

径流量(亿m 3)

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全市

2010年

2009年多年平均

图5 2010年各河系出、入境水量示意图(单位:亿m3)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010年全市18座大中型水库可利用来水量为5.22亿m3,比2009年3.49亿m3多1.73亿m3。年末蓄水总量为14.31亿m3,比2009年13.54亿m3多0.77亿m3。

官厅水库2010年可利用来水量1.13亿m3(包括收河北、山西补水0.14亿m3),比2009年0.22亿m3多81%,比多年平均9.41亿m3少88%。密云水库可利用来水量2.94亿m3(包括收白河堡水库、遥桥峪水库补水0.40亿m3),比2009年1.77亿m3多66%,比多年平均9.91亿m3少70%。两大水库可利用来水量4.07亿m3,比2009年1.99亿m3多105%。

2010年官厅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70亿m3,比2009年末1.19亿m3多0.51亿m3;密云水库为10.66亿m3,比2009年末10.39亿m3多0.27亿m3;两库年末共蓄水12.36亿m3,比2009年末11.58亿m3多0.78亿m3。

(三)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指地下水中参与水循环且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不含井灌回归补给量)。本文中的地下水指第四系水。

2010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15.86亿m3,比2009年15.08亿m3多0.78亿m3。

?平原区地下水动态

2010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4.92m,与2009年末比较,地下水位下降

0.85m,地下水储量减少4.4亿m3;与1980年末比较,地下水位下降17.68m,

储量减少90.5亿m3;与1960年比较,地下水位下降21.73m,储量减少111.3

亿m3。详见图6。

2010年7月末地下水平均埋深达到25.33m,是自有观测资料以来的最大值。

2010年全市平原区地下水逐月埋深详见图6。

2010年末,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与2009年相比,下降区(水位下降幅度大

于0.5m)占53%,相对稳定区(水位变幅在-0.5m至0.5m)占41%,上升区(水

位上升幅度大于0.5m)占6%。2010年各行政区平原区地下水埋深详见图7。

2010年地下水埋深大于10m的面积为5466km2,较2009年增加97km2;地下

水降落漏斗(最高闭合等水位线)面积1057km2,比2009年增加10km2,漏斗中

心分布在朝阳区的黄港、长店至顺义的米各庄一带。

图6 2010年与2009年及1980年全市平原区地下水逐月埋深比较图

图7 2010年与2009年及1980年不同行政区平原区地下水埋深比较图

05

1015202530

埋深(m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

1980年

2009年2010年通大房门昌顺延怀密平城全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

埋深(m )

头沟

近郊

1980年末

2009年末

2010年末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二、水资源

10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指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是当地自产水资源,未包括入境水量。

2010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7.22亿m 3,地下水资源量15.86亿m 3,水资源总量为23.08亿m 3,比上年的21.84亿m 3多6%,比多年平均37.39亿m 3少38%。分流域水资源总量详见表1和图8。

表1 2010年全市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表

单位:亿m 3

图8 2010年全市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分布图

流域分区 面积 (km 2

) 年降水量 地表水 资源量 地下水 资源量 水资源 总量 蓟运河 1300 6.87 0.45 2.27 2.72 潮白河 5510 32.78 2.11 3.23 5.34 北运河 4250 20.03 3.39 4.79 8.18 永定河 3210 16.09 1.17 2.70 3.87 大清河 2140 10.22 0.10 2.87 2.97 全 市

16410

85.99

7.22

15.86

23.08

102030405060

708090水量(亿m 3

)

蓟运河

潮白河

北运河

永定河

大清河

全 市

流域

降水量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总量

2009年

地下水供水

62%

地表水供水

13%

再生水18%

南水北调水

7%

三、水资源利用

(一)供水量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 2010年全市总供水量为35.2亿m 3,比2009年减少0.3亿m 3。其中地表水为4.6亿m 3, 占总供水量的13%;南水北调水2.6亿m 3,占总供水量的7%;地下水21.2亿m 3,占总供水量的61%;再生水6.8亿m 3,占总供水量的19%。

(二)用水量

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

2010年全市总用水量为35.2亿m 3,比2009年减少0.3亿m 3。其中生活用水14.7亿m 3,占总用水量的43%;环境用水4.0亿m 3,占11%;工业用水5.1亿m 3,占14%;农业用水11.4亿m 3,占32%。

2009年

环境用水10%

生活用水41%

工业用水15%

农业用水34%

2010年

南水北调水

7%

再生水19%

地表水供水

13%

地下水供水

61%

2010年

环境用水11%

生活用水43%

工业用水14%

农业用水32%

从图9中可以看出,全市用水总量中工业、农业用水量呈下降趋势,生活和环境用水量呈上升趋势。

图9 2000~2010年全市用水量变化图

510152025303540452000

2001

2002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

用水量(亿m 3)

农业

生活工业环境用水总量

四、水质

(一)废污水排放量

2010年全市污水排放总量为14.17亿m3。污水处理量11.31亿m3,污水处理

率80%。2010年城六区污水排放总量为9.37亿m3。污水处理量8.88亿m3,污水处

理率95%。

(二)水质评价

1.地表水水质

2010年全市地表水水质监测站点共221个,监测河段104个,湖泊22个,大中型水库18座。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一指标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河道:监测总河长2545.6km,其中有水河长2201.6km。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河长948.1km,占总评价河长的43%;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河长105.8km,占总评价河长的5%;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河长104.4km,占总评价河长的5%;符合Ⅴ类水质标准河长75.7km,占总评价河长的3%;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河长967.6km,占总评价河长的44%。达标河长1053.4km,占总评价河长的48%。

水库:大中型水库除官厅水库水质为Ⅳ类外,其它均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

湖泊:监测湖泊面积719.6hm2。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548.6hm2,占评价面积的76%;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126.0hm2,占18%;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45.0hm2,占6%。达标面积598.6hm2,占评价面积的83%。

2.地下水水质

2010年对全市平原区的地下水进行了枯水期(4月份)和丰水期(9月份)两次监测。共布设监测井307眼,实际采到水样305眼。其中浅层地下水监测井180眼(井深小于150m),深层地下水监测井100眼(井深150m~300m),基岩井25眼。监测项目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评价。

浅层水:180眼浅井中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监测井95眼,符合Ⅳ类的51眼,符合Ⅴ类的34眼。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监测井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北部、中部地区。怀柔、平谷各井监测值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水质状况较好;其它各区(县)Ⅳ、Ⅴ类浅层地下水均有分布。全市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661km2,占整个平原区面积的57%;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2739km2,占整个平原区面积的43%。

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氨氮、硝酸盐氮。

深层水:100眼深井中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61眼,Ⅳ类的29眼,Ⅴ类的10眼。深层水的水质以Ⅲ类水为主,Ⅳ~Ⅴ类水主要分布在通州的东部和中部、顺义的西南、昌平的东南以及海淀的南部地区,朝阳也有零星分布。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2281km2,占评价区面积的66%;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1154km2,占评价区面积的34%。主要超标指标为氨氮和氟化物。

基岩水:基岩井水质较好,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

16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9

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9年,我国气候异常,一些地区降雨之多、台风之强、旱情之重为历史 罕见。旱情来得早、去得晚、范围广、影响大,特别是冬麦主产区年初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的夏伏旱,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和西南局部的秋冬连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全年有9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发生强风、暴雨、高潮同时出现的最不利形势。受多次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影响,全国有210多条河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国家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领域。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了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扩大内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强力推进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任务,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为应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创近年来新开工大型水利工程数量历史新高;水利法制建设稳步

推进,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能力不断提升。水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9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591.1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965.5亿m3,比常年值偏少8.0%。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面平均降水量为315.7mm,比常年值偏少3.8%;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面平均降水量为1079.7mm,比常年值偏少10.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青海偏多程度约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其中北京和云南偏少约25%。 地表水资源量 2009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5.2亿m3,折合年径流深244.2mm,比常年值偏少13.4%。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3.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少13.5%。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黑龙江、上海、青海、海南偏多程度在23%~56%之间,江西、吉林、云南、河南、福建、内蒙古、宁夏偏少程度在25%~37%之间,山西、辽宁、河北、北京偏少程度在45%~62%之间。 2009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54.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193.3亿m3,从我国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1090.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3960.9亿m3。

2003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3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前言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21年(1980~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以上、龙~兰、兰~头、头~龙、龙~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流域分区。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2003年黄河流域降水明显偏多,平均降水量为555.6mm,折合降水总量4417.0亿m3。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看,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最大。汛期降水量增加尤为明显,全流域汛期降水在持续6年(1997~2002年)偏少后,转为多雨年。汛期流域总降水量全部为正距平。除兰州以上偏多1.3成外,其余地区偏多都在3成以上。其中泾渭洛河和三花区间汛期降水总量超过了1958年,为历史同期第一位。从汛期各月降水变化来看,月降水量偏多的程度(指距平值)呈递增的趋势,以8、9月份偏多最为突出,流域各分区月降水量偏多均在4成到1.5倍。 2003年黄河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684.0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75.42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108.64亿m3。分别比上年水资源总量和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增大69.7%和5.7%,比1980~2000年均值偏多14.9%和23.3%,比1956~2000年均值偏多10.2%和23.2%。 2003年黄河流域共有大、中型水库148座,其中大型水库22座。大、中型水库年蓄水变量为144.13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蓄水变量为139.87亿m3。 2003年黄河流域各平原(盆地)区浅层地下水位上升者居多,仅有宁夏的银川(包括银南、银北)平原、内蒙古巴盟河套平原、三门峡河谷平原地下水位略有下降,其他平原(盆地)区地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003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29.12亿m3(含跨流域调出的地表水量),其中地表水取水量296.04亿m3,地下水取水量133.08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36.45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243.57亿m3,,地下水耗水量92.88亿m3。 2003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41.46亿t,其中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为9.46亿t,第二产业为29.33 亿t,第三产业为2.67亿t,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为2.18亿t。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8-10-13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水利事业保持了投资加大、建设加快,基础增强、管理加强,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007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旱灾害呈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发的局面。淮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台风前少后多强度大,山洪灾害频发,城市暴雨内涝严重。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冬春连旱,江南、华南等地发生严重夏伏旱,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和作物生长关键期,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面对严重的水旱灾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周密部署,受灾地区干部齐心合力,军民团结一致,夺取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7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0.0mm,折合降水总量为57763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5.1%。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17.9mm,比常年值偏少3.1%;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28.4mm,比常年值偏少6.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和甘肃分别偏多13.8%和11.5%;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内蒙古、江西、黑龙江的偏少程度超过20%,北京、广西、河北、湖南、广东、天津偏少15%~10%。

人口_富裕及技术对2000年中国水足迹的影响

第26卷第10期2006年10月 生 态 学 报AC TA ECOLOGIC A SI NICA Vol.26,No.10Oct.,2006 人口、富裕及技术对2000年中国水足迹的影响 龙爱华1,2 ,徐中民1 ,王新华1 ,尚海洋 3 (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 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44; 3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应用水文生态研究室,甘肃兰州 73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402350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01019);多地区和部门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性评价(AS25)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05-07-09;修订日期:2006-03-17 作者简介:龙爱华(1976~),男,湖南安仁人,博士,主要从事生态经济与水资源管理研究.E -mail:ahl ong@lz https://www.doczj.com/doc/df18408422.html, Foundation item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Nati 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 on of China(No.40235053,40201019)and AS25Project of AIACC Received date :2005-07-09;Accepted date :2005-12-28 B iography :LON G A-i Hua,Ph.D.,mai nly engaged in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E -mai l:ahlong@https://www.doczj.com/doc/df18408422.html, 摘要:21世纪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成为全球资源环境的首要问题,由于水资源的诸多问题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因此辨明人类活动各因素对水资源影响作用的大小,并依此找寻发展的对策是当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计算2000年中国的水足迹的基础上,应用STIRPAT 模型分析了中国水足迹的影响因素,分解了人口、富裕和技术等对中国水资源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水资源的消费足迹为7678145亿m 3,人均60913m 3P a 。人口数量是当前我国水足迹的一个主要驱动因子,富裕程度的提高会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总消费,气候因素和区位条件对水足迹具有显著影响,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对减少水足迹具有重要作用。在观测数据范围内,分析结果并不支持环境Kuznets 曲线存在的论断。最后分析讨论了水足迹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以及S T IRPAT 模型实证分析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水足迹;人口;富裕及技术;环境影响;STIRPAT 模型;环境Kuznets 曲线 文章编号:1000-0933(2006)10-3358-08 中图分类号:Q14 文献标识码:A Impacts of popu 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 on water footprint in China LONG A-i Hua 1,2 ,XU Zhong -Min 1 ,WANG Xin -Hua 1 ,SHANG Ha-i Yang 3 (1.State Ke y Laboratory o f Froze n Soil Engine ering , CAREERI ,C AS ,Lanzhou 730000,China ; 2.W ater De part ment ,China Institute o f Wate r Resource and Hydropowe r Research ,Bei jing 100044,China ; 3.L abo ratory o f Wate rshe d Hydrology and Ecology ,C AREERI ,CAS ,Lanzhou 730000,China ).Ac 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10):3358~3365. Abstract :Growing e vidence de monstrate d that humans have dra matically altered the global environment.Identifying the specific forces driving environmental i mpacts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 nt.One key li mitation to a precise understanding of anthropogenic impacts is the absence of a se t of refined analytic tools. The water footprint inde x has bee n used as a comprehensive impact measure of wa ter use in relation to consumpt ion of pe ople,which indirectly reflec t anthropogenic pre ssure on the environment.Our e mpiric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hina .s wate r footprint of China is 7678145@108in 2000,which is 60913m 3P (cap #a).The measure of wa ter footprint allows c omparison ac ross types of impacts by estimating the quant i ty of water that would be required to support the material c onsumption of a nation or country.The difference be tween provinces (cities)is large:Qinghai province who has an average wate r footprint of 999m 3P (cap #a)is the largest one,while Guangxi province has the lowest a verage water footprint,which is 477m 3P (cap #a). With a vie w to dismantling the anthropoge nic driving forces of water foo tprint,the modified IP AT -c alled STI RPAT(S Toc hastic I mpacts by Re gression on Population (P),Affluence (A )and Technology (T ))-has been employed as a common analytic frame work.Since T represents all fac tors that influe nce impacts other than population and affluence,the additional fac tors can be incorporated in the STIRP AT by disaggre gating T in the original I PAT identity.Our analyse s show that population is a major driver of wa ter foo tprint,and it has a propor t ional effect (appro ximately uni tary elasticity)onwa ter footprint,and affluence monotonically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字体:大中小【打印】来源:监测处时间:2003-06-0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史捍民 2003年6月1日 中央关怀 4至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率领调研组对我市大气质量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首都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 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工程时强调,北京要管好水、用好水,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保证首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9月17-20日,以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皓若为组长的全国人大调研组,对我市落实“绿色奥运”、改善环境质量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 12月27日,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55%的工作目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和慰问。 综述 2002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和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1998-2002年),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全面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实现了全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3130.0亿元,总人口达到1423.2万人,能源总消耗4510.7万吨标准煤。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同时,耗煤量过大、机动车快速增加、水资源紧缺、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等因素,依然严重制约着首都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迅速改善。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

水利部二○○二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2002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78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70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7693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697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012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255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9%,其中北方五个流域片水资源总量4158亿立方米,比常年少22.4%,南方四个流域片2409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9.0%。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5%,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8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3093座大中型水库统计,2002年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增加41亿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黄河片、海河片和松辽河片分别减少77亿、17亿和16亿立方米,长江片、淮河片和东南诸河片分别增加83亿、46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推荐】【打印】【关闭】 (2002.10.07)

2001年水利主要指标表 一.水利基本建设 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加强以大江大河重要干支流堤防和控制性水利枢纽建设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突出做好重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和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安全建设。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防洪安全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以人饮解困为重点,不断提高城乡供水能力;进一步发展水电事业,加快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围绕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2001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60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308亿元,占55%;灌溉工程投资70亿元,占13%;供水工程投资80亿元,占14%;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7亿元,占3%。 水利基本建设在调整投资结构、优化资金配置的同时,突出重点,确保大中型项目、续建项目、投产项目以及防汛等应急项目建设,保证水利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完成275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49%;大中型水利基建项目完成投资340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62%,一批大中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来源仍以国家投资为主。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中,国家预算内拨款89亿元,占16 %;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193亿元,占34 %;贷款32亿元,占6 %;外资27亿元,占5 %;地方自筹投资174亿元,占31 %;水利建设基金21亿元,占4 %。 中央水利投资在近几年维持高水平的基础上又有大幅度增加。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总规模40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国债投资302亿元,在去年178亿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24亿元。中央投资中防洪工程投资289亿元,占72%,主要加强了对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等重要堤防加固工程的投入,重点安排了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控制性枢纽等项目建设;水资源工程投资74.6亿元,占18.6%,重点安排了农村人饮、重点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大型灌区更新改造及续建配套等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投资24亿元,占6%,重点安排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生态建设和塔里木河、黑河生态和首都水资源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积极推动下,西部地区水利基建投资速度明显加快。2001年西部地区共完成水利基建投资131亿元,比上年完成投资增长28%,中央水利投资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安排投资111亿元,是2000年的2.2倍。中央投资重点安排了一批江河治理工程、水资源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黑河、塔里木河等生态治理项目相继启动,尼尔基、百色、紫坪铺、沙坡头等水利枢纽工程陆续开工,都江堰灌区、河套灌区等大型灌区改造项目,以及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项目相继实施。 2001年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当年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243亿元,在建水利基建项目投产率为25%,固定资产形成率为59%。水利基建当年新增和恢复库容111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作者姓名:胡竣彰 班号:核技术2班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 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1近十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 水资源量 1997~2006年(简称近1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3.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0.3%;全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5.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2%;全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02亿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8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区偏少4.0%,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苏、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辽宁、山西、甘肃和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近10年,全国平均总供水量5560亿立方米,约占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0.0%。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6年,全国供水总量6040.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8.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m3,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887.1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和江苏,分别为317.0亿m3、189.6亿m3、127.1亿m3、71.7亿m3、59.6亿m3和52.2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6040.2亿m3。其中,生活用水821.6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4%;

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前言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水资源量分析主要以水文断面成果为主。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14年(1987~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库以上、龙库~兰、兰~头、头~龙门、龙门~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二级流域分区。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 黄河流域行政分区面积柱状图 图2 黄河流域分区面积比例图 2004年黄河流域降水略偏少,平均降水量为421.8mm,折合降水总量3353.5亿m3,比上年降水量减少24.1%;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1.1%;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5.7%。 2004年黄河花园口站水资源总量为482.65亿m3(其中河川天然径流量396.70亿m3,与河川天然径流量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85.95亿m3),比上年减少29.4%,比1987~2000年均值偏少12.9%,比1956~2000年均值偏少22.3%。 2004年黄河流域共有大、中型水库164座(山东省上报中型水库统计数量比上年多16座),其中大型水库22座。大、中型水库上年末蓄水量为288.61亿m3,当年末蓄水量为266.79亿m3,年蓄水量减少21.82亿m3,其中大型水库减少20.35亿m3。 2004年黄河流域各平原(盆地)区浅层地下水位上升和下降者参半,其中青海的湟水河谷平原、宁夏的银川平原(银南河西)、内蒙古的巴盟河套平原、山西的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峨嵋台地(汾河与涑水河间的黄土台塬)、陕西的关中盆地、陕北风沙滩区(陕西内流区及无定河上游一带)、河南的三门峡河谷平原、伊洛河河谷平原地下水位略有下降,其他平原(盆地)区地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004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44.75亿m3(含跨流域调出的地表水量),其中地表水取水量312.02亿m3,占总取水量的70.2%;地下水取水量132.73亿m3,占29.8%。黄河总耗水量为342.3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248.97亿m3,占总耗水量的72.7%;地下水耗水量93.33亿m3,占总耗水量的27.3%。 2004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42.65亿t,其中城镇居民生活排放的废污水量10.49亿t,第二产业排放的废污水量29.01亿t,第三产业排放的废污水量3.15亿t。 2004年黄河干、支流水质评价河长7497km,其中Ⅱ、Ⅲ类水质河长1986km,占评价总河长的26.5%;Ⅳ水质河长2115km,占评价总河长的28.2%;Ⅴ类水质河长690km,占评价总河长的9.2%;劣Ⅴ类水质河长2706km,占评价总河长的36.1%。

北京水资源公报(2009年)

(2009) 北京市水务局

目录 一、概述 二、水资源 三、水资源利用 四、水质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编委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水务局 编制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 审定: 审核: 审查: 技术负责:赵学丽、窦艳兵、黄振芳 公报编制:范庆莲 地表水资源量部分:范庆莲、白国营 地下水资源量部分:刘文光、刘翠珠 供用水量:戴岚 水质部分:焦忠志、姜体胜

一、概述 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48mm,比2008年降水量638mm少30%,比多年平均值585mm少23%。为枯水年。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6.7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5.08亿m3,水资源总量为21.84亿m3,比多年平均37.39亿m3少42%。 全市入境水量为3.03亿m3(未包括南水北调河北应急段调水2.6亿m3),出境水量为8.23亿m3(其中包含污水和再生水6.2亿m3)。 全市18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3.54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3.49亿m3。 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1.58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1.99亿m3(包括密云水库收白河堡水库补水0.68亿m3)。 全市平原区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4.07m,地下水位比2008年末下降 1.15m,地下水储量减少5.9亿m3,比1980年末减少86.2亿m3,比1960年减少106.9亿m3。 2009年全市总供水量35.5亿m3,比2008年的35.1亿m3增加0.4亿m3。 全市总用水量为35.5亿m3,其中生活用水14.7亿m3,环境用水3.6亿m3,工业用水5.2亿m3,农业用水12.0亿m3。 2009年监测水质总河长2545.6km,其中有水河长2323.7km。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河长943.8km;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河长134.8km;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河长159.4km;符合Ⅴ类水质标准河长21.0km;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河长1064.7km。达标河长1072.1km。 大中型水库除官厅水库水质为Ⅳ类外,其它均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 监测湖泊面积719.6hm2。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559.6h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98.0hm2;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62.0hm2。达标面积642.6hm2。 浅层地下水水质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308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030km2。 深层地下水水质明显好于浅层地下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2872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563km2。 基岩水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3年,我国干旱、洪涝及台风灾害频发、重发,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黑龙江下游洪水超百年一遇。一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有14个台风影响我国,9个在东南沿海登陆,双台风甚至三台风生成较多,风雨、潮洪交织影响。西南、西北等地发生冬春旱,江淮、江南及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年以来均值减少5成,完成抗旱浇地3.7亿亩次,解决了2007万农村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2013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个部门组建考核工作组。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控制指标分解到地级行政区域。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监测全覆盖。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水利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展节水产品普及推广和质量提升行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教育部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教育基地等节水载体建设。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强化,地下水治理与保护逐步加强。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启动46个全国水生

2005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5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前言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降水径流、蓄水动态、水资源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输沙量及重要水事等。水资源量分析以反映黄河干流水文断面成果为主。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14年(1987~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 黄河流域总面积79.5万km2(包括黄河内流区4.2万km2,下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库以上、龙库~兰、兰~头、头~龙、龙~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二级流域分区。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 黄河流域行政分区面积柱状图

龙库以上16.5% 龙库~兰11.5% 兰~头 19.2% 龙~三24.0% 头~龙15.4% 三~花5.2% 内流区5.3% 花以下2.9% 图2 黄河流域分区面积比例图 2005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31.0mm ,折合降水总量3426.70亿m 3,比上年降水量增大2.2%;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多1.0%;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3.6%,总体上属平水年。 2005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度比较,全部增大;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唐乃亥、兰州、下河沿、高村和利津站偏大,其余各站偏小;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除唐乃亥站偏大外,其余各站均偏小。 2005年黄河主要支流控制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度比较,汾河河津、大汶河陈山口、沁河武陟和北洛河氵状 头站分别减小,其余各站不同程度增大;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汾河河津、泾河张家山和北洛河氵状 头站分别偏少,大汶河陈山口、洮河红旗、沁河武陟、伊洛河黑石关、大夏河折桥、渭河华县和湟水民和站偏大,大通河享堂站基本持平;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大汶河陈山口、大夏河折桥和洮河红旗站分别偏大,汾河河津、泾河张家山、北洛河氵状 头、沁河武陟和伊洛河黑石关站偏小,其余各站基本持平。 2005年黄河利津站实测径流量206.80亿m 3,扣除利津以下河段引黄水量2.72亿m 3,黄河全年入海水量204.08亿m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