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卤素复习知识归纳总结

卤素复习知识归纳总结

卤素复习知识归纳总结
卤素复习知识归纳总结

卤素复习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节 氯气

知识网络图

一、氯气的结构:

分子式:Cl 2 电子式: 结构式:Cl —Cl

二、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2)。

2、化学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反应中易得电子,有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使金属氧化至最高价。

2Na+Cl 2点燃2NaCl (产生大量白烟)

Cu+Cl 2点燃CuCl 2(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棕黄色烟,溶于水得蓝绿色溶液) 2Fe+3Cl 2点燃2FeCl 3(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棕色烟,溶于水得棕黄色溶液) ②与部分非金属单质反应

H 2+Cl 2点燃2HCl (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工业制盐酸原理)H 2+Cl 2光照2HCl (爆炸)

③与水的反应(Cl 2

自身氧化还原过程)

Cl 2+H 2O HCl+HClO (可用等号) 离子方程式为:Cl 2+H 2O=H ++Cl -+HClO

[说明]:1、HClO :次氯酸是一种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的弱酸,具有强氧化性,用于漂白、

消毒、杀菌。2、氯水:浅黄绿色、有多种成分的混合物,需避光保存,具有多样化学

性质。氯水中微粒按由多到少顺序排列依次为H 2O 、Cl 2、H +、Cl -、HClO 、ClO -、OH -。在使用氯水时,习惯先考虑氯气的性质,若氯气不能完成的反应,再考虑HCl 或HClO 的效果。如表: 22CuCl 2白色烟雾

Cl2与浓的碱溶液反应为3Cl2+6OH-=5Cl-+ClO3-+3H2O

应用:

1. 尾气吸收:Cl2+2NaOH=NaCl+NaClO+H2O

2. 漂白粉制取: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白粉为等物质的量的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其中有效成分为Ca(ClO)2,生活中漂白粉失效或漂白的原理为:

Ca(ClO)2+CO2+H2O=CaCO3↓+2HClO 2HClO光照2HCl+O2↑

⑤与典型还原性化合物的反应

SO2+Cl2+H2O=H2SO4+2HCl Na2SO3+Cl2+H2O=Na2SO4+2HCl

2Br-+Cl2=2Cl-+Br22Fe2++Cl2=2Fe3++2Cl-

H2S+Cl2=S↓+2HCl 2HI+Cl2=I2+2HCl

三、氯气的制法

实验室制法:

⑴原理:浓HCl+强氧化剂(KMnO4、MnO2、KClO3等)→Cl2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KMnO4+16 HCl(浓)=2KCl+MnCl2+5Cl2↑+8H2O

KClO3+6 HCl(浓)=KCl+3Cl2↑+3H2O

⑵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所需装置

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MnO2+HCl(浓)饱和食盐水浓硫酸向上排空气NaOH溶液

四、氯气用途

溶于水消毒,制漂白粉、盐酸、有机农药、有机溶剂(CHCl3)的原料

[附]:氯元素常见化合价及相应物质

-1 0 +1 +3 +5 +7

HCl Cl2HClO HClO2HClO3HClO4

盐酸次氯酸亚氯酸氯酸高氯酸

其中HCl、HClO3、HClO4是强酸,HClO是具强氧化性的弱酸。

第二节卤族元素

1、结构的相似和递变性

卤族元素包括F、Cl、Br、I,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是最外层都是7个电子,均易得一个电子显-1价。原子结构的不同点是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非金属性逐渐

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

⑴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⑵萃取剂条件:①不互溶-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②不反应—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③由难溶向易溶—溶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应大于在原溶剂的溶解度。如:萃取溴水和碘水中的溶质,不能用酒精(互溶),不能用裂化汽油(反应),而应该用苯、四氯化碳等。

3、卤素化学性质递变的具体表现

⑴与金属单质化合:F2、Cl2、Br2都可以将金属单质氧化到最高价,而I2只能将铁氧化到+2

价;所以FeCl2和FeI3都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

⑵与H2的化合:与H2化合越来越困难,生成的氢化物也越来越不稳定,还原性逐渐增强,

溶于水后生成的氢卤酸的酸性逐渐增强的;(HF是弱酸,其他为强酸)

⑶与水的反应:F2与水剧烈反应,置换出水中的氧,2F2+2H2O=4HF+O2

其他卤素单质相似,发生歧化反应,X2+H2O HX+HXO,而且反应越来越难。

4、F2的知识点

⑴F是氧化性最强的原子,F2也是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氟元素不存在正价;

⑵HF是弱酸,离子方程式中不可拆写。HF、F2都可以腐蚀玻璃,故不能用玻璃容器保存:

Si+2F2=SiF4;SiO2+4HF=SiF4+2H2O

⑶AgX中,只有AgF易溶于水。CaX2中,只有CaF2难溶于水。

5、溴、碘知识点

⑴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深红棕色,易挥发,应用水封存;溴单质腐蚀橡胶,所以

保存溴单质不能用橡胶塞而应该用玻璃塞;

⑵碘单质具有金属光泽,加热,易升华,其蒸汽为紫色。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据此可

以检验碘单质的存在;

6、卤化银

除了AgF以外,其他卤化银均为不溶解于硝酸的沉淀,AgCl为白色,AgBr为淡黄色,AgI为黄色。AgCl、AgBr、AgI感光性逐渐增强,所以卤化银要放在棕色瓶中保存。

7、如何鉴别Cl-、Br-、I-

⑴分别滴加AgNO3溶液,再滴加稀硝酸,观察沉淀的颜色;

⑵通入氯气后用四氯化碳萃取,观察有机层的颜色。

8、生活中的卤素:

(1)加碘盐:一般加的是KIO3而非KI,更不是I2。

(2)漂白粉(或称漂粉精)成份为CaCl2与Ca(ClO)2的混合物,有效成分为Ca(ClO)2(3)如果人体缺氟,将得龋齿病,氟过量则会导致氟中毒。

(4)如果人体缺碘,则会患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还会导致智力低下,海带等食品中含

有丰富的碘。

(5)溴化银具有较好的感光性,可用做感光剂;碘化银常用于人工降雨。

高中化学卤素知识点

卤族元素的代表:氯 卤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简称卤素。它们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卤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的改变都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卤素分子间的色散力逐渐增强,颜色变深,它们的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卤素都有氧化性,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卤族元素和金属元素构成大量无机盐,此外,在有机合成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Halogen 卤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有取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八隅体结构的卤离子的倾向,因此卤素都有氧化性,原子半径越小,氧化性越强,因此氟是单质中氧化性最强者。 除F外,卤素的氧化态为+1、+3、+5、+7,与典型的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他卤化物则为共价化合物。卤素与氢结合成卤化氢,溶于水生成氢卤酸。卤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称为互卤化物,如ClF3、ICl。卤素还能形成多种价态的含氧酸,如HClO、HClO2、HClO3、HClO4。卤素单质都很稳定,除了I2以外,卤素分子在高温时都很难分解。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我们每天都要食用的食盐,主要就是由氯元素与钠元素组成的氯化物。 卤素单质的毒性,从F开始依次降低。 从F到At,其氢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但氢化物的稳定性呈递减趋势。氧化性:F?> Cl?> Br?> I?> At?,但还原性相反。 氟 氟气常温下为淡黄色的气体,有剧毒。与水反应立即生成氢氟酸和氧气并发生燃烧,同时能使容器破裂,量多时有爆炸的危险。氟、氟化氢和氢氟酸对玻璃有较强的腐蚀性。氟是氧化性最强的元素,只能呈-1价。单质氟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氟酸再与盐的反应,通入碱中可能导致爆炸。水溶液氢氟酸是一种弱酸。但却是稳定性、腐蚀性最强的氢卤酸,如果皮肤不慎粘到,将一直腐蚀到骨髓。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几乎所有元素发生反应(除氦、氖)。 氯 氯气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可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有毒,与水部分发生反应,生成HCl与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分解放出氧气,并生成盐酸,次氯酸氧化性很强,

高一化学第一单元卤素知识点的总结

高一化学第一单元《卤素》知识点总 结 第一节氯气 一、氯原子结构: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由于氯原子最外层有____个电子,容易___(得或失)___个电子而形面8个电子稳定结构,因此氯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二、氯元素的性质 1、氯气是____色有_____气味的气体,___毒,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 2、氯气的化学性质:点燃与金属反应2Na+cl2===2Nacl 点燃cu+cl2===cucl2 点燃H2+cl2===2Hcl或光照 与非金属反应2P+3cl2===2Pcl3Pcl3+cl2===Pcl5 cl2+H2o===Hcl+Hclo 与化合物反应2cl2+2ca2===cacl2+ca2+2H2o (漂白粉,有效成份是____)

ca2+co2+H2o==caco3↓+2Hclo(这个反应证明Hclo 是弱酸的事实) cl2+2NaoH====Nacl+Naclo+H2o 氯气的用途:消毒、制盐酸、漂白粉、农药等AgBr用作感光片AgI用作人工降雨 练习:指出以上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并用单线或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三、氯气的制法 1、药品:浓盐酸和二氧化锰 2、原理:mno2+4Hcl===mncl2+2H2o+cl2↑ 3、装置类型:固+液―― 4、收集方法:用___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检验: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思考其原因是什么 6、余气处理:多余的氯气通入____溶液中处理吸收,以免污染环境 第二节氯化氢

一、氯化氢的性质 1、物理性质:是一种___色有____气味的氯体,___溶于水(1:500体积比)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Hcl溶于水即得盐酸,盐酸是一种强酸,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 3、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食盐(Nacl)和浓H2So4 原理:用高沸点(或难挥发性)酸制低沸点酸(或易挥发性)(与制硝酸的原理相同)微热Nacl+H2So4=====NaHSo4+Hcl↑ 强热总式:2Nacl+H2So4====Na2So4+2Hcl↑Nacl+NaHSo4====Na2So4+Hcl↑ (上述说明了条件不生成物不同,要注意反应条件) 装置类型:固+液――收集方法: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检验: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余气处理:将多余的气体通入水中即可 第四节卤族元素

(大数据)北邮大数据技术课程重点总结

(大数据)北邮大数据技术课程重点总结

5.数据化与数字化的区别 数据化:将现象转变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 数字化:将模拟数据转换成使用0、1表示的二进制码的过程 6.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机制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这种机制是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推荐机制)——基于模型的推荐(SVM、聚类、潜在语义分析、贝叶斯网络、线性回归、逻辑回归) 余弦距离(又称余弦相似度):表示是否有相同的倾向 欧几里得距离(又称欧几里得相似度):表示绝对的距离 这种推荐方法的优缺点: 它不需要对物品或者用户进行严格的建模,而且不要求物品的描述是机器可理解的;推荐是开放的,可以共用他人的经验,很好的支持用户发现潜在的兴趣偏好。 数据稀疏性问题,大量的用户只是评价了一小部分的项目,而大多数的项目是没有进行评分;冷启动问题,新物品和新用户依赖于用户历史偏好数据的多少和准确性,一些特殊品味的用户不能给予很好的推荐。 7.机器学习:构建复杂系统的可能方法/途径 机器学习使用场景的核心三要素:存在潜在模式、不容易列出规则并编程实现、有历史的数据 8.机器学习的基础算法之PLA算法和Pocket算法(贪心PLA) 感知器——线性二维分类器,都属于二分类算法 二者的区别:迭代过程有所不同,结束条件有所不同; 证明了线性可分的情况下是PLA和Pocket可以收敛。 9.机器为什么能学习 学习过程被分解为两个问题: 能否确保Eout(g)与Ein(g)足够相似? 能否使Ein(g)足够小? 规模较大的N,有限的dVC,较低的Ein条件下,学习是可能的。 切入点:利用具体特征的,基于有监督方式的,批量学习的分析,进行二分类预测。 10.VC维: 11.噪声的种类: 12.误差函数(损失函数) 13.给出数据计算误差 14.线性回归算法:简单并且有效的方法,典型公式 线性回归的误差函数:使得各点到目标线/平面的平均距离最小! 15.线性回归重点算法部分: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知识点归纳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简称卤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卤素无游离态,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位置:VIIA (2)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不同点:F I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相似性: ①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 ②主要化合价为 -1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 ③都具有强氧化性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说明 (1)实验室里,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即“水封”),以减少溴的挥发. (2)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单质碘. (3)Br2、I2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质)的酒精(溶剂)溶液.利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将Br2、I2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H 2 + F 2 = 2HF (冷暗处爆炸) H 2 +Cl 2 = 2HCl (光照爆炸,点燃) H 2 +Br 2 2HBr H 2 +I 2 2HI 长期加热并不断分解 卤化氢: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①HClO 2 注意:将F 2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 2先跟H 2O 反应.如将F 2通入NaCl 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等等. ②X 2 + H 2O HX + HXO (X=Cl 、Br 、I ) Cl 2 、Br 2、I 2与H 2O 的反应逐渐减弱,都是可逆反应。 (4)与金属反应 卤族元素与变价元素一般生成高价态化合物,但 Fe + I 2 = FeI 2 (碘化亚铁) (5)与碱的反应: 2F 2 + 2NaOH =2NaF + OF 2 + 2H 2O X 2(Cl 2 、Br 2、I 2)+2NaOH NaX + NaXO + H 2O (6)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 C12(新制、饱和) = 2NaCl + Br 2 2Br - + C12 = 2C1- + Br 2 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Cl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Br 2的CCl 4层,显橙色. 2NaI + C12(新制、饱和) =2NaCl + I 2 2I - + Cl 2 =2C1-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I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Cl(C12足量时)或NaCl 和NaI 的混合物(C12不足量时). 2NaI + Br 2 =2NaBr + I 2 2I - + Br 2 =2Br -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Br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Br(Br 2足量时)或NaBr 和NaI(Br 2不足量时). F 2 + NaX(熔融) =2NaF + X 2 (X =C1、Br 、I) 注意 将F 2通入含Cl -、Br -或I -的水溶液中,不是发生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而是F 2与H 2O 反应. (7)碘单质(I 2)的化学特性.I 2 + 淀粉溶液 → 蓝色溶液 说明 ①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可用来检验I 2的存在. △ △ 冷

大数据库面试基础知识总结材料

1. 数据抽象:物理抽象、概念抽象、视图级抽象,模式、模式、外模式 提示: (1). 概念模式:(面向单个用户的) 是数据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 (2). 外模式:(面向全局的) 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它由若干个外部记录类型组成。(3). 模式:(面向存储的) 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它定义所有的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对应与同一个模式可以有任意多个外模式。在数据库中提供两级映像功能,即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模式映像。对于没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映像定义通常包括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中,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库中只有一个模式,也只有一个模式,所以模式/模式映像是唯一的,它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2. SQL语言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纵(Data Manipulation),数据控制(Data Control) 数据定义:Create Table,Alter Table,Drop Table,Craete/Drop Index等 数据操纵:Select ,insert,update,delete, 数据控制:grant,revoke 3. SQL常用命令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NUMBER PRIMARY KEY, NAME V ARCHAR2(50) NOT NULL);//建表 CREATE VIEW view_name AS Select * FROM Table_name;//建视图 Create UNIQUE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Name(col_name);//建索引 INSERT INTO tablename {column1,column2,…} values(exp1,exp2,…);//插入 INSERT INTO Viewname {column1,column2,…} values(exp1,exp2,…);//插入视图实际影响表 UPDA TE tablename SET name=’zang 3’ condition;//更新数据 DELETE FROM Tablename WHERE condition;//删除 GRANT (Select,delete,…) ON (对象) TO USER_NAME [WITH GRANT OPTION];//授权 REVOKE (权限表) ON(对象) FROM USER_NAME [WITH REVOKE OPTION] //撤权 列出工作人员及其领导的名字: Select https://www.doczj.com/doc/df3658378.html,,https://www.doczj.com/doc/df3658378.html, FROM EMPLOYEE E S WHERE E.SUPERName=https://www.doczj.com/doc/df3658378.html, 4. 视图 提示: 计算机数据库中的视图是一个虚拟表,其容由查询定义。同真实的表一样,视图包含一系列带有名称的列和行数据。但是,视图并不在数据库中以存储的数据值集形式存在。行和列数据来自由定义视图的查

卤素及其化合物(精.选)

智能考点二十卤素及其化合物 Ⅰ.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认识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Ⅱ.考纲要求 1.了解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了解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Ⅲ.教材精讲 一、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如:①2Na+Cl2 2NaCl(产生白烟) 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 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 (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2+Cl2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②2P+3Cl2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 2P+5Cl2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 (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 (4)与碱反应 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①2FeCl2+Cl2 = 2FeCl3

通电 ②2KI +Cl 2 = 2KCl + I 2(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 ③SO 2+Cl 2+2H 2O = 2HCl + H 2SO 4 (6)与某些有机物反应 如:①CH 4+Cl 2 CH 3Cl + HCl (取代反应) ②CH 2=CH 2+Cl 2 → CH 2ClCH 2Cl (加成反应) 3.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Cl 2 + H 2O = HCl + HClO (次氯酸),大部分是以Cl 2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 注意:(1)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H 2O 、Cl 2、HClO 、H +、Cl -、ClO -、OH -;久置氯水则几乎是盐酸溶液 ① 一元弱酸,比H 2CO 3弱 (2)HClO 的基本性质 ② 不稳定,2HClO === 2HCl + O 2↑ ③ 强氧化性; ④ 漂白、杀菌能力,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 (3)几种漂白剂的比较 漂白剂 HClO Na 2O 2(H 2O 2) SO 2 活性炭 漂白原理 氧化漂白 氧化漂白 化合漂白 吸附漂白 品红溶液 褪色 褪色 褪色 褪色 紫色石蕊 先变红后褪色 褪色 只变红不褪色 褪色 稳定性 稳定 稳定 不稳定 —— 4.氯气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药品及原理:MnO 2 + 4HCl (浓) MnCl 2 + 2H 2O + Cl 2↑ 强调:MnO 2跟浓盐酸在共热的条件下才反应生成Cl 2,稀盐酸不与MnO 2反应。 仪器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吸收装置 实验步骤:检密—装药—固定—加热—收集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净化装置: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 ,用浓硫酸干燥 尾气处理:用碱液吸收 (2)氯气的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NaCl + 2H 2O 2NaOH + H 2↑ + Cl 2↑ 二、氯化氢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1:500)其水溶液为盐酸。 2.盐酸的化学性质: (挥发性强酸的通性) 3.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及反应原理: 加热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 与典型例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目录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一、数据的代表 1、算术平均数: 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公式:n x x x n +???++21 使用:当所给数据1x ,2x ,…,n x 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相同时,一般使 用该公式计算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 若n 个数1x ,2x ,…,n x 的权分别是1w ,2w ,…,n w ,则 n n n w w w w x w x w x +???+++???++212211,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使用:当所给数据1x ,2x ,…,n x 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权)不同时, 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平均数. 权的意义:权就是权重即数据的重要程度. 常见的权:1)数值、2)百分数、3)比值、4)频数等。 3、组中值:(课本P128)

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 4、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意义:在一组互不相等的数据中,小于和大于它们的中位数的数据各占一半. 5、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特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用途:当一组数据中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量. 6、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 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但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它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当数据中某些数据重复出现时,人们往往关心众数,但当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意义. ※典型例题: 考向1:算数平均数 1、数据-1,0,1,2,3的平均数是(C) A.-1 B.0 C.1 D.5

最新卤代烃芳香烃知识点总结

一、苯的物理性质 色态: 无色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熔沸点:低 沸点 80.1℃ 熔点 5.5℃ 密度: 比水小,0.8765g/mL ,溶解性: 不溶于水 二、苯的结构 最简式: CH (1825年,法拉第) 分子式:: C6H6 结构式 : (1865 年,凯库勒) 结构简式: 苯分子结构小结: 1、苯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2、结构特点:分子为平面结构 键角 120 ° 键长 1.40×10-10m 3、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②邻二元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 4、性质预测: 结构决定性质,苯的特殊结构具有哪些性质? 苯的特殊性质 三、苯的化学性质 1.苯的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溴代反应 a 反应原理 b 、反应装置 c 、反应现象 d 、注意事项 氢原子的取代:硝化,磺化,溴代 加成反应:与H2,与Cl2

现象:①导管口有白雾,锥形瓶内产生浅黄色浑浊。 ②瓶底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 注意: ①铁粉的作用:催化剂(实际上是FeBr3),若无催化剂则苯与溴水混合发生的是萃取。 ②导管的作用:导气兼冷凝导管末端不可插入锥形瓶内液面以下,否则将发生倒吸。 ③产物:溴苯留在烧瓶中,HBr挥发出来因为溴苯的沸点较高,156.43℃。 ④纯净的溴苯:无色油状液体。呈褐色的原因:溴苯中含有杂质溴, 除杂方法:用稀NaOH溶液和蒸馏水多次洗涤产物,分液 (2)硝化反应 ①加液要求: 先制混合酸: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注入浓硝酸中, 并不断振荡使之混合均匀,要冷却到50~60℃以下, 再慢慢滴入苯,边加边振荡,控制温度在50~60℃以下。 冷却原因:反应放热,温度过高,苯易挥发, 且硝酸也会分解,苯和浓硫酸在70~80℃时会发生反应。(图表示硝化反应装置) ②加热方式:水浴加热(好处:受热均匀、温度恒定)水浴:在100℃以下。油浴:超过100 ℃,在0~300 ℃沙浴:温度更高。 ③温度计的位置,必须放在悬挂在水浴中。 ④直玻璃管的作用:冷凝回流。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⑤产物:纯净的硝基苯为无色,有苦杏仁味,比水重的油状液体,不溶解于水。不纯硝基苯显黄色原因:溶有NO2,(硝酸的保存)

知识点主族元素碱金属和卤素

第一章第二节主族元素碱金属和卤素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均易电子,具有强性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失电子能力逐渐,还原性(元素金属性)逐渐。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 点燃点燃 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 2R + 2 H2O = 2 ROH + H2 ↑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___个电子,都显___ 价.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水和氧气反应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碱性:LiOH <NaOH <KOH < RbOH < CsOH 3.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小结: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二)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均易电子,具有强性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氧化性(元素非金属性)逐渐。还原性(元素金属性)逐渐从F到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 H2= 2 HX 卤素单质与H2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HF HCl HBr HI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全)

催化剂 加热、加压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物理性质:1.常温下,它们的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且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均为无色。 一般地,C1~C4气态,C5~C16液态,C17以上固态。 2.它们的熔沸点由低到高。 3.烷烃的密度由小到大,但都小于1g/cm^3,即都小于水的密度。 4.烷烃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D)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 ②燃烧 ③热裂解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④烃类燃烧通式: O H 2 CO O )4(H C 222y x y x t x +++????→?点燃 ⑤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 O H 2 CO O )24(O H C 222y x z y x z y x +-+ +????→?点燃 E) 实验室制法:甲烷:3423CH COONa NaOH CH Na CO +→↑+ 注:1.醋酸钠:碱石灰=1:3 2.固固加热 3.无水(不能用NaAc 晶体) 4.CaO :吸水、稀释NaOH 、不是催化剂 (2)烯烃: A) 官能团: ;通式:C n H 2n (n ≥2);代表物:H 2C=CH 2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20°。双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C) 化学性质: CH 4 + Cl 2CH 3Cl + HCl 光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光 CH 4 + 2O 2 CO 2 + 2H 2O 点燃 CH 4 C + 2H 2 高温 隔绝空气 C=C 原子:—X 原子团(基):—OH 、—CHO (醛基)、—COOH (羧基)、C 6H 5— 等 化学键: 、 —C ≡C — C=C 官能团 CaO △

北邮_大数据技术课程重点总结

大数据技术 1.什么是数据挖掘,什么是机器学习: 什么是机器学习 关注的问题:计算机程序如何随着经验积累自动提高性能; 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 通过输入和输出,来训练一个模型。 2.大数据分析系统层次结构:应用层、算法层、系统软件层、基础设施层 3.传统的机器学习流程 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再到推理-》预测或者识别。 手工地选取特征是一件非常费力、启发式(需要专业知识)的方法,如果数据被很好的表达成了特征,通常线性模型就能达到满意的精度。 4.大数据分析的主要思想方法 4.1三个思维上的转变 关注全集(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面临大规模数据时,依赖于采样分析;统计学习的目的——用尽可能少的数据来证实尽可能重大的发现;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分析这样的捷径,而是采用大部分或全体数据。 关注概率(不是精确性而是概率):大数据的简单算法比小数据的复杂算法更有效 关注关系(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相关关系的核心是量化两个数据值之间的数理关系,关联物是预测的关键。 4.2数据创新的思维方式 可量化是数据的核心特征(将所有可能与不可能的信息数据化);挖掘数据潜在的价值是数据创新的核心;三类最有价值的信息:位置信息、信令信息以及网管和日志。 数据混搭为创造新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数据坟墓:提供数据服务,其他人都比我聪明! 数据废气:是用户在线交互的副产品,包括了浏览的页面,停留了多久,鼠标光标停留的位置、输入的信息。 4.3大数据分析的要素 大数据“价值链”构成:数据、技术与需求(思维);数据的价值在于正确的解读。

卤素知识归纳

氯 一、氯的化学性质 ①Cl2与金属反应 ②Cl2与水反应 ③Cl2与碱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尾气吸收)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制漂白粉) Ca(ClO2)+CO2+H2O=CaCO3↓+2HClO(日常漂白原理) 3Cl2+8NH3=6NH4Cl+N2 ④Cl2与还原性化合物作用 Cl2+NaBr=2NaCl+Br2 Cl2+2NaI=2NaCl+I2 Cl2+2FeCl2=2FeCl3 3Cl2+6FeBr2=2FeCl3+4FeBr3 (少量Cl2) 3Cl2+2FeBr2=2FeCl3+2Br2(足量Cl2) Cl2+SO2+2H2O=H2SO4+2HCl Cl2+H2S=2HCl+S↓ ⑤Cl2制备 了解:16HCl(浓)+2KMnO4=2KCl+2MnCl2+5Cl2↑+8H2O 14HCl(浓)+K2Cr2O7=2KCl+2CrCl3+3Cl2↑+7H2O 4HCl(浓)+Ca(ClO)2=CaCl2+Cl2↑+2H2O ⑥氟、碘的有关方程式 2F2+2H2O=4HF+O2 Si+4HF=SiF4+2H2 4HF+SiO2=SiF4↑+2H2O

CaSiO3+6HF=CaF2↓+SiF4↑+3H2O Fe+I2FeI2 碘与淀粉溶液变蓝色。 二.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1)成分: 形成淡绿色液体,溶解于水中的氯气能够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Cl2+H2O=HCl+HClO 新制的氯水中主要含有Cl2、HClO、H2O、H+、Cl—、ClO—(HClO为弱酸,部分电离出少量H+、ClO—),以及水电离出来的少量OH—等。 久置的氯水由于次氯酸见光分解:2HClO=2HCl+O2↑,而变成很稀的盐酸,其中主要含有H+、Cl—、H2O、O2(少量). (2)性质: ①新制的氯水可以代替氯气.如: A.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B.氯水和某些非金属阴离子的反应,向KI、Na2S、NaBr的溶液中加氯水。 C.氯水和某些还原性阳离子的反应,向FeCl2溶液中加氯水. D.氯水和某些还原性氢化物的反应,向氯水中通H2S、HBr、HI等. E.氯水和不饱和有机物的加成反应,向氯水中通入乙烯、乙炔等. 三.溴水褪色的种种反应 (1)能使溴水褪色的无机物 H2S:Br2+H2S=2HBr+S↓(褪色且浑浊) SO2:Br2+SO2+2H2O=H2SO4+2HBr Na2SO3:Br2+Na2SO3+H2O=Na2SO4+2HBr NaOH等强碱:Br2+2NaOH=NaBr+NaBrO+H2O Br2+H2O=HBr+HBrO

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知识教学总结

云计算与大数据基础知识 一、云计算是什么? 云计算就是统一部署的程序、统一存储并由相关程序统一管理着的数据!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超过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通俗的理解是,云计算的“云”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上的资源,它包括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器、CPU等)和软件资源(如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等),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来完成。 用户可以动态申请部分资源,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运转,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技术创新。 云计算的核心理念是资源池。 二、云计算的基本原理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集群上,对这些硬件基础设施通过虚拟化技术构建不同的资源池。如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计算机资源池、数据资源池和软件资源池,对这些资源实现自动管理,部署不同的服务供用户应用,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成所需要的应用,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三、云计算的特点 1、支持异构基础资源 云计算可以构建在不同的基础平台之上,即可以有效兼容各种不同种类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资源。硬件基础资源,主要包括网络环境下的三大类设备,即:计算(服务器)、存储(存储设备)和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软件基础资源,则包括单机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 2、支持资源动态扩展 支持资源动态伸缩,实现基础资源的网络冗余,意味着添加、删除、修改云计算环境的任一资源节点,或者任一资源节点异常宕机,都不会导致云环境中的各类业务的中断,也不会导致用户数据的丢失。这里的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了解可逆反应的涵义 2.了解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3.掌握卤离子的检验及其干扰离子的排除 4.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通过对卤化物、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介绍,了解有关卤素的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卤素与氯气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了解卤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递变的规律,提高对同族元素性质进行类比和递变的推理、判断能力。 2.通过学习氯、溴、碘和卤化物的鉴别,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含卤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首先在引言部分教材中指出卤素原子结构上的相似和不同,以问句的形式引出卤素的性质,显得自然流畅。卤素性质的比较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地、客观地展现这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卤素元素族的特征既典型又明显。 卤素的物理性质是以表格的形式给出,直接分析表中的数据就可以得出相似性和递变性,反映了结构的特点。 卤素的化学性质是通过推测,再用实验事实验证。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特点的相似和递变以及上一节有关氯的性质,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入手,经过分析、比较,对卤素化学性质进行推测。然后用事实验证。以氯气为例,将其他卤素单质与氯气进行对比,抓住反应条件的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反应生成物的稳定性不同等加以比较,得出性质的变化规律。接着通过卤素置换反应的演示实验,直接得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最后,还介绍了碘的一个特性反应。这样安排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完整版)卤素知识点总结

1?氯气 [氯气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加压或降温后液化为液氯,进一步加压或降温则变成固态氯. (2)常温下,氯气可溶于 水(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3)氯气有毒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则会中毒 死亡.因此,实验室闻氯气气味的正确方法为: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氯气的化学性质] 画出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获得 1个电子.所以,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 注意 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 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纯净的 H 2能在 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 H 2与C12 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② 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等. ③ “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物质; “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要注意“雾”与“烟”的 区别. ④ H 2与Cl 2反应生成的HCI 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 HCI 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盐酸. ⑶与水反应. C12 + H 2O = HCI + HCIO 离子方程式: CI 2 + H 2O = H + + CI — + HCIO 说明 ①C1 2与H 20的反应是一个C12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其中, CI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H 20只作反应物. ② 在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 约 2体积的氯气,故新制氯水显黄绿色.同时,溶解于水中的部分 C12与H 20反应生成 HCI 和HCIO ,因此,新制氯水是一种含有三种分子 (C12、HCIO 、H 2O )和四种离子(H +、Cl —、CIO —和水电离产生的 少量OH —)的混合物.所以,新制氯水具有下列性质:酸性 (H + ),漂白作用(含HCIO ) , Cl —的性质,C12的性质. 卤素 (1)与金属反应: Cu + C1 2 八 CuCl 2 实验现象: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充满了棕黄色的烟.一段时间后,集气瓶内壁附着有棕黄色的固体粉 末.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棕黄色固体粉末溶解并形成绿色溶液,继续加水,溶液变成蓝色. 2Na + CI 2丄一2NaCI 实验现象:有白烟产生. 说明 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 应时呈现高价态 (分别生成CuCl 2、FeCl 3). ② 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③ “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 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 NaCI 晶体小颗粒;等等. (Cu 、Fe )与氯气反 CuCl 2晶体小颗粒;钠在 (2)与氢气反应. H 2 + Cl 2 2HCl

大数据库原理(王珊)知识点整理

目录 1.1.1 四个基本概念 (1) 数据(Data) (1)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1) 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1) 基本特征 (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 数据定义功能 (1)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1) 数据操纵功能 (1)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1)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1) 其它功能 (1) 数据库系统(DBS) (1)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 数据管理 (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1) 人工管理特点 (1) 文件系统特点 (1) 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2) 数据结构化 (2) 整体结构化 (2) 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 (2)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 (2) 数据独立性高 (2) 物理独立性 (2) 逻辑独立性 (2)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2)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2) 1.2.1 两大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2) 1.2.2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3)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3) 1.2.7 关系模型 (3)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3) 1.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 (3) 型(Type):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3) 值(Value):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3) 模式(Schema) (3) 实例(Instance) (3) 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3)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3) 模式[Schema](也称逻辑模式) (3)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也称存储模式) (3) 1.3.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3)

卤素知识点总结

卤素 1.氯气 [氯气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加压或降温后液化为液氯,进一步加压或降温则变成固态氯.(2)常温下,氯气可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3)氯气有毒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则会中毒死亡.因此,实验室闻氯气气味的正确方法为: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氯气的化学性质] 画出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获得1个电子.所以,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 (1)与金属反应:Cu + C12CuCl2 ●实验现象: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充满了棕黄色的烟.一段时间后,集气瓶内壁附着有棕黄色的固体粉 末.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棕黄色固体粉末溶解并形成绿色溶液,继续加水,溶液变成蓝色. 2Na + Cl22NaCl 实验现象:有白烟产生. 说明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Cu、Fe)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l2、FeCl3). 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CuCl2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NaCl晶体小颗粒;等等. (2)与氢气反应.H2 + Cl22HCl 注意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纯净的H2能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2与C1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 ③“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物质;“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要注意“雾”与“烟”的区别. ④H2与Cl2反应生成的HCl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盐酸. (3)与水反应.C12 + H2O =HCl + HClO 离子方程式:Cl2 + H2O =H++ Cl-+ HClO 说明①C12与H2O的反应是一个C12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其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只作反应物. ②在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故新制氯水显黄绿色.同时,溶解于水中的部分C1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因此,新制氯水是一种含有三种分子(C12、HClO、H2O)和四种离子(H+、Cl-、ClO-和水电离产生的少量OH-)的混合物.所以,新制氯水具有下列性质:酸性(H+),漂白作用(含HClO),Cl-的性质,C12的性质. 注意:新制氯水的性质及所含离子分子是常考点 ③新制氯水中含有较多的C12、HClO,久置氯水由于C12不断跟H2O反应和HClO不断分解,使溶液中的C12、HCl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