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司法警察的起源与发展

司法警察的起源与发展

司法警察的起源与发展(一)

清政府时期:

司法警察是警察的一种,专指执行司法职能的警察。在我国,司法警察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北洋政府成立后设立一直未有改变。清政府在改革司法制度方面还是做了贡献的。特别是康熙年间,有很多的清规被人们所接受,人们都很有秩序地生活着。实际上我国出现法律最早的是在唐朝,唐朝有一部法律叫《唐律》,但法律制订出来以后,人们不太好懂,最后又搞了解释叫《疏仪》,这时才被人们所接受,把唐朝治理的很好,周围国家都来唐朝学习,形成了中华法系。清朝末年法律较健全,用10年的时间,制订了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初步形成了那个时期的法律体系。

清朝末年的司法警察是设置在检察厅内的,当时的清政府改革司法制度怎么改的呢?一是改刑部为法部,掌握全国的司法行政大权;二是改大理寺为大理院,大理院设两个厅〈审判厅、检察厅〉,检察厅的职责就是对刑事案件实行侦查、提起公诉,充当民事案件的诉讼当事人和公诉代理人,监督判决的执行。司法警察就是为了适应检察职能的需要而设置的。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经法部奏定发布了《检察厅调度司法警察章程》,这是最早的一部司法警察章程,这个章程规定各级检察官享有调度司法警察之权。司法警察的职责是:在检察官的调度下,实施对犯罪的侦查。主要承担逮捕人犯、搜查证据、押送人犯、取保传

人、检验尸伤、接受呈词等任务。当时调度司法警察是凭指挥证,没有指挥证你不能调度司法警察,要是滥用指挥证,要按照滥用职权论处。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个时期司法警察是为协助检察官办理案件而设置的特殊警种,其人员有专职与兼职之分。专职司法警察由检察官统一调度,专为办案而设。兼职司法警察即没有固定的编制,也没有服装,只是临时受检察官的调度来完成司法业务,但不能办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个时期无论是工农民主政权还是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都建有革命的司法机关,并设有执行司法职能的公安警务人员。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司法警察作为特殊警种分设于各级人民检察院之中。

依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二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第三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任务是通过行使职权,预防、制止和惩治妨碍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审判秩序,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七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职责:(一)警卫法庭,维护审判秩序;

(二)值庭时负责传带证人、鉴定人,传递证据材料;(三)送达法律文书;(四)执行传唤、拘传、拘留;(五)提解、押送、看管被告人或者罪犯;(六)参与对判决、裁定的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七)执行死刑;(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八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在法官的指令下履行职责。

法院司法警察也就是俗称的法警,是法院内设立的特殊警种。在社会上,法警不像一般警察那么为人熟悉,事实上他们贯穿每个案件的始终,从犯人的追捕,到犯人的押解、看管、送审,甚至器械的管理。正因为他们与犯人接触很多,所以特别需要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正气。

工作内容编辑

做好刑事审判的被告人押解工作,根据审判工作的需要按时将被告人提押到指定的地点;负责押解、值庭、看管人犯,负责出入刑事审判庭人员的安全检查,依据法律以及审判长的指示,维护法庭秩序,并进行值庭做好法庭的警卫,确保庭审活动中审判人员的人身安全,

以及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性;

根据庭审工作需要,传唤证人、出示作案证据;

执行院领导签发的拘留、拘传、逮捕人犯的决定和其他强制措施;

在诉讼活动中,及时、准确送达有关法律文书,通过调警程序参加本院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工作;在执行现场协助执行法官,维护执行现场秩序,配合执行法官指示完成执行任务;正确使用、保管配备的枪支、弹药、械具和交通工具;

负责审判机关的安全保卫工作,对出入审判大楼人员的人身进行安全检查,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司法警察工作职责:

1、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种之一。

2、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任务是通过行使职权,预防、制止和惩治妨碍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审判秩序,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3、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职责:

(1)警卫法庭,维护审判秩序;

(2)值庭时负责传带证人、鉴定人,传递证据材料;

(3)送达法律文书;

(4)执行传唤、拘传、拘留;

(5)提解、押送、看管被告人或者罪犯;

(6)参与对判决、裁定的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

(7)执行死刑;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4、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在履行职责时,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武器。

5、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警用标志、制式服装和警械,由公安部统一监制,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公安部管理,其他个人和组织不得非法制造、贩卖。

6、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警衔标志、臂章、警号、警官证、制式服装、警械为司法警察专用,其他个人和组织不得持有和使用。

职业要求编辑

教育培训:

大专学历公安学等相关专业,接受过专业培训。

工作经验:

从事该职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实习经验。

发展路径编辑

司法警察需要大专学历,公安学等相关专业,并且要接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司法警察除了在法院工作外还可以转至公安机关或是检察机关,或是其他一些保卫部门等。[1]

中国法制史填空题

中国法制史填空题 1859年,干王洪仁玕向天王洪秀全提交了《资政新篇》,这是一部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 1908年清政府颁发的《钦定宪法大纲》共二十三条,内容包括(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 1911年12月29日,各省代表会议依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选举_孙中山_为临时大总统。1936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公布了“五五宪草”。 1937年《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的根据地土地立法原则是“减租减息”。 A--按宗法等级实行的分封制奠定了奴隶制政权组织的基本形式 B--把三日后再行复审叫做_传复_,当事人上书请求复审叫做_乞輷_。 __明德慎罚和义刑义杀__ 西周的拘役来于_周礼。 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__田里不鬻__”。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_质剂_,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__傅别__。 西周的“三不去”指“_有所娶无所归_”,“_与更三年丧_”,“_先贫贱后富贵_”。 西周法律规定,婚姻的缔结要经过六道程序,即_六礼__。 西周法律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叫做_七出_。 西周规定了“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即后世的强盗罪。 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媒氏)。 西周区分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故意称为_非眚_,过失称为眚,惯犯称为惟终,偶犯称为_非终_。

西周在中央设_大司寇_,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叫做_小司寇_。 《大清会典》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完备的行政法规,而且是中国封建时代行政立法的总汇。 《大清律集解附例》是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 F--《法经》是战国初期_李悝_制定的。 《法经》六篇分别是_盗_、_贼_、_囚_、_捕_、_杂_、_具_。 《法经》的第一篇和第二篇分别是《盗》和《贼》。 法的起源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忽必烈建元后,接受汉儒的建立,明确提出了法治指导思想,即“参照唐宋之制”,“附会汉法”。 洪武十五年为扩大监察机关组织,改御史台为都察院。 抗日民主政权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是镇压与宽大相结合;贯彻保障人权;反对威吓报复,实行感化教育原则。红军战士的妻子要求离婚的,须经其夫同意。 J--晋国正式公布成文法时曾受到_孔子_的批评。 《金布律》是目前看到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 《九章律》是在秦律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_、《厩律》、《兴律》。 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大罪的法典是《开皇律??》。 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法典是_大清民律草案_。 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刑法典是_大清新刑律_。

西方与中国检察制度的起源比较

西方与中国检察制度的起源比较 、西方与中国检察制度的起源比较 从认识论角度看,要认识事物的性质必须首先了解它的历史渊源。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唐太宗李世民谓黄门侍郎王圭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中的“检察”就具有一般监督的意义,目的在于保证皇帝下达诏书的正确性。这里“检察”的主要含义当指法律监督。在我国,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检察”一词,是清朝末年司法改革时从西方引进的。因此,考察西方和我国检察制度的历史对于我们理解检察制度的本质以及完善我国现有的检察制度是有裨益的。 (一)西方检察制度的产生 (1)检察制度首先产生于法国。 法国在封建割据时期,国王法院只管辖王室领地内的案件;封建领主、教会领地和城市分别设有法院,对领地居民行使司法权。国王为了维护王室利益,于12世纪设置“国王代理人”,代表国王参加诉讼活动。随着王室领地的扩大和政治势力的加强,国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13世纪,路易九世改革了司法制度,将领主的司法权置于王室法院管辖之下,对教会法院和城市法院的审判权也作了一定限制。腓力四世(1285 年—1314 年)在位期间,将原来的弹劾式诉讼改革为纠问式诉讼。与此相适应,原来的国王代理人改称检察官,普遍设置于各级法院。检察官一方面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对罪犯进行侦查,听取私人对犯罪行为的告密,批准对被告人的起诉,参与法院的审判;一方面代表国王对地方行政当局进行监督,成为国王在地方的耳目。到了17世纪,路易十四的法令又进一步明确了检察官的等级,并设立了总检察官。从而,法国的检察制度基本形成。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纠问式诉讼,彻底完成诉、审分立以后,检察机关才真正在刑事诉讼中充分发挥作用。1808年法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规定:检察官有权侦查一切犯罪,有权直接要求警察协助其执行任务,有权向法庭提起公诉,并在法庭上行使公诉方律师的职务,从而确立了现代检察制度。 (2)英美法系的检察制度首先在英国产生。 1066年威廉公爵率领诺曼人征服英国后,封建制度得以确立。为了巩固王权,亨利二世进行了军事和司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巡回法官制度和陪审制以及缩小领主法院的管辖范围。1166年,亨利二世发布克拉灵顿诏令,规定凡属重大刑事案件,都由当地12名陪审员组成的陪审团向法院控告。1275 年颁布的《威斯敏斯特条例》又明确规定,刑事案件必须实行陪审制。1352 年,爱德华三世颁布诏令,禁止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另

司法警察的起源与发展

司法警察的起源与发展(一) 清政府时期: 司法警察是警察的一种,专指执行司法职能的警察。在我国,司法警察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北洋政府成立后设立一直未有改变。清政府在改革司法制度方面还是做了贡献的。特别是康熙年间,有很多的清规被人们所接受,人们都很有秩序地生活着。实际上我国出现法律最早的是在唐朝,唐朝有一部法律叫《唐律》,但法律制订出来以后,人们不太好懂,最后又搞了解释叫《疏仪》,这时才被人们所接受,把唐朝治理的很好,周围国家都来唐朝学习,形成了中华法系。清朝末年法律较健全,用10年的时间,制订了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初步形成了那个时期的法律体系。 清朝末年的司法警察是设置在检察厅内的,当时的清政府改革司法制度怎么改的呢?一是改刑部为法部,掌握全国的司法行政大权;二是改大理寺为大理院,大理院设两个厅〈审判厅、检察厅〉,检察厅的职责就是对刑事案件实行侦查、提起公诉,充当民事案件的诉讼当事人和公诉代理人,监督判决的执行。司法警察就是为了适应检察职能的需要而设置的。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经法部奏定发布了《检察厅调度司法警察章程》,这是最早的一部司法警察章程,这个章程规定各级检察官享有调度司法警察之权。司法警察的职责是:在检察官的调度下,实施对犯罪的侦查。主要承担逮捕人犯、搜查证据、押送人犯、取保传

人、检验尸伤、接受呈词等任务。当时调度司法警察是凭指挥证,没有指挥证你不能调度司法警察,要是滥用指挥证,要按照滥用职权论处。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个时期司法警察是为协助检察官办理案件而设置的特殊警种,其人员有专职与兼职之分。专职司法警察由检察官统一调度,专为办案而设。兼职司法警察即没有固定的编制,也没有服装,只是临时受检察官的调度来完成司法业务,但不能办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个时期无论是工农民主政权还是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都建有革命的司法机关,并设有执行司法职能的公安警务人员。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司法警察作为特殊警种分设于各级人民检察院之中。 依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二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第三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任务是通过行使职权,预防、制止和惩治妨碍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审判秩序,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七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职责:(一)警卫法庭,维护审判秩序; (二)值庭时负责传带证人、鉴定人,传递证据材料;(三)送达法律文书;(四)执行传唤、拘传、拘留;(五)提解、押送、看管被告人或者罪犯;(六)参与对判决、裁定的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七)执行死刑;(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八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在法官的指令下履行职责。 法院司法警察也就是俗称的法警,是法院内设立的特殊警种。在社会上,法警不像一般警察那么为人熟悉,事实上他们贯穿每个案件的始终,从犯人的追捕,到犯人的押解、看管、送审,甚至器械的管理。正因为他们与犯人接触很多,所以特别需要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正气。 工作内容编辑 做好刑事审判的被告人押解工作,根据审判工作的需要按时将被告人提押到指定的地点;负责押解、值庭、看管人犯,负责出入刑事审判庭人员的安全检查,依据法律以及审判长的指示,维护法庭秩序,并进行值庭做好法庭的警卫,确保庭审活动中审判人员的人身安全,

四川省考司法警察面试题

司法警察执法知识竞赛 您的姓名: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现代专职警察制度的开端是 [单选题] * 1789年,法国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警察制度 1829年,英国建立了伦敦警察系统(正确答案) 公元11世纪建立了公安员制,承担擂鼓鸣金捕盗制中吹号角的任务1665年,英王查理建立夜巡队这种警察组织 答案解析:B 2. 是否()是判明是否具备警察身份的重要标志。 [单选题] * 授予警衔(正确答案) 授予警号 具有警官证 配有制式服装 答案解析:A 3. 我国人民警察的根本属性是()。 [单选题] * 人民警察是多重属性的国家执法力量 人民警察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职能的重要工具(正确答案) 人民警察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首要力量 人民警察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答案解析:B

4. ()可以看做是我国司法警察的制度起源 [单选题] * 1932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裁判部的暂行组织及裁判条例》 1946年公布的《东北各级司法机关暂行组织条例》 1934年颁布的《川陕省革命法庭条例草案》(正确答案) 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 答案解析:C 5. ()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规定司法警察和其他警种一样实行警衔制度。 [单选题] * 1995年2月28日 1997年5月4日 1992年5月9日 1992年7月1日(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D 6. 《最高人民法院人事厅关于法院司法警察控遍数的通知》规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人数一般按法院控遍数的()掌握”。 [单选题] * 15% 12%(正确答案) 10% 20% 答案解析:B 7. 警察权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属于国家()。 [单选题] * 军事权

警察礼仪概述

前言: 1、开课的情况(学生情况、学院情况) 2、教学事宜说明(教材、课时、教学法、考核法、要求)导入新课: 1、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的紧迫性及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礼仪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拥有礼仪意识和掌握更多的礼仪知识,在经济飞速发展,文明意识不断提高,与世界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成为参与激烈竞争、展现自我的附加值。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要,而是全民的需要。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政府机关相适应的警务机关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大部门职能型政府越来越多的要求,警察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者,提升职业形象,提高执法能力,改善执法环境,加强警务人员人文素养,提高警务机关办事效率,已成为人们思考的重点,而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常识、道德修养和社会价值观。 第一章警察礼仪概述 第一节警察礼仪的含义及特征 警察礼仪是礼仪在警察公务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掌握警察礼仪规范和要求,首先应从了解礼仪开始。 一、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仪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从礼仪

的起源可以看出,礼仪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为了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而应运产生的。 (一)礼仪起源于祭祀。 古代“礼”字写为“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礼,履也,所以示神致福也。”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禮”(发Ji)指祭祀时盛祭品的器皿,从中可以看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二)礼仪起源于法庭的规定。 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g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为了保证法庭中活动的秩序,将印有法庭纪律的通告证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作为遵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后来“Etiguette”一词进入英文,演变为“礼仪”的含义,成为人们交往中应遵循的规矩和行为准则。 (三)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 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就成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遵守后,就逐渐成了人们交往固定的礼仪。遵守礼仪,不仅使人们的社会

警务管理复习资料

警务管理复习资料汇总 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2、管理就是决策——西蒙。 3、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4、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5、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6、泰罗的三大实验:搬铁块实验、铁锹实验、切屑实验。 7、古典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只把人当作“经济人”,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较多的强调科学性、精密性、纪律性,而对人的因素注意较少,把人当成机器的附属,引起了工人的强烈不满。 8、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依次上升)。 9、警察是代表国家依法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武装力量。 10、西方警察体制: 自治型警察体制(分散型警察体制)代表国家:英国,受其影响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 国家警察体制(集权型警察体制)代表国家:法国,受其影响的国家有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土耳其等。 11、混合型(警察体制):代表国家:中国(非自治非集权型); 12、1995年2月28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并于当日公布施行。共8章,52条。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人民警察制度,是我国人民警察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13、警察的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2条第2款规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14、警察的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2条第1款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15、我国人民警察警衔的设置类似于英国,也是五等十三级,但称号不同: 总警监;副总警监;一、二、三级警监;一、二、三级警督;一、二、三级警司;一、二级警员。 担任专业技术的人民警察的警衔在警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16、监狱劳教警察绩效考核的内容 考核的内容是指对警察进行考查和评价的基本要素。考核内容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决定警察考核的结果。《公务员法》第33条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根据这条规定,监狱警察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 17、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几个阶段 1、个人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职业适应期 2、个人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职业稳定期 3、个人职业发展的中期阶段-职业素质衰退期 4、个人职业发展的晚期阶段。 18、在确定监狱警察工资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项原则 按劳付酬原则。同工同酬原则。定期增薪原则。物价补偿原则。法律保障原则。 19、职业的含义:职业从其科学含义上看,是指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工作。它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性反映;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权力、职责,从而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性特征。由此,也可以说,职业是人的社会角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20、职业生涯的含义:职业生涯是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职,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进行的考察。 21、职业生涯管理: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职业生涯管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在职业发展上要达到的高度等作出规划和设计,并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积累知识、开发技能的过程,它一般通过选择职业,选择组织(工作组织),选择工作岗位,在工作中技能得到提高、职位得到晋升、才干得到

人民司法制度的发展历程

人民司法制度的发展历程 篇一:中国司法制度产生及其演变历程 中国司法制度产生及其演变历程 摘要: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伴随着夏朝的建立,司法制度就随之诞生了。司法制度的产生与国家的诞生同时代,之后是随之法制的不断完善发展而发展的。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实质上是基于中国传统的的大理寺职责是审判,刑部是司法行政,御史台是监察的司法体制和吸收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中优秀因素进而产生发展的,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因此,探讨我国司法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历程对发展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家文化传统司法制度法制建设 前言 在世界历史发展中,每个国家司法制度产生的背景、形式、方法都是不完全相同的。中国的司法制度从文化的渊源来说,封建历史中的司法制度中的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的司法互相制衡从一定角度上可以看成是司法制度的初始状态。所以可以认为,中国现行的司法制度是西方近代司法制度的影响下与中国传统文化制度的相结合的产物,是东西方文化的合璧。它既离不开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也离不开西方法律文化。中国现行的司法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是受到多种法制文化

的影响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而建立起来的。 一、中国司法制度的渊源 司法制度是近代我国从西方学习完善的一种制度。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完全现代意义上的司法制度,中国现行司法制度的产生是在中国司法制度中的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的司法互相制衡制度的基础上吸收了和借鉴了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产生发展起来的。 现代司法制度起源于封建社会的大陆法系的法国和普通法系的英国①。西方司法制度的发展有两个阶段,即:封建主义时期的司法制度和资本主义时期的司法制度。封建社会司法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是司法人员是封建国王的代理人或法律顾问、律师;二是没有单独设立检察机关,只是在各级法院内设有国王代理人。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的特点是:检察机关多数隶属于行政机关的司法行政部门,少数国家的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合二为一,不是独立的国家机关;且检察机关的任务主要是刑事公诉,一般不承担其他法律监督职责。 我国现代意义的司法制度是从清末产生的,当时的清政府决定“预备立宪”在考察的西方国家的法治状况,开始了清末的变法。清末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清末的中国司法制度是具有资本主义法制特色的司法制度。②这一制度的产生,① ②龙宗智.《司法制度教程》.[m].法律出版社.20XX.第24页.周其华.《中国司法学》.[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对中国现代司法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让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与世界接轨,形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司法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