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星载DBF多波束发射有源阵列天线

星载DBF多波束发射有源阵列天线

星载DBF多波束发射有源阵列天线
星载DBF多波束发射有源阵列天线

星载DBF 多波束发射有源阵列天线

龚文斌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上海200050)

摘 要: 低轨通信卫星大容量、终端小型化要求卫星采用多波束天线技术来实现高增益、宽覆盖.本文针对低轨CDMA 通信系统,设计了具有近 等通量 覆盖的平面阵列多波束发射天线,该天线由61微带单元天线阵、61个发射射频通道和数字波束形成网络组成;数字波束成形网络对输入的16个波束信号进行正交化、加权处理输出61路中频信号,由发射射频通道完成上变频和信号放大,最后通过天线阵辐射出去在空间形成期望的16个赋形波束覆盖.文章详细介绍了天线的实现方法和试验结果,通过对16波束发射天线原理样机的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各指标都符合设计要求,有效验证了天线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关键词: 相控阵天线;数字波束形成;遗传算法;多波束

中图分类号: TN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72 2112(2010)12 2904 06

D BF Multi Beam Transmitting Phased Array Antenna on LEO Sate llite

GONG Wen bin

(Shanghai Enginee ring Ce nte r for Mic rosatellites,Shanghai 200050,China )

Abstrac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large system capacity and miniatu rized terminal of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M uti beam array antenna is adopted to realize the high gain and wide coverage by LEO satellite.This paper presents a planar trans mitter array antenna w ith equal flux densi ty coverage according to CDM A standard utilized by LEO satellite.The phased array an tenna consists of an array antenna w i th 61micro strip elements,61RF front ends,and digital beam forming network (BFN).Or tho gonal trans form and phase amplitude adjustment are completed in digital BFN.The 61 channel IF signals outputted by digital BFN are up converted and amplified by RF front ends,finally transmitted by array antenna to realize the desired s haped beam cover age.T he design methodolo gy and measured results of D BF phased array antenna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The measu rements demonstrate that all the parameters of array antenna are consis tent with the predefined requirements,which validates the rationality of system design and project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phased array antenna;digital beam forming;genetic algorithm;multi beam

1 引言

星载天线是卫星有效载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

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有源相控阵技术开始用于中、低轨道的星载多波束天线.如全球星系统采用功分器和合成器方式的射频波束成形网络来形成16个波束,铱星系统采用Butler 矩阵的方式实现波束成形[1].射频波束成形方式一旦波束形成网络确定之后,波束形状、相邻波束的相交电平和波束指向等便固定了,不容易改动.特别是当要形成的波束数目较多时(几十个或上百个),波束形成网络的实现将变得十分复杂,且难以调整,要形成低副瓣电平的多波束或实现自适应控制更为困难.

近十多年来,采用数字技术实现波束形成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已经开始应用

于静止轨道的大型通信卫星,例如Inmarsat 4卫星配置DBF 有效载荷,可以形成228个点波束.与模拟波束形成网络相比,数字波束形成网络容易实现多波束、可以灵活改变波束形状、通道幅相误差校正方便等优点.

基于数字波束成形技术的阵列天线技术由于其灵活、性能优越在地面智能天线和雷达中得到了应用[2,3].国内基于数字波束成形技术的星载天线通过近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突破,为实用化的星载DBF 天线奠定了基础.

鉴于模拟波束形成网络在实现上仍然受到国内加工工艺技术的影响,在集成实现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于2004年提出采用DBF 实现低轨多波束通信天线,并于2009年完成了同时产生16个发射波束的有源阵列天线原理样机研制与测试.

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DBF 方式的发射天线实现架

收稿日期:2009 10 15;修回日期:2010 05 25

第12期2010年12月电 子 学 报ACTA ELECTRONICA SINICA Vol.38 No.12

Dec. 2010

构,采用遗传算法设计了多目标优化的相控阵天线综合,实现了发射波束 等通量 覆盖,提高频率复用效率;提出一种新型的波束成形网络成形系数复用的结构,简化波束成形网络复杂度,节省了2/3以上的资源;并给出了通道幅相一致性校正方法和实现方案.最后研制了DBF 发射天线,通过暗室测量结果分析,有效实现了波束赋形和等通量覆盖的综合目标

.

2 多波束发射天线的设计

2 1 天线架构

多波束相控阵发射天线可分为天线阵、射频单元和数字波束形成网络三个组成部分,图1为天线系统的原理框图.数字波束形成网络对输入的16个波束信号先进行正交变换,形成16个I/Q 路正交信号,信号通过数字波束成形器的16!61矩阵加权计算,形成61路发射基带信号,经过校正单元来修正通道间的幅相不一致,送给61个发射射频通道,由发射组件完成信号的上变频、滤波、放大馈给天线,通过61个天线单元辐射出去,在空间形成所期望的16个波束[4].

2 2 天线阵

陶瓷阵元材料的优点是温度和强度稳定性好,材料介电常数相对均匀(同一批次烧制),适用于星载实际应用环境,本天线方案选择陶瓷基片制作天线单元.介电常数8 85,阵元单独制造,表面以四氟材料的天线罩覆盖,天线阵组阵时将每个阵元连同天线罩固定安装在金属基板上,馈电探针穿过安装板,在天线阵面的另一侧与射频单元的SMA 插座通过探针连接.单元按照正三角形栅格排列构成六边形61元阵列[5].如图2所示. 本文的相控阵天线主要用在低轨通信卫星中,要

求天线具有106?的波束宽度,最低天线增益要求接近11dB.由于采用CDMA 通信体制,用户容量也受波束间的相互干扰的影响.为了增大系统用户容量,多波束覆盖需要满足近 等通量 覆盖要求[6].

对于发射天线,天线激励权重在这里只选择相位因子.因为各个波束加入幅度激励的话,功放的非线性因素会导致附加的相位不一致性,影响波束的赋形效果.因此只能采用唯相综合方法[7]

.

通过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以等通量赋形和同频波束旁瓣抑制为核心目标,得到61阵元相控阵天线16个波束的赋形图,如图3所示[8].可见为了补偿边缘波束自由空间路径损耗,16个波束整体赋形为碗口状,具体第三层边缘波束增益比中心波束增益高6 5dB.

2 3 射频发射组件

发射射频模块把数字波束成形网络输出的模拟中频信号进行上变频、滤波、和功率放大之后馈给天线单元,由天线单元辐射出去.为了有效地抑制带外杂散,末级功率放大器之后还接有一个同轴腔体滤波器.

为了实现射频通道之间幅相一致性的测试,在射频通道的功放处耦合信号,该信号通过射频接收通道至中频,由数字波束成形网络通过AD 采样后进行处理.其中一个功放耦合输出两路,一路输出至61选1开关,另一路输出至下变频通道1,该路作为标称通道;其余60个功放耦合输出至61选1开关的其它60个输入端;开关输出连接下变频通道2输入端.幅相校正是在系统初始化阶段单独进行,此时波束形成网络产生参考信号送给61路通道,这里分时校正各通道的功能由控制模块完成.控制模块通过发送一定的控制信号到射频通道电子开关,就可以选择其中一路射频通道计算其修正因子.控制模块还需要发送控制电平协调幅相修正因子计算模块、参考信号发生器、R AM 以及61路通道幅相修正各模块的时序.当系统完成了对61路通道修正因子的计算后,参考信号发生器停止信号发生,这时幅相加权模块开始工作,它们对前端波束形成网络提供的61路信号进行加权修正,使其幅相一致,然后发送到61路通道,并馈送至天线.图4是发射射频通道模块实物图

.

2905

第 12 期龚文斌:星载DBF 多波束发射有源阵列天线

2 4 数字波束成形网络

数字波束形成网络主要完成信号采样、信道化、正交化、波束形成处理、幅相一致性调整和数模转换等.如图5所示.

数字波束成形单元采用业界重构性能优越的FP GA作主体的架构.利用FP AG分布式计算能力,在中频、近零频段进行高速并行的数字运算.而且FPGA提供大量的DSPBlock和BlockRAM资源,可分别配置成乘法器硬核和软核,满足波束成形单元需要进行大量复数乘法运算的要求.数字波束形成网络的实现由一块背板和4块PCIE子板完成,子板与背板通过4个PCIE 插槽连接,如图6所示[9]

.

2 4 1 正交变换

正交支路产生采用希尔波特变换,不采用接收天

线常用的正交下变频处理.因为各波束信号频率结构

不对称,若下变频到基带会造成上下边带频谱重叠,影

响通信质量.而且正交和同相支路都需要混频滤波,资

源开销会更大.

由于各个波束信号为带通信号,可设计奇数阶具

有反对称结构特点的#型希尔波特变换器.为了进一

步节省资源设计具有半带结构的时域希尔波特变换

器[10].其设计思路如下:设各波束信号x(n)的截止频

点为2w

,将其频谱向下搬移w0,然后用滤波器取出

[-w0,w0]的频谱,最后再向上搬移w0,得解析信号x c(n).

2 4 2 分布式数字波束成形

DBF相控阵天线是在波束成形单元对基带信号进

行波束赋形和扫描的,发射天线的波束成形网络数学

模型如下.接入单元发射16个波束信号,以矢量表示:

(B1,B2,?,B16);相控阵天线共有61个阵元,每个阵

元通道的信号矢量(T1,T2,?,T61),波束成形部分的

成型矩阵为:

C16,61=

C1,1C1,2??C1,61

C2,1????C2,61

????

C16,1??C16,61

(1)

其中矩阵胞元C

i,j

代表在第j路射频通道中第i路波束

信号幅相调整权重.第j阵元通道信号为:

T j=%16i=1B i*C i,j(2)

需要进行16次复数乘累加运算.可见波束、天线阵元数

较多的相控阵天线,其波束成形单元需要进行大量的

并行乘累加运算.如本文涉及的16波束61通道波束成

形器,需要1952个实数乘法器,运算量为39 04G次复

乘加/秒.因此采用分布式算法设计分布式数字波束成

形器,以零硬件乘法器资源消耗完成高速并行的乘累

加运算.分布式算法(DA)适合应用于固定系数的乘累

加运算,它使用存储器来代替乘法器硬核实现乘累加

功能.DA算法的本质是将各个系数所有可能的和的结

果存储起来,然后用输入变量作为寻址地址,查找到的

数据就是乘累加结果.

正六边形相控阵天线本身关于120度的旋转对称

性,可以根据波束空间阵列分解结果设计复用结构,以

各波束为中心完成波束成形乘法运算,然后以阵元为

中心进行对应的累加运算,完成波束成形操作.这样可

以极大利用各子阵间共用成形系数的特点节省资源.

2 5 幅相校正

相控阵天线波束成形效果的决定因素是各通道间

群时延响应和幅频响应的不一致.通道的动态校正采用

单音校正方式[11].幅相校正的基本框图见图7.各通道在2906 电 子 学 报2010年

统一时钟延触发下发送相同的单音信号,然后由幅相校正控制端控制电子开关对某一路射频信号的接入(信号从功放和天线间耦合),通过公共的下变频通道交给幅相校正单元处理.各路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对比,得到各个通道幅度、相位误差信息,幅相校正模块因此对各个通道进行校正.幅相误差计算通过最大似然估计算法计算得到.

通过校正后,通道间的相位一致性可以达到3度.其中各通道的反馈信号是从天线馈线点处耦合,不能反映天线互耦的影响[12]

.在未来可以考虑天线远场校正方式.对于发射天线,也可以使用天线远场接收方式看各波束特征,地面计算调整好幅相校正系数后,通过星地环路上传给相控阵天线幅相校正单元.对于数字波束形成方式的相控阵天线,星地环路校正在特殊测控信令支持下是可行的.

3 天线测试

针对DBF 发射天线构成的特点,从测试效率、精度等因素考虑,选用NSI2000平面近场测量系统对天线阵列进行测试[13].

DBF 天线包含射频和数字模块,只能在发射状态对DBF 天线阵进行测量.增益测试采用比较法对DBF 天线阵增益进行测量,通过与标准天线测试状态下接收探头的接收电平以及被测天线的通道增益联合计算,可以得到等效的被测天线增益.

通过平面近场的发射波束测试,得到中心波束和第二层、第三层波束的近场幅相分布及远场方向图,图8是中心波束的近场幅相分布.

从图9的仿真和图10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中心波束赋形能达到较为理想的赋形效果.图11的测试结果剖面图表面中心波束的同频波束零陷可以达到16dB 左右,主旁瓣平均抑制度可以达到10dB.但由于发射组件器件温度漂移导致的幅相误差和阵列天线互耦效应,

跟理想赋形剖面图相比在边缘赋形上还是有些差距.

2907

第 12 期龚文斌:星载DBF 多波束发射有源阵列天线

图12、图13和图15、图16分别是第二层和第三层波束的仿真和实测三维图,图14和图17是这两层波束的实测剖面图.从仿真结果和实测结果可以看出利用遗传算法得到较好的波束赋形效果.

由测试结果可以推算得到中心波束峰值增益为10 5dB,第二层波束峰值增益为13dB,第三层波束峰值增益达到16 8dB以上,中心波束指向误差为0 4度,完全达到近 等通量覆盖的设计指标要求

.

表1是三个波束增益与旁瓣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的比较,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三层波束赋形的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证明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系统整机性能良好,波束形状满足设计要求.

表1 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比较

内容实测仿真

中心波束最大增益10.5dB10.6dB

中心波束第一旁瓣-8dB-9dB

第二层波束最大增益13dB13.1dB

第二层波束第一旁瓣-7.5dB-10dB

第三层波束最大增益16.8dB16.5dB

第三层波束第一旁瓣-12.5dB-12.5dB

4 小结

本文设计了16波束DBF相控阵发射天线,利用遗传算法对相控阵天线进行了唯相激励的天线综合,实现了近 等通量覆盖;最后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波束成型网络的复用结构,节省了硬件资源.通过天线暗室测试,对3层赋形波束的形状、波束指向、旁瓣、零陷等指标与理想赋形效果进行了对照分析,有效验证了天线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波束形成的幅相加权可以在信号产生至天线阵元之间整个传输通道的任意一级实现.经典的相控阵天线通常是在射频段通过衰减器和移相器来实现幅相加权,本文论述的天线系统多波束形成在数字部分实现.

2908 电 子 学 报2010年

基于DBF的有源天线阵具有以下优点:控制精确,有利于在轨实现通道一致性的校正和波束重构;增加波束数不会影响天线整体架构,只需在数字波束成形网络中增加相应的波束成形处理;无需专用射频网络、校准系统及移相器,避免多层射频网络加工工艺实现难度.

参考文献:

[1]余金培,李国通,梁旭文,杨根庆.现代通信小卫星技术的

发展与对策[J].电子学报,2001,29(3):100-105.

YU Jin pei,L I Guo tong,LIANG Xu wen,YANG Gen qing.

Development and tactic of modern small satellite techno logy [J].Acta Electronica Sinica,2001,29(3):100-105.(in Chi nese)

[2]姜永权,魏月.基于QPSK的智能天线固定多波束基带

DBF算法[J].电子学报,2003,31(7):1114-1117.

JIANG Yong qu an,WEI Y ue.The baseband digital beamform ing algorithm for s mart antenna fixed beams based on QPSK [J].Acta Electronica Sinica,2003,31(7):1114-1117.(in Chinese)

[3]鲁加国,吴曼青,靳学明,方正新.基于DDS的有源相控

阵天线[J].电子学报,2003,31(2):199-202.

LU Jia guo,WU Man qing,JI X ue ming,FANG Zheng xin.

Active phased array antenna based on DD S[J].Acta Electroni ca Si nica,2003,31(2):199-202.(in Chinese)

[4]Dreher,A Niklasch,N Klefenz.Antenna and receiver sys tem

with digital beam formi ng for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communi c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 niques,2003,51(7):1815-1821.

[5]O uyang J.A novel radiation pattern and frequency reconfig

urable microstrip antenna on a thin substrate for wide band and w ide angle scanning application[J].Progress i n Electromagnet ics Research Letters,2008,4:167-172.

[6]J C Liberti,T S Rappaport.Analytical resul ts for capacity im

provements in CDMA[J].IEEE Transactions on V ehicular Technolog y,1994,43(3):680-690.[7]M ahanti,et al.Phase only and amplitude phase only synthesis

of dual beam pattern linear antenna array s using floating point genetic algorithms[J].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2007,68:247-259.

[8]Li W T,Shi X W,X u L.Improved GA and PSO culled hybrid

algorithm for antenna array pattern synthesis[J].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2008,80:461-476.

[9]Pellon A,Carvalho N,L ucke O.Design of cost optimised active

receive array antenna for mobile satellite terminals[A].Pro 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magnetics in Advanced Applications[C].Torino,Italy:IEEE,2007.719-722.

[10]Ronald E,Crochiere,Lawrence.M u tirate Digital Signal Pro

cessing[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Press,2001.219-

237.

[11]Raviraj S Adve,Tapan Kumar https://www.doczj.com/doc/e415242832.html,pensation for the

effects of mutual coupling on direct data domain adaptive al gorithms[J].IEEE Transaction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2000,48(1):86-94.

[12]Yuan J,Q iu Y,Liu Q Z.Fast analysis of multiple antennas

coupling on very electrical large objects via parallel technique [J].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2008, 22(8):1232-1241.

[13]Sukharevsky O I,Shramkov A Y.High frequency method of

antenna directional pattern calculation[J].Journal of Electro 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2007,21(14):2009-2023.

作者简介:

龚文斌 男,1975年12月生,浙江玉环人.

2003年获得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博士

学位,现为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通信技术研究

室副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相控阵天线技术、卫

星通信与导航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

了多波束发射天线原理样机的研制.

E mail:gong wb@mail.si https://www.doczj.com/doc/e415242832.html,

2909

第 12 期龚文斌:星载DBF多波束发射有源阵列天线

多波束形成技术研究

多波束形成技术研究 陈晓萍 (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6) 摘要:讨论了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中关于多波束形成的算法,优选的有LMS自适应方式和相位调整自适应方式;并简单介绍了波束控制和波束形成的实现。 关键词:TDRSS;多波束形成;LMS自适应算法;相位调整自适应算法 一、前言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要求测控通信站能高覆盖地对飞船等多个目标进行测控通信。要解决这个问题靠现有地面测控网和业务接收站已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建立天基测控通信系统,即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 TDRSS把测控通信站搬移到天上同步定点轨道的中继星上,从上向下观测中低轨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等空间飞行器,从而提高了覆盖率。为了减轻中继星的复杂性和负担,将中继卫星观测到的数据和信息传到地面,由地面中心站进行处理。TDRSS中继星相控阵天线同时与多个用户航天器保持跟踪,地面站到航天器的正向通讯为时分多波束,反向通讯为码分和同时多波束。为了减轻中继星的负担,中继星上只装有形成正向天线波束扫描所需的电调移相器,由地面终端计算并发出指令,调节星上移相器相位,让天线波束以时分方式扫描对准各用户航天器,在对准期间完成正向数传。多个用户航天器送到中继星的反向数传信号在星上进行多波束形成会大大增加中继星的复杂性,反向信号经星上阵列天线接收和变换,各阵元收到的信号用频分多路方式相互隔离送往地面,由地面接收前端将频分多路还原成同频多路阵元输出,交由终端进行相控阵多波束形成处理。所谓波束形成, 就是利用开环控制或闭环自适应跟踪方法,对不同反向到达的信号用不同的权系数矢量对各阵元输出进行幅度和相位加权, 使各阵元收到的同一用户信号在合成器中得以同相相加, 输出信号最大, 干扰和噪声最小。当存在多个目标时, 地面终端利用码分多址方法和利用多个波束形成器并行地完成各目标的波束合成处理完成各用户的数传与测控。 二、多波束形成算法 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在多址方式下,服务对象一般分布在较低的地球轨道上,当用户星离地面的轨道高度在3 000 km以下时,中继星各阵元波束宽度只要26°就可覆盖地球周围的所有用户星。 当用户星以最大速度10 km/s运动,用户星穿过3.5°宽的合成波束所需的时间最短为205 s,所以中继星跟踪用户星所需的波束移动角速度是很小的。假定波束移动步进量为阵合成波束宽度3.5°的5%即0.175°,波束步进间隔时间长达10.5 s。只要计算机能在10.5 s 内依据用户星位置更新相控阵的相位加权系数,就会使合成波束移动并时刻对准目标。 按照目标的捕获与跟踪过程,多波束形成应有3种工作方式:主波束控制方式(开环)、扫描方式(开环)及自跟踪方式(闭环)。 当有先验信息如根据目标的轨道方程计算出目标在空中的当前位置时,可采用开环的主波束控制方式, 由用户星的实时俯仰角和方位角,计算机算出加权系数矢量,送到多波束处理器完成波束加权合成。用户星相对中继星来说角度移动缓慢,随着用户星的移动,计算机实时逐点计算出权系数矢量,可维持主波束的开环跟踪。主波束控制方式一般用于目标的初始捕获,完成后进入自动跟踪状态。 如果没有先验信息不知道目标的起始位置,可以采用波束扫描方式,根据事先制定的空

多波束天线

多波束天线,能产生多个锐波束的天线。这些锐波束(称为元波束)可以合成一个或几个成 形波束,以覆盖特定的空域。 能产生多个锐波束的天线。这些锐波束(称为元波束)可以合成一个或几个成形波束,以覆盖特定的空域。多波束天线有透镜式、反射面式和相控阵式等三种基本形式。此外还有以相控阵作为反射面或透镜馈源的混合形式。 多波束天线 多波束透镜天线利用透镜把馈源所辐射的能量汇聚起来形成一个锐波束,当透镜焦点附近设置多个馈源时,便相应形成指向不同的多个元波束(图1a)。控制各馈源的激励振幅和相位,能使这些元波束合成为具有特定形状的成形波束。图1a还表示出用19个元波束覆盖地球的配置情况。这19个元波束可由排成六边形的19个馈源喇叭产生(图1b右下角)。对各馈源激励的控制是利用波束形成网络来实现的。图1b中是一种典型的波束形成网络,它主要由可变功率分配器和移相器组成,能向馈源阵激励所需的振幅和相位分布。由于馈源偏离透镜焦点会引起彗形像差而使旁瓣电平升高,馈源的偏焦角不能过大,但可适当组合多个喇叭的辐射来压低波束的旁瓣电平。 多波束天线 多波束反射面天线它在反射面焦点附近有多个馈源来形成多波束。为避免馈源系统对反射面口径的遮挡,通常采用偏置单(双)反射面形式。这类天线与多波束透镜天线工作情形相似,但较为轻便简单,是较常用的多波束天线形式。图2为最早用于商用通信卫星的偏置抛物面多波束天线,馈源阵由88个方形喇叭组成。辐射右旋圆极化波时,形成两个“半球波束”;同时辐射左旋圆极化波形成两个“区域波束”(图2)。这4个成形波束都工作于4吉赫频段而互不干扰,因而能增加通信容量(四重频谱复用)。 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由许多辐射元排阵构成,用波束形成网络向阵列单元激励所需的振幅和相位,以形成不同形状的成形波束。它的优点是可对波束数目和形状进行灵活控制,并可控制波束作快速扫描;但结构较复杂,造价高。 多波束天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元波束窄而且增益高,若用多个发射机同时向各波束馈电,可获得较远的作用距离;②合成波束能覆盖特定形状的空域;③能以组合馈源方式实

智能天线综述

文章编号:1006-7043(2000)06-0051-06 智能天线综述 肖炜丹,楼 吉吉,张 曙 (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工程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智能天线技术作为ITM -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phone -2000,2000年全球移动电话)的核心技术之一,受到国内外移动通信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智能天线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进行了综合论述,并讨论了其相关技术及应用和发展前景,最后对智能天线技术研究中的难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发表了看法.① 关 键 词: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移动通信;ITM -2000;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图分类号:TN911.25 文献标识码:A Summ arization of Sm art Antennas XIAO Wei-dan ,LOU Zhe ,ZAN G Shu (Dept.of Electronic Eng.,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 Abstract :Great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application of smart antennas by mobile communication trade both here and abroad as one of the key techniques for ITM -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phone -2000).The paper presented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the smart antennas ,including its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n discussed cor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Finally ,the authors ’opinions were presented about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research of smart antennas. K ey w ords :smart antenna ;software radio ;mobile communication ;ITM -2000;2G;3G 近年来全球通信事业飞速发展,通信业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等新概念的出现,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理想目标是有极大的通信容量,有极好的通信质量,有极高的频带利用率.在复杂的移动通信环境和频带资源受限的条件下达到这一目标,主要受3个因素的限制:1)多径衰落;2)时延扩展;3)多址干扰.为克服这些限制,仅仅采用目前的数字通信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近几年开始研究的移动通信的智能技术,即智能移动通信技术,包括智能天线、智能传输、智能接收和智能 化通信协议等,为克服和减轻这些限制,达到或接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理想目的,提供了最有力的技术支持,已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技术保证.而其中的智能天线技术以其独特的抗多址干扰和扩容能力,不仅是目前解决个人通信多址干扰、容量限制等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也被公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一种发展趋势,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为便于广大通信爱好者能够对智能天线技术有所了解,本文将从智能天线的概念、原理、相关技术及其应用做一简要介绍. ①收稿日期:2000-06-01;修订日期:2000-11-15 作者简介:肖炜丹(197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 第21卷第6期 哈 尔 滨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Vol.21,№.62000年12月 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Dec.,2000

星载DBF多波束发射有源阵列天线_龚文斌

星载DBF 多波束发射有源阵列天线 龚文斌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上海200050) 摘 要: 低轨通信卫星大容量、终端小型化要求卫星采用多波束天线技术来实现高增益、宽覆盖.本文针对低轨CDMA 通信系统,设计了具有近“等通量”覆盖的平面阵列多波束发射天线,该天线由61微带单元天线阵、61个发射射 频通道和数字波束形成网络组成;数字波束成形网络对输入的16个波束信号进行正交化、加权处理输出61路中频信号,由发射射频通道完成上变频和信号放大,最后通过天线阵辐射出去在空间形成期望的16个赋形波束覆盖.文章详细介绍了天线的实现方法和试验结果,通过对16波束发射天线原理样机的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各指标都符合设计要求,有效验证了天线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关键词: 相控阵天线;数字波束形成;遗传算法;多波束 中图分类号: TN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72-2112(2010)12-2904-06 D BF Multi -Beam Transmitting Phased Array Antenna on LEO Satellite GONG Wen -bin (Shanghai Enginee ring Cente r for Mic rosatellites ,Shanghai 200050,China ) Abstract :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large system capacity and miniatu rized terminal of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Muti -beam array antenna is adopted to realize the high gain and wide coverage by LEO satellite .This paper presents a planar trans -mitter array antenna with equal flux density coverage according to CDMA standard utilized by LEO satellite .The phased array an -tenna co nsists of an array antenna with 61micro -strip elements ,61RF fro nt ends ,and digital beam fo rming netwo rk (BFN ).Or -thogo nal transform and phase -amplitude adjustment are completed in digital BFN .The 61-channel IF signals outputted by digital BFN are up -converted and amplified by RF front ends ,finally transmitted by array antenna to realize the desired shaped -beam cover -age .The design methodology and measured resu lts of DBF phased array antenna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T he measu rements demonstrate that all the parameters of array antenna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efined requirements ,which validates the rationality of sy stem desig n and project implementation . Key words : phased array antenna ;digital beam forming ;genetic algorithm ;multi -beam 1 引言 星载天线是卫星有效载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 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有源相控阵技术开始用于中、低轨道的星载多波束天线.如全球星系统采用功分器和合成器方式的射频波束成形网络来形成16个波束,铱星系统采用Butler 矩阵的方式实现波束成形[1].射频波束成形方式一旦波束形成网络确定之后,波束形状、相邻波束的相交电平和波束指向等便固定了,不容易改动.特别是当要形成的波束数目较多时(几十个或上百个),波束形成网络的实现将变得十分复杂,且难以调整,要形成低副瓣电平的多波束或实现自适应控制更为困难. 近十多年来,采用数字技术实现波束形成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数字波束形成(DBF )技术已经开始应用 于静止轨道的大型通信卫星,例如Inmar sat -4卫星配置 DBF 有效载荷,可以形成228个点波束.与模拟波束形成网络相比,数字波束形成网络容易实现多波束、可以灵活改变波束形状、通道幅相误差校正方便等优点. 基于数字波束成形技术的阵列天线技术由于其灵活、性能优越在地面智能天线和雷达中得到了应用[2,3].国内基于数字波束成形技术的星载天线通过近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突破,为实用化的星载DBF 天线奠定了基础. 鉴于模拟波束形成网络在实现上仍然受到国内加工工艺技术的影响,在集成实现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于2004年提出采用DBF 实现低轨多波束通信天线,并于2009年完成了同时产生16个发射波束的有源阵列天线原理样机研制与测试. 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DBF 方式的发射天线实现架 收稿日期:2009-10-15;修回日期:2010-05-25   第12期2010年12月电 子 学 报ACTA ELECTRONICA SINICA Vol .38 No .12 Dec . 2010

多波束天线

多波束天线综述 多波束天线(MBA———Multiple Beam Antenna)由于其能够高增益地覆盖较大的地面区域而且又能根据需要调整波束形状而得到深入研究和广泛于卫星通信系统。多波束天线是能够同时产生多个子波束(点波束),从而覆盖地面上所关心的区域的天线系统,根据不同的通信需要,子波束和总波束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几种情况:固定区域点波束覆盖,非固定区域点波束覆盖和赋形束覆盖。多波束天线与传统天线不同,它只在指定的区域有较高的增益值,而在其他地方增益很低,所以能减少覆盖区域外地面站对多波束系统造成的干扰,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信道容量,提供有效全辐射功率和接收系统品质因素G/T值,并使卫星地面站终端设备得到简化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地球的曲率,卫星覆盖下的区域到达卫星的路径并不相等,星下点路径最短,远离星下点的区域路径较远,这就引起了远近效应的问题对于通信卫星系统而言,等通量覆盖是保证系统性能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这恰恰是多波束天线的优势因为多波束天线是通过几个高增益的窄波束合成一个等效的高增益宽波束,所以可以通过调整每个波束的增益大小,实现对地面的等通量覆盖。 (1)固定区域点波束覆盖: 固定区域点波束覆盖是指所有的点波束彼此独立地照射地面上不同的固定区域,总的波束则覆盖有关国家和地区,这种点波束方式往往用于同步卫星通信系统,近年来也应用于同步卫星通信系统,称为所谓“凝视天线”。这种系统,当卫星移动时,天线始终照射着某一固定区域并保持波束覆盖图不变,直到该区域边缘的仰角小于最小仰角。 (2)赋形束覆盖 赋形束覆盖是指点波束在地面上相互迭加,得到的辐射方向图形成所需要的图形─赋形束,这种方式也往往用于同步卫星通信系统.赋形束的概念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出来了,其天线由反射面和单个馈元或由少量的馈元组成的馈元阵组成(后者可以看成多波束天线).任何形状的方向图都可以通过设计反射面的形状,在光学口面产生所需的振幅和相位分布来实现,而

基于HFSS的4_24微带阵列天线的研究与设计_惠鹏飞

第26卷第5期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学 报 Vol.26,No.5 2010年9月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Sep.,2010 基于HFSS 的4×24微带阵列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惠鹏飞,夏颖,周喜权,陶佰睿,苗凤娟 (齐齐哈尔大学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微带阵列天线的馈电方式有微带线馈电和同轴馈电两种方式,本文利用HFSS软件对微带阵列天线进行了研 究,分析了两种馈电方式的传输损耗及其对天线方向图的影响,利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实现了一种基于同轴线馈 电结构的多元矩形微带阵列天线。在HFSS仿真设计环境里对天线进行了物理建模,该微带阵列天线的方向图特性 良好,工程上实现比较方便。 关键词:微带阵列天线;模块化设计;HFSS 仿真;物理建模;方向图 中图分类号:TN8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4X(2010)05-0009-04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微带天线在许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场合包括:卫星通信、多普勒雷达及其它制式雷达、导弹遥测系统、复杂天线中的馈电单元等[1] 。微带天线通常采用天线阵列的形式,由馈电网络控制对天线子阵的激励幅度和相位,以获得高增益、强方向性等特点。 微带阵列天线的馈电方式主要有微带线馈电和同轴线馈电方式两种。利用微带线馈电时,馈线与微带贴片是共面的,因此可以方便地光刻,但缺点是损耗较大,在高效率的天馈系统里的应用受到较大限制[2]。本文首先对微带馈电网络产生的损耗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HFSS 软件设计了2×4结构的微带子阵,采用同轴馈电的方式,利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和方向图叠加原理最终实现了4×24矩形微带阵列天线,仿真设计结果表明,该大型矩形微带阵列天线的各项指标参数良好,设计思想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1 微带阵列及馈电网络损耗分析 1.1 微带阵列理论 微带天线单元的增益较小,一般单个贴片单元的辐射增益只有6~8 dB,为了实现远距离传输和获得更大的增益,尤其是对天线的方向性要求比较苛刻的场合,常采用由微带辐射单元组成的微带阵列天线,如果对增益要求较高,可采用大型微带阵列天线结构[3]。 首先分析平面微带阵列天线的激励电流与电场分布情况,无论是线天线还是面天线,其辐射源都是高频电流源,天线系统将高频电流源的能量转换成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讨论电流源的辐射场是分析天线的基础。假设由若干相同的微带天线元组成的平面阵结构,建立三维坐标系分析阵列天线的场量分布情况。以阵列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天线在x 轴方向和y 轴方向的单元编号分别用m 和n 表示。以原点天线单元为相位参考点,为了简化分析,假设阵列中各单元间互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各单元激励电流为 j()e xs ys m n mn I ψψ?+,天线阵在远区的辐射总场(,)E θ?为 ()(,)(,)E f S θ?θ?θ??,= 式中,(,)f θ?为阵元的方向性函数,(,)S θ?为平面阵的阵方向性函数。平面阵因子是两个线阵因子的乘积,可以利用线阵方向性分析的结论来分析平面阵列的方向性。 1.2 馈电网络及损耗分析 天线只有承载高频电流才能有电磁波辐射,馈线指将高频交流电能从电路的某一段传送到另一段所用 的设备,对天线的馈电包括对单元天线的馈电和阵列天线的馈电两种形式。当利用传输线对阵列结构进行 收稿日期:2010-06-06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科技局工业攻关项目(GYGG-09011-2) 作者简介:惠鹏飞(1980-),男,辽宁凌源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雷达极化信息处理的研究,weibo505@https://www.doczj.com/doc/e415242832.html,。

多波束天线通道幅相一致性校正及实现

多波束天线通道幅相一致性校正及实现 朱丽龚文斌杨根庆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 200050) 摘要:本文针对多波束天线接收机的通道幅相一致性校正,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算法的校正方法并在FPGA 中实现了该方法。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提下,该方法不但实现起来相对容易,而且算法的精度和动态范围也有一定的保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关键词:多波束天线,通道失衡,幅相误差,最小均方误差,校正 1.引言 随着人们对卫星通信要求的不断提高,卫星通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卫星多波束天线目前己成为提高卫星通信性能、降低系统成本的一项关键性技术。 多通道接收机是DBF 天线系统中信号的必经之路,正是这种多接收通道的结构,使DBF 天线系统增加了幅度和相位误差的潜在来源。与多个天线阵列相连接的多个接收机通道必须要有很高的一致性,否则通道间的失配将严重影响数字波束系统的性能。对多通道间误差的校正正是星载数字多波束天线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目前国内对星载DBF 天线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需要更多的借鉴智能天线、自适应天线和雷达等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 本文主要针对基于卫星应用的两维阵列DBF 天线系统,采用目前最常用的LMS 算法设计并在FPGA 中实现了对其前端射频多通道接收机的幅相校正系统,最后给出了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这种采用定点数制的LMS 算法对系统的幅相误差具有较好的校正性能。 2.数字多波束天线的幅相校正原理

数字多波束天线的组成如图1所示。前端天线阵是由多个天线单元组成两维阵列,阵元接收的信号经射频前端电路、A/ D 转换电路、数字下变频器后送入数字波束形成器处理。[2][1] 设计一个六边形排列的7单元天线阵,A/D后端的数字下变频器和波束形成器均采用FPGA 实现。天线阵接收到的信号首先通过射频通道混频后得到中频信号,再将此模拟中频信号经过ADC 后得到数字中频信号,然后送入DDC 进行下变频;下变频后,每路信号分为正交的I、Q 两路,这些正交的信号再送入波束成形器中进行波束成形,最后的输出即为合成的波束。接收通道在制造时的各种误差、电路器件的选择,A/D的量化精度、DDC 的性能、I/Q两路的正交误差等因素都会引起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变化。为了能够正确的波束成形,达到系统的精度要求,就必须要对多通道接收机进行校正,校正系统原理图如下图2 所示。

5g微带阵列天线

5G 微带阵列天线 要求:利用介质常数为2.2,厚度为1mm ,损耗角为0.0009的介质,设计一个工作在5G 的4X4的天线阵列。 评分标准: 良:带宽〈7% 优:带宽〉7%且效率大于60% 1微带辐射贴片尺寸估算 设计微带天线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介质基板,假设介质的介电常数为r ε,对于工作频率f 的矩形微带天线,可以用下式设计出高效率辐射贴片的宽度W ,即为: 1 21()2 r c w f ε-+= 式中,c 是光速,辐射贴片的长度一般取为/2e λ;这里e λ是介质的导波波长,即为: e λ= 考虑到边缘缩短效应后,实际上的辐射单元长度L 应为: 2L L = -? 式中,e ε是有效介电常数,L ?是等效辐射缝隙长度。它们可以分别用下式计算,即为: 1 211 (112)22r r e h w εεε-+-= ++

(0.3)(/0.264) 0.412 (0.258)(/0.8) e e w h L h w h ε ε ++ ?= -+ 2.单元的仿真 由所给要求以及上述公式计算得辐射贴片的长度L=19.15mm,W=23.72mm。采用非辐射边馈电方式,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单元模型 此种馈电方式,可以通过移动馈电的位置获得阻抗匹配,设馈电点距离上宽边的偏移量为dx,经仿真得到当dx=4mm时,阻抗匹配最好。另外,之前计算出的尺寸得到的谐振点略有偏移,经过仿真优化后贴片尺寸变为L=19mm,W=23.72mm。仿真结果图如图2,图3所示。

图2 S11参数 图3 增益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谐振点为5GHz,计算的相对带宽为2.2%,增益为5.78dB。 2. 2×2阵列设计

MIMO系统的波束形成技术及其仿真

MIMO 系统的波束形成技术研究及其仿真 杨尚贤1,王明皓2 (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沈阳110136;2.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5) 摘要:概述了智能天线中的波束形成技术和MIMO 系统中空时分组码原理,基于传统的最小均方(LMS )算法和MI - MO 系统中空时分组码,研究分析了两者相结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智能天线;LMS 算法;MIMO ;空时分组码;误码率中图分类号:TN82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36(2012)24-0093-03 MIMO systems beamforming technology and its simulation YANG Shang -xian 1,WANG Ming -hao 2 (1.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China ; 2.Shenyang Aircraft Design Institute ,Shenyang 110035;China ) Abstract:The overview of beamforming technology in the smart antenna and space -time block code principle in th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combination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least mean square (LMS )algorithm and th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 space -time block codes.Key words:smart antenna ;LMS algorithm ;MIMO ;STBC ;BER 收稿日期:2012-09-03 稿件编号:201209021 作者简介:杨尚贤(1985—),男,辽宁大石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航空电子信息系统。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用户的数目迅速增加,有限的频谱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市场对于移动通信的巨大需求。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 )技术充分利用频域资源实现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有效提高,已经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1-4]。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多径衰落和各种干扰是普遍存在的。智能天线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多径干扰、同信道干扰、多址干扰等各类型的干扰。而空时编码技术可以在不损失带宽的情况下获得很高的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从而实现抗多径衰落的目的。因此,如果将空时编码技术与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将会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文中将对空时编码技术与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1智能天线中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一定的准则和 算法自适应地调整阵列天线阵元激励的权值,使得阵列接收信号通过加权叠加后,输出信号的质量在所采取的准则下最优。波束形成原理图,如图1所示。 经典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有最小均方算法(LMS )和递归最小二乘算法(RLS ),采样矩阵求逆(SMI )算法,最小二乘横模算法(LS-CMA ),基于DOA 估计的空间线性约束最小方差算法(LCMV )、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MVDR )算法、特征子空间(ESB )算法等,以上算法各有其优缺点[5-9]。本文将以LMS 算法为基础探讨研究波束形成技术。W (n +1)=W (n )+12 μ[-Δ W (E {ε2(n )})]=W (n )+μ[r xd -R xx W (n )](1) 其中,W 是加权向量,μ是常数,称为步长因子,ε(n )是输出信号与有用信号之间的误差,r xd 是输入信号与有用信号的互相关矩阵,R xx 是输入向量自相关矩阵。 因为r xd ,R xx 都是统计量,因此实际计算需要用估计值代替,LMS 算法的原理[10]是:采用瞬时采样值进行这两项的估 计,即在第n 个快拍,r xd 和R xx 的估计值R 赞xd 和R 赞xx 为r 赞xd =d *(n )x (n )(2)R 赞xx =x (n )x H (n )(3) 于是将式(2)、(3)代入式(1)得, W (n +1)=W (n )+μ[d *(n )x (n )-x (n )x H (n )W (n )]=W (n )+μx (n )[d *(n )-y *(n )]=W (n )+μx (n )ε*(n ) (4) 电子设计工程 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 第20卷Vol.20第24期No.242012年12月Dec.2012 图 1 波束形成原理图 Fig.1 Principle diagram of beamforming

多波束形成方法

多波束形成技术研究 摘要:讨论了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中关于多波束形成的算法,优选的有LMS自适应方式和相位调整自适应方式;并简单介绍了波束控制和波束形成的实现。 关键词:TDRSS;多波束形成;LMS自适应算法;相位调整自适应算法 一、前言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要求测控通信站能高覆盖地对飞船等多个目标进行测控通信。要解决这个问题靠现有地面测控网和业务接收站已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建立天基测控通信系统,即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 TDRSS把测控通信站搬移到天上同步定点轨道的中继星上,从上向下观测中低轨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等空间飞行器,从而提高了覆盖率。为了减轻中继星的复杂性和负担,将中继卫星观测到的数据和信息传到地面,由地面中心站进行处理。TDRSS中继星相控阵天线同时与多个用户航天器保持跟踪,地面站到航天器的正向通讯为时分多波束,反向通讯为码分和同时多波束。为了减轻中继星的负担,中继星上只装有形成正向天线波束扫描所需的电调移相器,由地面终端计算并发出指令,调节星上移相器相位,让天线波束以时分方式扫描对准各用户航天器,在对准期间完成正向数传。多个用户航天器送到中继星的反向数传信号在星上进行多波束形成会大大增加中继星的复杂性,反向信号经星上阵列天线接收和变换,各阵元收到的信号用频分多路方式相互隔离送往地面,由地面接收前端将频分多路还原成同频多路阵元输出,交由终端进行相控阵多波束形成处理。所谓波束形成, 就是利用开环控制或闭环自适应跟踪方法,对不同反向到达的信号用不同的权系数矢量对各阵元输出进行幅度和相位加权, 使各阵元收到的同一用户信号在合成器中得以同相相加, 输出信号最大, 干扰和噪声最小。当存在多个目标时, 地面终端利用码分多址方法和利用多个波束形成器并行地完成各目标的波束合成处理完成各用户的数传与测控。 二、多波束形成算法 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在多址方式下,服务对象一般分布在较低的地球轨道上,当用户星离地面的轨道高度在3 000 km以下时,中继星各阵元波束宽度只要26°就可覆盖地球周围的所有用户星。 当用户星以最大速度10 km/s运动,用户星穿过3.5°宽的合成波束所需的时间最短为205 s,所以中继星跟踪用户星所需的波束移动角速度是很小的。假定波束移动步进量为阵合成波束宽度3.5°的5%即0.175°,波束步进间隔时间长达10.5 s。只要计算机能在10.5 s 内依据用户星位置更新相控阵的相位加权系数,就会使合成波束移动并时刻对准目标。 按照目标的捕获与跟踪过程,多波束形成应有3种工作方式:主波束控制方式(开环)、扫描方式(开环)及自跟踪方式(闭环)。 当有先验信息如根据目标的轨道方程计算出目标在空中的当前位置时,可采用开环的主波束控制方式, 由用户星的实时俯仰角和方位角,计算机算出加权系数矢量,送到多波束处理器完成波束加权合成。用户星相对中继星来说角度移动缓慢,随着用户星的移动,计算机实时逐点计算出权系数矢量,可维持主波束的开环跟踪。主波束控制方式一般用于目标的初始捕获,完成后进入自动跟踪状态。 如果没有先验信息不知道目标的起始位置,可以采用波束扫描方式,根据事先制定的空间角度扫描轨迹图形,顺序调出各角度位置的加权矢量,形成波束的空中扫描,当波束扫到目标时,波束合成器输出最大信号并给出目标捕获指示,完成目标初始捕获,随即进入波束

多点波束天线卫星 (中英翻译)

多点波束卫星天线 09级无线通信一班 冯贺威 20091526109 摘要:ka波段有效载荷在卫星通信的使用中越来越流行。在ka波段中较宽的波段宽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能力。除了使用更多的资源, 更有效地利用可用的资源将成为卫星服务成功发展的关键。现代天线的概念允许一个高频率方案的重复使用, 卫星通信中最稀有的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波段频率的加宽。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不同类型的这种天线的设计和使用。 关键词:多点波束天线每束单馈每束多馈 1.介绍 2010年12月, 欧洲前两个ka波段多点波束卫星被发射,分别是阿凡提的Hylas-1和Eutelsat的 Ka-Sat。这两个卫星都是欧洲卫星制造商阿斯特里姆公司制造,完全运行在轨道上。虽然大多数ku波段卫星为广播提供了大范围的覆盖, 但是使用ka波段频率的快速宽带卫星服务有更多的利益。典型的应用是个人通信、高速网络、军事通信和移动通信服务。服务区域已经被多至100个区域覆盖。重叠的高增益点波束支持双向(上行和下行)使用小型终端的宽带服务。这种方法允许高度的频率的重复使用,从而导致系统容量的大量增加。覆盖在欧洲的一个多点波束卫星可以提供相同输入功率,类似天线尺寸的普通卫星的10倍容量以上。 对于拥有交叉点的多点波束卫星的创造, 天线系统是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可能有两个基本原则。每束但馈(SFB)设计使用一种饲料角为每个点。优点是硬件简单和更好的电气性能,但是孔数目的增长导致了大的费用。为了提供交叉点,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反射孔是必需的,一般是四个。通常,也可以创建一个四色场景仅使用三个反射镜。另外设计使用一个超大形反射器[1],被动或主动[2][3]的镜头都是很可能的。每束多馈(“MFB)设计使用小型子数组为每个点。相邻点分享一些排列元素。在这种情况下,重叠的排列饲料被创建,它允许使用单一反射孔产生重叠点。排列的元素由形成网络的一个复杂正交波束送入。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这两个方面,现在的设计和比较模拟和实测性能数据。多达100个独立重叠点的天线也需要一个新的测试理念。因此,我们也为多点波束天线提供设备和新的有效的测试方法。 2.多点波束方案 为了达到了高度的频率重复使用,目标覆盖率是不再由一个大的单光束覆盖,而是通过大量重叠高增益点波束。图1显示了一个使用四色频率复用方案来广泛覆盖欧洲的原则。这意味着使用了两个不同的低频子带和两个正交性ona极性(通常的右手和左手的循环)。不同的颜色的点有不同频率和极性。因此,在不相互干扰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相同的颜色的点使用相同的频率和相同的极性,但是在在空间上他们是彼此隔绝,相邻的两个点颜色没有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同颜色的点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四色场景在系统容量和性能上是最佳方案,然而,还有其他的频率重复使用方案,例如,三色或者七色方案也可以使用。

智能天线技术

移动通信原理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与通信工程 学号: 2111703317 姓名:蒋阿康 智能天线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务将通过无线电波的方式来进行,有限的频谱资源面对着越来越高的容量需求的压力。对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了容量供应困难的现象,小区蜂窝的半径已经很小,而目前作为应用研究重点的3G以及它的业务模式无疑将对网络容量有更高的要求。高速的数据业务将作为3G网络服务的一个主要特点,这使得网络数据流量尤其是下行方向上将有明显的提高。因此,为了在3G系统中实现与第二代系统明显的差别服务,充分体现3G系统在业务能力上的优势,网络容量将是网络的运营者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智能天线技术将是提高网络容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对于3G 中以自干扰为主要干扰形式的通信系统。 天线方向图的增益特性能够根据信号情况实时进行自适应变化的天线称为智能天线。与普通天线以射频部分为主不同,智能天线包括射频部分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部分。同时,由于终端在尺寸和成本上的限制,所以目前对于智能天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站。 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全向天线或者扇区天线,这些天线具有固定的天线方向图形式,而智能天线将具有根据信号情况实时变化的方向图特性。 图 1 如图1所示,在使用扇区天线的系统中,对于在同一扇区中的终端,基站使用相同的方向图特性进行通信,这时系统依靠频率、时间和码字的不同来避免相互间的干扰。而在使用智能天线的系统中,系统将能够以更小的刻度区别用户位置的不同,并且形成有针对性的方向图,由此最大化有用信号、最小化干扰信号,在频率、时间和码字的基础上,提高了系统从空间上区别用户的能力。这相当于在频率和时间的基础上扩展了一个新的维度,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系统的容量以及与之相关的目录。 1.智能天线技术的概念 智能天线是一种安装在基站现场的双向天线,通过一组带有可编程电子相位关系的固定天线单元获取方向性,并可以同时获取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各个链路的方向特性。 智能天线是将无线电的信号导向具体的方向,产生空间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向DOA(Direction of Arrival),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达到充分高效利用移动用户信号并删除或抑制干

星载DBF多波束发射有源阵列天线_龚文斌概要

星载 DBF 多波束发射有源阵列天线 龚文斌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 上海 200050 摘要 :低轨通信卫星大容量、终端小型化要求卫星采用多波束天 线技术来实现高增益、宽覆盖 . 本文针对低轨 CDMA 通信系统 , 设计了具有近“ 等通量” 覆盖的平面阵列多波束发射天线 , 该天线由 61微带单元天线阵、 61个发射射 频通道和数字波束形成网络组成 ; 数字波束成形网络对输入的 16个波束信号进行正交化、加权处理输出 61路中频信号 , 由发射射频通道完成上变频和信号放大 , 最后通过天线阵辐射出去在空间形成期望的 16个赋形波束覆盖 . 文章详细介绍了天线的实现方法和试验结果 , 通过对 16波束发射天线原理样机的测试 , 结果表明天线各指标都符合设计要求 , 有效验证了天线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 关键词 :相控阵天线 ; 数字波束形成 ; 遗传算法 ; 多波束 中图分类号 : TN927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372-2112(2010 12-2904-06 D BF Multi -Beam Transmitting Phased Array Antenna on LEO Satellite GONG Wen -bin (Shanghai Enginee ring Cente r for Mic rosatellites , Shanghai 200050, China Abstract :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large system capacity and miniatu rized terminal of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 Muti -beam array antenna is adopted to realize the high gain and wide coverage by LEO satellite . This paper presents a planar trans -mitter array antenna with equal flux density coverage according to CDMA standard utilized by LEO satellite . The phased array an -tenna co nsists of an array antenna with

大天线和多点波束技术

卫星通信新技术 在目前的通信卫星中,己开始采用许多代表当今世界通信卫星最先进的技术,如氙粒子发动机技术、高能太阳电池技术、大天线和多点波束技术以及卫星星上处理器技术等等。这些技术代表了21世纪的通信卫星技术的发展方向,这些技术的发展、移植和全面利用,将对未来的通信卫星和卫星通信产生深刻的影响。 1.氙粒子发动机技术 氙粒子发动机的出现,可以称得上卫星研制历史上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氙粒子发动机的作用主要用于卫星的轨道位置保持和机动控制。目前,卫星采用的几种不同的发动机比冲的性能如下: ·双组元发动机(BIPROPELLENT)285秒 ·弧度喷气发动机(ARCJET)550秒 ·稳态等离子发动机(STATIONARY PLASMA)1500秒 ·氙粒子发动机(XENON ION PROPULTION) ·25厘米,160mN氙粒子发动机 3800秒(功耗4500W) ·20-30厘米,25mN氙粒子发动机 2900秒(功耗620W) 由上可以看出,采用氙粒子发动机,其比冲是通常使用的双组元发动机的12倍。比冲是推进效能的衡量指标,对于相同的卫星来说,采用氙粒子发动机只需比双组元推进系统少得多的燃料即可完成卫星的姿控与轨控。通常;一颗卫星的氙粒子发动机是由4个氙气罐(2:2备份)和2个功率处理器组成,从而完成卫星的轨道位置保持。每个氙粒子发动机每年仅消耗2.5kg燃料,因此每年卫星轨道保持仅需消耗5kg燃料。对于一颗15年寿命的卫星而言,采用氙粒子发动机将节省90%的推进剂质量,约280-350kg,因而可以大大节省卫星的发射价格,或可以用于增加更多的卫星转发器,或用来延长卫星的寿命,这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氙粒子发动机虽然功耗大,但完全不影响卫星有效载荷的工作,而且功率大,意味着氙粒子运动速度更快;因而产生更高的推力,发动机产生的比冲更大。当使用25厘米的160mN的氙粒子发动机时,每天仅工作30分钟,就可以将卫星的轨道位置保持精度提高到0.005度,从而可以有效地用于多星共位工作的卫星轨位的保持和控制。 氙粒子发动机的研制源于80年代中期,通过研究发现在所有的惰性、无活性的气体中,氙粒子可产生更大的推力,且由于其惰性特点,使得它既不易腐蚀,又安全。90年代中期,这一技术已开始用在各种不同的卫星上,如日本的ETS-3、ETS-6、COMETS卫星及XM-1、GALAXYH和PANAMSTAR等卫星,而且是经过多次飞行验证的完全成熟、可靠的卫星产品。 2.高效率太阳电池和蓄电池技术 卫星平台技术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样得益于卫星电源技术的发展。 硅太阳电池一直在卫星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和使用中占有主要地位;但随着用户对卫星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中、高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直播电视以及多频段、多功能综合卫星的要求,目前一种新的高效电池正在越来越多的卫星上投入使用。这就是砷化钾太阳电池,包括常规的砷化钾太阳电池、双节砷化钾太阳电池和多节砷化钾太阳电池。硅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为14%,而砷化钾太阳电池、双节砷化钾太阳电池和多节砷化钾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分别可达到18.3%、23%和30%以上。同时,在两个太阳电池翼的两边,都安装有角状太阳能反光板,从而使阳光更多地聚集在太阳电池板上,利用相同面积的太阳翼,便可得到高得多的能源功率,从而为大功率卫星平台(10000-15000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保证卫星在地影中的更高效的工作,一种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具有 7.2WH充电能力的锂粒子蓄电池也开始使用在卫星能源分系统上。锂粒子蓄电池与镍氢蓄电池相比,功率能力密度将提高1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