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浅论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浅论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浅论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浅论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钱达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系,江苏苏州215011)

摘要:人性化设计是人们在社会发展中新的追求,是城市建设中最高,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终

极目标。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中人们最为重要的交往空间,文章通过对人的感官特性、

行为趋向、心理特点等的理性思考和对某些实例的分析,得出一些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便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合理的、更具人性化的公共空间环境,赋予其人文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并努力达到使城市从“空间”逐步变成

“花园”

,直至“家园”的目的。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感官特性;行为规律;行为心理

中图分类号:TU984.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79(2006)01-0063-05

刘易斯?芒福特(LewisMumfort)曾说过:“假如今天的社会瘫痪了,那不是因为缺乏方法,而是因为缺乏目的”[1]。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社会联系极为紧密,按其自身规律不断运转的有机整体。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共同目标应当是探索和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城市发展追求的目标。人性化设计是现在人们在社会发展中的追求,是城市建设中最高,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目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人与城市中其他元素的融洽关系,其中人是中心,因此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人性化”就是强调“人”重于“物”

,要求对人性及人的各种需求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同时永无止境地追求无缝沟通。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提到的“以人为本”,应该是“人性化”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人性化设计”的概念,即把“人性化”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在设计进程中的设计。

在中国,“人性化设计”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最基本的命题。这种“天人合一”的认知方式,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影

响。当然,现在的“

人性化设计”,有了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内涵,即在设计中全面满足人们最佳的需求。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中,人的尺度、人的行为、人的心理,以及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参与,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其过程是一个对人的行为,包括生活方式、心理特性、潜在行为等进行深入思考而获得结果的过程,并为社会公众提供合理的、优化的作品,赋予其人性化、人文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创造,就是为了努力达到这么一个目的———让城市成为宜人、和谐的人居环境,从“空间”逐渐变成“花园”,直至“家园”。

然而在现实的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更多的被停留在口头上或是文字中。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由于种种原因,如部分政府大搞形象、政绩工程;不切实际,盲目跟风;为赶工期过度压缩正常的设计、施工时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设计人员的经验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等,往往造成城市公共空间不方便使用,甚至于只能看不能用等现象。例如,城市广场成为摆设,既不遮阳也不挡风避雨;公园里人烟稀少,而老人孩子却找不到合适的活动场所;草地大片,却没有人的活动空间,也带不来好的生态效益,等等。当然这种现象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并有所改进,那么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时,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人性化设计呢?

——————————————————

—[收稿日期]2005-08-04

[作者简介]钱达(1978-),男,江苏苏州人,讲师。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第19卷第1期J.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Suzhou

Vol.19No.12006年3月(EngineeringandTechnology)Mar.2006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6年64

1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1.1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符合大众的感官特性和尺度要求

了解人的知觉及其感知方式、感知范围,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能理解各种形式的直接交流和人对空间条件及尺度的感受。城市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感官特性,首先要满足人的尺度要求。对于具有相应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符合相适宜的尺度极为重要,这将直接关系到使用者对空间舒适性、场所感等的心理感受。

在社会交往中,有一些重要的尺寸,可称之为社会距离。如亲密距离(0~0.45m);个人距离(0.45~1.30m);社会距离(1.30~3.75m);公共距离(大于3.75m)等[2]。另外当距离为20~25m时,大多数人能看清别人的表情与心绪,这时,见面变得令人感兴趣,并带有一定社会意义,因此这也是个需要重视的距离。如果在设计公共空间时,每20~25m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重复的内容,如地面高差的变化、小品的设置等,就会使空间产生节奏感、韵律感。当然这是针对人们在静止或低速情况下的视觉特性而言,其运用的是常人的尺度,而对于主要为快速运动中的人观赏、使用的空间,则往往采取超人的尺度,以满足较高速度造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有时为了形成特殊的意境,也采用扩大或缩小尺度的方法来实现设计意图,以形成使用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

除了尺度以外,色彩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色彩是最大众化的审美感觉,在所有的造型要素中,色彩是最为强烈而迅速的诉诸感觉的要素。色彩具有冷暖感、涨缩感、距离感、重量感、面积感和兴奋感等。成功的运用色彩,能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感染力[3]。

灯光也是引起视觉快感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夜间休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城市公共空间能够延长利用时间,提高利用效率,全天候地为人服务。而夜间的空间利用就必然离不开灯光的运用,黑暗中灯光下的环境可以产生与白天完全不同的生命力与意境。依据不同的环境特点,不同的空间特性,合理运用灯光,可以营造出多彩的城市夜景,构筑城市宜人的夜空间[4]。

当然,除了视觉感受外,满足人们对听觉、嗅觉、触觉等其它感官的需求,对于设计者设计城市公共空间也很重要。多感官的需求供给,能够丰富空间的艺术感受,营造多样的氛围意境,最大限度的给予使用者以场所体验感。

1.2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符合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点

空间基本上是由物体与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没有人在其中的作用,也就谈不上场所意义。而且人是城市的主体,是具体的使用者,因而优秀的公共空间设计需要满足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环境心理学认为场所具有吸引和支持人们活动的心理力度,强调了人在环境空间中的感知、情绪和行为等。人们通过各种来自于自身需求的行为,认可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与环境相联系。拉特利奇(AlbertJ.Rutledge)认为设计就是要表达设计者对一个场地将怎样被人使用的意图,因而公共空间设计应当反映出设计者的预见[5]。如果设计者设计的物质和空间形式恰当地迎合了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那么设计就是成功的。于是关注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点,以及如何在设计中利用这些需求就十分必要。设计时要认真考虑充分暴露出来的和隐藏较深的行为,让使用者满意。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人们的行为总是在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上同时发生,并且其行为内容、特点、方式等呈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不同生活状态的人在行为方式、行为特点、活动时间等方面各不相同,但相同类型的人的行为表现却有相似的规律性。可见,预见人的行为规律对于一个好的空间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人的行为受到人的思维、心理控制,任何一个客观环境必须要被主观意识接受后,才能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才能使一个潜在空间变成一个有效空间。

因而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要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体地位,从人的角度出发,处处为使用者着想,从宏观到微观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各种生理、心理需求。人的行为心理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依据和根本,体现出人与环境的和谐互动。人与环境空间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一方面依据人的需求塑造环境,理想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创造都是为使用者服务的,满足人多样化的行为心理需求;另一方面环境又限定了人,随

第1期着时间的推移,习惯的存留和创新的发展,人们又适应了一定的环境。优秀的设计不仅要能供人方便的使用,还应能影响人们对环境的主动维护。因此,设计者应该随时留意人们的行为倾向,按大多数人正常的行为习惯、心理特性来设计,不应随意改变别人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强行干涉他人的行为,要求他人按你的指令行事,忽视了这一点,设计本身就可能成为环境的破坏者。

此外,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场所”理论取代了传统的视觉艺术设计方法,人们已经从注重硬环境转变为注重心理情感的软因素,这正是马斯洛需求等级论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反映。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时,应该在满足生理、安全等基本要求后,尽可能满足人们的高层次心理需求,如渴望交流、审美需求、修养身心等。注

重社会文化心理审美意识的演变,使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出现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心理特征的“

审美软化”,通过隐喻、象征、模拟、暗示等手法,使城市公共空间具有“人性化”,加强了人与环境的对话。

1.3城市公共空间应引入“公众参与”和“通用设计”概念

城市是人的城市,人是城市的主体,公众参与将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作为城市的使用者,也是城市空间环境的享用者,因此提倡公众参与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一种允许变化增减的弹性框架,让设计者以外的人们去发现、组织和产生兴趣,这一点会日益显得重要。公众不应是城市景观环境建构的“消极旁观者”,而应是“积极的参与者”,作为使用者,公众在设计过程中,应以一种集体创作的方式参与到公共空间环境的创造中去。一种公众全程参与的“环型”设计模式必然会代替“直线型”设计模式,使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以达到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的目的。

公众参与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能更好的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平等的使用权与机会,使他们能同样的享受公共生活,因此,那种适应特定需要或某类需要的调节措施必然会被为更广泛的、未知的使用者提供便利的手段所替代。在城市中,生活着各种不同的人群,其中包括残疾人等比较特殊的人群,而这些人往往较少地使用城市公共空间,这并不说明他们不需要,而是在城市中,能让他们舒适使用的公共空间太少。199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残疾人法(ADA)》,这部法律开始深刻地改变人们的设计方式,不再仅仅是设置几处坡道,就作为无障碍设计了,而是提出了“所有人利用度”(即“通用设计”)的概念,使公共生活各方面能涵盖更多的人群[6]。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不再是用一种“孤立但平等”的思想为残疾人服务了,不再仅仅把残疾人当作特殊的人群,考虑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而是整体考虑,以平等地满足所有使用者为目的进行设计。如公共卫生间应设有特别宽大的分隔间,供坐轮椅的人使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和室外空间除了台阶外,都建有坡路,供轮椅出入,而且道牙坡不光满足轮椅的通行需要,还考虑推婴儿车、购物车、拉行李箱等人群的方便;公共汽车在车门处装有起降平台,帮助坐轮椅的人上车;在公共空间中为坐轮椅的人提供合适他们高度的桌子;设置公共传声系统,以便帮助听力有障碍的人也能听到需要获得的信息;为视力不佳的人提供更大字号的指示、查询系统等。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全社会不把他们看作特殊人群,给予异样的目光,使他们能自由的享用城市公共空间。所以,应尽快的真正落实“通用设计”这一概念,避免目前有名无实的状态,为所有城市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水平。

2案例评析

在城市中,公共空间设计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失败的或者说是不合理

的更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很好的进行“人性化设计”。

例如,人的视觉主要是水平向前的,人在正常行走时,视轴线会向下偏

10°

左右,所以人们能观赏到的对象主要是与其大致同一水平面前方的物体与空间,如沿街建筑的底层立面等。对于这一范围内的物体与空间,需要更多

关注,如加强其细部的设计等。不过,在不少地方,看上去不错的建筑、

店面、商品不太吸引人的目光,是因为行走不便和尺度不合理造成的(图1)。地面

平整、安全、舒适,具有良好的引导性,才能使行人注意周边的空间,引起交

流、购物、观赏等其他活动。

又如,在公共空间中,人们最容易产生休息、停留、交流、观赏等活动,因图1过于狭窄的商业街

钱达

:浅论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65

2006年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此休憩空间和座椅的设置就非常重要。如条形座椅适合不善交际的孤独者,使其能观看前方的活动,又不易被人打扰,对一群交谈者来说,则是不便的;圆形座椅适合几个互不相干的单独人交往;单座最不利于交往,但最不受人打扰;弧形座的凸边同圆形座类似,但凹边则便于二、三人相互交谈;而多凹形座是最佳的形式,能够满足各种需要。现在有一种1.80m×1.80m的大方凳很受人欢迎,它能提供多种不同的就座需求。

另外,座椅设置的位置也很重要,因为这与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有关。“人看人”是一种大家都喜好的户外活动,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该很好把握这一点:大多数人在闲暇小憩时都是选择面对人们活动的方向,当然这种面对有距离远近之分。近距离观看的,一般相互认识,具有半参与的性质;远距离观看的常为陌生人,他只是观看而已,希望既能观看他人的活动,又能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使自己感到舒适泰然。上述因素都会影响到座椅的设置。但实际上,很多座椅设置并不能供人方便、舒适的使用。如使用者无法进入场地,座椅成了摆设;因树木生长使座椅无法使用(图2);由于缺乏安全感或避风遮阳条件,座椅少人使用等等(图3)。

再如,在城市中,有时会出现很大的广场,达到十几甚至几十公顷,空旷、

无趣、缺少活动、没有生命力是对其最客观的评价(图4)。一般来说,城市广场规模不宜超过100m这一尺度,在设计交流空间或在大空间中划分小空间时,尺度不应大于25m,因为超过了100m,具体的人就会变成人影,将在视觉上引起不快,而当距离缩小到20~25m时,大多数人能看清别人的表情,这时,见面会变得有趣味和意义。当然在设计一些提供更亲密活动的空间时,则应该选择更小的尺度,如不超过10m等。

此外,忽视人的行为趋势,步行道随意设计,造成绿地被践踏和破坏,出现“其实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的现象(图5);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随意运用色彩,在静思空间中采用暖色,让人兴奋、情绪高涨;夜间灯光的无序使用,造成大量光污染等等,这些都是在设计中要不断改进、完善的。“人性化设计”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而是要靠每位设计师用心努力,全社会共同支持才能逐步达到的。

3结语

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中的“人”是指普通的人,具体的人,富有个性的人,城市公共空间不是为神设计的,也不是为市长们设计的,而是为生活在城市中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健康人、残疾人,为他们生活、

图2树木影响使用的座椅图3不方便使用的座椅

图4空旷的广场图5

被破坏的绿化66

钱达:浅论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67第1期

工作、学习、娱乐、休闲而设计的。因为他们是城市的主人,应该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城市建设中得到关注与关怀。公共空间不仅是让人参观、向人展示的,更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的。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极尽周到而得体地为人的生活服务,设计者从个人的经验主义、自我主义意识中走出来,建立以公众为主、以使用者为主的服务思想,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把握人的感官特性、行为趋向、心理特征等,强调公众参与和通用设计,用富有创造性的大众语言、人本语言来展现公众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解和设计,从而使城市成为公众生活的乐园。当然,城市公共空间不应该是千人一面的,每一个城市各不相同,城市中的每个公共空间各不相同,每种空间的服务人群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灵活的运用设计理论和设计手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营建出多样化的人居环境,真正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LewisMumford.TheCityinHistory:itsOrigins,itsTransformations,anditsProspects[M].NewYork:Harcourt,Brace&World,Inc,1961.

[2]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周武忠.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王晓燕.城市夜景观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5]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王求是,高峰,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6]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空间—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ABriefDiscussiononHumanizedDesignofUrbanPublicSpace

QIANDa

(Dept.ofArchitecture,USTS,Suzhou215011,China)

Abstract:Ahumanizeddesignisanewpursuitinthesocialdevelopmentandthehighestandfundamentalgoalinurbanconstruction.Urbanpublicspaceisthemostimportantcommunicatingspaceinacity.Thetheoreticalandpracticalconclusionshavebeendrawnbasedontheanalysisofhumanesensoryfeatures,behavioraltenden-ciesandpsychologicaltraitsaswellasanalyticalillustrationsofthesuccessandfailureofsomeexamples.Theycanprovidethepublicwithmorerationalandhumanizedpublicenvironment,whichcanbebestowedonhuman-izedandindividualizedlifeandvalues.Inthisway,thegoalofturningour″urbanspace″graduallyintoa″gar-den″,evenintoa″home″canbeachieved.

Keywords:urbanpublicspace^humanizationdesign^sensoryfeatures^lawsofbehavior^psychologyofbehavior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景观的大众化 1.1 景观 “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 (景观学)逐渐形成。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122 ] 。 1. 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 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在这之前景观设计对象主要是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这些项目工程倾向于小尺度的、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更大部分关注美学的独立工作。随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第一次爆发,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的城市迅速繁衍和增长,而公园设计理念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需求[3 ] 。公园形式要求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结合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美学等设计更大规模的场所,服务更多的人。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1876 年,Olmsted 提出了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得到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负责整个公园系统建设的景观师。1878 年,公园系统开始建设,其结合地形地貌,以线性空间连接城市公园,并形成不规则的图形,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 4 ] 。Olmsted 在美国发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和公园系统的建立,倡导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城市工人阶级和穷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利益和谐发展。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贵族。从形式上说,它是从贵族专享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景观,为大众创造一种宁静的休闲场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交往,它反应了大众价值观。 自此,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现代景观应平等地呈现给所有的市民。景观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存在,景观场所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区域,符合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和一定的文化需求。其实践表现为景观设计,其契机主要是为市民创造公共的开放空间。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于创造人与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景观中倡导公共精神的建立。 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 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 [5 ] 。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按空间形式可分为:①点状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绿地等;②线性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2.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重视空间的可达性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 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

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 (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 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 1.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 在尺度适宜的城市和建筑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的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许多传统的市政公园和绿地中,空间尺度却让人感到不适,宽阔的路面和大尺度的广场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亲切感。根据知觉

浅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摘要:从人的审美观点和生理需求的角度出发,介绍人性化的城市街道步行空间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分析如何对城市街道步行空间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如何从人的角度出发,人的行为模式,人的视觉感受,心理感受出发设计出符合人性化的步行空间。 关键词:城市街道;步行;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 Abstract:Proceed from peoples aesthetic standard and angle of the physiological demand , recommend humanized urban street walk space should follow the human-oriented basic criterion . Analyze how walk to urban street space go on the humanized design. Key words: Urban street;Walk;Walk in the space;Humanization is designed 城市的街道是构成城市的重要骨架,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自于街道,街道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由此可见,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对于步行者,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1 步行空间的概念 步行首先是一种交通类型,一种走动的方式,但它也为进入公共环境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一个人一次步行外出可能兼有公务、观光或散步的目的,也可能分三次去做这些事。而提供步行的这一空间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对象——步行空间。 2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 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用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营造舒适的空间,使人们享受空间的使用趣味和快感,让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与满足,从而让人的心理更健康、情感更丰富、人性更加完善,达到人物和谐,这是本文要讨论的另一个主要内容。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

城市设计到底是设计什么内容的,个人认为,城市设计的核心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当然城市设计的涉及领域不仅止于城市的公共空间而已。 城市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要弄清楚自己的任务,在规划原理的教材上有很多关于城市规划任务的叙述,有关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很多的范畴。事实上,城市设计师所能发挥作用是有限的,这些具有抽象意义、外延性的、非物质实体的东西必须考虑,但很难单凭规划专业的一己之力来把握,规划师应该做也只能做好的还是在物质空间形态领域。落脚点只能放在空间形态之上,从物质空间中来,最后再回到物质空间之中去。 城市设计师应该把重点精力放在对空间的设计之上,而建筑的处理则是属于建筑师的业务领域。空间,应该成为城市设计师永远放在首位的问题。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而言,城市设计在我国还是属于很新的一个学科。个人认为,城市设计既从属于城市规划学科,但是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又可以是介于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之外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或者可以将城市规划分为两个大类,总规之类的归于宏观层面的规划,而城市设计等则属于微观层面的规划。 我国在城市设计领域的理论研究相对来说起步很晚,现阶段还处于对西方等国家的研究思想的引进与消化阶段,鲜有结合我国国情的,比较成熟的本土化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城市设计的理论向实践转化中也有很严重的脱节现象,在很多所谓体现着"新思想"、"新理念"的城市设计方案,其实有许多是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已提出的观点。 现代中国在规划或城市设计领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大师,即使是有些所谓的海归"牛人",也只是在对人家国外的一些思想消化基础之上,进行了本土化的包装。然后四处出书,大肆宣传,......行大师之名,少有自己的观点。 国外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思想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大类: 1).关于景观与意象的理论研究 景观与意象的理论是对城市空间多种形式要素在认知层面上的剖析和应用的理论。城市景观理论侧重于具体的、实在的物质形态,即城市空间中地形、地貌、建筑物、构筑物、绿化植物等组成的各种物质形态(如肌理、色彩、图案、体形、比例、风格、特色等)方面的表现,代表性的城市景观理论有F.吉伯特(F.Gibberd)在《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中提出“城市素材”及其与空间、时间、运动等的关系都是城市景观的设计内容。 Pauld Spreiregen在《城市设计:城镇的建筑》(Urban Design: The Architecture of Towns and Cities)中提出城市的形式和视觉要素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内容及其原则。英国的库论(G.Cullen)在《简明城市景观》(The Concise of Townscape)中提出视觉、场所和包括色彩、质感、比例、风格、性质、个性与特色等的城镇构成是理解环境与人之间发生感性联系的三种要素,也是使城市景观产生具有趣味性、戏剧性的方法要素。Tugnutt Anthony所著的Making Townscape: A Contextual Approach 则从城市文脉、建筑个性与感知方式三个方面讨论了城市景观的塑造方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09691913.html,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探析 作者:陈书铮张书鸿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第04期 摘要: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儿童娱乐空间中肖似性符号的设计加以研究,对国内外儿童娱 乐空间中肖似性设计案例作分析、比较,以儿童心理与接受认知能力为基础,重点阐述艺术设计符号学视角与儿童空间设计的关系,并做初步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肖似性符号;儿童娱乐空间 一、引言 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曾将符号按不同表达方式分为图像符号、指索符号和象 征符号,以体现它们在表征方式上的不同。肖似性符号属于图像符号,它的定义为:“肖似性符号是指图像符号的符号形体与符号对象在外部形态、颜色、姿态、质感等物理属性上相似的图像符号。[1]”在我国,肖似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司马光的《为文丞相谢赐神道碑文表》一文中:“臣荷析薪之业,绍作室之功,虽资性甚愚,曾无肖似,而义方未坠,少逭谴尤。”[2]它在词典里的意思为比较相似,相像。 卡西尔(Ernst Cassirer)曾经这样说:“人是符号的动物”。简单来说,当人们看到一个符号时,大脑会本能地调动获取接受过的各种信息,想到它代表的本身之外事物的事物。肖似性的符号总是使人们的联想过程更直接、快速,这种情况对儿童更是明显,儿童会通过自己的理解对世界进行解释和联想。儿童时期是人生重要的接受和学习时期,通过一些亲切而简单的肖似性形象或图像符号诱发他们展开联想,可以使他们对空间的接受度更高。 同时,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肖似性符号也非常容易被大众接受,究其原因,肖似性符号更符合人们心里的现实形体与事物,更为接近受众的理解与想象,因而人们对肖似性符号更有亲切感。 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全人类的目标,他们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的进步也是至关重要。因此,为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娱乐空间同样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从儿童娱乐空间设计角度来说,设计者首先应该用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事物,尝试了解他们的需要,从儿童的心理及接受能力考虑,努力满足孩子们的天性。这些空间中的符号不一定要具体,因为那样反而会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 所以营造一个好的、具有肖似性符号意味的儿童娱乐空间具有一定的意义,赋予空间独特的色彩、想象力,使儿童娱乐空间更加趣味十足。让儿童获得更多游戏亲切感,发挥丰富而有趣的想象力;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发现自己的能力、技能和天赋,才是设计的最重要的目标。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摘要:“人性化”就是强调“人”重于“物”,要求对人性及人的各种需求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同时永无止境地追求无缝沟通。文章通过对人的感官特性、行为趋向、心理特点等的理性思考和对某些实例的分析,得出一些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供设计师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感官特性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性化”就是强调“人”重于“物”,要求对人性及人的各种需求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同时永无止境地追求无缝沟通。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提到的“以人为本”,应该是“人性化”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人性化设计”的概念,即把“人性化”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在设计进程中的设计。然而在现实的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更多的被停留在口头上或是文字中。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由于种种原因,如部分政府大搞形象、政绩工程;不切实际,盲目跟风;为赶工期过度压缩正常的设计、施工时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设计人员的经验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等,往往造成城市公共空间不方便使用,甚至于只能看不能用等现象。例如,城市广场成为摆设,既不遮阳也不挡风避雨;公园里人烟稀少,而老人孩子却找不到合适的活动场所;草地大片,却没有人的活动空间,也带不来好的生态效益,等等。当然这种现象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并有所改进,那么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时,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人性化设计呢? 1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1.1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符合大众的感官特性和尺度要求 了解人的知觉及其感知方式、感知范围,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能理解各种形式的直接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清楚地将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区别于其它。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和秩序,不论是设计或管理,公共空间这一系统如同城市的脊梁一般,有“纲举目张”之效。 第一节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 一、公共空间的概念 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按所有权可分为:

政府所有和其他开发商所有。 政府所有部分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公交车站,公共停车场等);开发商所有部分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二、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为了将购物、居住、休闲、观景等城市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制定如下原则:1、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创造大型的开放空间,强

调地标性,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2、组织空间,形成视觉景观轴线。 3、创造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街道空间,并提供文化表演的活动空间。 4、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联系区内外各街坊和功能区,并以此系统组织展示环境品质的空间序列。 5、运用绿化种植或建筑的使用功能,塑造街道的个性。 第二节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1、综述 1)基本要求: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骨架。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街道空间。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筑尺度、

浅谈现代城市家具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家具设计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吴海龙发布时间:2009-4-3 阅读:1724次【字体:大中小】 摘要:城市家具的使用功能和艺术风格总是具有时代的印记,由所在时代的设计潮流、施工工艺和材料运用多决定,也是当时的哲学思想、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在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该创造人性化场所为目标,让人们能有个理想的户外空间。 关键词:城市景观城市家具人本生态地域 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活动的场所。拥有一个宜人、和谐、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无疑是居住在城市中人们的强烈愿望。现在城市中的一片绿荫、几条座椅、一盏路灯、几个垃圾箱、一组指示牌……都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不仅需要舒适的小家园,更需要城市艺术化的大环境。城市家具作为城市空间的要素之一, 已是城市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独特的视觉形象与城市景观的有机结合, 已成为城市文化美、整体美、区域特色美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人们活动的主要载体,设计师如何创造出符合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城市家具”,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城市景观设计中重要的内容。 一.城市家具的概念 “城市家具”一词源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它是英文“Street Furniture”的中文解释。城市家具是从街道家具发展而来的称呼,它泛指遍布城市街道中的诸多城市公共环境设施,是指一切在城市中的视觉物质形态,一般指对街道空间所有设施的统称。包含有建筑和设施两个概念, 也就是说包括一部分小的城市建筑设施和公共设施。主要泛指交通、安全、商业、咨询、休憩和环保等方面, 如候车亭、招牌、售卖亭、路灯、垃圾筒、小的雕塑等。一般布设在街道、广场、绿地或其他公共部位,是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家具是指依附于城市空间展现现代城市风貌、为城市提供公共服务的市政公用设施、装置。之所以称之为“城市家具”,是因为它准确地诠释了人们渴望把城市变得像家一样和谐、整洁、舒适和美丽的美好企盼。它们形成街道和广场的环境特质,是街道空间和景观组织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体现城市景观特色与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 二.城市家具的分类 按其使用服务功能大体分类为: 1. 公共休闲服务设施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为满足人们休息、健身、娱乐等要求而设置的“城市家具”,主要包括休息座椅、健身娱乐设施、电话亭、公共饮水器、邮筒、售报亭、照明灯具等。 2. 交通服务设施 是指城市街道中主要用于交通指示、组织的设施,包括路灯、交通指示灯、交通指示牌、路标、人行天桥、候车亭、候车亭、路障、自行车停放设施、加油站、无障碍设施等。 3.公共卫生服务设施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为满足人们公共卫生要求而设置的“城市家具”,主要包括垃圾桶(烟灰皿)和公共厕所。 4 .信息服务设施 为满足人们城市公共空间和环境的认知,引导人们快速到达目的地而设置的“城市家具”,主要包括户外广告、信息张贴栏、布告栏、导向牌等。 5 .美化丰富空间设施 是指那些为城市街道增添艺术气息,美化和丰富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设施,包括花坛、雕塑、喷泉、

城市公共空间尺度人性化研究

摘要:关键词:本文通过对城市生活、空间肌理、空间节点界面等问题的分析,以人为主体和标尺研究了城市公共空间尺度,探讨了城市公共空间尺度人性化设计的方法。 空间形态肌理延续人性化 Abstract:This artice through annouceing to living space and texture of the ancient city ,node and space dimension,put forwards some humanity design methods of scale in city spatial form with the numan being standard. Key Words:Spatial form texture extension humanity ??1.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速,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原本适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环境已经支离破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空间也逐渐被大规模的商业开发所占据,大范围的区域专项功能化使城市丧失了原有的肌理和活力,冷漠的城市空间正在分解着传统城市脉络下生成的城市固定特质。近年来,逆城市化现象和中心区衰落的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其根本原因就是现代建筑与国际风格在追求城市功能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缺少了对人的关怀,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城市公共空间尺度的缺失。有的城市为了树立城市形象,无视地理气候条件,在市中心开辟大尺度的草坪和硬质广场;还有的城市为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地打造商业步行街,导致道路交通系统一度混乱。雅各布曾经指出城市中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因此,城市的公共空间如何能够保持活力,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能够以适宜的尺度满足人们在物质、精神、心理、行为规范等方面的需求,体现出设计者对使用者的人性关怀,同时体现出空间设计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与义务。 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活动时,广场、绿地、院落、街道等细部都蕴含着人性的尺度。因此,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当把人的尺度作为空间量度的 标准,把人的行为特征作为空间组织的依据,探索空间层次与要素之间的组成比例关系,协调人与现代空间的生理和心理关系。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所阐述的“人是符号的动物”,马克思韦伯也指出“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网上的动物”,两者都揭示了人的本质。 心理标尺 环境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有要求界定自身活动空间范围的本能,个人在家庭内的私人活动及在社会群体的公共活动都发生在与其心理界定相对应的物质空间之中,这就是心理上的领域感。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可以通过空间划分来界定具体空间的领域感,这要求人们积极发挥空间构成元素的作用,不是将它们堆砌在空间之中,而是注重自然元素在城市中的空间关系,把握住空间的层次性和空间的可识别性,使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活动时能保持自身的私密性和领域感,使空间中的活动丰富多彩。以商业步行街系统为例,只有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人们坐下来,才能使行人消除疲劳,并有较长时间的停留。如果坐下来的条件少而差,人们就会侧目而过。这不仅意味着在公共场合的逗留十分短暂,而且还会扼杀掉许多有魅力和有价值的户外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座椅布局与设计是公共活动空间富有吸引力的前提。从人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人在边缘或建筑物四周比站在外面的空间中暴露的要少一些,这样既可以看清一切,自己又暴露不多,个人领域减少至面前的一个半圆,当人的后背受到保护时,他人只能从面前走过,观察和反应就容易得多。结合人的这种心理标尺,我们在设计座椅的过程中就应当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将座椅放在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的边缘,在公共活动空间中划分出一个半私密的个人空间,以此激活人们的商业和休闲行为。 行为标尺 当前大尺度的城市开发使城市的公共空间在失去亲和力的同时也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这些大型项目都企图以功能和环境的完整将自身独立于整个 一、尺度标准的建立 城市公共空间尺度人性化研究 彭智谋PengZhimou王小凡WangXiaofan HumanismStudyinUrbanPublicSpace

以人性化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以人性化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9T12:10:32.7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作者:王金成 [导读]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满足市民日常户外活动的场所,其良好的设计能够提高居民生活的质量、提高城市整体面貌 王金成 身份证号:37132319811206XXXX 山东沂水 276400 摘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满足市民日常户外活动的场所,其良好的设计能够提高居民生活的质量、提高城市整体面貌,对于美化城市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不断增长,面对有限的城市空间,如何创造出能够满足人民需求的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广大规划师和设计师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以人性化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以人性化为核心;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1 前言 近年来,由于许多城市出现建设用地紧张的现象,也激发了地下空间的蓬勃发展。发展地下空间不但可以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给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形成独特的地下公共空间系统,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城市的内涵和凝聚力,使得城市的环境和氛围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提升。 2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遵循的原则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所有设计原则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最为重要的原则,也是所有设计要素的核心,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价值就是在艺术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设计时,要将对人们的关心及尊重等概念融入其中,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中,同时重视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心理及行为等因素,从而结合这些因素创造出更加理想的公共空间。 2.2 坚持整体与系统性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除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外,还要注重从整体去分析,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较为复合型的空间,由城市人群、环境要素等多方面组成。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对其进行规划时要与城市整体空间相结合进行规划,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 2.3 坚持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的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变化过程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笔者认为,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可持续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坚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第二,地域文脉的可持续性;第三,空间效率的可持续性。 2.4 坚持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 第一,科技性原则。城市公共空间的实现,必须要依赖先进的科技手段,只有依靠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完美设计,如新材料、新技术、高科技遥感预测景观等,通过这些先进的技术,能够使设计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第二,艺术性原则。艺术性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之一,在有形空间和无形空间为城市增添了许多色彩,如色彩、形体、给人带来的舒适感等。科学性原则与艺术性原则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相结合使用,会是城市空间设计更加趋于完美。 3 以人性化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3.1 符合大众的感官特性和要求的设计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之前,了解人们的感知方式以及其范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的交流形式以及人们对空间条件的感受对于设计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满足人们的要求,只有满足了人们的要求,才能使使用者对空间感到舒适,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社会距离,包括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以及公共距离等,在距离上有非常大的讲究,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距离的因素,大多数人能够看清别人表情的距离是20—25m,在这个距离上见面会变得令人感兴趣,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在空间设计时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些重复的内容,会使空间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对于静止或慢速下的视觉欣赏而言,其与快速的视觉欣赏在设计尺度上有一定的差别,设计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 第三,色彩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方面,在大众感官中,色彩是最为强烈的感官要素,其能够带给人们多种感觉,如冷暖感、距离感、兴奋感等等,对色彩的合理运用,能够为城市公共空间带来一定的感染力。 第四,灯光也能在视觉上引起人们的感官特性,随着生活方式的逐渐变化,人们的夜间生活越来越多,而夜间的生活就一定离不开灯光的运用,其能够创造出与白天完全不同的环境,设计者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合理运用灯光,营造出多种多样氛围的夜景,构建出充满韵味的城市公共空间。此外,除了能够引起视觉感受的因素外,能够满足人们听觉、触觉等其它感官需求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设计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不同的设计营造出不同的意境,使城市公共空间能够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被充分利用。 3.2 符合人们行为规律和心理特点的设计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必须要符合人们的行为规律和心理特点。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人们的行为总是在时间以及空间上发生随机的变化,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行为方式及特点上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同,相同类型的人在行为上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设计中,要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从人们的角度出发,使设计出的城市公共空间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求,同时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方面要根据人们的需求来对环境进行塑造,使城市公共空间具有一定的服务型,另一方面环境也对人进行了限定,优秀的设计能够达到人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因此,设计者要按照大多数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心理特征来进行设计。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场所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设计方法,从硬环境转变为软因素,在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时,要在保证能够满足安全等因素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人们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如修身养性等。 3.3 引入“公众参与”和“通用设计”的设计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引入“公众参与”的设计理念将是设计的重要组成,公众是城市空间的使用者,因此提倡公众参与到设计中去,一方面能够提供一种允许变化的设计框架,另一方面能够让设计者找到更多设计灵感,使设计更加适应人们的生活。公众作为城市中的一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目录 摘要··················································abstract·············································· 1绪论················································ 1.1课题背景··········································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1.3城市公共空间概述·································· 1.3.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1.3.2城市公共空间性质与功能·························· 1.4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与属性·························· 1.4.1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体验城市的主要领域············ 1.4.2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资源······················ 1.4.3城市公共空间是拥挤性公共物品··················· 1.5城市发展·············································· 1.5.1城市发展需要········································ 1.5.2城市规划实践的需要·································· 1.5.3学科发展的需要······································

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调研之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调研之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调研之 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被人们誉为城市生活的“起居室”和“客厅”,目的是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维护、改善生态环境,保存有生态和景观意义的自然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协调,体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的组织城市空间中人的行为、文化、游憩的职能;改善交通、便利运输,并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而在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研究更是举足轻重。 关键词:城市设计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在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开放空间,主要面向全体市民开放使用,供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还有人为建造的公园、道路停车场等。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度,因此,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使用者无不对其给予特别关注。 城市公共空间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社会,它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已经经历了漫长的100多年,中国传统的公共空间是不同于西方的公共空间的,我国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以线型的街道为主,而可以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较为缺乏,人们仅在庙的前庭举办庙会或者节庆等公共活动,同时,在交通便利

的码头和桥头等地形成公共开放的集市,但这几类公共开放空间并不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公共空间理念传入我国,我国对公共空间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位。从1949年到1987年,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为恢复阶段、发展阶段、动荡阶段、停滞阶段和再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处于恢复阶段,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大中小城市纷纷进行了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城市公共空间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也步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接着到“大跃进”和大调整时期,公共空间的发展受到了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到“文革”时期,公共空间的发展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但是局部的一些新的公共空间的建设还在进行和发展中。进入21世纪,城市慢慢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城市公共空间也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达到了高峰。 城市公共空间是展示一个城市形象和面貌的窗口,其形态和构架代表不同城市的品位和特点,其设计给人带来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和美的享受,特色的空间景观为人们营造出一种富有神韵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同时增添了城市的魅力。第一,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市民的爱市意识往往因为城市公共空间而增强。可以说,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阅读城市、体验城市的一个重要场所。第二,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力保障。环境友好、生态优先的战略原则需要被贯彻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当中,建设者需要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生态和使用功能,保护建设地块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优化空间的生态,打造一个健康的城市。第三,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还可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提升周边地区的房产和土地资源的价值,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对整个城市来说,多创造一点公共开放空间就等于多增加一点投资,从而使城市建设具有更高的回报率。 从广义上,城市公共空间可被划分为城市街道空间、城市广场空间、建筑环境空间三种类型。其一,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满足交通需求,恢复街道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的景色。其二,城市广场空间设计:城市广场可以分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文化广场、商业广场、休憩广场、交通集散广场等类型。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 摘要:公共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其空间形态由点状空间和线性空间构成。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通过点状空间和线性空间的景观整合,结合城市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布置,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日常行为场所融为一体,使城市的历史人文景观纳入到现代生活空间中,达到人们物质层次和心理层次的双重满足。 关键词:公共空间点状空间线性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可以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代表,是城市内在的文化,是城市底蕴的标志。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城市数量有700多座,城市化率已达到45%以上,这意味着必须建立一个融合目前社会形态、文化内涵、生活方式、面向未来的具人性化、多元综合的理想生活环境空间。要求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各种行为要求,同时又要表达各种意义,并使人获得不同的精神情感。 一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概念及特点 景观设计是利用景观学原理,解决景观水平上的经济、生态、文化问题的实践研究,通过设计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依据自然景观的适宜性、功能性、生态特征、经济景观的合理性及社会景观的文化性和继承性,结合地方文化背景,以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出发点,以景观保护和发展为前提,―以人为本‖为设计手段,合理设计景观区内的各种景观要素和人为活动,在景观保护与发展之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使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景观形态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协调统一。其目的是充分发展景观所应具有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美学功能。 二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应关注的问题 1理解人,尊重人,创建人性化的景观 景观首先是作为人类的生存空间和人们的生活区域这两种物质空间而存在的。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重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人性化设计的景观不仅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理解它。景观设计还需要注重人们心理层次上的满足感,对景观的心理感知过程正是人与景观融合为一的过程。人们心理层次上的满足感不像物质层次上的满足那样直观,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等都会引起人的思绪变迁。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意‖,进而使―景‖升为―境‖,这时―意境‖就产生了,而‖意境‖的产生将会使人们获得高层次的文化精神的享受。 2.理解自然,创建生态的景观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化”就是强调“人”重于“物”,要求对人性及人的各种需求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同时永无止境地追求无缝沟通。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提到的“以人为本”,应该是“人性化”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人性化设计”的概念,即把“人性化”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在设计进程中的设计。然而在现实的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更多的被停留在口头上或是文字中。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由于种种原因,如部分政府大搞形象、政绩工程;不切实际,盲目跟风;为赶工期过度压缩正常的设计、施工时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设计人员的经验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等,往往造成城市公共空间不方便使用,甚至于只能看不能用等现象。例如,城市广场成为摆设,既不遮阳也不挡风避雨;公园里人烟稀少,而老人孩子却找不到合适的活动场所;草地大片,却没有人的活动空间,也带不来好的生态效益,等等。当然这种现象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并有所改进,那么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时,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人性化设计呢? 1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1.1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符合大众的感官特性和尺度要求

了解人的知觉及其感知方式、感知范围,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能理解各种形式的直接交流和人对空间条件及尺度的感受。城市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感官特性,首先要满足人的尺度要求。对于具有相应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符合相适宜的尺度极为重要,这将直接关系到使用者对空间舒适性、场所感等的心理感受。 除了尺度以外,色彩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色彩是最大众化的审美感觉,在所有的造型要素中,色彩是最为强烈而迅速的诉诸感觉的要素。色彩具有冷暖感、涨缩感、距离感、重量感、面积感和兴奋感等。成功的运用色彩,能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感染力。灯光也是引起视觉快感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夜间休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城市公共空间能够延长利用时间,提高利用效率,全天候地为人服务。而夜间的空间利用就必然离不开灯光的运用,黑暗中灯光下的环境可以产生与白天完全不同的生命力与意境。依据不同的环境特点,不同的空间特性,合理运用灯光,可以营造出多彩的城市夜景,构筑城市宜人的夜空间。当然,除了视觉感受外,满足人们对听觉、嗅觉、触觉等其它感官的需求,对于设计者设计城市公共空间也很重要。多感官的需求供给,能够丰富空间的艺术感受,营造多样的氛营造多样的氛围意境,最大限度的给予使用者以场所体验感。 1.2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符合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点

浅谈小型公共空间的人性化景观设计

浅谈小型公共空间的人性化景观设计 摘要:小型公共空间是城市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部分,小型公共空间以其便利的可达性深受人们的喜爱。人类的行为方式影响到环境,也直接影响到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如何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师需要更多的设计前期调研分析,合理利用场地,提高场地使用率,创造一个舒适的活动空间,缓解城市带给人们的压力。 Abstract:Small public space is playing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urban people’s li ves, loved by the people by its convenient accessibility. Human behavior affects the environment also directly affect the rationality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How to meet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design, designers need more pre-desig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Rational use of the site, improve space utilization, and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space for people ease the pressure of the city brings. 关键词:公共空间;小型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人性化设计; Keywords: public space; small landscape design of public space; user-friendly design. 引言 公共空间作为人们用于消闲,娱乐和运动的公共场所,是市民进行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也是最能体现城市活力的场所。一个成功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需要良好的物质景观,更需要生机勃勃的人的活动。公共空间是城市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提供了人与人交流的地方,是供人分享、同欢、体验的场所。而小型公共空间以其便利的可达性深受人们的喜爱。人类的行为方式影响到环境,也直接影响到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如何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师需要更多的设计前期调研分析,合理利用场地,提高场地使用率,创造一个舒适的活动空间,缓解城市带给人们的压力。 1.公共空间、小型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 公共空间同公园一样都属于舶来词汇,广义的来讲未被私有化的空间,都是公共空间的范畴,包括城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美术馆、图书馆等等。狭义来讲公共空间指:城市中室外的,面向所有市民的,全天免费开放的,经过人工开发并提供活动设施的场所[1]。 公共空间的概念是随着城市化发展演变出来的概念,城市中人们的空间越来越拥挤,我们每天从一个水泥硬壳到另一个水泥硬壳,人们需要一个舒适的空间进行思考、交流,公共空间随之而生。简单来讲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就是为大众所服务的景观设计。小型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较为模糊,可以将之理解为各种交往场合中人与人之间交往距离相对较小、围合较封闭、交往强度相对较大空间, 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