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脲涂料特点及技术介绍

聚脲涂料特点及技术介绍

聚脲涂料特点及技术介绍
聚脲涂料特点及技术介绍

1、喷涂聚脲弹性体涂料的发展历程

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是在聚氨酯RIM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如聚氨酯RIM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纯聚氨酯、聚氨酯(脲)到聚脲三个阶段一样,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美国,Texaco(现属Huntsman)公司的Dudley J.PrimeauxⅡ率先研发成功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1989年首次发表研究论文。1991年该技术在北美地区投入商业应用,立即显示出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受到用户欢迎。开发喷涂聚脲体系的公司还有Huntsman、Enviro Chem、Speciality Products Inc、Signature Lining、Mobile Enterprise和Madison Chemical Industries Inc 等。澳大利亚于1993年引进该技术,日本于1995年引进该技术,韩国于1997年引进该技术,并相继投入商业应用。

在我国,青岛海洋化工研究院于1995年开始喷涂聚脲技术的前期探索应用,1997年从国外购进了最新的喷涂设备。湖南湘江涂料集团2000年从美国引进该技术,经过消化吸收,从2002年开始已在皮卡车厢耐磨、电力建设、石油石化防腐、建筑防水等领域大规模的推广应用。自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建设开始我国的新建高速铁路包括国家规划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的混泥土桥梁面均设计使用聚脲作为防水层,这是聚脲诞生以来全世界范围内用量最大的工程,把聚脲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高潮。同时由于有高铁项目的支撑,聚脲从原材料,配方,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发展,有力推动聚脲在其他行业如:电力,交通,石油等行业的应用和发展。

2、喷涂聚脲弹性体涂料的特点

在聚氨酯体系中,为了提高反应活性,必须加入催化剂,催化剂在催化羟基与异氰酸酯反应的同时也催化异氰酸酯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气,导致材料性能急剧下降;聚脲体系则完全不同,它使用了端胺基聚醚和胺扩链剂作为活性氢组分,与异氰酸酯组分的反应活性极高,无须任何催化剂,即可在室温(甚至0℃以下)瞬间完成反应。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聚氨酯反应:R-NCO + R′OH catalyst RHNCOOR′

聚脲反应:R-NCO + R′NH2 RNHCONHR′

异氰酸酯与水的反应:R-NCO + H2O catalyst RNHCOOH

RNHCOOH RNH2 + CO2↑(气体)

喷涂聚脲弹性体涂料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不含催化剂,快速固化,可在任意曲面、斜面及垂直上喷涂成型,不产生流挂现象,5秒钟凝胶,1分钟即可达到步行强度。

(2)对湿气、温度不敏感,施工时不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可在-28℃下施工;可在冰面上喷涂固化)。

(3)双组分,100%固含量,不含任何挥发性有机物(VOC),对环境友好,无污染施工,卫生施工无害使用。

(4)热喷涂,一次施工厚度范围可从数百微米到数厘米,克服了以往多次施工的弊病。

(5)优异的理化性能,极高的抗张抗冲击强度、防腐蚀、耐磨性、防湿滑、耐老化等。

(6)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在120℃下长期使用,可承受350℃的短时热冲击。

(7)原形再现性好,涂层连续、致密,无接缝,无针孔,美观实用耐久。

(8)使用成套设备施工,效率极高;一次施工即可达到设计厚度要求,设备配有多种切换模式,既可喷涂,也可浇佳。并可通过施工工艺控制接达到防滑效果。

(9)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可在钢材、木材、混凝土等底材上喷涂成型。

聚脲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聚脲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聚脲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聚脲防水技术”是继高固体份涂料、水性涂料、光固化涂料、粉末涂料技术之后,在环保型涂料及涂装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结合应用工程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外最新资料,对该技术的施工设计及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 对于像雕像、道具、标本等小型构件的施工设计及工艺,与大型构件(如混凝土、钢结构等)相比,较为简单一些,因此在这里不作详细讨论。本文以大面积大型构件为例,介绍了SPUA技术施工设计及工艺的基本原则。 施工前应仔细考察施工现场,提供一份详细的施工图纸,其中应包括:1、SPUA材料的选择及厚度;2、节点的具体处理方案;非节点的处理方案。 一、SPUA材料的选择及厚度 SPUA材料的选择及厚度根据不同的用途而确定。 表1以几个典型应用为例,列出所选材料的型号及参考厚度。

表1.典型应用的SPUA型号选择和参考厚度: 二、节点的处理方案 本文所说的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沟——如防水处理中的斜沟、天沟、反梁檐沟,防腐处理中的流道、溜槽等。 2.孔——如防水处理中的落水孔、过水孔,防腐处理中的出料孔等。 3.根——如烟囱、预埋管道贯穿件等突出物的根部。 4.边——SPUA涂层的收头部位。 5.角——平面与墙体转角处的阴角和阳角。 6.缝——防水处理中的变形缝,金属底材的接缝。 7.座——设备基座、拉线座。 以上部位是容易引起结构变形、温差变形、干缩变形的薄弱部位,必须要综合治理。我们充分利用SPUA材料的柔韧性来适应变形,用局部增强或补强(如使用密封胶和增强层)与整体施工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其抵御开裂的能力,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沟槽的处理 沟槽是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如果施工时处理不好,由于应力的作用会使涂层与底材脱离。因此沟槽的施工。要先在拐角处施工密封胶,然后做好增强层,最后施工

电厂聚脲涂料耐磨防腐防水方案设计

火力发电厂聚脲耐磨防腐防水 施工技术方案 广州市金铂尔化工有限公司 一火力发电厂应用部位简介 火力发电厂是防水、防腐、耐磨领域较为集中的应用场所,针对各个部位各种材料繁杂,施工方法五花八门,给电力建设施工带来诸多不便,由于交叉施工,又分属不同单位,甚至造成质量事故。脂肪族聚脲是一种无缝拼接,施工简便,集耐磨、防水、防腐、耐候等性能于一身的万能涂料,可满足电厂不同部位的使用。主要部位包括:输煤栈桥,转运站,碎煤机室、水塔,化学池、化学沟道、烟囱等水泥基面的防水、防腐;水泥煤斗、卸煤沟等水泥基面的耐磨、防沾堵;钢煤斗等钢材基面耐磨、防腐、防沾堵。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脂肪族聚脲是目前材料领域唯一一款能有效解决以上难题的通用型高效涂料。 二技术方案 依据电厂各部分的使用要求不同,输煤栈桥,转运站,碎煤机室、水塔,化学池、化学沟道、烟囱,水泥煤斗、卸煤沟,钢煤斗有着各自不同的涂装设计要求,总的宗旨要求为耐候、防水、耐磨、防腐,长效,安全。 方案特点: 1、最优异的防水,防腐性能且耐磨性能优越。 2、涂料固体份含量高,表干快,施工时不产生流挂,非常适宜户外施工, 同时大大减少对人体伤害和环境污染。 3、耐候、耐冲击性能强,可长期浸泡在水中不开裂、不脱层。 4、附着力强粘结牢固。 5、特别是聚脲涂层可以在-10度低温条件下施工,施工简便、快捷。 三各部位涂装工艺 为了保证整个涂装工艺达到最佳的效果,混凝土基面宜达到以下要求(如表一)

(一)输煤栈桥,转运站,碎煤机室、水塔涂装 1、设计原理 输煤栈桥,转运站,碎煤机室非长期或半长期处于有水环境中,需阻隔水源同时满足混凝土的表面防腐要求;水塔长期处于高低温差的室外环境中,结构表面随混凝土收缩而开裂。针对以上特点和要求,本方案选择拉伸强度高,弹性好,弹性低温保持率好,防水防腐性能较好的聚脲涂料做防护,与底层的环氧体系达成刚柔相济的效果,形成优势互补,保证工程质量。 2涂层设计 3涂层材料特点 (二)化学池、化学沟道、烟囱涂装 1 设计原理 化学池长期浸水,浸腐蚀性液体,烟囱虽然不会长期浸水,但长期会被水,腐蚀性液体浸湿,涂层既须有较强防水的功能,更须有一定的防腐功能。针对以上特点和要求,本方案选择封闭性和耐侯性好,防腐防水性能优越好的聚脲涂料做防护,确保工程质量。 T931∮30-50um T100L (∮300um ) T931(涂料+石英砂(粉))∮100-400um

聚脲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聚脲防水涂料施工工艺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聚脲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聚脲防水技术”是继高固体份涂料、水性涂料、光固化涂料、粉末涂料技术之后,在环保型涂料及涂装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结合应用工程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外最新资料,对该技术的施工设计及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 对于像雕像、道具、标本等小型构件的施工设计及工艺,与大型构件(如混凝土、钢结构等)相比,较为简单一些,因此在这里不作详细讨论。本文以大面积大型构件为例,介绍了SPUA 技术施工设计及工艺的基本原则。 施工前应仔细考察施工现场,提供一份详细的施工图纸,其中应包括:1、SPUA材料的选择及厚度;2、节点的具体处理方案;非节点的处理方案。 一、SPUA材料的选择及厚度 SPUA材料的选择及厚度根据不同的用途而确定。 表1以几个典型应用为例,列出所选材料的型号及参考厚度。 表1.典型应用的SPUA型号选择和参考厚度: 二、节点的处理方案 本文所说的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沟——如防水处理中的斜沟、天沟、反梁檐沟,防腐处理中的流道、溜槽等。 2.孔——如防水处理中的落水孔、过水孔,防腐处理中的出料孔等。 3.根——如烟囱、预埋管道贯穿件等突出物的根部。 4.边——SPUA涂层的收头部位。 5.角——平面与墙体转角处的阴角和阳角。

6.缝——防水处理中的变形缝,金属底材的接缝。 7.座——设备基座、拉线座。 以上部位是容易引起结构变形、温差变形、干缩变形的薄弱部位,必须要综合治理。我们充分利用SPUA材料的柔韧性来适应变形,用局部增强或补强(如使用密封胶和增强层)与整体施工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其抵御开裂的能力,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沟槽的处理 沟槽是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如果施工时处理不好,由于应力的作用会使涂层与底材脱离。因此沟槽的施工。要先在拐角处施工密封胶,然后做好增强层,最后施工SPUA材料。另外,在施工沟槽时,要注意涂层厚度要均匀,以免厚度不匀,造成坡度过小,从而使液体流动不畅,造成积液现象。 孔的处理 孔的处理方案按直径大小的不同有两种:1.当直径大于 20cm时,为防止其周围的涂层因受力而造成脱落,应先在孔内刷涂底漆,其位置是从孔的顶部向下深入孔中10~15cm,然后调节喷枪角度,将SPUA涂料喷涂在底漆上;2当直径小于20cm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按照1的方法施工,可能会使SPUA涂料进入孔内而造成堵塞,因此在施工前应用硬质材料将孔遮盖起来,以防涂料误入。施工后如SPUA材料与遮盖物粘连,应用美工刀将SPUA材料割断,切不可用力撕扯,以防将涂层破坏。 根的处理 根也是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因此应采用局部增强的方法进行处理。根的结构分为贯穿件和非贯穿件两种,其处理方案是相同的,下面以贯穿件为例,来介绍其施工方案:首先在贯穿件与地面连接处施工密封胶,然后在密封胶上施工增强层,最后施工SPUA 涂层。例如我公司在施工青岛海豚馆海豚表演池时(池内有进、排水管道),根据上述方法,在管道根部,然后喷涂SPUA材料。目前,已经过滤一年的户外使用,处理过的部位无起泡、脱落、开裂现象出现。 边的处理 如果喷涂SPUA是用来做储罐的衬里,其收头部位要高于液面最上端10~15cm。混凝土和金属底材的收头方式是不同的,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混凝土底材收头的处理

聚脲涂料介绍

聚脲涂料 1 发展历程 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是在聚氨酯RIM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如聚氨酯RIM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纯聚氨酯、聚氨酯(脲)到聚脲三个阶段一样,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表1 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的发展阶段 在美国,Texaco(现属Huntsman)公司的Dudley J.PrimeauxⅡ率先研发成功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1989年首次发表研究论文。1991年该技术在北美地区投入商业应用,立即显示出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受到用户欢迎。开发喷涂聚脲体系的公司还有Huntsman、Enviro Chem、Speciality Products Inc、Signature Lining、Mobile Enterprise和Madison Chemical Industries Inc等。澳大利亚于1993年引进该技术,日本于1995年引进该技术,韩国于1997年引进该技术,并相继投入商业应用。 在我国,青岛海洋化工研究院于1995年开始喷涂聚脲技术的前期探索应用,1997年从国外购进了最新的喷涂设备。湖南省德谦新材料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该技术,经过消化吸收,从2002年开始已在皮卡车厢耐磨、电力建设、石油石化防腐、建筑防水等领域大规模的推广应用。自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建设开始我国的新建高速铁路包括国家规划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的混泥土桥梁面均设计使用聚脲作为防水层,这是聚脲诞生以来全世界范围内用量最大的工程,把聚脲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高潮。同时由于有高铁项目的支撑,聚脲从原材料,配方,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发展,有力推动聚脲在其他行业如:电力,交通,石油等行业的应用和发展。 2 涂料特点 在聚氨酯体系中,为了提高反应活性,必须加入催化剂,催化剂在催化羟基

聚脲

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及其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应用与展望 摘要:本文首先从国内外发展简史、化学反应原理、性能特点、喷涂设备、施工工艺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了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然后介绍了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石油天然气展望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化学家Dudley J. Primeaux.Ⅱ的带领下率先研发成功喷涂聚脲弹性体(spray polyurea elastomer简称SPUA)技术,并于1989年首次发表了研究论文,引起轰动[1]。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很多地区相继投入商业应用,在建筑、舰船、水利、交通、机械、化工、矿业等行业得到广阔的应用。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目前聚脲材料主要是用在管道涂层防腐,然而从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的技术特点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相关应用材料要求及技术应用要求的分析,可以看出,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在石油天然气行业还将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1.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 1.1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简史 喷涂弹性体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喷涂弹性体包括聚氨酯、聚氨酯/聚脲、聚脲。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按其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体系是聚氨酯,第二代体系是聚氨酯/聚脲,第三代体系是聚脲。德国、美国是喷涂弹性体技术的发源地,最早开发喷涂聚氨酯(SPU)以及聚氨酯/聚脲(SPU/SPUA)弹性体技术的是Bayer、BASF、Futura和U-niroyal公司。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Texaco(即现在的Huntsman)公司在化学家Dudley J.Primeaur II先生的带领下,在其Austin的实验室,率先研发成功喷涂聚脲弹性体(SPUA)技术,并于1989年首次发表研究论文,引起轰动。1991年该技术在北美地区投入商业应用,澳大利亚于1993年引进该技术,日本和韩国也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引进该技术。目前,北美地区已逐步淘汰SPU/SPUA体系,正全国推广SPUA体系[2-3]。由于研发SPUA配方和工艺的难度很大,澳大利亚及东南亚国家基本上采取了从设备到原材料全盘进口或者与美方合资建厂的做法。 在我国,海洋化工研究院于1995年开展SPUA技术的前期探索研究,1996年出国赴美国考察,1997年-1999年引进设备阶段,1999年SPUA技术在我国投入商业应用,海洋化工研究院先后为青岛海豚表演馆水池、上海沪东造船厂等用户进行了施工。SPUA技术优异的性能和工艺,得到了我国材料界和工程界的高度评价。我国虽然聚脲研究的起步较晚,但在黄微波等人的努力下近十几年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4-7]。 1.2 喷涂聚脲弹性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聚脲化学是以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为基础,包括异氰酸酯与羟基化合物(半预聚物的合成)及氨基化合物的反应。这两种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它们均属于氢转移的逐步加成聚合反应,是由活泼氢化合物的亲核中心

聚脲防水涂料施工实用工艺

聚脲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聚脲防水技术”是继高固体份涂料、水性涂料、光固化涂料、粉末涂料技术之后,在环保型涂料及涂装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结合应用工程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外最新资料,对该技术的施工设计及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 对于像雕像、道具、标本等小型构件的施工设计及工艺,与大型构件(如混凝土、钢结构等)相比,较为简单一些,因此在这里不作详细讨论。本文以大面积大型构件为例,介绍了SPUA技术施工设计及工艺的基本原则。 施工前应仔细考察施工现场,提供一份详细的施工图纸,其中应包括:1、SPUA材料的选择及厚度;2、节点的具体处理方案;非节点的处理方案。 一、SPUA材料的选择及厚度 SPUA材料的选择及厚度根据不同的用途而确定。 表1.典型应用的SPUA型号选择和参考厚度: 二、节点的处理方案 本文所说的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沟——如防水处理中的斜沟、天沟、反梁檐沟,防腐处理中的流道、溜槽等。 2.孔——如防水处理中的落水孔、过水孔,防腐处理中的出料孔等。 3.根——如烟囱、预埋管道贯穿件等突出物的根部。 4.边——SPUA涂层的收头部位。 5.角——平面与墙体转角处的阴角和阳角。 6.缝——防水处理中的变形缝,金属底材的接缝。 7.座——设备基座、拉线座。 以上部位是容易引起结构变形、温差变形、干缩变形的薄弱

部位,必须要综合治理。我们充分利用SPUA材料的柔韧性来适应变形,用局部增强或补强(如使用密封胶和增强层)与整体施工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其抵御开裂的能力,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沟槽的处理 沟槽是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如果施工时处理不好,由于应力的作用会使涂层与底材脱离。因此沟槽的施工。要先在拐角处施工密封胶,然后做好增强层,最后施工SPUA材料。另外,在施工沟槽时,要注意涂层厚度要均匀,以免厚度不匀,造成坡度过小,从而使液体流动不畅,造成积液现象。 孔的处理 孔的处理方案按直径大小的不同有两种:1.当直径大于20cm 时,为防止其周围的涂层因受力而造成脱落,应先在孔内刷涂底漆,其位置是从孔的顶部向下深入孔中10~15cm,然后调节喷枪角度,将SPUA涂料喷涂在底漆上;2当直径小于20cm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按照1的方法施工,可能会使SPUA涂料进入孔内而造成堵塞,因此在施工前应用硬质材料将孔遮盖起来,以防涂料误入。施工后如SPUA材料与遮盖物粘连,应用美工刀将SPUA材料割断,切不可用力撕扯,以防将涂层破坏。 根的处理 根也是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因此应采用局部增强的方法进行处理。根的结构分为贯穿件和非贯穿件两种,其处理方案是相同的,下面以贯穿件为例,来介绍其施工方案:首先在贯穿件与地面连接处施工密封胶,然后在密封胶上施工增强层,最后施工SPUA涂层。例如我公司在施工青岛海豚馆海豚表演池时(池内有进、排水管道),根据上述方法,在管道根部,然后喷涂SPUA材料。目前,已经过滤一年的户外使用,处理过的部位无起泡、脱落、开裂现象出现。 边的处理 如果喷涂SPUA是用来做储罐的衬里,其收头部位要高于液面最上端10~15cm。混凝土和金属底材的收头方式是不同的,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混凝土底材收头的处理 混凝土底材的收头分为在平面收头和在墙面收头两种方式。在平面收头,方法是在底材的边缘开一道V型槽,尺寸为宽、深各 6mm,然后施工SPUA涂层。在车辆经常往来的地方,如停车场、货场,为防止收头部位的涂层因频繁受力而从V型槽中脱离出来,可将收头部位的涂层用角磨机修平,以减少其与车轮或者货物产生应力集中的几率,在立面上收头。在混凝土墙体内侧收头、在混凝土墙体外侧收

聚脲防水涂料有哪些优点

聚脲防水涂料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并结合国内重点项目施工工艺要求而研发的一种无溶剂、无污染、高反应型防护涂料。具备一些与普通防水涂料不同的特点而被广泛用于许多工业建筑领域中,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一它的优势之处在哪里。 聚脲防水涂料是一种新型的环保涂料,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深度防水、工业防腐、超长防护这三个方面。它是一种附着力强,耐摩擦,硬度强等特点的新型防水涂料。它的特点有很多诸如固化迅速,施工简便,无挥发等。我们为您着重介绍聚脲防水涂料的主要三个优势: 一、深度防水 聚脲防水材料的第一个优势就是深度防水。一般来说,对暴露在空气的物体进行防水,可以采取粉刷涂料或者粘贴卷材,但是如果所在的环境一直充满水的话,就要使用涂料和卷材相结合的方式了,但一般的卷材和涂料结合能力都比较差,并且附着在基层的能力也不强。但是这种防水材料不会出现那样的问题,不需要辅助粘贴卷材,只需要涂刷形成防水层就可以了,特别适合水下一些工程的

防水任务。 二、工业防腐 聚脲防水材料的第二个优势就是工业防腐。大多数用于防水的材料都有一定的防腐蚀能力,但是能力是有限的,只能用于日常的环境中,如果遇到一些工业性的环境就无法保证了。但是,聚脲防水材料就不一样了,它的分子结构含有聚醚和扩链剂等成分,属于一种特殊的聚合物,在喷涂物体表面后能够形成非常紧实的膜,而且厚度也比较大,可以用于化工设备的防水任务。 三、超长防护 聚脲防水材料的第三个优势就是超长防护。很多防水材料会因为环境原因出现老化的现象,所以需要经常更换新的,如果在遇到表面粗糙的混凝土,使用寿命就更短了。但是,聚脲防水材料的使用寿命很长,能给予基面超长时间的防水保护。有实验表明,喷涂有这种材料的基层出现开裂后,上面的涂层却没有断裂,反而能够通过粘结力防止基层继续开裂。 聚脲防水材料优势不少,但价格相比其他材料要贵不少,建议在购买时要考虑预算多少再作决定。

聚脲弹性涂料

聚脲弹性涂料 种类:特色防腐涂料 规格:A组分55KG/桶、B 组分50KG/桶 颜色:可按客户的要求调色 组分:双组份 比例:1:1 价格:价格请来电咨询 更多参与欢迎来电咨询! 组成 特性 该产品A,B两需方100%参与成膜反应,无VOC排放; 室温下喷涂,超速固化,不需烘烤; 采用高压无气喷涂反应成型,一次性喷涂膜厚可达5毫米; 涂膜具有优异的弹性体物理力学性能,耐磨损,抗冲击,耐擦刮; 涂膜附着力强,在各种基材表妹附着良好; 涂层致密,防腐防水性能好; 耐化学品性能好,可在各种酸、碱、盐环境下长期使用; 耐老化性能好,户外长期使用不起泡,不粉化,不脱落,不开裂用途 洗槽;各种罐体内外表面;化工厂地面等; 耐磨:(皮)卡车车厢内衬及下架的衬里层,振动盘耐磨降噪衬里等; 防水:建筑防水,废水处理池的防渗等等。

建议涂装道 一遍 配套用漆 表面处理 打磨,擦净做到喷涂表面洁净,干燥,无尘,无油。 涂装方法 适用于GusmerFF-3500,H20/35,Glaz MX-Ⅱ等,双组分高压无气喷涂设备施工。 储存期限 包装桶应存放于符合防火要求的仓库内,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适宜的存量及安全环境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危险品存放的规定;耐磨聚脲弹涂料水分特别敏感,应储存在干燥、清洁的场地,避免雨淋、曝晒,并应把料桶倒置保存。储存期:六个月。 注意事项

2、施工中应遵循现场安全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保护装备。 声明: - 德谦会尽力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但不对信息中可能中现的错误或者漏洞承担责任。 - 图片仅供参考 - 价格,规格配置及产品供应状况随时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 以上本产品的资料及数据是根据我们的试验和实际使用中经验而积累的,可作为施工参考。对于在我们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施工,我公司只保证油漆本身的质量,其它方面的问题恕不负责,对本说明书,我们将根据产品的不断改进,有权进行修改。产品技术指标以本公司正式成品检验技术标准为准。

聚脲涂料技术规范

3、材料及技术要求 3.1、聚脲材料规定要求 序号 项目性能指标 1 体积固含量100% 2重量固含量100% 3 挥发性有机物0克/升 4涂敷次数 1-2 5 混合比A:B=1:1 6 凝胶 <15秒 7触干 <60秒 8 复涂时间间隔 <12小时 3.2、聚脲涂层性能指标 序号项目 性能指标 备注 1 外观 涂层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凹凸不平现象 2 厚度≥3mm 3附着力≥65N/cm对比工艺评定样片 4 致密性 涂层表面致密,无针孔 5 拉伸强度 MPa ≥12.0

6 断裂伸长率%≥260 7 邵氏硬度邵D 30 8 耐高温性能 121℃ 8h 无裂纹、无变形 9 耐低温性能 -40℃ 8h无裂纹、无变形 10 施工间隔时间超过24小时的涂层间附着力≥50N/cm对比工艺评定样片 4、施工规范 4.1、混凝土表面预处理 表面喷涂前预处理效果的好坏是影响喷涂材料性能优劣的关键,使用前表面必须按要求进行处理。 4.2、施工前混凝土表面采用专用工具将凸起部分打磨平整,对低凹部分采用耐酸树脂水泥填补,对池子转角部位采用耐酸树脂水泥作成圆角过渡,水泥表面不得有裂纹、蜂窝、麻面、凸凹不平及疏松的杂质等现象,否则应采用腻子抹平; 4.3、清除表面的灰尘、油污及其他杂物,采用压缩空气对表面进行吹扫,保证无砂粒、无尘埃。 4.4、涂覆前基层表面含水率应低于5%,如水分超标或地下水位偏高施工前必须先作刚性防水层; 4.5、施工时必须使用专用底涂剂,以提高涂层同钢基间的结合力,同时起到封闭基材水分的作用。施工时必须采用专用的高温、高压撞击混合设备。 4.6、为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前必须提供施工工艺评定样片供甲方检测认可, 提供施工工艺评定样片包括聚脲同混凝土基以及间隔时间超过72小时的聚脲层于层之间的试样;施工工艺评定样片技术要求:聚脲同混凝土基(可采用陶制瓷砖代替)之间剥离强度≥65N/cm(相当于粘接强度≥10.0MPa),喷涂时间间隔超过72小时的聚脲层于层之间要求无法实现剥离。 5、质量保证及检验 5.1、外观检测采用目测,涂层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气泡。 5.2、涂层厚度按GB2829-87《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的要求,采用测厚仪检验。 5.3、涂层针孔按SY0063的规定的方法逐片检测,凡不合格的涂层应补涂,直至合格。用电火花检测,对试件整个表面在15000V电压下作试验检查,无电火花产生或报警,则认定致密性检验合格。 5.4、涂层附着力(模拟现场施工样片)按GB2790-92《胶粘剂180°剥离强度的测定方法》的要求对同期施工的样片(模拟现场施工样片)进行粘接试验,对涂层进行附着力检测。如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查,

聚脲基础知识

聚脲基础知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聚脲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2009年4月21日 20时38分 聚脲涂料的化学原理 随着聚氨酯涂料及聚氨酯弹性体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涂装工艺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不少困难,如一些建筑涂层,矿山机械的高耐磨涂层以及一些特殊场合,需要涂层厚度达几毫米甚至十几毫米,若采用手工刮涂,效率低而且外观差,遇到复杂结构更是难以施工。另外,由于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涂料的使用越来越受限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无溶剂喷涂聚氨酯(脲)弹性体技术被开发成功。该工艺属快速反应喷涂体系,原料体系不含溶剂、固化速度快、工艺简单,可很方便地在立面、曲面上喷涂十几毫米厚的涂层而不流挂,因此可部分取代溶剂型聚氨酯涂料,在某些领域还可替代浇注弹性体工艺,是一种新型聚氨酯成型工艺。 聚氨酯弹性体知识简介 聚脲涂料又叫喷涂聚脲弹性体,属于聚氨酯弹性体的一种,因此这里对聚氨酯弹性体作一个简单介绍。 所谓弹性体是指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断裂伸长率>50%,外力撒除后复原性比较好的高分子材料。 聚氨酯弹性体是弹性体中比较特殊的一大类,其原材料品种繁多,配方多种多样,可调范围大。聚氨酯弹性体硬度范围宽,低至邵A10以下的低模量橡胶,高至邵D85的高

抗冲击弹性材料。所以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范围很宽,是介于从橡胶到塑料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聚氨酯化学结构的特性是其大分子主链中含有重复的氨基甲酸酯链段。聚氨酯大分子主链是由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的柔性链段(亦称软链段或软链)和玻璃化温度高于室温的刚性链段(亦称硬链段或硬段)嵌段而成的。低聚物多元醇(如聚醚、聚酯等)构成软链段,二异氰酸酯和小分子扩链剂(如二胺和二醇)构成硬链段。在聚氨酯弹性体分子结构中,软链段占的比例比较大,约50%~90%,硬链段约占10%~50%。由于硬链段的极性强,相互间引力大,硬链段和软链段在热力学上具有自发分离的倾向,即不相容性。所以硬链段容易聚集一起,形成许多微区,分布于软段相中。这种现象叫微相分离。微相分离是聚氨酯弹性体物理结构的特征。 喷涂聚氨酯(脲)体系的化学原理 反应注射成型(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 简写为RIM)技术是在用聚氨酯硬脂泡沫塑料工艺制备家具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RIM是直接从低粘度的单体或齐聚物制造复杂制品的一种工艺技术。这些单体或齐聚物在注入模腔前瞬间碰撞混合,相互活化,在模腔中通过交联反应或相分离快速固化,形成固体聚合物制品。 喷涂聚氨酯(脲)弹性体技术是在RIM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如聚氨酯(脲)RIM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纯聚氨酯、聚氨酯(脲)到聚脲三个阶段一样,喷涂聚氨酯(脲)弹性体技术也经历了三个阶段。见表14-1。 在聚氨酯体系中,为了提高反应活性,必须加入催化剂,聚脲体系则完全不同,它使用了端胺基聚醚和胺扩链剂作为活性氢组分,与异氰酸酯组分的反应活性极高,无须任何催化剂,即可在室温(甚至0℃以下)瞬间完成反应,从而有效地克服聚氨酯弹性体在施

喷涂聚脲防水涂料的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喷涂聚脲防水涂料的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1聚脲防水材料介绍 聚脲涂料(polyureacoatings)技术是国外近20年来,为适应环保要求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无溶剂、无污染的绿色施工技术,其主要特点如下: (1)涂料不含催化剂,快速固化,可在任意曲面、斜面及垂直面上喷涂成型,无流挂现象,5s凝胶,1min即可达到步行强度。 (2)涂料对水分、湿气不敏感,施工时不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 (3)涂料100%固含量,不含任何挥发性有机物(VOC),对环境友好。 (4)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能,如抗拉强度、伸长率、柔韧性、耐磨性、耐老化、防腐蚀等。 (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在120℃下长期使用,可承受150℃的短时热作用。 在早期,喷涂聚氨酯弹性体没有很好解决体系的发泡问题,在室外应用中经常出现一些缺陷。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Texaco公司在世界上率先开发出喷涂聚脲弹性体材料。澳大利亚于1993年引进该技术;日本和韩国也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引进该技术,并相继投入商业应用;欧洲地区2000年开始也逐渐接受该技术并推广应用。1995年,青岛海洋化工研究院黄微波等人在国内率先开展SPUA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获得了很好的商业应用业绩,所研发的系列产品应用涉及防腐、防水、防滑、装饰、布景、道具、耐磨、耐酸、耐碱、耐老化、抗冲击等众多领域,并陆续发表了大量论文和申请了发明专利。2000年起,江苏化工研究所郁维铭等人开始SPUA的探索,应用领域涉及隧道防水、水闸防腐;湖南湘江涂料集团有限公司廖有为等人开展了SPUA技术在皮卡车耐磨衬里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烟台华特聚氨酯公司李洪剑等人开展了喷涂刚性SPU技术管道防腐应用。与此同时,美国SPI公司和联合涂料、德国巴斯夫、韩国一山

聚脲防水涂料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山东昊达化学12万吨/年环氧乙烷装置,位于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木曲路西,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南侧。 本装置内有如下部位:稀释池、污水池、污染雨水池、碳酸盐收集池、井类工程需要进行防腐、防渗、防水工程施工、EO罐区球罐围堰需要进行防火涂料工程施工。乙二醇收集池内衬5mm白钢板防腐。F230/F615/F610储罐基础进行抗渗处理。一般污染区地面用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施工。 二、编制依据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喷涂聚脲防水涂料》(GB/T23446-2009) 《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00-2010)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1991) 《山东神达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防渗结构总说明书》 设计蓝图 三、工程内容 稀释池内侧及池底采用聚脲防水涂料,厚度不小于1.5mm(喷涂防水涂料后渗透系数小于1.0×10-12cm/s)。 四、施工工艺 1、稀释池内侧及池底聚脲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1.1、材料准备: 1.1.1 材料的看样定板和进场的检验与材料报验合格。 1.1.2聚脲喷涂前在混凝土上使用专门的封闭底漆,封闭底漆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封闭混凝土底材表面毛细孔中的空气和水分,避免聚脲涂层喷涂后出现鼓泡和针孔现象;二是封闭底漆可以起到胶黏剂的作用,提高聚脲涂层与混凝土底材的附着力,提高防护效果。 此工程采用低粘度的100%固含量的环氧类涂料作为封闭底漆,保证其渗透

聚脲基础知识

聚脲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2009年4月21日 20时38分 1.1 聚脲涂料的化学原理 随着聚氨酯涂料及聚氨酯弹性体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涂装工艺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不少困难,如一些建筑涂层,矿山机械的高耐磨涂层以及一些特殊场合,需要涂层厚度达几毫米甚至十几毫米,若采用手工刮涂,效率低而且外观差,遇到复杂结构更是难以施工。另外,由于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涂料的使用越来越受限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无溶剂喷涂聚氨酯(脲)弹性体技术被开发成功。该工艺属快速反应喷涂体系,原料体系不含溶剂、固化速度快、工艺简单,可很方便地在立面、曲面上喷涂十几毫米厚的涂层而不流挂,因此可部分取代溶剂型聚氨酯涂料,在某些领域还可替代浇注弹性体工艺,是一种新型聚氨酯成型工艺。 14.1.1.1 聚氨酯弹性体知识简介 聚脲涂料又叫喷涂聚脲弹性体,属于聚氨酯弹性体的一种,因此这里对聚氨酯弹性体作一个简单介绍。 所谓弹性体是指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断裂伸长率>50%,外力撒除后复原性比较好的高分子材料。 聚氨酯弹性体是弹性体中比较特殊的一大类,其原材料品种繁多,配方多种多样,可调范围大。聚氨酯弹性体硬度范围宽,低至邵A10以下的低模量橡胶,高至邵D85的高抗冲击弹性材料。所以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范围很宽,是介于从橡胶到塑料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聚氨酯化学结构的特性是其大分子主链中含有重复的氨基甲酸酯链段。聚氨酯大分子主链是由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的柔性链段(亦称软链段或软链)和玻璃化温度高于室温的刚性链段(亦称硬链段或硬段)嵌段而成的。低聚物多元醇(如聚醚、聚酯等)构成软链段,二异氰酸酯和小分子扩链剂(如二胺和二醇)构成硬链段。在聚氨酯弹性体分子结构中,软链段占的比例比较大,约50%~90%,硬链段约占10%~50%。由于硬链段的极性强,相互间引力大,硬链段和软链段在热力学上具有自发分离的倾向,即不相容性。所以硬链段容易聚集一起,形成许多微区,分布于软段相中。这种现象叫微相分离。微相分离是聚氨酯弹性体物理结构的特征。 14.1.1.2 喷涂聚氨酯(脲)体系的化学原理 反应注射成型(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 简写为RIM)技术是在用聚氨酯硬脂泡沫塑料工艺制备家具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RIM是直接从低粘度的单体或齐聚物制造复杂制品的一种工艺技术。这些单体或齐聚物在注入模腔前瞬间碰撞混合,相互活化,在模腔中通过交联反应或相分离快速固化,形成固体聚合物制品。 喷涂聚氨酯(脲)弹性体技术是在RIM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如聚氨酯(脲)RIM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纯聚氨酯、聚氨酯(脲)到聚脲三个阶段一样,喷涂聚氨酯(脲)弹性体技术也经历了三个阶段。见表14-1。 在聚氨酯体系中,为了提高反应活性,必须加入催化剂,聚脲体系则完全不

聚脲防水涂料是什么

聚脲防水涂料是聚氨酯防水涂料家族中的一员,是对聚氨酯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在一些厂房建筑或者是铁路桥梁中经常使用到它,因其具有防水、防腐、耐磨的特点被认可。也许很多人并不认识它,那么这里就带您一起了解一下。 对于聚脲防水涂料可以采用两种施工方式:料可刮涂和喷涂成膜,特别是喷涂最佳,聚脲防水涂料采用一次性涂覆工艺,不管有多大面积都不存在链接缝,而且还是一种无尘材料聚脲涂料,具有施工简便,快速固化的优点。聚脲防水涂料的应用为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活质量,屋顶花园、城市广场景观绿化等环境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采用专用聚脲能有效防止植物根系的生长刺穿,杜绝漏水现象的产生,在世界各地的种植屋面工程中广泛应用。聚脲防水涂料适用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筑物之所有混凝土表面、金属罐体和管道内外表面“两防一耐”(防水、防腐、耐磨)分项工程,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高速铁路、隧道桥梁、水利机电、石油化工、海洋钻探、军民两用等工程领域。具体的特点有: 1.100%固含量,无溶剂环保产品;

2.超速固化,可在任意曲面连续喷涂不流挂,一次喷涂即可达到厚度要求; 3.涂层整体致密、连续、无接缝,有效解决卷材类防水材料拼接通病; 4.涂膜强度极高、韧性十足,抗冲击、耐撕裂、耐腐蚀、耐磨损、耐穿刺、耐老化,是永久性的阻水防护层,可外露使用; 5.施工效率极高,二人单机每天可施工1000平方米,涂层当日即可投入使用

聚脲防水涂料成膜时需要采用特殊专业施工机械喷涂成型,其优异的理化性能指标、便捷的施工工艺、防水防腐系统的整体性,以及环保性是其他任何一种传统防护材料及技术无法企及,被广泛地用于城市地铁、高速铁路、隧道桥梁、水利机电、海洋化工、军民两用项目之防水、防腐、耐磨“两防一耐”工程。

聚脲类材料的优劣

聚脲类材料的优劣 孔祥明叶林标 来自:中国防水技术网 聚脲是由异氰酸酯组分与氨基化合物组分反应生成的一种弹性体物质,被视为继高固体分涂料、水性涂料、光固化涂料、粉末涂料之后的一种新型无溶剂涂料,主要用于防渗、防水、防腐、耐磨等领域。与传统涂料相比,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适用于机械、石油化工、矿山、防水、防腐工程、道具制作、车间地坪、体育设施工程等领域,是目前国内外最受关注的涂料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聚脲材料概述 1.1 聚脲是什么? 聚氨酯、聚氨酯/聚脲、聚脲都是由异氰酸酯组分(简称A组分)和树脂组分(简称B组分)反应生成的弹性体物质。早期人们对于这三者的定义比较含混,即将B组分中端羟基树脂和端羟基扩链剂含量在80%以上的体系,称为聚氨酯;将B组分中端氨基树脂和端氨基扩链剂含量在80%以上的体系,称为聚脲;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聚氨酯/聚脲或称半聚脲。 随着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的发展,其定义也越来越清晰。根据最近美国"聚脲发展协会"对聚脲的定义是:喷涂聚脲:是由异氰酸酯组分(简称A组分)与氨基化合物组分(简称B组分)反应生成的一种弹性体物质。异氰酸酯既可以是芳香族的,也可以是脂肪族的。其中的A组分可以是单体、聚合体、异氰酸酯的衍生物、预聚物和半预聚物。预聚物和半预聚物是由端氨基或者端羟基化合物与异氰酸酯反应制得。其中的B组分必须是由端氨基树脂和端氨基扩链剂组成,在端氨基树脂中,不得含有任何羟基成分和催化剂,但可以含有便于颜料分散的助剂。 喷涂聚氨酯和喷涂聚氨酯/聚脲与喷涂聚脲的区别在于:对于喷涂聚氨酯,其中的B组份必须是由端羟基树脂(例如:二元醇、三元醇、多羟基聚合物多元醇等)和端羟基(芳香族或脂肪族)扩链剂组成,在端羟基树脂中,必须含有用于提高反应活性的催化剂;而对于喷涂聚氨酯/聚脲,其中的B组分既可以是端羟基树脂,也可以是端氨基树脂;扩链剂在树脂组分中,可以含有用于提高反应活性的催化剂。 正由于喷涂聚脲B组分的端氨基化合物与异氰酸酯组分的反应活性极高,无需任何催化剂,即可在室温或低温下瞬间完成反应,从而有效地克服了聚氨酯在施工过程中,因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而发泡,造成材料性能急剧下降的缺点,因而逐渐替代了喷涂聚氨酯和喷涂聚氨酯/聚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1.2 聚脲的发展历程

【CN110128922A】一种改性聚脲涂料【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37666.1 (22)申请日 2019.03.27 (71)申请人 浙江中科应化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1300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 科技城星港路1589号 (72)发明人 柳美华 郑春柏 尹园 魏巍  张依帆 邓鹏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张雪娇 赵青朵 (51)Int.Cl. C09D 175/02(2006.01) C08G 18/76(2006.01) C08G 18/75(2006.01) C08G 18/66(2006.01) C08G 18/50(2006.01)C08G 18/38(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改性聚脲涂料(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聚脲涂料,包括甲组分与乙组分;所述甲组分包括氨基改性石墨烯与端氨基聚合物;所述乙组分为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和/或预聚物;所述预聚物由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与低聚物二元醇反应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对接枝链上碳链的长度进行控制,进而实现了氨基改性石墨烯材料的液态化和高流动性,进而保证了其在溶剂和复合材料基体中的单层分散;同时本发明将氨基改性石墨烯作为甲组分添加到聚脲体系中,既可以起到扩链和交联的作用,通过与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上的-NCO官能团反应,参与聚脲涂层固化,进一步提高纳米材料在基体树脂的稳定性,又可以显著提高 改性聚脲涂料的力学及热学性能。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CN 110128922 A 2019.08.16 C N 110128922 A

聚脲类材料的优劣

聚脲类材料的优劣 聚脲是由异氰酸酯组分与氨基化合物组分反应生成的一种弹性体物质,被视为继高固体分涂料、水性涂料、光固化涂料、粉末涂料之后的一种新型无溶剂涂料,主要用于防渗、防水、防腐、耐磨等领域。与传统涂料相比,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适用于机械、石油化工、矿山、防水、防腐工程、道具制作、车间地坪、体育设施工程等领域,是目前国内外最受关注的涂料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聚脲材料概述 1.1 聚脲是什么? 聚氨酯、聚氨酯/聚脲、聚脲都是由异氰酸酯组分(简称A组分)和树脂组分(简称B组分)反应生成的弹性体物质。早期人们对于这三者的定义比较含混,即将B组分中端羟基树脂和端羟基扩链剂含量在80%以上的体系,称为聚氨酯;将B组分中端氨基树脂和端氨基扩链剂含量在80%以上的体系,称为聚脲;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聚氨酯/聚脲或称半聚脲。 随着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的发展,其定义也越来越清晰。根据最近美国"聚脲发展协会"对聚脲的定义是:喷涂聚脲:是由异氰酸酯组分(简称A组分)与氨基化合物组分(简称B组分)反应生成的一种弹性体物质。异氰酸酯既可以是芳香族的,也可以是脂肪族的。其中的A组分可以是单体、聚合体、异氰酸酯的衍生物、预聚物和半预聚物。预聚物和半预聚物是由端氨基或者端羟基化合物与异氰酸酯反应制得。其中的B组分必须是由端氨基树脂和端氨基扩链剂组成,在端氨基树脂中,不得含有任何羟基成分和催化剂,但可以含有便于颜料分散的助剂。 喷涂聚氨酯和喷涂聚氨酯/聚脲与喷涂聚脲的区别在于:对于喷涂聚氨酯,其中的B组份必须是由端羟基树脂(例如:二元醇、三元醇、多羟基聚合物多元醇等)和端羟基(芳香族或脂肪族)扩链剂组成,在端羟基树脂中,必须含有用于提高反应活性的催化剂;而对于喷涂聚氨酯/聚脲,其中的B组分既可以是端羟基树脂,也可以是端氨基树脂;扩链剂在树脂组分中,可以含有用于提高反应活性的催化剂。 正由于喷涂聚脲B组分的端氨基化合物与异氰酸酯组分的反应活性极高, 无需任何催化剂,即可在室温或低温下瞬间完成反应,从而有效地克服了聚氨酯在施工过程中,因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而发泡,造成材料性能急剧下降的缺点,因而逐渐替代了喷涂聚氨酯和喷涂聚氨酯/聚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1.2 聚脲的发展历程 喷涂聚氨酯/聚脲弹性体材料是在反应注射成型(RIM)技术的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主要经历了纯聚氨酯(PU)、聚氨酯(PU)/聚脲(PUA)、纯聚脲(PUA)三个阶段,并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见表1。 在国外,德国是最早开发喷涂聚氨酯及聚氨酯/聚脲弹性体技术的国家。80年代中期,化学家Dudley J.PrimeauxⅡ率先研发成功喷涂聚脲弹性体(SPUA)技术,并于1989年首次发表研究论文,引起轰动。1991年该技术在北美地区投入商业应用,立即显示出其优异的综合性能,目前,北美地区正全面推广SPUA 体系。在亚洲,日本、韩国也于1995年和1997年先后引进该技术,并投入商业应用。在欧洲,聚脲涂料市场近几年才开始发展,它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近海工程和密封材料等领域。

聚脲技术及其应用

聚脲技术及其应用 一、什么是聚脲技术? 喷涂聚脲弹性体(Spray Polyurea Elastomer,以下简称SPU)技术是国外近十年来,继高固体份涂料、水性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粉末涂料等低(无)污染涂装技术之后,为适应环保需求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无溶剂、无污染的绿色施工技术,它是在反应注射成型 (RIM)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原料是美国Texaco/Huntsman公司首先开发的端氨基聚氧化丙烯醚(端氨基聚醚),商品牌号为Jeffamine。又端氨基聚醚、液态胺扩链剂、颜料、填料以及助剂组成色浆(R祖分),另一组分则有异氰酸酯与低聚物二元醇或三元醇反应制得(A组分)。A组分与R 组分通过美国Gusmer生产的H系列主机和GX-7系列喷枪进行喷涂或浇注聚脲弹性体。该工艺属快速反应喷涂体系,原料体系不含溶剂、固化速度快、工艺简单,可很方便的在立面、曲面上喷涂十几毫米厚的涂层而不流挂。SPUA 技术全面突破了传统环保型涂装技术的局限。因此,使得该技术一问 世,便得到迅猛的发展。 同时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们对运动设施需求量越来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应用于运动场地的材料也会越来越多,在运功场地的地面铺设中,SPUA成为了主流,SPUAi术是继高固体分涂料、水性涂料、光固化(UV)涂料、粉末涂料等之后研制的一种新型无溶剂、无污染的喷涂技术,是喷涂工业技术的一次革新,该技

术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防水工程、道具制作、车间地坪、体育设施工程等领域,其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及适用性能将给建设、机械、化工矿山等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尤其是出色的防滑,耐磨性能,能有效地防止运动员滑倒或摔伤,提高运动成绩,且外观非常均匀,美观实用。作为一种绿色与高科技含量的喷涂聚脲弹性体,必将在我国 运动设施建设中呈现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提高体育设施的科技 含量,更好的服务于人们对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 二、关于喷涂聚氨酯、聚氨酯(脲)、聚脲的定义(美国聚脲发展协会(Polyurea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简称PDA) 早期对喷涂聚氨酯、聚氨酯(脲)、聚脲的定义比较含混,即:将R组份中端氨基树脂和端氨基扩链剂含量在80%以上的体系,称为聚脲;将R组份中端羟基树脂和端羟基扩链剂含量在80%以上的体系,称为聚氨酯;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聚氨酯(脲)或混合体。 SPUA技术的发展,德国、美国发源地,最早开发喷涂聚氨酯(SPU 以及聚氨酯/聚脲弹性体技术的是Bayer、BASF Futura和Uniroyal 公司。20世纪80年代中期,Austin在实验室,研发成功SPUA技术。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开发并投入商业应用,显示出其优异的综合性能,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提高。目前,北美地区已逐步淘汰SPU/SPUA 体系,正全面推广SPUA体系,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在九十年代分别引进该技术,并相继投入商业应用。由于研发 APUA配方和工艺的 难度比较大,澳大利亚及东南亚一般采用从设备到原料全盘进口、或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