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

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

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
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

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

积极财政政策下的财政支农政策探讨

摘要:自2021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行超强的宏观经济调控,起到了相当明显的作用。但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妨碍了民生工程。2021年,我国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农村财政政策方面也有许多改变。该文通过分析我国近两年的财政支农政策,以及借鉴外国经验,对我国的农村财政提出建议。

关键字:农村财政;农业;积极财政;支农;补贴

一、文献综述

对支农政策的研究很多,其中侧重于效果和不足的研究。蒋和平、辛岭2021认为农业补贴是政府对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温铁军、刘海英2021认为“家电下乡”一类的农村补贴由于任何外部主体进入农村都与极度分散的小农经济之间存在高昂的交易成本,实行效果不佳。

这些研究都确定了我国三农政策的可行性,并承认它们的实际效果,同时也看到了不足,提出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政策。但是关于危机后农业财政政策却没有单独归纳出来。

本文将结合当今时代背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一些农村农业方面的财政政策及变化,通过分析它们产生的效果来作出评价。

二、我国的支农财政政策发展

一政策总介绍

从2021年开始,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内容都是“三农”问题,2021年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大“三农”、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投入,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2021年底到2021年初,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旨在促进“三农”的政策,如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从2021年开始实施,2021年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新增补贴资金管理,完善使用机制等。

二取得成效

1.农村低保方面

2021年继续推进农村低保的应保尽保,保障人数达到4700多万,月人均补助达到60元。城市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保障人数达到2340多万人,月人均补助达

到160元。五保供养人数556万,年人均保障水平集中供养为2500多元、分散供养为

1800多元。城乡医疗救助已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年救助6500万人次。临时救

助制度正在建立健全,全年救助800多万人次。为城乡低保家庭、五保对象、享受国家抚

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城乡老党员发放了一次性节日生活补贴,惠及7400多万人。

2.农业补贴方面

我国对农业的补贴绝大部分是“黄箱”补贴,即价格支持、营销贷款、面积补贴以及

种子肥料等补贴,这些补贴约占整个农业补贴的70%,从补贴形式来看,暗补是补贴的主

要形式,其通过流通领域实现,而明补只占补贴的25%左右。

在发放程序规范上,在各项补贴资金的发放过程中,先向群众与社会公开补贴政策、

标准、数量等,后让农民在“五到户”表册上签名盖章认可,再兑付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从2021年开始,采取在银行建立农民个人账户,以存折形式直接发放到户的

办法,把各种补贴资金直接计入农户或受益者个人账户,有效防止了各项补贴资金被截留

挪用或抵扣现象的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财政政策在面对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频发的环境下,有其独特的发展空间。

但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在财政政策制定上,农民处于被动地位

无论是改善农民的福利状况也好,还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好,解决问题的根源都在于

对农民放权让利,提高他们在政治经济领域的权利与博弈能力。没有权利的提升,农民的

福利依然是政府财政的“嗟来之食”,没有明晰的土地产权和土地流转的自主权,农民将

无法解决城镇化后的安家住房问题,城镇化也会成为一句空话。此外,如果农民没有足够

的自主权,城镇化将缺乏内生的动力,也不可能形成合理的自发市场经济秩序。现在实行

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将民主财政的概念贯彻,但有

待改进。

二农村低保、补贴的标准评定,甄别程序等存在漏洞

农村低保和补贴是对农民直接相关的两个转移性收入来源。以低保为例,以收入为基

础的准入条件,因为数据来源可能不真实,在现在看来不尽合理,另外在基础评定中也可

能出现违规操作的道德风险。现在虽然实行直接发放的政策,但是中间仍会出现贪污腐败

现象,影响农民切实利益。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

现在的农村水利设施存在病险水库多,灌溉渠道老化的问题,另外我国河流纵横交错,旱涝频发,但防汛抗旱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滞后。一些地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缓慢。

四、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突出支农投入重点

不断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的投入,突出重点地

区和项目,因地制宜,整合支农资金。中央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取消对

中西部地区财政困难市县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资金配套要求吗,以达到“保增长,保民生,保发展”的目标。

二加强支农政策立法,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保障法制的实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内外统一、公开透明的

农业补贴法律体系。强化农业补贴法律法规建设,要以保障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为核心。优化“绿箱政策”结构,设定必要的“黄箱政策”条款。是以法律的形式确保对农业补贴

的投入量,同时规定补贴结构及补贴方式。

三加强支农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切实加强对支农

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的全程跟踪检查与绩效评估,严肃查处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中的违

法违规问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全、规范、高效地使用。

参考文献:

[1]蒋和平,辛岭.改善我国农业补贴的政策建议[J].农产品加工,2021,7.

[2]王佳伟.关于农村低保制度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政,2021,12.

[3]温铁军,刘海英.家电下乡与问题分析[J].中国金融,2021,6.

“积极+稳健”,改革是关键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组合”已连续实施5年。在我国经济进入

新常态的背景下,延续这样的政策“组合”,既体现了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颇

有新意和深意

2021年离我们越来越近。辞旧迎新之际,很多人盘点着今年的得与失,也对明年充满更多期待:安居保障房,能不能轮到我家有一套?办企业做生意,贷款能不能更容易些?融

资成本能不能再低一点?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明年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定了调:继续实施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积极+稳健”,这一“组合”连续实施进入第

五个年头。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延续这样的政策“组合”,充分体现了宏观政策的

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在具体操作上又颇有新意和深意,方向更明确,重点更突出。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doc 12页)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doc 12页)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 → [摘要]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近年来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上升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客观上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适时适度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向和侧重点,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的重要功能作用,不断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突出公共财政特征。 (正文)一、近几年的财政政策一直具有明显的“积极”特征 从1998~2003年,我国连续6年实行了旨在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是: 1.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6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按前5年带动比率1:5(1998~2002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形成总

我国政府还加大治理乱收费、规范分配秩序的力度。1998~2003年,我国政府公布取消不合法和不合理的收费项目1805项,降低469项收费标准,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1400亿元左右。由于收费是一种准税收,减费可以起到与减税等价的效应,同样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投资的能力。 4.结合财政体制完善,强化财政政策作用。2003年,中央财政本级收入由1997年的4227亿元增加到11849,5亿元,年均增长18.7%;相应地,中央财政本级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由49.5%上升到54.6%。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总额由1997年的2857亿元增加2003年的8687亿元,年均增长20.4%,高于同期中央财政本级收入增幅1.7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5.在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设计中,注重发挥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长期建设国债主要是面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国债投资项目也带动了银行的配套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资金的运营效益。特别是,1998年通过国家财政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提高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成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1.4万亿元的银行不良资产,增强了银行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协

公共政策概念

公共政策概念: 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民众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制定得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 二者得相互联系体现在以下几点: (1)研究对象上相同,都就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2)实施过程得环节相同,都要经过确认问题、制定方案、计划实施到结果评估得程序。 (3)公共管理要在公共政策得指导下进行。 (4)在实现目标上,公共政策得目标要通过公共管理来实现。 (1)两者得范围不完全一致。 公共管理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得职能 公共政策主要体现在解决公共问题上。 (2)两者得实施方式不完全一样, 公共管理则更多地提供公共产品来改善大众得生活质量 公共政策通过规范人们得行为来对利益关系进行权威性分配 公共政策得本质 ①公共政策得本质就是解决社会公共利益(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得增进与分配问题。 ②公共政策对利益得分配过程就是动态过程4个环节。 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 ③公共政策对利益得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即服从于政府对利益得追求。 ④公共政策对利益得分配与增进过程,就是有时间与空间限制得。 公共政策得基本特征: 1、阶级性:政策得指导思想就是统治阶级思想得集中体现,其理论基础就是统治阶级倡导并支持得理论等、 2、整体性:政策得内容与形式具有完整性;政策得过程具有完整性等、 3、超前性:政策就是对未来得一种安排与指南,所以必须具有一定得超前性、 4、层次性:不同得主体制定得不同政策就是有主次之分得、 5、多样性:由于政府职能管理内容得扩大,而引发得政策问题页涉及到诸多领域,从而变得多元化与复杂化 6、合法性:政策体现着政府得行为,在法治国家,政府得行为必须依法而行、 元政策:元政策(即总路线、总方针),就是关于政策得政策。 就是政策体系中管总得或具有统摄性得政策,对其她各项政策起指导与规范作用,就是其她各项政策得出发点与基本依据,就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得高度原则行得指针。 基本政策:就是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得、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得政策。又被称作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等。 具体政策:又称部门政策或方面政策,就是为在某一个特定得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得具体行动方案与行为准则。就是针对特定而具体得政策问题作出得政策规定。 (1)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 A、政策分析包括政策内容与政策过程得研究。 B、政策分析分为规范性分析与描述性分析。 C、政策内容政策过程与规范性分析描述性分析相互交叉,构成四种不同类型得政策分析。 2)沃尔夫得分析模式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制定公共政策,侧重于实施前得政策方案确定过程 (3)邓恩得分析模式

财政学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00个)

友情提醒:免费论文使用次数过多很难通过抄袭检测系统,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摘抄;如若有意找寻原创论文,可发布任务获得与时俱进原创论文。 财政学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00个) ★地方税制改革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与税收政策趋向 ★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及对策 ★两税合并对外商直接投资得影响分析 ★西部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效果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税负状况的比较与分析 ★基层国税征管模式得创新与实践 ★促进西部地区农民增收财政政策研究 ★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财政对策分析 ★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 ★关于我国证券市场交易印花税的若干思考 ★重庆市吸引外商投资的财税政策研究 ★扶持高科技企业的税收政策研究 ★市场经济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改革——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 ★关于我国地方发债的可行型探讨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得思考 ★我国县乡财政困难及对策研究 ★重庆市城乡统筹财政政策研究

★关于我国国债规模问题的思考 ★不发达地区农村反贫困的财政政策选择 ★试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与财税对策 ★四川省农业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财政对教育投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应对突发事件的财政政策研究――以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为例★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的问题与财税对策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保问题研究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管理研究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确定问题研究 ★论中央和地方税权划分问题研究 ★我国新企业所得税实施中征管问题及策略研究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进行个税改革的思考 ★论资本市场与财政发展的相互促进 ★对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的关系的再思考 ★土地增值税清算的障碍、成因及其应对措施 ★关于土地增值税改革的思考 ★构建我国环境保护税制的原则和思路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行问题探讨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业所得税法对外商投资企业税负的影响 ★个人所得税偷税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现状及财税对策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发展论文.docx

城市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发展论文 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发展,以柜台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业务和互联网相结合而诞生的网上银行凭借其快捷、安全、方便的优点迅速普及开来,得到了广大客户的青睐。 近年来,受网络安全、收费问题、操作风险等因素的影响,网上银行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 所以,本文从影响网上银行发展的因素切入,深入探究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的发展之策。 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因素;策略作为电子商务领域的新型服务方 式,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是金融行业和高新技术相结合而诞生的产物。 它依托互联网,向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服务,能够有效地拓展商业银行的市场空间、分流柜台客流量、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是商业银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点。 但是,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的深入发展,一些阻碍网上银行发展的因素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商业银行网上银行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本文结合电子金融的发展现状,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的发展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影响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发展的因素分析一网络安全问题因为网上银行的应用系统存在漏洞或网络防范不够严密,一些不法分子趁机非法入侵他人账户、转移他人资金,使得网上银行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问题。 总的来说,网络安全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网络欺诈、黑客入侵

和病毒破坏。 网络欺诈是指不法分子运用假网站、手机短信、邮件、虚假的电子商务网站等手段来窃取用户的网上银行登录号、密码、身份证号码 等关键信息,以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 黑客入侵是指黑客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有目的地攻击运行系统上的缺陷,危害网络安全。 病毒破坏是指不法分子借助电脑病毒程序来破坏银行系统,已达到窃取数据、转移资金的目的。 这些行为都严重危害了网上银行的安全。 二网上银行的收费问题费用低廉甚至免费是网上银行的经营优 势之一。 但是,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网上银行的收费逐渐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全面收费流失部分客户、收费与服务不匹配、收费标准不具有权威性、网上收费有可能产生消费纠纷等等。 从银行效益的角度来看,银行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来维持正常的运转、获得经济效益。 但是,网上银行的收费问题却正在成为流失户源的主要问题,我们不得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网上银行的操作问题主要表现在客户端的业务操作是否出自 本人、客户端的凭证是否有效、客户端的私人密钥是否泄漏、交易指令传递是否顺利等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陷入纠纷之中,损害了商业银行的 形象。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转化 12、下列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制度与政策是截然不同的 B、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情形并非罕见 C、法律有时不是“统治者”,而是统治者的工具 D、制度与政策有时很难截然分开 13、现代政策科学兴起的背景是(C)。 A、文艺复兴 B、民权运动 C、产业革命 D、二次大战 14、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B)。 A、遗产基金会 B、布鲁金斯学会 C、商业圆桌委员会 D、三边关系委员会 15、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D)。 A、道格拉斯?诺思 B、戴维?韦默 C、艾丹?维宁 D、拉斯维尔 16、一个负责任、高效率的政府应该追求政策的(A)。 A、合理性、科学性 B、计划性、操作性 C、经济性、全面性 D、综合性、权威性 17、P=f(G,E)表达的关系是(B)。 A、政策取决于法律和制度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B、政策取决于政府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C、政策取决于政府和法律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D、政策取决于制度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18、公共政策的主体(B) A、就是国家行政机关 B、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 C、包括利益集团和政党 D、全体公民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策略-资金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策略-资金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国家的财政,因此需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应用在合理的用途上,而且要保证资金的安全。而单位的财政资金的使用需要做好预算,才能保证资金的使用合理化,在新的社会经济局势发展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视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提高财政的管理水平,提高单位的服务水平,因此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要性,然后针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发挥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优势,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秩序做出努力。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策略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统筹规划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多并且复杂,它所涉及单位的所有部门,因此财务管理体系的内容很多。因为部门多,所以管理问题成为难题,但是虽然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不同,但是其存在的目标是一致的,满足单位的需要,与单位的经营目标一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仍然存在问题,因为资金的预算管理仍然是需要对财政部门有依赖性,他需要财政部门和资金的审批部门之间沟通,这样存在的方式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效率,所以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有利于对其统筹规划的管理。 (二)有利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能平衡投入和产出数据,为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减轻负担。传统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是采用定量供求,而数据来源于以往的工作经验,这是不合理的数据,因此对于最后的管理工作的结果也会有错误出现。大家工作的利益与工作状态无关,所以工作的积极性缺乏,但是如果对其进行改革,让经济利益和绩效挂钩,那么大家就会在岗位上主动开展工作,各部门也能节约成本,达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的目的,促进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意识薄弱 在上文总结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依然是预算资金管理意识差,导致单位内部的内控制度和财务预算制度拖后腿,影响到财务预算管理

国际结算业务论文城市商业银行论文

国际结算业务论文城市商业银行论文 城市商业银行实施国际结算业务单证中心模式分析 摘要:国际结算业务采用单证中心模式,是近年来国外银行开办外汇业务的首选模式,为国外银行所推崇。城市商业银行对国际结算业务实施单证中心模式,具有节约人力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等优势。通过增加设备投入、系统开发及采用综合柜员制等方式,可以解决单证中心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国际结算业务;单证中心;收单行;城市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059-02 20世纪末,西方银行纷纷设立区域国际结算单证中心,集中处理国际结算业务。如美国银行先后在全球成立了3家单证中心;花旗银行在全球共设立了4家单证中心,分别位于美国、英国、印度及马来西亚;荷兰银行在全球设立了3家单证中心。一些跨国银行更是把单证中心模式的地域性进一步延伸,实现了跨国界的单证中心。国内银行目前真正实现国际结算单证中心模式的比较少,主要是一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其他银行目前主要还在使用经办复核模式。 新开办外汇业务的城市商业银行对国际结算业务实施单证中心模式,更能够适应自身的实际情况,也更符合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趋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实施单证中心模式的优势 城市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采用单证中心模式,基本上能解决原有经办复核模式的不足,实现了人力成本的节约,效率的提高和客户满意度的提升,也解决了银行在组织架构上的难题。 1.解决了产品积压和等候时间过长的问题,解决了总行的人员劳动量波动剧烈的问题,服务产品通过新的模式获得了较为均衡的输出,实现了效率的提高;同时避免了单据在人为传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丢失缺失延误等问题,是对原模式的一大改进。 2.实时完成产品的反馈,通过电子数据和打印服务器的配备,在业务完成后立即实现业务回单打印,满足客户对业务回单的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3.不仅适用于同城模式,亦可以依赖网络技术跨省份跨地区进行操作,银行业务的延伸不受原流程的限制。城市商业银行展品地收单行采用对国际结算业务采用新的业务处理模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对城市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4.作为信息交流和操作的平台,单证中心数据库的信息实现与核心系统的连接后,可在支行、公司业务部、风险管理部等业务部门内共享。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借助单证中心的平台,将贸易融资等信贷业务纳入单证中心流程中,实现风险管理部门的远程评估和审批数据的后台集中处理,从而提高信贷业务的效率。 5.有利于防控风险。实行单证中心后,结算业务的单据审查风险由总行统一掌控,风险控制标准统一,风险控制水平较高。 6.有利于进行集中管理。实行单证中心后,全行单证业务集中由总行统一管理,统一授

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中 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 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面对中国经济 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 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 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 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 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 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 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 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作为结构调整 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 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 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和 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 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 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 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而我国当前实施的积 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在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大方向下,根据变化了的

2016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形势与政策有关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论文

形势与政策有关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论文《中国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计量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以财政政策挤出效应模型为基础,引用1986-2021年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税收有关数据,运用VAR模型,得到误差修正模型,并对序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 检验。结论表明:政府支出的短期变动对私人投资存在负向影响,税收的短期变动对私人投资存在正向影响,税收不是导致私人投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私人投资是导致税收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政府支出与私人投资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 关键词:挤出效应挤入效应财政支出税收私人投资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理论模型构建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如图1所示。宏观经济学认为,短期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因素是社 会总需求。因为社会总供给由于短期价格粘性而固定不变,所以社会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国民收入逐渐增加。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中,社会总需求由三部分组成,即:居民消费C、企业投资I和政府支出G。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如果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不断下降,为了保持国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政府就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拉动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但是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保持不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移动到IS',可以看到收入从Yo增加到Y'。如果利率不变,收入可以从Yo增加到 Y'',但是由于利率提高到i1,挤出部分私人投资,所以收入只能增加到Y',Y'Y''就是挤出 的部分。政府财政政策的扩张使利率上升,私人投资的机会成本将增加,从而挤出私人投资,导致政府扩大需求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降低。这就是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模型。 挤出效应是政府支出行为形成对私人部门的负的外部性造成的,这种负的外部性通过 利率变量来传导。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弹性大小、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大小和投资对利率的弹性大小。当然,挤出效应主要取决 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和投资对利率的弹性,在“IS-LM”图形中,就是决定于IS和LM 曲线的斜率。LM曲线的斜率越小,挤出效应就越小,特别是当LM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时,这时利率不变,即在凯恩斯陷阱区域,挤出效应为零,政府具有完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LM曲线的斜率越大,挤出效应就越大,特别是当LM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时,这时利率上升非常高, 即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将无限大,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等于零。 为了克服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可把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这样使得市场利率水平保持不变,弱化或者完全避免政府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模 型表明,政府在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要注意政策的一致性,减少政策的成本支出,增加政策的收益。 财政政策挤入效应概述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毕业论文 - 副本

序号(学号):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姓名 学院财经管理学院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金融方向) 班级2007级(1)班 指导教师 年月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 个人理财业务最早出现在瑞士,之后在美国、欧洲以及亚洲的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获得了迅速的推广,现已成为世界各大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机遇面前,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种金融机构纷纷挖掘自身潜力和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个人理财平台,积极抢占个人理财市场,使个人理财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西方国家,个人理财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入手,指出在当时金融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居民金融要求不断提高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深入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发展对策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Pers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 [Abstract] The pers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business in Switzerland, after first appeared in the U.S., Europe, and Asia's Japan and HongKong economic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istricts to get a quick promotion, has become the major world bank, one of the major business. In the huge market demand and opportunities, including Banks before the variou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developing its potential and advantage, increase the technology investment, establish personal finance platform, actively preempted personal finance market and make personal finance market competi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fierce.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pers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business with its batch big, risk is low, the business scope, business income stability etc. Advantage in the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development in the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This article from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individual financing busines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points out that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was fierce competition of and residents financial requirements improving environment,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necessity of the pers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business; And then expounds the current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of the pers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business existed the question,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of the pers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business.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s Individual Financing Business Statu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最终版.doc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为什么? 答: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别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理由: (一)通胀从本质上说是货币过多问题,所以治理通胀主要靠货币 政策。但当前物价上涨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光靠货币政策 手段是不够的,必须更加重视运用财政政策等手段,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好通胀预期 (二)当前物价上涨是流动性过剩、成本推动及输入型通胀等多种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食品价格上 涨较快;由水、电、燃料价格、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住房租 金价格等要素组成的居民居住类价格上涨较快。食品价格和房 价是这次物价上涨的两个大头,特别是食品价格成为物价上涨 的主要推手。在这种背景下,光靠货币政策手段是不够的,必 须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等手段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管理 好通胀预期。 (三)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说是货币过多问题,所以治理通胀主要靠 货币政策。但当前中国物价形势复杂,货币政策多是对流通中 的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对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胀作用有限, 对当前结构性通胀的治理效果不佳。再者,货币政策主要作用 于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故政策传导上 存在一定的时滞。此外,货币政策各项工具的使用和效果都有 一定的局限性: (四)现阶段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为了抑通胀而紧缩流通中 的货币量,进而导致投资减少,来控制总需求。 措施:

在目前情况下,要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对于结构性通胀,长期来看,治理的关键在于: 1.调整产业结构, 2.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控制投资方向、赤字规模,能结构性地对需求予以调节; 4.通过鼓励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能结构性地改 善长期供给,促进经济增长; 5.通过直接的税收减免及价格补贴政策,也能增加短期供给。 6.对成本推动引发的通胀,治理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劳动生 产率,切断要素价格上升转化为大范围、持续物价上涨的 通道。因此,利用相关财税政策可直接促进技术进步和自 主创新,提高产能,增强企业消化要素成本上涨的能力, 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在源头上控制产品价格上 涨。 由于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很难解决结构性的问题,应对结构性通胀,财税政策因其针对性强和轻重可调节性而具有明显优势。对于因食品价格上涨过快而形成的结构性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可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来增加供给,改善供求关系,平抑价格上涨。关于我国经济财政政策的走势分析: (一)“控物价、稳需求、防风险”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1.控物价,就是要保证有效供给,特别是食品、煤、电、油、气、 运的供给,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稳定通胀预期,防止出现全 面通胀。 1)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完善 和落实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

【人大公管院考博】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考博复试笔试参考书真题 联系导师

【人大公管院考博】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考博复试笔试参考书真题联系导师 今日有话说: 对于人大的考博,目前来说分两大类,一个是申请考核制,一个是考试制,其中商学院和公管院都是申请考核,关于申请考核和考试制的区别之前的文章给大家分析了很多,在这就不多讲了。 申请考核最难的是申请这关,其中联系导师是很重要的,其次个人硬件要很强,所以大家要更多的去完善自己需要提交的材料,后面的文章会解析一下材料中的重要部分。 复试笔试面试部分,需要尽早准备,千万不要等复试通知出来再准备,也肯定来不及,很多考生会担心自己准备了这么久,万一申请没过岂不浪费!如果一直这种心态,就别考博了。那有没有两全之法呢,有!大家可以同时准备一所考试制的学校,要求:初试专业课内容和人大复试专业课内容相似度要在70%以上。 关于:招生目录 1204Z1-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 ①②③申请审核制 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经济学⑤管理学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经济学⑤管理学⑥政治理论 关于:历年招生录取人数 公共管理学院复试分数线60分【进复试人数蹭蹭涨】 2018年进入复试121人,实际录取53人(统考36,骨干计划5,硕博连读12) 2017年复试人数106人,实录取56人(少干2人) 2016年进入复试63人,实际录取52人(统考44,骨干计划1,硕博连读7); 2015年进入复试74人,实际录取55人(统考48,骨干计划2,硕博连读5); 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 2016年:8人; 2015年:9人; 关于:复试考核专业课参考书 复试内容包括:外语水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采用笔试和面试两种考核形式,成绩加总为考生总成绩,各占50%。 笔试为闭卷考核,由学院组织,总分150分,其中专业知识100分(含专业知识70分,各专业命题;研究方法30分,学院题库命题)、外语50分(学院统一命题),考试时间为3.5小时,通过笔试的考生进入面试。 面试由各专业博士生招生专家小组负责,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总分150分,其中外语听力及口语50分、综合素质部分(含学术基础、知识结构、科研能力等)100分。 我们针对复试的专业课部分老师会提供参考书以及导师的论文动向、热点问题,大家需要的话可以随时联系我。 关于:考博辅导资料 注:50分的英语和30分的研究方法全院考的都是一样的哦。

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论文.pdf

一、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财政预算资金编制时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的编制与现实情况严重脱节,具体表现如下: 1.与财务管理脱节。由于财务管理体系在事业单位的缺乏,对于如何分配和使用资金过于随意,使得预算出来的资金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2.与资产管理脱节。事业单位的资产一般都是用财政资金购置的,缺少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国家受到不小的经济损失; 3.与预算执行脱节。有些部门和人员随意挪用预算资金,缺少应有的严肃性; 4.与决算编制脱节。绝大多数的事业单位的预算和决算的编制都只是向上级部门汇报,无关单位的利益得失,从而导致了事业单位上下级办事时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 (二)在执行财政预算时存在的问题 目前,资金的使用虽然是建立在法律允许的基础之上的,但是法律本身的局限性和不严密性,使得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的随意性较大,支出控制不严格,超支浪费现象严重。在事业单位执行财政预算时的难度较大,如有些单位领导没有按照预算安排的规定使用资金,而是随意地批条子,开口子,致使预算资金经常发生变化,预算执行不严密。导致各部门财政预算收支情况不真实,而且对于支出没有明确的定额标准,特别是在专项资金的执行中,经常会出现超标准、超范围、超预算的现象。这样就可能会导致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出现严重脱节,极大地削弱了财政预算资金编制的作用,给某些不守规矩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投机作案创造了机会,从而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在财政预算监督上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特殊单位,因此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意识比较薄弱,更不用说对其进行监督了。而且在现行体制下预算部门和财政部门间的一些交易信息出现不对等的现状,使得财政部门无法掌握资金的最终去向和用途。同时又缺少严格有效的财政预算监督体制,支出去的资金很难受到有效的控制,完全弱化了执行预算的严肃性。更严重的是有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明确的财政预算工作重点,对预算的监督还不够重视,出现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外流,浪费的现象,导致极其恶劣的影响。 (四)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 在当今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所接触到的经济工作活动日趋复杂化,这就对财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但实际上在这些事业单位任职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文字功底、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等综合素质还不够高,以及事业单位的性质是安于现状,对专业技能培训的忽视,致使这些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的经验积累,知识不能得到及时更新,所以做出来的预算工作也是模糊不清、缺乏理论经验的。 二、解决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预算的编制改革 事业单位传统的预算资金管理方式,细化预算编制的内容,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尽量消除挪用、占用财政资金的现象;因此,事业单位在编制财政资金预算时必须搜集大量的资料,并对特殊情况进行调研,保障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收支有详细的记录。还要提高资金预算编制的质量,严格遵守资金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让财政资金预算编制在时间控制上得以保证。当有特殊情况时,要对其采取周密的管理措施,来保证社会整体效益的发挥。 (二)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要想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执行力度,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预算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严格执行财政预算下的各项标准。同时还要对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对各部门的财政预算都要细致规划,通过以资金的绩效来衡量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通过对本年度的预算执行结果来分析总结,作出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统一核算和管理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的各项收支,严格执行国家已经规定好的费用标准和范围,从而为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收支分配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更好地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执行力度。 (三)完善财政资金预算的监督体系 首先,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部门共同参与的财政预算资金监督管理体系,只要有部门使用了财政资金就有义务对其进行监督管理。这样就有利于保证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其次,强化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跟踪监察,对财政资金的申报、拨付和使用的情况进行监管,必要时还要作详细的调查,保证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符合国家的政策规定,构建财政资金日常检查机制。以后定期的、经常性的监察;最后,要加强财政资金预算的审计管理,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责任意识,从而确保能够准确的反映审计的结果。 (四)提高事业单位财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能否取得成效。其一,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专业技能的机会,不断更新和提高业务能力素质,保障事业单位财政预算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其二,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其三,强化财管人

财政政策效应论文范文

财政政策效应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把财政政策作为一种常用的宏观调控手段,根据各时期经济形势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效果显著。下文是 ___为大家搜集的关于财政政策效应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财政政策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效应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存在“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最终分配比重不断下降”的不平衡现象,而财政政策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与国民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关联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在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特征进行分析后,全面解析引发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平衡的财政政策制度安排。针对财政政策制度供给不足,本文提出新一轮财政政策改革要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为基本目标,对税制结构、政府收入体系、企业分配模式、支出结构等进行若干政策调整。 关键词:财政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效应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存在“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最终分配比重不断下降”的不平衡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因为这意味着居民对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程度越来越低,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和投资拉动到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均衡增长的转变。从国民收入两次分配结构看,政府、企业收入所占比重上升较快,而居民部门收入比重逐年下降。2000―xx年,政府、企业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分额提高了0.8个和6.4个百分点,居民所占份额下降了7.2个百分点;在再分配中居民部门的再分配收入比重下降7.7个百分点,政府、企业再分配收入比重分别上升1.8和6.1个百分点;并且从初次分配到再分配,居民部门的收入普遍由上升转为下降或无明显变化,而政府部门收入则上升2~3个百分点。 本文认为,财政政策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与国民收入“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关联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包括税收在内的财政制度安排与调控经济的方式手段让政府、企业分配占比双增的形式更多分享了各类经济红利。近年来,我国税收等财政收入的高增长,特别是超GDP增速的连续高增长,首先就表现为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占比的增长趋势;其次,我国的纳税人目前以企业、组织为主,税收持续高增长,也反映出企业、组织行为的活跃以及收益的增加,传递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自然表现为企业部门的强势。

商业银行3000字论文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院系_____经济管理学院____________ 专业_____金融工程_______ 学生姓名___ 吴卉雨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20141363015__________ 指导教师郑玉华 二O一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摘要:银行的发展大约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是经济中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也应运而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本文首先介绍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并就机遇和挑战阐述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程;现状;对策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于上世纪90年代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的,由于体制约束、管理水平低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城市信用社在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风险。为了化解风险,国务院决定在城市信用社清产核资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地方财政、企业入股的方式组建城市合作银行,其服务领域是依照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于是自1995年9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起,在中国35个大中城市分期分批组建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的地方股份制性质的城市合作银行。1996年6月和1997年12月,国务院先后两次扩大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范围。1995年6月,深圳城市合作商业银行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城市合作银行。此后,上海、北京、南京等地区相继成立了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3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名发出通知,将城市合作银行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初期,由于历史包袱较重、机制不灵活,城市商业银行面临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贷款率高、拨备覆盖率低的窘境。进入21世纪后,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实施增资扩股以及跨区域扩张等举措,城市商业银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人民银行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实施增资扩股,逐步规范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2004年年初,银监会提出审慎重组和改造城市商业银行的基本思路与原则,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入股,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同年6月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工作会议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上,银监会再次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市场规则和自愿原则实施联合重组,实现跨区域发展。在“扶优限劣”的监管思路下,对于满足各项监管要求、达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以上水平的城市商业银行,将逐步允许其跨区域经营。城市商业银行深入贯彻执行监管层的意图,2006年4月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首家跨省市分行——上海银行宁波分行正式开业。2009年4月《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发布,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商业银行在相关地域设分支机构,不再受数量指标控制,同时放松对分支机构运营资金的要求。2011年4月银监会在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严格要求,主张审慎推进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把城市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作为重点检查项目。目前,经营业绩良好、资产质量优良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开设异地分支机构、合并重组等方式转型为区域性经营的银行,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一批城市商业银行如北京银行、徽商银行等纷纷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合并重组等手段实现跨区域经营的现代化运作。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大幅增强,资产质量不断优化,市场份额稳步提高,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已经成为金融系统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稳定发展,资产规模迅速增长,各项指标逐步改善。2009年至2013年,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从56,800亿元增至151,778亿元;总负债从53,213亿元增至141,804亿元;不良贷款率逐步下降,从1.30%下降至0.88%;税后利润从407.9亿元增至1,641.4亿元;银行业金融从业人数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