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通信基站的直击雷和感应雷防护

移动通信基站的直击雷和感应雷防护

移动通信基站的直击雷和感应雷防护
移动通信基站的直击雷和感应雷防护

移动通信基站的直击雷和感应雷防护

摘要: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安全建设。直击雷防护和感应雷防护,是移动通信基站安全建设最重要的措施。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安全建设;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

1 移动基站防护的内容:a.移动基站站房、基站设备包括:(传输系统,包括sdh设备,光缆,电缆等等;动力系统,蓄电池,市电等等;监控系统;天馈系统)。b.根据移动通信基站位置特点,新建移动通信机基站应严格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之4.3第二类建筑物防雷要求。c. 根据《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之3.1.7:移动通信基站供电设电设备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作保护接地。移动通信基站联合接地系统应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

2 基站站房直击雷防护根据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对于移动通信基站的建筑物,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带、网、针或混合组成的避雷带沿屋角、屋脊、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12m×8m避雷网格,均压环采用避雷带等电位连接。通信天线防直击雷保护措施,宜采用常规的独立避雷针,采用圆钢或钢管组成,针长1~2m时,圆钢直径16mm钢管直径为25mm。建筑物的引下线不应小于两处,并应设机房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小于12m,楼顶加装独立避雷

防直击雷害的措施及保护措施

防直击雷害的措施及保护措施 1、噪声控制措施 采取低噪声工艺及设备、合理平面布置、隔声、消声、吸声等综合技术措施,控制噪声危害。 (1)工艺设计与设备选择 为消除、减少噪声源,应注意: a、减少冲击性工艺和高压气体排空的工艺 尽可能以焊代铆、以液压代冲压、以液动代气动,物料运输中避免大落差翻落和直接撞击; b、选用低噪声设备 采用振动小、噪声低的设备,使用吸音材料降低撞击噪声;控制管道内的介质流速、管道截面不宜突变、选用低噪声阀门;强烈振动的设备、管道与基础、支架、建筑物及其它设备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或支撑等; c、采用操作机械化(包括进、出料机械化)和运行自动化的设备工艺,实现远距离的监视操作。 (2)噪声源的平面布置 a、主要强噪声源应相对集中(厂区、车间内),宜低位布置、充分利用地形隔挡噪声; b、主要噪声源(包括交通干线)周围宜布置对噪声较不敏感的辅助车间、仓库、料场、堆场、绿化带及高大建、构筑物;用以隔挡对噪声敏感区、低噪声区的影响; c、必要时,与噪声敏感区、低噪声区之间需保持防护间距、设置隔声屏障。 (3)隔声、消声、吸声和隔振降噪

采取上述措施后噪声级仍达不到要求,则应采用隔声、消声、吸声、隔振等综合控制技术措施。尽可能使工作场所的噪声危害指数达到LD80-95《噪声作业分级》规定的0级,且各类地点噪声A声级不得超过GBJ87-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规定的噪声限制值(55~90dB) a、隔声 采用带阻尼层、吸声层的隔声罩对噪声源设置进行隔声处理,随结构形式不同其A声级降噪量(dB)可大到15~40; 不宜对噪声源作隔声处理,且允许操作人员不经常停留在设备附后时,应设置操作、监视、休息用的隔声间(室); 强噪声源比较分散的大车间,可设置隔声屏障或带有生产工艺孔的隔墙,将车间分成几个不同强度的噪声区域。 b、消声 对空气动力机械辐射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应采用消声器进行消声处理; 当噪声呈中高频宽带特性时,可选用阻尼性型消声器;当噪声呈明显低中频脉动特性时,可选用扩展室型消声器;当噪声呈低中频特性时,可选用共振性消声器; 消声器的消声量一般不宜超过50 dB; c、吸声 对原有吸声较少、混响声较强的车间厂房,应采取吸声降噪处理;根据所需的吸声降噪量,确定吸声材料、吸声体的类型、结构、数量和安装方式。

菏泽市露天棉花堆放仓库直击雷防护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412200921.html, 菏泽市露天棉花堆放仓库直击雷防护设计 作者:程萌何荣杰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22期 摘要分析了雷电对棉花堆放仓库的危害,确定了年预计雷击次数及滚球半径,从接闪 杆、引下线、接地装置等方面对棉花堆放仓库进行了直击雷防护设计。 关键词棉花堆放;仓库;直击雷;防护设计;山东菏泽 中图分类号 TU8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205-01 雷电是一种灾害性大气放电现象,造成雷电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直击雷、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其中破坏性最严重的就是直击雷。直击雷,简单地说就是雷云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的迅猛的放电现象,它会造成建筑物毁坏、人畜伤亡、电力和通信线路中断、油库爆炸和诱发森林大火等。露天棉垛堆放在室外,一般都在空旷地带,且棉垛堆放较高,属于孤立的构筑物,极易遭遇雷电引燃,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综合防雷设计,以避免或减少雷电灾害。 1 现场勘查及需求分析 该露天棉花堆放场地位于菏泽市东南某乡镇,分为2个区域,根据方向位置,分别为南侧、北侧2个区域。南侧露天堆放区东西长172 m,南北宽40 m,棉花垛高6 m。北侧露天堆放区东西长172 m,南北宽51 m,棉花垛高6 m。棉花露天堆放区域原已经安装了4支普通避雷针作为直击雷防护措施,但据现场勘查,避雷针的位置和高度均达不到完全防护堆放场地的要求[1-2]。 2 设计方案 2.1 建(构)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附录一计算建(构)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N=kNgAe 式中:N—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年);k—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在下列情 况下取相应数值: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于河 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 (km2·年)];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

大楼直击雷防护工程技术方案

大楼直击雷防护工程 技 术 方 案 设计单位:河南永盛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09年7月10日

第一部分公司简介 河南永盛防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防雷技术研发,防雷产品销售及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的高新技术公司。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多年行业经验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本着“至诚至真,永继服务”的经营理念,建立一系列产品质量管理及售后服务体系。 我公司主要经营:作为ISO9001:优化避雷针、电源防雷箱、电源防雷模块、信号防雷器等,充分满足防直击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需求。产品具有通流容量大、持续耐压高、残压低、衰减小、响应速度快且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性能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要求,并通过了北京雷电防护装置测试中心、信息产业部、气象局等专业检测机构的检测。产品广泛应用于电信、政府、公安、邮政、教育、电力、交通、金融、证券等各个领域。 公司自成立之初,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科学管理的原则,以一流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安全需要是我们公司的质量方针。

第二部分设计依据 1.设计依据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1:2000 2.方案设计原则 本方案根据大楼所处的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防止或减少雷击所发生的财产损失,以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为原则,设计本方案,以达到对大楼的直击雷防护。 3.现场情况 大楼高86.1米,长105.5米,宽21.5米,大楼位于市区,为框架结构,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大楼没有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

直击雷和感应雷的区别

感应雷也称为雷电感应或感应过电压。它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一种是指当雷云来临时地面上的一切物体,尤其是导体,由于静电感应,都聚集起大量的雷电极性相反的束缚电荷,在雷云对地或对另一雷云闪击放电后,云中的电荷就变成了自由电荷,从而产生出很高的静电电压(感应电压)其过电压幅值可达到几万到几十万伏,这种过电压往往会造成建筑物内的导线,接地不良的金属物导体和大型的金属设备放电而引起电火花,从而引起火灾、爆炸、危及人身安全或对供电系统造成的危害。 另一种情况是,在雷电闪击时,由于雷电流的变化率大而在雷电流的通道附近就形成了一个很强的感应电磁场,对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破坏,又或者使周围的金属构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大量的热而引起火灾。另外,当架空线遭受直击雷或产生感应雷,高电位便会沿着导线电源线以及信号侵入变电站或建筑物内,这种雷电波侵入也会对电气设备造成危害或使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放电,引起破坏作用。 直击雷是带电云层(雷云)与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之间发生的迅猛放电现象,并由此伴随而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或机械力等一系列的破坏作用。指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主要危害建筑物、建筑物内电子设备和人。 直击雷的电压峰值通常可达几万伏甚至几百万伏,电流峰值可达几十KA 乃至几百KA,其之所以破坏性很强,主要原因是雷云所蕴藏的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其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us到几百us)就释放出来,从瞬间功率来讲,是巨大的。 防避直击雷通常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金属物件作为接闪器,将雷电流接收下来,并通过作引下线的金属导体导引至埋于大地起散流作用的接地装置再泄散入地。雷电直接击在受害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从而对设施或设备造成破坏和人畜造成伤害。 地球上每年若发生31亿次闪电,直击雷占1/5--1/6。直击雷放电电流可达200KA以上,并有1MV以上的高电压。雷云放电大多具有重复放电的性质,一次雷电的全部时间一般不超过500ms,大约50%的直击雷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最多能出现几十个冲击。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GA/T 670-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6-12-14发布2007-06-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地凯科技有限公司、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秘书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技防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东生、刘希清、张凡夫、施巨岭、张跃、马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基本要求,着重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设计、实施和检验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802.1—200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EC 61643-1:1998,IDT) GB 50057-1994(2000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防范系统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SPS 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所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等;或由这些系统作为子系统组合或集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GB 50348-2004,2.0.2] 3.2 直击雷direct lightning flash 闪击直接击在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GB 50057-1994(2000年版)附录8] 3.3 雷电感应lightning induction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GB 50057-1994(2000年版)附录8] 3.4 雷电浪涌lightning surge 与雷电放电相联系的电磁辐射,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能够耦合到电气(电子)系统中而产生破坏性的冲击电流或电压。 3.5 雷电活动区分类classification of thunder and lightning active zone

雷电的危害分为直接雷击

·雷电的危害分为直接雷击、间接雷击(或叫感应雷击)。雷电一般分为直接雷和感应雷,建筑物外安装的避雷针只能防止直击雷,而感应雷则通过外部相连的线路危害室内的家用电器。直接雷击是指建筑物或其他地表物体放电与雷云间导通,被击中处流过巨大电流,从而产生巨大的电动效应、热效应、电磁效应等,破坏被击中的物体。雷电击中某处后,激起的电磁波又会向外传播,破坏或影响附近的电气设备。感应雷击是由于雷雨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建筑物上的金属物件,如管道、钢筋、电线、反应装置等感应出与雷雨云电荷相反的电荷,造成放电所引起。雷击发生后产生的高电位还会沿附近的电线进入附近的建筑物,损坏与其相连的电器。那么如何预防雷电灾害的发生呢?各种建筑物根据其性质、重要性安装避雷设施,是防雷电灾害的基础一环。平时在建筑物间拉电线,或建立通讯、电视联系而需连接导线时,应该将导线埋入地下防止间接雷的引入。在打雷时应该关掉电器,并断开与外来电源的连接。值得注意的是避雷针”可防避“直接雷击”,而防避“感应雷击”却无能为力。 ·在野外遇上雷雨时,不能为了躲雨而跑到大树底下,因为大树突出地表,易被雷电击中。可以找有避雷措施的场所或山洞,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如能立即披上不透水的雨衣,防雷效果更好。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雷雨天应尽量避免接打手机,尤其是在外旅游,身处空旷地带的游客,雷雨天必须关闭手机。 ·遇到雷雨时尽量减少外出,更不要到江河、湖泊、池塘、坑边等处钓鱼、划船或游泳。(3)不要站在高处,如山顶、楼顶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而要站到地势比较低的不宜导电的地方。 (5)在野外遇到球形雷,不要动,可拾起身边的石块使劲向外扔去,将球形雷引开,以免误伤人群。 (6)户外行走时,要远离树木和桅杆,尽量避开电线杆的斜拉铁线,不要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外墙等易导电的物体。 (7)驾车遭遇打雷时,不要将头伸向车外,上下车时不宜一脚在地一脚在车,双脚应同时离地或离车。 人在户外碰到雷雨天气,为防止被雷击,应遵守以下原则: ●立即寻找避雷场所,可选择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等场所,但应注意不要靠近防雷装置的任何部分。 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如能立即披上不透水的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不要停留在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 ●不要停留在树林的边缘;不要停留在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 ●不要停留在铁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不要停留在山顶、楼顶等高处; ●不要靠近孤立的大树或烟囱(山顶孤立的大树边尤其危险); ●不要躲进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里。 ●不要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应立即停止打高尔夫球、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 ●要避免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在雷雨中狂奔;停留在汽车里应关好车门车窗。 ●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应相互拉开几米距离,不要挤在一起。 ●高压电线遭雷电击落地面时,近旁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当心地面“跨步电压”电击。逃离的正确方法是:双脚并拢,跳着离开危险地带。

感应雷与直击雷的区别以及危害

感应雷与直击雷的区别以及危害 感应雷与直击雷的区别以及危害 转: 直击雷:大气中带有电荷的雷云对地电压可高达几亿伏。雷云同地面凸出物之间的电场强度达到空气的击穿强度时,产生的放电现象称为直击雷。此时雷电的主要破坏力在于电流特性而不在于放电产生的高电位。大气放电直接通过地面建构筑物和地面设备,强大的雷电流经过这些物体入地,在瞬间产生很大的机械振动力和高温高热使物体遭到破坏。当雷电流通过具有电阻或电感的物体时将产生很大的电压降和感应电压,能破坏绝缘,产生火花,引起燃烧、爆炸,使设备部件熔化,在雷电流流过的通道上物体水分受热汽化而剧烈膨胀,产生强大的冲击性机械力。该机械力可以达到5000~6000N,因而可使人体组织,建筑物结构、设 备部件等断裂破碎,从而导致人员伤亡、建筑物破坏,以及设备毁坏等。 感应雷:感应雷是指当雷云来临时地面上的一切物体,尤其是导体,由于静电感应,都聚集起大量的雷电极性相反的束缚电荷,在雷云对地或对另一雷云闪击放电后,云中的电荷就变成了自由电荷,从而产生出很高的静电电压(感应电压),其过电压幅值可达到几万到几十万伏,这种过电压往往会造成建筑物内的导线,接地不良的金属物导体和大型的金属设备放电而引起电火花,从而引起火灾、爆炸、危及人身安全或对供电系统造成的危害。另一种情况是,在雷电闪击时,由于雷电流的变化率大而在雷电流的通道附近就形成了一个很强的感应电磁场,对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破坏,又可能使周围的金属构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大量的热而引起火灾。另外,当架空线遭受直击雷或产生感应雷,高电位便会沿着导线电源线以及信号侵入变电站或建筑物内,这种雷电波侵入也会对电气设备造成危害或使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放电,引起破坏作用。它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 1.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接近地面,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引起的。它将产生很高的电位。 2.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引起的。这种迅速变化的磁场能在邻近的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雷电感应引起的电磁能量若不及时泄入地下,可能产生放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或造成触电事故.以弱电系统的防雷而言,除雷电直击外(需要安装专业的防雷系统做保护),最具有破坏作用的是二次效应,也就是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由于雷电具有高电位、大冲击电流、瞬时性的特点,强大的闪电产生静电场、交变电磁场和电磁辐射,以雷电波侵入、地电位反击等形成雷电电磁脉冲LEMP, 产生强大的变电磁场、使周围的金属产生感应电势和感应电流。

如何防御直击雷、感应雷

如何防御直击雷、感应雷 雷电是大气中自然放电现象,云层的放电可对飞行器发生危害,云层对大地的放电则对建筑物和人畜危害极大。现代防雷的技术原则是强调全方位防护,综合治理、多层设防,把防雷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雷电的破坏作用主要由以下几种方面引起: 直击雷: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由于雷击时,雷电压高达几百万-几千万伏,雷电流高达几万到几十万安,强大的雷电流所经物体上的水分受热汽化膨胀,而产生强大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从而使建筑物遭受到破坏,同时可能会引起火灾。 感应雷:感应雷是指当雷云来临时地面上的一切物体,尤其是导体,由于静电感应,都聚集起大量的雷电极性相反的束缚电荷,在雷云对地或对另一雷云闪击放电后,云中的电荷就变成了自由电荷,从而产生出很高的静电电压(感应电压),其过电压幅值可达到几万到几十万伏,这种过电压往往会造成建筑物内的导线,接地不良的金属物体导体和大型的金属设备放电而引起电火花,从而引起火灾、爆炸、危及人身安全或对供电系统造成的危害。另一种情况是,在雷电闪击时,由于雷电流的变化率大而在雷电流的通道附近就形成一个很强的感应电磁场,对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破坏,又或者使周围的金属构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大量的热而引起火灾。另外,当架空线遭受直击雷或产生感应雷,高电位便会沿着导线电源线以及信号侵入变电站或建筑物内,这种雷电波侵入也会对电气设备造成危害或使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放电,引起破坏作用。 要使建筑物内部设备不受雷电损害的根本方法,就是使建筑物具有一套完善的防雷设施,为了实现其对不同雷害的防护目的,必须采用接闪、分流、屏蔽、均压、接地等技术措施。建筑物的防雷设施应包括接地体、引下线、避雷网络、避雷带、避雷针、均压环、等电位、避雷器共八个技术环节。有效利用建筑物架构相互焊接成网,做好笼式屏蔽和等电位处理。这种设计不仅经济实惠而且符合现代防雷的思路,为电气和电子设备防止雷电电磁脉冲(LEMP)破坏提供了基础条件,利用建筑物的基础桩、梁柱等结构钢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具有经济、美观和利用雷电流散流以及不必维护和寿命长的优点。将建筑物的桩筋、地梁内的主筋和桩内的主筋焊接起来,并把地梁外圈梁中间(网格)钢筋焊接成

计算机机房防感应雷

计算机机房防感应雷

计算机机房防感应雷

由于有70%雷击高电位是从电源线侵入的,为保证设备安全,供电系统一般应采用三级雷电防护措施,对入侵电源线路和雷电流实施分级泄流,级与之间实现能量配合,逐步降低残压,将雷电过电压箝位在到较低的水平,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然而该大楼内的多媒体会议室、中心机房、119指挥中心等有大量弱电设备,耐过电压、耐过电流的水平极低,因此有必要精细极防护。设计方案如下: A、在配电电源处各安装一套箱式三相电源防雷器,作为电源第一级保护和网络机房电源一级保护。 B、在网络交换机、电脑设备及各重要弱电设备处串联安装电源防雷插座,作为电源第二级或精细级雷电防护。 2、网络系统防雷设计 计算机局域网系统过电压保护必须运用电磁兼容原理将网络通信系统局部的防护归结到系统全局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A、在每路进线进入路由器之前安装CX-TEL/RJ11数据专线信号防雷器,作为数据专线的防护。 B、分别在网络交换机前端安装机架式网络防雷器,作为网络交换机的防护。 C、在计算机局域网系统重要设备(服务器)及未经网络交换机避雷器保护的电脑前端安装计算机网络防雷器,作为网络加强防护。 D、网络间传输使用的光纤原则上无须进行防护,但是光缆的金属加强芯需要做好接地。 三、屏蔽与等电位连接 建筑物之间的连接电缆应敷设在金属管道内,这些金属管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应全线电气贯通,并连到各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上。电缆屏蔽层也应连到这些带上。 将进入大楼的各类金属管线的屏蔽层、机架等在进入大楼前进行等电位连接后接地。在进入设备房前再进行二次等电位连接后接地。在建筑物入口处,即LPZ0B与LPZ1区交界进行总等电位连接后接地,在后续的雷电防护区交界处按总等电位连接的方法进行局部等电位连接,连接主体包含系统设备本身(含外露可导电部分)、PE线、机柜、机架、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外壳、直流工作地、防静电接地、金属屏蔽线缆外层、管道(水管、采暖和空调管道

【建筑工程类】大楼直击雷防护工程技术方案

(建筑工程管理)大楼直击雷防护工程技术方案

大楼直击雷防护工程 技 术 方 案 设计单位:河南永盛防雷科技有限X公司 设计时间:2009年7月10日

第壹部分公司简介 河南永盛防雷科技有限X公司是壹家专业从事防雷技术研发,防雷产品销售及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的高新技术X公司。X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壹批多年行业经验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本着“至诚至真,永继服务”的运营理念,建立壹系列产品质量管理及售后服务体系。 我X公司主要运营:作为ISO9001:优化避雷针、电源防雷箱、电源防雷模块、信号防雷器等,充分满足防直击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需求。产品具有通流容量大、持续耐压高、残压低、衰减小、响应速度快且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性能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要求,且通过了北京雷电防护装置测试中心、信息产业部、气象局等专业检测机构的检测。产品广泛应用于电信、政府、公安、邮政、教育、电力、交通、金融、证券等各个领域。 X公司自成立之初,始终坚持质量第壹,科学管理的原则,以壹流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安全需要是我们X公司的质量方针。

第二部分设计依据 1.设计依据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00 2.方案设计原则 本方案根据大楼所处的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防止或减少雷击所发生的财产损失,以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为原则,设计本方案,以达到对大楼的直击雷防护。 3.现场情况 大楼高86.1米,长105.5米,宽21.5米,大楼位于市区,为框架结构,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大楼没有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

直击雷工程措施施工安全措施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直击雷工程措施施工安全 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FS?QG?31662 号: 直击雷工程措施施工安全措施 Direct Light ning Engin eeri ng Measures Con structi on Safety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 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避雷网(带、针)安装属高空施工危险作业,且屋面为斜屋面挂瓦,光滑不宜站立,或平面屋顶,但楼层较高,阳台盖板窄小等不利因素。因此,高空作业安全措施对施工安全极为重要,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不得进行施工。高空作业所需料具、设备等根据施工进度随用随运,禁止超负载乱堆乱放。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上岗证并须体检合格。高空作业人员所用的工具应随时放入工具袋内,严禁高空相互抛掷传递。遇四级以上大风或雷雨、浓雾、雨季施工和冬季下霜时禁止高空作业。在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首先必须具有一定左、右方向的安全间隔距离,不能确实保证此距离,应设置能防止下落物伤害下方人员的防护层。 特制定以下施工措施,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一、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前,负责工程的项目经理必须对其进行安全教

育,并宣讲甲方要求的各种注意事项。分组施工时,每组施工人员必须保证四人以上,且分工明确,并设专职安全员看护、监督。 二、所有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统一着装,并配备胸卡,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屋面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检查安全带是否安全有效,有无破损,必须使用合格安全带。 三、安全带必须固定在牢固的建筑物上,并且有专人看护。 四、施工队安全负责人必须在现场监护,严禁违章作业或损害甲方利益。 五、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整齐、分类、分规格标识清楚,不占用施工道路和作业区。必须按平面布置搭设临设,布置电焊机具,堆放扁钢,角钢以及各种材料,使之井然有序。 六、管网保护措施。对施工现场内已安装到位的各种管道,主动向建设单位了解管道位置及标高,掌握管道走向,分析是否与本工程相互交 叉。查清管道位置后,在距管道中心两侧各500mm距离,各钉一排木桩,并油漆标记,作为管道保护边线,施工时尽量不要在保护线内开挖、通行载重汽车。沟槽开挖时,在管道附近轻挖慢进,并挖空一段、支撑一段,确保管道安全。当施工管网与已有管网存在相交时,协调设计方,更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编号:SM-ZD-93504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l.雷电种类 雷电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雷。 直击雷是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时,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含有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特征。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至数十个冲击。 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的传播。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邻近的导体上产生的很高的感应电动势。 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从电学角度考虑,球雷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

直击雷和感应雷防护方案

直击雷和感应雷防护方案 监控系统前端设备包括带云台摄像枪、无云台摄像枪等,这些设备安装在室外,比较容易受到雷击,因此要安装防直击雷系统,需在户外做独立防雷接地网。按设备的最小值要求,接地电阻:R<4Ω。 1、监控系统前端设备直击雷防护措施 (1)户外监控摄像枪防直击雷设施:在户外监控摄像枪的杆顶安装一支避雷针。避雷针的引下线利用钢结构立柱做泄流线,并在杆底座旁与独立防雷接地网相连。取立杆高度为4~6米,避雷针长度为 1.5~2米,利用滚球法计算可知摄像枪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 (2)户外摄像枪接地及地网 如果摄像枪附近有地网,则就近引接地线至附近地网接地,如果附近没有地网,则要另外建造独立地网,地网方案如下: A、在摄像枪立杆周围分别埋设热镀锌角钢接地极(5×50×50×2500mm),间距为5米。 B、角钢接地极用4×40mm扁钢组成网,环网连通。 C、将接地系统和立杆底座连接。 (3)地网施工程序:施工前首先要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然后根据方案设计和现场情况定出各处接地极的孔位和连接导体沟槽,再进行施工安装。注意避开电缆沟、管道和其它导电装置,施工前要向建设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同意动工方可进行。(设计用土壤的电阻率取250Ω?m。) A、挖沟:合理使用挖掘工具,采取逐层下挖法,沟槽深度至少

0.8米,沟槽宽度以能挖深为宜。 B、打入:采用适当工具打入角钢接地极。角钢接地极埋深0.8米以下,即接地极头部平沟槽底部。 C、连接:把安装好的角钢接地极用4×40mm扁钢连接起来,形成网状;全部连接均采用焊接。 D、引入:将接地系统接到立杆底座。 E、回填:先填净土,逐层夯实,整理好路面。

感应雷防护设计方案

×××××××××办公大楼感应雷防护设计方案 ××××××××工程有限公司 ××××年03月13日

随着通信设备的高度集成化、通信网络的系统化、通信设备管理的集成中央化,广泛使用在各类通信系统中的大量精密电子设备,其耐过电压过电流水平的下降,雷电灾害事故常常发生,已经成为我们“网络化时代、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智能系统在工作时可能受到过电压的侵袭,过电压可能以电压或电流波形侵入电源系统和信号系统,并通过其电气连接线传播。施加在电子设备上浪涌过电压分为纵向过电压和横向过电压,纵向冲击主要损坏跨接在接地线与地间的元器件或绝缘介质,击穿线路和设备间起阻抗匹配作用的变压器匝间、层间或线对地绝缘等;横向冲击则同信息一样,可在线路中传输,损坏内部电路的电容、电感及耐冲击能力较差的固体元件。 一、引用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计算机机房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5003-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YGJ/T16-92 《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CA173-1998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DL 548-94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GB/T19271.1-2003 IEC-61312-1,2,3,4/98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YD/T5098-2001 《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GA267-200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GB50343-2004第1.0.5条:“电子信息系统应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详见下图

直击雷防护方案

大楼直击雷防护设计方案 *******公司

一概述 1.雷电成因 雷电是一种大气物理现象,自古有之。它是大气运动的结果,在暖季,当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空气中有充沛水汽,并有足够对流冲力的条件下,大气中对流运动得到强劲发展,这种天气系统就会孕育着雷暴。雷暴是指一部分带电云层与另一部分带电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放电有二个显著特征。一是峰值电流大(KA级以上),二是持续时间短(微秒级)。最初,人类对雷电现象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人能直接感觉到的“雷声”和“闪电”上。因人们对雷电危害的认识程度有限,故雷电中发生的很多现象不能被理解,于是就将雷电“神化”,直到十八世纪中叶以富兰克林为代表的科学家创造了雷电基本理论并发明了避雷针,人类对雷电才有了科学的认识。 2.雷暴分析 雷暴是由旺盛积雨云所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和强阵雨的局地风暴,地球上任一时刻平均有二千多个雷暴在进行着,平均每秒有一百次闪电,每个闪电强度高达十亿伏,一个中等尺度的雷暴功率有108W,相当于一个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我国最强的一次雷暴发生在黑龙江省内,其电流峰值为300KA。 3.雷灾简述 雷击是年复一年的自然灾害,当雷云放电时,会产生强大的雷击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瞬变的电磁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综合物理效应。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导致火灾、爆炸、建筑物损毁等事故频繁发生,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直至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遭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美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损失约50~60亿

防直击雷害的措施及保护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防直击雷害的措施及保护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防直击雷害的措施及保护措施 1.为了防止直击雷害,常采取以下措施: (1)避雷针由接闪器(常采用长为1~2米的尖端钢管或削尖铁棍)、支持物、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组成。当雷云先导放电接近地面时,放电就面电场强度最大的方向(即避雷针尖端)发展,因此突出地面较高的避雷针实际上具有引雷作用。雷云通过避雷针放电,避雷针周围的线路、设备和建筑物等就不会受到雷电直击。 (2)避雷线也称架空地线,它是悬挂在高空的接地导体,其作用与避雷针相同,也是将雷电引向自身,并将雷电流导入大地,在它保护范围内的导线或设备不会受到直接雷击。 (3)避雷带(网)其作用与避雷线相似,用于建筑物防雷,敷设在被保护的建筑物顶上。 2.防直击雷的保护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时,所有被保护物均庆在保护范围以内,对排放有爆炸危险物质的管道,其保护范围应高出管顶2米以上。 (2)独立避雷针至被保护建筑物及有其有联系的金属物(指管道、电缆等)的距离,庆符合下式要求,但不得小于3米; 地上部分S0.3Rch+0.1hx 地下部分S0.3Rch 式中Rch为冲击接地电阻,欧;hx为被保护建筑物或计算点高度,米。 (3)架空避雷线的支柱和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有联系的金属物的距离与第(2)项相同;至屋面和突出屋面的物体的距离应 第 2 页共 4 页

符合下式要求,但不得小于3米: (4)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 地下部分S0.3Rch 式中Rch为冲击接地电阻,欧;hx为被保护建筑物或计算点高度,米。 (3)架空避雷线的支柱和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有联系的金属物的距离与第(2)项相同;至屋面和突出屋面的物体的距离应符合下式要求,但不得小于3米: 第 3 页共 4 页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2021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2021版)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2021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l.雷电种类 雷电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雷。 直击雷是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时,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含有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特征。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至数十个冲击。 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的传播。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邻近的导体上产生的很高的感应电动势。 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从电学角度考虑,球雷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

直击雷避雷针安装设计方案

直击雷保护工程 设计方案 河南扬博防雷科技有限公司二O 一五年四月

目录 一、概述……………………………………………………… 二、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风险评估方法………………… 三、设计原则………………………………………………… 四、设计依据……………………………………………… 五、设计方案……………………………………………… 六、防雷清单及报价………….………………………… 七、售后服务…………………….………………………

第一章:防雷概述 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由雷电引起的雷击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主要分为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直接雷击是云、地之间放电时,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感应雷击主要是云与云或云与地之间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及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然而,微电子技术在应用中的巨大优势,又成为它经不起雷电危害的巨大劣势,计算表明,在距离雷击中心1.5-2km范围内都会产生危险过电压,当电磁场强度达到0.07GS时,就会引起计算机误动作,达到2.4GS时,就可能对集成电路板造成永久性损坏。因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雷电灾害称为“信息化时代的公害”。 现代防雷技术要求实施系统防雷工程,国际电工委员会第81防雷技术委员会(IEC/TC-81)的技术定义将系统防雷工作总结为:DBSE技术,即分流(Dividing)、均压(bonding)、屏蔽(Shielding)、接地(Earthing)四项技术加之有效的防护设备的综合,达到全方位、立体化的防雷目的。最新国标《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也是遵循了以上原则,要求实施系统、全面的雷电防护措施。

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篇一 雷电会带来哪些危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了解的重要知识。直击雷防护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电损害,以及减弱雷击时巨大的雷电流沿着建筑物泄入大地时对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的各种影响。那么防护直击雷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呢?今天佰佰安全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一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直击雷的主要防护措施是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消雷器等保护措施。 1、避雷针: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2、避雷线:避雷线实际上叫做引雷线可能更合理。避雷线是约定俗成的称呼。它的工作原理和避雷针是一样的,它是架设在通信线路上

方的金属导线,并接地良好。又称它为架空地线。它能有效地将雷电的放电引入大地。 3、避雷带、避雷网:在建筑物上沿屋角、屋脊、檐角和屋檐等易受雷击部位敷设的金属网格,主要用于保护高大的民用建筑。 篇二 直击雷防护 直击雷防护是防止雷闪直接击在建筑物、构筑物、电气网络或电气装置上。直击雷防护技术主要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电损害,以及减弱雷击时巨大的雷电流沿着建筑物泄入大地的过程中对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影响的防护技术,是防雷体系的第一部分。 防雷 直击雷防护技术以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为主要,其中避雷针是最常见的直击雷防护装置。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强度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避雷针冠以“避雷”二字,仅仅是指其能使被保护物体避免雷害的意思,而其本身恰恰相反,是“引雷”上身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812-18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l.雷电种类 雷电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雷。 直击雷是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时,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含有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特征。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至数十个冲击。 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的传播。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邻近的导体上

产生的很高的感应电动势。 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从电学角度考虑,球雷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 此外,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架空线路或在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冲击渡。 2.雷电危害 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可达数十千安至数百千安)、雷电流陡度大(可达50 kA/μs)、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可达数百千安至数千千安)的特点。其特点与其破坏性有紧密的关系。雷电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均可能带来火灾和爆炸、触电、毁坏设备和设施、大规模停电等极为严重的后果。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直击雷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直击雷工程施工安全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FS-QG-97205 编 号: 直击雷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Safety measures for direct light ning project con struct ion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避雷网(带、针)安装属高空施工危险作业,且屋面为斜屋面挂瓦,光滑不宜站立,或平面屋顶,但楼层较高,阳台盖板窄小等不利因素。因此,高空作业安全措施对施工安全极为重要,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不得进行施工。高空作业所需料具、设备等根据施工进度随用随运,禁止超负载乱堆乱放。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上岗证并须体检合格。高空作业人员所用的工具应随时放入工具袋内,严禁高空相互抛掷传递。遇四级以上大风或雷雨、浓雾、雨季施工和冬季下霜时禁止高空作业。在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首先必须具有一定左、右方向的安全间隔距离,不能确实保证此距离,应设置能防止下落物伤害下方人员的防护层。 特制定以下施工措施,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一、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前,负责工程的项目经理必须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并宣讲甲方要求的各种注意事项。分组施工时,每组施工人员必须保证四人以上,且分工明确,并设专职安全员看护、监督。 二、所有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统一着装,并配备胸卡,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屋面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检查安全带是否安全有效,有无破损,必须使用合格安全带。 三、安全带必须固定在牢固的建筑物上,并且有专人看护。 四、施工队安全负责人必须在现场监护,严禁违章作业或损害甲方利益。 五、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整齐、分类、分规格标识清楚,不占用施工道路和作业区。必须按平面布置搭设临设,布置电焊机具,堆放扁钢,角钢以及各种材料,使之井然有序。 六、管网保护措施。对施工现场内已安装到位的各种管道,主动向建设单位了解管道位置及标高,掌握管道走向,分析是否与本工程相互交叉。查清管道位置后,在距管道中心两侧各500mm距离,各钉一排木桩,并油漆标记,作为管道保护边线,施工时尽量不要在保护线内开挖、通行载重汽车。沟槽开挖时,在管道附近轻挖慢进,并挖空一段、支撑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