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增长

1引言

中国当前经济中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存有诸多的不协调,本文基于我国1978~2007年的数据,就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协整检验。

2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2.1相关方法介绍

根据文章研究内容的需要以及计量经济学上对时间数据的处理原理,并且结合数据选取的特点,首先采用协整检验方法来处理时间序列变量的非平稳性,当然了,如果数据选取的很好,并不需要进行平稳处理,但是之前的检验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如果存有非平稳性,经过处理的数据还要进行Engle&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目的是检验时间序列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有着长期的、稳定的关系。在这篇文章中,通过检验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如前者与后者为同阶单整,且它们之间存有平稳的线性组合,就表明协整关系存有,否则反之。在进行检验时,主要采用E-G两步法、ADF单位根法,Granger因果法来具体的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2.2数据来源说明

文章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居民消费水平两个重要的时间序列,在一般情况下,时序数列取对数之后一般不会改变其时序性质,不改变协整关系,故为了消除数据序列的异方差性,文章对经济变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其中变量GDP代表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数时间序列,变量PCC代表居民消费水平的对数时间序列,对数曲线如图1所示。并且所有的数据均来自于的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时间段选取为1978年到2007年。

3分析

文章根据研究的方法一,利用协整分析来先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从图1可以看出,GDP和居民消费水平PCC具有类似的时间趋势,这表明着两个序列可能具有共同的趋同成分,即:这两个变量均表现出非平稳的特征,而经过一阶差分之后的两个序列基本平稳

3.1平稳性检验

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而平稳性又在建模过程中有重要地位,所以文章便对经济变量进行了平稳性检验。根据相关文献知道,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检验方法主要有自相关函数检验和单位根检验。目前采用最常用的是单位根检验

检验结果中知道,样本区间内的GDP、PCC是非平稳的。而D(GDP)、D(PCC)却是平稳的。故D(GDP)、D(PCC)序列都是一阶单整所以GDP、PCC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序列。

3.2协整检验

根据协整检验的相关步骤,可以知道:在进行检验之前,必须首先进行估计方程,这个步骤通常利用Eviews软件便可得,这里不需要做详细的论述,只给出相对应结果为:GDP=1.16*PCC+0.88

(138.2)(33.4)=0.9985F=19101.63

并且根据回归方程的分析看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对GDP的弹性约为1.16。说明对GDP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估计方程后,就要进行检验了,由上一步结果很容易知道估计的残差e是:e=1.16*PCC-GDP+0.88

3.3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前2个检验并不能说明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最后我们进行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是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

同样从以上的图表分析可以看出,GDP与PCC之间的因果关系受滞后

期影响,当滞后期为1时,在10%的显著水平下,可以发现在1978~2007年之间,我国存有从经济增长到居民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即经

济增长导致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加,这主要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导致居

民收入增加,进而促进消费的增加。当滞后期为2期和3期时,GDP与PCC具有很强的Granger双向因果关系,这符合经济学理论和中国的现

实国情。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收入增长的“三驾马车”,尤其消

费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也是一国发展经济的最终归宿,而经济的发展与居民收入增加之间的相互推进关系也表明了,经

济的发展会引起消费的增加,同时,消费的刺激也促进了经济的向前

发展。

4相关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从以上的检验结果中可以知道,居民的消费是与经济的增长之间存有

着密切的关系的,这也符合经济学常识。并最终得出的综合结论为:

①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从表2可

以看出,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有唯一的协整关系。具体关系通过协

整方程表现出来,居民消费PCC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就增长约

1.16个百分点。说明居民消费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而且是众多发

展因素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其作用明显。

②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看,当滞后期为1时,存有从经济增长到居

民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说明我国经济增长会使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加。而当滞后期为2期和3期时,GDP与PCC具有很强的Granger双向因果关系。近几年国内提出“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也证实了居民消

费在促使经济增长上的持久影响。且经济的增长最终也会促进居民消

费的增加。长期作用下,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会达到一个均

衡稳定状态。

4.2对策建议

目前,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水平要想提升,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以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①税收政策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手段,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的角度,对现行的政策措施进行相对应调整。适度降低居民个人的税负,相对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同时运用税收政策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从而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②针对性地引导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将过去的引致消费转变为自主消费。如政府在鼓励消费者消费某一类商品或限制消费者消费某些商品时,可通过价格调控来引导,增加商议性价格的成份等等,注重闲暇时间消费的引导,尤其是对假日消费的引导,从而合理引导居民自主消费方向。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刺激居民消费最根本的方法,可以促进合理的社会消费供需结构的形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们的消费顾虑,减少预防性储蓄,促使人们大胆消费。

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增长

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号43215120 钱琦镠周一晚上课)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在生产的始终。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不同的消费模式往往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 接下来我将分析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原理,以此来进一步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剖析。 消费作为需求力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其本身的直接拉动,也有通过消费变量而诱导出来的其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原理来实现的。 一是通过消费对生产的直接施力,消费自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消费低迷情况下,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产量远远少于潜在的产量,生产能力就不会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当然如果消费过热,超出了资源和生产能力的约束,就会“欲速而不达”,形成表现为通货膨胀的经济实质负增长。 二是消费作为初始变量“借物打物”,通过其他变量拉动经济增长。如引致投资就主要是由消费的增长等经济行为诱导出来的投资,被消费诱导起来的投资被拉动起来以后,它就和消费一样促进经济增长。又如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在之后我将对当前我国经济中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 1、收入分配大拖后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相对于经济的日行千里,居民的收入增长却总慢三拍,消费水平没有得到经济增长的全部合理转化成果。在经济增长中,有相当的份额是城乡居民牺牲的消费。高投资政策,必然是低收入分配政策,也必然带来低消费,造成需求不足。 2 、价格机制改革“欲速而不达”。改革开放以来,价格往往被许多改革措施“祭刀”,在与国际市场接轨问题上,盲目追逐价格平行而忽视了产品品种、质量等非价格因素,也忽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商品价格基本接近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然而,我国居民的购买力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且工薪阶层占绝大多数,从而形成低收入与高价格这一突出矛盾,居民的消费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消费处于抑制状态,消费市场低迷,有效需求不足。 3、居民预期收入下降导致惜币心理。在经济体制变革中,改革措施一方面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心态,对经济预期的不明确,对收入预期的下降,居民不得不少支出、多储蓄,以备未来不时之需。精打细算,以积极节流被动开源方式来抵御收入预期的下降。经济周期性波动,预期收入下降从而导致需求不足。 4、消费模式未与时代同步。国人穷怕了,节俭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消费模式表现为传统社会中的低收入低消费,量入为出的特征。在改革开放中,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未得到较快增长,储蓄却大幅上涨,随着经济总量扩大,高储蓄明显影响消费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前几年,虽然央行连续七次大幅度减息,但居民储蓄有增无减,生活的简朴往往成为低收入低消费的合理借口。生产上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也使居民消费水平难以提高。 5、非理性投资不利消费增加。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低水平低效益项目十分严重,投资结构不合理和建设项目效益差,造成企业普遍严重亏损,职工下岗人数增加,收入增长缓慢。 6 、商品、服务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国内市场上,中、低档商品占主体,高档较少,与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ocx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目录 中英文摘要————————————————————2关键词——————————————————————2 一、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的意义———————————2 1 消费问题——————————————————2 2 消费与经济增长———————————————3 二、全国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3 1 、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3 2 、消费模型—————————————————4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8 1 、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8 2 、贡献率分析————————————————10 四、中国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10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12 六、结束语————————————————————13参考文献—————————————————————13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消费内 需不足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消费特征作出分析,通过年度统计数据以及消费模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并针对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The past two years,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slowing down,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domestic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consumption cause for concern.Stimulating consumer spending drove economic growth to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of .This paper on China's current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nalysis,through the annual statistical data and consumer model to study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consumer demand shortage of factors,and aimed at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o furth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恩格尔系数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目录 中英文摘要————————————————————2 关键词——————————————————————2 一、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的意义———————————2 1消费问题——————————————————2 2消费与经济增长———————————————3 二、全国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3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3 2 、消费模型—————————————————4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8 1、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8 2、贡献率分析————————————————10 四、中国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10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12 六、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消费内需不足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消费特征作出分析,通过年度统计数据以及消费模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并针对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The past two years,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slowing down,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domestic consumption cause for concern.Stimulating consumer spending drove economic growth to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of. This paper on China's current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nalysis, through the annual statistical data and consumer model to study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consumer demand shortage of factors, and aimed at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o furth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恩格尔系数消费模型

浅谈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青海省经济发展

浅谈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青海省经济发展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日趋多样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青海省的实际出发,依据国务院发展中心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粗略分析了我国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对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了评价, 指出目前我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通过四个方面对形成目前的消费水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消费能拉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鼓励和促进国民消费,研究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消费拉动内需,制约因素,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 其中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消费群体,在现今中国经济整体趋冷的情况下,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统计, 1991—1999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 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平均贡献率为54.5 % ,可见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作为促进生产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居民消费,对我省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资源的配置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居民消费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我省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居民消费从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转变,开放型经济模式不断发展,青海省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消费结构和层次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不断提升,消费模式实现重大突破。 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1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

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高,原来的低收入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存在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高。见表2-1。 表2-1 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年份总消费占GDP比重% 居民消费比重% 政府消费比重% 1978 16.68 85.1 15.71 94.0 0.97 5.8 1979 17.46 85.6 16.65 93.9 1.09 0.6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需求和欲望。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以上描述摘自百度百科)在我看来,消费需求即为供求关系中的“求” 那么,“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呢? 一方面,因为人们有需求,有欲望,希望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因此人们为了满足需求,欲望而努力工作,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一点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企业将向市场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产品,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发展,消费领域不断扩展,消费内容日益丰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的趋势。简单说来就是经济增长也反作用于消费需求,人们的钱多了,就会购买更多的东西,选择更高质量的生活。在种良性循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是一国、一个地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再生产、增强国力的源泉,也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然而经济增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来自于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在我国,投资和净出口这两架马车都接近于饱和了,因此我们想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就必须紧紧抓住最后一架马车——消费。

世界强国的发展史说明国力的强大,既离不开生产也离不开消费。具备生产能力,而缺乏消费能力。国力就显得缺失,生产为消费服务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消费又反作用于社会生产,真正的强国不仅在于能够为人力创造大量的财富也有强大的个人消费实力,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强国之所以强大的表现在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而动力主要来于国民消费,没有国民的强大的消费实力,就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最近,我国的存款贷款利率都下降了,在我看来这也是国家为了促进消费采取的措施。存款利率下降,人们不再那么愿意把钱放在银行,而是选择投资或者消费。然而投资并不是那么简单,所以大部分人选择消费,为市场注入了资金。贷款利率下降,也让人们愿意向银行贷款,用以买房或者购买高档耐用品,也间接的刺激了消费。 个人来说,我们的消费需求也能从某种意义上刺激我们个人的经济增长,正因为我们有需求,我们才会为此拼搏追求,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也让自己的经济水平,消费能力增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盲目消费就可以使我们的经济增长,我们消费应当理性否则将事与愿违。

2018-2019-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优秀word范文 (4页)

2018-2019-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摘要: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制约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消费动力不足,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保持稳健发展的长期战略。通过分析消费对辽宁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发现消费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处于偏低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探 索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因素,并就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需求;收入分配;经济增长;辽宁省 投资和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两个关键因素,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 十分明显,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拉动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增加投资是 各国政府常用的刺激经济回升的重要手段。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长期看, 市场需求规模是决定着生产规模和投资规模的主要因素。投资需求的增加对经 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经济增长进入正常运行后必须有消费需求相应 的增长加以配合。因此,我们应该在增加投资的同时,相应地重视消费需求对 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多方面启动国内市场,这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无疑具有十 分重要的引领意义。 一、消费、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步入了出口导向与投资驱动快速发展的发 展模式,但是投资和贸易顺差增长过快、内需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消费、投资、出口难以共同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出现了内部失衡,表现为投资 与消费严重失衡,即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例)偏高,而消费率 (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则相对偏低。 基于1991―201X年间数据,采用国民核算支出法来测算辽宁省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201X年以前,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波 动幅度较大(见下页图1),1991年和1992年两因素的贡献率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最终消费贡献率为62%左右。在1993年,资本贡献率一度超过消费贡献率,上升幅度与下降幅度都较大。1993―1995年,消费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在1995年,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达到历史最大值80%,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出现 了负值-14.1。1996年消费贡献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下降到15.4%。 1996―201X年,消费贡献率波动幅度较小,保持在50%~70%之间。1994―201X 年,消费贡献率一直大于资本贡献率,也就是说,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份 额的最大需求。1996年以后资本贡献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而最终消费支出贡 献率在201X年后出现下滑,201X年以后资本贡献率超过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 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 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 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 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 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 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 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升,原来的低收入 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 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 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 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 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 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 存有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 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 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 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 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升。见表2-1。 表2-1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投资、消费和出口通常被认为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国内消费的贡献则很小。当前,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出口萎缩,经济增长放缓,如何将居民潜在的消费能力释放出来,以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投资出口 我国经济增长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规模大幅提升。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我国GDP总量仅为3624亿元人民币,1986年上升到1万亿元的水平(当年价格),1991年又上升到2万亿元的水平(当年价格)。随后,每年平均增加1万多亿元,到2007年,我国GDP总量已达到24.9万亿元(当年价格)。扣除价格因素,按不变价格,2007年GDP总量为54331亿元,比1978 年增长14倍,在29年中,年均增长9.8%。 随着经济总量规模的大幅提升,我国人均GDP也逐步提高。1980年,我国人均GDP仅460元,到1987年,突破1000元,1992年突破2000元,1996年突破5000元,2004年突破万元大关,2007年达到18934元,是1980年的40多倍。 经济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指标之一。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除1981、1989、1990年等个别年份起伏较大之外,一直保持高位平稳态势,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我国1978-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统计数据(见表1)。 我国居民消费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我国居民消费与其他国家居民消费相比,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03)年》的资料,我国居民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比全世界平均数61%低13个百分点。我国居民消费率在1981年曾达到67.5%,1991年则下降到48.5%,十年间降低了19个百分点。此后一路下降,

论消费对经济过程的影响

论消费对经济过程的影响 摘要:消费作用于经济过程的方式有三种:消费对生产直接施力,消费自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作为初始变量通过拉动其他变量对经济产生影响,如投资,劳动力等因素。消费本身与其他独立变量共同影响经济过程,如居民收入,消费者偏好等变量。 关键词:消费;经济;生产;投资 首先看消费的定义,消费(consumption)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类的消费行为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三种类型。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中,正是由于人类对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愿望和追求,才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一定发展阶段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又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人们只能消费自己能够生产出来的产品。正如马克思在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所指出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消费对于生产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也就是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在生产的始终。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在人们的认知中,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代表的是不同的消费模式。当消费是合理适当的,它对经济具有拉动促进的作用,可以扩大内需,同时起到提升个人消费对国家经济运行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是奢侈型的消费,对经济则是有很强的阻碍作用的,它会影响改变个人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宏观上还会浪费国家资源。 接下来我将分析消费作用于经济过程的机制原理,以此来进一步对消费对经济过程的影响进行剖析。 消费作为需求力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其本身的直接拉动,也有通过消费变量而诱导出来的其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原理来实现的。 一是通过消费对生产的直接施力,消费自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消费低迷情况下,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产量远远少于潜在的产量,生产能力就不会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当然如果消费过热,超出了资源和生产能力的约束,就会“欲速而不达”,形成表 现为通货膨胀的经济实质负增长。比如中国国内市场有时候会出现商品、服务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现象。国内市场上,中、低档商品占主体,高档较少,与国际市场相比,质量存在明显差距。商品价高质差,假冒伪劣现象猖獗,欺诈消费者现象屡屡发生,严重的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抑制了购买力的顺利实现。这就属于消费过热,而优质的产品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情况。

简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意义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意义 43A10301 陆璐要点: 消费如何拉动总需求增长 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类的消费行为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三种类型。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中,正是由于人类对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愿望和追求,才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一定发展阶段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又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人们只能消费自己能够生产出来的产品。正如马克思在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所指出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消费对于生产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也就是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提出 ·各国经济增长过程: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中最关键的阶段是起飞阶段 ·“起飞”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提高生产性投资率,第二,要建立起飞的主导部门,第三,要有制度上的改革。 2、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消费、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不同的 ·在经济增长的低收入阶段,消费在国民收入中占较大比例,消费率较高,而用于储蓄的部分很少,投资在国民收入中占较小的比例 ·在经济增长进入到高收入阶段以后,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增长额也比较大,消费率比较高 ·在经济起飞的过程中,即由低收入向高收入过渡的时期,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要低一些,消费率有所下降,而更多的国民收入用于储蓄。 3、扩大内需与经济 ·在现代买房市场条件下,经济增长由供给约束转为市场约束,需求拉动特别是消费需求更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投资扩大,从而使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内需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是由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源、市场等条件决定的。相对的来说,大国经济具备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市场基础。 ·从消费需求角度来看,大国国内市场容量极大、开发潜力巨大,市场需求多样化。 ·从投资需求角度来看,大国拥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投资需求提供了巨大的物质空间。 4、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增长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人类应当跳出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通过调节产业结构与合理发展的关系,使社会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

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实证研究

摘要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经济国家的经济体系所不同的是,我国的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并非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推动其经济高速增长余年的主要力量,是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没有发挥其本来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四川省作为一个人口和经济大省,在经济发展中顺应国家政策,一直立足于扩大内需,制定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居民增加消费。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四川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字:居民消费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Abstract: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the difference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economic system, the consumption of our country especially the consumer is not always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main force to promote its rapid economic growth years, especially consumer consumption is th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and did no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t should play. Sichuan province is a large province of economy and population, conform to the national polic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based on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policy measures to encourage and guide the residents to increase consumption. The main problem of this study is Sichu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on economic growth.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re used to analyze it Key words: consumer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analysis

消费出口和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基于20072017年数据的SPSS统计分析

消费、出口和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2007-2017年数据的SPSS统计分析

1 引言 2007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至今余波未平。一方面,金融危机严重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通过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建设,努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经济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但是,世界经济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 本文通过综合整理2007-2017年的数据,运用SPSS17.0分析消费、出口和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今后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经济增长、消费、出口、和投资分别用GDP、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净出口(即出口额-进口额)、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单位均为万亿元人民币,数据取自历年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统计分析 2.1 基本情况 如图1所示,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2017年,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8万亿元人民币,较之2007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消费和投资也有大幅增长,净出口的增长总体比较平稳。 表1 2007年中国GDP、投资、净出口和消费情况 图1 2007-2017年GDP、投资、净出口和消费增长态势 GDP 投资净出口消费 2 210 2 2291 20868 108488 2 4846 2 814 8 2 3919 2 4676 2 810 2 2761 23489 262394 2 931 2 6466 3352 3 332316 2 1238 28718 366262

2.2 描述性统计 通过SPSS运算得到如下结果: 根据运算结果,GDP的方差和标准差较大,说明2007-2017年,中国经济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净出口的方差和标准差最小,说明这十年来,波动比较小,增长比较平稳;投资和消费的结果表明两者也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有比较多的增长。 2.3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所谓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三个因素和经济增长有一定具有某种相关关系。下面的散点图矩阵也揭示了“三驾马车”和经济增长的某种相关关系。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我国处于艰难启动期,一方面市场疲软,产品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国内的居民储蓄欲望在不断地加强,储蓄率在不断地攀升。有资料表明,我国在家电,机械加工行业的开工率只有;60%;左右,同时城乡居民的存款却是以年均数亿元的速度增长,仅;1998;年的前;11;个月,居民的存款增长了;716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873;亿元,而零售总额增数却由;94;年的;30.5%;下降至;98;年的;6.79%;。;①;因此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一直是近年来常被关注与探讨的话题。马克思说过:“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的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②;也就是说,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消费,社会再生产便无法继续进行,消费既是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消费水平作为消费的重要之一,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同时也可以用来指称一国的消费总规模,即社会总消费。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的比例,积累与消费的比率,确定社会经济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 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

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在客观上有合理的比例,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当消费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正常比例就会遭到破坏,生产正常发展就会受到,消费水平的提高则成为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消费需求不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积累,低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比例同样会遭到破坏。这时候消费需求相应减少,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弱化。由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协调差距加大,引起商品或资本运动受阻,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被迫紧缩。; 其次,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有一定的依存关系。消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其变动必然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而最终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函数,就是消费率,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率变动有明显的影响。在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区间,当消费旺盛,经济增长率就高,;消费不足,经济增长率就会滑落。当然,消费率也不是越高越

消费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2)

消费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摘要:经济结构大体上就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成分,各组织与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构成,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市场疲软、内需不旺的态势,主要原因在于结构失衡,需要采取有效的扩大消费需求的策略。为此,有必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最终消费率;改善消费结构断层,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改善消费者预期消费,提高即期消费倾向;发展个人信用,更新消费观念,引导消费需求。消费就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什么就是消费呢?消费就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 马克思说过:“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与它的不断更新来瞧,同时也就就是再生产过程。”也就就是说,消费就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消费,社会再生产便无法继续进行,消费既就是生产的起点,也就是生产的终点。消费水平作为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与劳务的价值额,同时也可以用来指称一国的消费总规模,即社会总消费。研究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的比例,积累与消费的比率,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 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在客观上有合理的比例,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当消费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也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正常比例就会遭到破坏。这时候消费需求相应减少,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弱化。由于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论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向馨 系别会计系 专业名称会计与统计核算 学号 0811309101005 指导教师朱开 提交日期 2011 年 6 月

论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摘要:当前,中国消费率处于低水平并持续走低,这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扩大内需,保持可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障碍。文章讨论知何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就此给出结论性的建议。 关键字:消费需求经济增长增长动力贡献 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都证明,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关系。一方面,消费需求的增长会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会增加国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从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 1.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生了质变,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日益密切。首先,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高速增长有力的促进了消费增长,从而增进了我国的国民福利,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实行刺激消费的政策,消费增长也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所以我国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以期实现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 无论从自身工业化进程还是从全球化分工地位看,我们消费能力的扩张是以生产能力更快扩张为前提的。中国由一个”自己生产供别人消费”的国家,过渡到”让别人生产而自己消费”,并成为”消费大于生产”意义上的”消费型国家”,从发展阶段来判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在此之前,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受到的制约是客观的,并不会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愿望。

在经济运行中,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这”三驾马车”之间不协调,一直是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潜在因素。具体地说,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尤其是地方政府推动下的投资拉动,既不利于耕地保护和生态维护,也因在成本—收益比较上不敏感,使得宏观调控中市场化的政策工具作用甚微。而消费需求作为内需中的最终需求长期低迷,使得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出口,如果外部市场动荡,那么国内投资只能形成产能过剩。也就是说,经济中的一大块被”投资”使用了,却没能形成有效供给,经济失衡在所难免。近几年来外需发展很强劲,2008年上半年贸易顺差超过1.8万亿美元,居世界之首。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动荡的扩展,今年上半年我国东南沿海出口企业出现大面积的效益滑坡。 2. 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 第一产业对经济的影响能力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对GDP的贡献不断上升。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必然影响到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长期看来,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对于农产品的消费一直是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最主要部分,而工业产品和第三产业产品服务则相当。这和中国的国情相一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长期处于中低收入国家水平,食品(其90%量作为第一产业消费支出量)消费是居民生活消费的最重要部分,这也和中国长期0.4左右的恩格尔系数相一致。2003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前为解决温饱问题为主的消费方式才开始转变,经济变化进入了最剧烈时期,居民收入的增加才整体上从第一产业产品转向第二,第三产业产品和服务。第二产业消费支出和第三产业消费支出的系数相当,第二产业工业产品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