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答案

数学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答案

数学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答案
数学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答案

数学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答案

【篇一:七年级下数学书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

a.x+2y=5

b. =2

c.x2=8x-3

d.y=1

2.下列方程中,解是x=2的是 ( )

a.2x-2=0

b. x=4

c.4x=2

d. -1=

3.将方程5x-1=4x变形为5x-4x=1,这个过程利用的性质是 ( )

a.等式性质1

b.等式性质2

c.移项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方程3- =1变形如下,正确的是 ( )

a.6-x+1=2

b.3-x+1=2

c.6-x+1=1

d.6-x-1=2

5.如果x=-8是方程3x+8= -a的解,则a的值为 ( )

a.-14

b.14

c.30

d.-30

6.某工作,甲单独完成需4天,乙单独完成需8天,现甲先工作1天后和乙共同完成余下的工作,甲一共做了 ( )

a.2天

b.3天

c.4天

d.5天

7.小明存入100元人民币,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到期应缴纳所获利息的20%的利息税,那么小明存款到期交利息税后共得款 ( )

a.106元

b.102元

c.111.6元

d.101.6元

8.某种商品的标价为132元.若以标价的9折出售,仍可获利10%,则该商品的进价为

( )

a.105元

b.100元

c.108元

d.118元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某轮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顺水航行需4h,逆水航行需6h,水流速度是2km/h,求两个码头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设两个码头之间的距离为xkm,得到方程 ( )

a. =

b. -2= +2

c. - =2

d. = -2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若2的2倍与3的差等于2的一半,则可列方程为.

12.写出一个以x=-为解的一元一次方程

13.已知5x+3=8x-3和 = 这两个方程的解是互为相反数,则a= .

14.小强的速度为5千米/时,小刚的速度为4千米/时.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x小时相遇,则两地相距千米.

15.某酒店为招揽生意,对消费者实施如下优惠:凡订餐5桌以上,多于5桌的部分按定价的7折收费.小叶集团公司组织工会活动,预定了10桌,缴纳现金2550元,那么每桌定价是元.

16.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获得稿费的纳税计算办法是:(1)稿费低于800元的不纳税;(2)稿费高于800元,又不高于4000元,应纳超过800元的那一部分稿费的14%的税;

(3)稿费高于4000元,应缴纳全部稿费的11%的税.某作家缴纳了280元税,那么他获得的稿费是元.

三、解答题(共66分)

17.(6分)解下列方程:

(1)4x-2(x-3)=x;(2)x--1.

18.(6分)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和x-2是互为相反数?

19.(6分)若代数式3a3b4-5n“与-6a6-(m+1)bm-1是同类项,求m2-5mn的值.

20.(8分)如图,小明将一个正方形纸片剪去一个宽为4厘米的长条后,再从剩下的长方形纸片上剪去一个宽为5厘米的长条,如果两次剪下的长条面积正好相等,那么每一个长条的面积为多少?

21.(8分)一项工程,由甲队独做需12个月完工,由乙队独做需15个月完工.现决定由两队合作,且为了加快进度,甲、乙两队都将提高工作效率.若甲队的工作效率提高40%,乙队的工作效率提高25%,则两队合作,几个月可以完工?

22.(10分)某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水费:若每月每户用水不超过20立方米,则每立方米水价按1.2元收费;若超过20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每立方米按2元收费.如果某居民在某月所交水费的平均水价为每立方米1.5元,那么这个月他共用了多少立方米水?

23.(10分)小强、小芳、小亮在郊游,看到远处一列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隧道后,产生了以下对话.各位同学,请根据他们的对话求出这列火车的长.

24.(12分)温州和杭州某厂同时生产某种型号的机器若干台,温州厂可支援外地10台,杭州厂可支援外地4台.现在决定给武汉8台,南昌6台.每台机器的运费如下表.设杭州运往南昌的机器为x台.

(1)用x的代数式来表示总运费(单位:百元);

(2)若总运费为8400元,则杭州运往南昌的机器应为多少台?

终点

起点

南昌

武汉

温州厂 4 8

杭州厂 3 5

(3)试问有无可能使总运费是7400元?若有可能,请写出相应的调运方案;若无可能,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

2.d

3.a

4.a

5.b

6.b

7.d

8.c

9.b 10.b 11.2x-3= x 12.略 13.24 14.9x 15.30016.2800 17.(1)x=-6 (2)x=-18.解:由题意,得 +x-2=0 解得x=

19.解:由题意,得{

21.解:设两队合作2个月完成,由题意,得x=1

解得x=5答:两队合作,5个月可以完工.

23.解:设火车的长为x米,由题意,得 = 解得x=100.

答:这列火车长100米.

24.解:(1)总运费为4(6-x)+8.(4+x)+3x+5(4-x)=2x+76.

(2)2x+76=84. x=4.

答:运往南昌的机器应为4台.

(3)若2x+76=74,解得x=-1.∵x不能为负数,∴不存在. 答:略.

【篇二:初一数学下册课本答案】

>5.1相交线,垂线:

要点:1,有唯一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相交线 2 。掌握邻补角,对顶角,垂线,垂线段的定义

3.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点到直线上的点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5.掌握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的定义

5.2平行线及其性质

要点: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如果直线a//c,b//c,那么a//b;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都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都平行;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都平行;反之,也成立

4.垂直于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练习:

01.如图,a∥b直线相交,∠1=36,则∠3=________,

∠2=__________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则∠aoc的对顶角是

_____________,

∠aod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_________

4.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题设_________,结论

____________ adbab2 fe11 ao2acb 第(1)题第(2)题第(5)

题第(6)题

5.如图,要从小河a引水到村庄a,请设计并作出一最佳路线,理

由是:__________

06.如图,∠1=70,a∥b则∠2=_____________,

7.如图,若∠1=∠2

,则互相平行的线段是________________

f8如图,若ab⊥cd,则∠adc=____________, c a1acdc 1

2b2abcbdab第(10)题第(9)题第(8)题第(7)题

09.如图,a∥b,∠1=118,则∠2=___________

10.如图∠b与∠_____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__被直线

_________所截的同位角。

12.在下图中,∠1,∠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122212d则a与c的关系是(113.若a⊥b,c⊥) ba b、垂直a、平行c相交 dcd

1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相等的角一定是对顶角

b、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相等

c、两边互为反向处长线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d、交于一点的三条直

线形成3对对顶角

15.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明天有可能下雨

b、同位角相等

c、∠a是锐角

d、中国是世界

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6.下列语句中,错误的是()

a、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

b、不相等的两个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c、直角的补角必是直角

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7.如图,不能推出a∥b的条件是()

a、∠1=∠3

b、∠2=∠4

c、∠2=∠3

d、∠2+∠3=1800

18.如图a∥b,∠1与∠2互余,∠3=1150,则∠4等于()

0000 a、 115 b、 155 c、 135 d、125

ccdcc aa21b2 2443bdb aa3odb 第第(18)题第(20)题第(19)题(17)题

0019.如图,∠1=15 , ∠aoc=90,点b、o、d在同一直线上,

则∠2的度数为()

0000 a、75 b、15c、105 d、 165

20、如图,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距离的线段有()

a、 2条

b、3条

c、4条

d、5条

三、解答题

21.读句画图(13′)

如图,直线cd与直线ab相交于c,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过点p作pq∥cd,交ab于点q

(2)过点p作pr⊥cd,垂足为r 0(3)若∠dcb=120,猜想

∠pqc是多少度?

并说明理由 b

(1)已知:如图,d、e、f分别是bc、ca、ab上的点,d∥ab,

df∥ac

试说明∠fde=∠a

a解:∵de∥ab()

0∴∠a+∠aed=180 () f

∵df∥ac()

0b∴∠aed+∠fed=180 () dc∴∠a=∠fde()

(2)如图ab∥cd ∠1=∠2,∠3=∠4,试说明ad∥be

解:∵ab∥cd(已知)∴∠4=∠_____()∵∠3=∠4(已知)

∴∠3=∠_____()∵∠1=∠2(已知)

ebc ∴∠ 1+∠caf=∠2+∠caf()

即∠_____ =∠_____()

∴∠3=∠_____

∴AD∥BE()

23.已知:如图,ab⊥cd,垂足为o ,ef经过点o,∠2=4∠1,求∠2,∠3,∠BOE的度数(10′)

c

f

2ab 3 o

e

d

24。如图:已知;AB∥CD,AD∥BC,∠B与∠D相等吗?

试说明理由。(10′)

dc

ba

25 如图:若ab//cd,求证:∠bed=∠b+∠d

ab

d

e

d

b

5.3 命题

要点:1判断一件事情真假的语句,叫命题,常用“如果。。。。那么。。。”形式表示

2.表示疑问或是命令的句子都不是命题

3 命题有真假,真命题就是定理

练习:

判断下列语句中,那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并判断真假。

1.如果直线a//b , b// c ,那么一定有a//c

2.对顶角一定相等吗?

3.钝角小于它的补角

4.如果x是有理数,那么x+10

5.邻补角是互补角

6.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5.4平移

练习!

一、填空题.

1.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

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

2.经过平移,每一组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________.

:____________.

a

1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b aa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有序数对

bc

【篇三:初一数学下册课本答案】

>5.1相交线,垂线:

要点:1,有唯一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相交线 2 。掌握邻补角,对顶角,垂线,垂线段的定义

3.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点到直线上的点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5.掌握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的定义 5.2平行线及其性质

要点: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如果直线a//c,b//c,那么a//b;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都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都平行;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都平行;反之,也成立

1.如图,a∥b直线相交,∠1=36,则∠3=________,

∠2=__________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则∠aoc的对顶角是

_____________,∠aod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_________

4.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题设_________,结论

____________

adbab

2 fe311 ao2acb 第(1)题第(2)题第(5)题

第(6)题

5.如图,要从小河a引水到村庄a,请设计并作出一最佳路线,理由是:__________

6.如图,∠1=70,a∥b则∠2=_____________,

7.如图,若∠1=∠2

,则互相平行的线段是________________ 8如图,若ab⊥cd,则∠adc=____________, f

c

a1acdc 1 2b

2

abcbda b第(10)题第(9)题第(8)题第(7)题

9.如图,a∥b,∠1=118,则∠2=___________

10.如图∠b与∠_____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__被直线

_________所截的同位角。

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 的度数是_______。

a、同位角

b、内错角

c、同旁内角d

12.在下图中,∠1,∠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12

2a

1

2

2

b

1

c

1

d

13.若a⊥b,c⊥d则a与c的关系是()

a、平行

b、垂直

c、相交

d、以上都不对

1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相等的角一定是对顶角

b、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相等

c、两边互为反向处长线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d、交于一点的三条直

线形成3对对顶角 15.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明天有可能下雨

b、同位角相等

c、∠a是锐角

d、中国是世界

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6.下列语句中,错误的是()

a、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

b、不相等的两个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c、直角的补角必是直角

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7.如图,不能推出a∥b的条件是()

a、∠1=∠3

b、∠2=∠4

c、∠2=∠3

d、∠2+∠3=1800 18.如图

a∥b,∠1与∠2互余,∠3=1150,则∠4等于()

0000

a、 115

b、 155

c、 135

d、125 ccdcc aa1

21b2 24431

bdb aa3odb

第第(18)题第(20)题第(19)题(17)题

00

19.如图,∠1=15 , ∠aoc=90,点b、o、d在同一直线上,则∠2

的度数为()

0000

a、75

b、15

c、105

d、 165

20、如图,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距离的线段有()

a、 2条

b、3条

c、4条

d、5条

三、解答题

21.读句画图(13′)

如图,直线cd与直线ab相交于c,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过点

p作pq∥cd,交ab于点q

(2)过点p作pr⊥cd,垂足为r

(3)若∠dcb=120,猜想∠pqc是多少度?

并说明理由

b

(1)已知:如图,d、e、f分别是bc、ca、ab上的点,d∥ab,

df∥ac 试说明∠fde=∠a

a

解:∵de∥ab()

∴∠a+∠aed=180 () ef∵df∥ac()

b∴∠aed+∠fed=180 () dc

∴∠a=∠fde()

(2)如图ab∥cd ∠1=∠2,∠3=∠4,试说明ad∥be 解:

∵ab∥cd(已知)

∴∠4=∠_____()

∵∠3=∠4(已知)

∴∠3=∠_____()∵∠1=∠2(已知)

∴∠ 1+∠caf=∠2+∠caf()即∠_____ =∠_____()∴∠3

=∠_____

∴AD∥BE()

23.已知:如图,ab⊥cd,垂足为o ,ef经过点o,∠2=4∠1,求∠2,∠3,∠BOE的度数(10′)

c

f

2ab 1

3

o

e

d

24。如图:已知;AB∥CD,AD∥BC,∠B与∠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10′)

dc

ba

25 如图:若ab//cd,求证:∠bed=∠b+∠da b

e

c d

cd

ab

5.3 命题

要点:1判断一件事情真假的语句,叫命题,常用“如果。。。。那么。。。”形式表示2.表示疑问或是命令的句子都不是命题3 命题

有真假,真命题就是定理

练习:

判断下列语句中,那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并判断真假。

1.如果直线a//b , b// c ,那么一定有a//c 2.对顶角一定相等吗?3.钝角小于它的补角

4.如果x是有理数,那么x+10 5.邻补角是互补角 6.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5.4平移练习!

一、填空题.

1.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

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 2.经过平移,每一组

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________.

3.线段ab是线段cd平移后得到的图形.点a为点c的对应点,说出

点b的对应点d的位置:____________.

a

1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b

aa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bc

6.1有序数对

1.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

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

数对(ordered pair),记作(a,b) 2.“有序”指的是两个数的先后

顺序。中间要用逗号隔开。 3.对有序数对(a,b)与(b,a)的区分

1.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 (1)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

(2)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

6.2 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叫做点的坐标

1.如图,数轴上点a和点b的坐标是—3和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

平面直角坐标系(rectangular coordinate system).水平的数轴称

为x轴(x-axis)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为y

轴(y-axis)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平

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点的坐标:我们用一对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这对数叫坐标。

表示方法为(a,b).a是点对应横轴上的数值,b是点在纵轴上对应

的数值。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被坐标轴分成四部分,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注意点:1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2平行于x轴的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等,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

的点的横坐标相等 3处于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坐标的特点

6.3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用坐标表示平移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x+a, y), 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x-a, y).点(x,y)

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x, y+b), 点(x,y)向下平移b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x, y-b)图形平移:填空

1、点a(-2,3)在第_______象限。

2、点m(2,-5)到x轴的距离为_______,到y轴的距离为

_______。 3、将点(-3,-5)向左平移7个单位后,所得点的坐标

为________ 。

选择题

4若点p是第二象限的点,且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

离是3,则点p的坐标是() a、(-4,3)b、(4,-3)c、(-3,4) d、(3,-4)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a、(b,a) b、(a,-b) c、(-a,-b) d、(-a,b)

三、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已知点m(3a—8,a—8),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m点的坐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五套)

七年级下期末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m >-1,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 是( ) A .6m >-6 B .-5m <-5 C .m+1>0 D .1-m <2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4 B. =-4 3.已知a >b >0,那么下列不等式组中无解.. 的是( ) A .?? ?->b x a x C .???-<>b x a x D .???<->b x a x 4.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行驶,那么两个拐弯的角度可能为 ( ) (A) 先右转50°,后右转40° (B) 先右转50°,后左转40° (C) 先右转50°,后左转130° (D) 先右转50°,后左转50° 5.解为1 2x y =?? =?的方程组是( ) A.135x y x y -=??+=? B.135x y x y -=-??+=-? C.331x y x y -=??-=? D.2335x y x y -=-??+=? 6.如图,在△ABC 中,∠ABC=500,∠ACB=800,BP 平分∠ABC ,CP 平分∠ACB ,则∠BPC 的大小是( ) A .1000 B .1100 C .1150 D .1200 P B A (1) (2) (3) 7.四条线段的长分别为3,4,5,7,则它们首尾相连可以组成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4 B .3 C .2 D .1 8.在各个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中,一个外角等于一个内角的 1 2 ,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5 B .6 C .7 D .8 9.如图,△A 1B 1C 1是由△ABC 沿BC 方向平移了BC 长度的一半得到的,若△ABC 的面积为20 cm 2,则四边形A 1DCC 1的面积为( ) A .10 cm 2 B .12 c m 2 C .15 cm 2 D .17 cm 2 10.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1,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 A.(5,4) B.(4,5) C.(3,4) D.(4,3) C 1 A 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完整 版 2020-12-12 【关键字】方法、问题、继续、整体、建立、规律、特点、位置、水平、关系、形成、保证、方向、实现、不改变、中心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七年级下册数学综合测试卷

七年级下数学 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点P (m +3,m +1)在x 轴上,则P 点的坐标为( ) A .(0,2) B .(2,0) C .(4,0) D .(0,-4) 2.在下图中,∠1,∠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 3.为了了解某校初二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这 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 A .400 B .被抽取的50名学生 C .400名学生的体重 D .被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 4.以方程组2 34 x y x y +=?? -=?的解为坐标的点(,)x y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 是( ) A.25=±5 B. 4=- 2 1 D.=6.不等式组211420x x ->??-? ,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7.在 22 7 , 3.1415926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七年级数学试卷 第1页 (共8页) 8.有2元和5元两种纸币共21张,并且总钱数为72元.设2元纸币x 张,5元纸币y 张,根据题意列方程组为( ) A .21, 5272. x y x y +=?? +=? B .21, 2572. x y x y +=?? +=? C .2521,72.x y x y +=??+=? D .5221, 72.x y x y +=??+=?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请写出一个在第三象限内且到两坐标轴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的坐标 . 10.已知样本容量是40,在样本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高之比为3:2:4:1,则第 二小组的频数为 ,第四小组的频数为 .11.如果163+x 的立方根是4,则42+x 的算术平方根是 . 12.不等式4x -6≥7x -12的正整数解为 . 13.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2 1x y =??=-? ,则这个方程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14. 如果二元一次方程组?? ?=+=-0432y x y x 的解是???==b y a x ,那么a+b= . 15.如图,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ED 平分∠BEF ,若∠1=72°, 则∠2= °. 16.如图所示,在10×20(m 2)的长方形草地内修建宽为2m 的道路,则草地的面积为_________m 2 . 七年级数学试卷 第2页 (共8页) A 21 2 1B 2 1D 21 C (第15题) (第16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教师提问:我们可以把剪刀抽象成什么简单的图形? 学生回答:画成两条相交的直线,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教师提问: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对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结论: 相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他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学生思考回答: 只会改变数量关系而不会改变位置关系.

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教师提问: 你同意下列说法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 1.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2.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的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3.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 学生思考回答:1、2是对的,3是错的. 第3个应改成: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的概念后,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的直观体验. 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 在右图中,∠AOC的邻补角是∠BOC和∠AOD,所以∠AOC与∠BOC互补,∠AOC 与∠AOD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AOC=∠BOD. 教师板书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 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三、例题讲解 【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答案】由邻补角的定义,得∠2=180°-∠1=180°-40°=140°;由对顶角相等,得∠3=∠1=40°,∠4=∠2=140°.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哪两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指出下图中具有这两种位置关系的

【精编】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

陆川县乌石镇二中131班期末模拟考试数学卷 姓名 得分 友情提醒: 1.本次考试不得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本试卷满分120分,在120分钟内完成. 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 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0,1(A ,)2,3(B 。将线段AB 平移后, A ,B 的对应点的坐标可以是( ) A. )1,1(-,)3,1(-- B. )1,1(,)3,3( C. )3,1(-,)1,3( D. )2,3(,)4,1( 2、关于x 的不等式2x-a ≤-1的解集如图2所示,则a 的取值是( ) A .0 B .-3 C .-2 D . 3、如果不等式? ??-b y x <>2无解,则b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2 B . b <-2 C .b ≥-2 D .b ≤-2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若点M (x+2,x-1)在第四象限,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x>—2 B.x<—2 C.x>1 D.—2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全套

精品试卷,请参考使用,祝老师、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全套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 一、选择:1、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 )A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B 第一次左拐50 °,第二次右拐50 °C 第一次左拐50 °,第二次左拐130 °D 第一次右拐50 °,第二次右拐50 ° 2、下列句子中不是命题的是 ( ) 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直线AB 垂直于CD 吗? C 、若︱a ︱=︱b ︱,则a 2 = b 2。 D 、同角的补角相等。 3、平面内有两两相交的4条直线,如果最多有m 个交点,最少有n 个交点,则m-n=( ) A 3 B 4 C 5 D 6 4、“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题设是( ) A 两直线 B 相交 C 只有一个交点 D 两直线相交 5、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的位置.若∠EFB =65°,则∠AED′等于 ( ) A .70° B .65° C .50° D .25° 6、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E ,若°=∠100AEC ,则D ∠等于( ) A .70° B .80° C .90° D .100° 7、如图直线1l ∥2l ,则∠ 为( ). 8、如图,已知AB ∥CD,若∠A=20°,∠E=35°,则∠C 等于( ). A.20° B. 35° C. 45° D.55° 9、在直线AB 上任取一点O ,过点O 作射线OC 、OD ,使OC ⊥OD ,当∠AOC=30o 时,∠BOD 的度数是( ). A .60o B .120o C .60o 或 90o D .60o 或120o 10、30°角的余角是( ) A .30°角 B .60°角 C .90°角 D .150°角 二、填空:1、x 的补角是3y,x=30°,则|x-y|的值是( )。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且( )。 3、若两个角互为邻补角且度数之比为2:3,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4、∠A 的邻补角是∠A 的2倍,则∠A 的度数是( )。 E D B C′ F C D ′ A 5题 C A E B F D 6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00972知识讲解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数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24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3 B.|﹣3|=﹣3 C.﹣=﹣3 D.﹣32=9 2.下列调查最适合于抽样调查的是() A.某校要对七年级学生的身高进行调查 B.卖早餐的师傅想了解一锅茶鸡蛋的咸度 C.班主任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 D.了解九年级一班全体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 3.在下列各数中: ,3.1415926,,﹣,,﹣,0.5757757775…(相邻 两个5之间的7的个数逐次加1),无理数的个数() A.1 B.2 C.3 D.4 4.点P(x﹣1,x+1)不可能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5.在同一平面内,有8条互不重合的直线,l1,l2,l3…l8,若l1⊥l2,l2∥l3,l3⊥l4,l4∥l5…以此类推,则l1和l8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垂直C.平行或垂直D.无法确定 6.下列命题: 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对顶角相等;④内错角相等;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满足2x﹣ky=10,则k的值等于() A.4 B.﹣4 C.8 D.﹣8 8.玩具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玩具零件24个或乙种玩具零件12个,若甲种玩具零件一个与乙种玩具零件2个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玩具,怎样安排生产才能在60天内组装出最多的玩具设生产甲种玩具零件x天,乙种玩具零件y天,则有() A . B . C .D. 9.如果不等式3x﹣m≤0的正整数解为1,2,3,则m的取值范围为()A.m≤9 B.m<12 C.m≥9 D.9≤m<12 10.(3分)象棋在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益智游戏.如图,是一局象棋残局,已知表示棋子“馬”和“車”的点的坐标分别为(4,3),(﹣2,1),则表示棋子“炮” 的点的坐标为() A.(﹣3,3)B.(0,3) C.(3,2) D.(1,3) 11.如图,a∥b,点B在直线a上,且AB⊥BC,∠1=35°,那么∠2= () A.45°B.50°C.55°D.60° 12.如图,AB∥CD,OE平分∠BOC,OF⊥OE,OP⊥CD,∠ABO=40°,则下列结论:①∠BOE=70°②OF平分∠BOD ③∠POE=∠BOF④∠POB=2∠DOF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为()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方的“月亮”图案可以由如图所示的图案平移得到的是() A.B.C.D. 2.某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0.00000094m,将0.0000009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9.4×10﹣7B.0.94×10﹣6C.9.4×10﹣6D.9.4×107 3.下列各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ab+ac+d=a(b+c)+d B.a2﹣1=(a+1)(a﹣1) C.(a+b)2=a2+2ab+b2D.a2b=ab?a 4.二元一次方程2x+3y+10=35的一个解可以是() A.B.C.D. 5.已知a>b,则下列不等关系正确的是() A.﹣a>﹣b B.3a>3b C.a﹣1<b﹣1D.a+1<b+2 6.如图,在Rt△ABC中,∠A=90°,直线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DE =30°,则∠C的度数为() A.30°B.40°C.50°D.60° 7.命题“若a=b,则|a|=|b|”与其逆命题的真假性为() A.该命题与其逆命题都是真命题 B.该命题是真命题,其逆命题是假命题 C.该命题是假命题,其逆命题是真命题

D.该命题与其逆命题都是假命题 8.已知AB=3,BC=1,则AC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A.2≤AC≤4B.2<AC<4C.1≤AC≤3D.1<AC<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 9.计算:a5÷a2的结果是. 10.计算(x+1)(2x﹣1)的结果为. 11.因式分解:ab2﹣2ab+a=. 12.不等式2x﹣1<3的解集是. 1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14.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C、D的位置,DE 与BC相交于点G.若∠1=40°,则∠2=°. 15.将不等式“﹣2x>﹣2”中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可得到“x<1”,该步的依据是.16.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 17.如图,BE是△ABC的中线,D是AB的中点,连接DE.若△ABC的面积为1,则四边形DBCE的面积为. 18.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可能无解.例如方程组无解,原因是:将①×2得2x+4y =2,它与②式存在矛盾,导致原方程组无解.若关于x、y的方程组无解,则a、b须满足的条件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64分)

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与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与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与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与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把剪刀抽象成什么简单的图形? 学生回答:画成两条相交的直线,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 教师提问: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对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结论:相

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学生根据观察与度量完成下表: 教师提问: 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她角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不? 学生思考回答: 只会改变数量关系而不会改变位置关系. 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就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教师提问: 您同意下列说法不?如果错误,如何订正? 1.邻补角的“邻”就就是“相邻”,就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就是“互补”,就就是这两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2.邻补角可瞧成就是平角被过它的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3.邻补角就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就是邻补角. 学生思考回答:1、2就是对的,3就是错的. 第3个应改成:邻补角就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就是邻补角.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的概念后,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的直观体验. 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和答案

七年级下期末模拟数学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1.36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 6和-6. ( B) 6.(C)-6.(D . 2.以下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3.已知 2, 1 x y = ? ? = ? 是二元一次方程3 kx y -=的一个解,那么k的值是 (A)1.(B)-1.(C)2.(D)-2. 4.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则此不等式组的解集是(A)x>3.(B)x≥3.(C)x>1.(D)x≥1. 5.下列几种形状的瓷砖中,只用一种不能 ..够铺满地面的是 (A)正六边形.(B)正五边形.(C)正方形.(D)正三角形.6.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3cm、8cm、5cm.(B)12cm、5cm、6cm. (C)5cm、5cm、10cm.(D).15cm、10cm、7cm. 7.如图,将△ABC绕点A旋转后得到△ADE,则旋转方式是 ( A)顺时针旋转90°.( B)逆时针旋转90°.(C)顺时针旋转45°.(D)逆时针旋转45°.8.如图,△ABC与△C B A' ' '关于直线MN对称,P为MN上任一点,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P A A'是等腰三角形.( B )MN垂直平分A A'. (C)△ABC与△C B A' ' '面积相等.(D)直线AB、B A'的交点不一定在MN上. (第4题) 4 3 2 -1 1 (第7题) N M P A B C C' B' A' (第8题)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9.8的立方根是 10.不等式32>x 的最小整数解是 . 11.一个正八边形的每个外角等于 度. 12.△ABC 中,∠A ∶∠B ∶∠C =1∶2∶3,则△ABC 是 三角形. 1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6,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14.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AB =10,BC =7,AC =6,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 形,使顶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BD ,则△AED 的周长等于 . 三、计算题 15. (8分)解方程(组): (1) 1323=-x (2) 22321x y x y =??+=? ① ② 16.(10分) 解下列不等式(组),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3315+≤-x x (2)412(2)6x x +<+≥-?? ?①② 17.(5分)将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用“<”号连接起来: 6.1,0,2 ,5,22-- π (第14题) C E B A D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很实用的

12 3 (第三题) A B C D E (第10题)A B C D E F G H 第13题 A B C D 1 23 4 (第2题) 1 234 5 67 8 (第4题) a b c A B C D (第7题)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 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坐号 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1 2 1 2 1 2 1 2 2、如图AB ∥CD 可以得到( ) A 、∠1=∠2 B 、∠2=∠3 C 、∠1=∠4 D 、∠3=∠4 3、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则∠1+∠2+∠3=( ) A 、90° B 、120° C 、180° D 、140° 4、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件: ①∠2=∠6 ②∠2=∠8 ③∠1+∠4=180° ④∠3=∠8,其中能判断 是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 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 B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C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6、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 B D 7、如图,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 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D 面积的比是( ) A 、3:4 B 、5:8 C 、9:16 D 、1:2 8、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 ) ① 打气筒活塞的轮复运动,② 电梯的上下运动,③ 钟摆的摆动,④ 转动的门,⑤ 汽车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行走 A 、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C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 条直线的距离。 D 、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0、直线AB ∥CD ,∠B =23°,∠D =42°,则∠E =( ) A 、23° B 、42° C 、65° D 、1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AOC =100°,则 ∠AOD =___________。 12、若AB ∥CD ,AB ∥EF ,则CD _______EF ,其理由

2017最新人教版(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带答案)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4的算术平方根是 A. B. 4 C. D. 2 2.二元一次方程有个解. A. 1 B. 2 C. 3 D. 无数 3.如图,能判断直线的条件是 A. B. C. D. 4.下列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点是 A. B. C. D. 5.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随机调查了其中100名学生,测试学生在1分钟内跳绳 的次数,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形计算,跳绳次数在范围内人数占抽查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为 A. B. C. D.

6.如图,,,则点O到PR所在直线的距离是线段的 长. A. PO B. RO C. OQ D. PQ 7.若,则估计m的值所在的范围是 A. B. C. D. 8.在下列四项调查中,方式正确的是 A. 了解本市中学生每天学习所用的时间,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B. 为保证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对其所有的零部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C. 了解某市每天的流动人口数,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D. 了解全市中学生的视力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9.如图,M、N分别在a、b上,P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 A. B. C. D. 10.如图,周董从A处出发沿北偏东方向行走至B处,又沿北偏西方向行走 至C处,则的度数是 A. B. C. D.

11.“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流传的诗歌形式的数学题:“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看来脚 有100只,几多鸡儿几多兔”解决此问题,设鸡为x只,兔为y只,则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 B. C. D. 12.若满足方程组的x与y互为相反数,则m的值为 A. 1 B. C. 11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13.如图,当剪子口增大时,增大______度 14.将方程变形成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则______. 15.点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则P点坐标为______. 16.如图,两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若,, 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17.若不等式的正整数解是1,2,3,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8.从汽车灯的点O处发出的一束光线经灯的反光罩反射后沿CO方向 平行射出,如入射光线OA的反射光线为AB,在如图中 所示的截面内,若入射光线OD经反光罩反射后沿DE射出,且 则的度数是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9.某商场对一种新售的手机进行市场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项目是让每个人按不喜欢、一般、 不比较喜欢、非常喜欢四个等级对该手机进行评价,图和图是该商场采集数据后,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及答案

123 (第三题) A B C D 1 23 4 (第2题) 1 2 34 567 8 (第4题) a b c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 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坐号 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 1、如图AB ∥CD 可以得到< ) A 、∠1=∠2 B、∠2=∠3 C 、∠1=∠4 D、∠3=∠4 2、直线A B 、CD 、EF 相交于O ,则∠1+∠2+∠3=< ) A 、90° B 、120° C 、180° D 、140° 3、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4、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件: ①∠2=∠6 ②∠2=∠8 ③∠1+∠4=180° ④∠3=∠8,其中能判断 是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 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 B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C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6、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 7、如图,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 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D 面积的比是< ) A 、3:4 B 、5:8 C 、9:16 D 、1:2

A B C D E (第10题) (第14题) A B C D E F G H 第13题 8、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 ) ① 打气筒活塞的轮复运动,② 电梯的上下运动,③ 钟摆的摆动,④ 转动的门,⑤ 汽车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行走A 、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C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 条直线的距离。 D 、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0、直线AB ∥CD ,∠B =23°,∠D =42°,则∠ E =< ) A 、23° B、42° C、65° D、1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AOC =100°,则 ∠AOD =___________。 12、若AB ∥CD ,AB ∥EF ,则CD _______EF ,其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在正方体中,与线段AB 平行的线段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4、奥运会上,跳水运动员入水时,形成的水花是评委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汇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上接七年级上册4章内容,全书包括6章,共61课时,供七年级下学期使用。具体内容如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5课时)主要内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邻补角、对顶角);2.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3.平移及其基本性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课时) 主要内容:1.有序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9课时) 主要内容:1.三角形的边、高、中线和角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 2.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道理,三角形的外角及有关结论; 3.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 主要内容:1.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通过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 主要内容:1.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十章实数(6课时) 主要内容:1.算数平方根与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七章和第九章,没有“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三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后三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1.“空间与图形”领域 关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七年级上册“图形认识初步”基础上,安排了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及三角形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有所接触,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两直线相交所成的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关系;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如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等)是学习下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平行公理(教科书称“基本事实”)是研究两直线平行的出发点,教科书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并让学生初步感受推理的作用和意义;本章增加一节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b a 1 -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果a ∥b, b ∥c, d ⊥a,那么( ) A.b ⊥d B.a ⊥c C.b ∥d D.c ∥d 2.如图,化简:-2)(a b ++|b+a-1|得( ) A.1 B.1-2b-2a C.2a-2b+1 D.2a+2b-1 3.二元一次方程21-=x y 有无数多个解,下列四组值中是该方程的解的是 ( ) A .01x y =??=? B .10x y =??=? C .11x y =??=? D .11x y =??=-? 4. 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 cm ,2 cm ,4 cm B.8 cm ,6 cm ,4 cm C.12 cm ,5 cm ,6 cm D.2 cm ,3 cm ,6 cm 5.如图,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点O ,OE ⊥AB ,垂足为O ,∠EOD=30°,则∠BOC=( ) A .150° B .140° C .130° D .120° (第5题图) (第6题图) 6. 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 判定AB ∥CD 的是( ) A .∠3=∠4 B .∠1=∠5 C .∠1+∠4=180° D .∠3=∠5 7.下列命题不正确... 是 ( )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C.对顶角相等 D.垂线段最短 8. 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 A .对漓江水质情况的调查. B .对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质量情况的调查. C. 对某班50名同学体重情况的调查. D .对某类烟花爆竹燃放安全情况的调查. 9.把不等式组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正确的是( ) A B C D 10. 为了了解某校初二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 A.400 B.被抽取的50名学生 C.400名学生的体重 D.被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 11.某班为奖励在校运会上取得较好成绩的运动员,花了400元钱购买甲、乙两种奖品共30件,其中甲种奖品每件16元,乙种奖品每件12元,求甲乙两种奖品各买多少件?该问题中,若设购买甲种奖品x 件,乙种奖品y 件,则方程组正确的是( ) A. ?????x+y=3016x+12y=400 B. ?????x+y=3012x+16y=400 C.?????12x+16y=30x+y=400 D.? ????16x+12y=30x+y=400 12. 如图,已知BD ,CD 分别是∠ABC 和∠ACE 的角平分线,若∠A=45°,则∠D 的度数是( ) A.20 B.22.5 C.25 D.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