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效应力计算公式

等效应力计算公式

等效应力计算公式
等效应力计算公式

一般脆性材料,如铸铁、石料、混凝土,多用第一强度理论。考察绝对值最大的主应力。

一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以流动形式破坏时,应该采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压力容器上用第三强度理论(安全第一),其它多用第四强度理论。

von mises stress的确是一种等效应力,它用应力等值线来表示模型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它可以清晰描述出一种结果在整个模型中的变化,从而使分析人员可以快速的确定模型中的最危险区域。

一.屈服准则的概念

1 .屈服准则

A.受力物体内质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时,只要单向应力大到材料的屈服点时,则该质点开始由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即处于屈服。

B.受力物体内质点处于多向应力状态时,必须同时考虑所有的应力分量。在一定的变形条件(变形温度、变形速度等)下,只有当各应力分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时,质点才开始进入塑性状态,这种关系称为屈服准则,也称塑性条件。它是描述受力物体中不同应力状态下的质点进入塑性状态并使塑性变形继续进行所必须遵守的力学条件,这种力学条件一般可表示为

f(σij)= C

又称为屈服函数,式中 C 是与材料性质有关而与应力状态无关的常数,可通过试验求得。

屈服准则是求解塑性成形问题必要的补充方程。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

当受力物体(质点)中的最大切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该物体就发生屈服。或者说,材料处于塑性状态时,其最大切应力是一不变的定值,该定值只取决于材料在变形条件下的性质,而与应力状态无关。所以又称最大切应力不变条件。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的数学表达式:

|σmax -σmin| =σs = 2K

K 为材料屈服时的最大切应力值,也称剪切屈服强度。

若规定主应力大小顺序为σ1≥σ2≥σ3 ,有

|σ1 -σ3|= 2K

如果不知道主应力大小顺序时,则屈雷斯加屈服准则表达式为

左边为主应力之差,故又称主应力差不变条件。式中三个式子只要满足一个,该点即进入塑性状态。

米塞斯()屈服准则

1.米塞斯屈服准则的数学表达式

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当受力物体内一点的应力偏张力的第二不变量 J 2 ' 达到某一定值时,该点就开始进入塑性状态。即

用主应力表示为

式中σs ——材料的屈服点 K ——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

与等效应力比较,可得

所以,米塞斯屈服准则也可以表述为: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当受力物体内一点的等效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该点就开始进入塑性状态。

2.米塞斯屈服准则的物理意义

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当材料的单位体积形状改变的弹性位能(又称弹性形变能)达到某一常数时,材料就屈服。

应力应变计算方法

钢筋砼梁应力应变计算方法的探讨 摘要:对于钢筋砼梁应力应变的计算,分别用桥梁规范中弹性体假定的应力计算方法和以砼处于弹塑性阶段的应力计算方法进行分析,通过算例比较两者计算结果的差异,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关健词:桥梁工程;钢筋砼梁;应力应变值;计算方法;基本假定;弹性;弹塑性 0 前言 钢筋砼梁属于受弯构件。按《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桥规》)要求,对于钢筋砼受弯构件的设计,首先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梁进行强度计算,从而确定构件的设计尺寸、材料、配筋量及钢筋布置,以保证截面承载能力要大于荷载效应;另外,尚需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构件进行应力、变形、裂缝计算,验算其是否满足正常使用时的一些限值的规定。为检验钢筋砼梁的施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均应对形成该梁的材料(钢筋及砼)进行强度检验,但由于砼的养护环境、工作条件及钢筋的加工、布置等方面,均存在试样与实际构件之间的差异,因而不能完全地说明该构件的工作性能。有时,按需要可对梁进行直接加载试验以量测荷载效应值,通过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以检验其工作性能是否能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我们不能直接测定梁体的应力值,只能通过实测梁体的应变值,进而求算其应力值。但钢筋砼结构属于非匀质材料,不能直接运用材料力学计算公式进行其应力及应变的计算,因此,本文按弹性阶段应力计算和弹塑性阶段应力计算2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1 按弹性阶段计算应力的方法 钢筋砼梁在使用阶段的工作状态可认为与施工阶段的工作状态相同,都处于带裂缝工作阶段,因此可按施工阶段的应力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1.1 基本假定 《桥规》规定:钢筋砼受弯构件的施工阶段应力计算,可按弹性阶段进行,并作以下3项假定。 1.1.1 平截面假定 认为梁的正截面在梁受力并发生弯曲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平行于梁中性轴的各纵向纤维的应变与其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同时由于钢筋与砼之间的粘结力,钢筋与其同一水平线的砼应变相等。其表达式为: εh/x=εh′/(h0-x) εg=εh′ 式中:εh′-为与钢筋同一水平处砼受拉平均应变; εh-为砼受压平均应变; εg-为钢筋平均拉应变; x-为受压区高度; h0-为截面有效高度。 1.1.2 弹性体假定 假定受压区砼的法向应力图形为三角形。钢筋砼受变构件处在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受压区的应力分布图形是曲线形,但曲线并不丰满,与直线相差不大,可以近似地看作呈直线分布,即受压区砼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σh=εhEh 式中:σh-为砼应力; εh-为砼受压平均应变; E h-为砼弹性模量。 1.1.3 受拉区砼完全不能承受拉应力 在裂缝截面处,受拉区砼已大部分退出工作,但在靠近中和轴附近,仍有一部分砼承担着拉应力。由于其拉应力较小,内力偶臂也不大,因此,不考虑受拉区砼参加工作,拉应力全部由钢筋承担。 σg=εgEg 式中:σg-为钢筋应力; εg-为受拉区钢筋平均应变; E g-为钢筋弹性模量。 1.2采用换算截面计算应力 根据同一水平处钢筋应变与砼的应变相等,将钢筋应力换算为砼应力,则钢筋应力为砼应力的n g 倍(n g=E g/E h)。由上述假定得到的计算图式与材料力学中匀质梁计算图非常接近,主要区别是钢筋砼梁的受拉区不参予工作。因此,将钢筋假想为受拉的砼,形成一种拉压性能相同的假想材料组成的匀质截面,即为换算截面,再按材料力学公式进行应力计算。 1.2.1受压区边缘砼应力

杆件的强度计算公式资料讲解

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1.构件的承载能力,指的是什么? 答:构件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能力称为构件的承载能力。 (1)足够的强度。即要求构件应具有足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力,在荷载作用下不致于发生破坏。 (2)足够的刚度。即要求构件应具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在荷载作用下不致于发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使用。 (3)足够的稳定性。即要求构件应具有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在荷载作用下不致于突然丧失稳定。 2.什么是应力、正应力、切应力?应力的单位如何表示? 答:内力在一点处的集度称为应力。 垂直于截面的应力分量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用σ表示;相切于截面的应力分量称切应力或切向应力,用τ表示。 应力的单位为Pa。 1 Pa=1 N/m2 工程实际中应力数值较大,常用MPa或GPa作单位 1 MPa=106Pa 1 GPa=109Pa 3.应力和内力的关系是什么? 答:内力在一点处的集度称为应力。 4.应变和变形有什么不同? 答:单位长度上的变形称为应变。单位纵向长度上的变形称纵向线应变,简称线应变,以ε表示。单位横向长度上的变形称横向线应变,以ε/表示横向应变。 5.什么是线应变?什么是横向应变?什么是泊松比? 答:(1)线应变 单位长度上的变形称纵向线应变,简称线应变,以ε表示。对于轴力为常量的等截面直杆,其纵向变形在杆内分布均匀,故线应变为 l l? = ε (4-2) 拉伸时ε为正,压缩时ε为负。线应变是无量纲(无单位)的量。 (2)横向应变 拉(压)杆产生纵向变形时,横向也产生变形。设杆件变形前的横向尺寸为a,变形后为a1,则横向变形为 a a a- = ? 1 横向应变ε/为

等效应力计算公式(习题教学)

stress intensity (应力强度),是由第三强度理论得到的当量应力,其值为第一主应力减去第三主应力。Von Mises是一种屈服准则,屈服准则的值我们通常叫等效应力。Ansys后处理中"Von Mises Stress"我们习惯称Mises等效应力,它遵循材料力学第四强度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一般脆性材料,如铸铁、石料、混凝土,多用第一强度理论。考察绝对值最大的主应力。 一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以流动形式破坏时,应该采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压力容器上用第三强度理论(安全第一),其它多用第四强度理论。 von mises stress的确是一种等效应力,它用应力等值线来表示模型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它可以清晰描述出一种结果在整个模型中的变化,从而使分析人员可以快速的确定模型中的最危险区域。 一.屈服准则的概念 1 .屈服准则 A.受力物体内质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时,只要单向应力大到材料的屈服点时,则该质点开始由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即处于屈服。 B.受力物体内质点处于多向应力状态时,必须同时考虑所有的应力分量。在一定的变形条件(变形温度、变形速度等)下,只有当各应力分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时,质点才开始进入塑性状态,这种关系称为屈服准则,也称塑性条件。它是描述受力物体中不同应力状态下的质点进入塑性状态并使塑性变形继续进行所必须遵守的力学条件,这种力学条件一般可表示为 f(σij)= C 又称为屈服函数,式中 C 是与材料性质有关而与应力状态无关的常数,可通过试验求得。 屈服准则是求解塑性成形问题必要的补充方程。 屈雷斯加( H.Tresca )屈服准则 当受力物体(质点)中的最大切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该物体就发生屈服。或者说,材料处于塑性状态时,其最大切应力是一不变的定值,该定值只取决于材料在变形条件下的性质,而与应力状态无关。所以又称最大切应力不变条件。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的数学表达式:

应力计算

①叶片离心拉应力计算 1)对于涡轮增压器来说,等截面叶片根部截面上的拉应力公式为 20m 1=2u a σρσθ+ 2/N m 其中 ρ为叶片的材料密度(3 /kg m ); m u 为叶片中经处的圆周速度(m/s ); /m D l θ=为直径叶高比; m D 为叶片平均直径(m ); l 为叶片高度(m ); a σ为叶片附加应力,其表示式为: 2222p p t e a m m h m h D A D A u z D A D A πρσ????????=+ ? ????????? ,2/N m 其中 z 为叶轮叶片个数; t D 为叶冠中经(m ); p D 为叶片凸台或拉筋的中经(m ); h D 为叶根直径(m ); e A δ=?为叶冠截面面积(2m ); p A 为凸台或拉筋的截面积(2 m ); h A 为叶根截面面积(2m ); 如果叶片没有设置阻尼拉筋或凸台,则p A =0;如果叶片不带冠,则e A =0;当两者均不存在时,a σ=0. 2)叶片截面面积沿叶高按线性变化时的拉应力计算式: 212113m a u λλσρσθθ+-??=++ ??? 2/N m 式中,/t h A A λ=是叶顶叶根截面比。通常,对压气机叶片,λ=0.3~0.65 3)叶片截面面积沿叶高按某一任意规律变化时,任意一个截面上离心应力可

用数值积分法计算。对于第i 个几面,离心力i σ可按下式计算: 21i i ic i i V r A σρω?=∑ 2/N m 其中 ()112 i i i i im i V A A x A x -?=+?=?为叶片第i 个微段的体积(3m ); i A 和1i A -为叶片第i 个微段的内径与外径上的截面积(3m ); ic h i ic r r x x =++?为第i 个微段重心c 的半径(m ); ()1216i i ic i im A A x x A -+?=?为第i 个微段重心c 离第i 截面的间距(m ); ω为旋转角速度(rad/s ); ρ为材料密度(3/kg m ); ②叶片弯应力计算 1)由气体作用引起的弯矩 作用于叶片任意截面上的气体周向弯矩gu M 可以按下式计算: ()2gu i M B l x =- N m ? 而 ()122um um G B c c zl =+ N/m 式中 i x 为计算截面至叶根的距离(m ); z 为叶片个数; l 为叶片的高度(m ); 1um c ,2um c 为叶片中经处、出口气流周向分速(m/s ); G 为气体流量(kg/s )。 作用于叶片而难以截面上的气体周向弯矩ga M 的计算公式也表达为: ()2ga i M D l x =- N m ? 而 ()()12122m a a r G D c c p p zl z π=-+- N/m 式中 1a c ,2a c 为叶片进、出口中经截面上的周向分速(m/s ); 1p ,2p 为叶片进、出口中经截面上的气体压力(2 /N m );

荷载计算公式

荷载计算公式

100mm钢筋混凝土板0.1x25=2.5KN/m2 板底20mm石灰砂浆0.02x17=0.34KN/m2 考虑装修面层0.7KN/m2 总计3.94KN/m2取4.1KN/m2 活载:住宅楼面活载取2.0KN/m2 90mm厚板:

恒载:20mm水泥砂浆面层0.02x20=0.4KN/m2 90mm钢筋混凝土板0.09x25=2.25KN/m2 板底20mm石灰砂浆0.02x17=0.34KN/m2 考虑装修面层0.7KN/m2 总计3.69KN/m2取3.9KN/m2 活载:住宅楼面活载取2.0KN/m2 2屋面荷载 =9.84x0.6=5.91取5.91KN/m q 2 q =9.84x0.7=6.89取6.89KN/m 3 墙高(3.0-0.5)=2.5m取层高3000mm, =2.5x4.1=10.25取10.25KN/m 无窗时:q 1 有窗时: =10.25x0.9=9.23取9.23KN/m q 2

q =10.25x0.7=7.18取7.18KN/m 3 q =10.25x0.6=6.15取6.15KN/m 4 墙高(3.00-0.4)=2.6m取层高3000mm, =2.7x4.1=10.66取10.66KN/m 无窗时:q 1 =10.66x0.9=9.6取9.6KN/m 有窗时:q 2 =10.66x0.7=7.47取7.47KN/m q 3 =10.66x0.6=6.34取6.34KN/m q 4 (3)方式1.1×3.1×15×2.5=128Kg 铝单板重量=面积×厚度×密度2.7 =1.2×1.1×2.5×2.7=9Kg 玻璃的重量比铝单板要大,故载荷计算以较重的玻璃为例; 荷载计算:内部荷载=玻璃重量+工人体重+工具重量 =216Kg+75Kg×2+20Kg=386Kg<体重按平均75Kg一人>

工程力学第九章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课时授课计划 掌握弯曲应力基本概念; 掌握弯曲正应力及弯曲剪应力的计算;掌握弯曲正应力的强度计算; 掌握弯曲剪应力强度校核。

I D (d

根据[M],用平衡条件确定许用外载荷。 在进行上列各类计算时,为了保证既安全可靠又节约材料的原则,设计规范还规定梁内的最大正应力允许稍大于[σ],但以不超过[σ]的5%为限。即 3、进行强度计算时应遵循的步骤 (1)分析梁的受力,依据平衡条件确定约束力,分析梁的内力(画出弯矩图)。(2)依据弯矩图及截面沿梁轴线变化的情况,确定可能的危险截面:对等截面梁,弯矩最大截面即为危险截面。 (3)确定危险点 (4)依据强度条件,进行强度计算。 第三节梁的剪应力强度条件 一、概念 梁在横弯曲作用下,其横截面上不仅有正应力,还有剪应力。 对剪应力的分布作如下假设: (1)横截面上各点处剪应力均与剪力Q同向且平行; (2)横截面上距中性轴等距离各点处剪应力大小相。 根据以上假设,可推导出剪应力计算公式: 式中:τ—横截面上距中性轴z距离为y处各点的剪应力; Q—该截面上的剪力; b—需求剪应力作用点处的截面宽度; Iz—横截面对其中性轴的惯性矩; Sz*—所求剪应力作用点处的横线以下(或以上)的截面积A*对中性轴的面积矩。 剪应力的单位与正应力一样。剪应力的方向规定与剪力的符号规定一样。 二、矩形截面横梁截面上的剪应力 如图所示高度h大于宽度b的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剪力Q沿y轴方向作用。 将上式带入剪应力公式得: 上式表明矩形截面横梁截面上的剪应力,沿截面高度呈抛物线规律变化。 在截面上、下边缘处y=±h/2,则=0;在中性轴上,y=0,剪应力值最大,

地应力计算公式解读

地应力计算公式 (一)、井中应力场的计算及其应用研究(秦绪英,陈有明,陆黄生 2003年6月) 主应力计算 根据泊松比μ、地层孔隙压力贡献系数V 、孔隙压力0P 及密度测井值b ρ可以计算三个主应力值: ()001H v A VP VP μσσμ??=+-+??-?? ()001h v B VP VP μσσμ??=+-+??-?? H v b dh σρ=?? 相关系数计算: 应用密度声波全波测井资料的纵波、横波时差(p t ?、s t ?)及测井的泥质含量sh V 可以计算泊松比μ、地层孔隙压力贡献系数V 、岩石弹性模量E 及岩石抗拉强度T S 。 ① 泊松比 22 2 20.52()s p s p t t t t μ?-?=?-? ② 地层孔隙压力贡献系数 22222(34)12() b s s p m ms mp t t t V t t ρρ??-?=-?-? ③ 岩石弹性模量 222 2234s p b s s p t t E t t t ρ?-?=???-? ④ 岩石抗拉强度 22 (34)[(1)]T b s p sh sh S a t t b E V c E V ρ=???-????-+?? 注:,,,m ms mp t t ρρ??分别为密度测井值,地层骨架密度,横波时差和纵波时差值。,,a b c 为地区试验常数。 其它参数 不同地区岩石抗压强度参数是参照岩石抗拉强度数值确定,一般是8~12倍,也可以通过岩心测试获得。岩石内摩擦系数及岩石内聚力是岩石本身固有特性参数,可以通过测试分析获得。地层孔隙压力由地层水密度针对深度积分求取,或者用重复地层测试器RFT 测量。也可以通过地层压裂测试获得,测试时,当井孔压力下降至不再变化时,为储层的孔隙压力。

材料力学常用公式

材料力学常用公式 1.外力偶矩计算公式(P功 率,n转速) 2.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式 3.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杆件 横截面轴力F N,横截面面积A,拉应力为正) 4.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计算公式(夹角a 从x 轴正方向逆时针转至外法线的方位角为正) 5.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伸前试样标距l,拉伸后试样标 距l1;拉伸前试样直径d,拉伸后试样直径d1) 6.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 7.泊松比 8.胡克定律 9.受多个力作用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 10.承受轴向分布力或变截面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11.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公式 12.许用应力 ,脆性材料 ,塑 性材料 13.延伸率 14.截面收缩率 15.剪切胡克定律(切变模量G,切应变g ) 16.拉压弹性模量E、泊松比和切变模量G之间关系式 17.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a)实心圆 (b)空心圆 18.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扭矩T,所 求点到圆心距离r) 19.圆截面周边各点处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

20.扭转截面系数,(a)实心圆 (b)空心圆 21.薄壁圆管(壁厚δ≤ R0 /10 ,R0为圆管的平均半径) 扭转切应力计算公式 22.圆轴扭转角与扭矩T、杆长l、扭转刚度GH p的关系式 23.同一材料制成的圆轴各段内的扭矩不同或各段的直径不 同(如阶梯轴)时 或 24.等直圆轴强度条件 25.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26.扭转圆轴的刚度条件? 或 27.受内压圆筒形薄壁容器横截面和纵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 式, 28. 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应力的一般公式 , 29.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 , 30.主平面方位的计算公式 31.面内最大切应力 32.受扭圆轴表面某点的三个主应力, ,33.三向应力状态最大与最小正应力 , 34.三向应力状态最大切应力 35.广义胡克定律

力学计算公式

常用力学计算公式统计 一、材料力学: 1.轴力(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σmax=N max/A≤[σ] 其中,N为轴力,A为截面面积 2.胡克定律(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σ=Eε或△L=NL/EA 其中σ为应力,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ε为轴向应变, EA为杆件的刚度(表示杆件抵抗拉、压弹性变形的能力) 3.剪应力(假定剪应力沿剪切面是均匀分布的) τ=Q/A Q 其中,Q为剪力,A Q为剪切面面积 4.静矩(是对一定的轴而言,同一图形对不同的坐标轴 的静矩不同,如果参考轴通过图形的形心,则x c=0, y c=0,此时静矩等于零) 对Z轴的静矩S z=∫A ydA=y c A 其中:S为静矩,A为图形面积,y c为形心到坐标轴的 距离,单位为m3。 5.惯性矩 对y轴的惯性矩I y=∫A z2dA 其中:A为图形面积,z为形心到y轴的距离,单位为

m4 常用简单图形的惯性矩 矩形:I x=bh3/12,I y=hb3/12 圆形:I z=πd4/64 空心圆截面:I z=πD4(1-a4)/64,a=d/D (一)、求通过矩形形心的惯性矩 求矩形通过形心,的惯性矩I x=∫Ay2dA dA=b·dy,则I x=∫h/2-h/2y2(bdy)=[by3/3]h/2-h/2=bh3/12 (二)、求过三角形一条边的惯性矩

I x=∫Ay2dA,dA=b x·dy,b x=b·(h-y)/h 则I x=∫h0(y2b(h-y)/h)dy=∫h0(y2b –y3b/h)dy =[by3/3]h0-[by4/4h]h0=bh3/12 6.梁正应力强度条件(梁的强度通常由横截面上的正应 力控制) σmax=M max/W z≤[σ] 其中:M为弯矩,W为抗弯截面系数。 7.超静定问题及其解法 对一般超静定问题的解决办法是:(1)、根据静力学平衡条件列出应有的平衡方程;(2)、根据变形协调条件列出变形几何方程;(3)、根据力学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将变形几何方程改写成所需的补充方程。 8.抗弯截面模量

05、基本知识 怎样推导梁的应力公式、变形公式(供参考)

05、基本知识 怎样推导梁的应力公式、变形公式(供参考) 同学们学习下面内容后,一定要向老师回信(849896803@https://www.doczj.com/doc/e017223771.html, ),说出你对本资料的看法(收获、不懂的地方、资料有错的地方),以便考核你的平时成绩和改进我的工作。回信请注明班级和学号的后面三位数。 1 * 问题的提出 ........................................................................................................................... 1 2 下面就用统一的步骤,研究梁的应力公式和变形公式。 ................................................... 2 3 1.1梁的纯弯曲(纯弯曲:横截面上无剪力的粱段)应力公式推导 ................................. 2 4 1.2 梁弯曲的变形公式推导(仅研究纯弯曲) .................................................................... 5 5 1.3 弯曲应力公式和变形公式的简要推导 ............................................................................ 6 6 1.4 梁弯曲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的建立 ................................................................ 7 7 2.1 梁剪切的应力公式推导 .................................................................................................... 8 8 2.2 梁弯曲的剪应力强度条件的建立 .................................................................................... 8 9 3. 轴向拉压、扭转、梁的弯曲剪切,应力公式和变形公式推导汇总表 .. (9) 1 * 问题的提出 在材料力学里,分析杆件的强度和刚度是十分重要的,它们是材料力学的核心内容。 强度条件就是工作应力不超过许用应力,即,[]σσ许用应力工作应力≤、[]ττ≤; 刚度条件就是工作变形不超过许用变形,即,[]y y 许用变形工作变形≤、[]θθ≤。 如,梁 弯曲强度条件:[]σσ≤=W M max max ;剪切强度条件:[]τρτρ≤?= b I S F z Q * max ,max 刚度条件:挠度 ?? ? ???≤l y l y max ;转角[]??≤max 这里带方括号的,是材料的某种许用值。由材料实验确定出破坏值,再除以安全系数, 即得。 显然,不等式左侧的工作应力和工作变形计算公式,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各种应力公式和变形公式的来历搞明白,对于如何进行强度分析和刚度分析(这是材料力学的主要内容)就会得心应手。 杆件的基本变形一共四种:轴向拉压、扭转、剪切和弯曲变形。它们分别在轴向拉压杆、扭转轴、梁的各章讲授。 其对应的公式各异,但是,推导这些公式的方法却是一样的,都要从静力、几何、物理三个方面考虑,从而导出相应的《应力公式》,在导出应力公式之后,就可以十分方便地获得《变形公式》。

曲梁正应力公式推导(终极版)

曲梁正应力公式推导 1013102班第1小组 摘要:材料力学中给出了运用胡克定律推导出的直梁在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公式,若将其运用到曲梁中会有一定的误差。运用胡克定律推导出曲梁的正应力公式,与弹性力学中给出的的公式加以比较,并推导出当曲梁的形心轴曲率半径趋于无穷时,公式转化为直梁正应力公式,得到误差很小的曲梁正应力公式。 关键词:曲梁;正应力 Abstract:mechanics of materials gives the calculation of formula of normal stress of straight beam deduced in pure bending by using Hooke's law ,If applied it to the curved beam will have the certain error.Deduce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normal stress of curved beam by usingHooke'slaw,compared with the elastic mechanics'calculation formula and when the radius of curvature of the Shape heart shaft becomes infinite,the calculation formula translates into calculation formula of normal stress of curved beam,to get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normal stress of curved beam whose Error is very small. Key words:curved beam;normal stress 1.推导曲梁正应力公式。 建立如下图示坐标系: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 第0节 强度计算中的基本定义 一. 载荷 1. 按载荷性质分类: 1) 静载荷:大小方向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 慢的载荷。 2) 变载荷:大小和(或)方向随时间变化的 载荷。 2. 按使用情况分: 1) 公称载荷(名义载荷): 按原动机或工作机的额定功率计算出的载荷。 2) 计算载荷:设计零件时所用到的载荷。 计算载荷与公称载荷的关系: F ca =kF n M ca =kM n T ca =kT n 3) 载荷系数:设计计算时,将额定载荷放大 的系数。 由原动机、工作机等条件确定。 二. 应力 2.按强度计算使用分 1) 工作应力:由计算载荷按力学公式求得的应力。 2) 计算应力:由强度理论求得的应力。 3) 极限应力:根据强度准则 、材料性质和 应力种类所选择的机械性能极限值σlim 。 4) 许用应力:等效应力允许达到的最大值。[σ]= σlim /[s σ] 稳定变应力 非稳定变应力 对称循环变应力 脉动应力 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 随机性非稳定变应力 静应力 对称循环变应力 脉动应力 σ周期变应力

第1节 材料的疲劳特性 一. 疲劳曲线 1. 疲劳曲线 给定循环特征γ=σlim /σmax ,表示应力循 环次数N 与疲劳极限σγ的关系曲线称为疲 劳曲线(或σ-N )。 2. 疲劳曲线方程 1) 方程中参数说明 a) 低硬度≤350HB ,N 0=107 高硬度>350HB ,N 0=25×107 b) 指数m : c) 不同γ,σ-N 不同;γ越大,σ也越大。… 二、 限应力线图 1) 定义:同一材料,对于不同的循环特征进行试验, 求得疲劳极限,并将其绘在σm -σa 坐标系上,所得的曲线称为极限应力线图。 C N N m m N ==0γγσσr N N k m N N σσσγγ==0 m N N k N 0=整理: 即: 其中: N 0--循环基数 σγ--N 0时的疲劳极限 k N --寿命系数 用线性坐标表示的 疲劳曲线 N D

材料力学的基本计算公式

材料力学的基本计算公式 外力偶矩计算公式(P功率,n转速) 1.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式 2.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杆件横 截面轴力F N,横截面面积A,拉应力为正) 3.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计算公式(夹角 a 从x轴正方向逆时针转至外法线的方位角为正) 4.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伸前试样标距l,拉伸后试样 标距l1;拉伸前试样直径d,拉伸后试样直径d1) 5.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 6.泊松比 7.胡克定律

8.受多个力作用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9.承受轴向分布力或变截面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10.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公式 11.许用应力,脆性材料,塑性材 料 12.延伸率 13.截面收缩率 14.剪切胡克定律(切变模量G,切应变g ) 15.拉压弹性模量E、泊松比和切变模量G之间关系 式 16.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a)实心圆 (b)空心圆 17.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扭矩 T,所求点到圆心距离r)

18.圆截面周边各点处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 19.扭转截面系数,(a)实心圆 (b)空心圆 20.薄壁圆管(壁厚δ≤ R0/10 ,R0为圆管的平均半 径)扭转切应力计算公式 21.圆轴扭转角与扭矩T、杆长l、扭转刚度GH p的关 系式 22.同一材料制成的圆轴各段内的扭矩不同或各段的 直径不同(如阶梯轴)时或 23.等直圆轴强度条件 24.塑性材料;脆性材料 25.扭转圆轴的刚度条件? 或 26.受内压圆筒形薄壁容器横截面和纵截面上的应力 计算公式,

27.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应力的一般公式 , 28.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 , 29.主平面方位的计算公式 30.面内最大切应力 31.受扭圆轴表面某点的三个主应力,, 32.三向应力状态最大与最小正应力 , 33.三向应力状态最大切应力 34.广义胡克定律

钢筋的等效应力计算

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拉区纵向钢筋的应力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应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拉区纵向钢筋的应力 1)轴心受拉构件 σsk=N k/A s 2)偏心受拉构件 σsk=N k e'/A s(h0-a's) 3)受弯构件 σsk=M k/0.87h0A s 4)偏心受压构件 σsk=N k(e-z)/A s z z=[0.87-0.12(1-r'f)(h0/e)2]h0 e=ηs e0+y s γ'f=(b'f-b)h'f/bh0 ηs=1+1/4000e0/h0(l0/h)2 式中 A s--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对轴心受拉构件,取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对偏心受拉构件,取受拉较大边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对受弯、偏心受压构件,取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e'--轴向拉力作用点至受压区或受拉较小边纵向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e--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z--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区合力点的距离,且不大于0.87h0; ηs--使用阶段的轴向压力偏心距增大系数,当l0/h≤14时,取ηs=1.0; y s--截面重心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γ'f--受压翼缘截面面积与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 b'f、h'f--受压区翼缘的宽度、高度;在公式(8.1.3-7)中,当h'f>0.2h0时,取h'f=0.2h0; N k、M k--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轴向力值、弯矩值。 2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应力 1)轴心受拉构件 σsk=N k-N p0/A p+A s 2)受弯构件 σsk=M k±M2-N p0(z-e p)/(A p+A s)z ,e=e p+M k±M2/N p0 式中 A p--受拉区纵向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对轴心受拉构件,取全部纵向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对受弯构件,取受拉区纵向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 z--受拉区纵向非预应力钢筋和预应力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区合力点的距

接触应力计算全面讨论

传递动力的高副机构,如摩擦轮、凸轮齿轮、链轮传动、滚动轴承、滚动螺旋等,都有接触强度问题,自 然也涉及到接触应力。在此对接触应力计算作较为全面的讨论。 两曲面的弹性体在压力作用下,相互接触时,都会产生接触应力,传递动力的高副机构在工作中往往岀现的是交变应力,受交变接触应力的机器零件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岀现疲劳点蚀的现象,点蚀扩散到一定程度,零件就不能再用了,也就是说失效了,这样失效的形式称之为疲劳点蚀破坏,在ISo标准中是以赫兹应力公式为基础的。本文较为集中地讨论了几种常见曲面的赫兹应力公式及常用机械零件的接触应力计算方法,便于此类零件的设计及强度验算。 1任意两曲面体的接触应力 1.1 坐标系 图1所示为一曲面体的一部分,它在E点与另外一曲面体相接触,E点称为初始接触点。取 曲面在E点的法线为Z轴,包括Z轴可以有无限多个剖切平面,每个剖切平面与曲面相交,其交线为一条平面曲线,每条平面曲线在E点有一个曲率半径。不同的剖切平面上的平面曲线在E 点的曲率半径一般是不相等的。这些曲率半径中,有一个最大和最小的曲率半径,称之为主曲率 半径,分别用R和R表示,这两个曲率半径所在的方向,数学上可以证明是相互垂直的。平面曲线AEB所在的平面为y平面,由此得岀坐标轴X和y的位置。任何相接触的曲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确定坐标系。由于Z轴是法线方向,所以两曲面在E点接触时,Z轴是相互重合的,而 X1和X2之间、y和y之间的夹角用①表示(图2所示)

(1) 1.2 接触应力 两曲面接触并压紧,压力 P 沿Z 轴作用,在初始接触点的附近,材料发生局部的变形, 靠接 触点形成一个小的椭圆形平面, 椭圆的长半轴 a 在X 轴上,短半轴b 在y 轴上。椭圆形接触面上 各点的单位压力大小与材料的变形量有关, Z 轴上的变形量大,沿 Z 轴将产生最大单位压力 P o o 其余各点的单位压力 P 是按椭圆球规律分布的。 ∫ dF 从几何意义上讲等于半椭球的体积,故 尸肖=—^― 接触面上的最大单位压力 P o 称为接触应力 σ H 图1曲面体的坐标 图2坐标关系及接触椭圆 其方程为 F 2 A 7 单位压力 总压力 P 总=∫ PdF

疲劳分析计算的流程

疲劳分析,从零开始 1 测量应变、应力谱图 (1)衡量应力集中的区域,布置应变片 可以通过模拟(有限元)或试验(原型上涂上一层油漆,待油漆干后施加载荷,油漆剥落的地方应力集中),确定应力集中的区域,然后按左下图在应力集中区域布置三个应变片: 因为材料是各向同性,所以x,y方向并不一定是水平和竖直方向,但两者一定要垂直,中间一个一定要和x,y方向成45°角。三个应变片也可以重叠在一起(见右上图)。 (2)根据测的应变和材料性能,计算应力 测得的三个应变,分别记为ε x , ε y , ε xy 。两个主应力(假设只有弹性变 形):

其中,E 为材料的杨氏模量,μ为泊松比。根据这两个主应力,可以计算出有些方法可能需要的等效应力(主要目的是将多分量的应力状态转化为一个数值,以方便应用材料的疲劳数据),如米塞斯等效应力: ()() 222122121σσσσσ++-= m 或最大剪应力: ()212 1σσστ-= 实际测量的是应变-时间谱图,应力(或等效应力)-时间谱图可由上述公式计算。 (3)分解谱图 就是对上面测得的应力(应变)-时间谱图进行分解统计,计算出不同应力(包括幅度和平均值)循环下的次数,以便计算累积的损伤。最常用的是雨流法(rainflow counting method )。 2 获取材料数据 如果载荷频率不高,可以做一组简单的疲劳测试(正弦应力,拉压或弯曲均可,有国家标准): 得到一条应力-寿命(即循环次数)曲线,即所谓的S-N 曲线:

如果载荷频率较高或温度变化较大,还要测量不同平均应力和不同温度下的S-N 载荷,以便进行插值计算,因为此时平均应力对寿命有影响。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经验公式(如Goodman准则,Gerber准则等),以及其他材料性能(如拉伸强度,破坏强度等),由普通的S-N曲线(即平均应力为0)来计算平均应力不为零时对应的疲劳寿命。 如果材料数据极为有限,或者公司很穷很懒不愿做疲劳试验,也可以由材料的强度估算疲劳性能。 如果出现塑性应变,累计损伤一般基于应变-寿命曲线(即E-N曲线),所以需要施加应变载荷。 3 损伤计算 到目前为止,疲劳分析基本上是基于经验公式,还没有完全统一的理论。损伤累积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线性累计损伤(即Miner准则),但其结果不保守,计算得到的寿命偏高。 准确度比较高的累计准则是双线性准则,并且计算比“破坏曲线法”要容易,所以,是一个很好的折衷选择。 4软件开发 很适合使用面向对象语言(如C++)来设计疲劳分析软件或专家系统。材料,载荷和损伤累计各一个模块,便于扩充。

材料力学公式汇总

材料力学重点及其公式 材料力学的任务 (1)强度要求;(2)刚度要求;(3)稳定性要求。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2)均匀性假设;(3)各向同性假设;(4)小变形假设。 外力分类: 表面力、体积力;静载荷、动载荷。 内力: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内部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即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的附加相互作用力 截面法:(1)欲求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时,可沿该截面把构件切开成两部分,弃去任一部分,保留另一部分研究(2)在保留部分的截面上加上内力,以代替弃去部分对保留部分的作用。(3)根据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求解截面上和内力。 应力: dA dP A P p A = ??= →?lim 正应力、切应力。 变形与应变:线应变、切应变。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拉伸或压缩;(2)剪切;(3)扭转;(4)弯曲;(5)组合变形。 静载荷:载荷从零开始平缓地增加到最终值,然后不在变化的载荷动载荷:载荷和速度随时间急剧变化的载荷为动载荷。 失效原因:脆性材料在其强度极限 b σ破坏,塑性材料在其屈服极限 s σ时失效。二者统称为极限应力理想情形。塑性材 料、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分别为: []3 n s σσ= , []b b n σσ= ,强度条件: []σσ≤??? ??=max max A N ,等截面杆 [] σ≤A N m a x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杆件在轴向方向的伸长为:l l l -=?1, 沿轴线方向的应变和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别为:l l ?=ε, A P A N ==σ。横向应变为:b b b b b -= ?= 1' ε,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关系为:μεε-='。 胡克定律:当应力低于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εσE =,这就是胡克定律。E 为弹性模量。将应力与应变的表达式带入得:EA Nl l = ? 静不定:对于杆件的轴力,当未知力数目多于平衡方程的数目,仅利用静力平衡方程无法解出全部未知力。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变形几何关系—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dx d φργρ=。物理关系——胡克定律dx d G G φ ργτρρ==。力 学关系dA dx d G dx d G dA T A A A ? ? ? == = 2 2 ρφφρρτρ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t p W T R I T = = max τ;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max ττ≤= t W T ,可以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确定许可载荷。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 l p l p dx GI T dx GI T ?;等直杆:p GI Tl = ? 圆轴扭转时的刚度条件: p GI T dx d = = '??,][max max ??'≤='p GI T 弯曲内力与分布载荷q 之间的微分关系 )()(x q dx x dQ =; ()()x Q dx x dM =; () ()()x q dx x dQ dx x M d == 2 2 Q 、M 图与外力间的关系 a )梁在某一段内无载荷作用,剪力图为一水平直线,弯矩图为一斜直线。 b )梁在某一段内作用均匀载荷,剪力图为一斜直线,弯矩图为一抛物线。

等效应力计算公式

" stress intensity (应力强度),是由第三强度理论得到的当量应力,其值为第一主应力减去第三主应力。Von Mises是一种屈服准则,屈服准则的值我们通常叫等效应力。Ansys后处理中"Von Mises Stress"我们习惯称Mises等效应力,它遵循材料力学第四强度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一般脆性材料,如铸铁、石料、混凝土,多用第一强度理论。考察绝对值最大的主应力。 一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以流动形式破坏时,应该采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压力容器上用第三强度理论(安全第一),其它多用第四强度理论。 von mises stress的确是一种等效应力,它用应力等值线来表示模型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它可以清晰描述出一种结果在整个模型中的变化,从而使分析人员可以快速的确定模型中的最危险区域。 一.屈服准则的概念 1 .屈服准则 A.受力物体内质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时,只要单向应力大到材料的屈服点时,则该质点开始由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即处于屈服。 B.受力物体内质点处于多向应力状态时,必须同时考虑所有的应力分量。在一定的变形条件(变形温度、变形速度等)下,只有当各应力分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时,质点才开始进入塑性状态,这种关系称为屈服准则,也称塑性条件。它是描述受力物体中不同应力状态下的质点进入塑性状态并使塑性变形继续进行所必须遵守的力学条件,这种力学条件一般可表示为 — f(σij)= C 又称为屈服函数,式中 C 是与材料性质有关而与应力状态无关的常数,可通过试验求得。 屈服准则是求解塑性成形问题必要的补充方程。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 当受力物体(质点)中的最大切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该物体就发生屈服。或者说,材料处于塑性状态时,其最大切应力是一不变的定值,该定值只取决于材料在变形条件下的性质,而与应力状态无关。所以又称最大切应力不变条件。

应力计算

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 什么是失效? 可以把断裂和出现塑性变形统称为强度失效 强度失效的两种表现形式为:脆性材料断裂;塑性材料出现塑性变形,由于不能保持原有的

形状和尺寸,已不能正常工作。 刚度失效:变形 受压细长杆的不稳定 脆性材料断裂时的应力是强度极限;塑性材料到达屈服时的应力是屈服极限,这两者都是构件失效时的极限应力 实际应力(工作应力、计算应力)应低于极限应力 安全系数必大于1 强度校核 强度条件: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得出许用应力 许用应力作为构件工作应力的最高限值,即要求工作应力不超过许用应力 计算应力小于等于许用应力 许用应力等于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5.3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前面已经研究了杆内的应力,通过以上几节分析又了解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探讨杆件的强度计算问题。先从杆在拉、压(单向应力状态)时的强度问题开始研究。 由前述分析可知,杆在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应力为 N A σ=,此应力又称工作应力,它是杆在工作时由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当杆件的尺寸给定时,它是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的。但是这种工作应力的增长将受到材料力学性能的限制。对塑性材料而言,当杆内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点s σ时,杆将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这在工程中显然是不允许的。同样,对于脆性材料而言,当杆件内的应力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b σ时,杆将发生破坏。为了保证杆件在工作时不出现上述这两种情况,就必须使杆内的最大工作应力m a x σ低于某一限,该限值应小于材料的极限应力()j x s b σσσ或值,或可规定为材料极限应力jx σ值的若干分之一。这种把材料的极限应力值jx σ除以一大于一的系数而得的应力值,称为材料的许用应力值,以[σ]表示,即 式中jx σ为材料的极限应力,在常温静载荷条件下,对于塑性材料jx s σσ=;对于脆性材料jx b σσ=。n 为规定的安全系数,在一般的强度计算中,通常对塑性材料可取n=1.5~2.0,对脆性材料则取,n=2.5~3.0,甚至更大。这主要是因为脆性材料的破坏多以断裂为标志,而塑性材料的破坏则以开始发生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为标志,两者的危险性明显不同。且脆性材料的强度指标值的分散性也较大因此,对脆性材料应多给予一些强度储备。由于安全系数的选取并不单纯是个力学问题,还必须综合的考虑工程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故对不同的构件规定适当的安全系数是个十分严肃而慎重的问题,这里不再赘述。材料的许用应力[σ]确定后,为了保证杆件在拉、压时不致因强度不足而破坏,只需杆内的最大工作应力max σ不超过材料在拉(压)时的许用应力[σ]即可,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