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常见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常见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常见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常见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现代汉语虚词数量较多,用法灵活。许多词区别不在迥异,而在微殊,且使用频繁,考查也较频繁。对这些常用虚词,要从使用角度看意思和区别,要善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握、巧记。

1、况且:表进一步申述或增补理由,含“而且”之意。何况:表几项事物相比,后者尤甚,含“更不用说”之意示例他本身就喜欢足球运动,况且身体素质很差,怎能短时间成足球健将。昨天,我们四个人就完成了任务,何况今天是五个人☆巧记:“况且”挑理由,即“况且”两边的句子都在说理由,而“何况”则不存在这种情况。

2、关于:介词,引出范围,表关涉。对于:介词,引出对象,语气较舒缓,常有停顿。对:介词,引出对象,语气较紧凑,更具强调处置对象的意思示例关于防治“非典”的措施,我认为是及时的,有效的。对于科技人员的发明,我们应当给予适当奖励。

对哄抬抗“非典”医药用品价格的行为必须坚决打击

3、又:副词,表动作重复或继续,表已经重复,已经出现。再:副词,表动作重复继续,表将要重复,将要出现示例他先看了一会儿书,后来又抄了几篇字,最后才出门去。

先独立思考,自己钻研,再去问老师,效果会更好

4、从而:连词,相当于“从此就……”,它的作用是引出前文所述行动的结果。进而:连词,相当于“进一步”,作用在于在前文所述行动基础上引出下一步行动。反而:连词,表该怎样未怎样,再突出相反发展方向示例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从而取得了伟大成就。我们一定能控制“非典”蔓延,进而彻底战胜它。大家叫他早点来,他不仅没有早来,反而迟到了二十分钟☆巧记:“从而”起步,“进而”进步,“反而”错步

5、不管:表无条件限制,常搭配“都”。尽管:表有条件限制,常搭配“也”示例不管风雨多大,我都要去上学。尽管雨很大,我也要去上学☆巧记:无条件“不管”,有条件“尽管”

6、由:介词,表引进对象,方位。由于:介词,表引进原因示例支援北京的医务人员由张教授带队出发了。由于气温升高,周围的雪开始融化了□

7、终于:副词,表事物种种变化后的结局。终究:副词,表人们追根究底的结果,另表对事物结局预测判断,含“终归”“毕竟”之意示例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不管道路多么曲折,我们终究会战胜“非典”

8、逐步:副词,重在“步”,表示有步骤的变化,突出阶段性。逐渐:副词,重在“渐”,表示缓慢的演进,一般无明显阶段性示例要逐步扩大城市绿化面积。要逐渐改变人们的卫生观念

9、暂且:副词,表短时间、临时的,有时也含让步的意思。偏重时间短。姑且:副词,表暂缓之意,着重表让步或不得已而临时这样办,偏重让步示例这件事暂且不谈,先把其它的说一下。因为我忘记了他的名字,姑且以A君代之

10、未必:“不一定”之意。未免:①免不掉,同“不免”。②实在是,带不满意或不以为然语气示例:

无情未必真豪杰。大约本来有时未免要杀头的。/他这样做未免太过分了。

现代汉语虚词实词专项练习1

现代汉语虚词实词专项练习 二. 重点、难点:现代汉语虚词实词辨析及正确使用三. 教学内容(一)以下各组中虚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1. A. 道德起着或者遵循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规律促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的进步的作用,或者阻碍和反对社会向前发展的保守的反动作用。 B. 自觉地把这两个方向结合,才能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合理的统一。 C. 物价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我们对物价改革的方针是坚决改革,稳步前进。 D. 青蛙所以能具有这样一套特殊本领,主要是因为它有一双技能优越的大眼睛。 2. A. 不但老师表扬了我,也表扬了其他同学。 B. 这种经验还是值得肯定,我认为它不无推广的价值。 C. 打靶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射击成绩,而且在于掌握射击本领。 D. 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应该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3. A. 判断一个干部好坏,当然要看他的一时一事,但是还要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 B. 犯罪分子不管怎样变换手法,始终逃脱不了人民的法网。 C. 尽管你的帮助这么微弱,但在他的心上却像千斤重的大砝码。 D. 1633年2月,当伽利略被迫在“判决书”上签字以后,庄重宣布:“地球仍在转动”。 4. A. 美国科学家海弗里克曾将人肺纤维细胞的分裂与增殖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推算人类寿命的方法。 B. 这件事发生后,老师批评了他,同学们也觉得他这样对待父母未免太过分。 C. 他十分喜欢读书,只要有空,纵然是短短几分钟,都不可放弃阅读的机会。 D. 烟和酒不是好东西,然而不能不坚决戒除。 5. A. 我们强调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并不意味着忽视和否认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社会对人的尊重与关心。 B. 夜深了,喧闹了一天的村庄沉静了,万籁俱寂,只偶然听见一两声婴儿的啼哭,却更让人感到小村之夜的宁静。 C. 如此重大的事情,王厂长况且不能作决定,他张科长怎么能擅自作主呢? D. 我们要以无私奉献为荣,以争名逐利为耻,而决不能相反。 6. A. 爆炸声在几十里开外都听得很清楚。 B. 面前耸立着一条大坝,宛如一座长方形的大山,镶在了两山之间。 C. 本报讯: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准备工作业已完成,随时可启动改革工程。 D. 北京都下雪了,况且是哈尔滨。7. (1)这个地方以前不但没有水浇地。吃的水也得从几十里外挑来。(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前神话、童话中的一些幻想故事,现在都有可能成为现实。(3)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次又犯了类似的错误。 A. 以至甚至 以致 B. 甚至以至以致 C. 以致以至甚至 D. 以至甚至以至8. A. 不论这种肥皂泡的色彩看起来多么悦目,它是必须要破灭的,你们除了惭愧之外,将一无所有。 B. 由北京华邦电子公司赞助,中国政法大学16名学生组成的普法宣传队于7月22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启程。 C. 挂历即使在外部形态、文化景观和传播方式上与书和报刊不同,但在以内容取胜、以内容定性、以内容夺人这一点上,却是完全相同的。 D.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计算机语言和软件设计应该统一和规范,否则会给国家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耽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 9. A. 暑假里冯春波连连参观了十几家博物馆,可算是过足了瘾。 B. 他刚参加工作,没有经验,惟其没有经验,所以我们要多加帮助。 C. 这些书过去我一直舍不得卖,现在拿出来,到不是为了经济困难,而是为了国家需要。 D. 他不上大学,照例学完了大学的课程。10. 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无论业余作者专业作家都不可忽视,不要以为只要在生活中就自然可以深刻、正确地认识生活理解生活。这里,有心无心,自觉不自觉,主动被动,热情不够热情冷漠,是大不一样的。 A. 或和和和和和甚至 B. 和或或或或或和 C. 和和或或或 或或 D. 或或和和和和甚至11.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这只是一句人人皆知的大白话,我却知道,有不少人,很多人并非为自己的感觉,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建设自己的人生与生活。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了我们生活的另一部分。 A. 也许但是而且只是因此 B. 如果而甚至只是因而 C. 如果但是而且而是因此 D. 也许而甚至而是因而12. 下文划线词语有误的一项是能不能说,国有企业改革目前已经严重滞后,拖了整个经济改革的后腿?那么,国企改革的滞后,很大程度上又是我们在意识形态上某些传统理论和观念的束缚所致? A. ①能不能说 B. ②已经 C. ③那么 D. ④很大程度上13. A. 即使在小节上,我们也应该讲究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切不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B. 生命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汉硕备考交流~壹贰玖八叁陆七零四五 1、本来原来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 “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 “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 “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 “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 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居然 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用于不好的方面,表 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 样”。“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竟然”也可以单说 成“竟”。“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居然”有时语气略 重。“竟然”一般不这样用。 12、已经曾经 都是副词,都有有了某种行为或情况的意思。 “已经”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强调动作行为开始或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了”,少 用“过”。“曾经”表示以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强调某种行为或情况从前有过,现在已经结束了,“曾经”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过”,也可以用“了”。 13、暂且姑且 “暂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暂。“姑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让步。 14、几乎简直 “几乎”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差些。“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乎等于”。 15、马上立刻 “马上”所表示的紧迫性有时幅度大;而“立刻”没有这种情况,它表示的都是即刻要发生的。 16、从来历来向来 “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历来”从来,一向。“向来”从来,一向。都可作副词,都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意思。“从来”多用于否定句;“历来”多用于肯定句;“向来”兼用于肯定句和否定句。“从来”的语气比较绝对,强调的意味较重;“历来”、“向来”是一般地叙述,语意较 轻。“从来”、“历来”还可以作形容词,充当定语,“向来”没有形容词的意义和用法。“历来”多用于书面语,“从来”、“向来”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17、对于、对介词“对于”、“对”介引动作的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这两个介词在许多场合都可以通用。一般说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是“对”的意思更广泛,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用“对

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基础试题 2014-08-30 1915 5d56b7b40102uxvg 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1、本来原来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 “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 “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 “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 “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 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不过用“一经”的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绪论 一、汉语虚词研究的简单回顾 中国古代的虚词研究,从汉代到清代有着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古代语文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早在汉代,古人就有了对“词、语助、助语”(虚词)的研究,刘勰的《文心雕龙》已经按功能和位置把虚词分为发端、送末、札句三类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我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不过,当时都把“词”称作“字”。宋朝有个叫周辉的文人在他的《清波杂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词人张炎在他的《词源》中也写道:“词之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砌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

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可见,当时所谓的“实字”就是指那些表示具体的事物和概念的词,大致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名词,而“虚字”则主要是指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有时也可以指代词、数词,甚至部分谓词。当时,人们又把“虚字”叫作“词、助字、语助、助语辞”等。我国最早的虚词词典、元朝卢以纬的《语助》(又名《助语辞》),曾对文言中的“语助”做了简明而系统的解释第一次。清代的虚词研究代表了语文学时期虚词研究的高峰,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等即是清代虚词研究的代表作。这时期人们对虚字的认识又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人王鸣昌在他的《辩字诀》中,已能根据虚字的功用将其细分为六类:起语虚字、按语虚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束语虚字和歇语虚字。当然,当时的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为训释古籍和指导写作用的。 古代的虚词研究往往是出于实用目的,因为构文之道,不外虚实两字,而经传中实

现代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第1讲

第一讲、2011-03-01 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类别及其研究现状 第一节、汉语词类的虚实分界 一、早期的虚实概念。 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我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不过,当时都把“词”称作“字”,(“词”这个概念是本世纪初从西方引入的)。宋朝有个叫周辉的文人在他的《清波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词人张炎在他的《词源》中也写道:词之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砌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案:“雪儿”本为唐朝李密的爱姬,能歌善舞,后泛指歌女)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所谓的“实字”主要就是指那些具体的事物和概念,大致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名词,而“虚字”则不但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助词、语气词,而且有时也可以指代词、数词,甚至是一些动词、形容词以及一些固化短语。 当时,人们把“虚字”叫作“词、语助、助字、助语辞”等等。元朝卢以纬的《语助》,作为我国最的一本虚词词典,对其所收的一些“语助”均有简明而又独到的解释。[1]到了清代,人们对虚字的认识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人王鸣昌在他的《辩字诀》中,已经能够根据虚字的功用将其细分为六类:起语虚字、按语虚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束

语虚字和歇语虚字。当然,古人的虚词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出于训释古籍和指导作文的需要。就研究虚字的专书而言,除了《语助》,清朝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辩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这些词典既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严格意义上的虚词,也收了一些副词、代词、谓词等等,不过基本上还是以训释经传中的虚词为主的。总的说来,早期的虚实区分是一种语文学意义上的分类,并不是一种语法学的分类,而且虚词和实词的范围、类别也是比较模糊的,尽管到了后期已经逐渐地明晰起来。 真正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虚字概念虚词观,直到上个世纪末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才出现,马建忠明确指出:“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按照马建忠的看法,虚字就是表语法作用而不表具体词意的词。这一观点,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一直被人们所遵循。 二、虚实划分的标准 自从马建忠撰写《马氏文通》,创立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学以来,有关汉语的词类问题,一直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看法。综观这一百多年来有关汉语词类问题的矛盾、分歧和争论,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汉语中的词到底是不是可以分类,究竟应当以什么标准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依据,什么样的语法理论更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二、究竟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汉语词类体系,虚实两分的分类系统是否适应汉语的语言实际,哪些词类应该分别归入实词和虚词;三、在具体操作时,对于一系列多功能的词究竟应该怎么处理,尤其是有关兼类、同

现代汉语虚词

高考题选(现代汉语虚词) 1、文中甲乙丙丁处恰当的词语是(1990年全国高考题) ①(甲)睡眠还较浅,大脑里的抑制过程还不全面彻底,剩下了某些兴奋点继续活动,梦境就要产生。 ②梦是在睡眠时产生的,熟睡(乙)不会做梦,所以梦是睡眠还较浅时的产物。 ③又由于大脑皮层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而这些孤立的兴奋点缺乏有逻辑的联系,这(丙)构成了梦境的荒诞性。 ④引起这些兴奋点活动的因素,大多与从前感知过的刺激的痕迹作用有关,(丁)梦境是与日常生活有关联的,不是神秘的。 A.如果、却、就、因而 B.由于、才、却、所以 C.如果、就、又、那么 D.因为、可、才、可见 答案:A。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栝号处的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1991年全国高考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能是两个文明同时建设、相互促进的结果。( )两手都硬起来,( )能两个文明一起上;单有一手硬,( )可能有一时的效果,( )最终两个文明建设都上不去。 A.只有、才、虽然、但 B.只要、就、即使、反而 C.因为、所以、尽管、可 D.既然、就、也、而 答案:A 3.按顺序分别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正确词语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 一个人(甲)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乙)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去办事,那么,(丙)他有善良的动机,(丁)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文①—⑤五个标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993年全国高考题) 一些同志①懂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②知道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中的地位,③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④当精神文明建设形势比较好,经济建设任务又很重的时候,他们往往⑤自觉不自觉地将精神文明建设当成“软”任务来

最新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1、本来原来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 “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4、一齐一起 “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 “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 “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 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居然 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竟然”也可以单说成“竟”。“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居然”有时语气略重。“竟然”一般不这样用。 12、已经曾经 都是副词,都有有了某种行为或情况的意思。 “已经”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强调动作行为开始或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了”,少用“过”。“曾经”表示以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强调某种行为或情况从前有过,现在已经结束了,“曾经”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过”,也可以用“了”。 13、暂且姑且 “暂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暂。“姑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让步。 14、几乎简直 “几乎”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差些。“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乎等于”。 15、马上立刻 “马上”所表示的紧迫性有时幅度大;而“立刻”没有这种情况,它表示的都是即刻要发生的。 16、从来历来向来

现代汉语虚词练习(解答)

现代汉语虚词练习(解答)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谭盾自感艺无止境,于是他转而向民间学习,从而了音乐创作的境界。 ②在高三紧张的复习阶段,我们也不能熬夜,因为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 ③一个人如果一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甚至好逸恶劳,那么一事无成。 ④讲好普通话是每个老师必须具备的技能,是语文老师,就更不必说了。 A.开创保证往往何况 B.开创保障往往况且 C.开拓保障必然况且 D.开拓保证必然何况 答案:D(开拓:指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提升。开创:指从无到有的创新。保证:侧重于小的方面。保障:侧重于大的方面。必然:指假设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例外的可能。往往:指大多数情况是这样。何况:指意思更进一层,带有前后对比、衬托之意。况且:表进一步追回说明理由)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网吧在取得安全合格证之前,必须在电脑上安装安全管理软件,封堵有害信息网站等。电脑进入非允许范围内的网站,安全管理软件会同时发出警报。但事实上,许多网吧在定期对电脑进行清理时,经常要重做系统,安全管理软件往往嫌麻烦不被重装。 A.从而如果由于甚至 B.以便由于假若而 C.以便如果由于而 D.从而由于假若甚至 答案:C(从而:顺承关系。以便:目的关系。如果:表假设。由于:表因果。假若:表假设关系。而:可以表因果。甚至:只能表递进) 3.依次填在横线上恰当的一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评。 ②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③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确定前仆后继只有/才 B.决定前仆后继只要/就 C.确定前赴后继只有/才 D.决定前赴后继只要/就 答案A(“指标”只能跟“确定”搭配,故排除BD。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后面的继续;前赴后继:前面的出发,后面的继续跟上。根据文意排除C。只有/才:必要条件,也是唯一条件。只要/就:充分条件,不是唯一条件)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文学创作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②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声纳来周围所有的物体。 ③四月的北京和南方不同,早晚天气比较凉,在中午暖和的阳光下,穿毛衣也不会觉得热。 A.符合察知即使 B.吻合查知虽然 C.吻合察知即使 D.符合查知虽然

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精讲

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精讲 一、[把bǎ] (一)介词 (1)有“将”的意思:“把”带的名词一般是后面动词的宾语,用“把”提到动词前面,表示怎样处置它。例: ①我终于把这门技术学到手了。 ②管理员把图书馆收拾得整整齐齐。 (2)有“使”的意思。后面多半是表情态的动词,而且带有表示结果的补语。句子末了往往带语气助词“了”。例: ①功课极多,几乎把孩子累坏了。 ②他怎么还不来,真把我急死了。 ③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把大家高兴得跳起来。 (3)有“对”、“拿”的意思,引进动作的对象。例: ①这小淘气,妈妈把她没办法。 ②他能把你怎么样? 注意 (1)用“把”提前宾语,必须是确定的。比如可以说“把那本书拿来”,不能说“把一本书拿来”。(2)“把”后面一般不用否定式。比如只说“还把功课做完”,不能说“把功课还没做完”。(二)助词。用在量词“个”或者数词“百”、“千”、“万”后面,表示这个数量是个概数,同所说之数略有上下。例: ①到广州办货,来回花了个把月时间。 ②②这条船可以装万把斤粮食。 ③工厂只有百把个工人。 二、[按照àn zhào] 介词。 有“根据”、“按照”的意思,用来提出一种标准,表示动作的依据。例: ①简化字要按照国家颁布的形体书写。 ②按照计划规定,我们下一阶段去工厂实习。 同义词“按”也是“按照”的意思,可以换用;“按”后面还可以带单音词,如“按劳分配”;“按照”后面只能带双音词。 三、[并bìng] (一)连词。有“连同”的意思,表示意思进一层。连接词,词组或者分句。连接分句只能用前一分句的主语。例: ①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这个提案。 ②老工人下乡修理机器,并帮助青年社员学会使用方法。 (二)副词。 (1)用在“不”、“无”、“非”、“未”、“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确实不是这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例: ①这套丛书缺了几本,并不完整。 ②他是谦虚,并非真的不懂。 ③工作并没有结束,咱们要继续干。 (2)用在单音动词前面,表示所说的几件事物同时进行或者同时存在,全部概括在内。例:

第一讲现代汉语虚词概说

《虚词专题》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这是一门专业理论知识修养的培养和具体词语辨析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相结合的专业选修课程。 知识:语言学的知识、语言习得的知识、中介语和偏误理论的知识 能力:辨析能力、教学能力 课程介绍 课程目的要求 课程主要内容 教学方式 教材 主要教学参考书 考核方式及要求 教学大纲 教材 张谊生2000《现代汉语虚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要教学参考书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主编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齐沪扬、张谊生、陈昌来编2002《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安徽教育出版社。 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虚词概说 现代汉语副词 现代汉语介词 现代汉语连词 现代汉语助词 现代汉语语气词 类虚词和准虚词 怎么学习本课程? 课堂听课 自学课本部分内容 完成思考题 根据课堂范例,对常见虚词进行辨析 虚词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虚词教学教案 第一讲现代汉语虚词概说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虚词? 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虚词?请你举个虚词的例子。 虚词有哪些类型? 虚词的作用什么? 虚词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现代汉语虚词大概有多少? 概说续 怎么教虚词? 怎么研究虚词? 本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虚词? 请分析留学生的病句:

在美国,男人对女人开门。 我把书放在桌子。 车里坐在我和一个朋友。 他在书包里把词典放。 我很忙和没有时间给妈妈写信。 请回答留学生的问题: 汉语中的“了”怎么用? “不”和“没”有什么区别?“再”和“又”有什么区别? 什么时候要用“的”,什么时候不用“的”? “正”、“在”和“正在”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关于国家公派出国教师和志愿者面试 核心能力测试: 专业能力 行为能力(以后再讲) 专业能力 教学能力 专业知识:汉语基础知识、中国国情和文化知识 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他:仪表和亲和力、才艺表现 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语言和板书设计 教育技术与教学资源利用 偏误处理 课堂组织管理与应变能力 面试真题 举例说明“或者”和“还是”的用法和区别? 下面几个句子能不能说,为什么? 中国菜太好吃了! 中国菜太好吃。 中国菜不太好吃。 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 汉语的特性,汉语是什么语言? 与英语、法语、俄语比较有什么不同? 与日语和韩国语言比较有什么不同?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相比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虚词? 功能词 虚词有哪些类型? 副词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拟声词 方位词 趋向词 思考题:

打印版现代汉语虚词辨析(高考语文、公务员考试可参考)

打印版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1、本来原来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 “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 “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 “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 “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 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居然 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竟然”也可以单说成“竟”。“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居然”有时语气略重。“竟然”一般不这样用。 12、已经曾经 都是副词,都有有了某种行为或情况的意思。 “已经”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强调动作行为开始或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了”,少用“过”。“曾经”表示以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强调某种行为或情况从前有过,现在已经结束了,“曾经”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过”,也可以用“了”。 13、暂且姑且 “暂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暂。“姑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让步。 14、几乎简直 “几乎”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差些。“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乎等于”。 15、马上立刻 “马上”所表示的紧迫性有时幅度大;而“立刻”没有这种情况,它表示的都是即刻要发生的。 16、从来历来向来 “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历来”从来,一向。“向来”从来,一向。都可作副词,都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意思。“从来”多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归类与用法 摘要:词类划分是我国语法学界争论最久的问题之一, 也是语法学者意见分歧之所在。汉语副词究竟该如何定性,这是我国语法学界长期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解释副词难以定性的原因,以及表达自己对于副词归类的看法,并且选取几个副词使用的实例来分析副词的特殊性。 关键词:副词性质用法 引言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汉语中的词可以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从功能上看,实词能够充任主语、宾语或谓语,虚词不能充任这些成分【1】。 词类划分是我国语法学界争论最久的问题之一, 也是语法学者意见分歧之所在。我国早期的语法著作多从词类讲起, 但由于汉语缺乏形态变化, 大多数作者不免感到有些仿徨。有的依据意义划分词类, 但意义是词未进入句子以前静态孤立的分类, 而当其进入动态的句子后就会发生变化。有的依照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职务划分词类, 可词的位置和职务又经常变动。这样, 只有得出“凡词, 依句辨品, 离句无品”的结论。语法学界由于对词类划分标准的不同认识而引发出“词有定类”和“词无定类”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 汉语副词究竟是虚词还是实词, 这是我国语法学界长期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一般而言,把介词、助词、连词、语气词看作虚词大家都不会有意见,然而是否能把副词归入虚词,自古及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在现代汉语中, 副词的句法功能相对比较简单, 然而, 一些常用副词不仅使用频率很高, 而且用法丰富多样,尤其是作为一种个性强于共性的功能词, 其内部各成员在音节、组配方式、语法意义、语义指向、语用特点、篇章特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情况相当复杂。因此, 自从《马氏文通》以来, 副词一直是汉语词类研究中引起争议和存在问题最多的一类。 本文在参阅前辈的理论著作的基础上,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试图对副词的性质归类与用法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索, 并尝试提出初步的看法。 一副词的性质归类 自从《马氏文通》以来,关于副词的性质归类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虚词;二是实词;三是半虚半实的词。【2】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分岐, 而且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 大致有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1.不必未必?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他 ?(1)“曾经”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 ??2.曾经已经。? 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不用你费心了。? (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三年(现在不住在这里了)。|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现在还住在这里)。??(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 ? [副]表示某种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3.差点儿? ?? (a)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或否定式,意思相同。差点儿[没]闹笑话。(事实是没闹笑话)|差点我[没]答错。(事实是没答错)| ?(b)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差点儿[没]摔倒。(事实是没摔倒) ? 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否定式。差点儿没见着。(事实是见着了)|差点儿答不上来。(事实是答上来了)|差点没买到。(事实是买到了)? (c)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有惋惜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前面常用“就”。差点儿就见着了。(事实是没见着)|差点儿考上甲班。(事实是没考上甲班)|差点 4.除非? 儿就买到了。(事实是没买到)? ? [连]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 ?比较:除非只有 ?(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 ?(2)“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 ?(3)“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除非是你才那样想。|只有你才那样想。? ? 5.对对于? 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 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a)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大家对我都很热情。|我们对你完全信任。|我对老张有一点意见。? (b)“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的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我们对这件事会作出安排的。|对这件事,我们会作出安排的。? 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对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 “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只能用在另外两个位置。 ? (c)对…来说。表示从某人、某事的角度来看。有时候也说“对于…说来”。 ? 6.跟同和与?? (1)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 ?(2)“与”多用于书面,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 7.固然? [连]1.表示确认某一事实,转入下文。前后小句意思矛盾,“固然”的用法近于“虽然”,但“固然”多用在主语后,后一小句常用“但是、可是、却”等配合。药固然可以治病,但是服用过量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工作固然很忙,但还是可以抽出一引时间来的。?

现代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第1讲

1 / 28 第一讲、2011-03-01 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类别及其研究现状 第一节、汉语词类的虚实分界 一、早期的虚实概念。 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我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不过,当时都把“词”称作“字”,(“词”这个概念是本世纪初从西方引入的)。宋朝有个叫周辉的文人在他的《清波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词人张炎在他的《词源》中也写道: 词之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砌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案: “雪儿”本为唐朝李密的爱姬,能歌善舞,后泛指歌女)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所谓的“实字”主要就是指那些具体的事物和概念,大致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名词,而“虚字”则不但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助词、语气词,而且有时也可以指代词、数词,甚至是一些动词、形容词以及一些固化短语。 当时,人们把“虚字”叫作“词、语助、助字、助语辞”等等。元朝卢以纬的《语助》,作为我国最的一本虚词词典,对其所收

的一些“语助”均有简明而又独到的解释。[1]到了清代,人们对虚字的认识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人王鸣昌在他的《辩字诀》中,已经能够根据虚字的 功用将其细分为六类: 起语虚字、按语虚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束语虚字和歇语虚字。当然,古人的虚词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出于训释古籍和指导作文的需要。就研究虚字的专书而言,除了《语助》,清朝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辩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这些 2 / 28 词典既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严格意义上的虚词,也收了一些副词、代词、谓词等等,不过基本上还是以训释经传中的虚词为主的。总的说来,早期的虚实区分是一种语文学意义上的分类,并不是一种语法学的分类,而且虚词和实词的范围、类别也是比较模糊的,尽管到了后期已经逐渐地明晰起来。 真正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虚字概念虚词观,直到上个世纪末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才出现,马建忠明确指出: “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按照马建忠的看法,虚字就是表语法作用而不表具体词意的词。这一观点,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一直被人们所遵循。 二、虚实划分的标准 自从马建忠撰写《马氏文通》,创立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学以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1.不必未必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 2.曾经已经。 (1)“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不用你费心了。 (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三年(现在不住在这里了)。|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现在还住在这里)。 (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 3.差点儿 [副]表示某种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 (a)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或否定式,意思相同。差点儿[没]闹笑话。(事实是没闹笑话)|差点我[没]答错。(事实是没答错)|差点儿[没]摔倒。(事实是没摔倒) (b)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否定式。差点儿没见着。(事实是见着了)|差点儿答不上来。(事实是答上来了)|差点没买到。(事实是买到了) (c)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有惋惜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前面常用“就”。差点儿就见着了。(事实是没见着)|差点儿考上甲班。(事实是没考上甲班)|差点儿就买到了。(事实是没买到) 4.除非 [连]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 比较:除非只有 (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专题复习——现代汉语虚词练习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汉语虚词练习 1、下列句子中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的天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环境和经历决定的。 B天亮后,雨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了。 C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D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而且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2、下列句子中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部“减负”的通知下达以后,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组织中小学生认真学习而且贯彻执行。 B对于劳动竞赛中优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以他们适当的奖励。 C课题组成员认为,李教授提供的资料很有价值,有助于课题的深化研究。 D我日前到京,请准备好住处。 3、下列句子中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快到了,事情还没做完,心里不免着急起来。 B你的办法固然有优点,但是也未尝有缺点。 C今天他没来,莫非是生病了不成? D这个办法莫如那个好,就不要采用了。 4、下列句子中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无时无刻在想念着你。 B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了床。 C才十五岁的小女孩,径自游过了长江,真不简单。 D读书成为我生活所必须,一天不读,就“饿”得慌。 5、下列句子中虚词用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河水不止可供灌溉,而且可以用来发电。 B参加这次战役的大约有五千人。 C只要你能在一小时内完成这篇文章,虽然够不上发表水平,也可以录用你。 D正在争得相持不下的时候,好在师傅来了,这才把气氛缓和下来。 6、下列句子中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B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让社会经济带来无限生气。

(精心整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1.不必未必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 2.曾经已经。 (1)“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不用你费心了。 (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三年(现在不住在这里了)。|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现在还住在这里)。 (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 3.差点儿 [副]表示某种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 (a)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或否定式,意思相同。差点儿[没]闹笑话。(事实是没闹笑话)|差点我[没]答错。(事实是没答错)|差点儿[没]摔倒。(事实是没摔倒) (b)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否定式。差点儿没见着。(事实是见着了)|差点儿答不上来。(事实是答上来了)|差点没买到。(事实是买到了) (c)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有惋惜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前面常用“就”。差点儿就见着了。(事实是没见着)|差点儿考上甲班。(事实是没考上甲班)|差点儿就买到了。(事实是没买到) 4.除非 [连]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 比较:除非只有 (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 (2)“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 除非是你才那样想。|只有你才那样想。

高考现代汉语实虚词辨析复习

2010高考现代汉语实虚词辨析复习250例 一、实词中近义词同音词辨析 1.【颁布公布】颁布:一般用于法令、条律等,用于比较郑重的场合如:~法令。公布: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一般使用范围较广,如:~新宪法食堂的帐目每月~一次。 2.【包含包涵】包含:里面含有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3.【保障保证】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害。如:~安全~权利。保证:担保,担保做到。 4.【报复抱负】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抱负:远大的志向。 5.【抱怨报怨】抱怨:指因不满而埋怨。如:做错事只能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报怨指对所有怨恨的人做出反应,现在不常用,常见的似乎只有成语“以德报怨”。 6.【暴发爆发】暴发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这一点与爆发不会混淆。第二指突然发作,多指自然的、具体的现象或事物发作。爆发作“忽然发作”讲时,多指人为的、抽象的现象或情况如力量、情绪、事变等忽然发作或发生。如:爆发力、爆发战争等。另外,“爆发”还可特指火山爆发。 7.【本义本意】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8.【必须必需】“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或用于加强命令语气,一般作状语,后面往往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必需”意为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一般用于修饰名词,作定语,如:煤铁等是发展工来所必需的原料。9.【变换变幻】变幻:意为不规则的改变,即变换的方式或内容很不固定,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变换:意为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其过程或结果一般是具体的,甚至是可以看见的,如:变换位置,变换手法。 10.【辨别鉴别】辨别:辨识区别。鉴别:分析比较,鉴定识别。如:~古画,~矿石 11.【辨正辨证】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亦同“辨证”第一义。 12.【表扬表彰】表扬:对好人好事公开赞美。表彰:表扬伟大功绩、壮烈事迹。 13.【补偿弥补】补偿:抵消(损失、消耗);补足(缺欠、差额)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如:~缺陷 14.【不齿不耻】不齿:不愿提到,表示鄙视,如:人所~不耻:不以为耻 15.【不只不止】不只:表示递进的关联词,可换成“不仅”或“不但”不止:①不停②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如:~六十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