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硫教学设计

硫教学设计

硫教学设计
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硫的转化》位于教材第三章的第三节。是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理论知识后学习的,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要求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索不同价态硫的转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2)通过含硫物质的转化,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掌握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与其所处的价态有关。

(3)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以及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措施。

(4)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硫酸的性质和工业制法。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运用实验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探究活动.

三、教学思路

1、形成有关硫的知识网路

火山喷发——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认识硫单质——实验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生产、生活中不同硫元素间的转化.

2、利用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含不同价态的硫元素的物质之间在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下实现转化,从而认识含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化合物相互转化与其所处的价态有关.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难点:探究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自然界中的硫

教学目标1、认识硫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2、掌握硫的化学性质

本节重难点: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思考]1: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怎样认识硫单质的性质?

2: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哪些?从化合价的角度推测,硫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推测,请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

[讨论评价]学生讨论,老师评价各实验方案

[演示实验]学生设计的合理方案可能较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演示

〈实验1〉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硫粉,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如少量的水、酒精、二硫化碳,观察他们的溶解情况

〈实验2〉取少量的硫放在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融化,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3〉把研细的硫粉和铁粉按照一定的比例(铁粉稍过量)混合均匀,放在石棉网上堆成S形,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一端。当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时,移开玻璃棒,观察发生的现象[学生讨论]1:通过实验请归纳硫具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

2:黑火药爆炸所发生的主要反应,在此反应中硫体现了什么性质?

3:硫与氯气相比较,谁的氧化性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怎样除去沾在试管内的硫污?

5:移走玻璃棒铁与硫的反应为什么还会继续进行?

[归纳板书]

1、物理性质:淡黄色或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沸点不高,存在同素异形体。

2、化学性质:

(1)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一般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Fe+S==FeS

[练习]写出硫与铜、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点燃还原性S+O2===SO2

(3)黑火药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S+2KNO3+3C===K2S+N2+3CO2

[小结过渡]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2o+4+6,我们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推测并寻找到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实现了硫向-2和+4价的转化,下节由同学们自己设计方案,探究不同价态

(-20+4+6)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指导阅读]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第二课时探究不同价态(-2,0,+4,+6)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实验课)

[引入]请各位同学寻找含有硫元素的物质

学生可能给出的物质有:含硫物质—— -2价H

2S 、Na

2

S等

0价: S

+4价: SO

2、Na

2

SO

3

+6价: H

2SO

4

、SO

3

、Na

2

SO

4

请同学们寻找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剂—O

2、KMnO

4

、HNO

3

、浓H

2

SO

4

、氯气等

还原剂—H

2

S 、KI、铁等金属单质

[提问]谁能对含硫+4价、+6价物质的化学性质做出大胆的预测?怎样才能实现它们之间的转化? 探究一:寻求实现+4价与+6价硫元素之间的转化方案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老师提供的试剂,两人一组,讨论寻找尽可能多而好的方案。

学生提供的诸多方案中较合理的有:

1、向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

2、铜和浓硫酸反应

探究二:寻求实现+4价与0价硫元素间的转化

(1)设计方案:学生讨论,探究方案,寻找可行性。

(2)教师组织实验方案交流,学生提供合理的方案:

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混合

(3)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做好纪录,得出结论。

(4)实验方案的反思与评价

a.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可将此实验设计成微型实验。

b.可用蘸满氢氧化钠溶液棉花堵住管口,进行尾气处理。

师生总结:

1、上述实验成功地实现了实验室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2、含有+4价硫元素的重要化合物是SO

2

你能归纳出它的性质吗? 在这些性质中哪些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SO

2

的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有毒

化学性质: 氧化性,还原性

[指导学生阅读工业制硫酸,提出问题]

1、工业制硫酸采用什么方法?

2、这种方法经历几个阶段?

3、每个阶段的反应原理?

[板书]1、工业制硫酸采用接触法

2、这种方法分为三个阶段:

(1)制备二氧化硫;(2)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3)三氧化硫的吸收。

3、化学方程式:

(1) S + O

2===== SO

2

(2) 2SO

2+ O

2

===== 2SO

3

(3) SO

3+ H

2

O ==== H

2

SO

4

[小结]硫元素是多价态元素,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理论、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就可以实现含硫物质的转化。

板书设计

1、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2、SO

2

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有毒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

⑴氧化性: SO

2 + 2H

2

S ===3S + 2H

2

O

⑵还原性: SO

2 +Cl

2

+ 2H

2

O ===2HCl + H

2

SO

4

第三课时酸雨及其防治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引出酸雨的形成

[设问]什么是酸雨?酸雨是怎么形成的?酸雨有什么危害?

[意图]创设课堂探讨的情景,从化学的角度认识酸雨及其危害

[学生归纳]

1、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引起的

2、酸雨会使湖泊水质变酸,土壤贫瘠,森林大面积死亡,地下水变质,危害人体健康。

[补充]酸雨不仅由硫的氧化物引起,同时也是氮氧化物引起的结果。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讨论]酸雨的防治以及那些途径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学生讨论后的方案]

1、尽量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2、由于二氧化硫量来自于煤和石油的燃烧,可以改变能源结构利用其他能源。

3、在煤燃烧之前将煤进行脱硫处理。

4、将煤废气直接通入氨水中,不仅吸收二氧化硫,还可以制得化肥。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

[引入]

二氧化硫是酸雨的罪魁祸首,那么它是否一无是处呢?

[提问]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是正+4价,你能否说出二氧化硫有什么性质?

[演示实验]将亚硫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别通入①氢硫酸中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③品红溶液中。

[设问]二氧化硫具有什么性质?

[回答] 1、氧化性和还原性 2、漂白性

[漂白特点] 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能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一种无色且不稳定的化合物。它的漂白作用不是永久的,只是暂时的。

[演示实验] 加热褪色后品红溶液。

[现象]变为红色。

硫酸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石膏的化学式?

2、石膏与硫酸钡的用途。

[设问]

1、石膏与熟石膏的转化。

2、硫酸钡为什么可以做钡餐?

[学生回答]

1、2CaSO4〃2H2O==2CaSO4〃H2O+3H2O

2、硫酸钡非常稳定,不溶于水,不溶于酸,且不容易被X光透射。

[小结]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及其用途,其他硫酸盐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课后反思

硫的转化(教案)

硫的转化(教案) 第三节硫的转化(教案)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祝丽娜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化学必修1教材(鲁科版)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教学内容。在了解硫单质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硫的重要氧化物--- 二氧化硫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程 序,第二章中初步接触了利用物质的分类观探究物质的性质,本节内容在氧化还原理论的基础上探究元素不同价态的转化,铁及铁的氧化物一节已接触过,对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探究,学生学起来相对轻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 .学会运用分类观和价态分析预测物质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使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密; (2)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解决生活、社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制意识,逐步树立合理应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 四、教学重、难点: 1.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 2.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方案的设计 五、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法,分类比较法,实验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耳朵眼豆陷中的二氧化硫的报道)f问题提出(二氧化硫的性质有哪些?)f 活动探究(1 ?分类观探究S02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2?转化观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探究S0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3?利用有色物质验证S02的的漂白性。)f 得出结论(照应新闻中猜想的SO2的性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1]

《荷花》教学设计 ——王闵家小学程玉彦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学情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观 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

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吸引力。而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农村,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这一新事物了解胜少,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势,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副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点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美 1、猜谜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白衣上,坐在绿船上。”是哪种花吗? 2、出示课题

师:是啊,正因为荷花有这样的品质,从古至今,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 3、介绍作者,今天,我们再来认识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为我们带来的——荷花(板书课题)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再美一点,瞧,这就是—— 3、展示荷花图 (媒体课件出示活生生的荷花图) 师:你们看的都入迷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眼前的荷花吗?(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洁白无暇含苞欲放翩翩起舞争奇斗艳相看两不厌) 4、引导过渡 师:同学们,我觉得你们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叶老先生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随着他的步伐到荷花池边去看看吧。 二、人文对话探寻美 (一)初读,感受美 师:同学们,尽情的读课文吧,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画出来,再多读几遍。找出本课的生字词。提出要求。 1、出示生字词,学生自读生字。再找小老师带读生字。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硫的转化新授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4级应化二班田彦光 031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硫的转化》。课程标准要求:试以合适的方式对含硫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一些主要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体会科学整理归纳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联系生产生活,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本节内容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运用类比预测、启发探究、引导探究、问题探究法,使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学习,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的理解,不仅对金属元素知识部分做了对比,更在知识面和思维品质上提高了要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碳和氮两种元素的相关知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0 价、+4 价、+6 价的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了解SO2 和H2SO4 的性质;(2)较熟练地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释硫单质氧化性与还原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得出结论的技能。(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交流合作习惯。(3)进一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的兴趣和方法。(2)渗透化学学习研究中的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 四、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不同价态硫对应化合物的性质。 五、教学难点 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硫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比赛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教学设计(活动课) 第一单元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主题探究: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 珠海市第九中学吴坚明 一、设计目的: 本单元由于是九年级思品课的开章,本人既教思想品德课又兼任班主任,该班也是一个新组建的班级;设计本主题探究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觉承担责任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让学生在承担责任中既感受到压力,同时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同学已经承担了不少责任,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这些行为是无意识的,甚至是被动的。主题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承担责任的实际情况,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从而负责任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二、活动课案例: 第二课第一框题《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一)设计理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创始人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的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伦理和哲学问题、个人问题等问题。通过设计各种场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安排学生上去亲身体验、体会等来实现。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理念,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和提高正确认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能力;收集关爱集体的相关材料,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但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协作能力的竞争,是快速灵活的反应机制的竞争,是高效率的运作体系的机关内政。这就要求每一个个体有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那种不屑与同伴合作,只关注个人的成功,忘却团队精神的人似乎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是要被时代淘汰的。 因此,本活动就是要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树立责任意识;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三)重难点: 1、重点:集体利益宇个人利益的关系;关爱集体人人有责;应该如何关爱集体。 2、难点: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 (四)课前准备: 1、准备比较结实的绳子约20条,每条大约1米长,质地要柔软,便于捆绑。 2、找一块面积较大的空旷地带,比如操场、篮球场等。 3、每12人左右为一组,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硫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三节硫及其化合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得教学,使学生掌握H2S、SO2、H2SO4得性质、制法与用途;通过实验设计得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过程方法:以硫及其化合物得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得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得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得科学态度。 2、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得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尝试成功得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3、通过实验设计得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得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 硫及其化合物得相互转化关系得实验设计与评价。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得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类比,问题引导 教学过程 引入:初中我们学习氧气得相关性质,氧原子得核外电子排布式就是什么?硫得核外电子排布式就是什么样得?不难瞧出氧与硫得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此可以推知硫得性质应该与氧相似。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与硫有关得单质及化合物得知识。 板书 一、硫(S) 展示:单质硫图片或实物 1、硫得物理性质学生阅读课本P90 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举例说明 3、硫得化学性质硫得常见价态-2、0、+ 4、+6 思考:单质硫可能具有什么样得性质?能与什么样得物质发生反应呢? (1)氧化性 与铜反应:2Cu+S=Cu2S 思考:为什么不就是+2价铜? 回忆:S与钠、铝、铁得反应 与氢气反应:H2+S=H2S (2)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S+O2=SO2演示燃烧视频? (3)与碱反应 与氢氧化钠得反应:6NaOH+3S=2Na2S+Na2SO3+3H2O 提示:歧化反应得特点,如比例问题,电子转移问题,另外注意离子方程式得写法 4、用途: 用于制取硫酸 引入:单质硫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硫,它就是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得物质,例如草编织物得漂白,某些商人得漂白馒头,再比如酸雨等,那二氧化硫到底就是什么样得物质呢? 板书:二、二氧化硫(SO2) SO2,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讲解]首先研究其物理性质 让学生思考了解物理性质应注意什么,观察SO2,闻气味(注意操作方法)

鲁科版硫的转化时教学设计

鲁科版-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郑州十六中赵亚梅 教材分析: 本节《硫的转化》位于教材第三章的第三节。在学习了前面两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如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以介绍钠和氯气为例)既有理论知识的 应用又有方法的指导,学生已整体上对如何学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有了初步的认识.本章所在位置恰倒好处,并且学生在学习硫元素以前,已经学习了碳、氮两种元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继续学习硫元素。 这部分内容包含两点: (1)“自然界中的硫”——通过火山喷发,介绍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使学生对硫元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点内容要求层次低,只需通过一些资料介绍或学生阅读,使学生能对其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即可。 (2)“认识硫单质”——通过对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研究,重点探究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了解硫单质转化为其他含硫化合物的方法。硫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是重点,可以采用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总结——实例应用这样的思路来引导学习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存在以及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 2.认识硫的物理性质,从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能列举出硫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硫的物理性质,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预测、实验、分析、归纳、结论等探究过程的经历,体验探究的喜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硫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重点:探究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从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教学过程:

荷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荷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新东小学唐新和 一、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 四、教学难点: 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五、教法学法 1.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运用PHOTOSHOP、FLSH、POWERPOI

NT等软件工具制作成幻灯片:分别为“荷花文化”、“课文学习”,“荷花图展”、“荷花知识”、“网上资源”等。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七、教学时间: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咏读古诗,引入情境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大家想读吗? 在音乐声中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咏读想象,进入情境.(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在你的心目中,荷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你喜欢吗?如果可以,想不想再欣赏欣赏? (二)自主欣赏荷花图片、视频以及有关荷花的生物知识。 师: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欣赏到的荷花的美。 师:同学们的词语很丰富,句子也很美。说起看荷花最入迷的人要数叶圣陶爷爷了,他看着荷花时仿佛自己也变成荷花少女,而且在风中翩翩起舞!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三)欣赏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四)抓2,3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新课程《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新课程《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节内容是利用第二章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的知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特点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同一元素当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2)掌握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与其所处的价态有关。 (3)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以及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措施。 (4)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硫酸的性质和工业制法。 2、情感目标 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环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3、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 三、教学思路 1、形成有关硫的知识网路 火山喷发——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认识硫单质——实验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生产、生活中不同硫元素间的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他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以及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酸雨及其防治) 2、利用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含不同价态的硫元素的物质之间在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下实现转化,从而认识含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化合物相互转化与其所处的价态有关,以及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遵循归中不交叉的原则,完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难点:探究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自然界中的硫 教学目标1、认识硫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2、掌握硫的化学性质 本节重难点: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引入]火山喷发,火山口处黄色的物质即为硫单质,硫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制造硫酸、火药、烟花爆竹等,还可以用来制硫磺软膏治皮肤病,物质的用途决定于物质的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自然界中的硫。

教学设计大赛活动方案

教学设计大赛活动方案 根据学校学年初的工作安排,一年内在教师中开展“一赛一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质课评选)活动,现将“泸县四中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方案”拟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为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师培养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认识,为全校教职工提供展示才华、相互切磋、共同发展的舞台,经研究,学校决定于12月12日起组织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二、组织机构(1)领导小组组长:晏文斗(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副组长:宋泽华(学校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成员:李光洲(学校党总支副书记)俞洋(学校副校长)(2)学校评审组组长:宋泽华((学校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副组长:徐大荣(学校教科处主任)罗云钦(学校教务处主任)成员:各学科教研组长(3)各学科评委组组长:教研组长成员:备课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3-5人组成。 三、参赛对象全校在职在岗教师。 四、竞赛内容教学设计五、具体实施安排 1.比赛方式: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提供的学科教材及教学内容要求(由教研组确定),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具体组织由各学科教研组进行,可运用教研活动的时间进行。 2.比赛时间:90分钟。 3.比赛要求:设计必须体现现代教学理念,以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并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设计中主要突出对教材的科学处理,重难点的突破,师生活动安排,知识落实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不必太繁琐。教师可以带教案以外的参考资料。

4.各教研组先密封竞赛材料,再按评分表的项目进行评审。务必在12月25日前将结果上报教科处。 六、奖项设置及奖励 1.奖项设置各教研组按参赛人数的10%、20%、30%、40%设置一、二、三等奖和参与奖。 2.奖励对获等级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对获参与奖者只发资金。 七、注意事项未尽事宜,大赛领导组补充与解释。

学高一化学必修教案:硫的转化鲁科版[2]

第三节硫的转化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1、实用性和教育性。教材从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到了解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既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激发了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

的热情。 2、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教材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关注获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 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难点: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方法上重点、难点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

《荷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本文是关于《荷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 四,教学难点: 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五,教法学法 1.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运用photoshop,flsh,powerpoint等软件工具制作成幻灯片:分别为"荷花文化","课文学习","荷花图展","荷花知识","网上资源"等.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七,教学时间: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咏读古诗,引入情境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大家想读吗 在音乐声中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咏读想象,进入情境.(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在你的心目中,荷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你喜欢吗如果可以,想不想再欣赏欣赏 (二)自主欣赏荷花图片,视频以及有关荷花的生物知识. 师: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欣赏到的荷花的美. 师:同学们的词语很丰富,句子也很美.说起看荷花最入迷的人要数叶圣陶爷爷了,他看着荷花时仿佛自己也变成荷花少女,而且在风中翩翩起舞!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三)欣赏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四)抓2,3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引导学生读描写荷花美的句子. 抓住"挨挨挤挤","碧绿",体会荷叶的长势美和形态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2,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学习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师:课文中一共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打出荷花幻灯图片)同学们,这里就是作者所看到的一池的白荷花呢!让我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 本节内容利用第二章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本章所在位置恰到好处,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等以及碳、氮两种元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并且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当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的理解。 2、知识脉络 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知识框架 教材中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如下:通过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认识硫单质并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然后通过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之后归纳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及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再引导学生了解硫酸的工业生产,酸雨及其防治。 本节课我所讲的内容是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具体知识框架如下:

教学设计比赛方案

教师教学设计大奖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特举办教师教学设计大奖赛活动。 二、参评人员 全体任课教师 三、比赛程序、要求: (一)比赛程序 1、3月28日—4月6日全体教师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准备设计。 2、4月10日前将教学设计交到教导处。 (二)比赛要求 1、使用所教年级的教材内容,按1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2、参评教学设计必须以现代教学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教学问题,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3、参评教学设计应有完整教学过程。 4、教学设计采用手写稿 5、对教学设计环节的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重点体现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小学、高中相关知识的前后联系。 (3)、学情分析:重点体现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学习 态度,分析学生学习课本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方法。 (4)、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制订)。目标的设置应当从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目标。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5)、教学重点、难点: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重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6)、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多种教学方法法的优化组合,同时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硫及其化合物的专题复习教案

硫及其化合物的专题复习教案 海南省文昌中学吴志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构建,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掌握SO2与浓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观看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学会知识的综合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SO2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及浓硫酸的性质; 教学难点:SO2的还原性和浓硫酸的氧化性。 三、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引导小组内讨论 四、教学过程 展示目标,引入课题。 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与知识网络: 物质类别: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 化合价:-2 0 +4 +6 学生自主完成,小组交流: 思考1:以煤炭(含硫元素)为主要燃料的地区,易形成硫酸型酸雨,解释原因,写出有关变化的方程式。若在煤炭中加入生石灰可大大降低形成酸雨的概率,同时得到可用于建筑材料的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总结:同价态,常从类别的角度分析,不同价态,从氧化还原的规律分析。

思考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SO2并验证SO2的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在⑥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①中的实验现象为石蕊溶液________,此实验证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产物呈________性。 (3) ②中的品红溶液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 (4) 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性。 (5) 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性。 (6) 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总结:SO2的化学性质(属性、价态、特性) 思考3: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列举区分 SO2和C O2的方法。再次体会SO2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练习: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中所列装置设计实验,证明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有SO2和CO2生成。 (1)实验室可观察到装置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3.3 硫的转化(2)教案 鲁科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3.3 硫的转化(2)教案鲁科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1、实用性和教育性。教材从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到了解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既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激发了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 2、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教材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关注获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 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溧水区晶桥中心小学张传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小节。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段,也是难点。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同学们见过荷花吗?课前你们找到了哪些有关荷花的资料呢?课前同学们积累了描写荷花的古诗吗?谁来背一背?(小池) 3、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你们想看看这样的荷花吗? 4、出示荷花图片。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婀娜多姿、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洁白无暇,冰清玉洁、含苞欲放、翩翩起舞、争奇斗妍、绿油油的荷叶) 5、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所以有这么多美好的发现,今天我们就走进荷花的世界,一起学习第12课《荷花》。齐读课题两遍。 这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的作品(简介作者叶圣陶),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他眼中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听教师范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荷花的? 二、探究新知 1、师导:这么美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打开课本,咱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美丽的荷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把字词读准了,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在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做出标记,适当写写自己的感受。 2.先来考考谁记生字最快,出示生词,指读,正音,齐读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3、掌握了生字词。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默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想想这三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味道、形态、姿势) 4、检查课文朗读。(分节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奇妙的建筑》教学设计大赛教案

第18课《奇妙的建筑》教学设计 ——岭南版小学第五册第18课 一、理论依据: 课标要求:新的美术教育理念更注重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核心要求,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核心素养:为达到此基本的美术素养核心要求,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手段,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1、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出示玉米棒、贝壳或仙人球等实物,提出兴趣点:世界上有些非常著名的建筑还是模仿他们的样子设计出来的呢!整节课都串联在这一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注意力,也培养学生互助、勇于探索的情感。 2、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自主探索学习的机制。把学生带入环境中,让学生自己寻找所需要的东西。也就是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积极帮助学生体验感受,用提示、启发等方法去开拓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由他们自己去做广泛的探索和尝试。 3、运用课件,欣赏名家作品,观摩世界各地各种奇妙建筑。

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欲望。 4、展示所有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并让让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能力。从而看到自己的不足,又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使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 二、教材分析: 本课《奇妙的建筑》是属于本册第六单元“建筑的童话”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以“人与建筑”为主题的课程,课程的主题与第一单元“漫步建筑世界”相似。《奇妙的建筑》是第五单元“大自然的奥秘”最后两课基础上的延伸。我在教学设计中把本课与第一单元作统整,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来教学。本课教材所呈现的知识结构体现了“仿生学科”的理念。在建筑上,人们利用生物界丰富的形状和精巧的机能,设计出奇特而美妙的建筑,这是一门集生物学、生理学、数学、技术科学和艺术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仿生学科”,我在中年级的学习中从“美术、科技”的视点引入该知识还是很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本课程主要是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平面表达,立体造型作为课外拓展。 具体编排如下: 1、巧设教学情境,激趣导入。教师将准备的玉米棒、贝壳或仙人球实物带入课堂,然后开始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4.3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课时 硫及其化合物 〖复习目标〗 (1)掌握硫及其化合物(H 2S 、SO 2、SO 3、H 2SO 4等)主要性质及应用。 (2)掌握SO 42-与SO 32- 的检验方法。 (3)了解硫元素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点〗硫及其化合物(H 2S 、SO 2、SO 3、H 2SO 4等)主要性质及应用、SO 42-与SO 32-的检验 〖教学难点〗硫及其化合物(H 2S 、SO 2、SO 3、H 2SO 4等)性质的应用、SO 42-与SO 32-的检验 〖教学过程〗 【知识精讲】 1、硫 (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 形态— —游离态—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硫单质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 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呈现 淡黄色,可以用 CS 2溶解除去,因为硫的溶解性为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S 单质为0价,为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①氧化性:H 2+S=====△H 2 S Fe+S===== △FeS (氧化性较弱,Fe 为+2价) 2Cu+SCu 2S (Cu 为+1价) ② 还原性:S+O 2=======点燃SO 2 2、二氧化硫 (1)SO 2的物理性质 ①颜色、状态:SO 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溶解性:SO 2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约40体积SO 2,且易液化。

③毒性:SO 2有毒,尾气中的SO 2用碱溶液吸收。 ④密度:SO 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SO 2用向上排空气法。 (2)SO 2的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A .与H 2O 反应 SO 2与水反应生成H 2SO 3,化学方程式为: SO 2+H 2O=H 2SO 3 。 B .使指示剂变色:SO 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注意:SO 2不能使指示剂褪色。 C .与碱反应 当NaOH 足量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2NaOH= Na 2SO 3+H 2O ;当NaOH 不足量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NaOH= NaHSO 3 。 D .可与碱性氧化物或某些盐反应。 SO 2与Na 2SO 3溶液反应生成NaHSO 3,化学方程式为: SO 2+Na 2SO 3+H 2O=2NaHSO 3。 ②氧化性 将SO 2通入到氢硫酸(H 2S 溶液)中: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S+SO 2 =3S↓+2H 2O ; B .实验现象:产生淡黄色沉淀。 ③还原性 A .SO 2被O 2氧化成SO 3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 2+O 22SO 3。 B .SO 2的水溶液能被X 2(Cl 2、Br 2、I 2)氧化,如SO 2能使溴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SO 2+Br 2+2H 2O= 2HBr+H 2SO 4 。 C .SO 2能使酸性KMnO 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 -4 +5SO 2+2H 2O= 2Mn 2++5SO 2-4 +4H + ④漂白性 SO 2+H 2O+有色物质————→化合不稳定无色物质————→Δ有色物质 3.三氧化硫 SO 3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针状晶体。 (1)SO 3与水的反应:SO 3 +H 2O=H 2SO 4 ,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2)SO 3是酸性氧化物,它跟碱性氧化物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硫酸盐。 ①SO 3与氧化钙的反应:SO 3+CaO= CaSO 4 。 ②SO 3与Ca(OH)2的反应:SO 3+Ca(OH)2=CaSO 4+H 2O 。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

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