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趋势

(一)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期货市场主要由商品期货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组成。

1.商品期货:主要包括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和能源化工期货等。

(1)农产品期货:以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诞生以及1865年标准化合约的推出为开始。

(2)金属期货:最早诞生于英国,1876年成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开金属期货交易之先河。主要从事铜、锡期货交易,1899

年,LME将每天上下午进行两轮交易的做法引入到铜、锡交易

中;1920年开始铅、锌交易;LME价格是国际有色金属市场的“晴雨表”。

美国金属期货晚于英国,1933年成立的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

交易黄金、白银、铜、铝等品种,其中该交易所1974年推出的黄金

期货合约在19世纪70~80年代的国际期货市场上有一定影响。

(3)能源化工期货:20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石油

市场带来巨大冲击,油价的剧烈波动直接导致了能源期货的产生。

目前,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和伦敦洲际交易所(ICE)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能源期货交易所,上市品种有原油、汽油、取暖油、

乙醇等。

2.金融期货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20世纪70年代固定汇率制被浮

动汇率制所取代,利率管制等金融管制政策逐渐被取消。汇率、利

率频繁、剧烈波动,促使人们向期货市场寻求避险工具,金融期货

应运而生。

(1)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

分部(IMM),首次推出包括英镑、加元、西德马克、法国法郎、日元

和瑞士法郎等在内的外汇期货合约。

(2)1975年10月,CBOT上市的国民抵押协会债券(GNMA)期货合

约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率期货合约。1977年8月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

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是迄今为止国际期货市场上交易量最

大的金融期货合约。

(3)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开发了价值线综合

指数期货合约,股票价格指数也成为期货交易的对象。中国香港在1995年开始个股期货的试点,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Liffe)于1997年进行个股期货交易。2002年11月,由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联合发起的OneChicago交易

所也开始交易单个股票期货。

目前,金融期货已经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

从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开始,世界经济呈现出货币化、金融化、自由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20世纪最后

十几年以来,全球化发展进程加速,全球市场逐步形成。在这一进

程中,国际期货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交易中心日益集中

(1)国际期货交易中心主要集中在芝加哥、纽约、伦敦、法兰克

福等地。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中国香港、德国、法国、巴

西等国际和地区的期货市场发展较快。

(3)中国的商品期货市场也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

的商品期货市场。

2.改制上市成为潮流

(1)重大事件:

199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改制成为全球第一家股份

制的交易所。

2000年3月,我国的香港联合交易所与香港期货交易所完成股

份化改造,并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合并,成立香港交易及结算

所有限公司(HongKongExchangesandClearingLimited,HKEx),于2000年6月以引入形式在我国的香港交易所上市。

2000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成为美国第一家公司制交易所,并在2002年成功上市。

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NYSEEuronext)成为一家完全合并的交易所集团,于2007年4月4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欧洲交易所同时挂

牌上市,交易代码为NYX。

3.交易所合并愈演愈烈

交易所是一个通过现代化通讯手段联结起来的公开市场,因此,市场规模越集中,市场流动性越大,形成的价格越公平、越权威。

(1)主要事件

2007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合并

组成CME集团;2008年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和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T)加入。CME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集团。

2006年6月,纽约证券交易所集团和总部位于巴黎的泛欧交易

所达成总价约100亿美元的合并协议,组成全球第一家横跨大西洋

的纽交所—泛欧交易所集团。

2012年,我国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HKEx)收购英国伦敦

金属交易所(LME)。

4.金融期货发展势不可挡

(1)近20年来,金融期货品种的交易量已远超商品期货,上市品种呈现金融化的趋势。

(2)美国商品期货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份额呈明显下降趋势,且

主导产品逐渐从农产品转变为利率品种。20世纪90年代,股指期

货和个股期货迅速发展。

5.交易方式不断创新:传统喊价到计算机撮合交易,1991年CME、CBOT和路透社推出了环球期货交易系统(GLOBEX)。

电子交易的优势:

(1)提高了交易速度;

(2)降低交易成本;

(3)突破时空限制、增加交易品种、扩大了市场覆盖面、延长交

易时间、交易更具连续性;

(4)交易更为公平;

(5)更高的市场透明度和较低的交易差错率;

(6)部分取代交易大厅和经纪人。

6.交易所竞争加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一方面,各国交易所积极吸引外国投资者参与本国期货交易;另

一方面,纷纷上市以外国金融工具为标的的期货合约。

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国外分支机构,吸纳外国会员,开设夜盘交易,延长交易时间,

便于外国客户参与。

最新浅析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析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 期货市场是风险管理市场和财富管理市场,是期货产品流通的场所。没有健全有效的市场,期货产品将失去存在的意义。这是一篇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如大宗商品风险,利率、汇率风险,股价波动风险等由于宏观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而加剧。我国相关经济活动主体对避险工具的需求激增,期货市场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条便捷避险通道。但与之匹配的风险控制与监管问题将日益艰巨,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促进期货市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将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历程 1.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探索阶段(1988年~1993年) 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各类批发贸易市场,探索期货交易”。同时成立工作组着手研究。1990年,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该批发市场以现货远期合同交易起步,逐渐引入期货交易,是中国期货市场诞生和起步的标志。1992年,中国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年底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成立,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快速起步及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我国期货市场的盲目发展阶段(1993年~1994年) 1993年,我国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大批出现。交易所达40多家,期货经

纪公司有近500家,上市交易品种达50多种。1994年,期货经纪公司的境外期货、地下期货盲目泛滥,期货经纪纠纷大量出现。 3.我国期货市场的清理整顿阶段(1994年~1998年) 1993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要求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1994年5月30日国务院发布69号文件,对期货业进行第一次大的清理,整顿后的期货交易所为15家。 4.我国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对期货市场进行进一步规范,交易所由原来的15家变为3家,交易品种由35个减为12个。2000年12月,中国期货业协会正式成立。2004年3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期货经纪公司属于金融机构。在此之前,期货公司属于服务行业。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成立。2010年4月,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上市,成为中国首个金融期货。2013年9月,5月期国债期货合约上市。 二、期货市场功能的基本理论 1.套期保值功能的理论 套期保值也叫做套头交易,对冲等。指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段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期货合约而补偿现货市场价格不利变动所带来的实际损失。则套期保值理论是运用投资组合策略的套保者在期货市场上所持的头寸与现货市场所持头寸不一定相同。而且在套保期间,组合投资的套期保值率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交易者的风险偏好和对期货价格的预期而变化,所以,这种理论也被称为动态套期保值理论,奠定了

期货市场发展与期货法制创新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与期货法制创新 ?世纪之交,中国期货市场面对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性契机,在“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方针、政策指引下,终于摆脱持续数年的低靡,迎来了市场发展的重大转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直接对话,无疑加剧了市场波动的风险。期货市场发现价格、规避风险、沟通产销、锁定成本利润、节约交易费用、营造市场竞争秩序等多种功能勿庸置疑地说明:只有建立起以期货及衍生金融工具为中心的风险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化解国民经济运行的内在风险。1 不可否认,制约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法律瓶颈依然存在,检讨有关法律法规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其在治理整顿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的否定。由于《期货法》尚处于起草和研究阶段,目前规范国内期货市场的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国务院于1999年制定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期货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探讨期货法规特别是条例的修订,我们不能脱离当时期货市场高速、盲目和不规范运作的背景,时过境迁,从治理整顿的效果、市场经济的改革、入世带来的风险、风险

管理的需求角度重新审视法规的部分条款,我们也同样不能否认法规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有些条款难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已经不符合期货市场规范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甚至制约了期货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天我们思考期货法规的清理与修订,正是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历史的“扬弃”。“法制作为经济生活的记载,总是植根于一定的经济生活而又落后于变化的经济生活。”(马克思语)通过法制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法治国家格外关注的课题,期货市场法制完善只是法制落后于众多现实需要的缩影而已。本文拟从期货市场发展的角度阐述我国期货立法的完善。一、期货市场的三级管理制度 无论欧美还是亚洲国家,对于期货市场的监管,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为交易所的一线监管。......第二个层次为期货业协会的自律管理。......第三个层次为国家的宏观管理。 (2) (一)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经济学古老而常新的课题,经历了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两大截然对立的兴衰交替史。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争论的已不是国家是否可以干预市场的问题,需要回答的是干预什么,如何干预的难题。作为后发国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的改革呼唤有限政府的建立。3打破政府全能的权力结构,把微观经济

我国政府采购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政府采购的历史与现状 政府采购是指国家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起步较晚,尚属于新生事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对政府采购的认识也越发的全面、清晰。1996年率先在上海市展开政府采购的尝试,1998年扩大试点范围,随后陆续颁布了《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招标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办法与规定,配合以切实可行的相关措施,使得政府采购工作于2000年在全国铺开。并于2003年1月1日开始实行《政府采购法》,至此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目前,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加快,逐步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对于政府履行其经济职能,丰富其调控经济运行的手段,显得极为重要。而政府采购政策的合理制定与有效执行,就必须建立在深入研究政府采购与政府宏观调控关系的基础上。 政府采购对宏观经济实现调节作用的机理 1.政府采购的政策性倾向可实现社会再分配的调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政府采购,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本身的缺陷,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通过带有政策性倾向的政府采购,可以对需要鼓励发展的行业进行资助,对于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弥补市场失效的不足,对于区域性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可以在财政支出上通过政府采购予以不同的倾向。比如通过法规和政策引导,鼓励环保节能行业产品和高新技术行业产品的采购,扶持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先采购中小企业产品等等。 2.政府采购的财政性支出影响社会总需求 政府采购对总需求的影响,在于总需求不足时,加大政府采购;在总需求过大时,减少政府采购,以此实现政府的反周期调节政策。 以占GDP 比重不可忽视的需求控制主体---政府的行为,通过相对较直接的政府采购支出,可以对总需求产生影响。当然,鉴于政府采购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常规需要的货物、服务,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 策 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班级:金融九班 学号: 20111811425 姓名:李宪 指导老师:李睿 成绩: 提交时间: 2014年12月25 日

摘要 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期货市场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做出了相应对策分析。文章开篇对中国期货市场发展阶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大致分为萌芽阶段、治理与整顿阶段、规范发展阶段、开创金融期货时代四个阶段。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的介绍中国期货市场中的23个上市交易的期货品种,主要是围绕着期货品种上市交易以来的成交状况进行分析说明。而后指出了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2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3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4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5.期货理论研究不受重视。接下来介绍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中的显著成效期货市场布局逐渐趋于合理,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经济地位和影响明显提升。紧接着提出了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对策:1加快制度创新、监管体制创新和交易所体制创新,2加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3逐渐完善以股票指数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文章最后对中国的期货市场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期货市场、期货合约、商品期货、金融期货

目录 前言 (1) 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沿革 (2) 二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一)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影响了期货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 (3) (二)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期货市场总体效率不高 (4) (三)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机制有待完善 (6) (四)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 (6) (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 (6) (二)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 (8)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中国期货发展史.

中国期货百年史 期货交易是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期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坎坷不平的历程,充分显示了期货交易的顽强生命力,其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与汲取。为了给中国期货学术界进行理论研究和期货交易界从事实务操作提供一个系统的历史线索,我们尝试编纂了“中国期货百年史略”,以历史事件为主要线索,以时间先后为基本顺序,前溯至唐五代,重点对清代后期直至1992年前中国期货发展的历史及其壮观场面进行了粗略的描述。 一、 清代:中国期货交易的萌发时期 中国期货的萌发比西方迟,但是它和西方有两个相似之处: 第一,中西商品经济发展史上都是先出现古代的预购、赊卖,进而逐步形成了远期交易合同的形式,最后是出现具有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人们一般把远期交易合同作为期货交易的初级形式。 第二, 中国期货交易的发展虽然与证券交易有着密切关系,但与西方相似,期货交易的萌发都是先从商品批发交易(特别是农产品批发交易)开始,然后才有证券交易、商品期货交易和证券期货交易的依次出现。 (一) 清代商品交易中的期货交易萌芽 在各类经济学的教科书中,一谈到期货交易市场,往往都提及其他国家。17世纪左右的在阿姆斯特丹开设郁金香交易中心市场,日本江户时代的稻米的远期合约交易。但是鲜有介绍中国的大宗商品交易。众所周知,我国现代期货市场起步阶段的起点标志性事件是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开业,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 但是纵观期货发展的历史,早在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就已经有关于

赊卖、预购等商业信用活动的发生与记载。到了宋代,江南、四川等地有关水果、茶叶等商品交易中赊卖、预购等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到了清代,已出现了远期交易合同为中介的贸易形式。在茶叶出口贸易中,这种贸易形式尤常见。清代中期,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美,经营此项贸易的商人往往在收茶季节前就来到茶叶产地,与茶农或产地茶商订立茶叶远期交易合同,品种、价格、数量等预先讲定,并预付相应的定金。当时,蚕丝交易中也常见这种交易方式。 据考证中国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最早萌芽于宋元代,在明朝初期 以“开中制”为标志的中远期交易得到蓬勃发展,简单地说,明初是商人把内地的粮食、粮仓运到边防,然后官府以盐引来补偿,相应的运多少粮食给多少盐引,然后拿这个盐引到盐场去领盐、去销售,商人赚的是差价,这个叫开中制。所谓盐引,就是垄断运销盐的凭证,实际上是将盐产区的盐货交易与边境地区所实行的纳粮开中制度相结合,从而国家以远期交割的盐引套取民间商人垫付资金供给边疆军需,保证国家在盐粮交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中国朝野政权的更替使得远期交易方式徘徊不前,甚至多次倒退。 清代道光年间洋商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他们常在鸦片船到达中国之前,预先向中国人出售鸦片订货单,等鸦片船到岸后再由持单人凭单提货。中国南方许多旅行商人携带鸦片,把它当做白银的替代品适用。鸦片不仅被当做货币适用,而且鸦片订货单通常也被看做是货币。“用鸦片订货单代表一定数量的货币,最终实现价值的不是现金而是鸦片,这样,鸦片订货单就成为了一种临时货币。”鸦片在内地被适用。上海宝顺洋行将鸦片预付给广州茶商,以收购内地茶叶。19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太平洋行、旗昌央行和琼记洋行都同样垫付鸦片给中国茶商。1851年,A·G·达拉斯评论上海盛行鸦片贸易:“我现在发现,其他大多数商行都在用鸦片支付,我认为现金并不重要。” 鸦片战争后由于鸦片贸易的盛行,这种鸦片定货单居然在中国沿海一些地方成为类似于过去日本“米券”一样的流通媒介,充当起了“货币”的角色。因此一些专家把这种鸦片定货单交易视为中国期货交易的萌芽之一。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有关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记载中,就已经有 了“期货”一词。不过,那时的所谓“期货”,还只是一种远期交易,与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还根本不同。 中国期货的萌发比西方迟,但是它和西方有两个相似之处: 第一,中西商品经济发展史上都是先出现古代的预购、赊卖,进而逐步形成了远期交易合同的形式,最后是出现具有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人们一般把远期交易合同作为期货交易的初级形式。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分析

[摘要]通过“鲁布革”工程,建筑业进行了企业生产关系的大变革,但并没有把科学优化施工技术方案作为“鲁布革”经验的重点。提出进一步提升施工生产方式,就要发展以“减少工程量、降低消耗量、确保高质量”为核心内容的工程总承包。“LG”工程经验是继“鲁布革”工程之后的第二次冲击,冲击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工程总承包需要的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行机制。 [关键词]项目管理“鲁布革”工程“LG”工程工程总承包 Abstract:According to Lubuge Hydro-electrical Project,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rried out large reform ofenterprises production relations,but it didn't take optimiz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cheme as the emphasis of LubugeHydro-electrical https://www.doczj.com/doc/e111272877.html,/PMP/Project's experience.The paper put forward to develop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for the core ofreducing quantity,decreasing consumption and ensuring quality.LG Project expe rience is the second shock afterLubuge Project.Its target is to build up new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terprise operation mechanism appli-cant to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Lubuge Hydro-electrical Project;LG Project;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学习、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逐步探索和建立起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以下简称为项目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1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1.1建筑业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历史回顾 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从1984年我国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以及“鲁布革”工程实施开始,为引进学习阶段;从1987年五部委联合发文推广“鲁布革”经验,到1993年呼和浩特项目管理工作会议,论文网为研究试点阶段;从1994年九江项目管理工作会议,到1997年西安项目管理工作会议,为全面总结推广阶段;从1997年西安项目管理工作会议到2000年,为完善和深化规范项目管理阶段;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为创新发展阶段。 1.2建筑业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基本经验(1)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施工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市场经济、操作性强、比较系统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 (2)明确了建筑业的结构调整思路,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建立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施工队伍为骨干、劳务作业队伍为依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结构。 (3)进行了企业内部两层分离实践,创造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规划多种经营、实行多元化战略的经验。 (4)为企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的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加速了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 (5)促进了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为建筑业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加快与国际惯例接

采购管理发展趋势

采购管理发展趋势 协同采购 纳入供应链管理 采购与生产计划的结合 采购管理集中化、职能化和专业化 参与制造/购买决策 即时采购 绿色采购 电子采购 即时制采购的实施条件: 供应商与企业的距离越近越好 制造商与供应商建立互利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 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 强调供应商的参与 建立实施即时制采购策略的组织 制造商向供应商提供综合的、稳定的生产计划和作业数据 注重教育与培训 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战略采购的组织能力 总成本建模 创建采购战略 建立并维持供应商关系 整合供应网 利用供应商创新 发展全球供应基地 创建双赢采购战略的原则 1、供应基地合理化 2、发挥多功能团队作用 3、跨地区和业务单位集中管理采购 4、实施严密的全球调研 5、考察持有总成本 6、细分费用支出 7、量化收益 供应网整合应该遵循的原则 1、战略性的构建供应网 2、采用有差别的供应政策 3、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跨职能的规划 4、根据预测制定计划,让订单驱动行动 5、依赖简单的工具和分析技术 供应网整合过程第一步是选择试验中心区域。 其次,进行基准诊断为改进工作提供基础。 第三是设置合适的目标,该目标要反映供应网的战略优势。 最后,要对实验的经验教训进行记录并共享这些经验和教训。 利用供应商创新的步骤 1、选择项目,组建团队 2、设置规格,确定目标 3、重新检查子系统边界 4、选择供应商 5、开始产品设计 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 集中采购法 价值分析法 作业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 成本结构分析法 谈判法 国际通用的供应商考评指标 (1)质量指标 (2)供应指标 (3)经济指标 (4)支持、配合与服务指标 (1)质量指标 1来料批次合格率=合格来料批次/来料总批次×100% 2来料抽检缺陷率=抽检缺陷总数/抽检样品总数×100% 3来料在线报废率=来料总报废数/来料总数×100% 4来料免检率=来料免检的种类数/该供应商供应的产品总种类数×100% (2)供应指标 准时交货率=按时按量交货的实际批次/订单确认的交货总批次×100% 交货周期:自订单开出之日到收货之时的长度(天) 订单变化接受率=订单增加或减少的交货数量/订单原订的交货数量×100%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 对策 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班级:金融九班 学号: 20111811425 姓名:李宪 指导老师:李睿 成绩: 提交时间: 2014年12月25 日

摘要 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期货市场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做出了相应对策分析。文章开篇对中国期货市场发展阶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大致分为萌芽阶段、治理与整顿阶段、规范发展阶段、开创金融期货时代四个阶段。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的介绍中国期货市场中的23个上市交易的期货品种,主要是围绕着期货品种上市交易以来的成交状况进行分析说明。而后指出了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2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3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4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5.期货理论研究不受重视。接下来介绍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中的显著成效期货市场布局逐渐趋于合理,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经济地位和影响明显提升。紧接着提出了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对策:1加快制度创新、监管体制创新和交易所体制创新,2加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3逐渐完善以股票指数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文章最后对中国的期货市场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期货市场、期货合约、商品期货、金融期货

目录 前言 (1) 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沿革 (2) 二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一)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影响了期货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 (3) (二)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期货市场总体效率不高 (4) (三)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机制有待完善 (6) (四)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 (6) (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 (6) (二)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 (8)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全球期货CT发展史及现状概述

全球期货CTA发展史及现状概述 2009年07月17日07:39来源:期货日报 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为广大期货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一时间,培育机构投资者的话题再度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从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来看,专业投资者应是成熟期货市场的主体结构。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仍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市场规模和流动性的起伏制约着我国期货市场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同时,这与我国迈向世界金融大国的步伐也并不协调。 目前,基于对此问题的战略思考和前瞻定位,证监会及相关领导已经在不同政策层面上开始倡导培育期货行业的机构投资者,并探讨开展CTA业务的可行性。为此,中期研究院特组织成立了专业的研究团队,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展开对特定CTA业务的全方位研究。即日起,本版将连续推出中期研究院“期货CTA业务模式及配套制度标准建设思考”系列,文章涉及CTA业务发展历史、评价标准、产品设计及发行、风险控制架构、政策建议和延伸业务思考等各个层面,全系列共分36篇。敬请关注。 ——编者 一、CTA的具体内涵及其发展史 1.CTA的定义 根据美国《2000年商品期货现代法》的规定,CTA是通过给他人提供商品期货期权相关产品买卖建议和研究报告,亦或是直接代理客户进行交易从而获取报酬的一种组织。这里的CTA 并不特指机构,它还可以是个人。法案规定,所有期望注册成为CTA的组织都必须向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提出申请,提供CFTC认为与申请人有关的必要资料和事实,在CFTC登记注册,并同时在全国期货业协会(NFA)登记注册,成为NFA的会员。此外,所有CTA都必须定期向CFTC报告账户交易情况,披露相关信息,接受CFTC的监管。 2.期货投资基金行业的组织结构 期货投资基金,或者说管理期货(ManagedFutures)基金,也称作商品交易顾问(CommodityTradingAdvisors,CTA)基金,它是指由专业的资金管理人运用客户委托的资金自主决定投资于全球期货期权市场以获取收益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和分红的一种基金组织形式。CTA基金与对冲基金(HedgeFund)等同属于非主流投资工具(AlternativeInvestment),

电子采购的模式及发展趋势

电子采购的模式及 发展趋势

一、电子采购概述 电子采购是由采购方发起的一种采购行为,是一种不见面的网上交易,如网上招标,网上竞标,网上谈判等。人们把企业之间在网络上进行的这种招标、竞价、谈判等活动定义为B2B电子商务,事实上,这也只是电子采购的一个组成部分。电子采购比一般的电子商务和一般性的采购在本质上有了更多的概念延伸,它不仅仅完成采购行为,而且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对采购全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有效地整合了企业的资源,帮助供求双方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电子采购模式 1、传统采购模式 特点: 1、采购过程中,采购、供应双力都不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在传统的采购过程中,选择供应商是一个首要的任务。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一方为了能够从多个竞争件的供应商中选择一个最佳的供应商,往往会保留私有信息,因为给供应商提供的信息越多,供应商的竞争政码就越大,这样对采购一方越有利。因此采购一万尽量保留私有信息,而供应商也在和其他供应商的竞争中隐瞒自己的信息。这样,采购、供应双方都不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供应链上的各级企业都大法共享需求、库存信息,各级节点企业都独立地采用订货点技术进行库存决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需求信息的扭曲现象。 2、没有给予供应商产品质量保证方面的技术支持和信息反馈,质量控制靠采购部门事后把关 采购中要考虑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是质量与交货期.但是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要有效控制质量和交货期只能通过事后把关的办法。因为采购一方很难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相互的工作是不透明的。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有关标准如国际标准等,进行检查验收。缺乏合作的质量控制会导致采购部门对采购物品质量控制的难度增加。 3、供应商与需求企业之间是—种简单的买卖关系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是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合作也是临时性的,或者短时间的,而且竞争多于合作。由于缺乏合作与协调,采购过程中各种抱怨和扯皮的事情比较多,很多时间消耗在解决日常事务性问题上.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做长期性预测与计划协作,供应与需求之间这种缺乏合作的气氛增加于许多运作中的不确定性。

中国期货市场: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期货市场: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期货市场产生与发展,存在着与现实需求的错位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经济的发展状况,不断健全期货市场的内部结构及制度规范,深入推进期货市场。 §1中国期货市场品种 世界期货市场从产生到不断发展、完善,充分说明了期货市场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品种创新,上市品种是期货市场永恒的动力。本部分对我国期货市场品种进行了探讨,以寻求最适合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策略选择。 1中国期货市场品种现状 我国现有的期货品种。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棕榈油、聚乙烯、聚氯乙烯;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铝、锌、黄金、螺纹钢、线材、燃料油、天然橡胶;郑州商品交易所:菜子油、小麦、棉花、白砂糖、PTA、绿豆、早籼稻。 1.1中国期货市场品种特点 1现有期货交易品种太少。我国期货市场经过治理整顿,上市品种大幅减少。交易品种数量过少直接限制了中国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使大量的资金只集中在对几个期货品种的投资商,容易出现对市场的人为控制,使期货市场难以发挥本应起到的作用。 2我国期货品种遵循政府供给导向模式。表现为:⑴管理当局往往直接介入期货品种创新的过程,决定某种产品投入市场与否。⑵一些金融监管法规限制了期货品种创新的空间。供给导向的创新模式事实上使金融机构围于“除了监管者许可的业务,其它业务均不得开展”的被动局面。 3品种创新以吸纳型为主,原创型创新较少。目前我国上市的期货品种基本上是引进国外已有的品种,真正属于我国首次开发的期货品种较少。 1.2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制度约束 1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和不健全。我国期货市场监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和《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颁布于我国期货市场整顿时期,强调风险防范的禁止性法律规范居多,而鼓励衍生品发展和创新的授权性法律较少。 1.2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制度约束 1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和不健全。我国期货市场监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和《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颁布于我国期货市场整顿时期,强调风险防范的禁止性法律规范居多,而鼓励衍生品发展和创新的授权性法律较少。

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在当今社会,物流已经深入到人们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物流在社会生产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物流从业者,了解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温故而知新,对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流这一名词是我国在1978年从日本引进的,它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在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概念中只有传统的“储运”意识,即传统的物资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等。从现在的观念来看,这实际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活动,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具有了物流活动的雏形。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开始由最初的国内储运为主,向以国内道路运输、仓储分拨等为支持、海空运为重心、国外物流网点服务为后续的全球性进出口物流发展。在这三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带来的理念冲击,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许多新式物流如金融物流、绿色(环保)物流、港口物流、物流地产等。这些新式物流的产生,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把握好了,就可以完善自身的业务构成网络、增强自身在物流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在整个行业内都先人一步。 既然已经说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就不得不提在此发展期间的三个里程碑事件。也正是这三个里程碑事件,促使整个物流行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首先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物流正式做为一个经济行业登上了经济舞台。一大批在如今物流行业占有龙头地位的企业走入人们的视野,如中海物流、中远物流、中外运、中铁物流等,这些企业在整个物流行业都起着行业风向标的带头作用,而在这些国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批如海丰、新时代、天地华宇、大田、顺丰等为代表的业务面包含了海陆空各个运输版块的民营企业也应势而起。 其次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一事件直接带领中国物流行业进入了外资大举入侵的时代。以UPS和Fedex为代表的国际快递物流巨头、以马士基和德国邮政为代表的国际港口物流巨头、以DHL、Schenker全球、CEVA为代表的国际货代巨头等纷纷在国内进行一系列的资本进入和网点扩张活动。这些外资的进入,不但带来了激烈的竞争,更导致了国内物流行业大批优秀人才的流失。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所造成的冲击,使得国内的传统物流企业在变中求生存、在变中求发展,促使自身更加适应了国际化物流行业的要求,极高地提升了国内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是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这是中国物流业第一次被正式写入五年计划。事实证明,任何行业在任何国度的发展,都是与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宏观上的激励、实际运作上的促进和推动是密不可分的。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个个新兴的保税园区、物流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物流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

采购发展趋势

采购趋势一:面向库存的采购转为面向订单 在商品短缺时代,制造商通常为了保证生产而提前备货,市场需求的旺盛也为其早早排出计划和预测提供了前提条件,形成面向库存和计划的采购。然而, 在市场需求平缓增长,缺乏特别强有力的推动力量,甚至普遍供大于求的状况下,为订单而采购则成为一条铁的定律。 这个时候,庞大的库存是制造商的“不能承受之重”,零库存或少库存成了他们新的追逐目标和必然选择。制造商订单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并自下而上传递给供应链中的每一个价值环节,即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再驱动分销商以及供应商。 JIT 和VMI 需求便应运而生,它可以配合这种订单驱动模式更准确地响应用户的需求,降低制造商的库存成本与风险,从而提高物流效率和库存周转率。根据JIT 的采购原理,一个企业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把需求物资采购到需要的地 点,这种做法使JIT 采购成为一种节省而有效率的采购模式。 不过,目前中国制造商使用JIT 和VMI 服务的模式还在成熟和完善当中。因为就整个供应链而言,库存的成本和风险只是被转移到供应链的另一方,有些时候OEM 和EMS 公司会发现将成本强加给其供货商,可能使采购成本并没有得到改善,小批量高频率的采购行为甚至会导致成本升高。JIT 和VMI 都是减少企业库存的一种战术手段,但不是提高供应链效率的战略机制。 采购趋势二:从采购商品的管理到供应商等外部资源的管理

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曾说过:“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 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了实现 真正的降低企业成本,就必须在供应链上获得双赢或者多赢。 制造商对分销商的存在价值表示认可,并由此供需双方建立起一种长期的、 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制造商在理念和行动上的重大改变。过去,制造商更多的是关注企业内部库存的管理,而现在则是面向各种快速变化的市场,考虑的是如何管理或平衡所有的供应商(原厂/授权分销商/独立分销商)资源。 制造商对不同供应商采取不同的策略,是他们的主要策略。青岛海尔集团采购增值本部负责电子与电器的采购经理张翔表示:“现在供应商太多,有时还会 涉及器件设计问题,所以对分销商的管理不仅要体现‘管理’还要‘引导’使,之能够结合市场和我们的需求。另外还要清楚了解各个分销商的策略、优势和重点领域等,本着双赢的态度推进合作,形成战略一致。” 他继续说,目前和分销商的合作过程中,主要还存在难以避免的计划准确性和市场需求变化问题,“现在推进的想法就是鼓励分销商从设计初期就介入开发,以便切实把握方案的进展状况和潜在需求变化。” 在整个对供应商管理过程中,主要体现了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 其中,物流覆盖了产品售前在多个供应商之间高速有效的流动,以及包括退货、 维修、回收、产品召回等在内的售后服务。信息流指供需双方应建立交易信息平台,及时地把生产、质量、服务、交易历史、库存动态等信息充分共享,保证供 应链成员之间信息畅通。而资金流则是指现金流动速度和物流资产的利润率。 采购趋势三:采购渠道单一式转向多元化

浅析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主体的现状

浅析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主体的现状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主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和国外较成熟的期货市场相比,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和缺陷。本文从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会员主体的角度研究了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引导农民参与期货市场、积极促进油脂生产企业参与国内和国际油脂期货交易,培育机构投资者等方面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油脂期货市场; 交易主体;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主体的现状 油脂油料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特别是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是中国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三个油脂品种,作为食用植物油,其消费量占植物油总量的78%。但是,中国油脂油料生产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要大量的进口,存在巨大的油脂安全问题。中国油脂生产消费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极大,植物油( 含进口油籽折油) 市场对外依存度超过60%。目前中国食用油自给率约为40%,一般认为达到60%的自给率才是安全的。油脂期货是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主要品种,也是近几年上市并获得较大发

展的期货新品种,中国油脂期货虽然上市时间不长,但规模及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和世界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油期货,棕榈油期货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菜籽油期货交易量均居世界第 1 位。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并在国际市场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国内油脂油料生产者还是需求者,都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外来冲击,都迫切地需要通过参与期货市场来降低价格波动风险。探讨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主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主体的建议,对于利用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回避价格风险、改善种植结构,获取市场信息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中国期货市场交易主体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实行政府、交易所和期货行业协会的三级管理体系,期货市场交易主体主要包括期货市场监管部门、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业协会和交易所会员。本研究主要从中国期货市场会员主体角度来研究。中国期货交易所的会员主要由期货经纪公司、金融机构、生产流通企业和国有事业单位构成

我国期货市场历史沿革

简谈我国期货市场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键入文档副标题] 2012/5/24 期货交易结课论文

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增大,这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1988年2月,国务院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国外期货制度。198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商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各类批发市场,探索期货交易。”从此,我国开始了曲折的期货市场实践。 1988年5月国务院决定进行期货市场试点,并将小麦、杂粮、生猪、麻作为期货试点品种。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为基础,逐步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业。1992年10月深圳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率先推出特级铝标准合约,正式的期货交易真正开始。之后,各期货交易所陆续成立,开始期货交易。 试点初期,受行业利益驱使,加上市场监管不力,交易所数量和交易品种迅猛增加,全国最多的时候出现了50多家交易所,市场交易品种达到30多个,开业的交易所有2300多个会员,期货经纪公司300多家(包括50多家合资公司),有7大类50多个上市交易品种。 在初期发展阶段,我国期货市场盲目发展,风险也在酝酿和积累。期货市场中的会员及经纪公司主体行为很不规范,大户垄断、操纵市场、联手交易、超仓、借仓、分仓等违规行为严重,还有透支交易,部分期货经纪公司重自营轻代理的,这些行为投机性强,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严重扭曲了期市价格,不能发挥期货对现货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阻碍了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 为规范期货市场的发展,国务院和监管部门先后在1994年和1998年,对期货市场进行了两次清理和整顿。 1993年11月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开始了第一次清理整顿工作,当时的国务院证券委及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加强了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最终有15家交易所被确定为试点交易所。1994年暂停了期货外盘交易;同年4月暂停了钢材、煤炭和食糖期货交易;10月,暂停粳米、菜籽油期货交易。1995年2月发生国债期货“327”风波,同年5月发生国债期货“319”风波,当年5月暂停了国债期货交易。 1998年8月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开始了第二次整顿工作。在这次清理整顿中,期货交易所撤并保留了上海、郑州和大连3家。当时期货品种压缩为12个,这些品种是:上海交易所的铜、铝、胶合板、天然橡胶、籼米5个;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绿豆、小麦、红小豆、花生仁4个品种;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豆粕、啤

未来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精)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浅谈现代化仓储管理的成长前景 作者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答辩日期和成绩 内容摘要 仓储管理在物流业和整个经济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仓储进行 管理,主要是为了使仓库空间的利用与库存货品的处置成本实现平衡。它是降低 仓储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高效率的仓储活动,可使商品仓储在最有效 的时间段发挥作用,创造商品仓储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此文浅谈了仓储 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仓储管理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加强和改进我国的仓储管理的意义。关键词:仓储管理现状发展 目录内容摘要 (2) 一、仓储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4) (一)什么是仓储管理 (4)

1.1 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和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 1 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 2 仓储管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5) 二、我国目前仓储管理的现状与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的对策 (6) (一)我国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6) (二)我国仓储管理的长足发展 (6) (三加强和改进我国仓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7) 三、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 (9) (一)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 (9) 1、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 (9) 2、自动化仓储阶段 (9) 3、智能化仓储阶段 (10) (二)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 (10) 1、实现“零库存”管理 (10) 2、整合化管理 (10) 3、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 (11) 四.结论...................................................................................................................... 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