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时安排:

一、认识负数 3课时

二、多边形面积计算 9课时

三、认识小数 8课时

四、小数加法和减法 7课时

五、找规律 2课时

六、解决问题的策略 3课时

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8课时

八、公顷和平方千米 2课时

九、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14课时

十、统计 7课时

十一、整理和复习 5课时

(全学期大约有25%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教材第1 — 6页例1 —例4以及练习一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 — 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2

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P1—3 练习一 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一张联系纸、一个信封、温度计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老师说一句话,学生说相反的话。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19摄氏度

3

师: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3摄氏度

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3摄氏度

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3前面加一个“+”——正号,“+3”也可以写成3。“-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3。(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是-3℃

4、练一练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师: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师: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4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师: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二、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练一练

(1)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

5

6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米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象+3,40,+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练一练

1、先读一读,再把数填入适当的框内。

-5,+26,9,-40,-120,+203

正数 负数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3、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英语最新教案

Unit 1 In class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词汇open, the, door, close, window。 2、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in class,stand up,Mr, sit down, please, sorry,come in. 3、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用语与句型Open the door/the window. 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 . Stand up. Sit down. Come in, please. I’m sorry. 教学重点 1、句型:Open the door/ the window. 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 . Stand up. Sit down. Come in, please. I’m sorry. 2、词汇:in class,stand up,Mr, sit down, please, sorry,come in. open, the, door, close, window. 教学难点: 1、句型:Open the door/ the window. 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 .Stand up. Sit down. Come in, please.的正确读法和在情境下的正确运用。 2、词汇:open, close的用法 教学准备: 1. 第一单元Story time部分的挂图、多媒体、磁带、录音机。 2.人物Mr Green, Liu Tao, Mike, Wang Bing的头像卡片。 3.句型:书写Open the door/the window. 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 . Stand up. Sit down. Come in, please. I’m sorry.的条形卡。 4.在黑板上画好四线三格。 教学过程: 一、Greetings T: Good morning/afteroon, class. Ss: Good morning/afteroon, . . . 出示人物头像, T: Who’s he? S: He’s Liu Tao/ Mike/ Wang Bing. T: Who’s he? S: He’s Mr Green.(引导学生说) 领读并教学Mr, 区别Mr与Miss的用法。 二、Listen and act 1.事先安排一名学生站在门外,教会迟到了说I’m sorry. 教师关门上课。 门外学生敲门, T: S1, please open the door.(做手势). S1:Yes, Mr/ Miss . . . S2(门外学生):I’m sorry,Mr/ Miss . . . T: Come in , . . . 出示句型条形卡,边做动作边领读:Please open the door. I’m https://www.doczj.com/doc/e312357594.html,e in . 2.T:(教师指门)What’s this?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学校:南充市南部县大桥小学 教师:勾余波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教学内容:(机动3课时左右) 1、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 2、小数除法(11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1.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P.l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填表。(投影出示) 因数15150150015000 因数5555 积 填得数后,引导学生观察: (1) 先从左往右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2) 再从右往左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概括: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或)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或10倍、100倍、1000倍…… 2、口答:15×5表示什么?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3、引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积的变化规律,小数乘法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部分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小数乘法的知识,首先小数乘以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二、尝试: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⑴出示例1:花布每米6.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⑵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列式计算?(让学生讨论,只列算式不计算,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用加法计算:6.5+6.5+6.5+6.5+6.5 用乘法计算:6.5×5 ⑶ 6.5×5表示什么?(5个6.5或6.5的5倍是多少) ⑷小数乘以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是求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⑸练习: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容量和升 学习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1 学习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习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学习过程: 一、自己学 《认识升》自主学习单 1.认识容量: (1)右面两个茶杯,()号茶杯能盛的水多。 (2)读一读:(1) (3 (4) 要知道 2.认识容量单位: (1)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容器的容量,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表示。 (3)读一读下面这些容器里盛的水、油、饮料等各有多少升。 (4)去超市找一找:哪些物品用“升”作单位,分别是多少升,记下来。

3.体验“1升”有多少 (1)先在量杯里倒入1升水,再全部倒入每条边长度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2)每条边长度是1分米的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如下图) 二、交流学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 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实践学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全部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 教案全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教版第九册数学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 6、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2、多边形面积计算 7、公顷和平方千米 3、认识小数 8、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4、小数加法和减法 9、统计 5、找规律 10、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的概念的扩展,逐步形成对有关概念的理解;经历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法则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及混合运算;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规律的活动,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通过对平面图形的观察和简单变换等活动,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相应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体会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信息,并能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通过开展实际调查活动,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统计观念。 2、数学思考: (1)结合认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2)结合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面积公式和简单周期现象中规律的教学进一步发展符号感。(4)结合统计表(图)的认识发展统计观念。 (5)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发展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1)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积计算的问题、简单统计的问题、小数四则运算的问题以及简单周期现象的问题。 (2)能在现实情境中主动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4)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正确的合作态度。 (5)能回顾反思学习过程,解释或评价学习的结果。 4、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经历探索数学知识与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3)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联系现实素材学数学,联系现实生活用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等内容,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断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教材简析:

第三方支付平台

D 实验三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2学时) 1、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格局如何以及各自所占有的市场情况是多少? 2、请同学上网查询目前主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哪些?大的网上商城采用的有哪些?(列表说 明) 网上商 快钱易宝支付宝Paypal 财付通首信易城 淘宝√ 易趣√ 当当网√√√√ 卓越网银行卡 支付 拍拍网√你认为哪几家第三方支付平台最有生命力,会长期生存下去? 我觉得易宝的生命力比较强,会长期生存下去。 (1)如果消费者可以享受到:安全的在线支付,方便的电话支付,免费的会员服务,为您的手机充植,精彩活动积分奖励。 (2)可以为商户提供:网上、电话、汇款,多种收款方式,支持外卡,让你您的生意做到全球,7*24小时客服,技术支持快速反应,接入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 (3)功能有:会员登录安全设置:通过验证图片、提示问题、常用机校验等手段实现的双向安全验证机制,确保用户在任意场所登录易宝网站时的安全。 快捷查单服务:消费者通过此项服务可以方便快捷的查到自己选择YeePay易宝支付的网上购物订单!商户通过接入“快捷查单”功能,为客户提供贴心增值服务,提升服务品质和形象! 自主接入服务:商户可通过自助方式网上注册并使用易宝在线支付服务,不仅可以在线收款,而且还能登录商户系统进行定单管理和交易结算。依托易宝强大平台,确保安全交易,并享受7*24小时客户服务及快捷查单等增值服务。 3、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颁发会对现行的网络支付以及银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易观国际分析认为,牌照发放后,获得牌照的企业将可接入超级网银,第三方支付企业以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将会逐步向传统企业进行渗透,也将出现从单一产业链的支付服务向跨产业链的融合转移的趋势。支付企业通过整合各种支付产品,为企业进行深度定制化服务,加快资金周转效率,而保险、基金等行业将是一个新的蓝海市场。 一旦涉及到钱,那么这个庞大的支付产业必定摆脱不了银行的介入。在《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06.02会议征求意见稿)》出台前,仅有支付宝等少数国内第三方支付公司委托银行每月对客户的交易保证金做托管审计,其他公司则会依托三四家银行提供备付金托管与清算服务。而随着今年5月26日首批支付牌照正式发放,一场第三方支付公司挑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 【教学要求】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学习梯等式的书写格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5、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3、5、6题 第二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110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并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并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完整word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十几减九》教学设计 黄泥河小学伍忠跃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课本第10—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到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探究多种方法。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理解。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想加算减”“破十法”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探究多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39+79+49+6 9+89+29+99+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129+()=189+ ()=17 9+ ()=139+()=169+()=14 二、讲授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 生:喜欢。 师:那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到公园去玩,好么? 师:出示课本第10页的图。引导学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中小朋友在做什么?(左边的小朋友在买气球,有买风车的,右边的小朋友在猜字谜,套圈圈) 师:阿姨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气球?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该怎么列式。 教师板书:15-9= 6想: 9+6=15(想加算减)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俩个算式相同在什么地方。都是十几减9,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 板书课题(十几减9) 12-9=3想:10-9=1,1+2=3(破十法)

2019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 学 设 计 2019年7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认识容量和升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 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最新第九单元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版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三下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路程、时间、速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探索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最后得出“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三个数量关系。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关系式“一份数×份数=总数”,已掌握解决问题的五步思维基础上,从分析关键句入手,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例;同时也为以后的行程问题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点:推理思维、抽象思维 学科德育点:理性精神主要体现在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善于反思 思维严谨主要体现在有理有据、思维缜密两方面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跑步比赛等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梳理归纳,并提炼数量关系,感受模型思想。建立了这个模型,不仅在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课的学习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让学生由第一学龄段的“情景问题串的学习”过渡到第二学龄段的“解决问题的数模学习”。 3.学情分析

根据生活实际经验,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他们抽象思维还不健全,可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生活经验,对此,我们做了相关检测。依据前测数据,我们得到结论,只要引导孩子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就能认识到运算规律的存在。这一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要求相吻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学会应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概念和建构三者关系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初步渗透模型思想。 3.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厘清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行程问题模型。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数量关系模型背后的意义。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1: 评价任务:在环节1中,借助观察、比较、演示和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物流中心,头脑中再现车辆运动的现象。 评价方式:在全班交流时倾听。 2.针对目标2: 评价任务:根据理解,小组内交流、分享,借助以前的知识与方法动脑思考,厘清数量关系,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通过观察、对比、思考、提炼、概括等活动,抽象概括出新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评价方式:教师在学生操作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展示交流时倾听。 3.针对目标3: 评价任务:在“练习拓展”环节,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由“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基本数量关系式出发,引导学生推理得出其他两个数量关系并解释其道理,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关系。 评价方式:自主练习与集体交流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三方支付平台教案

第三方支付平台教学设计 授课人:宋文鑫授课时间:2016年12月30日?学习目标: ?1、认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概念组成; ?2、理解两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行机制以及优缺点; ?3、使学生认识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 1.共同阅读案例,学生思考案例问题,得出问题答案。 2.进而引出对之前学习的知识的复习,回顾电子商务支付方式。 3.导入本课内容“第三方支付平台”,说明本课的学习目标,开始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 1.第三方支付平台概念 (1)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第三方平台概念,通过课本知识填写学案。 (2)展示PPT,讲解第三方平台概念。但此概念过长不易记忆,教授学生记忆方法,将概念拆解进行记忆,引出课堂思考。 (3)学生思考学案问题,通过PPT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以组块的方式进行记忆。 2.第三方支付平台分类 (1)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种类,可分为网关型第三方支付平台与信用担保型第三方支付平台。 (2)通过PPT学习网关型平台的运行模式以及优缺点,利用画图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此类平台的运行模式,并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点“支付网关”。 (3)理解信用担保型第三方支付平台运行模式,点出其典型代表支付宝,引出探究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支付宝的工作流程是什么?”并将讨论结果并落实纸面。提问小组代表,而后利用PPT分步展示其工作流程。 (4)简单介绍支付宝的产生、发展以及作用,讲解信用担保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点。结合日常生活中支付宝付款、收款等功能,使学生认识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便利,相信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三:总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与本课开始时提出的学习目标相呼应。 四:作业 1.以支付宝为例介绍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流程并画出其流程图。 2.利用课后时间搜集其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并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运算律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5班,共有学生47人。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3)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

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1B教案 unit5教案

Unit 5 On the road 1、能听懂Is this a…?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回答。 2、能运用Is this a…?向他人询问和确认某件物品,并获得运用所学进行交际的能力, 要求读音正确,语调自然。 3、低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引导。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运用Is this a…?向他人询问确认某件物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辨别能力。 课件、词语卡片、小黑板 Drills. Read words five times. Unit 5 On the road ——Is that a taxi? ——No,it isn‘t。/ Yes,it is。

A. greeting 继续巩固用英语组织教学让学生初步听懂课堂基本用语,例如Class begins, Stand up, Sit down, please. Hello , boys and girls.并且做出相应的反应。 B. Free talk T:Class begings. S1: Stand up.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s: Hello, Miss and girls. T: Hi, What’s your name? S: Hello, my name is …. T:How are you? S1:I’m fine, thank you. T: Nice to meet you. S1: Nice to meet you, too. 开起小火车,一个接一个和后面的小朋友打招呼。 C、Presentation (1)复习句式: ——That’s a ruler. It’s very new. (带领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和本课有联系的单词、句型。) (2) T: (课前准备一只书包,并在里面放一支钢笔)Look at this school bag. What’s in it? Please touch and guess. You can say “Is this a …?”S: (学生用手摸摸书包中的东西,然后猜)Is this a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五年二班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4人 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 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 的进行学习。但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 在困难。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 业。从上学期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 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 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 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本册教材的内容有: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 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和简易方程。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 2、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 算。 3、会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式解答整数、小数的三步计算一般 应用题。

4、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5、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会列 方程解应用题。 6、会使用计算器。 三、各单元的目的要求: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要求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及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会用计算器计算 小数乘、除法并会进行验算。 第二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要求学生掌握运算顺序,熟练、正确计算,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文字题,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 导过程,掌握每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概括及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代数知识,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执教肖国成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7页的例1、想一想及第58页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用列表法整理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 班班通准备例题情境图、例题问题纸条、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列式计算:经常听盛老师夸奖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上课听讲很专心,发言很积极,所以呀,我就很想认识大家,今天终于有了机会,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班同学现在在教室里的有男生()人,女生有()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教室里的同学有()行,每行()人,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指名汇报后,小结复习:求两个部分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谈话:了解了我们班现在的人数情况,老师还想识道同学们的喜好,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吃水果是一种好习惯,因为水果里有丰富的维生素,每天都吃一些水果,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很有作用。告诉大家一个小常识,抬起你们的双手,看看十指指甲根这里有没有起倒欠,如果起倒欠了,就说明你蔬菜水果吃少了,身体缺维生素。 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指名说) 谈话:要有水果吃,就得先栽什么?对,得先栽果树。有一位学习认真、热情好客的女孩,名叫小芳,她们家就栽了很多果树,同学们想去她们家的果园参观参观吗?好,那就随老师一起去小芳家的果园看看。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例1 1.班班通显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弄清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 问:从小芳家的果园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上?(指名说已知条件)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已知信息整理一下,好吗?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小芳家

苏教版小学英语3-6年级知识点整理电子教案

苏教版小学英语3-6年级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上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 class I'm... Are you...Yes,I am Goodbye, class He's ...She's... She's my friend This is... She is my sister. This is my family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grandpa grandma T-shirt/skirt/cap/jacket Look at.... How nice/Great Would you like an... an ice cream/an egg/a cake/a hot dog What about a .... a doll/ball/CD/car/robot 三年级下 crayon wake up what time is it? pear/orange uncle/aunt/man/woman 四年级 Do you like dog? Why do you like dog? They are cute and fat.. What’s this? It’s a dog. Would you like … No, thanks. What do you have…? How many stickers do you have? Can you …? I can …and… Can you play basketball? Can Lucy swim? Where is …? How much are they? How many would you like? What do we have in the livng room? We have… Nice to meet to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2017年用

一升和毫升 认识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学会用升为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2.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观察、比较容量的多少和感受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并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单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容量相升,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容量的含义和认识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容量含义和容量单位升的空间感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杯和两个冷水壶,两种玻璃杯各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纸杯若干个,1升的量杯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玻璃容器;实验用的染色的水。 2.每个小组准备1升的量杯,一个比1升大(2?3升)的容器,若干个相同的纸杯;实验用的染色的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容量 1.问题引人。 引导:暑假很快过去了,我们又回到校园一起生活、学习。暑假天气真热,同学们每天都要喝好多水,你一天大约喝几杯水呢?大家来说一说。 想一想,喝水的杯数多喝的水就一定就多吗?请同学们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出:杯子有大有小,盛的水就有多有少。大杯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小杯盛的水少,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 引导:你发现老师刚才用了一个什么词儿?(板书:容量)让学生—起说两遍:容量。 那究竟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大小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今天要认识的内容——认识升。(板书课题) 2.情境感悟。 (1)初步体验。 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说明像这样能盛水的杯子、水壶、瓶子、锅等都是容器。(板书:容器)让学生说两遍:容器。 比较:比较这两个玻璃杯,哪个能盛的水多,谁的容量大?说说你的想法。 说明:这个大杯子能盛的水多,大杯子的容量就比较大;小杯子能盛的水少,小杯子的容量就小。 (2)比较感悟。 出示两个直观上大小差不多、容量有大小的冷水壶。 引导:同学们看一看,你认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呢?(让多个同学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 结合交流出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①把两个冷水壶装满水,倒在同样大的杯子里,比较哪个冷水壶里倒出的水杯数多。 ②把其中一个冷水壶倒满,再倒入另一个冷水壶,根据结果比出哪个容量大一些。 演示:先把一个冷水壶倒满水,再往另一个冷水壶里倒,看哪个能盛的水多。 提问:哪个冷水壶容量大?为什么? 追问:如果把这个冷水壶和杯子比,哪个容量大、哪个容量小? 你觉得说冷水壶的容量大、杯子的容量小,是说什么的大小?(它能盛水的多和少,就是杯子、冷水壶里面的大小)

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4A教案(全册)

牛津小学英语4A教案(全册) 备课时间: Unit 1 May I have …? 教材简析: 本单元由Read and say ,Look ,read and learn ,Ask and answer ,Work in pairs ,Read and act 及Fun house 六个部分组成。安排了“新学期向老师要新课本”、“教师节给教师送贺卡并向老师表示祝贺”这两个语言情景,话题贴近生活,学生乐意学习。在教学内容方面,从本单元起对部分单词和句子提出了书写要求,本单元要求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a pen ,a ruler ,a rubber ,a ball pen ,a pencil case ,a book .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May I have …? This …is for ….,因此,对单词的字体、书写方法、规格等方面要进行示范、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目的: 1.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a pen ,a ruler ,a rubber ,a ball pen ,a pencil case ,a book . 2.能听懂、会说和会读日常交际用语May I come in ?Come in ,please .Yes /Sure .Here you are .Thank you .All right .Good morning .Goodbye .Here’s a …for …Happy Teacher’s Day ! 3.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May I have …?This …is for ….. 4.了辅音字母b 和c 在单词中的读音。 5.训练学生用所学英语知识做简单的调查统计。 6.能诵读歌谣A little book . 教学重点: 1、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a pen ,a ruler ,a rubber ,a ball pen ,a pencil case ,a book . 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May I have …?This …is for ….. 3、训练学生动用所学英语知识做简单的调查统计。 教学难点: 1、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a pen ,a ruler ,a rubber ,a ball pen ,a pencil case ,a book . 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M ay I have …?This …is for …..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图片、实物、头饰。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 A Read and say 及B中的几个单词。1课时 B中单词及C Ask and answer 1课时 D部分Work in pairs ,G3 Say a rhyme 及F部分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7195

最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1 第1课时观察物体(1)2 第2课时观察物体(2)4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6 第1课时认识因数和倍数7 第2课时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9 第3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11 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13 第5课时练习课15 第6课时质数和合数17 第7课时数的奇偶性19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21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22 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24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及计算26 第4课时练习课128 第5课时练习课230 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32 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34 第8课时练习课36 第9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7 第10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39 第11课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41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43 第13课时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46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49 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50 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53 第3课时分数与除数的关系的应用56 第4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58 第5课时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61 第6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63 第7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67 第8课时最大公因数70 第9课时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73

第10课时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75 第11课时约分练习课77 第12课时最小公倍数79 第13课时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82 第14课时通分84 第15课时通分练习课87 第16课时小数化成分数90 第17课时分数化成小数92 第18课时整理与复习94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97 第1课时旋转的特征98 第2课时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100 第3课时欣赏与设计102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04 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06 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108 第3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111 第4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12 第5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115 第6课时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117 第7课时分数的简便计算120 第8课时解决问题121 第9课时打电话123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127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128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31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133 第1课时简单的找次品问题134 第2课时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137 第九单元总复习139 第1课时总复习——因数与倍数139 第2课时总复习——分数的性质和意义141第3课时总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43第4课时总复习——空间与图形145 第5课时总复习——观察物体与统计14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