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华大学校园植物配置

清华大学校园植物配置

清华大学校园植物配置
清华大学校园植物配置

小学校园绿化、美化_亮化_净化实施方案

xx小学 “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营造优美整洁、文明有序、和谐安宁的育人环境,提升我校文化品位,彰显学校特色,根据县教体局通知精神和中心校新学年工作目标,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1、抢抓机遇,全力推进。把学校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做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全面推动落实。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经济、自然、美观、优雅的原则,突出可行性和实用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3、建管并重,突出育人。建设和管理相结合,重管理,重教育,达到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目的。 二、目标任务 1、把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和学校综合教学楼的建设和楼前的美化绿化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创造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环境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重点抓好和提高学校绿色生态建设和文化品位。提升学校的校园绿化标准,在学校现有基础上增加乔、灌木的种植,努力提升校园绿化质量。继续做好“见缝插绿”,利用好有效空间,力争使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3、校园绿化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校容校貌的品位提升相结合,组织师生全员参与管理,把学校的环境质量和校容校貌提升一个档次。 三、工作措施 (一)、校园美化。 1、提高校园绿化美化的品位和质量。选择体现学校特点的色彩,对外表陈旧、污损严重的建筑内外墙面及门窗、橱框、

栏架等进行整体粉刷,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增加点缀山、石、水、亭、雕塑等小品,增加自然、人文、科技等景观。注重廊、架、墙、攀绿、垂挂植物的立体绿化;注重乔、灌、草多层次配置;逐渐投资适当建设水池、休息座椅和添置运动器械等设施设备等可以体现学校文化的建筑景点。 2、加强绿化养护与环境管理。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绿化活动,建立班级绿化责任区;完善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等宣传标牌及植物名称标牌;建立校园绿化档案,重点树木统一编号登记。 3、加强学校文化场所建设,对学校的宣传栏、阅报栏、黑板报、公示栏、宣传标语等进行更新,对楼房每一个楼层、平房每一面墙壁,设置系列文化主题,形成特色鲜明的校门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等。 (二)、校园绿化。 依据校园特点,按照绿化面积要求,精心设计绿化美化方案,做好绿化美化规划、计划,数据的统计和上报工作。要突出校园绿化与办学特色紧密结合,与环境育人紧密结合,形成楼房、平房、绿化带相互点缀。要栽植形体和品种较好的大树,一次成形,避免年年重复种植,做到乔灌木结合,高低错落,花木相间,基本实现校园春有草,夏有花,秋有果,冬有绿,形成富有特色校园绿化品味。 (三)、校园亮化。 一要漂亮。与校园净化、美化及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二要亮起来。搞好室内外的照明设施的安装。室内宜用日光灯,而非白炽灯。在厕所等场所设置夜灯,确保校园亮化和师生安全。 (四)、校园净化。 1、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要积极协助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消除校园内外各种不安全因素,坚决铲除校园及

清华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调查报告

清华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通过对清华大学植物和种植景观的调查,了解该校园植物的种类、种植状况和景观构建,认识北方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主要用途,并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各类植物景观艺术构成,为今后进行景观绿地建设和改造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调查内容: 调查清华大学校园中的植物主要种类、认识主要特征、并对不同区域的植物群落配置进行分析。 一、校园概况 清华大学校园明朝时为私家花园,清康熙年间为圆明园一部分,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为清华园。植物绿化基础较好,加之建校之后不停地改造,使其在绿化质量和数量上成为北方校园的楷模。 清华校园占地6000多亩,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南北两区,西区为旧区,景观设计清新自然,皇家园林布局配以西洋风格的建筑,显得与众不同;东区以50年代兴建的苏式主楼为基调,建设现代化的风格建筑,与时代俱进。 二、绿化原则 1、因地因时制宜 根据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以及植物生长条件和植物适宜性,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 2、群落多样性 从景观生态多样性出发,各类适宜生长的乔灌木进行互相搭配,形成植物群落,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3、以人为本 校园植物主要为观赏和使用,充分重视人的心理反应,利用

植物的造景艺术形式,能够彰显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时代使命感。 三、植物群落及景观分析 清华大学校园植物资源太过丰富,主要以北方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各种植物进行不同形式的搭配,整个校园利用乔灌草的合理组合搭配,创造具有层次的植物群落,以此来营造各个景观点。主要有植物: 乔木:银杏、云杉、青杄、雪松、华山松、白皮松、油松、圆柏、侧柏、玉兰、广玉兰、腊梅、槐树、杜仲、法桐、榆树、榉树、青檀、小叶朴、枫杨、胡桃、栓皮栎、桑树、白桦、皂荚、椿树、女贞、水曲柳、黄金树、梓树、楸树、楝树、火炬树、盐肤木、元宝枫、鸡爪槭、合欢、樱花、柿树、垂柳、栾树、重阳木等 灌木:小檗、绣线菊、南天竹、风箱果、珍珠梅、黄杨、锦鸡儿、蔷薇、玫瑰、月季、牡丹、芍药、木槿、紫叶李、碧桃、棣棠、栒子、榆叶梅、海棠、金雀儿、紫薇、紫藤、沙棘、紫珠、络石、迎春、丁香、葡萄、连翘、金钟花、凌霄、琼花、锦带、猥实、忍冬、紫竹、凤尾兰等 “心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园林生活,清华大学校园的建造就是秉着这样的艺术手法进行营造景观的。景观资源丰富,比较有特点的景点较多,在这主要选取近春园、北院和水木清华园来进行景观分析,三个园要么依山,要么傍水,各具特色。但总体上讲,各园的闪光点还是在植物景观的构成上,以植物作为联系构件,连接、过度、渗透与丰富周围景物,通过这些元素的表现方式,达到所建景观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交流,人们跟景观形成一种交流,人与人通过景观形成内在的一种交流,人们可以漫步休闲于其中,嬉戏、玩闹,享受校园中独有的宁静和欢愉,从而展现校园比较舒松、知识的内涵和思想主题。

浅析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

浅析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 朱忠元 摘 要:阐述了植物配置在公园绿地建设中的作用,以江山市公园绿地为例,从植物配置现状、原则以及发展趋势等角度着手进行了分析,以达到改善环境生态效益、提升城市品位的作用。 关键词:公园,绿地,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向公众开放,具有一定的游憩设施,供公众游览、休憩、观赏、娱乐的绿地,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对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环境生态效益,提升城市品位等具有一定的作用,也是城市园林化的重要标志。 公园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园林建筑和小品。说起植物造景就离不开植物配置,如果没有植物的科学搭配,就谈不上是植物造景。植物配置就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 1 植物配置在公园绿地建设中的作用 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的有关花谱、艺花一类书籍,明代的 群芳谱 园冶 长物志 中均已论及,清代的 广群芳谱 花镜 中有较详细的说明。英国造园家B.C l au ston也曾说过: 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内容只能在一个有事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各类公园绿地规划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独特的风格,体现自然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树种力求丰富,又不要杂乱无章,好的植物配置设计可以成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明显地物标。公园绿地植物的配置应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按照科学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植物形体、色彩、线条等观赏特性的自然美。 因此对江山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分析,对于城市公园的绿地规划和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给广大园林工作者一点借鉴意见。 2 江山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公园绿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先后建成了各类公园绿地23处,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6.9h 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8.9m2,但市区各类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下面通过对江山市主要的几个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的实地调查,得出目前江山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的特色,找出主要问题所在。 2.1 植物配置所用植物种类单一 江山市主要的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常用品种仅有30多种,多以乡土植物为主,如常绿树种多用香樟、桂花、杜英等;落叶树种多用银杏、马褂木、白玉兰、无患子等;色块搭配多用红花继木、金叶女贞、小龙柏、杜鹃等;地被植物多用马尼拉、狗牙根、麦冬草等。值得一提的是须江公园的植物配置种类较为丰富,多达160多种,但其他各类公园绿地大都存在植物种类单一的问题。 2.2 忽略 以人为本 的原则 公园绿地设计中,忽略 以人为本 的原则,如用绿篱做隔离带,忽视了人们的行走方便,特别是有些园路的设计,往往两分钟的路程,要绕十多分钟,这就造成游人践踏草地、穿越绿篱的事件发生。 2.3 乔灌草搭配比例不协调、季相变化不明 部分公园绿地的乔灌草搭配比例不协调,如城北广场几乎全部是草坪,只有南北部边缘栽植了数十株桂花、香樟;少年宫广场的树木栽植过密,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而且色叶树种少,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少,四季的植物季相变化不明显,园林绿化形式单一、内容单调。 2.4 多年生花卉和水生植物应用较少 多年生花卉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较少,尤其是花镜植物较少,仅有江滨公园种植有八仙花、蔷薇等,其他公园几乎没有。多数公园以花灌木为主,如杜鹃、红花继木等;多数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无水生植物,虽然须江公园的溪流旁种植的黄菖蒲、鸢尾,但大都也生长不良。 3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3.1 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对于公共绿地,主要考虑的是为大多数人提供观赏,游憩和运动空间。 3.2 植物配置要满足景观需求 1)根据景观需要选择植物配置方式。在公园绿地设计中,根据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的需要,选择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或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规则式种植主要有对植、行植、篱植,而自然式种植主要是群植、丛植和林植。 2)植物配置的季相变化明显。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季相变化明显。 3)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注重乔、灌、花、草、藤结合,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生态含量。 4)植物配置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

中小学设计技术措施

中小学校设计技术措施 深圳市广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专业设计技术措施系列 编制:郭帮毅 2013.06.08 1.总图说明中应注明设计采用的坐标系及高程系统,以及政府相关批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方案、人防及环保等) 2.《深城规》7.4.1.4:学校、机关团体附属绿地率规划指标≥40%; 3.5.4 地下及半地下停车库的掩土绿化应与整体绿化设计相结合,并按屋面与地面高差折算计入绿地率。屋面与地面高差小于1.5米时,有效系数为1;屋面与地面高差大于1.5米但小于6米时,有效系数为0.6;屋面与地面高差超过6米时,不计入绿地率。 3.中小学校建设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宜按绿色校园、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3.0.8) 4.中小学校严禁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校园及校内建筑与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对各类污染源实施控制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中小学校建设应远离殡仪馆、医院的太平间、传染病院等建筑。与易燃易爆场所间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6.学校主要教学用房设置窗户的外墙与铁路路轨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高速路、地上轨道交通线或城市主干道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4.1.6) 7.中小学校的体育用地应包括体操项目及武术项目用地、田径项目用地、球类用地和场地间的专用甬路等。设400m环形跑道时,宜设8条直跑道。(4.2.5)8.学校主要出人口不宜开向城镇干道,如必须开向于道时,应留出适当的缓冲空间。教学区宜采用整体式布局。即将教室,实验室,活动室,办公室等做适当组合,辅以连廊贯通,组成若干绿化庭院。绿化庭院可兼作地理园和植物园。食堂餐厅等辅助建筑应放在下风向处。 9. 中小学校应设置集中绿地。集中绿地的宽度不应小于8m。 10.各类小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四层以上,各类中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五层以上。(4.3.2) 12. 中小学校至少应有1间科学教室或生物实验室的室内能在冬季获得直射阳光。(4.3.4) 13. 中小学校的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冬夏主导风向合理布置建筑物及构筑物,有效组织校园气流,实现低能耗通风换气。 14. 室外田径场及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种球类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长轴南偏东宜小于20°,南偏西宜小于10°。(4.3.6.2) 15.各类教室的外窗与相对的教学用房或室外运动场地边缘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5m。(4.3.7) 16. 中小学校应在校园的显要位置设置国旗升旗场地。(4.3.9) 17. 中小学校专用教室应包括下列用房: 1) 小学的专用教室应包括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美术教室、书

校园植物的调查报告

校园植物的调查报告 ——西南大学校区 一、校园植物的作用 校园是一个人群集中的地方,“绿色”校园是每一位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置身于清新和谐的绿色校园内,不仅可以让师生观赏到各种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消除大脑疲劳,而且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优秀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美化环境运用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配置出一年四季色彩丰富,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层层叠叠的绿地,镶嵌在城建筑群中。它不仅使学校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2,净化空气绿色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烟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据测定: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产生750公斤氧气,吸收1000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以成年人每日呼吸需要0.75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计算,则每人有10平方米的树林面积,就可以消耗掉每人因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供给所需要的氧气。据上海地区对一些常见的绿化植物进行了吸硫测定,发现臭椿和夹竹桃不仅抗二氧化硫能力强,并且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也很强。臭椿在二氧化硫污染情况下,叶中含硫量可达正常含硫量的29.8倍,夹竹桃可达8倍。其它如珊瑚树、紫薇、石榴、广玉兰、棕榈、银杏、桧柏、粗榧等也有较强的对二氧化硫的抵抗能力,刺槐、女贞、泡桐、梧桐、大叶黄杨等树木抗氟的能力比较强。另外,木槿、合欢、杨树、紫荆、紫藤等对氯气、氯化氢气体有很强的抗性;紫薇可吸收汞;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海桐、青冈栎、女贞、夹竹桃、刺槐、悬铃木、连翘等净化臭氧的作用较大。树木还能吸收氨、铅及其它有害气体等等。故有"有害气体净化场"的美称。 3,调节气候树木能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为师生的生活创造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树木也能调节气温,这是由于树木可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能消耗许多热量用以蒸腾从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制造养分,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据测定,夏季绿地的气温要比城市中的路面、广场等建筑区的温度低10℃左右。七、八月份柏油路面的温度高达30℃—40℃,而草地的温度只有22℃—24℃,林地中的温度更低,一般情况下,公园中的空气湿度,要比城市其他地方高27%。 4,减弱噪声茂密的树木能吸收和隔挡噪声。据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树林可以降低噪声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降低噪声8-10分贝。又据实验,爆炸3公斤的三硝基甲苯炸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4公里,而在森林中则只能传到400多米的地方。在森林中声音传播距离小,是由于树木对声波有散射的作用,声波通过时,枝叶摆动,使声波减弱而逐渐消失。同时,树叶表面的气孔和粗糙的毛,就象电影院里的多孔纤维吸音板一样,能把噪声吸收掉。 5,杀死细菌空气中散布着各种细菌,又以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处含菌量为最

小区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化灌木地被种植表现案例探研居住区绿化软景设计和苗木配置,需要依据项目整体建筑规划及景观规划设计,强调景观绿化与项目整体理念、产品定位和建筑风格的谐调;注重景观风格、空间及满足功能性。近年来,城市住宅项目标杆楼盘更注重景观风格和景观绿地面积,使小区环境更园林化。本文结合行业标杆楼盘景观考察资料梳理,对居住区景观绿化灌木地被种植案例进行分类研究。 一、小区道路景观 1、景观道路 下图为居住区主入口道路隔离绿带,现代简约规整式小灌木色带,由夏鹃、金边黄杨、红花继木三种叶色线性种植,加上大规格无刺构骨球,形成整齐、饱满、层次分明的道路绿化色带效果。 下图为小区外围景观道路,两侧对称种植的规整式绿化带,灌木色带横向层次为夏鹃、红花继木,加上与列植行道树乐昌含笑间种的红叶石楠球,形成具有纵向韵律和空间层次,且引导感强烈的景观道路。

2、车库入口 下图为高层区地下车库入口景观,坡道侧墙以大灌木球收头和藤本黄素馨垂挂弱化硬质贴面,以及红花继木色块配鸡爪槭,坡道空间通过设置廊架及绿化围合,形成富有层次、绿化掩映的地下车库入口景观。

3、消防车道 下图为住宅小区中庭隐形消防车道,道路和色块弯曲流畅的线形及节点绿化色块,形成自然式园林的小区庭院环境。应注重在前期施工中须依据景观平面图路网线形布置、绿地堆坡造型等来进行道路路基放样,以避免硬化路基影响苗木定位和种植效果。

4、人行步道 下图为居住区道路人行步道,两侧草坪自然嵌入步道石板材铺装,左侧以红花继木、大叶黄杨、鸡爪槭等形成与车行道路的隔离绿带,右侧与水系相连种植毛杜鹃、金边黄杨色块、灌木球及鸢尾、再力花等水生植物,形成自然、亲水的游步道景观。 下图为小区竹径步道,自然线形的人行步道两侧种植竹林和吉祥草地被,适用于别墅排屋区及高层区楼栋宅间、庭院等人行步道,竹林小径营造悠闲、私密的居住环境,且绿化成本低。

学校办学理念集锦

杭州市学军小学 学军小学以“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为共同愿景, 以“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为教育改革纲领,朝着“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目标不断前进。 形成了“团结、实干、民主、开拓”的领导作风, “尊师、爱校、勤学、守纪”校风 和“教学严谨、为人师表”教风。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 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谐的身心发展幸福的人生起点

学校秉承杭州二中的优良办学传统,借助灵活的机制,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谐的身心发展,幸福的人生起点”,是学校孜孜以求的教育理念。目标锁定终身幸福必备素质的养成。 校园环境大气、精致。秋冬春夏,鲜花盛开。校园西侧有占地50亩的植物园,处处是树,满目是绿,校在花园中。学校教育设施按高标准配置。目前学校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绿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配备了400余座的报告厅,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场,有游泳池、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房等设施的室内体育馆正在建设中(即将完工),学校还特别配置了能满足学生早期英语、艺术、计算机教育的专门设施。 学校具备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文化底蕴深厚、管理经验丰富、甘于乐于奉献及老、中、青结合的校级领导班子。 学校的高品位来自于细节的高品位,学校教育从激发学生成长意识着眼,以教师和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在不远的将来,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必将成为杭州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上海市南汇一中办学理念 办学模式:发展教育。

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学校所有的活动都应围绕人的发展。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拓展能力,力争全面性发展。 教师通过实践,探索方法,反思行为,达到专业化发展。 学校通过管理,注重质量,提升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 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理论指导:最近发展区理论。 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找准目标,不懈努力,取得成功。即“跳一跳,摘桃子”。 学校办学的总目标:“一流,两全,三高”。 一流:创南汇区一流学校。 两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办学 质量。 三高:学校管理高效益、教师队伍高水平、 学生素质高层次。 办学策略:顺时发展。 办学核心:提高质量。 办学关键:强化管理。 校训:德能兼备,和谐发展。 德能兼备: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品行端正、认真学习、勤学好问、知识渊博。 和谐发展:精力和谐、心理和谐、学法和谐。品德的和谐发展、知识的和谐发展、能力的和谐发展、身心的和谐发展。 校风:情沐校园,教学相长。 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校园里,洋溢着师生情谊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和谐、互动,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下茁壮成长,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走向成功。 教风:奉献,求真,创新。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学风:乐学,勤学,会学。 让学生喜欢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让学生勤奋学习,在学习中获取知识; 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能力。

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校園植物調查研究報告 研究性学习阶段小结 ○一、校园植物的作用 校园是一个人群集中的地方,“绿色”校园是每一位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置身于清新和谐的绿色校园内,不仅可以让师生观赏到各种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消除大脑疲劳,而且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优秀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美化环境运用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配置出一年四季色彩丰富,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层层叠叠的绿地,镶嵌在城建筑群中。它不仅使学校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2,净化空气绿色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烟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据测定: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产生750公斤氧气,吸收1000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以成年人每日呼吸需要0.75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计算,则每人有10平方米的树林面积,就可以消耗掉每人因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供给所需要的氧气。据上海地区对一些常见的绿化植物进行了吸硫测定,发现臭椿和夹竹桃不仅抗二氧化硫能力强,并且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也很强。臭椿在二氧化硫污染情况下,叶中含硫量可达正常含硫量的29.8倍,夹竹桃可达8倍。其它如珊瑚树、紫薇、石榴、广玉兰、棕榈、银杏、桧柏、粗榧等也有较强的对二氧化硫的抵抗能力,刺槐、女贞、泡桐、梧桐、大叶黄杨等树木抗氟的能力比较强。另外,木槿、合欢、杨树、紫荆、紫藤等对氯气、氯化氢气体有很强的抗性;紫薇可吸收汞;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海桐、青冈栎、女贞、夹竹桃、刺槐、悬铃木、连翘等净化臭氧的作用较大。树木还能吸收氨、铅及其它有害气体等等。故有"有害气体净化场"的美称。 3,调节气候树木能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为师生的生活创造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树木也能调节气温,这是由于树木可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能消耗许多热量用以蒸腾从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制造养分,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据测定,夏季绿地的气温要比城市中的路面、广场等建筑区的温度低10℃左右。七、八月份柏油路面的温度高达30℃—40℃,而草地的温度只有22℃—24℃,林地中的温度更低,一般情况下,公园中的空气湿度,要比城市其他地方高27%。 4,减弱噪声茂密的树木能吸收和隔挡噪声。据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树林可以降低噪声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降低噪声8-10分贝。在森林中声音传播距离小,是由于树木对声波有散射的作用,声波通过时,枝叶摆动,使声波减弱而逐渐消失。同时,树叶表面的气孔和粗糙的毛,就象电影院里的多孔纤维吸音板一样,能把噪声吸收掉。

校园植物配置

校园规划建设中常分为教学科研区、体育运动区、学生宿舍区、教工生活区等。由于各区的功能不同,绿化也应因地制宜。在不同功能区的绿化中,不应只是用植物改善环境、而是应利用植物创造环境,挖掘校区植物配置的新意,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 校园各功能区的植物配置应依据科学性、艺术性的原则,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科学性是指适地适树,注意其生态习性。艺术性是指运用美学原理,对树木花草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对比、烘托、均衡等艺术手法,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杜绝苗圃化、造林化的种植方法。现将校园主要区域的植物品种的选择及配植方法分述如下: 一、门前区 高校大门至学校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在功能上主要是满足人流、车辆的集散,对于突出校园的风格面貌、文化特色及对整个城市空间形象都有着重要意义。根据门前瞬间人流量大,与城市道路绿化联系密切及在校园内处于重要位置等特点,植物配植应简洁、明快、大方、自然,突出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门前设有广场的校园,应设重要景点作为门前区的主景,避免一览无余。这种形式的植物配植应注意竖相与横向的对比,植物要低矮、整齐,可布置成大面积的草坪,也可用月季、红花酢草浆及宿根花卉布置成大型花境。两侧行道树可选用树形较好的落叶乔木或常绿乔木,总的原则是开阔、大方,烘托主题。另—种布置方法是从校门口到教学楼中央大道上用行道树构成宽阔的绿色通道,使环境显得安静、严肃。 二、教学科研区 教学科研区是学校的主体建筑群区,也是校园绿化的精华所在,许多重要景点都集中于此。此区的植物功能上应形成幽静美丽的环境,不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在校园平视或在楼上俯视,都能取得最佳观赏效果。由于此区是师生休息、游乐的中心,绿地宜采用自然式的布局,设置水面、花架、亭廊、坐凳等,各园林小品之间用树木与花草结合在一起。水池中可种水生植物,岸边可种植扶芳藤、蔷薇等藤本植物,使水面自然入画。面积较大的空间可布置成自然式的起伏地形,以草坪为基调,点缀法桐、雪松、合欢等树姿优美的乔木,形成疏林草坪。绿地内的花架旁应种植紫藤、葡萄、凌霄等攀援植物,形成绿茵花廊。亭榭四周可布置白皮松等常绿树。配置蜡梅、紫薇、丁香等。使季相变化明显,丰富空间内容。适当种植合欢、三角槭、栾树等,用以遮阴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也可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等常绿灌木,围成半封闭的空间,宜于学生学习、乘凉。此外,绿地内应广植花灌木,花开不断。该区与校园大道、运动场地相邻部分可用桧柏、大叶女贞等构成高篱,起到防尘、防噪的隔离作用。 三、学生生活区 该区的绿化功能是创造安静、卫生的环境,便于学习休息。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及学校运动场普遍紧张的状况,留部分活动区。植物配置的原则应简单、实用、抗破坏,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如沿宿舍四周砌筑花池,种植一些低矮的花灌木,如金钟、丝兰、珍珠梅、龙柏球等,既不影响室内通风透光,又具有美化效果。楼前有较大场地的宿舍区,可种植树冠较大的落叶乔木,既便于学生在大树下活动,还可遮阴、纳凉。在楼墙适当位置可种植爬山虎等攀援植物,增加立体绿化面积,也可起到防晒、降温的作用。由于宿舍区人流集中,活动频繁,管理不便,不宜种植草坪及珍稀植物。 四、校园道路的植物配置 校园的道路通常分为主干道、支路和绿地小径。主干道绿化应以遮阴为主,支路、小径以美化为主。主干道行道树可选用水杉、银杏、白蜡、合欢、栾树、楝树等落叶乔木,短距离的重要路段也可选用雪松、白皮松、华山松等常绿乔木。道路外侧应留有带状绿地,配置草坪、酢浆草等地被植物或花灌木,以打破干道的规则平直。支路及小径的路旁绿化应活泼有变化,根据路段不同可分段种植不同品种,组成的不同景区。一般选用常绿树与花灌木,也可用常绿树与花灌木间植,如桧柏与红叶李,龙柏与蔷薇等。绿地中的植物种植多为自然式,也可孤植、对植、群植,既具有观赏性也有引导、分隔的作用。

模拟自然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以东营市中心城城市森林公园二期

模拟自然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以东营市中心城城市森林公园二期工程为例 发表时间:2018-10-17T09:46:55.7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丛金萍 [导读] 摘要: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黄河入海口,海拔较低,地下水位较高,为湿地的形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结合其特殊的水文条件,营建人工湿地在植物选择及配置上应尽量模拟自然湿地,留住并吸引更多鸟类、水禽、野生动物前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通过对东营市中心城城市森林公园二期工程植物景观营造的分析,阐述在植物配置上是如何模拟自然湿地,从而达到最大的生态效益。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规划设计学院北京 100871 摘要: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黄河入海口,海拔较低,地下水位较高,为湿地的形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结合其特殊的水文条件,营建人工湿地在植物选择及配置上应尽量模拟自然湿地,留住并吸引更多鸟类、水禽、野生动物前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通过对东营市中心城城市森林公园二期工程植物景观营造的分析,阐述在植物配置上是如何模拟自然湿地,从而达到最大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模拟自然湿地;植物配置;植物群落;保护鸟类;东营市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里绿地规划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是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湿地认识的不断加深,对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活动不断开展,建立城市湿地公园成为湿地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植物景观营造是城市湿地公园营建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重要内容。自然湿地是天然的基因库,是多种鱼类、水禽、野生动物的繁殖栖息地或季节性生活环境, 特别是许多濒危野生动物的独特生境。湿地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保护等,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实验基地[2]。东营市城市森林公园作为人工湿地公园在植物配置上最大限度的模拟自然湿地的植物群落,突出黄河入海口的群落特点,模拟自然湿地的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该如何做? 1 概况 东营城市森林公园以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为背景,立足“大空间、大绿地、大湿地、大水面”的空间本底条件,构建森林湿地型湖泊水体空间体验;营造水鸟栖息,沼泽林木生长生境以及湿地运动等生态体验。最终实现建设河海交融、独具特色、秀美宜居的湿地名城。公园位于东营市中心城区,东、西城区的交界处,是东营市重要的城市交通枢纽区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未来的规划中森林公园构筑了东营中心城区南部的生态屏障,是环城绿化带上的重要的景观游憩节点。森林公园紧邻城市中心区的南郊,东、西、北、三个方向被城市包围,位于新区文化轴线的延伸线。通过荣乌高速绿廊与城市外围生态环廊相连,是中心城区的绿核,城市的中央生态区。总设计面积183.4公顷,其中绿化面积约89.1公顷。 1.1 生态环境现状 原来为耿井水源2#沉砂池,沉砂池周边有大面积芦苇荡(Phragmites?australis)、荷花塘(Nelumbo nucifera)。生境良好,是十几种鸟类的栖息地,大白鹭(Ardea alba)、xxx(),荷花塘周围有旱柳(Salix?matsudana),榆树(Ulmus pumila L.),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inn.),还有小片杨树林(Populus L.)野生地被,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inn.)车前菜(Plantago asiatica L.)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 MB.)灰菜(Chenopodium album),大多数地方仍为演替初期的田问杂草群落 2植物分区: 湿地公园的整体风格定位为生态、自然、富有野趣的自然公园,充分保留现有植物,不破坏现有鸟类的栖息地。具体的植物配置为粗犷野生式,模拟自然湿地的植物群落结构,不同于城市公园中,过分追求乔灌草层次的搭配,在植物的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杨、柳、榆、槐(Sophora japonica Linn.)作为骨架树种,避开常用的园林植物,使后期维护经营成本降到最低。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滨海盐碱对湿地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有很大影响,植被的选择上也都兼顾耐盐碱的习性。 2.1 入口桃林知春 春季是出游的旺盛季节,入口区域打造以春季为主的景观,选择春季开花展叶较早的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 )、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 (Carrière) de Vos ex Henry),形成大片桃花海的震撼效果,道路两侧种植浓密旱柳,用以遮阴,形成桃红柳绿的春季景观特色。 2.2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与其他各区域隔离,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各类生物提供栖息地,尤其是鸟类。项目位置范围恰好属于鸟类的迁徙路径,属于生态低安全格局和中安全格局范围。低安全格局内的区域是鸟类的核心繁殖地和觅食地,中高安全格局范围即为核心栖息地外围的缓冲区,是鸟类重要的觅食地和迁徙停歇地在。种植上为鸟类创造了四种停歇空间[3],林地型停歇空间即林中空地,同时便于通风采光;灌丛型停歇空间,有些鸟类喜欢在水边的灌丛中停歇,在水边适当片植浆果灌木沙棘;草甸型停歇空间,在水边适当留白;坑塘型停歇空间,在水中央的岛上,香蒲不完全种满,适当留些滩涂,供鸟类停歇觅食。另外水边种植了坚果类植物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沙枣,适当种植少量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不仅能净化水体改善水质,还可为鱼类提供觅食产卵育肥栖息场所、为浮游动物提供避难所,提高生态保育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2.3 九曲云松。根据意境需要,在十里微丘绿脉上营造九曲云松,在此区域道路两侧成曲线带种植大片油松,形成景观林;针叶树不仅净化空气释放负离子,吸附有害气体,分泌杀菌素,果实还能为鸟类提供食物,在片植油松林里丛植榆树,形成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的自然植物群落。 2.4 八面荷风。东营市森林湿地公园原有一片荷花塘,为鸟类及微生物提供栖息地及食物,在新的种植设计中依然保留这一景观风貌,在适宜水深60cm范围内种植大片荷花,片植的同时留出空隙,水体流动通畅,利于荷花生长,在木栈、桥头、亲水平台等适合近距离观赏处片植荷花,营造夏季景观。 2.5 芦苇浅滩带。在0.5米水深范围内,种植大片芦苇,保留延续场地原来的景观风貌,打造黄河入海口景观。突出秋季芦花如雪的景观,在芦苇群落内成组种植色叶大乔木,形成以秋季景观为主的芦苇群落景观。芦苇与木栈有三种关系,第一种木栈两侧,形成封闭空间,第二种只在木栈一侧,另一侧为开敞水面的半开敞空间,第三种芦苇与木栈有一定距离,远观芦苇,在片植大片芦苇的同时开辟透景线,种植大乔木。通过视线源于一方的视觉设计、视线源于四周的视觉设计、水陆结合的视觉设计、植物与水体的互动设计、季相设计等

甘肃农业大学校园绿化植物及配置调查分析

https://www.doczj.com/doc/e515833234.html,
甘肃农业大学校园绿化植物及配置调查分析
张虎天,侯丽娟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兰州(730070)
E-mail:zhanghutian@https://www.doczj.com/doc/e515833234.html,
摘 要:对甘肃农业大学校园绿化植物进行了统计,并对植物生长情况及配置进行了调查。 结果为:校园现有绿化植物 30 科 48 属 66 种(包含变种,变型及栽培变种) 。多数植物生长 良好,但由于人为破坏,气候不适和管理措施不当等原因,部分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植 物配置规划采用多种色彩和配植方式相结合.能在绿化环境的同时体现一定的美学和生态功 能 ,基本满足校园建设的要求, 体现出庄严肃静而不失轻松活泼的校园风格.但也存在一些问 题,校园总体绿化树种结构相对单一,种类较少,一些区域植物配置方式不尽合理,绿化与美化, 美化与适用关系的处理不够完善,就此提出发展校园绿化的建议。 关键词:甘肃农业大学;校园;植物配置
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内植物种类丰富, 不仅能够保护和改善校园环境, 为师生员工提供休 闲娱乐空间,而且为林学、园艺、农学、草业等院系开设的《植物学》《植物分类学》等课 、 程的教学提供实习基地。 植物是构成绿地的第一要素,植物的种类、数量、生长情况及配置方式直接影响到校园 绿地的环境质量[1],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校园植物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 题并提出建议。
1 校园气候特点
甘肃农业大学位于兰州市安宁区,气候条件与兰州市相近,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 是:降水少,日照多,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为 260h,无霜期为 185~200d, 年平均降水量在 250~350mm,并集中分布在 6~9 月,年平均气温 9.1℃。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对甘肃农业大学教学区和家属区绿化植物种类进行调查, 统计校园绿化树种, 了解其生 长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校园植物配置分析。调查方法主要是对现有绿化植物实地调查,辅 以向相关教师和后勤绿化处咨询,然后查阅工具书[2
~6]
进行种类鉴定和植物配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校园绿化植物种类统计
通过对校园植物种类的调查,基本确认校园内共有绿化植物 30 科 48 属 66 种,其中木 本植物 57 种,草本植物 6 种,包括 5 科裸子植物,其余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中应用种数 最多的为蔷薇科 8 种,其次为豆科 7 种。对校园现有绿化植物种类统计结果见表 1(见 1~3 页)。
表 1 校园绿化植物种类统计 科(famlies) 苏铁科 Cycadaceae 属(genera) 苏铁属 Cycas 种(species) 苏铁 C.reyoluta
-1-

大学校园绿化中的植物配置

④②⑧⑩ 绿化中的植物配置 擒要: 梭阋绿化爨鬻攘穗澄麴囊甏缀成部分,檀獭配嚣糕撼瀚缭能燎怒篱藕鬃稼髑。斑依据 棱嘲绿能躺特燕撩瓣械糊黼霞麴进行,并莱 髑琢黼瀚粼谶手漾糊撼髓黧鞴豢燧效果翻捆 液鹣熬鬻鹈熊。搴巍懑避炎蓬赏例瓣梭翮缀 能嘞熬糕物蹴髓避褥了谂谖分橱。 撼缴蠲:煮攀,梭麟爆能,槭物配溉,绿 校园绿化既参与构成了校园物质环境,又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整 个学校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绿 化率和绿化效果对于维护生态环境、美化学 习环境、优化育人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搞好 校园植物配置有助于营造良好环境氛围,提 高校园绿化率和绿化效果。  万方数据

P矗0JECTM^H^BER项目经理 1学校不同于一般的园林。要处理好植物配置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园林多为休闲游玩的地方,注重环境幽雅,绿化场地很大,而建筑物一般不会很大、很多,道路多以自然式小路为主。而学校是教学的场所,主要是以教学、办公楼、宿舍楼、雕塑为主体。绿地主要有校园内各游园、行遵绿地、观赏草坪花坛、绿化生产绿地、校园内各庭院及庭园绿地、家属区及生活服务区各庭园绿地等。绿化要服务于建筑,妆点校园,起辅助和后勤作用。 2校园绿地在功能上应满足师生的活动需求 绿化具有遮阳、隔声、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防风、防尘、杀菌防病等物质功能,又具有美化环境、分隔空间、提供消闲场所等精神功能。这是人们熟知的绿化的一般功能,对于校园绿地则有着精神功能方面更特殊的意义。 师生是构成校园各种活动的主体。除室内学习、休息、用餐和各种娱乐活动空间外,课余时间他们也需要到室外空间从事各种体育活动、休息、游戏、散步、交流思想、学习等,能够为这些活动提供最佳场所的便是校园绿地以及与之相结合的场地。而园林绿地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是与园林绿地的布局和设施内容的安排分不开的。绿地是室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好的绿地让人们留连忘返。如图3、4所示。 3校园绿化布局要合理。 学校分区较多,主要有教 学办公区、宿舍生活区、家属 住宅区、娱乐运动区、后勤服 务管理及校办工厂区等。不同 分区要求的绿化景观功能和氛 围有所不同。要做到不同功能 分区之间互不干扰,保持各自领 域的独立完整性,又使之具有有 机的联系。 图示5、6、7为三个主要分 区的绿化,绿化景点要合理分 布,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构 成“点、线、面”相结 合的绿色文化。 4校园绿化耍以植物造景为主,配置种类应尽可能做到多样化。并力求有不同的种植方式,植物材料搭配耍得当学校是育人的主要场所,对学生要求穿戴举止端正严谨,所以植物配置首先应强调整齐划一。整体布局时绿化线条不宜太多,变化不宜过繁;而在同一区内可以适当加以变化。 尽可能运用各类乔灌木和地被植物,利用不同冠型、不同色彩的乔灌木和地被植物 搭配成错落有序的多层次和多 色彩的植物景观,形成春花、夏 荫、秋色和冬绿的四季景物.以 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的生态效 益,形成优雅宜人的育人环境 (见图8) 5校园环境应该通过良好的植物配置,达到清爽宜人、赏心悦目的造景效果和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1风格和形式必须服从总体校园绿化规划 植物配置的整体风格应该与校园环境相统一,绿化线条不宜太多,变化不宜过繁。但不同分区内部可以有不同的线条,不同的图案:整齐中富有变化,严谨中蕴含活泼。 配置时应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绿地分布合理,满足 功能要求,并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统一绿化体系。 万方数据

有关校园植物调查报告

有关校园植物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校园植物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我们的校园是市级规范化校园,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黄土不见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 同时,作为北中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

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4、查阅资料:与电脑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另外,小组分工回家查阅有关资料。 5、核准资料:经过以上各项活动,学生对校园树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认识更科学、更准确,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分工核准,使我们的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 6、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学生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7、制作标牌:将资料打印,制成小卡片。每张卡片上正面标明树名、学名、科名、英文名、习性与特点等。反面标明责任班级,将标牌固定在标本上。 8、展示陈列:按班级分成小组,将各小组所制标本置于实验室内,参观交流。 1、七年级学生对校园植物的种类、科属、习性与特点、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2、为今后植物学教学准备了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