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历史的主体例子

社会历史的主体例子

社会历史的主体例子
社会历史的主体例子

社会历史的主体例子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

《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明代著名的《本草纲目》,就是总结了历代的药物学家、医学家和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特别是药物经验,而由李时珍经过27年艰苦劳动,加以检验、丰富和发展,所完成的药物学巨著。

西汉后期的《汜胜之书》,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元代的《王祯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是直接总结劳动群众的农业生产和饲养经验写成的。

这些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2)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那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呢”?

作家著书立说需要“文房四宝”,演员表演需要舞台道具,科学家做试验离不开仪器设备。

这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华彦钧即“瞎子阿炳”,1893年出生,一生坎坷,献身音乐。他创作演奏的6首二胡、琵琶乐曲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其中,《二泉映月》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入太空播放。

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3、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毛泽东

材料二: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恩格斯

材料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的创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

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启示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第一,“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

第二,“人民群众”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数。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第三,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第四,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第五,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包括……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这个观点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的历史主人和实践主体的地位

国际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辨析: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话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请简要评析。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荀子的这句话,把人民群众比喻为“载舟”“覆舟”之水,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有其正确性。但由此认为荀子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不正确的。

(3)荀子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代表,他的这句话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剥削阶级的阶级统治。

“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毛选里的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和代价的。”——毛泽东

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出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邓小平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温家宝

历史与社会:第二课《大众传媒》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历史与社会:第二课大众传媒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第一课时走进生活的大众传媒不同特色的大众传媒)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大众传媒的发展变化及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不同特色的大众传媒特点和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 二、学习重点 重点:大众传媒对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影响,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 三、课前准备 收集一些古代有关信息传播的小故事。 四、自主学习 1.现代社会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它是一把锋利的,既能宣传真、善、美,也能传播假、丑、恶。 2.参照书P65表格,回顾你一天中的日常生活,把你认为与媒体有关的活动都记录下来。说明了什么? 3.什么是大众传媒?你知道哪些大众传媒? 4.你认为大众传媒对现代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何影响? 5.结合书P62对一场球赛的报道,谈谈各种媒体的优缺点,填写书P67 6.请简述互联网的特点。 7.“”是“weblog”的简称,它是指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 8.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造成了信息流通的民主化,家长和老师垄断信息的绝对权威被打破了,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列举出你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你的观点。 五、交流与体验 我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有: 经过小组合作,我还存在疑惑的问题有: 六、释疑解惑 全体师生一起讨论解决小组合作中仍未解决的问题。 七、巩固与检测

1.下列哪种方式不是古代社会传递信息的方式?() A、烽火B、飞鸽C、人D、电视 2.大众传媒最基本的功能是() A、文化传承B、休闲娱乐C、舆论监督D、获得和传递信息 3.大众每体就是传递信息的大众传播每体。下列关于大众传媒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今社会已离不开大众传媒,它已成为连接社会的纽带 B、互联网不属于大众传媒 C、电视回给青少年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应禁止青少年看电视 D、战争时期传媒的作用更到些 4.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众传媒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C、大众传媒不可能影响着社会的舆论 D、大众传媒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5.大众传媒中,信息传递快捷、内容丰富、发展速度快的是()A、书籍B、广播C、互联网D、电视 6.“以后我们将是地球村的居民。”这句话说明() A、信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B、以后地球上只有一个村庄,不再有什么国家、城市、 C、人类社会在倒退 D、人类将回归自然 7.“没有广播,就没有希特勒;没有电视,就没有肯尼迪。”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因为有了广播,才有了希特勒 B、肯尼迪离开电视就无法生活 C、广播、电视成为人们连接社会的重要纽带 D、广播、电视带给人民很多负面的影响 (第二课时正确对待大众传媒)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大众传媒的正面及负面影响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doc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 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 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河南林县人民从I960年开始修建红旗渠。在严重自然灾害 时期,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半公斤粮。民工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人们形容红旗渠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民工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建成 了“人工天河”的壮举,被世人称颂为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条人工天河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凿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 (民工的伟大创造力量。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了历史,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 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否意味着历史是由所有人创造的?(不是。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 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人民群众是指一 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人们除了包括人民群 众,还包括对社会历史起阻碍作用的人们,即反动阶级和反动人物。) 人民群众是一个群体概念,而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 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的部分是劳 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为什么能够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生产工具的发明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吗?(英国纺织工哈格 里沃斯夫妇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的效率,使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轮船、火车,大大便利了世界各地的交往。这些发明者大多都是普通的劳动群众。)这些“利器”还要人来操作,那么是谁来操作这些机器?(劳动群众操作机器,他们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投入到机器操作的生产过程中去。没有劳动群众发明和改进劳动工

梅山中学《历史与社会》学案

梅山中学《历史与社会》学案 年级学科: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课题:第六单元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一课时) 课型:新课主备人:许耿珊审核人:刘超强审定人:李波 本课主要内容:本课主要以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巨变进行描述。课文分述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迈入工业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预示着电力时代的到来,这些都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在工业革命进行的同时,各国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技术革新与理论研究同步进行,使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工业革命还促使手工工场向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工厂转变,工厂的管理制度也逐步完善。 单元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工业革命的进程,知道其中一系列的重大发明,认识蒸汽机和电力的广泛使用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理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 2、收集相关资料,说明科技发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3、知道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获得前所末有的发展,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日渐暴露。随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的要求,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为工人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方向。 4、知道随着工业文明的全球性扩展,整体世界最终形成,这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理解整体世界形成的过程,好是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 5、收集近代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资料,体会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课学习目标: 1.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资料,懂得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分析相关资料,认识蒸汽机在工厂生产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观察思考,理解19世纪之所以被称做“科学的世纪”的原因。 2.知识与技能: 读有关资料,说明电的使用、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比较分析,知道手工工场和工厂生产的不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收集相关资料,讲述发明者的发明活动及发明故事,认识一切成功源于勤学多思,从而培养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时数:4课时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xx政治组xx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分析: 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点】: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拿破仑是法兰西历史上第一帝国的皇帝。他凭借出色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频频取得辉煌的战绩,成为西方文人墨客津津颂誉的英雄。黑格尔称颂他“驰骋全世界,住在全世界”。鲁迅却说:“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说‘我比ALPS 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 【导课】: 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示教材93页的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 (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讲授新课】: 一、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历史与社会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到个人和社会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了解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个人发展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能促进个人进步。学生通过学习在理解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社会这面大镜子既可以照出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了社会与人的关系,强调个人生活离不开社会,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学会客观、全面、发展地看待自己。它是学好其他两课的关键。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程模式是探究式学习,教学步骤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选择的教学策略是情景教学法,利用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的生活和成长都离不开社会。 §教学准备 一杯水、一张生活流程图。 §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活动一】将一滴水滴到地上,观察反应(转瞬即失);而一杯水却不会消失。 思考: ○为什么一滴水离开杯子后就会消失? ○如果说小水滴也有灵性,它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该怎么办? 别离开它生活的集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 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组赵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分析: 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 践相结合 【教学重点】: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 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 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拿破仑是法兰西历史上第一帝国的皇帝。他凭借出色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频频取得辉煌的战绩,成为西方文人墨客津津颂誉的英雄。黑格尔称颂他“驰骋全世界,住在全世界”。鲁迅却说:“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说‘我比ALPS 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 【导课】: 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示教材93页的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 (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讲授新课】: 一、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 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 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 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 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探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第一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七张幻灯(见课件),思考探究(1)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 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从探 究中发现: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此处首先分析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通过这两层充分论证了人 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 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 发展的决定力量。 继续探究第二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九张幻灯——家乡六合(茉莉花民 歌和四合农民画,见课件),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发现: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茉莉花民歌和四合农民画是什么产品?②茉莉花民歌和四合农民画是 谁创造的?这说明了什么?③演奏茉莉花民歌需要的乐器,绘制农民画 需要的画笔、画纸、染料等,是谁创造的?在什么过程中创造的?说明 了什么?④茉莉花民歌源于《鲜花调》,阿炳创作《二泉映月》,四合 农民绘制农民画等等,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可以根据课堂实际随机 调整和更换)在探究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三个层次: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探究问题:教材插图说明了什么? 学生发现:我国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都来源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 和实践,都是人民群众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第三中华明探 《中华明的曙光》教学设计 一、【程标准】 标: 2-1-2:列举中国境内远古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明的起和地域特征。 2-1-3:列举表明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解读:“列举”、“讲述”、“知道”这几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找寻明起的标志及明的发展,知道中华明的延续性。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是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明探》的最后一,属于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明演进”中的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明区域,突出中华明渊。作为八年级与七年级衔接的这个单元,旨在为学生八年级学习历史做好适应性的准备,内容与原的八年级教材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动。尤其是本的第一框《中华明的曙光》,原八年级教材中古中国明的起是和其他三大古明起放在一,同属于“大河明”。现在把其他三大

古明放在前,而中华明放在后,不是否定它们的共性,而是让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方法,突出中华明渊。同时,也突出了中华明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延续性。 2、教材结构分析: 农业发展 字萌芽 阶级分化明的诞生 早期城市 原始宗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明的起地,了解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条、陶器的制作与使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古代城市的出现等明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知识,说出中华明起的史实;通过阅读图表,分析史料,描述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条、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城市及原始宗教的出现;通过比较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大河明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原始明,体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感悟人类明的起和传承。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明诞生的史实依据。 教学难点:城市与农业聚落的区别,大河流域明产生的原因。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 学案(人教必修4)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法指导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 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场“人民的胜利”。解放军指战员在前方浴血奋战可歌可泣,而广大人民群众奋勇支前更加动人心弦。中原、华东、华北三大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前线,在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到了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是我军取得淮海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 基础梳理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同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_____________发展的历史,是______________创造的历史。 1、人民群众的含义 (1)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起____________作用的人们,既包括______________,也包括_____________。 (2)人民群众是一个,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 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_____________的创造者。 广大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_______________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_______________,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_____________。 (2)人民群众是社会_______________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_________。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________________。 ③人民群众还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______________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____________。 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______________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 (1) 地位 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______________ 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基本内容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心全意_________________,一切向__________________ __,虚心向_____________________。2、群众路线 (1) 地位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2)基本内容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_______________ 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成功地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保证 互动探究 探究一:有人认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3)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境(话题)导入(教师)→活动探究(师生)→自觉践行(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具与媒体: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27课时) 教学过程: 话题生活中的哲学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上述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道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怎样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15分) (1)上述材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表现为: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2)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应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为此必须做到:第一,要相信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群众中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蕴藏着无比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相信群众,我们的事业才会取得胜利。第二,依靠群众。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亿万群众的共同事业,要依靠广大群众来完成。第三,要努力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

历史与社会教案

大洲与大洋 景宁中学杨雷英 1-1-1 描述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概况,说明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时讲述的是世界的海陆分布,以及陆地和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也是学生学习世界自然及人文地理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片等直观资料,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化抽象为形象。 由于初一学生在小学就接触了课本中所涉及到的部分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所以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迁移运用能力将成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同时依据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的学情。在学习目标上作如下的设置: 二、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能正确描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2.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从材料中寻找有用信息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和画地理简图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理解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的观念。 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难点:分析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学法:通过填图、画图、读图的方式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信息摄取能力,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从而提升学生对初一历史与社会的兴趣。 2.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扩充教学容量,便利又直观的呈现多种不同类型的地图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同时采用实物投影、板画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实现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四、教学流程的设计(依据课标与教学目标我将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课前准备 分发一份预习作业,引导学生熟知并巩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逻辑结构 ◆新课学习 一张地图看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和名称、洲界、轮廓) 一支妙笔描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一条航线走世界(海峡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一句言语悟世界(树立保护地球、善待地球的意识)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呈现自转的地球模型,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从色彩上观察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设问:从这个模型中可以看出整个地球表面大致由哪两部分组构成?蓝色代表什么?然后承接说“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人们将陆地和海洋来划分七大洲和四大洋,今天我们将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以及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来进一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第十一课2框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能力目标:通过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情境1:引导学生阅读P92最后一个框里的背景材料。 问题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瞻目的业绩吗?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拿破仑虽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着领导核心的作用,但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讲授新课: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含义: (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第一、“人民群众”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数。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第二、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第三、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问题情境2: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理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点讨论)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里之动静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只要能引出本课题即可。讲完本课内容后,再深刻澄清这一观点。)(二)讲授新课: 1、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设置问题)想一想:人们的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是哪里来的?谁是物质生产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设置问题)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何作用? (学生看书回答)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观点讨论)有人说:物质财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科学家、艺术家等有文化的人创造的。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举例)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课程标准 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教学要求 1.分析雅尔塔协定的有关内容和具体事件,理解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2.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说明“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3.收集课内课外资料,列举美苏争霸与“冷战”的种种表现,解释“冷战”的含义。 4.通过典型事例,描述亚非拉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与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意义。 5.以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独立的努力为例,感受科技革命浪潮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追求。 结构分析 雅尔塔协定及影响两大军事集团 “冷战”与“两极” 冷战的具体表现“ 铁幕演说” 战后世界美苏争霸杜鲁门主义 新格局亚非拉民族解放与独立 殖民体系瓦解与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会议) 各国的现代化追求追求现代化发达国家 亚非拉(四小龙、77国集团、石油危机) 本课教学时间为二课时

具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两极”与“冷战” 教学导入: 教师提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此次会议对第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问题教师在新课前作为学生自主探究题完成) 学生回答:1945年2月4~11日,美、苏、英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达成了雅尔塔协定。其主要内容有: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以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及其重新发动战争的一切条件;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权。 教师在学生讨论雅尔塔会议影响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并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1、教师总结雅尔塔会议影响:雅尔塔会议最重要的影响是在战后形成了维持世界格局的雅尔塔体系,即美、英、法三国划 分了势力范围和维持战后三大国合作。①雅尔塔体制是三大国政治交易的产物,它反映了三国企图依靠“大国一致原则”以及新划分的势力范围来缓和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使战后世界顺利地由战争转入和平。②雅尔塔体制也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体制的主要设计者是罗斯福,他的目的是协调三国,特别是美苏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国合作的途径来实现美国队战后的世界的控制,雅尔塔体制后来导致产生了两大社会制度集团对峙的“雅尔塔格局”。 2、教师联系课文内容,提出以下问题。 ①战后,美国推行怎样的全球战略?(称霸全权,反共反苏)为什么?(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 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②为什么美国将称霸重点放在欧洲?(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和中心,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但经济基础好,具有 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在当时谁掌握了欧洲,谁就掌握了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 3、美国在称霸全球反共反苏的战略中采取怎样的政策?有哪些表现? ①冷战及冷战的含义见书本第4页。 ②“冷战”政策的表现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总结回答“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第一、冷战政策在军事政治上的表现是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教师应充分利用图1-2,指导学生阅读图例说明,让他们分别说出北约、华约组织包括的成员国,然后,提出以下问 题。 ○阅读北约的有关规定,说说北约组织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集体防御,美国和加拿大联合西欧一些国家共同与苏联抗衡。)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全册学案-61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https://www.doczj.com/doc/e53720952.html,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https://www.doczj.com/doc/e53720952.html,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古代科技典范(第5课时) 班级 姓名 主备人: 审核: 授课时间: 一、 课前导学: (一) 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火药、印刷术、指南针、棉纺织技术在宋元时期的发展应用,联系以往相关的发明,将有关知识整理有序。 2、过程方法:将这些发明创造与政治、经济等方面联系起来,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领悟科技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的道理。体会民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创造和传承文明的主体。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火药、指南针的应用,活字印刷的发明,棉纺织技术的改良,及它们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从横向、纵向的角度理解宋元科技的发明与传播,建立历史的纵横关系。 二、 格物致知 填空题 1. 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开始于_________时期。 2. 火药应用的意义: 3. 隋唐时发明的印刷技术名称 。北宋时,平民_______ 发明 印刷术,为近代印刷术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4. 早在 时期,我国就发明了指南仪器。南宋时,人们将指南针又称 5. 宋元时期 _______ 日益流行,逐渐取代价格昂贵的 和质地粗糙的 ,成为广大人 民的主要衣料。 6. 置疑:(预习之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师生共同探讨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江泽民主席向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黄昆两位院士颁发了奖励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其中王选院士应用自己的发明成果,开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形成产业,彻底取代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术。 (1)请你谈一谈中国印刷术发展至宋元时期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2)请你从现代环境保护的现实出发,谈谈今天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印刷术比古代的印刷术具有哪些优越性?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新人教必修4)正式版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表现。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3.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 4.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教学难点]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应识记的知识: 人民群众的概念;整个人类历史都是有人民群众来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及其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通过教学应理解的知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该热爱普通民众,具体表现为尊重你身边的劳动者;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自学阅读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知识整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 财富 的创 造者 社会 变革 的力 量 群众 观点 的基 本内 容 群众路 线的地 位、内 容 社会历史的主体 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 线的实践 意义 哲学 依据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要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1)这段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哲学道理? (2)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与群众的关系? 本课首先讲了社会的真谛,整个人类社会尽管纷繁复杂,但最终可划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部分。然后分析了二者的辩证关系; 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教案-3_社会历史的主体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 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 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河南林县人民从1960年开始修建红旗渠。在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半公斤粮。民工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 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人们形容红旗渠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 工天河”。民工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建成了“人工天河”的壮举,被世人称颂为 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的精神。)这条人工天河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凿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民工的 伟大创造力量。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了历史,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否意味着历史是由所有人创造的?(不是。每个人都在一 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 同的。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 包括杰出人物。人们除了包括人民群众,还包括对社会历史起阻碍作用的人们,即反动阶级和反动人物。) 人民群众是一个群体概念,而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人民群众的 主体和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为什么能够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生产工具的发明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吗?(英国纺 织工哈格里沃斯夫妇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的效率,使大规模的 织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轮船、火车,大大便利了世界 各地的交往。这些发明者大多都是普通的劳动群众。)这些“利器”还要人来 操作,那么是谁来操作这些机器?(劳动群众操作机器,他们以自己的体力和 智力投入到机器操作的生产过程中去。没有劳动群众发明和改进劳动工具,没 有劳动群众进行劳动生产,就不会有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我们可以看出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 需的生活资料。)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什么作用?(他们 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离骚》、《水浒传》、《聊斋志异》,这些名篇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 (《离骚》的作者是屈原,《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聊斋志异》的作者是 蒲松龄。)他们创造这些精神财富的灵感和源泉来自于哪里? (来自于人民群 众的生活和实践。《离骚》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作的神话传说, 《水浒传》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不仅如此,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 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什么条件呢?田园诗人陶渊明曾经在车篱旁边吟颂‘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陶渊明吟诗作词离不开人民群众,为什么?(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他不但没酒喝,也没饭吃,只能饿死在车篱旁边,哪里还会吟出什么诗句。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 物质条件。)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 板上用水墨印刷,统称为“刻版印刷术”。到了北宋年间,“布衣”毕升发明 了活字印刷术,使书籍印刷更为经济、方便。毕升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着在铁板上,可以像雕板一样印刷。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不是仅仅是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财富?它是不是 精神财富?(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对前代印刷技术的改良和创新,凝聚着 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因此这些物质成果也是一种精神财富。人民群众还直 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总之,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分析: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 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也参与物质财富的创造。精神财富也不只是知识分子创造的,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生活 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 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都是农民起来 推翻地主阶级统治的农民革命战争。革命的辉煌成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历史上一切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推翻旧的社会 制度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

2021年高中政治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2021年高中政治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 一、教材分析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高二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它包括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主要内容。本框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观点,也是整本书的落脚点之一,为第十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该框内容无论在知识体系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思维普遍活跃,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因此他们能够自主获取信息资料,能做好比较充分的课前准备。但是,由于学生们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和生活体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和误区。哲学知识又相对有些抽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本课中,贴近学生生活,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去充实课堂内容,注重情感陶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本课中通过案例探究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学生社会生活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人民群众的含 义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线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 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 力 (3)提高辩证思维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通过探访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的事迹,体会榜样的力量;(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培养公民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