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梗死及其测定指标

脑梗死及其测定指标

脑梗死及其测定指标
脑梗死及其测定指标

脑梗死及其测定指标

发表时间:2015-09-29T15:34:43.3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作者:石梁

[导读] 湖北红安县人民医院 43840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

石梁

(湖北红安县人民医院 438400)

【摘要】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脑组织坏死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占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占本病的15%~20%。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病死率平均10%~

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

【关键词】脑梗死;测定指标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026-02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s measurement indicators

Shi Lia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ong’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Hong’an 438400, China

【Abstract】The chief reas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s brain blood supply artery atherosclerosis and thrombosis, lumen become narrow, even lead to occlusion. Also has the abnormal objects into the brain or cervical artery, caused blocked blood flow or blood flow drop, produce bad dead brain tissue. The former called atherosclerosis cerebral infarction,accounted for 40% ~ 60% of the disease. The latter is called the cerebral embolism, accounted for 15% ~ 20% of the diseas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on average, 10% ~ 15% fatality rate, high morbidity, and easy to relapse, recurrent stroke mortality will increase dramatically.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indicators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占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占本病的15%~20%。此外,尚有一种腔隙性脑梗死,系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部动脉深穿支闭塞形成的微梗死,也有人认为少数病例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崩解导致的微栓塞引起,由于CT和MRI的普及应用,有人统计其发病率相当高,约占脑梗死的20%~30%。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

1.发病机制

1.1 血管壁病变

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是被覆血管内膜的一层光滑的细胞群,它不仅仅是血液和组织的屏障还具有其他多种功能。一般认为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和损害可使内皮细胞剥离,血浆成分主要是脂类物质的浸润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内膜内平滑肌细胞增殖,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一过程更容易发生持续的高血压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时,动脉内膜增厚容易出现溃疡面在溃疡处内膜下层分泌一些物质如胶原及凝血因子促使凝血酶形成,凝血酶纤维蛋白与黏附在溃疡面的血小板共同作用导致血栓形成,即动脉粥样硬化板块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阻塞脑血管导致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止。

1.2 血液成分的改变

血液有形成分中尤其血小板极易黏附在病变血管内膜处,黏附聚集的血小板,能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加速血小板的再聚集极易形成动脉附壁血栓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等含量的增加,可使血液黏度增高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导致血流速度减慢以及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严重贫血等均易促使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改变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动物实验模型。

1.3 血流动力学异常

血压的改变是影响脑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当平均动脉压低于9.33kPa(70mmHg)和高于24kPa(180mmHg)时,或心动过速、心功能不全时可引起脑灌注压下降,随灌注压下降脑小动脉扩张,血流速度更缓慢。若同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更易导致血栓形成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比较复杂,不但决定于高血压的发生原因和机制还决定于高血压的发展速度程度和发展阶段。

1.4 栓塞性脑梗死

是人体血液循环中某些异常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等栓子物质随血流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的颈部动脉,这些栓子随血流流动堵塞脑血管引起局部脑血流中断,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软化坏死而出现急性脑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脑栓塞常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相对少见。

2.D-二聚体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特别对老年人及住院患者,因患菌血症等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D-二聚体升高。

3.超敏C反应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 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hs-CRP超敏C反应蛋白是临床实验室采用了超敏感检测技术,能准确的检测低浓度C反应蛋白,提高了试验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上报统计表 【脑梗死ICD-10】 填报要求:1、所有时间填写必须具体到每5分钟,否则无法录入信息,如2011-12-24 21:05; 2、列有选择项目的统计指标请在所选项目前的“□”内打“√”; 3、统计指标后标注“*”的内容为必填项,如果不填则无法上报,请务必填写。 除外病历:(1)由外院诊疗后转入本院的病例(2)参与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的病例(3)18岁以下的病例(4)非首次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5)脑梗死后遗症(6)脑梗死反复门诊治疗无效(7)同一疾病30日内重复入院(8)腔隙性脑梗死(9)小脑梗死(10)出血性脑梗死(11)本次住院天数大于120天 ▲基本信息 报告医师:* 报告时间:*

□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梗死而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 □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血糖<2.7mmol/L □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妊娠

3.5住院期间使用抗凝药物选择 □华法林□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新型抗凝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其他STK-4:入院48小时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 4.1 阿司匹林禁忌证选择 □阿司匹林过敏,尿酸高□到达医院时或到达医院后24小时内活动性出血 □已用华法林作为预防用药□医师记录显示不给予阿司匹林的其他原因 4.2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时间 □24小时内给予抗血栓治疗□24-48小时内给予抗血栓治疗□48小时之后给予抗血栓治疗 4.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药物选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西洛他唑□其他 STK-5:血脂水平评价 5.1 评估时间□入院前30天内已经做过血脂水平评估□入院48小时内给予血脂水平 □入院72小时内给予血脂水平评估□入院72小时之后给予血脂水平评估 5.2血脂水平评估项目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 5.3评价血脂结果□LDL>2.6mmol/L □LDL≤2.6mmol/L 5.4降脂治疗 5.4.1 医师记录有不需要降脂治疗的理由□是□否 5.4.2 降脂治疗医嘱下达时间:年月日时分 5.4.3降脂治疗药物选择 5.4.3.1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 □普伐他汀□匹伐他汀 5.4.3.2烟酸类□阿昔莫司□烟酸 5.4.3.3贝特类□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利贝特□环丙贝特□吉非贝齐 STK-6:吞咽困难评价 6.1 入院时是否能正常饮食□是□否 6.2 给予吞咽困难评价时机□24h内□48h内□48h之后 6.3评价方法选择 □临床床旁检查□床旁吞咽评估□床旁吞咽功能评估的简单标准化□减压吞水试验 □简单的吞水试验□X线视频透视□食管镜双重对比□内窥镜检查□测压法 □放射核素研究□其他 6.4未进行吞咽困难评价原因□症状缓解□患者禁食□吞咽困难无法评价,昏迷□其他 STK-7:预防深静脉血栓(DVT) 7.1入院后病情判定□入院时下地行走□入院48小时内出院□入院第二天末,患者能下地行走□入院第二天末,患者不能下地行走 7.2预防DVT治疗时间□不需要做预防DVT治疗□48小时内□72小时内□72小时之后 7.2.1抗凝药物的选择□华法林□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新型抗凝剂□其他 7.3物理治疗□血栓泵□弹力袜 7.4康复治疗□肢体主动活动□肢体被动活动

卒中中心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为保证卒中中心的规范运行,不断改善流程、加强监督、提高诊治水平和救治效率,保证医疗质量患者安全的持续改进,按照《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及《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要求,同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该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推进卒中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水平作为突破口,采取细化质控指标、加强过程监管、实施终末质量标准分析,以核心科室(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ICU、介入科、院前急救、康复科)为重点,同时将CT室、心彩超室、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纳入统一管理,不断优化流程,切实提高卒中中心的核心质量建设和规范管理,使我院卒中中心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并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二、质控指标 (一) 静脉溶栓质控指标 1、到院至医生接诊时间:对于自行来院或拨打本地急救电话经救护车入院的所有可疑急性脑卒中患者,要求从到达医院到首位医生接诊时间小于10分钟。 2、到院至卒中团队接诊时间:对于可疑卒中患者,由首诊医生急请神经内科医师会诊,进一步评估病情,要求从入院到神经内科医师接诊时间小于15分钟。 3、到院至开始CT检查时间:由神经内科医师初步判断,如考虑

急性脑卒中,立即予患者急查颅脑CT,同时急查血常规、凝血测定、急诊生化,要求从入院到脑CT检查时间小于25分钟。 4、到院至CT报告时间:从患者入院到颅脑CT报告时间小于45分钟。 5、到院至用药时间:结合临床表现及颅脑CT结果、抽血结果,由神经内科医师快速评估病情,如符合溶栓标准,并排除溶栓禁忌症后,积极嘱护士完善溶栓前准备,同时由神经内科医师向患者或其家属交待静脉溶栓获益及相关风险,在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迅速予患者用药,要求从患者入院到用药时间小于60分钟。 (二)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1、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率100% 2、急诊45分钟内完成头颅CT影像学检查的比率100% 3、急诊就诊在45分钟内获得临床实验室诊断信息的比率100% 4、静脉溶栓治疗比率≧2% 5、入院48小时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的比率100% 6、预防深静脉血栓比率≧70% 7、住院1周内接受血管功能评价的比率≧90% 8、住院期间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比率≧90% 9、出院时给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比率≧90% 10、出院时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降压治疗比率100% 11、出院时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率≧90% 12、出院时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比率100% 13、出院时房颤患者给予抗凝治疗比率100%

医疗质量管理指标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参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第七章内容及规定,现制定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序号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目标监管部门 1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信息科病案室 2 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 3 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 4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5 病床使用率85~93% 6 住院三日确诊率 ≥90% 7 病床周转次数 ≥19次/年 ≥1.6次/月 8 治愈好转率 ≥90% 9 住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0%10 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11 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 12 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13 麻醉死亡率≤0.02% 14 平均住院日 ≤12天15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16 出院病历2日内归档率≥90% 17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40% 18 住院超30天患者病情分析率≥100% 质控科19 临床路径入组率 ≥50% 质控科

20 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21 非计划再次手术台次统计指标 22 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 23 甲级病案率(无丙级病历)≥90% 24 急诊留观时间≤48小时统计数据 25 核心制度落实率--医疗100% 26 “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医疗(80分合格)≥90% 27 特殊诊疗检查报告时间≤48小时 28 急诊检验临检项目出报告时间≤30分钟 29 急诊检验生化、免疫项目及常规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2小时 30 生化、免疫常规项目出报告时间(平诊)≤1天 31 微生物常规项目出报告时间(平诊)≤4天 32 检验报告合格率100% 33 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34 POCT项目比对达100% 35 输血前检测率100% 36 输血申请单审核率100% 37 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100% 38 诊断(常规及快速)准确率≥95% 39 常规切片优良率≥90% 40 CT、MRI检查阳性率≥70% 41 常规X线检查阳性率≥70% 42 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单合格率≥95% 43 平片、急诊CT 、B超、快速病检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44 甲片率>40% 45 废片率<2% 46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 质控科

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 (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 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2. 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3. 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六)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血脂评价与管理。 (八)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ICD-10 I50) (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和钾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ACEI或ARB。 (四)到达医院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重度心衰使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六)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八)非药物治疗临床应用符合适应证。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十)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三、肺炎(ICD-10 J13-J15,J18) (一)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 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2. 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 (四)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卒中质控草案 我院卒中中心已成立并授牌*年余,自成立以来在廊坊地区处于发展前列,为进一步发展,提高医院卒中中心救治质量,卒中中心制定相应的卒中质控方案。 一.目的: 1.完善绿色通道,使其达到卒中联盟要求。 2.卒中病例上报制度化。 3.缩短卒中病人就诊时间,提高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比例,使病人得到最先进的治疗方案,减少致残致死率。 二. 流程 (一)近半年静脉溶栓病人取栓病人增多,但仍以病人超过时间窗,按卒中联盟要求,静脉溶栓病人从就诊到静脉溶栓在60分钟内,动脉取栓在60-90分钟内进行,手术时间60-120分钟完成,为达标制定相应制度。 相应制度: 1.溶栓病人﹑取栓病人必须填写启动时间表格(真实时间),对于时间有延误的注明原因。 2.对于在时间窗内的病人,及时启动绿色通道,拒绝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的病人需签字。 3.溶栓病人﹑取栓病人化验试管粘贴绿色通道标志。 4.血常规﹑血糖﹑凝血﹑肾功能化验在20分钟内完成并网上登记。 5.病人病区签字同意后,10分钟内进行溶栓。 6.在病人签字同意后20分钟内病人进入介入手术室。 7.各项签字注明具体时间。 8.手术时间超过120分钟的注明原因。 9.CT室特殊检查待完善后再补充相应制度。 处罚: 1.就诊病人在时间窗内的未溶栓﹑取栓且无拒绝签字的(特别是就诊时发病在2小时之内的),追究超过时间窗原因,给予相关科室同等病人奖励数额的处罚。 2.病房溶栓延误时间的给予同等奖励数额的处罚。 3.无原因手术时间超过120分钟的给予同等奖励数额的处罚。 4.有原因的月初病例质控会讨论,不能通过的给予同等奖励数额的处罚。 5.为粘贴化验标志的处罚50元。 (二)病例上报 相应制度: 1.每月最后一日0点以前出院的病人必须上报。上报一例奖励10元(月末最后一日出院的病人可下月上报)。 2.各科联络员负责统计,下月1号前上报。 3.联络员负责初步检查漏报情况,及时提醒科室人员。 4.月初黄书记或指定人员核查上月病例上报情况。 处罚: 1.漏报病例每例处罚20元。 2.上报病例不属实,特别是溶栓﹑取栓病人,如时间用药及术后情况不实,处罚10元。(三)检查制度 1.黄书记负责所有制度的制度与改进。 2.各科主任负责科室内查。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卒中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制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院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 一、二级医院卒中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二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3.从事卒中相关诊疗工作的人员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及其他医疗卫生技术资格。 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 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4.依据卒中有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技术规范,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并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及科研工作。 5.由专人负责,加强卒中患者的随访、健康宣教,加强相关诊疗信息的登记、统计与分析。 (三)建设要求。 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栏和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的设备、设施。 2. 急诊应成立包括急诊医师、神经科医师和介入、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内的卒中急救小组,做到24小时/7天在岗。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脑血管病专病急诊室。 3.卒中救治小组由具备资质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小组成员由经过相关培训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康复科医师,及掌握颈动脉彩超、TCD、 TCCD(TCCS)、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超声科医师,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团队等组成。 4.卒中救治团队专业人员反应快速,业务熟练,能够为

附件5 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每百病床病理医师数 定义:平均每100实际开放病床病理医师的数量。 计算公式: 每百病床病理医师数= 病理医师数 同期该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100 意义:反映病理医师资源配置情况。 二、每百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 定义:病理技术人员是指进行病理切片、染色、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每百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是指平均每100实际开放病床病理技术人员的数量。 计算公式: 每百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 病理技术人员数 同期该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100意义:反映病理技术人员资源配置情况。 三、标本规化固定率

定义:标本规化固定是指病理标本及时按行业推荐方法切开,以足量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充分固定。有特殊要求者可使用行业规许可的其它固定液。标本规化固定率是指规化固定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规化固定率= 规化固定的标本数 ×100% 同期标本总数 意义:反映处理标本是否及时规的重要指标。 四、HE染色切片优良率 定义:HE染色优良切片是指达到行业优良标准要求的HE染色切片。HE染色优良切片优良率,是指HE染色优良切片数占同期HE染色切片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HE染色切片优良率= HE染色优良切片数 同期HE染色切片总数 意义:反映病理科HE染色、制片质量的重要指标。 五、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 定义: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是指达到行业优良标准要求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优良率,是

指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数占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 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数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总数×100% 意义:反映病理科免疫组化染色、制片质量的重要指标。 六、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 定义:在规定时间,完成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的标本数占同期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标本总数的比例。规定时间是指单例标本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在收到标本后30分钟完成。若前一例标本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未完成,新标本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在收到标本后45分钟完成。 计算公式: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 在规定时间完成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的标本数 同期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标本总数×100% 意义:反映病理科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的重要指标。 七、组织病理诊断及时率

人民医院单病种脑梗死质量控制表格 *报告医生: *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 患者信息*第一诊断 (主要诊断)--请选择--(除外病例见《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 A ICD-10 I63.0入脑前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 B ICD-10 I63.1入脑前动脉栓塞引起的脑梗死 C ICD-10 I63.2入脑前动脉未特指的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 D ICD-10 I63.3大脑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 E ICD-10 I63.4大脑动脉栓塞引起的脑梗死 F ICD-10 I63.5大脑动脉未特指的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 G ICD-10 I63.6大脑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 H ICD-10 I63.8 其他脑梗死 I ICD-10 I63.9未特指的脑梗死 第二诊断(次要诊断)ICD-10(三位码):诊断名称:ICD-10(三位码):诊断名称: *住院号:*出生日期:年月日姓名: *费用 支付方式 A公费医疗 B基本医疗保险 C C商业保险 D 自费 E其他 *入院途径 A 门诊 B急诊 C院内临床科室 转科 D外院转入 *到院交通工具A救护车 B出租车或自家车 C其他交通工具 诊疗时间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到达急诊科或门诊时间:年月日时分或本院转入科时间:年月日时分*入院日期:年月日时分 *出院日期:年月日 过程质量 STK-1:卒中 接诊流程1.1 医师接诊时间神经内科、或急诊科医师接诊时间:年月日时分1.2 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估急诊首次评估值:分(评估值)请输入数字 入院后首次评估:分(评估值)请输入数字未检查: A是 B否1.3 或选用: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急诊首次评估:分(评估值)入院后首次评估:分(评估值)请输入数字未检查: A是 B否 1.4 头颅CT检查 A 45分钟之内接受检查 B 46分钟之后接受检查 C未检查1.5 临床检验检查 A 45分钟之内接受检查 B 46分钟之后接受检查 C未检查1.6 ECG检查 A 45分钟之内接受检查 B 46分钟之后接受检查 C未检查 STK-2:组织纤溶酶激活剂(t-PA)应用的评估2.1 发病→到达急诊“绿色通道”时间--请选择-- A发病(出现症状)-到达急诊就诊时间小于3小时 B 发病(出现症状)-到达急诊就诊时间小于6小时 C发病(出现症状)-到达急诊就诊时间大于6小时D或发病时间不明 2.2 适应证请选择 A年龄18-80岁B发病4.5h以内(rtPA)C或发病6h内(尿激酶) D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h,且比较严重 E 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 F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3 禁忌证请选择(若选择禁忌症,再点击2.7-E后,则直接进入STK-3) A 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B 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 C 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近3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D 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E近5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F 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梗死而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

2014年第三届山东省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学术年会 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脑卒中医疗质量改进及诊疗新进展研讨会” 8月9日09:00-09:20开幕式:省卫计委和千佛山医院领导讲话主持人:朱梅佳 讲 者主持人:毕建忠 潘旭东09:20-10:30201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新进展王拥军(北京天坛医院) 10:30-11:10血管性痴呆的诊治进展杜怡峰(省立医院) 主持人:王爱华 胡屹伟 11:10-11:50急性脑卒中与侧枝循环朱梅佳(千佛山医院) 11:50-12:30脑卒中的少见病因诊断曹秉振(济南军区总医院) 13:30-14:00午餐 8月9日主持人:周盛年 吴德云14:00-14:40脑小血管病的诊断策略张在强(北京天坛医院) 14:40-15:20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谭 兰(青岛市立医院)

15:20-16:00源性脑卒中的诊断与防治策略王翠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持人:李雪梅 马国诏16:00-16:40遗传因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亚型的价值潘旭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16:40-17:30病例讨论(每个病例20分钟)省立医院、新泰市第一人民医院 8月10日主持人:牛敬忠 陈金波 8:30-09:10双抗血小板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进展李晓红(济南市中心医院) 09:10-09:50脑卒中干预新靶点-OSA唐吉友(千佛山医院) 主持人:宿少华 刘运林 09:50-10:30急性脑梗死后血管再通的时机及治疗策 略韩 巨(千佛山医院) 10:30-11:30病例讨论(每个病例20分钟)齐鲁医院、济南军区总院、千佛山医院 8月10日11:30闭幕主持人:朱梅佳

备注:每一项检查内容后的数字代表《2011综合医院评审细则对应的检查项目》 第一节基础及环节医疗质量(公共部分) 一、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科室建立质控体系:持续改进,院、科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分析、整改,体现持续改进,手术科室需要定期分析手术质量,有记录。(组织体系中需注明医疗小组责任)------------4.1.1.3 2、有医疗关键环节(如危急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重点部门(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导管室、重症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等)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与措施--------4.2.1.2 3、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3项目核心制度(其中疑难病例讨论体现多学科综合诊疗)-------4.2.2.1;4.2.2.2 4、有完善的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培训记录及及时更新记录。----4.2.2.3 5、医疗风险管理(目的是防范不良事件发生)---------预案、培训、八大防范措施,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加分项)-------4.2.4.3(针对科室) 6、患者安全目标:危急值、妥善处理不良事件,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持续改进管理(未完成者建议绑定职能部门和当事科室进行处理)------3.6.1;3.9.3.1 二、住院质量管理 1、入院评估、住院期间评估、出院评估-------4.5.1.1 2、开具检查有依据、检查有分析、有后续处理-------4.5.2.2 3、科室医疗小组负责本组诊疗计划的实施及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诊疗方案由医疗组长审核--------4.5.3.2,4.5.3.1 4、随访制度落实情况。--------4.5.6.1;4.5.6.2 5、统计、分析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4.5.7.4 6、对住院超过30天患者的住院管理有分析、持续改进。查看《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登记表》--------4.5.7.5 三、手术医疗质量管理 1、手术医师授权、执行情况------4.6.1.1 2、术前病情评估、术前讨论,制定手术计划。----4.6.2 3、术前知情同意-----4.6.3 4、重大手术审批、急诊手术管理、流程(及时、安全)------4.6.4 5、手术记录及术后首次病程及时、完整----4.6.6.1 6、离体组织必须病理检查--------4.6.6.2 7、合理术后医疗、护理、病情评估-------4.6.7.1 8、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到位-----4.6.7.2 9、将“非计划再次手术”列为重点监测指标,建立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整改和控制体系。-----------4.6.8.3

【权威解读】临床检验专业15项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2016-05-11王治国等 作者:王治国费阳康凤凤王薇张路何法霖钟堃陈文祥 质量控制指标(简称质量指标)是对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的衡量(ISO15189 : 2012)。它不但可监测和评价检验全过程(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阶段)中各个关键步骤的性能满足要求的程度,同时还可监测实验室非检验过程, 包括实验室安全和环境、设备性能、人员能力、文件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这些都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宝贵资源。同时,ISO15189 : 2012也表明:"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指标以监控和评估检验前、检验和检验后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策划监控质量指标的过程,包括建立目的、方法、解释、限值、措施计划和监控周期。应定期评审质量指标以确保其持续适宜。"质量指标能对检验全过程差错进行定量评估,通过与质量规范进行比较来帮助实验室改进服务质量,达到质量目标。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 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关专业的质控指标(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并要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加强对辖区内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的培训指导,加强指标应用、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应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参照IFCC质量 指标,依据卫生部临检中心开展的多次质量指标调查,通过国家临床检验质量控 制专家委员会多次会议研讨,最终遴选出15项质量指标。本文将对国家卫生计 生委发布的15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进行具体解读,以期在临床检验质量指标的实际应用上给实验室一些参考。 一、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脑梗死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控制(脑梗死)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结合我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诊疗规范 的具体执行和落实工作。 小组成员:科主任、护士长、医生、康复师、护士等。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措施:采用定期督查,例会通报,限期整改,纳入科室绩效 评估等形式进行质量控制,促使科室质量不断改进。 四、具体方案: (一)接诊流程: 1.按照脑卒中接诊流程: 卒中接诊流程的最佳目标是:卒中患者“绿色通道”的上述服务全部时限 目标,为小于60分钟;即是,在患者到达医院急诊在5分钟内见到接诊医 师、在10分钟内神经内科医师到达、在45分钟内完成所有必须的检测。尤其是发病3小时之内,符合溶栓治疗指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患者在

“绿色通道”停留时限(从抵达院到用rt-PA的时间)应小于60分钟。 2.神经功能缺损评估: 每一位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都应获得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家卫生研究 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至少在到院急时,或入院时和出院前有二次 NIHSS评估(或至少有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量评分)记录内容可明示, 为制定适宜的治疗分案和预测风险以及转归提供支持。 3.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等项检查(45分钟内完成)。 (二)静脉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应用尿激酶的评估: 1.实施静脉rt-PA或尿激酶应用评估 2.应用静脉rt-PA或尿激酶治疗 (三)到院48小时内抗血小板治疗: 不能溶栓的患者应尽早启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四)吞咽困难评价: 卒中患者入院时45%(30%~65%)存在吞咽困难,其中约一半于发病6 个月是仍然不能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43%~54%由吞咽困难的卒中患者出现误吸;在这些患者中,37%进一步发展为肺炎,4%因肺炎而死亡。卒中患者 病情越严重,吞咽困难越常见,此外,48%由吞咽困难的急性卒中患者产生营养不良。吞咽困难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吸入性肺炎,避免因饮食摄取不足导致的液体缺失和营养不良,以及重建吞咽功能。 所有卒中患者在给予饮食前均应确定有无吞咽困难或误吸的危险,吞咽 功能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专业人员,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评估,常用的、简单有效的床旁试验为吞水试验。 (五)血脂评价与管理: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脑卒中规范诊疗和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的通知 【法规类别】医务工作 【发文字号】卫办医政函[2011]253号 【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2011.03.28 【实施日期】2011.03.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脑卒中规范诊疗和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的通知 (卫办医政函〔2011〕2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做好脑卒中早期筛查和规范诊疗工作,对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脑卒中规范诊疗和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组建脑卒中临床规范诊疗和医疗质量控制专家组 脑卒中早期筛查和规范诊疗是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一项工作,要充分发挥临床专家和专业机构的作用。我部决定成立卫生部脑卒中临床规范诊疗和医疗质量控制专家组(名单见

附件1)。专家组专家任期3年,在我部领导下完成下列工作:(一)制订脑卒中相关诊疗规范;(二)制订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三)在全国范围内指导开展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四)为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支持;(五)指导全国脑卒中早期筛查、规范诊疗培训和健康教育等有关工作;(六)承担卫生部委托的其他工作。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组织建立本辖区脑卒中临床规范诊疗和医疗质量控制专家组,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二、建立全国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体系 为提高脑卒中诊疗质量,我部决定建立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框架图见附件2),开展相关质量控制工作。我部委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作为国家级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协助我部开展全国脑卒中早期筛查和临床诊疗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各省级

附件4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标本类型错误率 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类型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 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容器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 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血培养污染率= ×100% 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 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抗凝标本凝集率= ×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 n/2+X n/2+1)/2,n为偶数 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卒中中心申报认证管理办法(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三章申报条件和认证流程 第四章评价标准 第五章管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建立多学科联合的卒中诊疗管理模式,提高卒中诊疗规范化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国卫办医函〔2016〕1235号)和《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国卫办疾控发〔2016〕49号)等文件,指导全国卒中防治工作和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开展。文件明确提出了计划到2020年,在60%以上县(市)、80%以上市(地、州)、100%省(区、市)建设至少1家符合要求的卒中中心,为国民提供高质量的卒中防治服务的建设目标。为落实文件要求,加大对各地医院卒中中心建设、评估和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指的卒中中心分两级四层。两级指高级卒中中心和卒中防治中心两级,其中高级分为示范高级卒中中心和高级卒中中心(含建设)两层,卒中防治中心分为示范卒中防治中心和卒中防治中心两层。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是我国卒中中心的建设管理机构。下设中国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全国卒中中心建设规划、卒中中心认证考核及质量控制标准等管理办法,开展现场考评、检查等工作。 第四条中国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委办公室、各省级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及部分高级卒中中心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及专家组成。 第五条示范高级卒中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和示范卒中防治中心的申报认证和管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委办公室联合省级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共同开展。卒中防治中心的申报认证和管理由省级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 第三章申报条件和认证流程 第六条申报条件:高级卒中中心原则上应为三级医院。卒中防治中心原则上应为二级或以上医院。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016-05-11王治国等 作者:王治国费阳康凤凤王薇张路何法霖钟堃陈文祥 质量控制指标(简称质量指标)是对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的衡量(ISO15189:2012)。它不但可监测和评价检验全过程(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阶段)中各个关键步骤的性能满足要求的程度,同时还可监测实验室非检验过程,包括实验室安全和环境、设备性能、人员能力、文件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这些都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宝贵资源。同时,ISO15189:2012也表明:"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指标以监控和评估检验前、检验和检验后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策划监控质量指标的过程,包括建立目的、方法、解释、限值、措施计划和监控周期。应定期评审质量指标以确保其持续适宜。"质量指标能对检验全过程差错进行定量评估,通过与质量规范进行比较来帮助实验室改进服务质量,达到质量目标。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关专业的质控指标(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并要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加强对辖区内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的培训指导,加强指标应用、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应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参照IFCC质量指标,依据卫生部临检中心开展的多次质量指标调查,通过国家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多次会议研讨,最终遴选出15项质量指标。本文将对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15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进行具体解读,以期在临床检验质量指标的实际应用上给实验室一些参考。 一、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卫生部) 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9) 1、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的时间。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2、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到院后实施PCI治疗的时间;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 3、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的时间。 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住院期间血脂评价。 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卫生厅) 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9) 1.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2.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3.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⑴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⑵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⑶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立即转院4.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5.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6.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7.血脂评价与管理 8.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申请创建我院“卒中(防治)中心”报告(讨论稿) 一、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脑血管病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且每年正在以8.7%的速度快速增长,位居居民死因的首位。为建立科学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区域协同医疗救治体系,最大限度地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有效降低疾病负担,于2015年03月1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出《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网络医院要加强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放射学专业等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救治能力。网络医院要建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绿色通道,按照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开展早期再灌注治疗,须进行心血管、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在规定时间内尽快转运至具备相应诊疗资质的医院。网络医院要逐步完善并形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诊疗模式,缩短再灌注治疗时间,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水平。卒中病人今后将有定点专业救治医院。

自2012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委会同各省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和指导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的试点及标准起草工作,并于2015年5月正式启动中国卒中中心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00家单位通过了专家组的审核,成为“高级卒中中心”(含建设单位)。中国卒中中心建设将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委下一步工作重点。我们将联合各省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成包括十家以上“国家示范卒中中心”,百家以上“高级卒中中心”,千家以上“卒中中心”的三级卒中中心网络,到2020年,基本完成覆盖全国的卒中中心体系构建。 二、概述 卒中单元(SU):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欧洲,很快传入美国,并且风靡全球。2001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于国内率先开展卒中单元来治疗脑卒中。此后,卒中单元迅速扩展至全国。这一医疗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传统的脑卒中治疗概念是一个巨大冲击,它意味着治疗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将不再只是一种药物和一种手法,而是全新的病房管理模式。虽然卒中单元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但是典型的卒中单元无法为疑难的卒中类型、严重功能缺失或多器官损害患者提供必要的特殊医疗及技术支持。这些患者往往需要经过特殊训练的内科医生和各专业的专家采取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卒中中心(SC):基于上述情况2000年美国脑发作联盟(BAC)讨论提出了卒中中心的概念,并推荐了2种类型:初级卒中

一、急性心肌梗死质量控制指标(ICD-10 I21.0-I21.3,I21.4,I21.9)(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 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2. 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3. 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六)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血脂评价与管理。 (八)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十)患者的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质量控制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ICD-10 编码:I21.0-I21.3,I21.4,I21.9 病例包括: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I21.00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I21.002)、急性前隔心肌梗死(I21.003)、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I21.004)、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综合征(I21.451)、非透壁性心肌梗死(I21.452)、冠状动脉闭塞(I21.903)、冠状动脉破例(I21.904)、冠状动脉栓塞伴心肌梗塞(I21.905)、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伴心肌梗塞(I21.906)、急性多壁心肌梗塞(I21.907)、室间隔穿孔(I21.908)、心脏破裂(I21.909)、心脏卒中(I21.910)、亚急性心肌梗死(I21.911)、心肌梗塞(急性)NOS(I21.951)。 除外病例:1.由外院诊疗后转入本院的病例,2.参与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的病例,3.18岁以下的病例;4.同一疾病30日内重复入院,5.急性小灶心肌梗死(I21.401),6.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I21.402)、7.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I21.403),8.非冠心病心肌梗死(I21.901)。(供参考) 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年龄___岁,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案号______________ 发病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___时___分,到达医院时间:___年___月___日___时___分,入院途径____________ 住院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___时,出院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住院标准时间:7-14天。 说明:该表单要客观准确填报,不能按质量标准执行的,必须在“说明”栏中填写理由。2.该表经签名审核后 排于病案首页之后归档。3.本表共10项质量环节,每1环节质量不达标,为病历环节质量不合格。 经治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护士长签名____________科主任或专家组成员签名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