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省级气象信息综合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省级气象信息综合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省级气象信息综合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省级气象信息综合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 1.数据集信息 数据集中文名称: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V2.0) 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 数据集版本:V2.0 数据集建立时间: 2.数据来源:该数据集的数据来源包括2个部分: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基础资料专项收集、整理的1961年至最新的全国国家级台站(基本、基准和一般站)的降水月值资料;由GTOPO30数据(分辨率为0.05°×0.05°)经过重采样生产的中国陆地0.5°×0.5°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3.数据集实体 3.1.数据集实体内容说明 3.1.1.数据集实体文件名称: 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文件命名由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年份、月份标识(YYYYMM)组成。 具体形式: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 3.1.2.数据集实体文件的内容描述: 数据集存储格式为ARCGIS标准格式,数据集实体包括1961年1月-至最新的逐月数据文件,每个文件中包括的前6行为头文件信息,其中: 第一行"ncols 128"表示实体数据有128列; 第二行"nrows 72"表示实体数据有72行; 第三行"xllcorner 72"表示数据最左下方格点单元的经度范围是72°-72.5°E; 第四行"yllcorner 18"表示数据最左下方格点单元的纬度范围是18°-18.5°N; 第五行"cellsize 0.5"表示网格是0.5°×0.5°的; 第六行"NODATA_value -9999.0"表示中国区域以外的值用-9999.0表示。 从第七行开始是对应网格的降水值,第七行(降水数据第一行)第一列数据网格中心为(72.25°E ,53.75°N),第七行第二列数据网格中心为(72.75°E ,53.75°N),……,数据最后一行最后一列网格中心为(135.75°E ,18.25°N)。降水值保留1位小数。经度单位:度,纬度单位:度,格点降水单位:mm。 3.1.3.特征值说明:中国区域以外的值用-9999.0表示。 3.2.数据存储信息 3.2.1.存储格式和读取:数据集存储格式为ARCGIS标准格式,文本文件,固定长记录,按行读取。 3.2.2.数据集在介质中的放置 存储介质及数量:光盘,1张 存储目录结构: datasets:存放数据集实体文件。共包括1961年1月到2012年5月间的617个月值网格点降水数据文件。 metadata:元数据文档(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_META_C.doc)。 description:说明文档

民航气象报文综合应用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民航气象报文综合应用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摘要:文章介绍了民航气象报文综合应用系统的需求及总体设计,该系统能够实现民航气象报文资料在多种业务系统之间的可靠传递,有效提升民航飞行安全保障能力。同时该系统还具备告警、监控、统计、自动索取、航危报收集、资料归档、数据库资料导入等功能,使其能在航空气象保障服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民航气象报文;告警;监控;总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3044(2011)30-7321-03 The Software Design of Civil Aviation Weather Messag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System CHEN Qi-ya, MI Chao (Northwest Civil Aviation Air Traffic Management Bureau, Xi'an 71008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design of civil aviation weather messag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system. This System can realize the stable interchange of such kind of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ransaction systems, effectively increasing the capacity of civil aviation security. What's more,

《气象信息及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地面/探空电码译码系统 学生姓名 学号20121334000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设计时间16周 二O一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课程论文排版规范 xxxx(题目、居中、黑体、三号) (空1行) XXX(作者名宋体、居中、五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南京210044(宋体、居中、小五号) (空1行) 摘要: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仿宋、小五号) 关键词:XX;XX;XX (宋体,小五号) (空1行) 正文,中文一律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小标题应上下空一行),文科类的论文排在正文的中间;理科类的论文顶格排。 (空2行) 参考文献(五号宋体加粗)居左,空两格放置: [1] 刘广珠.《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1995,24(1):161-164. [2] 郑霖柴宗新郑远昌等.《四川省地理》.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8-111. [3] 夏敬华.《企业流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https://www.doczj.com/doc/e512381807.html,/docs/bpwebsite.asp.2003年5月20日访问 [4] [美]约瑟.H.多尔著,张林升等译.《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78. 以上注释的具体内容全部采用五号仿宋体 另起1页 英文题目(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放置) 姓名、单位与前面中文相对应(字体用五号Times New Roman)

ABSTRACT(四号加粗居中放置):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小五号) Key word: XXX; XXX; XXX; XXX (小五号) 说明: 1.若有图表,图表的标题字体为宋体,小五号,居中; 2.A4纸打印,页边距上下设2.5厘米,左右设置为2厘米; 3.若为基金项目资助,在首页脚注中注明; 4.论文及参考文献全部用1.25倍行距,在“格式”选项中的“段落”设置窗口,采用多倍行距,行距设置值为1.25; 5.引用文献中一般都应有外文文献; 6.文中的序号一般按层次采用“一、”“二、”“三、”……和“(一)”“(二)”“(三)”……或“1”“2”“3”……“1.1”、“1.2”……表示,文中的各级序号不得混用,以避免眉目不清、层次难分; 7.中文标点一律采用全角。 内容大概要求: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气象大数据资料

1 引言 在气象行业内部,气象数据的价值已经和正在被深入挖掘着。但是,不能将气象预报产品的社会化推广简单地认为就是“气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大数据实际上是一种混杂数据,气象大数据应该是指气象行业所拥有的以及锁接触到的全体数据,包括传统的气象数据和对外服务提供的影视音频资料、网页资料、预报文本以及地理位置相关数据、社会经济共享数据等等。 传统的”气象数据“,地面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和数值预报产品四类数据占数据总量的90%以上,基本的气象数据直接用途是气象业务、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气象服务。“大数据应用”与目前的气象服务有所不同,前者是气象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增值应用”,后者是既定业务数据加工产品的社会推广应用。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这是《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的名言。天气和气候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无法通过运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预测。人们常说的南美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会在几周后引发北美的一场暴风雪这一现象,形象地描绘了气象科学的复杂性。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天气预报在数十年前便已被气象科学界否决了——也就是说,目前经典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并不适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现在,气象行业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强,面向政府提供决策服务,面向公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面向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发展节能减排。这些决策信息怎么来依赖于我们对气象数据的处理。

气象大数据应该在跨行业综合应用这一“增值应用”价值挖掘过程中焕发出的新的光芒。 2 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 2.1 概述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SaaS),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PaaS)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IaaS)。 大数据可通过许多方式来存储、获取、处理和分析。每个大数据来源都有不同的特征,包括数据的频率、量、速度、类型和真实性。处理并存储大数据时,会涉及到更多维度,比如治理、安全性和策略。选择一种架构并构建合适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极具挑战,因为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 气象行业的数据情况则更为复杂,除了“机器生成”(可以理解为遥测、传感设备产生的观测数据,大量参与气象服务和共享的信息都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存储,符合“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

《数据库原理》- 城市天气查询系统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城市天气查询系统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 2019 年01月06日

前言 当代社会,人们在出行前往往要了解当天或者随后几天的天气情况,然后根据天气情况推断自己的出行状态以及该携带何种物品,于是,天气预报就成为了他们判断并了解这些信息的手段。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天气预报系统及天气查询系统也在不断演变。及时,准确地向人们发布最新的天气情况是气象信息系统的首要任务,但同时也要确保人们能够通过天气查询系统及时获得准确的天气情况。 这次课程设计,主要采用了SQL语言,设计者通过完善天气管理及查询系统的功能,其中包括查询,修改,增加,删除等,并利用需求分析,E-R图及相关结构设计对天气情况进行分析,为使用者及时,准确的提供当地最新及未来数天的天气情况预报,其中包括时间,温度,空气质量,相对湿度,风向,风力,气压等内容。使用者可以使用查询功能,按照地域或者时间查找相关的信息以及实现简单的统计功能。管理员可以凭借其身份认证在网络上完成修改,增加,删除等功能。从整体上看,此次设计的查询系统从某些方面来说还是可以满足人们的简单需求的,而且操作简单,布局容易,方便易懂。

目录 1 概述 (1) 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 1.2相关技术分析 (1) 2 系统功能设计 (2) 2.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图 (2) 2.2系统功能模块 (2) 2.2.1员工管理模块 (2) 2.2.2城市管理模块 (2) 2.2.3天气管理模块 (3) 2.2.4用户查询模块 (3) 3数据库设计 (5) 3.1需求分析 (5) 3.1.1数据流图 (5) 3.1.2顶层数据流图 (5) 3.1.3数据字典 (6) 3.2概念结构设计 (7) 3.2.1 局部E-R图 (7) 3. 2. 2全局E-R图 (10) 3.3逻辑结构设计 (11) 3.3.1 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11) 3.3.2子模式的设计 (11) 3.4物理结构设计 (12) 3.5数据库实施 (13)

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通信分系统设计解析

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通信分系统设计解析 石家庄国际机场目前在用的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是由通信分系统、数据库分系统、综合服务平台组成,主要通过从多种渠道获取气象数据,对数据进行各种后续处理,并生成相关产品,在保证数据库应用系统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向更多的用户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其中,通信分系统是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本文通过软件设计的角度,从通信分系统的整体结构、规格需求、概要、详细设计角度,通过设计小案例对通信分系统进行了简单解析,可以了解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的数据库分系统、服务平台的设计完成思路。 标签:数据库;通信分系统设计 0 引言 在中国民用航空领域中,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需要具有飞行气象情报及气象资料的交换、备供、存储等能力,由相关网络设施、通信分系统及数据库分等部分组成。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目前使用的该系统,与民航北京气象中心联网,接收并汇交相关气象情报及资料,向其汇交本地雷达、自观、报文等气象资料,同时接收其下发的国内、国际飞行所需的综合航空气象情报信息,为石家庄航空安全提供保障。下面将以通信分系统为例,以软件设计角度对系统需求、概要、详细设计等三个阶段进行简单解析,从而更加容易理解该系统的通信分系统。 1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由上图所示,石家庄机场的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主要由气象数据收集处理和信息应用组成,展示时气象信息使用用户通过局域网,以web网页或飞行文件综合方式获取航空中所需气象情报。 业务处理部分主要包括气象数据库和通信分系统,可通过通信系统收集处理民航报告、常规报告、自动观测资料(AWOS)、风温廓线仪、自动站资料、Bufr 资料、Grib资料、Fax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本地图形图像资料、多媒体资料、雷达等资料,随后,通过预报综合平台及网页版的形式进行气象信息业务的展示。数据库管理子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可对资料处理、数据库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有资料处理子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2 通信分系统需求设计 通信分系统是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全系统的气象资料接收、检查与处理、发送,及请求的应答。本通信分系统分为通信系统以及监控维护操作平台。为数据库分系统和数据交换服务器提供数据源,支持一个数据源同时向多个本地相同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功能。在系统设计时满足了以下需求。

空管气象系统介绍

空管气象系统 一、空管气象系统介绍 航空气象是保障民航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国家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气象的发展目标就是适应我国航空强国和气象强国发展战略的要求,把航空气象做大做强,尽快提高气象系统管理能力、运行水平和对外服务质量。中国民航在改革开放中迅猛发展,以中国、新加坡、日本为代表的亚洲航空运输业在世界民航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民航正力争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由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跨越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航空气象的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落后于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不能满足航空安全飞行与效益飞行的需求,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航空气象的整体能力适应新的要求。努力提高民航气象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服务方式,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人力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努力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实现集中统一服务。 下面针对空管方面正在使用的气象系统和设备我们进行一一介绍 下面是某地民航系统气象系统设备的性能参数 卫星云图系统 (1)主要性能指标: 卫星转发器:亚洲四号卫星C波段C11H转发器 上行频率范围:6258.75—6266.78MHz(发垂直) 下行频率范围:4033.75—4041.75MHz(收水平) 载波数量:单载波 符号率:6666K 调制编码:QPSK、3/4FEC、188/204RS (2)附属设备 ①静止卫星接收处理系统软件 ②极轨卫星接收处理软件 气象卫星广播传真系统

(1)主要性能指标: 工作电压:AC190V—240V 工作温度:0℃--40℃ (2)附属设备 ①计算机 ②打印机 ③调制解调器 气象数据库系统 (1)主要性能指标: 工作电压:AC190V—240V 工作温度:0℃--40℃ (2)附属设备 计算机 气象自动填图系统 (1)主要性能指标: 工作电压:AC100V—240V 150W 工作温度:10℃--25℃ 工作湿度:20%--80% 最高分辨率:6pi 600*1200 打印速度:3.3(m2/hr) 最大打印速度:610mm (2)附属设备 ①计算机 ②打印机 气象Micaps系统 (1)主要性能指标:

气象领域的GIS应用

气象领域的GIS应用 1 GIS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气象的时空分布差异大,自然灾害频繁。从古到今我国人民既受益于天气,也受害于天气,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长期的斗争。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口的增加、环境的变化,气象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及人民的重视。因此在传统调查、规划、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技术,将更有助于加快信息的获取、更新,促进气象行业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门重要的空间信息技术,在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气象信息既包括空间地理信息,又包括大量与空间密不可分的气象属性信息。气象数据本质上也是地理信息,因为气象中的风速、温度、气压等都是相对于具体的空间域和时间域而言,没有地理位置的气象要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GIS技术优势在于可以海量管理和查询气象信息,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数值模型计算相结合,还可以形象直观的可视化表达模型计算结果;GIS空间分析能力还可以与气象信息技术相结合,提供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并采用一定模型为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在气象领域中引入GIS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GIS在气象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不觉限于空间数据的管理发布,它辐射到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从数据组织、存储、管理到功能的实现与应用,能够与气象业务充分结合,为整个气象信息化系统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GIS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平台,针对气象领域的特点,提供数据组织策略、强大的GIS功能集成、丰富的Web展现、三维渲染和遥感处理等功能。 2 基于GIS的数据组织 GIS平台数据管理机制能够克服异构和分布式带来的气象数据使用障碍,建立一个理想的应用环境,既可以保留数据异构和分布性的优势,同时也可以为更多资源共享、处理协同与任务合作方面的用户提供一致化的服务接口和方式。 2.1 分布式数据管理 基于GIS的气象数据可以实现分布式数据管理,采取“纵向多级、横向网格”的组网方案。分布式数据的存取操作、增量式订阅和发布技术均采用面向“服务”方式进行,充分体现“面向服务”的最新设计思想。通过面向“服务”设计思想和面向“地理实体”的数据模型相结合,增量式订阅和发布技术使网络节点之间、父节点与子节点之间,因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数据库平台、不同数据大小而产生的“异构数据库”可实现增量更新与同步。 图2-1 气象GIS平台分布式数据管理原理图

系统数据库设计文档模板

版本信息记录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定义 (3) 1.4参考资料 (3) 2概述 (4) 2.1数据库环境 (4) 2.2命名规则 (4) 2.3使用它的程序 (4) 3物理设计 (4) 3.1标识符 (4) 3.2物理文件 (5) 3.3表空间设计 (5) 3.3.1表空间1 (5) 3.3.2表空间2 (5) 4结构设计 (5) 4.1实体关系 (5) 4.2实体说明 (6) 4.3实体设计 (6) 4.3.1数据表1 (6) 4.3.2数据表2 (7) 4.4序列实体 (7) 4.4.1序列1 (7) 4.4.2序列2 (8) 4.5视图实体 (8) 4.5.1视图1 (8) 4.5.2视图2 (8) 4.6存储过程实体 (8) 4.6.1存储过程1 (8) 4.6.2存储过程2 (8) 5安全设计 (8) 6备注 (9)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系统数据库设计文档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注: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全文统一。 1.2 背景 a.[待开发数据库的名称和使用此数据库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列出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 1.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表1.1 术语定义表 1.4 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资料。] A.本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或相关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取得这些文件的来源。

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数据产品一览表

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数据产品一览表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目录

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数据产品一览表 卫星气象数据单收站系统接收的原始数据文件主要由报文组成。安装了MICAPS 系统(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的主机会定时从数据接收机上获取这些原始的报文数据,经过数据解码、数据格式转换,形成一系列可读的、MICAPS 系统定义的数据格式文件(共计十九类数据格式),被存放在/micaps/目录下。下面列示的是目前能接收到的数据产品的内容以及MICAPS 系统定义的十九类数据格式的说明。 一、地面常规气象观测数据产品 地面常规气象数据存放在:/micaps/surface/目录下 时次:02、05、08、11、14、17、20、23 点(北京时) 范围:国内地面报、国外地面报、船舶报 文件名:(YY 为年、MM为月、DD 为日、HH 为时次、ttt 为时效) 以下子目录存放的要素为: /plot 地面全要素填图观测数据(用于地面填图的观测数据-diamond 1) /p0-p 海平面气压(台站数据-diamond 3) /p0 海平面气压(格点数据-diamond 4) /p3-p 地面3 小时变压(台站数据-diamond 3) /p3 地面3 小时变压(格点数据-diamond 4) /vv-p 地面全风速(台站数据-diamond 3) /t0-p 地面气温(台站数据-diamond 3) /td-p 地面露点(台站数据-diamond 3)

/r6-p 6 小时降水量(台站数据-diamond 3) /r24-5-p 05 点的24 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r24-8-p 08 点的24 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p24-p 08 点地面24 小时变压(台站数据-diamond 3)/t24-p 08 点地面24 小时变温(台站数据-diamond 3)/tmax-p 02 点地面最高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tmin-p 14 点地面最低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tg-p 08 点地表最低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special 特殊天气(台站数据-diamond 3) /r12-p 12 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r1-p 1 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r3-p 3 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uv 地面流场(格点矢量数据-diamond 11) (以下目录暂缺数据) /vv 地面全风速(格点数据-diamond 4) /t0 地面气温(格点数据-diamond 4) /td 地面露点(格点数据-diamond 4) /r6 6 小时降水量(格点数据-diamond 4) /r24-5 05 点的24 小时降水(格点数据-diamond 4)/r24-8 08 点24 小时降水(格点数据-diamond 4) /p24 08 点地面24 小时变压(格点数据-diamond 4)/t24 08 点地面24 小时变温(格点数据-diamond 4)

民航空管系统气象工作质量管理办法(MD-TM-2012-011,2013.1.1实施)

民航空管系统气象工作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民航空管系统气象工作质量的管理,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局空管局)、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空管局)、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分局(站)(以下简称空管分局(站))所属的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及相关气象管理部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民航空管系统气象工作质量管理,是通过对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的质量体系建设、运行质量控制、质量考核、用户需求分析与反馈等方面进行规范,使其所提供的气象服务符合相关规定。 第四条民航局空管局负责监督管理全国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地区空管局负责监督管理本地区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

第五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具体实施气象工作质量管理。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 第六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气象业务运行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 第七条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机构、设施、人员、工作制度、技术标准、规范、操作规程、运行程序、质量考核及改进措施等。 第八条质量管理体系应当符合民航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及行业标准,并与现有工作制度、运行程序等构成有机整体。 第九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的业务岗位设置、业务技术人员和气象技术装备配备应当满足职责要求。 第十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民航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及行业标准,制定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运行程序。

第十一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当能够持续有效地监控气象情报的制作与交换等业务运行的各个环节。 第十二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四章规定的质量考核标准建立质量考核程序,开展质量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 第十三条有条件的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可以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第三章运行质量控制 第十四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应当安排持有有效民用航空气象人员执照的人员从事相应的气象观测、预报和设备维护维修工作。 第十五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应当为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技术档案,包括人员执照、培训、业务考核、岗位工作经历等内容。 第十六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应当制定民航气

气象采集信息系统系综述

关于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文献综述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信息与工程系 07083415 徐桥 摘要:气象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实时采集的气象资料,对未来一定时段内的气象情况作出较为精确的预测和预报,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需求。其结构主要分为气象信息采集,数据接收和数据传输还有数据显示。本文主要针对基本气象信息的采集,分析当代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个前瞻。 关键词:信息采集,无线传送,气象数据分析 1、引言 气象服务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因此充分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开展气象情报信息和气象预测信息技术研究,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得意义。文章提出气象信息业的发展现状,当代气象信息业的研究水平,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案,以及气象信息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多数气象局分为省,市,区气象局和数个气象站,原有的气象信息系统地面网络建设较早,设备性能低,线路传输速率低,延时较大,采集数据比较单一,因此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发展下,人们在生产生活上的需求。因此,建设一个更完善,高效的气象采集系统迫在眉睫。而气象信息采集系统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 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它使人们对气象信息有了更深更准确的了解,对学习,生产,生活有着莫大的帮助。 2、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2.1 研究现状与不足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气象信息能力不断增强,精细化程度大大提高,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数值预报预测业务系统。据了解,我国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已由单一天气预报发展为目前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短期气候预测。但相比世界上的先进国家,我国的气象信息采集系统发展还是显露出很多的滞后,主要在技术和工艺装备、测试仪表、开发能力、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距。 (1)基于CAN总线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设计 根据地面气象要素观测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接口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并详细介绍了该观测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系统采用主从方式.通过CAN总线将各个观测节点连接起来,并将各个观测节点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上位PC机处理。观测节点采用MSP430单片机为主控制器,控制和处理传感器采集数据.并通过CAN控制器MCP2515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上位机。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测试结果能满足实际的测量要求[1]。 (2)基于CDMA 1X网络的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介绍CDMA IX网络在自动气象信息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描述了系统架构和

最新-气象站历史数据库统计分析 精品

气象站历史数据库统计分析 随着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的发展,新的气象观测种类不断丰富,站点密度不断加大,气象观测数据量急剧增加,乌兰察布市现有11个国家自动气象站,23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针对乌兰察布市目前还未建立所有自动气象站建站以来的历史数据库,乌兰察布市现有的数据查询系统是华云统一版中心站软件2013,中心站客户端查询软件只能查询近两年的实时数据,没有提供各要素统计功能,自治区气象局开发的盟市级综合业务平台是面向全区气象部门的网页访问形式,存在用户访问量多造成网速慢,查询延时问题,当同时查询多要素时,网页出现停滞无反应现象,从而影响快速查询利用数据的工作效率,建立本地历史数据库,在检索统计时效上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果盟市级及县级业务综合平台出现了故障,本地历史数据库又可以作为盟市级及县级业务综合平台数据库的备份查询,这就极大提升了气象服务工作效率,该软件系统完善补充了现有华云统一版自动站数据查询软件及盟市级综合业务平台所提供的数据查询统计功能。 1项目建设目标及完成情况11源数据的调取。 暨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集数据收集与分发、质量控制与产品生成、存储管理、共享服务、业务监控于一体的气象信息共享业务系统。 本着统一数据来源、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流程、统一数据服务的原则,从气象数据全业务流程角度,初步建立了气象数据标准化框架,规范了各类数据命名、格式和算法,定义了国、省一致的气象数据存储结构和数据服务接口,实现了国省数据同步和实时历史数据一体化,气象信息化进程中,将作为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的核心基础数据支撑平台,故历史数据库中国家自动站的日数据、旬数据、月数据、年数据和区域自动站的日数据全部来源于数据库,利用语言程序通过接口调取数据库中的数据。 12服务器端数据库的建立。 在2005中建立合理的数据库,根据不同统计查询功能模块建立相应信息表,将调取回的数据导入已建立的历史数据库中,为了实现前台主界面快速查询统计功能,缩短数据库中检索数据时间,分别建立日数据、旬数据、月数据、季数据、年数据数据表。 13前台软件界面平台的开发。 利用语言设计简约明了的软件界面、编写程序实现快速连接数据库和查询统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建设方案 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3

目录 1.1建设背景 (1) 1.2系统概述 (1) 1.3主要功能 (1) 1.3.1通告预警 (2) 1.3.2气象资料收集处理 (2) 1.3.3气象报文 (2) 1.3.4飞行文件 (2) 1.3.5卫星云图 (3) 1.3.6雷达图像 (3) 1.3.7自动观测 (3) 1.3.8传真图 (3) 1.3.9航空预告图管理 (3) 1.3.10台风路径图 (4) 1.3.11系统管理 (4) 1.4系统特点 (4) 1.4.1实用性 (4) 1.4.2提高企业形象 (5) 1.4.3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5)

1.1 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航空事业迅速发展,我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目标之一是全面、系统地提高天气观测和预报水平,大大减少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在此框架下,我公司将建设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气象信息将从单一的业务辅助系统的角色向着面向地区,面向预报过程,面向决策支持的气象数据搜集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此系统建成将大大降低天气对飞行的影响。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行业用户获取气象信息的平台,该系统对各种气象数据和产品进行了整合并提供有效的分析,同时融合了各种相关的用户业务流程和工作习惯,减少用户操作,避免错忘漏的发生。系统实现气象信息传递、交换、处理的电子化,推进企业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人道服务电子化,,节约办公经费、提高办公效率和提升办公质量,为推进航空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建成后的系统将为各航空公司和其它专业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为区域管制中心运行的保障服务,飞行流量管理、航空公司集中运行控制、机场运行管理的服务等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2 系统概述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为航空气象部门、管制部门、航空公司及机场指挥部门等提供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的综合性航空专业气象业务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实现气象中心发布短期天气预警的功能,实现航空报文的检索显示,实现飞行气象文件提取,实现各种气象资料的检索显示,实现预报产品的检索显示,并完成用户的权限控制管理和系统配置参数的管理。 1.3 主要功能

GIS空间数据库设计方法讨论

第31卷总第77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1,No.1 2010年3月 Journal of N orthw est U niversity for N 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Sep,2010 GIS空间数据库设计方法讨论 薛国梁 (西北民族大学人事处,甘肃兰州730030) [摘 要]通过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内容1综述空间数据块的划分、图层的分层设计方法、专题图层划分和数据集设计、分析空间数据库的结构,讨论了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的方法和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1 [关键词]GIS;空间数据库;专题图层;元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11.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102(2010)01-0049-04 0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1GIS从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至今只有短短的40多年时间,但已成为已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成为地学空间信息分析的基本手段和工具1目前,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科学,而且已成为一门新兴产业,在测绘、地质、水利、环境检测、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1 空间数据库内容 每个GIS数据集都提供了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空间表达,包括: 基于矢量的要素(点、线和多边形)的有序集合; 诸如数字高程模型和影像的栅格数据集; 网络; 地形和其他地表; 测量数据集; 其他类型数据,诸如地址、地名和制图信息; 描述性的属性1 除了地理表现形式以外,地理数据集还包括传统的描述地理对象的属性表1许多表和空间对象之间可以通过它们所共有的字段(也常称为“关键字”)相互关联1就像它们在传统数据库应用中一样,这些以表的形式存在的信息集和信息关系在GIS数据模型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1 2 空间数据表现形式 211 空间关系:拓扑和网络 空间关系,比如拓扑和网络,也是一个GIS数据库的重要部分1使用拓扑是为了管理要素间的共同边界、定义和维护数据的一致性法则,以及支持拓扑查询和漫游(如确定要素的邻接性和连接性)1 [收稿日期]2009-12-10 [作者简介]薛国梁(1980—),男,陕西韩城市人,党政管理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高教管理工作1

气象数据集元数据

气象数据集元数据 数据集标识信息 数据集名称:中国高空规定层月平均温度均一化数据集 数据集代码:UPAR_WEA_CHN_STL_MON_TEM_HOMO 摘要:中国80个探空台站1951年1月-2009年12月经过质量控制和均一性检验与订正处理前后的探空标准等压面月平均温度数据。 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描述:对定时观测值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判定为错误的数据不参加统计。对统计后的各要素结果进行了气候界限值检查,从而得到原始月平均温度数据。 数据处理过程:质量控制-均一性处理。 数据来源:1979年以前资料主要来源于各省、市、自治区气候资料部门逐月上报的《高空压温湿记录月报表》,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对其进行了数字化,并用卡片格式的高空资料、CARDS资料对其进行了插补;1980年以后的资料来源于气象信息中心通过全球通信系统(GTS)接收的实时探空资料。 数据集分类:高空气象资料 更新频率:不定期 关键词 学科分类关键词:高空气象资料,温度,均一性订正 地理范围关键词:中国 层次关键词:标准等压面 空间分辨率:全国80个台站 参考系:无 时间标识 制作时间:20110924 制作类型:生产 地理覆盖范围 地理范围描述:中国 最西经度:73.66E 最东经度:135.08E 最北纬度:53.52N 最南纬度:4.00N 垂向覆盖范围

垂向最小值:850 垂向最大值:100 垂向度量单位:百帕 垂向基准名称:海平面 时间覆盖范围 起始时间:195101 终止时间:200912 观测或统计频次:月 共享级别:2 联系方法 数据集负责人名:陈哲 数据集负责人单位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 数据集负责人职务:高级工程师 数据集负责人角色代码:处理者 联系信息 数据集负责人电话:(010)68406106 数据集负责人传真: 数据集负责人详细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数据集负责人所在城市:北京 行政区:北京 邮政编码:100081 国家:中国 e-mail: 元数据实体信息 元数据标识:MD_UPAR_WEA_CHN_STL_MON_TEM_HOMO 元数据语言:汉语 元数据字符集:简体汉字 元数据制作日期:20110924 采用的元数据标准:气象数据集元数据格式标准 元数据标准版本:1.0 联系方法 元数据负责人名:陈哲 元数据负责人单位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

(整理)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数据产品一览表.

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数据产品一览表 卫星气象数据单收站系统接收的原始数据文件主要由报文组成。安装了MICAPS系统(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的主机会定时从数据接收机上获取这些原始的报文数据,经过数据解码、数据格式转换,形成一系列可读的、MICAPS系统定义的数据格式文件(共计十九类数据格式),被存放在/micaps/目录下。 下面列示的是目前能接收到的数据产品的内容以及MICAPS系统定义的十九类数据格式的说明。 一、地面常规气象观测数据产品 地面常规气象数据存放在:/micaps/surface/目录下 时次:02、05、08、11、14、17、20、23点(北京时) 范围:国内地面报、国外地面报、船舶报 文件名:YYMMDDHH.ttt(YY为年、MM为月、DD为日、HH为时次、ttt为时效)以下子目录存放的要素为: /plot 地面全要素填图观测数据(用于地面填图的观测数据-diamond 1) /p0-p 海平面气压(台站数据-diamond 3) /p0海平面气压(格点数据-diamond 4) /p3-p 地面3小时变压(台站数据-diamond 3) /p3地面3小时变压(格点数据-diamond 4) /vv-p 地面全风速(台站数据-diamond 3) /t0-p 地面气温(台站数据-diamond 3)

/td-p 地面露点(台站数据-diamond 3) /r6-p 6小时降水量(台站数据-diamond 3) /r24-5-p 05点的24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r24-8-p 08点的24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p24-p 08点地面24小时变压(台站数据-diamond 3)/t24-p 08点地面24小时变温(台站数据-diamond 3)/tmax-p 02点地面最高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tmin-p 14点地面最低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tg-p 08点地表最低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special 特殊天气(台站数据-diamond 3) /r12-p 12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r1-p 1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r3-p 3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uv 地面流场(格点矢量数据-diamond 11) (以下目录暂缺数据) /vv 地面全风速(格点数据-diamond 4) /t0 地面气温(格点数据-diamond 4) /td 地面露点(格点数据-diamond 4) /r6 6小时降水量(格点数据-diamond 4) /r24-5 05点的24小时降水(格点数据-diamond 4) /r24-8 08点24小时降水(格点数据-diamond 4) /p24 08点地面24小时变压(格点数据-diamond 4)

陆地生态气象数据库表说明、数据编码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生态气象数据库表说明 A.1 区域级参数表 表A.1规定了区域级参数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PAR。 表A.1 区域级参数表 A.2 区域级多媒体生态场景数据表 表A.2规定了区域级多媒体生态场景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表名:T_TEMO_REG_M01。 表A.2 区域级多媒体生态场景数据表

A.3 区域级生态特征数据表 表A.3规定了区域级生态特征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F01。 表A.3 区域级生态特征数据表

注:一般情况下,林木蓄积量无需观测,但当发生间阀、砍阀时有一定意义。 A.4 区域级生态气象灾害与天象、异常生态事件数据表 表A.4规定了区域级生态气象灾害与天象、物候、异常生态事件(仅限野生、散放动物、天灾等)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E01。 表A.4 区域级生态气象灾害与天象、物候、异常生态事件(仅限野生、散放动物、天灾等) 数据表 A.5 区域级生态活动事件数据表 表A.5规定了区域级生态活动事件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E02。 表A.5 区域级生态活动事件数据表 A.6 区域级大气层气象要素分钟数据表 表A.6规定了区域级大气层气象要素分钟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D00_MIN。 表A.6 区域级大气层气象要素分钟数据表

A.7 区域级辐射分钟数据表 表A.7规定了区域级辐射分钟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D01_MIN。 表A.7 区域级辐射分钟数据表

三沙气候特征报表-NASA气象数据库

Name of site = 852 Latitude [°] = 16.709, Longitude [°] = 112.276, Altitude [m] = 0, Climatic zone = V, 1 Radiation model = Default (hour); Temperature model = Default (hour) Temperature: New period = 1996-2005 Radiation: New period = 1981-2000 Gh: Only 2 station(s) for interpolation Ta: Only 2 station(s) for interpolation Rh: Only 2 station(s) for interpolation SD: Only 1 station(s) for interpolation RD: Only 2 station(s) for interpolation Nearest 3 stations: Gh: XISHA ISLAND (15 km), YAXIAN/SANYA (339 km) Nearest 3 stations: Ta: XISHA ISLAND (15 km), SANHU ISLAND (74 km) Month G_Gh G_Dh Ta FF [W/m2][W/m2][C][m/s] Jan1757424.0 3.8 Feb2089224.5 3.8 Mar24410226.2 3.6 Apr24311228.0 3.4 May23712129.2 3.7 Jun25610529.5 4.7 Jul24111429.3 4.7 Aug23112529.0 4.4 Sep20010728.4 3.6 Oct18410527.7 4.1 Nov1658526.5 4.6 Dec1408524.7 5.0 Year21010227.3 4.1 Legend: Ta:Air temperature FF:Wind speed G_Gh:Mean irradiance of global radiation horizontal G_Dh:Mean irradiance of diffuse radiation horizontal Page 1 of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