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供应链安全管理问题的探讨

关于供应链安全管理问题的探讨

关于供应链安全管理问题的探讨
关于供应链安全管理问题的探讨

关于供应链安全管理问题的探讨

交管李碧200730610068

摘要:本文分析了供应链安全的相关问题,包括安全库存,运输可见性,人员安全,风险和成本以及社会安全问题,并给出了针对供应链安全的应对措施。文章还介绍了供应链安全国际发展趋势,最后对加强我国供应链安全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安全;措施

Discussion on Security in Supply Chai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security issue in supply chain, including Safety Stock or Buffer stock, transportation visibility, safety, risks and costs as well as social security issues, and gives the supply chain security measures. The article also introduces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s of supply chain security, and makes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supply chain.

Key words:supply chain ;security; measures

0 研究背景

自9·11 恐怖事件以来,供应链安全这个一直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不稳定的社会环境,恐怖分子的威胁,高额的保险费用,高度集成的供应链,以及科技的高速发展,都是影响供应链安全的因素。从国际社会到某一政府,或者具体的企业,都面临着保障其供应链安全的问题。

美国是一个依靠供应链生存的国家,几乎每天都有数十万只集装箱进出

美国。据物流专家预测,仅仅作为国际物流中一部分的美国全球快递营业额在1996年是350亿美元,而到2016年将达到2850亿美元。没有供应链的安全就没有美国的国土安全。国土安全技术有的已经投入实际运用,特别是用于集装箱码头、商用飞机场,以提高进口货物和入境人员的安全检查的强度。

现在的美国企业,特别是一些生产、加工厂商,大多实行零库存的所谓即时经济,为了降低成本,企业的生产资料的经营和供应几乎全靠供应链保障。这种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决定其难以应付供应链的意外中断。以汽车制造业为例,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汽车制造厂总是有属于本公司的配送仓储在附近提供服务,提供确保正常生产的存货和其他库存物品,同时负责把公司的汽车产品运往全国各地。时至今日,这些汽车制造公司自备的仓储服务系统基本上都被供应链替代了。当美国西海岸港口于2002年7月份开始闹起劳资纠纷的时候,美国的一些汽车制造厂商真如大难临头,但是他们没有能力大量囤积重要的原材料和备件。其结果是,许多美国汽车制造厂商在供应链恢复正常运转之前不得不停工待料。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供应链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一旦其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不仅会使供应链本身受到影响,还会造成社会安全的破坏。例如,美国

的“911”事件,恐怖分子利用民用航空器对纽约曼哈顿的世贸中心大厦进行袭击,作为物流的航空器在袭击中被摧毁,机上全体人员遇难,货物毁灭,这属于对物流

本身安全的破坏,但同时, 也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安全问题。

1 供应链安全的相关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国际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市场竞争已由原来的有形产品、服务的竞争转向无形的文化技术品牌的竞争,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企业集团与企业之间形成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管理包括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从原材料、零部件等采购、运输、加上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各个环节和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所形成的供需网络。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企业如IBM、Dell等公司在供应链实践中取得的成就,更使人们坚信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理论上的认可并不等于现实上的有效,实际上成功引入供应链管理绝非易事,有诸多基础问题尚待解决。

增强国际合作,提高信息共享及安全性,增加运输可见性,提高存货安全性,都是供应链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中的运输安全,既包含货物的物流安全,也包含其信息流安全。

1.1 供应链中的安全存货问题

供应链是由相互间通过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产品、服务的, 包括厂家、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组成, 是为最终客户提供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一种供应网络。库存以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形式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库存费用占库存物品的价值的20%~40%, 因此供应链中的库存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适量存货是厂商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过多的存货投资使厂商承担过重的储存成本,影响利润水平;而过少的存货又会增加厂商存货短缺的风险。一般地,厂商为防范和减少存货短缺成本,需要在正常周转库存量的基础上,确定一个附加的安全保障库存量。

1.1.1 影响安全库存量的因素

(1) 存货需求量的变化、订货间隔期的变化以及交货延误期的长短。

预期存货需求量变化越大,企业应保持的安全库存量也越大;同样,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订货间隔期、订货提前期的不确定性越大,或预计订货间隔期越长,则存货的中断风险也就越高,安全库存量也应越高。

(2) 存货的短缺成本和储存成本。

一般地,存货短缺成本的发生概率或可能的发生额越高,企业需要保持的安全库存量就越大。增加安全库存量,尽管能减少存货短缺成本,但会给企业带来储存成本的额外负担。在理想条件下,最优的订货和储存模式可以求得,但在实

际操作过程中,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反向变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使得这个自出现商品流通以来就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1.1.2 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安全库存

供应链具有不确定性, 其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三方面: ( 1) 供应者不确定性,

即供应商的生产系统可能发生故障或货物运输延迟, 导致提前期的不确定和订

货批量的不确定; ( 2) 生产者不确定性, 即制造者本身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计划执行的偏差等导致生产时间的不确定性; ( 3) 顾客不确定性, 即顾客需求预测存在误差、购买力的波动等都导致顾客需求的不确定。

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要求企业建立安全库存。安全库存( Safety Stock or Buffer stock) 是指为了防止临时用量增加或交货误期等特殊原因而预计的保险储备量。供应链中各企业对各自供应商及时、准确交货的承诺不完全信任, 需要设立安全库存以防止供应商延迟交货或不能交货的情况; 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对各自顾客

的需求, 特别是最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难以把握, 只能依靠预测来安排生产和销售, 而预测与实际需求很难完全一致, 出现库存不足或过剩; 同时, 企业为了满足顾客大量的突发性订货, 也设立了大量的安全库存。

一方面, 提高安全库存水平能满足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 增加来自顾客的边际效益, 缩短顾客的响应时间; 另一方面, 提高安全库存水平的同时, 也增加了供应链中的库存持有成本, 这一点对于产品寿命周期短、需求不确定的高科技产业尤为重要, 较高的安全库存可抵消需求不确定性的影响, 但也会产生副作用, 随着新产品的上市, 对老产品的需求降低, 现有库存可能成为过时产品。

因此, 供应链成功运作的关键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安全库存水平而又不妨碍顾客对产品的需求。

1.1.3 安全库存的确定

1.1.3.1 安全库存的计算

库存系统中常常在保留应用经济批量( EOQ) 模型的同时,在整个存贮周期内设置一个安全库存量,见图1。当库存的可获得程度用订单周期内缺货概率大小来表示时, 安全库存可以定义为与提前期内的客户服务水平和需求标准差有关的

函数关系, 其安全库存量SS 由(1) 式计算:

SS=kσ= k(1)式中, SS --- 安全库存, k --- 安全因子(与期望客户服务水平有关) , σ--- 提前期需求的标准差, L --- 平均提前期,

σ--- 需求的标准差,Lσ--- 提前期的标准差,

D

D --- 平均需求。

1.1.3.2安全库存的优化

供应链上的库存的有效聚集是降低安全库存的重要途径。当作出库存聚集决策时, 必须考虑在聚集效应下安全库存的减少量。如果聚集能使必备的安全库存下降很多, 那么最好建立一个中心仓库; 如果聚集使某种产品的必备安全库存下降有限, 那么最好是设立多个分散的库存点, 从而降低对市场的反应时间和运输成本。

把多个库存点聚集成一个中心仓库的同时, 也把原库存点所在地区的市场需求在空间上聚集在一个分销中心。假设提前期不变, 在需求不确定条件下, 安全库存量SS 与提前期内需求的标准差σ、安全库存因子k 成正比。即公式( 1) 的前半部分:SS=k σ。

因此, 需求的空间聚集必然会对安全库存量有影响。如果各个库存点产品的需求量都呈正态分布, 那么聚集的总需求也呈正态分布, 则各个库存点均值、标准差与库存聚集后的均值、标准差关系如( 2) 式所示:

1n i i D D ==∑

n 1n

i σσ==<∑ (2)

协方差公式可如( 3) 式所示: c o v (,)i j

i j j j ρσσ= (3) 如果ij ρ=1, 不同库存点市场需求呈完全正相关; 如果ij ρ=0, 不同库存点市

场需求不相关; 如果ij ρ =-1, 不同库存点市场需求呈完全负相关。

(1) 如果ij ρ =1 时

, σ

= (4)

即1

n i σσ==∑ 表示不同库存点市场需求呈完全正相关时聚集后的安全库存量

等于单个库存点的安全库存量之和。这种情况下就不宜采用聚集决策, 宜采用设立多个库存点的方法来降低对市场的反应时间和运输成本。

(2) 当ij ρ<1 时, 1

n

i σσ==<∑ (5) 由( 4) 、( 5) 式可知当聚集分布在不同库存点的需求量之间并不完全正相关

时, 聚集效应会降低需求的标准差。并且需求的标准差随着不同库存点之间需求的相关度减小而减小。由于必备的安全库存量与需求标准差之间成正比, 因此, 非完全正相关的需求量的聚集可以降低必备的安全库存量, 又不损害产品的供给水平。当聚集方法能大量降低安全库存量, 又不损害产品的供给水平, 降低安全库存量所得的收益大于由此增加的对市场的反应时间和运输的成本的损失时, 可采用聚集决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空间聚集效应的优化对安全库存带来的影

响是显而易见的, 但这种方法同时也存在其不利或不足之处, 空间聚集会延长顾客对定单的反应时间, 增加了顾客的出行成本。因此, 在进行空间聚集时中心仓 库的选址和信息集中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也是研究库存空间聚集效应的一个重要课题。

1.1.3.3 库存的快速反应

一般地,厂商要处理两种流:物流和信息流。公司内部间的隔阂影响了信息

的有效流通,信息的成批处理使得公司内“加速原理”生效,需求信息经常被扭曲或延迟,从而引起采购人员和生产计划制定者的典型反应——“前置时间或安全库存综合症”。该效应继续加强,直到增加过量,相应的成本同时随之上升。

过剩的生产能力不断蔓延至整条供应链,扭曲的需求数据开始引起第二种效应——“存货削减综合症”,厂商不得不选择永久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侵蚀企业的盈利。前一种效应引起过量的存货,公司为了求出路又导致后一种结果,不进行流程改变,这两种效应将持续存在并互相推动。

在市场成长期,两种效应的结合所带来的后果常被增长的需求所掩盖,厂商可以生存甚至兴旺而不顾及震荡周期的存在——一段时间内,全力处理存货;另一段时间内却又不顾成本的加速生产。当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或下降期后,厂商开始一步步走向衰亡。可以说,在目前企业与企业存在隔阂甚至企业内部门之间也存在隔阂的情况下,信息传递滞后、反应缓慢、成批处理和不确定性是造成上述两种效应的深层原因,应对的根本也在于减少组织隔阂、加强信息疏导并能做到迅速反应。

过去,为了避免断货风险,大量存货普遍存在于商业流通中。随着不断的发展,许多厂商发现存货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更愿意将存货放在生产商处,使卖方管理存货(VMI )成为存货管理的一个趋势。在这种体系下,存货被推回到供货商那里,降低了链上其它成员的存货投资和风险。另外,对存货的快速反应导致产品生命周期变短,这种快速反应系统在消费者需要时,总可以提供适当数量的产品,从而提高了消费者服务,同时也提高了生产商的存货周转。

1. 2供应链中的运输可见性问题

供应链中的运输安全,既包含货物的物流安全,也包含其信息流安全。而运输

可见性,一方面,其透明性越高,越有利于信息的共享,提高对物流的监控,另一方面,

一旦信息泄露或者被入侵甚至改写,也会成为安全的大敌。

全球货物流通以集装箱为载体,提高集装箱货物的运输可见性尤为重要,尤其是海运集装箱。集装箱运输作为物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零库存(J IT) 的运输方式,就要求能对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的各种环节进行跟踪、管理及调度。集装箱跟踪、管理和调度的信息分为两大类:位置信息以及集装箱和货物状态信息。位置信息分为大范围实时位置信息和小范围位置信息。大范围位置信息是指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动态的位置信息并按时间进行表达,这种信息一般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可以得到有效地解决。小范围位置信息是指在某一个具体的范围内,如集装箱堆场、货物集散地等的集装箱位置信息,包括出入门时间、集装箱静态位置信息,如集装箱的堆放区域、在堆放区域中的三维位置等等。状态信息包括:集装箱的分类信息、集装箱内的货物信息、集装箱装卸作业信息、到达地信息、出发地信息、到达时间、集装箱维护信息等等。为了提高集装箱货物运输的可见性,多项技术已投入使用,如RFID 技术以及电子封条。

1.2.1 RFID 技术

每个集装箱都以箱号为其唯一标志,在整个运输链条中,其识别与交接也都是以箱号为准。传统的人工数据采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错,同时数据采集需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从而带来影响整个供应链的安全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国际上已有大量的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投入使用,而基于RFID 技术的自动识别系统就是其中之一。RFID 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以实现运动过程中的快速、高效、安全的信息识读和存储,因此在集装箱运输上,RFID显著地提高了运输过程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1.2.2 电子封条

电子封条一般采取的是物理封条与RFID 组件的混合形式。自9·11 恐怖事件后,为防止恐怖组织利用船舶携带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或恐怖分子进入美国,确保对其贸易至关重要的海运安全畅通,美国政府不断强化其港口和航运的保安措施。CSI (集装箱安全协议) 就是美国政府基于此项考虑而出台的一项措施,从美国CSI 对应港口出口的所有输美集装箱,需安装电子封条,通过数据读取仪从电子封条上获取数据,然后将集装箱信息实时传送到特设的信息平台。当集装箱受到损坏、运输线路变更或延迟等意外情况发生时,集装箱管理者可通过电脑、手机或PDA 迅速接收系统的自动报警,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情况,这就大大增加了运输过程中的可见性,能够实现全程货物实时监控,从而保证供应链的安全。

但上述技术在使用中仍存在很大的障碍。首先,在技术层面,RFID 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标准的缺位,各国使用的频率不统一,编码方式不统一;集装箱船的盖板也对RFID 器件工作造成影响,RFID 还不能达到100 %的读取率等。同时,定位器、RFID 和电子封条外设的使用需要港口配备相关信息网络平台,集装箱的运输成本明显增加。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技术将大大提高集装箱运输的安全程度及运输过程的透明度,缩短运输周期,提高供应链效率。对于非电子集装箱封识,由于供应链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提高运输可视性,无疑会增加供应链的安全,但目前还存在着技术不够完善,

从业人员需要培训,尤其是增加成本的问题。显然技术进步和从业人员的素质的提高是对供应链安全的根本保障。

1. 3 供应链从业人员的安全问题

在各种对物流和供应链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中,人为因素占有较大的比重,且威胁性最大。因此,对物流链中人员的安全管理是这项工作的重点。同时,人员的变动性也使这项安全管理工作成为难点。在美国,采用生物测定法来鉴别运输人员。该方法是一种借助于单一的物理特性(如指印、声波纹、视网膜扫描等)来识别人的方法,常常用于提供精确的人的个体识别。但由于技术、资金等存在的问题,目前还不会广泛使用。但对运输的具体承担人来说,掌握上述新技术的使用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联邦政府正在跟踪针对运输人员的安全识别系统的研发和使用情况。运输人员的信任鉴定是该安全系统的一部分,并且由于它从根本上强化了对有关个人隐私和协调能力的关注,使该系统的使用更具有挑战性。他们的目标是形成一种全国性的运输人员的识别解决方案,以核对运输人员的身份,验证他们的背景信息,管理与运输人员安全风险相关的运输设施,以及说明有权使用运输设施的人员和经授权人员的活动。

1. 4 供应链安全的风险和成本问题

供应链风险是影响和破坏供应链安全运行,从而无法达到供应链管理的预期目标,造成供应链效率下降、成本增加,是导致供应链网络失败和解体的不确定因素和意外事件。国内比较典型的是将供应链风险分为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类,内生风险涉及道德风险、信息扭曲和个体理性,外生风险涉及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供应和需求。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已经引起国内外相关人士的注意。

因为人们花在修补安全隐患方面的成本已经远高于安全防护方面的成本了, 包括公司声誉受损、巨额投保等等。整个供应链中的所有参与者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安全就是投资和成本的层面上。为了保证自己的供应链免受袭击,我们需要统一的行业标准来方便数据的共享,从而提高安全性。呼吁大家要更关心供应链的安全问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供应链保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家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而加强供应链安全必然会带来成本的增加。这些成本即包括直接成本又包括间接成本。每一个新的规则,新的措施,都意味着需要一定的成本。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而言,还没有什么技术能完全解决供应链的安全问题,而RFID技术一旦应用于全球定位系统后将是最有效的技术,它能有效地跟踪货物。但RFID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而不是某个系统的组成要件。这样的系统应该包括RFID标签、电子印戳和其他跟踪设备及其相关支持技术所构成。而且要在世界范围内建成这样的有安全保证的供应链系统要花费40亿美元的成本。相信所有的公司都在寻求这样的安全解决方案来构建自己在购买商中的信任度。

由加州大学、美国制造业研究院以及IBM组成的联盟,日前更首次承认投资物流供应链保安的益处。研究调查了11间进口美国的主要生产商及3间物流公司。参与研究的公司因物流供应链保安的加强,共节省关税48%,提升出口自动化达43%,并减少了29%的运输时间,其资产透明度提升50%,货物运输的准时性亦得到30%的提高。同时,他们在发现问题的程序上也节省了21%的时

间,解决问题所用的时间则减少31%,存货失窃的机会率下降38%,剩余存货量减少14%,与客户之间的纠纷亦少了26%。

研究以IBM每日需向海关申请25,000项货品,共达6800万美元为例,认为投资的得益远超于其本身的营运成本。目前IBM每年生产总值高达400亿美元,他估计IBM整个生产线流程共有98%的部分需要保安。

因此加强供应链安全管理可以提高竞争力,且获益大于成本。

1.5 供应链中的社会安全问题

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一个企业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供应链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复杂性。因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2)动态性。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4)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由于供应链的多参与主体,跨地域,多环节等等特征,使供应链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链上各实体内部不利因素的影响,而且一旦某一环节遭到破坏,都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甚至严重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安全。造成社会秩序混乱,人们无家归,经济系统失灵,交通失控等等。

影响物流和供应链安全的因素中,以社会为对象,即借助于物流和供应链实施对社会安全的破坏,这类安全问题虽然并不针对物流和供应链本身,但往往有可能同时会伴随对物流和供应链本身造成安全问题. 例如,美国的“911”事件,

恐怖分子利用民用航空器对纽约曼哈顿的世贸中心大厦进行袭击,这属于对社会安全的破坏,但同时,作为物流的航空器在袭击中被摧毁,机上全体人员遇难,货物毁灭,这就伴随着对物流本身安全的破坏。

供应链安全管理所涉及的问题远不止本文所论及的这些,这是一个崭新的研

究课题. 本文希望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讨,以使这一在国际上已经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在我们国内也能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促使我国的物流和供应链服务水平和可靠性不断提升。

2 供应链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2. 1提高信息沟通效率

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配送的任何环节出现”断裂”都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客观上,供应链的多参与主体、跨地域、多环节的特征,是供应链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链上各试题内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各环节的衔接沟通非常重要。供应链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将最终用户的信息传回到生产商那里尤其重要,这可以优化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信息,提高生产运作。另外,提高成员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信息(包括新产品开发、产品改进、成本、需求、供给以及原材料等)沟通可以降低供应链上的不确定性和存货水平,在此基础上的理想买卖关系则可理顺整条供应链。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加强了企业的通信能力,很大程度上推倒了以前阻碍信息在企业内各职能部门之间流动的“厚墙”,然而,贸易伙伴间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却通常又限制了交换信息的能力,需要建立一个公共的信息系统平台,使供应链企业间每个企业都能按权限知道最终用户和各级用户的实时需求信息,而不是像传统的供应链逐级的传递,导致信息的扭曲和对信息反映的迟钝。

2. 2建立联盟与合作

成功的战略联盟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是供应链成功的基础。我们应该关注整个供应链并减少供应商数量,通过实施供应商评估计划限制其数量,找出高质量运作的供应商,更密切和高效合作,保证无论何时何地需要哪一种高质量的产品,都能及时运到。随着向单一供应商趋势的发展,厂商需要向合作伙伴全面披露诸如财务绩效、利益分配策略和联合设计的工作计划等信息,并与其建立相对一致的文化,根据一致的预测开展工作,使用一致的信息技术系统。供应商则须能联接到消费者系统以获得详细的运输数据、生产计划以及任何其它所需要的信息。联盟伙伴以整体的力量参与市场竞争,需要确保联盟的管理机制。一般在联盟中确立市场影响力最大的企业为核心企业,使联盟整体随市场因素的变化而调整战略。成功的战略联盟或伙伴关系必须建立在完全信任、忠诚、双赢、共同目标和协作的基础上,而促成联盟谈判则应建立在公平的前提下。

2. 3明确整条供应链上的薄弱环节

物流和供应链的安全问题可能会出现在其中的任何环节。如果要全面控制将会产生巨大的安全管理成本。这不符合企业的商业利益。这是目前物流和供应链安全管理中最难以两全的问题。在实际物流运作中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往往对物流和供应链绩效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会明显增加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效率。因此,物流和供应链的安全管理应该抓住其中的主要环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想弄清整条供应链上的薄弱环节,应该特别关注这些衔接点运行情况。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分步监控的方法来保证其正常运行,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哪些人会与货物封条接触?现场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其它的证明人或是货物封条是否交由司机负责?一旦承运人在运货途中发生意外事故,责任应该由谁承担?集装箱货物封条破损的问题如何解决?诸如此类。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与承运商事先协商好,并且你自己也要备有一套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案。同时相关人员应与那些经验丰富的国际承运商多交流,了解他们是怎样操作业务的,熟悉他们的操作流程,并从中获取经验。比如:细心观察他们是怎样在“衔接点”保证货物顺利交

接的?他们是否为集装箱贴封条?对雇员的背景是否有什么特殊要求?是否定期检查各种设施设备?在接收货物时是否要求具备某些证明文件?从战略高度的层面来看,我们必须对承运商的业务操作流程了然于胸。

2. 4供应链间的协调尤为重要

每个厂商可能涉及几条供应链,而每一条很可能有不同的商业需求,在给不同的供应链分配使用一些共同的资源时必要的协调就显得十分重要。把既定大小的蛋糕公平的分给每个成员,远不如将蛋糕做大后,再进行分配更令大家满意。因此,成功的协调应建立在供应链价值增值的基础上,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预测需求的能力,协调的目标受需求影响,与公司大小无关。

2.5 加快高新技术的使用

根据CBP将推出的C-TPAT升级计划(即C-TPAT Plus),符合安全建议的货柜抵美时或无须经海关检验即可过关,又或至少保证货柜最快放行。要符合建议,便要确保货柜在出发之前门栓已经装有可以侦察并记录所有意图开柜动作的科技设备-RFID电子卷标便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在供应链安全及管理上应用追踪技术(不论是条形码、RFID、蜂窝或卫星定位等)已成趋势。

而目前这些针对供应链安全的技术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而没有被广泛应用。加快高新技术的使用,是我们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3 供应链安全国际发展趋势

相关国际组织在过去几年都对供应链保安进行了不同程度研究,并对各自领域里的供应链保安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世界海关组织(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 简称WCO):2005年年会上通过了关于制定“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的决议,其宗旨是制定全球范围供应链安全与便利的标准,促进稳定性和预见性;形成对所有运输方式适用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增强海关应对21世纪挑战的作用、职能和能力;加强成员海关之间合作,提高甄别高风险货物的能力;海关与商界的合作以及通过保护国际贸易供应链安全促进货物畅通无阻的流动。WCO的《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为全球供应链安全管理提供了统一标准。它要求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关管理当局应该在最低标准控制操作和风险管理标准上达成多边和双边协议,互相分享情报、信息,通报托运人档案资料和集装箱货物的供应链动态,互相承认海关监管的必要,以便早日建立世界“海关一体化管理链”。因此,这就要求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之间必须达成协议,互相承认对方海关的监管工作,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托运人必须同意配合。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简称ISO):2005年为实施供应链保安,出台了最佳实践导则。ISO认为,国际贸易体系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对全球供应链的保安威胁。为保护人员、货物、基础设施和设备,ISO 出台了ISO28000体系中的两个子项以解决这一问题。包括ISO/PAS 28001:2006 和ISO/PAS 28004:2006。

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81届、82届会议上都对供应链

保安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表示支持WCO安全标准框架和联合国建议的单一窗口;支持将WCO安全标准框架和现有SOLAS第XI-2章和ISPS规则条款进行比较,确定是否有重复、冲突和遗漏;原则同意需要确保供应链保安的体系。

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3年1月在墨西哥举行APEC会议,21个与会国家共同发起了名为“亚太地区安全贸易”(Secure Trade in the APEC Region,简称STAR)的海事反恐倡议。该STAR计划是目前美国已推行的“集装箱安全倡议”(即CSI)的普及化,其要点为:加快实施CSI,识别、检查高风险集装箱,尽可能早地在供应链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随之,APEC会议又提出了诸如“贸易恢复计划”(即TRP)等旨在维护供应链安全的方案。2006年7月在新加坡举行的整体物流供应链保安研讨会上,讨论了如何妥善保护物流供应链,以及安全的物流供应链将如何使制造业者得益等。2007年6月在宁波召开的首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港口服务网络研讨会认为,通过建立APEC港口服务网,将协助区域港口和航运业提升能力,加强信息和人员交流,推动投资和贸易自由,进一步提高供应链保安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APEC全体成员的共同繁荣。

与此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以积极倡导和参与到供应链保安的研究中,就自身情况提出了一些计划和措施,并向国际社会积极推行:美国除其早期推行的“集装箱安全倡议”(CSI)外,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CBP)于2002年4月正式实行自愿性计划“海关─商贸反恐怖联盟”(C-TPAT)。透过C-TPAT的安全建议,CBP希望能与业界合作建立供应链安全管理系统,以确保供应链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输安全、安全讯息及货况的流通,从而阻止恐怖分子的渗入。根据计划,CBP官员将派员到供应商的国家去进行供应链保安程序的审核工作。

为推动物流供应链的整体保安,新加坡未来全国性的“供应链保安计划”(Supply Chain Security Plan简称SCSP)将以整体供应链为单位。该计划将定下一系列方针与目标,务求令物流供应链横跨不同节点的操作者,如供应商、制造业者、货仓经营者、运输公司、航空站经营者等,都需要自行确保运输上的安全。

4 加强我国供应链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增多,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比例大大增大,这给我国不仅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拓展海外市场并增加就业的机遇,而且也向我国的安全保安管理系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果我国作为世界供应链保安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发生了任何问题,则不仅是对世界经济安全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我国自身经济所带来的巨大损失,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功亏一篑。同时,如果我国不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主动性,则势必跟在别人背后,使得我国常陷于“疲于应对”的被动局面。

为此,这里对于加强我国供应链安全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探索制定适合我国的供应链保安计划和体系。要追踪国际供应链保安发展形势,总结合各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在现有供应链保安措施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我国国情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综合供应链运作中的多方因素,找出一条合适的发展路子。

二是明确政府职责,协调政府和企业在供应链保安管理中的关系。同时,针对国际供应链项目的实施,研究我国的统一立场和对策。通过制定相应的对策,

以更好地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维护我国在海上运输和国际贸易方面的利益,结合供应链保安的国际形势,探讨我国的相应对策。正确的策略能降低安全风险,同时增强供应链的生产效率和效能。

三是要重视整个供应链保安的概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同时伴随着恐怖活动,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尽管近年国际间出现了不少维护供应链安全的方案,但都没有解决供应链的整体保安问题。物流的保安不应只集中于港口和船舶上,应以整体供应链为单位。

四是加强与国际间、企业与政府间合作。要确保物流供应链的安全,以提升供应链的效率,这有赖业界和政府的合作,一起找出目前供应链的不足之处,但合作必须本着自愿原则,并需要清晰的商业利益以及全球性地推行。

五是相关企业在供应链的管理上,应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流程的方式,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巨大成本,并积极推动所有相关利益者尽力避免违反安全规范。打造安全供应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安全、效率,力求双赢;2全面追踪,严密监控;3供应网络,信息通透;4采购策略,灵活运用;5库存管理,权衡把握;6产品、流程,重新设计;7产品管理,随需而变。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1.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总体的战略协调,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就是要整合供应商、制造部门、库存部门和配送商等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减少供应链的成本,促进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以求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和配送适当数量的正确产品,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 供应链管理通过多级环节,提高整体效益。每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网络系统。同时这个系统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不但网络间传输的数据不断变化,而且网络的构成模式也在实时进行调整。 2.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1)以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 (2)企业之间关系更为紧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3)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 图1-4 供应链管理的范围 (4)对工作流程、实物流程和资金流程进行设计、执行、修正和不断改进; (5)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 (6)缩短产品完成时间,是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 (7)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 以上特征中,(1)(2)(3)是供应链管理的实质,(4)(5)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而(6)(7)则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即从时间和成本两个方面为产品增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作为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相关运营活动的协调平台,供应链管理应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应链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本身属于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因此,在选择和参与供应链时,必须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它涉及企业经营思想,在企业经营思想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组织战略、技术开发与应用战略、绩效管理战略等,以及这些战略的具体实施。供应链运做方式、为参与供应链联盟而必需的信息支持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绩效管理等都必须符合企业经营管理战略。

C-TPAT供应链安全管理简介

C-TPAT供应链安全管理简介 9.11 事件发生至今已有近四年的时间,供应链的安全管理仍是一大课题。根据《 The Journal of Commerce 》与 Unisys 在 2004 年末进行的一次调查,负责管理全球供应链的专 家担心全球商业仍然容易受到潜在的、非常严重的破坏,而最薄弱的安全漏洞发生在装货 地点或前往港口的路上。除恐布袭击外,货物盗窃及其它相关罪行所带来的商业及经济损失亦不容忽视--- 帄均每年全球货物被窃的直接成本高达300 亿美元,若再加上调查费用、保险费用,及其它间接成本,损失的金额可再增一倍。 在后 9.11 时代,于商业上与港口兴起了一系列为反恐的运输安全计划,其中一项由美国海关推动,与进口商、物流业及制造厂商合作的「 C-TPAT –海关 - 商贸反恐布联盟(Customs-Trade Partnership Against Terrorism) 」。 什么是 C-TPAT ? C-TPAT 是美国国土安全部海关边境保护局 ( 即 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简称“CBP”) 在 9 ? 11 事件发生后所倡议成立的自愿性计划,并于 2002 年 4 月 16 日正式实行。透过 C-TPAT , CBP 希望能与相关业界合作建立供应链安全管理系统,以确保供应链从起 点到终点的运输安全、安全讯息及货况的流通,从而阻止恐布份子的渗入。 参与这计划的成员将依据 C-TPAT 所订立的安全建议去强化其有关设施、人员、程序及付 运方面的安全措施及管理,内容涵盖八大范围:程序安全、信息处理、实体安全、存取 监控、人员安全、教育训练、申报舱单程序和运输安全。此外, C-TPAT 成员亦会要求其业务伙伴或协力厂商合作,一同巩固供应链的整体安全。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容 对于供应链管理,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和称呼,如有效用户反应、快速反应、虚拟物流、或连续补充等等。这些称呼因考虑的层次、角度不同而不同,但都通过计划和控制实现企业部和外部之间的合作,实质上它们一定程度上都集成了供应链和增值链两个方面的容。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全球化、网络化过程。虚拟制造、动态联盟等制造模式的出现,更加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传统的企业组织中的采购(物资供应)、加工制造(生产)、销售等看似整体,但却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发展的需要,而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自我封闭的管理体制,更无法适应网络化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供应链的概念和传统的销售链是不同的,它已跨越了企业界限,从建立合作制造或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思维出发,从产品生命线的“源头开始,到产品消费市场?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产品的竞争力,使供应链从一种运作性的竞争工具上升为一种管理性的方法体系,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提出的实际背景。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例如,伊文斯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菲利浦则认为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而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

供应商安全管理规定

供应商安全管理规定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供应商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产品,消除供应产品的不安全隐患,减少财产损失。 2.适用范围 为我公司提供货物、设备的供应商的安全管理。 3.职责 3.1供应部负责审查供应商满足安全要求的资质。 3.2供应部负责供应商进入厂区前的安全教育和职业危害告知。 3.3 各部门单位负责供应商进入作业区前的安全教育和职业危害告知。 4.程序 4.1供应部审查为我公司提供特种设备的供应商是否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 4.2供应部审查为我公司提供危险化学品的供应商是否具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运输资格证及运输车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装卸、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4.3 对不具备安全资质的供应商不予建立购销关系,对具备资质的供应商应建立合格供方清单。 4.4 各部门单位在提报所需物资计划时,必须标明安全性能。 4.5 供应部按照提报计划要求,通知供应商提供物资。 4.6 供应商提供的货物、设备等必须具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安全维修说明书等安全说明。 4.7供应部负责对供应商进入厂区前的安全教育和职业危害告知。 4.8各使用部门单位对供应商进行进入作业区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作业现场的特点、主要危险和应急处理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 4.9使用部门单位对供应商作业现场的安全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4.10供应部向为我公司提供危险化学品的供应商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5.相关文件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卸安全管理制度》 6.相关记录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教学总结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 容及意义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1.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总体的战略协调,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就是要整合供应商、制造部门、库存部门和配送商等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减少供应链的成本,促进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以求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和配送适当数量的正确产品,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 供应链管理通过多级环节,提高整体效益。每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网络系统。同时这个系统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不但网络间传输的数据不断变化,而且网络的构成模式也在实时进行调整。 2.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1)以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 (2)企业之间关系更为紧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3)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 图1-4 供应链管理的范围 (4)对工作流程、实物流程和资金流程进行设计、执行、修正和不断改进; (5)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 (6)缩短产品完成时间,是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 (7)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 以上特征中,(1)(2)(3)是供应链管理的实质,(4)(5)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而(6)(7)则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即从时间和成本两个方面为产品增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

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在公司内的安全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是指在公司内从事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在公司内从事各种公务活动和进行业务往来的外部单位和个人。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主要包括: 1、依照与公司订立的有关合同~在公司内从事基建、维修、安装、运输、后勤服务、劳务输出以及其他承包各种项目的外来单位或个人。 2、经公司生产安全科或各对口业务单位同意~进入公司内开展各类公务活动的外来单位或个人~如进行商务洽谈、参观访问、工作检查的外单位工作人员。 第三条建立公司合格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和性质定期识别服务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对承包商、供应商开展安全绩效监测。公司对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安全管理坚持“谁承办、谁负责”、“谁接待、谁负责”的原则~凡公司各类合同项目的承办单位负责项目所涉及的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安全管理~各接待单位负责其他外来人员在公司内的安全管理。 第四条公司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相关方的交叉作业实行统一管理。对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安全管理包括合同约定、安全监督检查、安全培训教育、安全事项告知、违章处罚等。公司为保证双方或多方的作业安全~各承包商、供应商单位进场作业前~还要根据各自作业区内的实际情况~在工程项目承包协议中~与可能危及自己或自己可能危及对方的分包单位签订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各自

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门人员进行安全监督与协调~通过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协议互相告知本单位生产的特点、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以使各个单位对该作业区域的安全生产状况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确保不发生任何生产安全事故。 第五条本制度适用于与公司相关的承包方、供应商、租赁方及施工区内非本公司人员。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六条公司安全科是公司对承包商、供应商等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实施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审核或签订各类安全协议或合同~负责进行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三级安全培训教育~负责作业现场和租赁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负责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在公司内各种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或备案工作~负责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在公司内能源使用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公司办公室负责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在公司内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动火作业和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监督管理~负责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在公司内各种火灾、交通等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第八条公司办公室还应负责劳务用工合同的签订和合同的管理~负责协调和督促劳务公司处理劳务派遣人员的工伤事故。各煤炭业务站负责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的安全管理。 第九条各项目承办单位,指负责基建、维修、安装等施工项目及租赁项目的公司下属各二、三级项目牵头单位,负责承包方、承租主的安全管理~负责其相关法律文件的各类证件和资格的预审、签订合同~负责承包方、承租方的安全教育~负责其人员的安全管理和从业资格审核。 第十条销售部负责各产品配套、物资供应、废品回收等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司内的安全管理工作。

供应商安全管理制度

供应商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对其进行持续监视,以确保其能为公司提供合格的产品与服务。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给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供应商 3、职责 3.1采购部负责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3.2主要负责人负责合格供应商的审批工作; 3.3品管部负责原材料样品测试工作,选择合格的原材料。 4、管理要求 对供应商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等过程进行管理,并定期识别与采购有关的风险。 4.1采购 (1)采购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安全要求,危险化学品供方应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2)对供方及采购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取决于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安全实现或最终产品影响。 (3)将需要采购的产品按对最终产品安全影响的程度分类以及对相应供方分类: ①应根据供方按要求提供产品的安全能力进行评价,并选择合格供方。 ②应制定对供方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 ③对供方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予以保持。 4.2采购信息 (1)对采购产品的安全要求、交付要求和服务在采购文件中予以规定,必要时包括: ①有关程序、过程、设备、人员的要求。 ②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③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的要求。

④在与供方沟通前,应确保采购文件所规定的安全要求是充分和适宜的。 (2)采购产品的验证 ①对采购产品根据其危险性类别分别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及基础设施控制中有关规定实施验证。 ②具有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要求时,应在采购文件中规定验证安排和放行方法。 4.3供应商的责任 (1)化学品供货人,无论是制造商、进口商或批发商,均应保证: ①对经销的化学品在充分了解其特性并对现有资料进行查询的基础上,进行危险性分类和危险性评估。 ②对经销的化学品进行标识,以表明其特性。 ③对经销的化学品加贴标签。 ④为经销的危险化学品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并提供给用户。 (2)危险化学品的供货人应保证,一旦有了新的安全卫生资料,应根据国家法规和标准修订化学品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并及时提供给用户。 (3)对提供还未分类的化学品的供货人,应查询现有资料,依据其特性对该化学品识别、评价,以确定是否为危险化学品。 4.4采购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 具备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凭证或准购证。 具备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4.5建立合格的供应商档案 包括合格供应商的资格预审、业绩评估等资料 供应商档案:1、易制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公路运输通行证 2、合格危险化学品供应商登记表 3、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4、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5、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供应链仓储管理基本内容

供应链仓储管理基本内容 供应链仓储管理基本内容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活动主要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物储存环节的经营管理,其管理的内容有技术的也有经济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仓库选址与布点 仓库选址与布点包括仓库选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仓库选址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以及仓库选址的技术方法,多点布置时还要考虑网络中仓库的数量和规模大小、相对位置和服务的客户等问题。 (二)仓库规模的确定和内部合理布局 仓库规模的确定和内部合理布局包括仓库库区面积及建筑物面积的确定,库内道路和作业区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库房内部各作业区域的划分和作业通道布置的方式。 (三)仓储设施和设备的选择和配备 仓储设施和设备的选择和配备包括如何根据仓库作业的特点和储存商品的种类和理化特性,合理地选择和配备仓库设施、作业机械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和管理。 (四)仓储资源的获得 仓储资源的获得包括企业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仓储资源。通常,一个企业获得资源的方式包括使用自有资金、使用银行借贷资金、发行企业债券、向企业内部职工或社会公众募股等方式。归结起来包括两种途径:一是企业内部资金;二是企业外部资金。不同的资源获得方式其成本不同。 (五)仓储作业活动管理

仓储作业活动随着作业范围和功能的不同其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仓储作业管理是仓储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涉及仓储作业组织的结构 与岗位分工、作业流程的设计、仓储作业中的技术方法和作业手段,还包括仓储活动中的信息处理等。 (六)库存控制 库存是仓储的最基本功能,企业为了能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就必须经常保持一定数量的商品库存,存货不足会造成供应断档,存 货过多会造成商品积压、仓储成本上升。库存控制是仓储管理中最 为复杂的内容,是仓储管理从传统的存货管理向高级的存货系统动 态控制发展的重要标志。 (七)仓储经营管理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经营管理更加注重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仓储经营管理是企业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 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获得 最大的经营效果。 (八)仓储人力资源管理 人在社会生活中是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仓储企业也不例外。仓储人力资源管理主 要涉及人才的选拔和合理使用、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分配制度的确 立等。此外,仓储管理还涉及仓储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仓 储成本管理和仓储经营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商品安全管理(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商品安全管理(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174-85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商品安全管理(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摘要】 商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生产厂家、流通企业形象,同时损害消费者权益。更重要的是大量存有安全问题的缺陷商品造成能源、资源浪费,同时引发社会诚信问题,保障商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当前,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各国环境规则制度的不断加强以及国内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开始推动制造行业供应链向绿色供应链的演化。在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绿色供应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绿色供应链出发分析商品安全管理问题。 【关键字】绿色供应链;环境保护;商品安全管

理 【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愈来愈严重。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人类社会逐步进入绿色时代。因此环境问题也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不顺应绿色时代的潮流,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出局。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竞争加剧。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环境生态意识融入供应链管理之中,促使供应链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全面提高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刚刚开始, 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进行绿色供应链体系的研究对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文

供应链贸易安全制度流程

供应链贸易安全制度 1、制定目的 为了有效的对公司供应链通关安全风险和威胁进行控制管理,确保整个通关过程符合2014年82号公告《海关认证企业标准》及进出口海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制定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供应链安全实现的全过程,以及对所涉及相关方供应链过程的评估、要求、检查等管理和控制。 3、职责 3.1责任牵头人为负责关务的副总经理,由关务部配合实施 3.2职责 负责对公司商业伙伴的供应链安全风险和威胁控制的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并制定商业伙伴供应链评估、要求、检查的指标文件,负责审批相关规范、规定等管理控制文件 4、商业伙伴的供应链安全评估 4.1在选择商业伙伴时,需在海关信用公示平台查询确认商业伙伴的海关信用类别,根据商业 伙伴的海关信用类别确定是否进行实地评估。 是海关认证企业的,可免于评估只需提供认证证书。可作为确立合作关系的首选对象。 伴是一股信用企业或者失信企业的,需做出重点全面评估。 4.2全面评估方法 ,确认商业伙伴的遵守法律法规方面信用良好。 4.2.2请商业伙伴展示其行业所获得的资质证书证明。 4.2.3深入商业伙伴场地实地勘查,重点勘查其场所安全、进入安全、人员安全等供应链安全。 4.3供应链安全评估原则 进行风险评估的评价,不合格的解除商业伙伴的合作关系。 两年以上。

4.4供应链安全评估评级标准 合格,可保持合作关系: 70分-79分为良,可保持合作关系; 80分以上为优秀,应积极保持合作关系,并从公司长远角度发展,在选择商业伙伴时,应优先考虑。 4.5 评估内容及评估情况见附件:《供应链安全评估表》 5、商业伙伴的供应链安全要求 对公司合作的商业伙伴在确立合作关系之前需要求商业伙伴按照海关认证企业认证标准执行。 6、商业伙伴的安全供应链安全监控检查 6.1公司对商业伙伴的安全供应链安全监控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 6.2对于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可通知其限期内给予整改完善,整改期限不超过三个月,若超期不能整改完善的,取消合作。 6.3监控检查要求见附件:《供应链安全检查表》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技术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技术 DEA法:在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对具有相同类型的部门或单位(称为决策单元)进行评价,其评价的依据是决策单元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输入数据是指决策单元在某种活动中需要消耗的某些量,例如投入的资金总额,投入的总劳动力数,占地面积等等;输出数据是决策单元经过一定的输入之后,产生的表明该活动成效的某些信息量,例如不同类型的产品数量,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等等.再具体些说,譬如在评价某城市的高等学校时,输入可以是学校的全年的资金,教职员工的总人数,教学用房的总面积,各类职称的教师人数等等;输出可以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人数,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大学生的人数,学生的质量(德,智,体),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学校的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等等.根据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来评价决策单元的优劣,即所谓评价部门(或单位)间的相对有效性. ABC分析法: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 行追踪动态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是将企业一般管理费用按照更现实的基础进行分摊而非按照直接劳动工时或机械工时。达成该目标的工具是作业成本法(ABC)会计系统,首先基于实施的作业累加成本,然后按成本动因分摊成本到产品或其他要素,如客户、市场或项目。 BPR(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是一种管理思想。他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 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来对现行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地再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并且利用先进的制导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SCOR(供应链参考运作模型):SCOR(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 是由国际供应链协会(Supply-Chain Council) 开发支持,适合于不同工业领域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1996年春,两个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咨询公司——Pittiglio Rabin Todd & McGrath (PRTM) 和AMR Research (AMR)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有效的供应链,实现从基于职能管理到基于流程管理的转变,牵头成立了供应链协会(SCC) ,并于当年底发布了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 TOC管理理论:TOC (Theory Of Constraints 制约法) 是以色列籍物理学家和企管大 师高德拉特博士(Dr Eliyahu Moshe Goldratt)所发明的一套企业管理方法。TOC 最初被人们理解为对制造企业进行管理、解决瓶颈问题的方法,后来几经改进,发展成以“产销率、库存、运行费”为基础的指标体系,逐渐成为一种而向增加产销率而不是传统的面向减少成本的管理理论和工具,并最终覆盖到企业管理的所有业务职能领域。TOC是一套先进的管理策略,针对企业的大难题,提供一系列突破性的解决方法。TOC指导企业人员如何找出运作上的『瓶颈』(或称『制约』Constraints),及如何尽量利用他们手上有限的资源(资金、设备、人员等),令企业在极短时间内及无需大量额外投资下,达致运作及盈利上的显著改善。

供应链管理手册文档

目录06 一、目的、范围、引用标准和术语、定义 1、目的 2、范围 3、引用标准 4、术语和定义 07 二、供应链管理体系 1、供应链结构示意图 2、供应链质量管理示意图 3、供应链管理体系总要求 4、文件和记录要求 5、相关文件和体系 08 三、供应商管理职责 1、供应商管理的职责 09四、供应商管理总要求 1、供应商要求 2、采购与供应要求 3、关键点控制 10 五、供应商评选 1、供应商调查 2、供应商评估 3、供应商考查

4、供应商评定 5、供应商评定原则 11 六、供应过程管理 1、验收 2、验收标准 3、供应活动不符合处理 4、供应活动不符合溯源与抱怨 12 七、供应商评价 1、供应商质量档案 2、供应商综合评价 3、供应商关系管理 13八、其他 1、附件 2、案例 一、目的、范围、引用标准和术语、定义 1、目的 执行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取柔性及渗透性的市场;获得高用户服务水平;通过降低库存、提升企业制成能力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达到成本和服务之间的有效平衡,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范围 处在X公司供应链的物料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提供、仓储与物流的供应商 3、引用标准

A、ISO 9001:2000 B、HACCP 荷兰RVA 3rd C、相关法律法规 D、供应链管理、价值链分析 4、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手册 A、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 B、供应链管理即这条功能网链的管理,使其符合要求 C、供应商管理即处在X公司供应链和潜在供应商的管理,使其符合要求 D、物料提供供应商是指X公司指定的原材料、辅料提供商,如原料油、食品添加剂等 E、技术支持与服务提供供应商是指X公司指定的大型设备、重大施工项目的技术支持与服务的提供商,如新厂建设、认证与咨询服务、配套设施与后勤服务等 F、仓储与物流供应商是指X公司指定的仓库和物流承包或合作商,如外租仓库,专业物流公司等 二、供应链管理体系 1、供应链结构示意图 2、供应链质量管理示意图 3、供应链管理体系总要求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1.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总体的战略协调,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就是要整合供应商、制造部门、库存部门和配送商等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减少供应链的成本,促进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以求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和配送适当数量的正确产品,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 供应链管理通过多级环节,提高整体效益。每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网络系统。同时这个系统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不但网络间传输的数据不断变化,而且网络的构成模式也在实时进行调整。 2.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1)以xx满意为最高目标,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 (2)企业之间关系更为紧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3)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

库存 原材料在制品分销销售点 最终 制造采购分销零售用户供应商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图1-4 供应链管理的范围 (4)对工作流程、实物流程和资金流程进行设计、执行、xx和不断改进; (5)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 (6)缩短产品完成时间,是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 (7)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 以上特征中,(1)(2)(3)是供应链管理的实质,(4)(5)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而(6)(7)则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即从时间和成本两个方面为产品增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作为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相关运营活动的协调平台,供应链管理应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供应链安全存货管理

供应链安全存货管理 适量存货是厂商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过多的存货投资使厂商承担过 重的储存成本,影响利润水平;而过少的存货又会增加厂商存货短缺的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国际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发 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市场竞争已由原来的有形产品、服务的竞争转向无形的文 化技术品牌的竞争,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企业集团与企业之间形成的供 应链之间的竞争。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不是企业和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 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整 个生产经营活动,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的生产概念发展而来的,它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前伸是指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活动视为生产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加 以控制和协调。后延是指将生产活动延伸至产品的销售和服务阶段。因此,供应链就是通过计划、获得、存储、分销、服务等这样一些活动而在顾客和供应商 之间形成的一种衔接,从而使企业能满足内外部顾客的需求。 供应链管理包括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从原材料、零部件等采购、运输、加上 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各个环节和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 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所形成的供需网络。它在早期关注的焦 点集中在资源计划、MRP技术、基于单一仓库多零售商配送体系的存货物流管 理以及生产领域的调整技术上。后来,企业认识到更好的计划和管理复杂相关 系统能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率,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决策支持系统(DSS)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关注的焦点逐渐转向设计和应用集成系统。 供应链中的安全存货问题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企业如IBM、Dell等公司在供应链实践中取得的成就,更使人们坚信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理论上 的认可并不等于现实上的有效,实际上成功引入供应链管理绝非易事,有诸多 基础问题尚待解决。本文仅以存货问题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措施 建议。 适量存货是厂商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过多的存货投资使厂商承担过 重的储存成本,影响利润水平;而过少的存货又会增加厂商存货短缺的风险。 一般地,厂商为防范和减少存货短缺成本,需要在正常周转库存量的基础上, 确定一个附加的安全保障库存量。 影响安全库存量的因素: (1)存货需求量的变化、订货间隔期的变化以及交货延误期的长短。预期存货需求量变化越大,企业应保持的安全库存量也越大;同样,在其他因素相同的 条件下,订货间隔期、订货提前期的不确定性越大,或预计订货间隔期越长, 则存货的中断风险也就越高,安全库存量也应越高。 (2)存货的短缺成本和储存成本。一般地,存货短缺成本的发生概率或可能的发生额越高,企业需要保持的安全库存量就越大。增加安全库存量,尽管能减 少存货短缺成本,但会给企业带来储存成本的额外负担。在理想条件下,最优 的订货和储存模式可以求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反向 变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使得这个自出现商品流通以来就出现的问题一直没 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一般地,厂商要处理两种流:物流和信息流。公司内部间的隔阂影响了信息的

供应商现场服务安全管理协议(范本)

地址(ADD): 供应商现场服务安全管理协议 XXXXX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XXXXX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乙方派驻人员在甲方现场服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消防法》、《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为明确甲乙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双方签订本协议。 一、协议内容 1.甲方的人力资源部作为江苏大昌弹簧工业有限公司职能安全管理部门,对甲方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 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乙方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在江苏大昌弹簧工业有限公司现场服务人员的安全作业全面负责。 2.乙方现场服务人员应接受甲方的入场安全培训且做好相关书面纪录,了解甲方有关安全管理程序以 及相关规定和要求。未经甲方培训擅自进入工厂作业,造成一切安全事故由乙方承担责任。 3.乙方供应商现场服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甲方制定的各类安全规定,并接受甲方的监督管理,对于甲 方提出的各类安全整改建议应在规定时间内予以整改。对于严重违反甲方安全规定的人员,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加以调换,乙方应予以配合。 4.乙方必须对本单位的服务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员工安全、防火及治安防范法制观念,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督促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规及操作规程等有关制度,教育员工不进入与本人工作无关的区域。 5.乙方聘用员工必须符合国家劳动法规要求,有合法的用工手续并签订用工合同。若聘用外省市人员 还应根据本市劳动保障和公安部门有关规定办妥相应的手续。 6.乙方现场服务员工在进出甲方公司时,必须按照甲方员工上下班程序进行打卡,并主动接受门卫的 核实,进入公司必须正确佩戴其安全防护用品。乙方现场服务员工调离甲方时,乙方必须及时通知甲方工厂人事管理处。 7.乙方使用的工具或设备设施应向甲方进行登记,并通过甲方安全审核后方可使用,乙方如需借用甲 方的工具或设备设施,必须向甲方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并对借用的工具和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进行确认,如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应及时向甲方提出、甲方应及时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准使用。乙方不经甲方许可,擅自动用甲方的工具,设备设施所造成的一切后果,乙方应负全面责任并赔偿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 8.乙方在使用化学品时需事先向人事管理部和安全管理部登记,得到甲方批准后方可使用。作业现场 原则上不允许存放多余的化学品,如确因使用需要,乙方应确定存储位置和存储数量,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连同材料MSDS 材料向甲方安全管理部进行备案申报。 9.乙方现场服务人员进入甲方工作区域,乙方负责配齐现场服务员工劳保防护用品,(如劳保鞋,手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对于供应链管理,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和称呼,如有效用户反应、快速反应、虚拟物流、或连续补充等等。这些称呼因考虑的层次、角度不同而不同,但都通过计划和控制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合作,实质上它们一定程度上都集成了供应链和增值链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全球化、网络化过程。虚拟制造、动态联盟等制造模式的出现,更加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传统的企业组织中的采购(物资供应)、加工制造(生产)、销售等看似整体,但却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发展的需要,而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自我封闭的管理体制,更无法适应网络化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供应链的概念和传统的销售链是不同的,它已跨越了企业界限,从建立合作制造或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思维出发,从产品生命线的“源头开始,到产品消费市场?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产品的竞争力,使供应链从一种运作性的竞争工具上升为一种管理性的方法体系,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提出的实际背景。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例如,伊文斯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菲利浦则认为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而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

供应商安全管理制度

供应商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产品,消除供应产品的不安全隐患,减少财产损失。 2.适用范围 为我公司提供货物、设备的供应商的安全管理。 3.职责 3.1供应部负责审查供应商满足安全要求的资质。 3.2供应部负责供应商进入厂区前的安全教育和职业危害告知。 3.3 各部门单位负责供应商进入作业区前的安全教育和职业危害告知。

4.程序 4.1供应部审查为我公司提供特种设备的供应商是否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 4.2供应部审查为我公司提供危险化学品的供应商是否具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运输资格证及运输车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装卸、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4.3 对不具备安全资质的供应商不予建立购销关系,对具备资质的供应商应建立合格供方清单。 4.4 各部门单位在提报所需物资计划时,必须标明安全性能。 4.5 供应部按照提报计划要求,通知供应商提供物资。 4.6 供应商提供的货物、设备等必须具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安全维修说明书等安全说明。

4.7供应部负责对供应商进入厂区前的安全教育和职业危害告知。 4.8各使用部门单位对供应商进行进入作业区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作业现场的特点、主要危险和应急处理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 4.9使用部门单位对供应商作业现场的安全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4.10供应部向为我公司提供危险化学品的供应商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5.相关文件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卸安全管理制度》 6.相关记录

合格供方清单

供应链管理(SCM)手册

目录 06 一、目的、范围、引用标准和术语、定义 1、目的 2、范围 3、引用标准 4、术语和定义 07 二、供应链管理体系 1、供应链结构示意图 2、供应链质量管理示意图 3、供应链管理体系总要求 4、文件和记录要求 5、相关文件和体系 08 三、供应商管理职责 1、供应商管理的职责 09四、供应商管理总要求 1、供应商要求 2、采购与供应要求 3、关键点控制 10 五、供应商评选 1、供应商调查 2、供应商评估 3、供应商考查 4、供应商评定 5、供应商评定原则 11 六、供应过程管理 1、验收 2、验收标准 3、供应活动不符合处理 4、供应活动不符合溯源与抱怨 12 七、供应商评价 1、供应商质量档案 2、供应商综合评价 3、供应商关系管理 13八、其他 1、附件 2、案例

一、目的、范围、引用标准和术语、定义 1、目的 执行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取柔性及渗透性的市场;获得高用户服务水平;通过降低库存、提升企业制成能力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达到成本和服务之间的有效平衡,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范围 处在X公司供应链的物料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提供、仓储与物流的供应商 3、引用标准 A、ISO 9001:2000 B、HACCP 荷兰RVA 3rd C、相关法律法规 D、供应链管理、价值链分析 4、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手册 A、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 B、供应链管理即这条功能网链的管理,使其符合要求 C、供应商管理即处在X公司供应链和潜在供应商的管理,使其符合要求 D、物料提供供应商是指X公司指定的原材料、辅料提供商,如原料油、食品添加剂等 E、技术支持与服务提供供应商是指X公司指定的大型设备、重大施工项目的技术支持与服务的提供商,如新厂建设、认证与咨询服务、配套设施与后勤服务等 F、仓储与物流供应商是指X公司指定的仓库和物流承包或合作商,如外租仓库,专业物流公司等 二、供应链管理体系 1、供应链结构示意图 2、供应链质量管理示意图 3、供应链管理体系总要求 A、根据经营和发展的需要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该体系为公司现行管理体系的补充 B、分析市场与竞争环境,了解现在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产品的类型和特征

一家外企的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与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与内容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计划:这是SCM的策略性部分。你需要有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你的产品的需求。好的计划是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使它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采购:选择能为你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流程并创造方法监控和改善管理,并把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结合起来,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你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 制造: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是供应链中测量内容最多的部分,包括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等的测量。 配送:很多“圈内人”称之为“物流”,是调整用户的定单收据、建立仓库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顾客手中、建立货品计价系统、接收付款。 退货:这是供应链中的问题处理部分。建立网络接收客户退回的次品和多余产品,并在客户应用产品出问题时提供支持。 现代商业环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仅仅是销售产品,还要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让其产生幸福感。科特勒表示:“顾客就是上帝,没有他们,企业就不能生存。一切计划都必须围绕挽留顾客、满足顾客进行。”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赢得客户,必然要求供应链企业能快速、敏捷、灵活和协作地响应客户的需求。面对多变的供应链环境,构建幸福供应链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