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

3A 数学知识点

1、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边与边重合)叫多连块。

一连块有1种,二连块有1种,三连块有2种,四连块有5种,五连块有12种。

2、简便计算

(1)加减法的

加括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加上后,里面要变号)

去括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去掉后,里面要变号)

(2)分拆和合并

a×b+a×c=a×(b+c)或a×b-a×c=a×(b-c)

3、估算:两位数估成整十。

4、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

(1)相同位数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因数分别去乘三位数因素的个位、十位和百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末尾有0的乘法:①一位因数的书写位置与多位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字对齐;②多位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上添几个0。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

(3)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或三位数。一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4)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三)

1、一年有12个月,有7个大月,4个小月,还有一个特殊月,是2月。大月有31

天,小月有30天,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2、一年有4个季度,第1季度包括1、2、3月,第二季度包括4、5、6月,第三季

度包括7、8、9月,第四季度包括10、11、12月,平年的第一季度有90天,闰年的第一季度有91天,第二季度有91天,第三季度有92天,第四季度有92天。

3、上半年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184天。

4、一年里连续两个大月是7月和8月;连续两个月是大月的是7月和8月、12月

和1月。

1、多位数除以一位数:从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哪位不够用0来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先看余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答案错;如果余数小于除数,再看商×除数+余数是否=被除数。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4、1 km = 1000 m = 1 公里 1 m = 10 dm 1 dm = 10 cm 1 cm = 10 mm

5、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6、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成: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7、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不相等的边叫底边。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底角。腰与腰的夹角叫顶角。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8、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9、在平面上,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大小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10、边长是1 cm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写作1 cm2。边长是1 dm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分米,写作1 dm2。边长是1 m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米,写作1 m2。

11、长方形面积=长×宽(或宽×长)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12、求多倍数用乘法,求一倍数用除法。

13、植树问题。两端都不种,棵树=段数-1。一端种一端不种,棵树=段数。两端都种,棵树=段数+1。每段的长度×段数=总长总长÷段数=每段的长度总长÷每段的长度=段数

14、减法塔:用三个数造最大数和最小数,求他们的差,差的三个数字和算式中的三个数字不相同,再用差的三个数字造最大数和最小数,求差。如果差和算式中的三个数字相同,就完成。规律:最后的算式都是954-459=495,最多造6层。

15、补充二年级的几何概念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复习与提高 一、加法和减法 (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①加数+加数=和 ②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差 ②被减数=差+减数 ③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 (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①因数×因数=积 ②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①被除数÷除数=商 ②被除数=商×除数 ③除数=被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分数 (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2)我们就来试读这些数:2300――23002――2300230――230023000 (3)一亿五千万写作: 二十六亿零三百万写作: 一百零五亿四千零二十万写作: 七千六百五十亿零五十八万写作: 三)多位数的改写知识点: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 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二、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4),就把尾数都舍去(即“四舍”);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5),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后面还学习了“去尾法” 以及“进一法”,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三、平方千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清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转换进率。 1 km2=1000000 m 2 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四、吨的认识 吨一般形容较重物体,清楚克、千克、吨单位之间的换算。 注意:做填空题经常遇到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1 kg=1000 g 1 吨(t)= 1000 千克(kg)= 1000000 g 五、从毫升到升 1 L(升)=1000 mL(毫升) 第三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优质版

小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 班级姓名 一.口算:(8%) 45÷5+69= 81-18÷9= 1000-454-546= 100×40÷4 131-62+69= 900÷9-44= 70-70÷10= 5×6×20= 二.在()里填数:(6%) 81÷9=3×() 60×2=()÷2 ()×7=448÷4 ()÷9=9×9 100÷()=36÷9 80-13=()÷3 三.分拆:(6%) 246×7= 94÷2= 813÷3= 四.竖式计算:(打★要验算)(8%) ★6×315= 920×50= ★613÷4= 712÷7= 五.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12%) 5×45+45×4 673+219+781+327 735-488+88 381×4×2 909×4÷3 2470÷5÷2六.填空:(20%)

1)平年一年有()天,闰年一年有()天,闰年的2月有()天。 一年有()个季度。2008年是()年。2100年是()年。 2)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三角形。()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3)用数卡1 2 3 6 7 9 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出最大的差是(),最小的差是()。 4) 65kg=()g 4.814kg=()g 150cm=( )dm 10.081km=( )m 5016g=( )kg 40km=( )m 2004m=( )km 50000mm=( )m 6700g=( )kg 七.求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米)(4%) 八.文字题:(16%) ①452个6连加是多少?②甲数是36,是乙数的3倍,乙数是多少? ③406里面有几个7?④比600少30的数是几? ⑤一个数是46,另一个数是它的4倍,两个数的和是多少? ⑥477连续减去几个9得0?⑦783的5倍是多少? ⑧除数是9,商是271,余数是4,被除数是几? 九.应用题:(15%) ①学校图书馆有文艺书450本,故事书有270本,文艺书和故事书的总数是连环画的4倍,连环画有多少本?三种书共有多少本?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时45分=______时 5.3t =______kg 6平方米75平方分米=______平方分米 2. 做一个正方体要6张纸,35张纸最多能做______个正方体。 3. 科技馆每天开放的时间是从8:30到下午4:30,一天共开放______小时。 4. ______个角。 5. 3.6缩小到原来的 6. 700克+300克=______千克 2千克-100克=______克 7. 图中一共有______个角,其中有______个直角,______个锐角,______个钝角。 8. 至少用______个相同的小正方体能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9. 钟面上分针从12走到5,走了______分,再过20分分针走到了______。 10. 0.66、66.6%、0.67、 二、判断题。(共10分)

1. 0除以任何非零的数都是0.() 2.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 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4.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 射线就是周角,直线也就是平角。() 6. 4月份最多有5个星期天.() 7. 一个两位数乘50,积一定是四位数.() 8. 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偶数.() 9. 小华面向东,他的右边是南,左边是北。() 10.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成正比例.() 三、选择题。(共20分) 1. 一张长方形纸如下图,如果要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厘米。 A .10 B .5 C .3 2. 要使126□能同时被3和5整除,□中可填() A .3或0 B .0或5 C .0 D .3、5或0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上册 如果两个因数都大于0,那么: 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原来的数; 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原来的数; 一个数乘等于1的数,积=原来的数。 ───────────────────────────────────────小数乘小数时: 1.先按照整数出发的方法算出积 2.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往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有“0”,可以将“0”去掉 ───────────────────────────────────────在被除数、除数都大于零的除法中, 当除数大于1时,商<被除数; 当除数等于1时,商=被除数; 当除数小于1时,商>被除数; ───────────────────────────────────────小数除以整数: (1)可以按整数出发的方法计算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如果出道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添0,再继续除 ───────────────────────────────────────循环小数:从小数部分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以此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部分以此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求近似数:用笔算求商的近似数时,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得到要求的结果★如果要求凑整到的位数大于实际结果,需在末尾添“0”达到要求的位数 ───────────────────────────────────────平均数: (1)将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的平均数。 (2)平均数出于一组数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3)在计算一组数值的平均数时,这组数值中的所有数(包括0)都要参加计算。 ───────────────────────────────────────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3)1×a或者a×1都写成a,一般不写成1a。(4)a×a可以写成a·a,也可以记作a2,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5)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6)方程的作用是能够表示一种等量关系。(7)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8)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平行四边形:下图中AB//DC,AD//BC,像这样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 S长=ab S正= a2 S平行四边形=ah S△=ah÷2 S梯形=(a+b)h÷2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小学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直接写得数20% 2700÷9= 960÷6= 820-440= 64+36= 32+32-32= 485+115= 100÷4= 700-17= 98÷2= 70-17×3= 300-75= 0×37= 480÷80= 24×3= 27×2-18= 6×800= 14×7= 4×35= 84÷7= 36÷9×4= 二、分拆,写出思考过程。6% 68×5= 175÷3= 三、竖式计算 8% 3900×5= 814÷3= 4005×9= 718÷7= 四、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16% 6656÷8÷2 2000-5150÷5

12×9+11×12 655-17×4 五、填空10% 1、8.20元读作(),表示()。 2、5200克=()千克359m=( )km 0.09m=()cm 3、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 4、□28÷7,□填()时,商是两位数;□填()时,商是三位数。 5、用2、3、4、5、 6、 7、8组成两个三位数,最小差是()。 6、5010÷5,商的中间有()个零。 六、用6、2、5造减法塔。3% 七、判断4% 1. 每次除数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 0除以任何数商是0……()。 3. 217÷5=43……2正确的验算方法可以是(217-2) ÷5=43……()。4.一箱牛奶20元,写作20.00元……()。 八、选择4% 1. 下面各题中,商的位数最少的是()。 A、5180÷2 B、6210÷3 C、4875÷5 D、9117÷9 2. ()÷5=58……3,被除数是()。 A、275 B、290 C、287 D、293 九、应用25% 1、饲养场有灰兔1800只,是白兔的3倍,白兔有几只?

1018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三年级数学(上)期末练习题 (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概念部分(30分) 一、填空。(18分) 1、400厘米=()米; 25米=()厘米。 2、35000米=()千米;客厅的面积大约是28()。 3、2018年1月1日可以缩写成()。 2018年元旦是星期一,2018年1月31日是星期()。 4、一块正方形的瓷砖,边长9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10÷4要使得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要使得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前面的编号填入括号内)。(6分) 1、除厘米、米外,()也是长度单位。 A.年、月、日 B.千米、分米 C.平方米、平方厘米 2、用2根5厘米和一根3厘米的小棒搭出的三角形一定是一个()三角形。 A.直角 B.等边 C.等腰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中,能够摆满()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A.10 B.20 C.100 三、求下列图形的面积。(6分) 8m 12㎝ 8m 5㎝ 第二部分计算部分(40) 一、直接写出得数。(12分) 50÷5= 3×90= 13×7= 45+55÷5= 20×80= 810÷9= 1800÷6= 360-21÷7= 5400÷9= 370-190= 68+42= 25×8= 二、列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10分)(3×3+1) 420÷4= 703×7= *941÷2 =

三、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18分) 632+259-632 36×2×5 948-312-88 432-432÷8 314+215+86 360÷(23-19) 第三部分应用部分(30分) 1、根据线段图,列式计算。 2、一条大船能坐36人,学校租了这样的9条船,一共能坐多少人? 3、小胖每小时能看书12页,小强每小时看的页数比小胖2小时看的页数还多3页。小强每小时能看书多少页? 4、学校有126个球,有一批学生去领球,如果每个同学领6个,正好领完。一共来了多少个同学? 5、师傅一天能做30个零件,徒弟做一个零件的时间,师傅能做5个零件,师傅和徒弟一天一共能做多少个零件? 6、小巧集邮75张,是小亚的5倍,两人共集邮多少张?小巧比小亚多集邮多少张? 科技书 少16本故事书 ?本 38本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梳理 1.相反意义的量 收入及支出;增加及减少;上升及下降; 零上及零下;高于海平面及低于海平面;前进及后退;盈利及亏损;等等任意规定,一方为正,则另一方为负。 2.正数及负数 4.数轴的概念及画法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画法:一直线+ 三要素 5.数轴的性质 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6.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零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7.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它们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而且及原点的距离相等。

10.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对于任意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应采用: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可以用“作差法”,即: 11.有理数加法及加法法则 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加法。 分五种情况: 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③两个异号数相加;④有理数和零相加;⑤零和零相加。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 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④一个数及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利用加法法则计算的步骤: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相加或相减。 12.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运算律有下列规律: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以先相加; 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相加;

沪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1 2018年暑期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整数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5,,,,叫做整数 2.在正整数1,2,3,4,5,,,,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 1,—2,—3,—4,—5,,,,叫做负整数 3.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4.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5.整数a 除以整数b ,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 能被b 整除,或者说b 能整除a 。 1.2 因数和倍数 1.如果整数a 能被整数b 整除,a 就叫做b 倍数,b 就叫做a 的因数2.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1.3能被2,5整除的数1.个位数字是 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2.整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 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3.在正整数中(除1外),与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偶数 4.在正整数中,与偶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 5.个位数字是0,5的数都能被5整除 6. 0是偶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1.只含有因数 1及本身的整数叫做素数或质数 2.除了1及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3.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4.奇数和偶数统称为正整数,素数、合数和1统称为正整数5.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素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素因数 6.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 7.通常用什么方法分解素因数: 树枝分解法,短除法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 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数 3.把两个数公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如果两个数中,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小的数5.如果两个数是互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1 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2.几个数中最小的公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只要把它们所有的公有的素因数和他们各自独有的素因数连乘, 所得的积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中卷

3、765 ÷5的商是()位数。 4、2年4个月=()个月。 5、比较大小 24×5○25×4 102÷8○102÷2 6、(1)今年的敬老节是2013年10月13日,请用日期简写形式表示

()。 (2)2013年2月有()天。 (3)2013年的10月、11月、12月共有()天。 7、有1、3、5、7、9这三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 位数是(),它们的差是()。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分) 1、四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个四连块。 A、 3 B、4 C、5 D、6 2、2013年6月18日是星期二,这一年6月28日是() A、星期五 B、星期六 C、星期日 D、星期一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3分) 1、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积一定是一个四位数。……() 2、28÷4=6……4 ……………………………………() 3、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应用部分:30分 1、老师准备了50个气球,分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到多少个?还剩几个? 2、玫瑰花有99朵,百合花的朵数比玫瑰花的2倍少19朵,百合花有几朵? 3、水果店要进货5筐苹果,每筐78元,如果付出400元,还可以找回多少元? 4、一张火车票75元,是一张汽车票价格的5倍,一张汽车票多少元? 5、小胖家每月能节约用水960千克,照这样计算,他们家上半年一共可以节约用水多少千克? 6、一个书包35元,4个笔袋76元,一个笔袋比一个书包便宜多少元?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计算部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略 二、分拆计算:分拆过程1分,横式答案1分 三、竖式计算:竖式2分,横式答案1分,验算1分。 5×38=190 905×4=3620 74÷4=18......2 99÷5=19 (4) 四、递等式计算: 384+256+16 756-284-156 =(384+16)+256 ……2分 =756-156-284 ……2分 =400+256 ……1分 =600-284 ……1分 =656 ……1分 =316 ……1分 45×3+220 16+84÷4 =135+220 ……2分 =16+21 ……2分 =355 ……2分 =37 ……2分 没有巧算结果对得2分 五、列式计算: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3)班数学教学计划 上海松江众兴小学刘创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对于这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的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复习与提高,用一位数乖,时间的初步认识,用一位数除,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位数乘、用一位数除、几何小实践 教学难点:时间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 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 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 数学知识点梳理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一、数的整除 1.内容要目 数的整除性、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素因数;能被2和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教学目标 (1)知道数的整除性、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的意义;知道能被2、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会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重点、难点及易错点 重点:正确的分解素因数,并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难点: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易错点: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概念易混淆。 4.中考必考题型及分数占比 结合概率考察素数合数等问题一道填空题4分 5.知识结构 二、分数 1.内容要目 (1)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分数与小数的互划与运算; (2)异分母分数的运算,通分、约分的技巧。 2.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的意义,学会分数的运算法则; (2)通过对分数的学习,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转化的思维方法; (3)能够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及混合运算。 3.重点、难点及易错点 重点: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以及通分和约分;

易错点:乘除法则的运算 4.中考必考题型及分数占比 分数的混合运算,一道选择题或者一道填空题,占4分 5.知识结构 三、比和比例 1.内容要目 (1)必和比例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比和比例的有关性质; (2)百分比的概念及应用,百分比与小数、分数的关系。 (3)等可能事件 2.教学目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有关概念及意义,根据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会解决简单的比例问题; (2)了解百分比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解决有关比和百分比的简单问题,从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了解等可能事件,学习用数量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初步体会概率思想。 3.重点、难点、易错点 重点:比例内项、比例中项 难点:百分比结合实际生活问题 易错点:百分比的运用及比例中项 4.中考题型及分数占比 线段的比例关系,结合生活的实际应用问题,占4分,一题填空题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练习

单元练习 知识要点 1、掌握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2、准确地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为两位数的除法 单元测试 一、直接写出得数 37+73= 3×80= 400×9= 4×20-20= 200-106= 360÷6= 400÷80= 70-21÷7= 11×3+7= 280×9×0= 500÷(5+5)= 0÷12+12= 二、竖式计算。 ① 42×4=② 6×38=③ 980×7=④ 407×6= 三、用分拆的方法计算。 ①78×3=②203×6=③ 238×4= 四、递等式计算。 ① 5×73+27 ② 462-177-123 (巧算) ③ 4×6×30 ④ 630÷90+90 概念部分 一、填空题。 1、估算34×6的积是()位数,在()和()之间。 2、用4、2、7、0四个数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

3、计算555×8时,个位上的5与8 相乘,得(),百位上的5与8相 乘,得()。 4、用数卡 摆成2个三位数,能得到最大的差是: ()-()=() 5、在□内填上“>”“<”或“=”号。 70×5□80×4 3600÷60□360÷6 4×312□213×4 6、根据48×9=432,直接写出各题的计算结果: 480×9=();()×48=43200; 4320÷()=9 7、在除法算式☆÷40=3……△中,△最大可能是(),这时☆是()。 二、选择题。 1、任何一个三角形至少有()锐角。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摆四连块时,最多有()种不同的摆法。 A 3 B 4 C 5 D 无数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400个3是1200; B 3的400倍是1200; C 1200是400的3倍; D 400是1200的3倍。 应用部分 1、学校开展节约用电活动,每月节约125度,6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度? 2、小亚把320本图书平均分给8个班级,每个班级应该分到多少本? 3、小巧看一本童话书,每天看16页,看了6天后只剩下6页。 小巧已经看了多少页?这本童话书一共有多少页?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有理数 5.1有理数的意义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5.2正数和负数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正方向的数大于负方向的数 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为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注意: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零的绝对值是零。 4、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反而小。 5.3有理数的加减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绝对值不相等时,其和的绝对值为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所得的差,其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交换律:a+b=b+a 2、结合律:(a+b)+ c=a+(b+c)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a-b=a+(-b)

5.4有理数的乘除 两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正正得正,正负得负,负正得负,负负得正。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注意连成的符号: 1、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2、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3、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4、几个数相乘,有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有理数除法法则 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零除以任何一个不为零的数,都得零。 5.5有理数的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法的结果叫做幂。在a 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读作a的n次方,a n看做是a的n次方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 注意: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方,后乘除,再加减;统计运算从左到右;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后算中括号,再算大括号。 3、把一个数写成a*10n(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形式的计数方法叫做科学计数法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阶段性测试卷

2016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阶段性测试卷 (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计算部分45% 1.直接写出得数。(10%) 400-160= 240+380= 50×9= 240÷6= 125×8= 424÷4= 305×8= 602÷6= 72×8÷4= 320-120÷4= 2、横式计算(6%) 357×6= 98÷4= —————————————— —————————————— —————————————— —————————————— 3.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13%,每题3分,验算1分) 3452-78= 328÷8= 219×5= *724÷6= 验 算

4.递等式计算。(16%) 808-799+91 832÷4×9 540÷3÷9 9×25×4 第二部分概念部分 25% 1、填空。(21%) 1).估一估,35×6的积在( )与( )之间。 2)、在○里填>、<或= 3分钟 ○ 150秒7200克 ○ 8千克 3)、在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8<340 ( )×4< 120 ×8 4).801×5,积的中间有( )个0。 5).2016年有( )个星期,还余( )天。 6)、□÷7=360……□,余数最大就是( ),被除数就是( ) 7)、 269×4,算式中的4乘百位上的2积就是( )。 8).要使□45÷6的商就是三位数,□里的最小填( ),如果商就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 9).一个三位数与8相乘,它的积可能就是( )位数或( )位数。 10).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四连块,一共有( )种摆法。

11).深色部分表示108, 白色部分表示( ), 整个图形表示( )。 12)、 甲数就是320,比乙数多40,乙数就是( );丙数就是乙数的2倍,丙数就是( ) 三、选择题。(4%) 1.下面各题中,商的位数最少的就是( ) A. 8640÷5 B. 7830÷7 C.4590÷3 D.6420÷7 2.2015年1月20日,用简写方式表示,正确的就是( ) A. 2015、10、2 B. 2015、01、20 C. 2015、10、20 D. 2015、01、02 3.下列年份,第一季度天数最多的就是( )。 A. 2003年 B. 2004年 C. 2005年 D.2006年 4.要使□的商就是两位数,余数就是0,□里可以填( )。 A. 3,6,9 B. 3,6,8 C. 4,6,9 D. 2,5,8 四、应用题。(30%) 1.一辆滑板车的价格就是375元,比一双溜冰鞋的价格便宜38元,买一双溜冰鞋共需多少元?

最新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概念复习卷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概念复习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3.6平方分米=()平方米 6吨540千克=()吨 3.2千米=()米 7小时36分=()小时 2.6小时=()分 4.7立方米=()立方厘米 2、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a千米,乙每小时行b千米,两人七小时后相遇,AB两地相距()千米. 3、在17,-0.2,0,+1.5,3/8,-4.8,1这些数中,自然数有(),正数有 (). 4、数轴上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边,离原点()单位长度. 5、将-1,+3,0,2,-4从小到大排列,排在第四位的是(). 6、铅笔每支b元,钢笔每支a元,小亚买了31支铅笔和3支钢笔共需()元. 7、如果将一个两位小数按四舍五入凑整后得到的数是2.5,那么这个数最小可能是(),最大可能是(). 8、比较大小 -11()+3 -3.7()-7.3 9、如果把飞机上升5000米,记作+5000米,那么飞机下降4000米,记作(). 10、有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其中中间一个为m,则另二个数分别为()(). 11、大于-2,且小于2的整数有(). 12、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50米,宽20米,深3米,这个长方体池占地()平方米. 1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5.6平方分米,底长4厘米,这条底所对应的高是()分米. 二、判断题 1、小数都比整数小. () 2、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远的点所对应的数越大. () 3、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占有空间都比长方体小. () 4、山上一所房子高15米,所以这所房子的海拔高度是15米. () 三、选择题 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为72分米,则它的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之和是()分米. A 24 B 18 C 6 D 12 2、若5x-4=16,则3(10-x)的值是()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数的整除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5,……,叫做整数 2.在正整数1,2,3,4,5,……,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5,……,叫做负整数 3.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4.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5.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1.2 因数和倍数 1.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2.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1.3能被2,5整除的数 1.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2.整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3.在正整数中(除1外),与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偶数 4.在正整数中,与偶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 5.个位数字是0,5的数都能被5整除 6. 0是偶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1.只含有因数1及本身的整数叫做素数或质数 2.除了1及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3.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4.奇数和偶数统称为正整数,素数、合数和1统称为正整数 5.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素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素因数 6.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 7.通常用什么方法分解素因数: 树枝分解法,短除法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数 3.把两个数公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如果两个数中,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小的数 5.如果两个数是互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除法 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笔算除法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所以商 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二、除法的验算 1.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 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 5.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 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①书的总页数÷ 看的天数=每天看的页数 ②付出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 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 ③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 ④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

⑤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车辆的数量 ⑥电池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 ⑦老师的人数+学生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车辆的数量= 每辆车坐的人数 ⑧玩具的总个数-送出的个数=还剩的个数还剩的个数÷班级数= 每班分得的个数 ⑨一班的人数+二班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每组的人数= 组数 四、商末尾有0的除法 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刚好整除,且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 够商1时,一定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第二单元:认数 一、认识整千数 1.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万位。 数位顺序表 ……(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3.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二、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 1.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知识点 1、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边与边重合)叫多连块。 一连块有1种,二连块有1种,三连块有2种,四连块有5种,五连块有12种。 2、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在连加运算中,后面两个数先算,和不变。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在连乘运算中,后面两个数先算,积不变。在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中,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括号里面要变号。在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中,括号前面是除号,添上括号里面要变号。在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中,带着符号一起交换,得到的结果不变。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乘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末尾有零的乘法①一位因数的书写位置与多位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字对齐;②多位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上添几个0。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判断平闰年的方法:不是整百年的,看后两位,后两位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是整百年的,看前两位,前两位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5、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月。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一年分四个季度,每3个月一个季度。一个星期有7天。平年第一季度90天,闰年91天;第二季度91天;第三季度92天,第四季度92天。 6、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哪位不够用0来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7、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先看余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答案错,如果余数小于除数,再看商×除数+余数是否=被除数。 8、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9、1 km = 1000 m 1 m = 10 dm = 100 cm 1 dm = 10 cm 1 cm = 10 mm 10、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对称轴为折线两边能完全叠合在一起。 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不相等的边叫底边。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底角。腰与腰的夹角叫顶角。两个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是锐角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13、在平面上,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大小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14、边长是1cm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写作1c㎡。边长是1dm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分米,写作1d㎡。边长是1m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米,写作1㎡。

最新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最新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300+100= 110+290= 389-189= 3×4+25= 400-200= 150+450= 324+76= 25-0÷25= 1000-500= 470+230= 185+115= 5×8×2= 200+500= 840+160= 880-250= 81÷9×8= 二,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过程完整 4×5+6×5 12×7-7×7 8×16-8×6 16×9-9×9 =()×5 =( )×( ) =( )×( ) =( )×9 =()=( ) =( ) =( ) 三,竖式计算 367+9895= 2001-572= 1090-810= 四,应用题 1,一座山高2098米,比另一座山高493米,另一座山高多少米? 2,百货商店第一天卖出衣服210件,第二天卖出380件,第三天卖出的与第一天同样多,三天一共卖出衣服多少件? 一共有()个三角形一共有()个三角形 二连乘、连除 一,填空 ()×4×()=72 36÷()÷3=() 二,有54块糖,每9块装一袋,每2袋装1包,可以装几包?

三,妈妈买了2箱鸡蛋,每箱有3层,每层有9个.妈妈一共买回多少个鸡蛋? 第一章测试 一,填一填 1,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2,钝角三角形有()个钝角;直角三角形有1个()角,2个()角. 3,976-235=()576-348=() 二,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500+400= 450+300= 30+270= 800+300= 600-250= 380+130= 1000-100= 500+300= 430-160= 2,竖式计算 1080-250= 637+599= 1040-367= 3,巧算 8×3+3×2 187-65-87 83×5 4×7+6×7 273-75-125 21×4 1,水果店昨天运来西瓜354个,今天又运来6筐西瓜,每筐有8个西瓜,两天共运来多少个西瓜?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pdf

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年级上课日期 学科课题名称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计划时长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第一课时年、月、日 ①一年有12个月。 ②31天的是大月,大月有7个: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30天的是小月,小月有4个: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③平年二月是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由于2月天数的变化,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闰年的上半年是182天。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同一年中连续两个月都是31天的是7月、8月。不同年份中连续两个月都是31天的是12月、1月。 ④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 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例如:要判断1784年和1900年是否是闰年要通过计算来确定,因为1784这个年份不是整百数,就用1784÷4=446没出现余数,那1784年就是闰年。1900这个年份是整百数用19÷4,看能不能除尽。不能除尽不是闰年。 ⑤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 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第一季度是90天或91天;第二季度是91天;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都是92天。 ⑥节日的日期: 1月1日元旦节 3月8日妇女节 3月12日植树节 4月5日清明节 5月1日劳动节 5月4日青年节 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 10月1日国庆节 练习 1、一年中大月有()个,分别是();小月有()个,分别是() 2、国庆节是()月()日,在第()季度;这个季度有()天。 3、平年的上半年有()天,闰年的上半年有()天;平年的全年有()天,闰年的全年有()天。 4、将右面的年份分类:1984年、2004年、2300年、1978年、2400年、2007年、2010年其中 闰年:() 平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