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物雨水系统水力计算设计技术规范

建筑物雨水系统水力计算设计技术规范

建筑物雨水系统水力计算设计技术规范
建筑物雨水系统水力计算设计技术规范

建筑物雨水系统水力计算设计技术规范

5.4.187型斗雨水系统计算。

1 单斗系统。

单斗系统的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横管的口径均相同,系统的设计流量(金属或非金属材质)不应超过表5.4.1—1中的数值。

表5.4.1-1 单斗系统的最大排水能力

口径(mm)75 100 150 200

8 16 32 52

排水能力(L

/s)

2 多斗系统雨水斗。

悬吊管上具有1个以上雨水斗的多斗系统中,雨水斗的设计流量根据表5.4.1—2取值。最远端雨水斗的设计流量不得超过表中数值。其他斗与立管的距离逐渐变小,泄流量会依次递增。为更接近实际,设计中宜考虑进这部分附加量,令距立管较近的雨水斗划分的汇水面积增大些,即设计流量加大些。建议以最远斗为基准,其他各斗的设计流量依次比上游斗递增10%,但到第5个斗时,设计流量不宜再增加。

表5.4.1-2 87型和65型雨水斗的设计流量

口径(mm)75 100 150 200

排水能力(L8 12 26 40

/s )

3 多斗系统悬吊管。

多斗悬吊管的排水能力可按式5.4.1—1~式5.4.1—3近似计算,其中充满度h/D 不大于0.8。

vA Q =

(5.4.1-1)

21321I R n

v = (5.4.1-2) L h h I /)(?+=

(5.4.1-3)

式中 Q ——排水流量(m3/s); v ——流速(m /s); A ——水流断面积(m ’); n ——粗糙系数; R ——水力半径(m); I ——水力坡度;

h ——立管顶部即悬吊管末端的最大负压(mH 2O),取0.5;

△h ——雨水斗和悬吊管末端的几何高差(m); L ——悬吊管的长度(m)。

悬吊管的管径根据各雨水斗流量之和确定,并宜保持管径不变。

钢管和铸铁管的设计负荷可按表5.4.1-3选取,表中n =0.014,8.0=D

h

。各种塑料管的设计负荷可按表

5.4.1-

4选取,表中n =0.01,充满度0.8。

表5.4.1-3 多斗悬吊管(铸铁管、钢管)的最大排水能

力(L/s)

径(mm)

水力坡

度I

75 100 150 200 250

0.02 3.07 6.63 19.55 42.10 76.33 0.03 3.77 8.12 23.94 51.56 93.50 0.04 4.35 9.38 27.65 59.54 107.96 0.05 4.86 10.49 30.91 66.57 120.19 0.06 5.33 11.49 33.86 72.92 132.22 0.07 5.75 12.41 36.57 78.76 142.82 0.08 6.15 13.26 39.10 84.20 142.82 0.09 6.52 14.07 41.47 84.20 142.82 ≥0.10 6.88 14.83 41.47 84.20 142.82 表5.4.1-4 多斗悬吊管(塑料管)的最大排水能力(L/

s)

D e (mm)

水力坡度I 90×

3.2

10×

3.2

125×

3.7

160×

4.7

200×

5.9

250×

7.3

0.02 5.76 10.20 14.30 27.66 50.12 91.02 0.03 7.05 12.49 17.51 33.88 61.38 111.48

0.04 8.14 14.42 20.22 39.12 70.87 128.72

0.05 9.10 16.13 22.61 43.73 79.24 143.92

0.06 9.97 17.67 24.77 47.91 86.80 157.65

0.07 10.77 19.08 26.75 51.75 93.76 170.29

0.08 11.51 20.40 28.60 55.32 100.23 170.29

0.09 12.21 21.64 30.34 58.68 100.23 170.29

≥0.10 12.87 22.81 31.98 58.68 100.23 170.29

4 多斗系统立管。

多斗系统的立管(金属和非金属)排水能力按表5.4.1—5选取,其中低层建筑不应超过低限值,

高层建筑不应超过上限值。

表5.4.1-5 立管的最大排水流量

管径(mm)75 100 150 200 250 300

排水流量(L

10~12 19~25 42~55 75~90 135~155 220~240 /s)

5 排出管和其他横管。

排出管(又称出户管)和其他横管(如管道层的汇合管等)可近似按悬吊管的方法计算,见表

5.4.1—3和5.4.1—4,但△h取横管起点和末点的高差,h为横管起点压力,可取1。排出管的管径根据系统的总流量确定,并且从起点始不宜变径。排出管在出建筑外墙时流速若大于1.8m/s,管径应放大。

5.4.2 虹吸式雨水系统计算。

1 雨水斗。

雨水斗的名义口径一般有三种:D50、D75和D100。各口径斗的排水能力因型号和制造商而异,

需根据生产厂提供的资料选取。表5.4.2是几种常用的雨水斗排水流量。

表5.4.2 雨水斗排水能力(L/s)

D50 D75 D100

种类

名义口径

国标01S302斗 6.0 12.0 25.0

2 管道计算公式。

管道水头损失按海澄一威廉公式(Hazen—Williams)计算,见本措施第2.4.19—2式。也有外商

采用柯尔勃洛克公式(Colebrook—Whites)。虹吸雨水系统的雨水斗和管道一般由专业设备商配套供应,

选用水头损失计算公式时需参考供货商的意见。

3 悬吊管和立管管径确定。

悬吊管和立管的管径选择计算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悬吊管最小流速不宜小于1m/s,立管最小流速不宜小于2.2m/s。管道最大流速宜小于6m/s且不得大于10m/s。

2)系统的总水头损失(从最远斗到排出口)与出口处的速度水头之和(mH2O),不得大于雨水管进、出口的几何高差H。

3)系统中各个雨水斗到系统出口的水头损失之间的差值,不大于10kPa,否则,应调整管径重算。

同时,各节点的压力的差值不大于10kPa(DN<75)或5kPa(DN>100)。

4)系统中的最大负压绝对值应小于:

金属管:80kPa;

塑料管:视产品的力学性能而定,但不得大于70kPa。

如果管道水力计算中负压值超出以上规定,应调整管径(放大悬吊管管径或缩小立管管径)重算。

5)系统高度(雨水斗顶面和系统出口的几何高差)H和立管管径的关系应满足:

立管管径DN<75,H≥3m;

DN≥90,H≥5m。

如不满足,可增加立管根数,减小管径。

4 系统出口及下游管道。

1)系统出口处的下游管径应放大,流速应控制在1.8m/s 内。管径可按表5.4.1—3、表5.4.1—4。

确定,但计算坡度/取管道敷设坡度。

2)系统出口的设置位置如下确定:当只有一个立管或者

有多个立管但雨水斗在同一高度时,可设在外墙处;当两个

及以上的立管接入同一排出管且雨水斗设置高度不同时,则

各立管分别设出口,出口设在与排出管连接点的上游,先放

大管径再汇合。

5 手工计算步骤。

1) 计算各斗汇水面内的设计雨水量口;

2)计算系统的总高度H(雨水斗和系统出口的高差)和管长工(最远的斗到系统出口);,

3)确定系统的计算(当量)管长L A,可按L A=1.2L(金属管)和1.6L(塑料管)估计;

4)估算单位管长的水头(阻力)损失(m水柱)i,i=H/L A;

5)根据管段流量Q和水力坡度i在水力计算图(有压力单位m)上查出管径及新的i,注意流速应不小于lm/s;

6)检查系统高度"和立管管径的关系应满足要求;

7)精确计算管道计算长度(直线长+配件当量长)上,;

8)计算系统的压力降hf=iL A有多个计算管段时,逐段累计;

9)检查H—h f应≥1m;

10)计算系统的最大负压值,负压值发生在立管最高点。若不符合要求,调整管径;

11) 检查节点压力平衡状况,若不满足要求,调整管径。5.4.3 堰流式斗雨水系统计算。

1 自由堰流式雨水斗的口径、排水能力及斗前允许水深因制造商而异,需根据生产厂提供的资料选取。

2 悬吊管和其他横管可按公式5.4.1—1、5.4.1—2

计算,式中/取管道敷设坡度。管道最小坡度宜为0.01(金属管)和0.005(塑料管);最小管径不得小于雨水斗口径。

3 悬吊管应为非满流,充满度不宜大于0.8,管内流速不宜小于0.75m/s。排出管及其他横管可按满流计算,管内流速不宜小于0.75m/s。

4 立管的最大设计泄流量,根据排水立管附壁膜流公式计算,过水断面取立管断面面积的1/3。计算流量见表5.4.3。表5.4.3 堰流式斗雨水立管的最大泄流量

铸铁管钢管塑料管

公称直径(mm)泄流量

(L/s)

外径×壁

厚(mm)

泄流量

(L/

s)

外径×壁

厚(mm)

泄流量

(L/

s)

75 5.46 108×4 11.7 75×2.3 5.71 100 11.77 133×4 21.34 90×3.2 9.22

110×3.2 15.98 125 21.34 159×4.5 34.69 125×3.2 22.92

168×6 38.52 125×3.7 22.41

150 34.69 219×6

81.90 160×4.0 44.43 160×4.7 43.34

200 74.72 245×6

112.28 200×4.9 80.78 200×5.9 78.53

250 135.47 273×7 148.87 250×6.2 146.21

250×7.3 142.63

300

220.29

325×7

242.49

315×7.7 71.34 315×9.2 264.15

5.4.4 溢流口。

1 溢流口的功能主要是(雨水系统)事故排水和超量雨水排除。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溢流口的排水能力应不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

2 溢流口的孔口尺寸可按式5.4.4近似计算。

2

3

2385gh b Q (5.4.4)

式中 Q ——溢流口服务面积内的最大降雨量(L /s),用5.2.1式计算;

b ——溢流口宽度(m); h ——溢流孔口高度(m);

g ——重力加速度(m /s 2)

,取9.81。

5.4.5 水泵压力流系统计算 1 雨水集水池。 集水池的有效容积y : V=QT (5.4.5-1)

式中 Q ——雨水流量,按5.2.1式计算,其中降雨强度

的设计重现期视雨水溢进室内带来的危害程度确定,一般宜不低于10年;

T ——时间,宜采用5min 。

集水池的深度(从建筑地面起)主要由3部分叠加而定:雨水进水管内底距地面的高度、有效水深(与有效容积对应)和水泵吸水最低水位高度。

2 雨水泵。

雨水泵流量根据Q选取,扬程H(m)根据式5.4.5-2计算。

Z

H(5.4.5-2)

=iL

+

2

+

式中Z——压力雨水管出口的标高与集水池最低水位的标高差(m);

i——水力坡降(m/m),按给水管道计算方法确定;

L——雨水管的计算长度(m),包括管长和局部配件的当量长度(m);

2——出水口的自由水头(m)。

3 窗井内及地下室汽车坡道上雨水口的汇水面积,应

把侧墙面积折算计入。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计算书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基本资料 某工程截流设计流量Q=4150 m3/s,相应下游水位为39.51m,采用单戗立堵进占,河床底部高程30m,戗堤顶部高程是44m,戗堤端部边坡系数n=1,龙口宽度220m,合龙中戗堤渗透流量Q s0=220m3/s,合龙口的渗流量可近似按如下公式计算,Qs= Q s00 z(Z为上下游落差,Z0 为合龙闭气前 /z 最终上下游落差),请设计该工程在河床在无护底情况下的截流设计。已知上游水位~下泄流量关系如下: 截流设计是施工导流设计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过程比较复杂,一般有多种设计方法,本次设计针对立堵截流。一般设计步骤分为:戗堤设计及截流水力分区设计,本次设计只涉及截流水力计算。 截流的水力计算中龙口流速的确定一般有图解法和三曲线法两种。以下采用三曲线法设计。 截流设计流量的确定,通常按频率法确定,也即根据已选定的截流时段,采用该时段内一定频率的某种特征流量值作为设计流量。一般地,多采用5%~10%的月平均或者旬平均流量作为设计标准。

二、计算过程含附图(三曲线法) 无护底时绘制V~Z 和V~B 曲线 步骤:1、作Q~Z 关系曲线,将已知的泄流水位Q d ~△H 上转化为Q d ~Z 关系, 并做Q d ~Z 曲线; 其中:Qs= Q s0 0/z z =22023.3/z ; Q d 可根据Z 值在Q d ~Z 曲线上查得; 由Q 0=Q+Q d +Q s 绘制龙口流量与下游落差Q~Z 关系曲线,曲线由以 下表格绘制:

2、计算Z B 和Z C (1)、B 点为非淹没流梯形断面与三角形断面分界点。 Z B =2 2241?α?g +(224αn Q g )2/5 -h s 其中,α为断面动能修正系数,常取1.0; ψ为流量系数,为0.85—0.95;此时取0.91; n 为戗堤端部边坡系数,取n=1; h s =39.51-30=9.51m ;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力计算汇总

第三章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力计算基础 本章内容: 1、水头损失计算 2、无压圆管的水力计算 3、水力等效简化 本章难点:无压圆管的水力计算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管道内水流特征 进行水力计算前首先要进行流态的判别。判别流态的标准采用临界雷诺数Re k,临界雷诺数大都稳定在2000左右,当计算出的雷诺数Re小于2000时,一般为层流,当Re大于4000时,一般为紊流,当Re介于2000到4000之间时,水流状态不稳定,属于过渡流态。 对给水排水管道进行水力计算时,管道内流体流态均按紊流考虑 紊流流态又分为三个阻力特征区:紊流光滑区、紊流过渡区及紊流粗糙管区。 二、有压流与无压流 水体沿流程整个周界与固体壁面接触,而无自由液面,这种流动称为有压流或压力流。水体沿流程一部分周界与固体壁面接触,另一部分与空气接触,具有自由液面,这种流动称为无压流或重力流 给水管道基本上采用有压流输水方式,而排水管道大都采用无压流输水方式。 从水流断面形式看,在给水排水管道中采用圆管最多 三、恒定流与非恒定流 给水排水管道中水流的运动,由于用水量和排水量的经常性变化,均处于非恒定流状态,但是,非恒定流的水力计算特别复杂,在设计时,一般也只能按恒定流(又称稳定流)计算。 四、均匀流与非均匀流 液体质点流速的大小和方向沿流程不变的流动,称为均匀流;反之,液体质点流速的大小和方向沿流程变化的流动,称为非均匀流。从总体上看,给水排水管道中的水流不但多为非恒定流,且常为非均匀流,即水流参数往往随时间和空间变化。 对于满管流动,如果管道截面在一段距离内不变且不发生转弯,则管内流动为均匀流;而当管道在局部有交汇、转弯与变截面时,管内流动为非均匀流。均匀流的管道对水流的阻力沿程不变,水流的水头损失可以采用沿程水头损失公式进行计算;满管流的非均匀流动距离一般较短,采用局部水头损失公式进行计算。

雨水收集系统施工方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施工准备 (2) 1、作业条件 (2) 2、施工机具 (3) 三、施工工艺流程 (3) 1、测量放线 (3) 2、井点降水 (3) 3、钢板桩支护 (6) 6、混凝土垫层及模板安装施工 (8) 7、雨水收集系统安装 (8) 8、回填 (9) 四、质量保证措施 (9) 1、质量控制目标 (9) 2、质量保证体系 (9) 3、质量保证各项制度 (9) 4、质量控制及技术措施 (10) 五、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10) 1、应急措施 (10) 2、注意事项 (11) 六、基坑四周的安全围护 (11) 七、安全施工 (11) 八、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1) 1、文明施工目标 (11) 2、文明施工的措施 (11)

一、工程概况 徐州市第一中学新城区校区,位于xxxxxxxxxxxxxxx。现欲收集该项目部分区域内所有雨水,建一雨水收集池,经过处理后的雨水用于该区域内的绿地浇撒,道路冲洗使用。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进度的顺利开展,我公司采取以下施工方案。 1、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及现场实际情况,发现该区域内地下水位较高,现场无法直接开挖土方,故我单位采用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案。 2、雨水收集系统开挖深度平均约为4.67米,为了保证基坑的安全,经现场实际勘察发现,现场不满足放坡施工条件,故我单位采用钢板桩支护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⑴土方开挖 ①制定开挖方案,确定合理的开挖方式、施工顺序,选择适当的施工机械。

②将施工区城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③做好建筑物的标准轴线桩、标准水平桩,用白灰洒出开挖线,必须经过检验台格,办理完验线手续。 ④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 ⑤熟悉图纸。 2、施工机具 铲土机、自卸汽车、挖掘机、手推车、铁锹、50m钢尺、20#铅丝、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等。 三、施工工艺流程 1、测量放线 ⑴开挖前根据施工图和放线控制桩测量确定雨水收集系统中心线和附属构筑物位置,核对临时水准点的高程,测放挖掘坑边线、堆土、堆料界限及临时便道的范围,再根据确定后的基坑上口开挖宽度,用石灰线标明开挖边线;同时测设原地面高程,通过设计基底高程初定开挖深度,并复核高程。 ⑵联测复核后临时水准点和雨水收集池轴线控制桩设置在便于观测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城市水资源与取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任务书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所给定的原始资料设计某城市新建水源工程的取水泵房。 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把《泵与泵站》、《城市水资源与取水工程》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化,并应用于设计工作中,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与提高,同时培养同学们有条理地创造性地处理设计资料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设计基本资料 1、近期设计水量6,8,10万米3/日,要求远期9,12,15万米3/日(不包括水厂自用水)。 2、原水水质符合饮用水规定。河边无冰冻现象,根据河岸地质地形以决定采用固定式泵房由吸水井中抽水,吸水井采用自流管从取水头部取水,取水头部采用箱式。取水头部到吸水井的距离为100 米。 3、水源洪水位标高为73、2米(1%频率);估水位标高为65、5米(97%频率);常年平均水位标高为68、2 米。地面标高70、00。 4、净水厂混合井水面标高为9 5、20米,取水泵房到净水厂管道长380(1000)米。 5、地区气象资料可根据设计需要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 6、水厂为双电源进行。 三、工作内容及要求 本设计的工作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1、说明说 2、设计图纸 其具体要求如下: 1、说明书 (1)设计任务书 (2)总述 (3)取水头部设计计算

(4)自流管设计计算 (5)水泵设计流量及扬程 (6)水泵机组选择 (7)吸、压水管的设计 (8)机组及管路布置 (9)泵站内管路的水力计算 (10)辅助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11)泵站各部分标高的确定 (11)泵房平面尺寸确定 (12)取水构筑物总体布置草图(包括取水头部与取水泵站) 2、设计图纸 根据设计计算成果及取水构筑物的布置草图,按工艺初步设计要求绘制取水头部平面图、剖面图;取水泵房平面图、剖面图及机组大样图,图中应绘出各主要设备、管道、配件及辅助设备的位置、尺寸、标高。绘制取水工程枢纽图。 泵站建筑部分可示意性表示或省略,在图纸上应列出泵站与取水头部主要设备及管材配件的等材料表。 二、总述 本次设计为一级泵站,给水泵站采用圆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泵房设计外径为16m,泵房上设操作平台。自流管采用DN800的钢管,吸水管采用DN600的钢管,压水管为DN450的钢管,输水干管采用DN600的钢管。筒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有管路配件均为钢制零件。水泵机组采用14sh—13A型水泵,JS—116—4型异步电动机,近期二用一备,远期三用一备。起重机选用DL型电动单梁桥式,,排水设备选用WQ20-15型潜水泵,通风设备选用T35-11型轴流风机两台。 三、取水头部设计计算 1、设计流量Q的确定: 考虑到输水干管漏损与净化场本身用水,取水用水系数α=1、05,所以 近期设计流量为: 2、取水头部的设计与计算

雨水收集系统施工方案

雨水收集系统施工 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准备 (3) 1、作业条件 (3) 2、施工机具 (4) 三、施工工艺流程 (4) 1、测量放线 (4) 2、井点降水 (5) 3、钢板桩支护 (8) 6、混凝土垫层及模板安装施工 (12) 7、雨水收集系统安装 (12) 8、回填 (12) 四、质量保证措施 (13) 1、质量控制目标 (13) 2、质量保证体系 (13) 3、质量保证各项制度 (13) 4、质量控制及技术措施 (14) 五、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15) 1、应急措施 (15) 2、注意事项 (15) 六、基坑四周的安全围护 (16) 七、安全施工 (16)

八、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6) 1、文明施工目标 (16) 2、文明施工的措施 (16) 一、工程概况 徐州市第一中学新城区校区,位于xxxxxxxxxxxxxxx。现欲收集该项目部分区域内所有雨水,建一雨水收集池,经过处理后的雨水用于该区域内的绿地浇撒,道路冲洗使用。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进度的顺利开展,我公司采取以下施工方案。 1、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及现场实际情况,发现该区域内地下水位较高,现场无法直接开挖土方,故我单位采用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案。 2、雨水收集系统开挖深度平均约为 4.67米,为了保证基坑的安全,经现场实际勘察发现,现场不满足放坡施工条件,故我单位采用钢板桩支护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⑴土方开挖 ①制定开挖方案,确定合理的开挖方式、施工顺序,选择适当的施工

截流水力计算

截流水力计算(课程设计资料) 土木水电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二零零六年十二月

截流水力计算 一切将河道水流截断的工程措施,统称截流。截流的方法很多,用的最多的是抛石截流。抛石截流又分为平堵截流和立堵截流。由于立堵截流不需要架桥,施工简单,截流费用低,因此现在国内外绝大部分工程均采用立堵截流。下面仅研究立堵截流水力计算。 抛石截流计算最主要的任务是确定抛投体的尺寸的重量,而抛投块的稳定计算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是兹巴什公式,即 V =(1) 式中 V ——石块极限抗冲流速; d ——石块化引为球形的粒径; s γ、γ——分别为石块和水的容重; K ——综合稳定系数。 由(1)式可知,抛投块体的粒径与抗冲流速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抛投块体的粒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龙口流速,因此研究龙口流速变化规律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介绍两种计算龙口流速的方法。 一、图解法计算龙口流速(方法一) 一般情况下,合龙过程中截流设计流量0Q 由四部分组成: d s ac Q Q Q Q Q =+++ (2) 式中 Q ——龙口流量; d Q ——分流量(分流建筑物中通过的流量) ac Q ——上游河槽中的调蓄流量; s Q ——戗堤渗透流量。 当s Q 和ac Q 不计算,则有: 0d Q Q Q =+ (2-1)

龙口流量按宽顶堰公式计算: 3 2 Q m - =(3) 式中B - ——龙口平均过水宽度; H——龙口上游水头(龙口如有护底,应从护底顶部算起); m——流量系数,按下式计算: (1Z m H =- Z H小于0.3 淹没流 0.385 m= Z H大于或等于0.3 非淹没流(3-1)由连续方程可得龙口流速计算公式: Q V Bh - =(4)式中V——龙口计算断面平均流速; h——龙口计算断面水深(从护底顶部算起); 在立堵截流中,常常规定:当出现淹没流时, s h h =, s h为龙口底部(或护底) 以上的下游水深(图一);当出现非淹没流时, c h h =, c h为临界水深。 h的计算按下列四种情况考虑: 1.梯形断面淹没流: s h h = 由于进占过程中龙口底部高程不变, s h为常数。 2. 梯形断面非淹没流: c h h = c h按下式计算: 2 33 () 1 c c aQ B nh g B h - - + =(4-1) 式中n——戗堤端部边坡系数; a——计算断面动能修正系数,常取 1.0 a=计算;

给排水课程设计计算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一、设计资料 (1)建筑资料 建筑各层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厨厕大样图等。 建筑物为六层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为3M,室内外高差为0.1M。 (2)水源资料 在建筑物北面有城镇给水管道和城镇排水管道(分流制),据调查了解当在夏天用水高峰时外网水压为190kpa,但深夜用水低峰时可达310kpa;环卫部门要求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城镇排水管道。每户厨房内设洗涤盆一个,厕所内设蹲式(或坐式)大便器,洗脸盆、淋浴器(或浴盆)及用水龙头(供洗衣机用)各一个。每户设水表一个,整幢住宅楼设总表一个。 二、设计内容 1.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下列内容 (1)分析设计资料,确定建筑内部的给水方式及排水体制。 (2)考虑厨厕内卫生器具的布置及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3)室内外管道材料、设备的选用及敷设安装方法的确定。 (4)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的计算。 (5)其它构筑物及计量仪表的选用、计算。 (6)室外管道定线布置及计算(定出管径、管坡等数据及检查井底标高,井径,化粪池进出管的管内底标高等)。 2.绘制下列图纸 (1)各层给排水平面图(1:100)。 (2)系统原理图 (3)厨厕放大图(1:50)。 (4)主要文字说明和图例等。

设计说明书 (一)给水方式的确定 单设水箱供水 由设计任务资料得知,市政给水供水在夏天用水高峰时外网水压为190kpa,但深夜用水低峰时可达310kpa,查规范得知,3层及以下的单位给水供水宜直接市政供水,而4到6层得用户则有水箱供水。 优点:系统简单,投资省,充分利用室外管网水压,节省电耗,拥有贮备水量,供水的安全可靠性较好。 缺点:设置高位水箱,增加了建筑物的结构荷载,降低经济效益,水压长时间持续不足时,需增大水箱容积,并有可能出现断水。 总的来说,整个系统由室外管网供水,下行上给。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材料费用,并且免除了水泵带来的动力费用以及水箱造成的建筑物经济效益降低的问题。 (二)给水系统的组成 整个系统包括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网和附件等。 系统流程图为:市政给水管网→室外水表→管道倒流防止器→室外给水环网→户用水表→室内管网 (三)管材及附件的选用 1、给水管材 生活给水管道与室外环网采用不锈钢管,其余配水管采用PP-R给水塑料管。 2、给水附件 DN>50mm的管道及环网上设置闸阀,DN<50mm的管道上设置截止阀。 (四)施工要求 1、室外管道 室外管道采用DN100不锈钢管连接成环状,连接形式为法兰连接,埋设在地下0.7m处,向建筑物内部供水。 2、室内管道 (1)室内管道PP-R给水塑料管采用热熔连接的形式。 (2)室内管道立管采用明装的形式装设在水表间内,支管采用暗装的形式埋在空心墙或暗敷于地板找平层中。同时在管道施工时,注意防漏、防露等问题。 (3)给水管与排水管平时、交叉时,其距离分别大于0.5m和0.15m;交叉处给水管在上。(4)管道穿越墙壁时,需预留孔洞,孔洞尺寸采用d+50mm-d+10mm,管道穿越楼板时应预埋金属套管。 (5)管道外壁之间的最小间距,管径DN≤32时,不小于0.1m;管径大于32mm时,不小于0.15m。 二、排水工程设计 (一)污废水排水工程设计 1、排水体制的选择 根据本工程实际排水条件,该建筑采用污废水合流排水系统,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废水管道。 由于本工程层数较少,采用伸顶通气立管。 2、排水系统的组成 由卫生器具、排水管道、检查口、清扫口、室外排水管道、检查井、化粪池、伸顶通气

完整word版,仅参考工程水文及水力计算课程设计(赋石水库课程设计)

工程水文与水力计算 课程设计 赋石水库水利水电规划 、设计任务 1、选择水库死水位; 2、选择正常蓄水位; 3、计算电站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发电量; 4、选择水电站装机容量; 5、推求设计标准和校核标准的设计洪水过程线;6推求洪水特征水位和大坝坝址顶高程。 二、流域自然地理简况,流域水文气象资料概况: 1、流域和水库情况简介 西苕溪为太湖流域一大水系(图KS2-1),流域面积为2260km2,发源于浙江省安吉县天目山,干流全长150km,上游陡坡流急,安城以下堰塘遍布,河道曲折,排泄不畅,易遭洪涝灾害,又因流域拦蓄工程较少,灌溉水源不足,易受灾害。

图KS2-1西苕溪流域水系及测站分布1 赋石水库是一座防洪为主,结合发电、灌溉、航运及水产养殖的综合利用水库,位于安吉县丰城西10km,控制西苕溪主要支流西溪,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28km2。流域内气候温和、湿润,多年平均雨量1450km。流域水系及测站分布见图KS2-1 1、水文气象资料情况 在坝址下游1Km处设有潜渔水文站,自1954年开始有观测的流量资料。通过频率计算,得各设计频率的设计年径流量,选择典型年,计算缩放比,成果见表KS2-3典型年径流过程见表KS2-4 根据调查1922年9月1日在坝址附近发生一场大洪水,推算得潜渔站洪峰流量为1350m3s。这场洪水是发生年份至今最大的一次洪水。缺测年份内,没有大于 1160m3s的洪水发生。 经初步审查,可降雨和径流等实测资料可用于本次设计。 表KS2-3 设计年径流量及典型年径流量 表KS2-4 潜渔站设计年径流过程 月~枯水典型年Q~中水典型~丰水典型~~I枯水典型年Q~中水典型~丰水典型

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篇一:高层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高层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研究 作者:吕子明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结构逐渐 向高层、大型等方向发展,由于高层建筑的用水量较大,增加了工 程成本,使得建筑用水紧张问题成为了建筑施工的重要问题,因而,要发展节能建筑,提高建筑结构的节水性,而雨水作为一种天然的 水资源,可以缓解建筑用水压力,充足建筑用水水源,有效控制工 程成本,而文章主要分析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对高层建筑的重要意义,阐述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特点,进而探讨了雨水收集利用系 统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从而推进节能建筑的推广与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 随着城市经济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加深了城市用水的压力,也 扩大了城市生态环境矛盾问题,因而,为了解决用水紧张情况、生 态环境问题,人们和现代建筑行业已经普遍认识到雨水收集利用的 重要意义,而且建筑行业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通过增加雨水收集利用 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建筑结构的节水环保效果,而且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少水污染,极大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 1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对高层建筑的重要意义 雨水是一种利用成本低、经济性较高、来源充足的补充水资源,已 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建筑行业等各个领域中,且得到了普遍的认 可与充分的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作为一种补水水资源,在高 层建筑的节能、高效等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第一,使用 方便,来源充足,高层建筑居民小区就可以建立属于小区的独立雨 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水源,可以充分利用降落在小区的雨水来节约水 资源;第二,雨水收集利用可以缓解城市地下水道的排水压力,通 过收集降落在高层房屋建筑屋顶的雨水,可以减轻城市城市地下水 道的排水量,有效避免出现城市型洪水的发生;第三,具有很大的 用途,通过收集雨水可以用于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也可以用于消防 用水的备用水源等。总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中的应用,不仅可以缓解国家用水压力,完善高层建筑小区的使用 功能,而且不断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用水需要,充分利用了自然

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篇一: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 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论文从国 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索和认识雨水利用 的意义、雨水利用系统和雨水利用要点分析,并进而以成都市作为 实例,对雨水利用在成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建筑雨水利用 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 特别在一些大型、超大型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影 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 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 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 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 环境的有效措施。 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概况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雨水利 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 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 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 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 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 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 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 都是树木花草。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2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 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 利用的典范。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

雨水收集施工解决方法规范文本样板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秦汉学校初中部雨水收集系统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石家庄国通建材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6-10

目录 1、编制说明 (1) 2、工程概况 (2) 2.1工程概况 (2) 2.2施工范围 (3) 2.3组织机构 (3) 2.4 施工部署 (4) 2.5 主要施工技术方法 (7) 2.6 设备安装与调试 (12) 2.7 各项管理及保证措施 (13)

1、编制说明 编制依据 1、本工程概况。 2、本工程设计图纸及设计变更、施工图审查意见回复、设计回复、技术核定等结构施工纲领性文件。 3、本工程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 4、本工程所涉及的国家或行业规范、规程、技术法规、标准,地方标准: 1)、《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5)、《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CJ69-84) 5、公司相关技术管理办法。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秦汉新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秦汉学校初中部)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兰池二路以北,兰池路以南,清华附中秦汉学校高中部以东,秦宫三路以西;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施工图设计;建设单位为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工程依据招标文件要求计划工期340日历天,本工程要求达到的质量目标为符合国家GB50300-2001各项《建筑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 本项目收集利用项目范围内可收集的雨水,通过下垫面雨水排放收集系统进行收集,雨水经初期弃流、沉淀过滤、截污后进入PP模块组合式一体化雨水利用构筑物内。回用雨水主要用于绿化浇灌及道路冲洗。 整个系统基础为混凝土整体垫层,雨水截污挂篮井规格为?700(井径)* 300(进/出水口)内含不锈钢挂篮、雨水弃流井规格为?700(井径)*300(进/出水口)*110(弃流口),进水排污井、回用井使用UPVC管件组合式雨水检查井,其规格均为?600(井径)* 3000(高度)。 雨水进水过滤系统采用渗透过滤形式,减少树叶、石块及其它污染物进入系统可能性,过滤只依靠液面静压力完成,符合雨水回用处理简单这一原则、且出水水质优于规范要求雨水回用的水质标准。雨水处理后设计排污泵排污量为27m3/h且间断排泥,设计供水泵供水量为15m3/h。 水池设置于室外绿地下方,具体位置见施工图。 本项目设雨水收集池2座尺寸相同,各雨水水池7.8m*5.4m*12.88m约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

前言 水是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科学用水和排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内容之一。特别是在近代历史中,随着人类居住和生产的程式化进程,给水排水工程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成为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和工农业科技与生产发展的基础保障。给水排水系统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消防提供用水和排除废水的设施的总称。它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城市化聚集居住的产物,是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社会文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面临全球水资源极其缺乏的今天,给排水管网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城市给排水系统在新的时期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看似平凡的规划设计却有着不平凡的现实意义,在满足规范和其它技术要求的条件下,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科学规划设计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课程设计是学习计划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是对前期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课程设计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们走向实际工作岗位,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设计为玉树囊谦县香达镇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整个设计包括三大部分:给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设计。给水管网的设计主要包括管网的定线、流量的设计计算、清水池容积的确定、管网的水力计算、管网平差和消防校核。排水管网设计主要包括排水管网定线、设计流量计算和设计水力计算。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4) 第二章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与计算 (6) 2.1给水管网的设计说明 (6) 2.1.1 给水系统的类型 (6) 2.1.2 给水管网布置的影响因素 (6) 2.1.3 管网系统布置原则 (7) 2.1.4 配水管网布置 (7) 2.2给水管网设计计算 (8) 2.2.1 设计用水量的组成 (8) 2.2.2 设计用水量的计算 (8) 2.2.3 管网水力计算 (12) 2.3二级泵站的设计 (20) 2.3.1 水泵选型的原则 (20) 2.3.2 二级泵站流量计算 (20) 2.3.3二级泵站扬程的确定 (20) 2.3.4 水泵校核 (21) 第三章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与计算 (23) 3.1排水系统的体制及其选择 (23) 3.2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23) 3.3污水管网的布置 (23) 3.4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24) 3.4.1 污水管道的定线 (24) 3.4.2 控制点的确定 (24) 3.4.3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参数 (24) 3.4.4 污水管道上的主要构筑物 (25) 3.5污水管道系统水力计算 (26) 3.5.1 污水流量的计算 (26) 3.5.2 集中流量计算 (27) 3.5.3 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 (27) 3.5.4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29) 3.6管道平面图及剖面图的绘制 (30)

住宅套内给水排水管道水力计算知识交流

住宅套内给水排水管道水力计算 专业--给排水常识2010-05-26 18:06:18 阅读2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1 入户管管径计算 《住宅建筑规范》[1]第5.1.4条规定:“卫生间应设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等设施或预留位置;……。”这是现阶段住宅内卫生器具配置的最低要求,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中可知普通住宅Ⅱ、Ⅲ类符 合此项要求。 以普通住宅Ⅱ类为计算算例,表1-1为普通住宅Ⅱ类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1-2为住宅常见卫生器具的给水额定流量、当量和连接管公称管径。表1-3为生活给水管道的水流流速要求值。 普通住宅Ⅱ类常见户型配置情况:所有户型配置均配置一间厨房,一套洗衣设施,以卫生间间数不同,分为一卫户(一间卫生间的户型)、二卫户(二间卫生间的户型)和三卫户(三间卫生间的户型)。表1-4 为常见户型卫生器具不同组合的当量数。 以PP-R管道和PAP管道作为典型管材进行水力计算。三通分水连接方式常用的建筑给水用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道,当冷水管工作压力≤0.6MPa时,常选用S5系列,S5系列计算内径较大;分水器分水连接方式常用的铝塑复合(PAP)管道,铝塑复合(PAP)管道采用对接焊型,计算内径较小。表1-5为住宅常见户型入户管水力计算表。由表1-5可知,普通住宅Ⅱ类常见户型入户管公称管径应为DN25~DN32;如入户管管径采用小一级的,首先流速不满足规范要求,其次同样长度的入户管水头损失比满足流 速要求管径的水头损失大3倍左右。 表1-1 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2]

注:(1)流出水头[7] 是指给水时,为克服配水件内摩阻、冲击及流速变化等阻力而能放出的额定流量的 水头所需的静水压。 (2)最低工作压力[2] 是指在此压力下卫生器具基本上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它与额定流量无对应关系。 住宅入户管上水表的水头损失取0.010[2]~0.015MPa[4]。笔者以水表本层出户集中布置方式(水表距楼面1.0m),常见户型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用水点为算例,根据管件采用三通分水或分水器分水的连接情况,经过管道、配件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计算后,加上卫生器具的最低工作压力和水表的水头损失不同组合,表前最低工作压力在0.10~0.15MPa。对分水器集中配水连接方式水头损失较小,对应的表前最低工 作压力可采用较小的数值。 现代住宅给水支管设计常常只到水表后(或在室内预留一处接口),表前最低压力值的大小关系到住户将来装修后的正常用水,对于这一点应加以重视。同时必须指出,目前大部分水箱供水方式,水箱设置高度难以满足顶上1~3层表前最低工作压力(卫生器具的最低工作压力)的要求,这一点在设计时应特别注意。 3 排水横支管管径计算 排水横支管设计排水流量(通水能力)是按照重力流(不满流)进行计算,同管径的排水横支管设计排水流量远小于排水立管的设计排水流量。表3-1 为住宅常见卫生器具排水的流量、当量和排水(连接)管的 管径。 以常用的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UPVC)管道(公称外径50~110mm)作为计算算例。表3-2为水力 计算参数、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表3-1卫生器具排水的流量、当量和排水管的管径[2]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工艺流程标准

雨水一种不可多得的淡水资源,随着生活发展的需要,人类将刚落到地面的雨水采取一定的方法汇集到蓄水池加以利用,这样就能解决生活杂用水的需求,减轻自来水供给的压力,这个行业在我国处于刚发展的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硬化地面,屋面越来越多,自然生态的雨水排放系统被破坏,雨水落到地面以后,产生大量的径流,会造成很多城市的水灾。虽然现在城市雨洪排放系统很多城市都有,但一旦遇到大雨暴雨时,怎么样很好的解决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海绵雨水”雨水收集系统设备生产厂家为您介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工艺流程标准如下:1、施工前准备 1)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2)测量人员根据施工图纸放线。 2、基坑开挖 1)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编制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施工方案,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论证。 2)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3)基础表面应平整光滑,高程误差值控制在±20mm。 3、复合土工膜敷设 1)塑料储水模块外侧包裹防渗土工布(两布一膜),布为无纺布(机织塑料编织布),重量不得低于100g/m2;膜为PE膜,其厚度不得小于1mm,重量不得低于400g/m2。 2)防渗土工布施工工艺:铺设、剪裁→对正、搭齐→压布定型→擦拭尘土→焊接试验→焊接→检测→修补→复检验收。

3)防渗土工布搭接宽度应大于500mm,采用双道焊缝接缝方式,以提供多重保护,可以在焊层之间充气测试焊接效果。焊接后,应及时对焊缝焊接质量进行检测。 4)铺设土工布时,应从最低部位开始向高位延伸。不要拉得过紧,应留足够余幅(大约1.5%),以备局部下沉拉伸。 4、塑料模块组合水池安装 1)塑料模块单体安装时排列整齐,便于同层和上下层之间固定连接,按施工图纸要求雨水收集池长宽高尺寸安装塑料模块数量。 2)同层储水模块之间用塑料模块横向固定卡连接,每个模块长边一侧使用的固定卡不少于2只,短边一侧使用的固定卡不少于1只。 3)上下层储水模块之间用塑料模块纵向固定杆连接,每座模块单体上下层之间的固定杆不少于2只。 4)储水模块在连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垂直连接,先铺设第一层,然后再逐层往上铺设。 5、包裹焊接防渗土工布 在雨水收集池储水模块全部安装完成后,将事先焊接好的复合土工膜围裹在储水模块骨架周围,并按折痕将其折好。在顶面包裹时两侧搭接宽度大于500mm,焊接按复合土工膜焊接技术要点进行焊接。 1)预制套管与复合土工膜贴合面边长应2倍于管道直径,套管部分直径略大于管径。管道与HPDE套管使用双箍固定。 2)复合土工膜开十字口,管道通过PE法兰连接入模块水池。 3)接管道部分预留出足够余量,土工布开十字口,管道插接入模块内部,单箍扎紧。

水电站课程设计计算书

水电站厂房课程设计计算书 1.蜗壳单线图的绘制 1.1 蜗壳的型式 根据给定的基本资料和设计依据,电站设计水头Hp=46.2m ,水轮机型号 :HL220-LJ-225。可知采用金属蜗壳。又Hp=46.2m>40m ,满足《水电站》(第4版)P32页对于蜗壳型式选择的要求。 1.2 蜗壳主要参数的选择 金属蜗壳的断面形状为圆形,根据《水电站》(第4版)P35页可知:为了获得良好的水力性能及考虑到其结构和加工工艺条件的限制,一般取蜗壳的包角为0345?=。 通过计算得出最大引用流量m ax Q 值,计算如下: ○ 1水轮机额定出力:15000 156250.96 f r f N N KW η= = = 式中:60000150004 f KW N KW = =,0.96f η=。 ○ 2'31max 3 3 2222115625 1.11 1.159.819.81 2.2546.20.904 r p N Q m s D H η = = =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计算书

第1章原始资料 1.1 建筑物修建地区:苏州 1.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江苏省苏州市B区3号楼的建筑给排水设计,主要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两部分的设计。该建筑共5层,底层设有车库,层高2.2m,一至五层为普通住宅,层高2.9m。整楼分两个单元,一梯两户。 给水系统采用一户一管的给水系统;给水管采用PPR塑料管;排水系统采用污、废合流制,排水管采用塑料管,排水立管设伸顶通气管。 1.3 气候资料:冻土深度: m 1.4土建资料:建筑平面图(首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剖面图 1.5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为0.30Mpa。

第2章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 2.1 给水方案确定 2.1.1给水系统的选择:该系统为生活给水系统。根据用户所需水质要求,系统应为生活饮用水系统。 2.1.2 给水方式的选择:给水方式分为—依靠外网压力直接给水、设水箱给水、设水泵升压给水、设水泵,水箱的给水方式、气压给水方式等给水方式。由于本系统为五层,并且是生活用水,所以给水方式初步定为直接给水方式,。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利用室外管网压力供水。 利用此方式的优点:可充分利用室外管网水压,节约能源,且供水系统简单。 2.2管道布置: 2.2.1管道定线设计原则 ①应满足最佳水力条件 为充分利用市政外网的水压,建筑给水引入管宜布置在用水量最大处或连续供水处,以保证主体供水可靠,减少管道转输流量及系统的水头损失,并使大管径管道长度最短。 ②便于维护管理 设计中,室内给水管道(明设或暗设)与建筑结构垂直交叉时,应考虑管道或装置位置,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以利于使用中,拆修附件及清通管道等维护管理工作;当给水管道在进户与排水管道近邻时,应留有至少 1.0m 净距,以便工程维修时二者互不影响。 ③保护管道不受损坏 必须保证管道周围不出现有荷载或受腐蚀现象,如有不可避免的受损因素影响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雨水收集系统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施工准备 (2) 1、作业条件 (2) 2、施工机具 (2) 三、施工工艺流程 (2) 1、测量放线 (2) 2、井点降水 (3) 3、钢板桩支护 (5) 6、混凝土垫层及模板安装施工 (7) 7、雨水收集系统安装 (8) 8、回填 (8) 四、质量保证措施 (8) 1、质量控制目标 (8) 2、质量保证体系 (8) 3、质量保证各项制度 (8) 4、质量控制及技术措施 (9) 五、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10) 1、应急措施 (10) 2、注意事项 (10) 六、基坑四周的安全围护 (10) 七、安全施工 (10) 八、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0) 1、文明施工目标 (10) 2、文明施工的措施 (11) 一、工程概况 徐州市第一中学新城区校区,位于xxxxxxxxxxxxxxx。现欲收集该项目部分区域内所有雨水,建一雨水收集池,经过处理后的雨水用于该区域内的绿地浇撒,道路冲洗使用。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进度的顺利开展,我公司采取以下施工方案。 1、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及现场实际情况,发现该区域内地下水位较高,现场无法直接开挖土方,故我单位采用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案。

2、雨水收集系统开挖深度平均约为4.67米,为了保证基坑的安全,经现场实际勘察发现,现场不满足放坡施工条件,故我单位采用钢板桩支护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⑴土方开挖 ①制定开挖方案,确定合理的开挖方式、施工顺序,选择适当的施工机械。 ②将施工区城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③做好建筑物的标准轴线桩、标准水平桩,用白灰洒出开挖线,必须经过检验台格,办理完验线手续。 ④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 ⑤熟悉图纸。 2、施工机具 铲土机、自卸汽车、挖掘机、手推车、铁锹、50m钢尺、20#铅丝、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等。 三、施工工艺流程 1、测量放线 ⑴开挖前根据施工图和放线控制桩测量确定雨水收集系统中心线和附属构筑物位置,核对临时水准点的高程,测放挖掘坑边线、堆土、堆料界限及临时便道的范围,再根据确定后的基坑上口开挖宽度,用石灰线标明开挖边线;同时测设原地面高程,通过设计基底高程初定开挖深度,并复核高程。 ⑵联测复核后临时水准点和雨水收集池轴线控制桩设置在便于观测且牢固的建筑物上,并且要有备份控制点,并对之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损毁。

排水工程 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计算书

《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1.工程概况 1.1 城市概况 1.2自然条件 1.3 工程规模 1.4 设计水质 2.设计原则和依据 2.1 设计原则 2.2 设计依据 3.设计方案 3.1 工艺方案比较与选择 3.2 设计工艺流程 4.主要处理单元及设备 4.1 集水井 4.2 沉砂池 4.3 初沉池 4.4 生物反应池(A2/O) 4.5 二沉池 4.6 消毒池

4.7 出水泵房 5.问题与建议 第二部分设计计算书1.主要设计参数 2.单元计算 2.1 集水井(机械格栅及水泵) 2.2 沉砂池 2.3 初沉池 2.4 生物反应池 2.5 二沉池 2.6 消毒池 2.7 需氧量计算及鼓风机选择 2.8 出水泵房 3.工艺高程水力计算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 1.工程概况 1.1 城市概况 江南某城市位于长江冲积平原,污水收集范围包括主城区大部分、城西镇工业小区、北苑工业小区地块、经济开发区期地块、江东居住区及国际商贸部分地块、义亭特色工业小区及镇区等地块,总建设用地为133Km2 ,该市排水系统采用完全分流制体制,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了住城区的污水系统,并已初具规模,现有城区排水管道40530m。 1.2自然条件 该市地形由南向北略有坡度,平均坡度为0.5‰,地面平整,海拔高度为黄海绝对标高3.9~5.2m,地坪平均绝对标高为4.80m(黄海高程)。属长江冲击粉质砂土区,承载强度7~11t/m2 ,地震设防强度6度。全年最高气温40℃,最低-10℃。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极限冻土深度为17cm。污水处理长出水排入污水处理厂西侧,距厂边界150m的随塘河中,随塘河的最高水位4.60m,最低水位1.80m,常年平均水位3.00m。 1.3 工程规模 污水处理规模 12.0万m3/d; 污泥处理要求:初沉污泥和二沉池剩余污泥经浓缩脱水后外运处置。 (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 2.设计原则和依据 2.1 设计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