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确定我国物权种类以及内容的难点.pdf

确定我国物权种类以及内容的难点.pdf

确定我国物权种类以及内容的难点.pdf
确定我国物权种类以及内容的难点.pdf

确定我国物权种类

以及内容的难点

孙宪忠Ξ

内容提要:物权种类及其内容的确定,是物权立法的首要工作。因为我国有独特的社

会体制与国情,物权法在确定物权的种类及其内容的时候肯定要遇到许多要点难点

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已经得到解决,有些尚未解决。尚待解决的要点难点主要有国

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企业所有权、私有所有权、不动产所有权以及各种使用权、担

保物权等等重要物权类型。

关键词:物权 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 担保物权

物权体系即由一个国家的法律所认可的各种物权所组成的系统。在普遍承认的物权法关于物权体系的基本理论中,有关于物权法定的基本原则,意为物权的种类及其内容必须由法律作出规定,不许可当事人随意创设。因为我国有独特的社会体制,我国物权法将要确定的物权体系肯定要有与众不同的物权种类及其内容,而如何确定这些物权种类以及内容,是我国物权法立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制定一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物权法是我们的根本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的第一步就是物权体系的设计。物权体系的设计在我国有一系列要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在立法或者法理上已经解决,有些还没有解决,有些问题甚至还没有提出来过。本文试图提出一些尚未解决的难点和要点问题,并进行十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使问题早日科学地得到解决。但是限于篇幅,本文无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彻底的探讨。

一、所有制的法律定位

坚持公有制不但是我国基本的意识形态,而且是宪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公有制的这种地位,对物权法的制定发挥着宏观的、基本价值取向的作用。按照我国居主导地位的法学理论,所有权与所有制有密切的联系,而物权法的核心就是所有权制度。因此我国学者一般认为物权法就是关于所有制的立法或者反映所有制的立法。这也就是说,作为规范具体财产权利的

Ξ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法律制度,如何表达所有制问题,也就是所有制在物权法中的基本定位问题,成为物权法立法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公有制的法律判断标准到底是什么,至今在立法上以及法律政策上没有明确的答案。比如,在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自然人个人或者法人以实物或者货币进行投资、入股方式产生的经济组织被确定为属于集体所有制性质的组织,是公有制组织,享受公有制的法律地

位。〔1〕但是今天以同样方式组建的经济组织,却被定义为民营企业或者私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性质企业。这种情况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困惑:所有制问题到底指的是什么?它的判断标准到底在哪里?

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寻找。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的著述里没有所有制的概念。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从对人类历史的生产关系的分析中抽象出来的。马克思说,财产关系决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只是一个表象,其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的所有制。马克思认为,所有制是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生产

关系的总和,要说明所有制,就必须把社会的全部生产关系说明一番。〔2〕按马克思的本意,所

有制就是渗透在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领域里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基础,或者说是在经济基础范围内发挥控制作用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判断所有制性质的标准。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前苏联,斯大林却改变了马克思关于所有制的论述,即改变了所有制即生产关系的观点,而把生产关系归纳为所谓的“三段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即所有权、分配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后来被成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提法,实际上与马克思的看法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1)马克思认为所有制表现在生产关系的全过程,是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力量;而三段论的提法,则认为所有制只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内容。(2)马克思认为分析所有制必须从经济基础的全方位考察;而三段论的提法认为只能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考察所有制。这一点,其实是后来前苏联民法观点走向片面和极端化的起点。从那时起,前苏联的法学家得出了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就会有什么样的所有权,有什么样的所有权,就

必然有什么样的所有制的结论。〔3〕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所有制属于经济基础范畴,所有权属

于上层建筑范畴,它们之间有一个法律实现问题,即上层建筑的所有权如何实现经济基础的的所有制的问题;但是,前苏联法建立的观点认为,所有权就是所有制。

前苏联法对所有制的重新定义,与所谓国家所有权属于所有制发展的国家形式或者高级阶段的看法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产生了国家所有权至高无上、国家占有的财产越多越好的看法。本来,按马克思的看法,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利,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利。”〔4〕马克思的想法是,社会主义国

家不必取得社会全部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它只需要造成一种非剥削的经济基础即实现了社会主义;但是,按照前苏联的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尽量取得社会全部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甚至是非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在前苏联法学意识形态的导引下,国家与集体所有权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但将主要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纳入其支配范围,而且也将大量的生活资料纳入其支配范围。这种情况不但大大地压抑了个人取得财产、保护财产的积极性,而且也给政府方面

确定我国物权种类以及内容的难点

〔1〕〔2〕〔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7页。

《苏联法律辞典》第一分册,法律出版社1957年版,第110页以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44页,第191页。

法学教材编辑部:《民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第149页。

法学研究 2001年第1期

背上了极为沉重的负担。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制度,而不是要取得一切社会财产的所有权;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不一定非得要借助于所有权来实现。所有制的判断是要分析社会生产过程,寻找在这个生产过程中的支配力量,而不是只是分析所有权的归属。因此,只要能够做到对经济基础的控制,使其能够达到既能消除剥削又能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与快速发展,就已经是坚持了公有制。所以,坚持公有制不一定要坚持公共所有权,尤其是不一定要不断强化国家所有权。马克思的观点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是相容的,可以成为我们制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权法的指导思想。

但是十分遗憾的是,前苏联法所确定的关于所有制的理论流入我国并占据我国主导的意识形态达50多年,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改正。虽然这些理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虽然它难以自圆其说而且与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格格不入,但是目前还被人们认为是正宗马克思主义,看不出有改正的迹象。问题是这种理论对我国制定物权法已经造成极大的潜在隐患,物权法非常容易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目前人们所说的所有权标准,却是非常不科学的。在物权法制定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清除前苏联法的观点,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二、如何规定国家所有权

按照前苏联法学建立的意识形态,我国目前各种法学著述均认为国家所有权是所有制的高级形式,宪法和民法通则等法律给予这种所有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些做法给国家所有权带上了神秘而又神圣的光环,使其成为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所有权类型。这种做法使得人们难以用法律科学的规则对这种权利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我国物权法中,国家所有权的基本规则肯定要加以规定。但是,如果我们要制定的物权法是一部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物权法法理的物权法,那我们就必须放弃旧意识形态给这种所有权所加上的神秘色彩,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对这种权利的应有规则加以规定。

首先,我们应该脱去旧意识形态给国家所有权加上的神秘色彩,使得这种所有权真正成为法律科学中的所有权。在上文的分析中已经谈到,把国家所有权当作公有制的最高表现形态的做法与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并不符合,因此关于国家所有权问题的探讨甚至改变原来的国家所有权的结构,都不是对宪法原则的放弃或者变动。我们应该有勇气回到马克思原来的观点,而不是坚持前苏联法学的观点。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物权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国家所有权制度要解决的问题就要简单得多。

目前法学主导观点关于国家所有权的许多论述在物权法科学上都是难以自圆其说的。比如,(1)社会主义国家所有权自前苏联以来均被定义为是一种国家代表全体劳动人民所拥有的所有权,而物权法的基本规则要求,物权的主体必须是一个确定的主体,而在国家所有权的法律关系中,“全体劳动人们”作为所有权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却是不确定的。(2)法学上所谓的民事权利,意味着对主体的民法利益并对主体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既然国家所有权是“全体劳动人们”的所有权,全体劳动人民中的每一个人均应该从国家所有权享受到民法上的利益。这种情况对旧体制下国家承担全体社会成员的生老病死、上学就业等各种责任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已经基本上不再以自己的财产为社会成员承担终生保障的责任,此时的国家所有权,又如何能够自圆其说地理解为“全体劳动人民”的权利,这是一个

十分难解的问题。(3)在市场经济体制与法治国家原则基础上,政府的公共权力只能应用于管理社会和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能进入市场机制,利用其强制力为政府机关“创收”。但是,如果国家掌握社会大量经营资产以及财产资源的所有权,政府必然要利用其占有的资产进行赢利行为。这就违背了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按照旧体制和旧意识形态建立起来的国家所有权,其所代表的财产不但规模巨大而且范围极为广泛,其中有些财产肯定要进入市场,而有些财产不能进入市场。虽然以前曾经应用过所谓“两权分离”理论来解决政府公共权力进入市场经济机制带来的巨大问题,但是实践证明并不成功。其原因就在于这种理论不能消除政府拥有的经营性资产借助于政府公共权力进入市场机制问题。(4)国家所有权理论的基础是全“国家利益”的一致性,即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整体一致,不分彼此。这种情况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共权力控制的财产权利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符。1995年以来我国开始实现分税制,承认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各自有独立的征税权。而分税制的基础就是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明显区分。更应该指出的是,税收在法律上就是政府取得所有权的方式,故实行分税制说明我国实际上已经承认了地方政府在一些领域的所有权。(5)在地方政府进行投资时,以国家所有权的名义将其收归中央政府是行不通的。其实这也是地方政府已经拥有所有权的情况。不承认地方政府所有权和行业所有权,不承认地方政府在投资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和自有利益,既与现实发生极大的冲突,实践结果也很糟糕。媒体报导的中原制药厂事件,就

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5〕不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规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级所有权,结果造成法律与经济混乱的情形实在是不胜枚举。再如,北京市投资十多亿人民币新建了京塘港,而临近的天津港运力却下降了30%。这种地方政府之间发生的资源争夺的情况说明,“国有企业”之上的“国家

所有权”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地方政府的所有权。

〔6〕总之,原来的国家所有权理论已经不能反映中国的实际,如果我们愿意承认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应该承认对国家所有权进行改造。要达到这一目标,既可以依据法律科学的法理,也可以参考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一般做法。

在民法科学中,我们一般所说的国家其实具有双重意义。其第一层意义,是国际法上的国家,它由领土、主权和居民三者结合而成,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的独立统治区域。国家是“生

活在地球表面的确定部分、在法律上组织起来并具有自己政府的人的联合。”〔7〕确切地说,国

家指“持久地占有一处领土的人民、并且由共同的法律或者习惯束缚在一起成为一个政治上的实体,它通过组织起来的政府为媒体,行使统治领土范围内所有的人和事务、与地球上的其他

团体社会宣战、缔结和约和加入国际组织独立的主权。”〔8〕这一意义上的国家,也被称为抽象

确定我国物权种类以及内容的难点

〔5〕〔6〕〔7〕〔8〕“A people permannently occupying a fixed territory bound together by common -law habits and customs into one body

politic exiercising ,through the medium of an organized government ,independent ,sovereignty and control over all per 2sons and things within its boundaries ,capable of making war and peace and of entering in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ith other communities of the globe.“Black ’s Law Dictionary ,Fifth Edition ,ST.Paul Minn.West Publishing Co.1979,Page 1262.”

《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851页以下。

《环渤海:如何振翅高飞》,《光明日报》1997年12月3日。

《中原“航空母舰”搁浅剖析》,《沿海时报》1998年3月2日报道,“国家”在郑州市郊投资18亿元人民币,因投资

关系不清,导致企业“建成”之日,竟是企业破产之时,如今企业负债已经达到30亿元。具体案情也可参考拙作《物权法的基本范畴即主要制度反思》,《中国法学》1999年第5、6期。

意义的国家。”〔9〕其第二层意义,指的是国内法上的概念,指相对于被统治的居民而言的最高

的统治机构,即广义的中央政府的意思。第一层意义上的国家,不是物权法上所说的国家。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国家除对领土这一特定客体可以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之外,不是民事权利主体的概念。国家可以作为民事权利主体时,只能是第二层意义上的概念,即广义的中央政府的意思。

国际上的市场经济国家或者地区,正是依据国家法律形态上的基本法理,把公共财产所有权规定为政府所有权或者公法法人所有权,而且政府所有权是各级政府分别享有的所有权。有时它们也使用国家所有权的概念,但是此时的国家所有权即由立法或者立法解释明确为中

央政府的所有权。〔10〕在这些国家里,公共财产的运用要符合公法的目的,即管理社会和服务

公共利益的目的,而绝对不能应用于私法上的目的,即为公法法人自己牟取利益的目的。这就严格地限制了公共权力利用其所控制的财产进入市场机制的机会。对此,市场经济国家法律一方面明确规定公共权力的构成方式,如联邦制、中央集权制、中央地方分权制等,通过依法确定公共权力的方式,同时确定公法法人对自己财产的所有权。这就是一般所谓的“公法法人私

有所有权”理论。〔11〕这种理论的要点是:(1)公法法人所拥有的财产的使用必须符合公法为建

立这种法人所确定的目的;(2)公法法人的所有权是这种法人的权利,这种财产所有权对其成员或者上级政府只承担政治责任和道义责任,而不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因此这种所有权并不是民众共有权。这种做法对我国很有借鉴意义。

因此,既合乎法理又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结论是:(1)必须在我国物权法中改变关于原来的国家所有权的规定,而重新建立“公共法人所有权”或者“政府法人所有权”制度,明确国家所有权(即中央政府所有权)与地方所有权的区分。这样,国家所有权这一概念虽然可以得到保留,就成为公共法人所有权中的一种类型,即中央政府的所有权,而不是全部原来的全部公共财产的所有权。政府分级享有所有权,仍然是公有制的实现方式,其根据已如前述。(2)以此为基础,将自然资源、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再次区分清楚。政府所有权只对自然资源和非经营性资产享有所有权,确保公共权力只应用于公共利益;对经营性资产,公共法人可以只享有股权或者其他权利,而不必享有所有权,通过这种方式,切断公共权力进入市场机制的渠道。(3)对政府拥有的企业,应该按照投资的法律关系确定其权利归属。属于哪一级别的投资,即确定该级政府为企业的主人;属于联合投资的,企业按照股份或者分额确定其归属。

在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原来的国有企业即国际上通常所说的公共企业将长期存在。所谓公共企业,即政府方面部分或者全部掌握控制权的企业。不过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这些企业一般不具备、不应当具备或者难以具备竞争的能力,由政府予以投资并加

以控制是为了社会的稳定。比如在法国、德国就有许多这样的企业。〔12〕我国由于社会体制的

区别,政府方面肯定必须掌握具有竞争能力的企业。为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消除行政垄断和公权力滥用,必须改变政府控制企业的方式。将原来的所有权控制改变为股权控制,是一个值得采纳的方向。

法学研究 2001年第1期

〔9〕〔10〕〔11〕〔12〕克劳斯·格林:《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冯文光、裘挹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第64页以下。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76页。

如中国1930年制定的旧土地法第四条规定:“本法所称公有土地,为国有土地、省有土地、市县有土地或乡镇有

之土地。”本条中的国有土地,即区别于地方政府的中央政府土地。

Deutsches Rechtslexikon ,Band 3.,Verlag ,C.H.Beck ,1994,Seite 490—491。

三、集体所有权的重新构造

集体所有权也是一种公有制的实现方式,在传统社会主义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作为一种物权,其本身如何在物权法中加以规定的问题值得重新研究。集体所有权本身的法律形态问题如何规定涉及到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和千百万城镇居民的利益。在旧意识形态中,集体所有权虽然是一种没有政府色彩的权利,但是却同样是一种有强烈政治意义的权利,这种情况也同样妨碍了对这种权利的法理探讨。因为这种权利肯定要进入市场机制,因此物权法对这种权利任何处置关系紧要。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现行法律对这种所有权的规定以及普遍认可的学理解释有许多方面难以与法理相衔接。

11按照宪法第八条和民法通则第七十四条的规定,集体所有权是“劳动群众集体组织”拥有的权利,这也是各种法学著作普遍的解释。但是“劳动群众集体”到底是谁,既然是一种民事主体,它是依靠什么民事规则组织起来的,它的法律形态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作为集体所有权立法的基本基础,在立法上和法律政策上却并无规定。民法所谓的民事权利主体,有法人、自然人和非法人团体三种形态,而集体所有权的主体“集体组织”既不是法人、也不是非法人团体,当然更不是自然人。因此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形态与现行民法科学无法衔接,这种情况给如何在物权法中建立这种所有权的具体制度造成不便。到底应该重新塑造民法上的主体制度,还是重新塑造集体所有权本身,均需要进一步思量。

21农村集体所有权本来是为“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消灭剥削”的政治目的,通过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后形成的所有权形态,〔13〕但是在数十年发展之后,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我国已经基本上不再存在。然而作为这种组织的所有权却一直保留至今。目前人们在谈到这种所有权时,基本上不再讨论建立这种所有权原来的政治目的,但是却保留了对这种所有权的神秘政治色彩。

物权法立法中以及物权理论必须首先明确这种所有权的主体。如果仍然把这种所有权定义为一种“集体”所有权,那么就必须首先对集体与其成员之间的法律关系按照民商法的基本规则加以规定。过去对集体与成员之间的关系,虽然在法律上没有规定,但是在实践中采取的“共同劳动、共同分配”规则,是一种比较接近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模式,即接近氏族社会的模式。这种做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案,是将集体与成员之间的关系股份化,使成员对集体享有真正的民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集体真正享有法律上的所有

权。〔14〕这种做法既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也能达到民主而且科学地运用集体财产权利的目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法律经验。

31城镇中的集体所有权,是现行法律规定的另一种集体所有权形式。但是这种所有权的法律规则状态与理论状态,和经济生活实践完全不符。在现实中,城镇劳动集体所有权其实也有两种形态,一种称为大集体,一种称为小集体。所谓大集体,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时为解决当时的“待业青年”就业问题,由一些机关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投资举办的企业。因其投资不

确定我国物权种类以及内容的难点

〔13〕〔14〕据笔者1996年12月在广东省的调查,该省南海市农村对集体所有权就进行了这样的改革,其效果非常积极。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序言部分,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规选编》(1949年—1979

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年版,第106页以下,以及韩延龙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通史》

(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271页以下等。

法学研究 2001年第1期

是来自于政府,故称为集体企业。而小集体,指的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由原来的个体工商业者、手工业者入股形成的集体企业。这两种企业之间的政治差别是大集体可以享受类似于国有企业的待遇。

在物权法对城镇集体所有权进行规定时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判断这两种城镇集体的主体。对所谓的大集体而言,这种“集体”中根本就没有现行法律和一般学者所说的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群众或者成员,而只是雇员。故这种“集体”原来根本就不是集体。至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以入股形式产生的集体组织,本来其成员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属于典型的民商法法律关系,其所有权在物权法上也比较容易规定。但是在多年变化之后,这种成员与集体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已经不复存在,因此集体也已经名存实亡。比如原来有民众入股建立的信用社,在90年代纷纷改名之后,与其股民之间的法律关系已经切断。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我国城镇“集体”所有权的形成过程中,非法律规则的因素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现行法律或者一般学者解释的这种所有权,基本上背离了物权法的基本原理。这种情况给物权法规定这种权利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由于这种所有权一般是城镇“集体”企业的权利,所以是可以进入市场机制的权利,故必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我国现行法律中的城镇集体所有权制度进行改造。改造的合理方法,应该是按照企业设立的规则,按照投资法律关系的基本模式,将这种所有权改造成为投资人的权利与企业的权利,而不能一概将其称为集体所有权。

集体所有权制度如何建立,并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在实践中,常有一些地方发生农民以私自出卖土地而控告村长的诉讼,结果法院常常依据农民不能行使所有权而驳回农民的诉讼。这种情况说明集体所有权与其成员之间的非民法联系已不能保护农民的利益。在城镇集体所有权实践中,也常常发生谁是主体的诉讼,法院根本无法解决。只有依据物权法法理建立集体所有权时,上述问题方可解决。

四、应该明确规定企业法人所有权

企业法人对其拥有的财产享有所有权,依法理毫无疑问,我国法律对“三资企业”法人以及民营企业法人的所有权已经进行了规定。但是对公有制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因有意识形态的障碍而没有予以承认。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财产权利问题,法律至今没有科学方案。在所谓的“两权分离”已经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公司法使用了“财产权”一词表达企业法人的权利性质。但是,财产权一词的法律含义仍然是不准确的,这一表达并没有确定地定义企业财产权利。鉴于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企业所有权对我国市场经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故企业所有权必须按照物权法的法理予以规定。

对于企业法人的财产权利到底是什么权利,以及物权法要不要对这种权利做出规定的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鉴于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化改组后,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属于公司法调整的范围,依公司法原理,国家享有股东权而企业享有法人财产权。且企业财产权中包括各种不同性质的权利,如对土地的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对厂房及其他建筑物的权利属于不动产所有权,对机器、设备、车辆等的权利属于动产所有权,对企业名称的权利属于人格权,对专利、商标的权利属于知识产权,等等,应分别适用各有关法律规定,因此不宜在物权法上概括规定“企业财产”的归属问题。按照这种规定,物权法应该不规定企业法人的

权利类型。”

〔15〕这种观点就企业法人财产权利内容的表述是正确的。确实,企业法人的财产权利是一种复合型的权利而不是单一性权利,而且企业享有的财产权利中,肯定包括着所有权。但是对这种观点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企业法人享有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是毫无疑问的,在此情况下,能够得出企业法人享有对厂房及建筑物的不动产所有权、对机器、设备、车辆等的动产所有权的结论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在我国现行法律的框架内,企业法人还享受不到这些不动产所有权和动产所有权。根据1988年制定至今仍然有效的“企业法”,全民所有制企业只能享有所谓经营权;根据1995年制定的“公司法”第四条关于公司财产权利的规定,企业法人尤其是公有制企业法人仍然不能享有这些所有权。

鉴于所有权在企业财产权利中的核心地位,在物权法中规定企业法人的所有权仍然是十分必要的。物权法应该宣告企业法人包括国有企业法人享有所有权,揭示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法律基础,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法人。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具体内容,还可以由未来民法典总则关于社团法人的规定加以补充。

五、承认财团法人所有权的独立性

财团法人即捐献法人,是建立在财产聚合体上的法人类型,其财产所有权具有鲜明的特点。〔16〕目前我国的财团法人在实践中已经大量存在,各种基金会法人、宗教法人、以捐献资金建立的学校法人和医疗卫生机构法人等在实践中发挥着十分活跃的作用,但是,他们的财产权利问题尚未有妥善的法律保护措施。我国民法通则没有规定财团法人这种法人,也没有依据财团法人的规则规定其所有权。在现行法律中,财团法人及其所有权与社团法人及其所有权没有区别,这一点既不合法理又妨害实践的发展。

因此,有关财团法人的所有权,应该在物权法中得到明确的反映。涉及到财团法人的财产所有权,有宗教法人、基金会法人、以捐献资金建立的医院法人、学校法人等。物权法应该明确承认这些法人对自己占有的财产的所有权。将这些财产规定为财团法人自己享有所有权,对

落实一些特殊的政策,如宗教政策也是十分必要的。

〔17〕六、依物权法限制公共权力对私有财产所有权的侵犯

传统社会主义法学,或者说是从前苏联法引进的法学,在对公共财产所有权予以神秘化的同时,非常歧视私有财产所有权。但是这种情况与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经济发挥的巨大

确定我国物权种类以及内容的难点〔15〕〔16〕〔17〕而在现行法制之下,宗教财产的归属并不明确。按照有关政策,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教会的建筑物,归中国

教会所有;佛教、道教寺庙宫观的建筑物、伊斯兰教清真寺等,为“信教群众集体”所有。但在不动产登记时,无论何种寺庙宫观、教堂的房产,均被登记为宗教协会所有。这显然违背宗教财产的性质。见前注引文。

孙宪忠:《财团法人的所有权及我国宗教财产归属问题初探》,《中国法学》1990年第4期。

按照这一观点形成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对企业法人权利未做规定。参见中国物权法课题组:《中国物权

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作用和人民群众对财富正当追求与正当保护的强烈要求完全不符。〔18〕自从1997年中国共产

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及1999年中国最高立法机关修改宪法之后,这种情况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但是由于旧意识形态根深蒂固的影响,我国法律对私有财产所有权的歧视尚未得到全面清除,因此还有许多法律法规许可甚至对公共权力侵犯私有财产所有权采取鼓励的态度。因此,作为基本财产权利立法,物权法的制定应该为消除私有财产所有权歧视做出努力,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限制公共权力对私有财产所有权的不当侵犯,作为对歧视私有财产所有权的治理措施。

在限制公共权力对私有财产所有权的侵犯方面,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有许多成功的立法经验。比如,德国基本法即德国宪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所有权和继承权受保护。其内容和限制由法律规定。”该条第三款规定:“剥夺所有权只有为公共福利的目的才能被允许。剥夺所有权只有依照法律或者根据法律的原因进行,而且该法律对损害赔偿的方式和措施有所规定。该损害赔偿必须在对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利益进行公平地衡量之后确定。对损害赔偿的高低

有争议可以向地方法院提起诉讼。”〔19〕自从德国魏玛宪法规定“所有权承担义务,所有权的现

实必须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原则以来,私有所有权承担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义务的原则,即所有

权的社会义务原则,已经成为国际上具有公理意义的法律原则。〔20〕因此,在当代市场经济国

家,法律并不是要禁止公共权力剥夺私有所有权,私有所有权并不具有神圣到可以排除公共利益的地位。当然,私有财产所有权作为居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条件,也不能许可公共权力随意剥夺。在这里,剥夺私有财产权利的基本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即公共利益的需要和给予个人公平的补偿。

根据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经验,我国物权法在限制公共权力对私有财产所有权的不当侵犯方面应该确立的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把公共权力对私有财产所有权的剥夺和限制严格地限制在为公共利益的目的的各种行为,而且还应该给予当事人正当的补偿。

在此意义上,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澄清:

11公共权力对私有财产所有权的任何限制,包括剥夺私有财产和限制权利人的权利行使,都只能是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公共权力支持下商业性行为,甚至公共权力参与的商业行为,都不可以成为剥夺和限制私有财产所有权的根据。比如,政府为进行商业性开发所进行的拆迁行为,就不能形成对私有财产所有权进行剥夺和限制根据。这种行为应该按照购买或者其他合同方式。

对这一意义上的“公共利益”的解释,必须有严格的法律标准。根据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所谓社会公共利益,应该是指发展公共道路交通、公共卫生医疗、灾害防治、科学及文化教育、环境保护、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公共水源及水利、森林保护,以及国家法律规定的公共利益。一般来说,公共利益需要纳税人的财政负担,或者公益性的捐助支持。经营性的教育、法学研究 2001年第1期

〔18〕〔19〕〔20〕参见前引〔11〕,孙宪忠文,第188页以下。

本文引用的德国法律条文为本文作者自译。译文所据为Schoenfelder ,Deutsche G esetze ,Verlag C.H.Beck ,1994.关于私有经济在我国当前国计民生中发挥的作用,参见拙作《物权法的基本范畴及主要制度反思》的第一部分,

见《中国法学》1999年第6期。另据《参考消息》报道,在1998年的国内市场总值中,私营企业产值占33%,国有企业产值占37%,其他部分来自于农业、“三资企业”和混合所有权形态企业(见[英]《金融时报》2000年5月11日的报道,转引自《参考消息》2000年5月15日题目为《民营企业中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不小》的报道)。如果考虑到“三资企业”部分属于私有经济、和农业经济中个体承包户的私有经济性质,可以肯定目前私有经济创造的国民经济产值已经超过了公有制企业。

确定我国物权种类以及内容的难点

体育、医疗等设施,不可以当作公共利益。

21对私有财产所有权剥夺或者限制应该依据严格的法律规定。比如公共利益建设需要时国家政府方面进行的征收和征用。〔21〕这些法律规定,应该包括三部分规范:(1)实体法规范,即征收和征用的具体条件的法律规范。(2)组织法规范,即征收和征用的实施人的如何组织的规范。显然,不能任何政府机关都可以主张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3)程序性规范。不论是征收还是征用,均应该规定严格的程序。至于其他的关于实施对私有财产所有权进行剥夺或者限制的行为,比如拆迁行为,可以参照这些规定进行。

七、完善和发展土地使用权体系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土地只是一种自然资源,是行政法上的客体,而不是民法上的客体,土地的利用基本上不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动产市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市场,而根据常识和国际经验,土地一直是基础不动产,故土地物权是最为重要的物权类型。各种土地物权的法律制度,如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制度,对我国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有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土地退出民法的调整范围在我国有30多年的历史,而且不动产市场在我国启动较晚,为满足迅速发展的不动产市场的需要,现行土地法律制度的建立非常仓促,对物权法的基本规则未能很好遵守。

现在,不动产市场是我国发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市场,然而我国没有土地所有权市场,只有土地使用权市场,土地使用权的具体法律制度意义显得更为重要。比如关于土地使用权种类的设置、层次的设置、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权利之间的关系问题等制度涉及,目前在我国尚有很大的缺陷,因此现行土地制度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实践的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的土地物权制度应该在如下方面有较大的改进。

传统民法中的用益物权,有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人役权、建筑权、使用权、用益权等独立权利类型,如果包括我国历史上的典权之内,这种物权可以说是物权体系中最为活跃和最为复杂的部分。物权的这些类型,是人类历史数千年经验结晶,它们的存在,既满足了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土地进行利用的需要,也满足了人们以土地从事法律交易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与人民生活中,这些权利类型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国目前法律体系中的用益物权,只有法律承认的土地使用权和这种权利的变形———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因为我国可以进入市场机制和日常生活的,只有土地使用权一种权利,而不是传统民法中的多种权利,这一点,就相当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只有土地所有权一种土地物权。这种情况,当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

在我国土地用益物权体系的设计方面,我们同样可以参考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目前在其他市场经济国家里土地用益物权体系中权利种类虽然很多,但无非是为满足他人建筑需要的权利,如地上权等;为特定土地设定的地役权;以及为特定的人设定的人役权等。因此,可以在我国物权法中建立这些权利类型。考虑到我国已有的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机制的良好

〔21〕关于征收与征用的具体意义,参见中国物权法课题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91页以下。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征收与征用两个概念混淆不清。例如土地管理法第46条规定:“国家征

用土地,依照法定程序批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这里所规定征用,其实是法律上的

征收。在物权法中应该将此两者明确区分。

基础,也考虑到我国目前土地使用权发挥的作用类型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土地所有权,因此,可以将地上权、地役权、人役权等权利设定在土地使用权之上,使得它们成为既能够与现行法律规定的土地使用权制度相协调、又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的新用益物权类型。

在土地使用权上增设地上权、地役权、人役权等权利类型后,我国土地物权的层次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为妥善解决土地物权与建筑物物权之间的法律关系建立了良好的法律基础。应采纳二元主义的立法经验。

关于土地物权与建筑物物权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是物权法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这就是不动产的内部结构问题,即土地物权与地上定着物的物权之间的关系问题。对此问题,罗马法时代的做法是土地绝对吸附地上一切物体。这种做法被称为“一元主义”的立法模式。而市场经济立法,尤其是发展程度较高的市场经济立法的一般做法,是承认土地与地上建筑物、定着物在法律上相互独立,各种独立进入交易机制。这种做法被称为“二元主义”的立法模

式。〔22〕在现代社会,土地资源日益稀少而人口越来越多,因此人们对土地的利用,越来越发展向土地地表上下的空间。因此,承认土地物权与建筑物物权之间在法律上分离,是非常科学合

理的法律措施。〔23〕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常常可以在不动产登记簿上发现一宗土

地上同时登记有两重以上的地籍:土地所有权地籍、地上权地籍、一个或者多个“次地上权”

〔24〕(或者空间权)地籍等。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在发达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动产物权尤其是作为基础不动产物权的土地物权是以多层次的权利形式进入交易机制的。

在我国土地使用权上设定多层物权之后,现行法律中的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比如,在现实调查时屡次发现这样的问题:比如一个企业在开发土地时,可以用土地使用权作借贷的抵押,此时的抵押标的仅仅是土地使用权。该企业把房子盖好后,要建工厂、钱不够,又问他人借贷。如果要设立抵押,按担保法的规定,此时抵押标的是房屋连同土地使用权一并抵押,故后来设定的抵押权也包括着对土地使用权的抵押。但是,由于我国法律的规定,第一个抵押权也应该以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的所有权作为标的。这样,一旦该企业到期不履行债务,要清偿这两个债务时,法律到底认可哪一个抵押权?如果认可第一个抵押权,就要把房屋纳入一并清偿,这对第二个抵押权人不公平。但是,如果认可第二个抵押权,对第一个抵押权人不公平。立法与司法在这里陷入了僵局。

但是,对上述这一案例,如果适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则很容易解决。我国旧民法,即一般所谓的台湾民法第876条第1款规定:“土地及其土地上之建筑物,同属于一人所有,而仅以土地或者仅以建筑物为抵押者,于抵押物拍卖时,视为己有地上权之设定……”该条第2款规定:“土地及其土地上之建筑物,同属于一人所有,而以土地及建筑物为抵押者,如经拍卖,其土地于与建筑物之拍定人各异时,适用前项之规定。”在这里,我国旧民法即依据地上权的法律制度,解决土地物权与建筑物物权相互分离、各自独立进入交易机制后的法律关系问题。而这里的法定地上权,就是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定着物所有权之外的另一个层次的物

法学研究 2001年第1期〔22〕〔23〕〔24〕参见前引〔11〕,孙宪忠文,第228页。

参见我国旧民法第876条的立法理由。见林纪东等主编:《新编六法全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199

页以下;蔡墩铭、李永然主编:《民法立法理由、判解决议、令函释示、实务问题汇编》,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3年版,第1016页以下等。

对此问题有兴趣者,可参见拙作《土地管理法与物权法的相互作用》,《中国土地科学》1999年第1期。

权。另外,传统民法中的地役权、人役权在我国法律中的存在也有相当的根据。在我国现行法律的土地使用权上承认这些权利,在法律上实践上均有很大的好处。

八、房屋所有权问题

住房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住房的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在我国开启房地产市场以及实行住房制度改革的情况下,住房所有权成为我国解决城乡居民住房问题的主要法律手段,因此住房所有权成为广大民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对住房所有权,我国应该有完整的科学的法律规定,因为这是关系到每个人生存的发展的最具体也是最大法律问题。但是现行法律关于住房所有权的规定远远滞后,因此在现实中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做法,比如“部分产权

房”和“使用权住房”等与法理不合,与现行法律无据的操作方式。〔25〕这些不规范的做法,对民

众的住房权利的保护十分不利。这些问题,理论界已经有所批评。

另外,还有如下问题非常值得探讨:

11住房所有权与房基地使用权之间的关系问题,法律上没有规定,学术界也缺乏探讨。依法理,所有权为恒久性权利,其存在不许预定存续时间,不得对所有权约定处分以及消灭的

期间。〔26〕但是在我国,对自然人和法人的住房所占有的土地,现行法律只许可其享受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而且这种使用权是一种有期限限制的权利。这种在法律上造成一个问题,即住房所有权是否受土地使用权的期限限制的问题。对此问题,现行法律却没有规定。按照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解释。住房所有权当然应该受到土地使用权期限的限制,即在土地使用期限届满时,如果权利人需要续期,则必须再次加纳土地使用费,否则政府将收回土地。但是,这种解释的正当性尚有疑问。因为,国际上市场经济国家里居民购买住房的支付为其年收入的六至十倍,而这种购买是连同土地所有权在内的住房所有权的购买,住房永远归属于居民个人。按照我国目前普遍的城市地价与房价,一般居民购买的住房支付远远超过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政治上的国家主人,政府方面应该更尊重人民的正当利益。因此,我国居民当然应该购买到永久的住房所有权以及永久性土地使用权。

因此,物权法应该建立的处理住房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关系的法律规范,是承认居民的住房所有权不受土地使用权期限的限制;当住房占有的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时,该期限应该自动顺延,政府方面不得无偿收回土地,更不得无偿收回房屋。这一规定,经济上有正当性,法理上比较妥善。这一规则,当然应该适用于城镇及农村一切非行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

21对公寓化住宅的法律关系问题,现行法律的规定有相当的漏洞。所谓公寓化住宅,即多数人共同居住在一个建筑物中而每个住户对其特定支配空间享有专门权利的住宅。我国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过分稀缺,在城镇中只能用公寓化住宅方式解决我国的住房问题,而不能用

确定我国物权种类以及内容的难点

〔25〕〔26〕史尚宽:《物权法论》,荣泰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版,第56页。

所谓“部分产权房”和“使用权住房”,是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解决房屋所有权问题的一种临时性

的法律措施。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将职工居住的原来政府拥有或者职工所在单位拥有的住房出售给职工,使其成为私有住房;在职工尚无能力支付全部房款或者不能按照市场价格支付房款的情况下,政府或者职工所在单位保留了部分房屋所有权甚至全部所有权,职工只是获得“部分所有权”或者“住房使用权”。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是没有根据的,因此他们违背了物权法定原则。在司法中如何维护这种权利,也有许多疑问。

单一住宅方式即每户人享有一个独立建筑物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公寓化住宅的法律问题相当复杂。因为每个住户支配的范围不但彼此密不可分,而且有些部分完全重合;每个住户虽然在法律上享有所有权,但是权利人只能对标的物为法律上的处分(如转让、出租等),而不能为事实上的处分(如拆毁等)。由于这种物权事实上涉及绝大部分城市居民,所以这一物权问题的解决,对社会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对公寓化住宅当事人的权利,目前我国尚没有法律规定,学者以从台湾地区转引入日本的学理解释,多称其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实践部门从香港地区引入“物业管理”制度,解决单一住户与住户整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但是,物业管理者只是住户所有权人团体的雇佣人员或者机构,他们当然不能作为住户权利的代表。间接引进的日本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是

在学理上有认为其参照德国“住宅所有权法”的看法,〔27〕但是德国住宅所有权法的规定有日

本法有相当的差距。在德国法中,住宅所有权并不是单一权利类型,而是一种复合性权利。

〔28〕该权利包括的权利有:(1)全体住户或者部分住户对他们共同支配的建筑物整体或者部分、地基、以及建筑物的附属设施所享有的按份共有权。这一权利的基本意思是,建筑物整体上为住户全体的所有权的支配对象,其法律意义是为保证建筑物整体的完好,防止单一住户损害建筑物的行为,全体住户的代表人可以对加害人采取法律措施。这一共同所有权的行使方式,是法律许可全体住户聘请住房管理员,或者成立住宅所有权人委员会,代表全体所有权人行使整体所有权。单一住户对这一权利享有一个份额(按住户占有建筑物的面积与建筑物整体面积之间的比例确定)的权利,并按照这一份额承担义务。(2)特别所有权,即单一住户对其特定支配空间的所有权,这一权利在我国台湾、日本被称为专有权。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民法学家关于特别所有权与单一住户对建筑物整体的按份共有权的关系的表述。按照一般理解,特别所有权是上述按份共有权的附属物或者必要组成部分,其意

思是强调单一住户的权利,时刻必须服从建筑物整体的利益。〔29〕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共同关

系,德国法把住宅所有权称为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之外的第三种共有。

日本“有关建物区分所有等之法律”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处理方式是,首先区分住房人专有权的支配部分,此外划定为共同支配部分;权利人对共同支配部分有按份共有的权利与义

务。〔30〕就权利人可以支配的专有部分与共同支配部分之间的关系,法律没有类似于德国法那样的规定与第三种共有那样的学理解释。

德国法与日本法的区别,是德国法非常强调建筑物整体的权利,强调单一住户对建筑物整体的维护责任;而日本法比较强调单一住户的权利,对于住户之间的关系,日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民法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处理。如从法理上分析,应该认为德国法的规定为优。因为,建筑物为多数住户共同居住,而且建筑物的任何支撑部分与全体住户均有利害关系,故全体住户已经形成了一个利害共同体,建筑物整体成为全体住户权利的客体。公寓化住宅的全体住户因为自然的关系,不能单一地行使对建筑物的权利。如他人对建筑物的侵权,就不是对单一

法学研究 2001年第1期〔27〕〔28〕〔29〕〔30〕关于该法的名目以及内容,引自温丰文译:《有关建物区分所有等之法律》。该译作见温丰文:《建筑物区分所有

权之研究》,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188页以下。

Baur/Stuener ,Lehrbuch des Sachenrechts ,16.Auflagem Verlag C.H.Beck ,1992,Seite 309.

参见前引〔11〕,孙宪忠文,第212页以下。

见上注所引史尚宽书第109页对区分所有权的表述。所谓区分所有权,德文为“Teileigentum ”,为德国“住宅所有

权法”中规定的一种权利类型。

确定我国物权种类以及内容的难点

住户的侵权,对这种侵权需要建筑物整体的权利人出面予以排除。因此,公寓化住宅中的共同关系已经无法由相邻关系处理。故在法律上必须首先建立住户整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强调单一住户对整体利益的服从义务。根据这一点,我国物权法关于公寓化住宅法律关系的规定,应该抓住三个要点:(1)按照“第三种共有”的理论,对全体住户对建筑物整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做出明确合理的规定。因建筑物的自然特性,公寓化住宅全体权利人自然形成一个整体权利人。所以这一部分规则的核心,是强调住户对建筑物整体的责任,以及对建筑物整体、建筑物地基以及附属设施按份享有的权利,以及按份承担的义务。(2)建立所有权人权利行使的机构。公寓化住宅的所有权人,对建筑物整体的权利不可能单一地行使,而只能由整体权利人行使。因此应该建立全体住户的权利行使机构。这一机构不是政府机构如居民委员会等,也不是服务性机构如物业管理者等。这一结构应该是全体所有权人的代表,对建筑物整体的权利的行使承担责任。对这一结构,可以按照民法总则中关于非法人团体的规定,建立住宅人大会或者管理委员会的体制,现实中的物业管理,可以与这种体制良好地衔接起来。(3)至于住户对其专有部分的权利即特别所有权,在法律上与一般单一所有权的特征,除明确限制权利人对标的物为事实上的处分之外,并没有其他规则,因此可以规定,由权利人参照一般所有权的规则享有这一权利。

九、农业用地的物权问题

农业,包括牧业、渔业等在我国具有基础产业的地位,农业用地的法律制度即农用地物权制度应该为这种基础产业的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在我国,以农业承包方式建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但是民法通则只是用一个条文十分简单地规定了农业承包经营权,没有对这种权利的具体制度如权利的取得丧失的法律规则加以规定。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在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又规定了农业用地使用权。但是对这两种的具体的内容、区别以及他们的取得丧失的基本条件等制度,该法还是没有规定。因此,我国法律中的农业用地的物权制度还是不明朗的,弥补这一法律缺陷当然是物权法的任务。

11鉴于“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概念在我国使用多年,在这一概念已经被立法机关和实践部门接受,而且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已经建立起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所以物权法不应该废弃这一概念而另创名词替代之。虽然该权利中的“承包”一词来源于合同,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该权利具有债权性质,因为此处的承包,是创设物权的行为,或者说是物权变动中的原因行为。在传统民法中,地上权、地役权、抵押权等权利的创设同样需要订立合同,但是通过合同创设的权利,仍然是物权而不是债权。土地承包合同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系,也是这样。土地管理法创设“农业用地使用权”之后,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解释说明其意义,实践中也没有使用这一概念。因此,应该将这一概念包括的意思,归并至土地承包经营权。

21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也是一种有期限的物权,故在期限届满时这一物权仍然有延期的条件和基本程序的问题。为稳定农业经济秩序,鼓励农业经营者建立长期经营规划,应该建立“到期自动顺延”的制度,即在承包期限届满时,如承包人自己愿意,而且承包人没有违背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为时,承包人可以自动获得另一个顺延的期限。

31草原、滩涂、荒山、荒地、水面包括海洋洋面等养殖、垦殖、使用的承包经营权,也可以归并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上可以不创设新的概念。因为,这些自然资源的承包经营,在经济

意义上属于大农业的范畴,仍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经营。另外,这些自然资源承包经营权的设定与行使,与一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实质区别。

十、抵押权制度的完善

抵押权、质押权等担保物权是市场经济的法律安全阀,对交易安全与经济秩序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对这些权利,我国担保法已经有所规定。虽然我国担保法的制定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但是,该法是为解决20世纪90年代中国发生严重的“三角债”问题而制定的,〔31〕其本身具有

一时的功利目的,欠缺长久的考虑,不但法理上的不完善有目共睹,而且没有采纳国际上担保物权制度最新发展的成果。鉴于担保法缺陷突出,物权法当然应该予以更替。

我国担保物权制度的重点是抵押权制度。现行担保法关于抵押权的制度,不合法理与国际普遍做法者颇多,最值得重新思考。其中如下问题尤为显著:

11抵押权担保的债权数额,与抵押物价值的关系问题。现行担保法第35条规定,抵押权担任的债权,数额不得超过抵押物的价值;设定第一顺位抵押权后,其他抵押权担保的债权只能是优先顺位抵押权担保债权的余额。这一规定的目的是确保抵押权的实现。但是这一规定否定了不能完全清偿或者不能完全实现的抵押权设定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依物权法的法理,这一做法应该废弃。因为:(1)抵押权只是担保物权,而不是债的清偿的必要手段,而且抵押权物(尤其是不动产)的价值总是变化的,故超过抵押权担保数额的债权部分、以及后续顺位的抵押权所担保超额部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有实现的可能。(2)在建立不动产登记制度后,任何抵押权人都可以从不动产登记簿上清楚地了解有些顺位的抵押权实现的状况,因此是否应该设定后续顺位的抵押权,应该由当事人根据意思自治的原则自己决定。(3)抵押物在抵押权设定后也有自然价值下降的可能,但是抵押权不因此而废止。故在国际上,一般认可抵押权担保的债权的数额可以超过抵押物的价值。

21抵押权实现时,土地物权与地上建筑物的物权的处理问题。担保法第36条规定,在抵押权实现时,无论抵押权设定在土地物权之上或者设定在建筑物的物权之上,抵押权均可以同时将土地物权和建筑物物权纳入处分范围。这一做法,是罗马法早期时代的做法,为民法规则早已废弃。物权法对土地物权与建筑物物权的关系,应该采纳“二元主义原则”,承认土地物权

与建筑物物权各自独立进入交易机制。

〔32〕31抵押登记,是抵押法律关系的登记,而不是担保法第三章第二节项下规定的抵押物登记。抵押登记,必须对抵押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抵押担保的债权、以及抵押物等各种事项的登记。

41抵押登记,是抵押权设定的条件,而不是抵押合同的生效条件。〔33〕因此,担保法第41

条的规定应该修正。

51抵押登记,为物权变动的公示手段,在法律上必须实现登记机关的统一。〔34〕担保法第

42条规定的多部门登记应该废止。

法学研究 2001年第1期〔31〕〔32〕〔33〕〔34〕前引〔22〕。

见拙作《论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区分原则》,《法学研究》1999年第5期。

本部分的论理,见上文第七部分关于土地物权与建筑物物权关系的讨论。

中国物权法研究课题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确定我国物权种类以及内容的难点

61设定抵押权后,抵押人转让抵押物的行为,可以不通知抵押权人,因为抵押权的设定已经纳入登记,而后来的转让也不得违背这一登记。因此,担保法第49条的规定应该废止。

另外,国际上普遍建立的共同抵押、财团抵押等制度,在我国物权法中也应该予以确立。对此已有学者论述,笔者深以为然。〔35〕

上述问题虽然不尽全面,但是从其中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物权法关于物权种类及其内容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应该解决的核心问题,所以是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可以说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没有建立。上述物权的问题在没有解决之前,我国市场经济向更深层次、更高层次发展是不可能的。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numerous clausus,the definition of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ontent about ius in rem(sachenrecht)is the first important job for legislation of ius in rem (sachenrecht).Due to the specific social system and state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it’s sure that many difficult problems will be met whe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ontent of ius in rem(sachen2 recht)are defined in ius in rem(sachenrecht)law.There are some problems from it solved,some still left.Some unresolved problems are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which covers such important types of ius in rem(sachenrecht)as state ownership,collective ownership,enterprise ownership, private ownership,real estate ownership and various using rights,ius in rem(sachenrecht)for guar2 antee.A brief discussion about them is given in this article.

〔35〕中国物权法研究课题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681页以下。

【精品文档】三考情《物权法》上“物”的概念物的种类物权的种类

第三章物权法律制度 最近5年题型题量分析表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 卷11题1分1题1.5分1/6题3分 5.5分2018年 卷21题1分1题1.5分1/7题3分 5.5分 卷12题2分——1/7题2.5分 4.5分2017年 卷23题3分1题1.5分—— 4.5分 卷11题1分1题1.5分1/6题3分 5.5分2016年 卷21题1分1题1.5分1/7题2分 4.5分 卷11题1分1题1.5分1/6题3分 5.5分2015年 卷21题1分1题1.5分3/6题8.5分11分 卷11题1分1题1.5分2/6题6分8.5分2014年 卷22题2分1题1.5分1/6题3分 6.5分2019年本章考点无变化。 本章单元框架 第一单元物权法概述 本单元考点框架

考点1:《物权法》上“物”的概念(★)(P39) 1.有体性 物权法上的物指的是有体物,权利、行为、智力成果等均不是物权法上的物;但权利在特殊情况下,经法律规定可成为物权客体(如以股权质押)。 2.可支配性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如太阳、月亮、星星等)或不为人所需之物(如汽车尾气),因其不具有交易价值而不属于物权法上的物。 3.在人的身体之外 人是权利主体,不能成为物权客体;但人体器官如脱离人的身体,则可以成为物。 考点2:物的种类(★)(P39) 分类典型例子法律意义 (1)流通物苹果 影响合同的效力、物权的变动 (例如,买卖毒品的合同无效、 受让方不能享有毒品所有权)限制流通物黄金、文物、安眠药 禁止流通物毒品、土地所有权 (2)动产 包括车辆、船舶、航 空器等特殊动产 物权变动规则、公示途径不同不动产 包括土地、海域以及 房屋、林木等地上定 着物 物权变动规则、公示途径不同 (3)可替代物苹果、大米 交易客体为可替代物时,可以同 类物替代履行;不可替代物一旦 发生损害就只能转化为金钱赔 偿 不可替代物齐白石的画 (4)消费(耗) 物 粮食、金钱 消费物不可能在使用之后,又原 封不动地归还原所有者 非消费(耗) 物 房屋、汽车 (5)可分物米、酒 可分物可以进行实物分割不可分物牛、汽车 (6)主物典型的从物如旅馆设 置的家具、房间的钥 匙、书的封套、汽车 在无法律特别规定或当事人特 别约定时,从物的权利归属与主 物一致 从物

彩陶的特点和类型

彩陶是指绘有黑色、红色等装饰花纹的陶器,它以色彩与装饰取胜,故称“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又称“仰韶文化”。 分布: ①在黄河中上游的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仰韶文化。②在黄河下游和淮河下游有大汶口、青莲冈文化。③在长江中下游有河姆渡和屈家岭文化。其中以黄河中上游最发达。 种类: 据彩陶时间及艺术特色不同,可分为半坡型、庙底沟、马家窑、半山型、马厂型等几大类。 ①半坡型: 发现于陕西西安市东郊半坡村,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距今六七千年。 (1)器型: A.圆底盆、卷唇盆最常见, B.尖底瓶,瓶口成“葫芦”状。 C.菱形壶(又称“船型壶”),二头尖,中有网状纹样,二肩有耳。 (2)装饰纹: 以鱼纹、人面形纹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蛙纹、鸟纹及折线、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辫形纹等几何图案。半坡装饰花纹,一般均以直线组合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鱼图腾”有关的氏族徽号。鱼体分割、抽象、重组。早期为单体写实鱼纹晚期复体抽象几何鱼纹。 ②庙底沟型:

是在半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它的分布也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更广阔发展,东到河南西部及山西南部;西达甘肃及青海东部。 (1)造型: 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大瓮为主。 (2)装饰: 图案都画在陶器外表面,纹样以鸟纹居多,另有带状纹,垂弧纹,圆点纹,网格纹和羽状叶纹等,多以直线与曲线结合,形成曲边三角形。 ③xx型: 由庙底沟型演变发展而来,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 器型: 以壶、罐、盆为主,多为大口鼓腹型。 装饰纹: 绘彩部位多在陶器的口、颈、肩与上腹部位,纹样经几何形图案最多,动物和人物次之。几何纹中一类为斜线、竖线或平行线,一类为斜方格、棋盘格和网纹,还有一类是叶状纹样,另外三角、锯齿、流苏也很常见。 装饰特点: (1)满饰: 从口沿至底部,几乎都饰满花纹,显得丰满华美。 (2)内彩: 即内壁绘彩,也有内外xx的。 (3)点和螺旋纹:

《认识图形、图形分类》

一、教学设计意图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一节以认识图形和图形分类为主,动画课件和游戏贯穿全课的科学课。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能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 1.动画课件,图案如下。录音机,欢快的音乐。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形状的实物挂牌(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3.彩泥、泥工板、三种形状的操作模具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师:小朋友,形状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课件: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 (1)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师:(课件4)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链接到前该形状再自我介绍) 幼A: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 幼B: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师:大家认识了圆形和方形,还有一个朋友在旁边不高兴了,它是谁呀?(三角形)你们能说出它长什么样吗? 那我们再来看看刚才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链接到 课件,单独介绍三角形) 哪为小朋友认识三角形了,能说出它长什么样的? 幼C: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师: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个朋友,好吗?(师生共同小结)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三个图形的自我介绍,来认识图形,但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述方面还不够完善,教师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图形再介绍,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对三图形的认识。) 二、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1.动画课件5:物体分类 课件:小朋友,我们的孩子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我们把孩子找回家吗? 师:(1)哎呀,形状朋友想请我们帮忙了。我们先看看哪些宝宝在草地上玩?(苹果、皮球、帽子、电视机、电脑、冰箱、帆船、金鱼) (2)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是谁的孩子呢?(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将物移到相应的房子边。如答对,物体走进房子,电脑:“你真了不起,帮我找到了孩子。”答错,则物体会自动走回到草地上,电脑:“这不是我的孩子,再动动小脑筋吧”)幼D:帽子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 幼E:电视机、冰箱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 幼F:帆船是方形的,是方形妈妈的孩子。(电脑提示错误)

眼睛的种类及其特点

1,标准眼: 又称杏眼,眼睛位于标准位置上,男性多见。特点是睑裂宽度适当,较丹凤眼宽,外眦角较顿圆,黑眼珠,眼白露出较多,显英俊俏丽。 2,丹凤眼: 属较美的一种眼睛,外眦角大于内眦角,外眦略高于内眦,睑裂细长内窄外宽,呈弧形展开。黑珠与眼白露出适中,眼脸皮肤较薄。富有东方情调,形态清秀可爱。无论男女均为标准美型眼之一。 3,吊眼: 也称上斜眼,外眦角高于内眦角。眼轴线向外上倾斜度过高,外眦角成上挑状。正面观看呈反“八”字形,显得灵敏机智,目光锐利,但有冷淡、严厉之感。4,细长眼: 又称长眼,睑裂细长,睑缘弧度小,黑珠及眼白露出相对较少。这种眼往往显得没神。

5,眯缝眼: 细长眼的长宽比例均缩小,就是眯缝眼。睑裂小窄短,内外眦角均小,黒珠眼白大部分被遮挡,眼球显小,显得温柔和气,但有畏光之感,缺乏大眼睛的神采和应有的魅力。 6,圆眼: 也称荔枝眼、大眼,睑裂较高宽,睑缘呈圆弧形,黒珠眼白露出较多,使眼睛显得圆大,给人一种目光明亮,有种过于机灵之感,但相对缺乏秀气。 7,突眼: 睑裂过于宽大,眼球向前方突出,黑珠全暴露,眼白暴露范围也多,若黒珠四周均有眼白暴露,则称“四白眼”。 8,小圆眼: 睑裂高宽度短小,但本身比例尚适度,睑缘呈小圆弧形。眼角少顿,黒珠眼白

露出少,眼球显小,整个眼形呈小圆形态,影响与整体脸型的协调,给人以机灵、执着印象,但缺乏神采与魅力。 9,深窝眼: 上睑凹陷不丰满,西方人多见,这种眼神显得整洁舒展,年轻时具有成熟感,中老年给人以疲劳感,过度显憔悴。 10,肿泡眼: 眼睑皮肤显肥厚,皮下脂肪臃肿、鼓突,使眉弓、鼻梁、眼窝之间的立体感减弱,外形不美观,给人不灵活、较迟钝、神态不佳的感觉。 11,近心眼: 内眦间距较窄,两眼过于靠近,五官称收拢态,立体感增强,显严肃紧张,过度有忧郁感。 鼻子 长鼻的人富有理性又具美感,不过,社交能力往往欠缺,也许是喜爱孤独的人。短鼻的人个性开朗,大而化之,缺点是容易受他人意见左右。

图形的分类

一、知识要点 1、图形分类 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1)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 (2)按平面图形时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 (3)按图形的边数来分。通过自己动手分类,对图形进行再认识,了解图形的特征。 2、了解平行四边形易变形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练习: 1.选择。 (1) 平面图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体图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是由_________圈成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是由_______ 组成的 3.四边形易具有,三角形具有。 4.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2、三角形分类 1、把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1)按角分,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了解其本质特征: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通过分类,弄清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 的等腰三角形。 练习: 一、填空。 1. 三角形有( )个角,( )条边。 2. 三角形最多有( )个锐角,最多有( )个直角,最多有( )个钝角。 3.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4.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5. 等边三角形又叫( )三角形,它的三条边都( ),三个角也( ),每个 角都是( )度。 6. 等腰三角形两条( )相等,有两个角( ),相等的两个角叫做它的底角。 二、分类: 猜一猜正面被遮住一部分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选择对应的字母填入括号中。 A . 锐角三角形 B . 直角三角形 C . 钝角三角形 D . 不确定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 ) ( ) ( ) ②

民法学上物权的分类

一、自物权与他物权 自物权是权利人对于自己的财产所享有的权利,也就是所有权。以其与他人之物无关,故称作自物权。 他物权是指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设定的物权。他物权是对他人财产的权利,由于他物权的内容是在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某一方面对物的支配,故也是物权的形式。 二、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这是根据物权的客体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所作的区别。不动产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典权、不动产抵押权等是不动产物权,而动产所有权、动产质权、留置权则是动产物权。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的取得方法、成立要件等各有不同,一般来说,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为交付,而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为登记。 三、主物权与从物权 这是以物权是否具有独立性进行的分类。主物权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物权,如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从物权则是指必须依附于其他权利而存在的物权。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是为担保的债权而设定的。地役权在与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关系上,也是从物权。主物权与从物权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对于物权的取得、变更、丧失,从物权应与其所附的权利共命运。 四、所有权与限制物权 这是以对于标的物的支配范围的不同对物权所作的区分。所有权是全面支配标的物的物权,限制物权是于特定方面支配标的物的物权。一些学者认为所有权也要受法律、相邻关系等的限制,故应避免使用限制物权这一概念,日本学者松冈正义首创了定限物权一词,表示所有权以外的他物权内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但这只是名称之争,关于所有权与限制物权分类的实质内容是一致的。 限制物权与所有权相比较,指的就是所有权以外的物权。所有权是—种于全面关系上支配物的权利,是一种完全的权利。而其他物权与所有权不同,是在他人之物上设定的权利,只是在一定方面支配物的权利,没有完全的支配权。如地役权、地上权仅限于一定方面使用他人土地,而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仅是提供债的担保,通常不得对物使用、收益。 限制物权是在他人之物上设定的权利,实际上是根据所有权人的意志设定的所有权上的负担,起着限制所有权的作用,因此,限制物权有较优的效力,例如土地所有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为他人设定了地上权,那么就只有由享有地上权的人使用土地。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 京剧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谭派。代表人物谭鑫培,专演老生。 2、余派。代表人物余叔岩,演老生,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刘派。代表人物刘鸿声,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 4、杨派。代表人物杨小楼,演武生,讲究“武戏文唱”。 5、梅派。代表人物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种角色。 6、程派,代表人物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演青衣。他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创造出一种幽怨婉转、若继若续的唱腔。 7、盖派。代表人物盖叫天,以短打武生为主,武戏文唱。 8、言派。代表人物言菊朋。 9、金派。代表人物金少山,演花脸。 10、麒派。代表人物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演老生。 11、荀派。代表人物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演花旦。 12、尚派。代表人物尚小云,“四大名旦”之一,主要演青衣。 13、马派。代表人物马连良,三十年代同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合称“四大须生”。 主要地方剧种及其代表人物 京剧:全国流行最广的剧种,有近二百年历史。

昆剧:也叫昆山腔、昆曲、昆腔。编演《十五贯》、《墙头马上》、《李慧娘》等剧目,得到新生。著名演员有俞振飞、华文漪、李淑君、张继青等。 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等地,约有五、六十年历史。《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剧目流传很广。著名演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徐天红、金采凤等。 河北梆子:流行于河北省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清代乾隆年间由山西梆子传入河北逐渐演变而成。著名演员有韩俊卿、银达子、金宝环、张淑敏、裴艳玲、张惠云、赵鸣岐、周春山、齐花坦等。 评剧:流行于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和华北、东北各省。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喜彩莲、新凤霞、魏荣元、席宝昆、李忆兰、马泰等。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全省和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的部分地区。著名演员有常香玉、陈素贞、崔兰田、马金凤、牛得草等。 秦腔:流行于西北各省。著名演员有刘毓中、刘箴俗。 晋剧:也叫中路梆子,流行于山西中部。主要演员有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等。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著名演员有张德成、贾培之、周慕莲、阳友鹤、陈书航等。 粤剧: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区。历代著名演员有李文茂、邝新华、马师曾、红线女等。 汉剧:也称汉调,流行于湖北及河南、陕西、湖南、广东、福建等省。著名演员有陈伯华、吴天保等。 黄梅戏: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著名女演员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上有新的创造。 1、昆曲

图形分类教学设计

图形分类教学设计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分类》教学设计 授课人:吴倩倩 教材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零散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纳,把这些图形练习在一起,建构初步的图形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并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在图形的认识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技能目标: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重点: 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准备: 各种平面图形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模型,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提问: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哪些图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或找出相应的图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教师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一)请你认一认、分一分:让学生独立尝试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画出图形来分类)。并与同桌交流分类的方法。 汇报与交流:分小组汇报分几类及分的理由。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1)立体图形; (2)平面图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线段围成的)。 师:刚才我们分出的平面图形还能再分类吗试一试。 1.平面图形(根据是否线段围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 2.平面图形(根据角的数量或根据边的数量)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3.平面图形(根据是否有直角组成)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生共同小结分类的方法:分类的标准不同,分出的结果也有所不同。 二、实践活动 请你试一试:(探究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经济法考试资料(专业讲义)第08讲_第三章考情、物的种类、物权的种类、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物权法律制度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6分,2018年两份试卷的分值均为5.5分。自2012年以来,在八个案例分析题中,均有两个案例分析题来自物权法律制度和合同法律制度的结合,希望考生高度重视。 本章分为九个单元,共计31个考点。绝大多数考点需要准确理解,只有几个数字需要死记硬背,复习难度其实并不大。复习本章需要10个小时左右。 2019年教材对本章内容未进行重大调整。 最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表 题型2016年2017年 2018年 试卷一2018年试卷二 单选题1题1分2题2分1题1分1题1分多选题1题1.5分1题1.5分1题1.5分1题1.5分案例分析 题 6分 2.5分3分3分 合计8.5分6分 5.5分 5.5分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第一单元物权法律制度概述

考点 01:物的种类(★★)(P39) 1.动产与不动产 不动产包括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着物,不动产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主物与从物 认定主物、从物关系,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二者在物理上互相独立;(2)二者在经济用途上存在主从关系:A物脱离B物,不损害A物的独立用途,则A物为主物;B物脱离A物,丧失其本来的用途,则B物为从物。 3.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可分物是指不因分割而变更其性质或者减损其价值的物(如牛肉),反之一头牛则属于不可分物。 4.可替代物与不可替代物 该分类仅限于动产。交易客体为可替代物(如冰棍)时,可以同类物替代履行;不可替代物(如齐白石的字画)一旦发生毁损、灭失就只能转化为金钱赔偿。 5.消耗物与非消耗物 该分类仅限于动产。消耗物只能一次性使用(如苹果),非消耗物(如苹果手机)则相反。以让与为目的的消耗物(如金钱)转移占有即转移所有权。 6.流通物、限制流通物与禁止流通物

游戏的类型及其特点

1-2-1动作类游戏: 概念: 动作游戏主要依靠游戏者的反应能力和手眼配合能力,游戏的剧情不是这类游戏的重点。它偏重游戏的火爆场面,快速、激烈的游戏节奏,良好的操作感和强烈的震撼感。 玩家控制游戏人物用各种武器消灭敌人以过关的游戏,不追求故事情节,如熟悉的《超级玛里》、可爱的《星之卡比》、华丽的《波斯王子》等等。电脑上的动作游戏大多脱胎于早期的街机游戏和动作游戏如《魂斗罗》、《三国志》等,设计主旨是面向普通玩家,以纯粹的娱乐休闲为目的,一般有少部分简单的解谜成份,操作简单,易于上手,紧张刺激,属于"大众化"游戏,也是较受欢迎的游戏种类。 设计此类的要求: 1、这类游戏都是实时的,对图形的表现效果要求很高,既不能为追求过高的图形效果而丧失速度感,失去实时性,也不能简单的追求效果,对画面粗制滥造。解决办法是动作游戏有多种图形表现效果留给玩家,依据玩家的硬件性能来对游戏画面进行设置,也就是游戏中一般的Option或者Setting菜单。 2、这类游戏对音乐音效的要求也很高,配合游戏节奏的音乐能给游戏增色不少。 3、方便灵活的控制。 4、注意调节游戏的轻重缓急,考虑玩家的兴奋点。 设计动作类游戏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们准备设计一款动作类型的游戏,我们首先要对下面的一些问题作出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样我们才不会在真正设计游戏时让我们的大脑处于一种过于混乱或思路过于开放的状态: λ我们所设计的动作类游戏玩家所操控的主角是采用什么方式向敌人进行攻击的? λ我们的游戏要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是2D方式还是3D方式? 我们游戏中的元素采用什么样的渲染方式2D方式还是3D方式?λ λ如果我们设计的游戏是2D的表现形式,那么我们的游戏是将所有的游戏元素都一次性的展示在玩家的屏幕上,还是采用滚屏方式?如果我们采用滚屏的方式,如何进行屏幕的滚动,是向上还是向下或是向左还是向右?

图形分类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图形分类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巩固复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在游戏中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分类。 2.乐于帮助图形宝宝和鸡妈妈,体验成功的快乐。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形宝宝(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图形宝宝的家 3.各种图形钮扣(形状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筐子盒子若干。 4.猫妈妈猫宝宝胸饰。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猫妈妈,幼儿演小猫,引起幼儿的兴趣。

放音乐《大猫小猫》,猫妈妈带领小猫们听《大猫小猫》音乐做动作进入教室。 二、送图形宝宝回家,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1.播放哭声录音 提问:宝宝们,谁在哭呀?猫妈妈寻找哭声的'来源,原来是图形宝宝在哭,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引导幼儿说说。(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原来是图形宝宝迷路了找不到家,宝宝们能帮帮他们吗?愿意帮助图形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吗?(出示三幢房子)3.圆形宝宝说,他家房子的窗户是圆圆的。 (宝宝们找找看,哪个房子是圆形宝宝的家,请你把他送回家。) 三角形宝宝说,他们家的房子的窗户是三角形的。 (谁愿意送三角形宝宝回家?) 正方形宝宝说,他家的房子的窗户是正方形的。 (教师和幼儿共同送正方形形宝宝回家)

4.师:我们把图形宝宝送回了家,图形宝宝说要谢谢我们, 小猫们应该怎么说呀?(不用谢)你们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宝宝。 三、幼儿操作帮鸡妈妈分钮扣 1.猫妈妈在家突然电话响了,猫妈妈接电话。 师:刚才“鸡妈妈打电话过来,说她的纽扣厂工作太忙了, 想请我们小猫去纽扣厂帮忙,你们愿意吗?” 2.鸡妈妈厂里生产的纽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都混在了一起,宝宝们愿意去帮鸡妈妈把纽扣按形状分一分吗?那我们先来 认识一下这些钮扣。(引导幼儿说出:圆形钮扣、三角形钮扣、 正方形钮扣) 3.教师示范:什么形状的小筐放什么形状的纽扣。 4.幼儿操作:幼儿6人一组,一个桌子上6个盒子,3个小筐,帮鸡妈妈把纽扣送入盒中,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进行分类。 5.猫妈妈检验讲评 宝宝们看这是我们刚才帮鸡妈妈分的纽扣,谁愿意上来看看,我们有没有分对啊?(请一名幼儿上前检验)

物权法定原则的根据

众所周知,私法自治乃近代民法三大原则(私法自治、所有权绝对、自己责任)之一。个人得依其意思决定形成私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这一原则体现在债权法(合同法)中,即为契约自由,当事人得在不违背强行性法律规定、公序良俗的范围内,完全依其意思自由创设权利义务。除法定的契约类型外,当事人得创设无名契约。与此相反的是,物权法却实行法定主义,物权的创设排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物权除本法或其他法律有规定外,不得创设。”(台湾民法典757条)。为何物权法施行这一独特原则呢?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基于历史原因的考量,即整理旧物权,防止封建物权之复活。封建时代物权制度与身份制度相结合。不仅在同一土地上,因为各自身份特权的不同需求,成立重叠所有权。而且因身份特权,使物权变成对人的支配,此为近代人权思想所不容,因此旧物权制度自须整理,使物权脱离身份支配,成为纯然之财产权,即所谓自由之所有权。旧物权整理完毕,即以法律固定,并禁止任意创设,以防止封建时代之物权制度死灰复燃。 2、基于物权的绝对性。债权为请求权,具有相对性。合同仅在双方之间发生效力,而原则上既不能为第三人设定权利,也不能为之设定义务。因债权内容与效力同第三人无关,故其任由双方约定,不会损害第三人利益,不必以法律对其种类和内容予以强行限制。物权作为一种绝对权,就有直接支配性,并且可以对抗一般人。如果允许当事人以习惯或契约创设,则有损公益。如果给予一般性的权利以物权法上的保护,对他人利益的损害是远甚于债权的。因此必须对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加以限制。 3、基于公示的需要。物权法定和物权公示关系密切,物权法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便于公示。抽象的物权要在现实中实现其绝对性和排他绝对性,就必须有可被识别的外观形式,动产和占有和不动产登记就承担了这样的使命。不过受制于他们的物理特性和构造机制,占有和登记没有能力表现形态多样的物权。占有尽管在法律中是所有动产物权的外观形式,但如果没有当事人设定质权或存在留置权的旁证,它只能表现为动产所有权。登记能承载更多也更复杂的信息,但只要登记审查和登记记载完全依靠人工操作,即使不考虑其他成本,单就为了减少登记机关的工作成本和交易者的信息收集成本,登记对象也只能是简约明了的物权,而不能任由当事人约定的权利。正是因为公示的形式和效能非常有限,物权就难以向债权那样自由,其类型和内容的法定也就成了不二法门。 4、基于交易安全及便捷的需要。物权有对世效力,其得失变更应力求透明。只有将物权的种类和内容法定化,一般人才能对财产的归属一目了然。只有通过物权法定主义将物权类型化法定化,财产秩序才能透明,交易才能安全和透明。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一、新闻体裁的总特点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新闻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洁准确。 1、广义新闻和狭义新闻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2、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详细说明如下: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所有这些与新闻有关的体裁,都是网络新闻资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它们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共同建构了网络新闻资源的组织形式。体裁属于新闻资源内部形式的基础层次。各类新闻资源都有适应自身定位和表现内容需要的常用体裁,要从资源性质和体裁的固有联系出发,在把握体裁特点和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 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内容上来说,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形式上说,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写作技巧上说,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风格上说,消息朴

(完整word版)物权法重点知识整理

物权法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物 一、物的分类和区分意义。 1、动产与不动产。 按照物是否能够移动和移动是否损害物及其价值,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动产是能够移动并且不至于损害价值的物。如桌子、电视机等。不动产是指性质上不能移动或虽可移动但移动就会损害价值的物。土地、附着于土地的建筑物及其他定着物、建筑物的固定附属设备为不动产。 分类的意义:在于明确动产和不动产的不同法律地位不同: (1)流通性有区别。不动产中流通物的种类较少。动产的大多数都是流通物或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的比例比较小。 (2)物权变动的法定要件不同。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以向国家行政主管机关登记为要件,否则不受法律保护。动产物权的变动,一般以物的交付为要件,甚至可以合同成立为要件。 (3)纠纷管辖方面有差异。不动产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动产纠纷的管辖,可以是原告就被告,也可以是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 (4)可否设定用益物权不同。不动产可以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用益物权。动产没有这个功能。 (5)能否发生相邻权、地役权不同。不动产能够发生相邻权和地役权关 系,动产则不能。 2、特定物与种类物 根据物是否独具特征以及是否有相同物可以替代,分为特定物和种类物。具有独立特征、无可替代或被权利人从一类物中指定的物,是特定物。种类物是以品种、质量、规格 或度量衡确定,不需具体指定的物。 分类的意义: (1)可担当客体不同。有的法律关系只能以特定物作为客体,如租赁关系。有的则只能以种类物为客体,如金钱借贷关系。 (2)所有权转移的条件不同。种类物的转让,一般以物的交付时间为所有权转移时间。特定物的转让,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既得以物的交付为所有权转移的标志,也得由当事人约定,确定所有权转移时间。 物灭失之后的责任不同。 (3)特定物在未交付对方之前灭失的,免除义务人实际交付原物的义务,由有 过失的义务人或第三人承担损失。因不可抗力造成灭失的,在法律没有另外规定的情况下,义务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种类物在未交付前灭失的,义务人仍应交付同等种类物。 3、主物与从物 根据两物之间客观存在的主、从关系,有主物与从物的区分。主物是指独立存在,

图形的分类

图形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比较,体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能根据图形的特点在交流合作中对图形进行分类,会说出分类标准。 2. 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3. 通过直观操作来感受和体验各种图形 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把图形进行分类整理,认识图形的类别特征,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难点: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四边形、三角形的框架。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图形家园看一看,这里全都

是我们的老朋友,来,让我们的老朋友逐个出来,我们跟这些 图形打个招呼。 (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 学生:它们分别是三角形、平行四方形、正方体、圆、 长方形、长方体、正方形、圆柱、球。 教师:大家非常棒,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些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各个图形的名称,为下面图形的 分类作铺垫】 自主探究 教师:这么多图形成员,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 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把这些图形分分类。(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组的学具先用手摸一摸,感 受一下。 (学生用手摸,感受学具) 教师:感受完了吗?你认为这些图形可以分为几类?怎么 分呢?

请小组内的同学合作把这些图形分一分。 大屏幕出示分类要求: (1)把你们小组的学具用你们都认同的方法分分类。 (2)把你们组这样分类的理由记录下来。 教师巡视情况,及时引导。 2.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教师:哪一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分类结果?(指 名让学生上黑板演示) 一类:另一类: 教师: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分吗? 学生:我们觉得这类都是什么什么体的,而这一类都是什么什么形的,所以我们分成了这两类。 教师:那你们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我们是根据它们的名称特点来分的。 教师:还有其他组也是这么分的,你们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学生:我们也是这样分的,不过我们觉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都能立起来,而其他的图形立不起来。 教师:你们是按照它们能不能立起来分的。还有不同理由吗?

民法第九章B物的分类物权的类型

二、物的分类 1、动产和不动产 根据是否能够移动及是否因此而改变其用途和降低价值,可以将物分为动产和不动产 动产: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用途和价值的物。 不动产:不能移动,或移动后会改变其价值和用途的物。如土地、附着于土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2、主物和从物 在必须结合使用才能发挥经济效益的两个独立的物中,起主要效用的为主物;在两个独立物结合使用中处于附属地位,起辅助和配合作用的物是从物。如鞋子和鞋带、电视机和遥控器、自行车和车筐等属于主物和从物关系。 3、原物和孳息 这是按照物与物之间的产出关系进行的分类 原物:作为本体能够产生收益的物。 孳息:原物所产生的收益。孳息又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依原物的自然属性而获得的利益,如动物的产出物。法定孳息:依法律关系而获得的收益,如利息和租金。 4、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根据其能否分割的特点,分为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可分物:可以分割并且不因分割而损害其效益或改变其性质的物,如油、米等。

不可方物:按照物的性质不能分割,否则会改变其效益或性质的物。如一辆汽车、一台设备、一只羊等。按照财产共有人的协议或权利的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不得分割的物,也属于不可分物。 5、特定物与种类物 根据是否具有可替代性,分为特定物和种类物。 特定物:指具有自身单独的特征,不能由其他物所替代的物。如一幅画、一件文物。 种类物: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可以用同种类、同质量的物替代的物,如大米、布匹等。 6、流通物、限制流通和禁止流通物 流通物:法律允许在民事主体之间自由转让的物。 限制流通物:指法律对其转让加以限制的物。 禁止流通物:指法律禁止流通的物。如伪造的货币,淫秽物品等。 7、有主物与无主物 根据物在一定时期内是否有所有人,物可以分为有主物与无主物。 有主物:指有确定的所有人的物,如某人拥有一辆汽车。 无主物:没有所有人或者所有人不明的物,如抛弃物等。 第三节物权的类型 一、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物权种类有三大类。分别如下: 1、所有权。 2、用益物权。 3、担保物权。

物权的种类和分类

物权的种类和分类 一、物权的种类 基于物权法定主义原则,各国民法都对物权作出明确的规定。因社会经济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民法上规定的物权种类参差不一,但大都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 (一)所有权 这是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独占性地支配其所有的财产的权利。所有人可以对其所有的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并可以排除他人违背其意志所为的干涉。 所有权是最完整、最充分的物权。为充分发挥物的效用,从所有权中可以分离、派生、引申出各种其他的物权。 (二)用益物权 这是对他人所有的物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收益的权利,包括地上权、地役权、典权等。 (三)担保物权 这是为了担保债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物权,主要有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 (四)占有 这是指对物的控制、占领。占有究竟.是一种单纯的事实,还是一种权利,各国的立法例是不一致的。有认为是权利的,如《日本民法典》在第2编物权的第2章专门规定了占有权。该法第180条规定:“占有权,因以自己之意思,事实上支配而取得o ”还有的认为占有是受法律保护的一种事实状态,如《德国民法典》在第3编物权法的第2章对占有的规定。 二、民法学上物权的分类 在学理上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通常对物权作以下的分类: (一)自物权与他物权 自物权是权利人对于自己的财产所享有的权利。因其与他人之物无关,故称做自物权。所有权是最典型的自物权。他物权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设定的物权。

他物权是对他人财产享有的权利,其内容是在占有、使用、收益或者处分某一方面对他人之物的支配。 (二)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这是根据物权的客体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所作的分类。不动产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典权、不动产抵押权等是不动产物权,而动产所有杈、动产质权、留置权则是动产物权 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的取得方法、成立要件等各有不同,一般来说,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为交付,而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为登记。、(三)本权与占有 《曰本民法典》认为占有是一种基于卖际支配的物权。其他国家多认为占有是一种法律事实,即对物的实际控制。 占有以对物的实际控制、占领为依据,因此不论占有人在法律上有没有支配物的权利,都可以成立。占有人基于占有制度,在事实上控制物,并在法律上享有排除他人妨害其占有如权利以及其他效力,乃是一种与物权的性质相近的权利,故应为物权的内容。 本权是与占有相对而言的。占有事实以外的所有权、地上权、地役权、典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都是本权;另外,依其内容应为占有的棱权,如租赁使用权、借用权等,亦为本权

戏剧种类与特点

戏剧种类与特点——越剧(2) 【音乐与唱腔】越剧的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唱腔风格,而唱腔在流派中所体现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其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和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 流派中,“袁派”的唱腔特点是柔婉细腻、“尹派”的唱腔特点是辗转缠绵、“范派”的唱腔特点是醇厚质朴、“傅派”的唱腔特点是俏丽圆美、“徐派”的唱腔特点是高亢洒脱、“戚派”的唱腔特点是朴素流畅、“陆派”的唱腔特点是婉约柔和…… 其唱腔属板式变化体,唱词的句式包括:“七字句”、“带冠七字句”和“十字句”等。板式变化体是中国戏曲音乐的一种结构体制,它与曲牌联套体并列,构成了中国戏曲音乐的两大结构体制,它以一对“上、下乐句”为基础,在变奏中突出节拍、节奏变化的作用。基本板式为中板,另有:快板、慢中板、慢板、快板、快中板、散板、连板、嚣板、清板等。 越剧开始只采用笃鼓、檀板击节,后加帮腔并向乐队伴奏发展,吸收了绍剧的音乐成分后,丰富并创立了自己的板式。 腔调包括:四工调、尺调、弦下调等。四工调的特点是单纯、明快、有跳跃性,听起来如潺潺流水在山涧流淌,它的主要板式有中板、慢中板;尺调腔是以四工调为基础,吸收了京剧二黄的过门而形成的,特点为旋律下行,节奏舒展,风格委婉细腻、柔和深沉,适合于表达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悲伤、缠绵、沉思、忧虑的情绪,它的板式主要有慢板、中板、慢中板、快中板、连板、快板、嚣板、散板、流水板、二凡;弦下调是在尺调的基础上,借鉴了京剧反二黄的手法并吸收了越剧六字调发展而来,它的表演能力很强,板式与尺调腔相同,包括:慢板、中板、慢中板、快中板、连板、快板、嚣板、散板、流水板、二凡等。 【舞台与表演】 越剧的表演长于抒情,以唱为主,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的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全部为女班演出,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男女合演。现在有女班和男女合演两种。 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表演特点,不同的行当亦有着不同的特色: 小旦行中,悲旦的表演以“唱工”为主、“做工”为辅。花旦的表演以“做工”取胜,动作灵巧轻快。闺门旦的表演“唱工”和“做工”兼擅,特点为举止端庄、文静大方;花衫的表演介于闺门旦和花旦之间,既有着闺门旦的大家身份以及端庄大方,又有花旦的俏丽与活泼。正旦的动作稳重。武旦的表演以武功、武戏见长。

图形的分类

《图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零散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纳,把这些图形练习在一起,建构初步的图形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并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在图形的认识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技能目标: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重点: 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准备:

由硬纸片做成的各种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提问: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哪些图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或找出相应的图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教师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一)分一分:让学生独立尝试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画出图形来分类)。并与同桌交流分类的方法。 汇报与交流:分小组汇报分几类及分的理由。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1)立体图形; (2)平面图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线段围成的)。 师:刚才我们分出的平面图形还能再分类吗?试一试。 1.平面图形(根据是否线段围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圆形 2.平面图形(根据角的数量或根据边的数量)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3.平面图形(根据是否有直角组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