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对开题报告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对开题报告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对开题报告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对开题报告

科技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注:课题来源要填写明确(如教师拟定、学生建议、某企事业单位项目等)课题类型:(1)A—工程设计;B—技术开发;C—软件工程;D—理论研究;E—调研报告(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

要求(1)、(2)均要填,如AY,BY等。

企业文化 私营企业的治理结构特征

私营企业的治理结构特征 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组成的《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实施了第七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837份。基于该问卷的数据,本文对私营企业治理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一、私营企业是一个异质的企业群体 按照规模不同,我们将私营企业分为“普通企业”和“典型企业”。从本次调查所得的3837个样本数据中,选取“xx年所有者权益”、“xx 企业销售额”、“xx年企业税后净利润”、“xx年企业雇工”等四项基本指标,通过聚类,将样本企业分为“普通企业”(2131户,总样本55.5%)和“典型企业”(15户,总样本0.4%)两大类。所有者权益中位数在1亿元以下的“普通企业”在户数上占主体,具体为所有者权益中位数210万元,销售额中位数765万元,雇工中位数53人。表明私营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 所有者权益中位数在1亿元以上的“典型企业”户数虽然不多,但属于大型私营企业。这类企业销售额中位数14亿元,雇工中位数2560人。“典型企业”呈现数量少、规模巨大的特征。分析表明,“典型企业”与“普通企业”规模差异很大。“典型企业”中有50%是从国有企业改制、收购过来的,他们中2户已上市、1户已进入上市辅导期、5户有上市打算。 与“普通企业”相比,“典型企业”还具有超强的银行融资能力。从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金额的平

均数显示,“典型企业”分别为12667万元、4238万元、5956万元;而“普通企业”三项依次是353万元、34万元、117万元,可见差异十分显著。 二、私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分析 私营企业还处于成长时期,本次抽样调查的私营企业,平均登记时间是xx年,距今不到xx年时间。通过分析,私营企业治理结构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私营企业所有者权益结构中主的所有者权益占主体地位,而且这种主体地位并未随企业成长而出现明显的改变。 将xx年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和资本结构同开办私营企业时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投资者人数看,私营企业自然人投资者无明显变化企业(中位数为2),法人投资者开始有增多的趋势(但显示的中位数都为1):从资本结构看,企业主所有者权益仍是主体(中位数为70%),企业主所有者权益比例、其他集体企业所有者权益比例、其他私营企业所有者权益比例、外资所有者权益比例、各级政府所有者权益比例等五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而其它个人所有者权益比例和其他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比例两项指标有差异。可见,企业自身的成长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并不明显。 将“典型企业”与“普通企业”、“改制企业”与“非改制企业”两两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典型企业”和“改制企业”企业主所有者权益比例小、而其它个人所有者权益比例较大,交叉分析结果都是显著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私营企业资本结构具有“路径依赖”的基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生态脆弱地区社会责任成本问题研究——以青海省海北州为例 起止年月2011年12月1日~2012年6月8日 申请者姓名毛记刚性别男班级2008级会计学指导教师姓名褚宝萍职称副教授

一选题依据 在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一般不考虑企业资本结构、企业价值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都假定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目标的经济实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话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海北州位于青海省北部,拥有丰富的草原生态资源,是省内农业畜牧业集中发展的重要地区,然而辐射强、海拔高、干旱、缺氧及高寒等气候特征,使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因而作为海北州企业,如何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实现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并重,做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则必须明确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能提升其知名度,塑造品牌,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但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综上,企业应如何反映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成本应如何计量与披露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CRS)概念的提出及理论初创期。对企业本质的认识是主导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的前提,20世纪以前,古典经济学提出“经济人”假设和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使企业一直被视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资源紧张、劳资问题、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逐渐浮现出来。企业开始思考在经营过程中除了获取利润外还应对外部不经济承担怎样的责任。由此,企业社会责任(CSR)成为20世纪初以来西方学术界讨论的重要问题,目前已成为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问题。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的是美国学者谢尔顿(1924年),在理论界引发广泛的争论,并以20世纪30年代的贝利〃多德论战最为著名,其焦点是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其中,被誉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Bowen首次明确界定了CSR的概念,即“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行动"。继Bowen之后,Davis等学者又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了诠释,在为CSR理论体系形成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使得CSR理论得到了更广泛的社会共识。第二阶段为CSR体系的丰富及理论体系的形成。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CSR理论研究的深入对CSR的研究已超出了最初的经济学、管理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这一问题,丰富和发展了CSR概念体系。这一阶段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以Frederick为代表提出的“社会回应”(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以Preston为代表人物的公共责任(public responsibility)、三是以Carroll为代表人物的企业社会绩效(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四是以Matten为代表人物的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上述这些理论以CSR概念为核心,既建立起了自身的分析框架,又相互借鉴和支撑,从不同角度回答了CSR理论的根源、内涵、主题和发展趋势,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对西方企业管理实践的影响也日益扩大。使CSR概念体系更加具体、具有多学科、综合化、规范性的特点。第三阶段为以实践和应用为导向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跨国企业都纷纷制定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准则,很多行业性、地区性、国际性的组织也制定了大量各不相同的企业社会责任准则。其中,以美国经济优先委员会制定的SA8000标准、由联合国倡导的“全球契约”计划和欧盟提出的“欧盟企业社会责任框架”影响最为广泛。据统计,进入2l世纪以来,国际范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准则已经超过了400种。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在各国和国际社会都有长足的发展,由于英美国家是公司制度的发源地,因而在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国际上社会责任体系研究较为完善与突出的地区有美国、英国、日本、欧洲等。 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对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一、问题提出 近期,国家实施了宏观经济调控,经济过热的势头得以初步遏制。许多中小民营企业资金链趋紧,诸多志在“做大做强”的项目处于停滞状态,甚至被迫下马。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大量外国机构投资者纷纷涌入中国,寻找合作项目。作为一名投资银行从业人员,我惊异地发现,在这些各自都是“俊男靓女”的“好项目”与“大资金”之间,“搜寻”交易成本很低,但是,“婚配”成功率同样也很低。问题并不出在项目本身,大多集中在国际投资者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极不满意。在聆听了中国经济课程后,我针对改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方面做了一些浅显的思考。 二、思考框架 (一)思考目标 根据课堂学到的知识,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分析中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善公司治理的具体建议,注重操作性。(二)问题重要性 1、宏观经济调控对一部分公司治理不善的中小民营企业产生较大冲击。 2、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正在从第一代创业者向第二代经营者过渡,不单是事业传承,往往还伴随着产业升级及二次创业问题。 3、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中国,抢摊布局意图明显。加上国有经济“有进有退”,资本整合加剧。中小民营企业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4、中小民营企业在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利益相关者的法定权利,承担起社会责任。 5、改善微观中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充分就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三)基本观点 1、公司治理是一种合同契约关系,具体表现为“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以及“董事会与公司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旨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 。 2、公司治理是在市场有缺陷、竞争不完全、契约不完备、信息不充分以及既定产权结构下,通过制度安排对权力(所有权和控制权)进行分配。 3、公司治理目标分为两个层次:宏观层次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充分就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微观层次是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吸引投资者,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4、公司治理要遵循“效率、公平、透明、问责”原则。所谓效率,是指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_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_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篇一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技术经济 设计(论文)题目: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指导教师: 200 年4 月21 日 目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题目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6.进度安排 文献综述 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1.3.4并购方式 1.4研究课题的意义 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企业资本运营是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纵观当今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运营都起到过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往往成为它们实现重大跨越的跳板和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国,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将资本运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获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的瓶颈,认识到资本运营同生产经营一起,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可以预见,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特会越来越大。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为背景,比较全面描述了国内外资本运营的现状,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以及对于国外资本运营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吸取。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

上海石化公司治理开题报告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上市公司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很多公司上市后,仍暴露出许多治理结构上的严重问题。如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严重、激励机制不健全、监控较弱无力、财务资本结构机制安排混乱等。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介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概况、行业背景和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中国公司上市制度的漏洞,以及普遍存在的诸多公司治理的问题,试图通过对美英、德国、日本三种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进而提出完善治理结构的相关建议。 最早关于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研究文献起源于Berle和MeanS的研究,典型观点认为公司管理者(代理人)经常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股东(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常见并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几种: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钱颖一在他的论文《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改革》中提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投资者、经理人、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关系中实现经济利益。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柯林·梅耶(Mayer,1995)在他的著作《市场经济和过渡经济的企业治理机制》中指出,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它的投资者利益的一种组织安排。公司治理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中现代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 我国目前的公司治理制度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股东与董事会之间职权配置的不合理以及监事会职权的力度不足。江平教授针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实际现状指出应修改公司法关于监事会规定,应明规定设立监事会的标准,应规定公司股东或职工在监事人中必须达到一定数量,同时针对公司规模大小的不同应规定设立成员人数不等的监事会。 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有两种模式:英美模式,这种公司治理以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高流通性的资本市场和活跃的公司控制权市场为存在基础与基本特征。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是这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典型代表。德日模式,这种公司治理以后起的工业化国家日本、德国为代表。二战后,为较好地解决市场缺陷与信息不完全等问题,促进资本的有效形成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法律限制企业在银行以外的金融市场进行融资,从而使企业在融资上高度依赖于银行体系。股权集中程度较高,且相对稳定。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会计学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民营企业的作用也逐渐凸显。民营企业有着数量多、规模大、有干劲、发展潜力强的特点,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率方面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势单力薄、企业家自身能力不足的特征,以及中国市场愈加开放后的市场竞争力的加强,使得不少民营企业抵挡不住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而处于危险的边缘,有些甚至倒闭。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不规范化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治理结构与企业规模的不相称使得企业一直停滞不前。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选择合适的治理结构与相应的管理机制是目前民营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预期目标:本文着重分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深入思考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现状,结合我国目前市场形势,从案例分析中探索出适合我国民营企业现状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我国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提供有效地治理参考,从而使民营企业家能够找到新的开拓方向,适应新市场形势的需要,认清企业治理环节的不足,对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所帮助。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内国际上,对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研究是较多的,随着民营企业的兴起,在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力量。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包括很多方面,理论基础上对产权理论、两权分立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与探讨等。实践上也有很多学者对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进行分析,以求得最有助于企业的治理方式。 在理论方面,王文钦(2005)说到,科思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译文是契约理论最早的经典之作,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去探究企业存在的理由,但这在当时有些生不逢时的感觉,引不起注意。 对于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李亚(2006)提到了六点:未来的中国经济将是一个多元化的混合经济体系,民营经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上向新的产业领域扩展,并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运用,开始走独立开发之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开题报告

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资料 湖南工业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4届) 学院(部):财经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学生姓名:彭瑶 班级: 103班学号:10415200306指导教师姓名:谢刚职称:讲师 2013年 12 月 22日 3

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 潘秀丽(2001)认为,需要尽快制定内部控制标准及内部控制评价规范,以便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使资市场有效运行,准确地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为了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的现状,应该在规范公司治理机构的同时来规范公司的内部控制,并明确管理当局对企业内部控制应承担的责任,使其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为了达到上市筹集资金或维持上市资格所做的一种形势上的包装。将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制定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的重大举策,对内部控制的定位非常关键。 刘明辉、张宜霞(2002)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内部控制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其目标没有与企业的整体目标相结合,从而导致不能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构建内部控制。因此,应该打破传统内部控制的狭隘性,拓宽内部控制的内涵,由局部的会计控制、财务控制扩展到整个企业的治理控制,并在今后的制度建设中重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形成企业内部控制和资本市场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康玉珠、周长鸣(2004)认为,从历史上看,西方国家内部控制的发展、完善都离不开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他们注重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会计、审计领域。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是较权威的标准,但也只局限于内部会计控制领域。2002年1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该准则也未涉及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内容。我国如何将内部控制的研究与公司治理结构结合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应该成为众多学者和实务界关注的话题。 李榕芳(2005)认为,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关系密切。公司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健全的内部控制也是正确处理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应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具体划分内部控制目标、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田海峰(2001)认为,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果与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表象看,各大公司信息失真及其财务丑闻的迭出无不与内部控制弱化有关,但更深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局限性不仅要依靠内部控制系统本身的完善,更要依赖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局限性的克服,不能仅仅依靠内部控制机制本身的完善,还必须依赖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王宣人(2011)认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共同载体是企业组织,在这个载体中,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公司治理的优化需要内部控制作保障。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失衡问题。其主要因素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完善有效的监控机制,信息和沟通系统不健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和加强内部控制,应改善股权结构,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构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使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作用,最终实现公司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Akresh ,A.Statistical,Sampling ,in Public Accounting.The CPA Journal,20 03July,pp.20-26.

企业管理开题报告

企业管理开题报告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企业管理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任何企业都处于风云莫测的环境中,企业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 1、企业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无论是享誉世界、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还是那些默默无闻、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危机的困扰,都难逃危机的侵袭。而以分析、预警和处理企业危机事件为主要任务的危机管理,已成为受到普遍重视的一项新的职能管理工作。它使企业在遇到危机事件时,能够及时、果断、有条不紊地予以处理,将危机造成的效益、信誉、形象等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尽可能将“危机”转化为“生机”,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和持续发展。 2、企业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部分。企业管理进入了以战略为中心的时代,“战略制胜”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鲜明特色。然而,企业战略管理侧重于研究企业的竞争性战略,对某些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危机问题重视不够。因此,必须将危机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加强危机管理,以确保企业战略在动态的竞争环境

中更具生命力。 3、我国企业危机管理能力噬待提高。尽管普遍意识到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却同样普遍地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据零点调查最近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京沪两地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有 %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 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国内大多数企业对于危机管理还处于懵懂状态,相对于国外公司对危机事件的快速、专业的应对能力,国内企业危机管理情况堪忧。 4、当前国内对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学者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SARS事件发生以来,危机管理一度成为众多企业和研究机构探讨的热门话题,内容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近两年虽有所改进,但仍局限于照搬国外模式,缺乏对本国企业特质的认真分析,研究与发展基础性的、实用的危机管理理论,建立与健全系统科学、可操作性的企业危机管理机制,是新经济下管理学科的理论工作者与企业的实战管理者所共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正是在此背景下,笔者选择了这一理论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在总结与借鉴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有所创新和突破。

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

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 【摘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固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纷纷实行改制或者退出市场,这就需要民营接管,另一方面,外资企业的进入,往往采取兼并的方式来吞并市场,此时,民营企业必须与外资企业抗衡。因此,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也就更加重要。 【关键词】: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治理模式 一、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两权分立”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类。企业所有者拥有企业的资本财产所有权,但受自身个人精力、管理能力、专业分工、知识水平等影响,不得不把经营权委托给企业或者并不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职业经理人员,这样经理人员则拥有其企业的经营决策权,而且双方通过签订契约来界定权、责、利。但是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很难精确确定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同时由于“委托——代理的产生,双方对信息不对称,致使经理人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其企业的整体利益而出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现象,基于此企业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实现企业的管理。 狭义的公司治理就是为了为了解决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出现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而实现其所有者(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公司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

经理人员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实现经济利益,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和一切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在全球范围主要可分为三种模式:以德国和日本为主的网络导向模式;以英美等国的市场导向模式以及东南亚的家族治理模式。【1】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 (一)产权不清或者产权单一现象严重 我国的民营企业初往往是同学、朋友或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创建的,由于中国人好面子,在创建时,企业往往缺乏科学的契约。契约化的缺失而产生的产权不清,是导致很多民营企业日后的产权之争的罪魁祸首,爱多VCD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如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虽然认识到企业产权明晰的重要性,纷纷制定契约。但是我国的民营企业业主主要由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组成,单个业主占有企业绝大部分剩余权和控股权,甚至一部分民营企业把企业产权等同于个人财产,认为企业的一切都是老板的,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产权单一,往往形成“一股独大”和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样很难使得社会资本进入企业,企业也很难得到高速的发展(二)公司治理机构虚化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企业的规模变大,为了把企业变得更大更强,一部分民营企业虽然能够依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形成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 学院: 财经学院指导教师:XX XX 学生姓名刘倍专业会计学班级1025 论文(设计)题目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例题目类型工程设计(项目)类□论文类 作品设计(作品)类□其它□一、选题简介、意义与背景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重要的内部管理机制,在保证企业稳定有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涉及利益相关者在权利及责任方面的分配及制衡。公司治理结构直接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依靠内部控制来完成。公司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实这与公司治理有紧密的关系。实质上,信息披露有内外两种边界,信息披露外部制度(即法律法规)决定外部边界,公司治理结构决定内部边界(田昆儒,2001)。所以,只有有效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才会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让其内部控制发挥更好的作用。 所发生的大量舞弊事件,对其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差是直接原因,公司治理层面出现的问题是其根本原因。与此同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也会影响公司治理。它的高低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优劣。可见,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强烈的互动关系。因此,本论文基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深度嵌入互不分离的关系,拟从公司治理行为主体的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行为主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演进,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己从多个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都表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有强烈的互动关系。本研究从阿里巴巴公司治理行为主体的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行为主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从阿里巴巴公司支付宝业务治理行为主体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行为主体哪些因素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是怎样影响的,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企业文化开题报告

企业文化开题报告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 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能使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企业文化开题报告,欢迎借鉴! 选题依据: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之间的激烈竞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决策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兴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国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们积极追求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的进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较与吸取,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可行性论述: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在这

个世纪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一样,是企业基础中的“软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特点的的国有企业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就难以取得长远的成效。因此探讨国有企业文化重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 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国有企业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企业文化的概述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含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企业文化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我国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构国有企业文化的对策通过对国有企业文化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XX年09月25日—20XX年10月25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和开题报告。 20XX年03月01日—20XX年05月1日在国有企业进行调研,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05月02日—20XX年05月31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

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

比较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以及各自的利弊。 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直以来是我国国企改革的方向。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将国有企业先进行公司制改革,再进行股份制改造,然后挑选部分改制后的企业上市。政府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也就是说倾向于采用市场型公司治理结构。改制后的企业或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从理论上讲,要比原有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所改善,但是根本问题似乎并没有解决。突出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股权结构和国有资本主体。在股份公司中,国家股和法人股所占比例过大。可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太小,相当一部分股份不能流通,失去了股票的生命力,也使股票市场调配资源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使得股票真实价值无法在市场上实现,控股单位就不可能非常关心股价波动,因此也不可能关心公司的业绩,但是控股单位又有权决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业务,因此而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就不会对企业管理层产生监督和激励。2、内部人控制。二是内部人控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实际上将以前改革措施中已经出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国有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缺乏人格化代表,两权的不统一加大了代理成本。第二,缺乏经理人市场,代理人的选择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官本位”的制度性原因始终存在。 上述两个特点带来了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的弊端:一是股权结构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实现,难以抑制大股东绝对操纵董事会现象等。当唯一大股东是国家时问题更严重,因为它为政府在实质上支配公司提供了条件,结果是上市公司成为“翻牌公司”。由于国家股的最终所有权并不明确,导致资产收益和偿债责任缺少明确的主体。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对于国家股的代理人来说是不统一的,从而他们的监督权和控制权成为“廉价投票权”,内部人只要花较小的代价就可以合谋侵害企业其他股东的利益。二是内部人控制带来的后果,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不能对董事会进行有效约束,董事会缺乏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监事会形同虚设,外部控制机制缺乏或扭曲,激励机制弱。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在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利于市场调控等方面还是具有优势的。 我国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企业)的治理结构有以下的特点:一是民营企业的股权大多绝对集中于家族,企业资产与家族财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完全由家族成员按非市场原则共同负担,“企业即家,家即企业”的特征非常明显。二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创业家族兼有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双重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从1986年开始推行内部控制以来,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虽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现阶段的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公司治理水平仍不容乐观,中航油事件、伊利事件、三鹿事件、爱尔眼科被下令整改等,都凸显出了我国企业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方面问题重重。内部控制的薄弱导致了财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损害了众多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打击了他们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与资源的合理配置。如何完善内部控制已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的许多学者都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结合一起进行研究,就两者的关系提出了“环境论”和“嵌合论”的观点,并从公司治理角度提出了不少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但从实际运用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选题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突飞猛进,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的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确保企业在这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能够健康地发展壮大,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而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有效地公司治理结构,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没有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一个万人瞩目的企业,也可能在弹指一挥间就灰飞烟灭。 目前,国内研究内部控制的文献也不少,相关学者们也都认识到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的紧密联系,纷纷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合在一起研究,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理论成果,提出许多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似乎不是很明显,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件屡有发生。因此对如何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提出有切实可操作的措施的研究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基于此,笔者拟从公司治理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有效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三)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内部控制在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早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等,如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内部控制定义为:“所谓内部控制即企业为了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

跨国公司在华的高管构成开题报告

跨国公司在华的高管构成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在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企业正在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努力扩充自己的海外实力,出现了一批像首钢、联想、中国石油等跨国经营企业。但是由于民族国情,社会文化、法律政策、劳动习惯等诸多差异,使得我国一些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困难重重,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主要瓶颈问题之一。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借鉴其他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分析他们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的构成,以此来解决我国的跨国公司在发展当中遇到的问题,促进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大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篇论文以A企业为研究对象,该企业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日资企业,创业初期有40多人,主要业务是软件开发,产品全部出口日本.该企业作为一家日资企业,重要的部门负责人都是由日本总部派遣的日本籍管理者担任,例如总裁、技术总监、财务部长以及各个分公司的总经理,按照惯例,每过三到五年总裁就会更换一次。高层管理人员的大变动,往往会带来企业制度以及人员的变动,这对于一个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本篇论文就是要分析探讨跨国公司是如何通过各种解决方式,例如定期更换高层经营管理者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以及减少负面作用来改善我国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瓶颈问题。

四、参考文献 1.邵梓峻等:《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研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载《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12期。 2.田泽:《在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现状、动因及对策》,载《经济全球化》,2006年第9期。 3.袁荣等:《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的跨文化整合模式研究》,载《人才与教育》,2006年第8期。 4.陈又星:《日本制造企业变革特征研究》,载《现代日本经济》,2005年第3期。 5.王友香:《在华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征及启示》,载《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公司治理与民营企业现代化改造

公司治理与民营企业现代化改造 作者:吴朝晖 摘要:随着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显现, 其治理问题越来越受 到关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问题实质就是公司创造价值和利益分配的动态平衡问题。民营企业若想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要协调相关各方利益, 加大决策的科学性, 完善监督机制, 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以达到民营企业实现现代化改造的目标。 关键词:公司治理民营企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 010-159-02 1 导论 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已经在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地方差异、增加地方就业、维护地方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改善, 民营企业也开始不断探索治理结构的优化。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励经营者利用公司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还能有效约束企业管理者,同时激励不同资本流向不同使用渠道,在无形手的作用下, 提供市场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提高民企自身价值, 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高端人才流向企业。形成良性循环。 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该问题的存在会对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 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对现代化改造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为家族式企业,这也是有别于其他企业如国企的不同之处。因此, 相比较而言, 具有相对复杂的内部治理结构, 具体表现在民营企业内部的控制权、管理经营权如何在企业所有者、家族成员、外聘经理人之间的分配问题。

国际贸易专业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国际贸易专业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国际贸易专业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主要研究莱州市草艺品出口贸易的优势,及其所在地人文地理优势,还有生产加工的过程介绍和改进建议,并对其进一步发展前景观望,提出一些建议和发展方向研究。 2、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1.介绍莱州市的人文地理环境 2.介绍草编艺术品的历史及文化底蕴 3. 对其加工材料的来源做研究 4.对其市场生存能力做研究介绍 5.草编艺术品的生产加工过程 6.举例研究齐生产成本和利润 7.对其销售和出口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 8.分析与其他草艺品出口地(国)的产品对比 9.对其销售.加工流程做分析研究 10.通过分析研究找出其生产销售的问题 11.对生产和销售提出改进意见 12.对草编艺术品的发展前景展望 3、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1. 根据国内的一系列研究情况综合

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外贸企业已经在一个全新的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对外贸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并按照其宗旨和基本原则进行经济改革和发展对外贸易。履行谈判中承诺的市场开放的义务,将为各国、各地区的贸易伙伴提供更好、更稳定的市场准入机会。对外开放的投资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将逐步享受国民待遇,投资环境将(快速发表论文找论文发表向导网江编辑加扣二三三五一六二五九七)更为宽松、透明、稳定。这毫无疑问将为国外的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也会对国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有着两面效应,后一点是我们尤其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从中国加入WTO以后,不同的行业所受的影响各不相同,就中国外贸企业而言,“入世”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和中国法律环境进一步改善有关。中国自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颁布第一部调整外国投资的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至1999年中美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双边协议用了整整20年时间。到2007年法律框架已经

集团公司治理结构

制约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节选) 在中国现阶段,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并且面临很多困难。根据我们所做问卷调查以及相关研究的积累,多重因素制约着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1.民营企业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仍不尽合理 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控制权及其配置。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受企业的产权结构制约的。经验表明,企业治理结构会随着企业产权结构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发生变化,并逐渐从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合一的古典集权状态转变成为两者相互分离的现代分权状态。到目前为止,中国多数民营企业仍倾向于集权式治理结构。我们的调查表明,在一定阶段,集权式治理结构和家族式管理,对于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相反,它可能更有助于形成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但是,从长期发展和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角度看,民营企业从传统的家庭制转向现代制,势在必行。在我们这次调查的企业中,XX公司是民营企业的主要产权形式,其比重占到样本企业总数的77.99%;股份XX占13.59%;合伙制仅仅占1.49%。但是,在这些被调查企业中,有455家(占样本企业总数61.82%)承认本企业本质上仍是家族企业。这就是说,尽管民营企业采取了XX公司等形式,但家族制的实质并未改变。仅有27.4%的企业业主及家族成员共同拥有的股权不足企业股权比重的90%,29.7%的企业业主及家族成员共同拥有的股权占企业股权比重在90%以上,42.9%的企业业主及家族成员共同拥有的股权占企业股权比重为100%,后两种合计达72.6%。这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本质上仍然是家族控制型企业。如前所述,家族制虽然能够适应现阶段中国的国情和企业发展的实际,但它毕竟是一种原始的企业产权形态和组织结构。这种产权形态和组织结构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有积极的一面,如企业内部各主要成员间的信任成本较低,从而有助于较小规模企业实现更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另一方面,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只相信“自己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在更广的X围选择更有能力的人更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正因如此,才有了民营企业集团化的趋势以及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要求。这种趋势和要求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家族制企业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变的历史过程已经开始。 2.创新能力的高低制约着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到了价格竞争仍然普遍存在,但开始让位于创新能力竞争的阶段。创新已成为企业有无竞争力和竞争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因素。任何一家企业,不管其规模大小,从事什么行业,只要离开了创新,就不可能有持续的竞争力。所谓企业竞争力,不外就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特异性及其成本优势以及由此形成的企业开拓和占领市场、维护和扩展市场并由此获得更多长期利润的能力。在没有创新收益“外溢”的情况下,创新始终是一个有助于企业产品和服务差异性增大、有助于企业战略资产积累、有助于更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助于大幅度提升企业竞争力的X畴。成功的创新,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家的新的更大的创新冲动,并由此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创新收益。正泰集团、万向集团、联想集团的实践均表明,强烈的企业创新冲动与偏好,是大幅度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的创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