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高二历史随堂演练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综合(人教版选修三)

2013高二历史随堂演练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综合(人教版选修三)

2013高二历史随堂演练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综合(人教版选修三)
2013高二历史随堂演练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综合(人教版选修三)

单元检测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胡锦涛指出,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解决全球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持久的和平与稳定。这是因为()。

①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②和平是发展的前提③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

和平的重要基础④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强调的是发展对和平的作用,②强调的是和平对发展的作用,④没有表明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②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2.自新世纪以来,中、朝、日、韩、俄、美等国多次在北京进行六方会谈,各方均表示将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朝鲜半岛和本地区的和平稳定。此事件说明了()。

①和平与发展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②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需要国际社会

的不懈努力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④朝鲜半岛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朝核问题是与我国国家利益相关的当前重大国际时事问题,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对各国都是有利的,中方主持召开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达成共识:无核化将有利于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但六方会谈各方表示将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并不表明朝鲜半岛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

答案 A

3.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

①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恐怖主义④分裂势

力和极端势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C

4.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

C.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D.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

解析A、C、D三项均为正确表述。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由于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故B项说法错误。

答案 B

5.下列关于当今世界主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战争与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战争危机仍然存在

C.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和保障

D.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答案 A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逐步高涨的原因是()。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②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③美苏冷战的威胁④

局部战争的存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都属于战争的影响,战后的反战运动借鉴了战争教训。

答案 A

7.下列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起因于美国侵略朝鲜②大学生拒服兵役③青年学生把反战思想带入军

队④与当时高涨的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相结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起因于美国侵略越南。否定带①的项,B项为答案。

答案 B

8.“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核心是()。

A.禁止化学武器

B.反对恐怖主义

C.扩大民主权利,保障妇女利益

D.反对制造和使用核武器

解析A、B两项分别是核武器的化学属性和政治属性,但不明确,教材明确叙述为D项;C项运动与题干无关。

答案 D

9.关于珍珠港事件和“9·11”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珍珠港事件是法西斯主义的扩张行为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

题,但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

③珍珠港事件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9·11”事件使美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

解析①是二战中法西斯扩大二战范围的恐怖事件,受“9·11”事件影响,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严重下滑;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的隐患之一。①②③均正确。

答案 D

10.“9·11”恐怖事件后,国际有关专家认为:“美国政府宁愿用100万美元的导弹轰炸不值十美元一顶的帐篷,坚持出兵阿富汗,有其深远的战略目的。”

其原因是()。

①控制中亚、西亚的战略位置和战略资源②符合北约东扩的需要③平息

美国国内民众的情绪④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打击恐怖主义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美国之所以不惜代价对阿富汗出兵,主观目的不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是有其深远的战略目的,控制中亚、西亚战略位置和战略资源,同时也符合美国北约东扩的需求。当然也为了能平息美国国内的民众情绪。综合上述分析,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C

11.进入21世纪,人们希望联合国()。

①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②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秩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③成为真正公正的全球性组织④以促进发展和维护人权为工作中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冷战”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位

B.“冷战”后局部战争频发改变了世界总体和平趋势

C.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D.战争与革命相互交织,构成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主题

解析A项是正确项;D、C分别是20世纪上半期和当代时代主题。B项说法有误,“冷战”后并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

答案 B

13.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关于其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战”结束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掀起三次高潮

B.“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和平

C.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

D.恐怖主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障碍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D项不是题干的原因;A、B、C三项符合题干要求。综合分析,选D项。

答案 D

14.近代中国倍受列强侵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从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来看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西方国家转移了侵略目标

B.清政府腐败无能

C.时代已经发生变化

D.综合国力是和平的重要保障

答案 D

15.200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纪念国际和平日”应该作为全球停火及非暴力的日子加以纪念,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这一天”是每年的()。

A.5月1日B.9月21日

C.10月1日D.10月24日

答案 B

16.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B.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C.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祖国尊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外交政策是由国家的国内政策决

定的。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急需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有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对我们有着重要的作用。A项不属于外交政策的目的,B、D两项都不是根本目的。

答案 C

17.目前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 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人不能上学。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元。这说明()。

①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②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③

外债问题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④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以上四个选项中,②③较直观;④是由感而发,是对题干的高度概括总结;①说法不科学,应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答案 B

18.下图为“9·11”,从中反映出当今国际社会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因素是

()。

A.霸权主义B.强权政治

C.恐怖主义D.环境污染

答案 C

19.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是()。

①欧洲共同体②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④中国的振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大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四个序号所代表的都是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的表现。

答案 D

20.2010年以来世界局势动荡,朝韩由于延坪岛炮击事件关系紧张,泰柬边境发生冲突,突尼斯、埃及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利比亚、巴林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等。下列有关当今世界形势评述正确的是

()。

A.动荡紧张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

B.冷战结束后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C.民族、领土等矛盾及大国插手使世界局势动荡

D.当今世界是美、欧、中、日、俄共同主导的多极化世界

解析冷战结束后虽然天下并不太平,但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两极格局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瑞典大科学家、发明家和实验家诺贝尔生前曾这样写道:“唯一正确的解决办法就是一个条约,所有国家的政府都签约保证,任何一个国家一旦被攻击,它们就共同来保护它。这将逐渐导致部分地解除军备。”带着这样的理念,他死后将所有财产的五分之一“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诺贝尔1896年临终遗嘱)。

材料二当得知美国在日本投放了刚刚研制成功的原子弹时,爱因斯坦曾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人们将用什么武器,但我能确认,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用石头和棍子来打。”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诺贝尔设想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他的“理念”是否落

实了?为什么?(9分)

(2)分析爱因斯坦作出这番“预言”的原因,表达了他的什么理想?(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应抓住“所有国家的政府都签约保证”,第(2)问关键信息是“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用石头和棍子来打”,揭示出了核战争的残酷后果。

答案(1)一战后。美国倡议签订《国联盟约》,成立国际联盟;二战后,美苏主导签订《联合国宪章》,成立联合国。没有。因为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存在。

(2)核武器拥有足以毁灭世界的杀伤力和破坏力。表达了爱因斯坦爱好和平,

利用科技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继9·11事件之后,恐怖分子又相继在印尼巴厘岛、西班牙马德里、英国伦敦等地制造了大规模恐怖袭击,一次次向无辜平民挥起了屠刀。

材料二当代几对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

中俄:面向21世纪的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日俄:创造性合作伙伴关系。

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

中日: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出的确定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2分)

(2)你认为20世纪以来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

学知识扼要概括当今威胁人类和平的主要因素。(6分)

(3)材料二说明了当今世界的什么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

因素有哪些?(7分)

答案(1)依据:当时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2)变化: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主要因素:恐怖主义、

霸权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宗教矛盾、领土矛盾等。

(3)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原因: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核战争的毁灭性;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彼此力量的相互制约等。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材料二……还要抬头张望多少次,人们才能看到蓝天?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

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

材料三下图为希腊雅典的和平主义者在巴基斯坦大使馆前游行示威,抗议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试验。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5分)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当权者为什么不顾“人民的哭声”还要继续

下去?人们“看到蓝天”是什么时间?(6分)

(3)材料一、二、三反映的共同要求是什么?(4分)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1)问需读懂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通过材料一中“核武器”可知应该是《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第(2)问,只要判断出是罗素就可通过材料二中“还要有多少人死去”等反映出渴望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第(3)问概括三则材料的中心思想来归纳。

答案(1)《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宣言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的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会议,敦促各国政府做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宣言的发表立刻得到各国著名科学家的支持和拥护。

(2)反对美国在越南作战。出于称霸世界的需要。1973年。

(3)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90年代以来,美国共对外用兵42次,直接投入实战11次,年均用兵率比冷战时期高出一倍还多。1998年以来,美国对外国多次实施航空兵与导弹打击,规模也一次比一次大——1998年8月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1993年3月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联盟力量”

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美国怎样的外交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和目的。(6分)

(2)观察材料二所提供的地图,判断是哪场战争。结合历史及时政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发生的原因。(4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当今国际政治形势有何特点?有何重要启示?(5分)

解析本题以“冷战”结束后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的史实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结合历史及时政知识深入分析当代重大国际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从材料一中归纳美国干涉他国内政,背景从其经济发展角度加以分析;第(2)问要求学生结合地理、历史及时政知识正确判断地图所反映的局部战争,然后结合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学生所接触到的关于伊拉克战争的知识,深入地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关于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要立足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及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升级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1)政策: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干涉他国内政。

背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经济实力雄厚。

目的:企图独霸世界。

(2)伊拉克战争。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直接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但真正目的是控制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借此推行美国的全球战略,企图形成美国主宰世界的单极格局,推行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确保美国在全球的利益。

(3)特点:两极格局结束后,一方面世界形势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主流是和平与发展;另一方面,美国企图独霸世界,到处施威,同时地区冲突不断,因此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启示: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霸权主义是导致世界地区动荡不安的根源之一,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必须不断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一心一意谋发展。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集中表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剧增 B、雇佣劳动力增加 C、资本积累速度加快 D、封建主阶级衰落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的到来,主要由于 A、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 B、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C、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进步 D、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3、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C、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 4、雅各宾派上台后,为扭转时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项是 A、惩治嫌疑犯法令 B、限价法令 C、土地法令 D、总动员令 5、说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它 A、是英美资本主义之间进行的战争 B、具有反殖民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C、消灭了封建统治阶级 D、目的之一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6、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该国 A、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B、机器制造业已实现机械化 C、两大对立的阶级已经诞生 D、工厂制已取代手工工场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有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常学③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19世纪60-70年代欧美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下来。这次革命浪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C、资本主义各国的争霸战争 D、欧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9、18世纪后期,美国发生了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到了19世纪中期美国又爆发了内战。导致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独立后形成的旧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英国殖民势力保留大量残余 C、北方资产阶级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争夺领导权 D、受19世纪中期革命浪潮的影响 10、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历史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是 A、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彻底废除了奴隶制 C、美国民主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 D、促使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1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能够初步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封建势力的衰退 C、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D、工人运动的兴起 12、英国完全占有印度是在 A、18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 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题

奋斗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 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 ) A.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愚人政治 B.是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贵族政治 C.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 D.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 2.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A.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完全沿袭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C.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 D.三司主财、枢密主兵,削弱了相权 3.“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掌管财政、军 事、外交、民政。”材料反映的这一改革() A.公民开始成为公民法庭的陪审员 B.以血缘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C.公民可以投票选出民主的妨碍者 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4.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 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5.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红军不怕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C.抗日战争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D.国民革命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6.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 史信息不包括( ) A.流动人口众多 B.景德镇制瓷业发达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①C.③①② D.②①③ 8.下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中Z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人民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 C.为扩大税收,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9.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都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高中历史 必修一 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 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 A.有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2.翻阅下面这部着作,你不可能看到的论述是( ) A.城邦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B.城邦是具有共同地域的公民团体 C.城邦的狭小阻碍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D.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3.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 )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4.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 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字的人数超过6 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被写名字的人就要被流放国外10年,但不得动其财产。该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基本原则? ( ) ①人民主权②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③私有财产不可侵犯④轮番而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2012届广东梅岗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这说明( ) A.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B.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 C.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构 6.(2012届广东惠州博罗中学月考)中国当代着名导演艺术家罗锦鳞先生在编导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直接写道:“你是君王,我是百姓,但是我们有同样的发言权。”此语表明他侧重古希腊悲剧所展现的( ) A.戏剧情节 B.等级观念 C.人文素养 D.民主精神

高二历史选修3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

高二选修3专题一—专题三测试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个帝国主义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绝大部分领土已经被瓜分完毕 B.英德矛盾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局势的紧张C.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2.1900年,德国首相比洛曾提出:“如果我们没有巨大的威力,没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就不能得到幸福。”此话表明 A.统治者提倡加强军事力量振兴德国B.统治者要使德国走上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C.德国在国际竞争中受到仇视D.统治者准备用增强军事力量提高国际地位3.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下列事件不能体现这句话中政治意义的是英国 A.签订《英法协约》B.签订《英俄协约》 C.放弃“光荣孤立”政策D.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4.20世纪初之所以发生世界性战争,主要条件是 A.世界殖民地已经被瓜分完毕B.远程大炮、坦克等一些武器的研制 C.运输工具、通讯手段的进步D.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5.一战前的巴尔干地区成为“战争的火药桶”最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插手、干预,争夺激烈 B.各民族宗教、文化之间纷争不断 C.土耳其帝国长期压榨,灾难深重 D.石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显赫 6.德国在战前制定“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但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下列哪些因素是德国没有估计到的①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②俄军短时间内投人战斗③英军很快参战④日本参战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 7.英国首次使用自己的新式武器――坦克是在 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马恩河战役D.东普鲁士战役8.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一起侵华日军遗留毒气(芥子气)泄漏伤人事故。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约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向日方再次提出严正交涉。毒气首次应用于战争是下列的哪场战役 A.索姆河战役B.马恩河战役C.色当战役D.凡尔登战役 9.为进一步协调军事行动,一战后期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西线最高统帅是A.福熙B.霞飞C.施里芬D.毛奇 10.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的主要特点是 A.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B.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C.战役主要集中于西线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 11.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彼得格勒发出的冲击力,传到了一切工厂和矿山,引起了王国政府的严重不安。”这种“不安”的原因是 A.苏俄退出战争,削弱了协约国力量 B.《布列斯特和约》签订,有利于德国集中进攻西线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 3.回答第II卷试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 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 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B.政治等级高于宗祛关系 C.政治权力小于血缘亲疏 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 2.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 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 消除了语言隔阂 C. 实现了文字统一 D.促进了文化认同 3.西周时“一人跖(踏)来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 铁犁牛耕的使用 C.社会环境稳定 D. 小农经济的形成 4.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据此可知,孟子 意在 A.调解诸侯纷争 B. 反对争霸战争 C.规范社会秩序 D. 恢复周王权威 5.据春秋时《诗经》的记载,大禹治水的范围主要集中于今河南地区。到战国成书的《尚书》中,禹治 水的范围不断扩大,有了禹平定天下山川河流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 A.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B.自然灾害逐渐频繁

2014年高中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 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其中姚子青和谢晋元二位英雄出现在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0.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广东省2020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2)

广东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九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数字。西周时期只有天子可用九鼎,后世只有皇帝的龙袍可绣九条金龙,明清时期只有皇宫屋檐可有九只吻兽。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九品中正制 2.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B.君主专制的膨胀 C.监察制度的弱化D.谏议制度的消亡 3.汉代《九章算术》中有“方田”、“粟米”、“均输”(计算赋税)等章节,其内容多是与农业社会相关的计算问答。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 A.理论性B.实用性C.复杂性D.文学性 4.将“贪官酷吏,肆虐为奸;民为困穷,恣肆交作”等现实问题归因为“良知之学不明”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朱熹C.王阳明D.顾炎武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性质相同B.领导者相同 C.任务相同D.结果相同 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 B.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了资本主义,发展了商品生产 D.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3.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4~7题。 4.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一战”后构筑的凡尔赛体系:①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②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③解决了美英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④建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的新秩序。其中: A.①②③④均正确 B.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6.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2019年整理】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卷(B卷) 问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在A、B、C、D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卷。 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4.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筹算法②地动仪③《授时历》④《黄帝内经》⑤《齐民要术》 A.②①③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 ①④②⑤③ D.⑤①④③② 5.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思想不属于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的是 A.人是无知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完善自己 B.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C.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存在的,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D、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 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

【精】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 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著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早在1988年, 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14.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D.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 15.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高二历史8:选修四马克思2

第五单元第一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2)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合作 ①1844年合作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②1845年合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③1846年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 1847年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④1848年合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⑤1848年积极参加欧洲革命,创办民主派机关报《新莱茵报》,参加德国革命 【归纳】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的著作有哪些,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的革命实践活动有哪些? 三、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 他们创立了,成为是指引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行动指南。 他们把一生的智慧和精力献给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以伟大的人格被世人铭记和颂扬。 【课后练习】1、马克思立志为全人类服务,愿为人类的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在 A、小学时代 B、中学时代 C、大学时代 D、步入晚年 2、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伟大合作是在 A、1843年之后 B、1844年之后 C、1845年之后 D、1846年之后 3、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这位投票者说:“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是因为马克思 A.改造空想社会主义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赞扬巴黎公社革命 D.指导第一国际的工作 4、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其 A.提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提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C.提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提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5、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马克思史实中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法国启蒙思想----树立“为人类工作”的理想 B.《基督教的本质》------转向马克思主义 C.宣传革命理论多次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巴黎 D.生活习惯相同-------------与恩格斯结下毕生友谊 6、马克思指出:“工人要分别机器与机器之资本主义的使用,从而不以物质生产资料自身而以物质生产资料之社会的剥削形态为攻击目标,是还要有相当时日和经验的。”这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时间是90 分钟。考查范围是人教版必修三,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52分,满分100 分。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较大,试卷紧紧围绕必修三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部分题目值得商榷,单选题:10、22、23题题目材料、选项在表述上不够严谨,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无法起到正确的导向性。大题导向性不强,考查学生能力不够,第25题虽然在突出家国情怀和唯物主义,但是考查不够宽,可以古今对比或者中西对比或者考查近代的源流,原题考查过于局限。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选择题来看学生得分情况很不理想。 第1题的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读不懂古文,选D项的特别多。 第2题学生记忆不够准确,出题人以荀子民贵君轻的主张诱导学生选择了错误答案。,第3题,各个选项的迷惑性都比较大,而b项韩非子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有争议有争议,导致学生错误较多。 第4题学生竟然选a和d,不可思议,反映学生基础知识何其薄弱! 第5题学术性太强,学生不能理解选项b人性上是平等的含义,错误太多。 第6题学生没有认真读材料是选择错误的主要原因。 第7题学生选择错误的答案,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藏书的增多竟想不出竟是印刷术发展的结果,让人无语! 第8题,第9题错误,使人不能原谅! 第10题涉及到对智者学派的理解,对人事万物尺度这个概念的理解。 第11题的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 第12题需要学生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有点大。 第14题从霍布斯的观点的局限性入手学生有些不适应,出题人的导向也有问题。 15题的难度也很大,对题干的理解不正确,很难选到正确答案。 16题的答案迷惑性很强,学生错的很多。, 17题学生对于时间没把握,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第21题考查双百方针,选项中换了种说法,学生既然理解不了,真是让人无语! 第22题D选项试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题人把概念内容给换了,是学生选错的主要原因 从主观题来看,答题分数普遍不高,第25、27题难度不大,学生没做好,说明学生的基础出现了问题,第26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得分较低。 以上学生的错误说明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安徽省铜陵县一中09-10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命题人:王飞翔审题人:刘涛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 共50分。) 1、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 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一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D.甲—道,乙一墨,丙—儒 2、史载,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最可能引起明太祖不满的话是( ) A.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B.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C.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3、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4、程朱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D.纲常伦理,即为天理 5、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B.反对思想教条 C.反对封建迷信D.抨击腐朽统治 6、下列哪一项不是智者学派的研究内容()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C.社会组织和伦理规范 D.政治和法律问题 7、公元前5C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 A.失去了研究、探讨自然界的兴趣 B.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C.他们认为对自然界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无益 D.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密切,研究“人”是为更好研究自然界 8、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文艺复兴时期社会主流思潮的核心 B.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的思想武器 C.曾一度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混乱 D.宣扬个性,反对君主专制,要求建立法治社会 9、下列关于韩非子与孟德斯鸠思想比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一、秦统一六国(1客观条件: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②久经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2主观条件: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②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③接受法家思想理论2、历史意义:符合人民愿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③地方实施郡县制度(2特点:①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地方绝对服从中央(通过郡县制③皇帝直接任免官吏(3影响:①巩固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统治,②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军事:南征百越设四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意义:拓展了疆土,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3、文化:统一文字(小篆4、经济:①统一度量衡制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5、交通: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直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6、措施颁布意义:①有利于巩固统一; 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三、暴政1、表现:a“焚书坑儒”:摧残文化,钳制思想(2严刑酷法轻罪重罚(3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修长城建宫殿、陵墓2、影响: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①统一中国②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等,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③“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钳制了思想发展。④秦始皇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根本原因。 一、贞观之治(627——649 (一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生产发展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民族关系融合对外开放(二原因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个人作用;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三措施a政治:选贤任能,虚怀纳谏,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完善三省六部制b.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c.思想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d.民族: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e.对外:友好开放,兼收并蓄(四民族:平靖边疆,设机构管辖,册封,和亲(五自省:撰写帝范

人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皖江高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以礼为本 B.隆礼重法C.依法治国D.君主集权 2.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而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某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该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应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竣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 ) 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6.窦太后曾以“不尚贤,使民不争”为由,阻挠汉武帝任用赵绾、王臧等人,这说明窦太后崇信 A.仁者爱人 B.兼爱、非攻 C.王道之纲 D.无为而治 7.“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8.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9.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高二历史试卷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孟子 C.墨子 B.韩非子 D.荀子 2.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3.《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 C.封建的经济发展 D.私学的发展 4.“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解释是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5.“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 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增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 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 想 6.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学者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能够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 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D.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7.“法是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所有存有之物都有自己 的法。”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 A.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 为桀亡 C.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 D.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8.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 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 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 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这表明鲁迅 主张 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 B.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