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系统培训课程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系统培训课程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系统培训课程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系统培训课程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系统培训课程

心理动力学理论,也就是精神分析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治疗体系,也是现代心理学的第一思潮。一百多年来,通过无数杰出的专业人员的努力,心理动力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仍然是绝大多数国家卫生当局和保险公司认可的少数主流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心理动力学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人的人格的成长过程,拓展了人类自主精神的领域,加深了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用于探索自己浩淼内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没有任何其它工具可以超过它。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动力学理论是一切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体系的基础,是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和其他一切从事心理学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员的必修科目。许多别的学派的大师级人物,都有很深厚的心理动力学背景,这当然也是他们能够自立门户的专业上的基石。

在中国,很多优秀的行为主义治疗师、家庭治疗师以及其他学派的咨询师们,现在都在通过各种途径补修心理动力学的知识,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来访者服务。

注:“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目前在业内较为统一的译法是“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与“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即“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同义。以下简称“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师,必须要接受系统全面的专业培训。这样的培训一般长达5-7年,每周投入的学习时间20-25小时。以中德班、中挪班为代表的长程连续培训项目为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在中国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培训内容到培训模式科学而严谨,堪称经典,同时也培养出一批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的中方教员。

参照国外精神分析师的培训模式,并结合中国心理学工作者的专业现状,我们邀请国内著名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培训专家设计了“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系统培训课程”,希望在经典的培训模式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日常督导与个人分析环节,协助专业人员全面成长。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系统培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专业的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师。基础理论与技术是重点,理论与实践融合的临床督导与治疗师的个人成长是核心。据此我们的课程内容分为两大模块:基础理论与技术模块、临床技能与治疗师成长模块。

基础理论与技术模块

基础理论与技术模块是精神分析治疗培训的重点,这个模块的学习全程采用大组学习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一)培训目标:

熟悉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了解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基本操作技术和过程。

(二)培训内容:

第一次集训:

精神分析的历史、特点、基本概念(潜意识、人格结构理论、移情、反移情、阻抗)、治疗设置、心理结构模型;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发育;症状的意义;梦的理解。

第二次集训:

客体关系理论及技术应用。

第三次集训:

自体心理学理论及技术应用。

第四次集训:

典型症状的精神分析治疗:神经症、人格障碍、创伤等。

(三)培训形式:

大组学习结合小组讨论:理论讲授,技术示范,技术演练,案例督导

每3个月左右集中培训1次,每次培训3天,共4次12天。

非集中学习期间,组织学习小组,深化并澄清所学理论与技术。

(四)培训对象

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准备或正在从事心理学应用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

临床技能与治疗师成长模块

临床技能与治疗师成长模块是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培训的核心。这个模块将针对不同专业能力的治疗师设置内容。

(一)培训目标:

更深入掌握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逐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精神分析心理治疗,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治疗师一定程度的个人成长。

(二)培训形式

一、临床技能小组(从理论到实践)

培训内容:

主要围绕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及其设置、心理动力学评估、开始治疗、潜意识与梦、阻抗和防御、移情、反移情、结束治疗、边缘型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所有这些教学内容均紧扣临床实践。

培训形式:

采用固定成员的小组式学习,每次培训3小时,每周1次,共计9次。

每次培训围绕一个主题,采用临床讨论与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培训对象

1.具备一定的精神分析理论知识,准备进入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实践的心理卫生工作者

2.具备一定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临床工作背景,需要进一步整合、提高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心理卫生工作者

(会根据学员的背景进行分组,以保证组内的同质性)

二、临床技能小组(临床案例督导)

培训内容:

学员报告临床案例,由督导师在组内督导。辅以案例督导,间断配合角色扮演+督导点评的形式体悟治疗师与来访者的互动。

培训形式:

采用固定成员的小组式学习

每次督导3小时(每次督导2个案例),每周1次,共计9次。

培训对象

具备一定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临床工作背景,需要进一步整合、提高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心理卫生工作者

三、专项技能工作坊

培训内容: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中遇到的特定主题,主题待定。

培训形式:

大组学习结合小组讨论:理论讲授,技术示范,技术演练,案例督导,不定期举行。

培训对象

具备一定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临床工作背景,需要进一步整合、提高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心理卫生工作者

四、专业精神分析师提供的个人分析

培训内容

个人分析

培训形式

一对一面询

培训对象

具备一定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基础的专业人员

为方便记录,编号如下:

A1基础理论与技术培训

A2基础理论与技术学习小组

B1临床技能小组(从理论到实践)

B2临床技能小组(临床案例督导)

B3专项技能工作坊

B4专业精神分析师提供的个人分析

国内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培训“八大怪”

点评国内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培训“八大怪” (2008-02-21 12:31:13) 标签:心理治疗心理培训nlp 萨提亚海灵格催眠家庭治疗家庭系统排列分类:心理治疗 (转贴)国内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培训“八大怪” 1、不练基本功,练高难度动作。(催眠、心理剧、家庭治疗、海灵格家庭排列等课程) 2、国外“杂牌军”,国内变正规军。(海灵格、萨蒂尔、莫伦诺等) 3、一星期的培训费用贵过一学期。(催眠课程、心理剧课程等) 4、成功学理论变成心理学理论。(NLP理论不是心理学主流理论) 5、心理咨询授课如演戏。(过分追求心理咨询的戏剧化效果) 6、心理咨询授课练哭戏。(讲者泪流满面,听者陪哭,这是心理咨询实践之大忌) 7、咨询师变巫师。(过分强调咨询师的表演效果,对学员不具模仿性) 8、请老外讲基础课。(有些外国学者讲的内容十分表面化,缺乏本土适宜性) 个人评论: 不练基本功,练高难度动作。

培训嘛!干嘛非要搞基本功,各搞各的特色。门派有别,专长不同。正如练武功,有点先练气,有的先练招式,如此而已。况且,各门各派自有自己的基本功。 国外“杂牌军”,国内变正规军。 何谓杂牌,何谓正牌。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胜败未分,尚不知鹿死谁手。或者,我们大家都搞三大经典心理治疗法,所谓“罢黩百家,独尊儒术”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孰优孰劣,可想而知。 一星期的培训费用贵过一学期。 确实太贵,没敢参加这样的培训,不知道是否物有所值。 成功学理论变成心理学理论。 NLP整合了米尔顿·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疗,维吉尼亚·萨提尔的家庭治疗,弗列兹·皮耳氏的格式塔疗法,沟通大师格利葛利·贝特森的理论与技术,成为一种有效的简快心理治疗。 成功学只是从NLP中抽出的一部分而已。 咨询师变巫师。 如果治疗是有效的,巫术又何妨?退一步说,巫术本来就是最早的心理治疗技术,其功绩不能因为科学的诞生就予以抹杀。

医学心理学复习参考资料(北医大网络)

09-03-01 1.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于( ) A.1 879年 B.1 908年 C.1 911年 D.1 977年 2.下列关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是医学的分支学科 B.研究心理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C.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D.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 3.所谓医学模式是指( ) A.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 B.人对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和对策 C.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 D.祖国传统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 4.当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医学模式认为,对人 类的疾病、健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 A.个体先天的生理素质水平 B.生理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作 用 C.个体所处的社会压力状况 D.个体自幼的家庭教育背景 5.当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医学模式的提出时间 自,、 疋k , A.1 879每 B.1 905年 C.1 977年 D.1 985年 6.当前主导医学模式的提出者是( ) A.美国的恩格尔 B.奥地利的弗洛伊德 C.美国的华生 D.美国的马斯洛 7.功能主义的创始人是( ) A.德国的冯特 B.美国的詹姆士、 C.德国的詹姆士 D.美国的华生 - 8.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 ) A.比奈 B.弗洛伊德 C.卡特尔 D.皮亚杰 9.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智力和情绪 B.心理活动和行为 C.情绪和行为 D.心理过程和观念 10.下列属于心理过程的心理现象是( ) A.意志 1 B.能力 C.兴趣 D.价值观 1 1.下列关于心理实质描述,正确的是( ) A.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客观反映 B.心理是对想象的主观反映 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D.心理是对头脑中所思所想的客观反映 1 2.感觉是( ) A.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B.人脑对感觉器官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C.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D.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 3.灰色的纸放在黑色背景上显得比较亮,是 因为( ) A.感觉适应誊 B.感觉相互作用 C.感觉对比 D.感受性提高 14.对于感党和知觉,以下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感党是知觉的基础 B.知觉是感觉的总合 0.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刺激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概述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概述 中德心理医院吴江 摘要:本文探讨了心理动力学和精神分析的关系,简要介绍了心理动力学的来源。叙述了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发展历程和现在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分类,总结了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特点。总的来说,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特点仍然保留了精神分析有关潜意识、移情和反移情的观点,但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了必要的适应性变化。 关键词: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移情反移情表达性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很肯定,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与精神分析有关。但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是否有区别,如果有区别,那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如果没有区别,又为何有不同的名称?克拉金(Clarkin)、弗朗西斯(Frances)和佩里(Perry)认为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是精神分析的一种变体,以适应更多病人的需要,这些病人无力提供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或者他们无法忍受移情性神经症的移情状态。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源于精神分析而又具有与精神分析不同的性质。 事实上,心理动力学和精神分析一开始并不是同义词。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 (R.S.Woodworth 1869—1962)第一个将自己的心理学称为动力心理学,他认为心理学应该是动力学的。他将自己的心理学称为动力心理学。1910年左右,吴伟士开始应用动力心理学这一名词。1917年他发表了《动力心理学》一书。26年间较其他的教科书销路更广,影响颇大。另外一位美国心理家莫顿·普林斯(1854—1929)是1927年哈佛大学心理诊所的创建人,在诊所的捐赠契约中载明诊所应推进“变态心理学和动力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因此,动力心理学一词正式载入官方史册。但是,现在我们一提到心理动力学(动力心理学)一般都是指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波林(Edwin·G·Boring)说,动力心理学的领域非常广阔,并无一个学派,既无领袖,也无创始人,其主要的来源非弗洛伊德莫属。弗洛伊德一生醉心于建立一个完整的心理学体系,尽管他的很多工作是在临床实践中。其研究的对象就是被他称之为精神装置(psychical Apparatus)这一概念上。这一概念贯穿了弗洛伊德从《科学心理学设计》到《精神分析纲要》全部著作的一个中心概念。为揭示他称之为“最神奇奥秘的精神装置”,弗洛伊德运用了独特的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即动力学的、地形学的和经济学的方法。所以,动力学的观念在精神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动力学方法旨在揭示人格三大系统是怎样在精神能量的分布和转移过程中生成和发展的。“它假定症状产生于情感的压抑,将症状视为大量能量转换的产物”。弗洛伊德的动力学包括了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能量和本能。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动力状态就是由精神能量在整个人格三大系统—本我、自我和超我—中的不同分布和转移所决定的。一个人的本质和行为显然取决于他具有的动力状态。为此他提出了能量贯注和反贯注概念。弗洛伊德还认为,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是决定人的行为的根本动力。 正因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包含了强烈的动力学意味,所以在精神分析的发展中,很多人无意识或有意识将精神分析称之为动力性心理学。在美国这种倾向更突出。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哈里·斯塔克·沙利文(1892—1949)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理论,他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动力学意义。基于沙利文的理论特点,霍夫曼(Hoffmann, 2000)就认为心理动力学治疗的概念来自于沙利文学派。美国《精神病学概要》第五版直截了当的说: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起源于美国,目前在全世界

第十八章 心理治疗

第十八章心理治疗 一、目的及要求 由于特殊的治疗流派须通过系统的培训才能掌握和运用。对医学生而言,主要须学习那些无论以后从事什么专业均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以利于根据患者、家属和社会支持网络的情况,发挥自己对于心理病理过程的心理干预能力。 1.掌握心理治疗的定义,掌握心理治疗的适应证及疗效。 2.掌握重建自我认识的技术(包括阐释、隐喻性阐释、认知重建)。 3.掌握系统脱敏及渐进性放松训练的操作方法。 4.了解静坐冥想,催眠治疗和满灌疗法的方法与适应证。 5.了解解决问题训练、应付技巧训练、悖论干预、单双日作业、记秘密红帐及角色互换等治疗的方法与适应证。 6.初步了解心理治疗的形式及主要流派。 7.了解建立和维持治疗关系的某些技术。 8.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于心理治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些常用的治疗技术,以利于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改进临床思维与态度。 希望学生认识到:心理治疗不是治疗师单方面进行的操作技术;医生把自己作为治疗的“工具”有非常大的临床价值,医生的言行举止对疾病的发展过程会产生影响。因此,作为治疗者的医生,不仅要学会生物学的治病方法,也要学会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将一些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融合于医疗实践之中。 二、各节应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掌握心理治疗的定义。 2.掌握心理治疗的用途与疗效。 3.了解心理治疗的形式及主要流派。

第二节建立治疗关系的技术 1.了解治疗关系的重要性。 2.了解建立维持治疗关系的某些技术,包括开场技术、接纳与反映技术、结构技术、倾听技术、引导技术、宽慰与承诺技术、暗示技术及终止技术等。 第三节促进变化的策略与技术 1.掌握某些常用的干预策略,如认知治疗、系统脱敏治疗、放松训练。 2.了解其他一些常用的干预技术,如阐释技术、隐喻性阐释、静坐冥想、催眠治疗、满灌疗法等。 3.了解解决问题训练、应付技巧训练、悖论干预、单双日作业、记秘密红帐、角色互换等。 三练习题 【多选题】 (一)A型题 1.精神(心理)治疗的主要适应证是 A.神经症 B. 抑郁症 C. 躁狂症 D. 精神分裂症 E. 精神发育不全 2.从事特殊心理治疗的人员应为 A.具有医师资格者 B.心理学本科毕业者 C.经过特殊心理治疗培训的医师和心理学工作者 D.经过特殊心理治疗培训的各级人员 E.具有一定学历或自学成才者 3.某女性患者,25岁,诊断为癔症性抽搐发作。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患者的症状是对心理冲突"压抑"(或潜抑)而导致的,这种心理防御过程是A.有意识的B.潜意识的C.有计划的 D.有目的的E.没考虑后果 4.下列哪种情况不适用于特殊的心理治疗 A.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幻觉妄想状态B.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问题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 心理咨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询、心理治疗)

第六单元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A 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 个最佳答案: 1. 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病人向正常方向发展。其主要的内容是 A. 偏离的正常人格 B.偏离的正常情绪 C..偏离的正常行为 D.偏离的正常思想 E.偏离的正常外貌 2. 长程心理治疗所需的时间较长,主要用于改善 A.情绪 B.行为 C.人格 D.认知 E.躯体疾病 3. 短程心理治疗一般不超过 A.3 个月 B.4 个月 C.5 个月 D.6 个月 E.7 个月 4. 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治疗方法是 A. 支持治疗 B.行为治疗 C.生物反馈治疗 D.精神分析治疗 E.认知治疗 5. 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们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 A. 潜意识矛盾冲突 B.意识矛盾冲突 C.认知矛盾冲突 D.本我矛盾冲突 E.性矛盾冲突 6. 心理障碍是由于错误的不合理的信念和思考方式所致,如果教会患者校正其非理性认知,问题就会

解决。这是何种心理治疗的主要原理 A.贝克认知治疗 B.合理情绪治疗 C.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D. 行为治疗 E.精神分析治疗 7. 心理障碍至少部分是由于在错误前提和假设 的基础上对现实的认知曲解所致。首先提出这一心理治疗理论的学者是 A.Rogers B.Beck C.Erikson D.Freud E.Skinner 8. 患者能从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感受到真诚、协调、医生的通情和无条件的积极关心。在良好的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患者在直接经验、平等协作、促进成长的治疗方式中实现态度和行为的转变。 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称为 A. 行为治疗 B.精神分析治疗 C.患者中心疗法D 合理情绪疗法E.系统脱敏疗法 9. 心理咨询的对象大部分是 A.勉强求助的人 B.心身很健康的人 C.有幻觉的人 D. 正常的人 E.思想觉悟不高的人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第六单元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病人向正常方向发展。其主要的内容是 A.偏离的正常人格 B.偏离的正常情绪 C.偏离的正常行为 D.偏离的正常思想E偏离的正常外貌 2?长程心理治疗所需的时间较长,主要用于改善 A.情绪B行为C人格D认知E躯体疾病 3?短程心理治疗一般不超过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E.7个月 4?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治疗方法是 A.支持治疗 B.行为治疗 C.生物反馈治疗 D.精神分析治疗E认知治疗 5.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们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 A.潜意识矛盾冲突 B.意识矛盾冲突C认知矛盾冲突D.本我矛盾冲突E性矛盾冲突 6?心理障碍是由于错误的不合理的信念和思考方式所致,如果教会患者校正其非理性认知,问题就会解决。这是何种心理治疗的主要原理 A.贝克认知治疗 B.合理情绪治疗 C.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D.行为治疗E精神分析治疗 7?心理障碍至少部分是由于在错误前提和假设的基础上对现实的认知曲解所致。首先提出这一心理治疗理论的学者是 A.Rogers B.Beck C.Erikson D.Freud E.Skinner 8?患者能从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感受到真诚、协调、医生的通情和无条件的积极关心。在良好的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患者在直接经验、平等协作、促进成长的治疗方式中实现态度和行为的转变。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称为

A.行为治疗 B.精神分析治疗C患者中心疗法D.合理情绪疗法E系统脱敏疗法 9.心理咨询的对象大部分是 A.勉强求助的人 B.心身很健康的人C有幻觉的人D.正常的人E思想觉悟不高的人 10.综合性医院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 A.病人 B.护理人员C病人的领导D.病人的亲戚E.医院管理人员 11.患者中心疗法的理论认为,使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重要治疗因素是 A.医生通情达理 B.病人有强烈的求助要求C朋确的治疗目标D.医患关系E. 集中的治疗时间 12.选择局部细节作出总体的结论,这种负性自动想法称为 A.非黑即白的绝对思考 B.主观臆断C以偏概全D.过度引申E夸大 13.将一个偶然的事件中取得的信念不恰当地用于其他情况,这种负性自动想法称为 A.选择性概括 B.缩小 C.主观臆断 D.过度引申E以偏概全 14.在综合性医院中医学心理咨询主要处理的对象可以接纳 A.无求助动机者 B.有幻觉的病人 C.伴有妄想的病人 D.意识模糊的病人E人格障碍的病人 15.近代研究表明,病人的疾病与心理因素和生活环境有关的比率是 A.20%~50% B.25%~60% C.30%~70% D.30%~75% E.35%~75% 16.心理治疗中的医患谈话与人们日常的谈话 A.相同B近似C不同D.稍有差别E?十分雷同 17.将不同形式的心理治疗结合起来应用称为 A.折中心理治疗 B.联合心理治疗C混合心理治疗D.多系统心理治疗E优化心理治

心理动力学基本概念

心理动力学基本概念 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 心理动力学的历史根源源于十九世纪末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无意识和本能所决定的,这样的因素贯穿于心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本能包括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所有这些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在这里,人的精神健康是可以被了解的,人的行为经常会被无意识的因素控制,童年的成长经验对成年人的性格有深远的影响。 本我:生物成分,人格的原始系统,基于本能,由无意识所决定,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自我:心理成分,负责与现实世界协调,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象征的是理想,是一种内化。它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良心,即界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二是自我的理想,即规定什么事应该做的。 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如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现障碍,人格就会失调。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加强自我的功能,使自我独立于超我的严格考虑,增强它处理本我所压抑或隐藏的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不是一种静态的能量系统,而是一种动态的能量系统,它一旦形成,便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与发展之中。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心理能量,心理能量来自本能,即人的欲望与冲动。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储藏库。它通过反射活动和愿望满足来释放能量。在本我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会遇到自我和超我的阻力,如果本能冲破阻力,自我的理性活动过程便遭受破坏,如果冲破受挫,本我的能量就转化为自我和超我活动的原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无论是个体的成长发育,还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都是自我逐渐征服本我、打破本我“自恋”状态的过程。正是由于自我对心理能量的充分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形成新的对象性发泄作用,使人们能够将满足本能之外的能量用来发展人的心理过程,使能量从本我的非理性心理过程转化为理性心理过程。超我的自我理想和良心具有奖励和奖励机制,它把能量投入到对理想的能量发泄作用上。概括地说,心理能量通过求同机制由本我进入自我、再进入超我,心理能量同样遵循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它在人格中的不同分布状态决定着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本质。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部分。前意识和潜意识又可合称为无意识。 意识(conscious),就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即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到的想

心理治疗的原则

心理治疗的原则: 1. 接受性原则:对所有求治的心理“病人”,不论心里疾患的轻重‘年龄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初诊再珍都一视同仁,诚心接待,耐心倾听,热心疏导,全心诊治。在完成患者的病史收集、必要地体格检查和心理测定,并明确论断后,即可对其进行心理治疗。施治者应持理解、关心态度,认真听取病人叙述,以了解病情经过,听取病人的意见、想法或心理感受。如果施治者不认真倾听,表现得不耐烦,武断的打断病人的谈话,轻率地解释或持怀疑态度,就会造成求治者对施治者的不信任,必然导致治疗失败。同时接受性治疗具有“宣泄疗法”的功效。 2. 支持性原则:在充分了解求治者心理疾患的来龙去脉和对其心理病因进行科学分析之后,施治者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交流,予以求治者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使其建立起治愈的信心。在使用支持疗法时应注意:支持必须有科学依据,不能信口胡言;支持时的语调要坚定慎重、亲切可信、充满信心,充分发挥预言的情感交流和情绪感染作用,使求治者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持。 3. 保证性原则:通过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精心治疗,以解释求治者的心理症结及痛苦,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日臻成熟。 上述三原则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但接受性原则必须放在首位。治疗过程中心理气氛要融洽,务必让求治者把话讲清,一次不行可进行多次,应要求病人高度合作,并注意保密原则,尊重病人的人格,取得求治者的高度信任。同时还应注意心理治疗的主观

能动性原则。因为仅仅有施治者的保证,而不注意引导求治者对自己的疾病进行正确认识、充分调动自我治疗的自我治疗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取得治疗的良好效果的。 心理治疗的目标:有效地心里治疗应达到一下目标: 1. 解除病人症状;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求治者在心理或精神上的痛苦,帮助其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冲突。 2. 提供心理支持。在急慢性应激状态下,求治者因应付不了或忍受不了危机的环境,从而产生心理疾患或障碍。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增加对环境的耐受性,降低易感性,提高心里承受力,增加应付环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之能自如的顺应和适应社会。这方面的心理治疗技术有危机干预、应激应付、应激免疫训练等。 3. 重塑人格系统。这一点尤其被内省性心理治疗原则所强调,他认为人类的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是其人格不成熟所致。所以只要重塑人格系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求治者的病态心理和不良行为方式。治疗内容包括:帮助求治者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情绪冲突原因,获得内省能力,以了解意识和潜意识的内容。治疗方法分两类:一类为指导性的,一类为表达性的。 刘紫薇 2014.4

德国的心理治疗培训和管理

1.德国的心理治疗培训和管理 2. 作者:钱铭怡严峻肖泽萍旭东施琪嘉 字数:3339 来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年2期字体:大中小 3.【关键词】德国;心理治疗;培训;管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R749.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2-0081-0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2.001 受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German Chinese Academy for Psychotherapy,德文简称DCAP)等单位的邀请,中国医院协会组织心理治疗考察团于2008年11月30日至12月7日访问了德国。代表团在德国期间访问了德国卫生部,参观了德国的心身医院、精神病医院,与卫生部官员、保险公司、大学和心理健康保健系统的重要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代表团在德国的访问过程中,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席Margarete Haass Wiesegart和Alf Gerlach博士全程陪同。研究院的多位德国著名的心理治疗专家Wolfgang Senf,Tomas Plnkers,Thomas Fydrich,Alf Gerlach,Ansagar Lottermann 等为代表团做了学术演讲。 德国是开展心理治疗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心理治疗服务管理已有约100年的发展历史。 心理治疗发展的里程碑是1998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的《心理学心理治疗师和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师法》。该法律确立了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职业,确定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非医学背景的心理学或者社会教育学专业人员可从事心理治疗工作。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获得了与精神科医师、心身医学科医师一道,在医疗卫生领域向成人患者或者儿童青少年患者提供心理治疗的执业资格,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健全了相应的健康保险付费机制。本文将结合访问的情况与相关资料,重点介绍德国对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的培训要求和管理模式,为中国发展心理治疗的教育培训及健全管理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德国心理治疗历史及心理治疗立法 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奥地利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很快在德国传播。1910年,德国建立了第一个相关组织:柏林精神分析组织(Berlin Psychoanalytical Organization,德文缩写BPV,于1926年改为德国精神分析学会,German Psychoanalytic Society,德文缩写为DPG)[1]。 20世纪20年代德国相继开办了第一个精神分析门诊和第一家精神分析医院。同一时期,Georg Groddeck在Baden Baden开设了第一家接受住院病人的心身治疗诊所。这一时期许多德国的精神科医生对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发生兴趣,他们开始讲授相关课程,并出版了一批心理治疗的教科书[1]。尽管官方的精神病学组织一直排斥心理治疗,使其一直独立于精神病学,但1927年,第一个医生的心理治疗组织(Allgemeine rztliche Gesellschaf t für Psychotherapie)还是正式成立了[1]。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E】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2、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3、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B】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卫生 D、心理咨询 E、心理适应

4、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D】 A、心理是脑的功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D、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E、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神经结构这一物质基础之后才有了心理机能 5、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6、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叫做【E】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治疗 D、心理支持 E、心理咨询 7、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被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8、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9、儿童病人的求医行为属【B】 A、主动型 B、被动型 C、强制型 D、参与型 E、合作型 1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属于【A】 A、人格测验问卷 B、智力测验 C、人格投射测验 D、评定量表 E、神经心理学测验 11、一男性,某省厅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认真,争强好胜,雄心勃勃。一年前单位减员时调入某厂工作,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三日前因心绞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病前病人的人格类型是【A】

防御机制与心理治疗

防御机制与心理治疗 李孟潮,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 讲座内容 1防御的定义及动力学心理治疗 2口欲期的防御:3种 3肛欲期的防御:15种 4性蕾期的防御:21种 5潜伏期的防御:11种 6青春期及成人期的防御:6种 7其他防御:45种 8防御机制在心理病理学诊断中的使用; 9心理发育的精神分析诊断性用表; 10动力性支持性治疗的技术及防御机制的使用;(备择) 11动力学探索性治疗及解释动力学简介(备择) 教材: Blackman, J.S. 101 defenses: how the mind shields itself. 2004, New Y ork , Taylor and Francis books Glen. O Gabbard , 2001,Psychoanalysis and psychoanalytic psychothrapy , Kaplan & Sadock's 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ry WHY??? 1)防御机制的分析是精神分析治疗的核心和基础; 2)防御机制是通往精神分析理论的捷径; 3)防御机制理论是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是古典精神分析和现代精神分析的结合点;4)防御机制也是自我分析的起点。 1防御的定义及动力学心理治疗 防御是阻止各种想法、冲动、情绪进入意识层面的心理操作,某些防御机制也同时是心理结构形成的重要机制。 1.1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共有成分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一般是指每周4-5次,多使用躺椅的精神分析。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或psychodynamic therapy从1-4次不等,是心理治疗的一种。 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共有成分 1)来分析者可分析性的判定 2)治疗进程。 治疗早期、中期和后期的划分 治疗师-患者的配对。(自由联想-均匀悬浮注意) 治疗同盟的联系 移情-反移情配对,阻抗的出现 3)分析性解释 阻抗解释,移情解释,沉默反移情解释,梦的解释 此时此地解释,起源学解释 1.2精神分析和动力学心理治疗技术发展的历史 1900-1920 弗洛伊德:释梦,自由联想,移情 阿德勒:心理教育

心理培训课程排行榜

心理培训课程排行榜 近几年在国内的心理技术培训课程渐渐火爆起来,京师博仁作为心理应用行业领导者,签约了若干名师在大陆讲课,很多人都对心理培训课程排行榜感兴趣,这个是作者根据课程影响力来排序的前五个推荐课程。 第一名,张日昇老师的箱庭疗法培训班 张日昇 京师博仁心理应用设备事业部顾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箱庭疗法第一人 箱庭疗法(sandspiel, sandplay therapy)又称沙盘游戏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起源于欧洲,由张日昇教授于1998年将箱庭疗法引入中国,在国内开展了富有开创意义的研究、应用以及推介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应用体系。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实践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开发了限制性团体箱庭、整合式家庭箱庭等新形式;提出了箱庭疗法“人文关怀、明心见性、以心传心、无为而化”的精髓。 第二名,吴秀碧老师的哀伤辅导课程 吴秀碧(台湾) 京师博仁心理专业人才培养事业部特聘顾问 擅长领域:团体辅导咨询理论与实务 台湾最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国际团体心理治疗领军人物! 对团体动力的研究超越美国最高水平!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会遭遇各种痛苦,给身体给心灵留下许多创伤或哀伤。

你是否还在苦苦承担、默默忍受? 如何疗愈这些伤口,让人走出心灵的困境? 如何抚平这些伤口,从而走向生命的安然? 作为一个治疗师或助人者,你是否在面对人生有重大丧失或严重创伤的来访者时, 觉得缺乏力量,需要支持? 是否也被勾到过往的伤痛而不能自持? 是否久久走不出来访者创伤的阴影? 在工作坊里,我们将以专业的角度和体验的方式来帮助大家学会面对和处理哀伤与丧失。 第三名,李世庆老师的萨提亚家庭模式 李世庆(台湾) 京师博仁萨提亚课程特聘讲师 学历: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硕士学分班 经历:从事助人工作自1977年始高雄中学辅导教 师国中教务主任、辅导主任、辅导教师联华电子文教 基金会志工训练讲师高雄市谘商中心义务「张老师」、 督导、志工训练讲师导师。 什么是萨提亚? 萨提亚模式是系统转化治疗模式,是当代极负盛名的家庭治疗和心理治疗流派,在国际心理治疗界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的创始人维吉尼亚·萨提亚女士(Virginia Satir, 1916—1988年)是美国家庭治疗的先驱,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在世界近100年里对人类最大贡献的心理治疗大师排名中,跻身前五名。她在家庭治疗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备受专业人士的尊崇。她发展出许多关于人的内在和家庭关系探索的独特技巧,被其他流派广为借用。

学医学心理学看法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感受 学习医学心理学对我启示很大,让我终身收益。我认为这是一门对于每个学医的人都很重要也很必须的学科。无论怎样学好它是作为一个负有责任心、有医德心的医生最为重要。因为它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人复杂的内心,更好的去帮助内心挣扎的人减轻他们的痛苦,为他们从新获得自信与快乐而努力。 学了这门科学,我们都知道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而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及其在疾病发生、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中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重视及要求愈来愈高。过去,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仅仅理解为“没有病,就是健康”,而有的疾病早期并没有症状,对健康的判断应从生物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角度来认识和理解。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越来越大,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压力加在人们的身上,人们需要有强大的内心来应对。因此我们在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注重心理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疾病。在以往,大家都认为生理疾病只是因为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问题,和心理扯不上任何关系,但是在学习了医学心理学以后我对心理学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往一直认为心理学就是帮助人们释放心中的压力解决一些精神上的问题,它和医学没有什么多大

的联系。但是现在我对心理学有了一个更彻底的认识。 在我们学习的课程当中包括了心理过程、心理障碍、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五个部分。其实人的生理与心理是息息相关的,心理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认识过程,学习和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记忆最深刻的是情绪情感过程,心理的波动影响情绪的起伏,而情绪的起伏又会引起生理的变化。例如七情伤,具体是指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 在没学习医学心理学之前,对于很多东西我都不是很理解,提到心理障碍我的第一反应时精神病患者。而现在对心理障碍有了新的认识。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不适应的。其实一些存在心理障碍的人并不是精神上出现了问题,只是一些特殊的环境在心里留下阴影,从而导致行为上为常人所不能接受。例如强迫症,强迫症也分为很多种,强迫意念、强迫动作、强迫意向以及强迫情绪。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洁癖,这个大家都知道是一个人很强调卫生,这没什么不好,注重卫生对自己的健康有好处,但是有的人不是单纯的注重卫生那么简单。有的人反复多次洗手,心里总感觉自己的手上有脏东西,明知已经洗干净了却不能自制,非洗手不可。这个就是强迫症的一种,强迫洗涤。导致该症状的原因可能是患者的压力过大,而这却与生理病变无关,是心理问题。通过对心理障碍的学习,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第六单元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病人向正常方向发展。其主要的内容是 A.偏离的正常人格 B.偏离的正常情绪 C..偏离的正常行为 D.偏离的正常思想 E.偏离的正常外貌 2.长程心理治疗所需的时间较长,主要用于改善 A.情绪 B.行为 C.人格 D.认知 E.躯体疾病 3.短程心理治疗一般不超过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E.7个月 4.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治疗方法是 A.支持治疗 B.行为治疗 C.生物反馈治疗 D.精神分析治疗 E.认知治疗 5.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们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 A.潜意识矛盾冲突 B.意识矛盾冲突 C.认知矛盾冲突 D.本我矛盾冲突 E.性矛盾冲突 6.心理障碍是由于错误的不合理的信念和思考方式所致,如果教会患者校正其非理性认知,问题就会解决。这是何种心理治疗的主要原理 A.贝克认知治疗 B.合理情绪治疗 C.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D.行为治疗 E.精神分析治疗 7.心理障碍至少部分是由于在错误前提和假设的基础上对现实的认知曲解所致。首先提出这一心理治疗理论的学者是 A.Rogers B.Beck C.Erikson D.Freud E.Skinner 8.患者能从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感受到真诚、协调、医生的通情和无条件的积极关心。在良好的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患者在直接经验、平等协作、促进成长的治疗方式中实现态度和行为的转变。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称为 A.行为治疗 B.精神分析治疗 C.患者中心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E.系统脱敏疗法 9.心理咨询的对象大部分是 A.勉强求助的人 B.心身很健康的人 C.有幻觉的人 D.正常的人 E.思想觉悟不高的人 10.综合性医院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 A.病人 B.护理人员 C.病人的领导 D.病人的亲戚 E.医院管理人员 11.患者中心疗法的理论认为,使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重要治疗因素是 A.医生通情达理 B.病人有强烈的求助要求 C.明确的治疗目标 D.医患关系 E.集中的治疗时间 12.选择局部细节作出总体的结论,这种负性自动想法称为 A.非黑即白的绝对思考 B.主观臆断 C.以偏概全 D.过度引申 E.夸大 13.将一个偶然的事件中取得的信念不恰当地用于其他情况,这种负性自动想法称为

心理动力学疗法

心理动力学疗法 心理动力学疗法基础理论边缘人格障碍的心理治 疗模式主要有三大取向,分别是心理动力学取向,认知-行为取向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取向。心理动力学取向的代表人物有Kernberg,Akhtar,Gunderson,M Balint,Searles,Kohut,Fonagy等;认知-行为取向的代表人物有Linehan,LS Benjamin,A Ryle,Jeff Young,Klerman/Weissman,A Beck & A Freeman等;而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代表人物是Arnold Winston,Larry Rockland,R Wallerstein,Henry Pinsker 等。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比较充足的疗效研究证据集中于心理动力学取向和认知-行为取向的治疗方法。虽然目前很多精神科医师遵循习惯使用药物治疗人格障碍,但是这种操作实际上是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的,Soloff等提出,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患者的焦虑、冲动、精神病性等症状,但是目前尚无药物治疗可以改善人格整体功能的证据。(Soloff,2005)另外,边缘人格障碍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和脱落率高是精神科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个持续六年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对人格障碍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广泛存在,40%的患者使用三种以上的精神科主要用药,20%使用四种以上主要用药,而10%的患者甚至使用到五种以上的精神科药物,研究者认为,精神科医生为了防止患者脱落而不合理用药,并且由于

害怕复发劝说患者长期服药是主要原因。这个问题Bateman 认为在于医生陷入了反移情中,通过开药把拯救患者的反移情付诸行动。这个问题也许也可以通过动力学治疗帮助患者解决不安全感,提高服药依从性,而且解决医生自身的反移情。(Bateman,2004;Zanarini,2004)同时,已经有荟萃分析的结果支持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的疗效。Perry等回顾了15项对人格障碍的疗效研究,发现根据自我报告测量的平均效应量(mean effect sizes)为1.11,观察测量的平均效应量为1.29. (Perry,1999)Leichsenring等对14项心理动力学和11项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这些研究设计质量较高,使用了标准的诊断工具,有可靠信效度疗效测量工具,他们发现动力学治疗的总体效应量(overall effect size)是1.46, 自我报告测量的平均效应量(mean effect sizes)为 1.08,观察测量的平均效应量为1.79.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总体效应量(overall effect size)是 1.00, 自我报告测量的平均效应量(mean effect sizes)为1.20,观察测量的平均效应量为0.87。但是这两种疗法的效度无法直接比较,因为样本、患者来源以及研究方法的不一致性。而且,在所有研究中,只有两项动力学研究和三项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是随机对照试验,也影响了做出结论。但是,Leichsenring等人认为,根据目前(2003年)的结果来看,可以确定动力学疗法和认知行为治疗对人格障碍治疗的有效性(Leichsenring, Leibing

(完整版)心理动力学要略

心理动力学疗法(要略)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A clinical manual [美] Deborah L.Cabaniss,Sabrina Cherry Carolyn J.Douglas,Anna R.Schwartz 著 徐玥译

第一部分什么是心理动力学治疗 第一章动态心理的治疗 主要观点 心理动力学意为动态的心理。 心理动力学观点假设无意识中的动态元素影响有意识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以心理动力学观点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称为心理动力学治疗。 揭露和支持技术几乎用于每种心理动力学治疗中。 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基本目标是: 1、了解病人有意识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无意识元素。 2、确定在当前情境下揭露法和支持法哪个帮助最大。 3、不论揭露无意识的内容还是支持其心理活动,都要以最有益于病人的方式进行。

第二章心理动力学治疗如何发生作用 主要观点: 治疗作用原理是试图解释心理治疗如何发生作用的理论。 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基本的治疗作用原理包括: 1、使无意识有意识化 2、支持薄弱的自我功能 自我功能包括冲动控制、内在和外在的刺激管理、承受焦虑和强烈情感的能力以及启动防御机制等。后有详述。 3、使发展再现生机 心理动力学治疗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补救的过程,在与治疗师的来往中能够催生新的成长和发展。包括: (1)发展出思考自身和调控自尊的新方式 (2)发展出与他人交往的新方式 (3)发展出更灵活、更具适应性的应对机制 无意识与无意识的意识化 无意识: 1、存在于意识之外的思想和情感能够对人们产生影响,具有驱动作用,通常会使人们形成习惯化但却是非适应性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2、将这些思想和情感有意识化能够起到治疗效果之类的基本观点仍是心理动力学治疗的主要信条。

学习版心理治疗方法汇总.doc

心理治疗方法汇总 1、“系统脱敏疗法”又称“条件强化法”、“交互抑制法”。 2、“厌恶疗法”又叫“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 3、“暴露疗法”又叫“满灌”、“冲击”或“快速脱敏”疗法。 4、“强化疗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 5、“代币制奖罚疗法”又称“标记奖励法”。 6、“自我警惩疗法”。 7、“放松疗法”又称“松弛反应训练疗法”。 8、“生物反馈疗法”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或“植物神经学习法”。 9、“发泄疗法”。 10、“逆转意图疗法”又称“矛盾意向疗法”。 11、“模仿学习疗法”又称“示范性疗法”。 12、“思维阻断疗法”又称“思考停止疗法”或“思维控制疗法”。 13、“作业疗法”。 14、“刺激控制疗法”。 15、“自我主张训练法”。 16、“行为塑造疗法”又称“连续逼近法”。 17、“体育疗法”(也属于“娱乐疗法”,下同)。 18、“书画疗法”。 19、“阅读疗法”。 20、“舞蹈疗法”。

21、“情动心像法”(提示一些影像的印象等)。 (二)“精神分析法”: 1、“自由联想法”。 2、“梦境分析法”。 3、“直接分析疗法”又称“直接解释疗法”、“交流分析疗法”。 4、“精神支持疗法”又称“支持性心理疗法”、“一般性心理治疗法”、“非分析性治疗”。 5、“疏泄疗法”。 6、“领悟疗法”。 7“心理动力学疗法”又称“谈话疗法”。 8、“催眠”与“暗示”现象及疗法在“其它一些疗法”中介绍。 (三)“人本主义疗法”: 1、“咨客中心疗法”又称“经验疗法”。 2、“患者中心疗法”(大体同“咨客中心”)。 3、“存在(主义)分析疗法”又称“存在意识疗法”、“逻各疗法”。 4、“完形疗法”。 5、“交朋友小组疗法”。 (四)“认知疗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