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第二单元4.1《地处欧洲十字路口的工业强国——德国》教学设计-地理知识点总结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第二单元4.1《地处欧洲十字路口的工业强国——德国》教学设计-地理知识点总结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第二单元4.1《地处欧洲十字路口的工业强国——德国》教学设计-地理知识点总结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第二单元4.1《地处欧洲十字路口的工业强国——德国》教学设计-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处欧洲“十字路口”的工业强国——德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道德国“欧洲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了解德国地形地势特征和主要河流的分布;知道德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了解德国的工业概况和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区的分布;知道德国杰出的文化名人。

通过阅读有关德国的地图,对代表性城市的分析,认识和了解德国的位置、经济等知识;通过对矿产资源、交通运输等因素的综合分析,了解德国工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根据本国自然资源条件的现状,发展经济,为世界贡献了许多杰出的工业产品;严谨善思的德国人民,也为世界思想和文化做出贡献,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德国独特的地理位置;(突破措施:通过阅读“德国在欧洲的位置”图进行分析、判断)

德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突破措施: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德国工业产品,并结合德国主要进出口货物示意图与德国工业分布图,进行分析、归纳)

三、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布置“猜猜看”:给出几条信息,让学生猜城市,引出学习的国家。

(二)欧洲交通“十字路口”

1.在欧洲图上查找德国位置,并分析得出其欧洲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特点。

2.在德国及周边邻国空白图上按顺序找出德国的邻国;濒临的海。

(三)自然状况

以“友好城市”的模拟评选为活动线索,以柏林、科隆、慕尼黑三个城市为代表,从地形、河流、交通等方面分析德国的自然地理状况。

高中数学集合数列函数导数试卷

(四)工业强国

模拟对3个候选“友好城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德国工业的实力、分布和发展等。

1.柏林:从“品牌代购”交流德国产品的话题,了解德国工业制造能力强。

2.科隆:从鲁尔区的新旧变化,读图分析了解德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变化状况。

3.慕尼黑:介绍新兴电子工业和啤酒节,了解德国的工业发展和城市文化。

归纳候选城市的城市特点,整体把握德国工业的强大。

(五)德国精神和德国名人

以德国人生活中的排队有序,用餐守时,厨具精确等例子,来说明德国人的严谨善思的特征。

介绍德国著名的哲学、艺术、科学家。

(六)德国印象

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归纳本课要点。

欣赏德国国家宣传视频,布置练习册作业。

五、板书设计

文化:严谨、善思

欧洲

十字路口

航运便利德国工业强大

分布:大分散

小集中(鲁尔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高中数学集合数列函数导数试卷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六年级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开图考试,即学生答题可看地图册,但不能翻阅地图册以外的任何资料)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 60 分,将正确答案写在下面表格中。)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班级姓名 1.地球上的一年是指() A.地球围绕地轴转一圈的时间 B.月球围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C.太阳围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 D.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2.海洋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 A.10% B.30% C.50% D.70% 3.我国处在夏季时,下列正值冬季的国家是() A.德国 B.澳大利亚 C.加拿大 D.埃及 4.我国于()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5.据报道,我国一些城市将预报PM2.5浓度,该项目监测的是()A.空气质量 B.土壤质量 C.水体质量 D.放射性物质 6.下列不属于温带气候类型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7.“某一个地区分布着大片草原,草原上稀疏点缀着一些高大的树木,在多雨的湿季,植物生长茂盛;到了少雨的干季,草类凋萎,树木落叶,这里是长颈鹿、斑马等食草动物以及狮子等食肉动物栖息的理想场所”。请问以上描述的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8.中南半岛地区的地势特点是()

A.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B.北高南低,山河相间 C.中间高,西周低 D.多高原、山地,地势崎岖不平 9.查看地图册,根据六大板块示意图上各大板块的运动方向推测,地中海的面积是在() A.拓宽 B.缩小 C.不变 1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 巴西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东非高原 11.世界上水资源最多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澳大利亚 D.巴西 12.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落基山脉 D.安第斯山脉 13.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是() A.自西向东 24小时 B.自西向东 12小时 C.自东向西 24小时 D.自东向西 365天 14.下列日期中,上海地区正午时人影最长的一天是() A.12月22日 B.3月21日 C.6月22日 D.9月23日 15.从北极上空向下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A.顺时针方向 B.自东向西 C.逆时针方向 16.越南是我国的邻国,它的首都是() A.万象 B.仰光 C.河内 D.胡志明市 17.欧洲多数国家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个别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已知德国某年的人口出生率为0.93%,人口死亡率为1.08%,那么德国这一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2.01% B.-2.01% C.0.15% D.-0.15% 18.中东地区包括伊朗、伊拉克等国家,这里的资源很丰富。() A.水资源 B.铁矿 C.石油 D.煤炭 19.耶路撒冷是位于中东地区巴勒斯坦著名的宗教城市,它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A.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B.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C.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 D. 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沪教版地理六下知识要点

1.1 地球概述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认识过程 (1)天圆地方说 古印度人想象的地球 (2)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地球卫星影像图:直接观察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地球的大小和半径 二、地球圈层 1.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内部从外到里大致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2.地球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 1.2 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的自转就是地球绕着地轴不断地旋转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 针方向旋转) 3.周期:一天(24小时) 4.产生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二、昼夜交替 1.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地球表面只有一半被太阳光照亮,朝向太阳的半球 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就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半球的范围随之不停移动,使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晨昏线: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是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3.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三、时区和区时 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2.地方时产生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3.地方时特点: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地方时东早西晚。 4.地方时计算: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o,地方时相差4分钟。 5.时区:国际上规定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国际上规定,以 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叫中时区,向东和向西经度每隔 15°为一个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位于本区正中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同一时区的区时相同,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6.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位于正中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时刻,这就是该 区的区时。 7.日界线: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为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而 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加上一天。考虑到180经线附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日期的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地图》word教案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地图》word教案 (一)地图的差不多要素 1、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内容与范畴:相同图幅的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2、方向: ①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那个基础上,还能够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向。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依照经纬网确定方向,差不多的原则是: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④野外判定方向,能够通过:指南针、太阳、夜空的北极星,手表等方法。 3、图例和注记:图例和注记关心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二)地势图的判定 1、相关的地势概念 (1)海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地面通过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标注在地图上,然后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确实是等高线。 (4)等高线地势图:用等高线表示的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势图。在等高线地势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5)等高线不同的形状能够表示山地不同的部位: 不同地 势部位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悬崖 表示方法等高线闭合内高 外低 数值高凸向数值 低的部位 数值低凸向数 值高的部位 一对山谷等高 线组成 登高线重叠在 一起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势特点四周低 中间高 从山顶到山麓的 凸起部分 从山顶到山麓 的低凹部分 两处山顶之 间,呈马鞍形 近于垂直的山 坡 说明山顶的高度大于 最大的等高线高 度而小于最大等 高线高度加上等 高距的高度 山脊也叫分水 线 山谷也叫集水 线 鞍部位于两处 山顶之间,也 是两处山谷的 界限 坡度专门陡 (6)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2、等高线的判读 (1)判定地势的高低,等高线数值高,地势高;等高线数值低,地势低。在取水线的选取中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2)判定坡度的大小。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势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点坡度缓。在登山的选择中坡度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3)判定山地地势部位:依照山地五种地势部位的等高线特点,能够判定某地所处的山地地势部位名称。 3、等高线剖面图:利用等高线地势图,能够绘制沿某一方向的地势剖面图,从而直观的反映沿这一方向的地势起伏状况。 4、地势图的综合应用:常见的综合问题是以地势图为背景,要求在图上设计、选择所需要的“点”、“线”、“面”以及给予科学的评判和分析。 (1)选“点”,依照要求选择“点”的位置。 ①水库的建设一样选择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

上海教育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地形专项练习

上海教育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地形专项练习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写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山脉名称: A 、 东西走向(“三横” ): 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 B 、东北—西南走向(“三纵”): ⑹是、⑺ 是、⑻是、⑼是 ⑽是、⑾是 ⑿是 C 、弧形走向:⒀是 D 、西北—东南:⒁是、 ⒂是 E 、南北走向:⒃是 ⒄是 ⒅是 地形的特点 1、地形的主要类型有、、、 、。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说明我国地形 。 2、读上面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表格,面积比例最大,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 ③ ② ⑤ ④ ⑺ ⑹ ⑼ ⑻ ⑾ ⑽ ① ⒂ ⒁ ⒀ ⑿ ⒃

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3、总结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 ,面积广大。 主要地形区 1、写出下图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BCDEFGHIJKLMN 四大高原A :B :C :D : 四大盆地E :F :G :H : 三大平原I :J :K : 三大丘陵L : M : N : 2、把符合下列地形区地貌特点的选项填在相应的地形区后面的横线上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参考答案 [1]冰川广布,雪山连绵、[2]我国最大高原、[3]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4]地面平坦,一望无垠、[5]黄土深厚,沟壑纵横,支离破碎、[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7]盆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8]盆内水网密布,土壤肥沃、[9]盆内牧场广大,畜牧业发达、[10] 盆内有著名的“天府之国”、[11]被称为“聚宝盆”、[12]被称为“紫色盆地”、[13]是 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14]是我国最大的盆地、[15]是我国最大的平原、[16]被称为“水乡”“鱼米之乡”、[17]黑土广布,沃野千里、[18]又叫“黄淮海平原”。

沪教版六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六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景观地图篇 (一)地理景观 1、地理景观:地球表面的地理景观丰富多样,既有山地、平原、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又有农田、工厂、矿山、道路、建筑、民俗等人文景观。不同地区的地理景观,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 地理景观始终处于变化与发展之中。目前,人们正在探索一条如何使人类和地理环境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的道路,从而使地理景观更加靓丽,是家园更加美好。(二)地图 2.1地图的语言 1、地图的基本要素:①比例尺(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②方向(指向标、经纬网)③图例④标记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数字式(又名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1∶50,000,000,或1/50,000,000。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2经纬线北–N 南-S 西-W 东-E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圆圈。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 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生活中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

2020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第二单元第3节金之塔之国——埃及教案

3、金字塔之国——埃及 授课者:王丽丹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埃及地跨亚、非两洲,能用邻国与邻海描述出埃及的地理位置;了解尼罗河和苏伊士对埃及经济发展的意义;能读图找出首都开罗等主要城市;能提高读图、分析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地图、地理景观图、画航海路线、填图、讨论、金字塔之谜的故事来进行学习。 3、情感与价值: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尼罗河、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地理图册、地理练习册、金字塔之谜的故事、任务单 四、教学流程 导入:金字塔之谜的故事(附图片) 1、地跨亚、非两洲 2、“绿色走廊”——尼罗河 3、“东方伟大的航道”——苏伊士运河 4、古都开罗等主要城市 5、小结 6、布置作业

附: 埃及学习任务单 一、填图练习(非洲政治地图) (参考:地图册P4-5“世界政治地图”) 1、在上图中填注上“埃及”,并用铅笔描出埃及的国界线。 2、在图中找出①埃及的邻国②埃及的邻海③北回归线 3、填上“阿斯旺高坝”的名称 4、画出航线: ①运输货物的船只从亚洲A国出发,穿过阿拉伯海、也门、沙特阿拉伯的沿海,通过____海,通过苏伊士运河,通过_____海,运往欧洲B国。画出航线 ②船只从亚洲A国到欧洲B国,绕过好望角的航行 ③从亚洲到欧洲,穿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程11630千米。绕过好望角的航程20430千米。 计算下两条路线距离差________米。 二、改错题(划出错误,并改正) 有一个旅行团从上海出发坐船前往埃及,导游首先简单介绍了埃及的基本情况:埃及是一个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苏伊士运河沟通了阿拉伯海和地中海,缩短了亚、非两洲的距离,为埃及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苏伊士这个城市位于苏伊士运河的北部。开罗是埃及首都,位于尼罗河北部的沿岸。埃及的金字塔大大小小有70多座,是埃及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 三、作业 ①设计一条从上海出发去埃及的航海路线 ②假设你是埃及导游,写出你将乘客前往的景点及导游词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00Km到达B点,再向北行100Km到达C点,然后向西行100Km到达D点,最后从D点走直线回到A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D的长度是100Km B. ABCD是一个正方形 C. DA的方向是正南 D. D与C的纬度相同、D与A的经度不相同 2.在一幅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千米,该图的比例尺是() A. 1:15 B. 1:500 C. 1:1500000 D. 1:15000 3.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 A. 中国 B. 印度 C. 日本 4.下图中,能代表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风风向的是() A. B. C. D. 5.在1:60 000 000的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是 ( ) A. 6千米 B. 600千米 C. 6 000千米 D. 60千米 6.如果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地的等高线都相交在一起,则说明该地可能是( ) A. 陡坡 B. 山地沟谷 C. 平地 D. 陡崖 7.小明的房子有160平方米,他想在作业本上将房子的平面图画出来,应选择的比例尺是 A. 1∶100 B. 1∶1000 C. 1∶10000 D. 1∶100000 8.经过长期的民族独立运动,印度于1947年终于摆脱了: ( ) A. 法国的殖民统治 B. 荷兰的殖民统治 C. 英国的殖民统治 D. 比利时的殖民统治 印度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印度人口已达12.102亿,较2001年增加了1.81亿。有专家预言,到2030年前后,印度人口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有关印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佛教的发源地 B. 不是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C. 人口世界第一 D. 是东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10.印度人口多的优势有() ①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②消费群体广大③环境压力不大④就业机会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中国和印度都是金砖国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包括() A. 都是发展中国家 B. 都是人口大国 C. 都是临海国 D. 都以热带气候为主 12.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A. 印度河 B. 恒河 C. 湄公河 D. 湄南河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A点在C点的________________方向。 A. 正东 B. 正西 C. 东北 D. 东南 14.若C、D两点之间的球面距离为20厘米,则该地球仪的比例 尺大致是( ) A. 1∶100 000 000 B. 1∶200 000 000 C. D. 据此完成为遏制朝鲜的核武器、导弹开发,近年来对朝鲜实施了一系列制裁,下图为朝鲜

【精选】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地图》word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图、海洋和陆地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内容与范围:相同图幅的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2、方向: ①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向。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基本的原则是: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④野外判断方向,可以通过:指南针、太阳、夜空的北极星,手表等办法。 3、图例和注记: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二)地形图的判断 1、相关的地形概念 (1)海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地面经过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标注在地图上,然后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4)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的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5)等高线不同的形态可以表示山地不同的部位:

(6)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2、等高线的判读 (1)判断地势的高低,等高线数值高,地势高;等高线数值低,地势低。在取水线的选取中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2)判断坡度的大小。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在登山的选择中坡度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3)判断山地地形部位:根据山地五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点,可以判断某地所处的山地地形部位名称。 3、等高线剖面图: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绘制沿某一方向的地形剖面图,从而直观的反映沿这一方向的地形起伏状况。 4、地形图的综合应用:常见的综合问题是以地形图为背景,要求在图上设计、选择所需要的“点”、“线”、“面”以及给予科学的评价和分析。 (1)选“点”,根据要求选择“点”的位置。

沪教版六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六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景观地图篇 (一)地理景观 1、地理景观:地球表面的地理景观丰富多样,既有山地、平原、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又有农田、工厂、矿山、道路、建筑、民俗等人文景观。不同地区的地理景观,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 地理景观始终处于变化与发展之中。目前,人们正在探索一条如何使人类与地理环境与谐共存与协调发展的道路,从而使地理景观更加靓丽,就是家园更加美好。 (二)地图 2、1地图的语言 1、地图的基本要素:①比例尺(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②方向(指向标、经纬网) ③图例④标记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数字式(又名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1∶50,000,000,或1/50,000,000。 比例尺就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与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2经纬线北–N 南-S 西-W 东-E

纬线 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就是圆。形状:所有经线都就是半圆。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生活中自然现象说明地球就是球形: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国家概述》教案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国家概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领土是由领空、领陆、领水和底土组成的一个立体空 间,领悟领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 ?明确国界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几种划定国界的形式,在世界 政治地图上快速辨识国界; ?在学习中感受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简单了解 常见国家国旗所代表的含义; ?能说出国家和地区的区别,初步了解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国 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介绍和观看短片“严重关切钓鱼岛撞船事件”,知 道领土是由四部分组成的一个立体空间,树立国家领土是神 圣不可侵犯的观念;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国界及课堂练习,在实践中认 识国界并熟悉常见的几种划分国界的形式; ?通过了解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国旗含义,以及通过举例,感受 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 ?通过概念和举例,说出国家和地区的区别,知道国家和地区 是一个约数,了解国家和国家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 发展等方面的区别; ?简述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体会国家之间一 律平等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含义,形成居 安思危的民族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获得一定政治意识,初步形成全球意 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领土的组成,形形色色的国界; ?各式各样的国家。 2、难点 ?国家、地区的区别,国家和国家的差别。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法、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 四、板书设计

几个岛屿共同组成了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都是领土,但是日本对钓鱼 岛垂涎已久,不时在钓鱼岛海域附近挑衅我国。 (PPT中呈现“渔船与日本巡逻船发生相撞”图片) 师:请看这张图,同学们,就在9月7日上午10点15分,一艘渔船在钓鱼岛附近同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与那国”号发生相撞。当天上午 10点55分左右,这艘渔船又与追踪的另两艘日本巡逻船中“水城”发 生碰撞。这艘渔船被日本扣押了(PPT:呈现思考问题) 师:同学们想一想,仅仅一艘小渔船被日本扣押,竟然是中央政府出 面,多次跟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生:钓鱼岛是领土的一部分,神圣而不可侵犯,任何侵犯我国领土的行 为都将予以抵制,我们有义务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 2、新课学习 一、形式多样的国界(板书) 师:同学们,要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就必须知道领土由哪几部分组 成。请同学们看教材P28“我国领土构成示意图”,得出领土是由什么 组成的? 生:领空、领陆、领水和底土四部分组成。 师:同学们请看阅读材料,领水由哪两部分组成呢? 生:领海和内水。 师:领土是一个平面吗? 生:不是,领土是一个立体空间。 师:既然如此,请同学们做三道判断题,看看你们是否真的理解了领土 的含义。 (PPT呈现三道判断题:1、渤海不是的领土,因为领土专指陆地。 2.外国军事飞机可以随便在上空盘旋。3、地下的煤矿是全亚洲共同拥有的。) 目的:通过做练习,不但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有助于学生对 领土的理解。 师:相信同学们对领土有一定了解了。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国界吗?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参照教材P28。 生A:国界是相邻两国之间的分界线。 生B:国界是国家领土的边界。

沪教版六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沪教版六年级地理(上) 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六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景观地图篇 (一)地理景观 1、地理景观:地球表面的地理景观丰富多样,既有山地、平原、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又有农田、工厂、矿山、道路、建筑、民俗等人文景观。不同地区的地理景观,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 地理景观始终处于变化与发展之中。目前,人们正在探索一条如何使人类和地理环境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的道路,从而使地理景观更加靓丽,是家园更加美好。 (二)地图 2.1地图的语言 1、地图的基本要素:①比例尺(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②方向(指向标、经纬网)③图例④标记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数字式(又名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例如:1∶50,000,000,或1/50,000,000。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2经纬线北–N 南-S 西-W 东-E 纬线 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020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第一单元2.1地图的语言教案

《景观·地图篇》——2.1地图的语言 1.教学内容: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是学习地理的开始。本章主要包括几个内容:1、形式多样的地图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运用;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的阅读和运用。 2.地位与作用:公式是数学的语言,乐符是音乐的语言,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学科,地图也就是地理的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所以就如学音乐先要学习什么是8分音符一样重要。掌握了地图的阅读方法,会使接下来的地理学习事半功倍。 3.学生分析:我校中预学生是来自全市各区县较为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很大一部分学生各方面的百科知识涉猎较广,数学底蕴和空间感等都较强。同时学生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对于陌生的知识有一定的渴望。但是每班人数较多,大型的活动开展不便,效率较低。所以教学可以适当增加一定难度和深度,同时教学方法主要以师生互动辅以PPT 的形式展开。 4、设计说明:综合以上各点,本教学设计将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地图的基本要求作为内涵融入到以绘制地图为任务的教学主线中去,最后所有学生在课后完成绘制本校地图的作业,教师进行批改,点评。这样的形式符合本校学生实际能力和需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分享所知道的地图形式和用途; 2、了解地理学三代语言,以及发展过程,加深学生对地理学语言的认识; 3、了解比例尺的三种形式,以及相互间的转换; 4、能熟练的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5、能分析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程度呈正比,与展现的实际面积的大小呈反比; 6、能够通过有比例尺的地图计算图上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7、在自己制作地图中确定比例尺; 8、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9、掌握在室外判断方向和使用地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熟记地图册第2页的图例,进行熟记比赛,认识和区分主要的图例和注记; 2、解决如何将地理景观画在地图上的任务,掌握画图例和注记的方法; 3、教师在黑板上画学校各种建筑的图例有大有小,学生发现比例失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学会使用比例尺; 4、通过对指南针的实际操作,学会运用指南针在户外使用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五四制)第二学期:1.3 地球的公转 学案设计(无答案)

地球的公转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2.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重难点】 1.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2.掌握季节变化规律和五带的划分。 【学习过程】 任务一:基础知识逐个突破 一、地球公转的特征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 (2)图中字母所示的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分别是: 表示近日点的是______,地球经过该点的时间是______。 表示远日点的是______,地球经过该点的时间是______。表示北半球夏至的是______,冬至的是______,春分的是______,秋分的是______。 二、黄赤交角及意义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改正 2.A为______星,B为______面,C为______面,黄赤交角角度 为:______ 3.黄赤交角与回归线的度数关系是______,与极圈度数的关系 是______。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回归线的度数变______(大、小), 极圈的度数变______(大、小)。 4.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______基本不变。 绘图: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 三、南北回归线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南北回归线是如何定义的?

2.一天中何时太阳高度最大? 3.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有何规律? 4.北回归线以北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何时达到最在值,何时达到最小值?10分 5.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何时达到最大值,何时达到最小值?20分 四、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我国传统四季的划分是以______为起点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位于春夏秋冬四季的中点。 (2)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吻合,并便于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北温带的国家将______月划为春季、______月划为夏季、______月划为秋季、______月划为冬季。 (3)五带的范围大小决定于黄赤交角,如果黄赤交角变大了,则五带中,______带范围将变大,______带范围将变小。 任务二:学以致用—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一、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 1.学校为什么五一过后要调整作息时间,早操时间提前,放学时间推后 2.科学家去北极考察为什么选择夏季? 3.徐州太阳能热水器面板朝向? 4.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疑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阳光充足,怎么才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赵亮分析原因吗?15分 二、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 1.车棚影子问题 (2013浙江会考卷)下图为广东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节气,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的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当太阳光线为②时,该日浙江() A.正处梅雨季节 B.全省冰雪覆盖 C.盛行东南信风 D.各地昼夜等长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第二单元4.1《地处欧洲十字路口的工业强国——德国》教学设计-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处欧洲“十字路口”的工业强国——德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道德国“欧洲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了解德国地形地势特征和主要河流的分布;知道德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了解德国的工业概况和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区的分布;知道德国杰出的文化名人。 通过阅读有关德国的地图,对代表性城市的分析,认识和了解德国的位置、经济等知识;通过对矿产资源、交通运输等因素的综合分析,了解德国工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根据本国自然资源条件的现状,发展经济,为世界贡献了许多杰出的工业产品;严谨善思的德国人民,也为世界思想和文化做出贡献,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德国独特的地理位置;(突破措施:通过阅读“德国在欧洲的位置”图进行分析、判断) 德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突破措施: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德国工业产品,并结合德国主要进出口货物示意图与德国工业分布图,进行分析、归纳) 三、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布置“猜猜看”:给出几条信息,让学生猜城市,引出学习的国家。 (二)欧洲交通“十字路口” 1.在欧洲图上查找德国位置,并分析得出其欧洲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特点。

2.在德国及周边邻国空白图上按顺序找出德国的邻国;濒临的海。 (三)自然状况 以“友好城市”的模拟评选为活动线索,以柏林、科隆、慕尼黑三个城市为代表,从地形、河流、交通等方面分析德国的自然地理状况。 高中数学集合数列函数导数试卷 (四)工业强国 模拟对3个候选“友好城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德国工业的实力、分布和发展等。 1.柏林:从“品牌代购”交流德国产品的话题,了解德国工业制造能力强。 2.科隆:从鲁尔区的新旧变化,读图分析了解德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变化状况。 3.慕尼黑:介绍新兴电子工业和啤酒节,了解德国的工业发展和城市文化。 归纳候选城市的城市特点,整体把握德国工业的强大。 (五)德国精神和德国名人 以德国人生活中的排队有序,用餐守时,厨具精确等例子,来说明德国人的严谨善思的特征。 介绍德国著名的哲学、艺术、科学家。 (六)德国印象 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归纳本课要点。 欣赏德国国家宣传视频,布置练习册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六年级地理-教学设计-沪教版-来源上海教育资源库

课题1:地理景观 示例一 一、教学目标 能够在一组景观图片中区分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通过浏览《地理景观》 光盘,认识到地理景观之间存在着差异;了解地理世界的千姿百态,并开始喜欢地理。 二、教学流程 导入:地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地理学家是怎样观察这个世界的? 地理学家研究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及其成因 地理景观的差异是怎样产生的? 浏览景观光盘,发现景观差异 小结:地理景观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 三、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地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吗?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地理这门学科,因而他们的回答可能是各种各样的,甚而是错误的。 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急于给出结论:同学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说法,地理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老师先不给出答案,看看上完课之后大家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 【评析】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知道的远远比教师想象中的要多。他们的表 达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但教师并不打断他们急于纠正,而是把问题留给学 生,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寻找答案。 过渡:研究是从观察开始的,我们就先从大家眼睛看到的到处充满着地理景 观的世界说起吧。 (二)观察图片,体会区别 教师出示“帕米尔高原”和“上海外滩夜景”景观图片提问:这两张地理景 观图片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每个同学心里有一个判断标准,答案也就各种各样。老师用生活的眼睛看这两张景观图片,比较同意第一个同学的意见;用画家的眼睛看着两张图片,比较同意第二位同学的意见;如果用地理的眼睛看这两张图片,我比较同意第三个同学的意见。第一张景观图片表现的是自然现象,这种景观地理学家称之为自然景观。第二张景观图片上海外滩夜景已经看不出自然本来的面目,人类活动的痕迹非常明显,这种景观我们称之为人文景观。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从这两张图片中体会一下什么是自然景观,什么是人文景观。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2分钟。 教师出示10张景观图片提问: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师,哪些属于自然景观,哪些属于人文景观? 学生的答案肯定会不同,分歧会主要集中在第3和第6两张景观图片上。 教师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这里可以肯定的是1、2、5、7属于自然景观,大家对此没有争议。那么图3和图6到底属于哪一种景观呢?先来看看第3张图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