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管理学内容总结资料

现代管理学内容总结资料

现代管理学内容总结资料
现代管理学内容总结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含义

学术界给管理下的定义很多,影响较大的如下:

1、对组织资源或要素进行协调以达到目的的活动;

2、组织的某一专业职能或综合职能;

3、一个活动系列,是连续的动态过程,能发挥多种作用,具有一定特征;

4、一门艺术

综合以上定义,本书对管理的定义如下:

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历史发展

1、史前人类社会的管理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习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简单的管理机构;人格化的管理权力;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

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

(1)管理阶层的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收到限制;

(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

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征:科学管理;分权管理;法制管理;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4、现代管理

现代管理的特征:系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法制化管理;以人为本;追求效率。

三、现代管理领域的划分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之间的差别:

(1)管理宗旨

公共管理: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

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

(2)管理主体

公共管理:政府以及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

私人管理:个人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结构。

(3)管理依据

公共管理: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或委托权力;

私人管理: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国家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

(4)管理对象

公共管理:公共领域;

私人管理:私人领域。

(5)管理过程

公共管理:充满政治氛围,受制于周密的政治安排;

私人管理: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

四、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活动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如下:

1、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

2、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

3、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其他学科所共有的基本特征;管理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必须时刻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一方面,管理学应该而其能够广泛运用数学知识,凭借多种数学运算和建立数学模型,以实现其更高程度的科学化和精确化。

另一方面,管理学所涉及的众多因素中,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的因素,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它有许多不能量化的东西。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管理的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三、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

1、变革性

2、开放性

3、严密性

4、实用性

四、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一、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以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二、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

2、定量分析法

3、历史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1、管理思想的萌芽

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万里长城、都江堰工程、《孙子兵法》)

(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商鞅和韩非子、管仲、荀子、司马迁)

3、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行政管理思想

(2)生产管理思想

(3)教会管理思想

古代管理思想是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在人们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

古代管理思想毕竟受到人类自身发展程度、社会实践深入程度及广泛程度的限制,其局限性显而易见(首先,古代管理思想具有直观性;其次,古代管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

二、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鲁宾逊·博尔顿(发展了一系列的管理技术)

2、亚当·斯密(劳动分工之所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有三个原因: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通过分工,免除了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3、罗伯特·欧文(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

4、查尔斯·巴贝奇(更全面、更细致地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强调劳资协作,提出了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5、安德鲁·尤尔(强调三项原则:机械原则;道德原则;商业原则)

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泰勒。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有: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实现标准化

4、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

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其一,开创了管理实证研究的先河;其二,使人类的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其三,科学管理时发展的。

科学管理理论也是有局限性的:

首先,泰勒对人的看法是错误的;其次,重视技术因素,忽视社会因素;再次,科学管理中所谓的“标准定额”,理论上看是在损害健康情况下可以完成的、合理的工作量,但大部分人不能完成。

二、一般管理理论

一般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法约尔。

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

(法约尔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14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

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当的集权和分权、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跳板原则)

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

一、早期行为科学理论

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霍桑试验

第一阶段:检验和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第二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交谈

第三阶段: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

梅奥等人的主要观点有: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

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二、后期行为科学理论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

即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内容激励理论、过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

麦格雷戈的XY理论,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沙因的人性假设理论

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

勒温的领导方式理论,利克特的领导方式理论,“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连续统一体理论,权变模型,途径—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第四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产生与基本内容

1、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描述的一门学科

2、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3、信息论是揭示信息的本质,并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和存储的

一门学科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1、管理过程学派(强调对管理的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

2、经验主义学派(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最值得借鉴)

3、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4、决策理论学派(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的组织影响;提出了决策的准则;归纳了决策的类型)

5、系统管理学派(主要贡献: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对组织的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

6、权变理论学派

第五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一、Z理论

威廉·大内最早提出了Z理论。

1、Z理论的前提问题(怎样使人们的努力彼此协调起来产生最高的效率)

2、A型管理模式的特点(一是短期雇佣制;二是迅速得评价和升级;三是职业发展途

径的高度专业化;四是明确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五是个人决策和个人负责;六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局部关系)

3、J型管理模式的特点(一是终身雇佣制;二是缓慢的评价和晋升;三是职业反战途

径的非专业化;四是微妙、含蓄、内在的控制方式;五是集体决策和集体负责;六

是雇员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是一种整体关系)

4、Z型管理模式的特点(一是长期雇佣制;二是建立缓慢的评价与提升制度;三是拓

宽职业发展路径;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五是集体决策,个体负责;六是建立整

体关系)

5、建立Z型管理模式的方法

二、企业再造理论

1、企业再造的内涵

即“公司再造”、“再造工程”,是指企业为在产品与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生产与管理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上能够得到显著改善,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与运作方式。

2、企业再造的特点

企业再造的目标;企业再造的任务;企业再造的动力;企业再造的条件;企业再造的对象

3、企业再造的程序与要求

(1)设计企业再造管理团队

(2)明确企业再造的原则

(3)对企业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

(4)制定企业再造方案

(5)组织实施与支持改善

三、竞争战略理论

1、假设条件

(企业拥有类似的资源和能力,各类资源在企业之间是流动的,因而寻求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选择有吸引力的行业并进行定位;企业外部环境相对稳定,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企业可以对外部环境进行预测;企业战略理论应动态化,注意竞争对手的反应)

2、竞争力的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潜在进入者、替代品的威胁、购买方、供应方、现有竞争者)

3、企业的基本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使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成本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2)差异化战略

(3)专一化战略

四、蓝海战略理论

1、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

“红海”:当前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其利润前景黯淡,恶性竞争此起彼伏。

“红海战略”: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

“蓝海”:未曾开辟的新兴市场,这一市场中的客户需求与传统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获得了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

“蓝海战略”:新型的战略,它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努力扩大需求,摆脱竞争。

2、实施蓝海战略的原则

(1)重建市场边界(以摆脱竞争,开创蓝海)

(2)全局而非数字(绘制战略布局图才能将企业战略推向蓝海)

(3)超越现有需求(即通过以新产品和服务统合最大的需求,降低开创新市场可能遇到的规模风险)

(4)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买方效用、价格、成本和接受)

(5)克服关键组织障碍(一是认知上的障碍;二是资源有限的障碍;三是动力上的障碍;四是政治上的障碍)

(6)寓执行于战略(指将战略执行建成战略的一部分)

第三章决策

第一节决策概论

一、决策的含义与类型

1、决策的含义

决策的内涵是指人们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行为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2、决策的类型

(1)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平时决策和危机决策

(4)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5)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决策

二、决策与预测的关系

1、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人类的活动能在正确的决策下进行,而正确的决策又必然要建立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之上)

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决策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决策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预测。

3、预测与决策的区别

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的目标的科学选择。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则突出领导艺术,预测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决策时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在现代管理中,预测和决策往往是结合运用的。

第二节决策理论与决策模式

一、决策理论学派的产生

1、决策理论学派的产生(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和詹姆士·马奇)

2、决策理论学派的观点

(1)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2)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

(组织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

(3)阐述了决策的过程

(决策过程包括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审查活动阶段)(4)提出了决策的准则

(5)归纳立刻决策的类型(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6)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信息在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决策模式

1、理性决策模式(又称为科学决策模式)

(1)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

(2)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

(3)要求决策运用科学方法

(4)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

2、渐进政策决策模式

(1)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2)决策方案是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

3、集团决策模式

(1)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

(2)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3)各个集团占有的资源不同,对决策的影响力不同

4、精英决策模式

又称为杰出人物决策模式。

第一,社会分化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

第二,少数的统治者和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的公众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阶层

第三,非精英人物向精英人物的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第四,精英人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第五,公公政策所反映的是精英人物的主要价值观

第六,活跃的精英人物很少受到公众的直接影响。

第三节决策程序和规则

一、决策程序

1、发现问题

察觉问题、界定问题、陈述问题

2、确立目标

决策目标要有针对性、决策目标要有明确性、决策目标要有时效性、决策目标

要有可行性、决策目标要有规范性

3、拟定方案

提供多种备选方案、考虑决策方案的多因素性

4、选择方案

二、决策规则

1、全体一致规则

决策成员在形式上享有平等的决策权、个体选择对集体决策结果具有决定性的

影响、决策结果达到“帕雷托最优”

2、多数裁定规则

简单多数规则、绝对多数规则

第四节决策体制

一、决策中枢系统

1、确认决策问题(决策问题是公共决策的逻辑起点)

2、明确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决策方案的选择,关系到决策的成败)

3、组织决策方案的设计

4、选择决策方案(最终择定决策方案是决策中枢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决策中枢

系统行使决策权的重要表现)

二、决策咨询系统

1、发现决策问题

2、参与决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论证

3、提供决策预测研究(科学地预测是公共决策的基本前提)

三、决策信息系统

决策信息系统的具有三大任务:

1、收集信息(一是收集信息的范围尽可能广泛;二是信息收集注意历史的延续性;三

是信息收集要有预测性;四是信息收集要真实。)

2、加工信息(一是及时;二是准确)

3、传递信息(三种渠道:一是横向传递;二是纵向传递;三是综合传递)

第四章组织

第一节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构成要素

1、目标(目标是组织的第一要素)

2、人员(人员是组织的主体,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组织要素)

3、物财(物财是组织赖以存在并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

4、信息(信息包括组织内外的各种情况和资料)

5、机构(机构是组织的实体,是组织目标的载体)

6、职位(职位是依据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立的具体工作岗位)

7、权责

8、程序(程序反映了组织活动展开的动态过程)

9、规制(即组织的规章制度)

二、组织整合的层次性

人、财、物、信息,是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也可以成为组元。

机构、职位、权责、程序、规则,则是通过分工与协作,将人、财、物这些组元连结起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要素,称为整合要素。

现代组织理论将组织的整合状态划分为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三个层次。三、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依据性质和活动方式的不同,组织可以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和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而自发形成的组织。

1、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积极促进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协助工作、分担领导、增加稳定、发泄感情、制约领导

2、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保守倾向、角色冲突、滋生谣言、不良压力

3、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一分为二、无害支持、目标结合、为我所用

第二节组织理论

一、组织理论概述

西方组织理论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古典组织理论阶段

2、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3、系统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4、创新发展阶段

二、科层组织理论

1、组织权威的类型(传统权威、超凡权威、合理—合法权威)

2、科层制组织的基本特征

法定权力为基础、严格的等级制度、职业化原则、专业化原则、任命制与由职择人

原则、照章办事原则、公私分明原则

三、组织平衡理论

组织平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切斯特·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在下述一些方面做出了贡献:

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2、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

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流

3、权威接受理论

4、管理人员职能的新概括(管理人员有三种主要职能: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交流系统;

促使组织成员提供必要的服务,努力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规定组织的目标,确

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

四、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1、创业阶段(组织的幼年期)

2、聚合阶段(组织的青年期,有三个特点:一是组织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二是创业

者通过实践磨练和经验积累成为了有效的管理者,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三是适应组织规模扩大化而确定新的组织目标和组织发展战略。)

3、规范化阶段(组织的中年期)

4、成熟阶段

5、再发展或衰退阶段

五、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彼得·圣吉,代表作《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是按照学习关系构建起来的上下、左右、内外互动的有机组织。

提出了通过五项修炼来建设学习型组织

1、实现自我超越(组织成员要不断学习,克服成见,勇于接受新概念和新方法)

2、改善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的愿景(即在组织成员的积极互动下,形成组织的共同目标)

4、加强团队学习(要求组织成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合力关系)

5、进行系统思考(用系统的观点分析认识问题)

第三节管理体制设计

管理体制设计分位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组织治理结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行政体制问题。

一、组织治理结构设计

组织治理结构回答组织中管理权力的来源,决定主要的权力机构设置,以及这些权力机构之间的权力委托与制衡关系。

组织治理结构的共同特征是:强调组织成员的基本权利,以三类权力机构的设置作为组织管理的基础。

二、行政体制设计的基本问题

行政体制设计以提高行政效率、效益为目标,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职能设计,即行政机关管什么

行政体制形态设计。

三、行政体制形态

1、直线制(产生最早,也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

2、职能制(由泰勒提出的)

3、直线职能制(将直线制与职能制融合起来)

4、事业部制(是国外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模式)

5、矩阵制(将管理机构分为两类:传统的职能管理机构;由各职能部门人员联合组成

的专门任务小组)

6、多维制(在矩阵机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系统理论在管理组织中的具体应用)第四节组织机构设计

一、管理层次划分

1、管理机构层次划分问题

管理层次的数量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组织规模与管理层次呈正比,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

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多的组织称为高耸组织机构;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少的组织称为扁平组织结构。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下属工作地点、场所分散程度、下属工作相似性、变动性、业务活动的复杂性、标准化程度、绩效考核的难易程度,通信与监控手段的有效性,下属人员的德、智等基本素质。

3、组织扁平化发展趋势

第一,许多企业希望改变管理层次过密、管理人员过多、管理费用过高的状况。

第二,技术进步使部分管理人员和白领职员成为企业的多余人员。

第三,竞争日趋激烈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为提高决策和反应速度,迫使企业不得不精简管理层次。

二、管理职能机构设置

1、横向管理职能机构的设置及基本问题

管理职能机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

管理对象的地域分布

管理对象的类别

管理业务的性质

按产品、按服务对象、按生产设备或加工环节

管理组织机构设计,缺乏科学的研究论证,经验性成分占主导。

另一个问题:部门划分过细,因而造成机构林立。

2、管理职能机构设置的变化趋势

企业,将职能业务科室分类归并

政府,大部制

三、管理职位设计

职位设计的实质是任务分工,将一个管理机构所承担的业务分配给若干职位完成。

进行职位设置,方案的拟定与选择应考虑下述一些因素或原则:

作业内容的相似性、工作任务的整体性、工作环境的一致性、精力集中原则、工作丰富化原则、任务均衡原则、因事设职原则、最少调整原则

四、编制设计

1、任职者素质设计

即确定每一职位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员任职。

2、人员数量设计

即确定各种素质的人需要多少。

第五节运行机制设计

一、运行机制设计的基本问题

运行机制设计分位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要回答行政行为的基本依据是什么,是法律法规还是领导者的指示。

第二个层次,是解决组织主要功能实现中部分之间的关键性关联安排,即通常所说的机制问题。

二、运行机制分类和职能机制设计

行政机构的运行机制包括三类:基本职能实现机制、保障机制和发展机制

三、运行机制设计的基本内容

在管理组织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基础上,运行机制设计以业务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为基本内容,以研究制定履行职能的一套业务工作规范为目标成果,需要完成以下六个方面依次展开的活动:

职能业务分析与设计、人员分工规范化、基本职能实现机制设计、保障机制和发展机制设计、业务规范的协调性检验、业务、职能、体制与机构调整

第五章人事

第一节人事概述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点

人力资源,广义上看,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现在和未来已经成为或可能成为生产性要素的人口,包括现实的人力资源、潜在人力资源和未来的人力资源。

从狭义上看,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生产或经营活动的劳动人口的数量和素质。

1、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2、人力资源的时效性

3、人力资源的时代性

4、人力资源的重复开发性

5、人力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

二、人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人事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年代初,其标志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

20世纪中期,以传统人事理论为基础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逐步成熟,成为管理的支持系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力资源管理兴起。

由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革。

三、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

1、对人的认识不同(传统认识管理视人为手段,视人为成本;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人

为资源,视人为管理系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2、管理原则不同(传统人事管理强调以事为中心;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

3、管理方法不同(传统人事管理方法简单、僵化;现代管理注重采用主动开发性、有

预见性、更具灵活和应变特点、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法)

4、管理内容不同(传统人事管理“把握三关”,现代管理注重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

和开发)

5、人事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不同(传统人事管理地位低、现代人力资源部门地位突出)

第二节人事分类

一、职位分类

1、职位分类的含义: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

易程度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2、职位分类的步骤

第一步:职位调查

第二步,职位横向分类

第三类,职位纵向分类

3、职位分类在人事管理中的作用

(1)职位分类为人事选拔提供了依据

(2)职位分类增强了人事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3)职位分类促进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法治化

二、品位分类

1、品位分类的含义(依据资格条件把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品位等级的人事分类方法)

2、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比较(当今两大人事分类制度,优劣有别)

3、人事分类的发展趋势(组织高层管理职位、机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以及军事管理职位等采用品位分类,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的相互结合和渗透)

第三节人事招聘

一、人事选聘的途径

1、内部提升

(1)内部提升的优势:

被选聘人员能迅速开展工作;保证被选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鼓舞

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内部提升手续简便,

成本低

(2)内部提升的局限性:

造成“近亲繁殖”现象;因操作不公或心理原因造成内部矛盾;人员选择

的有限性

2、外部招聘

(1)外部招聘的优势:

外部招聘可以发挥“外来优势”;利于缓和组织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能够

为组织带新鲜空气;人员来源广,选择余地大

(2)外部招聘的局限性:

外部招聘人员不熟悉组织情况,进入角色较慢;外部招聘人员存在一定的

风险;组织成员失去了晋升机会,影响士气

二、人事选聘的趋势

选聘范围的扩大化趋势

选聘方法多样化、科学化的趋势

社会中介机构、人事测评专家广泛参与人事选聘活动

人事预测在人事选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事选聘的主动性增强

第四节人事考评与培训

一、人事考评

1、人事考评的内容与要求

2、克服偏差,确保人事考评的公正性(主观好恶偏差、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

象偏差、暗示效应偏差、集中趋势偏差)

二、人事培训

1、人事培训的含义与特点

含义:为开发组织人力资源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岗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进行的培养训练。

特点:

对象复杂性;内容实用性;形式多样性;方法艺术性

3、人事培训的方法与类型

按照培训与工作的关系,分为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

人事培训可以分为岗前教育、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职业教育、组织全员培训四种类型。第六章领导

第一节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含义与作用

1、领导的含义

(1)领导活动存在于群体之中,一个人不能形成领导

(2)领导活动是由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完成的

(3)领导活动的手段是领导者激励和调动下属的方式

(4)领导活动的目标是领导活动的归宿

2、领导的作用

(1)指挥作用

(2)激励作用

(3)协调作用

二、领导者的影响力

1、强制性影响力

(1)传统因素(指人们产生的一种领导者比普通人强的观念)

(2)职位因素(指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务与地位,使被领导者产生了对领导者的敬畏感)

(3)资历因素(由领导者的资格和经历对被领导者所产生的心理影响)

2、非强制性影响力

(1)品格因素(指领导者的品行、道德、人格、作风等因素对他人产生的影响)(2)才能因素(指领导者的才干和能力等因素对他人产生的影响)

(3)知识因素(指领导者的知识水平对他人产生的影响)

(4)感情因素(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感情交流)

三、领导者的群体结构

1、领导者的个体素质

(1)政治素质(指领导者的“德”)

(2)文化素质(指领导者的文化程度和文化素质)

(3)业务素质(是指领导者的能力,即领导者的“才”)

(4)身体素质(指领导者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2、群体的结构素质

(1)丰富全面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指领导群体成员的文化素养和各个方面的知识)

(2)较高的专业知识结构(指领导群里成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特长)

(3)较强的能力结构(指领导群体成员的能力构成及其互补)

(4)合理的年龄结构(指领导群体成员的年龄构成)

(5)良好的气质结构(指领导群体成员在性格、兴趣、意志、风度、风格等方面的合理构成)

第二节领导理论

一、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

1、X理论—Y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来。将传统的管理方法称为X理论:人天生懒惰,厌恶工作;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安于现状,反对改革;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组织目标;不大聪明,易于受骗等。Y理论:第一,人是勤奋的,并不是天生厌恶工作的;第二,控制和惩罚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第三,激励在需要的每一个阶段上都起作用;第四,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第五,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人的智慧和才能只发挥了一部分,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使下属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不成熟—成熟理论

美国著名学者克里斯·阿吉里斯提出来

不成熟的表现VS成熟的表现

3、有关人性的四种假设

(1)经济人假设

沙因:

一是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是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下。

三是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四是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

根据经济人假设提出三点管理建议

(2)社会人假设

沙因:

一是人们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

二是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地结果,使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人们必须从工作的

社会关系中去寻找工作的意义;

三是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人有更大的影响力;

四是人们期望领导能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

(3)自我实现人假设

沙因:

一是人的需要有低级到高级的区别,其目的是为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

作上的意义。

二是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有弹性,更

好地适应环境。

三是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来的激励和控制会对人产生一种威胁,

造成不良后果。

四是个人的自我实现同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一致的。

(4)复杂人假设

沙因:

一是人的需要是复杂的,会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而改

变。

二是人在组织中生活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三是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会有不同的需要

四是一个人在组织中是否感到满足、肯为组织效力,决定于他本身的需要结构

和他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是人依据自己的动机模式、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管理方式做出不同的反应。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考核知识点(完整齐全)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现代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一、管理[识记]管理的含义 1、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 2、我们把管理定义为: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3、管理是一门兼具科学性、艺术性的社会活动。 4、在资本主义以前,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 [领会] 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⑴习惯化的管理方式;⑵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⑶简单的管理机构;⑷人格化的管理权利;⑸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⑴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⑵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⑶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 的作用受到限制;⑷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特征:⑴科学管理;⑵分权管理;⑶法制管理;⑷经 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⑴系统化管理;⑵民主化管理;⑶科学化管理;⑷ 法治化管理;⑸以人为本;⑹追求效率。 二、管理现代管理领域的划分 [领会]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2011年7月论述题) 公共管理: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特征:依据委托权利;平衡多元利益要求。 私人管理: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管理。特征:以盈利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 区别:在管理宗旨、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等方面有明显差别。 1、管理宗旨不同。(1)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成为公共管理的宗旨。(2) 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 2、管理主体不同。(1)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 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公共管理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2)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 3、管理依据不同。(1)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 公共权力、委托权力。(2)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私人管理依据的

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

现代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 人本主义思想:孔子《为政》中提出君子不器 专制管理思想:韩非子 荀子“上下俱富” 西汉司马迁“善因论” 最能说明古代人类生产组织的生产管理思想的实例,首推埃及的胡夫金字塔。 亚当?斯密(英)《国富论》提出劳动分工 罗伯特?欧文(英)人际关系之父 查乐斯?巴贝奇《论机器和制造业的节约》提出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安德鲁?尤尔机械道德商业之原则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新教徒伦理》、《经济史》组织理论之父 梅奥早期行为科学代表人霍桑实验(1924-1932 )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M=V? E激励力量=个人预期价格*概率P49 麦格雷戈“ X-Y ”理论 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法”P50 美国学者孔茨首先注意到了学派林立的状况(管理的丛林时代) 决策理论学派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1、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有限度理性” ;2、马奇 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伍德沃德(英)、菲德勒(美) 第一章导论管理定义为: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在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系统化管理 民主化管理 科学化管理 法制化管理 以人为本 追求效率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 、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2 、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 3 、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分析和借鉴国外有关管理理论 4 、 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注意和行政管理学中的方法做区分) 1 、 比较研究法 2、 定量分析法 3、 历史研究法 4 、 案例研究法 5 、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根本) 行政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发展最早也最全面的成果之一。 管理科学是从美国管理学家泰勒开始出现的,至今历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 理理论三个发展阶段。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有 1 、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1 、 是维系人类正常生活的条件; 2、 3 、 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 现代管理学的特征 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1、 变革性 2、开放性 3 、 严密性 4 、 实用性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高频考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1、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 2、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把管理看作是一个活动系列,是连续的动态过程,能发挥多种作用,具有一定特征。 把管理看作是一门艺术。 4、管理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5、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6、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的特点: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仍以高度集权为特征)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7、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 8、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的特点: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科学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工商企业管理中) 9、现代管理的基本特点:(1)系统化管理(系统化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管理主体具有全局观念,注重管理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管理主体能正确处理管理系统的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管理主体重视结构在整体系统中的作用。)(2)民主化管理(民主管理在实践中表现为:管理组织有畅通的沟通网络,组织成员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组织领导者尊重下层人员的意见,有完善的民主参与制度,有健全的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3)科学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法治化表现在:任何管理组织的存在都必须有法律的允许,其管理活动的范围与内容都由法律制度作出界定;任何管理者的产生都必须合乎法制的规定,其权限范围及行使方式都要有法制依据;任何组织成员的言行都只有合乎法律制度的要求,才能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任何违法违制的管理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受到纪律的处治。)(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10、现代管理可以分为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两大领域。它们在管理宗旨、主体、依据、对象、过程等方面有显著差别。 11、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任何公共事务的背后都体现和反映着一定的公共利益,因此,维护、分配的增进公共利益便成为公共管理的宗旨。 12、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私人部门或组织只有依靠获取利润而生存和发展。 13、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且成扩展趋势,它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 14、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产权明确、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15、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 16、私人管理的依据是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 17、公共管理以公共领域为对象。私人管理以私人领域为对象。 18、现代公共管理的过程充满政治气氛,受制于周密的政治安排,比如依法行政、民主权力行使、加强监督、阳光政府、回应性政府等。 19、私人管理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比如“商业机密”、“技术安全”等。 20、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2、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3、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社会大生产,故也称生产力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要受一定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故也称生产关系属性。) 三、现代管理学的特征: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 四、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 2、定量分析法 3、历史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理论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1、管理思想的萌芽 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 (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的专制管理思想 (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思想家商鞅和韩非子提出了“以农为本、集富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 管仲---荀子---司马迁 3、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行政管理思想 汉穆拉比法典 《政事论》成为印度公认行政管理奠基之作 (2)生产管理思想 (3)教会管理思想 古代管理思想毕竟受到人类自身发展程度、社会实践深入程度及广泛程度的限制,其局限性显而易见 古代管理思想具有直观性,表现在: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 二、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鲁滨逊·博尔顿 市场研究与预测技术;生产计划技术;生产过程规范 1

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管理:指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其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论的学问。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A管理影响着生产力的存在状况,B管理规定着生产力的实现程度)。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它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它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它是一门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4、它是一门软科学, 5、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现代管理学新的学科特征: 1、变革性 2、开放性 3、严密性 4、实用性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 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 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 2、定量分析法 3、历史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意义:有助于 1、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 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2、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充分 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 3、有助于面向未来,实现管理的 国际化与管理创新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利 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国家管理 的特点: 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 统治的手段 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利 开始分化 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 作用受到限制 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 占主导地位 近代社会管理的特点: 1、科学管理 2、分权管理 3、法制管理 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1、系统化管理 2、民主化管理 3、科学化管理 4、法制化管理 5、以人为本 6、追求效率 第二章 对古代管理思想的评价: 直观性: 1、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 性 2、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 性。 阶级局限性: 1、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如常借 助迷信、神力、天道来管理, 2、有反人道的一面,个人利益和 个人精神不被重视, 3、包涵强烈的等级观念,强调自 上而下的严密控制和自下而上的服从 关系。 欧文的管理思想:(被誉为人事 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 欧文管理理论贡献是首次提出了 关心人的哲学,并在他与人合办的新 拉纳克工厂进行了全面的实验,试图 建立一起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 1、改善工厂内的工作条件 2、限制童工的最低年龄 3、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 4、为工人提供厂内膳食 5、设立按成本向工人出售生活必 需品的商店 6、改善工人居住条件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 理之父) 内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 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 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实 现标准化 4、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 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 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 外原则 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 “心理革命”。 评价: 1、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2、仅重视技术因素,忽视社会、 群体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3、注重基层管理或车间管理,忽 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 问题。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主要内容: 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 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 2、概括并详细分析了管理的五项 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控制 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的 必要性 4、提出了管理中具普遍意义的十 四项原则 韦伯的管理理论: 1、揭示了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并 划分了权威的类型 2、归纳了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征 3、概括了官僚制组织的结构 梅奥的早期行为科学理论:(早 期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 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 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五种需要: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社会交往的需要 4、受人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两个因 素) 1、保健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 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工作 条件等 2、激励因素包括成就、上级赏 识、工作责任、个人进步等 弗鲁姆:期望价值理论(调动职 工积极性应处理的三种关系): 1、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法”(两 关心:1对生产的关系,2对人的关心) 五种领导方式: 1、(1,1)贫乏管理方式 2、(1,9)乡村俱乐部管理方式 3、(9,1)任务型管理方式 4、(5,5)中间型管理方式 5、(9,9)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现代 管理之父”) 正式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 1、成员的协作意愿 2、组织的共同目标 3、组织内的信息交流 西蒙和马奇的决策理论: 1、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 2、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的组织影 响,即发挥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3、提出了决策的准则 4、分析了决策中的“组织”的作用 5、归纳了决策的类型和过程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内容: 1、日本的兴起在于文化,在于特 有文化基础上的新的管理模式 2、企业管理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 3、企业文化的要义,主要体现在 企业内部成员间共同的信念、价值观、 方向意识、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准则 4、作为企业领导,在完成对企业 战略、组织、制度、技术管理的同时, 应把主要精力用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与 培育上 5、企业领导者必须具有文化意识 6、未来企业的竞争,将主要是企 业文化的竞争,因而也就是企业领导 艺术的竞争 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 段: 1、简单的自然劳动分工思想 2、朴素的劳动协作思想 3、原始的组织思想 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1、机器大工业的需要 2、市场竞争的需要 3、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 4、阶级斗争的需要 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鲁滨 逊、博尔顿 2、亚当、斯秘 3、罗伯特、欧文 4、查尔斯、巴贝奇 5、安德鲁、尤尔 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 尔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孔茨和奥唐奈) 2、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 3、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 4、决策理论学派(西蒙和马奇) 5、系统管理学派(卡斯特和罗森 茨韦克) 6、权变理论学派(英·伍德沃德 和美·菲德勒) 第三章 现代管理的三大原则:人本原则、 系统原则、效益原则 人本原则的内容: 1、人是管理的目的 2、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 3、重视人的需要 人是管理的目的观点: 1、是现代管理者的共识。 2、综合了管理学发展的成就。 3、是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 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 1、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 想,是做好现代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2、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是充分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现代管理学核心知识点

现代管理学核心知识点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是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是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2、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3、简述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 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与传统管理学相比,现代管理学具有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等特点。 4、简述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5、简述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6、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2)定量分析法(3)历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7、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1)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a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b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c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3)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a行政管理思想b生产管理思想c教会管理思想 8、古代管理思想的局限性: (1)、具有直观性:a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b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 (2)、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a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比如借助迷信,神力天道来管理。b有反人道的一面,个人利益和个人精神不被重视 c包涵着强烈的等级观念,强调自上而下严密控制和自下而上的服从关系 9、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计划方面和成本核算) (2).亚当·斯密: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亚当·斯密认为有三个原因:技巧、节约一个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机械的发明 (3).罗伯特·欧文: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他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 (4).查尔斯·巴贝奇:科学管理的先驱者 (5).安德鲁·尤尔:管理教育的先驱者 (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

管理学导论10大试题及答案(大一必备)

1、结合你已有的知识,谈谈管理学学科的地位及其学习意义. 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性交叉科学。管理科学的三个基础是数学、经济学与行为科学。因此,可以将管理学定义为:研究和探讨组织及组织内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学科,它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管理学的基本价值显然是向各类现实的和潜在的(未来的)管理者们传输各种关于组织和管理的原理、职能或职责、管理策略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意义:.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科学技术进步决定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但是,仅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没有相应的管理科学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无法得到推广和有效运用的。它的作用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还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在当代,人们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科学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这一点,已为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明。还有人认为,管理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19世纪时经济学家特别受欢迎,而20世纪40年代以后,却是管理人才的天下了。这些都表明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很大的作用。 2、学习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判定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管理者的管理成果。通过实践可验证管理是否有效,因此,实践是培养管理者的重要一环。而学习、研究管理学也是培养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掌握扎实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并可缩短或加速管理者的成长过程。学习现代管理知识,使你开拓视野,跟上时代;一个企业,领导带头认真学习、扎扎实实地学习,并且带动群众学习,企业就能创新——创造一个朝气蓬勃的企业。目前我国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合格的管理人才是缺乏的。因此,学习、研究管理学,培养高质量的管理者成为当务之急。 3.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 管理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随着未来社会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就更加重要了。在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这样两个文明浪潮以后,以全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浪潮”不久就会冲击到我们的身边,可以预测,全新的技术,高速度的发展必将需要一套更科学的管理,才能使新的技术、新的能源、新的材料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比起过去和现在,未来的管理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2、结合管理学学科与你的专业,谈谈专业与学科之间的关系。 管理学发展的财务会计方法记录、分析企业的各类行为,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例如麦克金塞发展了预算理论. 3、你认为管理学学科有哪些特点?与经济学学科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管理学不是一门纯自然科学, 它有着科学的成分, 但也同时包含着人文成分, 它是科学成分与人文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知识体系, 包括理论、方法和技巧等一系列知识内容。管理学的研究既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也要回答“应当怎么样”

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的八大目标: 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4.易化疾病的早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健康管理的特点: 标准化足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健康管理的三个基本步骤: 1.了解和掌握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查 2.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 3.干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 健康风险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 健康管理的五个服务流程: 1.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咨询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5.专项的健康和疾病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的六个基本策略: 1.生活方式管理 2.需求管理 3.疾病管理 4.灾难性病伤管理 5.残疾管理 6.综合群体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生活方式的四大干预技术: 教育激励训练营销 影响需求管理的四大主要因素: 1.患病率 2.感知到的需要 3.消费者选择偏好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残疾补贴、请病假的能力等) 需求管理的策略: 1.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咨询 2.转诊服务 3.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 4.健康课堂 5.服务预约 疾病管理的三个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 生活质量 3.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灾难性病伤管理的五大特点: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 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程度地帮助病人进行自我管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其家人满意 残疾管理的八大目标: 1.防止残疾恶化 2.注重功能性能力 3.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4.详细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5.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6.与病人和雇主进行有效沟通 7.有需要时要考虑复职情况 8.实行循环管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强调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历年试题试题答案最全版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及历年试题答案合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的含义: 1 .管理是一种人类文明共存的社会现象。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 “管”我国古代指锁钥。引申为管辖、管制之意,体现着权力的归属。 “理”本意是治玉。“管”“理”二字连用,表示在权力的围,对事或物的管束和处理过程。 2.把管理看作是地组织资源或要素进行协调以达到目的的活动。把管理看作是组织的某一专业职 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它资源进行协调处理,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历史发展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主要依赖于传统习俗来实现。 2)原始的管理制度。部落议事会—充当管理部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关。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与继承采用军事制的惯例进行。 3)简单的管理机构。管理离不开专业的组织机构,表现为由管理机构进行的活动。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 5)。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 1)管理阶层的兴起,管理成为重要的政治统治手段 2)管理容趋于复杂化,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3)管理制度的产生,但作用受限制 1)科学管理:以泰勒为代表的管理学家以生动的实践证明。通过总结并改进管理方法与管理制度,可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2)分权管理:就是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在 ” :1)系统 管理两大领域。前者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如公共行政管理、非政府公共组织管理:后者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的管理,如家庭管理、私人企业管理等。 1.管理宗旨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任何公共事务的背后都体现和反映看一定的公共利益,因此,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便成为公共管理的宗旨。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私人部门或组织只有依靠获取利润而生存和发展。私人管理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保证利润是私人管理的底钱。 2.管理主体 公共管理主体非常广泛,且成扩展趋势,它不仅包括居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私人管理的主体非常简单而清晰,或个人(厂长、经理、董事长)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公司、企业)。

最新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07)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的美国学者是()。 【选项】 A.法约尔 B.古立克 C.厄威克 D.德鲁克 【答案】B 【解析】古利克将法约尔有关管理过程的论点加以展开,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取其每种职能英文词的首字而称作POSDCoRB,即Planning(计划)、Organis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算)。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 2.【题干】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的特点是()。 【选项】 A.排他性、可分割性 B.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D.非排他性、可分割性 【答案】B 【解析】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 公共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常常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私人产品具有可分割性、排他性特点,可以用价值计算、价格衡量。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概述 3.【题干】罗伯特·欧文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

现代经济与管理前沿导论

《现代经济与管理前沿导论》课程总结 15081142-甘小永 在这一学期聆听了多位教授的讲座,讲座内容都是教授们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前沿性研究成果的提炼及应用,内容涉及宏观经济、信息技术、信息管理、金融、投资等各个领域。通过教授们的科学前沿报告的聆听,有助于提升我们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开阔我们的视野,引导我们探究经济和管理科学知识的兴趣,对我们学科的素养有很大提升。 在第一节韩立岩教授的讲座中,我们认识了经济新常态的内涵,以及经济新常态的历史背景,还有常态转换中的困境,从他精彩的演讲中我们学习了经济新常态就是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从讲座《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设计与经济影响》中,我们学习了一种交易碳排放权的机制以及这种机制对于经济的影响。所谓碳排放权,是指能源消费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包括可供的碳排放权和所需的碳排放权两类。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首先提出的“排放权交易”概念,即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的权利,将其通过排放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出来,令环境资源可以像商品一样买卖。当时,戴尔斯给出了在水污染控制方面应用的方案。随后,在解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减排问题中,也应用了排放权交易手段。在这节讲座中,教授向我们展示的是从我国开展碳交易试点到形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中我们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机制,更是对于实事、

现代管理学重点总结(精)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习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的管理制度;简单的管理机构;人格化的管理权力;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特点: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管理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点: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1.系统化管理;2.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 现代管理领域划分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两者的差别表现在:管理宗旨;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管理过程 管理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 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方面、生产关系方面、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是一门定性和定 量相统一的学科;3.是一门软学科;4.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 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现代管理学的特征: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容: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1.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比较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中国古代朴素的管理思想强调要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要分析客观规律,从整体上把我战争局势才能克敌制胜;2.用人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和以非子为代表的专制管理思想;3.经济管理思想商鞅和非子提出了“以农为本、集富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管仲把以农为本发展到由国家控制商品、货币及对社会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荀子把富民视为富国的基础;西汉司马迁提出善因论 古代管理学的特征及表现:1.古代管理学思想具有直观性,表现在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2.古代管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表现在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现代管理学考试试题资料

第一部分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协调对象较少、协调范围较小、问题症结暴露充分条件下,应使用的协调方法是( B ) A.酝酿协商B.建议说明 C.思想教育D.冷处理 2.合理安排、使用和调配人员的基本依据是( D ) A.人事选聘B.人事监督 C.人员培训D.人员考评 3.在非确定型决策中,从各个较低收益或较高损失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收益最高或损失最小( D ) A.乐观准则B.等概率准则 C.遗憾准则D.悲观准则 4.z理论认为,人的因素对于成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强调实行( C ) A.临时雇佣制B.短期雇佣制 C.长期雇佣制D.终身雇佣制 5.下列组织结构形式中,最基本又最简单的是( A ) A.直线型组织结构B.职能型组织结构 C.矩阵型组织结构D.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6.管理者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的有机统一体是( D ) A.管理行为B.管理责任 C.管理意识D.管理人格 7.罗伯特?欧文对管理理论的突出贡献是首次提出了( D ) A.例外管理原则B.计件工资制度 C.标准化理论D.关心人的哲学 8.赫茨伯格把公司的工作条件、同事关系、监督、工资等称之为( B ) A.政策因素B.保健因素 C.管理因素D.激励因素 9.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D ) A.开展心理革命B.制定标准定额 C.挑选第一流的工人D.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10.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显著特征是( C ) A.以人为本B.民主管理 C.高度集权D.分权管理 11.在生产力系统中,作为独立的实体要素的是( D ) A.科学B.技术 C.管理D.生产者 12.所谓“日本管理经验”,其主要内容就是日本企业在管理中非常注重运用( D ) A.经济手段B.行政手段 C.法律手段D.思想教育手段 13.下列指挥方式中,具有灵活高效特点的是( C ) A.会议指挥B.书面指挥

现代管理学要点2014 天津大学

管理学 1.管理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答: 普遍性:任何组织都有目标,都有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都力求以尽量少的消耗来正确的实现组织目标,充分利用资源,这都是共同性,都要运用管理,即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激励与创新这些管理职能或者管理活动才能完成。这些管理的基本活动对任何组织都有普遍性。 重要性:管理是保证作业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可以说,任何组织,小至家庭大至国家都需要管理。管理的重要性伴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作业活动的复杂化而越明显。先进的管理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一起构成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没有高水平的管理相配合,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技术月先进,对管理的要求也就越高。 2.组织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因素答: 一般环境: 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治性团体,政府的方针和政策。 法律环境,是指与组织相关的社会法制系统及其运行状态。 经济环境,是指构成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经济政策。 科技环境,包括四个因素社会科技水平,社会科技力量,国家科技体制以及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立法。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阶层形成和变动,人口状况,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社会权利结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 自然环境,包括组织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等。国际环境,包括组织所在国以为所有可能对组织发生影响的因素。 任务环境: 顾客,包括顾客的需求,顾客的价格谈判能力。供应商,企业的供应商包括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各种要素的来源单位。竞争者,包括直接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和替代商品生产者。同盟者。其他特殊环境因素,包括主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所在社区机构。 3.法约尔对组织管理的贡献 答:他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1)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 2)商业活动,只采购销售和交换 3)财务活动,指资金筹措运用和控制 4)安全活动,指设备维护和人员的保护 5)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 6)管理活动,(五中职能)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原则: 1)分工,在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中进行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效率 2)权力与责任,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3)纪律,组织内所有成员都要通过各方达成的协议对自己在组织内的行为进行控制。 4)统一指挥,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 5)统一领导,目标相同的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一个计划。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当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和组织的利益产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现代管理学—期末复习汇总上海交大网络教育

现代管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结构性维度:它们描述了组织的内部特征,为衡量和比较组织提供了基础。 决策树: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生成的。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他的构成要素有:决策点、方案枝、状态结点、概率枝、损益值点。决策树法属风险型决策方法,是用树状图来描述各种方案在不同情况(或自然状态)下的收益,据此计算每种方案的期望收益从而做出决策的方法,对分析多阶段的管理决策问题极为有用。 网络计划方法:对于任何一项生产制造、科学实验、工程实施、军事作战等活动,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空间与资源(人力、物力、财力),都必须编制一个科学的工作组织计划来有效地组织、调度与控制该项活动的进程,以实现最佳的效应和效益。而这种为编制科学的组织计划的有效方法统称为网络计划法。 前馈控制:指发生在行动之前的控制行为,通过观察、收集准确信息,事先识别和预防偏差,采取措施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时也称预先控制。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关联性维度:反映了整个组织的特征,包括组织规模、技术、环境和目标等,它描述了影响和改变组织维度的环境。矩阵结构组织:指把职能部门和按产品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矩阵,管理人员同原职能部门保持联系,又参加项目小组工作。 管理方格图:是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组成81个小方格。纵轴表示领导对人的关心程度,从上到下由高至低;横轴表示领导对工作的关心程度,从左到右由低至高。根据这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比例的结合划分领导方式。其中,第1格表示关心度最小,第9格表示关心度最大。 反馈控制:是在行为执行之后的评价活动,其控制重心放在组织的产出结果上,尤其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出现后,损失已经造成。又称事后控制。 决策方式:指决策者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资源(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他包含独裁方式1:领导者运用手头现有资料,自行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独裁方式2:领导者向下级取得必要的资料,然后自行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协商方式1:以个别接触的方式,让有关下属了解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决策方案中可以反映意见,也可以不反映。协商方式2:让下属集体了解问题,听取集体的意见,由领导作出决策,方案可以反映下属意见,也可以不反映。团体决策:让下属集体了解问题,共同商讨方案,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经济人假设:是指人总是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尽可能少的付出得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对资本家而言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对工人而言追求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管理者和工人应该相互合作,以求共同繁荣。影响力:指的是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领导者的影响力来自于职位权力(法定、奖励、强制权力)和个人权力(专家、感召和参考权力)。 权力:管理学中指特定管理主体组织管理对象在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对管理对象理念、行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它可以是个人或是集团。 管理幅度:也称管理跨度,是指每个管理者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 网络结构组织: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企业组成的,以契约关系为纽带,通过互利互惠、相互协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机制进行密切合作的组织结构。 二单项题 1、对于管理人员来说,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如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等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对于以上三种技能按其重要程度的排列顺序为:( ) A 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 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 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 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 2、()在《管理工作的本质》中把经理们的角色分为10种角色 A 泰勒 B 法约尔 C 孔茨 D 明茨伯格 3、管理者在作为组织的官方代表对外联络时,他扮演的角色是以下哪一方面()。 A 信息情报方面 B 决策方面 C 人际关系方面 D 业务经营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