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品资料).doc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品资料).doc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品资料).doc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A)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52人,这群学生学习底子不够扎实,纪律

性差,课堂思维懒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反而课

下能够疯打闹,课上不能专心听讲,作业书写不够认真。

二、本学期达到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

的计算规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

够口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

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除

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

够口算)

4、学生会根据指定要求,设计游戏方案;游戏方案要公

平、便于操作。

5、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7、能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能用“数对”表

示位置。

8、使学生能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和

复杂的分数应有题,学会用方程解答应用题;能根据应

有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解答。

9、让学生自主调查整理数据,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和

复式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方向和位置6课时

第二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8课时左右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0课时左右

综合应用:有趣的溶解现象1课时

第四单元:分数乘法11课时左右

第五单元:可能性2课时

第六单元:分数除法10课时左右

第七单元:人体的奥妙——比6课时

第八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8课时

第九单元:爱护眼睛——统计4课时左右

数学与生活1课时左

总复习机动

四、改进教学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讲究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心设计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让每一堂课都深深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乐学好问的学习氛围。并改掉以往教学满堂灌的方法,通过创设情景环境,让学生逐步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每一堂课都要实行课堂改革,把自主权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2、转变教学观念,顺应改革潮流。教学中,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把学习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贯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方针。培养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发展的眼光爱戴后进生。有这样一句广告语:不要以为平静的不懂得激情;渺小的不懂得伟大……理解、信任能融化心灵的冰川。世界上没有一层不变的东西,何况是每一个有思想有血肉的人。所以我会努力挖掘每一位后进生的潜

力,让他们不掉队。

第一单元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二)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通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对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意识与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及教学措施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通分是教学难点。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选取具有现实性和社会性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材以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环保问题为学习素材,创设了“垃圾处理”、“空气质量”、“噪音污染”三个情境,凸显了数学的现实性和社会性,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在内容的编排上,对传统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

传统的数学教材,将约分与通分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分离开来进行编排。青岛版数学教材将约分、通分内容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别整合在一个单元学习,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约分和通分的知识运用到计

算中,更利于学生体会约分、通分在分数加减计算中的作用。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例如分数大小的比较、加减计算练习的设计,除了一般形式的计算、比较以外,还设计了“算一算,填一填”,使练习的形式更加活泼;解决问题选取了“视力问题”、“用水问题”、“降雨量问题”、“羊毛产量问题”、“粮食产量问题”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素材,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加课外知识,开阔视野。

4、重视基本计算技能的培养。

基本计算技能是数学能力的重要因素。教材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基本练习,目的是保证学生基本计算能力的提高。

单元教与学的措施和方法

1、借助分数大小比较,使学生理解通分的实质就是统一分数单位。教材将对通分的学习安排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中,通分作为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一种方法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虽然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很多,如:化小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等,但切莫以同样的力度对待各种方法,注意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并以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明确:将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就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统一了分数单位,因为分数单位统一了,所以才能直接比较大小,进而明确通分的实质性含义。

2、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自主学习新知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只要通分掌握好了,其它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讲比较容易接受。因此教学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教师只做必要的引领即可。

3、加强口算练习,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

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时,应牢牢抓住这个核心,把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上。而口算是提高学生计算水平的最简捷、有效的途径。所以,教学时,应加大口算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但口算的数不宜

太大。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对计算的灵活性和速度不能急于求成,允许一些学生逐步提高计算水平。

本单元教学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景,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通分。

2、能力目标:在比较大小的同时体会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通分。

教学准备:垃圾处理场地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二、创设情境

师:环境污染的问题是当前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堆放处理的垃圾与填埋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师:怎样比较哪类多?

生:比较一下和的大小。

师:怎样比较这两个分数哪个大?

生:可以化成小数比较。

生: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来比较。

生: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来比较。

师: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试试看。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

师:同学们很会研究问题,你们的策略其实都是将新知识转化成了已有的知识来解决,这是我们研究数学经常用到的方法。我们来看这种方法。(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师:你是依据什么将这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将的分子和分母都乘5,的分子和分母都乘7,两个分数的分母都变成了35。

师: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三、自主探索

绿点你会把和通分吗?

师:你觉得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自己试一下

四、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

2、

3、

4、自己完成,老师巡视

2、交流答案,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

教后记:

通分的方法其实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和通分的方法,为此我将通分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探讨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活动,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理解通分的目的。

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凡是学生经过努力而探索出来的方法,都应该是有价值的,因为每一种算法都包含了学生的智慧。在这节课上,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方法直观地表示出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应该说,对于分母较小的分数而言,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也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但是,在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做法之后,学生都受到了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用这种方法,怎么办?这是数学上典型的方法多样化与方法最优化矛盾的集中体现,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这时可以通过一组有结构的材料呈现给学生,出示一组分母比较大的异分母分数进行通分和大小比较,让学生继续研究,使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原来的画线段图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必须改变一下原来的方法。这样,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巩固通分和比较两数大小

教学重点:通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提高通分速度

教学过程:

一、说说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方法

1、化成分子相同。

2、化成分母相同。

3、通分。

4、分子分母十字交叉相乘

通分的方法,分母的三种情况,互质、倍数、一般三种关系的公倍数求法,把各分数化成以公分母做分母的分数。

二、综合练习

第5题:先让学生明确思路:所有的分数都要与一一比较。

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根据分数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如:与比较,可以采用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比大,一定比大……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一具体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第6题让学生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景,进行分析,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求最多的是哪类节目,就是求哪类节目所占的分数最大,也就是在四个分数中找最大的那个。除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外,还可引导学生观察四个分数的特点,采用排除的方法直接找出最大。所以,歌舞类节目最多。

第7题:让学生独立比较并组织交流。交流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第一组、第四组分数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大小较快,第二组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方法比较简捷,第三组分数化成小数比较大小较好。

最后总结:在分数大小比较的时候,可以观察分数的特点,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大小的比较。

第10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明确:要比较“谁折得快”,首先标准要统一:一分钟每个人各折几个纸鹤(或折一个纸鹤各用几分钟),然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出结果,最后通分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找到答案。

教后记:

本节课,我能够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教学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探究交流的平台。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学生通过质疑——讨论——交流——明理。领悟通分的意义及方法,预设达成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做题的熟练技巧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窗二

师:观察表格:你已经学会比较大小了,你能从表格中看出哪种空气质量的天数多一些?

你还想提哪些问题?

生:空气质量优和良的天数一共占总天数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

大家观察一下,分母一样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进行计算?

生:化成小数,通分

+=+=

师:你能说说:分母不一样的时候怎么样进行加减呢?

生: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师:绿点问题能不能自己列式试一下

学生独立操作

师总结:异分母分数减法怎么样计算?

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二、自主探索

1、“自主练习”第1题是一道看图填空的题目。填完括号想一想为什么要化成分母是6的分数?

2、独立完成第2题,做题时候要注意看清加减,计算结果记住约分。

3、独立完成想一想,一共占在校时间的几分之几,是把谁当成“1”?

4、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与比较,填在对应的集合圈内。进一步巩固分数大小比较。

5、第6题,学生先估测,再进行计算。让学生讲清估测的依据及计算的方法,再比较估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进一步提高估测能力。

6、题是一道探索规律的题目。

先让学生观察,找出算式的共同特点: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互质。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其中的两组,得出结论:当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而分母互质时,两个分数相加(减),和(差)的分母是两个分数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差)。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分母不一样的分数你能怎么样快速进行计算?

教后记:

上完一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经过我深入地讲解,本人体会颇深,浅淡如下:

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数的运算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把单位统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以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为基础的,作为本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法则,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即为什么要先通分。

2、关注学生的基本事实,着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在新知的解决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关法计算法则的理解。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一个人从说的过程中来掌握知识。

整节课中,分三个点让学生来说,首先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要先通分。接着在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后,让学生比较说说异分母分数和同分母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最后,让学生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总结出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通过这三次说的过程,学生基本上对异分母分数计算方法和为什么要通分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

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了关于交通噪音污染的有关资料,我们先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

师:交通噪音污染极大的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它的噪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汽车鸣笛。(出示主题图)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影响城市环境的噪音主要由生活噪音和交通噪音。其中生活噪音占,交通噪音占。影响城市环境的其他噪音占几分之几?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如果有困难,也可以同伴互助。

全班交流算法:

(1)把城市环境看作单位“1”,从中减去,再减去,把分母一次通分计算。

1--=--=

(2)从“1”中减去加的和,先把括号里面的通分计算,再相减。1-(+)=1-(+)=1-=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跟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1.做“自主练习”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议。

2.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感受?

学生交流。

教后记:

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已经适应被动地接受知识,回答问题、完成作业机械化、模式化,遇到需要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答的问题时,许多学生宁可等待教师公布“标准答案”,也不愿意主动质疑,主动探索。而学生被动地学习,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退化。同时,学生学习的新知,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运用到学生以前学过的许多知识。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复习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教学重点

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巩固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启发学生寻找简便方法。如-+可先算+,再减。+(-)和-(-)可以将括号内外的分数一次通分。

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关注学生比较的方法。

第二问: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你能提出连加连减的问题吗?

第5题,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将算式补充完整,通过交流发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第6题,让学生观察题中分数的特点,然后再利用适当的运算律进行简算。交流时说清简算的依据。

第7、8、10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第9题是解方程的题目,是解方程知识在分数方面的循环,也是分数加减法的变式练习。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独立解方程,然后交流解方程的依据和计算的方法。

二、“我学会了吗?”先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整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

再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解决,从而完成对通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的检测与评价。

教后记:

第一单元的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3、使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二、教学方法:练习法

三、教具准备: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加减法

1、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意义。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它们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

使学生理解因为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在计算时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4、沟通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二).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问:运算顺序怎样?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是否适用?计算11页第6题.使用什么方法简便?

(三).整理本单元的各部分内容.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四).课堂练习、

1、数学快乐园第7页:直接写得数.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快乐园第5页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抽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3、做第5题。

第5题,让学生独立做,提醒学生认真观察题目,能简算的要简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那种方法简便就用那种方法。

4、分数应用题练习,

做快乐园第8页第8、9题,学生读题、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辅导或在订正时重点讲解。

5、作业设计:做快乐园第10页第4、5、6题

第二单元包装盒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的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掌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测量某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提高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材解读

(一)单元教材解读

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它是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计算其它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教学难点是体积及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素材的选取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物作为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借助现实素材,让学生观察、比较、操作,从直观认识到抽象概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材的编写体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

这一部分内容的编写体现了这样一个过程:从现实的问题入手——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归纳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然后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使学生在经历这一过程中,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练习的设计更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练习设计注重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三峡每个泄洪孔每秒泄洪的体积、蓄水池蓄水的体积、长城砖的体积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巩固应用了知识,而且让学

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提高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注意事项:

1、充分利用实物和模型,帮助学生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空间表象。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身边形形色色的各种包装盒为素材,这些东西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但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实物,并注意从中抽取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何要素,帮助学生来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的表象,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不是只提供了一些标准的几何形体让学生进行计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而是提供了大量的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及练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学知识,逐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时,要遵照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经历“现实问题——数学问题——现实问题”的过程,体会和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4、充分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促进学生迁移。

利用旧知识通过迁移学习新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教学正方体的特征时,要先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在教学体积单位的认识时,要先引导学生回忆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通过方法的迁移来学习新知。

本单元课时数:12课时。

信息窗1方体世界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借助具体的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几何表象。

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第14页图中的各个实物,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投影仪。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小纸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1中各个实物]

你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吗?

看到这些物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二)探究研讨,学习新知: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1)认识长方体的面。[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指名演示给学生看]

再根据学生的发言用投影归纳出: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③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

①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②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投影出示)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投影显示)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2、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几名代表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投影显示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3、用研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研究一下正方体的特征。

(1)总结一下长方体的特征,小组填表格:

面棱顶点

长方体

集体交流,完成表格。

(2)我们是怎样研究长方体的?你能用这种方法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吧。

学生分小组活动。

(3)总结:

面棱顶点

长方体6个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12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8

正方体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自主练习第1、2、3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1、将两张表合在一起如下图:(投影显示)

(1)请你观察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完上表。

(2)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结论:正方体可以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用图表示。(投影显示)

长方体

2、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的图案。

第二课时(练习)

自主练习第4题是一道长方体特征的变式练习。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时重点谈一谈选择的理由,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相对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这一特点的理解。

第5题练习时,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几种物体的长、宽、高进行估计,然后进行选择。答案是:第一问应该选择铅笔盒,第二问应该选择VCD,第三问应该选择衣柜。

第6题是拼摆长方体的题目。练习时,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通过拼摆长方体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特点的认识,也为以后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做好铺垫。用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有4种:(1)长12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2)长6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3)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4)长3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第7题是一道求长方体12条棱长总和的题目。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时重点让学生交流两点:第一,求需要多少米铝条,

实际上就是求什么?第二,怎样求更简单一些?学生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求法,有的会采用一条一条相加的方法,还有的可能用长、宽、高分别乘4再相加……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优化。

教后记:

本课是一节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曾经听过好多老师上这节课,“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是他们的共性。在教学设计时,我也想效仿,但考虑到自己班学生的实际,还是采用了比较“保守”的方法,即引导学生探究。在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时,我引导学生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并通过交流,对有关发现加以适当的整理和概括。接着我让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和区别。在后面的巩固练习中,发现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的还是不错的。但有的必有失,这样的教学没有完全放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优秀学生的发展。

信息窗2包装盒(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物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操作、理解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操作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表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展开的教具、投影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 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 1、用字母表示数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 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 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 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 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情景图) 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 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知识点一:数的意义和分类 自然数、整数、正数和负数、分数、百分数、小数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像-1,-2,-3……这样的数也叫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无论是整数还是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数位及数位顺序表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

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最小的质数是2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2都是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28=2×2×7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如12的因数有1、2、3、4、6、12;18的因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因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们三年级(1)班学生一共有**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通过两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部分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部分学生懒散,基础差,上课又不专心听讲,成绩不太理想,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辅导,针对性为他们设计一些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如闻有城、陈波涛等同学,除了老师辅导外,还要经常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们,采用“结对子”等方式。 二、教材分析 苏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与原来相比有大的变动,现在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和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期末复习。一个“探索规律”的活动“间隔排列”,两个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和“多彩的分数条”。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三个部分。 1、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和克,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数的认识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教学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几分之几。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大小的比较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通过练习,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数的运算安排了两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二年级学生已完成表内乘除法的学习,掌握了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本单元涉及乘法的口算、估算、笔算等不同计算方式,在例题编排上是先口算与估算,笔算稍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 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式、方程的含义。 2、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重难点:经历从等式到方程的过程有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师:大家喜欢动物吗?知道哪些国家保护动物? 生:喜欢……大熊猫…… 师:老师这有几副大熊猫的图片(大屏幕),本节课我们以大熊猫爱吃的米粉为题材研究数学问题。(生读资料) 师:通过资料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二、能说出米粉重量与碗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生:米粉重量+碗重量=总重量 学生根据以上等量关系列式子。X+20=70 师:像这样左右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等式,我们用天平来研究一下。 师:请同学们观看屏幕,知道这包方便面是多少克吗? 生:120克 师:观看图片2天平平衡吗?怎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平衡?图片3根据天平列等式 师:现在我们知道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相等的关系。 生:练习巩固。 资料二:(生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资料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人工养殖只数与野生只数之间的关系,用文字表示。 2、在天平上如何表示出这个数量关系。 3、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这个数量关系。 师:呈现资料2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资料3:东北虎 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东北虎2003年只数与2010年只数的关系。 师: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想法。 生总结出:2003年只数乘3+100=2010年只数。 生:在天平上表示出这个数量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得到5个等式,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在数学上含有字母的等式叫做方程。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什么是方程? 三、大家现在知道什么是方程,我们来做练习。课后自主练习1、2、3 四、师:通过研究说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录 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1、对称现象 2、轴对称图形 第二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读数、写数 2、大数的大小比较 3、大数的改写 4、求近似数 5、编码第三单元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1、24时计时法 2、时间的简单计算 3、年、月、日 第四单元家具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初步认识 2、小数的大小比较 3、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第五单元繁忙的工地——线和角 1、线段、直线和射线 2、角的认识和度量 3、角的分类 第六单元保护大天鹅——三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3、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4、乘法的估算 5.探索规律第七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 1、平行与相交 2、距离 第八单元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2、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 3、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 4、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 5、商不变的性质 第九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 1、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2、相遇问题 3、解决问题 第十单元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 2、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一单元新校服——条形统计图 1、画条形统计图 2、条形图统计图中数据表示的意义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二、教材分析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共11单元,分别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展开学习,“数与代数”包括第二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年、月、日、第四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六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八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第十单元混合运算,共7个单元;“图形与几何”包括第一单元对称、第五单元线和角、第七单元平行与相交,共3个单元;“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十一单元条形统计图,共1个单元。 由此可看,本学期以“数与代数”为主,加强孩子计算能力以及数感; 三、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利用对称设计美丽的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了解轴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理解其特点

2017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及第一单元备课

2017—2018学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导学案 学校:新泰市石莱镇卢家庄联办小学 姓名:陈端华 2017年8月31日

2017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于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的行为较为散漫,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甚至有不完成作业的行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不太好。本学期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同时做好困难生的辅导转化工作,使他们得到提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看杂技——表内乘法(一);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制作标本——表内除法;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休闲假日——解决问题;过年——总复习;两个实践活动:神奇的小棒和我喜欢的地方等。 三、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具体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数与代数: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理解“倍”的意义。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顺序(两步不带括号),并能正确地运算。 空间与图形: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辨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统计与概率: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感知“可能性”的意义。 实践活动: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发现规律,增强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乘、除法产生、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方位感。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应用表内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采用多种方法,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两步)。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接纳别人的意见,如何进行合作等技能,提高合作交流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和教师、同伴一起克服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四年级一共一个教学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学习状况悬殊太大,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学好数学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成绩突出。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计算准确性较差,尤其是缺乏灵活的计算能力,对于概念学习,缺少应有的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从解决问题来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的地方,如:不够灵活、不够深入、不够准确,缺少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这些都是本学期需要侧重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分段统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识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能灵活运用对称或年、月、日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能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简单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教学计划 绿色家园小学—————————— 三年级数学—————————— 任素娟——————————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教学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现有学生56人。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分析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时间的意义,熟练的进行时间的换算。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会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法及验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两位数乘两位数,用连乘连除解决问题,进位与不进位的笔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面积及周长的学习。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经过及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教材内容(包括实验)及重点、难点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除法的进一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数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用连乘,连除计算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观察物体,求面积与周长。 实践与综合运用:影子长短,点击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认识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数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连乘,连除,这些内容是教学重点。 “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四、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的措施和改进意见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青岛版五四制五下数学课程纲要

马尚中心小学数学学科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容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青岛版义务教育五四制课程 【课时总数】75时 【开发教师】王谦 【课程目标】 1.通过观察、举例、类比、分析等方法,能准确说出百分数、比例、正、反比例、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比例尺、众数、中位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进一步认识圆、圆柱、圆锥、扇形统计图的概念。通过回顾整理,能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方程等基础知识。(概念目标) 2.通过例题讲解、类比、练习等方法,能正确读写百分数;准确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圆的周长以及圆柱圆锥面积体积的计算,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能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巩固已形成的一些计量单位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比较系统地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熟练地计算这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运算目标) 3.通过类比与记忆、精练与纠错、归纳与概括,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轴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给定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根据正、反比例意义、比例尺、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系统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 马尚中心小学五年级 1

适的统计量来描述、分析数据,并能作出合理的推断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目标) 4.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和猜测等数学活动,学会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5.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互惠的教育意义。(情感目标) 【课程内容】 马尚中心小学五年级 2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试卷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试卷 班级姓名等级 一、我会填 1. 一堆煤a吨,每车运b吨,运了4车,还剩()吨。 2. X的5倍等于20,列方程是(),方程的解是()。 3.8.5比2X少2.5,列方程为()。 4.张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x千米,行了3小时离乙地还有8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140千米,等量关系式是:行驶的路程+()=140。方程是 ()。 5.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6。 ()+x=9.4 x-()=3.1 ()÷x=2.3 ()×x=7.8 6. 如果2x+5=37,那么2x-11=()。 二、我会判 1. 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2. x=3是方程8+2x=30的解。() 3. 等号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任何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作方程。() 5. 方程的解就是解方程。() 三、我会选 1. 下面的式子是方程的是()。 ① a+b=b+a ② 7x-5=9 ③ 8x+6>28 2. 甲数是a,乙数是甲数的3倍,甲乙两数的和是()。 ① 3a ② a+3a ③ a+3 3. x=4是方程()的解。 ① 4x-8=12 ② 4x+8=12 ③ 4x-8÷2=12 4.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 ①解方程②方程的解③未知数 四、看图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解答

五、解方程(带★的要写出检验过程) x-2.4=7.8 x÷10=13.6 ★8x+12=68 2×(7x-4x)=18 六、列方程解决问题 1. 甲乙两地相距345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行5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截止2002年底,海南省黑冠长臂猿的数量是24只,比1980年只数的3倍还多3只。1980年海南省有多少只黑冠长臂猿?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归纳 填空: 1、360是9的()倍,640里面有()个8. 2、由算式146×7﹢3=1025,可以知道1025÷7的商是(),余数是( )。 3、一个数除以6 商是28,这个数是()。 4、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大一位数的()倍。 5、要使□5÷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 6、算式□÷4=28……□中,余数可能是(),被除数最大是()。 7、327除以2,商的最高位是()位。 8、口算320÷8,可以用32个()除以8等于()个十,也可以这样想:8×()=320,320÷8=()。 9、280里面有()个4,有()个5. 10、()的6倍是72,72是6的()倍。 11、最大三位数是最大一位数的()倍。 12、算式□÷4=25……△,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13、426÷3的商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 14、由算式123×6+2=740,可以判定740÷6的商是()余数是() 15、一个数除以5,商是124,余数最大是(),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16、一个数除以3,商正好是36,这个数是() 17、516连续减去4,减()次差为0. 18、由算式121×7+6=853,可以判定853÷7的商是(),余数是() 19、在算式□÷9=□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最大是() 20、三位数2□5除以25,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小填(). 21、()个5的和是60. ` 22、一个数的3倍是120,这个数是() 23、513÷3的商是()位数,最高位在()位。 24、从847里面连续减去7,最多能减()次 25、除数是5,商是13,被除数是() 26、□16÷4,要使商是三位数,□中最小填() 27、□36÷6,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应填(),要使商是两位数,□ 里最大应填() 28、□÷7=112……□,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29、一个数除以5,商493余4,这个数是()。 } 30、654÷4的商是()位数,最高位在()位上。 31、□42÷5的商如果是三位数,□里面最小填()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五年级上册应用题1、一间教室长9米,宽6米,高3米。要粉刷教室的四周和顶部,扣除门窗的面积25平方米,每平方米需要用0.4千克的涂料。粉刷这间教室要用多少千克的涂料? 2、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高3米,池内原来水深1.2米,如果用水泵向外排水,每分钟排水2.5立方米,那么需要几个小时排完?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部都要贴上瓷砖,求贴瓷砖的面积? 3、在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大正方体木块,如果把它锯成棱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块,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先求大正方体,可以锯成多少小正方体) 4、一个长方体高减2厘米成一个正方体,面积减少24平方厘米.原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增加6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54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减少3米,那么它的面积减少36平方米,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一个长方体长16分米,高6分米,沿水平方向横切成俩个小长方体,表面积增加160平方分米,求原长方体体积? 7、一个长方体木块,从上部和下部分别截去高为3厘米2厘米的长方体后,便成为一个正方体,表面积减少了12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8、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是70平方分米,底面积是9.8平方分米,底面周长是12.6分米,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9.把一棱长3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压成高和宽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钢材.能锻造多长? 10、长方体容器的底面是一个边长60厘米的正方形,容器里面直立着一个高1米,底面边长是15厘米的长方体铁块,这是容器里的水深0.5米,如果把铁块取出,容器里面的水深多少厘米?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全册)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学生现状分析: 共有学生近200 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上课精力不能集中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对称、平移与旋转,分数加减法,统计,可能性 教材的编写特点: 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2、坚持:“情境串”带动“问题串” 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知识结构。 4、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的 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 量关系,回佣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实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地、3、的倍数;理解 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3. 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 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 并能够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 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四、主要教改措施及思路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重视方程教学,初步建立代数观念。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重视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 5、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最新青岛版 五四制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 第一部份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整数【正数、0、负数】 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和1、 2、3……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 2、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3、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4也可以写成4。 4、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5、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6、通常情况下,比海平面高用正数表示,比海平面低用负数表示。 7、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8、通常情况下,上车人数用正数表示,下车人数用负数表示。 9、通常情况下,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10、通常情况下,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 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3、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4、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6、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7、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或“亿”字。 8、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1)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 (2)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9、多位数的读法法则: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五四制青岛版 适用年级:三年级下册 课时数:65课时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方法。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理解线和角的含义,能测量角的大小,会进行角的比较。 2.探索并掌握平行与相交,能进行辨别。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 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据收集的一般方法和统计知识。 实践活动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平行与相交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平行与相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运用线和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在计算中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

(完整版)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一册共有9个单元: 第一单元:下雨了——认识钟表 第二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牧童——认识图形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第七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第九单元:我换牙了——统计 第十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I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II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100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